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劳动稍有盈余的手工农业才能养育大规模人口

 育邻人 2022-05-28 发布于云南

育邻梦

网友提问:20岁就业难、30岁被裁员、35岁瓶颈期,打工人真的没有退路了吗?

回复:解决我国就业难题的根本:引导年轻人回归农业。唯劳动稍有盈余的手工农业才能养育大规模人口,机械农业养育不了大规模人口已被美国+俄罗斯实验、附带动力智能机械工业养育不了大规模人口已被欧洲+美国+日本+韩国验证。北京市已经启动2022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农工作。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去农村帮谁种地、农村留住大学生有多大可能性、大学生回归农村之后如何将下一代培养成大学生......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所有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的确,生命只是自然物质循环体系中的搬运工,没有哪个生命物种的等级更高一级、也没有哪个生命物种可以不努力就能活的很好。

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链接社会生产劳动与消费使用供<->需关系的商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辅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教育事业......现代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高智商社群性哺乳动物。那么,为什么说只有稍有盈余的手工农业才能养育大规模人口呢?

食品安全大于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人靠饭,铁靠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家不可一日无米,国不可一日无粮。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稍有盈余的手工农业最养人

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幸福生活可以不用钱+不坐飞机+不使用互联网+不看影视剧+不化妆+不用名表,但不能一日不吃米+面+油。同时,餐食排在人类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需求频率的第二位【一日三餐,第一是呼吸,正常人每分钟的呼吸频率通常波动在16-24次】,也就是说农业可持续性消化掉大量人类劳动能量。

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高智商社群性哺乳动物,劳动即时自然赋予人了的综合生存技能、也是人类社会综合智慧的力量源泉,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足够维持生存的营养补给和被同伴认同的群体社会价值。因此,如果一个成年人【未成年人和老人多由父母或儿女提供帮助】失去劳动创造能力、他也就失去了生存权益,比如现在的城镇失业人口就面临生存威胁。

好房子,一套就够了。的确,住房在所有人类社会消费物资中更替频率最低,绝大部分人一生中只需要一套住房,比如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办公的地方,1406年始建-1420年完工,迄今已有600年历史。就现代人类房产建筑而言,通常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同时,房建还具有用工短期实效性,也就是假设建筑房屋时需要1000人、房屋建好之后就无须重复使用那么多工人。因此,随着我国高速城镇化结束,大批房建工人也随之势弱。

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最高目标:一次投资,终身受益。在此目标指引下,人类一切商业行为都遵循主动造株、以待脱兔原则,比如古代地主圈地、现代房地产圈地、互联网搭平台......但是,现代房地产、互联网都存在巨大的局限性——一旦初步框架搭建完成便无须大量使用人力。因此,随着人口增量型经济发展迎来转折,我国各大企业都进入到“减员增效”的新发展阶段,社会就业形势也一年比一年严峻。

农业机械化之后,耕种同样面积的土地需要的劳动人口迅速缩减、城镇推进智能化建设之后,大量重复性工作岗位被附带动力智能机械替代、高速城镇化结束,城镇基建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当前,我国就业难人口生育能力持续走低不期而遇,对治国理政大智慧提出了严峻考验,稳就业的岗位从哪里出稳人口生育能力如何扎根

人们常说:钱财再多,也必须折现成一日三餐。的确,农业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根本保障,一个人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只要吃饱了就不会遭遇生存威胁。所以,唯稍有盈余的手工农业才能养育大规模人口,机械农业养育不了大规模人口已被美国+俄罗斯实验、附带动力智能机械工业养育不了大规模人口已被欧洲+美国+日本+韩国验证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