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听书

 卧向白云情未尽 2022-05-28 发布于天津
魏徵,刚正敢谏。 卫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是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的瓦岗军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建成被杀以后,他又因为直言敢谏,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经常把魏征召进宫内,叫他提提意见。 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征能够当面的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役,也就是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冯德熙的建议,决定18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是魏征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药油谏议大夫签名以后才能生效,唐太宗问她。 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征回答。 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 我朝开国以后就立下了男子20岁当兵60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够随便改变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你太固执己见了。 未曾毫不退让,语重心长的说。 陛下。 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够捕到许多鱼,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如果把18岁以上身强体壮的男子都拉去当兵,今后国家的徭役赋税向谁去要呢?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有的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征一起讨论一些问题,比如说唐太宗曾经问魏征。 历史上有过那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呢? 魏征回答说。 能够多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 一意孤行,只听单方面意见的帝王难免就会昏庸。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唐太宗赞许地说。 你讲得真好啊。 有一个大臣叫郑仁基,女儿长得美丽又很有才华,皇后要把他收为李世民的嫔妃,当册封的诏书写好了以后,有人就说了一句,他不是已经与人订婚了吗。 卫峥知道以后就向李世民进谏说,陛下住着亭台楼阁,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安身的房子,陛下迟的山珍海味,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充足的食物。 陛下看着众多妃嫔就应该希望百姓有称心的婚姻,现在陛下把已经与人订了婚的女子夺过来,这怎么符合人家父母的心意呢,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 当魏征患病去世以后,唐太宗罢朝五天,亲自登上御苑西楼,遥望魏征逝世之处,寄托哀思,他沉痛的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穿戴,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现在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魏征能够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和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 唐太宗的时候,能够大胆进谏的大臣还有一个马周马周原来只是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的客人公元631年,也就是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的得失。 常何是个武将,不懂政治,感到也谈不出什么,就很为此发愁,马都知道以后,马上动笔给他写了20多条有关政治得失的意见,让他去交差。 李世民读了以后,觉得条条都切中了要害,他很奇怪,长和这么一介武夫怎么突然变得有政治头脑了呢,就找他来面谈,长和一向老实就坦白的告诉李世民,上书的内容都是马周写的。 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一番谈话,对他十分赏识,不久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马周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经常进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他要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了解民间的疾苦,爱护百姓,他要李世民,不要太宠爱子女,没有必要每年加赐金银珠宝,因为奢侈只会害了子女。 他要李世民以人为本,真正让百姓满意,就得选拔德才兼备的好官。 对马,周提出的这些建议,李世民都认真听取并加以推行。 魏征,马周等人还提醒李世民,隋末因为滥行暴政而迅速灭亡,李世民因此非常重视立法安民,要求有关部门融合前朝的立法,司法经验,制定了贞观律,使封建礼教的法律观成熟完善起来,为稍后制定的唐律定下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