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卫与气血、阴阳、脾胃的关系

 A环保基布 2022-05-29 发布于浙江

张永跟1陈馨馨1、李友林2、何明3(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北京中日友好医院、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营卫始见于《内经》。《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灵枢邪客》云:“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在脉外”主外卫为阳,“营在脉中”主内守为阴,二者只有协调运行腠理才能正常开合。故《灵枢,本脏》云:“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在外,营之使也,营在内,卫之守也”。此即营卫相互资生、相互为用。反之,若营卫失其和调,二者不能相互为用,则会出现卫损及营、营损及卫的现象,最终导致营卫两虚。尤怡在《金匾要略心典》引徐忠可之言:“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可见桂枝汤的功用关键在于调和营卫,而营卫平和则可以统称人体气血、阴阳、脾胃的和调。

1营卫与气血的关系

营卫和调共同完成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营气的功能主要是化生血液以濡养脏腑,卫气的功能主要是温煦、固外、调节腠理的开合。为了顺利实现这一功能,必须满足2个条件:一是血液的濡养滋润:二是血液的运行滑利。这也正是营卫的功能和作用。

《难经·二十二难》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血与气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虽然气血各司其职,但关系非比寻常。若失其和调则为病,治病必求于本,探明其根为气血两虚,治以气血同调。如归脾汤中,人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既可补气生血,又可益气统血:当归、龙眼肉养心补血。上述几味药配合,补气调血以调和营卫。此外,若脉兼缓象、面舌暗滞、睡眠不佳则是营卫不和的临床标志,加入调和营卫药物,每每收效迅捷。

气血运行是否正常,乃是营卫和调与否的关键,营卫不和也能使气血运行出现病理性的改变。例如诸多慢性亚急性疾患,或现或隐地存在营卫不和这个潜在病理变化。若在辨治中能够兼及营卫,则疗效自倍,否则可能会疗效不佳甚至病情缠绵难愈。营卫是相对存在的气血功能的反映,是气血功能表述形式之一,营卫不和是疾病过程潜在的病理机制,治疗必须重视调和营卫法的作用,这几方面构成了营卫学说的基本内涵。

2营卫与阴阳的关系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可分为阴阳两方面。《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灵枢·阴阳系日月》云“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调和、营卫和谐,方能发挥滋养、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的功能。《医宗金鉴》云:“营即血中之精粹者也,卫即气中悍者也,以其定位之体而言,则日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营卫。”《类经》云:“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营,但行于内者便谓之营,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营气主静属阴,必须借助于卫气的“剽疾滑利”方能达到濡养全身脏腑肌腠的目的;卫气主动属阳,必须借助营气的营养滋润,方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营卫循脉相偕而行,内外相贯,阴阳相随,运行于周身,无处不到。故《灵枢卫气行》云:“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在临床中多见阴阳兼杂之证,若只“损其有余”则正虚难复,只“补其不足”恐邪盛难去:若只补其阴则碍伤元阳,只温其阳则耗散真阴。只有兼顾诸方,阴阳同调,才能达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伤寒论》58条)。如炙甘草汤中桂枝、生姜温阳通脉:生地黄、麦门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人参、大枣、甘草补益心脾之阳气。诸药相配,气血同治,阴阳同调。

《灵枢营卫生会》云:“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营卫是《内经》中通过阴阳哲理来解释人体气血循环中的一种假说。营卫无质可求,无形可见,绝非解剖所能取证,而是根据客观存在的色、脉、证推究人体气血运行输布及其效应的一个纲领性表现形式。

3营卫与脾胃的关系

营即营气,属阴:卫即卫气,属阳。二者均来源于中焦脾胃所化生之水谷精微,但其组成与分布是各不相同的。《素问·痹论篇》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营气、卫气,二者一阴一阳,互根互用,卫阳靠营阴的内守而不致逸脱,营阴靠卫阳的护卫而不得泄漏。故脾胃升降出入皆有赖于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营卫失调则脾胃亦不能正常运行,故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创制了补中益气汤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脾虚气陷证和气虚发热证。方中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同样升陷汤中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

《灵枢.营气》云:“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营气来源于水谷,化生于中焦脾胃,故临床治疗中焦营血不足多从调理脾胃入手。张仲景亦非常重视营卫二气的功能,将其盛衰与中焦脾胃功能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只有中焦脾胃发挥其正常功能,营卫之气才会旺盛畅行。故《伤寒论·辨脉法》云:“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

4结论

张仲景制方较多,但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桂枝汤及其类方。桂枝汤的功能为实卫和营,使机体营卫功能和调,时刻处于御邪外出的最佳状态。故桂枝汤以内调营卫为主,外解风寒为辅。阚湘苓等指出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实质是激发中焦气血之化源,故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用之。方中桂枝、白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大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由此可见营卫平和可以统称人体气血、阴阳、脾胃的协调,调和营卫就是调和气血、阴阳、脾胃。

参考文献:

[1]杨诗德.营卫学说研讨.光明中医,1999,14(2):5-6[2]阚湘苓,郑凯,许妙如.营卫不和与桂枝汤天津中医,

2000.17(6):35-36

[3)殷东风重视升降辨证与调理气机,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C/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