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诗僧一首以景取胜的七绝,写出了江上秋夜最耀眼的亮色

 茂林之家 2022-05-28 发布于湖南

写在前面:

和苏轼相遇之前,他是法号为昙潜的僧人,在杭州智果禅院修行,通晓经典,能诗善文,与秦观交谊颇深。

他与苏轼的缘分,同样起自杭州,彼时苏轼因为不满王安石变法,自求外放来到杭州。

在智果精舍,他与苏轼初相识,敏捷的才思,深得苏轼赏识,赞其曰:“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道义,简直令人肃然。

此后二人唱和往还,交往甚笃,结为终生挚交,苏轼还为其更名为道潜,道潜写景咏物体察入微,诗中有画,极富艺术感染力,就如下面这首以写景取胜的《江上秋夜》。

宋朝诗僧一首以景取胜的七绝,写出了江上秋夜最耀眼的亮色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宋 道潜《江上秋夜》

简译:

沧江上阴雨绵绵,直到傍晚都、没有放晴,秋风萧瑟,翻动着井边梧桐的叶片,飒飒有声。

伫立在江楼上,夜半时分,雨霁天晴,但是阴云还没有完全散去,月亮在薄云中时隐时显。

宋朝诗僧一首以景取胜的七绝,写出了江上秋夜最耀眼的亮色

赏析:

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七言绝句,四句四景,从白天的阴雨缠绵,到傍晚的秋风飒飒,再到半夜的风住雨歇,以及天色将晴时的浮云月色。

四句话以时间为推移,各自成景,虽然一句一转,却又能完美地合成一幅秋天的沧江画卷,意境清冷寒寂,令人驻足流连。

雨暗苍江晚未晴。”,首句写沧江从白昼到傍晚的景色,一个“”字连接起了沧江的白天和夜晚。

绵绵秋雨笼罩在大江之上,天地间一片苍茫,直到暮色四合,天色还未放晴。

宋朝诗僧一首以景取胜的七绝,写出了江上秋夜最耀眼的亮色

井梧翻叶动秋声。”,梧叶动秋声,风起预示着将要云散雨住,一叶知秋,只不过这刚刚起来的风还是细细的。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梧桐最先感知秋天的到来,风吹梧叶飒飒有声之时,就是秋意泠泠之时。

“楼头夜半风吹断”,第三句写风住雨歇,这是诗人在江楼内的感知,听了大半夜的风声雨声,午夜时终于安静了下来。

”意风声之大,“断”则承上启下,从井梧翻梧叶起,到月到浮云浅处明止,由喧哗到静谧,这是诗人秋夜高楼听雨的别样感受。

宋朝诗僧一首以景取胜的七绝,写出了江上秋夜最耀眼的亮色

尾句写诗人在江楼上所见,雨停风住,夜色渐明,朦胧的月色照进窗内,这个秋夜是如此清新宁静。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道潜这句“月在浮云浅处明”和唐朝诗人韩偓《夏夜》里的情景如出一辙,都是最明亮的色彩。

秋月澄澈,薄云轻掩,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画面多么富有诗意,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儿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从雨暗沧江的秋水沧茫,到月在浮云浅处明,再从井梧翻梧叶到楼头夜半风吹断,全诗层次分明浑然天成。

秋雨之冷寂,秋风之萧瑟,秋夜之静寂,秋月之清净,全诗虽然仅有四句话二十八个字,全描绘出了沧江秋夜极具代表性的景色,超凡脱俗,充满了诗情画意。

写在后面:

道潜是苏轼的患难之交,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他不远千里专程前去探望,且一住就是一年有余。

苏轼贬海南,道潜已经做好了渡海相随的打算,道阻且长,苏轼不忍其受颠波之苦,写诗劝阻住了他的行程。

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因为与苏轼交好,身为和尚的道潜也受到了牵连,以诗语涉讥讽罪,被勒令还俗,谪居兖州。

建中靖国初年(1101年),道潜蒙冤昭雪,奉召复还,依旧削发为僧,1104年被赐号妙总大师,这一年苏轼病逝于返乡的路上,道潜终是没有等到好友归来……

道潜诗风格百变,即有寂静恬淡之作,也有写意挥毫之勾画,《藏海诗话》说他:“此老风流蕴藉,诸诗僧皆不及。”

无论世人如何评价,这位北宋诗坛上著名的诗僧,一生因为有了苏轼这位挚交的欣赏和懂得,就足够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玲子candy

宋朝诗僧一首以景取胜的七绝,写出了江上秋夜最耀眼的亮色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