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祭神如神在(3—12,讲于2021年5月20日)

 惟虫能天 2022-05-28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隔岸招手,便知有无

祭神如神在


《论语》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讲的是,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的时候,就好像神真的在那里。孔子说,我若是不亲自参加祭祀,就等于不祭祀。这得讲到的第一个祭,指的是祭先祖,第二个祭,指的是祭拜神。在这里,孔子既没有论证鬼神的存在,也没有否证其存在,强调的是行祭礼时必须设想祖先和鬼神是存在着的。

祭祀活动在以前往往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祭祀是在表达对祖先前辈和英烈们的敬畏和追念,和迷信没有关系。孔子对神灵的态度是存而不论,他没有明确指出人死后有没有灵魂。他认为,有没有不是关键,敬不敬才是关键。孔子赞同祭祀的原因,在于明白恭敬的重要性,他要求人人皆要敬事、敬人、敬祖先、敬神明。培养恭敬心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祭祀。有人嘲笑说,拜那个石头、木头,真的是太愚昧、太迷信。其实他不懂,祭拜说到底不是祭拜对象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正像你孝敬父母、恭敬他人,说到底是自己的需要、受益的是自己一样。还比如说,我们对国旗、党旗行礼或奏唱国歌,会生起肃然起敬的心态,有时候会感动得流泪。这难道是国旗、国歌的需要吗?恭敬他人、礼拜先人起码可降服自己的贡高傲慢心,可获得清净谦和的心理,同时可得到他人及冥冥之中正能量的回馈。

孔子说,若自己没有亲自参加祭祀,只是象征性的由别人代祭,就等于是不祭,那又何必故作姿态呢?祭祀需要的是借助活动来引发自己的恭敬心和感恩心,使自己受到教育。若自己不参加,如何能得到这种效果呢?看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祭祀祖先或其他公祭活动还是亲自恭恭敬敬地参加为好。

好男儿志在四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