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提升】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冲刺提升:文本取向、备考策略暨考前专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5-29 发布于山东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冲刺提升:

文本取向、备考策略暨考前专练

一、文本取向

1.文本选择的特点:

高考古诗鉴赏文本选择的考量因素很多,如题材、体裁、主题、风格、篇幅、作者、时代等。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主题,主题决定着诗歌文本的格调。

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古诗歌主题进行分析,至少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以诗人浓郁的情感为主,情趣丰富;二是指向鲜活的现实生活,内容熟悉但不俗套。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情”和“真”。这样命题的逻辑意图是:从考试情境上看,文本比较温和;从教学意义来看,以考促教;从社会导向来看,成为社会热点。若是所选文本内涵相对单薄,命题者则会建构双文本的关联阅读,通过考查比较、综合等高阶能力补救文本本身的单薄。

表达对他人画艺的赞美;

表达对品行高洁之士的崇敬;

描绘农村插秧的欢乐场景;

表达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精神的褒扬;

表达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和生不逢时的苦闷;

表达对儒雅、谦逊、有情调、有志趣的将军的赞美;

表达对生病的朋友的美好祝福;

表达对即将分离的朋友的不舍;

表达对趣味高雅书生的赞美;

探讨的是读书、学诗、育才的方式方法;

开解被贬谪的朋友;

教导儿子如何面对“仕”与“隐”;

表达渴望隐居生活的同时更愿为苍生而努力。

2.文本的审美表征:

1)尺水兴波,情思摇曳。虽然篇幅小,但都能构成一个完整、自洽的艺术系统,完成艺术表达,其集中性、艺术性可见一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充分认识诗歌的情感。

第一,情感主体一般都是诗人自己,有时指对方。

第二,客体对象比较复杂,有自身、国家、社会、敌人、朋友、亲人、权贵、英雄、自然风景等。

第三,生发缘由可能是漂泊在外、壮志未酬、隐居乡野、物是人非、岁月流逝、年老多病,也可能是山河壮丽、深受重用、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故土收复、高超技艺等。

第四,情感分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两类,正面的情感有喜悦、赞美、乐观、自信、豪迈、抱负、闲适、渴望等,负面的情感有蔑视、悲伤、苍凉、埋怨、不满、厌倦、痛恨、愤怒、嘲讽、担忧等。

2)反常合道,情感错位

现实困境与精神指向错位。古代的现实环境是糟糕的,人生际遇是多舛的,生活风险是巨大的。个人身份地位卑微,面临贬谪的惩罚,面对自己家人和家庭的不幸,身处动荡的时局,这些个人和国家的现实困境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时时困扰着诗人敏感的心灵。

个人私情与国家大爱错位。这种错位是 “精神本我”与“社会大我”的深度交流。为了实现大我价值,伟大的诗人面对这样的矛盾或抉择之时,往往不会“苟顺私情”,而会吹响时代精神的号角,这是一种典型的“无我之境”。

精神困顿与精神超越错位。一是在渺茫之中找寻未来的希望,二是在痛苦之中劝勉和鼓励,三是在伤感之时依然保持乐观坚强。诗人们正是在多重精神的困扰中实现精神的突围,从而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3)文本选择取向的备考启示:

1.命题的导向性:命题者将选择高格调文本作为命题的自觉,坚决摒弃那些内涵单薄、情感负面的诗歌。

2.对赏读的暗示性:把握诗歌的大方向和主旋律;把握情感脉络;

3.对素养的培育性: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性的质疑、批判,发现文本的罅漏,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的提高。

二、备考策略(李永严,易晓.让讲评走向通透——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备考策略例谈[J].中学语文教学,2022(01):77-80.)

1.试题深解

1)文本分析。逻辑分析推理为抓手。正确分析诗句之间内容情感承接转换的逻辑(并列、因果、递进)关系,实现对整体诗意的理解。

2)审题理解。审题的关键在于知晓问题的核心指向逻辑层次。首先应理清问题的核心任务、隐含信息。其次,明确解答的针对性、侧重点、整体性、层次性

3)答案理解。正向梳理,更需要倒溯、修正强化对命题用意和诗歌的深度理解。

2.诗篇深学

1多向度重构。

第一、已有性重构,是指针对已有试题进行重构,可分为同类链接转换拓展。同类链接是指依据已有试题有价值的考查点、考查方式进行仿照性命题练习。转换拓展是指依据考点将主观或客观题转换为客观或主观题,以实现知识的截面或全面考查。

第二、未有性重构,主要分为创造性重构逻辑性重构生成性重构。创造性重构是依据高考评价方向对试题未涉及的考点进行补缺性重构;逻辑性重构是依据诗句内容、结构安排、情感表达等特有的逻辑进行命题重构;生成性重构是聚焦诗歌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有特色、韵味或有矛盾、争议的点进行深度书写或口头表达

2)聚点位深构

聚点位深构侧重于点的角度,主要依据知识本身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发散性问题链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能力点,采用递进、对比、因果、假设等深掘性追问式考查训练方式,开展对诗歌的深度挖掘。

3.群诗深研

“1+x”群诗深研是以原诗人文主题或文本要素组群,以议题为切口、以求同辨异为抓手、以融通生成为目的的深度学习方式,可依据阅读情况反馈、学习序列目标安排、文本核心价值筛选等建构群诗。

以学习对象为分类标准,可分为人文主题文本要素统摄下的群体深研路径。以人文主题为依据组文并开展序列化研究,分析不同篇章主题的异同关系,如互补、相同、相反、相似等。文本要素统摄下的群体,以文本要素作为群诗深研的发起点,感知要素特点,明辨文本要素在不同作品中的体现、作用等 ;在群诗中互证文本要素的特点、本质、作用等,并透过现象聚合提炼其本质 ;诠释内涵,依据思维判断其合理性 

以学习方式为分类标准,每种路径下大致可分为“因—果”概括式、“果—因”分解式、“因果”综合式深度学习“因—果”概括式强调在未知主题或要素功用前提下开展归因式探索;“果—因”分解式强调在已知主题或要素功用前提下开展分解、自证;“因果”综合式兼具二者特点。

以问题属性为分类标准,可分为核心议题、母题、嫡题庶题

【阅读收获】

1.针对古诗歌,文本分析要侧重于内部的逻辑关系、题干分析要侧重题干内部的要素、答案分析要修正完善。

2.针对某一个考点,可以以追问式的方法进行训练,如递进、对比、因果、假设等。

3.针对某一个考点,可以同类链接互补理解,还可以打通简答题与选择题之间的联系。

4.建构古诗歌考点体系,让学生时刻查漏补缺其中的考点。

5.同一首诗歌,可以按照内容、结构、情感、手法等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6.在同一个人文主题下,篇章的选择可以遵循互补、相同、相反、相似的关系。

7.同一个考点可以在不同的篇章中去印证,深化理解。

【阅读实践】

北京市2022届高三各城区模考古诗歌考点清单

考试

题目

题材

选择题考点

简答考点

海淀(上)期末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王安石《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苏轼《霜筠亭》;郑板桥《题画竹

咏物诗

人物形象

字词:加点字加以赏析。

衬托手法

托物言志

朝阳(上)期末

吴澈《春从天上来》

爱国诗

典故、实写、视觉听觉、对比

结尾句作用:词作以“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作结,有何妙处?

东城(上)期末

陆游《读杜诗》

爱国诗

开头句作用;典故

人物形象:本诗中的杜甫形象与你阅读杜甫诗歌后认识到的杜甫一致

西城(上)期末

杜甫《饮中八仙歌》

生活诗

人物形象;诗歌体裁:七言歌行体

诗歌风格:幽默谐谑

人物形象: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房山(上)期末

李白《送友人入蜀》

送别诗

景物观察角度、描写、议论、语言风格、典故

内容比较:《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是写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丰台(上)期末

陶渊明

《饮酒(其九)》

生活诗

叙事

表达手法:主客问答的形式。

昌平(上)期末

鲍照

《拟古》

咏史

人物形象、描写、虚实结合、典故、语言

人物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其精神品质集中表现在后四句。

石景山(上)期末

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生活诗

夹叙夹议、身份、意象

诗句理解:诗人为何说“躬耕非所叹”?

海淀一模

·薛道衡《出塞》

·高适《燕歌行》

边塞诗

烘托

诗歌语言风格:薛道衡的边塞诗雄壮刚健。

表现手法: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

西城一模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山水诗

典故;结构:为下文惆怅泪流积蓄情势;拟人手法

内容和结构:简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全诗中作用。

东城一模

杨万里《插秧歌》

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生活诗

思想感情

表达方式(描写):这两首诗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

朝阳一模

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生活诗

虚实结合:现实与内心;比喻;典故;人物形象

情感比较: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丰台一模

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

生活诗

化用;语言特色:语言散文化;议论、抒情

情感:本词明写“乐”而暗寓“愤”。

石景山一模

辛弃疾《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送别诗

典故;以动衬静;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豪放

词人形象、情感寄托、艺术风

房山一模

白居易《截树》

生活诗

情感:贬官、归隐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顺义一模

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送别诗

联想、对比、想象

情感:分析作者对朋友寄予的情感

平谷零模

王维《青溪》

山水诗

动静相生、叠字的运用、描写、语言清淡、想象、虚实结合

情感:结合最后四句,谈谈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顺义二模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生活诗

联想、比喻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昌平二模

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爱国诗

人物形象

情感:简要分析其“不平之气”

西城二模

苏轼《水调歌头》

音乐诗

夸张

表现手法: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用了很多相似的手法,请从中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两首作品作一赏析

海淀二模

贺铸《凌款》

苏轼《赤壁怀古》

咏史怀古

抒情、虚实结合、用字、风格、

意象象征意义:斜阳的象征意义。

情感:古代风流人物的不同情

朝阳二模

杜甫、李弥逊、陆游

《客至》

生活诗

细节、结构

意象“酒”:酒中“滋味”各异

房山二模

苏轼《满庭芳》

送别诗

化用、场面、意象、语言、想象

情感变化:“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

昌平二模

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生活感悟

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诗歌情感不平之气”。

东城二模

赵善括《水调歌头·渡江》

咏史怀古

比喻、用典、由景及情

文学评论:语言风格骏迈”(雄健豪迈)”。

丰台二模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边塞诗

近体诗、写景、写情、写事

矛盾句理解:“令人愁”,结尾又说“不愁”

【使用策略】

1.北京市2022届高三学生可以根据以上表格进行查漏补缺。

2.教师在专题复习古诗歌时,可以进行群文阅读、题型改编。

3.教师如果只是汇总模拟题给学生,没有经过课程论、教学论和教学实际的观照下的二次整合,习题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古代诗歌阅读专练提升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洪咨夔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①。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吏鹜肥如瓠②,民鱼烂欲糜。

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③诗。

【注】九逵,指都城的大道。鹜,鸭子;瓠,胡芦。③“素丝指士大夫正直、节俭、清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狐鼠本意是指城墙上之狐,土地庙之鼠,诗开篇从狐鼠落笔,又以此二字为题,点明诗的主旨在于讽刺满朝的贪官污吏。

B.首联描绘了一幅虎狼当道的图景。作者以狐鼠虎蛇,不仅对仗工整,且用意深长,引出下文,传达出心中的忧愤。

C.颔联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官吏尽情搜刮的狰狞面目。天有眼”“地无皮都是前人陈语,诗人顺手拈来,属对工整,如同己出。

D.尾联谁敢问三字道出了人民愤怒的心声,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空想素丝诗直指时弊,仅道尽了人民的失望之情。

2.钱钟书《宋诗选注》说:“也许宋代一切讥刺朝政的诗里,要算这一首骂得最淋漓痛快、概括周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讥刺的。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瞑深。

【注】越人,指疏远的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季节和时间,既照应题目夜宿,也渲染出萧瑟的氛围。

B.颔联潮未还月初落,对仗工整,暗示诗人旅途中夜不能寐。

C.颈联写诗人听闻江上越人吟,顿时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D.尾联以何时发问,诗人虽感遥遥无期,但仍对回到朝廷充满信心。

4.《礼记·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舟过大通镇

杨万里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注释】大通镇;今铜陵市大通镇,地处贵池、青阳、枞阳、铜陵四县及交界处,自古就是沿江重镇,明代在此设巡检司河泊所递运所驿运站淮上云垂岸: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压着厚厚的云层。牵:通,纤夫拉船用的纤绳。缆:拴船的缆绳。渔罾:用竹竿支架的渔网。川后:船行驶的慢。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说大通镇风急浪高,江中浪海翻涌,险象环生,后说并不曾有丝毫抱怨船行的慢。

B.诗人以浓郁、凝练的文笔,撇开闹市的繁华,单从大通镇的自然美景中截取画面,从一个侧面描绘出鱼米之乡。

C芦荻偏留缆,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醉手法,丛生密集的芦荻,偏偏好客地欲牵留着船上的缆绳,显得有情有义。

D渔罾最碍船,诗人特地选取最富地方特色的渔罾来写,最是那些捕鱼虾的渔罾十分繁忙,阻碍着船只的前行。

6.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刘禹锡

扬州从事【注】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

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

语馀时举一杯酒,坐久方闻四处砧。

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

【注】唐代,淮南节度使治所为扬州;从事,是唐代参谋等幕职的泛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乘闲前去拜访友人廖参谋时所作,二人于月下吟咏,诗兴浓郁。

B高情一句与便引诗情到碧霄写法相似,均借高远无垠的空间来写情。

C.颈联写二人对坐交谈,意兴盎然,不觉时间流逝,畅叙许久方闻砧声四起。

D.本诗作为酬赠作品,自然流畅、简练爽利的语言中蕴含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8.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机:世俗的心机。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内容看,诗歌写了作者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下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的经历。

B.诗以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长歌,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C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脉脉有情,实际上衬托出诗人对终南山迷恋不已的感情。

D.此诗写田园、饮酒,平淡恬静,节奏和缓,不事渲染,与陶潜田园诗风格别无二致。

10.此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

当今廊庙具①,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②?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③。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④,未能易其节。沉饮⑤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注】廊庙具:治国之人才。偃溟渤:到大海里去。干谒:求见权贵。巢与由:巢父、许由都是尧时的隐士。沉饮:痛饮。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四句用比喻表达了朝廷虽不缺人才,但自己效力的忠心犹如葵藿,不可更改。

B顾惟四句用谋求舒适窝的蚂蚁与追求在海里驰骋的大鲸形成对比,表达自己的追求。

C.诗人虽有用世之心,可因羞于干谒,一直埋没于风尘,忍为流露出隐忍、不甘之意。

D.诗人因未能隐世而深感愧对巢父、许由,所以痛饮自遣,放歌抒怀,以排遣未能归隐的愁情。

12.请分别赏析”“”“的深层含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补落花诗(其一)

王夫之

记得开时事已非,迷香逞艳炫春肥。

尽情扑翅欺蝴蝶,塞耳当头叫姊归。

桃李畦争分咫尺,松杉云冷避芳菲。

留春不稳销尘土,今日空沾客子衣。

[]明亡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称南明政权。他沉迷声色,阉党余孽把持朝政。一年后清军破城,政权灭亡。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回忆入题,描写花开时节,春肥香艳,比喻南明政权的蓬勃生机,寄予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B.颔联写繁花一味招引蝴蝶,却对子规的啼叫充耳不闻,在含而不露中,表达对福王政权言路堵塞的悲哀。

C.颈联写桃李为些微权利争斗不休,松树杉树对它们避而远之,在对当局者的心灰意冷中流露出故国之忧。

D.尾联照应第一句,花生长不稳,留不住春天,不久就凋零化为尘土,从遥远的过去自然回到眼前的现实。

14.古人说:咏物故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结合文本,谈谈这首诗的神胜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寄陆放翁

刘过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④。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⑥,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⑦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注】本词是陆游归居山阴后刘过寄给他的一首赠答词。刘过,南宋词人,屡举不中,流落江湖,布衣终身。词风、抱负近辛弃疾。谪仙狂客:李白、贺知章之别称。玉堂:唐宋时翰林院别称。欲寻安道:晋王徽之雪夜乘小船自山阴往剡县寻访戴安道,经宿方至,及门而返。语人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⑤新诗《冰柱》:指构思奇巧之作,唐刘叉作《冰柱》诗,为人所称赞。鸾飞:形容书法笔势奇妙。白傅:指白居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起首二句,以谪仙李白和狂客贺知章作比,盛赞陆游诗才;而着一字,总写归田之乐。

B玉堂三句紧承上句,对比田园之乐与居官之乐和神仙境界,凸显归田之乐高过天上人间一切乐事。

C一夜三句,作者自比王徽之,以戴安道比陆游,表现了对陆游殷殷思慕之情和欲至山阴切磋书艺的愿望。

D.词作构思新奇,节奏深沉明快;多用与陆游身份切合、情境相似的典故,与词境融合无痕,毫不晦涩。

16.刘熙载《艺概》评此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请结合词中画线语句,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下第贻友人

许浑

身在关西家洞庭,夜寒歌苦烛荧荧。

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

马氏识君眉最白①,阮公留我眼长青②。

花前失意共寥落,莫遣东风吹酒醒。

注:马良:三国襄阳宜城人,字季常,曾任蜀汉侍中等职。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良眉中有白毛,乡里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三国时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阮籍传》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京赴考,不第后深感周边物事格外清寒,暗示自己内心凄苦。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月中桂比喻人心之高洁,以波上萍比喻羁旅之漂泊。

C.尾联一写与友人共同失意于科场,二写自己借酒消解愁情,花前二字反衬鲜明。

D.全诗圆熟工整,属对精切,二三两联特别体现这一特点,显示出诗人诗艺之高妙。

18.刘克庄《后村诗话》称许浑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本诗颈联与这一评价是否相符?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①深上人,韦应物的佛门旧友;上人,唐人以之称僧人。道门:佛门。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嘉陵江水流湍急,并联想到大禹治水的传说,增加了传奇色彩。

B.三、四句写因水声喧闹而无法安寝,承接上文的描写,引出下文的抒情。

C.七、八句提出问题而没有回答,把疑惑推给老友,既紧扣题目,又留有余味。

D.诗人将这首诗赠给自己的佛门旧友深上人,与其交流对物我之情的理解。

20.这首诗借水、石表达了怎样的禅理?对此如何评价?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明月生蚌胎:《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记载,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灵台:《庄子·庚桑楚》:不可内於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采用鲜明的对比的方式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

B.颔联下句借用典故,意在祝愿胡家必定会如同蚌胎生珠一样金玉满堂财源广进。

C.颈联由前两联直叙其人而转入描写致虚庵的环境,间接表现人物的人格、胸襟。

D.尾联总收全诗,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气自能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澈。

22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路长:语出《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日暮:语出《离骚》日忽忽其将暮谩:徒,空。吹箫人去:化用秦穆公女儿弄玉与其丈夫箫史的典故。

23.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家傲》一词,写出了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奇异景色,同时将生活与梦境交织,亦真亦幻。

B.《渔家傲》前后呼应,结构缜密。上片开头在下片尾句中得以呼应,下片开头又紧接上片尾句。

C.两首词都妙用典故,其中,《孤雁儿》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

D.作者善用口语,如《渔家傲》中风休住,《孤雁儿》中没个人堪寄,自然亲切,朴实晓畅。

24.这两首词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请概括其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拟岘台

·陆游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释】拟岘(xiàn):在今江西省临川县东隅城垣上。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陆游在抚州做地方官,登临此台。城堙:音yīn,指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登台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浩荡春色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内心的冲淡平和之意。

B.颔联承上启下,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洗去十年尘虑。

C.颈联纯粹描山绘水,描绘了一幅江水萦回曲折、峰峦平缓起伏的山水图景。

D.尾联表达了有情而无机心,故沙边鸥鹭可与相亲;诗人在春光融融中浑然忘机,与天地万物化为一体的淡泊境界。

26.清代有评论认为,这首诗首联中的字用得十分贴切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②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流寓湘江。魑魅:泛指鬼怪。

27.下列关于这两首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的格律较李诗严整。B.两首诗都以寄情。

C.两首诗都用了借代手法。D.两首诗都以实写虚抒情。

28.宋人葛立方说李诗思疾而语豪,杜诗思苦而语奇,结合这两首李杜诗对此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扫,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移居:陶渊明的住处遭遇火灾,新迁到南村,此诗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佳日,登高赋诗,开篇两句于不经意中道出诗人移居后的欣然自得之情。

B.披衣而起,言笑无厌,诗人与村民们终日饮酒游乐,关系融洽,其乐融融。

C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这两句紧扣题目,表达诗人在此久居的愿望。

D.这首诗语言清新朴素,直如口语,看似平淡散缓,实则浑然天成,情意率真。

30.诗人是如何看待的?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浣溪沙

无名氏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本词一说为周邦彦所作。凤团,宋时一种名茶。

3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写的是驻守边塞的将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景,《浣溪沙》是一首细腻明秀又略带哀愁的春日之作。

B.《水调歌》的前两句,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和诗的结构、语势上,与后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C.《浣溪沙》笔触细致,鱼天二字,状写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春水依然空明莹澈。

D.《水调歌》欲弛先张,以迫显缓,得益于环境气氛的渲染;《浣溪沙》写春天到来,也得益于景物描写的渲染。

32.这两首无名氏之作,炼字富有深意。请简析《水调歌》中的字与《浣溪沙》中的字蕴含的深意。

1D

2取譬设喻。用狐鼠比喻仗势作恶之人;用刮地皮比喻贪官无止境的索取和敲诈,生动形象,各尽其妙。对比。如不论但管四字呼应紧密,讥刺之意,自然流出;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以吏与民相比,形象鲜明,描绘出贪官污吏的丑态,一个个象肥鸭一样,蹒跚摇晃。融化典故成语。不管天有眼,但管地无皮”“空想素丝诗”“民鱼等句,以故为新,明讽暗刺,酣畅淋漓,艺术表现力极强。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空想素丝诗直指时弊,仅道尽了人民的失望之情错误,空想素丝诗含蓄有致,委曲道来,意味无穷。既表明了人民的希望,寄希望于清官,又道尽了人民的失望。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狐鼠擅一窟,有语说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因为城墙内的狐狸,掘之恐毁其城,土地庙里的老鼠,熏之恐烧其木。这是用狐鼠形象地比喻倚仗权势作恶的官吏。地皮也是古已有之的话,前人常以刮地皮喻贪官对老百姓无厌的索取和敲诈,生动形象,各尽其妙。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描绘贪官污吏无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的丑恶嘴脸。他们根本不顾公论,到处搜刮地皮。这里用了对比。用不论但管两个虚字连接起来,从而把贪官污吏贪得无厌的行径,刻画得入木三分,讥刺之意,自然流出;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这些官吏养得矮小肥白如瓠的躯体,活象只鸭子;二百姓就像刀俎上的鱼肉,任从官吏宰割以至于麋烂。官吏上下勾连,鱼肉百姓,民不聊生。以吏与民相比,形象鲜明,描绘出贪官污吏的丑态,一个个象肥鸭一样,蹒跚摇晃。

融化典故成语。不管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天有眼,古人以为天最公道,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说人间作恶者决逃不脱上天的惩罚;

民鱼含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意,指官吏上下勾连,鱼肉百姓,民不聊生;

素丝诗是指《诗经·召南·羔羊》。据《羔羊·诗序》云: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百姓想起素丝诗是希望有清官出现。可是如今象《诗经》中所赞美的节俭正直的官员,实在无法找到,想也只是空想而已。诗人特标出空想二字,蕴含着无穷的讥讽意味。这些诗句以故为新,明讽暗刺,酣畅淋漓,艺术表现力极强。

3D

4一叶扁舟,露白风高,触发漂泊天涯的诗人内心萧瑟之意;江潮未还,山月初落,触发夜不能寐的诗人流落江湖之苦:烟水茫茫,越人吟唱,诗人感同身受,引发了诗人的乡国之思。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充满信心错误,何时说明作者感到回朝遥遥无期,希望渺茫。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意思是人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是由于外界事物引发的。联系诗歌手法,即借景抒情,然后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即可。

首联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作者从眼前景物写起,起笔开门见山,将时间地点寓于景物的描写之中,通过对扁舟”“露白风高等意象的描写,渲染了萧索悲戚的氛围,触发漂泊天涯的诗人内心萧瑟之意。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用对偶展现气萧索之景,潮未还”“月初落描写江上潮水汹涌、夜晚月落之景,触发诗人颠沛流离夜不能寐的苦闷之情。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烟水迷蒙,再加上听到越人的歌声,更是引发作者对自己宦游经历的慨叹,增添心中思乡思国之情。

整体上,前三联通过对白露、风、天气、月、潮水、江面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萧索悲戚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漂泊在外无法回到朝廷的无可奈何和悲愁之情。

5B

6.这首诗描绘了水拍江滩图、渔罾碍船图和鱼蟹价廉图,表达了对大通段长江风光的惊奇之情,对当时大通的繁华、富庶的境况的赞美之情。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浓郁错,应该是淡雅的文笔。

6

结合江中浪拍天概括出水拍江滩图,结合渔罾最碍船概括出渔罾碍船图,结合鱼蟹不论钱概括出鱼蟹价廉图

诗歌描绘了大通风急浪高、江中浪海翻涌的长江自然美景,也描写了丛生密集的芦荻好客牵留缆绳、捕鱼虾的渔罾不让船只前行的有情有义的长江风俗画面,还有鱼蟹不论钱所表现出来的繁华、富庶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大通段长江风光的惊奇之情,对当时大通的繁华、富庶的境况的赞美之情。

7A

8.(1)表达了对好友的感激与赞赏之情。不逐繁华”“摆落俗人心是对好友不慕权贵来访问自己的感激,更是对好友不流于世俗的行为的赞赏。(2)隐含了自身仕途不顺的感伤之情。闲散一语突出诗人此时境况,落寞抑郁之情蕴含其中。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A本诗是诗人乘闲前去拜访友人廖参谋时所作错误,这是对诗歌标题的曲解,标题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相当于拜访之意,见过即为拜访我,这是对淮南廖参谋来拜访自己的酬答之作。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然后结合全篇分析作者的情感。

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意思是你不追逐权贵之人却来拜访我这个闲散之人,我知道您是摆脱了世俗之人的行为

由诗歌标题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可知,淮南廖参谋在秋夕之时来拜访诗人,所以尾联中的不逐繁华访闲散”“摆落俗人心的是廖参谋,而闲散则是指诗人自己;廖参谋没有像那些俗人一样去逐繁华,而是来访我这个闲散之人,这既是对友人不慕权贵的赞赏,也是对友人来访问自己这个闲散之人的感激;

诗人说自己是闲散之人,既有自嘲的成分,也暗含感伤之意,可知此时的诗人是闲置之身,未受重用,所以自嘲之中是含仕途不顺的感伤落寞。

9D

10.此诗的诗眼是陶然。理由:白天游山,山中的美景令诗人神怡;日暮投宿,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与陶潜田园诗风格别无二致错误。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故选D

1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找出诗眼,此诗的诗眼是陶然

理由:却顾所来径,白天游山,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山中的美景令诗人神怡,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思是: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日暮投宿,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的意思是: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

11D

12①“,说明有些人只顾谋求自身利益,整天钻营,满含诗人的讽刺批判。②“,说明举世皆浊,像诗人这样保持高远理想的人寥寥无几,也表明了他拒绝与蝼蚁辈同流合污的决心。③“,终究之意,是说自己最终、终究还是会愧对隐士,暗含自己为朝廷效力终生的决心。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以排遣未能归隐的愁情表述错误,诗中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几句的意思是:没有像许由、巢父那样飘然世外,实在惭愧,虽然惭愧,却不愿改变我的操行。还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喝几杯酒排遣烦闷,作几首诗放声高唱,破除忧愤。此处的字有终究之意,暗含自己虽一直埋没于风尘,但仍有为朝廷效力终生的决心,而非未能归隐的愁情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两句的意思是:回头一想,那些蚂蚁般的小人,只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此处的字暗示了有些人只顾谋求自身利益,整天钻营,对此诗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两句的意思是:偏偏不肯去巴结权贵,因此便耽误了自己的营生。此处的字,说明举世皆浊,像诗人这样保持高远理想的人寥寥无几,同时把诗人拒绝与蝼蚁辈同流合污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两句的意思是:没有像许由、巢父那样飘然世外,实在惭愧,虽然惭愧,却不愿改变我的操行。此处的字有终究之意,暗含自己虽一直埋没于风尘,但仍有为朝廷效力终生的决心。

13A

14首联中”“”“三字,写出卖弄风姿、一味争春的神态。极不正常的花开情形,蕴含着丰富意味,让人自然联想到南明小王朝必不长久的宿命。颔联中尽情扑翅写出了在春花招引下,蝴蝶恣意纷飞的神态;塞耳当头运用拟人手法,描摹出春花对杜鹃的啼叫塞耳不听、无动于衷的神态,让人自然联想到南明王朝因亲小人、远贤臣而言路堵塞的现实。颈联上句用”“咫尺活化了春花为各自的界限争斗不休的卑劣神态,暗示南明政权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的丑态。尾联用销尘土写出了春花难以站稳枝头,很快凋落的结局,暗示了南明政权的覆灭。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比喻南明政权的蓬勃生机,寄予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说法错误,结合注释可知应是揭示南明政权在建立之初就是病态的,不是寄予自己对未来的期盼。

故选A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题是咏落花,但起首却从花开写起,遥遥落笔。首句 记得二字,是表示对往事的追忆,从时间上把读者从眼前带到了遥远的过去,暗含着一种追溯往事时的如烟如梦、迷离怅惘之情。接着就写开时,这里表面是指花开,而实际是指南明福王政权的建立,但刚刚建立之时就极不正常,露出了明显的败兆,故曰事已非,这也就暗示它的必然很快零落。第一句看来是遥遥着笔,而实际上却在非常委婉地切题,显出作者构思时,深刻的用心。第二句紧接第一句的 开时事已非,写出花开情形:迷香逞艳炫春肥。其中三字,说明这是为了争春,为了故意卖弄而开,而三字,更婉曲地表示出,像这样脆弱的花,是经不起风雨的。首联这两句,比喻福王政权建立时朝局已非,君臣昏庸,沉迷声色,以为小朝廷可以偷安。全诗一开始,就极富包容性,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从中领悟到丰富的内涵。在遣词用字上,十分准确、生动,富于弦外之音,耐人咀嚼。

然后,作者接着进一步写花开后亦即福王政权建立后的情形。第二联说,春花在尽情地招引蝴蝶,而对姊归的鸣叫,却充耳不闻。其中蝴蝶,是比喻那些风流轻薄之徒。姊归即子规,又叫杜鹃,这里用来比喻忠贞正直、敢于谏诤之士。这杜鹃就在的头上不停地啼叫,而却塞耳不听,无动于衷。诗句中表现出作者对福王君臣的极大愤慨,以及对言路堵塞的悲哀,在含而不露中,蕴藏着极为强烈的感情。

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春天,自恃邀宠的桃李为各自的界限争斗不休,那看来不合时宜的松杉之树,只好避开它们,到偏僻冷落的地方去生长了。两句比喻小朝廷诸臣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正直之士只好高举远引、洁身而退了。前一句中咫尺,表明争斗的短兵相接,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充满着极其厌恶之情;后一句中字,既说明了松杉所处的地位,也表示出正直之士看到朝局日非、君臣沉迷不醒的情形,内心的焦虑不安和对于前途的心灰意冷。

诗的最后一联,远接第一句,水到渠成,于是写了花的凋零:它在枝头生长不稳,留不住春天,不久就飘落到地上化为尘土,比喻福王政权很快就倾覆了。如今想到这些事情来,使我这个到处飘流的客子,忍不住泪下沾衣,悲痛不已。今日记得相呼应,经过中间的路转峰回,曲折变化,读者从遥远的过去自然地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如今,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作者自己也难有栖身之地,其中充满着多么悲痛的孤臣血泪!诗歌以其深沉悲痛的感情,激荡回旋,形成了动人心魄的力量,感染着无尽的读者。

15C

16狂逸之中自饶俊致是高度评价刘过这首词既奔放飘逸,又富有不同一般的意蕴。具体表现在:

①“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运用奇特想象和夸张、比喻等辞格,盛赞陆游既能写作文采斐然的美妙诗词,又能写出掷地有声的征召檄文。

②“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使用事典,希望兼具诗才、将略的陆游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而不应流连田园之中看韶华流逝,虚度此生。

文思飞扬,热情奔放,作者历经坎坷,一事无成,但词里行间激荡的无法忘记收复中原的理想光芒和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毫不畏惧的精神令人感动。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欲至山阴切磋书艺的愿望表述不当,无文本依据。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词人自比王子猷,以戴安道喻陆游,表达对他的仰慕。表达作者对陆游的思慕和希望他重新出山为心中之理想再次奋斗的劝勉,没有欲至山阴切磋书艺的愿望。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对题干中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的评语的准确理解,是理解和分析词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门径——狂逸,本指书法作品奔放飘逸,本处代指刘词风格奔放飘逸;俊致,指不同一般的意蕴。狂逸之中自饶俊致是高度评价刘过这首词既奔放飘逸,又富有不同一般的意蕴。

鸾飞形容书法笔势奇妙,用如椽健笔称颂写作才能杰出,运用奇特想象和夸张、比喻等辞格,盛赞陆游既能写作文采斐然的美妙诗词,又能写出掷地有声的征召檄文。

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的意思是:万万不可如白居易,在归田之中了此一生。使用事典,才人怜英雄,刘过认为兼具诗才将略的陆游应该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而不应在田园之中看韶华流逝、岁月渐老,最终虚度此生。

文思飞扬,热情奔放,刘过并非没有看到朝廷苟且偷安,主和派手握重权,有志之士一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的现状,只是,虽然历经坎坷,一事无成,他却仍然无法忘记自己收复中原、一统江山的理想。这种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毫不畏惧的精神令人感动。  

17B

18.示例一:相符。颈联两句虽用古事却暗含新意:前句拟友人为白眉马良,暗含对友人不第的不平;后句拟友人为阮籍,写自己为友人青眼所加,暗含对自己不第的忿然。

示例二:不相符。颈联两句纯用古事以赞友人:前句将友人比作白眉马良,盛赞友人才学出众;后句将友人比作阮籍,表达对友人高看自己的感激之意。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月中桂比喻人心之高洁错。人心高下月中桂意为人情高下如月中桂树,模糊不明,无法看清。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意思是,擅长从古代典故中阐发出新意,即用典而不遵典故本来意思,而用来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

颈联意为:友人你就如同白眉的马良一般才华出众,还如同阮籍一般对我青眼有加。

马良比喻友人,是赞美友人才华出众;阮籍比喻友人,是对友人赞赏自己的感激之情。这般理解,便不是发新意,而是遵从典故本意。

学生也可以结合标题下第贻友人和尾联花前失意共寥落一句,看出,作者和友人均科场失意,并未取得功名;这么一看,友人的才华出众与自己被友人赏识,便都与现实两人的落第产生了矛盾。明明有才华却不能被录取,作者盛赞友人才华如马良,便暗含了对友人落第的不平;而写友人对自己青眼有加,也就暗含着对考官不识人才的不满了。如此解读,便属于用古事以发新意

开放式作答,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合理阐述即可。

19B

20.禅理: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相激,竟发出惊雷般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面对外物的纷扰,人应注重修行,像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

评价:这种思想虽带着一定的消极成分,却表现出避害远祸的人生智慧(或:这种思想虽表现出避害远祸的人生智慧,却带着一定的消极成分)。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引出下文的抒情错,下文主要是议论。

20

禅理: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哲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

评价:这首诗从嘉陵江两岸景物,险崖与急流等景象,让人联想到水性与石质,从禅理的角度去思考人生,显得十分自然。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保持本性,追求清静无为,表现出明哲保身的人生智慧;同时安于自身现状,不求改变,喜欢平静安然,不追求激荡的人生,也包含一些消极思想。

21B

22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才,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蓄福德。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

B.“意在祝愿胡家必定会如同蚌胎生珠一样金玉满堂财源广进错,根据首联遗金满籯常作灾可知,诗中认为留金满箱往往成为祸灾,此意与选项B矛盾。所以应该是借用典故祝愿胡家必能明珠出于蚌胎,佳子弟出于门庭。

故选B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一句可见,胡逸老以藏书传家为荣,视金钱为祸害,他注重诗书教育,希望以此教育子孙成才,启示后人重视诗书教化的作用,希望他们淡泊名利;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前一句说胡逸老愿意与贫穷的人家分享自家的粮食,后一句称赞他如此品德必然会有人才出众的子弟,体现出胡逸老的仁爱之心,启示后代要怀悲悯爱人之心,乐善好施;

后两联则写胡逸老在致虚庵中的生活,观看青山绿水,心境闲适,更没有凡尘俗事来污染清明的心境,体现出胡逸老人格高雅、胸襟广阔的特点,启示后人要坚守本心,清廉自守,不要被外物玷污灵魂。

23C

24气概豪壮、追求高远。《渔家傲》中天接云涛”“星河欲转等句子开阔大气;九万里风鹏正举展现了此人欲像大鹏乘风高飞,到达那高远之地。

才华横溢、怀才不遇。《渔家傲》中作者学诗有惊人句却是空有,才华超绝却无施展的空间。

细腻多情,哀怨凄苦。《孤雁儿》中描写面对丈夫离世,词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愁思,伤春伤逝只能将浓浓思念寄予梅花,哀怨之极。

【解析】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错误,《孤雁儿》吹箫句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将赵明诚类比萧史,表达了丈夫逝世,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却无人和她倚栏同赏的悲痛。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渔家傲》中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境界开阔大气,景象壮丽。词尾九万里风鹏正举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想象丰富,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展现出了词人气概豪壮、追求高远的形象

《渔家傲》中学诗谩有惊人句,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学诗有惊人句却是空有,才华超绝却无施展的空间。表现词人才华横溢、怀才不遇。

《孤雁儿》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词人闻笛怀人,因梅思春,暗写自己闻笛后内心的震动和无心赏春的悲凉。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暗示丈夫亡故,隐含怀念之痛,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词中咏梅悼亡,浑然一体。词中描写面对丈夫离世,词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愁思,伤春伤逝只能将浓浓思念寄予梅花,哀怨之极。可见词人细腻多情,哀怨凄苦。

25C

26①“的意思是压着”“压倒在诗句中表现了拟岘台的高大、巍峨。

②“字写出了强大的力量之感,很有力度;一个字赋予拟岘台活力,让读者想象到拟岘台的活动,将台与城从互相独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诗意也产生了流动美感。

【解析】

2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颈联纯粹描山绘水错误,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诗人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那么悠然。

故选C

2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结合句意分析词义,的本义是从上面给力,即压着”“压倒城堙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堙见得矮小局促,字写出了力度,突显了拟岘台的高大、巍峨。

再分析表达效果,诗人用字将这种感受精确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

27A

28.答案示例:李诗写人在沙丘无心赏景、喝酒和唱歌,对的思念如汶水浩荡南行难以抑制,感情奔放、言词率直,体现了李诗豪放飘逸的风格;杜诗选用鸿雁”“江湖”“冤魂等意象,写急盼朋友音讯而不得,引发世路凶险的担忧,揣想友人向屈原倾诉内心的愤懑,把对友人的同情及殷切的思念表达得沉郁深微且寄意深远。

【解析】

2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A.“杜诗的格律较李诗严整错误,李诗的韵脚是”“”“”“,押“eng”韵;杜诗的韵脚是”“”“”“,押“e”“uo”韵,这说明李白的诗歌格律更严整。

故选A

2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风格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李诗思疾而语豪这一评价,思疾是说感情迅疾,难以遏制;语豪是说语言风格豪放不羁。然后结合李诗分析。李诗结尾说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运用比喻修辞说思念杜甫的情感如同浩荡的汶水,难以遏制,可见其思疾;为了书法这种情感,诗人在前三联写自己高卧沙丘城,无心欣赏城边的古树,无心聆听动人的秋声,无心饮用甘醇的美酒,只因思念朋友。感情奔放、言词率直,体现了李诗豪放飘逸的风格

接着理解杜诗思苦而语奇这一评价,思苦是说因为某种思想感情而内心郁闷;语奇是说用语奇崛,含意深远。最后联系杜诗分析。杜诗标题即表明怀念友人李白的情感,首联写因为凉风而有所感,颔联写因为秋水茫茫,以致鸿雁不到,难以知道朋友的音信。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诗人用鸿雁”“江湖”“冤魂等意象,描写自己对朋友音信的急切盼望,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同情和关怀,含意深远,可见其思苦”“语奇

29B

30乐从勤中来。要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淳朴的邻里之乐,就应参加生产劳动,自营衣食。

勤是乐的保障。勤力躬耕是乐的根源,勤是人生的真谛。态度:表明诗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解析】

2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诗人与村民们终日饮酒游乐有误。此句意思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此句没有写终日饮酒游乐,而是写谈笑之乐。

故选B

3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先看。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移居南村除有登高赋诗之乐以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当然,人们也不是终日饮酒游乐,平时各自忙于农务,有闲时聚在一起才觉得兴味无穷。诗人将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致。

在全诗写的基础上,结尾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阐明陶渊明从中悟出的,那就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结尾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心。只有勤劳耕作,才能保证衣食之需,也只有勤力耕作,才能享受到真正的乐趣,勤是乐的保障。

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自然之道。

诗人对的道理的感悟来自他的劳作。他所相与之人是淳朴勤劳的农夫和志趣相投的邻里;他所寄托的玄理,朴实明快,是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在这感悟中渗透着诗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31D

32.《水调歌》中的字,待令以出征,动在令先,可见连营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表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以待敌的气概;《浣溪沙》中的字,写诗人看见燕子忙碌着垒巢,反衬他内心无聊,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不平静。

【解析】

3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水调歌》欲弛先张,以迫显缓错。诗歌第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两句乃是欲张先弛,以起到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

故选D

3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水调歌》中的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而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备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字下得极妙,待令以出征,动在令先,则连营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表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以待敌的气概。

《浣溪沙》中静看燕子垒新巢写词人在看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成了新巢。到燕子极其忙碌,而词人自己却,闲得无事可为,暗示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