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无法勾掉的黑名单——经典电视剧背后的真实故事(一)

 水寒烟 2022-05-29 发布于浙江

1974年,南斯拉夫根据德拉甘·马尔科维奇写的小说《注销》,拍摄了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后者被我国引进后,因为其原名不怎么出彩,遂改成更有悬疑色彩和吸引力的《黑名单上的人》,并在我国大受欢迎,与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并列为最受中国人喜爱的南斯拉夫影视作品。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该片至今仍被认为是南斯拉夫地区最好的战争动作电视连续剧,并且在今天仍然很受南斯拉夫人民欢迎,并且每次重播都在黄金时段播放。

文章图片1

尽管和所有的文艺作品一样带有虚构成分,但这部连续剧的许多故事都是根据南斯拉夫解放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所改编的。笔者将写几篇系列文章,讲述连续剧背后的故事。

第一集·特别行动小组(南斯拉夫原名《医院》)

这一集主要交代了德国侵占南斯拉夫后,首都贝尔格莱德几位爱国青年兹里基、铁希、普尔莱、帕亚、米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他们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营救被南斯拉夫秘密警察(伪警察)逮捕的一名司令部成员。这个任务的特殊性在于,这名成员是一位刚刚分娩的母亲,所以她没有被关押在监狱而是暂时留在医院里,但受到严密的看管,而且即将被移交给更加凶残的盖世太保(德国秘密警察)。于是地下党市委决定,立即展开营救。

文章图片2

这个剧情来源于历史上贝尔格莱德地下党的两次真实行动,即营救兰科维奇和营救伊万卡,前者是强攻,后者是智取,作者把两次行动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情节更为曲折,引人入胜。

A·营救兰科维奇

1941年7月26日,南共中央委员亚历山大·兰科维奇在策划爆破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时被捕。他说服了两名在电台工作的技术人员与自己合作,结果其中一个出卖了他,当他到达约定见面的地点时,周围出现了8个盖世太保。兰科维奇想拔枪抵抗,但盖世太保先开枪将他击倒在地。

文章图片3

亚历山大·兰科维奇,这是他作为南斯拉夫上将内务部长时的肖像照

但盖世太保并不知道这是一条“大鱼”,兰科维奇一言不发,告密者也只知道这个不知来历的人想炸掉电台,而当时盖世太保和南斯拉夫秘密警察正在闹矛盾,所以没有向后者求助,否则战前就多次被捕的兰科维奇一定会被认出来。兰科维奇随后遭到了严刑逼供,直到昏迷过去,于是被送到专门关押伤病政治犯的医院治疗。这个医院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维丁斯卡大街,由盖世太保和南斯拉夫伪警察看守。幸运的是医院里也有党组织存在,地下党员米特拉·米特罗维奇认出了兰科维奇(她只知道兰科维奇的化名),于是立即向组织报告:“莱卡同志被捕了!”

文章图片4

图右一为米特拉,如果不是她发现兰科维奇,后者就要凉凉了

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铁托立即指示要不惜代价组织营救。一个大胆的营救计划很快被制订出来。7月29日上午10点,40名游击队员袭击了医院,成功地救出了兰科维奇,其他许多政治犯也乘机逃脱,这次行动震动了整个贝尔格莱德。

B·营救伊万卡

30岁的伊万卡·穆阿切维奇远远没有兰科维奇那么重要,她是贝尔格莱德地下党和解放区之间的联络员,1941年10月下旬被捕。由于即将临盆,她被暂时送到贝尔格莱德军事医院的监狱病房。

文章图片5

电影中被捕的女地下党员

文章图片6

伊万卡·穆阿切维奇,女地下党员的原型

贝尔格莱德地下党深知监狱病房戒备森严,因此说服了一位同情抗德斗争的医生奥尔加·波波维奇,让他对伊万卡体检后表示很可能会难产,必须转到妇科病房。盖世太保还打算从伊万卡那里得到情报,担心她真的死于难产,被迫同意。1942年1月24日,伊万卡顺利地产下了一个女婴。

在她生产后的第二天恰好就是医院的探病日,是采取行动的好时机。两名携带左轮手枪的游击队员以访客身份进入医院。他们突然掏出枪逼住守在伊万卡病房门口的宪兵,解除了其武装并将其绑了起来,然后切断电话,将伊万卡和孩子一起带走。女婴被交给了另外一位有孩子的女党员照顾,伊万卡身体完全康复后转移到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知道了史实以后,让我们来看看连续剧与其有什么异同。

文章图片7

电影里的斯卡莱

在地下党的会议上,领导人斯卡莱说,盖世太保逮捕了一名司令部的工作人员,是个产妇(这里用了伊万卡为原型,因为兰科维奇当时被打倒了),并将任务交给米兰领导的特别行动小组。斯卡莱的原型有好几个,当时领导营救行动的有三个人:

文章图片8

卡纳·巴波维奇,斯卡莱的原型之一

塞尔维亚省委领导人、34岁的卡纳·巴波维奇是南共22名中央委员中唯二的女性之一,塞尔维亚人,纺织女工,1928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在长期的地下工作中多次被捕和遭受酷刑,但从不认罪,在党内享有“沉默英雄”的称号。

文章图片9

米洛什·马蒂耶维奇,斯卡莱的原型之二

39岁的米洛什·马蒂耶维奇,塞尔维亚人,当过木匠、水手、纺织工。1926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南共候补中央委员、塞尔维亚省委委员和贝尔格莱德市委领导人。他是战前贝尔格莱德许多工人阶级行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开战后组织了贝尔格莱德所有主要军事行动。

文章图片10

朱拉·斯特鲁加,斯卡莱的原型之三

29岁的朱拉·斯特鲁加,黑山人,毕业于贝尔格莱德法学院,曾在南斯拉夫王国军队中担任步兵中尉,1933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是贝尔格莱德市委成员,负责武装斗争工作。

很显然连续剧不是纪录片,不需要将所有领导人都体现出来,于是就用一个斯卡莱就代替了。

具体领导营救行动的米兰伪装成医生,来到医院找地下党员博里奇医生打听产妇的情况。医生告诉他,他们需要加快行动,敌人催促得很紧,他很难延长她在医院的停留时间了。其实情况比医生知道的更糟,因为盖世太保认为医生是可疑分子,很快秘密警察就来到医院要逮捕医生。当走过医院的走廊时,医生突然推开警察,飞身跃出窗户,自杀殉国。女地下党员伊万娜去一家装订店,让联络员告诉米兰,医生已经牺牲,营救只剩下一天的机会。

文章图片11

电影中的米兰

文章图片12

内纳德·潘塔拉,米兰的原型之一

这里的米兰,用了内纳德·潘塔拉的事迹,他是克罗地亚人,医生,1936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贝尔格莱德市德丁耶区地下党领导人,当时只有28岁。在营救兰科维奇的行动中,潘塔拉就是具体负责人,他找到自己的医生朋友,绘制了医院的草图,搞到了警卫时间表和武器,并决定在早上警卫换班的8—9点之间进行救援行动,因为此时盖世太保的警惕性最弱。

文章图片13

电影中的博里奇医生

文章图片14

博里奇医生跳楼牺牲的事迹实有其人

而跳楼牺牲的博里奇医生,也是基于一个真实人物- 西奥多·博罗基博士。他参加了从医院营救伊万卡的工作,引起了秘密警察的怀疑,在1942年10月被捕。他乘审讯人员疏忽之机,跳窗自杀。至于送信的伊万娜,原型就是通报兰科维奇消息的米特拉,只是米特拉当时是29岁,没有伊万娜那么老。

文章图片15

电影中伊万娜传递情报

此前的情节都是铺垫,现在开始进入主题。铁希的弟弟契比提着下面是枪支、上面是煤炭的篮子,混过了德军哨兵的检查,行动小组的成员们乘坐帕亚的表弟卡内特驾驶的卡车前往医院。这里设计了一个喜剧场景,卡内特在遇到德军交通指挥岗时因为紧张,无法启动卡车,乐于助人的德国士兵推车帮助了卡车启动,帕亚第一次真诚地向德国士兵道谢。

文章图片16

米兰和铁希化装进入医院,这个情节源于营救伊万卡的史实

文章图片17

被打晕的宪兵,也来源于营救伊万卡行动史实

到达医院门口后,米兰和铁希伪装成秘密警察进入医院,打晕守在病房门口的伪军,把他捆在了厕所里。但与此同时,4个秘密警察来医院提讯,与在医院外放哨的行动人员博邦、西姆凯、米莱和普尔莱发生了交火。在激烈的战斗中,2名秘密警察丧命,西姆凯也牺牲了,博邦负了伤。由于他们成功地阻击了敌人,营救行动成功了。

文章图片18

盖世太保头目大骂秘密警察局长无能

盖世太保少校克里盖尔严厉批评秘密警察局长在医院的失败,局长向他保证,已经掌握了“恐怖分子”全部的名单,克里盖尔对此的回答是,他对活人不敢兴趣,只想看到这些名字被一个个注销(我国把“注销”翻译成更为形象的“勾掉”),第一集到此结束,也顺便点题,向观众指出了连续剧名字的含义所在。

真实的营救行动没有这么激烈的战斗,不过同样一波三折。就在行动的前一天下午,嗅觉比狗还灵敏的盖世太保对巴波维奇所住的公寓进行了突然搜查,这个公寓恰好是行动人员的集结点和武器的预先存放点。巴波维奇沉着冷静将窗帘放下来,这是一个信号:这样携带武器的同志就不会进入公寓。盖世太保找到了80枚金币,这笔意外之财让他们很高兴,以至于忽略了藏在打字机里的手枪,否则行动就会功亏一篑了。

文章图片19

电影中营救用了卡车,实际上卡车失约了

行动本来预定在早上8点半开始,结果8点15分突然传来消息,预定运送兰科维奇的司机变卦了(影片中的卡内特虽然掉了链子,但至少没有毁约),因此行动被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但由于实在是找不到汽车,最终决定必须采取行动。穿着便服的游击队员们三人一组占据通往医院的所有路口。其中10名游击队员将其中一个同伴带上手铐,装出是在押送犯人的秘密警察,顺利通过了大门和医院入口的岗哨,但是守卫兰科维奇病房走廊的宪兵不让他们通过,他随即被击毙。兰科维奇听见门外的枪声后,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这时病房内有四个警卫和一个护士在看守着他。五个游击队员冲了进来,他们命令卫兵举起手来,并对兰科维奇说:“你是莱卡吗?跟我们来!”

文章图片20

电影中秘密警察与行动小组激战

文章图片21

电影中秘密警察被击毙,历史上是盖世太保被击毙

在顺利走出医院的大楼后,他们走到医院的墙边。扶着兰科维奇翻过墙去。大家事先没发现墙外有一个暗哨,两个盖世太保突然开火,打中了两名游击队员,一个手臂轻伤(博邦的原型),另一个被击中腹部(西姆凯的原型),但盖世太保随后也被其他的游击队员击毙。兰科维奇脱下绷带,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引人注意。他们随后在拜伦市场遇到一辆满载士兵的德国卡车停在那儿,但这些德国人并不知道发生了袭击,对游击队员们视若无睹。

文章图片22

电影中西姆凯牺牲,历史上那位游击队员实际上被抢救生还

文章图片23

电影中博邦手臂负伤,这也和历史相符

在同志们的护卫下走了数百米,来到一座公寓里,从这里可以清楚听到医院方向传来的喧闹和枪声。兰科维奇在走廊里换上了游击队员带来的衣服,但除了裤子都不合身,于是又来到一个同情者的房子里,在那他终于找到一件合身的外套和帽子。他匆匆洗了脸上的血迹,又回到大街上,用100第纳尔换取一名货车司机让他搭车,两个游击队员陪同兰科维奇坐了上去,他们穿过贝尔格莱德的大街,一路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德军和秘密警察的车辆拉着警报疯狂地驶向医院,最后到达了市郊的一个游击队秘密联络点里。营救至此宣告成功,参加这次行动的游击队员没有一个牺牲,腹部重伤的队员当天就进行了手术脱离了危险,并未像电影里的西姆凯那样壮烈牺牲。

由上述可以看出,第一集对历史的还原度还是比较强的,让我们最后来看看那些真实人物的结局:

文章图片24

兰科维奇(右一)与铁托(中间)合影

兰科维奇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成员、南共中央组织书记、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战后任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内务部长,最终成为南斯拉夫副总统,是除铁托之外的二号人物。不过由于与铁托政见不合,1966年被开除党籍,不过铁托对这位老战友网开一面,保留了上将军衔和人民英雄称号。兰科维奇从此深居简出,1983年6月19日在杜布罗夫尼克去世,享年81岁。

伊万卡在被营救半年之后,也就是1942年7月14日在萨格勒布被捕,不久即在狱中遇害。伊万卡的女儿、那位差点住进监狱的小天使倒是幸运地在战争中存活下来,她一直生活在母亲战斗过的贝尔格莱德,后来成为了一位生物学的助理教授。

米特拉在兰科维奇被营救后因暴露被捕,一个月后,受了严重刑伤的她也被送到兰科维奇住过的维丁斯卡医院,德国人似乎忘记了她在这里工作过,环境和人员都特别熟悉,结果被她通过说服警卫成功逃脱。解放后米特拉担任了塞尔维亚共和国教育部长,1954年因在南苏争端中站在苏联一边被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2001年4月在贝尔格莱德去世。

巴波维奇组织了1941年8月的塞尔维亚反法西斯起义,在1941年大搜捕之后,她转移到解放区,担任无产者第二旅副政委,先后在无产者第一师和达尔马提亚第八军从事党务工作,被授予上校军衔。解放后担任妇女与卫生部长,但多次受刑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1977年终于因忍受不了病痛折磨而开枪自杀。

另外两位领导人则没能在1941年的大搜捕中幸免于难,马蒂耶维奇1941年9月被捕,受尽酷刑后于12月17日被枪杀。1941年9月22日,斯特鲁加在大街上遭到了警察的伏击,受伤被捕。他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什么也没说,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说,于是很快就被枪杀了。

指挥营救行动的潘塔拉也于1941年9月18日被捕,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9月下旬被枪杀。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作者要在书把原本完美的一次营救行动,改为有游击队员牺牲吧,他是想告诉读者,胜利丰碑的基石,是由无数牺牲者的尸骨所铸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