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四九城——前孙公园胡同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28 发布于北京

虎坊桥路口北,路西第三条胡同是前孙公园胡同。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南新华街,西至魏染胡同,全长,350米左右。此地因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孙承泽的宅地和园子,后人称之为孙公园。宅内有研山堂、万卷楼,戏台等,在当时南城少有是花园式建筑。

胡同路南44号,门上砖雕“同盛春饭馆”功力不凡,大气沉着。是近代史上风云人物吴佩孚所书。在人们心目中吴佩孚只是一介武夫,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文彩。其实吴佩孚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就中了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秀才出身的吴佩孚书法也相当不错,据胡同内的老人说,当时,同盛春饭馆常在夜间接待演出后,来此宵夜的京剧名伶。梅兰芳先生也是这里的常客。

文章图片1

前孙胡同44号

后孙公园胡同有安徽会馆,当时号称京师第一会馆。这是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的连环套院,三套院落相互通达,拥有219间半房屋,气度非凡。现址门牌号三号、二十五号和二十七号,整条胡同北侧自东向西,建筑风格较为统一。由此看出会馆当时的宏大规模。

文章图片2

安徽会馆示意图

清同治八年(1869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其兄弟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出资,购得孙公园大部分房产,建安徽会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这里曾是康有为等维新党人活动的场所。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将安徽会馆设为司令部。

1984年会馆被列为北经市文物保护安徽会馆单位,1992年当时的宣武区政府出资对会馆内的戏台进行了保护修缮。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在除戏台外,会馆馆舍仍为民居。

文章图片3

后孙胡同25号

前公孙园胡同路北有一与之相交的铁鸟胡同。北起西南园胡同,南至红线胡同,因此地有建于明代的铁老鹳庙而得名。据记载,铁老鹳庙有殿宇三楹,祀关帝,庙前有古槐。殿顶鸱吻设铁鹳两只,昂首高立随风旋转。以驱鸟雀,故称铁鹳庙。乾隆年间称铁老观胡同,清末称老鹳庙,1965年更名为铁鸟胡同。

过去铁鸟胡同内有陕西大荔会馆,湖北襄阳会馆。清末在约280米的胡同内还有几家报房,刊印数十种内外刊物,这里的报房几乎承担了所有在京的报刊刊印发行工作,是北京报业的发祥地。

在戊戌变法时期民办报纸增多,胡同内的聚兴报房是北京最早的报房。它是私人经营报纸的商业组织。曾为康有为梁启超和办的《中外记闻》,冯公度办的《外交报》印刷和推销。铁鸟胡同最多时有十几家报房。

文章图片4

铁鸟胡同

安徽会馆东有一北窄南宽的小巷子叫万源夹道。琉璃厂古时是烧制琉璃的地方,在琉璃厂南,有当年堆放沙土的地方,后来建起民居,有两条胡同叫大、小沙土圆夹道。小沙土圆夹道一直还保留至今,大沙土圆夹道民国时期称万源夹道。相传有一家制作精良,享誉京城的南味密食鲜果店“万元号”店铺位于此地,旁边的一条夹道就被附近居民称之为“万元夹道”,后来又改称万源夹道。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曾在此居住。

文章图片5

万源夹道

在铁鸟胡同西侧有一个南北走向的胡同叫南柳巷,相传,北为河流故道,河岸两侧有柳树。胡同北起北柳巷南口,南至魏染胡同,明代南北柳巷统称柳巷儿。清代称南柳巷,十门房。虽说叫巷但也不窄,比一般的小胡同还宽。

清代胡同内有永兴庵又名永兴寺,位于南柳巷45号,相传建于明代。永兴庵在民国初年附近多为报刊编辑,印刷厂社,有书局和装裱工租住,同时这里也是京城最大的报刊发行市场,是京城报刊的总发行处,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印刷发行颇为兴旺。那时每日清晨报童将报纸取走并沿街叫卖。相声艺术大师候宝林先生童年时也在这里趸过报纸。

文章图片6

永兴庵

现在的永兴庵正在进行腾退,老住户大多已搬走。在过一段时间这个古老的永兴庵和京城报业发祥地,早日恢复它本来的面貌。

(本文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图片为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