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神秘石头是玻璃还是陨石?

 见青黄 2022-05-28 发布于河南

多年来,陨石圈一直就有着“玻璃陨石究竟是不是陨石”的极大争议,我们也翻阅了众多相关书籍查找依据。其中,《中国国家天文》(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主办单位:国家天文台)2016年第5期,刊登了署名“天宁”的《西太平洋的黑珍珠——雷公墨玻璃陨石》一文,文中详细介绍了雷公墨玻璃陨石的历史记载、成因、化学特征、结构形态、分类等研究成果。

文章图片1

今天,我们特别把这篇文章推送给广大陨石爱好者进行交流,也许,科学研究就是一个充满争论的过程,但最终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明确到可以把这个答案原原本本地写在纸上。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西太平洋的黑珍珠
——雷公墨玻璃陨石

(文/天宁)


产于中国、泰国、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的玻璃陨石可能属于同一次撞击的产物,在我国被称为雷公墨。

文章图片4


奇巧之物雷公墨

早在古代,在我国的海南和两广地区出产一种黑色的玻璃质石头,因为人们常见这种石头在雷雨后从岩石堆中冲刷出来,就误以为是因雷电而生成,或者是传说中的“雷公”画符后遗留之墨块, 故称之“雷公墨”。唐朝刘恂所著《岭表异录》一书中,有“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髯石,谓之雷公墨”,这是今天所见的关于雷公墨的较早记载。雷公墨一般为小块,重量不等,几克至几十克重者居多,有少数重达100克以上。雷公墨通常为墨黑色,边部因较薄而常呈半透明的茶色。

文章图片5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了雷公墨的一种药用——把玻璃陨石放入桃符汤研磨后喝下,认为可以医治小孩的惊痫邪魅等病症。

文章图片6

雷公墨还有另一种用途——写字。明代赵秉忠有诗云:“殿古雷书黑,云深佛火寒。”在古刹中将雷公墨研磨成墨汁写字,看着佛前供奉的香烛都觉得是寒光了,这心境得有多冷呢。成书于宋代的《太平广记》中记载,如果想要打官司写诉状,最好使用雷公墨和普通墨混合而成的墨汁书写,胜算会高出一些。这大概是出于人们对雷神的敬仰,相信雷神会主持公道。

文章图片7

相对于上述两种用法,雷公墨的第三种用途相对靠谱——佩戴。在唐代《岭表异录》中记载了两种雷公墨,一种是外表光洁的黑石头,另一种是斧头状的“霹雳楔”,它们的用途是佩戴以辟邪。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如今在市场上还可以见到雷公墨做成的饰品,价格亦属低廉。但这些雷公墨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仿制,就很难说了。毕竟,玻璃陨石很容易人工仿制。

不同类型的玻璃陨石
雷公墨陨石的成因,如今的主流观点是小天体撞击所致,所以可以称其为雷公墨玻璃陨石,我们或者也叫它“中国石”。因为,类似雷公墨的玻璃陨石还大量发现于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组成了著名的澳大利亚—东南亚散落区。在不同地方发现的类似雷公墨的玻璃陨石,就以当地的名字命名,比如类似的就有澳大利亚石、菲律宾石、泰国石、印支石等称谓。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根据化学特征,可以把雷公墨玻璃陨石分成五个类型:第一类为普通型,也就是绝大部分雷公墨玻璃陨石的类别。第二为高钙类型,氧化钙的含量可达10%,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菲律宾吕宋岛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西北到亨布里。第三为高镁类型,氧化镁的含量达到8%,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第四类为高钠钾比型(一般陨石所含钠元素和钾元素比值小于1,而高钠钾比型的大于1)。最后一类是高铝类,氧化铝的含量超过15%,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地。

老挝芒农的玻璃陨石

1935年拉克鲁瓦在老挝的芒农找到了一种玻璃陨石,这种玻璃陨石没有趋同的外形。在此之后,同样类型的玻璃陨石被相继发现,其中不乏体型巨大的样本。1971年,一块重达12.8公斤的样本被找到,没过多久,人们又发现了两块24公斤的更大雷公墨。1990年,重达10.79公斤的一块类似雷公墨玻璃陨石在海南文昌被发现,在此前后几年内,文昌的此类玻璃陨石总共的发现量达到了600公斤。

文章图片10

这类玻璃陨石的尺寸远大于一般的玻璃陨石,外观拥有层状结构,内部结构也很复杂,具有大量囊泡,甚至还有矿物包裹体和柯石英。这类陨石后来成为了玻璃陨石的一大类,以最初发现地为名称作“芒农型玻璃陨石”,它是用来做研究标本的最重要的一种雷公墨。
花纹及其分类
虽然比起莫达维玻璃陨石和利比亚玻璃陨石的珠光宝气,雷公墨显得很是其貌不扬,但一些具有特殊形状的样本还是为一些爱好者所青睐。除去上述“芒农型”外,雷公墨外部形态有球形、椭球形、水滴形、哑铃形、扁圆形、壳形等。雷公墨的花纹也有很多类型,一些菲律宾石表面具有U形沟、蠕虫状沟、脐状沟等。还有些菲律宾石具有蘑菇状的结构,被称为脐状突起。一些印支石表面密布圆形坑、楔形坑、辐射纹、星状纹,以及一些被拉长的坑状结构。

文章图片11

在菲律宾昌宋岛班诗兰省有一个区域叫做安达区,这个地方出产的雷公墨玻璃陨石表面具有复杂的花纹。1954年,亨利·奥特雷·拜耳对这些花纹复杂的玻璃陨石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套分类法,称为“安达花纹分类”。他将复杂纹路分成三个类型以及两个过渡型,三个主类型对应的花纹分别为,圆坑形加上内部的齿咬般的细纹、网状齿咬纹、宽大的V形沟槽纹。后来,各种纹路丰富的标本也成为爱好者收藏的目标。

文章图片12

关于雷公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并没有找到澳大利亚—东南亚散落区玻璃陨石对应的小天体撞击坑。这个撞击坑会不会在海洋之中?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达尔文坑是否有相关性?会不会是彗星撞击所致?这些问题只能等待未来的研究结果来回答。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