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居县     高迁古民居建筑    “江南雕刻博物馆”。

 浪漫农夫egs704 2022-05-29 发布于浙江

  高迁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浙东仙居县白塔镇,始建于元代,建筑风格横贯元、明、清、民国时期,现存以清代民居建筑为主。镶嵌在门窗棂台上的精美木雕、石雕、砖雕和门堂卵石镶嵌各有风格,内涵丰富,因此高迁古民居建筑群又被称为“江南雕刻博物馆”。

  高迁古民居建筑群有700多年历史,至今还聚居着1000多户人家,以吴氏家族为主,是吴氏宗族组织管理下的血缘村落,也是吴氏一族集居地,他们保留了不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吴氏一族始于五代(梁)光禄大夫吴银青,南宋曾出龙图阁直学士吴芾(1104—1183)、左丞相吴坚(1213—1276),明代有左都御史吴时来(1527—1590)等人物,至十七世浙东副元帅、怀远将军兼仙居县尹吴熟公来高迁居之。随着人口繁衍,白塔镇厚仁村土地资源紧张,吴氏先祖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便选择在村南1千米适合居住、可耕可读、宽敞高坦的地方开始兴建各类宅院,并定名为“高迁”。

  高迁古民居建筑群目前保留有清代官宦巨宅27座,历史建筑110多座,老街1条,古井30余口,古水塘10多个,此外还有无骨花灯、长旗灯等非遗项目10多个,是一座活态的传统古村落。“三台九门堂”(“三台”指三座独立的大宅院住宅,“九门堂”指三座宅院各有三个“门堂”,就是形容宅院宏大,家底厚实,是地方上对大宅院的一种独有称谓)和四合院在仙居各地普遍存在,但像高迁这样建筑雕梁画栋,木石砖雕精美,文化内涵丰富的却不多。高迁的“三台九门堂”和“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保存完整,木、石、砖雕精美绝伦。

  建筑外围一道道高耸的马头墙围合着院落,每个宅院以堂命名,如新德堂、慎德堂、余庆堂、积善堂、思慎堂、省身堂、折桂堂、日新堂等。堂内天井卵石镶嵌图案各不相同,越是年代久远的卵石越粗犷,图案越简洁;晚清至民国时期镶嵌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内容丰富,铜钱地九连环、子孙富贵万万年、暗八仙、卷书、福禄寿喜、蝶恋花、阴阳八卦等吉祥寓意图案镶嵌其中。

  堂内建筑构件、门窗雕刻以花鸟草虫、人物故事、名家诗句、历史典故等为题材,如屋柱雀替有狮子戏球、凤穿牡丹、福禄寿;门窗雕刻更是繁花似锦,使用浅浮雕、高浮雕、深雕、透雕、镂空雕等各种技艺,有小八卦窗、大八卦窗、人物故事窗、福字窗、禄字窗等吉祥图案。此外,墙体石窗为透风、透光、防盗、实用装饰一体的精美艺术品,图案有铜钱窗、元宝窗、花草窗、双龙戏珠窗、寿字窗、万字窗、如意窗、工字窗等,石雕工艺精细,选材讲究,图案各不相同。

  高迁古民居布局严谨合理,深宅敞院,在恢弘素雅中展示繁华与显赫。在建筑选址上采用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并在朝向上采用坐北朝南的形式;建筑空间布局基本是以院落为核心来组织,中心轴线,左右对称;在建筑空间要素上,高迁古民居一般由明堂与厢房、院落与天井、墙体与屋面等组成,墙体的色彩基调则以传统民间建筑的灰白色为主,砌筑则多采用“空斗墙”的形式,古建筑屋面多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悬山顶,建筑整体显得轻巧通透。

  木雕、石雕、砖雕、卵石镶嵌普遍存在于古民居建筑内,各堂各扇门窗上都雕刻博古杂宝、戏剧人物,精彩生动,独具匠心,代表着浙东古代民居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