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人的战争与和平观念

 江明月好 2022-05-28 发布于北京

《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些都表现出我国古人对于战争的谨慎态度,不挑起战争,不热衷战争。始终坚持以和为贵,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选择战争作为解决纷争的手段。所以历代统治者对于战争都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汉武帝征伐匈奴,打败了威胁华夏数百年的匈奴骑兵。虽然他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却拖垮了大汉的经济。汉武帝后期,大汉内部到处是一片民生凋敝的景象,使得他的继任者不得不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汉武帝在历代帝王那里并不是贤能的典范,而是一个黩武的反面典型。他时刻提醒着历代帝王要关心民生,不要肆意挥霍国力,否则给国家带来的就是巨大的灾难。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国家把资源过多地投入到军事上,必然会影响经济民生,那时的国家体制很难做到两全其美。

于是精明的帝王们都会非常谨慎地对待军事行动,朝廷中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统治精英们也会时刻监督帝王的行为,防止帝王的黩武行动。那些不吸取教训坚持黩武的帝王得到好下场的不多,隋炀帝二世而亡,就是因为他过多地使用国力, 把资源过多地投入到征伐高丽上。三次征伐导致本来繁盛的大隋顿时陷入到兵荒马乱之中,隋炀帝也身败名裂。所以平衡好国家资源的使用,维持一个结构合理的运行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俗话说“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黩武不代表不武。如果空有一副臃肿的经济身躯,而没有保护自己的利剑,那不过是别人的猎物,待宰的肥羊,早晚会被别人吃得干干净净。所以时刻警醒,时刻磨砺自己的利剑,才是一个国家能够维持自己安全的保证。小国可以选择躺平,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权利求得大国的庇护,但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立志要对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大国。大国没有权利求得别人的庇护,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庇护,只有自己自立自强,才能在国际丛林中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否则只能被肢解,只能苟活。

所以中国必须自立自强,大国没有投降的选项。投降就会面临灭亡,投降就会被分割,投降就会像打断了脊梁只能毫无尊严地苟活。苏联在冷战中自我选择投降,使得俄罗斯陷入了几十年的战略困境,所以中国的面前只有一条路,奋发图强,实现崛起,否则等待中国的就是一条绝路,一条所有中国人失去尊严的路。那不是我们要选择的路,我们需要的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