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是自己的好——听《家庭教育》随感

 新用户46721oj3 2022-05-27 发布于黑龙江

20225月,利用走路锻炼时间,睡前闭目时间,在喜马拉雅上,聆听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的音频。全书共13个章节,从儿童的心理、学习、卫生、游戏,以及家庭教导方式做出了权威的解读与指引。虽然这本书讲述的多数都是小龄段的孩子,作为一位妈妈,我的孩子已经上了初中三年级。能坚持把这本书听完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在反思自己的过往教育是否有失偏颇。

书中陈鹤琴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

关注语言

回想女儿7岁前和现在的行为习惯,的确是这样的。因为从出生开始就有意识培养孩子读书和语言表达。记得一岁左右,刚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能从听到的话语当中语出惊人的说出那么一两个让我们惊喜一阵子的词语,现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的观点依然是这样。

忽略了卫生习惯

好的习惯成就一生,不好的习惯也真的很难改变。

在女儿小的时候,玩过玩具之后整理的任务通常都是妈妈在整理,她属于袖手旁观的。现在,也得到了应验,许是学习忙,许是没有习惯,她的个人卧室卫生很少去主动打理,劳动能力堪忧。为此之前我们还做过一番辩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未来,人工智能这么发达,可以不用思考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就好啦。”

现在保持中立,留给未来检验吧!

关注思想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是特别关注思想教育的。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有同情心,有礼貌,尊重别人,包括别人的劳动成果,待人要诚实。当然这些不完全是家庭教育的成果,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功劳。不过这里也有很大程度我认为是孩子先天的因素,也有与父母基因影响有关。

如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这个事情,虽然我们从小就一直在告诉她。但直到现在也没有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水平。为此我也常在思考,许是在小的时候,孩子与外界接触的较少,与广场等外界陌生小朋友做游戏的机会较少。没能做到天天,没能做到经常。

关注家庭教育原则

记得孩子小时候有一次中午在路边,她想要一样东西,作为家长我们没有满足她,那是她第一次撒泼哭闹,最后也没有被满足。虽然家长没有被孩子的哭闹威逼利诱,但现在想来那时候没有满足,好像也有点小遗憾。但从长远来看,却养成了孩子的好习惯——不乱花钱。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及早进行良好的教育,当孩子犯错误时适当责罚非常有必要。所以说不至于棍棒下出孝子,一味的宠溺也必然会上天。

无论是怎样的孩子,都是自己的。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孩子,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