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6:西渡诗歌朗读交流会

 置身于宁静 2022-05-28 发布于浙江

诗歌来到美术馆

图片


第六十六期:西渡诗歌朗读交流会

诗人:西渡

策划:王寅

主持:张桃洲

时间:2020年9月12日 14:30-16:30

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 3号楼)

交通:地铁1号线汶水路站3号口出

为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此次活动名额有限,

如意向参加请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实名制预约


扫码观看视频直播

西渡诗歌在线声音招募进行中,报名方式详见以下链接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6】西渡诗歌朗读交流会&声音招募报名

友情提醒: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活动需实名制预约参加,请携带有效证件至美术馆排队入场。请配合工作人员消毒及体温检测,并在前台登记信息。活动全程须佩戴口罩,如发现发热、咳嗽、气促现象等,谢绝参加。

在本次第66期活动邀请的诗人西渡看来,写诗本质上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和理解、爱、幸福等事情联系在一起。诗歌所表现的是一个复合的灵魂,一个诗人应该自觉地、不断地从古往今来的不朽灵魂里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地充实并丰富自己。西渡的诗歌语言非常纯净,“优美”和“纯净”是其对诗歌品质的偏好,他认为真正的技艺是对内在生命体验的恰如其分的表现,对技艺的要求本质上来自灵魂对真诚、完美、精确的要求,一首诗只有准确地传达出内心经验,才会令人满意。西渡对诗歌怀有敬畏的态度,在他看来,诗意的强度体现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体验的强度,离开真实的生命体验,诗意将无处寄身。

▍诗歌选读

👇 滑动阅读更多

为大海而写的一支探戈

海风吹拂窗帘的静脉,天空的玫瑰

梦想打磨时光的镜片,我看见大海

的脚爪,从正午的镜子倒立而出

把夏天的银器卷入狂暴的海水

你呵,你的孤独被大海侵犯,你梦中的鱼群

被大海驱赶。河流退向河汊

大海却从未把你放过,青铜铠甲的武士

海浪将你锻打,你头顶上绿火焰焚烧

而一面单数的旗帜被目击,离开复数的旗帜

在天空中独自展开,在一个人的头脑中

留下大海的芭蕾之舞,把脚尖掂起

你就会看见被蔑视的思想的高度

大海的乌贼释放出多疑的乌云

直升机降下暴雨闪亮的起落架

我阅读哲学的天空,诗歌的大海

一本书被放大到无限,押上波浪的韵脚

早上的暴风雨从海上带来

凉爽的气息,仍未从厨房的窗台上消失

在重要的时刻你不能出门,这是来自

暴风雨的告诫,和大海的愿望并不一致

通过上升的喷泉,海被传递到你的指尖

像马群一样狂野的海,飞奔中

被一根镀银的金属管勒住马头

黑铁的天空又倾倒出成吨的闪电

国家意志组织过奔腾的民意

夏天的大海却生了病。海水从街道上退去

暴露出成批蜂窝状的岩石和建筑

大海从树木退去,留下波浪的纹理

而星空选中在一个空虚的颅骨中飞翔

你打击一个人,就是抹去一片星空

帮助一个人,就是让思想得到生存的空间

当你从海滨抽身离去,一个夏天就此变得荒凉

1997.7.1

👇 滑动阅读更多

蜘蛛

黑夜的早产儿,吃腐烂的良心

长大,一脸的衰老经

从它藏身的位置

它得出结论:世界是一顿到来的美餐!

而蜘蛛是安静的:

像一台尘埃中的电机

它的肚子中缠绕着

一捆又一捆的电线

向世界输送着相反的

电力——围绕着古老的轨道。

关于世界的前途

它赞成——用脚爪

表决,把大海和天空

装上黑框,用墨汁

把灯泡涂黑,让少女们永不醒来!

                                    2000.8.7

👇 滑动阅读更多

港口

他回来了,带着他的百桨巨轮

 那曾使希腊海岸大为惊异的

和爱情的虏获物,美丽的海伦

  而她将使特洛伊的神祇惊叹

港口像星期天一样忙碌,船员们

彼此招唤着,把他们从墨涅拉俄斯

宫中运回的财宝,搬上亚洲的海岸

卡桑得拉,只有你一个人看见

  那新人赤裸双脚,身披烈火

她黑色的裙子忍受海风的吹打

  像盲目的蝙蝠。她走下舷梯

巨大的落日在她的肩上轰响着

沉入海水。紧接着,黑夜迅速

降临,那悲哀、恐惧、寒冷的夜

                                            2001.10.28


👇 滑动阅读更多

同舟

             ——为森子而作

我热爱无人看守的风景

甚于人见人爱。我乐山,也乐水

最好是,山水相连。

谁渡我百年?谁家女子与我同船?

我从来不是一个好的划手。

且听春风载我于水上。

水波不勉力,也不尽责,

水波的一生只自如;如果我们的爱也如此,

否则它就是一支反向的桨。

执着的人不堪自渡。

我的船只信任波浪的势力,

从此岸到彼岸,从春到秋。

春秋,我们在此岸反复写信

给宠爱我们的梅花;在彼岸

我们的自我悬在雨丝风片,一只鹤飞跃的弧形。

风景是我的一只桨,诗是另一只。

有时我们写出的比我们高贵,

但我们写出的也叫我们高贵。

比起我们的先辈,我们穷酸,地位卑微,

但说起灵魂的自由,我们也像他们一样无羁,

宇宙之大放不下我们一生的心事?

最得力的一支桨,不要误认爱情,

不信我的人会撞到南墙,

回头也不见岸。

比起舵手或桨手,我更爱靠近舷窗的位置。

翻动的酒帘如我的心动。

你说,风给我们的自由已经足够。

                                                2015.11.18

👇 滑动阅读更多

理查德·罗素[1]

一切幸运都是偷来的。引擎

发动的刹那,我已了无牵挂。

霞光在眼前展开壮丽的风景,

飞,成为天空中唯一的星辰。

多好啊,一个好人丢弃几乎

用了一生的面具。他们不知道

一个地勤的生活就像一只蟑螂

在人的阴影中躲躲藏藏,消耗

于行李的上上下下。这简直

荒唐,对飞的行业。塔台说:

“我们为你空出了最左边

的跑道,你在那里可以安全

降落。”我说:“如果回到地面

你猜他们会给我一份飞行员

的工作吗?”他说:“我肯定

他们愿意给你任何想要的工作。”

但我并不想降落,我倒是想去

看看那头奇怪的鲸鱼,漂流过

一千五百公里,托着宝宝的

尸体。我是放弃还是被放弃?

生死的距离总超过我们的想象,

但我要把它缩到最小。我也许

只是一个坏掉的人,哪儿几颗

螺丝松了。可我并不想修理,

如果修好了,仅仅让你变回

另一颗螺丝。在海上迫降

不算一个好主意,也许会让

悲伤的母鲸再次受惊,我可不想

做下让我后悔的事,更别说

打扰那些无害的生灵。那么

就试试旁边这座荒岛吧,让我

看看硫磺味的火焰,能否惊醒

那些欲睡的同类,告诉他们

飞,是唯一的事情,值得你我

付出生命,甚至爱,那一再

被我们延误的爱,错会的爱。

                                               2018.8.19

[1] 理查德·罗素(1989-2018),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塔科马机场地勤,2018年8月12日未经任何飞行训练的他从机场停机坪偷驾一架76座客机上天,75分钟后在西雅图附近普吉特湾的一个小岛上坠毁。

在两首诗之间

   西渡

图片

海德格尔在讨论特拉克尔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看法:“每个伟大的诗人都只出于一首独一之诗来作诗。衡量其伟大的标准乃在于:诗人在何种程度上被托付给这种独一性,从而能够把他的诗意道说纯粹地保持于其中。”[1]而在我的写作中一直存在两首诗,一首是我要写的,还有一首是要我写的。这两首诗撕扯我,让我长期处在一种近乎受罚的状态。我之所以引用海德格尔的说法,就是要大家坦白我并不是一个天命的、受到召唤的诗人。一直以来,我并没有被托付给那种独一性。就我对于诗的纯然的向往而言,我一直倾心于一首超然的纯诗。这与1980年代我刚开始写作时所接受的,主要来自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自我训练有关。就这一点而言,同时期开始写作的年轻诗人大概并无很大不同。臧棣的情况也大致相似。90年代以后开始写作的诗人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

我认为,中国新诗从诞生一直到1980年代,主要受到英语诗歌和法语诗歌的影响,再加上一点西班牙语诗歌的影响。我自己大概属于法国派,一直把写出一首超越性的,马拉美和瓦莱里意义上的纯诗,作为最大的心愿。但这只是事情的一部分真相,真相的另一部分是,还有另一首诗要求我写出它。这大概就是陈徒手所说的“忍不住的关怀”。这个关怀包括主动的和被动的两个方面。被动的程度似乎更重。197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快速变化中。在我求学好成长的1980年代,每年都有各种各样重大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带来的有希望,焦虑,绝望……不幸的是,1990年代以后,能给我们带来希望的事情越来越少,更多的事情令人失望和糟心。长期以来,只要不闭目塞听,我们就不得不随时面对周围不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羞辱、可耻、惊心的事情。诗可以回避这样的事情,但心过不去。主动的方面在于,我们的心也总是在寻求这些令人不安和痛苦的信息。

追溯起来,我以为这两首诗都跟我童年和少年的乡村经验有关。乡村生活美好的一面,它每时每刻不断变化的色彩、音响转化成了对纯粹的美和诗的要求;底层生活的黑暗经验则转化为内心深处对生存权利、生命尊严和基本公正的难以化解的块垒。这两首诗中,任何单独的一首诗都不能完全满足我。尤其那首不得不写的,好像是一个令我负罪的存在,不去写是一种痛苦,写也是一种痛苦——它总是把一个人的痛苦暴露得太直接——即使没有艾略特去个人化的教导,这种暴露也会给一个笨拙、敏感、羞怯的人带来难堪。每次编诗集的时候,这些诗对我都是一个折磨。我删除了这类被文东兄批评为“非诗”的大部分,但还是“忍不住”保留了一些。我较为满意的诗大概都是那些能够把这两首诗合而为一的诗。那种被动的、被迫的关怀被隐藏在某个隐蔽的形象之下,这个形象本身有多重的意义,而与现实关联最紧的意义被藏得很深,一些粗心的读者甚至批评它们缺少和现实的摩擦。

图片

我的诗歌产量不高。这也是我对自己颇为不满的。从1998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到今年的《天使之箭》,我一共出过四本诗集,中间是2002年的《草之家》和2012年的《鸟语林》。差不多七八年才够一个集子。我的写作一直是断续的,中间有很多空白的年份。上学期间和90年代初期的一两年写得多一点,戈麦去世以后1992年到1995年底是第一个空白,中间只写了很少的几首诗;1996年到2002年写了一段,2003年到2009年又写得少;2010年写了几首,自己感觉状态有所恢复,但这年9月以后我到学校回炉五年,这五年是又一个比较彻底的空白;2016年之后慢慢恢复写作,产量也不算多。

算起来,我写诗稍微多一点的时间也就1990年代初及往前的几年、1996~2002年、2016年以后三个阶段。写得少主要是因为才情不够,感受不丰富,难以维持一种不间断的写作状态。每每在写过一段之后,我都会有一种倒空的感觉,随后出产越来越少,直到完全停止。与这种倒空的感觉相伴随的,是一种对失去写作的能力的恐惧。这种恐惧让我在某个阶段深受折磨。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写作并非私产,写作的能力也是。天与之,天丧之,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同时我也克服了年轻时对写作的执念,好胜之心,出人头地的念头等等。从此以后,我更多地想到自己能为写作贡献什么,而不是写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我的身心都获得了解脱。

图片

2013年10月参加加拿大魁北克国际诗歌节

写得少也与我的生活状态有关。大学毕业后在出版社上班前后30年,算是完整地见证了1990年代以来整个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加速的过程。我刚上班的时候,出版社编辑每年的工作定额是所谓七八九,初级编辑每年70万字,中级编辑每年80万字,高级编辑(编审、副编审)每年90万字,实际工作量当然超过定额,但也不过100多万不到200万字。所以,上班之余,我仍然有精力看书写诗。大概到1993年以后,情况就开始变了,每年要求编辑的工作量越来越高,达到1990年代初工作定额的十倍。这样出版的图书质量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上班已经累得半死,下班根本没有精力读书写东西,甚至想的力气都没有了。事实上,缪斯大概是好妒的,她只陪伴你的闲暇,一旦你事务缠身,她就振翅飞回赫利孔山,或者去陪伴其他有闲的诗人了。
图片

2015年与臧棣、麦芒在河南郏县三苏祠

我认为,感受力是诗人全部力量的体现。我们称之为人格、心灵或灵魂的东西无不通过感受力转化为表达的风格、手段和表达的内容,从而可以为阅读和批评所感知。感受力既包括对环境的直接刺激的感受力,也包括对语言的感受力。对诗人来说,对语言的感受力尤为要紧。诗人没有感受的东西,就无从表达;没有充分感受的,就无法充分表达。诗人和艺术家的感受力有一种构建性和完形性,诗人的感受力能够在语言中完成自己,转化为作品。感受力的构建性是作品的有机性和统一性的来源。完形性则是一种特别的重建世界的整体性的能力。现代主义以来,世界的整体性不断解体,诗变成了一种来自互相失联的器官抱怨的咕哝声。我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拥有一种完整的感受力,并以此感受力探触宇宙中最根本的秘密:人、世界、时间的一体性。由此感受力,诗人对人与人、人与事物、人与自然的共同命运必然有一种真切的感应和领悟,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承担起诗人的特别命运:在一个破碎、割裂、分崩离析的时代,为每一渴望拯救的个体重建世界的整体。用诗人骆一禾的话说,诗“乃是'创世’的'是”字”。[2]


就像我一直在纯诗和经验之间撕扯一样,在诗的“是”和“不”之间,我也曾经有很长时间的挣扎。《厦门文学》1997年第10期组织了一期诗歌专号,我在这个专号上发表了《蝴蝶泉》。在配发的诗观中,我写道:“在一个以消费为特征的公众时代,写作,尤其是诗歌写作,是一种孤独的劳作。在这里,表达的自由是通过被冷落和遗弃的方式获得的。面对时代的嘈杂,它是一声清醒的:'不’。虽然微弱,却是我的拯救自身的一个有限的机遇。”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我非常明确地把“不”视为在众声喧哗中拯救自己的机会。实际上,在整个90年代我都相信并坚持这一点。但在2009年左右,我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年的一篇札记中,我提出了“幸福的诗学”。我意识到,仅仅说“不”是不够的。“不”带我们进入的是一片荒原,但我们需要在这篇荒原上垦荒,劳作,创造,建立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由此,诗也要从“不”转向“是”。这是我在诗歌本体学上的一次觉悟。

图片

2006年在新疆轮台

关于感受力,我还要特别补充的一点是:爱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力,它是其他一切感受力的总驱动;实际上,其他一切感受力都需要借用爱的力量。柏桦说:“仇恨出大师,爱只能使人软弱。……一个人真正的力量是出自恨,或者这样说,力量即恨;爱,怎么可能有力呢?”[3]在我看来,仇恨是爱的反面,但仇恨的力量完全借自爱。没有爱,恨根本就不能单独存在;恨是爱的腐败,因为腐败,它带着沼气的力量,也仅仅是沼气的力量。我认为诗人迷恋沼气的力量已经太久了。爱为什么会腐败?说到底还是爱的力量不够,自恋克服了爱,而不是爱战胜了自恋。海子说:“诗歌以太阳必将胜利”(海子《以梦为马》)。这太阳只能是爱的太阳。认识到现代经验的荒谬和虚无,对这一荒谬和虚无加以冷峻的揭示,当然是勇敢的行为。但是在现代主义运动持续一个世纪以后,这种揭示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人云亦云的滥调——一旦失去自身感受的基础,它也就变成回声了。

时至今日,我们更需要的是对这一荒谬和虚无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中重建经验的价值,重构生命的意义。一个人完全没有虚无感,生命就会因为轻浮而脱离大地;完全倾心于虚无,则会因为沉重而坠落。诗人的生命状态应该处于两者之间,他自觉到生命的虚无而致力于克服,始终友爱人间。我愿意在与虚无的斗争中不断做出努力,保持爱的能力。但我也深知,恨是有诱惑力的。它也吸引我。我们自以为在人的身上发现了恶,发现了堕落,于是发怒了,仇恨了。但是如果你反观自己,发现了同样的恶,同样的堕落,恨就会平息。恶是我们的现实。基督教叫原罪。这就是人啊。如此,你就会有更大的怜悯。然而,凭我平庸的资质,在这条道路上——一条骆一禾所说的修远之路——又能走多远呢。不过,我也不会为此痛哭流涕,因为诗并非一个人的事业,如果一个人的努力能够把这一目标稍微推近,或者当后来者从我们倒下的身旁经过时,知道我们曾经努力过,也就足够了。

[1] 海德格尔:《诗歌中的语言——对特拉克尔诗歌的一个探讨》,孙周兴译,《海德格尔文集·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30页。
[2骆一禾:《美神》,《骆一禾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版,第853页。
[3] 桦:《白小集》卷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48页。
诗歌来到美术馆声音招募



·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9月9日 24:00前
· 朗读文本:西渡的相关诗歌作品(“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六十六期诗人)
· 参与方式

1. 发送你的音频文件邮件mspe@minshengart.com(可配背景音乐)

2. 备注您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是否可参加本次诗歌朗读交流会现场
三位优秀朗读者将获赠西渡诗集《天使之箭》。

* 最终解释权归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所有。


书名:《天使之箭》

作者:西渡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图片

本书收入了诗人西渡2010-2018年间创作的短诗97首,组诗三组27首,截句102首,其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公开。西渡的近作致力于表达诗人对人与世界的理解,并努力接近人和语言创造的源头,把读者带到诗最初被发明的那一刻,呈现那一刻的生命的知觉和感动,再现那一刻的完整的心。这些作品为了解诗人最近八年间在诗艺、诗歌意识上的建树和进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诗人


图片
西渡
诗人,1967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写诗。1990年代以后兼事诗歌批评。著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草之家》《连心锁》《鸟语林》《天使之箭》,诗论集《守望与倾听》《灵魂的未来》《读诗记》,诗歌批评专著《壮烈风景》。部分作品译成法文,结集为《风和芦苇之歌》(法国Éditions Fédérop,2008)。曾获刘丽安诗歌奖、《十月》文学奖、东荡子诗歌奖、昌耀诗歌奖等。
 
▍主持人


图片
张桃洲

1971年生于湖北天门,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语词的探险:中国新诗的文本与现实》等。


▍策划人

图片
王寅
诗人、作家、摄影师。出版诗集《王寅诗选》、《灰光灯》等著作多种,先后获得江南诗歌奖、东荡子诗歌奖等多个诗歌奖。作品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并在海外出版。

 

▍更多阅读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