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时日军鼻子下面为何要留一撮毛?难道就是为了时髦吗?

 历史看兴衰 2022-05-27 发布于湖北

我们从小到大,影视剧里面,不管是最早的小兵张嘎还是后来的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乃至之后潘长江的系列抗日喜剧举起手来,里面的侵华日军的脸上除了有令人作呕的表情还有让人喜欢不起来的鼻下一撮毛。

这鼻下一撮毛看上去既不美观又没有用,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其实啊,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会突然发现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貌似邪恶的轴心国阵营里面的德国鬼子的首脑希特勒也是留着这种鼻下一撮毛,难道这就是法西斯的入门标志吗?

显然不是,因为作为最早法西斯的墨索里尼就没有这种鼻下一撮毛,那我们再来找一找有没有别的原因,毕竟这东西看上去既难打理又不美观,还毫无作用。

日本在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前曾经经历过一段全盘西化的历史进程,那时候的日本人人以吃西餐和穿西服为荣,由于对西方的全盘照抄,使得日本一度成为被列强赞不绝口的国家,觉得这个国家君主开明,民众睿智,但实际上这都是表象,日本骨子里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正在酝酿中。

在日本没有开始这场全面西化之前,作为东亚国家,位于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辐射区,它曾经深深收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个体现在它的很多个方面——天皇的衮服、历代的年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中式建筑等等,在古老的中国儒家传统观念有许多今天看来十分荒缪的东西,在当时也通过中华文明辐射圈辐射给了日本。

日本反正是照单全收,比如说被中华文明淘汰掉的宋朝抹茶,日本奉为国宝。在古老的儒家传统观念里面,有这么几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被整个东亚人深以为然。

一是忠君爱国,忠君就是爱国,这主要被朝鲜越南尤其是日本深以为然并发扬光大,二是身体发肤,在清朝之前的中国儒家来看,身体发肤决不能轻易放弃,日本听说后很惭愧,因为它流行的是月代头这种地中海式样的发型,清代以后由于中华正统放弃了传统的长发博带,日本赶紧就把这个捡起来了,再也不流行月代头了。

以上分析日本维新变法之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大家可以发现,日本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学什么就像什么,维新变法之后日本人学西方,那也真的是学什么像什么,西方人怎么做他就这么做,从来不想为什么。

一战爆发之后,由于德国一开始极为强势,这就吸引了一大批崇拜强者的好学生日本,顿时觉得德国什么都是香的,更重要的是当时德国和日本一样,是一个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气氛极为浓厚的国家,这太对日本人的脾气了,德国人在一战战场上率先使用毒气弹,可以说很不讲道德了。

毒气弹这东西第一次用,德国人也做好了挺多的准备:朝对面丢毒气弹这东西的时候,我们先带上毒气面罩。但是戴的过程中很多人发现自己那普鲁士式样的大胡须很不方便戴,怪难受的,机智的德国军官灵光一闪,剃掉不就没有烦恼了吗。

可是剃胡须的命令没办法得到彻底执行,因为当时在普鲁士地区,一把浓密的普鲁士式样的大胡须那是男人的标准啊,无可奈何的德国军官们只能商议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两边都剃掉,留鼻下一撮毛不就行了,这是你为国争光的见证!这么一来,德国军人都愿意了,而当时的希特勒正在德国军中服役,自然也赶上这股潮流了。

日本人一看德国军人都留着这样的胡须,想必这样一定很酷,于是这股潮流也刮到了日本,后来在二战时期,日本又和德国结盟了,大家才会惊讶发现日本鬼子鼻下一撮毛和希特勒一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