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校课堂】5招教你管教“熊孩子”,不打不骂,效果更好!

 新用户12468710 2022-05-28 发布于新疆
图片

文章地址:5招教你管教“熊孩子”,不打不骂,效果更好!

内容小结

不知道你在孩子不听话或突破你的底线时,你都有哪些绝招去应对?

如果不出意外,打或骂肯定包含其中。

而实际上,不吼不打,也可以教育好孩子。

对于学龄期孩子来说,做一位“有感情”的家长,而不是一位“感情用事”的家长,比什么都重要。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五点管教原则:

1.学会自然惩罚

2.避免感情用事

3.惩罚要言行一致

4.惩罚要松紧适度

5.适当地给孩子选择权

如果惩罚是为了让孩子不掉入陷阱,走上人生的正途。

那么鼓励孩子,才能让孩子在正途上走得更快更远。

而要做到在支持鼓励孩子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这样做:

创造交流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交流,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你可以试试在严肃的话题中夹杂点笑声,在吃饭时分享有趣的见闻,和孩子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都可以让相处的时光变得有趣,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学会正确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正确的做法是,指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 

多关注孩子好的地方,孩子自然会越变越好。

课后作业

思考一下:

1.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你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感情用事的行为?

2.你认为管教孩子时,惩罚更重要还是鼓励更重要?

3.你知道如何正确鼓励孩子吗?你是如何鼓励孩子的?

知识拓展

管教孩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告诉孩子礼貌些,可他还是会出现很多无礼的行为;一句话重复无数遍,孩子好像根本听不见;想让孩子学会先写作业再玩,可他在睡前还写不完作业……

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我们烦恼不已,甚至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我们抓狂、大吼,他伤心、哭泣,我们也气得掉眼泪,同时又内疚、心痛。

对此,我深有同感。

我经常会想,有没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没有冲突和情绪的情况下。既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又可以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馈?

办法还真有。

在《去情绪化管教,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有教养的大脑》一书中提到,我们可以用“去情绪化的1-2-3管教”对孩子进行理性引导,也有具体的策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束,从而让我们的管教既充满尊重和爱,又有着清晰一致的行为界限。

01

图片

去情绪化的1-2-3管教

所谓的“1-2-3管教”,即一个定义,两个原则和三个所期望的结果。

1

一个定义:管教的要义在于教

管教孩子是家长的义务,但把管教演变成惩罚,就会错失教育的良机。

我们要做的,是借由孩子不当的行为,引导他们去体会自己的身心活动,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从而激发出他们的道德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这个过程,就是管教的重要意义所在,也就是说,管教重在“教”而不是“管”。

书中有个例子:

6岁的女孩盈盈在跟妈妈一起去文具店时,偷偷把一盒蜡笔藏进了自己的口袋带回了家,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时发现了这盒蜡笔。

妈妈是这样处理的:

她蹲下身来柔声问女儿:“你能告诉我这蜡笔是哪里来的吗?”

盈盈先是否认,然后又说不记得,妈妈一直耐心等待。

盈盈终于对妈妈说:“我是等到那个女店员没注意看的时候,才把蜡笔放进短裤口袋里的。”

看到女儿承认了,妈妈接着问:“你知道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叫什么吗?”“你知道商店里那些蜡笔也是那个女店员花钱买的吗?”

盈盈低下头,开始哭泣,妈妈将她拉近身旁,但没有打扰自然发生的这一切。

只是附和女儿说:“这件事让你感到很难过。”盈盈点点头,继续哭。

妈妈抱着盈盈,让她尽情地哭,过了几分钟,她揩去盈盈的眼泪,并让她做了个深呼吸。

然后,妈妈告诉盈盈要诚实,要尊重他人的财产,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做正确的事。

妈妈通过这种协作性的对话,把盈盈的注意力导向她内心已感受到的犯罪感,让盈盈能够随着内心的指引去体会自己的身心活动。

不仅让盈盈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以及对他人的影响,还学到一些道德规范。

2

两个原则

在管教孩子的同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原则:

原则一:等待孩子准备好

理性引导要取得效果,前提是双方都能维持情绪的稳定和平和,如果有一方在情绪上没有做好准备,我们都需要等待。

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要比成人低,所以更需要让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可以问一下自己:“我的孩子准备好倾听了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可以对孩子说:“我愿意等,直到我们能够进行交流,并且互相倾听。”

原则二:始终如一但不刻板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要始终如一,但孩子实现期望的过程,可以根据所处的情景进行变化。

比如:你的女儿承诺说她会在用餐前写完作业,但是爷爷奶奶刚好准备来带她出门。

这时候就需要变通一下,对女儿说:“爷爷奶奶在这里,你看看换个什么时间完成作业?”

但有可能导致人身安全问题的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妥协。

始终如一,是教孩子分辨对错,遵守道德规范,同时也体现出父母的态度和底线。

不刻板,则是让孩子知道,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变通,实现双赢或多赢。

3

三个成果

理性引导做好了,可以达成以下三个成果:

一:洞察力

理性引导可以让孩子注意并反思在困境中时,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做出的反馈,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孩子可以变得更明智,更了解自己。

比如:“刚才你对弟弟发脾气,是因为他老是缠着你,你觉得很恼火。是这样的吗?”

或许他会说:“是,他缠着要我的小汽车,我被他烦死了!”

孩子每次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具体的认知,并且开始讨论它时,都能增进洞察力。

二:共情心

通过重复地反思练习,我们与孩子进行的反思性对话,能够开发出孩子的共情心。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大量的练习机会,让他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怎样影响。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观察事物,从而发展出他感知他人感受的能力。

三:整合与裂痕修复

在帮助孩子考虑了他人感受,并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是如何给他人造成影响之后,就要开始让他采取行动去处理自己对别人造成的影响。

你可以问问孩子:“你要怎么做才能弥补?为了弥补你觉得现在应该要怎做?”

试着弥补过错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如果孩子能够增强自我理解的能力、为他人着想的能力以及采取措施去挽回局面的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和他人友好相处。

02

图片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束

可以试试以下策略

1

少说话

孩子都不喜欢父母说教。所以,在进行理性引导的时候,不要说太多话。

比如:你2岁的孩子看到你在关心另一个孩子,他感觉被忽略了,恼怒地打了你。

这时候不要跟他讲任何道理,试试用以下四个步骤来处理:

第一步,进行情感连接,正视行为背后的情绪。

妈妈可以这样说:“你现在很恼火,是吗?有时候等待确实让人难受。”

第二步,正视行为

告诉孩子:“被打会让人觉得很受伤。”

第三步,给出其他选择

对孩子说:“请换一种温柔点的方式对我。”

第四步,翻篇

只要处理好了他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感受,就马上将这一页翻过去:“我们出去看看那些路边的虫子吧。”

2

接纳各种情绪

感受没有好坏,孩子的所有情绪都需被接纳,家长要针对孩子的真实感受来调整自己的反馈,使其与孩子的体验相一致。

比如:9岁的哥哥弄坏了6岁妹妹的娃娃,妹妹对哥哥大吼:“我讨厌你,我要杀了你。”

妈妈可以这样安抚妹妹:“我知道你现在很讨厌哥哥,但我们还是要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绪。”

这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怎么想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为所欲为。”

3

要叙述,不要说教

当妹妹对哥哥讲话不好听时,妈妈说:“你对哥哥说的话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不是说“不要那样跟哥哥说话。”

这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糟糕的,并且弄明白是什么让他们那么做,改变就会发生。

当你对孩子的测试成绩不满意时,对孩子说:“我觉得你已经为测试做好了准备,所以我很奇怪你拿了一个D。你是否也觉得很奇怪?”

而不是说:“我简直不能相信你的测试成绩是D!你还想说你好好学习了!”

这样可以给孩子机会去独立思考,判断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他就能在反馈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

4

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进行一场相互合作的对话,让他考虑要怎么处理当下的情况,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影响。

举个例子。

姐姐去参加玩伴聚会了,8岁的弟弟不知道做什么,他非常生气,开始大发脾气,盛怒之下,把妈妈最爱的太阳镜摔破了。

妈妈需要先冷静下来,告诉孩子:“刚刚你生气时,一把抓起我的眼镜,把它丢了出去。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孩子又回到恼怒的状态,回答说:“我就是很生气!”

妈妈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语调:“所以,你就把我的太阳镜给摔碎了。”

此时,孩子可能会说,“对不起,妈妈”。也可能会说:“是的。”

不管孩子回答的是什么,妈妈都把重点放在了引导上:“生气很正常。但用摔东西的方式来发泄,不是一个好办法,除了弄坏什么东西,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这样,对话就可以继续下去,妈妈可以继续问些问题,帮助孩子思考如共情心、互相尊重、控制强烈情绪之类的问题。

5

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的意思

拒绝孩子时,最好不要直接说“不”,可以用鼓励、肯定的语言。

比如:该回家了,5岁的孩子还想在奶奶家多待一会。

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很想跟奶奶多待一会儿。现在必须得走了,这周末我们可以再来奶奶这儿。”

虽然孩子不太愿意被拒绝,但他也明白用不了多久还会得到允许。

关键是要明白他的感受,并产生共情,同时又让他知道规矩。

如果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就要学会管理失望的情绪。

这会让孩子从真实体验中感受到那些行为界限带来的是掌控感。

实际上,在亲子互动中,有些东西是需要妥协的。

比如,你10岁的孩子想要在周五晚一个小时睡觉,这时,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是否同意。

6

着重于积极的东西

着重于孩子行为的积极一面,就是要“引诱”孩子,让他好好表现,做出明智的决定。

让孩子感受到,当他们表现良好时,你能看见并且欣赏他们。

引诱的方向,当然是着重于你想要的东西。

比如,“你先去刷牙洗脸,然后找出背包。”而不是“别磨蹭了,快要迟到了。”

看到孩子在一起大笑,你对孩子说:“看到你们两个相处得这么愉快,我真高兴。”

7

创造性地处理问题

在孩子失去控制或做出糟糕决定时,我们要努力进行灵活而有创造性的反馈,幽默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比如,6岁的孩子,正在跟爸爸闹脾气,这时,他正好看到爸爸被客厅里的玩具绊倒,摔了个大马趴,怒气很快就消失了。

同样,如果孩子追着妈妈往车子的方向跑,妈妈一会儿咯咯笑,一会儿假装害怕而尖叫,孩子就会轻松离开公园,还感觉到很有意思。

只要你愿意,很多时候只要花上几秒钟,就会想出幽默诙谐的点子来,比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省力多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一点一滴的鼓励和引导。

作为父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感情用事,对孩子进行去情绪化管教,就能够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让孩子学会合作。

这不仅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里也会变得更加平静祥和,充满爱的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