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一千只豺狼围攻的狮子

 水寒烟 2022-05-29 发布于浙江

当56岁的托马-罗贝尔·比若中将登上阿尔及利亚的土地时,这场令法国处境尴尬、名誉扫地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路易·菲利普国王迫切希望比若作为新任的阿尔及利亚总督能够尽快体面地结束这一切,对国王来说,比若政治上忠诚可靠、军事上训练有素,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文章图片1

法国阿尔及利亚总督比若将军

作为国王忠实奴仆和爪牙的比若,年轻时曾经是一位狂热的拿破仑分子,他1804年加入了拿破仑一世的近卫军,成为一名掷弹兵,并在著名的三皇会战——奥斯特里茨战役中立下战功,晋升为下士。在跟随皇帝的一次次东征西讨中,比若靠着战功晋升为上校团长,并跟随絮歇元帅经历了西班牙的血腥游击战。絮歇是在西班牙表现最佳的法国指挥官,他成功地平定了阿拉贡地区,比若从絮歇身上学到的是,在对付游击队时,高度机动的轻便编队比臃肿迟缓的常规力量更有效。

文章图片2

阿尔及利亚反抗军领导人阿卜杜勒

比若元帅的对手是被称为“沙漠雄鹰”的阿卜杜勒·卡迪尔,他不是一位职业军人,事实上,在法国侵略阿尔及利亚之前,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伊斯兰教士。阿卜杜勒出身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苏菲派教士家庭,“苏菲”在阿拉伯语中是“羊毛”的意思,因为苏菲派主张苦行禁欲,安守清贫,其教众无论贵贱,都穿着粗羊毛服装。也就是说,阿卜杜勒是一位伊斯兰教苦行僧。不过他的祖上十分显赫,是曾经统治过阿尔及利亚的伊德里斯王朝(公元八世纪到十世纪),当然那已经是八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文章图片3

阿尔及利亚反抗军步兵

聪慧的阿卜杜勒5岁就会读写,14岁就能背诵古兰经,擅长用诗歌和演讲来鼓动人心。1830年,法国大举入侵阿尔及利亚,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委任政府,建立了殖民统治。由于是王族后裔,24岁的阿卜杜勒于1832年被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共同推举为“苏丹”(即国王,阿卜杜勒推辞了这个头衔,只肯接受“埃米尔”,即“王子”的头衔),从此成为反抗军的领导人。

文章图片4

阿尔及利亚反抗军骑兵

阿卜杜勒的反抗军主要是骑兵,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园,惯于迅速穿过空旷荒芜的沙漠,意想不到地打击法国统治区腹地,并避免与法军主力作战。当法军为了追击反抗军过于深入时,反抗军就会化零为整,给予迎头痛击。例如在1834年的麦克塔河之战中,卡米尔·阿方斯·特雷泽尔将军指挥的骑兵师(5000人)就中了诱敌深入之计,遭到1.5万名反抗军的围攻,溃败而逃,反抗军把斩下的300余颗法军头颅筑成金字塔炫耀胜利。1837年,法国被迫与阿卜杜勒签订和平条约,承认后者对阿尔及利亚内陆的统治权,而后者也承认法国对阿尔及利亚海岸的阿尔及尔、安纳达、奥兰等城镇享有主权。

文章图片5

法军朱阿夫轻步兵

协议没持续几个月就被法国人撕毁了,但法军依然无法在战场上击败阿卜杜勒,直到比若的到来,他同时还带来了6.5万人的增援部队,加上原有部队超过10万,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阿卜杜勒的常备军只有2千人,其他都是松散的部落武装),同时比若还在阿尔及利亚本地招募人员,组成了著名的朱阿夫轻步兵,他们穿戴着肥大的摩尔人红色长裤和穆斯林流苏小帽,更加适应北非战场的气候和地形,很快就成为一支声誉鹊起的出色部队。

比若带来的最显著变化还是战略,以前法军空有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却只能分散驻扎,疲于应付反抗军对商队和城镇的袭击。比若则建立了若干支“快速纵队”,他们用骆驼和马匹使自己机动化,深入阿卜杜勒的统治区烧杀抢掠,“目标不是追赶阿拉伯人,这是没用的;我们要阿拉伯人不能播种、收获、放牧……烧毁村庄、围捕牧群……每年焚烧他们的农作物,使他们挨饿,使他们空无一人……直到将其消灭的最后一刻。”

比若的“掠夺性军事袭击”(实际上就是烧光、抢光)战略奏效了。4年以后,越来越多的部落被迫抛弃他们的领袖投降法军,阿卜杜勒已经被逐渐压缩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最后不得不越境退入摩洛哥,比若因此被晋升为元帅,但是,事情还没有完。

文章图片6

摩洛哥军队统帅西迪·穆罕默德

摩洛哥当时是一个独立的伊斯兰政权,国王拉合曼允许阿卜杜勒使用摩洛哥领土作为基地继续袭扰阿尔及利亚,当比若提出最后通牒后,拉合曼索性宣布对法国人发动“圣战”,并集结摩洛哥军队,任命自己的儿子西迪·穆罕默德王子为统帅,准备攻入阿尔及利亚。

比若意识到如果放任摩洛哥军队的进攻,就会让阿尔及利亚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势复杂化,他决定动用手里现有的机动部队,立即进攻摩洛哥。不是没有部下对此提出异议,因为情报显示摩洛哥人已经集中了6万军队,而比若手里只有1.1万人。但比若对此信心十足,摩洛哥人没有和法军交过手,他们很可能会因为人数上的优势轻率地与法军正面接战,而阿卜杜勒也许会劝阻,但作为败军之将,他在摩洛哥人那里会有多少话语权呢?

文章图片7

摩洛哥军队的主力是骑兵

1844年8月13日夜幕降临时,侦察的骑兵带来了摩洛哥人的情报。第二天凌晨两点,法军悄悄离开他们的宿营地,在夜幕下无声无息地穿过弯弯曲曲的伊斯利河的一处河湾,在拂晓前到达摩洛哥军驻扎的哈尔夫·艾哈达山山脚下。早晨八点钟,当法军涉水接近敌军时,他们突然喊起必胜的战斗口号,摩洛哥人大吃一惊,仓促地跑出帐篷,骑上战马。

文章图片8

法军阵型

摩军几乎是清一色的骑兵,但法军没有摆出当时步兵对骑惯用的密集方阵,而是摆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野猪头”阵型。“我把部队部署成一个野猪头的形状,右边的獠牙是贝多,左边是佩利西耶,拱嘴是卡芬雅克,我在两只耳朵之间”——比若

文章图片9

野猪头阵型

法军的阵型确实怪异,所有的步兵团处于最外围,以四列纵队形式面对敌骑,骑兵则处于内侧,同样列成纵队,拱卫着最中间的辎重车队。下面容许我用一点笔墨来详述整个法军的队列构成:

文章图片10

法军前卫指挥官卡芬雅克

前卫(猪拱嘴):指挥官路易-欧仁·卡芬雅克上校,下辖第8猎兵营(奥古斯特·洛朗少校)、第32掷弹兵团(卡芬雅克上校)、第53掷弹兵团1个营。

文章图片11

法军右翼指挥官贝多

右翼(右獠牙):指挥官玛丽·阿方斯·贝多少将,下辖第13猎兵团(团长博斯克上校)、弟15猎兵团(团长查德森上校)、朱阿夫轻步兵(指挥官奥特马尔)、第9山地步兵营(营长古约特上尉)、第2骠骑兵团2个中队(团长德加格农上校)、第1骠骑兵团1个中队。

文章图片12

法军左翼指挥官佩利西耶

左翼(左獠牙):指挥官佩利西耶上校,下辖第6猎兵团(团长雷诺上校)、第48掷弹兵团(团长佩利西耶上校)、第10山地步兵营(营长巴尔上尉)、6个锡巴希骑兵中队(阿尔及尔土著骑兵)、第4猎骑兵团(团长克里斯蒂少校)。

后卫:指挥官加乔特上校,下辖第3猎兵团(团长加乔特上校)、第6山地步兵营(营长鲍恩·德·佩雷兹少校)。

文章图片13

法军步兵迎击摩洛哥骑兵

一小部分摩洛哥骑兵扑向法军纵队之间特意留下的通道,不过他们很快被法军步兵的排枪击退,双方都损失轻微,显然这只是摩洛哥人在试探。法军很快到达了摩军大本营所在最高峰下的那块平地,比若命令4门野战炮向摩军总指挥、西迪·穆罕默德王子所在的位置——那里有巨大的旗帜和华丽的遮阳伞作为标志——猛烈轰击,区区几颗炮弹并未有造成多大损失,却像捅了马蜂窝一样,所有的摩洛哥人——大约2万到2万5千名骑兵以气吞山河之势蜂拥而至,向法军的两翼和后卫扑来。

文章图片14

摩洛哥骑兵声势浩大的冲锋

法军迅速转换队形为适宜发扬火力的横队,当骑兵接近到仅有五十步时,滑膛枪一排排地齐射,爆发出巨大的声响,黑火药燃烧产生的白色浓烟甚至挡住了视线;在各营之间的通道上,炮兵指挥官博纳米上尉巧妙地布置了16门大炮,法国炮手们用残忍的葡萄弹轰击那些以为找到突破口的敌人,地上到处都是一堆堆的死人死马,原本绿色的原野血流成河。

文章图片15

死伤惨重的摩洛哥骑兵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或者说是愚蠢),他们高喊战斗口号,重新集结,再次冲向法军阵型的两翼,其声势依然如雷霆般骇人,这样的冲锋足以使那些经验不够丰富、训练不够充足的步兵手忙脚乱,但训练有素的法军步兵不为所动,在骑兵连续不断地冲锋前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在齐射时如同机器一般准确,从而打退了摩洛哥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摩洛哥人的挫折感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冲锋而不断增强。比若抓住时机,命令继续前进,当这个不断移动的步兵集团突破摩军的中央阵地时,摩洛哥人开始乱成一团,他们虽然试图找到一个薄弱点,但始终无法下手。一个锡巴希骑兵仍不住喃喃自语:“世间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真主啊,他们(指法军步兵)就如同被一千只豺狼围攻的一只狮子!”

文章图片16

法军锡巴希骑兵

当法军阵型接近王子的大营时,摩军骑兵已经在事实上被一分为二,比若命令骑兵出击,骑兵指挥官塔尔塔斯上校率领的19个骑兵中队横扫了猬集在左翼的摩军,法军骑兵具有更加强大的冲击力和娴熟的技巧,一场激烈的骑兵战后,摩军最终退却。约瑟夫·范蒂尼上校指挥的骑兵第一梯队,包括6个锡巴希中队和第4猎骑兵团的3个中队从“野猪头”阵型中飞奔而出,直扑中央阵地,这里的11门大炮只发射了一轮炮火,来不及装填炮弹的炮手们就纷纷四散而逃,阵地就这样落入法军手中,全部的火炮、所有的粮食和军需物资、王子和大臣们装饰华贵的大帐,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法国人的战利品,约瑟夫为此仅仅付出了4名锡巴希军官和15名锡巴希士兵阵亡的代价。

文章图片17

率先攻入敌营的约瑟夫

值得一提的是,时年36岁的约瑟夫上校并不是法国人,而是一名意大利人。他的身世堪称离奇,他出生在厄尔巴岛,就是那座让拿破仑一世禁锢终生的小岛,因此他童年时曾经见过拿破仑。9岁的时候,他乘坐的船只被海盗捕获,被改名优素福,成为一名突尼斯(当时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酋长的侍从,学会了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但1830年,因为得罪了公主,只得搭乘一艘法国船逃到法国尼斯,成为阿尔及利亚法国远征军的一名翻译。1838年,他加入法国籍,成为锡巴希骑兵的指挥官,在法军中没有人比他更合适这个职位了,娴熟的阿拉伯语、伊斯兰教的信仰,以及一脉相承的军事技能。

文章图片18

因鲁莽陷入重围的莫里斯

就在法军攻击摩军大营的时候,法军右翼的摩军骑兵为了挽回败局,发动了最后的绝望冲锋,指挥骑兵第二梯队的路易·米歇尔·莫里斯上校挥部迎了上去,这六个中队(550人)的法国骑兵寡不敌众,迅速被大约六千名敌军骑兵切断并陷入了重重包围。指挥法军右翼的贝多将军及时看到了这个巨大危险,立即命令第15猎兵团和第10猎兵营迅速前进,为骑兵解围。法军步兵大声叫喊着口号,一排排刺刀闪着寒光,在成群结队的摩军骑兵中杀开一条宽大的缝隙,为孤军奋战了半个多小时的莫里斯打开了一条救命通道。比若在战后的报告里盛赞莫里斯部的功绩:“我们的猎骑兵创造了奇迹!至少有三百个敌人,柏柏尔人或阿比兹-博卡里人,被他们斩于马下……每个猎骑兵都带回了战利品,要么是一面旗帜,要么是一匹马,要么是一副盔甲,或者一副马具。”

文章图片19

锡巴希士兵向比若元帅献上战利品——摩洛哥王子的洋伞

但右翼的摩军仍未放弃,他们在河对岸大批集结,似乎准备再次反攻。比若把大炮集中到右翼,向着摩军骑兵的聚集区域猛烈轰击,步兵则在炮火掩护下渡河进攻,紧随其后的是第4猎骑兵团的第4中队和第2骠骑兵团的2个中队,这次步炮骑的联合进攻终于最后摧垮了摩洛哥人的斗志,陷入彻底的溃败,有的沿着大路撤走,有的则沿着山间小路逃跑。这时已经是正午时分,炎热的天气和久战的疲惫让法国人放弃了继续追击的打算。当摩洛哥人消失在地平线之后,比若在王子的大帐里安然坐下,惬意地开始享用为王子准备好的丰盛早餐,当然这个时候只能算午餐了。

文章图片20

法军步兵的进攻

在这场长达四个小时的激战中,比若估计摩洛哥人在战场上至少有800人阵亡,1500—2000人负伤,几乎全都是骑兵,因为摩军的步兵很少。法军有4名军官阵亡,10名军官负伤;23名士兵阵亡,86人负伤,共计伤亡123人。法军在武器上并不占据优势,双方都使用西式滑膛枪炮,但法军的组织和战术优势压倒了摩洛哥军队的数量优势。比若元帅在这次战斗中的指挥无可挑剔,战后被封为伊斯利公爵。与此相反的是,摩洛哥人除了勇气几乎一无是处,“他们非常勇敢,但混乱的组织使他们的努力变得无能为力……他们缺乏很好的整体力量和训练有素的步兵来支持骑兵的进攻。”——比若

文章图片21

阿卜杜勒向法军投降

伊斯利之战不仅摧毁了摩洛哥军队的主力,而且还一劳永逸地确保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的胜利。不久,摩洛哥与法国签订了和平条约,放弃了对阿卜杜勒的支持。阿卜杜勒并没有参加伊斯利之战,他乘着比若侵略摩洛哥之机,回到阿尔及利亚重新掀起反抗法国的浪潮,独自坚持了三年之久,其中尤以1845年全歼法军的西迪-卜拉欣之战(这是我们下一篇文章要讲述的内容)最为知名。直到1847年年底,山穷水尽的阿卜杜勒才被迫向法军投降(其实他只要再坚持几个月就能迎来新的转机)。不过比若元帅已经在头一年辞职,因为他和国王在关于该地区未来政府的问题上看法不一。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本文几位主要角色的最后结局:

比若元帅在1848年二月革命期间极力主张武力镇压,但害怕革命的国王反而解除了他的职务,最终导致自己被推翻。第二年,比若元帅因霍乱死于巴黎。

法军前卫指挥官卡芬雅克在伊斯利之战后被晋升为少将,二月革命后被晋升为中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命他为陆军部长。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他进行残酷镇压,随后被制宪议会批准为“法兰西共和国政府首脑”(最高行政官),但在总统选举中败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卡芬雅克被逮捕,经过短暂监禁后被释放,1857年去世。

法军右翼指挥官贝多在二月革命中维护巴黎秩序有功,后历任共和国的副总统、外交部长等职务,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时他被逮捕,1852年被迫退休并到比利时定居,1859年被大赦后回国,1863年去世。

法军左翼指挥官佩利西耶于1846年被晋升为少将,1847年作为代理总督接受了阿卜杜勒的投降。1850年晋升为中将,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晋升为元帅,封为马拉科夫公爵,1864年去世。

法军骑兵第一梯队指挥官约瑟夫于1845年晋升为少将,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晋升为中将,但因为他的伊斯兰风格遭到同僚的嫉恨,于1865年被免职,1866年去世。

法军骑兵第二梯队指挥官莫里斯于1847年晋升为少将,1851年晋升为中将,指挥骑兵参加过远征罗马和克里米亚战争,1867年去世。

文章图片22

阿卜杜勒佩戴法国勋章,这副景象真的有点讽刺

阿卜杜勒投降的条件是要求准许自己去埃及或叙利亚,但法国人背信弃义地逮捕和囚禁了他。好在二月革命推翻了路易·菲利普王朝,许多进步人士呼吁释放阿卜杜勒。1852年,沽名钓誉的拿破仑三世特赦了阿卜杜勒,并给予他10万法郎的年金,条件是永远不再煽动阿尔及利亚的“叛乱”。阿卜杜勒定居在大马士革,并在1860年的大马士革大屠杀中庇护了大量基督徒,为此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大十字勋位,年金也提升到15万法郎。1883年,阿卜杜勒在大马士革去世。很显然,虽然他在战场上失败了,但他依然击败了他的所有对手——他比他们更长寿。

西迪·穆罕默德王子在伊利斯的战败并未影响到他的继承权,他于1859年继任为摩洛哥苏丹,在任上他结束了摩洛哥与西方的长期对抗,并对引入西方科学和文化持开放态度。他本人对代数、几何、天文、诗歌、音乐甚至是后勤感兴趣,并翻译了许多西方科学著作,也许这是伊利斯之战给他留下的影响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