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读“好书”与认知对等

 路边小石杜辉 2022-05-28 发布于北京

文/杜辉

    读好书这事,是被很多人挂嘴边的,“你要多读书,更要读好书”“读坏书不如不读书”。但什么是“好书”,“好书”的标准是什么?谁有资格给一本书判定好坏呢?那什么是好书、坏书?是设计印刷装帧?或是编校文字水平?还是内容?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认知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会完全不同。

    你眼中的好书,也许就是别人眼中的垃圾书。你眼中的垃圾书,也许就是别人眼中的经典。你不喜欢、看不懂的,也许就是别人喜欢的,能有共鸣的。对于书是否好坏的判断,完全是根据人的需求、价值观,以及认知水平所评判的。一个人对一本书的评判其实是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对等的。

    自己年轻二十上下岁的时候是很爱看哪类励志书、心灵鸡汤书的,看了后觉得可以获得一些激励,鼓劲拼搏。现在看见这些内容,就觉得有毒,害人不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因为自己在社会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一些事物看得明白一些了、透彻了一些。知道这些鸡汤帮不了人,反而容易起到毒害、麻痹心灵的副作用,容易让不明真相的年轻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耽误人生。同一类图书,同一类内容,这种认识、态度的转变,就是个人在经历过社会洗礼后认知的改变。所以这类图书是否是好书,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答案。

    自己年轻的时候还喜欢看小说。什么爱情、社会、历史小说都喜欢看。因为什么?因为那时年轻涉世不深,通过看小说可以体验别人的人生,了解别人的世界,也是一种间接学习。那时还没谈恋爱,所以通过爱情小说可以代入幻想,可以意淫,可以学一些所谓的“经验”(后来从业出版才知道,大部分写言情小说的,要不是没正经谈过恋爱,也是意淫的。要不就是各种感情不顺,通过文字来发泄的)。那时工作经验不多,通过看小说也是了解社会的一个途径,希望可以通过别人的故事借鉴一些经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但现在各类小说很难看进去,更不要说看后觉得能有共鸣,感同身受的。因为现实远比故事精彩,每天经历的人和事比别人的故事刺激多了。这也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认知下对某类图书的不同评判。

    《货币战争》这书曾经风靡一时,很多人也都看过。十多年前看这书的时候,觉得这书写的真牛X,很有蛊惑性和诱导性。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原来我们的这个世界,背后隐藏着这么多的阴谋和黑幕。我相信很多人当时看这书也会有类似的认识。但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书是胡说八道的阴谋论,并且很多内容还是抄袭了美国一部纪录片的内容。如果评判,那这书就是垃圾书无疑了。同样一本书,时隔十多年,为什么评判结果天上地下?因为我们的认知提升了。因为通过互联网等等技术,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了更辽阔的世界,并且知道了更多的真相,所以这种图书就成了垃圾。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下,对好书、坏书的评判是不一样的。这不是书变了,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变了,是个人的水平提高了。同样,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书也会有好坏的评判,这是大家的认知不同造成的。当然,有些书,会认同的人多一些,批评的人少一些。有一些书是批评的人多一些,认同的人少一些。但这只是大家认知的差异,小部分人的认知力差一些,但那就是他们的认知,最起码在他们认知的标准中,这不是坏书。

    豆瓣网是个好网站,上边有书与影视作品的打分、评价,这个是我十分爱看的。再经典的高分片,也会有那么几个打低分的人。在差评多的烂片下,也会有那么几个打高分的人。书也是同理,所以通过群体打分,最后算个平均分,到更能反映一部作品的真实情况。在多数与少数的认知偏差下,我们作为旁观者也会有自己的打分,或高或低,这就是我们的认知水平。这个认知水平不能说是一个人的好坏,那只是这个人所处的人生、生活层次。

    既然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价值观、需求不同,我们就无法要求别人和我们有同样的评判。我们的任何评判都是基于自身的需求、认知所得出的结论。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所以什么叫读“好书”。你给人推荐、建议的是你认为的好书,但在对方的眼里可能是认可的答案,也可能是否定的结论。

    任何评判都仅仅是自我认知下的价值反馈,你无法代替别人做出评判,也很难影响别人的认知。认知这个东西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经历、学习、成长环境、文化环境、阶级环境,等等众多因素下产生的一个人复杂的综合水平。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物不同,所以我们的认知自然就会有差异,对所谓的好书也自然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可以做的是找相近、相似认知的人去作为自己的社交圈子、生活圈子,而不是试图去改变他人的认知。尤其是通过各种暴力手段,包括行动、语言、社交等等进行攻击。这事虽然可以发泄情绪,但实际没多少意义。有时自己上头了,还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

    有个笑话是说穷人幻想皇亲贵族吃什么,说他们天天嘬柿子,吃柿饼,敞开了吃,随便吃。这就是不同认知下的差异。我们的认知不一定高人一等,但尽量也要做的别是最底层的认知。当你的认知越高,你所看到的世界越大,你的包容心也会越强,你对这个世界也会更多从容。

    所以可以多读书,但不要妄称读好书,也不要把自己认为的好,去压别人的不好。因为我们所有的选择和行为,都是与自己认知水平对等的行为结果,仅此而已,好好活着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