分享

1935年杨得志买梨简单招待毛主席,主席拿着梨笑着问:有辣椒粉吗

 新用户49686918 2022-05-27 发布于黑龙江

1935年的一天,通渭城里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看起来气度不凡,眉宇间彰显自信。

稍晚些,此人一手拿着辣椒粉,一手拿着梨子,笑着说:“辣椒粉拌梨子,好吃得很,不是说酸甜苦辣吗?我这只有酸甜辣,没有苦味。”

站在一旁的红一军团1师副师长杨得志早已目瞪口呆,他没想梨子还能蘸辣椒粉吃。

正当大家迟疑时,此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并说道:“真的很好吃,你们尝尝!”

此人正是党的领袖毛泽东!

当时杨得志并不懂主席的用意,直到多年后他才知道为何主席能够带领党和人民走向胜利,他拥有乐观精神和伟大气魄这两大法宝!

文章图片1

主席盛情招待杨得志

1938年,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因肺病复发,只能被迫离开前线。

关于谁来接任徐海东的位置成了一个难题,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最终还是让表现优异的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担任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

杨得志就任后,便和政委黄克诚密切合作,发动群众,积极建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2年初,杨得志率领百人小队伍开始了根据地扩大、巩固任务。在他的出色指挥和领导下,很快就组建了一支四千多人的冀鲁豫支队。

这之后,杨得志多次指挥军队攻打驻守徐州、济宁的日伪军和汉奸分子,如将和日军串谋的2000余名土匪消灭,还消灭曹县、定陶两县的大部分汉奸分子。

这些壮举让当地百姓抗日信心大增,很多人自发加入抗日游击队、妇救会等抗日团体,使得冀鲁豫边区迎来抗日新局面。

文章图片2

不久后,冀鲁豫军区成立,杨得志被中央任命为司令员,就此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正式创立。

1943年起,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力度继续加大。对此,杨得志制定“敌打我,我不打;敌不打我,我打敌”的夜间平原游击战。

同年10月,在杨得志的指挥下,成功将扫荡的日伪大军打退,此战歼灭4120名敌军,彻底粉碎敌人的扫荡。

1944年4月,正在冀鲁豫根据地和日伪军斗智斗勇的杨得志,接到中央军委的军令,率部分军队回到延安,担任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旅长,负责保卫陕甘宁、守卫黄河河防、保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重任。

当杨得志回到延安时,毛主席特意在延安枣园住所接待杨得志。

毛主席对杨得志并不陌生,早在杨得志上井冈山时他就对其留有深刻印象。

那时候是1928年4月,杨得志跟着朱德、陈毅的湘南起义部队,和毛主席的秋收起义部队成功于宁冈砻市会师。

在这之前,杨得志早就听闻毛泽东这个大名,因而他见到毛主席十分激动。

在庆祝两军成功会师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从农村包围城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光明革命方向。

这时,杨得志只是一个刚入伍数月的小战士,却从毛主席的发言中看到革命胜利的希望、新中国的曙光,他暗暗发誓这辈子跟定毛主席。

文章图片3

不久后,杨得志就被分配到红4军出任警卫工作,和毛主席的距离更近,也正在这时毛泽东也认识了他,时不时找他闲聊,传授其道理,让杨得志思想快速进步,革命信念更为坚定。

想到这里,毛泽东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道:“马上家里要有客人前来,赶紧给我加几个菜,不需要太丰富,此人是我的老乡,多弄点辣椒来吃。”

不一会儿,杨得志就来到主席居住的窑洞,并汇报自己抗日以来的战况。

主席听了后很是满意,又问起杨得志的学习和生活。杨得志惭愧道:“主席,长征后我曾在干部学校进修,37年时又去往抗大学习,不过这两次深造均因战争而耽误。”

主席笑道:“你们在战场上打仗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去党校学习一段时间,毕竟你才三十多岁,年岁不大,来日方长嘛,多学习是好的。”

说完后,主席指着书桌上的一大摞书籍,说:“你看吧,我也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杨得志听了后连连点头,不过直到党的七大结束后,他才腾出时间来到党校进修,可不到一个月时间又被调往晋冀鲁豫战场。

正当他们聊天之时,丰盛的饭菜被端了上来,毛主席连忙招呼杨得志洗手吃饭。

当时延安的条件很是艰苦,尽管主席吩咐多加点菜,但餐桌上也不过是4盘蔬菜和一盆辣椒。

杨得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说:“主席啊,你日理万机,为了革命操劳这么多,生活条件应该改善点才好。”

文章图片4

主席笑道:“你也是吃过红米饭、南瓜汤的人,想想井冈山时期的艰苦生活环境,再看看现在,已经很知足了。”

说罢,主席指着桌子上的菜和酒,幽默道:“你看吧,有酒有菜,暂时没枪声,这日子多好!”

随即,毛主席话锋一转,说:“还记得10年前吗?当时长征时你请我吃辣椒粉拌梨子,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回请你,还多了几道菜嘞!”

这番话让杨得志听得心暖暖的,没想到主席还记得那件事,一时间思绪回到了那艰难激荡的长征时期。

杨得志买梨招待毛主席

杨得志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普通农家,和毛主席同是湖南老乡。

1928年,年仅17岁的杨得志和20多个工友投奔朱德的红7师革命军,并被安排担任一名通讯兵。因表现进步,同年10月就成功入党。

因他机智勇敢、足智多谋,颇有指挥才能,短短数年就从战士一路成长为排长、连长、营长等职,22岁时就担任红93团团长。

长征开始后,杨得志担任红1军团1师1团团长,并率领1团闯关夺隘,为主力军提前探路开道。一路上,杨得志率领的红1团打了多个硬仗、恶仗,为红军长征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如1935年1月,杨得志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随即率红1团出发,经过昼夜奔驰,终于赶在国军主力到来前抵达龙溪。

文章图片5

为了横渡乌江,杨得志挑选八名精通水性的勇士撑着竹筏渡江,不料因江水太猛,派出去的八名战士全部牺牲。

杨得志忍着悲痛,继续镇静指挥,他将渡江地点选择在水流较缓的下游。然而,正当战士即将到达对岸时,敌人开始疯狂射击。

渡江战士展开了激烈反击,并冒着枪林弹雨成功抵达对岸,为红军主力渡江打开了通道,粉碎了蒋军欲将红军粉碎的美梦。

4个月后,杨得志又率领先遣团强渡大渡河,为中央红军开创一条生路。

因杨得志率红一团强渡乌江、克遵义、渡河翻山等,立下一个又一个战功,因而有“长征第一功”的美誉。

毛主席听闻后,1935年9月底特意赶往通渭城,慰问杨得志和他的红一团。

在毛主席抵达前一天,红一团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占领了这个建立在黄土坡上的县城。因长途跋涉,再加上刚战斗结束,每个战士都十分疲惫。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红一团已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一纵队第一大队,杨得志担任大队长,肖华担任政委。

这一天,政委肖华拉大嗓门对杨得志说道:“得志,快点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见到主席了。”

文章图片6

杨得志听了后精神一振,他说道:“真的吗,肖政委,你怎么现在才和我说,不带上我一起呢? ”

肖华笑了笑,说:“别着急,今后你也可以天天看到毛主席,主席说要跟着我们一起去江西了。”

杨得志用不可置信的语气道:“此话当真?肖华,你可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毛主席真的要来了?”

“千真万确,主席马上就要来第一师视察,你抓紧准备一下,迎接主席。”

杨得志激动不已,他已很久没见到主席了,如果主席真能来第一师,那今后一直能聆听主席的教诲。

随后,杨得志找到警卫员,让他将部队里好吃得好喝的拿出来,不能让主席太寒酸了。

警卫员听了后犯嘀咕,当时红军物资匮乏,战士们吃不饱饭,哪里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杨得志知道部队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将自己仅存的一点工资拿出来,说:“你去县城里看看有啥卖的。”

肖华在一旁看了乐道:“也只有主席才能让你这个铁公鸡大方一回啊!”听了后,杨得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文章图片7

这边,警卫员来到山下转了一圈,可实在是没看到有商家营业。当时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填饱肚子都难,更别说能吃上好东西了。

警卫员转了半天,好不容易才从老乡那里买来一筐梨。

辣椒粉拌梨子

中午,毛主席带着两个警卫员来到杨得志部,一见面,主席就亲切说道:“杨得志,我知道你的大名,你我是老乡嘞!长征路上你立下第一功,这点值得表扬。”

杨得志听了后既震惊又兴奋,毕竟往年主席见到他只是称呼“小杨”,这还是第一次直呼其全名,能被主席认可他倍感荣幸。

他连忙说道:“这一切还要倚仗主席你,正是你的神勇指挥,我才能建功立业。”

主席乐道:“没想到你还很谦逊,但你确实是一个好将军,能打胜仗!”

直到新中国后,毛主席依旧不忘杨得志长征时的功劳。1953年国庆节当天,曾指挥“上甘岭战役”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杨得志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时,毛主席亲切接待,握着杨得志地手说道:

“你们都认识他吧,他是虎将杨得志,长征期间指挥创造了强渡乌江、强渡大渡河的传奇壮举,如今已是志愿军副总司令,也是我的小老乡!”

文章图片8

一旁的周总理说道:“朱老总、少奇同志,你们还不知道吧,得志同志这次是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团长,代表百万志愿军大军,回国介绍战况的。”

毛主席听了后笑着说:“对,杨得志可是一个老志愿军了,早在28年时就上了井冈山,那时候就是志愿去的。”

可见,主席从杨得志还只是普通红军时就关注过他,默默看着他从勇敢的红军战士走向开国上将的传奇。

说话间,杨得志将买来的梨子洗好,并端到桌子上。

此时已是中午,毛主席的肚子也有些饿了,杨得志尴尬道:“主席,我们想去买上几斤肉招待你的,可山下百姓生活贫乏,实在是没能买到肉,转了一圈也只买到几个梨。”

毛主席抽着烟,看着盆子里又大又饱满的梨子,顿时来了兴趣,说:“梨子可不易吃到,这是好东西!”

杨得志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皱着眉头不知所措。主席摆摆手,不在意地说道:“这有什么,你们吃啥我就吃啥!杨得志,你这有辣椒粉么?”

杨得志听了后有些奇怪,主席吃梨子要辣椒粉做什么?

主席一下子就看穿他的心思,笑道:“你不是湖南人吗?就没吃过辣椒粉拌梨子嘛?好吃得很嘞!”

文章图片9

杨得志只能摇摇头,说:“主席,我真没这么吃过。”

随后,杨得志就派人将辣椒粉拿了过来,主席接过辣椒粉后,直接将其撒在梨子里面,随后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

主席边吃边说道:“杨得志、肖政委,你们也来尝尝,看看好吃不。”

杨得志和其他同志见状,有些下不去嘴,他们总感觉辣椒粉拌梨子怪怪的。

毛主席笑道:“你们不知道吗?这个好吃得很,人生有酸甜苦辣四种味道,我放上辣椒粉就是酸甜辣,这下就不苦了!”

杨得志尽管是湖南人,可他在吃辣方面是怎么也比不上主席的。

毛主席可谓是“无辣不欢”,他对饮食并没有什么讲究,吃什么菜都可以,但唯一不能少了辣椒,在他眼里辣椒是比肉还要美味的食物。

毛主席曾在一次宴请客人时说道:“在湖南,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家里都少不了辣椒,一顿饭没辣椒,那再美味的饭菜也少了灵魂。”

全国物资紧张的年代,毛主席带头缩衣节食,定下“不吃肉蛋、吃粮不超量”的要求,当时主席的饭菜很简单,一日三餐基本为辣椒、粗粮饭。在主席看来,只要有辣椒,吃得再朴素点也没事。

晚年,毛主席因积劳成疾,患上多种疾病,为了健康戒掉烟瘾,改变自己熬夜的坏毛病,甚至连最喜爱的红烧肉也不吃了。

文章图片10

医生提议让主席戒掉辣椒,正是吃多了辣椒上火,才导致主席牙疼。但主席风趣说道:“什么上火啊,吃辣椒可以清火嘞!”

就这样,直到毛主席重病卧床,吞咽比较困难,仍会吃点辣椒,用筷子蘸辣椒解馋。

不过就算爱吃辣,毛主席也不会搞特殊。一次,毛主席前往江西寻乌调研时,因当地条件比较差,接连数日吃的都是清汤寡水。

警卫员吴吉清看着很是心疼,为了给主席改善伙食,他挨家挨户找老乡收集,凑够了一盘辣椒,并让人炒好端给主席。

可主席见到辣椒后并没有高兴,反而质问:“这辣椒你是从何处弄来的?”

吴吉清只好全盘托出,主席得知辣椒是从百姓家筹集来的,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并重申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语气缓和,说道:“小吴同志,等会务必让司务长从我的伙食费中扣掉一笔钱,将其还给老乡,一定要记住当面道歉。”

当然,爱吃辣椒的毛主席,也在其中悟出了很多道理,在他看来,辣椒辛辣,普通人很难下咽,那些爱吃辣的人反而性格上要强、有主见、爱思考、不盲从。

毛主席正是如此,他敢为人先,危难中总能镇静自若、总览全局,带领党和人民建立新中国。

吃饭期间,杨得志汇报了近期的各项工作,并请教主席很多革命建设工作的问题,主席一一解答,让其受益匪浅。

文章图片11

主席也分析了当下的革命形势:

从井冈山到长征,我们面对的敌人蒋介石武器装备精良,这使得革命斗争形势严峻。

同时,红军还需要经受爬雪山、过草地等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这其中很多战士因没能撑到最后而倒下。

可以说,红军战士们长征时遇到的磨难和考验是难以想象的,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喻。

毛主席慧眼如炬,自然知道如果不善于引导,将会挫了战士的锐气。

因而,他就用“辣椒粉拌梨子”来比喻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能够坚持下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早晚有一天将“苦尽甘来”、“去苦留甜”!

杨得志反复琢磨着毛主席的这一番话,从中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他越想越是通透,竟激动地整晚没能入眠。

不过因战况有变,毛主席在通渭城并没有待上多久,不过“辣椒粉拌梨子”的故事却留在红一团战士们心中,为所有人指示一条光明的道路,并激励着战士们勇往直前,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迎来改天换地的新世界。

文章图片12

主席始终保持乐观精神

不管是身处何种境地,毛主席身上始终透着自信和伟岸的人格魅力,并用自己的乐观精神感染身边无数人。

早在1926年11月,时任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来到南昌一带视察,指导农民运动,在这里他见到了林伯渠、鲁涤平、李富春等人,又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见面。

后来,郭沫若提及和主席的第一次见面,他评价道:“毛主席'静如处子’,颇有汉代名臣张良的豁达气魄。”

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前往湘南撤离,当时革命形式严峻,他说道:

“这次起义受挫没什么大不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今的力量还不太强大,失败很正常。我们应该前往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总有一天定能打败蒋介石反动派。”

毛主席的一席话,让起义军看到了希望,也重新鼓起了勇气。

一路上行军异常艰辛,毛主席的脚被磨破,疼痛难忍,战士们见状想要给他弄个担架,主席推辞不肯,说道:

“大家走我走,大家休息我休息,我一个人不能搞特殊,就算走慢点也要走。”

文章图片13

“三湾改编”期间,因部队缺乏枪支,很多人对革命没有希望,主席动员道:“贺龙同志两把菜刀闯天下,如今已是军长。我们部队有2个营,700多支枪,还怕什么?”

主席这番话很快让大家精神振奋,战士们纷纷议论:“毛委员都不畏惧,我们担心啥?贺龙同志2把菜刀就能打出一片天,我们这些人还怕什么?”

杨得志也回忆称,直罗镇战役中,主席跟着杨得志一大队出发。一路上国民党军派出了重火力拦截围堵,再加上已是秋季,山上掩体不多,不少战士中弹。

杨得志担心主席安危,多次要求他隐蔽到暗处。可主席毫不在意,始终在前线阵地查看敌情,并时不时给战士们讲笑话,缓解紧张气氛,让大家士气大振。

毛主席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转战陕北前后表现更为明显,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和气魄给战士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947年春,胡宗南率40万大军进攻延安, 没抵达延安前,就派出了飞机频繁轰炸延安党中央所在地。

一次,数十架敌机对王家坪进行轮番轰炸,弹片四处飞射,所到之处皆为废墟。此时,毛主席正在一窑洞内查看地图,看着呼啸而来的敌机,警卫战士们紧张不已。

没想,一颗炸弹落在主席住所前,随着轰鸣一声,顿时升起滚滚浓烟。警卫参谋贺清华连忙冲进窑洞,看看主席是否安全。

文章图片14

没想,此时的主席正在聚精会神的思考着什么,见贺清华进来,主席问:“客人走了没?”贺清华愣了,哪有什么客人?主席这是怎么了?

主席不以为然道:“飞机啊?胡宗南那讨人嫌的飞机,肆意破坏阵地,太可恶了。”

话音刚落,贺清华和后面进来的警卫纷纷笑了起来,可见尽管处在危难中,毛主席仍然镇静自若。

沙家店战役胜利后,主席得知消息反而并不高兴,而是哀叹道:“有啥办法?我们这样想,他就那么办,始终被我们牵着鼻子走……”主席这一番话再次逗乐了大家,让官兵们在形势严峻时刻也能会心一笑。

1948年“城南庄事件”中,主席遭遇了平生以来的最大危机。当时主席已经沉睡,可三架敌机已飞到头顶,李银桥等四人连忙冲到主席办公室。

主席被嘈杂声吵醒,不情愿道:“发生什么了?”李银桥大喊:“主席,敌机来了,防空警报响了,这里很危险,赶紧撤回防空洞。”

主席听了后不紧不慢地说道:“给我点根烟!”李银桥等人已心急如焚,连忙催促主席快点离开,哪里还有时间给主席点烟。

主席依旧镇定自若道:“没啥了不起,不就是投点废铁,刚好用它制作锄头开荒。”

聂荣臻走了进来,见主席还不走,让李银桥等人架着主席离开。正当他们来到防空洞时,主席住所在爆炸声中成为废墟。

文章图片15

可以说,革命期间,主席有如神助,多次化险为夷。而他不畏生死的革命气魄和超强的战略眼光,以及危困时镇静指挥能力,成为毛主席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必胜法宝。

毛主席的乐观革命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也支撑无数官兵们成长。

直至晚年杨得志回想起主席的光辉形象,多次默默流泪,他对众人说:

“当我想起主席伟岸的身影和宁静的面孔,总能想到40余年里在他领导下的战斗历程,他的伟大光辉,他的斗争艺术,他的风趣幽默,总是一次次浮现在眼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