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出土一墓志,曝光1320年前武则天的禽兽之行,史书果然没骗人

 兰博2000 2022-05-29 发布于湖南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论她的功过是非如何,在压制女性的传统中国封建社会,她敢于撩掉垂帘听政的幕纱,以一个女人之身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本身就值得大书特书。

武则天的成功,是由于她善于利用当时的客观条件、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崛起的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也与她的个人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作为一个狂热的权力崇拜主义者,她对权力的嗜好,超过了一切。为了得到这种权力,她采取的手段至今都令人不寒而栗。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天生的。但武则天却可以为了权力,残忍地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种决绝,天底下有几个女人可以做到?

文章图片1

一、

永徽初年,武则天被从感业寺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成了唐高宗李治的宠妃。

但武则天并不满足,她的目的是登上政治舞台,争取当上皇后。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得扳倒当时的王皇后。为了搬掉这块挡路石,武则天将魔爪伸向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安定公主。

《资治通鉴》详细记载武则天杀死自己女儿的详细过程:“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发被视之,女已死矣。问左右,左右皆泣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由是有废立之志。”

文章图片2

武则天不仅可以为了权力杀死自己刚出生的女儿,连儿子也不放过。

公元675年,太子李弘离奇猝死于洛阳合璧宫,时年二十三岁。

李弘的死因,据《新唐书》说是被武则天'鸩杀'的。

司马光在修《资治通鉴》时也采信了这个说法。李弘被杀的原因,表面上是因为他同情被武则天害死的肖淑妃的两个女儿,从而得罪了武则天;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个借口。

文章图片3

《资治通鉴》分析李弘的死因是:“太子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忤旨,由是失爱于天后”。可见武则天杀掉李弘的真正目的,是为自己掌握最高权力扫清道路。

李弘死后,武则天的另一个儿子李贤被立为太子。

可惜的是,李贤并没有接受李弘之死的教训,仍然'留心政要',与武则天争夺权力,又成了武则天的眼中钉。调露二年,武则天废李贤为庶人,文明元年又指使丘神勋杀了李贤,以绝后患。

文章图片4

二、

唐高宗由于身体不好,一直让武则天协助自己处理政务。随着李弘和李贤的渐渐长大,高宗也明白,让太子协助处理朝政,才更加名正言顺。所以李弘自显庆元年被立为太子后,高宗就开始让他学习处理国家政务。

当时武则天大权在握,年轻气盛的李弘当然不愿意当个傀儡,所以与母亲武则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

比如当时唐朝正和朝鲜打,需要大量兵力,可不少人却想方设法逃避兵役。

因此武则天制定了极为严厉的制度,打击这些逃避兵役者。可李弘却认为应该实施儒家的仁政,不应该对这些人赶尽杀绝,因而反对武则天定下来的政策。

政治理念的不同,让这对母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要命的是,当时支持李弘的大臣却很多,而且普遍认为李弘仁慈,“仁孝英果”,唐高宗也对李弘的表现十分满意。

文章图片5

高宗提前让李弘参与国事,不仅仅是想培养这个儿子,也有制衡武则天的意思在里面。精明的武则天肯定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偷偷让人私底下收集李弘的过失,想尽办法阻止太子接班。

当时的政治局势,对武则天是很不利的。特别是支持她的李勒和许敬宗相继离世后,少了两根台柱的武则天,必须要采取一些行动了。

上元元年,武则天提出了著名的'建言十二事'。这是一个完整的政治革新方案,武则天想通过这个方案向世人表明,她并不只是一个高宗处理日常政务的普通帮手,而是一个有主见的政治家。

这份革新方案的核心有三点,一是推崇《老子》以讨好高宗,二是为官员们加工资以笼络百官,三是强调忠孝,提高母亲在家庭礼法中的地位,为她掌权造舆论。

这年八月,武则天由“皇后”改称'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达到了她名正言顺执掌朝政的目的。

文章图片6

三、

对于武则天僭越夺权的企图,忠于李唐的朝臣们看得一清二楚。这些人自发地集结在李弘的身边,想依靠太子的力量,制约武则天权力的扩张,堵住武则天称制临朝的路。

武则天当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深知要想打破这个局面,自己必须主动出击,打击忠于李唐的势力,才能永绝后患。

文章图片7

武则天第一个动手的目标,是高宗的姑母常乐公主。武则天以常乐公主的女儿赵氏对自己不恭谨为由,将赵氏关进女牢活活饿死,同时将赵氏的丈夫赵瑰,以及常乐公主一起贬到了远离长安的寿州。

常乐公主是高宗的亲姑妈,武则天拿她开刀,无非是想警告李唐宗室们不要轻举妄动,从而孤立高宗,方便自己打击太子。

武则天没想到的是,还没等自己对李弘动手,李弘却主动跳出来挑战武则天的权威。

上元二年四月,李弘上奏唐高宗,说被武则天害死的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自萧淑妃死后一直被幽禁在掖庭宫,现在都快三十岁了还没嫁人,请高宗允许她们出宫嫁人。

高宗倒是批准了李弘的建议,可却惹恼了武则天,母子关系由此破裂。为了恶心李弘,武则天故意不顾门当户对的传统,将两位公主嫁给了两名普通卫士。

这件事过去不久,年纪轻轻的李弘,突然暴病而死。他的死也引起了许多猜测,史书上的记载也是各不相同。

文章图片8

《新书本纪》说李弘是被武则天杀掉的,《唐历》却说李弘是自然死亡的,《旧唐书》则含糊其辞,对李弘之死只用了“酰薨”两字记载。

所以后来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秉持持重的态度,认为李弘的死因存疑,并没有一口咬定是武则天杀的。

李弘死后,高宗悲痛万分,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却并没有怀疑武则天。从保存下来的高宗在追掉太子的制文上可以看出,高宗认为李弘“沉瘵婴身”,早逝并不奇怪。

悼文上还说,李弘在去世前不久,高宗还在洛阳上林苑绮云殿召见过李弘。在召见过程中,高宗明确表示将禅位于李弘,可李弘只是流泪,却不敢应承。这次召见后不久,李弘就去世了。

按照唐朝的惯例,高宗和武则天去洛阳时,李弘应该留在长安监国,而不应该一起去洛阳。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高宗把李弘带到洛阳,应该是高宗察觉了什么而做出的一种防备措施。

高宗想提前交班给李弘,结束武则天主政的局面。没想到还没等高宗禅位,李弘就莫名其妙地归天了。

文章图片9

四、

李弘的死,让武则天去掉了一大心病,她的地位更加稳固了。接下来,她开始对李弘身边的那些人动手了。

支持李弘的重臣,以郝处俊为首。郝处俊是高宗最信任的大臣之一,而且死在高宗的前面,所以他本人并没有遭到武则天的报复,可他的后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武则天称帝后,郝处俊的孙子郝象贤被武则天肢解,父母的尸体被武则天拉出来烧成灰,死去多年的郝处俊,也被挖坟曝尸。

文章图片10

郝象贤死得很惨。由于在行刑前,他大骂武则天,武则天让人用木丸塞住他的嘴再行刑。由此看来,郝象贤死前一定揭发了许多武则天的隐事,才会让武则天如此忌惮。郝象贤只是一个小官,他能知道什么?

后人推测他揭露的,应该是从祖父郝处俊那里听来的一些内幕消息,极有可能是李弘之死的真相,这才让武则天非常忌惮,要让人用木丸塞住他的嘴再行刑。

除了郝处俊的后人之外,像一直反对武则天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干元老重臣,都在武则天上位后,遭到了严厉的打击报复。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先后被贬,作为大唐开国第一功臣、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舅子的长孙无忌,更是在流放途中被逼自杀。

李弘死后,武则天的另一个儿子李贤被立为太子。

可惜的是,李贤没有汲取教训,韬光养晦,而是在当上太子后,留心政务,抚爱百姓,审察冤狱,政务之余又专心精研圣人经典,还和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等一大批学者一起注释了范晔的《后汉书》,一时好评好潮。

《新唐书》对李贤的评价也很高,说他'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但李贤并没有意识到,他越优秀,就越成为母亲武则天的“眼中钉”。

文章图片11

一开始,武则天并没有想杀李贤,而是把《少阳正范》和《孝子传》这两本书赐给李贤,要李贤好好领悟。

可李贤也不知道是真笨还是装糊涂,根本没把这两本书放在心上。武则天于是认为这个儿子不太好驾驭,渐渐有了除掉李贤的念头。

武则天是个比较迷信的人,宠信一个名叫明崇俨的神棍。该怎样处理李贤,武则天也请教过明崇俨。

明崇俨装模作样地跳了一番大神之后对武则天说,李贤不和武则天一条心,立他不如立武则天的小儿子相王李旦。从此,武则天更加坚定了除掉这个儿子的决心。

说来也巧,神棍明崇俨被人刺杀,却又迟迟抓不到凶手,武则天怀疑是李贤干的,于是向高宗诬陷李贤谋反。 高宗不相信,武则天坚持“大义灭亲”,将李贤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永淳二年,李贤被武则天流放到偏僻的巴州。不久后,武则天又命丘神绩前往巴州,逼得李贤自杀,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文章图片12

五、

李贤和安定公主死于武则天之手的事,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没有人能为武则天洗白。只是李弘的死一直存在争议,有说李弘是暴病而亡的,也有说是被武则天害死的。李弘到底是怎么死的,也一直是个历史悬案。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陕西西安出土了一块唐代的墓碑之后,这个争论才逐渐平息——因为这块唐代的墓碑,便是李弘被武则天害死的证物。

文章图片13

1995年,陕西西安出土了一座古墓,墓主人为唐朝著名大臣阎立德之子阎庄。阎庄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是他的墓中,却出土了一块内容丰富、保存完整、书法精美的墓志碑。

这块墓志碑现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内,墓志为李俨所撰,现存1226字。专家们通过对墓志内容的考释,认为阎庄死因与太子李弘之死有关,同时还间接佐证了太子李弘为非正常死亡的历史真相。

这块墓志中有以下一些文字:“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晦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渣尽,随鹤版而俱逝。上元二年从幸东都,其年九月廿一日,遇疾终于河南县宣风里第。剑匣双瘗,斧坟孤永。”

文章图片14

这段文字中,有几个词是重点,要先圈起来:“蚁床”、“鹤版”、“积晦”、“遘祸”等几个关键词。

“蚁床”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通常指的是“病床”或者“灵柩”,也可引申出“死因”的含义。“鹤版”指的是征聘贤士的诏书,“棘林”指的是九卿这一类的官位,“积晦”指的是积忧成病。

弄清了几个关键词,我们就知道“积晦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渣尽,随鹤版而俱逝”的含义就是致墓主人阎庄死亡的病,来自于他的忧虑、忧思。那么阎庄忧虑的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15

阎庄当时担任的官职,是“太子家令”,相当于太子李弘家的总管。可以说,他的前途,与太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咸亨四年(673)十月,阎庄的靠山、叔权臣阎立本病亡之后,高宗因风眩病加重不能理政,政事由武则天处理,武则天和太子李弘的权力斗争开始白热化,形势对于太子一方愈来愈不利。

阎庄看在眼里,却又无计可施,所以倍感危机,忧思加重,由此得病。

阎庄墓志中的'随鹤版而俱逝'一句,说的是太子曾许诺过阎庄,等他当上皇帝,会封他一个于九卿地位差不多的官职。但随着太子莫名其妙地身亡,这个许诺和官位都成了过眼云烟。

“遘祸”即遭遇祸事,指的就是李弘死亡一事。如果太子只是因为生病而死,阎庄就算当不上九卿,也无论如何不能说是遇上了祸事。

“遘祸”中的“祸”,指的是李弘的死,对李弘和阎庄来说,都是一场“飞来横祸”。那么,李弘不是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文章图片16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李弘死后,他的“太子党”包括阎庄在内,都随着他的去世而失势,没有一个得到重用的,也没有一个能坐到重要岗位上的。如果李弘是正常死亡,这个现象就是极不正常的。

我们知道,太子是未来的皇帝,现任皇帝为了这个接班的儿子将来能有所做为,一般都会给太子配上一些有德有才的大臣,让他们教导太子。

即使太子夭折了,这些辅佐太子的大臣一般仍然会得到重用,他们或者被调去辅佐新的太子,要么被调去其他重要岗位,绝不会因为太子死了,就一个个被闲置不用了。

这一点,又得到了墓志上一句“剑匣双瘗,斧坟孤永”的证明。

文章图片17

'剑匣'一词典出自《拾遗记》,常用来表示期望得到赏识之意。“剑匣双瘗,斧坟孤永”的意思很明显,指的是随着太子的亡故,阎庄再也得不到赏识,只能如入匣的宝剑一样埋没于黄泉之下了。

通过对阎庄墓志的研究可以推测出,太子李弘在激烈的权势斗争中死于非命,太子党随之失势,阎庄从此忧思成疾,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阎庄的墓志虽然没有(实际上也不敢)明白地说李弘是被武则天害死的,但通过解读上面的隐晦的内容,我们还是能找到李弘之死的蛛丝马迹,从而证明武则天对这个儿子也没有放过。

文章图片18

结语

自古以来,围绕着权力发生过无数起惨绝人寰的故事。为了权力,父子相残,兄弟相杀的事,在帝王之家屡见不鲜。

但一般人心底还是认为,能干出这些事的都是男人,女性出于母爱的天性,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不可能那么绝情。

虽然武则天的狠毒,从她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手段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善良的人们还是幻想,她对自己的孩子总不能赶尽杀绝吧?!

但真相不会因为人们的善良而改变。阎庄墓志的出土,基本上可以肯定,武则天不但害死了李贤和安定公主这两个孩子,连最优秀的儿子李弘也没有放过。

“虎毒尚且不食子”,武则天的这些举动,确实连禽兽都不如——难道在权力面前,一个女人连母亲的天性都可以不要了吗?

文章图片19

参考资料:

张清文:《陕师大藏唐阎庄墓志再考》

赵英华:《武则天与李弘、李贤之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