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6.经方大全

 学中医书馆 2022-05-29 发布于山东


846.经方大全
目录
群方之首桂枝汤***经方: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利水袪湿)***经方:白虎加人参汤(燥渴)***经方:桂枝汤(太阳中风)***经方:麻黄汤(太阳伤寒)***经方:葛根汤(太阳温病)***经方:桂枝加葛根汤(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经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感冒发烧、咳嗽气喘)***经方: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症,发汗太多)***经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症,有胸满)***经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汤证有胸满、寒)***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证的往来寒热)***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经方:桂枝二越婢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经方:甘草干姜汤(肺中虚寒)***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症、中湿)***经方:芍药甘草汤(脚痉挛、腹痛)***经方:调胃承气汤(食物堵在十二指肠)*********经方:四逆汤(回阳救逆)***经方:葛根加半夏汤(太阳表证又下痢、呕吐)***经方:葛根黄芩黄连汤(热痢)***经方:小青龙汤(外寒里寒)***经方:干姜附子汤(白天烦躁、夜里安静)***经方: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身疼痛,脉沉迟)***经方:麻杏石甘汤(肺炎第一方)***经方:桂枝甘草汤(阵发性心悸)***经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肚脐后动悸)***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胃消腹胀)***经方:苓桂术甘汤(呕而晕眩,中隔积水)***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去杖汤)***经方:茯苓甘草汤(胃有停水,动悸)***经方:茯苓四逆汤(四肢寒凉,烦躁)***经方:栀子甘草豉汤(虚烦不眠,呼气急促)***经方:栀子豉汤(虚烦失眠第一方)***经方:栀子生姜豉汤(和胃止呕)***经方:栀子厚朴枳实汤(心烦腹满)***经方:真武汤(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沉重疼痛,怕冷)******经方:栀子干姜豉汤(上焦虚烦、中焦肠胃虚寒)***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经方:禹余粮丸(发汗过多,补津液)***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经方: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证兼有坚块)***经方:大柴胡汤(腹满、恶心)***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小便秘、胸满烦惊)***经方: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动悸、潮热)***经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烫伤第一方)***经方:抵当丸(腹部淤血,缓痛)***经方:桂枝加桂汤(奔豚,浊气上冲)***经方:大陷胸汤(热实结胸,痛往下走)***经方:大陷胸丸(心下硬痛,痛往上走)***经方:小陷胸汤(痰积胸中,按之则痛)***经方:三物小白散(寒实结胸,实在上焦)***经方:文蛤散(利尿剂,热在肺)***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痨证第一方)***经方:柴胡桂枝汤(少阳、太阳合病)***经方:半夏泻心汤(呕吐、腹痛)******经方: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肠鸣下利)***经方:甘草泻心汤(心下痞,下利无肠鸣)***经方:赤石脂禹余粮汤(大肠炎)***经方:旋覆代赭汤(胃酸反逆)***经方:桂枝人参汤(太阳表证兼有寒症下痢)***经方:瓜蒂散(吐剂)***经方:黄芩汤(急性肠炎)***经方: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呕、下利)***经方:桂枝附子汤(关节炎有表症)***经方:黄连汤(胃炎、胃寒痛)***经方:术附汤(风湿痛,排脓疡)***经方: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经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经方:猪苓汤(小便不利、水热互结)***经方:蜜煎导(导大便)***经方:猪胆汁(通大便)***经方:吴茱萸汤(胃寒、呕吐)******经方:茵陈蒿汤***经方:麻子仁丸***经方:栀子柏皮汤***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经方:桂枝加大黄汤***经方:桂枝加芍药汤***经方:大黄附子细辛汤***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经方:麻黄附子甘草汤***经方:黄连阿胶汤(心血不足的失眠)***经方:附子汤***经方:桃花汤(下利便脓血)***经方:甘草汤***经方:猪肤汤***经方:苦酒汤***经方:白通汤***经方:半夏散及汤***经方:白通加猪胆汁汤***经方:通脉四逆汤(下痢,里寒)******经方:四逆散***经方:乌梅丸(打虫,久利,肠胃寒湿)***经方:当归四逆汤(手脚寒冷,冻疮)***经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久寒,胃寒、白带)***经方:麻黄升麻汤***经方:白头翁汤(热痢)***经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经方:四逆加人参汤***经方:理中丸(肠胃寒湿,口吐涎沫)***经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汤***经方:十枣汤***经方:桃核承气汤(淤血第一方)***经方:大黄黄连泻心汤***经方:附子泻心汤***经方:土瓜根方(灌肠法)***经方补:补气建中汤(虚证的腹水)***经方补:分消汤(实证的腹水)***经方补:健胃整脾汤(腹水排出后调理)***经方补:戒烟汤(烟瘾难戒)******经方:牡蛎泽泻散(大病初愈,腰下水肿)***经方补:梅毒解毒剂(yin部生疮,lin病下疳)***经方补:实脾饮(甘淡渗利,健脾利湿)***经方补:四神汤(肾脏积水,水道畅通)***经方补:麝香矾石散(通窍收湿,无孔不入)***经方:枳实栀子豉汤(病后调理,过劳复发)***经方:竹叶石膏汤(虚热上冲,祛痰止咳)***经方补:补气治湿汤(肝癌末期,行气利湿)***《金匮要略》:史上最强注解!!!***《金匮要略》所有经方,都在这里!***经方:栝蒌桂枝汤***经方:麻黄加术汤(湿在皮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等)***经方:防己黄芪汤(腹大,水病)***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经方:百合地黄汤***经方:百合鸡子汤***经方:百合知母汤***经方:百合滑石代赭汤***经方:百合洗方******经方:百合滑石散***经方:栝蒌牡蛎散***经方:苦参汤***经方:雄黄薰法***经方:赤豆当归散(腹膜炎、痔疮)***经方:鳖甲煎丸(治疗疟病)***经方:升麻鳖甲汤***经方:白虎加桂枝汤***经方:蜀漆散***经方:防己地黄汤***经方:风引汤(中风小便失禁)***经方:侯氏黑散(久虚导致的中风)***经方:头风摩散***经方补:小续命汤***经方补:补阳还五汤(脑溢血)***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经方:乌头汤***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经方补:矾石汤******经方:黄芪建中汤***经方:八味肾气丸(肾阳不足、肾阳虚)***经方:薯蓣丸***经方:大黄蜇虫丸***经方:酸枣仁汤(肝虚失眠)***经方:射干麻黄汤***经方补:消肿溃坚汤***经方:厚朴麻黄汤***经方:皂荚丸***经方:麦门冬汤***经方:泽漆汤***经方:葶苈大枣泻肺汤***经方:桔梗汤(咽痛、肺痈)***经方补:千金苇茎汤***经方:越婢加术汤(水肿)***经方:奔豚汤***经方:小青龙加石膏汤***经方:栝蒌薤白白酒汤***经方:栝蒌薤白半夏汤******经方:枳实薤白桂枝汤(胸闷胃胀,开痞降逆)***经方:人参汤_理中汤(胃胀满、虚寒)***经方:茯苓杏仁甘草汤(短气、胸闷)***经方:橘枳姜汤***经方:桂枝生姜枳实汤(心包炎、心绞痛)***经方:薏苡附子散(天气变冷心脏痛)***经方:乌头赤石脂丸_乌金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经方:厚朴七物汤***经方:九痛丸(治九种心痛)***经方:附子粳米汤(腹中雷鸣寒痛)***经方:厚朴三物汤***经方:赤丸(四肢冰冷,有积水)***经方:大建中汤***经方:大乌头煎***经方: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去寒)***经方:乌头桂枝汤(类风湿)***经方补:走马汤***经方:旋覆花汤(肝着,肝寒)***经方:甘姜苓术汤_肾着汤******经方:甘遂半夏汤(胁下留饮)***经方: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经方:木防己汤(脸色黑、腹水)***经方:泽泻汤(左肋痛,眼前发黑,昏眩)***经方:厚朴大黄汤(支饮、小肠不通)***经方:小半夏汤(止呕、水逆)***经方:己椒苈黄丸(肠鸣、便秘)***经方:小半夏加茯苓汤(突发呕吐、晕眩)***经方补:茯苓饮(脾胃虚弱,胃内停水)***经方: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头上感觉带帽子)***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经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嗽,白痰)***经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汤***经方:栝蒌瞿麦丸(急性膀胱结石)***经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大黄汤(面热,胃热上冲)***经方:蒲灰散(全身水肿)***经方:茯苓戎盐汤(膀胱结石、小便不通)***经方:滑石白鱼散(膀胱瘀血、石头堵到)***经方:越婢汤(发烧、咳嗽、有汗)******经方:防己茯苓汤(去肌肉、三焦系统之水)***经方:甘草麻黄汤(气喘急救)***经方:杏子汤(利水)***经方:桂枝加黄芪汤(解表、黄汗)***经方: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腋下黄汗)***经方: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腹大如盘)***经方:硝石矾石散(肝家阴实)***经方:枳术汤(胃部包块)***经方:栀子大黄汤(胃中热痛)***经方:猪膏发煎(yin吹,大便黑)***经方:茵陈五苓散(小便不利、身黄)***经方:半夏麻黄丸(胃动悸、肺寒实)***经方:大黄硝石汤(黄疸,里实很盛)***经方:柏叶汤(吐血不止)***经方:黄土汤(肠胃下血)***经方:三黄泻心汤(吐血、流鼻血)***经方:大半夏汤(朝食暮吐)***经方:大黄甘草汤(食入即吐)***经方:半夏干姜散(干呕、吐诞沫)******经方:茯苓泽泻汤(口渴、呕吐)***经方:生姜半夏汤(胃中烦躁)***经方:橘皮汤(干呕打嗝,手脚冰冷)***经方:橘皮竹茹汤(胃虚热打嗝,口渴)***经方:诃梨勒散(排气很凶)***经方:紫参汤(肺痛下利)***经方:阳和汤(热痈,排脓)***经方补:仙方活命饮(乳癌,排脓)***经方:大黄牡丹皮汤(急性盲肠炎、阑尾炎)***经方:王不留行散(金创药)***经方:黄连粉(皮肤生疮)***经方:藜芦甘草汤(手抖,心包有痰)***经方补:排脓散_排脓汤(胃化脓_肺化脓)***经方:鸡矢白散(抽筋)***经方:蜘蛛散(gao丸疝气)***经方:甘草粉蜜汤(打虫剂)***经方:桂枝茯苓丸(瘀血、痞块)***经方:胶艾汤(滴漏不止)***经方:当归芍药散(腹中绞痛)******经方:干姜人参半夏丸(怀孕期间呕吐)***经方: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间小便难)***经方:当归散(孕期养胎)***经方:葵子茯苓散(怀孕期间水肿)***经方:白术散(孕期养胎)***经方补:难产方(下胎)***经方:下瘀血汤(产后瘀血)***经方: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经方:阳旦汤(产后感冒发烧)***经方:竹皮大丸(奶水不足,虚烦)***经方:竹叶汤(产后虚热)***经方: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热痢)***经方补:三物黄芩汤(四肢烦热)***经方:半夏厚朴汤(咽中有物)***经方:甘麦大枣汤(脏躁症)***经方:土瓜根散(月经隔月来)***经方:温经汤(调理月经)***经方:胶姜汤(妇人血崩)***经方:大黄甘遂汤(少腹硬满)******经方:矾石丸(子宫干血白物,外用)***经方:红蓝花酒(腹中刺痛)***经方:蛇床子散(妇人yin寒,痒)***经方:狼牙汤(yin中生疮)***经方:天雄散(补肾壮阳)***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盲肠炎)***经方补:补中益气汤(补气养阴,虚劳气陷)***经方补:八珍汤(气血双补,益气养血)***经方补: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疟病而渴)***经方补:磁朱丸(心悸失眠,益肾潜阳)***经方补:当归建中汤(烦热、腹痛)***经方补:导赤散(心经火热证)***经方补:地黄饮子(舌强,足不能行)***经方补:阿胶附子汤(yin茎溃烂)***经方:桂枝龙骨牡蛎汤(惊悸盗汗,尿床梦遗)***经方补:二陈汤(血虚、痰多的眩晕)***经方补:攻癌夺命汤(养阴化痰,攻坚散结)***经方补:归脾汤(脾气不足,益气补血)***经方补:甘露饮(胃中湿热,口疮衄血)******经方补:黄连解毒汤(实热证,皮肤病,出血等)***经方补:会厌逐淤汤(会厌血滞,饮水即呛)***经方补:控涎丹(治痰涎、水湿)***经方补:六味地黄丸(补肝肾脾,三补三泻)***经方补:利膈汤(吞不下食物,开利胸膈)***经方补:六君子汤(脾胃虚弱,痞满痰多)***经方补:六物黄芩汤(干呕下利,心下痞鞭)***经方补:礞石滚痰丸(治实热老痰)***经方补:牡蛎汤(发高烧的牡疟)***经方:蒲灰散(利水、通利小便)***经方补:破格救心汤(心衰休克,全身衰竭)***经方补:脾肿大方(脾脏积水、肿大)***经方补:平胃散(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经方补:千金附子散(治中风,手臂不仁)***经方补:千金内托散(治疗痈疽、化脓症)***经方补:生脉散(清肺润燥,补肺生肾水)***经方补:四物汤(补血活血,血虚荣弱)***经方补:参附汤(温补肾阳,回阳益气)***经方补:四君子汤(脾胃气虚,气色痿黄)*********经方补:温胆汤(热呕吐苦,虚烦不眠)***经方补:温清饮(温补养血,清热泻火)***经方补:乌蛇荣皮汤(治皮肤病,养血活血)***经方补:消遥散(肝郁脾虚,血虚气逆)***经方补:血府逐淤汤(胸中血瘀,养血活血)***经方补:消瘰丸(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经方补:引火汤(虚火咽痛,夜重日轻)***经方:猪苓散(吐完口渴,喝水欲吐)***经方补:乙字汤(痔疮肛脱,疼痛出血)***经方补:藏结汤(久病寒湿,脏腑阻隔)***经方:越婢加半夏汤(外感风热,肺胀而喘)***《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1-5)***《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11-15)***《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6-10)***《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16-19)***《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20-22) 

群方之首桂枝汤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第十五条辩中出现的一味方剂,是伤寒论的第一方。伤寒论
中所有方剂中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做加减而来,所以说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
之首,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功效。临床上治疗
有汗,怕冷,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等症状。
然而,桂枝汤的智慧远不止如此。关于桂枝汤的探索解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桂枝汤
(点击以下蓝色字体,进入查看详情)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

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若不汗,
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
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又名】 阳旦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伤寒论》:
桂枝汤主之:
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
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宜桂枝汤:
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5、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6、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
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7、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
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8、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
桂枝汤。
9、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
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0、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
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1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3、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
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5、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
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1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7、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
汤。
18、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服桂枝汤后:
1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0、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汗
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禁忌: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
胃承气汤;
2、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
误也。
3、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常年喝酒的人不能
用桂枝汤(舌苔乌浊,又黄又厚),一喝便吐。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4、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经常要呕吐、吐酸的人不可用桂枝
汤。)
5、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7、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金匮要略》:
1、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

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主治】 1、桂枝汤的主证是怕风,有汗,脉浮紧。但是没有汗出,则不是桂枝汤
症;2、有汗,怕冷,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3、能治定时发热而汗出。
【用法】 1、以上五味药,用七碗水大火煮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服完药后再喝
一碗热稀饭,以帮助药力;2、喝完微微流汗最好(用稀饭助流汗),出了汗就不用
再喝;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流汗后后须擦干,不要当风或靠火炉;3、如果没
有发汗,2、3小时后再喝第二碗发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
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
碗);4、医师或家人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
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剂量】 1、桂枝、白芍等量。桂枝3钱,白芍3钱, 炙甘草2钱,生姜切片3钱,放
两片就可以了,大枣12颗用手掰开。1钱的重量应该等于3.7克;2、病人感冒久了,
甘草可用重一点,5钱,刚得病不久的,用2钱,尽量少用,因为它会减缓药力;3、
桂枝、白芍:孩子半钱,瘦子3钱,胖子5钱。其它相应变化。
【组成】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方解】 1、桂枝壮心阳,所以心脏病的药一定会用到桂枝。血一加速,免疫系统
就出来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2、白芍轻用补血、重用活血破瘀。桂枝白芍就是免疫
系统的循环。3、炙甘草、生姜、大枣是固本补充津液的。4、如果脉气虚软,芍药
寒中,宜多用炙甘草以扶中气,以减去脉之虚软,则芍药乃能免寒中之弊。
【加减】 1、若桂枝汤症加气喘咳嗽,加厚朴(降气)杏仁(滋润肺的津液);2、
若桂枝汤症加发汗不止,加炮附子(固汗固表);3、如果病人是肠胃虚寒、素体虚
寒的人、肠胃比较冷的人,开桂枝汤的时候,生姜要改成干姜;4、平常中焦比较湿
热盛的人(比较胖的人),大枣会增甘加腻,应该将大枣拿掉。中湿里虚的人可以
加一些白术、茯苓;5、如果阳不足加重桂枝、阴不足加重白芍;6、如果桂枝汤证
病人舌苔白白厚厚的,湿的,就知道脾脏是素湿的,一定要加白术、茯苓,否则一
发就会变成五苓散证。
【禁忌】 1、喝桂枝汤会吐的人可能是酒客、胃癌、胃溃疡等。
【应用集锦】 1、头痛在太阳穴通常是外感头痛,脉浮,小便清。依证用桂枝汤、
麻黄汤系列。临床上,治疗头痛麻黄汤不如桂枝汤,因为此头痛是热气上冲。2、后
脑勺痛:(1)外感太阳痛,最多的是感冒受凉了。可用桂枝汤(如有经燥,加葛根

花粉)。羌活长于治后脑痛。(2)(唐容川)头痛在后,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
伤寒也,宜加味败毒散。3、(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2)痛在肌肉,桂枝汤,
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西医有一种肌纤维痛症,桂枝
汤加玉竹,一下就好了。(3)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4)上身不痛,只膝盖
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4、背痛以桂枝汤加葛根以疏通太阳之经脉。
5、有汗、怕冷、不口渴、白鼻涕: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6、不发烧、不怕冷、白鼻涕:桂枝汤+辛夷、石菖蒲、苍术、炮附子
7、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因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之疼痛,其自觉症状为腿有增
长或缩短的感觉。如果腿有缩短感,桂枝汤加附子以温阳驱寒,加重芍药、甘草量
以濡筋缓急,取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之意。可以加葛根以疏通经脉;如果有筋脉短
缩之感,仍为经燥之象,加天花粉清热生津以润之。
8、桂枝汤症有黄痰、或者感冒好了之后有黄痰、咳嗽,桂枝加厚朴杏仁汤。9、产
后气血两虚,如果有桂枝汤症,身疼痛,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10、 感
冒时,口臭,因为免疫系统到表面去抗邪,肠胃蠕动不够、吸收差,水从大肠跑出
来,身体里面的温度很高,食物在里面容易坏掉,嘴巴很臭,就用桂枝汤加一点点
大黄,一点点芒硝,表里可同时解掉。11、脾中风:(1)脾藏主湿,风中肌肉,内
应于脾,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证(2)腹为足太阴部分,风中脾藏,里湿
应之,风湿相搏,故腹中烦重。风淫于上,吸水湿上行,肺气为之阻塞,故皮目瞤
瞤而短气。此证湿邪不流关节而入于里,轻则为风湿,重则为风水。风邪吸于上,
则湿邪壅于腹部而不行,非去其上之所吸,则下部之壅湿不去,越婢加术汤。
12、 桂枝加桔梗汤:桂枝汤中加桔梗6~9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
而有咽喉痛,或有黏痰,难以咯出者,或有化脓证者。本方虽为吉益东洞翁之创
方,实合仲景之桂枝汤、桔梗甘草汤、排脓汤三方而成者也。13、桂枝加半夏汤
方,于桂枝汤中加半夏6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中有咽喉痛或咳嗽
者。本方本于仲景之桂枝汤、半夏散及汤之方意,合此二方而成者也。14、桂枝及

麻黄禁例:(1)桂枝禁例:A、脉浮紧,汗不出B、汗吐下,温针不解C、酒客病
(2)麻黄禁例:A、咽喉干燥B、淋家C、疮家D、衄家E、亡血家F、汗家G、病人
胃寒F、伤寒,尺中迟I、下之,身重心悸15、一般的关节痛:(1)有表证,恶风特
别敏感,要加黄芪。(2)有汗的、汗自出的用桂枝汤加术附。(3)有无汗的,用
葛根汤加术附。(4)有浮肿的,用越婢汤加术附。16、 霍乱的吐泻停止后,如果
还有一些身痛的表证,还是桂枝汤。17、 腹满、腹胀,太阴症,有时痛,桂枝汤重
用芍药一倍;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18、 治扁桃腺发炎。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
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就好。脸部用葛根6。19、 妇人怀
孕,前面60天吃桂枝汤,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吃当归散。当归散养孕妇的,不是
保护小孩。20、 平时容易发发热流一点汗的人,或者每天定时发热、之后流汗的,
就吃桂枝汤。在发热之前吃最好。21、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或胆结石等少阳证的
患者,如果发生外感,我们首选的处方是柴胡桂枝汤而不是桂枝汤。22、属于感冒
后,尤其经过发汗之后的大汗不止:(1)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脉洪大,若无他变
证,仍与桂枝汤。(2)若形如疟,脉洪大,是玄府反,故加麻黄,用桂枝二麻黄一
汤。(3)玄府不,没有如疟,没有颇潟,故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4)若大汗
出后而大频渴,是阳陷于内,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23、目斜视是风邪侵
袭太阳经脉所致。症见目向内斜视,也可出现复视,可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散风邪、
疏通经脉,因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之故。若得病时短者可服三至五剂,时久者应多
服。24、舌喎斜系属风邪为患。症见舌喎斜,言语不清。舌为心之苗。治疗时本应
从心经施治;但心为脏,恐藏邪而不出。所以可从心之表太阳经施治,以引邪外
出,用桂枝汤。伸舌困难或者舌偏斜,常预示脑部问题。25、(1)痫证是指间断发
作性病证,多与情志刺激有关。从脏腑来说,主要由于肝、脾、心、肾脏气失调,
导致一时性的阴阳紊乱,气逆痰壅,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症见全身或手足抽搐
颤动,或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霎时即恢复
如常人。若先抽搐而后仆倒不省人事者,则用桂枝汤加防风、竹叶,息风清热;若
发作前伴有眼前发黑者,可用乌梅丸(汤),以其目为肝窍之故。(2)癫痫俗
称“羊痫风”,以全身强直痉挛,突然性的意识丧失为特征。若症见抽搐甚,伴有
热象而诸药无效者,可用风引汤治疗。若发作时口中无痰者,急诊处理病情平稳后
可用磁朱丸。26、(1)瞳孔中有蓝雾而影响视力,瞳孔属肾,蓝为水色,故本病是
由于心阳不足、肾水上泛清窍所致。所以用桂枝汤加重桂枝量,扶心阳以制水邪;
加附子以温肾阳。(2)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角膜生云翳。目为肝窍,肝阳上亢,
上扰空窍,故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肝气犯脾,水湿上泛,则目生云雾。可用侯氏
黑散加乌贼骨,息风退雾,则眼疾可愈。27、平时容易发发热流一点汗的人,或者
每天定时发热、之后流汗的,就吃桂枝汤。在发热之前吃最好。28、(1)病在表之
表,宜麻黄汤;(2)病在表之里,宜桂枝汤;(3)病在里之表,宜五苓散;(4)

若病里之里,当用猪苓汤但利其水,不可用五苓散兼发其汗矣。29、偏侧太阳穴
痛,桂枝汤加钩藤、川芎,眉棱骨或眼眶同时痛,加当归。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葛根为桂枝汤加葛根。2、桂枝汤,倍芍药加人参为桂
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3、桂枝汤加当归,通草,细辛,名当归四逆汤,更加吴
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4、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桂
枝汤去芍药加附子重用大枣为桂枝附子汤,更去桂枝加白术,术附汤。5、桂枝汤去
桂枝、大枣、生姜,名芍药甘草汤;桂枝汤去芍药、大枣、生姜,名桂枝甘草汤。
6、桂枝汤去芍药为桂枝去芍药汤,再加附子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再加麻黄、细
辛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7、桂枝汤加黄芪为桂枝加黄芪汤;更去甘草重用生姜是
黄芪桂枝五物汤。8、桂枝汤加大黄为桂枝加大黄汤。9、(1)桂枝汤:桂枝三两
(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2)桂枝汤加葛
根: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
二枚(擘),项背强几几,有汗;(3)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
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
几,无汗小便不利;(4)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
(炙) 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
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痰。10、 桂枝汤加栝蒌根为栝蒌桂枝汤。11、桂枝汤
加龙骨、牡蛎为桂枝龙骨牡蛎汤,更去芍药加蜀漆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
逆汤。12、桂枝汤,加附子、牡桂为阳旦汤。13、桂枝汤,重用桂枝或加肉桂为桂
枝加桂汤;桂枝汤重用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14、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
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更加黄耆,名黄芪建中汤。15、桂枝汤加减:(1)
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
黄汤);(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
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
汤;(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
加茯苓白术汤)
【案例节选】1、太阳中风脉浮缓
2、太阳中风脉缓3、太阳中风夹湿4、太阳中风兼虚咳5、太阳中风证(肺痨新感)
6、小儿伤风7、伤风8、产后外感9、外感风寒兼饮冷10、外感风寒兼食积11、太阴
中风证12、长期发热(桂枝汤)13、低热14、术后发热15、妊娠期发热(桂枝汤)16、
虚人发热17、阳虛内风头痛18、疟疾19、惊风先兆20、小儿惊风(桂枝汤)
【名家论述】1、桂枝汤《伤寒摘要》(倪海厦)2、汗剂比较《伤寒论论述摘要》(胡
希恕)3、桂枝汤证《圆运动古中医学2》(彭子益)4、桂枝汤《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陈明/张印生)5、桂枝汤《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权依经)6、桂枝汤
《医宗金鉴》(吴谦)7、桂枝汤《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矢数道明)8、桂枝汤《经
方100首》(黄煌)9、桂枝汤《长沙药解》(黄元御)10、桂枝汤《中医诊疗要览》(大
冢敬节)11、桂枝汤《证因方》(汪汝麟)12、桂枝汤《医学心悟》(程国彭)13、桂枝
汤《腹证奇览》(稻叶克)14、桂枝汤《伤寒论辑义》(丹波元简)15、辩心烦诸证《腹
证奇览》(稻叶克)16、桂枝汤《类聚方广义》(尾台榕堂)17、桂枝汤备忘录(大塚敬
节《汉方诊疗三十年》)18、太阳病上篇:第四条(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伦解
说》)19、太阳病上篇:第五条(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伦解说》)20、桂枝汤(柯琴
《伤寒来苏集》)
(点击文中的蓝字,了解更详细内容。)
仲景学堂 经方传承 关注我们--------------------------------------------
相关经典:1、《桂枝汤》全面解释2、传统针灸学习课程全集3、神农本草经学习课程全集
--------------------------------------------

经方: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利水袪湿)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及白术共五味中药组
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里,空气中的水蒸化成了
云;在人体里,水蒸化了就可以滋润全身,或者说为身体所用,也就不再觉得渴了。这就是同
样的道理。 很多晚上喝点水,第二天就眼睛肿、水肿的女人,其实不是喝水多的问题,而是体
内没有蒸化水液的能量。有桂枝的帮助,就可以兼顾利水和温阳。在古代五苓散也是治疗瘟疫
的主力方,快来了解五苓散吧!
五苓散【原文】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
【经典引用】 <伤寒>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
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
之。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
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
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5、表以下之,故心下痞,与
泻心汤。痞不解,其人口中渴而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6、病在阳,应以
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栗起,意欲饮
水,反不渴者,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7、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
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渴,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
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
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小便不利而渴者,宜五苓散。8、霍乱,头痛,发热,
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金匮>1、假
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2、脉浮,小便不利,微热
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3、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
散主之。4、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蒿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使用方法】 将上述五味药材打成粉末,一次吃一平汤匙,原方是用很稀的米汤配著服下,
不习惯者可以用温水送服,一天吃三次,吃完后多喝温热水,汗出则愈,还有小便也会增加。
【剂量】1、[倪海厦方]:猪苓三钱,泽泻六钱,茯苓三钱,桂枝二钱,白朮三钱,所以猪
苓、茯苓、白朮的剂量是一样的(1钱≈3.75克)。为什么重用泽泻?因为其它的药,都没有办

法把皮肤表面最高的水清出来。桂枝不要用太多,将泽泻推到皮肤表面,利皮肤表面的水。散
即粉剂(汤剂太快)。方寸匕是一立方寸的汤匙。为末就是打成粉,一次吃一平汤匙,白饮就
是很稀的米汤,一天吃三次,吃完后多喝温热水,汗出愈,还有小便会很通畅。2、[胡希恕]:
常常用汤药。一般说来,头前这四味药都可以用9克,桂枝可以用6 克。这是一碗药的剂量。
【方剂组成】白术 泽泻 桂枝 茯苓 猪苓
【使用时机】
1、五苓散的主症是小便不利、口渴,不一定是中风后得到。临床上只要病人口渴、脉是浮的,
就可以开五苓散。
2、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一喝就吐, 或有(拉肚子)水泻。
【方解】1、白术健脾,将脾湿(包括肌肉的湿)移到中焦;2、泽泻苦寒,入肝经。桂枝将泽
泻推到皮肤下,将水带回到中焦肠胃;3、茯苓将中焦的水利到下焦;4、猪苓将下焦的水从小
便排出去;5、泽泻、白术治眩;茯苓治悸;猪苓利尿治渴,泽泻也治渴,桂枝治气上冲。
【应用集锦】 1、五苓散在《伤寒论》中是作为水液调节剂来使用的,既主“蓄水证”,又
主脱水症,是一张双向调节的好方子;2、用在小儿科,吐,还有小朋友水肿。还有小baby口水
很多,一天要换十几张围兜,口水不断出来,也是五苓散证;3、喝水都吐的病人就是吃五苓散
不吐;4、临床上不能用汗剂来解时(津液已伤),可以用五苓散;5、见水就发癫痫的可以
用;6、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就是五苓散证;7、早上起来脸肿也可以用五苓散;8、
西医讲的视网膜有停水;9、水在上焦,湿疹,都必须用「五苓散」来利掉的;10、苔白腻伴口
渴、或汗出、或呕吐、或吐涎沫、或下清痢,都是湿停中焦、脾虚之证,都是五苓散的应用机
会;11、五苓散证中的大便多溏而不成形;12、五苓散证的脉象多为浮脉;13、腹部鼓胀重症
时,用肉桂代替桂枝。
【比较集锦】 1、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主要之的不同,是五苓散没有炙甘草,而且一个用散
剂,一个是用汤剂。2、中药的利尿剂有「五苓散」和「猪苓汤」,下焦的用猪苓汤。猪苓汤的
大多用在膀胱结石、肾结石。3、猪苓汤有血症,痛及脐下,而五苓散没有血症。
【应用集锦】
1、头晕,吐涎沫,甚至昏过去,人瘦,肚脐有悸动,脚是温热的,五苓散。
2、肾衰竭的时候有两个现象:晕眩厉害、恶心。五苓散袪湿健脾,止肾脏病的眩晕恶心。
3、阴黄,暗暗的黄,舌润口淡,身冷,汗出脉沉,全无热象,身如熏黄,色黯,或
黄色颇淡,身体里面寒了:
(1)小便利者,术附汤;
(2)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
(3)倪师也因症加减用茵陈蒿汤,里面加些附子,因为附子能驱寒。
4、小孩脑积水也是靠五苓散来利水;西医讲的视网膜有停水、水在上焦、湿疹,都用到五苓
散。晕车的时候是横膈膜的积水,五苓散也很好用。
5、五苓散也可治瘟疫。【三因方】曰:巳未年,京师大疫,汗之死,下之死,服五苓散遂愈。
此无它,温疫也。

6、五苓散常用于治疗膀胱不稳定,也就是《黄帝内经》讲的“咳而遗尿”的膀胱咳、打个喷嚏
也遗尿,用五苓散治疗相当有效。如果兼有气虚,加党参。
7、汗出之后:
(1)心下悸:
A、渴:津液已亡,少用桂枝,五苓散。
B、不渴:津液为亡,茯苓甘草汤。
(2)没有心下悸:
A、渴:白虎汤。
B、不渴:无他证,是病已瘥,可勿药矣。
8、阳明渴饮有四法:
(1)本太阳转属者,尚有表证,小便不利,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
(2)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人参汤,清火而生津;燥渴而汗多或小便自利者,不可用
猪苓汤;
(3)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
(4)小便不利,身发黄,腹满者,茵陈蒿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
9、肠胃型感冒(孟超师兄总结):
(1)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一喝就吐、或有(拉肚子)水泻:五苓散;
(2)发烧+泻肚子(肛门有灼热感+恶臭):葛根黄芩黄连汤;
(3)施合一医师经验效方:肠病毒/手足口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五苓散;
(4)施合一医师肠胃型感冒治症常用药方:附子理中汤、黄连汤、胃苓汤。
10、渴而小便不利者则为五苓散,不渴而小便不利者归属茯苓甘草汤。
11、舌淡津润而尺长,就是五苓散证。
12、晕车、晕船:
(1)五苓散也治晕车、晕船,但它是渴而且小便不利,有水肿,
(2)苓桂术甘汤,就是昏眩,头疼,胸胁支满。
13、(1)病在表之表,宜麻黄汤;
(2)病在表之里,宜桂枝汤;
(3)病在里之表,宜五苓散;
(4)若病里之里,当用猪苓汤但利其水,不可用五苓散兼发其汗矣。
14、(1)因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比较集锦】1、五苓散加茵陈为茵陈五苓散。2、(1)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 甘
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泽泻四两(2)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
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3、脉沉,渴欲饮水,但是小便不利,小便是粘稠的,不治疗
的话就会形成黄疸。治疗用方用栝蒌瞿麦丸。如果脉是浮的,小便不粘稠,就用五苓散了。4、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1)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2)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5、
(1)猪苓汤腹证,大体与上五苓散腹证相同,但猪苓汤有血证之候。血证之候,乃指在左脐旁
及小腹处有微结。(2)猪苓汤或可治疗五苓散证又兼见心烦不得眠者。(3)五苓散可见汗
出,猪苓汤无汗。6、霍乱病证方治表
热霍

发热恶寒、身疼、头痛、呕吐下利,若吐
利止,身痛复发热者
桂枝汤方
证状如前,头痛身疼,热多,欲饮水者 五苓散方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 补竹叶石膏
汤方
寒霍

证如四八条,头痛身疼不欲饮水者 理中丸方
既吐且利,大汗出,小便利,下利清谷,
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方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是厥
冷者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
绝者
通脉四逆汤加
猪胆汁汤方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者 四逆加人参汤

7、中医对比:(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
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
吐食,有器质性变化。(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5)白虎加人参汤:口
渴,脉洪大,不吐。(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7)茯苓甘草
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
甚,呕吐重,脉沉迟。8、有表证,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汤。9、陈逊斋氏
曰:盖少腹硬满,有「血结」,有「水结」,有「水血两结」(1)血结必见狂妄,只要血症出
现,如有小便不利(小便不舒服、小便难),桃核承气汤,若小便自利,用抵当汤;(2)「水
结」必小便不利(渴而小便少),五苓散;(3)「水血两结」必小便难,少腹满如墩状,如大

黄甘遂汤是也。10、 (1)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五
苓散。(2)表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而结在下焦就是小青龙汤。(3)如果是里面
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真武汤。(4)猪苓汤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小
便里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
11、(1)半夏泻心汤:呕吐,心下痞硬,嗳气,肠鸣,阳实证。
(2)五苓散:呕吐,阳证水逆,小便不利。(3)小柴胡汤:呕吐,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阳
实证。(4)四逆汤:呕吐,无头痛,四肢厥逆甚。(5)半夏天麻汤:呕吐,头痛,轻症,缓
症,眩晕。(6)吴茱萸汤:呕吐剧烈,头痛,心下膨满。12、风寒治水有三法(三焦):(1)
干呕而咳,是水在上焦,在上者发之,小青龙汤是也(有表寒);(2)心下痞满,是水在中
焦,中满者泻之,十枣汤是也(没有表证);(3)小便不利,是水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
五苓散是也(有表风)。13、 (1)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
阳转属阳明者,其渴尚在上焦,故仍用五苓入心而生津,五苓散。(2)阳明病:脉浮发热,渴
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自病而渴者,本于中焦,故又藉猪苓入胃而通津液。
猪苓汤。14、(1)猪苓汤:小便痛,是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用的。它直接攻下;有血症,腹痛到
脐下;发热是结石导致发炎。(2)五苓散:将表水收集起来通过小便排出去;没有血症;发热
是表症。15、下焦结:(1)只要血症出现、小便不利的,我们先用桃核承气汤;小便正常利的
时候,用抵当汤。(2)水结在下焦就是五苓散。
【案例节选】1、嗜食盐症(胃苓汤/平胃散/五苓散)2、直肠癌术后尿闭(五苓散)3、咳
嗽、全身浮肿、腹胀(慢性肾小球肾炎)(麻杏石甘汤)4、过敏性鼻炎(越婢加术汤/五苓散)5、
高热谵语(五苓散)6、饮水饮食即吐(五苓散)7、消渴(尿崩症)(五苓散)8、失音(五苓散)9、呃逆(五
苓散)10、癫痫(五苓散)11、解颅(小儿脑积水)(五苓散)12、头痛、半身抽搐(五苓散)13、耳鸣(五
苓散)14、眩晕(五苓散)15、能近怯远证(假性近视)(五苓散)16、低热(五苓散)17、背寒冷(五苓散)
18、小儿脾虚外感(胃肠型感冒)(五苓散)19、汗出(五苓散)20、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五苓散)
21、痄腮(腮肿)(五苓散)22、蛊胀(鲤鱼/麻黄附子甘草汤/五苓散)(荐)23、水肿(五苓散/
小柴胡汤)24、腹满痛(五苓散)25、肾病综合征(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26、慢性肾炎长期服
用补气建中汤合五苓散料
【名家论述】1、《伤寒摘要》(倪海厦)2、《伤寒论论述摘要》(胡希恕)3、《医宗
金鉴》(吴谦)4、《金匮笔记》(倪海厦)5、《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矢数道明)
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陈明 / 张印生)7、《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权依经)8、《脾胃论》(李东垣)9、《血证论》(唐容川)10、《长沙药解》(黄元御)11、
《证因方》(汪汝麟)12、《中医诊疗要览》(大冢敬节)13、《腹证奇览》(稻叶克)
14、《经方100首》(黄煌)15、《图表注释金匮要略新义》(余无言)
16、《医学心悟》(程国彭)(发黄)
17、五苓散证(柯琴《伤寒来苏集》)
18、太阳病中篇:第四十二条(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伦解说》)19、五苓散(柯琴《伤寒来苏
集》)【相关方剂】

苓桂术甘汤猪苓汤
(点击文中的蓝字部分,了解更详细内容。)
仲景学堂 经方传承 关注我们--------------------------------------------
相关经典:1、《伤寒论》全面注解2、传统针灸学习课程全集3、神农本草经学习课程全集
--------------------------------------------

经方:白虎加人参汤(燥渴)
白虎加人参汤
【原文】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三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伤寒论:
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
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4、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
之。
5、阳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金匮:
1、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用法与剂量】
1、石膏胖子五到六钱,重用的时候用到一两以上。石膏若用五钱,知母用三钱。粳米一汤匙,
也就是两三钱就可以,因为有粳米,所以白虎汤容易酸坏,所以一次开的份量,三碗熬一碗,每
次喝每次熬,人参一二钱即可,党参可用到五六钱;
2、知母4.5钱, 甘草2.3钱,粳米2.3钱(粘米就可以),石膏要大剂用(最重倪师开到14两);
3、病人津液伤得很重,用人参。如果高烧,但热不寒,是白虎汤症,但大便很正常,人参可不
用;
4、加梗米是让汤进入肠胃,通过小肠汽化成肺的津液。
【组成】
人参 甘草 石膏 知母 粳米
【时机】
白虎汤证加大渴。
【应用】
1、“有汗”是重要指标。无汗表示表证未解。临床上如果病人怕风有汗,脉浮,又有燥渴,桂
枝汤和白虎汤可以开在一起,表里双解。
2、脑膜炎引起的高热。
3、中暑。
4、高热或者郁热厥冷的时候,白虎汤下去病人大汗热去。

5、糖尿病的上消中消。
【应用集锦】
1、中暍证方治表
热渴中暍
寒热身重痛、脉弦细芤迟、小便已
毛耸、手足冷、劳动即热
口开前板齿燥,若汗出恶寒身热而
渴者
(东恒)补清暑益气汤
白虎加人参汤
补黄芪汤
伤水中暍 伤水中暍 证状如前,身热痛重,脉
微弱,夏月伤冷水者 一物瓜蒂散
2、脑膜炎:
(1)脑膜炎,有汗,脉沉迟,栝蒌桂枝汤。
(2)脑膜炎。无汗,角弓反张,刚痉,葛根汤。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
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如果又是几天不大便了,一起攻出来也
可以。
(3)脑膜炎引起的高热用白虎加人参汤。
(4)趴在床上但是卷缩腿,牙关紧咬,舌苔黄黄的,几天不大便了,脚抽筋,西医为无菌型脑
膜炎。这是阳明症的脑膜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多一些,取之迅疾。小孩喝完药20~30分钟
就开始玩耍了。
(5)少阳病也会有脑膜炎,但是一定是有热的。方用小柴胡汤加石膏,辩证加减。
3、属于感冒后,尤其经过发汗之后的大汗不止:
(1)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脉洪大,若无他变证,仍与桂枝汤。
(2)若形如疟,脉洪大,是玄府反,故加麻黄,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3)玄府不,没有如疟,没有颇潟,故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
(4)若大汗出后而大频渴,是阳陷于内,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
4、阳明渴饮有四法:
(1)本太阳转属者,尚有表证,小便不利,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
(2)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人参汤,清火而生津;燥渴而汗多或小便自利者,不可用
猪苓汤;
(3)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
(4)小便不利,身发黄,腹满者,茵陈蒿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
【比较集锦】
1、白虎汤加人参为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加桂枝为白虎加桂枝汤。
2、呕吐太过了之后的变症,
(1)吐太过了,胃的津液伤到了,虚热往上走,病人就会烦燥,大半夏汤;
(2)渴而烦燥者、就是胃裹面的水没有了,胸腔里面的水也没了,白虎加人参汤;
(3)如果病人但热不渴,代表胃的津液没有伤到,但是还有表热,白虎加桂枝汤,因为兼有表
热阳明热,但是胃的津液没有伤到,所以把人参拿掉,把人参换成桂枝。
3、(1)大凡白虎汤,通治阳明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苔干
燥,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燥乱,日晡潮热,或阳毒发斑等证。亦当随证加人参而用之。
(2)白虎汤证,兼骨节烦疼,气冲逆而作呕者,白虎加桂枝汤之证。

(3)若癫痫热证,血气冲逆,眼目赤热,或肝积迫于胁下,于白虎汤中加黄连。
4、(1)温清饮: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除妇女血崩病之外,最常用者,为慢性顽固之
皮肤粘膜疾患,特别是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寻常性干癣、掌蹠脓疱症、皮炎、荨麻疹、贝
切特氏综合症(眼症少)等。多为皮肤黄褐色,枯燥如涩纸。用于普通体质之疾患或慢性病程
者,伴有肝脏机能损害,球所谓变态反应性体质之皮肤过敏者。用于皮肤疾患,多加连翘、荆
芥各2克、薏苡仁5克。
(2)消风散:瘙痒,血燥,血热,痂皮,分泌物,口渴。
(3)黄连解毒汤:瘙痒,实热,炎症,充血。
(4)黄连阿胶汤:瘙痒,阴虚证、内热,枯燥,心烦。
(5)茵陈蒿汤:瘙痒,里瘀热,胸中苦闷,脉紧。
(6)桃核承气汤:瘙痒,瘀血,实热,少腹急结,便秘。
(7)白虎加人参汤:瘙痒,内外热,津液亏乏,干燥,充血,口渴。
(8)十味败毒汤:瘙痒,轻症,变态反应,改善体质、解毒、排毒。
(9)三物黄芩汤:瘙痒,血热,四肢烦热,干燥。
(10)地黄饮子:瘙痒,虚证,血虚,风热,血燥。
5、(1)发烧,怕热,大汗,口渴重,喜饮冷水,白虎汤
(2)如果大渴,就是白虎加人参汤
6、阴阳毒病症方治表:
阳毒 面赤斑斑如锦纹、唾脓血、咽喉痛 升麻鳖甲汤
阴都 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7、阳毒附方证治表:
阳毒附方
阳毒面赤狂言、发癍、烦躁、腰背疼、脉浮、唤痛、下利
脓血 准绳:阳毒升麻汤
温病发癍 条辨:化癍汤
发热、烦躁、口渴、自汗、发癍 伤寒:人参白虎汤
8、 中医对比:
(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9、脉盛身热自汗,得之伤寒,脉虚身热自汗,得之伤暑。实者,白虎加人参汤,虚者(弦细芤
迟),如发痉,栝蒌桂枝汤。
【名家论述】

1、白虎加人参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服用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又洪大,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为太阳进入阳明症,
或计量过大后遗症,造成津液大量丧失,或正要进入阳明症喝了桂枝汤,造成进入阳明而化
热,转化为白虎汤证。
阳明分经热与腑热,经是血脉神经,腑是肠胃消化系统,如果力量过强发汗太多,造成血管里
水不足,便产生经热,就是白虎汤证。如果发汗把肠胃的津液都发掉了,造成大便干燥,就是
腑热,就是承气汤证。
白虎就是石膏,石膏是清凉润肺,阳明经热时,用来退热的,进入阳明后,无论是经热或腑
热,症状都是但热不寒,尤其在黄昏3-5点,开始发壮热,舌苔黄黑,整个嘴巴很干,没有大便
就开承气汤,如果大便很好,热在血,血里的水不够,用白虎汤去滋润,发高烧、嘴唇干裂,
就是白虎汤。
大汗、大烦渴、脉洪大,方书称为阳明经病;谓阳明主里,阳明病即主病在里,且主实热。故
以白虎汤清高热为主治,加人参防心脏之衰弱,补助津液之消耗。阳明病有经证,有腑证。经
证者,热在神经血液二系,肠胃未结实。经证以白虎汤为主方,本条是也。腑证者,病在肠已
结实,则以承气为主剂。
知母消烦止渴生津,白虎证嘴巴很渴,血液里的水不足,喝水是没用的,就要用知母除烦,胸
腔没水气就像天空没有云,太阳直射,就很烦,这个肺是干的,口会很渴,想喝冰水,喝下去
水就干了,根本来不及,白虎汤下去,烧一退会流汗出来,是把病毒排出体外。石膏是非常辛
寒的药,寒凉的药下去,马上进入血液,把血的温度降下来,当怕热、壮热、高热时,石膏最
少用到一两以上。本草石膏微辛而寒,于清热中,具有散热之性,为退热之专品,惟宜生用。
炙甘草健脾健胃,当脾阳不足,蠕动太慢,压迫到胃,胃口就没了,炙甘草能让脾阳恢复的很
快。甘草清热消炎滋液。粳米就是糯米,取它的黏液,肺上有很多肺泡,在壮热的时候整个都
干掉了,去粳米的黏液来保护它,清凉下来,补充肺的津液,肠胃津液靠红枣、人参。粳米、
甘草可滋润各组织的黏膜。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四味合用成为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专利
药。人参都是肠胃不好时,最好的恢复肠胃功能的药,可用党参、花旗参替代,现代人参不
纯,是烧硫磺长大的,古时用野参。本草人参甘苦微寒,有一点甜一点苦一点寒,比较凉的
药,生津止渴。
有一种糖尿病,喝饮千杯不能止渴就是白虎人参汤证,上消糖尿病用白虎人参汤,古以白虎汤
清高热为主治,加人参防心脏之衰弱,补助津液之消耗,当小肠火足够,将大肠的水气化上去
到肺里,才能够生津止渴,否则光喝水是不够的,人参、粳米就是这个作用。当发高烧,但热
不寒,大便正常,就用白虎汤退热,不用人参。
石膏胖子五到六钱,重用时到一两以上,若石膏用五钱,知母就三钱,粳米一汤匙(二三
钱),有粳米容易坏,尽快喝完或三碗熬一碗,一次喝每次熬,人参一二钱或党参五六钱。
麻黄-青龙、石膏-白虎、附子-玄武、大枣-朱雀。

经方:桂枝汤(太阳中风)
桂枝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
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
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
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
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又名】 阳旦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伤寒》:
桂枝汤主之
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
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宜桂枝汤
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5、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6、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
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7、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8、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9、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
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0、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
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12、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3、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
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5、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
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1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7、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8、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服桂枝汤后
19、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0、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
桂枝二麻黄一汤。
2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
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禁忌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
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2、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3、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常年喝酒的人不能用桂枝汤
(舌苔乌浊,又黄又厚),一喝便吐。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4、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经常要呕吐、吐酸的人不可用桂枝汤。)
5、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7、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金匮》
1、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
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主治】
1、桂枝汤的主证是恶风,有汗。脉浮紧,但没有汗出,则不是桂枝汤症;
2、有汗,怕冷,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
3、能治定时发热而汗出。
【用法】
1、以上五味药,用七碗水大火煮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服完药后再喝一碗热稀饭,以帮助药
力;
2、喝完微微流汗最好(用稀饭助流汗),不用再喝;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流汗后后须擦
干,不要当风或靠火炉;
3、如果没有发汗,2、3小时后再喝第二碗发汗。再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
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
4、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
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剂量】
1、小桂枝、白芍等量。桂枝3钱,白芍3钱, 炙甘草2钱,生姜切片3钱,放两片就可以了,大枣
12颗用手掰开。1钱的重量应该等于3.7克;
2、病人感冒久了,甘草可用重一点,5钱,刚得不久的,2钱,尽量少用,因为它会缓药力;
3、桂枝白芍:孩子半钱,瘦子3钱,胖子5钱。其它相应变化。

【组成】
桂枝 芍药 甘草 姜 大枣
【方解】
1、桂枝壮心阳,所以心脏病的药一定会用到桂枝。血一加速,免疫系统就出来把滤过性病毒赶
出去。
2、白芍轻用补血、重用活血破瘀。桂枝白芍就是免疫系统的循环。
3、炙甘草、生姜、大枣是固本补充津液的。
4、如果脉气虚软,芍药寒中,宜多用炙甘草以扶中气,以减去脉之虚软,则芍药乃能免寒中之
弊。
【加减】
1、若桂枝汤症加气喘咳嗽,加厚朴(降气)杏仁(滋润肺的津液);
2、若桂枝汤症加发汗不止,加炮附子(固表用);
3、如果病人是肠胃虚寒、素体虚寒的人、肠胃比较冷的人,开桂枝汤的时候,生姜要改成干
姜;
4、平常中焦比较湿热盛的人(比较胖的人),红枣会增甘加腻,应该将红枣拿掉。中湿里虚的
人可以加一些白术茯苓;
5、如果阳不足加重桂枝、阴不足加重白芍;
6、如果桂枝汤证病人舌苔白白厚厚的,湿的,就知道脾脏是素湿的,一定要加白术茯苓,否则
一发就会变成五苓散证。
【禁忌】
1、喝桂枝汤会吐的人可能是酒客、胃癌、胃溃疡等。
【应用集锦】
1、头痛在太阳穴通常是外感头痛,脉浮,小便清。依证用桂枝汤、麻黄汤系列。临床上,治疗
头痛麻黄汤不如桂枝汤,因为此头痛是热气上冲。
2、后脑勺痛:
(1)外感太阳痛,最多的是感冒受凉了。可用桂枝汤(如有经燥,加葛根花粉)。羌活长于治
后脑痛。
(2)(唐容川)头痛在后,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伤寒也,宜加味败毒散。
3、(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
(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西医有一种肌纤
维痛症,桂枝汤加玉竹,一下就好了。
(3)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
(4)上身不痛,只膝盖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4、背痛以桂枝汤加葛根以疏通太阳之经脉。
5、有汗、怕冷、不口渴、白鼻涕: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6、不发烧、不怕冷、白鼻涕:桂枝汤+辛夷石菖蒲苍术炮附子
7、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因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之疼痛,其自觉症状为腿有增长或缩短的
感觉。如果腿有缩短感,桂枝汤加附子以温阳驱寒,加重芍药、甘草量以濡筋缓急,取芍药甘
草汤治脚挛急之意。可以加葛根以疏通经脉;如果有筋脉短缩之感,仍为经燥之象,加花粉清
热生津以润之。
8、桂枝汤症有黄痰、或者感冒好了之后有黄痰、咳嗽,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9、产后气血两虚,如果有桂枝汤症,身疼痛,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10、 感冒时,口臭,因为免疫系统到表面去抗邪,肠胃蠕动不够、吸收差,水从大肠跑出来,
身体里面的温度很高,食物在里面容易坏掉,嘴巴很臭,就用桂枝汤加一点点大黄,一点点芒
硝,表里可同时解掉。
11、脾中风:
(1)脾藏主湿,风中肌肉,内应于脾,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证
(2)腹为足太阴部分,风中脾藏,里湿应之,风湿相搏,故腹中烦重。风淫于上,吸水湿上
行,肺气为之阻塞,故皮目瞤瞤而短气。此证湿邪不流关节而入于里,轻则为风湿,重则为风
水。风邪吸于上,则湿邪壅于腹部而不行,非去其上之所吸,则下部之壅湿不去,越婢加术
汤。
12、 桂枝加桔梗汤:桂枝汤中加桔梗6~9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而有咽喉
痛,或有黏痰,难以咯出者,或有化脓证者。本方虽为吉益东洞翁之创方,实合仲景之桂枝
汤、桔梗甘草汤、排脓汤三方而成者也。
13、桂枝加半夏汤方,于桂枝汤中加半夏6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中有咽喉痛
或咳嗽者。本方本于仲景之桂枝汤、半夏散及汤之方意,合此二方而成者也。
14、桂枝及麻黄禁例:
(1)桂枝禁例:
A、脉浮紧,汗不出
B、汗吐下,温针不解
C、酒客病
(2)麻黄禁例:
A、咽喉干燥
B、淋家
C、疮家
D、衄家
E、亡血家
F、汗家
G、病人胃寒
F、伤寒,尺中迟
I、下之,身重心悸
15、一般的关节痛:
(1)有表证,恶风特别敏感,要加黄芪。
(2)有汗的、汗自出的用桂枝汤加术附。
(3)有无汗的,用葛根汤加术附。
(4)有浮肿的,用越婢汤加术附。
16、 霍乱的吐泻停止后,如果还有一些身痛的表证,还是桂枝汤。
17、 腹满、腹胀,太阴症,有时痛,桂枝汤重用芍药一倍;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
18、 治扁桃腺发炎。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就
好。脸部用葛根6。
19、 妇人怀孕,前面60天吃桂枝汤,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吃当归散。当归散养孕妇的,不是
保护小孩。

20、 平时容易发发热流一点汗的人,或者每天定时发热、之后流汗的,就吃桂枝汤。在发热之
前吃最好。
21、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或胆结石等少阳证的患者,如果发生外感,我们首选的处方是柴胡
桂枝汤而不是桂枝汤。
22、属于感冒后,尤其经过发汗之后的大汗不止:
(1)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脉洪大,若无他变证,仍与桂枝汤。
(2)若形如疟,脉洪大,是玄府反,故加麻黄,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3)玄府不,没有如疟,没有颇潟,故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
(4)若大汗出后而大频渴,是阳陷于内,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
23、目斜视是风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症见目向内斜视,也可出现复视,可用桂枝加葛根汤以
散风邪、疏通经脉,因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之故。若得病时短者可服三至五剂,时久者应多
服。
24、舌喎斜系属风邪为患。症见舌喎斜,言语不清。舌为心之苗。治疗时本应从心经施治;但
心为脏,恐藏邪而不出。所以可从心之表太阳经施治,以引邪外出,用桂枝汤。
伸舌困难或者舌偏斜,常预示脑部问题。
25、(1)痫证是指间断发作性病证,多与情志刺激有关。从脏腑来说,主要由于肝、脾、心、
肾脏气失调,导致一时性的阴阳紊乱,气逆痰壅,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症见全身或手足抽
搐颤动,或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霎时即恢复如常人。
若先抽搐而后仆倒不省人事者,则用桂枝汤加防风、竹叶,息风清热;若发作前伴有眼前发黑
者,可用乌梅丸(汤),以其目为肝窍之故。
(2)癫痫俗称“羊痫风”,以全身强直痉挛,突然性的意识丧失为特征。若症见抽搐甚,伴有
热象而诸药无效者,可用风引汤治疗。若发作时口中无痰者,急诊处理病情平稳后可用磁朱
丸。
26、(1)瞳孔中有蓝雾而影响视力,瞳孔属肾,蓝为水色,故本病是由于心阳不足、肾水上泛
清窍所致。所以用桂枝汤加重桂枝量,扶心阳以制水邪;加附子以温肾阳。
(2)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角膜生云翳。目为肝窍,肝阳上亢,上扰空窍,故眼前发黑、视物
不清,肝气犯脾,水湿上泛,则目生云雾。可用侯氏黑散加乌贼骨,息风退雾,则眼疾可愈。
27、平时容易发发热流一点汗的人,或者每天定时发热、之后流汗的,就吃桂枝汤。在发热之
前吃最好。
28、腹痛腹胀气上冲,如果是指由于手术后肠粘连所引起,多为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常见症
状,是气机不畅。治疗时,用桂枝汤加重桂枝量以温通气机。气机通畅,痛胀自解。
29、(1)病在表之表,宜麻黄汤;
(2)病在表之里,宜桂枝汤;
(3)病在里之表,宜五苓散;
(4)若病里之里,当用猪苓汤但利其水,不可用五苓散兼发其汗矣。
30、偏侧太阳穴痛,桂枝汤加钩藤、川芎,眉棱骨或眼眶同时痛,加当归。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葛根为桂枝加葛根汤。
2、桂枝汤,倍芍药加人参为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3、桂枝汤加当归,通草,细辛,名当归四逆汤,更加吴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汤。
4、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重用大枣为桂枝附子汤,更去桂枝加
白术,术附汤。

5、桂枝汤去桂枝大枣生姜,名芍药甘草汤;桂枝汤去芍药大枣生姜,名桂枝甘草汤。
6、桂枝汤去芍药为桂枝去芍药汤,再加附子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再加麻黄细辛桂甘姜枣麻辛
附子汤。
7、桂枝汤加黄芪为桂枝加黄芪汤;更去甘草重用生姜黄芪桂枝五物汤。
8、桂枝汤加大黄为桂枝加大黄汤。
9、(1)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
枣十二枚(擘),项背强几几,有汗;
(3)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
(4)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痰。
10、 桂枝汤加栝蒌根为栝蒌桂枝汤。
11、桂枝汤加龙骨牡蛎为桂枝龙骨牡蛎汤,更去芍药加蜀漆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
汤。
12、桂枝汤,加附子、牡桂为阳旦汤。
13、桂枝汤,重用桂枝或加肉桂为桂枝加桂汤;桂枝汤重用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
14、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更加黄耆,名黄芪建中
汤。
15、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
16、 三黄泻心汤治冲逆病,眼目、口舌等疾。不可与桂枝汤治冲逆之证混同。三黄泻心汤治血
气上冲,心中有热。而桂枝汤治表虚气逆上冲,故三黄泻心汤证兼有脉数,便秘等证。而桂枝
汤则专和肌表营卫。
加一味药:
(1)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A、阳旦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附子一枚,
牡桂四两
(2)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擘)葛根四两
A、葛根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a、葛根加半夏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半夏半升(洗)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3)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擘)大黄一两
(4)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5)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生姜
四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6)栝蒌桂枝汤:栝蒌根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7)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擘)胶饴一升
A、黄芪建中汤: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
B、当归建中汤:当归四两(12克),桂枝三两(9克),芍药六两(18克),生姜三两(9克),甘草二
两(炙)(6克),大枣十二枚(4克)。
加两味药:
(1)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
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2)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二两,
牡蛎三两
加多味药:
(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细辛
三两 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
(2)薯蓣丸: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神麴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芎藭 芍
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
(为膏)百枚
合方:
(1)柴胡桂枝汤:桂枝(去皮)芍药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
(切)柴胡四两黄芩各一两半人参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
(2)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擘)生姜一
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3)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
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四枚(擘)
(4)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
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去芍药变方:
(1)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2)胶艾汤:阿胶、干姜。原方阙载,今拟加甘草、大枣、生姜、桂枝
(3)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甘草二两(炙)
(4)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A、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细辛,麻黄各
二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二枚
B、竹叶汤: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桂枝 甘草人参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
姜五两

(5)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6)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人参二
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去心)麻子仁半升
(7)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石膏如鸡子大(碎)桂枝二两(去
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
(8)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三两甘草三两 大枣十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去桂枝变方:
(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
(擘)生姜一两(一方三两切)
(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白朮各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
枣十二枚(擘)
22、风府(脑后头盖骨下沿中间)之行强者,桂枝汤。风池(风府向两侧两指)之行强者,葛
根汤。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柴胡汤,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23、 伤寒,麻黄汤发汗之后,有两种情形会心烦:
(1)表邪仍不解,表证仍在,脉浮数,可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法,
(2)汗后邪去,表证已解但有余热留扰胸膈,则用栀子豉汤以清热除烦。
24、 脐上中脘处,动气所发,按之浮而筑筑动者,乃桂枝汤之腹证也。
(1)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
(2)若心下满、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等。
25、(1)风府之行强者,桂枝汤。
(2)风池之行强者,葛根汤。
(3)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
(4)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小柴胡汤。
(5)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26、 (1)很容易感冒:桂枝汤
(2)风一吹就感冒:表阳虚,小建中汤;一感冒就吃经方,就不会有感冒了
27、(1)肌肉痛,桂枝汤加减,可以加单味玉竹,肌纤维痛一下就好了。
(2)一身肌肉疼痛,发热,黄昏加重,麻杏薏甘汤。
(3)一到阴天肌肉就酸痛,也是麻杏薏甘汤
(4)肌纤维痛,不能转身,术附汤。
28、风寒发汗有五法(不同病位):
麻黄汤汗在皮肤,乃外感之寒气;
桂枝汤汗在经络,乃血脉之精气;
葛根汤汗在肌肤,乃津液之清气;
大青龙汤在胸中,乃内扰之阳气;
小青龙汤在心下,乃内蓄之水气。
29、(太阴脾虚)虚人感冒,桂枝汤,如兼有里证有三种情况:
(1)兼腹痛,用桂枝人参汤;
(2)兼下利,用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

(3)兼有身痛、脉沉迟(关脉沉迟),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30、桂枝汤的脉大无力,需与白虎汤证鉴别,阳明脉大有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仲景学堂,了解更多经方内容!
如果这篇文章能帮助到你,请打赏!

经方:麻黄汤(太阳伤寒)
麻黄汤
【原文】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取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
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又名】还魂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伤寒》:
1、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衣解也。没胸满,肋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
与麻黄汤。
4、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
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
之。
5、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6、脉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7、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8、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
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差,病过十日,外不解,脉续浮
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9、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金匮》:
1、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麻黄汤。
【用法】
1、以上四味药,以水九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
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汗出停后服。
2、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麻黄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3、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
凉。
【剂量】
1、麻黄用三钱,杏仁等量用三钱,桂枝少些二钱,炙甘草再少些一钱。麻黄一定要比桂枝高。
麻黄和杏仁要靠桂枝才能出汗。
2、以1钱=3克记,麻黄9克(3钱)桂枝6克(2钱)炙甘草3克(1钱) 杏仁12克(4钱)。其实1钱更接近于
4克(3.75克)。
【组成】

甘草 桂枝 麻黄 杏仁
【时机】
1、伤于寒。病人一般都有发高烧;
2、无需啜粥因为这是清肺里面的痰,不是胃里的;
3、头痛、全身关节痛、发高烧、无汗,非常怕冷。
【方解】
麻黄多少,当以寸脉尺脉而定,寸脉弱,尺脉少,只宜轻剂麻黄,便可出汗,寸脉弱,肺家收
敛力少,尺脉少,肾家津液不足也,倘麻黄分量与脉不称,则服后汗多,诸祸作矣。
【禁忌】
1、贫血的人可以先吃一些水梨补充一下津液再服麻黄汤。贫血的人尺脉迟。一定是寸、关、尺
三脉都浮在上面的,才用麻黄汤。
2、有水饮的人不能发汗,比如起身头晕、天旋地转的人,要利尿,用苓桂术甘汤,表自然就解
了。
3、麻黄汤不可以连续使用。病人用过麻黄汤之后,如果病为痊愈,就续用桂枝汤。
4、脉碎浮紧、但迟,不可发汗,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
汤。
6、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
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
7、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
血少故也。
8、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9、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10、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11、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12、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13、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鞭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
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14、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
和则烦而悸。
15、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16、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17、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18、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19、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20、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
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
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肺胀,其状
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应用】
1、救逆时,麻黄一起丢进去煮。

【说明】
1、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2、忌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头痛在太阳穴通常是外感头痛,脉浮,小便清。依证用桂枝汤、麻黄汤系列。临床上,治疗
头痛麻黄汤不如桂枝汤,因为此头痛是热气上冲。
2、(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
(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西医有一种肌纤
维痛症,桂枝汤加玉竹,一下就好了;
(3)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
(4)上身不痛,只膝盖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3、桂枝及麻黄禁例:
(1)桂枝禁例:
A、脉浮紧,汗不出;
B、汗吐下,温针不解。
C、酒客病
(2)麻黄禁例:
A、咽喉干燥
B、淋家
C、疮家
D、衄家
E、亡血家
F、汗家
G、病人胃寒
H、伤寒,尺中迟
J、下之,身重心悸
4、皮肤痛:麻黄汤症。
5、(1)病在表之表,宜麻黄汤;
(2)病在表之里,宜桂枝汤;
(3)病在里之表,宜五苓散;
(4)若病里之里,当用猪苓汤但利其水,不可用五苓散兼发其汗矣。
6、(1)因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7、(1)小朋友怕冷、无汗、夜尿,麻黄汤。
(2)小朋友项强、夜尿,葛根汤。
【比较集锦】
1、初期的肺积水,当水气还没有盛的时候有三个汤方:
(1)刚开始积在皮肤表面的时候,肚脐以上积水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
(2)如果来不及,已经跑到里面,刚开始肺里面 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是小青龙
汤证,
(3)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汤」都来不及了 ,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
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
2、风府(脑后头盖骨下沿中间)之行强者,桂枝汤。风池(风府向两侧两指)之行强者,葛根
汤。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柴胡汤,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3、
(1)风府之行强者,桂枝汤;
(2)风池之行强者,葛根汤;
(3)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
(4)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小柴胡汤;
(5)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4、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 承气汤证 ---
调胃承气汤
桂枝汤 ---白虎汤 小承气汤
葛根汤 ---葛芩连汤 大承气汤
(1)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甘石汤证。桂枝汤证化热入里,为白虎汤
证。葛根汤证化热入里,为葛根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白虎汤证、麻杏
甘石汤证化热之后,则均为承气汤证。
(2)肠结轻,为调胃承气汤证。其肠结较重者,为小承气汤证。其肠结最重
者,急下,为大承气汤证。
5、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加白术也,治风湿在表身痛。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风寒表实
而喘。三拗汤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内热表寒无汗而喘。
6、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7、
麻黄汤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
草一两(炙),杏仁七十

去桂枝加石膏
------>
麻杏石甘汤
麻黄四两,石膏半斤,甘
草二两(炙),杏仁五十

8、
麻黄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
相同 浮紧脉;发热;寒 沉紧脉;发热;寒
不同 浮紧脉,病位在表,表寒表实,桂
枝镇痛解热
沉紧脉,病位在里,里寒里实,细
辛解热
9、风寒发汗有五法(不同病位):
麻黄汤汗在皮肤,乃外感之寒气;
桂枝汤汗在经络,乃血脉之精气;
葛根汤汗在肌肤,乃津液之清气;
大青龙汤在胸中,乃内扰之阳气;
小青龙汤在心下,乃内蓄之水气。
名家论述:
1、麻黄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讲到「伤于寒」,就是「麻黄汤」证,又名「还魂汤」,为什么?就是人死了,脉都没了,下
「回阳九针」后,再灌「麻黄汤」下去,所以「麻黄汤」可以从阴间回到阳间,过去有很多伤
寒重症,麻黄汤一下去,就救回来了。不需要用到大剂四逆汤,有些中医师用炮附子几百克去
回阳 救逆,实际上不需要,用麻黄汤就好。
张仲景这条辨没写脉证,一般来说,伤寒病在表,抵抗出来和病毒相抗,脉浮且紧,浮代表
「表」,紧代表「寒」,所以麻黄汤证需解表发汗,如果只有脉浮紧才用麻黄汤,张仲景早就
写在里面了,葛根汤、桂枝汤都有写,为什么麻黄汤没写,就是当遇到危急的时候,病人气息
都快没了,照样可以用到麻黄汤。
病毒趁人身体改变的时候进来,人身上的热度,一直都在调节,汗发不出来的时候,就会发
热,为什么头痛,免疫系统就是阳,阳会往上冲,而头是诸阳之会,所以会头痛。水到皮肤表
面排不出去,这水就渗到肌肉,就感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身关节都会痛,有时严重到
像是被鞭打一样。为什么恶风?就是表寒,这种怕冷的程度,可以在夏天的车子里面,不开冷
气,关上窗户,穿着大衣躲在里面。为什么无汗而喘,肺主皮毛,皮肤毛孔肺在管,现在皮肤
毛孔被寒束到了,就是肺也受寒了,肺在身上的功能是布施津液到五脏六腑及全身上下,现在
肺一受到寒,肺的津液散不出去,肺也被束到了,肺的呼吸自然受到影响,而有喘气的外证,
所以得到麻黄汤证的人,可以说皮毛和肺俱闭,不能宣泄了。我们在问诊的十问里问到汗出情
形,就是要知道他的肠胃系统、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例如说,心脏功能好,才能正常出汗,
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出不了汗,一种是没事盗汗很多。肾脏有问题的人,
也不会出汗。水肿的病人,治疗以后只要有汗,就不会有水肿。麻黄汤证不是疫病,不会传染
的。一般来说,麻黄汤证是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冬天的正气是寒气;但是现在的人可能吹冷
气、或者是突然跳到游泳池中,只要伤于寒就可能出现麻黄汤证。

经方:葛根汤(太阳温病)
葛根汤
【原文】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
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伤寒》
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伤寒》
3、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气上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金匮》
【用法】
1、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葛根,等水量减少三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
其他药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2、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3、和桂枝汤不同处是使用葛根汤时,不需要喝稀饭助药力。
4、若微出汗后,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用再服。若是两小时后汗仍不出,可服第二碗;再
不出汗,每一小时到一小时半再服一碗.余此类推。半日内可喝完三碗。若是病情比较严重,
可以早晚各服用一帖药(共六碗)。
5、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
或是汗一直不出,可以连续服用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剂量】
1、桂枝和白芍等量。这个方子来自桂枝汤;麻黄的剂量比葛根少一些,否则就发到全身
2、葛根是桂枝的两倍,处方的时候葛根用四钱,麻黄用三钱,桂枝用二钱,芍药用二钱,生姜
切片3钱,炙甘草2钱,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
3、1钱=3.7克。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葛根 麻黄 芍药
【时机】
1、项强、头痛、发热、怕冷、无汗、喉咙痛
2、治疗瘟病的主力处方。流汗之后得的感冒,夏至以前发出来就是瘟病
3、葛根是升水的,感冒喉咙痛,咽干,就是葛根汤证
【方解】
1、麻黄是因为病人无汗;
2、葛根将药引导项背。
【加减】
1、遇到中焦很湿热的人,舌苔黄而湿腻,用了葛根汤,结果脸都红起来,湿热都被升提上来

了;所以素有中湿之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比较胖的人,应该加茯苓下去,让湿热从小便排
出来。
2、葛根是一个寒性的。如果病人胃不好,食欲不好,胃虚容易停水。需要加半夏去水。葛根是
与甘药一起发挥健胃作用。
【禁忌】
病人有湿的时候,舌苔很厚,葛根汤会使病人脸部浮肿。如果是湿热,加黄芩黄连白术;如果
是寒湿,加白术茯苓,下焦很冷的话,还要加炮附子。
【说明】
1、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2、忌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脑膜炎:
(1)脑膜炎,有汗,脉沉迟,栝蒌桂枝汤。
(2)脑膜炎。无汗,角弓反张,刚痉,葛根汤。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
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如果又是几天不大便了,一起攻出来也
可以。
(3)脑膜炎引起的高热用白虎加人参汤。
(4)趴在床上但是卷缩腿,牙关紧咬,舌苔黄黄的,几天不大便了,脚抽筋,西医为无菌型脑
膜炎。这是阳明症的脑膜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多一些,取之迅疾。小孩喝完药20~30分钟
就开始玩耍了。
(5)少阳病也会有脑膜炎,但是一定是有热的。方用小柴胡汤加石膏,辩证加减。
2、无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葛根汤。
3、红肿痛,是热邪侵犯经脉所致。若发病部位于合谷穴者,可用葛根汤疏通经络,其热可随经
而散,则红肿疼痛自愈。
4、葛根汤加附子白术,可以发全身性的脓疮。附子壮里阳,把里面的脓疮往外推,白朮有干燥
的作用。
5、若见项背强,胸中烦悸而热者,则无问其下利、喘而汗出证之有无,皆可用葛根汤。故凡酒
客、火证、热疮、烫火伤、小儿丹毒等,亦可用葛根汤方。
6、(1)任何喉咙痛 -> 双列缺、双照海。
(2)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就好。脸部用葛
根6。
(3)小朋友发烧喉咙痛,都是因为小朋友这个津液发散过多,运动太多,跑得太多,然后才会
得到的感冒,这个时候得到的都是葛根汤症。
7、一般的关节痛:
(1)有表证,恶风特别敏感,要加黄芪。
(2)有汗的、汗自出的用桂枝汤加术附。
(3)有无汗的,用葛根汤加术附。
(4)有浮肿的,用越婢汤加术附。
8、(1)外伤后引起的鼾声:当归须散并用项部刺络冶疗的自身体验;
(2)体格魁梧而肥胖者的粗大鼾声:天柱穴刺络及贴敷牛黄丸;
(3)肥厚性鼻炎引起的小儿鼾声用葛根汤;

(4)小儿的大鼾声和痱子用葛根汤。
9、中耳炎在急性期的初期,适用于葛根汤者为多。
10、夏天小孩子感冒、发烧,丢个葛根汤他已经好啦,就很快就可以好了。
11、足太阳膀胱经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黼(po)内,挟脊抵腰中”、“从腰中下挟
脊贯臀,入腿中”,是主所病,则“项背腰尻胭喘脚皆痛。”足太阳膀胱经脉拘急而发,均可
用葛根汤治疗。加丹参、附子、牛膝,以加强温经活血作用,并可引药力直达下肢。
12、小孩发水痘,水痘就是胎毒,小孩在妈妈的肚子里喝了羊水,到大的时候会发水痘,小孩
发高烧,肠胃的壁表面全部是一片水痘在上面。这就是胎毒。葛根汤能把所有脏的水排到皮肤
表面。喝了葛根汤后,小孩早上起来会发的满脸全身都是水痘。但是小孩很有精神。不要刺
破,让它慢慢消掉就好了, 一剂就够了。
13、丰胸可用葛根汤,抑制乳腺增生用阳和汤。
14、(1)小朋友怕冷、无汗、夜尿,麻黄汤。
(2)小朋友项强、夜尿,葛根汤。
15、糖尿病足、脚上有伤口化脓,偏偏又得到葛根汤证,我们就要灵活运用,可以用葛根汤加
上白术附子排脓,因为在脚上,所以加重白芍,把脚的血液循环加速。
16、(1)外眼角红肿,是为风邪中少阳经脉,因风为阳邪,阳热盛故红肿,小柴胡汤去人参加
桂枝,去大枣加生牡蛎。阳盛则阴不足,故加生牡蛎以益阴;去大枣之甘缓,以防风邪留恋。
(2)眼内角发红流泪,疼痛而牵引额部者,可用葛根汤加菊花以疏散风热。
17、前额部黄水疮,是湿热为患。其部位仍属阳明经所循行,故用葛根汤加连翘、苍术以清热
解毒燥湿。热除湿去,其疮自愈。
18、面神经麻痹,有面侧麻痹和前额麻痹之分。部分病人只是在头面受冷风吹拂后发病。本病
属风邪为患。若其人素体血虚,以致在表之络脉空虚,则风邪乘虚侵袭。风中络脉,导致局部
络脉阻塞不通,形成麻痹。
(1)面侧麻痹,症见口眼埚斜,偏左或偏右。其偏右者病在左,偏左者病在右。临床上不论其
左右,而以患部经脉循行的不同分别论治。因左右经脉相同,故不分左右。治疗时,若在病之
初期见有面侧部麻痹,则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再加葛根以疏通经络。
(2)若以前额麻痹为主者,可用葛根汤加当归,以活血通络;若因外伤而至口者,可再加桃仁
以加强活血之功。
19、(1)软疣,是多个高出于皮肤的疣瘤,其疣不红不痛不痒,是风湿之邪所致。发于颈侧部
者,可用葛根汤加苍术、防风以燥湿驱风。
(2)面部寻常疣俗称瘊子,由病毒引起,青年及儿童多发,好发于面部、手足。其损害为米粒
大、豌豆大的角质突起,境界清楚,触之较硬,表面粗糙,一般无自觉症状。是风湿为患,湿
邪较重。治疗时,用荆防败毒散加苍术散风祛湿,加苍术者以增强祛湿之力。
20、膝关节外侧肿胀,是指外膝眼部位肿痛难忍,压之内有弹性,抽之内有液体,西医多诊断
为膝关节滑囊炎。中医认为,是湿邪所致。其部位仍属阳明经所循行,故用葛根汤加苍术、茯
苓,以疏通经络、燥湿利湿,湿邪除则肿胀消、疼痛止。
21、麻疹属火邪,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小儿。症见发热、流泪,继而皮疹起,或
在胸前,或在背后四肢等部,多少不一,可发遍全身。
(1)若发热无汗,体温升高达40C以上,皮肤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可用葛根汤以发之。疹
出热去,其症可解。
(2)若有寒热往来症状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因其少阳主火、主三焦之故。若伴有咳嗽、下
痢等兼症者,可依小柴胡汤加减法治之。在治疗过程中,不以出疹多少为依据,而以脉静身凉
为痊愈的标志,因病毒不同、病情有轻有重,故出疹也有多有少之异。
(3)麻疹合并肺炎,是指在出疹期,由于热毒闭肺,出现疹出不透、稀疏不齐,或疹出骤然隐

没,高热烦躁,咳嗽痰鸣,气喘鼻煽,口唇青紫,甚则昏睡。抗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
用麻杏石甘汤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22、小儿经常出现鼻子出血,可用葛根汤,虚弱儿童、面色差用小建中汤效果好。
23、葛根汤可用于治疗破伤风。
24、葛根汤可以治疗嘴只能稍微张开、仅可以流食的患者(口噤)。
【比较集锦】
1、(1)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
枣十二枚(擘),项背强几几,有汗;
(3)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
(4)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痰。
2、风府(脑后头盖骨下沿中间)之行强者,桂枝汤。风池(风府向两侧两指)之行强者,葛根
汤。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柴胡汤,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3、结胸者,项亦强,当以胸硬胀满而别之,若肌肤干燥,项背凝结,皮出小疹者,当用桂枝加
黄芪汤,不当误用葛根汤。若不解者,以艾灸助之,或以针刺泻其实血。
4、(1)风府之行强者,桂枝汤。
(2)风池之行强者,葛根汤。
(3)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
(4)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小柴胡汤。
(5)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5、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 承气汤证 ---
调胃承气汤
桂枝汤 ---白虎汤 小承气汤
葛根汤 ---葛芩连汤 大承气汤
(1)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甘石汤证。桂枝汤证化热入里,为白虎汤证。
葛根汤证化热入里,为葛根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甘石汤证
化热之后,则均为承气汤证。
(2)肠结轻,为调胃承气汤证。其肠结较重者,为小承气汤证。其肠结最重
者,急下,为大承气汤证。
6、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用在项背强几几、喉咙痛的区别:
(1)发烧、有热
A、有汗:桂枝加葛根汤;
B、无汗:葛根汤。
(2)没有发烧
A、口渴:葛根汤;
B、口不渴:桂枝加葛根汤。
(3)脉像

A、浮而弱:桂枝加葛根汤;
B、浮而有力:葛根汤。
7、项背拘强:
(1)太阳证,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2)柔痉之项背拘强,栝蒌桂枝汤。
(3)结胸证可见心下坚满而引起的项部拘强,大陷胸汤。
(4)心下或者胁下有痞硬、坚满、苦满,导致项部拘强者,柴胡剂,则项强亦可愈。
8、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脉反沉迟,栝蒌桂枝汤。
9、风寒发汗有五法(不同病位):
麻黄汤汗在皮肤,乃外感之寒气;
桂枝汤汗在经络,乃血脉之精气;
葛根汤汗在肌肤,乃津液之清气;
大青龙汤在胸中,乃内扰之阳气;
小青龙汤在心下,乃内蓄之水气。
名家论述:
1、葛根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平时吹到风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摸脉才知道,因为风吹的很舒服。伤于寒时有感觉,有警戒心
的时候,就是麻黄汤证。当中于风时,恰逢汗流的很多,津液伤到了,就变成葛根汤证,就是
温病的方子,南方比较热,才会大量出汗,风吹到伤到津液,项背强几几,人背后是太阳经,
几几像羽毛竖起来,整个冰冷的,可以刮痧,或葛根汤,无汗、恶风,风吹的很难过。或用桂
枝汤,桂枝汤加一些麻黄再加葛根,称之为葛根汤,重用葛根。
葛根汤方:(风吹时津液的伤到了,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咬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
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是桂枝的两倍,处方时葛根四钱,麻黄三钱,桂枝二钱,芍药二钱。桂枝汤的时候,是没
有失掉很多津液的,体能很好。葛根汤表虚掉了,尤其是小孩,跑来跑去寒流很多,风吹到,
就得葛根汤证,是因为在运动的时候,毛孔开者,会出很多汗,风吹到滤过性病毒进来,进入
身体,从后背进来,造成部分的水已离开汗腺但没出毛孔,所以项强,水停留在肌肉里面,会
很痛,原本津液就流失,光靠桂枝汤发表出来力量是不够的,要重用葛根,提升津液,把水份
发散到皮肤,麻黄很轻走表把毛孔打开,桂枝将病毒推出去。
葛根是提升水的,感冒喉咙痛,咽干,就是葛根汤,葛根是生津止渴,力量很强不用喝粥助
力,炙甘草、大枣补充肠胃津液,葛根直接把津液带到皮肤表面、到头、喉咙上去。葛根发散
力量很强,如小孩发水痘,水痘就是胎毒,在肚子里面的时候,喝了羊水,长大一些就会发水
痘,一颗一颗的水痘,发高烧,肠胃的壁表面全部都是一片水痘在上面,服葛根汤,能把所以
脏的水排到皮肤表面,服用后第二天早上,满脸全身都是水痘,但是很有精神,不要刺破,慢
慢消掉就好了,一剂就可。术附汤,白术附子等量,能够发痈脓,在身体很深的瘤,子宫或淋
巴结里面,一直无法发到表面上,如果能发到皮肤表面,会变成很大的脓疮,像青春痘、疖
子,把脓头去掉就好了,但是在很深的地方或在骨边发不出来,就要靠白术附子。附子壮里
阳,把里面的脓疮往外推,白术有干燥的作用,在葛根汤里面加白术附子两味药,可以发全身
性的脓疮。赤小豆当归散是排痔疮的脓,用法不一样。如糖尿病足、脚上有伤口化脓,又得了
葛根汤证,就用葛根汤加白术附子排脓,加重白术,让脚的血液循环加速。

「方机」曰:鼻渊、脑漏、鼻痈、鼻中息肉等之臭脓滴沥,或浊涕不止,不问香臭等,皆由中
郁毒所致,脑漏尤为恶证,若不早治疗,则或至不起,俱宜本方加术附汤,痈疽初起,壮热憎
寒,脉数者,以葛根汤发汗后,转以加术附汤而促其酿脓,脓成者,速可刺破。脑漏,肾主
骨,鼻子不好的头一定痛,这时加强肾,让排脓的力量加强,加附子、白术。鼻黏膜就会越来
越干。鼻涕如果是黄、粘稠的,是湿热,改加些黄芩等去热的药在里面。

经方:桂枝加葛根汤(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
葛根四两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
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用法】
1、快煮(7碗水煮成3碗),温服一碗;
2、不需要稀饭助力流汗。
【剂量】
重要:治疗脸部、颈部问题时,葛根的剂量一定要高于桂枝白芍,重的时候可以开到6钱,否则
药力到达不了病灶。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葛根 麻黄 芍药
【应用】
1、脸上长痘子,是湿热。知母、白术都是去湿的药,葛根化脓,参照桂枝加葛根汤。
2、小孩子感冒,项背强几几,常常会用到桂枝加葛根汤;
3、面部中风、口歪眼邪:在对侧「合谷」下针先麻醉,再「地仓」透「颊车」,矫正后,针
「人中」、「承浆」定位,再服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重用至桂枝两倍,第二天全部回正,麻
感会全去掉的。一剂知二剂已。
4、体力劳动工作的人,冬天伤于寒。到了来年夏至以前,发为温病,可能用到桂枝加葛根汤或
是葛根汤;
5、临床上看到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
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葛根用到四钱就好。
【应用集锦】
1、无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葛根汤。
2、背痛以桂枝汤加葛根以疏通太阳之经脉。
3、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4、治扁桃腺发炎。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就

好。脸部用葛根6。
5、(1)中风先针健侧,再针患侧,患侧皆需深针引气。
(2)中风是因为气血两虚,预防中风:黄芪,独活,防风,党参,当归,川芎
(3)面部中风:桂枝加葛根汤,如有头痛,加川芎
(4)90%中风是寒症,10%是热。寒则缩、热则纵。热用风引汤
(5)中风病人怕冷恶寒、心烦、手足拘急,病人可以识人讲话,用千金三黄汤:麻黄、黄芪、
黄芩、细辛、独活
(6)中风不能讲话,小续命汤:麻黄3钱,桂枝5钱,杏仁3钱,炙甘草3钱,当归3钱,川芎3
钱,石膏5钱,干姜2钱,人参3钱
(7)脑溢血、脑部出血,视力有问题、或者有手指不能动:补阳还五汤,黄芪5钱,当归3钱,
白芍3钱,川芎2钱,桃仁2钱,红花2钱,地龙2钱
6、(1)任何喉咙痛 -> 双列缺、双照海。
(2)治扁桃腺发炎。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
就好。脸部用葛根6。
(3)小朋友发烧喉咙痛,都是因为小朋友这个津液发散过多,运动太多,跑得太多,然后才会
得到的感冒,这个时候得到的都是葛根汤症。
7、目斜视是风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症见目向内斜视,也可出现复视,可用桂枝加葛根汤以散
风邪、疏通经脉,因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之故。若得病时短者可服三至五剂,时久者应多服。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葛根为桂枝加葛根汤。
2、(1)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
枣十二枚(擘),项背强几几,有汗;
(3)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
(4)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痰。
3、自汗、恶风,有点怕冷,脖子、后背强硬,如果脉浮数,这是表症,桂枝加葛根汤,如果脉
沉迟,为风淫于外,而津伤于内,属柔痉,栝蒌桂枝汤。
4、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用在项背强几几、喉咙痛的区别:
(1)发烧、有热
A、有汗:桂枝加葛根汤;
B、无汗:葛根汤。
(2)没有发烧
A、口渴:葛根汤;
B、口不渴:桂枝加葛根汤。

(3)脉像
A、浮而弱:桂枝加葛根汤;
B、浮而有力:葛根汤。
5、项背拘强:
(1)太阳证,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2)柔痉之项背拘强,栝蒌桂枝汤。
(3)结胸证可见心下坚满而引起的项部拘强,大陷胸汤。
(4)心下或者胁下有痞硬、坚满、苦满,导致项部拘强者,柴胡剂,则项强亦可愈。
6、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脉反沉迟,栝蒌桂枝汤。
名家论述:
1、桂枝加葛根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项背强几几,脖子绷得很紧,绷得很紧表示此处的代谢循环系统不足很正常。平常感冒进来的
时候,桂枝汤就可以了,管里面是热的,离开血就变成冷的,肌肉里面有一定的水,表水有时
候没办法排出去,就会陷在肌肉里面,等于不正常的水在肌肉,就会硬绑绑的,感觉背后到项
部冰冷冷的,这时候靠葛根把水提升上来,然后靠桂枝把水排出去变成汗,这样子肌肉中的水
就能正常代谢出去,于是项背强几几就解除掉了。
葛根这药可以升水,这水除了把肌肉的水提升到表面上发汗发掉以外,最重要的是葛根可以从
肠胃里面一路通出来,还有喉咙很干燥的时候,葛根也可以生津,让下面的津液往上走,上到
喉部来。「本草」写葛根可以通痹、发痈:通痹、肌肉麻痹没有感觉,用葛根;发痫疽,可能
是长肿瘤在里面,可能只是发炎在里面很深的地方,不在皮肤表面上,葛根可以把它推出来,
所以葛根很好用。葛根可以升水,把水升到头面上来,所以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肌肤麻木不
仁,处方里面一定加葛根,葛根可以通痹,让肌肤活络起来,把肌肉抒解开来,所以葛根功能
是往上升,在头、面、颈、脖子的部份。葛根有升引水气,解散凝滞之力,故葛根有通痹、解
毒、排脓、破血诸功。
如果用针灸,下「后溪」、「申脉」,「大椎」放血去热,上下强硬处再拔火罐。只下「后
溪」、「申脉」也可以。
不需要喝稀饭,葛根的发阳力量很强,不需要稀饭增加发汗。桂枝、白芍等量,葛根要加重,
如果没桂枝用的多,葛根就无法到达背部,会被带到四肢去。例如面部中风、口歪眼斜、对侧
合谷下针麻醉,地仓透颊车,矫正后,人中、承浆定位,再开桂枝加葛根汤,桂枝3,葛根重用
到6,第二天全部回正,麻感会全部去掉。

经方: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感冒发烧、咳嗽气喘)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
(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出自】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厚朴 杏仁
【时机】
1、本身有桂枝汤症;
2、带点咳嗽或气喘。
【方解】
1、厚朴去湿,将脾脏的湿搬到小肠里面去,给小肠增润津液;
2、杏仁去热,去肺里的热
3、白术是去全身关节的湿,白术必须用到茯苓才能完全去湿,从小便解掉;白术和炮附子用在
一起时,炮附子将白术推到皮肤表面。
【应用集锦】
1、小孩百日咳,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2、常常「小青龙」、「大青龙」还没有好的时候,就是「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3、久咳不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就好了。
4、有汗、怕冷、不口渴、白鼻涕: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5、桂枝汤症有黄痰、或者感冒好了之后有黄痰、咳嗽,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6、(1)因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7、(1)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龙汤证,也就是寒喘;天气热才开始喘,天
气冷就不喘,是热喘,就是大青龙汤证。
A、热喘:病人虚汗很多,阳虚了,舌苔黄黄的。气喘到你的手上的时候,大都是虚证了, 一
定喘很久了。处方用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的变方,视胃口好不好而定,胃口好就吃麻杏石甘
汤,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龙汤。如果病人喜欢喝酒就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B、寒喘:看到最多的就是寒喘,每到冬天的时候都不能睡觉,都要坐着睡,吐出来的是白痰,
每天晚上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开始喘。处方用小青龙汤来加减。
(2)伤寒论喘证辨别:桂枝汤证有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表症、无汗而喘:大青龙汤、小青
龙汤;阳明证的喘:蒸蒸发热、里实证,白虎汤,承气汤类;非上述症状,汗出而喘:麻杏石
甘汤。
8、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芍药9克 大枣12枚掰开 炙厚朴6克 杏仁9克):
桂枝汤症有咳嗽。
【比较集锦】
1、桂枝系变证及变方表
桂枝系变证 桂枝系变方
过汗,身疼痛,脉沉迟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漏汗不止,恶风肢急 桂枝加附子汤
误下,微喘,表未解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喘家患中风证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误下,脉促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误下,脉微恶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汗下后,仍头项强痛,发热,又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名家论述】
1、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厚朴、杏仁的量和桂枝一样就可以了,杏仁可以加多,李子和杏子的果仁都可以用。喘家,就
是本来就有咳嗽,喘包括咳,咳久就变喘。只要是主证是桂枝汤证,有咳嗽或气喘。就先想到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如果得到桂枝汤证,就是太阳中风、有恶风、有汗、头痛,开桂枝汤吃,结果病人喘气,咳得
很厉害、就代表这人本来就是其它问题,这时候就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为什么这样这
病人的中焦素有湿热,这湿热是平常累积起来的、就像喝酒的人一样,不用「葛芩连汤」,用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也可以。所以舌苔很黄就是很热,热就是发炎,舌苔很厚,口水很多黏
黏的,就是湿,平常就有这种病的人,得到桂枝汤证的时候,桂枝汤喝下去。病人会喘,这时
候的处方要同时开「去湿」、「去热」的药,有会喘就是肺有问题,所以这热一定是热在肺上

面,咳嗽痰黄黄浓浓的,舌苔黄的,就是肺家太热了,这时候加「杏仁」,杏仁的功能在【本
草】上写它可以去肺热,第二能够化痰,第三润肤,杏仁会使皮肤变得很光润,因为肺主皮
毛,皮肤毛孔的润泽足靠肺来的,杏仁润肺,所以杏仁是很好的保养的药。去湿药「厚朴」,
厚朴能去脾脏的湿,脾本身就主湿,脾有一定的湿度,湿太过了,用厚朴去收敛它。张仲景的
意思就是,如果这人有桂枝汤证,吃了桂枝汤,桂枝汤证清除了,变成咳嗽有点气喘,再拿桂
枝汤给他吃,里面加厚朴杏仁,就可以了。反过来说,如果有桂枝汤证还有气喘咳嗽,且咳黄
痰,就吃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如果喝完酒回来,得到桂枝汤证,就是酒客病。于此可见仲景之
治病,注重新病,其旧恙则兼及之而己。如果本身的旧病没发现症状就不管它,以新病为主,
吃药后发起来了,就顺便治。所以有「主证」、「兼证」同时出现的时候,以「主证」为主就
好了。

经方: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症,发汗太多)
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
(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
之。
【用法】
1、6碗水煮成3碗,先吃1碗,汗停了就不用吃了。
【组成】
桂枝 甘草 芍药 姜 大枣 附子
【时机】
1、桂枝汤发汗过了。
【应用集锦】
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因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之疼痛,其自觉症状为腿有增长或缩短的
感觉。如果腿有缩短感,桂枝汤加附子以温阳驱寒,加重芍药、甘草量以濡筋缓急,取芍药甘
草汤治脚挛急之意。可以加葛根以疏通经脉;如果有筋脉短缩之感,仍为经燥之象,加花粉清
热生津以润之。
2、发汗太多,造成汗流不止但是没有成痉,桂枝加附子汤,发痉、肌肉抽搐,真武汤,手脚都
筋挛起来,附子汤。
3、老人的腹股沟疝气往往难于治愈,大塚敬节有用桂枝加附子汤治愈的案例。
4、大塚敬节有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而获效的经验。患者应该有足冷的
症状。
5、手心潮、手背凉,少阴经就用桂枝加附子汤,如果到了厥阴经用桂枝配吴茱萸,那就是温经
汤。另外厥阴症时患者唇口干燥开裂。
6、属于感冒后,尤其经过发汗之后的大汗不止:
(1)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脉洪大,若无他变证,仍与桂枝汤。
(2)若形如疟,脉洪大,是玄府反,故加麻黄,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3)玄府不,没有如疟,没有颇潟,故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
(4)若大汗出后而大频渴,是阳陷于内,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重用大枣为桂枝附子汤,更去桂枝加
白术,术附汤。
2、(1)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
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桂枝汤证,出汗太多。
(2)乌头桂枝汤:乌头+桂枝汤,类风湿。
3、桂枝系变证及变方表
桂枝系变证 桂枝系变方
过汗,身疼痛,脉沉迟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漏汗不止,恶风肢急 桂枝加附子汤
误下,微喘,表未解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喘家患中风证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误下,脉促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误下,脉微恶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汗下后,仍头项强痛,发热,又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4、(1)甘草附子汤:疼痛,急性关节风湿病、疼痛剧烈;急慢性关节炎、神经痛、骨髓骨膜
炎、腰痛、肌痛等
(2)桂枝附子汤:疼痛,身体烦疼,不能自动。
(3)桂枝芍药知母汤:疼痛,关节肿痛,消瘦,气上冲甚,脉实。
(4)芍药甘草附子汤:疼痛,四肢可屈伸,无热上冲。
(5)桂枝加附子汤:疼痛,软组织痛。
【名家论述】
1、桂枝加附子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如果药量太过,或喝的太急,造成汗流不止,其病有恶风,表虚毛孔都开着,小便难,都被发
汗出去了,脱水,津液不够,造成四肢抽筋现象,难以屈伸者,就要用桂枝加附子汤。
附子是玄武,附子本身在中药里最黑最咸的药,附子是乌头的根,三年附子,非常阳热之药,
附子入肾,生附通经温里寒,有毒,表皮上黑,毛会黏在气管,造成咳,煮时要刮皮,用棉布
包裹,吃下去打通全身血脉神经,。生附用明矾泡下晒干就是炮附子,专门温肾阳又固表,肾
阳不足,小便很清白,腰酸,遗精,脸色白黄很虚弱,肾水不够,精子不够,吃下去皮肤毛孔
马上收起来,汗会收起来,桂枝力量把炮附带到皮肤表面,才能达到固表的作用。
发汗太过了,表里两虚。汗流不止,恶风,表虚;小便难,四肢微急,里也虚了,这时就要桂
枝加附子汤。适寒温,等温了再服,若一服汗止,停后服,吃完一服后,汗停了就不要再喝
了。破八片大约三钱,平常二钱就够了,十岁小童五分就好。炮附是生附剥皮切片,直接在铁
锅上面干炒。

经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症,有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
之。
【主治】
1、桂枝汤证有胸满。
【用法】
1、微火煮(7碗水煮成3碗)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说明】
1、凡是有胸满的,白芍不用,所以心脏病不用白芍,因为白芍味酸,是阴药,让静脉血流速加
快。
2、胸满的定义包括气透不过来,胸口痛等所有胸口不舒服。
【比较集锦】
1、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2、桂枝汤去芍药为桂枝去芍药汤,再加附子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再加麻黄细辛桂甘姜枣麻辛
附子汤。
3、桂枝去芍药汤症,在上中脘处有动气剧跳,惊狂起卧不安、坐卧不宁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
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宿痰聚于胸中,胸满而胸腹突突跳动。
4、症状、处方
恶心 往来寒热 胸满 怕冷 微汗 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
    无汗、小便

无汗、小便少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茯苓、白术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个切
开,炙甘草7克
     桂枝去芍药汤
5、桂枝系变证及变方表
桂枝系变证 桂枝系变方
过汗,身疼痛,脉沉迟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漏汗不止,恶风肢急 桂枝加附子汤
误下,微喘,表未解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喘家患中风证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误下,脉促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误下,脉微恶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汗下后,仍头项强痛,发热,又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名家论述】
1、桂枝去芍药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太阳中风就开桂枝汤,发表就好了。结果开成攻下的药,造成脉促,脉跳的很快,突然脉又没
了,过一会又回来了,大量的血往下流,回流力量也很强造成胸胀满,心脏血来不及喷,下面
的血已经走了,中间间歇性停顿,脉会跳的很快,突然停一下,遇到这种情景,把芍药去掉,
让静脉的血回流慢些,平缓下来。
若出来上述情况还有阳虚掉了怕冷,身体一阵阵的冷,心阳虚了,攻下津液伤的太多,加些附
子,补心阳,心脏病里的药绝对不能有芍药,有胸满的症状一律去芍药。

经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汤证有胸满、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
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
法。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
之。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附子
【时机】
1、桂枝去芍药汤症如有恶寒,加附子;
2、恶寒停了就不用喝了。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去芍药为桂枝去芍药汤,再加附子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再加麻黄细辛桂甘姜枣麻辛
附子汤。
2、(1)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
二枚(擘)甘草二两(炙),身痛不能自转侧。
(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桂枝汤证有胸满、寒。
3、桂枝系变证及变方表
桂枝系变证 桂枝系变方
过汗,身疼痛,脉沉迟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漏汗不止,恶风肢急 桂枝加附子汤
误下,微喘,表未解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喘家患中风证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误下,脉促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误下,脉微恶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汗下后,仍头项强痛,发热,又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名家论述】
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张仲景说「太阳病」就是「太阳中风」,就是「桂枝汤」证,发表就好了,如果医生开错了,
开成攻下的药,造成病人脉促,胸满者,促脉就是搏动数时一止,就是一下跳得很快,突然没
了,脉摸不到,过一下又回来了,胸满,因为攻下的药一下去,身上的血大量往下走,往腹腔
走,回流的力量会增强,一回流到心脏的时候,第一个会胸满,就是心脏有胀满的感觉。为什
么脉促,因为下去的速度很快。而心脏的血来不及喷,下面的血己经走了,这时候中间有间歇
性的停下来,所以脉会跳跳跳很快,突然停一下,遇到这种情形,病人桂枝汤证还在,就把桂
枝汤的芍药拿掉,否则静脉流回来的太快了,心脏喷出去的力量不够,所以桂枝去芍药汤,用
桂枝加强心脏喷出的力量,拿掉芍药让血回来慢点,整个平缓下来。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
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如果病人除了刚刚的现象还有点怕冷,怕冷代表阳虚了,阳就是人身
上的活动力,新陈代谢的力量、生命力,这恶寒,是从里面冷出来的,病人身体里面一阵一阵
冷,就是心阳虚了,因为攻下,津液伤太多了,这时候加些附子下去、补心阳的药。所以心脏
病的药里面绝没有芍药,只要有胸满的症状,张仲景一律去白芍。
若一服恶寒止。停后服,喝完一服后,恶寒停了就不用喝了。
脉法:
①.胃:如何知道胃气,就是消化系统好不好,正常脉一息四至或五至,代表有胃脉,不管摸到
表面或胃脉都要是一息四至,癌症病人一息九、十至,急数壮热,表示胃气没了,第一要有胃
脉。
②.神:脉弹起来要有力,脉管是中空的,摸下去弹起来要有力量,摸脉的表面上就是摸气,摸
脉就像摸水管,要知道脉里血足不足,如摸到芤脉,感觉就像摸葱,扁扁的中空的,就是贫血
了,所以脉的弹性就是「神」。
③.根:摸脉的时候,寸脉关脉都没了,尺脉还有一点点,就还有救。
正常的脉,要常年一息四至,冬天,如果摸到弦脉,而且是一息六至,肝有问题,弦脉多,胃
脉少,就是肝有问题。如摸到毛脉,轻飘飘的轻按才有,重按就没了,像羽毛一样,肺有问
题。如摸到洪脉,很洪大速度很快,或一息二三至,心脏没有力量了,心脏有问题时,寸关尺
的脉会变的很洪,脉形变的很大,但是如果是夏天摸到洪脉,且一息四至就是正常。如摸肾脏
的脉,它是沉脉,结果春夏秋冬都沉在骨边,如跳的很缓,表示没有胃气了,如果一息四至,
代表肾脏功能很好。如果一息六七至,肾脏就有问题了,肾结石或尿毒。

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证的往来寒热)
桂枝麻黄各半汤
【原文】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
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
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
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用法】
1、先煮麻黄。9碗煮3碗。
【剂量】
1、桂枝要比麻黄多,否则出汗会太多,
2、麻黄和芍药等量。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麻黄 芍药 杏仁
【时机】
1、太阳证的往来寒热;
2、如果往来寒热加恶心就是少阳证了。没有恶心还是太阳证。
【应用集锦】
1、皮肤没事会痒的人,是因为水离开了汗腺但在皮肤之下。微微出汗就好。
2、年幼或年老体制虚弱之人,症状不是很严重。
3、外感病往来寒热,如果有恶心就是少阳小柴胡汤;如果没有恶心,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比较】
1、颜面潮红
(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
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
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3)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2、(1)桂枝麻黄各半汤亦用于感冒缠绵不愈者。
(2)柴胡桂枝汤用于恶寒、发热、关节痛、头痛、腹痛等主诉者,与小柴胡汤证相似。
3、麻黄系变证及变方表

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无汗烦躁
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无少阴证
大青龙汤
表不解,心下有水,干呕发热而咳
表不解,心下有水,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小青龙汤
如疟状发热恶寒,寒多热少,一日二三发,不呕,便
调,面赤身痒
桂枝麻黄各半汤
形如疟,日再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桂枝二越婢一汤
【名家论述】
1、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得到一段时间以后,如疟状,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发热、恶寒、热
多、寒少,发热,又会怕冷,热比较多,寒比较少,就是这人的抵抗力比较强,其人不呕,清
便欲自可,病人不呕,且大小便很正常,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言及病在刚开始的时候,所得的是
太阳病,如果病进入少阳的时候,病人马上会产生呕,病进入阳明的时候,病人会便秘或燥
渴。所以如果有呕。病就是进入少阳了,如果口渴,大便有问题了。就是进入阳明了。所以其
人不呕,清便欲自可,就是这个病不在少阳,也不在阳明,病还在太阳。一日二三度发,有的
时候一天两三次发,突然发热,突然发冷,如果脉微缓者,「脉」慢慢缓下来了,本来脉是浮
弱俱紧,现在一息四至,为欲愈也,表示这人快好了。望诊上可看眼睛的眼白,某一段开始
黄,就是身体要恢复了,黄是脾胃的颜色,胃气回来了,只有一点点黄,就不用吃药,让他慢
慢恢复:如果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倶虚、脉跳的很弱,一息二三至,跳得很慢,代表身体的
内脏功能消弱了,而且感到身体里面一阵阵冷出来,这是阴和阳都虚,身体虚掉了,这个时
候,千万不可以发汗、或攻下,或用吐的。
面色反有热色者,就是脸色发红发赤,这病还没有解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因为不能得汗
出,所以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条说如果要用汗法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病人有
足够的津液,体力很够,才能去发汗,病人脉很微弱,代表病人津液都没了,本身身体很虚,
再去发汗,他会更虚弱,面色反有热色者,还有热就是感冒还没完全去掉,代表还需要服药,
为什么不能得小汗出,就是汗己经离开汗腺,但是还没离开皮肤表面,停在皮肤下方,风吹一
吹,皮肤毛孔封到了,就开始痒了。所以洗完澡或平常没事,风吹皮肤会痒的,其实在痒的时
候,发微汗就可以了。张仲景设计「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汤发汗的时候,不会把正常的津液
发掉,只把皮肤下面的多余水排掉,所以会用到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一定有发痒的现象,就是
表汗没有发透,光用桂枝汤,力量达不到皮肤,这是就把麻黄拿出来了,所以是桂枝麻黄各半
汤。有时候我们也用发汗的方式来利尿,就好像用吸管吸水,一旦把上端放开,下端的水就流
出来了。发汗的时候都是用热药,更热的药例如说硫磺,消水肿的力量更强。
麻黄又名「青龙」,麻黄在药房中,拿出来是一节一节细细的,像牙签一样,青色的,麻黄有
节枝的,麻黄的节可以止汗,节要拿掉,麻黄的枝可以发汗,所以用于发汗的时候,要去节,
像当归一样,当归的身补血,但是当归的须是破血的。所以怀孕的人吃当归身是补血,吃当归
须是堕胎。
此方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麻黄和杏仁两味药,桂枝比芍药多,桂3芍2,增加心脏喷射的
力量,因为要发汗,麻黄与芍药等量。桂枝与芍药一组,麻黄与杏仁一组,麻黄入肺宣肺,会
把肺的气管打开,不加杏仁肺会干掉会太热,补充肺的津液。桂枝汤解肌入脾胃,生姜大枣来
补充津液,不伤元气。发微汗解皮肤痒。如:治疗肾脏病,必先治心火、再治肺金,肾脏功能
才会渐渐恢复,汗为心之液,能否正常流汗来判断心脏好不好,流汗多虚,不流汗也不好。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
(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四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
枝二麻黄一汤。
【剂量】
1、桂枝比麻黄多的时候,一定是病人感觉热多寒少。
2、相反的情况可以调整桂枝和麻黄的剂量。不常用。这是中风和伤寒同事出现时会用。桂枝和
白芍可以等量。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麻黄 芍药 杏仁
【时机】
1、经典追踪: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日再发者,汗出
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太阳证的往来寒热,但是热多寒少。中风与伤寒兼备。
【应用集锦】
1、属于感冒后,尤其经过发汗之后的大汗不止:
(1)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脉洪大,若无他变证,仍与桂枝汤。
(2)若形如疟,脉洪大,是玄府反,故加麻黄,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3)玄府不,没有如疟,没有颇潟,故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
(4)若大汗出后而大频渴,是阳陷于内,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
【比较集锦】
1、麻黄系变证及变方表
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无汗烦躁
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无少阴证
大青龙汤

表不解,心下有水,干呕发热而咳
表不解,心下有水,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小青龙汤
如疟状发热恶寒,寒多热少,一日二三发,不呕,便
调,面赤身痒
桂枝麻黄各半汤
形如疟,日再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桂枝二越婢一汤
【名家论述】
1、桂枝二麻黄一汤《伤寒论教程》(倪海厦)
服了桂枝汤之后,没有流汗,脉反而洪大的,这就是桂枝汤的力量不够,病人心脏的力量不
够,要发发不出来,力量发不到肌表,还在胸腔里面,脉管变大,血一直往外冲,遇到这种病
人再给他桂枝汤吃,如果出现如疟,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就是风寒都有了,桂枝汤证是不会
有忽冷忽热的现象,桂枝汤的症状是有汗、恶风、头痛、日再发者,一天发一次的,汗出必
解,这时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如何区分:
1、如果病人发热发冷的时候差下多,发热一个小时完就开始发冷一个小时,就是桂枝麻黄各半
汤;
2、如果病人发热的时候比较多,发冷的时候比较少,代表病人的元阳很足(免疫系统足) ,这时
桂枝加重,麻黄减少,所以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三,芍药二,麻黄一。

经方:桂枝二越婢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
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
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
汤。
【剂量】
1、麻黄可以少一点,因为阳弱;
2、石膏可以多一些去肺热。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石膏 姜 麻黄 芍药
【时机】
1、病人有表证,但是情绪烦躁,说明肺热、津液不够;
2、脉浮但微弱,无阳表示津液丧失,不可发汗。
【方解】
1、越婢汤是金匮里用于治疗水肿的;
2、麻黄与石膏在一起时让阳气回收,石膏去虚热,去烦躁;麻黄与桂枝配伍是出汗的;
3、石膏白色入肺,肺主魄,主静;
4、麻黄单味会令人亢奋,但不出汗,必须与别的东西一起才发汗;
5、「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是桂枝汤,麻黄少用些,桂枝用三,麻黄就不超过二。
【应用集锦】
1、忧伤肺,半夜不能睡觉、口干、胡思乱想,就是标准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比较集锦】
1、麻黄系变证及变方表
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无汗烦躁
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无少阴证
大青龙汤
表不解,心下有水,干呕发热而咳
表不解,心下有水,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小青龙汤
如疟状发热恶寒,寒多热少,一日二三发,不呕,便调,面赤身痒 桂枝麻黄各半汤
形如疟,日再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桂枝二越婢一汤
【名家论述】
1、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麻黄汤、桂枝汤等禁忌
平常感冒不会有烦躁的现象,烦躁是因为肺里面太热,肺藏魄,魄主静,所以肺阳很正常的时
候人很静,过热的时候,魄就失守了,病人才会有烦躁的现象。一般肺很燥热的时候,给的处
方就是石膏,石膏色白专门去肺热,肺热去掉以后,胸阳才能回头。而且这种烦躁的现象,都
发生在半夜的时候,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表示病人有表证,脉微弱者,此无阳也,就是告诉
你,小心点,张仲景在开处方,给病人发汗剂的时候,一定先检查病人有没有条件发汗,本来
己经虚掉了,一发汗就更凶,如果病人有烦躁,脉微弱,就代表里面虚掉了,也就是津液不足
了,就是因为津液不足,所以病人才会肺过热。肠胃的津液,土生金,津液就像云雾一样排到
肺上面,当津液少了,摸到的脉就会变的微弱。阳的作用在于固守阴,阳气要固而密,阴才会
停在里面,如果阳不足,又发汗,阳会丧失更多,会汗出过度。
人的胃气不动,正常的脉一息四至,代表胃气很足,如果脉一息二三至,脉很弱,代表胃的功
能没有了。代表肠里面的津液没了,上面的肺像太阳一样很热,很燥热,这就是无阳,不可以
发汗,在给病人发汗的时候,先看看舌头,很干燥的就不可以发汗,舌头的津液就是从肺上面
来的,此条辨就是病人里虚的状况,津液不够,又有表证的时候,就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是「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变方。杏仁换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是麻黄和石膏在并用,石膏
能清肺热,让上焦虚热降下来,所以不会发汗。临床上看,会用到「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还
有一种情形,忧能伤肺,心胸很狭窄,怕死,烦躁,嘴巴干的,査又查不出病来,因为心里有
病,所以一种是外表看到运动过量或津液丧失掉了而无阳,一种是心里胡思乱想的人。
「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是桂枝汤,麻黄少用些,桂枝用三,麻黄就不超过二。石膏可多用
些,能去肺热,这里的烦躁最主要是脾土不生金,所以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可以解
肌健脾阳,因为他的脾湿不够,所以病人如果津液不足,病人有表证,就可考虑「桂枝二越婢
一汤」。病人情绪烦躁,半夜不能睡觉,胡思乱想,就是标准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经方:甘草干姜汤(肺中虚寒)
甘草干姜汤
【原文】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
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2、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
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
虚则两胫挛,病征象桂枝,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固也。厥逆,咽中干,烦躁,
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退,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
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3、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溺,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也,此为
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用法】
1、甘草、干姜的比例是二比一,平常干姜开二钱就己经很重了,严重的时候,用到四五钱都可
以。2、三碗水煮一碗,每次半碗即可
【组成】
甘草 姜
【时机】
1、肺虚寒的时候用甘草干姜汤;寒中带点水饮,就是射干麻黄汤;
2、肺里没有津液了,肺里虚寒,症状:吐涎沫,不咳嗽,不渴,会遗尿,频尿,头晕,咽干;
3、胃中虚冷。
4、印堂处有黄色。
【方解】
1、干姜很热是温中的药,可以强化肺阳,炙甘草用两倍,是为了把肠的津液补足,炙甘草的蜂
蜜的黏液,会把津液补足,肺就不会那么燥热,因此这两味药可以强心、强肺、健脾阳。道理
同泻南补北。
2、肠的津液不足,利用炙甘草,甘草被蜂蜜炙过以后,就变成厚味带着苦味,除了会把肠的津
液补足以外,也能够入心。
【应用集锦】

1、胸上有寒;
2、鼻子的问题,若鼻水倒流,为肺寒(肺阳不足)→用甘草干姜汤,此为阴证;若打喷嚏,表示
肺热把寒外推,此为阳证。
3、肺中冷之眩晕,流涎,用甘草干姜汤;
4、甘草干姜汤:胸中烦躁急迫,吋吐痰涎。小便不利,世俗称“夜尿”多为此证。亦可考虑肾
气丸证;
5、胃大量出血,里寒的胃出血用甘草干姜汤;
6、对咽头痞塞,使用半夏厚朴汤无效时,可试用利膈汤。此方可用于食管癌、食管狭窄、食管
息肉、食管痉挛、食管憩室以及咽头痞塞感、咽下困难等症。以本方与甘草干姜汤合方或与茯
苓杏仁甘草汤合方而用者居多。方中的半夏有治痰饮所致呕吐、利水饮、下气、去湿痰之效。
栀子则有解心胸间郁热、排除痞塞、降气之能。附子则能通阳气、散雍滞、温经。茯苓杏仁甘
草汤可开陶中痞塞,具有去胸中水,引气下降之效。
7、手脚出汗,其它地方没有汗,大便先硬后溏,吃不下东西,是肠胃虚寒、胃气不足。方用甘
草干姜汤或者吴茱萸汤。
8、舌苔苍白:肺家寒,炙甘草三钱 干姜二钱 -->甘草干姜汤专治肺痿肺寒,上焦虚寒,肺中
冷。
9、寒痰、寒湿的位置:
(1)寒湿在肌肉骨节间:附子汤。
(2)寒湿引起的下痢,甘草干姜汤。
(3)寒痰在肺:三物小白散(陷胸汤用于热实结胸)。
10、大便先硬后溏,小便不利,手脚心出汗而其他地方无汗,就是胃虚了,甘草干姜汤或者吴
茱萸汤加减。比较严重一点的胃虚寒,用理中汤,最严重的人之将亡,用茯苓四逆汤。
11、甘草干姜汤加附子则为四逆汤,加人参、白术则为人参汤。无论四逆汤,还是人参汤,均
可考虑用于多尿和足冷的状态。
12、吐血之止血:
(1)实证:三黄泻心汤,病情轻者,十灰散
(2)虚症:去血太多,其证喘促昏溃,神气不续,六脉细微虚浮散数。此如刀伤出血,血尽而
气亦尽,危脱之证也。独参汤
(3)寒症: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溺,脉细微迟涩,面色渗
白,辱口淡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甘草干姜汤
(4)淤血:上述方皆不效,系瘀血不行,而血不止者,血府逐淤汤
十灰散(大蓟、小蓟、茅根、棕皮、侧柏、大黄、丹皮、荷叶、茜草、栀子(各等分)。上药
烧存性为末,铺地出火气,童便酒水随引,黑为水之色,红见黑即止,水胜火之义也。借以向
导耳,吹鼻止衄,刃伤止血,皆可用之。
【比较集锦】
1、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2、干姜附子汤加甘草为四逆汤,重用干姜为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加人参为四逆加人参汤,更加
茯苓为茯苓四逆汤。
3、(1)上焦寒实:三物小白散
(2)中焦寒实:甘草干姜汤
(3)下焦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
4、肺痿病证方治表
肺痿肺痈辨
寸口脉数,咳吐浊唾涎沬,此为肺痿;
脉反滑数,咳吐脓血,咳即胸中隐痛,此为肺痈
肺痿诸原因 热在上焦,咳为肺痿或汗出或呕吐或消渴小便利数或便难,又被快
药下利,重亡津液
肺痿热证 肺痿,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咳吐涎沬,此肺中热 麦门冬汤
肺痿寒证 肺痿,吐涎沬,而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头目眩,此肺中冷 甘草干姜汤
5、肺痿附方证治表
肺痿诸方
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 外台炙甘草汤
肺痿,吐涎沫成碗 千金甘草汤方
肺痿,咳吐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千金生姜甘草汤方
肺痿,吐涎沬,胸喉壅闭,上气不得眠 桂枝去芍加皂荚汤方
6、(1)太阴病,手足自温,比如胃凉、肚子冷,在太阴经的可用甘草干姜汤,加党参、白术
即理中汤;
(2)如果伴有手脚凉,就加附子,成了少阴经的附子理中汤;
(3)如果脉再弦细、摸得不清楚,就加丁香、花椒等,就是厥阴经的丁附理中汤。
7、(1)甘草干姜汤:厥逆、口干;唾涎沫、尿频、遗尿、手足冷等。
(2)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则为甘姜苓术汤(肾着汤),以从腰至脚重度发凉、尿频而量多
为应用指征。
(3)甘草干姜汤加白术、人参则为人参汤,用于具有食欲不振、食后胃胀满、口中唾液积聚、
尿频而量多、大便软溏等症状,而有手足冷者。
【名家论述】
1、甘草干姜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脉浮起来,代表病在表,自己会流汗,就是太阳中风的现象,如果小便数,心烦,微恶
寒,照说流汗流多了,小便应该不多,只是中风证,不会有心烦,但是现在心烦,微恶寒,反
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此条在说给病人桂枝汤时要小心,病人里面己经阴虚了,汗
流出去,小便又流出去,津液一直在丧失掉,代表里虚己经很甚了,怎么知道里虚很甚,第一

心烦,第二恶寒,体能一直在丧失,体温跟着在下降,病人会感觉到稍微怕冷,就好像失血一
样,血水同源。实际上这个冷是里虚引起的,所以这微恶寒,病人感觉从里面冷出来的,这时
候再用桂枝汤攻表,再发汗,津液会伤得更多,病人会更虚,如果这样,得之便厥,病人手脚
冰冷,所以如果给病人喝桂枝汤,会手脚冰冷的,原来这病人本来就是阴虛的人,就是津液原
本就不够的人,桂枝汤一发表,津液更不够了,所以得之便厥,咽中干,津液都没了,当然咽
中干了,烦躁,胸阳也没了,吐逆,胃里面的津液都没了,会有反胃的现象,谵语,脚挛急,
这时候知道里阳不够了,就以「甘草干姜汤」与之。
「甘草干姜汤」,就是误饮桂枝汤的时候,救急的处方,甘草、干姜这两味药专门是健脾阳
的,马上让脾脏恢复功能,脾脏的阴虚掉了,阴就是脏,虚掉就是没有力了,无津液,功能衰
退,所以就是脾脏蠕动变缓,因为脾主四肢,这时候会手脚冰冷。肠的津液不足,利用炙甘
草,甘草被蜂蜜炙过以后,就变成厚味带着苦味,除了会把肠的津液补足以外,也能够入心,
甘草、干姜这两味药非常的阳性,干姜和生姜是一样的东西,生姜的水去掉后就是干姜了,甘
草、干姜的比例是二比一,平常干姜开二钱就己经很重了,严重的时候,用到四五钱都可以,
干姜很热是温中的药,可以强化肺阳,炙甘草用两倍,是为了把肠的津液补足,炙甘草的蜂蜜
的黏液,会把津液补足,肺就不会那么燥热,因此这两味药可以强心、强肺、健脾阳。若厥
愈,足温者,足温而己,并不代表脚的功能回来,所以脚还会有挛急,这是因为桂枝汤津液发
太多了,人的肌肉、筋都是要靠津液来供养的,「甘草干姜汤」恢复脾阳,热就会传到肌肉
上,可是津液还不足,所以肌肉还有挛急的现象,有点抽筋的现象,脚没办法踩在地上,这时
候用「芍药甘草汤」,当然这甘草也是用炙甘草。
「直指方」曰:甘草干姜汤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行气归元,无力收约其血。
平常用的时候,炙甘草用二两,芍药用一两,此「芍药甘草汤」又名「去杖汤」,为什么?老
太太拄着拐杖走,喝了「芍药甘草汤」拐杖就丢了,马上会走路了,为什么?因为芍药可以让
阴,就足静脉的血流回心脏的速度很快,炙甘草可以健心阳,因为炙甘草让脾旺起来,土生
金,就是进入肺,所以炙甘草可以壮胸阳,让心肺功能加强,如果有静脉瘤,可以大剂的吃,
如果吃药后有头晕现象,是暝眩反应,表示药很对症,效果会很好,很严重的用二两都可以,
用汤剂比较好。药行有白芍赤芍两种,严格讲两种的功能差不多,大多开白芍来用。双脚离心
脏最远,如果脚是冰冷的,就是制造血管中瘀血块的主因,因此我们看脚是热的,心血管中瘀
血块就会被化掉。用芍药甘草汤可以让脚热起来,也就是可以去除心血管中的瘀血块,加上附
子更好,己经靠热药就把瘀血去掉了,不一定都靠活血化瘀的药。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
瘀血块不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
形,也就是治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块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我们也可以由手脚
冷的情况,来判断病情的进步与否。如果每个人都晓得这种判断的准则,就可以预防心脏病的
发生;靠西医的仪器是没有用的,等到仪器检查出来,病人己经死在仪器上面。"
「古今医统」曰:芍药甘草汤治小儿热腹痛,小便不通,及痘疹之腹痛。
如果当初开「桂枝汤加附子」就没有此后遗症,没注意到而造成,因为病人脉浮,自汗出,小
便数,心烦;病人阳虚的时候,自汗很多,明明是桂枝汤证,这时候应开桂枝汤加附子,有阳
虚时应固表让津液不发掉。因为津液不够,大便就干在里面,通常食物停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地
方,食物磨碎后,本来要顺着津液下去,可是津液被桂枝汤发掉了,结果就和胃壁缠在一起
了,胃壁没有黏液,当胃里面的水没了,臭气就往上跑,顺着血液跑到脑里,谵语,就是胡说
八道,遇到这种情形,就给他吃「调胃承气汤」,为什么叫「调胃承气汤」,胃把它当成肠,
「调胃承气汤」就是可以把小肠最上面的食物清出来,病人胸满谵语的时候,压病人胃的下方
肚脐的上方,大约是「下脘」、「建里」的地方顶在这,压会痛,就是实,就可以攻,这时候
给他一点「调胃承气汤」就好了。大黄在中药里是属于通便剂,是『去实』用的,芒硝,性味
咸而苦寒,是『攻坚』用的,如果光用大黄,会硬把它拉出来,病人会很难过,会里急后重,
排得胃很难过,因为胃里面没有津液,胃会痛,所以先加些甘草下去和解,因为甘草解毒,把
坏的排掉,好的留下,然后用大黄消导下来,食物有硬块的,用芒硝打散掉,所以芒硝生用,
芒硝放在碗里,煮完后,汤冲下去,这样最强,如果要稍微缓些,把芒硝倒到汤剂里,和一和
马上关火,如果没甘草,只有大黄芒硝,一吃下去,速度太快,药还没吃完,己经要跑厕所
了,所以用甘草让它慢一点。大小承气汤没有用甘草,就是取它的快速。临床上看到皮肤红
疹,舌苔黄黄的,大便不是很好,但是还有大便,摸胃下,会痛,就是食物堵在中焦,食物产

生的浊气上到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发斑,所以误食桂枝汤的时候,第一个救逆的方子就是
「甘草干姜汤」,第二就是「芍药甘草汤」,第三个是调整胃气的,就是「调胃承气汤」,调
胃的意思就是把中焦清理干净,让上下可以调和,让病人重新再吃新的食物,再去治疗。
「活人书」曰:大抵发斑不可用表药,表虚里实者,若发汗开泄,则更斑烂,宜用调胃承气汤
下之。
「证治准绳」曰:破棺丹治疔疮之气入腹而危者。有时候肠胃化脓,梗在十二直肠,调胃承气
汤下去可解。
「玉机微义」曰:调胃丸止齿痛,血出不止,用调胃承气汤为末,作蜜丸服之。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痘疮、麻疹、瘫疽、疔毒、内攻冲心而大热谵语,烦躁闷乱,舌上
燥裂,不大便、或下利,或大便绿色者宜此方。有时小孩受到惊吓,肠胃就冻结住了,小肠不
会蠕动,胆汁就往外流,大便就是绿色,就用调胃承气汤。
仲景立法,凡表证兼有里证之虚寒者,必先温其里而后攻表,就是如果有表证兼有里而虚寒的
人,一定要先温里再攻表,如果里证是实的,就可以先攻表再攻里,如果里证是虚的,先把里
寒温起来,再去解表,如果病人身体素虚,体力津液不足的时候,不能用桂枝汤发表,因为津
液不够,这时候先把里阳壮起来,再去解表,像炮附了就是壮里阳的药。温里阳的「四逆
汤」,攻表的「桂枝汤」,表里两治的「桂枝汤加附子」。阴虚还有很多望诊可以看,譬如,
舌头伸出来,肥肥厚厚的,舌头越肥越厚,身体就越虚。虚到命危时,舌头会像气泡一样,遇
到这种现象时,不要马上开「桂枝汤」。

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症、中湿)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原文】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茯苓白朮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
白朮。
【又按】芍药换成桂枝更为合理。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
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剂量】
1、茯苓白术等量,如果白术开太多,就会太干了,如果茯苓开太多,会把正当的津液利掉了,
所以白术茯苓都是等量在用的药
2、胖子茯苓开六钱,白朮就开六钱。
【组成】
甘草 白术 茯苓 大枣 姜 芍药
【时机】
1、病人中焦湿(舌苔厚,肚子大,大便粘稠等),吃了桂枝汤就会有这个现象,
2、心下--即胃--有痛。
【方解】
1、白术去中焦的湿,茯苓将之从小便导掉。
【加减】
1、有胸满时将白芍拿掉。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
2、
恶心 往来寒热 胸满 怕冷 微汗 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
    无汗、小便

无汗、小便少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茯苓、白术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个切
开,炙甘草7克
     桂枝去芍药汤
3、桂枝系变证及变方表
桂枝系变证 桂枝系变方
过汗,身疼痛,脉沉迟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漏汗不止,恶风肢急 桂枝加附子汤
误下,微喘,表未解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喘家患中风证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误下,脉促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误下,脉微恶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汗下后,仍头项强痛,发热,又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名家论述】
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服了桂枝汤后,或桂枝汤喝完后又攻下,病人仍头项强痛,一阵一阵的发热,没有汗,心下
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张仲景讲的心下满和胸满不一样,胸满
就是胸部胀满的时候,指的是整个胸,静脉流回心脏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桂枝汤把芍药拿掉,
所以有胸满要去芍药。心下满,张仲景讲的是心的下方,就是胃,胃里面难过,感觉胃不舒
服,胃里面胀胀满满的。此三一条就是桂枝汤的变证。
平常人吃桂枝汤,吃下去就好了,有一种人不会好,就是他本身有中湿的人,中焦的地方太湿
了,脾主湿,脾在胃左侧,脾整个都是湿,白白的津液都存在脾脏里面,中湿太盛的时候,脾
脏会没有蠕动且撑大,胃一蠕动就顶到脾,所以病人就会心下满,感觉到胃胀的现象,实际胃
没问题、是胃的蠕动不去,被脾脏压到了,这脾湿是素有的,平常舌苔又白又厚,或是肚子比
较大、或是大便比较黏稠,就是中湿。正常的舌苔是薄白的,桂枝汤里面没有去湿的药,张仲
景对中湿的病人,一定是利小便。为什么加白术?白术就是中药里面专门去湿的药,而且还专
门去中湿,所以在【本草】写白术是燥剂,所以白术放着,一下就变成硬硬的,湿就是黏液,
糖尿病的病人,四肢末梢如果有破洞,就不会收口,西药都是用消炎的药,中医认为炎就是
热,石膏、黄芩、黄连都是消炎的药,但是在消炎的同时,还加了去湿的药,伤口流出来的
脓,黏黏稠稠的体液一直往外流,臭臭的,就是坏掉的湿。如果把去湿的药和消炎的药并在一
起,就是最好的外科敷剂,西药只有去热没去湿,所以不会收口。身体的中湿在里面,不能用
发汗发掉,所以小便利掉,白朮是燥剂,但是湿不会凭空不见了,用白术集中,然后加茯苓,
茯苓就是利尿剂,茯苓专门健脾整胃、把中焦的水消导出来的药,所以茯苓白术等量,胖子茯
苓开六钱,白朮就开六钱,如果白术开太多,就会太干了,如果茯苓开太多,会把正当的津液
利掉了,所以白术茯苓都是等量在用的药。常常如果胃口不开,很可能是中湿太盛了,常常用

茯苓白术把湿用小便利出来,此方如果是去芍药留桂枝的话,若桂枝用太重,这湿就不是从小
便排掉,而是从汗发掉的,结果会使湿往上走,脸会红得跟桃子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去桂枝而
不是去芍药,因为此处方是要利小便,所以只要芍药就好了,因为芍药可以止腹痛。
茯苓和茯神,都是长在松树的正下面,只要树根有被山猪咬过的,它的下方就有茯苓,附在松
树主根的是茯神,附在松树支根的是茯苓,很大黑黑的,剥开来里面白白的,好的茯苓切开
来,里面可以看得到筋,拿到灯光下看,可以看到筋,茯苓用在消导利尿健脾的。茯神常常用
在失眠睡不着、定心剂、宁心用的。

经方:芍药甘草汤(脚痉挛、腹痛)
芍药甘草汤
【原文】
芍药甘草(炙)各四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又名】去杖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
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2、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
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
虚则两胫挛,病征象桂枝,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固也。厥逆,咽中干,烦躁,
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退,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
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组成】
甘草 芍药
【时机】
1、是补津液的药(血脉里血不够时)。
2、脚生静脉淤血时,要用到芍药。但是剂量要调到各1两才够。
【应用集锦】
1、芍药甘草汤是很好的预防心脏病的方子。
2、芍药甘草汤应用的机会挺多,它不止治脚挛急了,也治肚子疼。
3、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因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之疼痛,其自觉症状为腿有增长或缩短的
感觉。如果腿有缩短感,桂枝汤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以温阳驱寒,加重芍药、甘草量以濡
筋缓急,取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之意。可以加葛根以疏通经脉;如果有筋脉短缩之感,仍为经
燥之象,加花粉清热生津以润之。
4、腹壁二行肌肉,内外上下拘急按之硬,或脚胫、或手臂挛急而难伸者,或手足虽无疾患,而
腹璧挛急且痛者,筋脉之挛急,芍药甘草汤。
5、肠套叠用芍药甘草汤、加重芍药止腹痛,合承气汤类,即可。
6、(1)如果腿抽筋更多的是内侧急,木瓜煎很有效果:用木瓜、吴萸、生姜。这种病症多见

绝经期女性,要重用木瓜到30~60g。木瓜含有植物雌激素,吃多了会反酸。阴跷脉在厥
阴经。
(2)如果腿抽筋更多的是外侧急,多是青春期的生长痛,晚上睡眠时腿抽筋,可用芍药甘草
汤。阳跷脉在少阳经。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去桂枝大枣生姜,名芍药甘草汤;桂枝汤去芍药大枣生姜,名桂枝甘草汤。
2、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3、(1)安中散:用于偏虚之慢性胃脘痉挛性疼痛。本方主要用于神经性胃痛(胃神经症)、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烂、胃酸过多症(疼痛)、胃下垂症、慢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幽门狭窄、胃肿
瘤、妇女之血气刺痛(兼有郁血之神经性疼痛)、痛经、恶阻、癔病等。
(2)四逆散:心下部疼痛,心下急。
(3)大柴胡汤:心下部疼痛,实证之胸胁苦满。
(4)柴胡桂枝汤:心下痛,腹壁紧张。
(5)芍药甘草汤:腹痛,腹肌拘挛。
(6)坚中汤:心下痛,腹肌紧张,呕吐。
(7)良枳汤:心下痛,心下微硬,痉孪性疼痛。
(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心下痛,脐旁动气为特征。
(9)丁香茯苓汤:心下痛,重度虚证。
【名家论述】
1、芍药甘草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平常用的时候,炙甘草用二两,芍药用一两,此「芍药甘草汤」又名「去杖汤」,为什么?老
太太拄着拐杖走,喝了「芍药甘草汤」拐杖就丢了,马上会走路了,为什么?因为芍药可以让
阴,就足静脉的血流回心脏的速度很快,炙甘草可以健心阳,因为炙甘草让脾旺起来,土生
金,就是进入肺,所以炙甘草可以壮胸阳,让心肺功能加强,如果有静脉瘤,可以大剂的吃,
如果吃药后有头晕现象,是暝眩反应,表示药很对症,效果会很好,很严重的用二两都可以,
用汤剂比较好。药行有白芍赤芍两种,严格讲两种的功能差不多,大多开白芍来用。双脚离心
脏最远,如果脚是冰冷的,就是制造血管中瘀血块的主因,因此我们看脚是热的,心血管中瘀
血块就会被化掉。用芍药甘草汤可以让脚热起来,也就是可以去除心血管中的瘀血块,加上附
子更好,己经靠热药就把瘀血去掉了,不一定都靠活血化瘀的药。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
瘀血块不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
形,也就是治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块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我们也可以由手脚
冷的情况,来判断病情的进步与否。如果每个人都晓得这种判断的准则,就可以预防心脏病的
发生;靠西医的仪器是没有用的,等到仪器检查出来,病人己经死在仪器上面。"
「古今医统」曰:芍药甘草汤治小儿热腹痛,小便不通,及痘疹之腹痛。

经方:调胃承气汤(食物堵在十二指肠)
调胃承气汤
【原文】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清酒洗)
右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
气。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脚挛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
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2、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3、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
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4、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
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微当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
承气汤主之。
5、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
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
呕,故知极吐下,故知也。
6、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7、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8、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和之则愈。
【剂量】
1、大黄和炙甘草的比例是二比一,炙甘草不可以用太重,如果用太重,大黄和芒硝会停在肠胃
里面不走,因为炙甘草把它固住了。
【组成】
芒硝 甘草 大黄
【时机】
1、下脘、建里这里有压痛就是调胃承气汤,用于十二指肠这一段。
2、“太阳病,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就是桂枝汤将肠胃里的津液发掉了(麻黄汤不会,因
为麻黄汤是宣肺的),食物堵在十二指肠里;食物如果堵在小肠,就是小承气汤,大肠里就是
大承气汤。
3、腹不满,于脐中心之腹底及上下左右有凝结而觉抵抗,且有压痛者,即本方之腹证也。
4、小便一定是黄的。
【方解】
1、(大黄)酒炙过后取其升提功能;
2、大黄用于攻坚---大便;
3、大黄在中药里是属于通便剂,是『去实』用的。

【应用集锦】
1、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2、又中焦消渴多食,消瘦,自汗出,大便硬,小便数者,用调胃承气汤倍加芒硝。但此病,有
属甘麦大枣汤证者,须参互辨证。
3、有的人一吃饭就要排便,那是因为胃结肠反应。食物到了胃,刺激横结肠,导致结肠的东西
往前推进,引起排便、排空。更虚更实,结肠排空就有利于小肠受纳。然后小肠受纳,又影响
胃的受纳。调胃承气汤。
4、外力所伤,经脉受损,血溢脉外,瘀于肌肤,故而肌肤青紫,肿胀疼痛,调胃承气汤外用,
大黄、苏木、芒硝各60g,甘草30g,水煎擦洗患处。日3次,每次30分钟。大黄、芒硝活血消
肿,苏木祛瘀止痛,甘草通经脉,利血气,治疗跌打损伤甚验。
5、痔疮红肿疼痛,调胃承气汤外用,生大黄50克,生甘草50克,芒硝30克。将前2味药加适量温
水浸泡30分钟,煮沸15分钟后去渣,加入芒硝,溶解后倒入盆中。先熏后洗,日23次。 连用5
天。
【比较集锦】
1、虚与实:
(1)心下痞软: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
奈。如果心胸烦躁,此为虚烦。方如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2)若按之必硬,或痛者,皆实邪致烦,其治法或柴胡辈,或调胃承气汤;其剧者,大陷胸
汤,或泻心辈;大率实邪在胁下、心下者,以其实证表现为依据。
2、
麻黄汤证---麻杏石甘汤

--- 承气汤证 ---
调胃承气汤
桂枝汤证 ---白虎汤证 小承气汤
葛根汤证---葛芩连汤证 大承气汤
(1)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甘石汤证。桂枝汤证化热入里,为白虎汤
证。葛根汤证化热入里,为葛根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白虎汤证、麻
杏甘石汤证化热之后,则均为承气汤证。
(2)肠结轻,为调胃承气汤证。其肠结较重者,为小承气汤证。其肠结最
重者,急下,为大承气汤证。
3、伤寒,用麻黄汤发汗之后:

(1)不解:
A、蒸蒸发热者,是调胃承气汤。
B、心下痞硬,协热而利:
a、没有呕,桂枝人参汤。
b、有呕,大柴胡汤。
C、胁下痞硬,呕而发热,没有下利,小柴胡汤。
(2)表解:
A、心下痞硬、下利,生姜泻心汤。
【名家论述】
1、调胃承气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如果当初开「桂枝汤加附子」就没有此后遗症,没注意到而造成,因为病人脉浮,自汗出,小
便数,心烦;病人阳虚的时候,自汗很多,明明是桂枝汤证,这时候应开桂枝汤加附子,有阳
虚时应固表让津液不发掉。因为津液不够,大便就干在里面,通常食物停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地
方,食物磨碎后,本来要顺着津液下去,可是津液被桂枝汤发掉了,结果就和胃壁缠在一起
了,胃壁没有黏液,当胃里面的水没了,臭气就往上跑,顺着血液跑到脑里,谵语,就是胡说
八道,遇到这种情形,就给他吃「调胃承气汤」,为什么叫「调胃承气汤」,胃把它当成肠,
「调胃承气汤」就是可以把小肠最上面的食物清出来,病人胸满谵语的时候,压病人胃的下方
肚脐的上方,大约是「下脘」、「建里」的地方顶在这,压会痛,就是实,就可以攻,这时候
给他一点「调胃承气汤」就好了。大黄在中药里是属于通便剂,是『去实』用的,芒硝,性味
咸而苦寒,是『攻坚』用的,如果光用大黄,会硬把它拉出来,病人会很难过,会里急后重,
排得胃很难过,因为胃里面没有津液,胃会痛,所以先加些甘草下去和解,因为甘草解毒,把
坏的排掉,好的留下,然后用大黄消导下来,食物有硬块的,用芒硝打散掉,所以芒硝生用,
芒硝放在碗里,煮完后,汤冲下去,这样最强,如果要稍微缓些,把芒硝倒到汤剂里,和一和
马上关火,如果没甘草,只有大黄芒硝,一吃下去,速度太快,药还没吃完,己经要跑厕所
了,所以用甘草让它慢一点。大小承气汤没有用甘草,就是取它的快速。临床上看到皮肤红
疹,舌苔黄黄的,大便不是很好,但是还有大便,摸胃下,会痛,就是食物堵在中焦,食物产
生的浊气上到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发斑,所以误食桂枝汤的时候,第一个救逆的方子就是
「甘草干姜汤」,第二就是「芍药甘草汤」,第三个是调整胃气的,就是「调胃承气汤」,调
胃的意思就是把中焦清理干净,让上下可以调和,让病人重新再吃新的食物,再去治疗。
「活人书」曰:大抵发斑不可用表药,表虚里实者,若发汗开泄,则更斑烂,宜用调胃承气汤
下之。
「证治准绳」曰:破棺丹治疔疮之气入腹而危者。有时候肠胃化脓,梗在十二直肠,调胃承气
汤下去可解。
「玉机微义」曰:调胃丸止齿痛,血出不止,用调胃承气汤为末,作蜜丸服之。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痘疮、麻疹、瘫疽、疔毒、内攻冲心而大热谵语,烦躁闷乱,舌上
燥裂,不大便、或下利,或大便绿色者宜此方。有时小孩受到惊吓,肠胃就冻结住了,小肠不
会蠕动,胆汁就往外流,大便就是绿色,就用调胃承气汤。
仲景立法,凡表证兼有里证之虚寒者,必先温其里而后攻表,就是如果有表证兼有里而虚寒的
人,一定要先温里再攻表,如果里证是实的,就可以先攻表再攻里,如果里证是虚的,先把里
寒温起来,再去解表,如果病人身体素虚,体力津液不足的时候,不能用桂枝汤发表,因为津
液不够,这时候先把里阳壮起来,再去解表,像炮附了就是壮里阳的药。温里阳的「四逆
汤」,攻表的「桂枝汤」,表里两治的「桂枝汤加附子」。阴虚还有很多望诊可以看,譬如,
舌头伸出来,肥肥厚厚的,舌头越肥越厚,身体就越虚。虚到命危时,舌头会像气泡一样,遇
到这种现象时,不要马上开「桂枝汤」。

经方:四逆汤(回阳救逆)
四逆汤
【原文】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又名】回阳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伤寒)
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
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伤寒)
3、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脉反沉,当救其里,宜四逆汤。(伤寒)
4、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伤
寒)
5、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伤寒)
6、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饮
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伤寒)
7、大汗出,热不去,四肢疼而拘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伤寒)
8、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伤寒)
9、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伤寒)
10、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伤寒)
11、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
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伤寒)
12、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金匮)
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麻黄汤。(金
匮)
【组成】
甘草 姜 附子
【方解】
1、生附子对里寒,它不走表。很多癌症时会用到生附子;炮附子治表虚。
【禁忌】
1、四逆汤证的血虚、阴虚不能加生地或麦门冬。只能加人参。
【应用】
四种用四逆汤的外证:
1、骨节身体疼痛。
2、四肢厥逆,手脚冰冷。

3、小便清利,白白的没有颜色温度。
4、下利清谷,吃到什么就拉什么,肠胃完全不会吸收,没有蠕动。
【说明】
1、附子的纤维很多,吃下去咳嗽,所以很多人认为它有毒。将它用棉布包起来煮,纤维就不会
出来;
2、吃得嘴唇会麻,但对病人是补药,对身体很好。
【应用集锦】
1、(1)四肢厥逆,手脚冰冷,没有积水:四逆汤
(2)四肢厥逆,有积水,赤丸
2、半身冷:左主血,右主气。左寒,为血寒,用当归四逆汤入血分;若为右寒,入气分,用黄
芪建中汤类;双侧都寒,可用四逆汤。
3、甘草干姜汤加附子则为四逆汤,加人参、白术则为人参汤。无论四逆汤,还是人参汤,均可
考虑用于多尿和足冷的状态。
【比较集锦】
1、颜面潮红
(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
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
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C、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2、干姜附子汤加甘草为四逆汤,重用干姜为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加人参为四逆加人参汤,更加
茯苓为茯苓四逆汤。
3、霍乱病证方治表
热霍乱 发热恶寒、身疼、头痛、呕吐下利,若吐利止,身痛复发热者 桂枝汤
证状如前,头痛身疼,热多,欲饮水者 五苓散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 补竹叶石膏汤
寒霍乱 证如四八条,头痛身疼不欲饮水者 理中丸
既吐且利,大汗出,小便利,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是厥冷者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者 四逆加人参汤
4、干姜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比较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茯苓四逆汤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人参一两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人参一两茯苓
四两

阳虚,没有阴虚,白天烦
躁、夜里安静
阳虚、阴虚+ 急迫症、厥

+ 津液丧失太多 + 烦躁
5、少阴处方:
(1)四逆汤:手脚冰冷了,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中阳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
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汤:表里皆寒且虚、阳不足,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但是阳
气很足用小青龙汤;
(3)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上下不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
了,上焦的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变成上热下寒,造成不断的下利。
(4)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
是表热里寒,脉很微细,很危险了。通脉四逆汤打通全身血脉。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5)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
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
用通脉四逆汤。
6、(1)脐上中脘处,动气所发,按之浮而筑筑动者,乃桂枝汤之腹证也。
(2)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
(3)若心下满、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等。
(4)气上冲者,瓜蒂散证,吴茱萸汤证,或少阴病四逆汤、真武汤、人参汤证,均当有动气之
变。
7、(1)因吐利而手足厥冷,冲逆而烦躁欲死,是下焦之寒上逆而犯中焦,故吐利并作,吐利
后之烦躁当为气逆所致。治以吴茱萸汤温中降逆气。
(2)此方与四逆汤证相似,四逆汤主缓急迫,吴茱萸汤主降其逆气。
8、下腹部膨满:
里有寒 里有热
小便不利 真武汤 茵陈蒿汤、猪苓汤
小便自利 手足厥冷者,为四逆汤证 1、脉沉结,少腹鞭,其人如狂,抵当汤
2、下腹部虽然膨满,但其严重程度不及鞭满,也未到狂状的
程度,宜用抵当丸下其血。
9、少阴病:
(1)夹饮证
A、寒化:真武汤;
B、热化:猪苓汤。
(2)不夹饮证,
A、寒化:四逆汤;
B、热化:黄连阿胶汤。
10、(1)身体的上部:心所主,半夏散及汤,用半夏桂枝。
(2)身体的下部:肾所主,四逆汤,用干姜附子;二者都有甘草。
这两方是少阴病寒化调气化的,见效快,但是见效之后不一定能巩固,因为少阴病伤其形质,

复形质要用金匮肾气丸。
11、吴茱萸汤与四逆汤证,都有呕吐、手足厥冷:
(1)四逆汤证,有吐利而元气飞越,手足厥冷,烦躁为元阳之气(元气之根本)欲脱之故,手足
之厥冷有自下焦冷起之倾向,指之里冷起。且腹软而心下无阻塞也。
(2)吴茱萸汤,虽云手足厥冷,然不恶冷,且由手指之表冷起。必有心下痞塞而烦躁者,而且
因痞塞气血往来受阻,以致手足厥冷。
(3)此证,若粘汗出,而阳脱者,非附子不治。若有薄汗者,则宜吴茱萸汤。
12、(1)半夏泻心汤:呕吐,心下痞硬,嗳气,肠鸣,阳实证。
(2)五苓散:呕吐,阳证水逆,小便不利。
(3)小柴胡汤:呕吐,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阳实证。
(4)四逆汤:呕吐,无头痛,四肢厥逆甚。
(5)半夏天麻汤:呕吐,头痛,轻症,缓症,眩晕。
(6)吴茱萸汤:呕吐剧烈,头痛,心下膨满。
13、(1)附子汤:全身虚寒、关节疼痛;
(2)真武汤: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腹痛,下焦寒水,肌肉瞤动;
(3)白通汤:里寒下利、上焦虚阳下不来;
(4)四逆汤:手脚逆冷,肠胃的阳没有了;
(5)通脉四逆汤:里寒表虚热,手脚温,但是脉几乎没有了;
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
脉四逆汤。
名家论述:
1、四逆汤《伤寒论笔记》(倪海厦)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就是重发汗后再加烧针的,烧针就是蟠针,冰天雪地、冻疮、关节的
地方坏死掉的时候,把针烧的通红,从「阳陵泉」对「阴陵泉」刺下去,可以把骨头救回来,
就是燔针术,所以燔针术刺完后,身上一个洞一个洞的。还有去脓疡的时候,也会用到烧针,
在针灸中己经教过。为什么叫「四逆汤」,手脚都冰冷掉,到了手肘、膝盖就是四逆,体温急
速下降,或失血过多的时候,会造成手脚都冰冷掉,所用到救逆的方子。
四种用四逆汤的外证:
1、骨节身体疼痛。
2、四肢厥逆,手脚冰冷。
3、小便清利,白白的没有颜色温度。
4、下利清谷,吃到什么就拉什么,肠胃完全不会吸收,没有蠕动。
炙甘草、干姜,针对脾阳,生附子对肾阳,所以四逆汤在用的时候,脾阳肾阳能够恢复,先天
之本再加上后天之本,就能恢复他的生机,所以肾阳不足的时候,精排出来很冷,生附子下去
可以壮他的天癸水,使天癸水很热,对妇科也很好。生附子在这里用,完全在壮肾阳,实际上
生附子下去的时候,心脏的力量就会跳起来,为什么前条不加生附子,因为肾阳还很足。
临床在救逆时,是用生附,霍乱、疟疾、上吐下泻都是四逆汤证。一颗生的附子,还没有晒干
之前,大约五钱;晒干或烘干以后,大约三钱。生附子表面有纤维很多,必须用棉布包好,纤
维才不会刺激到喉咙。生附专门去里寒,炮附专治表虚,流汗不止,生附不走表。如果是开刀
或意外车祸,失血过多而且怕冷,有里寒时,生附让阳回头,喝下生附子舌头嘴唇很麻,虽然
有中毒现象,但病人需要这个药,会很舒服。四逆汤又称回阳汤,麻黄汤称为返魂汤。
东涧翁曰:本方治四肢厥逆,身体疼痛,下利清谷,或小便清利者。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于此方中加乌梅、蜀椒,名温中汤,治虫蚘厥。经方很多治
疗打虫的药,乌梅、蜀椒都是,蜀椒就是花椒巴椒,蜀椒取开口的才没有毒。
「医林集要」曰:干姜附子汤治伤寒阴证,唇青面黑,身背强痛,四肢厥冷及诸虚沉寒就是溺
水,在水里面昏迷,救溺的时候,扎公孙、内关、中脘,然后爬过来,扎会阴,让心脏跳起
来,水排出去,喝药使体温恢复。
附注:炮制附子
生附子拿十比一的明矾,用冷水泡附子和明矾,泡一碗后,上面的盐跑出来,水变成黑的,附
子又黑有咸,咸能入肾,黑也入肾,泡完一次后把残渣冲掉,换水再泡第二次,不要再加明
矾,小心明矾会切手,泡三次,附于表皮的黑油都出来后再晾干,晒到干掉,约五天就可以
了。就是生附去皮后切片,放到铁锅上干炒,就是炮附。

经方:葛根加半夏汤(太阳表证又下痢、呕吐)
葛根加半夏汤
【原文】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
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覆取微似汗。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葛根 麻黄 芍药 半夏
【时机】
1、病人有下痢又呕吐然后又得到太阳表证。
【比较集锦】
1、(1)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2)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
枣十二枚(擘),项背强几几,有汗;
(3)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
(4)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项背强几几,无汗小便不利,痰。
【名家论述】
1、葛根加半夏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太阳与阳明合病,有下利、有呕吐现象,要加半夏。本草写半夏止呕去水,半夏也是利尿剂,
茯苓不能止呕,有水饮、呕吐时,用半夏,妇女怀孕呕吐时会用到半夏,临床上看,妇人怀孕
就是葛根加半夏,半夏要用到八钱一两,把害喜的恶心去掉。
伤寒论里,半夏是指生半夏,生用半夏有毒,市面上药店都是姜半夏,生姜是解半夏毒的,所
以生姜就不用加了生姜可以去脑部的水,姜半夏就没有效,一般剂量用到三钱。
葛根加半夏汤方:(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但下利,而呕者)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劈 生半夏半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
升,覆取微似汗。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不仅治合病止呕,平素有停饮〈胃里停水也〉,服本
方,运动后,会很渴,拿着水灌,多次后就会造成停饮,灌水太快,胃火来不及烧,水就停在

胃中间横膈膜上,就像海绵充满了水。
又云:葛根汤,动则害胃,往往食机不振、致恶心、呕吐等,故若胃不健全,有恶心、呕吐倾
向,或以为有胃里停水,则不宜单用葛根汤,而用葛根汤、小半夏汤合方之本方,可预防服葛
根汤之弊。实际上葛根汤对胃没有影响,是桂枝。

经方:葛根黄芩黄连汤(热痢)
葛根黄芩黄连汤
【原文】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
之。
【剂量】
1、黄芩与黄连剂量相等;
2、大剂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钱。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会脱水。
【组成】
甘草 黄连 葛根 黄芩
【时机】
1、治疗热痢(下痢,肛门痛,大便臭,有人会看到血)
【应用】
1、肠炎、肠病毒;
2、小儿痢疾;
3、协热痢。
【应用集锦】
1、治疗疟疾时我们使用小柴胡汤来治忽冷忽热之症,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治热利,如果下利
带血时,就用白头翁汤来做加减,都是一剂知二剂已,速度之快,几乎隔夜就恢复过来。
2、若见项背强,胸中烦悸而热者,则无问其下利、喘而汗出证之有无,皆可用此方。故凡酒
客、火证、热疮、烫火伤、小儿丹毒等,亦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3、下利不止(太阴证吃了大黄,导致下利):
(1)脉微弱(阳虚),心下痞硬,表热里寒之表里不解,桂枝人参汤。
(2)脉促(阳盛),喘而汗出,表里俱热之表里不解,葛根黄芩黄连汤。
4、病毒性心肌炎:下利、汗出和脉促(促脉就是快速性的心律失常),葛根黄芩黄连汤效果非
常好。
5、(1)因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6、肠胃型感冒(孟超师兄总结):
(1)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一喝就吐、或有(拉肚子)水泻:五苓散;
(2)发烧+泻肚子(肛门有灼热感+恶臭):葛根黄芩黄连汤;
(3)施合一医师经验效方:肠病毒/手足口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五苓散;
(4)施合一医师肠胃型感冒治症常用药方:附子理中汤、黄连汤、胃苓汤。
【比较集锦】
1、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 承气汤证 ---
调胃承气汤
桂枝汤 ---白虎汤 小承气汤
葛根汤 ---葛芩连汤 大承气汤
(1)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甘石汤证。桂枝汤证化热入里,为白虎汤证。葛根汤证化热入里,为葛根
芩连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甘石汤证化热之后,则均为承气汤证。
(2)肠结轻,为调胃承气汤证。其肠结较重者,为小承气汤证。其肠结最重者,急下,为大承气汤证。
2、(1)协热痢,误下以后出现热痢,不恶寒,脉促,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2)协热痢,误下以后寒痢,心下痞硬,脉微弱或沉迟,桂枝人参汤。
(3)下利,脉有力,甘草泻心汤。
3、(1)太阳脉盛于背,故背中脉太阳居其四行;故头痛、项背强、腰脊强,凡身以后者属太
阳。如痉病,项强急、时发热、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太阳也。
(2)阳明脉盛于足,故两足脉阳明居其六行,故颈动几几、脚挛急,凡身以前者属阳明。胸满
口噤、卧不着席、必齘齿、脚挛急者,阳明也。
4、(1)桂枝人参汤的下利是寒利,没有腹痛,没有病毒,不臭,白水很多,食物都没有消
化,所以加很重的白朮去湿,干姜温肠;
(2)如果拉出来热利,大便很脓稠,
A、肚子不痛,就是葛根黄芩黄连汤,也不是真正的病毒。
B、拉出来会绞痛的,也是很热的就是黄芩汤。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像肠套
迭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
【名家论述】
1、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原有桂枝汤证,被医生攻下,或不小心吃坏肚子造成下利,结果利下不止,脉促,喘而汗出
者,表没有解被攻下,血的力量很强都往下跑,脉会跳的很快,葛根汤就没有用,要用葛根黄
芩黄连汤,,有表证,误下,造成表邪,表面病毒渗透到汗腺里,进入肠子,血往下走,病毒
跟着下来,像阿米巴痢疾。
表邪未陷者,重于解表,已陷而成为热者,重于清里,本来是桂枝汤证,结果下利,要重于清
里,改成葛芩连汤,虚寒者为脉微无力,实热者为脉数有力,脉数就是里面有东西堵到,发炎
了,会发烧。虚寒者舌苔淡白,实热者舌红苔黄,黄再进就是红,再进就是黑,就是壮热。虚
寒者为下利不热,色黄淡不臭,实热者下利热灼,色黄赤而臭热,肛门没有灼热的感觉就是不
热,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葛根黄岑黄连汤方:(有表证误下,造成表邪进入肠子,病毒跟着血往下走,下利不止,脉
促,喘而汗出,表证未解。)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岑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阿米巴痢疾时要大剂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钱,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会脱
水,如果没有葛芩连汤,寒利可以隔盐灸肚脐,热利时针曲池、合谷、天枢、关元、三阴交。

经方:小青龙汤(外寒里寒)
小青龙汤
【原文】
麻黄(去节) 芍药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
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
皮尖。且莞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又名】麻芍姜辛桂五草半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
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伤
寒)
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
4、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
5、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
心汤主之。(金匮)
6、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
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治
其气冲。(金匮)
【用法】
1、以上八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
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
2、喝完药后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切记不可使病人流太多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组成】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桂枝 姜 麻黄 芍药 半夏
【时机】
1、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 口不渴,身体痛,没有胃口;
2、表寒里寒咳嗽时,心下有水(胃),用小青龙汤。
【方解】
1、五味子止咳,半夏化痰,干姜温中去肺寒;细辛去肺里的水(微水)。栝蒌根止渴;
2、小青龙汤是将肠胃的津液发出去。
【加减】
1、其身热重,头痛恶寒甚者,当重用麻桂;
2、其身微热,微恶寒者,当减轻麻桂,甚可以豆豉代麻黄,苏叶代桂枝;

3、其痰饮水气甚者,当重用姜辛半味;
4、咳久致腹皮挛急而痛者,当重用芍草以安之。
【禁忌】
1、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龙汤」证,也就是寒喘;
2、天气热才开始喘,天气冷就不喘,就是「大青龙汤」证,表寒里热,里热想出去出不去,外
面的热进不来,被寒束到了,就是热喘。
3、在里为水气,在表为咳(咳之前喉皆常作痒)其表证之重轻,其舌苔亦不必限于白腻。
4、刘渡舟教授指出,临床运用本方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1)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
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目周围有黑圏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
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
(2)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
重。
(3)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
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
(4)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
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
(5)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
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
(6)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
A、如水寒阻气,则兼噎;
B、水寒犯胃,则兼呕;
C、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
D、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
E、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
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
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
5、肺中风,喘,身重或肿,热气上腾到脑部,也会晕眩,有时走路会摔倒,临证用方如小青龙
汤。
6、小青龙汤(麻黄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9克 干姜9克 细辛6克 半夏9克 五味子9克):怕冷(病
人自觉身体里面非常冷)、无汗、发烧、喉咙痒咳嗽重(喘咳)、 痰白清稀、口不渴、身体痛、舌
淡苔白且滑、浮肿身重、沒有胃口、有時感觉背后背肩胛骨之间有一块如拳大的冷块区(表寒里
寒咳)
7、渗出性胸膜炎往往多用小柴胡汤,但如果胸腔积液较多,不易减少时,用小青龙汤有时可以
有效地减少积液。
8、(1)食道炎症
A、很少导致噎嗝,因为食道很有弹性。
B、食道炎症会导致食道的反流,一是食道下段的括约肌易受情绪影响,患者大多情绪不好、烦
躁;二是反流刺激。可以选栀子干姜汤或者栀子豉汤。
C、食管上段的疾病常有食道烧灼,多见热证,可用《温病条辨·上焦篇》的宣痹汤和三香汤,

两方都是治疗热证的。
(2)食道上段的疾病,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常用于食道癌。
(3)食道下段的疾病,
A、脾阳虚,便有微溏者,用栀子干姜汤;
B、纯粹的热证,用栀子豉汤。
(4)其它:
A、治疗食道疾病,也可以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合栀子干姜汤。
B、如果在上焦,可以用宣痹汤或三香汤合栀子豉汤。
C、临床上不考虑寒与热,就用栀子干姜汤或栀子豉汤都会有效。
9、(1)因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10、(1)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龙汤证,也就是寒喘;天气热才开始喘,天
气冷就不喘,是热喘,就是大青龙汤证。
A、热喘:病人虚汗很多,阳虚了,舌苔黄黄的。气喘到你的手上的时候,大都是虚证了, 一
定喘很久了。处方用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的变方,视胃口好不好而定,胃口好就吃麻杏石甘
汤,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龙汤。如果病人喜欢喝酒就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B、寒喘:看到最多的就是寒喘,每到冬天的时候都不能睡觉,都要坐着睡,吐出来的是白痰,
每天晚上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开始喘。处方用小青龙汤来加减。
(2)伤寒论喘证辨别:桂枝汤证有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表症、无汗而喘:大青龙汤、小青
龙汤;阳明证的喘:蒸蒸发热、里实证,白虎汤,承气汤类;非上述症状,汗出而喘:麻杏石
甘汤。
11、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与感染、理化刺激、过敏有关,多发于中年以上,病程
缓慢。多在秋冬季节发病。主要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早晨为甚,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易于
咳出。严重者可终年发病,常伴有气急不能平卧。
(1)如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吸气短者,属肾气虚不能纳气之故,可用肾气丸以补肾阳而纳其
气。因久病津亏,故又补肾阴。取肾肺经脉相连之意。
(2)慢性支气管炎,“形寒饮冷而咳喘者”,症见咳嗽气短,遇冷即发或遇冷加重,脉浮滑或
弦滑,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杏仁,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3)内伤咳嗽,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痰多,责之于肺脏虚弱、脾失健运,饮食不能化
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犯于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
作闷,胃纳不振,神疲乏力,气短促,脉濡滑。治疗时,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涤痰。
【比较集锦】
1、解表化饮方剂:
(1)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
(2)射干麻黄汤: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
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射干麻黄汤治里为主,下气

平喘之功强。
2、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3、初期的肺积水,当水气还没有盛的时候有三个汤方:
(1)刚开始积在皮肤表面的时候,肚脐以上积水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
(2)如果来不及,已经跑到里面,刚开始肺里面 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是小青龙
汤证,
(3)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汤」都来不及了 ,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
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
4、少阴处方:
(1)四逆汤:手脚冰冷了,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中阳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
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汤:表里皆寒且虚、阳不足,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但是阳
气很足用小青龙汤;
(3)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上下不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
了,上焦的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变成上热下寒,造成不断的下利。
(4)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
是表热里寒,脉很微细,很危险了。通脉四逆汤打通全身血脉。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5)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
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
用通脉四逆汤。
5、(1)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五苓散。
(2)表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而结在下焦就是小青龙汤。
(3)如果是里面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真武汤。
(4)猪苓汤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小便里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
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
6、风寒发汗有五法(不同病位):
麻黄汤汗在皮肤,乃外感之寒气;
桂枝汤汗在经络,乃血脉之精气;
葛根汤汗在肌肤,乃津液之清气;
大青龙汤在胸中,乃内扰之阳气;
小青龙汤在心下,乃内蓄之水气。
7、风寒治水有三法(三焦):
(1)干呕而咳,是水在上焦,在上者发之,小青龙汤是也(有表寒);
(2)心下痞满,是水在中焦,中满者泻之,十枣汤是也(没有表证);

(3)小便不利,是水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五苓散是也(有表风)。
8、麻黄剂用于上半身为主的浮肿,使用黄芪、防已等用于浮肿多发于下半身良半不者,也就是
说,含有麻黄的越婢加术汤、小青龙汤等对上半身的浮肿有效,而防己黄芪汤主要用于治疗腰
以下、下半身特别是脚浮肿为宜。
【名家论述】
1、小青龙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小青龙汤」是由麻黄、芍药、干姜、细辛、桂枝、半夏、甘草、五味子组成的,细辛是一味
非常热的药,细辛是有毒的,临床上,细辛只开一钱,细辛长得细细的一根,下面有很多根
茎,用它的根部,细辛一根独阳往上走,所以很热。因为里寒很盛,所以开细辛和干姜,把里
寒去掉,让里面温热起来,把水气去掉,心下有水气,往上冒,所以会喉咙痒。五味子药没有
寒热,五味子是止咳的,所以【本草】写五味子润肺,有时咳得很厉害的时候,气管都会咳
破,用五味子。有时候咳得太厉害,会呕,用半夏,半夏会降逆也可以去水,所以胸腔的水,
半夏也可以去,半夏还可以化痰,所以半夏与五味子合起来就能化痰止咳,张仲景的半夏是生
半夏,半夏洗完就入药,生半夏有毒,也就是靠这毒把水排掉,能解半夏的毒就靠生姜和干
姜,所以干姜与半夏并用在里面。生姜是散胃中之寒,干姜是温中去肺中之寒。桂枝、芍药、
甘草此三味药是从桂枝汤来的。
「小青龙汤」的用法,就是表寒里寒的时候用的,开「小青龙汤」的时候,表里双解,所以表
面上可以看到「麻黄汤」证,「大小青龙汤」都可以看到咳嗽,而且都有痒咳,都有水气在里
面。「小青龙汤」,一种是本身素体虚寒的人,得到「麻黄汤」证的时候用的,还有一种,本
来是「麻黄汤」证的,没服用「麻黄汤」,而从「麻黄汤」证转成「小青龙汤」证,所以是
「麻黄汤」证失治,而变成「大小青龙汤」证的,大或小则视病人身体的症状而变。
若渴代表水饮不是很重是表寒里水比较少,拿掉半夏,加瓜蒌根生津止渴,中药里所以能够止
渴的药,都是西医降血糖的药,糖尿病人会口渴。若微利,水在小肠里,把麻黄去掉,实际加
的是芫花,大约用一二克。若打嗝,身上有水没有排掉,会停在胸膈,停久了变成饮,再会变
成痰,痰在胸膈会恶心想打嗝,去麻黄,加炮附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
苓四两,把水利掉。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实际上喘的时候不应该把麻黄拿
掉。
只有有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在胃脘的地方有水气,水气往上跑会咳嗽,干呕,本身胃
就问题,水饮停留会反呕。发热而咳,或渴﹍都适用小青龙汤。初期的肺稹水,当水气还没有
盛的时候有三个汤方:刚开始积在皮肤表面的时候,
肚脐以上积水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如果来不及,已经跑到里面,刚开始肺里
面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是「小青龙汤」证,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
汤」都来不及了,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
天冷开始气喘,标准的小青龙汤证。天热喘,痰是黄色粘稠的,大青龙汤证。

经方:干姜附子汤(白天烦躁、夜里安静)
干姜附子汤
【原文】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作者】张仲景
【来源】《伤寒》
【伤寒】
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干姜附子汤主之。
【剂量】
1、附子、干姜等量用就行,一般情况干姜 9 克,附子也用 9 克就行。
2、在很严重的救逆情况下,干姜要大剂用,甚至到30克。
【组成】
姜 附子
【时机】
1、脏器沉衰,不足以克服疾病了,人就要死了。
2、阴症烦躁,没有急迫的症状(比如下利清谷)。有急迫的症状就要甘草,即四逆汤。
【方解】
1、附子振肾阳,尤其生附子,加强心脏到肾脏的阳;
2、干姜增加脾阳、去胃寒和肺寒。
【应用集锦】
1、冻疮:先服当归四逆汤,然后涂上干姜附子汤(附子散)。
【比较集锦】
1、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茯苓四逆汤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人参一两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人参一两茯苓
四两
阳虚,没有阴虚,白天烦
躁、夜里安静
阳虚、阴虚+ 急迫症、厥

+ 津液丧失太多 + 烦躁
2、脐以下寒气,肾着汤;祛除从心下至脐上中焦冷气者,应于姜附汤中加茯苓。(姜附汤之
方 大附子(一枚切四块)生姜(十枚)上二味,以水一盏,煎取七分,温服之。对冷瘅寒热往来、头
痛身痛、吐痰,或汗多而渴,或自利烦躁者,用之有奇效。)
【名家论述】
1、干姜附子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内经】:昼是气、夜是血,昼是阳、夜是阴。如果一个人晚上很好,白天有问题的时候, 一

定是阳不足。如果一个人白天很好,晚上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阴不足,所以利用病人的昼夜
好坏,来断他是阳不足还是阴不足。
下之后,复发汗。这病人被攻下了后又发表,造成病人昼日烦躁不得眠,就是阳虚了,阳虚了
以后虚热就往上跑,往上冲冲到头部,冲到胸部,冲到头部就是不能睡觉,冲到胸部就烦躁,
夜而安静,到了晚上又很好,不呕,代表肠胃没有问题,不渴,津液也没有丧失掉,无表证,
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就是阳虚掉了而已,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是壮脾阳的,附子是壮肾阳
与心阳的,阳不足补阳就好了,不需要用炙甘草来补津液。所以这条辨是完全的阳虚证,阴完
全正常没有问题,所以药不必多用。
阴虚者,当救阴。阴阳两虚者当阴阳两救之。祇有阳虚、则当救其阳,救阳急不宜缓,以阳主
生化,无阳则不化,各组织机能有立绝之危,故本条以「四逆汤」去「甘草」之缓,但取「姜
附」之迅烈以救之。
尤在泾曰:「大法昼静夜剧,病在肾阴;夜静昼剧, 病在胃阳。」所以气喘病人如果白天很
好,晚上发病,就是阴不足。
【三因方】曰:「干姜附子汤」治中寒,卒然昏倒,或吐逆涎沫,状如中风,手挛搐,口噤,
四肢厥逆,或腹燥热。这时候牙关绷得很紧,用灌的,所以用在急救救逆的时候。
【圣济总録】曰:「附子散」治小儿冻足烂疮,以「附子」二枚,「干姜」二两,捣罗为散,
入绵中,如装袜;若有疮腰,即以腊月猪脂涂之。就是用干姜和附子,把它磨成粉以后,把它
敷在小孩的脚疮旁,用外敷的。内服用的是当归四逆汤。
真正救逆时,干姜会用到一两,阳虚的程度还可以,胖子三钱,中等身材二钱,小孩二钱。在
救逆时,人已昏迷,大剂煮浓一些下去,只会吃一些。生附子二钱用棉布包好煮,避免纤维刺
激到喉咙;去了皮就不用包裹。生附温心阳、补命门火;肾藏阳不够用炮附子。生附温心阳
后,心搏动的力量会加强,麻黄会使心脏搏动的速度加快。

经方: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身疼痛,脉沉迟)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余依桂枝汤法。本云:桂枝汤,今加芍
药,生姜,人参。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桂枝加芍药生
姜人参新加汤)。
【组成】
人参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时机】
1、发汗后,身体疼痛,仍有表证,但是汗发得太多导致脉沉迟、津液已经丧失。
2、没有汗不止。如果流汗不止时,用桂枝加附子汤。
【应用集锦】
1、桂枝新加汤不论有无表证,但见身疼痛,脉沉迟,属于营血不足者,即可选用;
2、产后桂枝汤症是可用新加汤,因为产妇气血两虚;
3、不宜发汗的桂枝汤症,比如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等;
4、产后气血两虚,如果有桂枝汤症,身疼痛,可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倍芍药加人参为桂枝新加汤。
2、桂枝人参汤和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
(1)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是寒利在用的,胃里面也难过,心下痞鞭,有表证也有里证。
(2)桂枝加人参汤是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的。
3、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
4、(汗后,)脉微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身疼、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
新加汤。
5、(太阴脾虚)虚人感冒,桂枝汤,如兼有里证有三种情况:
(1)兼腹痛,用桂枝人参汤;
(2)兼下利,用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
(3)兼有身痛、脉沉迟(关脉沉迟),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名家论述:
1、新加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发了汗,身体还在痛,照理说伤寒的时候,因为寒束在表上,所以身体会痛,发了汗身体还在
痛为什么?就是因为处方开太过了,发汗的药开太强了,这个疼痛是因为津液伤到了,孙络没
有津液干掉了造成的,病人的脉沉迟,沉代表病在里,迟代表寒,这时候如何把发太过的津液
补 回来,就是用新加汤,还是桂枝汤的加减,桂枝是融和营卫,它是非常好补气血的药,因为
身体的四肢末稍都在疼,所以加重芍药,让静脉流回心脏的力量加强,为什么用生姜?药吃到
胃里面 的时候,生姜的功能就是让胃一吸收到以后,散开来进入到肺里面去,生姜的功能就是
能够散 寒,把药力发得更强,能够透到肌表去,为什么加人参?津液因为发汗散失太多了,用
人参把津液补足,这时候用大枣、甘草来补津液都来不及了,桂枝汤褢面重用芍药,重用生
姜,再加人参就是新加汤,专门用在发汗发太过了以后吃的处方。但是如果发汗发太过,汗流
不止的时候,就不是这个方,是用桂枝汤加附子。

经方:麻杏石甘汤(肺炎第一方)
麻杏石甘汤
【原文】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用法】
1、以上四味药,以水七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
材,煮成三碗。
2、去滓,每次温服一碗。汗出后须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剂量】
1、麻黄用三钱,杏仁差不多用两钱最多可以到五钱,石膏也是四钱到六钱,和麻黄量相等就可
以,甘草二钱或少一点。
2、1钱=3.75克。
【组成】
甘草 石膏 麻黄 杏仁
【时机】
1、攻下后,如果汗出又喘,没有表证,没有大热,就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的时机并不是去发烧的,而是汗出而喘。这个喘和咳连在一起。麻黄
杏仁甘草石膏汤是热症;
3、有汗, 咳嗽不止,痰出黃粘,胃口尚可。
【方解】
1、麻黄将石膏带到肺去解肺热;
2、杏仁去肺的痰;
3、甘草让药不要下去太快、在肺停留一下将热和痰清得干净一些。
【禁忌】
1、用过一次,如果热没有完全退去,不要再用这个方剂,对症改用其它方法;
2、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五钱,防风三钱,浮萍三钱来取代麻黄;
3、忌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麻杏石甘汤是治疗肺炎的第一方。到最后壮热就是肺炎了。反之,如果无汗而喘咳、有大热
者,就是发高烧而肺热苔黄者,就要考虑大青龙汤了。
2、(1)因风寒而喘者:

A、无里热、无里寒,是麻黄汤证。
B、有里热,大青龙汤。
C、有里寒,小青龙汤。
(2)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3)喘而汗出者、下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4)汗出而喘,无大热、无下利,麻杏石甘汤。
(5)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证。
3、(1)麻杏石甘汤(麻黄12克 杏仁9克 炙甘草6克 石膏,打碎用棉袋装,24克):有汗、咳嗽不
止、喘咳、气粗、痰出黃粘、发热口渴、苔黃薄、胃口尚可 (兼治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热
咳、汗出而喘)。
(2)有汗、咳嗽、黄痰黄鼻涕、喉咙痛:麻杏石甘汤。
4、不发烧、不怕冷、黄鼻涕:麻杏石甘汤+辛夷石菖蒲苍术黄芩。
5、(1)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龙汤证,也就是寒喘;天气热才开始喘,天
气冷就不喘,是热喘,就是大青龙汤证。
A、热喘:病人虚汗很多,阳虚了,舌苔黄黄的。气喘到你的手上的时候,大都是虚证了, 一
定喘很久了。处方用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的变方,视胃口好不好而定,胃口好就吃麻杏石甘
汤,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龙汤。如果病人喜欢喝酒就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B、寒喘:看到最多的就是寒喘,每到冬天的时候都不能睡觉,都要坐着睡,吐出来的是白痰,
每天晚上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开始喘。处方用小青龙汤来加减。
(2)伤寒论喘证辨别:桂枝汤证有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表症、无汗而喘:大青龙汤、小青
龙汤;阳明证的喘:蒸蒸发热、里实证,白虎汤,承气汤类;非上述症状,汗出而喘:麻杏石
甘汤。
6、麻疹属火邪,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小儿。症见发热、流泪,继而皮疹起,或在
胸前,或在背后四肢等部,多少不一,可发遍全身。
(1)若发热无汗,体温升高达40C以上,皮肤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可用葛根汤以发之。疹
出热去,其症可解。
(2)若有寒热往来症状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因其少阳主火、主三焦之故。若伴有咳嗽、下
痢等兼症者,可依小柴胡汤加减法治之。在治疗过程中,不以出疹多少为依据,而以脉静身凉
为痊愈的标志,因病毒不同、病情有轻有重,故出疹也有多有少之异。
(3)麻疹合并肺炎,是指在出疹期,由于热毒闭肺,出现疹出不透、稀疏不齐,或疹出骤然隐
没,高热烦躁,咳嗽痰鸣,气喘鼻煽,口唇青紫,甚则昏睡。抗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
用麻杏石甘汤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比较集锦】
1、(1)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杏仁五十个
(去皮尖);
(2)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风水
加术四两;
(3)越婢加术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白术四两;
(4)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2、(1)麻杏石甘汤:只是咳嗽,黄痰很容易出来,杏仁润肺,所以一定是用在肺的燥;
(2)千金苇茎汤:舌苔黄湿,病人已咳嗽、喘气得很厉害了,呼呼的很大声,痰不容易出来,
听到气管里面很多的痰声,但是痰又咳不出来。苇茎通肺气非常的强。
3、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加白术也,治风湿在表身痛。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风寒表实

而喘。三拗汤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内热表寒无汗而喘。
4、麻杏石甘汤:似越婢汤证,但无脚弱、疼痛及水肿等证。因表闭而水气聚于心胸,见喘急、
汗出而渴、或不渴。其腹胀满,腹皮鼓之有力,按之无大热,反觉身热如白虎。
5、(1)白虎汤:腹胀,按之有力坚满,复手压之,觉胸腹肌肉发热,如循装有热灰之囊袋,
渐应掌心,而觉烙手,所谓无大热者,乃白虎汤之腹证也。
(2)又,热厥而手足逆冷,似四逆汤之证者,亦属白虎汤。
(3)大抵似白虎汤证之腹状,表证多,以邪聚于上部而喘,定为麻杏石甘汤证。
6、(1)里热、喘急,邪聚于上部而喘,麻杏石甘汤。
(2)无里热,表气闭郁而喘急,以皮肤水气不得发越,故一身疼而发热。属表邪实证,俱以发
散为主。麻杏薏甘汤。
7、(1)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
斤(碎,绵裹);
(2)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如鸡子大
(碎),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
(3)文蛤汤:麻黄三两,杏仁五十枚,甘草三两,石膏五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文蛤五
两;
(4)小续命汤:麻黄3钱,杏仁3钱,炙甘草3钱,石膏5钱,桂枝5钱,当归3钱,川芎3钱,干姜
2钱,人参3钱。
8、麻杏石甘汤的症状有时可能是大承气汤的误诊。一定要问别人的大便情况。病人燥屎堵在大
肠时,肺与大肠相表里,也会有喘满的现象。
9、
麻黄汤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
一两(炙),杏仁七十个
去桂枝加石膏
------>
麻杏石甘汤
麻黄四两,石膏半斤,甘
草二两(炙),杏仁五十

【名家论述】
1、麻杏甘石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开麻黄的时候,如果有石膏在,不用担心太重,要让石膏达到肺的每一个血管里面。麻黄去
节,麻黄的节能够止汗,所以要剪掉,麻黄用三钱,杏仁差不多用两钱最多可以到五钱,石膏
也是四钱到六钱,和麻黄量相等就可以,甘草二钱或少一点,石膏一般用棉布包起来,先煮麻
黄减二升,就是先去掉麻黄的气,留麻黄的味,不要麻黄跑到头部去了。开大青龙汤的时候,
麻黄开六钱, 杏仁开两钱、石膏开四钱,如此一来,杏仁加石膏与麻黄的六钱相等,就不会伤
到津液。石膏的目的是去热,杏仁是去痰、润肺。因为麻黄甘石汤的病人没有大热、没有发高
烧,所以麻黄的剂量不用很多,麻杏甘石汤不是用来退烧的。
大青龙汤就是麻杏甘石汤加三味药,就是麻杏甘石汤加「桂」、「姜」、「枣」就变成大青龙
汤,所以大青龙汤有表证,用桂枝和麻黄一把它发表,所以麻黄用到六钱;除了清里热还要解
表,麻杏甘石汤和大青龙汤的分辨,同样是气喘也是热,问病人胃口好不好?胃口好就吃麻杏
甘石汤,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龙汤,因为甘姜枣就是开胃的药,药吃下去,为什么会流汗?就是
靠肠胃的津液去流汗的,胃功能没有了,那还有津液流汗,就是这样分类的。
气喘的治疗:
一、热喘:就是病人虚汗很多,阳虚了,舌苔黄黄的,气喘到你的手上的时候,大都是虚证
了, 一定喘很久了,小孩用单剌不留针,呼吸痰的声音很大,只针不灸:下「公孙」「内关」
〈胃心胸〉, 「三里」「太白」〈土生金〉,「临泣」「太白」〈合化土〉,正面的『云门」
背后的「肺俞」, 一般来说气喘的病人胃口一定不好,再加「中脘」。处方用大青龙汤和麻杏

甘石汤的变方,视胃口好不好而定,如果病人喜欢喝酒就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二、寒喘:看到最多的就是寒喘,每到冬天的时候都不能睡觉,都要坐着睡,吐出来的是白
痰,肺寅大卯胃辰宫,每天晚上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开始喘,很准时,确定病人是寒喘,除了
针之外还可以灸,针灸的穴道还是一样的,也是虚证的治疗,背后的「肺俞」、「脾俞」、
「胃俞」,其它的穴道一样,用土生金的方法来治疗。寒喘的时候一定要加灸,灸的效果很快
的,处方用小青龙汤来加减。

经方:桂枝甘草汤(阵发性心悸)
桂枝甘草汤
【原文】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剂量】
1、桂枝如果四钱,甘草就用二钱;
2、桂枝是甘草的两倍。
【组成】
甘草 桂枝
【时机】
1、心下动悸(心悸)的时候用的,而且动悸的程度比较严重。
2、心悸可能是因为发阳发太多了是阳虚,所以阳虚产生的心悸。不是药方错了,是病人的心脏
功能弱,麻黄汤肺出汗后,心脏无法立刻将水补到肺上来。
3、过度发汗后的失眠。
4、(1)从肚脐上冲到心脏的动悸,桂枝甘草汤。
(2)当动悸在肚脐以下时,茯苓、甘草;肚脐以上动悸,桂枝甘草汤;肚脐后面发出来,苓桂
甘枣汤。
【应用集锦】
1、不仅心下悸,心中亦悸。故自冒其心,是以桂枝甘草汤单方大剂而顿服,以图急救。如果冲
逆急迫之状不剧,反胸腹间动气跳动而烦者,乃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之证。
2、桂枝甘草汤是治悸的基本方。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等均可视为之
变方,所主也都不离一“悸”证。桂枝甘草汤所主之悸多为一过性,突发性,阵发性,故一般
多一次顿服,中病即止。心悸明显时桂枝用量要加大,桂枝甘草之比为2:1,必要时还可加肉
桂,尤其治疗低血压及心悸时。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去桂枝大枣生姜,名芍药甘草汤;桂枝汤去芍药大枣生姜,名桂枝甘草汤。
2、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3、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中膈停水:苓桂术甘汤。
(5)没有奔豚,就是心动悸的很厉害,会脐下悸或脐上悸,或者心脏跳得很厉害大部分我们从
甘草泻心汤来做加减。
(6)脐下悸,关元穴,附子证,真武汤;心下悸,膻中穴,桂枝证,苓桂术甘汤。
4、悸为病症,其所发之处有三:心中、心下、脐下,且其候不一。
(1)因水气而致者,半夏麻黄丸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是也;
(2)因热而致者,小柴胡汤证;
(3)因急迫而致者,小建中汤证、桂枝甘草汤证
(4)由惊而悸、忧而悸、时悸时止者,无须服药治之(当治其因)。
5、(1)心下悸,发汗多,(麻黄汤)将肺里津液伤到了,水停中脘向上冲,桂枝甘草汤,桂
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2)脐下悸,发汗多,(桂枝汤)将胃里的津液伤到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四两(去
皮)甘草二两(炙)茯苓半斤大枣十五枚(掰)。
(3)中膈的水,一动就头晕,不动不晕,苓桂术甘汤,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生甘草)晕得要吐的,加半夏。
6、气上冲:
(1)病在少阴心用桂枝甘草汤,可加龙骨、牡蛎潜阳;
(2)沿心上冲的有苓桂术甘汤证;
(3)沿肾上冲的有真武汤证。
(4)阳明上冲,用赭石、半夏,旋覆代赭汤;
(5)引冲下行,用牛膝、沉香;月经不来而舌尖红的,用60g牛膝引血下行,也可以用沉香。
【名家论述】
1、桂枝甘草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六九条发汗发太多的,一定是麻黄汤,麻黄汤把胸腔的水都发汗发掉了,并使肚脐下面,下焦
的水往上冲,冲上来的力量太大的时候,病人就感觉到心下悸,为什么叉手自冒心?就是很难
过想压下去,所以就是心下悸,按着就比较舒服。
六九条和七十条,这两条都是发汗以后,但是发汗的力量不一样,六九条是麻黄汤发汗以后,
胸阳没了,所以感觉到心下悸,七十条是桂枝汤发汗发太多,肠胃的津液没了,水不够,肚脐
的地方就开始跳,就准备发奔豚了。中医的心下悸,并不是临床上看到的心脏在慌,而是「中
脘」的 地方在跳动,因为天阳在上面干掉了,把水硬往上吸,所以梗在「中脘」的地方,这时
候「桂枝甘草汤」。
诸位要有一个概念,肚脐中间属脾,肚脐上方属肾,肚脐以下属心,肚脐左边属肝,肚脐右边
属肺;举例来说,如果肚脐上方有动悸,就要从肾脏下手去治疗;其它依此类推。
六十九条的情形,会发生在如果吃麻黄汤太过,把肺中的津液伤到,就会产生心下悸;而七十
条的情形,会发生在如果吃桂枝汤太过,把肠胃的津液伤到了,就会有脐下悸的现象。

经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肚脐后动悸)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原文】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掰)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
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伤寒金匮】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组成】
甘草 桂枝 茯苓 大枣
【说明】
1、脐下为心,左为肝,中为脾,右为肺,上为肾(难经正好相反);
2、桂枝汤后肠胃里的津液干了,茯苓等将之再补回来;麻黄汤太过后用桂枝甘草汤。
3、(1)过度发汗后,造成表虚,小肠津液来不及补充,产生脐下动悸(肚脐的后面),苓桂
甘枣汤。
(2)茯苓通利三焦,三焦者,是水道,利水。
(3)当动悸在肚脐以下时,茯苓、甘草;肚脐以上动悸,桂枝甘草汤;肚脐后面发出来,苓桂
甘枣汤。
【应用集锦】
1、凡是脐下悸,或者是少腹挛痛而有奔豚的这种情况,你用它就好使;
2、去带脉痛。
3、带脉痛:茯苓五钱 桂枝三钱 炙甘草三钱 大枣十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下针下足临泣。
4、胰脏发炎:由肚脐的左侧(还有偶尔也会看到右侧),左侧动悸,气会上冲胸口,心下痞,
呕吐,胃痛得很厉害。处方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用五钱,桂枝用三钱,甘草二钱,红
枣十个,加上枳实五钱、芍药三钱,桔梗两钱排脓汤。这在治疗这个胰脏炎的时候,效果很
好。只要符合这个症状,即使是胆结石或其它病因,都可以。
5、桂枝甘草汤是治悸的基本方。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等均可视为之
变方,所主也都不离一“悸”证。桂枝甘草汤所主之悸多为一过性,突发性,阵发性,故一般
多一次顿服,中病即止。心悸明显时桂枝用量要加大,桂枝甘草之比为2:1,必要时还可加肉
桂,尤其治疗低血压及心悸时。
6、(1)心窝部、胃脘的地方很硬而悸动,不渴,心悸,茯苓杏仁甘草汤;
(2)胃肠弱而消瘦的人,脐上部位出现悸动,古称水分悸动,心下胃的地方动悸,茯苓桂枝甘
草大枣汤、五苓散;
(3)胁下胀满、咳嗽会痛,水在肝,小柴胡汤,重用半夏;
(4)身重、短气,水在脾,桂枝汤加白术、茯苓。
【比较集锦】

1、动悸在肚脐以下时用茯苓;以上用桂枝。
2、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脐下悸):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心下悸):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肚脐后动悸):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中膈停水:苓桂术甘汤。
3、苓桂术甘汤以干姜易桂枝为肾着汤;若以大枣宜白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更以五味子易
大枣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4、(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3)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4)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泽泻四两
(5)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四两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7)防己茯苓汤: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5、悸为病症,其所发之处有三:心中、心下、脐下,且其候不一。
(1)因水气而致者,半夏麻黄丸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是也;
(2)因热而致者,小柴胡汤证;
(3)因急迫而致者,小建中汤证、桂枝甘草汤证
(4)由惊而悸、忧而悸、时悸时止者,无须服药治之(当治其因)。
6、(1)奔豚之动,自脐底起而即冲心胸,休作有时。若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为有水气,属
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奔豚汤及广济小品之方证;
(2)若似此形状,发时呻吟者,虫也。虫证常有动气甚者、或心中烦闷、怔忡者,当合虫药症
状辩之,可参用甘草粉蜜汤、乌梅丸;
(3)癫痫也有似奔豚的现象。
7、(1)安中散:用于偏虚之慢性胃脘痉挛性疼痛。本方主要用于神经性胃痛(胃神经症)、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烂、胃酸过多症(疼痛)、胃下垂症、慢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幽门狭窄、胃肿
瘤、妇女之血气刺痛(兼有郁血之神经性疼痛)、痛经、恶阻、癔病等。
(2)四逆散:心下部疼痛,心下急。
(3)大柴胡汤:心下部疼痛,实证之胸胁苦满。
(4)柴胡桂枝汤:心下痛,腹壁紧张。
(5)芍药甘草汤:腹痛,腹肌拘挛。
(6)坚中汤:心下痛,腹肌紧张,呕吐。
(7)良枳汤:心下痛,心下微硬,痉孪性疼痛。
(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心下痛,脐旁动气为特征。
(9)丁香茯苓汤:心下痛,重度虚证。
8、奔豚病证方治表
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奔豚汤

奔豚重证
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外则核起而赤,内则气
上冲心 桂枝加桂汤
奔豚轻证 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9、茯苓甘草汤加大枣减生姜,即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也。
10、(1)心下悸,发汗多,(麻黄汤)将肺里津液伤到了,水停中脘向上冲,桂枝甘草汤,桂
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2)脐下悸,发汗多,(桂枝汤)将胃里的津液伤到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四两(去
皮)甘草二两(炙)茯苓半斤大枣十五枚(掰)。
(3)中膈的水,一动就头晕,不动不晕,苓桂术甘汤,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生甘草)晕得要吐的,加半夏。
11、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中膈停水:苓桂术甘汤。
(5)没有奔豚,就是心动悸的很厉害,会脐下悸或脐上悸,或者心脏跳得很厉害大部分我们从
甘草泻心汤来做加减。
(6)脐下悸,关元穴,附子证,真武汤;心下悸,膻中穴,桂枝证,苓桂术甘汤。
12、(1)甘麦大枣汤:镇静神经过度兴奋、缓解各种瘙挛,主要用于瘫症、神经衰弱、神经官
能症、小儿夜啼症、不眠症、癫痫等,亦可用于舞蹈病、抽搐症、精神病(忧郁症、狂躁症)、
笑中风、泣中风、梦遊症、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蛔虫所致之腹痛与呕吐;以两侧
腹直肌挛急,右侧腹肌尤甚,脑神经系统急迫症状为目标。
《金匮要略》条文中之“妇人脏躁”,即今日之癔病,或相当于躁郁症,无故悲伤,小事哭
泣,痛苦不眠,重则昏迷、或呈狂躁状态、呵欠频作等症状为目标。
(2)半夏厚朴汤:神经症,气郁,咽中炙脔。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神经症,心下痞硬,脐上动悸。
(4)甘草泻心汤:神经症,心下痞硬,下利,腹中雷鸣。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神经症,心悸亢进。
13、(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实证方,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
心下部膨满,腹部多见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神经症状。即所谓上冲、心
悸亢进、不眠、烦闷等,易惊、焦躁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症状,
小便不利,大便偏秘为目标。主诉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
等亦为目标。
(2)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3)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
(4)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腹动,虚证。
(7)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14、(1)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2)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发则头晕。
(3)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动悸亢进
(4)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5)柴胡姜桂汤:肝郁,腹动,虚证。
(6)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实证(大小便秘、胸满烦惊)之癫痫。浅田流用此方去其铅丹,
加钩膝、羚羊角、芍药、甘草。
【名家论述】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六九条发汗发太多的,一定是麻黄汤,麻黄汤把胸腔的水都发汗发掉了,并使肚脐下面, 下焦
的水往上冲,冲上来的力量太大的时候,病人就感觉到心下悸,为什么叉手自冒心?就是 很难
过想压下去,所以就是心下悸,按着就比较舒服。
六九条和七十条,这两条都是发汗以后,但是发汗的力量不一样,六九条是麻黄汤发汗以后,
胸阳没了,所以感觉到心下悸,七十条是桂枝汤发汗发太多,肠胃的津液没了,水不够,肚脐
的地方就开始跳,就准备发奔豚了。中医的心下悸,并不是临床上看到的心脏在慌,而是「中
脘」的 地方在跳动,因为天阳在上面干掉了,把水硬往上吸,所以梗在「中脘」的地方,这时
候「桂枝甘草汤」。
诸位要有一个概念,肚脐中间属脾,肚脐上方属肾,肚脐以下属心,肚脐左边属肝,肚脐右边
属肺;举例来说,如果肚脐上方有动悸,就要从肾脏下手去治疗;其它依此类推。
六十九条的情形,会发生在如果吃麻黄汤太过,把肺中的津液伤到,就会产生心下悸;而七十
条的情形,会发生在如果吃桂枝汤太过,把肠胃的津液伤到了,就会有脐下悸的现象。
桂枝和甘草如果再加上了茯苓和大枣就是更进一层了,汗透发的时候,把肠胃津液都发出去
了,下焦的水又往上冲。结果就是「脐下悸」,奔豚的力量很强,都是水的问题,水在下焦的
时候,要靠茯苓把水排出去,再靠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回去,所以七十条是桂枝汤吃太多了。
平常不会有这种现象,大部份是下焦有停饮的人,水气比较重停在下焦的人才会有。

经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胃消腹胀)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原文】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剂量】
1、厚朴最多用三四钱,生姜开三片就好了,生半夏胖子开三钱,普通开二钱;人参一钱;
2、平常炙甘草不开多,一二钱就够了,后面的炙甘草汤开到五钱一两都有,那是需要,这里不用开太
重,因为炙甘草很甜,会增腻。
【组成】
人参 甘草 姜 厚朴 半夏
【时机】
1、健胃消胀;
2、肚子虚胀,喜按,天枢穴无压痛,小便不黄。药喝下去后暖气排气很多。
【应用集锦】
1、常常老太太,肚子很大,是虚胀,肠子总是有问题,放屁很多,可以用这汤方;
2、肚子胀不排气也可以用,只要是虚胀。
3、不持续腹满为虚寒。腹满按天枢,不痛为虚,用温药;虚证气胀、排气多,没有其它问题,
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4、胃胀、腹满:肚脐、天枢穴以上是胃的部分,下面是腹肠部分。胃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
参汤;肠胀,属三阴经辩证。
【比较集锦】
1、腹满有实证和虚证。实证用承气汤,虚证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2、(1)发汗后腹胀,虚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2)腹胀,虚满、卧起不安、心中躁烦,栀子厚朴枳实汤。
3、(1)满而不烦:
A、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下之;
B、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之。

(2)烦而不满:
A、热邪入胸之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
B、余邪在胸之烦,以栀子豉汤解之。
(3)既烦且满,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4、(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胸腹膨满、心下痞满、呕吐。此为虚满非实满,且无热
象,食欲减退,脉弦迟,腹部有气体及水停滞。
胃下垂症、胃扩张症、鼓胀、腹膜炎等引起腹内气体留滞而痛苦者;又可用于呕吐、心下痞
满,伴有暧气及呑酸者。亦可用于因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引起吐泻之后,或腹胀、噫气者。
(2)桂枝加芍药汤:腹满,伴腹痛。
(3)半夏厚朴汤:气剂,咽中有物,气郁。
(4)生姜泻心汤:呕吐,暧气,吞酸,心下痞硬,实证。
(5)吴茱萸汤:呕逆,头痛,四肢厥冷。
【名家论述】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有两种情形腹胀满,一种是虚胀,一种是实胀,虚胀的病人感觉是喜按,实胀是拒按,我们可
以按天枢穴,实胀就是大便堵到了,虚胀是肠子的瓦斯气在里面,就是肠气很多在里面,所以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病人吃下去以后,病人会一直在嗝气,一直在放屁,然后肚子就消掉
了,所以虚胀的时候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如果是实胀的时候就是承气汤证。有一种
人是平常大便就不太好,发汗发太过的时候,肚子真的大便干掉了就是实胀;还有一种就是肠
胃虛弱的人,平常就不爱吃。津液一发,肠胃都空掉,没有津液,都是肠气在里面,就是虛
胀。
我们也可以问小便:小便淡白是虚胀;小便很黄是实胀。为什么加厚朴厚朴能够宽肠降逆除
气,所以病人会放屁,实胀一放屁,大便就下来了,虚胀就不会,虚胀会一直在放屁,让嗳气
从放屁排出来;因为病人本来就太虚了, 一发表,脾的功能就弱掉了,厚朴入脾,能健脾,能
去脾的湿,但是厚朴去脾湿没有白朮强,厚朴去脾湿的时候,能利用脾湿来润肠,不像白朮让
脾脏的湿干掉了,所以肠如果干掉了, 厚朴可以润肠,可以增加肠胃的黏液,让肠子蠕动,再
加生姜,生姜能让胃很快的恢复:为什么人参甘草?因为病人的肠胃都虚掉了,把肠胃的津液
补回去。为什么加半夏?降逆用的,不加半夏的话,气冲不出来,后面全部都是降逆、开胃、
健脾的药;常常老太太,肚子很大,是虚胀,肠子总是有问题,放屁很多,可以用这汤方,如
果是实胀就用承气汤攻出来。承气汤证还有两种特别情形,一种是大便如鞭,因为大肠的内壁
被燥屎遮蔽住了,所以大肠不吸收水分,因此下利,但是这种病人天枢穴会拒按,而且下利臭
秽,另一种,大便如鞭状,那是因为大肠的通道被燥屎给堵住了,只剩下一个很小的通道,因
此大便从很小的通道挤出来,所以像一条长长的鞭子一样。这些在后面讲承气汤的时候,还会
有更详细的说明。

经方:苓桂术甘汤(呕而晕眩,中隔积水)
苓桂术甘汤
原文: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剂量】
1、白术茯苓等量;
2、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
【组成】
甘草 白术 桂枝 茯苓
【时机】
1、病人可能还来不及吃药发汗,就吃了坏的食物,然后再发汗,肺里的津液不够,(上吐下泻
后)肠胃的津液也没了。脉沉紧是里寒。横膈里有水排不掉时,人一动就产生晕眩。
2、平时喝水喝得太快,会在中隔积水,也会头晕。
【方解】
1、茯苓和白术就降中焦的水,头晕的现象就去掉了。
【加减】
1、晕眩得很厉害的时候会吐的,就可用苓桂朮甘汤里面再加半夏;
2、小便不利,加泽泻。
【应用集锦】
1、如果呕而且头晕,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没有晕眩。小半夏汤只是在胃里面而已,苓桂术
甘汤是在整个横膈里面。
2、(1)中膈有水,有时会心悸,会有恶心,蹲下后起身则头晕眩、天旋地转、晕车、晕船,
就是苓桂术甘汤证。有吐,加半夏。小便不利,加泽泻。苓桂术甘汤是最常用的眩晕方剂。不
动的时候没有头晕。
(2)精神病人的头晕也是苓桂术甘汤症

3、贫血的眼冒金星、头晕是当归芍药散合苓桂术甘汤
4、桂枝甘草汤是治悸的基本方。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等均可视为之
变方,所主也都不离一“悸”证。桂枝甘草汤所主之悸多为一过性,突发性,阵发性,故一般
多一次顿服,中病即止。心悸明显时桂枝用量要加大,桂枝甘草之比为2:1,必要时还可加肉
桂,尤其治疗低血压及心悸时。
5、心脏肥大、动悸,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神经衰弱、心脏肥大、心脏动悸、头昏、耳聋都
有使用机会。
6、平常感觉肌肉跳两下,面皮在跳,这是因为水饮,这时候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因为脾主肌
肉,也主四肢。
7、临床上一般的头晕多属苓桂术甘汤,尤其心跳、头晕,小便有时候也不利,但是不很大明
显。小便不利明显的时候,再加上泽泻。
8、于一切脾虚水肿,与痰饮咳嗽都可用到苓桂术甘汤。
9、水饮病人发汗后身上有阵阵发摇的感觉,是因为水饮(水毒)进入了血脉,也是用苓桂术甘
汤。
10、眼中赤脉攀睛,冲逆头眩者,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
11、呼气之短,用苓桂术甘汤之轻清,以通其阳,阳化气则小便能出矣;吸气之短,用肾气丸
之重降,以通其阴,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
12、晕车、晕船。
(1)五苓散也治晕车、晕船,但它是渴而且小便不利,有水肿,
(2)苓桂术甘汤没有,就是昏眩,头疼,胸胁支满
13、忽地一下子剧烈眩晕发作,用泽泻汤。愈是急剧而起的病证,愈是药味少组成简单的方药
能起效。与苓桂术甘汤相似,站起来时头晕、有其气上冲的感觉,但即使安静下来躺下,也还
有头重、眩晕的感觉。泽泻汤眩晕的程度,比苓桂术甘汤重而剧烈。
【比较集锦】
1、苓桂术甘汤以干姜易桂枝为肾着汤;若以大枣宜白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更以五味子易
大枣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2、(1)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2)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3、(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3)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4)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泽泻四两
(5)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四两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7)防己茯苓汤: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4、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5、气上冲:
(1)病在少阴心用桂枝甘草汤,可加龙骨、牡蛎潜阳;
(2)沿心上冲的有苓桂术甘汤证;
(3)沿肾上冲的有真武汤证。
(4)阳明上冲,用赭石、半夏,旋覆代赭汤;
(5)引冲下行,用牛膝、沉香;月经不来而舌尖红的,用60g牛膝引血下行,也可以用沉香。
6、(1)苓桂术甘汤证胸胁逆满、目眩、短气,呼气短;
(2)肾着汤证为少腹不仁,或脐下拘急而短气,吸气短。
7、此心悸,头眩,身振振瞤动:
(1)苓桂术甘汤证,为以吐、下之法,以除伤寒外来之邪,而致气逆,心下满,上冲胸,虽比
心下悸较甚,但全由冲逆所致,虽剧却易愈,起则头眩,此若躺卧则不自发头眩。茯苓四两 桂
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2)真武汤证则起卧俱头眩,且振振欲擗地,其病作为太阳病,自内而发,加之有虚寒之证,
其发热,本不应以发汗而解,若误用发汗,必躁扰气血,使水气逆行。虽同以茯苓为主,但真
武汤伍以附子温下焦,利水气之力较苓桂术甘汤为大。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朮二两生姜三两
(切)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8、(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9、(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实证方,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
心下部膨满,腹部多见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神经症状。即所谓上冲、心
悸亢进、不眠、烦闷等,易惊、焦躁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症状,
小便不利,大便偏秘为目标。主诉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
等亦为目标。

(2)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3)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
(4)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腹动,虚证。
(7)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10、(1)甘姜苓术汤为有干姜而无桂枝,毒主集于上半身,此水毒不上冲而下降,集中于下半
身,故其证无上冲目眩之证,胃内停水完全不存,或虽存在亦不过些微而已。干姜与附子并称
大热药,且有驱逐水毒之作用,故其证必有寒冷或厥冷与水毒之隐见。本方腹部软弱无力
(2)苓桂术甘汤无干姜而有桂枝,证必有上冲目眩之证,是水毒之上冲也,且现胃内停水。
11、 遇到晕眩的人,如果只是中膈有水,用苓桂术甘汤;遇到寒湿的人,就是用真武汤。怎么
知道病人有寒湿,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且
膝盖骨可能会痛。
12、(1)心下悸,发汗多,(麻黄汤)将肺里津液伤到了,水停中脘向上冲,桂枝甘草汤,桂
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2)脐下悸,发汗多,(桂枝汤)将胃里的津液伤到了,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四两(去
皮)甘草二两(炙)茯苓半斤大枣十五枚(掰)
(3)中膈的水,一动就头晕,不动不晕,苓桂术甘汤,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茯苓四
两 (生甘草)晕得要吐的,加半夏。
13、 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小肠热、津液不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中膈停水:苓桂术甘汤
(5)没有奔豚,就是心动悸的很厉害,会脐下悸或脐上悸,或者心脏跳得很厉害大部分我们从
甘草泻心汤来做加减。
(6)脐下悸,关元穴,附子证,真武汤;心下悸,膻中穴,桂枝证,苓桂术甘汤
14、(1)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2)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发则头晕。
(3)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动悸亢进
(4)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5)柴胡姜桂汤:肝郁,腹动,虚证。
(6)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实证(大小便秘、胸满烦惊)之癫痫。浅田流用此方去其铅丹,
加钩膝、羚羊角、芍药、甘草。

15、凡以下剂攻下后:
(1)即上冲拘挛、或作急迫者,用桂枝加桂汤;
(2)面浮肿手足挛痛者用当归建中汤证;
(3)上冲头眩,小便不利用苓桂术甘汤;
(4)或发上冲胸胁苦满等柴胡桂枝汤诸证者,
(5)血气动者,多为当归建中汤证。
【名家论述】
1、苓桂术甘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如果吐了又大下,肠胃就伤到了,结果心下逆满,就是胃的地方感觉到胀满,气上冲
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为什么会这样子这人平素就有水饮,水
停在横膈膜,一种是平常喝水喝太快,慢慢累积在这里;还有一种是「思」,「思」能伤脾,
造成脾的运化不好,结果水的运化不好,土生金的时候,一部份会气化上来,一部份会停在这
横膈膜上,横膈膜像海绵一样,里面都是水。被吐、被下了以后,上下的水都没有了,这水就
开始要动起来,这水不在胃的里面,如果在胃的里面,胃就会把它气化掉,这水停在胃的旁
边,病人一动的时候,这水就开始晃了,头就昏了,西医说这是中耳不平衡,因为头在晕眩,
和贫血不一样, 贫血是眼前发黑,他是天旋地转,苓桂朮甘汤下去,把这水排掉,就好了。所
以起则头眩,移动或站起来的时候会晕眩,就是苓桂朮甘汤证;如果是躺在床上不动会晕眩,
就不是苓挂朮甘汤证,后面会提到真武汤的时候,再说明。
白朮就是因为湿太盛了而用的,健脾整胃最好的药就是伏苓、白朮,白朮能去湿,茯苓能把水
利掉,桂枝甘草在中膈,如果在脐下就加茯苓大枣,所以这是桂枝甘草汤演变出来的,先是桂
枝甘草汤,再来是桂枝甘草加茯苓大枣,再来是苓桂朮甘汤,所以苓桂朮甘汤专门去中膈的
水。
伤寒,若吐若下后被吐被下后,水饮就跑出来了,平常不会的,结果心下逆满,胃里面胀满得
很难过,然后气往上冲,因为这水没能气化上来,是水停在这里,当然感觉气下不去,呼吸的
时候,气会往回逆,一般来说,横膈膜会下降,气才会充满,吐气的时候,横膈膜会上升,结
果横膈膜都是水,它根本不下降,一吸它就满了,满了就会有气逆的现象。起则头眩,脉沉
紧,沉代表病在里,紧就是塞,水就是塞的,因为水在中膈,没有在皮肤表面上,一发汗会动
经,因为身体的血脉、经络、肌肉,都要靠我们的水份来滋养,一发汗就没有水份了,他就抽
筋,所以身为振振摇,就是晃来晃去的,就中膈的水在晃,就用苓桂朮甘汤。临床上看到,晕
眩得很厉害的时候会吐的,就可用苓桂朮甘汤里面再加半夏。

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脚无力,去杖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原文】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又名】去杖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剂量】
1、平常用白芍两钱,炙甘草两钱,炮附子四钱。
【组成】
甘草 芍药 附子
【时机】
1、又名去杖汤,病人有脚四肢拘急,或者腹挛痛,恶寒;
2、大多用在素虚的人,平常身体虚缺血的人会用到。
【应用集锦】
1、如果重用芍药、炙甘草到各一两,静脉瘤、静脉曲张时就重用芍药、炙甘草;如果还没感
觉,可以将芍药加到1两半或2两,炙甘草不变;如果此时病人的脚是冷的,可以加重炮附子,
温的就减量,但一定要要,预防淤血块从静脉流回心脏。
2、如果血中有湿阻,就是皮表生疮流脓流出黄水、脓水这样滴滴答答念粘的出来,中医称疮
家,这就是湿。湿堵在血液里面造成血液循坏不流畅,这个时候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要重用
芍药甘草。芍药要用一两以上才够,大剂地下去救他。疮流脓化脓水出来又痒又发炎时,光是
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只能去他的痛,还要加些固表药物,湿才会去掉,同时要加些解毒的药、寒
凉的药在里面,因为病人有发炎,比如黄芩黄连。
3、妇人病,平常女孩脚冰冷的很多,月经来的时候肚子痛,就是标准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芍
药甘草附子汤下去,重用芍药不但止她的腹痛,还让她血从脚底下热起来,再加附子更好。
4、病人腿一受凉腿就抽筋、一负重就抽筋。
5、产后多致痉,阴虚液脱之故。产后误汗下而致,或亦有之。张氏医通云:芍药甘草附子汤。
【比较集锦】
1、(1)凡下部之冷专在腰者,湿在中焦,腰部用茯苓白朮,所以带脉证,就是腰酸,下针下
足临泣,处方就用肾着汤治之。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较盛的用干姜。
(2)在脚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之。所以单痛在脚部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可以了。
(3)平时因为脚冷要喜欢穿袜子睡觉的人,都可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2、(汗后,)脉微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身疼、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
新加汤。
3、(1)甘草附子汤:疼痛,急性关节风湿病、疼痛剧痛;急慢性关节炎、神经痛、骨髓骨膜
炎、腰痛、急痛等;

(2)桂枝附子汤:疼痛,身体烦痛,不能自动;
(3)桂枝芍药知母汤:疼痛,关节肿痛,消瘦,气上冲甚,脉实;
(4)芍药甘草附子汤:疼痛,四肢可屈伸,无热上冲;
(5)桂枝加附子汤:疼痛,软组织痛。
【名家论述】
1、芍药甘草附子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用在平常身体虚缺血的之人,芍药一般用二钱,炙甘草二钱,炮附子四钱。临床上来治疗静脉
瘤时,芍药、炙甘草用到一两,炮附子五钱,如果静脉瘤有改善但还不够快,要加重白芍,但
炙甘草保持一两,如果脚是冷的,就加重炮附子,还可以预防心脏病;单纯脚没有力气,就开
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不解,反倒恶寒(麻黄汤是身体很烫,感觉到很冷,脉很浮),身体是冷的,感觉也怕
冷,人在很虚,血不足的时候都会怕冷,用附子去壮阳,阳是身体上的津液,占60%,阴就是
血,占40%左右,发汗太多阳就会虚掉,水不足血量也就少了,附子去壮阳,肾主水,芍药让血
流回心脏的力量加速,炙甘草把肠胃津液补足。临床上脚无力、年纪大,会把附子加在里面,
一般三钱,寒很盛加到三、四钱以上。如果是膝盖问题,就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去仗汤)。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不仅治发汗后之恶寒,且治芍药甘草汤证而属于阴位
者。又以「附子」代「草鸟头」,善治虫积痛。有活用于治疝或痛风、鹤膝风等,自痛风以至
鹤膝等,有所谓以绵包足之冷者,皆有效。凡下部之冷专在腰者,用「苓姜朮甘」治之;其专
在脚者,用此方治之。腰部和脚的不一样,湿在中焦,腰部用茯苓白朮,所以带脉证,就是带
脉腰酸,下针下「临泣」,处方就是「茯苓白朮甘草生姜」,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较盛的用
干姜,中焦的湿堵在腰间,就用利水的利掉,如果腰好了,膝盖脚踝还有痛,就用芍药甘草附
子汤,所以单在脚部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可以了。
「汤本氏」曰:本方可治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关节强直等。所以此方也可以用在腰椎
上,要注意,在腰部以上要加茯苓、白朮,在腿部要重芍药和炙甘草,此方不是用在痛风,是
脚冰冷的,血液循环不是很好,妇人病,平常女孩脚冰冷的很多,月经来的时候肚子痛,就是
标准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下去,重用芍药不但止她的腹痛,还让她血从脚底
下热超来,再加附子更好。
「案例」:心脏动脉血管堵塞,作心导管,就是气球扩张术,扎三次针好了,气球扩张术,比
开刀受伤的程度来的大。两人扎第一次针后,眼翳就都退掉了,所以要靠针。五六十岁以上的
人,年龄大的人血管容易破裂,如果破在心脏上方,血会被心脏外面的网膜包住,这很危险
的,西医碰到的时侯要病人不要动,五十岁以下的人,遇到血管破裂大多在腹腔里面,防己就
可以把血管的膜加固起来,用芍药把血导回去。

经方:茯苓甘草汤(胃有停水,动悸)
茯苓甘草汤
【原文】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
2、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伤寒》
【剂量】
1、(倪)茯苓和桂枝必须等量;
2、(胡)茯苓和桂枝至少要搁三两。
【组成】
甘草 桂枝 茯苓 姜
【时机】
1、心下悸,气冲,不渴,小便不利,或有呕逆;
2、渴而小便不利则是五苓散。
【应用集锦】
1、茯苓甘草汤加上龙骨、牡蛎,可以治伴有心悸的失眠。顽固的失眠证,心下悸很厉害,用其
他的药不行,这个药每每见效。龙骨、牡蛎都可以分别搁 12 克。
2、茯苓关于神经方面的证候用得相当多;
3、茯苓甘草汤治痰饮目眩,又治咳而遗尿,腹证见心下浮躁,扑通扑通跳动,心慌,有水气。
4、桂枝甘草汤是治悸的基本方。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等均可视为之
变方,所主也都不离一“悸”证。桂枝甘草汤所主之悸多为一过性,突发性,阵发性,故一般
多一次顿服,中病即止。心悸明显时桂枝用量要加大,桂枝甘草之比为2:1,必要时还可加肉
桂,尤其治疗低血压及心悸时。
5、汗出之后:
(1)心下悸:
A、渴:津液已亡,少用桂枝,五苓散。
B、不渴:津液未亡,茯苓甘草汤。
(2)没有心下悸:

A、渴:白虎汤。
B、不渴:无他证,是病已瘥,可勿药矣。
6、渴而小便不利者则为五苓散,不渴而小便不利者归属茯苓甘草汤。
【比较】
1、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脐下悸):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心下悸):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肚脐后动悸):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中膈停水:苓桂术甘汤。
【比较集锦】
1、(1)心悸+水饮(突发呕吐、晕眩等),小半夏加茯苓汤;
(2)血虚之心悸,炙甘草汤;
(3)顽固的失眠证,心下悸得厉害,用其他的药不行,用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各12 克 每每
见效。要是治失眠的话,茯苓起码要搁 4 两,还可以加,茯苓关于神经方面的证候用得相当
多。
(4)不渴、心下悸,茯苓甘草汤。
2、(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3)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4)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泽泻四两
(5)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四两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7)防己茯苓汤: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3、(1)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2)肾着汤: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4、有表证,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汤。
5、茯苓甘草汤加大枣减生姜,即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也。
6、(1)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2)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7、(1)茯苓泽泻汤:泽泻四两 白术三两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生姜四两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甘草一两(炙)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
(3)泽泻汤: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8、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脐下悸):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心下悸):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肚脐后动悸):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中膈停水:苓桂术甘汤。
(5)没有奔豚,就是心动悸的很厉害,会脐下悸或脐上悸,或者心脏跳得很厉害大部分我们从
甘草泻心汤来做加减。
(6)脐下悸,关元穴,附子证,真武汤;心下悸,膻中穴,桂枝证,苓桂术甘汤。
9、(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名家论述】
1、茯苓甘草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所以在病人感觉很渴而且脉浮的时候,就要想到「五苓散」,如果渴而且壮热,午后潮热,那
是白虎汤证,平常看到渴很容易误解为阳明证;不渴而心下悸,中焦有饮会动悸的,动悸的时
候用茯苓,把水利掉,所以用茯苓甘草汤。以「茯苓」治悸,「桂枝」降冲,「桂、苓」化
水,「生姜」温胃,「甘草」缓中;桂枝降逆,这最主要的逆是冲脉,心脏的血往下从子宫出
来就是月经,如果心脏的血下行的力量下够,或心脏需要的血量不够,土生金,血变成乳汁,
血停在上焦就会燥热,所以怀孕或喂母乳的时候,比较燥热,所以退奶的时候用桂枝让冲脉的
力量加强往下走,桂枝可以通利冲脉,让心血往下导到子宫,所以桂枝不仅可以走肌肉,还有
这功能。桂枝与茯苓等量来把水利掉,然后借着生姜与炙甘草把津液补回来。
如果我们用汗吐下的方法,本来病人不口渴,用了汗吐下的方法以后口渴了,代表病邪已去,
我们给水让病人少少饮之就好。但是如果津液已经伤到、或是发汗以后,因病人体虚导致还有
部分的水还停留在皮肤表面,有脉浮数、汗出、烦渴、小便不利的时候,就想到五苓散。

经方:茯苓四逆汤(四肢寒凉,烦躁) 2022-05-04
茯苓四逆汤
【原文】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组成】
人参 甘草 茯苓 姜 附子
【时机】
1、四逆汤症有烦躁。人参补津液,茯苓除烦燥。
【应用集锦】
1、(1)普通情况吃饭太快,胃虚热打嗝,用橘枳姜汤、橘皮竹茹汤;
(2)胃虚寒打嗝,用吴茱萸汤;
(3)癌症病人,到最后的胃气欲绝打嗝,方用茯苓四逆汤,或者通脉四逆汤。
2、重病时烦躁+自汗如注,可用茯苓四逆汤。
3、大便先硬后溏,小便不利,手脚心出汗而其他地方无汗,就是胃虚了,甘草干姜汤或者吴茱
萸汤加减。比较严重一点的胃虚寒,用理中汤,最严重的人之将亡,用茯苓四逆汤。
【比较集锦】
1、如果没有烦躁的四逆,就用一般四逆汤即可;
2、如果津液不够,没有烦躁,有发汗吐下,就用人参四逆汤;
3、没有被汗,手脚冰冷的,就直接用四逆汤。
4、干姜附子汤加甘草为四逆汤,重用干姜为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加人参为四逆加人参汤,更加
茯苓为茯苓四逆汤。
5、(1)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2)肾着汤: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6、干姜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比较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茯苓四逆汤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人参一两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人参一两茯苓
四两
阳虚,没有阴虚,白天烦
躁、夜里安静
阳虚、阴虚+ 急迫症、厥

+ 津液丧失太多 + 烦躁
【名家论述】
1、茯苓四逆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什么时候用到茯苓四逆汤发汗或汗下,有使其阴虚者,有使其阳虚者,有使其阴阳两虚者。阴
虚者可任其自复,阳虚者用「干姜附子汤」,阴阳两虚者,用人参四逆汤。发汗以后,表阳很
足而里面津液不足的时候,就慢慢等他恢复,伤寒家开的是阳药,很少用补阴的药,如果阴虚
阳足的,就是肠胃功能很好,就慢慢等它恢复就好了,如果是阳虚了,用干姜附子汤,如果是
阴阳两虚,人参四逆汤,发汗了以后,手脚冰冷脉徽弱的就用四逆汤,如果病人有烦躁的现
象,烦躁为什么就是水气往上冲了,人身体虚了,虚热在上面,上焦太热了,津液没有了,下
焦的水往上冒,身体又不受,所以就用人参四逆汤加茯苓,把水往下消导,小便排掉就可以
了,经方中用药常常补泻兼施,例如金匮肾气丸也是如此;所以张仲景在用四逆汤救逆的时
候,病人只要阳在,就不会有事,阳足代表身体肠胃功能还好,吃一吃就补回来了,阳虚了就
很危险,阳不足就代表脏腑的吸收功能不行了,这时候就要用药去控制他,阴阳两虚的时候也
需要用,阴阳两虚开四逆汤加人参,也是壮里阳的药,阴的部份用人参去补。
「本草」:茯苓可以利水除烦健脾,常吃茯苓寿过百岁,用到茯苓四逆汤时,一定是手脚冰冷
的,手到肘脚到膝,脉都快断掉,吐出的气是冷的,叫四逆,嘴巴津液还很足或很干,四逆汤
就会好。很烦躁才是茯苓四逆汤。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以「茯苓」为君药,以烦躁为目的也,「本草」云「茯
苓主治烦躁」,可谓古义。四逆汤证,汗出而烦躁不止者,非此方不能救。如果没有烦躁,就
是「人参四逆汤证」。

经方:栀子甘草豉汤(虚烦不眠,呼气急促)
栀子甘草豉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
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发汗吐下后,虛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
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用法】
1、先煮栀子
【剂量】
1、1、栀子用五钱,甘草二钱,豆豉也是五钱。
【组成】
甘草 栀子 豆豉
【时机】
1、病后调理的药
【应用】
1、这汤剂是用在病人食物中毒,吃坏肚子了以后,造成的胃肠不适,造成吐,如果因为食物引
起的问题,只有吐没有下利的时候,就用栀子甘草豉汤,如果有下利,这汤剂就没有效了,就
应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证,也就发炎了。
【比较集锦】
1、(1)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症加呼吸困难,断断续续,和短气不同,短气为呼吸急促,
有力而短;少气为吃力紧迫之征。故加甘草。
(2)栀子生姜豉汤:由气逆致呕,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呕。
(3)枳实栀子豉汤:若胸中痞满者,于栀子豉汤中加枳实。
【名家论述】
1、栀子豉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栀子,这药专门能去上焦的热,上焦就是讲肺、心,栀子去上焦的热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
实热,栀子去的是虚热,实热和虚热病人都会感觉烦躁,但是虚热的人舌苔是淡黄,实热的舌
苔黄而且干燥,还有看脉的力量如果是比较无力,重按就不见了,就是虚热。临床上看到病人
有黄疸的时候,看到的是虚热,现代说的急性肝炎也可能用到栀子。
豆豉这药本身也会发汗,但是没有桂枝麻黄那么强,是介于补药和发表中间的药。发汗吐下,
会给病人发汗一定是有表证,汗吐下就是水已经去掉了,水去掉的同时,病人身体是很虚弱
的,因为津液伤到了,如果半夜津液慢慢回来,胃口开了,吃东西就好了,就不用管他了,有
的人没有办法恢复,就变成虚烦不得眠,如果严重的时候,就会反复颠倒,就是在床上睡不
着,翻来覆去,心中很懊侬,就是心中很烦闷,胃里面怪怪的,所以栀子豉汤,这个药是病后
调理的药。少气就是四肢没有力量,手脚的力量不够、加甘草进去,甘草能健脾胃,能解百

毒,除去胃中坏死的食物。若呕者,加生姜,生姜本来就是除烦止呕的,为什么不加半夏因为
这剂药是调理的,半夏是治病的,不需要用半夏那么强的药,因为胃中没有停水,发汗吐下
后,津液才刚回来,还下是很足,用了半夏又会把津液去掉,所以只用生姜;金匮中治疗妊
娠、呕吐不止的干姜人参半夏丸,孕妇吐水不止,就一定要用到生半夏。
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
期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
是肝炎的症状,所以一般身体虚的时候,一发表。发完后才会有这种现象,就用这方,所以这
方是病后调理的汤剂。
因为血虚,常常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灸灸「三毛」,睡不着、虚烦的时候,魂在眼睛上面,
「三毛」刚好在肝经脾经交会的地方,因为脾是生血的,肝是藏血的,灸它的时候,血马上就
进入肝,魂就归肝,自然就睡了。
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不要把豆豉煮烂掉了,所以先煮栀子。
栀子豆豉两者皆属苦寒之品,苦可清心除烦,寒可消炎退热,且「栀子」能降血压,使脑神经
宁静,「豆豉」能生水液,以滋胃阴,两者合用,成为清心宁神之良方。虚烦不眠,大多起于
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
「栀子豉汤」,为温病汗吐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凡温病最容易耗散阴液。阴液既伤, 虽经汗
或吐或下后,病邪虽解,残余之热毒往往不净,成为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等证;
所以这个证是发汗吐下以后才会有的,没有发汗吐下的话,就看不到这个证。还有一种情形,
就是服用发表药以后,如果吃肉类食物所产生的虚热,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栀子用五钱,甘草用二钱,豆豉用五钱。用在食物中毒,吃坏肚子以后,造成肠胃不适,造成
吐,没有下利,就用栀子甘草豉汤。如果有下利,用葛芩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
症,也就是发炎了。
「千金方」本方条曰:「栀子甘草豉汤方」,治食宿饭、陈羹、臭肉、宿菜而发者。

经方:栀子豉汤(虚烦失眠第一方)
栀子豉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
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来源】《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发汗吐下后,虛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
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伤寒)
2、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
3、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伤寒)
4、凡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伤寒)
5、阳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
6、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
主之。(伤寒)
7、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伤寒)
8、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金匮)
【用法】
1、不要将豆豉煮烂了,所以先煮栀子。
【剂量】
1、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
【组成】
栀子 豆豉
【时机】
1、烦躁的第一方,但一定是昼夜都烦躁,病人虚热。虚症的脉按下去就没有了,舌苔是淡黄;
实热是干深黄。
2、一般是病后调理的药,病治好了,还有些后遗症时用。
3、栀子豉汤是在治疗虚热的时候使用的,在病要好了的时候。如果病正热利下重的时候,你开
栀子豆豉,一点用都没有,那是螳臂档车,没有用,完全没有用。
【方解】
1、栀子质轻,去虚热。和实热相比,虚热的舌苔是淡黄不是干裂的黄;脉重按就没有了;
2、豆豉生胃的津液。心中懊恼,是指胃里怪怪的。
【应用】
1、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
初期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
都是肝炎的症状;

2、食道方面的病栀子豉汤证很多很多,比如食道炎、食道憩室等。只要症状符合就可以大胆用
药,效果都非常好;
3、虚烦不眠,大多起于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
【说明】
1、肠胃虚寒的人少用栀子豉汤,因为它是寒凉的药。
【应用集锦】
1、(1)肝炎出现的现象都是湿热:小便黄、恶心、无胃口、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小柴胡汤
加减很快可以将肝炎治好,不管是B还是C肝。如果没有胃口(因为肝肿起来顶到胃了), 加白
术、茯苓(多一些,因为利湿)、郁金(平肝气,郁结在那里,郁金可以将之打开);如果身
发黄,加茵陈(去黄);如果虚烦不得眠,加栀子。药要吃到一切正常了;
(2)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初期的)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
(3)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
肝炎的症状;
(4)小柴胡汤是预防肝炎的处方。
2、栀子豉汤:邪在心胸结聚,以指探按骨间则痛,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
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奈;胸中烦热不得眠,剧者,烦闷不安,反覆颠倒,心中懊
憹。或身热手足温,或胸中窒而不能食,或结痛。
3、栀子豉汤:如果邪已结聚于心胸骨间,触按之则痛,虽不见心下濡弱,亦属栀子豉汤证
4、因为阳虚而阴不守,故无法入睡,用酸枣仁汤、栀子豉汤。
5、栀子三钱 豆鼓三钱 半夏三钱 --> 虚热、湿造成失眠。
6、身热、心中懊憹、饥饿而不能食、仅仅头部汗出,栀子豉汤。
7、(1)食道炎症
A、很少导致噎嗝,因为食道很有弹性。
B、食道炎症会导致食道的反流,一是食道下段的括约肌易受情绪影响,患者大多情绪不好、烦
躁;二是反流刺激。可以选栀子干姜汤或者栀子豉汤。
C、食管上段的疾病常有食道烧灼,多见热证,可用《温病条辨·上焦篇》的宣痹汤和三香汤,
两方都是治疗热证的。
(2)食道上段的疾病,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常用于食道癌。
(3)食道下段的疾病,
A、脾阳虚,便有微溏者,用栀子干姜汤;
B、纯粹的热证,用栀子豉汤。
(4)其它:
A、治疗食道疾病,也可以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合栀子干姜汤。
B、如果在上焦,可以用宣痹汤或三香汤合栀子豉汤。
C、临床上不考虑寒与热,就用栀子干姜汤或栀子豉汤都会有效。
8、阳明病内有郁热的时候,如果还没有身发黄,栀子豉汤,已黄宜栀子柏皮汤。
9、(1)一种是阳明经热,一做事就满头大汗,用白虎汤;
(2)失眠的但头汗出,如果有阳明燥失,用承气汤;
(3)虚症的但头汗出,用龙骨牡蛎;
(4)脉沉细而但头汗出,如有柴胡症,小柴胡汤。少阴症不会有头汗出;
(5)湿家会但头汗出,脉沉细,小便不利,用小便解。不能攻下;

(6)阳明证,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渴欲饮,茵陈蒿汤;
(7)但头汗出,饥不能食,胃中虚热,栀子豉汤;
(8)但头汗出、上半身有汗都是身体内有湿,防己黄芪汤之类。
【比较集锦】
1、(1)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症加呼吸困难,断断续续,和短气不同,短气为呼吸急促,
有力而短;少气为吃力紧迫之征。故加甘草。
(2)栀子生姜豉汤:由气逆致呕,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呕。
(3)枳实栀子豉汤:若胸中痞满者,于栀子豉汤中加枳实
2、阳明病的腹满而喘者,大多为大承气汤,因为胃中有热结、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满而喘、
短气,且有潮热。但是如果有咽燥、口苦而无短气之征,当热在上,栀子豉汤,如果渴,白虎
汤。
3、(1)满而不烦:
A、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下之;
B、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之。
(2)烦而不满:
A、热邪入胸之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
B、余邪在胸之烦,以栀子豉汤解之。
(3)既烦且满,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4、(1)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高,属于心阴虚。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
(4)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豉汤(虚热)、栀子干姜
豉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
(5)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最低。属于肝阴虚。以病因而
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酸枣仁汤是真的很
虚的病,是因为虚而产生的烦躁,所以烦躁不厉害。
5、伤寒,麻黄汤发汗之后,有两种情形会心烦:
(1)表邪仍不解,表证仍在,脉浮数,可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法,
(2)汗后邪去,表证已解但有余热留扰胸膈,则用栀子豉汤以清热除烦。
6、虚与实:
(1)心下痞软: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
奈。如果心胸烦躁,此为虚烦。方如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2)若按之必硬,或痛者,皆实邪致烦,其治法或柴胡辈,或调胃承气;其剧者,大陷胸汤,
或泻心辈;大率实邪在胁下、心下者,以其实证表现为依据。
7、阳明病:
(1)栀子豉汤:脉浮而紧(非胃实热),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身重。热在上,
(2)大承气汤:脉或沉迟(胃结实热),腹满而喘,胃中已成热结,而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
满而喘、短气、身重,而无咽燥、口苦之象,热在肠胃,发热汗出不恶寒,有潮热,潮热为胃
实之候。
(3)白虎汤:栀子豉汤症发渴时用白虎汤,以除其内热。

8、心中疼热:
(1)栀子豉汤: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仅为心中疼热,
邪气郁结,而无水气,且无虚寒之候。
(2)大陷胸汤:结胸,心中懊侬。
(3)厥阴症: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四肢厥逆。
【名家论述】
1、栀子豉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栀子,这药专门能去上焦的热,上焦就是讲肺、心,栀子去上焦的热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
实热,栀子去的是虚热,实热和虚热病人都会感觉烦躁,但是虚热的人舌苔是淡黄,实热的舌
苔黄而且干燥,还有看脉的力量如果是比较无力,重按就不见了,就是虚热。临床上看到病人
有黄疸的时候,看到的是虚热,现代说的急性肝炎也可能用到栀子。
豆豉这药本身也会发汗,但是没有桂枝麻黄那么强,是介于补药和发表中间的药。发汗吐下,
会给病人发汗一定是有表证,汗吐下就是水已经去掉了,水去掉的同时,病人身体是很虚弱
的,因为津液伤到了,如果半夜津液慢慢回来,胃口开了,吃东西就好了,就不用管他了,有
的人没有办法恢复,就变成虚烦不得眠,如果严重的时候,就会反复颠倒,就是在床上睡不
着,翻来覆去,心中很懊侬,就是心中很烦闷,胃里面怪怪的,所以栀子豉汤,这个药是病后
调理的药。少气就是四肢没有力量,手脚的力量不够、加甘草进去,甘草能健脾胃,能解百
毒,除去胃中坏死的食物。若呕者,加生姜,生姜本来就是除烦止呕的,为什么不加半夏因为
这剂药是调理的,半夏是治病的,不需要用半夏那么强的药,因为胃中没有停水,发汗吐下
后,津液才刚回来,还下是很足,用了半夏又会把津液去掉,所以只用生姜;金匮中治疗妊
娠、呕吐不止的干姜人参半夏丸,孕妇吐水不止,就一定要用到生半夏。
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
期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
是肝炎的症状,所以一般身体虚的时候,一发表。发完后才会有这种现象,就用这方,所以这
方是病后调理的汤剂。
因为血虚,常常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灸灸「三毛」,睡不着、虚烦的时候,魂在眼睛上面,
「三毛」刚好在肝经脾经交会的地方,因为脾是生血的,肝是藏血的,灸它的时候,血马上就
进入肝,魂就归肝,自然就睡了。
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不要把豆豉煮烂掉了,所以先煮栀子。
栀子豆豉两者皆属苦寒之品,苦可清心除烦,寒可消炎退热,且「栀子」能降血压,使脑神经
宁静,「豆豉」能生水液,以滋胃阴,两者合用,成为清心宁神之良方。虚烦不眠,大多起于
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
「栀子豉汤」,为温病汗吐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凡温病最容易耗散阴液。阴液既伤, 虽经汗
或吐或下后,病邪虽解,残余之热毒往往不净,成为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等证;
所以这个证是发汗吐下以后才会有的,没有发汗吐下的话,就看不到这个证。还有一种情形,
就是服用发表药以后,如果吃肉类食物所产生的虚热,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栀子用五钱,甘草用二钱,豆豉用五钱。用在食物中毒,吃坏肚子以后,造成肠胃不适,造成
吐,没有下利,就用栀子甘草豉汤。如果有下利,用葛芩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
症,也就是发炎了。
「千金方」本方条曰:「栀子甘草豉汤方」,治食宿饭、陈羹、臭肉、宿菜而发者。

经方:栀子生姜豉汤(和胃止呕)
栀子生姜豉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
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发汗吐下后,虛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
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用法】
1、不要将豆豉煮烂了,所以先煮栀子。
【组成】
姜 栀子 豆豉
【时机】
1、病后调理的药。病治好了,还有些后遗症时用。
【比较集锦】
1、(1)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症加呼吸困难,断断续续,和短气不同,短气为呼吸急促,
有力而短;少气为吃力紧迫之征。故加甘草。
(2)栀子生姜豉汤:由气逆致呕,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呕。
(3)枳实栀子豉汤:若胸中痞满者,于栀子豉汤中加枳实。
【名家论述】
1、栀子生姜豉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栀子,这药专门能去上焦的热,上焦就是讲肺、心,栀子去上焦的热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
实热,栀子去的是虚热,实热和虚热病人都会感觉烦躁,但是虚热的人舌苔是淡黄,实热的舌
苔黄而且干燥,还有看脉的力量如果是比较无力,重按就不见了,就是虚热。临床上看到病人
有黄疸的时候,看到的是虚热,现代说的急性肝炎也可能用到栀子。
豆豉这药本身也会发汗,但是没有桂枝麻黄那么强,是介于补药和发表中间的药。发汗吐下,
会给病人发汗一定是有表证,汗吐下就是水已经去掉了,水去掉的同时,病人身体是很虚弱
的,因为津液伤到了,如果半夜津液慢慢回来,胃口开了,吃东西就好了,就不用管他了,有
的人没有办法恢复,就变成虚烦不得眠,如果严重的时候,就会反复颠倒,就是在床上睡不
着,翻来覆去,心中很懊侬,就是心中很烦闷,胃里面怪怪的,所以栀子豉汤,这个药是病后
调理的药。少气就是四肢没有力量,手脚的力量不够、加甘草进去,甘草能健脾胃,能解百
毒,除去胃中坏死的食物。若呕者,加生姜,生姜本来就是除烦止呕的,为什么不加半夏因为
这剂药是调理的,半夏是治病的,不需要用半夏那么强的药,因为胃中没有停水,发汗吐下
后,津液才刚回来,还下是很足,用了半夏又会把津液去掉,所以只用生姜;金匮中治疗妊
娠、呕吐不止的干姜人参半夏丸,孕妇吐水不止,就一定要用到生半夏。
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

期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
是肝炎的症状,所以一般身体虚的时候,一发表。发完后才会有这种现象,就用这方,所以这
方是病后调理的汤剂。
因为血虚,常常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灸灸「三毛」,睡不着、虚烦的时候,魂在眼睛上面,
「三毛」刚好在肝经脾经交会的地方,因为脾是生血的,肝是藏血的,灸它的时候,血马上就
进入肝,魂就归肝,自然就睡了。
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不要把豆豉煮烂掉了,所以先煮栀子。
栀子豆豉两者皆属苦寒之品,苦可清心除烦,寒可消炎退热,且「栀子」能降血压,使脑神经
宁静,「豆豉」能生水液,以滋胃阴,两者合用,成为清心宁神之良方。虚烦不眠,大多起于
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
「栀子豉汤」,为温病汗吐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凡温病最容易耗散阴液。阴液既伤, 虽经汗
或吐或下后,病邪虽解,残余之热毒往往不净,成为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等证;
所以这个证是发汗吐下以后才会有的,没有发汗吐下的话,就看不到这个证。还有一种情形,
就是服用发表药以后,如果吃肉类食物所产生的虚热,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栀子用五钱,甘草用二钱,豆豉用五钱。用在食物中毒,吃坏肚子以后,造成肠胃不适,造成
吐,没有下利,就用栀子甘草豉汤。如果有下利,用葛芩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
症,也就是发炎了。
「千金方」本方条曰:「栀子甘草豉汤方」,治食宿饭、陈羹、臭肉、宿菜而发者。

经方:栀子厚朴枳实汤(心烦腹满)
栀子厚朴枳实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组成】
栀子 枳实 厚朴
【比较集锦】
1、腹满有实证和虚证。实证用承气汤,虚证,就是气胀,用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
2、栀子厚朴枳实汤是心烦腹满,也偏向虚证,但是有津液丧失,可能肠胃会有干燥结实,所以
用到枳实打开肠管。
3、(1)发汗后腹胀,虚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2)腹胀,虚满、卧起不安、心中躁烦,栀子厚朴枳实汤;
4、(1)枳实栀子豉汤: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一升(绵裹)
(2)栀子厚朴枳实汤: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5、(1)满而不烦:
A、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下之;
B、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之。
(2)烦而不满:
A、热邪入胸之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
B、余邪在胸之烦,以栀子豉汤解之。
(3)既烦且满,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名家论述】
1、栀子厚朴枳实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此条和七一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作比较,厚朴可以宽
肠,生姜、半夏、甘草、人参都能健脾整胃,吃了病人会一直放屁,这只是发汗了以后造成的
腹胀,只是胀满;通常大便堵到的时候有承气汤剂,虚满的时候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八七条是伤寒攻下以后的心烦,腹满不一样,除了心烦,腹满,还有卧起不安,心中躁烦,就
是上焦心肺的地方,用栀子来除烦,去虚烦产生的虚热,腹胀满的时候用厚朴,厚朴把脾脏的
湿移到肠间,可以排气,把所有的肠气通通排出来;枳实这药可以去结实,结实就是东西结成
一块,实际上,枳实并不是把它打散,也不是把它排出来,因为肠子里面已经有干燥的大便,
大便干了跟肠壁粘在一起了,遇到这种情形要靠枳实,枳实可以把肠子打开来,肠一宽起来,
让肠壁的粘液增加,燥屎就会离开来,枳实的功能在这里,所以大小承气汤都有用到枳实,枳
实除了可以把肠的结毒去掉以外,连胸腔的结毒也可以去,所以枳实不单单是打开肠壁,枳实

这药一片一片的、一圈一圈的,切出来像肠壁一样,连血管、胆管也可以扩张起来,所以心脏
病的时候,会用到枳实,枳实专门打开通道、去除「管子」里面的脏东西,【本草】写枳实去
「结毒」,结就是有东西:在胸闷、胸痛、胸满的时候,张仲景一律去白芍用枳实。枳实也长
得像心脏,把心脏通到小肠的血管打开,如此大肠小肠的蠕动就会增加,所以承气汤会用到枳
实。
「栀子厚朴枳实汤」没有用到大黄。因为并不是大便结到,它只是一部份结到,小小的一点点
结到,所以吃了这药也是从大便排出来,因为没有大黄,所以不会拉肚子,只是大便上很好而
已。

经方:真武汤(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沉重疼痛,怕冷)
真武汤
【原文】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朮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按:一般炮附子即
可)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欬者,加五味子半斤,细辛一
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
生姜,足前为半斤。
【又名】玄武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
之。
2、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
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剂量】
1、若病人下利,炮附子可用八钱;
2、若病人溏便,炮附子可用五钱;
3、若病人稍软,炮附子可用三钱。
【组成】
白术 茯苓 姜 芍药 附子
【时机】
1、太阳病发汗太多的时候;
2、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沉重疼痛,怕冷;
3、如果小便利就是附子汤。
【方解】
1、茯苓要比白朮多,才能把水排出去;
2、要排水,所以不用甘草。治疗水肿病的时候,尽量不用甘草;
3、炮附子去寒,温阳化水;
4、白芍和生姜是补药。
【加减】
1、如果咳嗽,加五味子2、3钱,细辛一钱,干姜一钱;
2、如果小便没问题,去茯苓(不用利尿);
3、如果有下利,去芍药,加干姜2钱;
4、如果有呕吐,代表胃里有水,去附子,生姜6片。
【应用集锦】
1、肌肉常瞤动也是用真武汤。

2、晕眩有寒湿的人,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
且膝盖骨可能会痛,站也站不住,头重脚轻,而且又特别怕冷,这是“水气凌心”。用真武
汤。此时病人也可能会有水肿,这都是阳虚的表现。
3、如果露营的时候,晚上吹山风,又喝冷的,一下子剧冷,体虚的人早上起来,头很重,就是
得到真武汤证。
4、大部份的年轻人得到真武汤证,都是行房事太多,行完房事之后冷浴,又喝冷的,又吹冷
气,第二天就变成真武汤证。
5、平素中湿的人,总是流汗,(动一动、喝一碗汤)很容易出汗,湿太久就寒湿,会头晕。也
适合真武汤,用苓桂术甘汤无法利水出去的。
6、足底痛,足心为涌泉穴,是肾脉所发源者。肾败则痛,不能履地也。可与真武汤。
7、发汗太多,造成汗流不止但是没有成痉,桂枝加附子汤,发痉、肌肉抽搐,真武汤,手脚都
筋挛起来,附子汤。
8、黄疸是多种疾病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胆汁外溢入血而呈现全身黄染的一种征象,是湿热郁结所
形成。热胜于湿则为阳黄,其黄色晦暗不明;湿胜于热则为阴黄,其黄色鲜明。
(1)若症见黄疸伴有寒热往来等症者,虽属阳黄亦可用小柴胡汤,因少阳主胆并有柴胡症之
故。若腹痛者,去黄芩加白芍;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以发之。
(2)阴黄,症见色暗黄,腹部胀大,小便不利,脉沉迟者,可用真武汤加防己、木通、茵陈,
温阳利水以退黄。
(3)黄疸也有因虚劳致营卫失调而成黄疸者(虚劳性黄疸),其特点是小便自利,故用小建中
汤加茵陈以调和营卫,并退黄。
9、半身不遂者,见其腹底寒冷、且项背强急、痰喘、时时发热、头痛,腹中有块,按之则痛
者,即于真武汤益加附子三倍、并合葛根汤,兼服德本十九方顺气丸(大黄、芒硝等分)
10、唇青有二:
(1)若唇与爪甲俱青,而烦渴引饮者,为热伏厥阴,竹叶石膏汤。
(2)若唇青,厥冷而畏寒,振振欲擗地者,为寒犯少阴。真武汤。
11、(1)雷诺氏症:当归四逆汤加重剂量,趾头指甲青紫色如冰箱拿出来的。西医当成免疫失
调。
(2)雷诺氏症:真武汤加加水蛭、蜈蚣、全蝎。
(3)脉沉细标准少阴症,手足趾冰冷有雷诺氏症状,喜口含冰块,为真寒徦热,处方用麻黄附
子细辛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12、肾癌表现为少阴寒化夹饮证的时候,真武汤缓解症状,栝蒌瞿麦丸控制肿瘤。
13、(1)附子汤:有背恶寒,所以有人参。附子汤是要排湿,少阴病只能利尿。
(2)真武汤:附子汤的人参换成生姜就是真武汤。寒水停在下焦的时候,头重脚轻。真武汤是
小便不利,水结下焦。
14、年龄大的人晚上小便次数多、小便失禁给西医检查说摄护腺肥大。所以老人夜尿多,肾脏
功能不足的时候, 可以用真武汤方。
15、下利清谷时,如果你遇到病人有表症的时候,一般来说我们用真武汤。
【比较集锦】
1、(1)胃风汤:慢性且呈现衰弱之虚证下利。此下利,不仅小肠而且结肠和直肠均有慢性炎
症。本方主要应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冬季脱肛、冬季便血、不能应
用半夏泻心汤与真武汤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泻心汤:下利,心下痞硬,呕吐。
(3)断利汤:下利,心下有水饮,阴位。

(4)真武汤:下利,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汤:下利,下利脓血,更加虚弱者。
(6)桂枝人参汤:下利,有表热,心下痞。
(7)人参汤/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症状多。
(8)参苓白术散:下利,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嘈杂。
2、(1)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五苓散。
(2)表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而结在下焦就是小青龙汤。
(3)如果是里面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真武汤。
(4)猪苓汤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小便里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
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
3、(1)脐上中脘处,动气所发,按之浮而筑筑动者,乃桂枝汤之腹证也。
(2)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
(3)若心下满、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等。
(4)气上冲者,瓜蒂散证,吴茱萸汤证,或少阴病四逆汤、真武汤、人参汤证,均当有动气之
变。
4、悸为病症,其所发之处有三:心中、心下、脐下,且其候不一。
(1)因水气而致者,半夏麻黄丸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是也;
(2)因热而致者,小柴胡汤证;
(3)因急迫而致者,小建中汤证、桂枝甘草汤证
(4)由惊而悸、忧而悸、时悸时止者,无须服药治之(当治其因)。
5、身重:
(1)四肢沉重疼痛,少阴真武汤证,
(2)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此“重”,并非里水所致之重,乃邪伏肌表,未发散。大青龙汤
发越肌表水邪。
6、此心悸,头眩,身振振瞤动:
(1)苓桂术甘汤证,为以吐、下之法,以除伤寒外来之邪,而致气逆,心下满,上冲胸,虽比
心下悸较甚,但全由冲逆所致,虽剧却易愈,起则头眩,此若躺卧则不自发头眩。茯苓四两 桂
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2)真武汤证则起卧俱头眩,且振振欲擗地,其病作为太阳病,自内而发,加之有虚寒之证,
其发热,本不应以发汗而解,若误用发汗,必躁扰气血,使水气逆行。虽同以茯苓为主,但真
武汤伍以附子温下焦,利水气之力较苓桂术甘汤为大。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朮二两生姜三两
(切)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7、遇到晕眩的人,如果只是中膈有水,用苓桂术甘汤;遇到寒湿的人,就是用真武汤。怎么知
道病人有寒湿,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且膝
盖骨可能会痛。
8、气上冲:
(1)病在少阴心用桂枝甘草汤,可加龙骨、牡蛎潜阳;
(2)沿心上冲的有苓桂术甘汤证;
(3)沿肾上冲的有真武汤证。
(4)阳明上冲,用赭石、半夏,旋覆代赭汤;
(5)引冲下行,用牛膝、沉香;月经不来而舌尖红的,用60g牛膝引血下行,也可以用沉香。

9、身重:
(1)脉沉微或脉微细而身重者,则为少阴病,四肢沉重,真武汤。
(2)少阳、阳明身重,没有轻时。
(3)脉浮缓,身重但时时有瞬间忽地轻松一下,无身痛,属表证,大青龙汤。
10、下腹部膨满:
里有寒 里有热
小便不利 真武汤 茵陈蒿汤、猪苓汤
小便自利 手足厥冷者,为四逆
汤证
1、脉沉结,少腹鞭,其人如狂,抵当汤
2、下腹部虽然膨满,但其严重程度不及鞭满,
也未到狂状的程度,宜用抵当丸下其血。
11、少阴病:
(1)夹饮证
A、寒化:真武汤;
B、热化:猪苓汤。
(2)不夹饮证,
A、寒化:四逆汤;
B、热化:黄连阿胶汤。
12、(1)附子汤:全身虚寒、关节疼痛。
(2)真武汤: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腹痛,下焦寒水,肌肉間动。
(3)白通汤:里寒下利、上焦虚阳下不来。
(4)四逆汤:手脚逆冷,肠胃的阳没有了。
(5)通脉四逆汤:里寒表虚热,手即温,但是脉几乎没有了。
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
脉四逆汤。
【名家论述】
1、真武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本身寒湿很盛的人,汗发掉以后,病证没有解,成为寒湿兼有发热,虚热,发汗后脏腑的能源
通通跑到外面,里面空了,还有一部分水在底下,没有完全发掉,便会心下悸,水要往上走,
寒在里面胃的功能没了,水无法气化就产生动悸;水停在中隔,会像苓桂术甘汤证一样昏眩;
身体虚就会津液不足,就会润动跳动;人身上有阴有阳,一发汗,阳会上冲,中医称为浮阳,
头会很重,阳气在上面下不来,这个症状大多是少阴证,就是肾虚,发了表后就会头重脚轻,
又心下悸,常常昏昏沉沉,是真武汤证。
桂枝汤喝下去,能够壮脾阳,加上白术能够健脾去湿,收敛让血跑回血管里面;炮附能够壮阳
还能收浮在表面的阳,让阳归根,有脑中风、头部、脑出血的时候,常常用到此药,能把血降
下来;发脓疡在皮表上,把脓挤掉就好了;脓疮如果生在很里面,在淋巴结下方很深的地方,
不及时去掉会扩散或烂上来,白术附子这两味药,能把很深的脓发到表面上来,治疗初期癌
症、硬块,加白术附子在里面,附子力量把体能加强,把不干净的往皮肤表面上推,怕里面化
脓发炎,用白术把湿去掉,露出来的只是一个头,不会扩散,伤口黏黏稠稠的会化脓。
身润动时,肌肉组织四肢上面血的力量已经不够,循环力量不够,没办法完全滋润四肢肌肉,
用白芍把血流回心脏,要靠白芍把全身的血脉打通,白芍能通血痹,血液循环不好靠白芍把它
加强,妇人的腹痛、月经痛会用白芍。所以当归芍药散治痔疮,子宫瘀血(西医称内膜异位)
有血瘀积到的地方,芍药破瘀。

玄武就是真武,是镇水的名称,真武汤镇水,平时用在老年利尿,西医说摄护腺肥大,老人夜
尿多,肾脏功能不足时,可用此方。茯苓用的比白术多,才能把水排掉,炮附子温阳化水,增
加水的温度,芍药生姜来补虚,因为要排水不用甘草。治疗水肿病时尽量不用甘草。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所谓「发汗则动经,身振振而摇」是也,治疗中焦胸膈间的水饮。此
表里上下俱虚之候,故与「真武汤」以复其阳,以行其水也。这是上下表里通通虚掉了,所以
真武汤证在人很虚弱的,年纪大的人可以看到。
仲师心法,阳虚者必先救阳。故以「附子」回阳,则振振欲擗地者可已;以「茯苓」化水,则
心下悸、头眩可已;以「白朮」助吸收水饮,协同「茯苓」化水气,协同「附子」以温中达四
肢,以「芍药」、「生姜」温通血痹,则身润可已。
脑中风瘀血的时候,常常桂枝用三,芍药用到六,因为血离开了血脉,加重芍药的量让血马上
回到心脏;所谓附子能收阳,就是附子能把血管的破洞愈合得很快。
「伤寒绪论」曰:凡不得眠者,皆为阳盛,切忌温药,惟汗吐下后,虚烦、脉浮弱者,因津液
内竭,则当从权,用「真武汤」温之。平常不得眠都不用热药,用寒凉的药,有的人是津液虚
掉了,才可以用真武汤。
「易简方」曰:真武汤不惟阴证「伤寒」为当服,若虚劳之人,憎寒壮热,咳嗽下利,皆宜服
之。
如果露营的时候,晚上吹山风,又喝冷的,一下子剧冷,出来就是真武汤证,体能好的不会得
到真武汤证,体虚的人早上起来,头很重,就是得到真武汤证,这时候阳虚掉了,真武汤本身
很热,所以开真武汤吃。大部份的年轻人得到真武汤证,都是行房事太多,行完房事之后冷
浴,又喝冷的,又吹冷气,第二天就变成真武汤证,桂枝汤都来不及,马上变成少阴证,平常
看到的多是老年人,男女都可以用。
体质素为中湿之人,常自汗出,常晕眩,此时用苓桂朮甘汤无法利水出去的,这时候也要用真
武汤;肌肉常润动也是用真武汤。遇到晕眩的人,如果只是中膈有水,用苓桂朮甘汤;遇到寒
湿的人,就是用真武汤。怎么知道病人有寒湿,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
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且膝盖骨可能会痛;我们由黄帝外经的骨阴论可知,膝盖骨、囱
骨、耳后完骨都属于阴气所生,所以当湿伤于下的时候,下方的阴骨也就是膝盖骨会被伤到。

经方:栀子干姜豉汤(上焦虚烦、中焦肠胃虚寒)
栀子干姜豉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伤寒】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豉汤主之。
【组成】
姜 栀子 豆豉
【时机】
上有虚热烦躁、中焦肠胃虚寒的时候用。
【应用集锦】
1、(1)食道炎症
A、很少导致噎嗝,因为食道很有弹性。
B、食道炎症会导致食道的反流,一是食道下段的括约肌易受情绪影响,患者大多情绪不好、烦
躁;二是反流刺激。可以选栀子干姜汤或者栀子豉汤。
C、食管上段的疾病常有食道烧灼,多见热证,可用《温病条辨·上焦篇》的宣痹汤和三香汤,
两方都是治疗热证的。
(2)食道上段的疾病,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常用于食道癌。
(3)食道下段的疾病,
A、脾阳虚,便有微溏者,用栀子干姜汤;
B、纯粹的热证,用栀子豉汤。
(4)其它:
A、治疗食道疾病,也可以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合栀子干姜汤。
B、如果在上焦,可以用宣痹汤或三香汤合栀子豉汤。
C、临床上不考虑寒与热,就用栀子干姜汤或栀子豉汤都会有效。
【比较集锦】
1、(1)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症若发黄者,酒黄疽,心中懊憹或热痛,更加大黄,名栀
子大黄汤。即于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入大黄。酒黄疽者,为嗜酒之人,酒毒郁滞而生热,因而发
黄,此必胃中有宿毒,故加大黄以利之。
(2)栀子干姜豉汤:微有烦躁而不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等重症,此虽热邪不去,但烦躁微而

不甚,故以干姜温中,以栀子清解心中之热。
(3)栀子柏皮汤:发热而不恶寒,心烦,柏皮亦可清热,主胃肠中结热。此方用于黄疸发热心
烦而不可下者,本方尚可用于口舌之病。
(4)茵陈蒿汤:发黄,腹微满,小便不利,或渴,或大便硬者。热邪及里之时,与水气相结,
而成淤热,身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里有水气之候。此证又以不汗出不渴,故
致黄色颇深如橘子色。此方尚可用于口、舌热疮,以及齿龈肿痛属热者。或眼目疼痛等证。
2、(1)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高,属于心阴虚。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
(4)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豉汤(虚热)、栀子干姜
豉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
(5)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最低。属于肝阴虚。以病因而
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酸枣仁汤是真的很
虚的病,是因为虚而产生的烦躁,所以烦躁不厉害。
【名家论述】
1、栀子干姜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这是治疗虚证,病后虚烦主要的处方。医生一定是看到病人有承气汤证,譬如午后潮热或大便
不通的情形,才会用攻下的药;攻下了以后,把大便都清掉,病人的身热并没有完全去掉,反
而造成微烦,代表里面虚掉了,通大便的药都是寒凉的药,寒凉的药一下去,排东西以后,身
热还没有去,代表里面寒很盛,本来就是寒,再用寒药下去,虚寒就更严重了,这寒一定在肠
子里面,所以在病后要让他恢复加干姜就好了,干姜这药完全是「温中」的,「中」就是肠胃
消化系统,干姜的温就是让肠胃的热度恢复,所以肠胃的蠕动功能恢复就是靠干姜;生姜是散
寒,把寒散掉,但是没有温的力量。所以干姜的热力比生姜大很多;开这处方的时候,病人的
舌苔一定是很薄白,脉一定是很微很弱,平常摸不管是浮中沉,摸到跳一息四至的时候代表是
胃的脉,结果摸虽然是四至,但是脉形很细,很弱,弹起来没有力量,就知道胃寒很盛了,这
时候知道寒在胃上面,单纯是胃寒而己,所以加干姜在里面。当上焦与中焦有虚寒的时候,我
们会用到干姜;如果是下焦虚寒,就会用到附子。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
小柴胡汤
【原文】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2、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3、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4、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5、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7、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伤寒论>: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
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
之。
2、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
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4、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6、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汤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7、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
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8、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0、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
者,与麻黄汤。
1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
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2、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已而微下利,日晡所发潮热。此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
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
硝汤主之。
13、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
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

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
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
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差,病过十日,外不解,脉续弦
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15、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弦紧
者,与小柴胡汤。
16、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
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金匮>:
1、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2、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
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
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
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5、伤寒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差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
【用法】
1、上述七味药,以水十二碗,煮成六碗,去滓,再煎成三碗,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三次。
【剂量】
1、倪海厦:柴胡,胖子用五六钱就可以了,平常人三钱,小孩一钱半二钱,黄芩、人参、甘
草、生姜剂量一样,因为黄芩比较寒凉,要同时理中,让中焦恢复,同时把病毒排出去,半夏
重用,柴胡用三钱,半夏就少于三钱,大枣无所谓多少。平常六碗水熬成两碗,空腹吃。
2、柴胡8钱,黄芩3钱,人参3钱,半夏3钱,炙甘草3钱,生姜切片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12
枚。
3、唐容川:柴胡(八钱川产为真)黄芩(三钱)半夏(三钱)大枣(三枚)人参(二钱)甘草
(一钱)生姜(二钱)。
【组成】
人参 甘草 柴胡 大枣 姜 黄芩 半夏
【时机】
1、主症:一、往来寒热, 二、胸胁苦满, 三、默默不欲食, 四、心烦喜呕。
2、不定时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就是少阳的主要症状,表示病毒是進入淋巴系統。只要
病症在脏腑之间,就可以用。最明显的症状是胸胁苦满。
【方解】
1、柴胡,长在地上,一半在上面,一半在下面,根和身体是一样高,所以一半在表,一半在
里。甲状腺亢进,内分泌系统的问题,都用柴胡,内分泌全部包括在少阳里面,只要不入脏
的,脑部、淋巴结、大脖子都算在内,柴胡是主要的药,所以叫柴胡汤。大柴胡汤就是病邪进
入少阳和阳明之间用的,太阳证刚刚好进入少阳就是小柴胡汤证;
2、柴胡汤的胸胁苦满,所以一定开半夏。呕就代表少阳证,少阳证的主证是呕,如果是渴就是
阳明证;
3、往来寒热是因为进入淋巴系统,人的免疫系统出来抗,打赢的时候就是热,打输的时候就是
冷,没有限定时间往来寒热的即是柴胡证,所以有热的现象就加了黄苓在里面,因为黄苓能够

去热;
4、因为默默不欲食,就加人参、甘草、大枣,这七味药就是小柴胡汤。北派用人参的时候,专
门治心下满,就是胃不好的时候吃人参,所以泻心汤中有人参就是专治肠胃的,柴胡把黄芩带
到半表半里,就是淋巴系统里面,人参、生姜、甘草、大枣,进入体内以后肠胃一吸收,免疫
系统增强,所以小柴胡汤也会有流汗的现象,汗一出来也解掉了;
5、小柴胡汤有人参、甘草、大枣在里面,不欲食症状马上去掉;心烦喜呕,半夏能够止呕,黄
芩能去热,胸胁苦满的现象,靠柴胡把黄芩带进去,如果渴或者烦而不呕,就不用半夏了。
【加减】
1、如果不喜欢吃甜的,就把小柴胡汤里面的红枣拿出来;
2、如果这人已经很胖了,就把人参、红枣这些健胃整脾的药去掉;
3、怀疑原文中加减是后人加的。
【禁忌】
1、如果有水逆,就是渴但饮水而呕,这就是水逆证。要有水逆这类的黄疸,虽然有柴胡证,不
能用柴胡汤。假设要用的话,就有后重和食谷则哕,因为柴胡汤不能治水逆,但疏泄胸胁的作
用,去心腹间结气、积聚,有疏泄的这么一种作用,同时一撤热,水势更泛了,所以食谷要哕
逆的。这种情况下,用茵陈五苓散。
【说明】
病人比较虚的时候,很可能会产生冥眩状态。蒸蒸而振,出一身大汗,有这个情形这个病马上
就好。这个不是柴胡汤能发汗,柴胡汤不能发汗的,这是冥眩状态。人要不虚,没有这种反
应,或者久不治,再者就是给吃错药了,伤人体力了,那么这个时候柴胡汤证还存在,当然得
与柴胡汤,可这个时候就常常地发生冥眩状态。
柴胡证的辨别:
1、不欲食,非不能食;
2、小便不利,非小便难;
3、胁下痞硬,不是满痛;
4、或渴,不是不能饮水;
5、喜呕,不是饮水而呕。
【应用集锦】
1、(1)肝炎出现的现象都是湿热:小便黄、恶心、无胃口、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小柴胡汤
加减很快可以将肝炎治好,不管是B还是C肝。如果没有胃口(因为肝肿起来顶到胃了), 加白
术、茯苓(多一些,因为利湿)、郁金(平肝气,郁结在那里,郁金可以将之打开);如果身
发黄,加茵陈(去黄);如果虚烦不得眠,加栀子。药要吃到一切正常了。
(2)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初期的)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
(3)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
肝炎的症状
(4)小柴胡汤是预防肝炎的处方
2、呕而发热,是少阳热病,小柴胡汤证
3、脑部积水,有头晕,小柴胡汤,加重生半夏,不加生姜。
4、吴茱萸汤的药是大温大热,真正有热的呕,越吃呕越厉害,那应该是柴胡证。
5、小柴胡汤证之舌象,当为白苔,此候心胸之热未深之故。
6、热入血室而胸胁满,其候当在左胁下,小柴胡汤。妇人血室,位于左小腹,故于左小腹见硬
满之象。

7、小柴胡汤证而发潮热者,乃柴胡加芒硝汤证。
8、淋巴癌的病人也可以用小柴胡汤, 加生硫磺去实,一下三焦系统就清得很干净
9、月经期得到感冒,小柴胡汤是唯一处方。月经期间黄昏时谵语,也用小柴胡汤。感冒治不好
就形成经痛。加重白芍(腹痛时一定要用,胸满时用枳实)到5钱、8钱、1两。
10、四物汤与小柴胡汤合方用于产褥热。
11、治疗疟疾时我们使用小柴胡汤来治忽冷忽热之症,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治热利,如果下
利带血时,就用白头翁汤来做加减,都是一剂知二剂已,速度之快,几乎隔夜就恢复过来。
12、少阳证兼胸满者,小柴胡汤加枳桔,如未效,本方对小陷胸汤一服,如神为妙。
13、妇人昼则明了,夜则谵语,此为热入血室,宜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红花、桃仁、生地、
丹皮之属。
14、日本经方家浅田氏治疗肋膜炎时几乎全用柴陷汤(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15、日本经方家经验,斑秃用小柴胡加牡蛎汤,早则1个月,晚则1年半治愈。禁服砂糖尽量多食
用小鱼骨和蔬菜。(按:日本经方家的剂量偏小。正常剂量下,时间会缩短很多。)
16、(1)西医打退奶针,奶没有喂完,后遗症就是造成乳房硬块;
(2)治疗乳房硬块,就是让它再生化一次,就用小柴胡汤里面炙甘草加重。让胸阳热起来,会
充奶,怕会太热,小柴胡汤里可多用黄芩,再把这热导出来,让它变成月经排出去,让胸部的
硬块生化或月经排出来,要让上焦的血进入冲脉达到子宫就要靠桂枝,利用月经排的中间再生
化一次;
(3)生化的时候,胸部乳房会挺起来,然后从月经排出去。
(4)如果硬块比较严重,小柴胡汤加桃仁、牡蛎。
17、 (1)一种是阳明经热,一做事就满头大汗,用白虎汤;
(2)失眠的但头汗出,如果有阳明燥失,用承气汤;
(3)虚症的但头汗出,用龙骨牡蛎;
(4)脉沉细而但头汗出,如有柴胡症,小柴胡汤。少阴症不会有头汗出;
(5)湿家会但头汗出,脉沉细,小便不利,用小便解。不能攻下;
(6)阳明证,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渴欲饮,茵陈蒿汤;
(7)但头汗出,饥不能食,胃中虚热,栀子豉汤;
(8)但头汗出、上半身有汗都是身体内有湿,防己黄芪汤之类。
18、甲状腺肿大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甲状腺亢进用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如果甲状腺功能
恢复正常,就不会感到有心悸。
19、(1)马上要喝酒对付很多人,小柴胡汤加一倍重半夏利水,加苍术和泽泻,喝酒前一个小
时吃。先把胃里面的水清干净了,再喝酒的时候就会千杯不醉,因为小便量会增加,一喝完小
便就小出来了,这样酒不会入肝,因为小柴胡汤是少阳的主证,少阳和厥阴是表里,这一下去
把肝固得很好,半夏的比例是乘二;
(2)如果喝酒喝太过量了,解酒的就是苍术5+泽泻6。酒精跑到头上去,苍术会去上湿气,酒
里面的湿热很盛用苍术。但是湿要有去路,泽泻本身能利尿,就靠泽泻把湿利掉,所以湿靠小
便就排掉了;所以今天以前喝酒喝多的如果变成胃下垂,就用吴茱萸汤把胃治好,每次喝酒再
用小柴胡汤重用半夏,因为半夏止呕,就不会恶心想吐,喝酒就小便小掉了,喝太多了就用苍
术泽泻。
20、脑膜炎:
(1)脑膜炎,有汗,脉沉迟,栝蒌桂枝汤。
(2)脑膜炎。无汗,角弓反张,刚痉,葛根汤。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

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如果又是几天不大便了,一起攻出来也
可以。
(3)脑膜炎引起的高热用白虎加人参汤。
(4)趴在床上但是卷缩腿,牙关紧咬,舌苔黄黄的,几天不大便了,脚抽筋,西医为无菌型脑
膜炎。这是阳明症的脑膜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多一些,取之迅疾。小孩喝完药20~30分钟
就开始玩耍了。
(5)少阳病也会有脑膜炎,但是一定是有热的。方用小柴胡汤加石膏,辩证加减。
21、黄疸是多种疾病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胆汁外溢入血而呈现全身黄染的一种征象,是湿热郁结
所形成。热胜于湿则为阳黄,其黄色晦暗不明;湿胜于热则为阴黄,其黄色鲜明。
(1)若症见黄疸伴有寒热往来等症者,虽属阳黄亦可用小柴胡汤,因少阳主胆并有柴胡症之
故。若腹痛者,去黄芩加白芍;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以发之。
(2)阴黄,症见色暗黄,腹部胀大,小便不利,脉沉迟者,可用真武汤加防己、木通、茵陈,
温阳利水以退黄。
(3)黄疸也有因虚劳致营卫失调而成黄疸者(虚劳性黄疸),其特点是小便自利,故用小建中
汤加茵陈以调和营卫,并退黄。
22、咽痛多属火热之邪为患,但也有虚寒为患的。
(1)如症见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证,肾气丸加桔梗治之。因少阴之
脉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载药上行之功,使药达病所,其症可愈。
(2)若咽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是少阳病之特征,可从少阳论治。少阳属火又属三焦,咽位于
上焦。小柴胡汤中去人参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
和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汤之意。二方皆为治咽痛之主方。
(3)咽部是厥阴经脉所循行的部位。若症见咽干,咽后壁痛、色垢者,可用乌梅丸。
(4)咽痛若伴有胃纳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等症者,用理中丸或汤加桔梗,一治脾胃虚
寒,二升提肺气,以治咽痛。取脾脉连舌本之意。
23、脑部积水,有头晕,小柴胡汤加重生半夏。
24、(1)偏头痛为少阳头痛,即胆经痛:川芎3钱,勾陈3钱,白附子3钱,僵蚕 –> 风痛止痛
剂;白附子专治风吹就痛的头痛,勾陈钻入头脑深处。头病必用川芎,川芎专走血管,并合用
白附及勾陈去头痛且活血。
(2)小孩的偏头痛也可以用吴茱萸汤。
(3)发作性偏头痛,一般病程较短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因风邪在早期宜散不宜补,
故去人参之补,加桂枝之散。
(4)左边头痛者,用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防风、羌活。其偏右边头痛者,用补中益气汤加
白芷、独活、蔓荆子、酒炙黄芩。
(5)时久难愈的偏头痛,应从厥阴治之,乌梅丸。
25、高血压: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120 或140),肝阳偏亢,多实症,小柴胡汤加入茯苓以降之。
(2)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压(>90),是肝阴不足所引起的肝阳上亢,多虚证,乌梅丸补肝阴,肝阴
足则阳亢平。
(3)若头晕目眩、耳鸣眼花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弦而有力者,可用侯氏黑散平肝息
风。
(4)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耳鸣,脉弦滑,苓甘五味加姜辛半
夏杏仁汤实脾泄肝,其症自愈。
26、百曰咳为小儿呼吸道常见急性传染病,由百日咳杆菌感染所引起。袓国医学称为顿呛咳

咳、鹭鸶咳、痉咳等,因其传染性强,又称疫咳。症见痉挛性阵咳(尤以夜间为甚)和吸气时带有
特殊性的吼声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可拖延三四个月之久不愈,故有百日咳之称。其治
法也甚多。小柴胡汤。若咳嗽伴有发热、呕吐者,可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
27、渗出性胸膜炎往往多用小柴胡汤,但如果胸腔积液较多,不易减少时,用小青龙汤有时可
以有效地减少积液。
28、患者只要觉得咽喉肿痛:
(1)少阳病:小柴胡汤加细辛;
(2)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芩。
29、咽喉淋巴滤泡增生,小柴胡汤加细辛。细辛配黄芩,一寒一温,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有特殊
疗效,包括由于B细胞活化、淋巴滤泡增生引起的诸多咽喉的症状。
30、外感病往来寒热,如果有恶心就是少阳小柴胡汤;如果没有恶心,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31、感冒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由感冒病毒所引起,常在冬春季流行。袓国医学对感冒分
为风寒、风热等多种类型,其治法也随类型而异。但在临证中,如有寒热不明显而难以明确辨
证者,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因少阳主半表半里之故,在表者也能解之,在里者也能和之。
32、噤口利、小儿痢疾,一痢疾就发高烧,属潮热类的,一点东西不能吃,恶心厉害,就能吃
西瓜,就是内里太热,赤痢,小便自可,小柴胡汤加石膏。腹痛就加重白芍。
33、抽搐,是湿邪为患。袓国医学认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抽搐为太阳经脉的病变。风湿
侵袭太阳经脉,湿为阴邪,阻塞阳气,经脉失养,则筋燥而抽搐。若伴有身重、自汗、恶风
者,可用防己黄芪汤益气行湿,使气得益,湿得行,则抽搐自愈。
经期抽搐是因其人素体血虚,遇经期则更虚,以致血液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形成血虚生
风,诸症丛生。症见痉挛抽风、角弓反张、颈项强痛,频频发作,时作时止,脉滑无力。因时
值月经期,故仍借用“热入血室”之治法。治疗时,可用小柴胡汤去半夏之燥,而加入花粉之
润以生津;去黄芩之苦寒,而加芍药以益阴;加重人参量以补虚,再加葛根以疏通经脉。筋脉
得濡,其症自除。
34、胸闷痛系胸阳痹而不通,胸部位于上焦。症见胸闷、疼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小柴胡汤
去人参、半夏,加瓜蒌、薤白,取《金匮要略》治胸痹的栝蒌薤白白酒汤之意。开胸结,温通
阳气,使结者开、痹者通,则诸症自愈。
35、(1)乳腺炎多发于初产妇,常因乳汁不通,以致瘀结而引起继发性感染之炎症。症见局部
发热、疼痛难忍等。乳房为肝经循行之部位,肝胆相表里,伴有发热为表证之征象,故从肝经
之表的少阳经论治,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邪,加全瓜蒌以散结,加黄连以清热,取
《伤寒论》小陷胸汤的高者陷之之意。
(2)乳腺炎是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初产妇哺乳期,因乳汁不通,瘀结化热,形成局部红
肿热痛,甚而引起全身发热。若未成脓者,可用小陷胸汤,以软坚散结,清泄热邪。瘀结散,
热邪清,其病自愈。
(3)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内腺管腺体增生胀大,按之不痛,袓国医学认为是肝郁所致,消遥
散。
(4)乳腺增生症是妇女的常见病。若乳腺增生伴有脉象虚弱者,黄芪建中汤合消瘰丸以补虚散
结。
36、(1)小建中汤也时常被用在治疗肝病上。治肝,我们时常用苦温化湿法,像乌梅丸、吴茱
萸汤等,最浅的治肝处方就是小建中汤了。所以遇到肝病的病人,我们给病人吃小建中汤就是
怕肝木剋到土,就是肝肿大压迫到脾脏,小建中汤能够健脾阳。
(2)肝寒时,肝会肿大,会将脾脏顶起来。脾脏也肿起来。一般肝脾肿时,是寒症,我们开温
药。
(3)肝炎、肝肿大顶到胃,没有胃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就是小柴胡汤。没有胃口,可以
加白术三钱、茯苓四钱;病人身发黄,精神很好,加茵陈;如果病人虚烦不得眠,加栀子。
(4)肝大、脾大肝脾位于胁下,肝脉布于胸胁。肝大、脾大是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故从少

阳以疏其气,气行则血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取小柴胡汤加减中的去大枣加生牡蛎之法。
(5)肝大、脾大,属于袓国医学的胁痛、积聚或癥瘕等病证范围,多因情志郁结、饮食失节等
引起肝脾两伤,肝失疏泄条达,以致肝气郁结,故两胁胀痛。气郁则血行不畅,形成气滞血
瘀,发生肝大、脾大。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可用消遥散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37、(1)奔豚气是胸阳不足、下阴上乘之表现。症见寒热往来,气从少腹上冲。寒热往来仍属
少阳病主证之一,故可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以扶胸阳;去黄芩之苦寒以防伤及胸阳,加
茯苓以降逆气。心阳得复,逆气得降,诸症自除。
(2)奔豚气病是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所致。《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两者之
义相同,故用统治厥阴病之主方乌梅丸治疗。
38、胃痛是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可引起的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一种病。胃痛,亦有寒热虚实之
分。但往往是寒热并见,虚实夹杂。故治法也随症而变,方药随证加减。若胃痛伴有呕吐黄水
者,小柴胡汤去黄芩加白芍。因少阳主胆,呕吐为胆气上逆,黄水又为胆汁。
39、两季肋部疼痛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上冲作痛。症见两季肋部上冲疼痛,伴有呕吐不
止,甚则呕吐黄水。治疗时,于小柴胡汤内加重人参量以补虚,因吐甚则虚;加伏龙肝以止呕;
去黄芩,加白芍以止痛;加茯苓以降逆气。呕吐为少阳病主症之一,故仍从少阳主治,以
取“但见一症便是”之意。
40、产后腹痛,产后多虚,最易被风寒之邪所侵袭而出现腹痛之症。其治法本应祛风散寒,但
因产后恶露不尽,恐它药有碍恶露通行,形成血瘀留邪。故用疏通三焦的主方小柴胡汤,既不
碍恶露之通行,又能驱邪外出,这样邪去露尽,腹痛自除。
41、外眼角红肿,是为风邪中少阳经脉,因风为阳邪,阳热盛故红肿,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
枝,去大枣加生牡蛎。阳盛则阴不足,故加生牡蛎以益阴;去大枣之甘缓,以防风邪留恋。
42、日晡潮热是指午后四五点钟时的发热,热有定时。这种潮热不仅自感发热,体温也随之升
高。但一般为低热,常连绵难愈,多属原因不明的发热。治疗时,可用小柴胡汤药量的1/4,再
加芒硝6克。在煎服上,先煎诸药,去渣后再入芒硝,在火上再煎一二沸,于发热之前一次温
服。少阳主枢纽,能使邪外出之故。因其为低热,故所用药量少。加成寒之芒硝,使热邪从下
而泄,不犯胃气,则热退症解。
43、面神经麻痹,有面侧麻痹和前额麻痹之分。部分病人只是在头面受冷风吹拂后发病。本病
属风邪为患。若其人素体血虚,以致在表之络脉空虚,则风邪乘虚侵袭。风中络脉,导致局部
络脉阻塞不通,形成麻痹。
(1)面侧麻痹,症见口眼埚斜,偏左或偏右。其偏右者病在左,偏左者病在右。临床上不论其
左右,而以患部经脉循行的不同分别论治。因左右经脉相同,故不分左右。治疗时,若在病之
初期见有面侧部麻痹,则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再加葛根以疏通经络。
(2)若以前额麻痹为主者,可用葛根汤加当归,以活血通络;若因外伤而至口者,可再加桃仁
以加强活血之功。
44、麻疹属火邪,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小儿。症见发热、流泪,继而皮疹起,或
在胸前,或在背后四肢等部,多少不一,可发遍全身。
(1)若发热无汗,体温升高达40C以上,皮肤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可用葛根汤以发之。疹
出热去,其症可解。
(2)若有寒热往来症状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因其少阳主火、主三焦之故。若伴有咳嗽、下
痢等兼症者,可依小柴胡汤加减法治之。在治疗过程中,不以出疹多少为依据,而以脉静身凉
为痊愈的标志,因病毒不同、病情有轻有重,故出疹也有多有少之异。
(3)麻疹合并肺炎,是指在出疹期,由于热毒闭肺,出现疹出不透、稀疏不齐,或疹出骤然隐
没,高热烦躁,咳嗽痰鸣,气喘鼻煽,口唇青紫,甚则昏睡。抗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
用麻杏石甘汤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45、面侧部肌肉抽搐是风邪为患,其症是频繁而间歇性抽搐。因属少阳经脉循行部位,故仍以
面神经麻痹治法治之,方用小柴胡汤。

46、急性中耳炎为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症见发热、耳中疼痛、流脓等。袓国医学认为,是
火邪为患。由于少阳主火,其经脉入出于耳,故仍从少阳论治,可用小柴胡汤内加入生栀子,
以增强清三焦火邪之力。
47、(1)牙痛,大多为风火之邪为患。阳明经脉入于上下齿中,故牙痛可以从阳明施治。但若
齿痛牵引面侧部者,又宜从少阳施治。因少阳主枢纽,可转邪外出。如症见牙痛兼有颊部肿胀
发热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以散风邪,取桂枝辛而散之意;再加葛根以疏通经络,经络
通则风邪去而疼痛止。
(2)经期齿龈肿痛是血热上冲胃脉,局部之热与血结,郁而肿痛。症见月经期伴有齿龈肿胀疼
痛。此时若从它经治疗,恐碍月经之流行,故借取“热入血室”之治法而用小柴胡汤,去人参
加桂枝以散风邪,再加葛根以疏通经络,经络通则风邪去而疼痛止。此法既不碍月经之流行,
又可驱除病邪。因少阳主三焦,三焦之气畅通,其症自除。
【比较集锦】
1、关于呕:
(1)只是呕,它不是柴胡证,内里有停饮,小半夏汤证,就是半夏生姜。
(2)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3)呕而发热,是少阳病,少阳病是少阳热病,那是小柴胡汤。
2、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治肝火之吐逆,吴茱萸汤治肝寒之吐逆,知凡吐者,必挟肝木上达之
气,乃能发吐。
3、心下及两胁痞塞,一如柴胡汤证而轻者,诊其皮肤,如前述桂枝加黄芪汤证,而见正气不
足,不能畅达者,为当用补中益气汤之腹证。
(1)补中益气汤:黄芪(五分,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五分)人参(三分,去芦,有咳去之)当归身
(二分,酒焙干,或日干)橘皮(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2)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
枣十二枚(擘);
(3)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4、腹痛:
(1)小柴胡汤:伤寒之邪迫于里而热痛;如果有烦躁,则因外邪迫里,心烦喜呕。
(2)小建中汤:和气血、缓急迫之方;如果有烦躁,则以心中悸为主;
5、小柴胡汤:胸胁苦满、或胸胁痞硬,或颈项强。 柴胡之腹状,以拘紧为主,两胁肋端,按之
有顶指之感。且按之胸中疼痛。虽心下满,按之却不痞硬,深按则有动气,应于手,按压胸
上,可得心烦之状,应掌突突跳动,似有热气内蒸之象。柴胡证,病位在胸胁、胁下,其病因
为热邪水饮。
6、(1)小柴胡汤:用于单纯的少阳症,以及太阳和少阳之间的病用小柴胡汤;
(2)大柴胡汤:用于阳明和少阳之间的病
A、胸胁满,心下急,其动应腹底、按之有力、或硬、或呼吸困难、上腹紧而满、或腹痛、或不
紧而满痛。凡大柴胡汤,虽有腹满之状,而以心下满为主,非全腹满。但上腹微满,至心下
甚,且腹底硬而有力,按之有憋闷之感。
B、大柴胡汤,乃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增生姜之量而成,其病情腹状较小
柴胡证为甚,枳实,大黄,以达内外,芍药缓其满痛、拘急之用。
7、(1)由疫邪而来者,即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舌苔薄白,耳少聋,脉弦数者,与
小柴胡汤;
(2)往来寒热,口干,舌苔白厚或微黄,间有谵语,心下痞,便秘,脉洪实,或沉实或弦数
者,与大柴胡汤。

8、柴胡证比较: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人参 甘草 其它
小柴胡
汤 半斤 三两 半升 三两 十二
枚 三两 三两

柴胡加
芒硝汤
二两
十六

一两 二十
株 一两 四枚 一两 一两
灸 芒硝二两
柴胡桂
枝汤 四两 一两

二合

一两
半 六枚 一两

一两
灸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
柴胡加
龙骨牡
蛎汤
四两 一两

二合

一两
半 六枚 一两

龙骨 铅丹 桂枝 茯苓各一
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柴胡
汤 半斤 三两 半斤 五两 十二

芍药三两 枳实四两灸 大黄
二两
柴胡去
半夏加
栝蒌汤
八两 三两 二两 十二
枚 三两 三两 栝蒌根四两
柴胡桂
枝干姜

半斤 三两 干姜
二两
二两

桂枝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
二两
柴胡证
加减:
1、渴而不呕者,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上冲而稍拘挛者柴胡桂枝
汤;3、渴而不呕,无痞硬,腹中动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10、小柴胡汤证,渴而不呕者,乃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之证。此渴是津亏之渴,非实热之渴。
11、(1)小柴胡汤证,表证不去者,合桂枝汤为柴胡桂枝汤。
(2)或曰:“柴胡加桂枝汤,于小柴胡汤中加桂枝三两,此方当称柴胡桂枝汤。”
12、悸为病症,其所发之处有三:心中、心下、脐下,且其候不一。
(1)因水气而致者,半夏麻黄丸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是也;
(2)因热而致者,小柴胡汤证;
(3)因急迫而致者,小建中汤证、桂枝甘草汤证;
(4)由惊而悸、忧而悸、时悸时止者,无须服药治之(当治其因)。
13、 (1)风府之行强者,桂枝汤。
(2)风池之行强者,葛根汤。
(3)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
(4)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小柴胡汤。
(5)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14、 小柴胡汤证及泻心汤证之腹痛,仅为一般性疼痛。小柴胡汤证不见雷鸣,而着眼于胸胁苦
满。
(1)小柴胡汤证为胸胁苦满,其苦满,若按之则应指有力。又逆满,实满而软者,按之则觉应

指无力。
(2)半夏泻心汤证,其雷鸣在于心下,
(3)附子粳米汤证,其雷鸣在于腹中,且按至腹底,指下有冷惑,其腹痛如绞而时呕。
15、(1)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擘)
(2)奔豚汤:甘草 芎穷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
皮一升
16、往来寒热,胸胁满,似柴胡证,如果其满不是由表及里所致满,而是邪气急结、上冲胸胁
而逆满,桃核承气汤。
17、(1)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洗) 大枣十二枚(擘);
(2)生姜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三两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半
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3)半夏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参甘草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5)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6)六君子汤: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白术二钱半夏一钱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姜枣水煎服。
18、风府(脑后头盖骨下沿中间)之行强者,桂枝汤。风池(风府向两侧两指)之行强者,葛
根汤。耳后之行强者,麻黄汤。耳后与风池之间强者,柴胡汤,项背悉强者,大青龙汤。
19、(1)麦门冬汤:是从胃中降冲气下行。使火不上干之法。
(2)小柴胡汤:是从胃中引冲气上行,使火不下郁之法。
20、
恶心 往来寒热 胸满 怕冷 微汗 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
    无汗、小
便少
无汗、小便少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茯苓、白术各10克,生姜3片,大
枣10个切开,炙甘草7克
     桂枝去芍药汤
21、(1)呕而胸满,吴茱萸汤。以呕为主,当病在中焦。呕逆胸中气满,从下逆于上,迫于中
焦,上逆噫气,以致噫气胸满,先呕后胸满。吴茱萸汤不治热迫之呕。吴茱萸汤的病位在中
焦,
(2)胸胁满而呕,小柴胡汤。以胸胁满为主,病位在胸胁。由表入里者,表位在头项,里位在
胸胁也。先胸胁满后呕,此以上及下,尚未至中焦胃腑也。柴胡汤不治冷逆之呕。
22、(1)柴胡桂枝汤:心腹卒中痛

(2)小柴胡汤:腹痛,无表证,胁肋下抵抗。
(3)小建中汤:腹痛,虚证,腹软脉虚。
(4)黄连汤:心下痛,胸中烦热,呕吐。
23、(1)丹栀消遥散:少阳虚证有肝病者。即以小柴胡汤之虚证,轻度胸胁苦满,容易疲乏,
并伴有各种神经症状。
主诉四肢倦息、头重、脑晕、失眠、易怒、逍遥性热感(常有不固定之灼热感)、月经不调、
午后上逆感与颜面潮红;又背部恶寒或蒸热感,汗出等均可列为本方之参考证。
(2)小柴胡汤:少阳病,实证,胸胁苦满。
(3)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腹部动悸。
(4)补中益气汤:虚劳,虚甚,无神经症状。
(5)当归芍药散:血证,疲劳,无胸胁紧张。
(6)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证、多怒,不眠,神经症,由胸胁至心下动悸。
24、小柴胡汤证的患者,左关脉虽有力但舌质淡,这就是少阳太阳同病,可用柴胡桂枝干姜
汤。
25、(1)半夏泻心汤:呕吐,心下痞硬,嗳气,肠鸣,阳实证。
(2)五苓散:呕吐,阳证水逆,小便不利。
(3)小柴胡汤:呕吐,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阳实证。
(4)四逆汤:呕吐,无头痛,四肢厥逆甚。
(5)半夏天麻汤:呕吐,头痛,轻症,缓症,眩晕。
(6)吴茱萸汤:呕吐剧烈,头痛,心下膨满。
26、伤寒,用麻黄汤发汗之后:
(1)不解:
A、蒸蒸发热者,是调胃承气汤。
B、心下痞硬,协热而利:
a、没有呕,桂枝人参汤。
b、有呕,大柴胡汤。
C、胁下痞硬,呕而发热,没有下利,小柴胡汤。
(2)表解:
A、心下痞硬、下利,生姜泻心汤。
名家论述:
1、《伤寒论教程》(倪海厦)
这条辨,太阳证也有,少阳证也有,起因是表证没有好。一〇五条简单的讲了一下少阳证, 伤
寒五六日,如果得到感冒一段时间后,「或」是副证,参考就可以了,主证有四个:
一、往来寒热, 二、胸胁苦满, 三、默默不欲食, 四、心烦喜呕。
病在表有太阳、少阳、阳明,如果是病在太阳和少阳中间的时候,就是小柴胡汤;如果太阳进
入阳明,比较偏重阳明的时候,就是承气汤,如果是在少阳和阳明中间,就是大柴胡汤。
例:小孩感冒发烧,西医开退烧药,又开很强的镇静剂给小孩睡觉,一个星期后,这小孩的淋
巴结整个肿起来,又感觉往来寒热,就是一天来好几次的忽冷忽热,跟「疟」不一样,疟有隔
曰疟, 或间日疟,有时间性的,中医的少阳就是淋巴系统,太阳表证在人的皮肤表面,进入皮

表的时候, 就是桂枝汤证,没有治疗好,就进入半表半里,就是淋巴系统上,淋巴系统也是人
的防卫系统,怎么知道进入淋巴系统了?中医讲的辨症论治,第一往来寒热,第二胸胁苦满,
为什么?胸胁的地方,纵膈膜、横膈膜、胸腔里面都是淋巴系统,严重的还有水声,很胀 满,
肋骨会痛;第三默默不欲食,人的五脏六腑外面都有淋巴和神经,自然肠胃的蠕动会受到影
响;第四心烦喜呕,为什么喜呕?第一食物没有完全消化掉,第二淋巴系统里面有很多水
份, 淋巴系统里面的水和血常常在互换,就是内分泌系统,病邪进入的时候,水隔在中间,胸
胁苦满, 纵膈膜、横膈膜、胸腔里面都是淋巴系统包到,水太重的时候,通通梗在这,这水又
不在胃里面, 而在淋巴系统里面,所以中医讲半表半里,没有进入内脏,就是少阳,全部进到
里面就是阳明。
柴胡,长在地上的时候,一半在上面,一半在下面,柴胡拉起来,根和身体是一样高,所以一
半在表,一半在里,所以甲状腺亢进,内分泌系统的问题,都用柴胡,内分泌全部包括在少阳
里面,只要不入脏的,脑部、淋巴结、大脖子都算在内,柴胡是主要的药,所以叫柴胡汤。大
柴胡汤就是病邪进入少阳和阳明之间用的,太阳证刚刚好进入少阳就是小柴胡汤证,开柴胡汤
的时候,因为胸胁苦满,所以一定开半夏,本身呕,就一定是柴胡证。如果是呕,就代表少阳
证,少阳证的主证是呕,如果是渴就是阳明证,为什么往来寒热?因为进入淋巴系统的时候已
经不在表了,这时候人的免疫系统出来抗,打赢的时候就是热,打输的时候就是冷,所以一来
一往,因为近距离交战,这样一天好几次,没有限定时间的即是柴胡证,所以有热的现象就 加
了黄苓在里面,因为黄苓能够去热,因为默默不欲食,就加人参、甘草、大枣,这七味药就是
小柴胡汤。北派用人参的时候,专门治心下满,就是胃不好的时候吃人参,所以泻心汤中有人
参就是专治肠胃的,柴胡把黄芩带到半表半里,就是淋巴系统里面,人参、生姜、甘草、大
枣,进入体内以后肠胃一吸收,免疫系统增强,所以小柴胡汤也会有流汗的现象,汗一出来也
解掉了。但是如果小柴胡汤证,开的是表药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就是开成太阳证的药,
就进入纯少阳了,把阳发掉后,少阳马上转阳明,因为一发表的时候,津液会伤得更多、津液
伤了却没有把病毒清掉,反而把正常的体液丧失掉了,结果转移到体内,就会有肠胃发炎下利
的现象。如果三阳并病,项强、头痛、中风、太阳证,还有恶心、胃口不开、口渴,三阳并病
的时候,合解少阳,中医叫「担法」,不要柴胡桂枝开在一起。
小柴胡汤有人参、甘草、大枣在里面,不欲食症状马上去掉;心烦喜呕,半夏能够止呕,黄芩
能去热,胸胁苦满的现象,靠柴胡把黄芩带进去,如果烦而不呕,就不用半夏了,张仲景用半
夏的时候,单单是为了止呕,如果病人口渴的,半夏就拿掉,因为半夏是利水的,吃半夏会越
吃越渴,例如怀孕害喜,恶心想吐,就一定会用到半夏,为什么有人会害喜有的人不会?害喜
的人平常胃中水饮比较多。
「柴胡」苦辛,专疏泄淋巴管,解三焦之郁,开胸膈之塞,退寒热,解烦渴,「小柴胡汤」以
之为君,「黄芩」苦寒,清火郁,「姜」、「夏」辛温,降水逆,【参】、「草」、「枣」则
为补助津液,以为佐耳。

经方:禹余粮丸(发汗过多,补津液)
禹余粮丸
【原文】原方失载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时机】
1、此方失传;
2、知道是津液伤到了,可以用人参、甘草、生姜、红枣即可,不一定用禹余粮丸。
【名家论述】
1、禹余粮丸《伤寒笔记》(倪海厦)
此条意味着本阳明有余之人,平时就是多汗之人,遇到这类人时,使用发汗药物,就等于是汗
上加汗,重发汗后,血中水不足。
是心神无所依,就出现恍惚心乱,更且胃中津液必竭,燥气上升,大肠传热于膀胱,造成小 便
短赤,因而阴疼。此段言与禹余粮丸,方已失传,后有王日休补曰:用禹余粮,赤石脂各三
两, 赤小豆半升,为末,制丸。其实临床上用人参、甘草、生姜、红枣把津液补回来就可以
了。
此条就是遇到很容易出汗的人时,又必须使用发汗药时,可以仿照桂枝汤法,在服完汤药后,
喝点稀饭以助发汗就可以,不需要使用大剂的发汗药,以免伤到正常人的津液。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小建中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伤寒)
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伤寒)
3、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
4、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
匮)
5、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
6、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
【剂量】
1、来自桂枝汤。芍药要是桂枝的两倍。芍药和桂枝等量时就是桂枝汤。饴糖1两半。
【组成】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姜 饴糖
【时机】
1、最多见到的是小孩子:很皮,不吃饭,鼻子中间是黑的(因为里面是寒的),专门治疗肠比
较冷的状况;
2、腹中虚寒的痛,即喜按。拒按的腹痛不可用此方;
3、肝虚时,“上工治未病”的治肝实脾;
4、印堂处青色,或者有青筋。
【禁忌】
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应用】
1、虚寒性的胃溃疡、一般的腹痛等;
2、小建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虚劳的一个处方。这个虚劳你可能看到的外症,小孩子的气
喘,怎么病那么多,还有呢小孩子每天出去运动太阳一晒就昏倒,怎么晒个太阳也昏倒,这种
就是虚劳。
3、瘦子要长胖、厌食(减肥的要吃桂枝汤)。
【比较】
1、肝虚证时(比如肝炎)用小建中汤补脾;肝实证时用甘味药补脾。
2、里阴虚时,炙甘草汤;表阳虚时(风一吹就感冒),小建中汤。
【应用集锦】
1、慢性腹膜炎,符合小建中汤证者较多。如果患者重度衰弱、严重盗汗,黄芪建中汤更合适。

如果腹膜炎有腹泻症状或渗出液较多时,小建中汤多无效。
2、经常患感冒的孩子,可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黄芪汤等长时间服用,可以使患者
变得不再易患感冒。
3、(1)左侧脐旁天枢穴处挛急疼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小腹腰间聚结、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皮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
4、小儿疝气,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都有使用的机会。但对于乳幼儿,用小建中汤的时候
多。
5、结核性腹膜炎(肺结核+腹膜炎)的轻症,如果没有腹水,多为小建中汤证。如果有便秘
时,小建中汤可助通便。
6、虚弱儿童经常衄血者,可用小建中汤。
7、对于肢冷证出现尿频、尿量多易疲劳等症状者,可用小建中汤。
8、瘦子要长胖:小建中汤。
9、黄疸是多种疾病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胆汁外溢入血而呈现全身黄染的一种征象,是湿热郁结所
形成。热胜于湿则为阳黄,其黄色晦暗不明;湿胜于热则为阴黄,其黄色鲜明。
(1)若症见黄疸伴有寒热往来等症者,虽属阳黄亦可用小柴胡汤,因少阳主胆并有柴胡症之
故。若腹痛者,去黄芩加白芍;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以发之。
(2)阴黄,症见色暗黄,腹部胀大,小便不利,脉沉迟者,可用真武汤加防己、木通、茵陈,
温阳利水以退黄。
(3)黄疸也有因虚劳致营卫失调而成黄疸者(虚劳性黄疸),其特点是小便自利,故用小建中
汤加茵陈以调和营卫,并退黄。
10、(1)脾虚发热,白天发热,自汗,脉大而没有力气,是虚劳,小建中汤证;
(2)肾虚发热,晚上夜里发热;盗汗,细涩的脉,涩脉多见失精。
11、 十二指肠的炎症或溃疡多发于球部,其疼痛有个很典型的特点:节律性空腹痛、夜间痛,
也就是饥饿痛、夜间痛,多喜按、喜热饮,即虚痛,多用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
汤,或者归芪建中汤。
12、(1)小建中汤也时常被用在治疗肝病上。治肝,我们时常用苦温化湿法,像乌梅丸、吴茱
萸汤等,最浅的治肝处方就是小建中汤了。所以遇到肝病的病人,我们给病人吃小建中汤就是
怕肝木剋到土,就是肝肿大压迫到脾脏,小建中汤能够健脾阳。
(2)肝寒时,肝会肿大,会将脾脏顶起来。脾脏也肿起来。一般肝脾肿时,是寒症,我们开温
药。
(3)肝炎、肝肿大顶到胃,没有胃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就是小柴胡汤。没有胃口,可以
加白术三钱、茯苓四钱;病人身发黄,精神很好,加茵陈;如果病人虚烦不得眠,加栀子。
(4)肝大、脾大肝脾位于胁下,肝脉布于胸胁。肝大、脾大是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故从少
阳以疏其气,气行则血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取小柴胡汤加减中的去大枣加生牡蛎之法。
(5)肝大、脾大,属于袓国医学的胁痛、积聚或癥瘕等病证范围,多因情志郁结、饮食失节等
引起肝脾两伤,肝失疏泄条达,以致肝气郁结,故两胁胀痛。气郁则血行不畅,形成气滞血
瘀,发生肝大、脾大。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可用消遥散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13、小儿经常出现鼻子出血,可用葛根汤,虚弱儿童、面色差用小建中汤效果好。
14、便秘没有其它任何症状,不为所苦,是小建中汤及建中汤类,或者人参汤等。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更加黄耆,名黄芪建中汤。

2、腹痛:
(1)小柴胡汤:伤寒之邪迫于里而热痛;如果有烦躁,则因外邪迫里,心烦喜呕;
(2)小建中汤:和气血、缓急迫之方;如果有烦躁,则以心中悸为主。
3、腹痛:
(1)桂枝加芍药汤的腹痛较缓,有休作;
(2)小建中汤的腹痛较急,痛无休止。
4、腹痛:
(1)实症腹痛较缓,腹内必有实邪。
(2)小建中汤的腹痛但见里急,无实邪,且腹痛如扯如拉。
5、似小建中汤证,而虚赢极甚,肌肤干燥且腹满挛急,按之硬痛者,此乃干血也,为大黄虫丸
之证。
6、若见小建中汤之腹状,而少腹拘急,痛引腰背,或腹中刺痛少气者,当归建中汤证也。刺痛
者,痛若锥剌,血气不和而痛也。少气者,息短而弱,气短之谓也。
7、虚痨诸证表
虚痨诸证
(1)男于平人脉大或脉虚极;
(2)平人脉虚弱细微,善盗汗;
(3)男人面色薄,亡血,里虚,口渴,脉浮;
(4)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
(5)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6)脉浮弱而涩,精气清冷无子;
(7)人年五六十,脉大,痹侠背行,或肠鸣马刀夹瘿者;
(8)脉沉小迟、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
(9)脉弦大芤虚,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9、(1)柴胡桂枝汤:心腹卒中痛
(2)小柴胡汤:腹痛,无表证,胁肋下抵抗。
(3)小建中汤:腹痛,虚证,腹软脉虚。
(4)黄连汤:心下痛,胸中烦热,呕吐。
10、(1)上焦虚寒:人参汤
(2)下焦虚寒:附子汤
(3)中焦虚寒:小建中汤
11、(1)小建中汤是小腹寒,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
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2)大柴胡汤是中焦的重寒,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3)胸中寒是乌头赤石脂丸,乌头一分炮,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12、胸胁苦满,如立二大竹,按之坚,此坚块也,柴胡加芒硝汤。芒硝软坚毒也。如果不明腹
诊,以为小建中汤,或作芍药之拘挛证,大误也。也有人认为立二大竹不是柴胡加芒硝汤,而
是大柴胡汤中加芒硝更合理。当临症辨别。
13、悸为病症,其所发之处有三:心中、心下、脐下,且其候不一。
(1)因水气而致者,半夏麻黄丸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是也;

(2)因热而致者,小柴胡汤证;
(3)因急迫而致者,小建中汤证、桂枝甘草汤证
(4)由惊而悸、忧而悸、时悸时止者,无须服药治之(当治其因)。
14、 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
15、(1)很容易感冒:桂枝汤;
(2)风一吹就感冒:表阳虚,小建中汤;一感冒就吃经方,就不会有感冒了。
16、(太阴脾虚)虚人感冒,桂枝汤,如兼有里证有三种情况:
(1)兼腹痛,用桂枝人参汤;
(2)兼下利,用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
(3)兼有身痛、脉沉迟(关脉沉迟),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名家论述】
1、小建中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的时候,病人的脉应该是弦紧,结果病人的脉,阳脉涩,阴脉弦,阳脉是寸口的脉讲的是
表,涩代表虚,所以表是虚的,寸、关、尺又叫做上焦、中焦、下焦,寸又可以叫做表,尺又
可以叫做里,阳脉寸脉比较浮的时候,就知道病在表,寸脉比较沉下去的时候,就知道表虚掉
了,阴脉是指尺的脉讲的是里,阴脉比较弦的时候,第一表示里有水,第二表示病人有痛的感
觉,这痛一定是水,最主要是寒,弦的脉摸的时候感觉很细像吉他弦,按下去的时候跳的很
强,代表里寒了,里寒代表腹部寒痛,法当腹中急痛,应该是腹中急痛,绷得很紧,抽筋那
样,先与小建中汤。
如果不摸脉,如何知道里寒像小孩鼻子的山根,就是鼻子的尾巴,山根如果是青色的,代表里
寒,里不但寒而且痛,十个小孩九个山根青的,小孩体格很差的话,蚊虫咬到皮肤就肿一块,
没病的小孩,还不喜欢吃东西的话,根据经方,桂枝汤是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桂
枝用三钱的话,白芍用六钱,白芍是桂枝的两倍,因为会腹痛,所以小建中汤和桂枝汤不一样
的地方,就是小建中汤重用白芍,这人本来脾脏的功能就比较差,桂枝汤本来就是健脾阳,张
仲景加饴糖在里面,饴糖就是麦芽糖,加饴糖在里面小孩就会喜欢吃,脾脏本来就主湿主热,
饴糖很黏稠,药一下去。脾阳马上就壮起来,就是靠桂枝汤,饴糖的功能一是甜,让小孩爱吃
外,一是脾的津液不足的时候靠饴糖在里面;小建中汤一下去的时候,胃口大开,肚子痛就没
了,小孩就开始肯吃东西,开始喜欢吃谷类的食物,所以常常小孩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就给
他小建中汤。
这个条辨,换个角度讲,当看到病人有伤寒中风的表证的时候,可是这人里虚掉了,最轻剂,
刚开始用的就小建中汤;吃了小建中汤好了变成纯表证的时候,再去看证,开桂枝汤或葛根汤
或..,这一本经方里面,只有两个专门治疗里虚的方;人如果得到感冒表证的时候,要里实
才能发表,如果发现病人是里虚,第一个就是小建中汤,第二就是炙甘草汤;一般的人小建中
汤就好了,炙甘草汤是注重在「脉结代」的病人,吃完小建中汤再看病人有没有表证,如果没
有就算了,有的话再对证开药,所以先与小建中汤,先把里虚补足,再给他小柴胡汤,如果小
柴胡汤吃完,肚子还痛,这就不是里虚,是小肠下方静脉血流不顺畅,就把小柴胡汤里面的黄

芩拿掉,改成白芍。

经方: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证兼有坚块)
柴胡加芒硝汤
【原文】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
洗)大枣四枚(擘)芒硝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已而微下利,日晡所发潮热。此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利
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
汤主之。
【剂量】
1、柴胡加芒硝汤的剂量是小柴胡汤喝到第三碗时加芒硝。
【组成】
芒硝 人参 甘草 柴胡 大枣 姜 黄芩 半夏
【时机】
1、小柴胡汤证兼坚。小柴胡汤加芒硝。
【说明】
1、大便全部排出来了就不要吃了。
【应用】
1、此处实是坚硬,包括大肠癌。没有开过刀的大肠癌一般都有这个症状。
2、小柴胡汤证而发潮热者,乃柴胡加芒硝汤证。
3、日晡潮热是指午后四五点钟时的发热,热有定时。这种潮热不仅自感发热,体温也随之升
高。但一般为低热,常连绵难愈,多属原因不明的发热。治疗时,可用小柴胡汤药量的1/4,再
加芒硝6克。在煎服上,先煎诸药,去渣后再入芒硝,在火上再煎一二沸,于发热之前一次温
服。少阳主枢纽,能使邪外出之故。因其为低热,故所用药量少。加成寒之芒硝,使热邪从下
而泄,不犯胃气,则热退症解。
【比较】
1、柴胡证比较: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人参 甘草 其它

小柴胡
汤 半斤 三两 半升 三两 十二
枚 三两 三两

柴胡加
芒硝汤
二两
十六

一两 二十
株 一两 四枚 一两 一两
灸 芒硝二两
柴胡桂
枝汤 四两 一两

二合

一两
半 六枚 一两

一两
灸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
柴胡加
龙骨牡
蛎汤
四两 一两

二合

一两
半 六枚 一两

龙骨 铅丹 桂枝 茯苓各一
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

大柴胡
汤 半斤 三两 半斤 五两 十二

芍药三两 枳实四两灸 大
黄二两
柴胡去
半夏加
栝蒌汤
八两 三两 二两 十二
枚 三两 三两 栝蒌根四两
柴胡桂
枝干姜

半斤 三两 干姜
二两
二两

桂枝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
蛎二两
柴胡证
加减:
1、渴而不呕者,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上冲而稍拘挛者柴胡桂枝
汤;3、渴而不呕,无痞硬,腹中动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2、胸胁苦满,如立二大竹,按之坚,此坚块也,柴胡加芒硝汤。芒硝软坚毒也。如果不明腹
诊,以为小建中汤,或作芍药之拘挛证,大误也。也有人认为立二大竹不是柴胡加芒硝汤,而
是大柴胡汤中加芒硝更合理。当临症辨别。
【名家论述】
1、柴胡加芒硝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胸胁满而呕,就知道病情己有少阳证了,日晡所发潮热,黄昏的时候发潮热,阳明证上有一个
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到了下午三点到五点开始发热,潮热是一阵一阵热上来,按照气血流注的
时间,申时开膀胱,实际上堵在大肠里面,大肠会移热到膀胱,一移热就从背后到脑里去了,
所以是大肠移热,到下午的时候就会发热;胸满而呕是少阳证,到日晡发潮热,就是阳明证,
所以是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利者,柴胡汤本来是没有下利的,现在在下利,可能是前面医
生攻的,前面医生用丸药下的,丸药下的时候利水利得很快,水跑掉了,大便还在里面,所以
用汤剂,汤剂下的时候,整个打下来了,所以攻下的药大部分都是用汤剂在攻的,潮热者,实
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主之。原来是大柴胡汤证,因为已经被攻
下了,所以变成小柴胡汤证,被攻下了阳明证就没了,变成少阳证,所以是小柴胡汤证治疗,
一一七条就是说少阳证被误下了以后的辨证,小柴胡解外后,就是柴胡加芒硝,有燥屎的时候
这种燥屎常年累积在里面没有出来,这时候只能用芒硝攻下来,打出来是黑的。怎知有燥屎
呢?黄昏的时候会发热就是了,用小柴胡汤加芒硝治疗,不用再加枳实、大黄,因为前面的医
生已经攻下,所以小柴胡汤加芒硝就可以了,就是小柴胡汤加减。
东洞翁曰:「本方为小柴胡汤证而苦满难解者」,又曰「小柴胡汤证而有坚块者。」柴胡加芒
硝就是本身是小柴胡汤证兼有坚块,中医是辨证论治,这硬块可能是大肠癌的出血硬块,不管
是什么,芒硝可以散掉,【本草】里面没有提芒硝可以把「燥屎」打散,芒硝是攻坚的峻药,
坚就代表肠里面的硬块

经方:大柴胡汤(腹满、恶心)
大柴胡汤
【原文】
柴胡、半夏(各半斤)黄芩、芍药(各三两)生姜(五两)枳实(四两炙)大枣 (十二枚)大
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
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2、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
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鞭,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4、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剂量】
1、大黄,胖子用二钱,瘦的人用一钱就好了。
【组成】
柴胡 大枣 姜 芍药 黄芩 枳实 半夏 大黄
【时机】
1、腹满、恶心是大柴胡汤的主证;
2、太阳和少阳之间或者纯少阳的病用小柴胡汤,呕心就是小柴胡;阳明和少阳之间的病用大柴
胡汤,大便不利就是大柴胡;
3、大柴胡汤症一定是脉会弦(少阳证的脉),病人兼有恶心,便秘,小便黄,胸胁苦满,往来寒
热。一定有这种兼症才会大柴胡汤;
4、不管你是大柴胡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小便颜色都是黄的。
【方解】
1、枳实宽肠,和厚朴一样,枳实比较重于宽大肠,厚朴比较重于滋润小肠,大肠和肺是表里,
所以大肠堵到的时候用枳实,胸腔堵到、心脏积水也用枳实,枳实这药专门能去结毒、硬块。
实际在用的时候发现到,当大肠的肠壁和大便黏在一起的时候,枳实可把肠壁推开,但只能让
它们分开,枳实本身并没有攻下的功能,它能把结分开来,必须要靠别的药把它通出来,所以
心脏的动脉血管堵塞的时候,用枳实,但是枳实只是把动脉血管里面堵塞的东西与血管壁分开
来,所以张仲景还加桂枝,桂枝让心脏动脉血管往外冲的力量加强,喷射的力量加大;
2、怕胃受不了再加生姜在里面,让胃热力散一点,不要太集中在心脏,怕心脏受不了,血管会
破裂;
3、腹满,肚子胀满,少腹会痛,所以加芍药;
4、大柴胡汤里面如果没有加大黄,就不叫大柴胡汤,因为病已经进入少阳、阳明了,又不是纯
阳明证,所以用不到「芒硝」这样强的药,用大黄把阳明热清出来就好了;
5、黄芩、芍药是等量的,枳实要重用,大黄开的比枳实少,如果没有加枳实,只用大黄,肚子

会绞痛,因为大黄会硬把肠壁拉开来,因为肠壁没有津液了,枳实下去会产生津液;
6、问病人恶不恶心,会恶心就是少阳,恶心加胀满就是大柴胡,肚子不满会恶心就是小柴胡。
【加减】
1、如果便秘在肛门口堵到,可以加一点芒硝(拒按,屁都没有);
2、如果有腹满,加厚朴。
【应用】
1、大柴胡汤救了很多大肠癌病人(当盲肠炎来治),但是开过刀就不一样了;
2、开白内障的处方的时候,用大柴胡汤来作加减;
3、龟胸龟背,大多原由于毒,这毒就是浊痰,凡龟胸后必成龟背,用「大柴胡汤」治之。重者
用「大陷胸汤」之类,随证不同;
4、潮热,而胁下汗出者为胆实,用「大柴胡汤」:
5、手足心汗出者为胃实,用「大承气汤」;
6、本方应用于由暴饮、暴食等之急性胃肠炎、大肠炎、赤痢等之机会极多;
7、大冢敬节列此方位胆结石之第一方;
8、急性痢疾。
【应用集锦】
1、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反心下痞、按之硬,呕吐下利,似结热。热结者不当见呕,亦不应下
利,今见此二证者,乃因邪热迫于胃口,水饮趋于胃中。所以尽管下利,仍用大柴胡汤,以泻
其内外之邪热。
2、(1)胸下左右,心下或胸下之傍皆实满,犹大柴胡汤之腹证;胸满而实,逆满,苦痛亦
甚。心下痞硬者,多属四逆散证。这两种情况通常都伴有他症。
(2)胸胁苦满,胁下挛急者,亦属四逆散腹证。柴胡、枳实解胸胁之痞满,芍药甘草和胸腹之
拘挛
A、兼有动气者,加牡蛎;
B、兼有疝气者加刘寄奴。
3、大肠癌:
(1)没有开过刀的大肠癌一般都有大柴胡加芒硝汤的症状。
(2)临床上看到大肠癌的病人,一开始有些是承气汤证,有些是大柴胡汤证。开刀以后,移转
(3)肝癌或肺癌,症状不是少阴证就是厥阴证。如果还没有开过刀,如果是在大肠的末端、也
就是直肠附近堵到,我们要加芒硝来攻坚。
(4)肠癌位在降结肠者,开刀后易转移成为肝癌。位在直肠肛门位者者,开刀后易转移到肺癌
癌症离肛门口近,用活血化淤自然会好:茜草入血分,桃仁入气分。丹皮化淤,大黄攻坚。
4、呃逆:
(1)火呃,宜用承气汤;
(2)寒呃,宜理中汤,加丁香柿蒂;
(3)瘀血滞呃,宜大柴胡汤,加桃仁丹皮;
(4)痰饮作呃,旋覆代赭汤。
5、牛皮癣是一种往往呈长期一进一退病程,容易再发、难以治愈的皮肤病,汉方常用的处方有
(矢数道明):
(1)虚证时的桂枝加黄芪汤、黄连阿胶汤;

(2)实证时的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
(3)血热、血燥时的消风散、温清饮;
(4)瘀血时的大黄牡丹皮汤、桂枝茯苓丸料等。
5、大塚敬节对于有明显胸胁苦满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大柴胡汤加地黄治疗,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7、右肋下痛的便秘,是升结肠到了结肠肝曲,属肝的本经而兼腑,大柴胡汤。
8、潮热,而胁下汗出者为胆实,用大柴胡汤。
9、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胃的生理功能,可能与发病有关。
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多数患者有上腹部饱闷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若见胃脘
部痞硬,按之有硬块者,是饮与食互结所致,可用大柴胡汤去大黄加白术以化饮开结,饮化结
开,痞硬自除,疼痛则解。
10、胆结石疼痛发作时,以大柴胡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均有适用机会。如果大柴胡汤无效时,
要考虑尝试大黄附子汤。
11、手脚温的高血压,如果伴有手脚麻木、肩凝、胸胁不舒、晕眩头痛,可用大柴胡汤加桂枝
茯苓丸,随证加葛根、钩藤。
【比较集锦】
1、(1)人参汤:胸中痞,心下按之硬,胸腹或腰脚冷,小便频数,大便下利,或鹜溏(不成形
之便),或心腹痛、或胸痹、或喜唾,胸中心下不适者,乃人参汤证。此乃中焦寒冷,胃上之寒
饮不散,胃阳衰而腐磨无力,因致胸中,心下之患。故霍乱、吐泻而不渴之类,均因脾胃运化
无力,应以见证对察之。
(2)此证虽以心下痞硬为主,然腹状同大柴胡汤等证不同。虽无力而胀满,但按之不引痛,脐
下益觉无力。
2、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治肝火之吐逆,吴茱萸汤治肝寒之吐逆,知凡吐者,必挟肝木上达之
气,乃能发吐。
3、(1)由疫邪而来者,即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舌苔薄白,耳少聋,脉弦数者,与
小柴胡汤;
(2)往来寒热,口干,舌苔白厚或微黄,间有谵语,心下痞,便秘,脉洪实,或沉实或弦数
者,与大柴胡汤。
4、需在辩证的基础上应用:
(1)大柴胡加苏木木通汤:于大柴胡汤方中,加苏木、木通二味。主治两目生赤,干涩、疼痛
而羞明者。
(2)大柴胡加甘草汤:于大柴胡汤加甘草。主治周身丰满膨胀者。
(3)大柴胡加石膏汤:于大柴胡汤中加石膏。主治头发脱落及齿痛。
5、柴胡证比较: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人参 甘草 其它
小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升 三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灸
柴胡加芒硝

二两十
六株 一两 二十株 一两 四枚 一两 一两灸 芒硝二两
柴胡桂枝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一两灸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

柴胡加龙骨
牡蛎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龙骨 铅丹 桂枝 茯苓各一两半 大黄
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斤 五两 十二枚 芍药三两 枳实四两灸 大黄二两
柴胡去半夏
加栝蒌汤 八两 三两 二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 栝蒌根四两
柴胡桂枝干
姜汤 半斤 三两 干姜二
两 二两灸 桂枝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二两
柴胡证加
减:
1、渴而不呕者,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上冲而稍拘挛者柴胡桂枝汤;3、渴而不呕,无痞
硬,腹中动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6、(1)安中散:用于偏虚之慢性胃脘痉挛性疼痛。本方主要用于神经性胃痛(胃神经症)、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烂、胃酸过多症(疼痛)、胃下垂症、慢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幽门狭窄、胃肿
瘤、妇女之血气刺痛(兼有郁血之神经性疼痛)、痛经、恶阻、癔病等。
(2)四逆散:心下部疼痛,心下急。
(3)大柴胡汤:心下部疼痛,实证之胸胁苦满。
(4)柴胡桂枝汤:心下痛,腹壁紧张。
(5)芍药甘草汤:腹痛,腹肌拘挛。
(6)坚中汤:心下痛,腹肌紧张,呕吐。
(7)良枳汤:心下痛,心下微硬,痉孪性疼痛。
(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心下痛,脐旁动气为特征。
(9)丁香茯苓汤:心下痛,重度虚证。
7、(1)延年半夏汤:用于慢性之胃病,主诉左季肋下或左乳房下疼痛,左肩背酸痛
(2)大柴胡汤:胸痛,心下痞硬,胸胁苦满,实证。
(3)枳缩二陈汤:胸背痛,心下有痰饮,痛游走于腰背。
(4)柴桂汤:腹肌紧张,胸胁苦满。
(5)柴胡别甲汤:胸背痛,胸背及腹中拘急。
(6)良枳汤:胸背痛,心下部疼痛,噫气。
8、虚寒腹满痛病证方治表
腹满痛诸证
寸脉弦,胁下拘急而痛,啬啬恶寒 补柴胡桂枝汤去芩增芍
中寒家,喜欠,清涕出,喜嚏,发热色和 补桂枝汤小剂
中寒下利欲嚏不能,里虚肚中寒 补理中法 吴茱萸汤
瘦人,绕脐痛,有风寒,谷气不行,又下之气上冲或心下痞
补理中法 趺阳脉微弦,或腹满,或便难、两法疼痛,虚寒从下上
腹满时减复如故,中有寒
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舌黄 补承气法

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 厚朴七物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病腹满痛而闭者
附子粳米汤
厚朴三物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小承气汤
腹满按之心下痛 大柴胡汤
9、(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实证方,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
心下部膨满,腹部多见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神经症状。即所谓上冲、心
悸亢进、不眠、烦闷等,易惊、焦躁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症状,
小便不利,大便偏秘为目标。主诉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
等亦为目标。
(2)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3)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
(4)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腹动,虚证。
(7)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10、 (1)小柴胡汤:用于单纯的少阳症,以及太阳和少阳之间的病用小柴胡汤;
(2)大柴胡汤:用于阳明和少阳之间的病
A、胸胁满,心下急,其动应腹底、按之有力、或硬、或呼吸困难、上腹紧而满、或腹痛、或不
紧而满痛。凡大柴胡汤,虽有腹满之状,而以心下满为主,非全腹满。但上腹微满,至心下
甚,且腹底硬而有力,按之有憋闷之感。
B、大柴胡汤,乃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增生姜之量而成,其病情腹状较小
柴胡证为甚,枳实,大黄,以达内外,芍药缓其满痛、拘急之用。
11、(1)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2)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发则头晕。
(3)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动悸亢进
(4)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5)柴胡姜桂汤:肝郁,腹动,虚证。
(6)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实证(大小便秘、胸满烦惊)之癫痫。浅田流用此方去其铅丹,
加钩膝、羚羊角、芍药、甘草。
12、伤寒,用麻黄汤发汗之后:
(1)不解:
A、蒸蒸发热者,是调胃承气汤。
B、心下痞硬,协热而利:
a、没有呕,桂枝人参汤。
b、有呕,大柴胡汤。
C、胁下痞硬,呕而发热,没有下利,小柴胡汤。

(2)表解:
A、心下痞硬、下利,生姜泻心汤
【名家论述】
1、大柴胡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表证拖了十几天,本来已经进入别的经,但表证还在,没开发表的药,却攻下后,结果太阳病
跑到里面去了,如果再过四五日后,柴胡证仍在,先给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者,胃里胀满难过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介于少阳和阳明之间,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就是肠胃里面被大便堵到,有宿
食堵到,大柴胡汤主证有:腹满,肚子胀满而呕,呕属少阳,腹满为阳明。现代人气满是厚朴
生姜半夏甘草汤证;实满是承气汤证;腹满加恶心是大柴胡汤证;没有腹满光呕,是小柴胡汤
证。
大黄胖子用二钱,瘦人一钱就好了,小柴胡汤加芍药、枳实、大黄就是大柴胡汤,枳实比较重
于宽大肠,厚朴偏重于滋润小肠,大肠和肺表里,大肠堵到用枳实,胸腔堵到、心脏积水也用
枳实,专门去结毒,结到的毒、硬块把它排掉,枳实会把肠壁与大便分开,靠大黄推出去;心
脏血管堵塞,用枳实把动脉血管里的堵塞东西与血管壁分开,桂枝让心脏动脉血管往外冲的力
量加强,喷射力量加大;怕胃受不了加生姜,让胃热力散一下,不要集中在心脏,防止血管破
裂;腹满会痛,加芍药;加大黄进入阳明,才叫大柴胡汤,但又不是纯阳明证,所以不加芒
硝,用大黄把阳明热清出来就好了;大柴胡汤即小柴胡汤去参、草加枳实、大黄、芍药而来。
阳明证不适合人参。
人参胃中热结,则非枳实不能破其结,非大黄不能下其热,芍药则舒心下之急;但阳明虽结而
少阳未罢,柴胡汤又不可不用,故在此方为双解少阳、阳明之剂。恶心少阳,恶心加腹满大柴
胡汤;黄芩、芍药等量,枳实重用,大黄比枳实少,如果没有枳实只有大黄肚子会绞痛,有枳
实会产生津液,会分开。
「王叔和」曰:若不用「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平日心思郁塞,胸满少食,大便二三日或四五日一行,心下时时作
痛,吐宿水者,其心大多胸胁烦胀,肩项强急,脐旁大筋坚韧,上入胸肋上,下连小腹,或痛
或否按则挛痛,或兼吞酸、嘈杂等症者,俗称「疝积留饮痛」,宜长服此方,隔五日或十日,
常用「大陷胸汤」或「十枣汤」攻之:眼目云翳,或赤眼疼痛,胸胁苦满,所以眼睛是属于少
阳证,开白内障的处方的时候,用大柴胡汤来作加减;如果眼睛是赤痛红肿,是太阳证,葛根
汤来作加减;如果眼睛生翳就是靠柴胡来作加减。大便燥结者,加「芒硝」为佳,如果大便攻
不出来,就要靠芒硝把它打散,大肠比较大,到直肠的时候比较小,大便到直肠如果硬会堵
到,吃了大柴胡没有大便,就加点芒硝把硬的大便打散掉,一般会有这种现象的,大多是年龄
大的人,身体虚弱的人会看到。遇到对证的时候,用到大黄芒硝来攻下,对病人来说大黄芒硝
就是补药,应该攻坚的时候,不能手软,这就是「急下存阴」的概念。
「百疢一贯」曰:龟胸龟背,大多原由于毒,这毒就是浊痰,凡龟胸后必成龟背,用「大柴胡
汤」治之。重者用「大陷胸汤」之类,随证不同。
「伤寒绪论」曰:潮热,而胁下汗出者为胆实,用「大柴胡汤」:手足心汗出者为胃实,用
「大承气汤」。这是分辨纯阳明证跟兼有少阳证的时候,腋下一直流汗流很多,就是三焦系
统,也就是大柴胡汤证,如果手掌汗流很多的,手上的「止汗点」,背后的第五椎外开五分的
地方「华佗夹脊」,直针下针可以止汗;如果病人是阳明热,大便正常,舌头伸出来苔是黄
的,就是白虎汤,如果大便不通,就用承气汤攻

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小便秘、胸满烦惊)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原文】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
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再煮一半水,去滓,温服
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惊烦,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
汤主之。
【剂量】
1、除了大黄、半夏、红枣以外,其它都等重。现在买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粉,里面没有铅
丹的,都用茯苓代替了,所以开的时候,没有加铅丹也没有关系。
【组成】
人参 柴胡 桂枝 茯苓 龙骨 牡蛎 大枣 姜 黄芩 铅丹 半夏 大黄
【时机】
1、虚热。所谓阴虚的人是肠胃津液不足,兼有下利而引起。它的病人都是平素身体很虚的人。
【加减】
1、龙骨与牡蛎潜阳收敛的作用有小差异,当「失津」的时候,我们用牡蛎,因为牡蛎味咸可以
生水;如果是「失精」的时候,我们用龙骨。
2、如果病人惊烦、焦虑,龙骨牡蛎等量;如果小朋友尿床的时候,因为夜尿是「失津」,所以
用到龙骨牡蛎的时候,重用牡蛎,龙骨可以少一点;如果是大人有遗精的症状,龙骨要加重一
点。
【禁忌】
1、有便秘的热实证不可以用。
【应用集锦】
1、(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很好治疗失眠的汤剂,是虚的人吃的;如果失眠是到了晚上但头
汗出,常常五六天不大便,舌头又干又燥,这人是阳明燥屎,不可以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桂枝龙骨牡蛎汤:不易入睡、睡眠浅、梦多,或乱梦纷纷,或作噩梦、容易惊醒、梦遗、
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的加味药多为黄芪、五味子、酸枣仁、郁金、远志、白薇、山萸肉等。
不宜过多,随证选取一两味即可。

2、惊烦时,都用到龙骨牡蛎(手心冒汗无便秘时,也用到龙骨牡蛎汤);
3、妇人兼淤血,动气甚,大便不通,心志不安者,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不论男女,凡
动气甚,胸满便秘,心志不安者,都可用;
4、如果是虚热,也是手汗脚汗多,但是大便很好,就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5、(1)白虎汤:腹满,身重,难以转侧,三阳合病以阳明为主。
(2)桂枝附子汤: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为兼具太阳与少阴、阴的症状较甚。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满,烦惊,不能自转侧,为兼具少阳与阳明、以少阳为主。
6、手汗脚汗多:
(1)手脚温热而且出汗、大便秘结,这是阳气过盛,用承气汤攻下;
(2)虚热的体质,没有便秘,手脚常出汗,用龙骨牡蛎,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
汤。
7、惊烦时,都用到龙骨牡蛎(手心冒汗无便秘时,也用到龙骨牡蛎汤)。
【说明】
1、这个药方常用在体质素虚之人,误下之后,阴虚而津液不能自回;如果是体质强壮的人,误
下之后津液回自回,就不会用到这个药方
【比较集锦】
1、(1)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高,属于心阴虚。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
(4)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豉汤(虚热)、栀子干姜
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
(5)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最低。属于肝阴虚。以病因而
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酸枣仁汤是真的很
虚的病,是因为虚而产生的烦躁,所以烦躁不厉害。
2、柴胡证比较: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人参 甘草 其它
小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升 三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灸
柴胡加芒硝

二两十
六株 一两 二十株 一两 四枚 一两 一两灸 芒硝二两
柴胡桂枝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一两灸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
柴胡加龙骨
牡蛎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龙骨 铅丹 桂枝 茯苓各一两半 大黄
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斤 五两 十二枚 芍药三两 枳实四两灸 大黄二两

柴胡去半夏
加栝蒌汤 八两 三两 二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 栝蒌根四两
柴胡桂枝干
姜汤 半斤 三两 干姜二
两 二两灸 桂枝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二两
柴胡证加
减:
1、渴而不呕者,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上冲而稍拘挛者柴胡桂枝汤;3、渴而不呕,无痞
硬,腹中动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3、(1)甘麦大枣汤:镇静神经过度兴奋、缓解各种瘙挛,主要用于瘫症、神经衰弱、神经官
能症、小儿夜啼症、不眠症、癫痫等,亦可用于舞蹈病、抽搐症、精神病(忧郁症、狂躁症)、
笑中风、泣中风、梦遊症、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蛔虫所致之腹痛与呕吐;以两侧
腹直肌挛急,右侧腹肌尤甚,脑神经系统急迫症状为目标。
《金匮要略》条文中之“妇人脏躁”,即今日之癔病,或相当于躁郁症,无故悲伤,小事哭
泣,痛苦不眠,重则昏迷、或呈狂躁状态、呵欠频作等症状为目标。
(2)半夏厚朴汤:神经症,气郁,咽中炙脔。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神经症,心下痞硬,脐上动悸。
(4)甘草泻心汤:神经症,心下痞硬,下利,腹中雷鸣。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神经症,心悸亢进。
4、(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实证方,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
心下部膨满,腹部多见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神经症状。即所谓上冲、心
悸亢进、不眠、烦闷等,易惊、焦躁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症状,
小便不利,大便偏秘为目标。主诉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
等亦为目标。
(2)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3)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
(4)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腹动,虚证。
(7)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5、(1)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2)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发则头晕。
(3)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动悸亢进
(4)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5)柴胡姜桂汤:肝郁,腹动,虚证。
(6)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实证(大小便秘、胸满烦惊)之癫痫。浅田流用此方去其铅丹,
加钩膝、羚羊角、芍药、甘草。
【名家论述】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八九日,在医生的眼里,病已经六七天,可能已经传里了,不是传阳明就是传少阳,所以
医生才会下之,一攻下以后,病人胸满,惊烦,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为什
么?因为要传不传,并没有进入少阳,被攻下得太早了,表邪陷下去,陷在半表半里中间,因
为被攻下,而跑到三焦淋巴系统里面去,因为在半表半里中间,三焦跟心包是表里,所以病人
会胸满,惊烦,因为胸口这里淋巴系统整个都会在这里,小便不利,因为三焦是水道出焉,三
焦管水道,由油网来排,因为滤过性病毒是由「攻下」进来的,所以堵在三焦,水道就不能通
行了。有谵语就代表说胃里面还有余热,胃里面还有干的大便,没有完全排掉,一身尽重,不
可转侧者,攻下的时候,身体的气血往下走,一攻下病人的身体虚掉了,其实本来身体很好,
把病毒顶在外面的,表面的症状慢慢没了,结果被庸医攻下,免疫系统被攻下,就往下走,因
为体能很好,进来的时候就停在少阳,这进来不是病人不行,而是被医生误下的,所以柴胡加
龙骨牡蛎汤主之;因为在半表半里之间,有胸满,靠柴胡加桂枝来解表,柴胡本身和解,桂枝
走肌肉皮肤表面去表,已经在三焦里面的东西,把它清利出来,这汤方加龙骨牡蛎,还有铅
丹,铅丹现在很少用,龙骨牡蛎和铅丹是治疗惊烦,受到惊吓的时候用,因为三焦和心包是表
里的,所以这三味药是用来镇惊止烦的;又因为有谵语,因为人虚了,大肠的浊气就往上跑就
发生谵语,所以加了大黄,大黄来攻下,用大黄把堆积在胃的大便排出来;这时候又加半夏,
因为这人素体比较壮的,平常比较壮的人,胸腔比较湿热一点,能湿热才能够胖;这时候再加
生姜、人参、大枣,来把里虚补足;此方表证里证一剂来清,同时攻下,同时解表,同时把前
医造成的下攻中气不足,把它补足,中气就靠人参、生姜、红枣补足,解表靠柴胡、桂枝。这
个药方常用在体质素虚之人,误下之后,阴虚而津液不能自回;如果是体质强壮的人,误下之
后津液回自回,就不会用到这个药方。

经方: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甲状腺亢进、动悸、潮热)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
【原文】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茯苓四两
右五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火逆,烧针汗之,因烦躁者,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组成】
甘草 桂枝 茯苓 龙骨 牡蛎
【时机】
1、临床上加减治疗甲状腺大脖子病。大脖子病人心的动悸很厉害,同时有潮热的现象。
【应用集锦】
1、不仅心下悸,心中亦悸。故自冒其心,是以桂枝甘草汤单方大剂而顿服,以图急救。如果冲
逆急迫之状不剧,反胸腹间动气跳动而烦者,乃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之证。
2、手抖心颤(甲状腺大脖子、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
3、甲状腺肿大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减,甲状腺亢进用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如果甲状腺功能恢
复正常,就不会感到有心悸。
4、(1)加覆盆子,败龟板(龟甲)加强肾阴,可壮精;
(2)男子精子稀少用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
(3)精子带血:行房时不痛为寒、痛为性病。
【比较集锦】
1、(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3)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4)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泽泻四两
(5)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四两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7)防己茯苓汤: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名家论述】
1、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不一样,救逆汤是非常紧急
的时候大剂的救逆用的,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一般性的,前面的是烫伤、鹭狂不得卧,这个
只是烦躁而已,火逆烧针,还有流汗。
桂枝甘草汤条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这二三

一条也是发汗过多的明证,从桂枝甘草汤变证而来的。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上在用「甲状腺亢进」最多,西医的名词,西医用「放射性碘」来治
疗,就是甲状腺大脖子一直手抖、心颤、盗汗、心悸、很紧张,放射性碘一吃下去。甲状腺干
掉了,但是同时子宫也干掉了,会终身不孕,此病中医叫「蟹眼证」,就是眼睛像螃蟹一样突
出来,它的症状有第一心悸,心脏跳动的非常快,第二手抖、第三嘴巴口燥,嘴巴里面非常的
燥渴,第四盗汗得非常严重。
用到龙骨牡蛎的时候,病人一定有浮阳在上,浮阳在上最简单的辨症就是头部一直在流汗,身
体不流汗,整个肠胃的阳气都跑到上头去了,肠胃蠕动都减缓。
烧针造成的烦躁,都是水的系统不是很好,因为烧针造成气化的系统改变了,使水停在中焦,
所以要加茯苓把水排掉,如此可以补充新的水到心脏,所以可以生津除烦。
牡蛎常常用在攻坚,所以有硬块的时候,牡蛎用一两三两都没有关系。牡蛎是蚵的壳,所有身
体里面的脑瘤、淋巴瘤都可以用,所以牡蛎用于攻硬块时一定比龙骨重用。
平常用桂枝加牡蛎龙骨就好了,桂枝汤可以和解营卫,气血就会旺,免疫系统很好,肠胃就
好,固表能力很强,这时候再加牡蛎龙骨,精子的生化过程就会很好,当男人的精子太淡时,
太太不容易怀孕,用「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让精成熟得非常好,所以这是用在男人身上的。

经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烫伤第一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
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
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主之。
2、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剂量】
1、一般桂枝三两,三钱,炙甘草两钱,龙骨四钱,五钱,生姜三片,常山苗三钱。
2、现在不用蜀漆,用常山苗三钱代替。常山祛痰、涤痰,把痰清的很干净。
3、先煮蜀漆,因为蜀漆是毒药,所以先煮过,如果用常山苗的话,就不用去先煮常山苗。
4、龙骨是敛阳的、潜阳的,牡蛎滋阴,咸能入肾,能够补足津液。
【组成】
甘草 桂枝 龙骨 牡蛎 大枣 姜 蜀漆/常山
【时机】
1、只要有惊狂、起卧不安,严重焦虑就想到此方。
2、主火邪,故烫火伤之疼痛烦闷者及灸疮发热者有效。
【加减】
1、危险的时候芍药拿掉,否则阳回头的速度会减缓
【应用集锦】
1、烫伤第一方。
2、吃安眠药的副作用,也会引起焦虑、失眠,有惊狂、起卧不安,严重焦虑就可以用桂枝去芍
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3、外敷:过去用牡蛎打粉,磨得很细,加麻油,更好的用硫磺、大黄,硫磺就是在火山口的东
西,硫磺本身外用时非常的寒凉,西医就把硫磺跟膏药一起用,变成硫磺膏、中医把硫磺、大
黄、麻油配在一起用,如果是皮肤红肿这药就可以了,起水泡的时候要加菖蒲在里面,菖蒲是
皮肤表面利水的大剂,菖蒲就是灌木类的水草,把这草晒干烧成灰,这灰敷在皮肤表面上,一

敷上去,就开始去水,病人会小便,如果化脓了,就是变成湿了,就要加白朮;如果已经发炎
了,就加黄芩,这就是加减;西医的硫磺膏只能去热,不能去水去湿。为什么要赶快去水?因
为水绷久了,皮肤就会绉掉,会有疤难看。
4、(1)太阳奔豚(心气虚,恐):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也可以用苓桂剂。
(2)少阳奔豚(胆气虚,惊):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
5、脉结代并伴有惊恐症状者,是心阳不足,症见脉结代,伴有失眠不能熟睡、易惊、怕响声,
闻声大、响动则惊者,可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以敛正镇惊。正敛惊镇,其症可
愈。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龙骨牡蛎为桂枝龙骨牡蛎汤,更去芍药加蜀漆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2、防己地黄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两方的共同点是都治疗精神症状:如狂、
发狂,都有脉浮,即都有桂枝证。尺脉沉用防己地黄汤,尺脉没有问题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
蛎龙骨救逆汤。
(1)脉浮就是桂枝证,如果病人发狂,就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发狂不能用芍药。
(2)防己地黄汤,要看尺脉,尺脉如掉下去就用防己地黄汤,因为肾不足。
3、桂枝去芍药汤症,在上中脘处有动气剧跳,惊狂起卧不安、坐卧不宁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
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宿痰聚于胸中,胸满而胸腹突突跳动。
【名家论述】
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我们可以在火灾的现场
煮这个汤来教人,烧伤的时候,皮肤一块一块的,有时候还会翻裂起来,很大的水泡很痛,病
人会惊狂,因为被火吓了,水都跑到皮肤表面上去了,痛又没办法睡,会惊扰烦躁:张仲景写
救逆,就是急救的时候用的;因为脉浮,知道病在表,火一烧起来,水都往皮肤表面上跑,水
并没有变成汗,造成很大量的水在皮肤表面上,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一剂喝下去
的时候,大约一个小时,药发散到皮肤表面的时候,痛会大减,因为是救逆,要很迅速的把药
发到皮肤表面上去,所以桂枝汤去芍药,芍药本身性是酸收的。比较能收敛,如果桂枝里面加
了芍药的话,药力就没有办法很迅速的达到皮肤表面上去,所以把芍药拿掉;药到了皮肤表面
后加蜀漆,蜀漆又叫常山苗,蜀漆去痰,人的津液正常在肠胃里面,遇到大火,一部份津液跑
到皮肤表面,马上起水泡的时候,因为速度太快太热了,一部份津液就堵在中焦,津液离开正
常管道,堵在横膈膜的下方以后,马上就化生成痰,所以看到烫伤的病人,常常痰都很多;龙
骨牡蛎,这两味药本来就是收敛的药,同时它能利水壮肾阳,牡蛎能收浮阳,因为病人惊狂,
起卧不安者,就是阳浮在头上面,阳气往上冲,牡蛎下去能把阳往下降,龙骨牡蛎在收皮肤水
泡的时候,是从内来收,桂枝汤能健脾阳,让脾正常运转,因为龙骨牡蛎己经在收敛了,所以
不需要芍药来收敛、芍药会让桂枝变慢,所以不用芍药了。
现在吃安眠药的副作用,也会引起焦虑、失眠,也可能用到这个方,只要有惊狂、起卧不安,
严重焦虑就想到此方。这种安眠药的副作用,如果给西医开抗忧郁的药,结果就是很开心的去
自杀。
外敷:过去用牡蛎打粉,磨得很细,加麻油,更好的用硫磺、大黄,硫磺就是在火山口的东
西,硫磺本身外用时非常的寒凉,西医就把硫磺跟膏药一起用,变成硫磺膏、中医把硫磺、大

黄、麻油配在一起用,如果是皮肤红肿这药就可以了,起水泡的时候要加菖蒲在里面,菖蒲是
皮肤表面利水的大剂,菖蒲就是灌木类的水草,把这草晒干烧成灰,这灰敷在皮肤表面上,一
敷上去,就开始去水,病人会小便,如果化脓了,就是变成湿了,就要加白朮;如果已经发炎
了,就加黄芩,这就是加减;西医的硫磺膏只能去热,不能去水去湿。为什么要赶快去水因为
水绷久了,皮肤就会绉掉,会有疤难看。

经方:抵当丸(腹部淤血,缓痛)
抵当丸
【原文】
水蛭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去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 《伤寒》
【伤寒】
1、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用法】
1、用生蜂蜜就会加强效果。
【剂量】
1、一般水蛭二十个大约二钱,虻虫二十五个差不多两钱半,桃仁二十个两钱,大黄三钱。
【组成】
大黄 水蛭 桃仁 牛虻 酒
【时机】
1、腹部淤血不是很紧急,病人没有发狂。
【应用集锦】
1、产后恶漏不尽,凝结为块,成宿患者,平素虽服药,然当难收效,其后再有分娩,用此方服
之,不过十日,块可尽消。
2、(1)小腹痛得很急、摸上去硬硬的、小便快利,抵当汤;这是病在表、比较浅。
(2)腹部摸起来软软的,当时病人觉得痛得难过,也是瘀血,抵当丸。这是病比较深,痛起来
不是很急,用丸剂更好。
3、龟背以病儿中指中节为尺寸量之,于第三椎骨节两傍各寸半,第七椎两傍各寸半,灸数十
口。或取龟尿涂曲骨上亦可。龟胸,于肩上按摩彻灸,小儿尤可。 隔五、七日,以大陷胸丸下
之,小儿用紫园灭毒丸下之亦可。
【比较集锦】
1、急的时候用抵当汤,缓的时候用抵当丸。
2、若论用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之区别,和抵当汤与抵当丸之意略同。若有外邪所致或实热所
致,—时所成之剧证,则以汤攻之,兼行解热之法。
3、下腹部膨满:
里有寒 里有热
小便不利 真武汤 茵陈蒿汤、猪苓汤

小便自利 手足厥冷者,为四逆
汤证
1、脉沉结,少腹鞭,其人如狂,抵当汤
2、下腹部虽然膨满,但其严重程度不及鞭
满,也未到狂状的程度,宜用抵当丸下其血。
【名家论述】
1、抵当丸《伤寒笔记》(倪海厦)
热结在膀胱应该小便不利,现在小便很正常,病人陈述少腹「中极」、「关元」一带很痛,不
通则痛,小便很好,就是血堵到了,小便不利,可能是结石,五苓散就可以通出来了,现在病
人感觉到很痛,摸病人的肚子又是软的,就是瘀血瘀在里面,辨症有没有血,就是看小便利不
利,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其它药都没有用,一定要用抵当丸,用丸剂,它的症状看起来比较
轻,比抵当汤证轻,剂量一样,虽然看起来比较轻,但是他的病比较深。

经方:桂枝加桂汤(奔豚,浊气上冲)
桂枝加桂汤
【原文】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
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作者】张仲景
【来源】《伤寒论》
【伤寒金匮】
1、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
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2、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
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剂量】
1、桂枝汤加肉桂最好。桂枝汤可以增润津液,可以和解,解肌。如果加桂枝,加2、3钱,如果
加肉桂粉冲服,5分即可,补充心脏喷射力量将糟气推回肠子里;
2、桂枝3钱,芍药3钱,肉桂5分;
3、奔豚症用时,加肉桂硬将浊气压回大肠去;
4、桂枝12克,芍藥、大棗、生薑各7克,甘草5克。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肉桂
【时机】
1、临床上两个地方会看到奔豚:
(1)破伤风;
(2)受惊吓,燥矢堵住大肠通往肝脏的血管,燥气随肝血往上冲(阳明进入厥阴),往心脏
跑,心脏就将之往外推,一跑一推,形成动悸奔豚。
2、本来就有便秘,惊吓后,沼气从大肠进入肝脏,再进入心脏,产生动悸;桂枝汤加肉桂,把
浊气逼回到肝脏、大肠里。
【比较集锦】
1、桂枝汤,重用桂枝或加肉桂为桂枝加桂汤;桂枝汤重用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
2、凡以下剂攻下后:
(1)即上冲拘挛、或作急迫者,用桂枝加桂汤;
(2)面浮肿手足挛痛者用当归建中汤;
(3)上冲头眩,小便不利用苓桂术甘汤;
(4)或发上冲胸胁苦满等柴胡桂枝汤诸证者;
(5)血气动者,多为当归建中汤证。

3、(1)奔豚之动,自脐底起而即冲心胸,休作有时。若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为有水气,属
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奔豚汤及广济小品之方证;
(2)若似此形状,发时呻吟者,虫也。虫证常有动气甚者、或心中烦闷、怔忡者,当合虫药症
状辩之,可参用甘草粉蜜汤、乌梅丸;
(3)癫痫也有似奔豚的现象。
4、奔豚病证方治表
奔豚重证
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奔豚汤
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外则核起而赤,内则气
上冲心 桂枝加桂汤
奔豚轻证 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5、奔豚病附方证治表
奔豚主症
气冲心呼吸短气,厌闻人语,心烦不安,发作有时,四肢疼,
手足冷 广济奔豚方
短气、寒气厥逆、腹胀满、气冲胸膈、腹中如豚子上下、寒热
拘引、阴器手足逆冷烦热 集验奔豚茯苓汤
奔豚气从下向上者 集验奔豚气方
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 小品奔豚方
气从少腹起,撞胸手足逆冷 小品牡蛎奔豚方
气上冲,正在心端 活人李根汤
【名家论述】
1、桂枝加桂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对皮肤表面上的脓头,可以用火罐拔掉,有的脓头在肌肉很深的地方,在过去的脓疡科, 皮肤
里面,直接刺到脓头裹面,来发它的脓疡,北派的医生用白朮和附子,就是「朮附汤」,金匮
里面还有一个「阳和汤」,都是能够让内部的脓疡发表发出来,不管是癌症、骨头烂掉的,都
能让里面的浊物清出来,浮到皮肤表面上,应该要这样做才对。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医生用烧针来烫,让病人发汗,其实病人原本有伤寒,譬如有寒
证, 要从里面发出来比较好, 用药去攻比较好,结果医生用烧针,例如温针,艾草放在针上面
烧,一烧,寒一遇到热,寒就往里面走,而不是往外走;临床上看,发奔豚的时候,都是在右
边的「天枢」开始发,其实奔豚是大肠里面本来有燥屎,干燥的大便在里面,平常不知道,有
的时候大便鞕,或大便像羊屎一样, 没注意它,实际临床上,此类病人都是惊发的,病人本身
很胆小一扎针的时候本来就很怕了, 又担心艾草掉下来会烫到,一直上来,像手臂一样粗,一
直冲上来,看起来像心脏病,痛得受不了,但又不会死,心脏本身好好的,因为人一受惊发。
肠子必会筋挛起来,大便的燥气因而跑到肠壁外面的三焦油网里面去了,进入三焦油网渗入血
管里面,大便的废气如果跑到脑里面,就会捻衣摸床、谵语、发狂奔走。如果透过血管跑回肝
脏,由肝脏就会影响到心脏跑到血管里面,顺沿着血脉流回心脏,流回心脏以后,就会有发奔

豚的现象,因为血里面不受气,大肠的燥气流到心脏去了,就发奔豚,所以张仲景看这人原本
没有便秘,肠胃功能可能比较差一点,处方开桂枝加桂汤,本身用桂枝汤和解营卫,因为是肠
子的问题,肠子的浊气从静脉血管跑到心脏里面去了,桂枝加桂汤,这桂就是肉桂, 平常肉桂
加五分八分一点点就够了,加肉桂让心脏喷射力量很强,浊气一进到心脏以后,马上从动脉喷
走,硬把浊气逼回肠子里去,然后桂枝汤去和解营卫,让肠胃蠕动很好,同时因为他还有伤寒
表证;临床上,看到发奔豚的时候,知道是大肠气在发,要把肠气逼回到血管里面去, 从血里
面再回三焦,再回肠子里面去,就是靠心脏喷出来进入动脉血管的力量,所以是靠桂枝加桂
汤。所以第一个处理奔豚的汤方就是桂枝加桂汤。另一种奔豚的症状,是本来有宿便的人,受
到惊吓以后,燥屎的沼气透过肝脏与大肠的血管进入肝脏,所以肝脏送给心脏的血中就会有沼
气,心脏就想把沼气往外推,于是就动悸的很厉害,就发奔豚。
方中行曰:「奔豚」肾之积名也。「肾从少腹上冲心」,「奔豚」证发作之状也;盖人之素有
肾积者,因针穴处寒得入之,其积逐发,则气自少腹上逆而冲心,状若惊豚突前而奔走,故曰
「奔豚」。实际上就是大肠里面的燥屎,其浊气进入肠壁里面,进入血管冲到心脏里面,才会
有这种现象。还有一种乃针孔发生炎肿或成「破伤风症」也;看起来像奔豚,实际上是破伤风
症,病毒侵入身体里面去了,这时候要加强心脏力量,把免疫系统带出来的时候。也是靠桂枝
加桂汤,然后可以配合针灸课程中提过的灸法,用隔姜灸;临床上桂枝加桂汤,如果用桂枝,
就是桂枝汤里面原本桂枝是三钱,白芍三钱,现在桂枝用六钱,这样力量不好,所以要同样用
桂枝汤,桂枝白芍等量,但是加桂是加肉桂,桂枝肉桂是同样的东西,肉桂是桂树的心,桂枝
是桂树的皮:肉桂很油很香很浓,肉桂喷发的力量才够,有时候重用桂枝三四剂下去,病人还
是奔豚,加肉桂下去一剂就去掉了,二者差很多。
这个汤剂争议很多,有的赞成桂枝,有的赞成肉桂,但临床上看,肉桂及其有效,用桂枝汤加
肉桂,肉桂用五分,严重用八分,不需要用到一钱,因为太辣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仲景学堂,了解更多经方内容

经方:大陷胸汤(热实结胸,痛往下走)
大陷胸汤
【原文】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七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减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
利,止后服。
【说明】此乃峻方,用时务求辩证准确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
【伤寒】
1、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而微汗出,及恶寒者,
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客气动膈,膈内拒痛,短气燥烦,心中懊恼,胃中空虚,阳
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2、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鞭者,大陷胸汤主之。
3、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
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4、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
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5、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
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用法】
1、先喝一碗,如果喝一碗没有上吐下泻再喝,一般来说差不多隔六小时,如果又吐又泻就不用
再喝了。临床上泻比吐多,而且泻是从大便中排。
【剂量】
1、倪海厦:大黄三钱,芒硝五钱,甘遂五分生用,五分剂量差不多是小塑料勺一勺。
2、如果「结」得很厉害的时候甘遂要加重,有时候加到二勺三勺,平常大部份二勺就到了,很
少用到三勺。
【组成】
芒硝 大黄 甘遂
【时机】
1、心下很强硬很痛,一路直的痛到关元。
2、当决定要用大陷胸汤的时候,要快,趁病人还有体力承担药的时候用,所以用峻剂的时候,
要趁病人元气还在的时候赶快用。
【应用】
1、肺里化脓疡的时候也可以用;

2、即使被西医诊断为肺癌,如有热实,都可以用;
3、小孩脑膜炎重症时都可以,只要病人痰不断出来,呼吸短,脉数,身烫,都可以用,剂量少
一点按比例即可。
4、还有一种也是结胸证,少年的时候喜欢打架,打到胃地方瘀血,或胃出血渗到淋巴系统,曰
久后变成硬块,里面的血管和淋巴纠在一起,胃被挤压得很小,査病人的胃里面没有胃癌,但
是胃的地方硬硬的,也是用「大陷胸汤」
5、小儿麻痹发壮热的时候都是大陷胸汤证,壮热来的时候,整个水痰热积在肺上面的时候,结
果脑神经烧坏掉了,这都是大陷胸汤证
6、曹颖甫屡用此方治胸膈有湿痰,肠胃有热结之证,上下双解,辄收奇效。见案例:大陷胸汤
证其一(胸膈痰涎)
7、龟背以病儿中指中节为尺寸量之,于第三椎骨节两傍各寸半,第七椎两傍各寸半,灸数十
口。或取龟尿涂曲骨上亦可。龟胸,于肩上按摩彻灸,小儿尤可。 隔五、七日,以大陷胸丸下
之,小儿用紫园灭毒丸下之亦可。
8、(1)都是心下硬痛。大陷胸汤是一路直的痛到关元,而大陷胸丸的痛是往上走的,所以要
用丸剂将痛推下去。
(2)如果病人有壮热,像乳瘫、肺癌到末期的时候,肺里面长东西,有壮热的时候用大陷胸
汤,无太热的时候用大陷胸丸。
(3)凡结胸有热者,用大陷胸汤下之;其无热者,宜用大陷胸丸下之。
9、(1)太阳结胸因热入,硬满而痛为有形,故大陷胸汤下之。太阳表热未除,而反下之,热
邪与寒水相结,成热实结胸。
(2)阳明结胸因寒塞,硬满不痛为无形,故瓜蒂散吐之。
(3)太阴结胸:太阴腹满时痛,而反下之,寒邪与寒药相结,成寒实结胸,三物小白散。
【比较】
1、比大陷胸丸强;
2、小陷胸汤按之则痛,不按不痛;
3、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的区别:如果结胸在心下的疼向下走,不按都痛,是大陷胸汤,其中的
芒硝也可以攻癌症的坚;心下的疼如果是向上走的,大陷胸丸;
4、胸胁苦满包含只是右肋骨痛,还是以柴胡为主;
5、大陷胸汤用在热实结胸(苔黄);十枣汤用于水结胸(一躺下去就咳,但坐不得卧);结在
肠中,用大承气汤。十枣汤是去水饮;大陷胸汤是去痰饮。
6、若论用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之区别,和抵当汤与抵当丸之意略同。若有外邪所致或实热所
致,—时所成之剧证,则以汤攻之,兼行解热之法。
7、虚与实:
(1)心下痞软: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
奈。如果心胸烦躁,此为虚烦。方如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2)若按之必硬,或痛者,皆实邪致烦,其治法或柴胡辈,或调胃承气汤;其剧者,大陷胸
汤,或泻心辈;大率实邪在胁下、心下者,以其实证表现为依据。
8、心中疼热:
(1)栀子豉汤: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仅为心中疼热,
邪气郁结,而无水气,且无虚寒之候。
(2)大陷胸汤:结胸,心中懊侬。
(3)厥阴症: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四肢厥逆。

9、曹颖甫曰:凡胸胁之病多系柴胡证,《伤寒·太阳篇》中累出,盖胸中属上焦,胁下则由中焦
而达下焦,为下焦水道所从出,故胁下水道淤塞即病悬饮内痛,而为十枣汤证。胸中水痰阻
滞,上湿而下燥不和,则为大陷胸汤证。若胸中但有微薄水气,则宜小柴胡汤以汗之。胁下水
气既除,转生燥热,则宜大柴胡汤以下之,可以观其通矣。
10、比较十枣汤、甘遂半夏汤、大陷胸汤。
(1)十枣汤病位在胸腔,甘遂半夏汤在胁下。
(2)十枣汤证以引痛为主,而甘遂半夏汤证以心下坚满为主。
(3)十枣汤是去水饮;大陷胸汤是去痰饮。
11、 都有口燥渴、潮热、便秘好几天:
(1)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天枢穴压痛(两侧),是大便堵塞。
(2)大陷胸汤(大黄芒硝甘遂):心下到小腹(中间)痛、不能碰,是痰、水、热堵塞,同时
又有便秘。
【名家论述】
1、大陷胸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中风发热才会脉浮则为风,数则为热,热跑到血里面,脉就会数了,脉跳得很数的时候,就代
表热在血里面,还有一种是微细数,代表血里面的津液没了,血里面的水不够了,血很热就会
有虚的热,表未解也,应该是攻表才对,医反下之,一攻下的时候,病人的血往下走,身体上
的血就虚掉了,结果表阳就下陷了,动数变迟,脉就变慢了,这水正常应该是透发出去,结果
这水没有发透,流回来了,流回到胸腔里面来,入内了,这水往里面跑的时候,变成了客气动
膈,水在皮肤表面叫做水,进入身体里面就是成为湿了,膈内拒痛,就是膈上面,湿在胸膈横
膈的地方,里面还有痰,痰相湿和水整个梗在胸隔的地方,硬邦邦的,硬块吐不出来,整个结
在这地方,病人短气烦躁,就是因为人呼吸的时候,横膈要下降,胸膈梗到了,又降不下来,
因为梗到了,一吸气就要吐出来,就变成短气,病人烦躁,阳没有办法下降,阳在上面当然会
烦躁,心中懊恼,就是胃里面很难过,胃中空虚因为被误下了,肠胃里面空了,所以误下才会
有结胸,平常不会的;若不结胸,为什么没有结胸?就是病人上焦没有湿热,没有湿痰,湿痰
很盛的人,开桂枝汤的时候,看病人的舌头很湿,就桂枝汤加白朮、茯苓;但头汗出,余处无
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胸里面没有湿热,水一进来就只是水,因为被胃蒸掉
了,阳气往上跑了。因为被攻下了,胃虚掉了,只有头有汗,就是津液伤到了,因为一攻下的
时候,肠胃的津液也跟着出去了,这时候津液伤到的话,津液只剩下一点点,头上只剩一点点
阳,所以只有头上有一点点汗,其它身上都没有汗,因为津液不够了,被攻下了,那小便当然
不利了,身必发黄,因为人本身津液伤到不足了,这黄就是透过皮肤看到血的颜色。
大陷胸汤比大陷胸丸更少了,大黄四钱,芒硝二钱,甘遂五分生用,如果结胸的很厉害就要加
重,平时大部分二勺就够了,很少用到三勺,像西医讲的急性肺扩张,肺突然膨胀起来,或是
肠梗到,麻痹性的肠梗阻,都是中医讲的大陷胸汤,所以是热实结胸,梗在上焦;如是热实结
在肠中,就是大承气汤证;大陷胸汤的痞硬而痛是从心下往下到少腹的关元附近;大陷胸丸的
痞硬而痛是从心下往上走,所以是丸剂,不然药走的太快,一下子就跑到下焦去了。
用六碗水先煮大黄,煮成二碗,大黄的渣去掉纳芒硝滚一二下就好了,再拿甘遂粉剂倒进去,
甘遂生用,先喝一碗,如果没有上吐下泻再喝,一般隔六个小时,如果又吐又泻就不用再喝
了;如果光吃大黄芒硝,一下子就里急后重,甘遂下去,到胃里就不走了,药往上走,等你感
觉药力往下走,打出来的全部是痰没有大便,因为肺和大肠是表里,甘遂把痰全部从大肠排
出,而不是从肺里出来,痰渗入隔膜,再进入三焦,再渗入大肠出来,渗出来的。药力大约持
续三个小时,像水龙头打开一样泻出来,精神变好,很舒服。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小儿急惊风,胸满心下石鞕,心下就是胃的地方硬硬的,咽喉痰
潮,痰潮壅塞,直视惊挛,像脑膜炎眼睛都瞪直了,胸动如奔马者,呼吸就很痛很快。
「古方便览」曰:胸高起,或背曲成痀瘘之状,或腹内陷下濡而牵引及背,脚细软羸瘦而不能
步行,手臂不遂者,皆治之。过去陷胸汤临床上看的时候,包括小儿麻痹发壮热的时候都是大
陷胸汤证,壮热来的时候,整个水痰热积在肺上面的时候,结果脑神经烧坏掉了,这都是大陷

胸汤证。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治「热实结胸」之主药,其它凡胸痛剧者,尤有特效。
凡医者临死地,不可无此手段。又因留饮而肩背凝痛者,有速效。小儿患「龟背」等,亦有用
此方者;小孩背弯起来,其实里面都是痰,全部梗在那地方,有时候梗在胸口,有时候绷起来
一块,其轻者,宜用「大陷胸丸」。又小儿将成「鸡胸」时,宜及早用此方,以收速效。

经方:大陷胸丸(心下硬痛,痛往上走)
大陷胸丸
【原文】
大黄半斤葶苈子半斤(熬)芒硝半斤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七,白蜜二
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伤寒】
1、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剂量】
1、四味药要等量,甘遂无水不去,去水力量非常强;
2、芒硝可以攻肺里坚硬的痰;
3、一个丸大概弹珠那么大,一钱左右。
【组成】
芒硝 大黄 葶苈 杏仁
【时机】
1、与大陷胸汤比较,都是心下硬痛。大陷胸汤是一路直的痛到关元,而大陷胸丸的痛是往上走
的,所以要用丸剂将痛推下去。
【应用】
1、小孩胸前凸出来可能被西医诊断为肺炎、肺积水、肺脓样等。吃下去后会上吐下泻,第二天
胸部会凹下去。
2、龟背。都是肺里有痰,都是大陷胸证。
【应用集锦】
1、(1)都是心下硬痛。大陷胸汤是一路直的痛到关元,而大陷胸丸的痛是往上走的,所以要
用丸剂将痛推下去。
(2)如果病人有壮热,像乳瘫、肺癌到末期的时候,肺里面长东西,有壮热的时候用大陷胸
汤,无太热的时候用大陷胸丸。
(3)凡结胸有热者,用大陷胸汤下之;其无热者,宜用大陷胸丸下之。
2、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3、龟背以病儿中指中节为尺寸量之,于第三椎骨节两傍各寸半,第七椎两傍各寸半,灸数十
口。或取龟尿涂曲骨上亦可。龟胸,于肩上按摩彻灸,小儿尤可。 隔五、七日,以大陷胸丸下
之,小儿用紫园灭毒丸下之亦可。
【比较集锦】
1、若论用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之区别,和抵当汤与抵当丸之意略同。若有外邪所致或实热所
致,—时所成之剧证,则以汤攻之,兼行解热之法。
2、项背拘强:
(1)太阳证,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2)柔痉之项背拘强,栝蒌桂枝汤。
(3)结胸证可见心下坚满而引起的项部拘强,大陷胸汤。
(4)心下或者胁下有痞硬、坚满、苦满,导致项部拘强者,柴胡剂,则项强亦可愈。
【名家论述】
1、大陷胸丸《伤寒笔记》(倪海厦)
太阳病,脉浮则为风,数则为热,热跑到血里,脉就会数,脉跳得很数时,就代表热在血里
面,还有一种脉是微细数,代表血里津液没了,血里的水不够了,血很热就会有虚的热,表未
解也,应该是攻表才对,反下之攻下以后,血就会往下跑,身体上的血就虚掉了,阳就下陷,
动数变迟,脉就变慢,正常的水透发出去,结果水没有透发,流回到胸腔里面来,水往里跑就
变成了客气动隔,水在皮肤表面叫做水,进入身体里面就成为湿,隔内拒痛,湿、痰和水在胸
膈横隔的地方,硬邦邦的,硬块有吐不出来,气短烦躁,呼吸时横隔要下降,堵到又降不下
来,一吸气就要吐出来,就变成短气,阳在上面没有办法下降,变的烦躁,心中懊侬,胃中被
误下空虚很难过,被误下才会结胸,平时不会;若不结胸,就是上焦没有湿热,没有湿痰,湿
痰很盛的人开桂枝汤时(舌头很湿),加茯苓、白术;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
不利,身必发黄也,胸腔里没有湿热,水进来就只是水,会被胃蒸发掉,阳气往上跑了。被攻
下了,胃虚掉了,只有头有汗,就是津液伤到,肠胃津液跟着出去,头上只剩一点点阳,一点
点汗,其余地方都没有汗,是津液不够了,小便当然就不利,身体会发黄,就是透过皮肤看到
血的颜色。
大陷胸汤比大陷胸丸更少了,大黄四钱,芒硝二钱,甘遂五分生用,如果结胸的很厉害就要加
重,平时大部分二勺就够了,很少用到三勺,像西医讲的急性肺扩张,肺突然膨胀起来,或是
肠梗到,麻痹性的肠梗阻,都是中医讲的大陷胸汤,所以是热实结胸,梗在上焦;如是热实结
在肠中,就是大承气汤证;大陷胸汤的痞硬而痛是从心下往下到少腹的关元附近;大陷胸丸的
痞硬而痛是从心下往上走,所以是丸剂,不然药走的太快,一下子就跑到下焦去了。
用六碗水先煮大黄,煮成二碗,大黄的渣去掉纳芒硝滚一二下就好了,再拿甘遂粉剂倒进去,
甘遂生用,先喝一碗,如果没有上吐下泻再喝,一般隔六个小时,如果又吐又泻就不用再喝
了;如果光吃大黄芒硝,一下子就里急后重,甘遂下去,到胃里就不走了,药往上走,等你感
觉药力往下走,打出来的全部是痰没有大便,因为肺和大肠是表里,甘遂把痰全部从大肠排
出,而不是从肺里出来,痰渗入隔膜,再进入三焦,再渗入大肠出来,渗出来的。药力大约持
续三个小时,像水龙头打开一样泻出来,精神变好,很舒服。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小儿急惊风,胸满心下石鞕,心下就是胃的地方硬硬的,咽喉痰
潮,痰潮壅塞,直视惊挛,像脑膜炎眼睛都瞪直了,胸动如奔马者,呼吸就很痛很快。
「古方便览」曰:胸高起,或背曲成痀瘘之状,或腹内陷下濡而牵引及背,脚细软羸瘦而不能
步行,手臂不遂者,皆治之。过去陷胸汤临床上看的时候,包括小儿麻痹发壮热的时候都是大

陷胸汤证,壮热来的时候,整个水痰热积在肺上面的时候,结果脑神经烧坏掉了,这都是大陷
胸汤证。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治「热实结胸」之主药,其它凡胸痛剧者,尤有特效。
凡医者临死地,不可无此手段。又因留饮而肩背凝痛者,有速效。小儿患「龟背」等,亦有用
此方者;小孩背弯起来,其实里面都是痰,全部梗在那地方,有时候梗在胸口,有时候绷起来
一块,其轻者,宜用「大陷胸丸」。又小儿将成「鸡胸」时,宜及早用此方,以收速效。

经方:小陷胸汤(痰积胸中,按之则痛)
小陷胸汤
【原文】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2、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陷胸汤不可服。
【剂量】
1、黄连用一钱(黄连可以稍重一点,两钱),半夏、栝蒌实的量相等用五钱。
【组成】
黄连 半夏 瓜蒌实
【时机】
1、痰结在胸中有呕者,病人很恶心,呕出来的是痰,病人并不会咳嗽,痰梗在胸里面,中医叫
痰积。
2、不如大结胸,略同虚气之结而成痞。不按不痛,按之则痛。
【方解】
1、栝蒌实开结;
2、黄连苦味入心去热;
3、半夏去痰去水。
【应用集锦】
1、小陷胸汤常常也用在肠胃方面,比如舌苔是黄的,一吐一口黄痰,但一定要保证胃是热的。
2、临床上看到最多的是抽烟的人常常得到这种病,只要一得到感冒后.再误下马上就梗到了。
3、少阳证兼胸满者,小柴胡汤加枳桔,如未效,本方对小陷胸汤一服,如神为妙。
4、日本经方家浅田氏治疗肋膜炎时几乎全用柴陷汤(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5、贲门(剑突下):
(1)偏热为小结胸证:小陷胸汤,正心下按之痛。可加枳实,为了保持大便通畅(黄连一两半
夏半升栝蒌实大者一枚)
(2)偏寒为胸痹: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6、(1)乳腺炎多发于初产妇,常因乳汁不通,以致瘀结而引起继发性感染之炎症。症见局部
发热、疼痛难忍等。乳房为肝经循行之部位,肝胆相表里,伴有发热为表证之征象,故从肝经
之表的少阳经论治,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邪,加全瓜蒌以散结,加黄连以清热,取
《伤寒论》小陷胸汤的高者陷之之意。
(2)乳腺炎是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初产妇哺乳期,因乳汁不通,瘀结化热,形成局部红

肿热痛,甚而引起全身发热。若未成脓者,可用小陷胸汤,以软坚散结,清泄热邪。瘀结散,
热邪清,其病自愈。
(3)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内腺管腺体增生胀大,按之不痛,袓国医学认为是肝郁所致,消遥
散。
(4)乳腺增生症是妇女的常见病。若乳腺增生伴有脉象虚弱者,黄芪建中汤合消瘰丸以补虚散
结。
【比较集锦】
1、大陷胸汤与小陷胸汤的区别:如果结胸在心下的疼向下走,不按都痛,是大陷胸汤,其中的
芒硝也可以攻癌症的坚;心下的疼如果是向上走的,小陷胸汤,按之则痛,不按不痛。
2、泻心汤之变方。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皆黄连半夏同用。
3、(1)瓜蒌枳实汤: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膈满闷,作寒热气
息,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并皆治之。
(2)小陷胸汤:胶痰,心下坚而压痛,脉浮滑。
(3)滋阴降火汤:咳嗽,阴虚热,脉虚数,无胸痛。
(4)喘四君子汤:咳嗽,虚证,足冷上冲。
【名家论述】
1、小陷胸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心下指的是胃,小结胸和大结胸梗在这地方不一样,大结胸的痰热湿整个梗在者,不按它都
痛,所以大结胸不按都痛,如果结得比较轻微,没有那么强,变成小结胸,所以小陷胸汤比大
陷胸汤稍微缓一点,比较轻的要按才痛,按之则痛,脉浮滑者,所谓脉滑代表有痰在里面,脉
浮就是病比较表比较轻,大结胸证的话,脉沉且紧,沉就是病很深在肺的下方,紧就是很扎
实。
「小结胸」之症状仅在胃中,与「痞」略同,但按之痛,「痞」则不痛耳,为胃中痰热互结黏
膜发炎之病也。主用苦降泄热涤痰之「小陷胸汤』之法,以「黄连」清热,「半夏」降水,
「栝蒌实」开结滑痰。小陷胸汤里面有三味药,黄连、半夏、栝蒌实,用黄连去热,黄连有消
炎的作用,因为里面有热有痰,栝蒌实能够破结,能把痰打开,用栝蒌实来攻它,然后用生半
夏把它利下来,所以一般来说结胸就是痰和热并结在一起,大陷胸汤不但痰热还有水三个并结
在一起,生半夏除了利水之外还利痰,所以栝蒌实把痰打散后,半夏把它利下来。
柯韵伯曰:「结胸」有轻重,立方分大小。从心下至少腹,按之石硬而痛可近,为「大结
胸」。正在心下,未及胁腹,按之则痛,未曾石硬,为「小结胸」。「大结胸」是水结在胸
腹,故脉沉紧。「小结胸」是痰结在心下,故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
「杏」、「硝」、「黄」等下之.痰结宜消,故用「黄连」、「栝蒌」、「半夏」以消之。水气
能结为痰,其人阳气重可知矣。大陷胸汤从胃的地方到肚脐这一段,硬得很紧,给西医看,他
可能是胃癌或淋巴癌或肿瘤,不管它是什么,一样攻,对证不对病。
为什么张仲景分这两味药?进入大陷胸汤都是很危险的,要很快的把它攻掉,如果不敢,开成
小陷胸力量不够,结果看着病人坐在那里死掉,如果是小陷胸汤,开成大陷胸汤就太过了,病
人元气大伤,甘遂一吃下去马上成皮包骨,水份都没了,病人大燥渴,吃一钱甘遂,要吃十斤
石膏还有人参,津液才补得回来,张锡驹曰:汤有大小之别,证有轻重之殊,今人多以「小陷
胸汤」治「大结胸证」,皆致不救,遂谓「结胸」为不可治之证。不知「结胸」之不可治,只
有二节,大结胸有两种不可治,就是表邪过盛的时候,如果脉很浮大,如果病人烦燥,就是病
人津液已经伤到了,看到这个症状可能里面是胃癌、胃长肿瘤、淋巴肿瘤,中医讲痰在里面。
痰已经变成硬块,西医看是肿瘤,遇到这种情形,为什么病人如果烦燥而死,因为病人已经没
有条件可以攻了,已经壮热了,吃药也是死,不吃药也是死,遇到这种情形,宁可吃药死,也
不要不吃药等死,刚开始还没有到烦燥的阶段就要下手了,不能等到烦燥危症出现才用。
黄连用一钱,半夏、栝楼实的量相等用五钱,小陷胸汤专门去痰结在胸中有呕者,恶心,恶出
来的是痰,不咳嗽,痰梗在胸里面,中医叫痰积。临床上最多的是抽烟的人常常得到这种病,

只有已得到感冒后,再误攻下就会梗到。临床上不一定结胸的病人才会用到小陷胸汤,遇到胃
不舒服,舌苔黄而厚,确定是胃热,吐痰很多,就可以用。
内经提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者」,临床上遇到尿毒的人,会用到黄连解毒,可以坚肾,
预防毒素入心。

经方:三物小白散(寒实结胸,实在上焦)
三物小白散
【原文】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七,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
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说明】
此乃峻方,用时务求辩证准确。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陷胸汤不可服。(伤寒论)
【用法】
1、如果病人吃了巴豆后肚子痛,重用芍药三两,这时候不要用三钱,用三两,单味的芍药去熬
汤吃,就能把巴豆的毒解掉。
【剂量】
1、桔梗用三分,张仲景前面的剂量用「两」,在这里用「分」,巴豆用一分或两颗就够了;
2、比例为3、3、1;
3、巴豆是神农本草中最热的药,比硫黄还热,攻坚用的;但是如果西医处理过的就不能用,因
为会产生盲点。体格壮大的,可以3、4颗;
4、桔梗和贝母同量,桔梗去肺里的寒痰,贝母去喉咙的痰。
【组成】
贝母 桔梗 巴豆
【时机】
1、只要是寒实结胸,没有热证,就可以用。
2、脉证、舌证:脉当沉微或沉迟,舌当白滑。张仲景说过舌白滑病极难治,就是「脏结」。
3、三味都是白色的,但都很强。
【禁忌】
1、如果病人被西医处理过,就尽量不用巴豆,因为诊断上容易有盲点;
2、病人一定有便秘才可以用。
【应用集锦】
1、此方不仅治「肺痈」,就是肺里面化脓疡,且治「痈疽」,看不到的脓肿、肿块、硬块、胃
酸;
2、胃里面化脓长瘤。及胸膈中有顽痰。胸背牵痛者。又咳家胶痰缠扰,咽喉不利,气息有臭
者,皆有效。
3、就是结得很盛的时候可以用,但是要确定是寒实,才可以用。

4、「卒中风」,「马脾风」,痰潮息迫,牙关紧闭,药汁不入者,取少许吹鼻中,则吐痰涎而
咽喉立适。突然中风的时候,痰会上来很多。
5、陆渊雷谓:“结胸之名,所包甚广,胸部以上闭塞疼痛者皆是。”其证“不必无热,亦不必
大便不通。”但见喘鸣气促,痰若拽锯,鼻翼肢冷,皆可使用。
6、(1)太阳结胸因热入,硬满而痛为有形,故大陷胸汤下之。太阳表热未除,而反下之,热
邪与寒水相结,成热实结胸。
(2)阳明结胸因寒塞,硬满不痛为无形,故瓜蒂散吐之。
(3)太阴结胸:太阴腹满时痛,而反下之,寒邪与寒药相结,成寒实结胸,三物小白散。
7、寒痰、寒湿的位置:
(1)寒湿在肌肉骨节间:附子汤。
(2)寒湿引起的下痢,甘草干姜汤。
(3)寒痰在肺:三物小白散(陷胸汤用于热实结胸)。
8、肺痈病证方治表
肺痈重

咳唾浊沬、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振寒,吐脓
如米粥,喘不得卧
葶苈大枣泻肺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寒清涕出,不闻香
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
肺痈轻

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咳吐浊唾腥臭、久
久吐脓如米粥 桔梗汤
9、肺痈病附方表
已成证 肺痈重证唾不得卧 三物小白散
初起证 肺痈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 千金苇茎汤
【比较集锦】
1、(1)结胸证,身无大热,口不燥渴,则为无热实证,乃寒实也,与三物小白散。然此证脉
必当沉紧。若脉沉迟或证见三阴,则又非寒实结胸可比,当以枳实理中汤治之矣(枳术汤)。
(2)王肯堂曰:热实结胸,及寒实结胸,『活人书』不拘寒热,但用陷胸汤,不差者用枳实理
中丸,即应手而愈。
2、(1)下焦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
(2)中焦寒实:甘草干姜汤;
(3)上焦寒实:三物小白散
【名家论述】
1、三物小白散《伤寒笔记》(倪海厦)
实代表有物,有东西在里面,实分成寒热,热的症状很简单,病人会渴会烦燥,脉会数,舌苔
会很黄:如果是寒也是有东西在里面,这时候不能开大小陷胸汤,因为陷胸汤是对热实结胸,
陷胸汤里面都是比较寒凉的药,如果寒实再用陷胸汤,寒会实得更紧,这时候要靠「三物小白
散」;为什么叫三物小白散就是说用的剂量很少,一点点而已。
巴豆在中药里面是很毒的药,有人吃巴豆吃得「肝肠寸断」,肠子都断掉了,所以要小心用,

对证就没关系,一般来说,如果病人被西医处理过,就尽量不用巴豆,因为诊断上容易有盲
点;桔梗用三分,张仲景前面的剂量用「两」,在这里用「分」,巴豆用一分或两颗就够了,
巴豆像黑豆、豆豉大小,外面还有一层壳,吃的时候还要把壳拿掉,巴豆仁两片剥开,心要去
掉,放在热锅上面,一烧就焦了就变成黑豆,很油,放在砵上一磨就变成巴豆霜,枯梗、贝母
等量,中药里面的枯梗用在两个地方,一是排脓,一是去寒痰,所以桔梗甘草汤又名排脓汤,
因为桔梗去痰的力量很强:贝母也是攻坚去痰降逆的药,贝母可以通利喉结,不管是甲状腺肿
瘤、鼻咽癌、淋巴腺肿瘤、扁桃腺肿瘤,只要是喉咙这一段有硬块,只有两味药在用,就是桔
梗和连翘,连翘又名连壳,桔梗、连翘等量,还有巴豆。
为仆么叫寒实结胸?为什么用这么强的药?有一个人阳明热很渴,先喝很多冰的东西,吃完后
肚子饿了,又吃了很多不消化的东四,就堵到了,堵到后,口还是渴,又喝水,水一喝就把肠
里面的东西往下走,就堵到大肠里去了,然后中间空出来了,又饿了又吃,吃了又堵到了,结
果从食道到大肠满满的都是食物,这就是寒实结胸,病人的症状是昏迷的,他呼吸很均匀很正
常,气息很微弱,西医找不到原因,其实是吃撑到了,这时候要问他的亲人他昨晚吃了什么东
西确定是肠胃堵到了 ,再看舌头,舌苔是白的,因为肠胃都不蠕动了。因为食物太多了,蠕动
的力量都没有了,这时候要靠三物小白散,这巴豆很热,巴豆一吃下去,从食道到大肠一路清
出来,出来的东西还有排列顺序,如果临床上病人没办法吃下去的话,可以从鼻子喷进去。
经方里面最重的药是巴豆,张仲景只用在这几个地方(巴豆都是磨成粉在用的)
(1)巴豆、桔梗等量同用,巴豆一颗或两颗,专门使毒化成脓,有的时候身体里面的结毒、硬
块、痞块在身体里面很深的地方,发不出来,要让它化成脓排出来:例如肺中的脓疡属寒实
者。
(2)巴豆和贝母同用,专门去喉咙、咽喉之堵塞,癌症到末期的时候,东四都没有办法吞下
去,这通关利结的力量很强。轻症用半夏苦酒汤、严重的用硝石,或用经方中的巴豆和贝母。
但是如果是西医开刀或化疗过的病人,再肿起来的,用了就效果不好。
(3)巴豆、杏仁同用,叫「走马汤」,也是用在心胸的结毒,有的时候癌症到末期,梗在肺的
地方,食道里而都长满癌,东西吞不下去了,巴豆和杏仁同用的时候是生用,后面介绍泻心汤
的时候再说明生用的功能,把巴豆和杏仁磨碎,巴豆二粒和杏仁五六粒,杏仁可以多一点,用
棉布包起来,用热水泡着,一拧汁就出来了,这汁就可以了,食道癌、胃癌到后期无法吞东
西,巴豆杏仁一下去,堵到的癌细胞都可以被打开一条通道。
(4)巴豆和大黄、干姜并用,专门用在下腹结痛,目前用在大肠癌的就是这味方剂,大肠癌到
后期都不大便,癌细胞长满了,西医可能做个人工肛门,巴豆一下去可以打个洞,用这药要有
「必死的决心」,这是很危险的时候用。
(5)巴豆和炮附子、吴茱萸同用,专门治心胸寒痰,胃里面冰凉的,病人的陈述说胃里面有冰
块在里面,可是摸他的皮肤是烫的,检杳胃的形状又很好,胃里面被寒气、白津液塞得满满
的,没有办法吃东四,也不口渴,因为白津在里面。
(6)巴豆与芫花同用,能去大腹积水与痞块积聚。两颗巴豆与配上1/3钱芫花做成药丸。
用到巴豆,必须病人没有被西医处理过,而且病人家属相信中医;否则如果救不回来,病人家
属忘了重病难治,会以为是病人是吃药死的。
「陷胸汤」万不可服,以「寒实结胸」,为寒饮凝痰,结于胸中,如与「黄连」、「半夏」、
「栝蒌」之三物苦寒剂,益使其坚凝不得化也。「白散」为「巴豆」,「枯梗」、「贝母」,
药为三味而色白,所服极少,称之为三物小白散亦合。
本条之脉证、舌证:脉当沉微或沉迟,舌当白滑。张仲景说过舌白滑病极难治,就是「脏
结」。
巴豆十四个黄连七寸去皮用右捣细,津唾成膏,填入脐中,以艾火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
矣。不拘壮数,病去为度。也就是将巴豆和黄连作成饼放在肚脐上面灸,也可以去掉,但是力
量没有吞服的强。
白饮就是米汤,三味药加起来半汤匙,差不多桔梗3:巴豆1:贝母3,瘦人还要减半,强人多些。
病在上隔必吐,病在隔下必利。不利再吃热稀饭就好了,不要再吃药,如果利不止,吃冷稀

饭、冷豆浆就好了,或是黄连也可以。如果起鸡皮疙瘩,不要用水喷他,休息就好了。如果吃
了巴豆肚子痛,重用白芍三两,不是三钱,是三两,单味的芍药去熬汤吃,就能把巴豆的毒解
掉。
「类聚方广义」本条曰:此方不仅治「肺痈」,就是肺里面化脓疡,且治「痈疽」,看不
到的脓肿、肿块、硬块,胃酸;胃里面化脓长瘤,及胸膈中有顽痰,胸背牵痛者。又咳家胶痰
缠扰,咽喉不利,气息有臭者,皆有效。就是结得很盛的时候可以用,但是要确定是寒实,才
可以用。
「卒中风」,「马脾风」,痰潮息迫,牙关紧闭,药汁不入者,取少许吹鼻中,则吐痰涎而咽
喉立适。突然中风的时候,痰上来很多,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一个洞,牙关紧闭药都进不
去,所以药要用喷的,痰从嘴巴、鼻子出来,一下去人就醒过来了,所以三物小白散在用的时
候,如果病在胸膈以上一定是吐出来的,如果病在胸膈以下一定是下利的,就是胃以上、食道
里面的一定会吐出来,已经下去的全都会排出来。

经方:文蛤散(利尿剂,热在肺)
文蛤散
【原文】
文蛤5两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钱匕服,汤用五合。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栗起,意
欲饮水,反不渴者,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伤寒)
2、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金匮)
【剂量】
文蛤用五钱就好了,到菜场的时候买海水的文蛤,黄黄的上面有黑条纹的比较大的。
【组成】
文蛤
【时机】
1、排水剂中药力比较轻的方剂。血蛤的壳就是瓦楞子,样子像乳房,用于治疗乳癌。
2、[曹]:文蛤散,尽蛤杀针寒,上能止渴,下通小便
【比较】
1、与五苓散的差异:五苓散是小便不利,而文蛤散小便正常。病重一点的文蛤散就不行了,所
以文蛤散用得不多,大多用五苓散。
【名家论述】
1、文蛤散《伤寒笔记》(倪海厦)
病在阳,就是病在表,阳就是表,应以汗解之,应该用发汗来解,反以冷水潠之,就是用水喷
他,结果皮肤表面被束到了,汗发不出来,若灌之,还有一种状况是灌水下去,身很热灌水下
去也会,其热被却不得去,热被固在表上面散不掉,弥更益烦,热要出去又出不去,热在里面
就越来越烦,肉上粟起,皮肤上鸡皮疙瘩起得很多,水要发发不掉,意欲饮水,反不渴者,为
什么?因为他本身热在胸阳、在肺里面,胃并没有热,胃有热的话一定会燥渴,他很热又不想
喝水,就是胃里面没有热,热在肺上面,这种状况下服文蛤散,是单纯的水饮证,水排不掉,
是经方里面最轻剂的排水利尿剂;水发不掉用利尿,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如果还没好,就用
五苓散,五苓散就是把表水从小便走掉,所以五苓散是很好治疗水肿的方剂。

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痨证第一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文】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
服,汗出便愈。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
【伤寒】
1、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
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剂量】
1、有外证所以重用柴胡,柴胡用五钱六钱,桂枝用三钱,干姜用二钱,栝蒌根用四钱,黄芩用
三钱,牡蛎用二钱,炙甘草用二钱。
【组成】
甘草 柴胡 桂枝 牡蛎 姜 栝蒌根 黄芩
【时机】
1、治疗痨证第一方:怎么吃也吃不胖,很倦怠,开什么处方也没有用。原因就是湿在血脉,造
成血管很粗大,所以风湿的药(治关节的)没用;脏结的药没用。
2、临床上,只要是“很口渴,全身肌肉无力,小便不利,胃不舒服,没有胃口也没有呕吐”就
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不管内部是什么。
3、喝完后流的汗是血脉里的湿。
【方解】
1、湿在关节、肌肉、脾脏上面可以用白术,但湿在血管里面则不能用白朮,因为白朮收敛的力
量很强,白朮可以止利,如用于此,反而不利发散血中之湿。
2、干姜温中。
3、栝蒌根补血里的水,就是补肺里的水。
4、黄芩去胃的虚热。
5、牡蛎收敛浮阳(但头汗出);如果心阳、肾阳也往外走,用龙骨。
6、柴胡治少阳的病,往来寒热。
7、炙甘草暖胃。
【应用】
1、在临床上有无名的低热,用此方很好,没有其他的表证,但现些柴胡证,胡希恕用此方治低
热,治的很多,找不出来什么原因,如肝炎低热的用此方可解除。
2、【类聚方广义】本条方曰:痨瘵、肺蒌、肺痈、痈疽、痔漏、结毒、霉毒等,经久不愈,渐
就衰惫,胸满、干呕,寒热交作,动悸,烦闷,盗汗,自汗,痰咳,干咳,咽干,口燥,大便
溏泄,大便不利,面无血色,精神乏困,不耐厚药者,宜此方。

3、各种热性病、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腹膜炎、神经衰弱、经血病、失眠症、神经性心悸亢
进症、脚气。
4、这是少阳兼太阴的方子。
5、小便不利,口干,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大便稀软,柴胡桂枝干姜汤。
6、息肉属痰凝瘀积之赘生物。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穿山甲、三七、僵蚕等化瘀通络、磨坚散结
之品治疗直肠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声带息肉、宫颈息肉等,屡获效验。辨证治疗处方加乌梅
20g,僵蚕6g(轧细吞服)。治疗胆囊息肉,则必用乌梅、威灵仙、僵蚕、地龙4味药。乌梅、威
灵仙均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而僵蚕、地龙则长于化痰通络,磨坚散结。
7、疟病之脉基本上以弦为原则和常规,为半表半里之病,具有表里之证,呈往来寒热的病状,
但与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将汗、吐、下视为禁忌之不同(日本经方家经验):
(1)脉弦而频数者,热多,为白虎加桂枝汤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
(2)脉弦小紧者,下之则愈,为鳖甲煎丸证。
(3)脉弦迟者,宜温之,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脉弦紧者应发汗,为牡蛎汤证。
(5)脉浮大者应吐,为蜀漆散证。
【比较】
1、湿在中焦,就是内湿,如果湿在关节就是风湿,如果湿在血管里面就是痨。
【比较荟萃】
1、柴胡证比较: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人参 甘草 其它
小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升 三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灸
柴胡加芒硝

二两十
六株 一两 二十株 一两 四枚 一两 一两灸 芒硝二两
柴胡桂枝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一两灸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
柴胡加龙骨
牡蛎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龙骨 铅丹 桂枝 茯苓各一两半 大黄
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斤 五两 十二枚 芍药三两 枳实四两灸 大黄二两
柴胡去半夏
加栝蒌汤 八两 三两 二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 栝蒌根四两
柴胡桂枝干
姜汤 半斤 三两 干姜二
两 二两灸 桂枝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二两
柴胡证加
减:
1、渴而不呕者,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上冲而稍拘挛者柴胡桂枝汤;3、渴而不呕,无痞
硬,腹中动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2、(1)黄芪鳖甲散:肺结核之发热咳嗽,肺炎之迁延不愈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疟疾,感
冒迁延不愈,慢性咳嗽等均可应用。
(2)秦艽扶廉汤:结核热,虽有胸部所见,但不咳,热少。

(3)秦艽鳖甲汤:结核热,发热,咳嗽。
(4)柴胡桂枝干姜汤:结核热,下利,口渴。
(5)麦门冬汤:结核热,痉挛性咳嗽。
3、疟疾病证方治表
热证
瘅疟 发热少气、烦冤手足、热欲呕、但热不寒、邪气藏心、外舍分
肉、消烁肌肉 白虎汤
温疟 脉如先热后寒、骨节烦疼、时呕 白虎加人参汤
寒证 牝疟 疟多寒、先寒后热 蜀漆散
痼证 疟母 病疟结为症瘕,为疟母者 鳖甲煎丸
4、附外台疟病方治表
牝疟 疟疾病之表热重者 牡蛎汤
疟病发渴 疟疾病特殊发渴者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痨疟 久疟热蒸耗津成痨,或痨病兼虐
寒虐 但寒不热或寒多热微 柴胡桂枝干姜汤
5、(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实证方,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
心下部膨满,腹部多见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神经症状。即所谓上冲、心
悸亢进、不眠、烦闷等,易惊、焦躁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症状,
小便不利,大便偏秘为目标。主诉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
等亦为目标。
(2)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3)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
(4)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腹动,虚证。
(7)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6、(1)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2)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发则头晕。
(3)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动悸亢进
(4)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5)柴胡姜桂汤:肝郁,腹动,虚证。
(6)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实证(大小便秘、胸满烦惊)之癫痫。浅田流用此方去其铅丹,
加钩膝、羚羊角、芍药、甘草。
7、(1)丹栀消遥散:少阳虚证有肝病者。即以小柴胡汤之虚证,轻度胸胁苦满,容易疲乏,
并伴有各种神经症状。
主诉四肢倦息、头重、脑晕、失眠、易怒、逍遥性热感(常有不固定之灼热感)、月经不调、
午后上逆感与颜面潮红;又背部恶寒或蒸热感,汗出等均可列为本方之参考证。

(2)小柴胡汤:少阳病,实证,胸胁苦满。
(3)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腹部动悸。
(4)补中益气汤:虚劳,虚甚,无神经症状。
(5)当归芍药散:血证,疲劳,无胸胁紧张。
(6)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证、多怒,不眠,神经症,由胸胁至心下动悸。
8、小柴胡汤证的患者,左关脉虽有力但舌质淡,这就是少阳太阴同病,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名家论述】
1、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如果病人发汗而复下之就不会结胸了。就是没有发汗攻下才会结胸,现在发汗复下之就代表里
面虚掉了,因为攻下的药一定是寒凉的药。攻下的时候血液住下走,肠胃就虚冷掉了,胸胁
满,汗发掉以后,很多还没有发出去的汗,因为攻下复又回头,结在胸膈的地方,这汗不在胃
里面,如果在胃里面一下子就发散掉了、这汗在胃的外面,停在胸膈这儿,所以胸胁满。微
结,就是一点点结,如果没发汗攻下会大结,小便不利,因为攻下水跑掉了,发汗水也跑掉
了,当然会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嘴巴很口渴,但是人不会恶心,但头汗出,往来寒热,胃在
中间,如果胃里面没有水,病人会口渴,如果胃里面有水,不但不渴还会呕吐,胃里面没有
水,胃热往上冲,头就一直冒汗,但头汗出。水一直往上跑,其实这水就是胃里面的津液,常
人如果饿过头,手脚一直发抖,头会开始冒冷汗,西医说血糖太低了,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胸胁满,往来寒热,就是半表半里所以用柴胡,发汗而复下之,还
有伤寒脉证,所以要用桂枝,还有加上甘草这几味能温中达表,这就是前面柴胡桂枝汤的意
思,能让中焦温起来,让抵抗力到表面上去,把还没有进来的滤过性病毒就排掉了;因为发汗
又下利的状况下,滤过性病毒没有随发汗发掉,又顺着汗液回来,所以滤过性病毒是散的,不
是集中在表上面,而是停在三焦散开来的,如果这病毒只在肌肉皮肤表面上用桂枝就够了,但
是因为滤过性病毒己经进入三焦淋巴系统,所以要用柴胡把它推出来,再用桂枝把它透发了,
因为胃的津液已经没了,所以要用甘草补足胃的津液。渴,张仲景在治渴的时候,喜欢用栝蒌
根,栝蒌根能去热止渴。病人只要有渴就可以加栝蒌根,可以把肺的津液补足,不渴的话用半
夏,决定用半夏就要问病人渴不渴。渴就不要用半夏,不渴就可以用半夏。胃虚热无大渴往上
冲用黄芩,而不是用石膏。石膏是实热证,病人会大渴饮多。但头汗出,牡蛎专门降浮阳.胃的
阳气浮在头上面,就像热气球浮在上面降不下来,牡蛎一下去把它整个往下导。
有外证用重用柴胡,可以用到五六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瓜蒌根四钱,黄芩三钱,牡蛎二
钱,炙甘草二钱。中医观念,平常人湿在中焦,就是内湿,湿在关节就是风湿,湿在血管里就
是痨,会造成一动就来不及补充能量,桂枝能让动脉血液循环加速,血管外壁就是淋巴系统,
三焦网络就要靠柴胡,血管里血多水少,脉就洪大,用大剂的瓜蒌根把水补足,血里常年津液
不足,会产生燥热,用黄芩下去把它去掉,配合干姜、炙甘草来建中,把脾胃的功能加强起
来,配合在一起,能把血管里的湿推到皮肤表面,所以药下去,出的汗是湿汗,黏答的。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这汗出来的时候,湿嗒嗒的,不用白术是因为白术有收敛的力
量,湿在关节、肌肉、脾脏上面可以用白术,但湿在血管里则很强,白术可以止利,如用于
此,反而不利发散血中之湿。
「类聚方广义」本条方曰:痨瘵、肺萎、肺痈、痈疽、痔漏、结毒、霉毒等,经久不愈,渐就
衰惫,胸满,干呕,寒热交作,动悸,烦闷,盗汗,自汗,痰咳,干咳,咽干,口燥,大便溏
泄,大便不利,面无血色,精神乏困,不耐厚药者,宜此方。只要是长久不愈的人,就会慢慢
消弱下来,所以张仲景出「痨瘵」的第一个方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痨」就是他不能
动,一动就一天起不来,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大部份是劳心才会有,劳力的人得到的是疲劳,
痨症的人吃什么药都没有用,吃什么食物都不会胖,摸脉很洪大,但是脉是中空的,遇到这种
情形的时候,张仲景开的第一方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明明是桂枝汤的病人,桂枝汤下去
没感觉,再开强一点还是没感觉,开麻黄汤下去,汗都不流一滴,这就是痨。

经方:柴胡桂枝汤(少阳、太阳合病)
柴胡桂枝汤
【原文】
桂枝(去皮)黄芩各一两半芍药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大枣
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
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主治】
治心腹卒中痛者。
【剂量】
1、柴胡四钱以上,桂枝一钱半,芍药也用一钱半。
2、此方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各半,但是临床上先倪重用柴胡。柴胡也可以发汗,通利三焦。
【组成】
人参 甘草 柴胡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黄芩 半夏
【时机】
1、有太阳少阳证的时候
【加减】
1、如果怕风多于呕,可以重用柴胡来发汗
2、如果表邪一直在表面,用麻黄;但此时表邪已经下陷到肌肉--湿在胃,就不用麻黄。
【应用】
1、小儿感冒常有此种情况,既有无汗之表证也有柴胡证,这里用柴胡桂枝汤就得了,只是用发
汗药而不用柴胡是不行的。这是定法。
2、倪师曾经用柴胡桂枝汤加牡蛎将淋巴肿块去掉了;淋巴甲状腺还是用柴胡桂枝汤加牡蛎。
3、若症见前额、枕后掣痛,是病邪欲入不得、欲出亦不得之象,柴胡桂枝汤。
4、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督脉三经。肩部为少阳经,背部为太阳经、督脉。久痛入络
者,其血必结,可用柴胡桂枝汤加片姜黄、桃仁、红花、川芎等药活血通络止痛。若背痛连及
腰部,头身困重而苔白腻,妇女兼见白带虽多者,常用羌活胜湿汤而取效。
5、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或胆结石等少阳证的患者,如果发生外感,我们首选的处方是柴胡桂
枝汤而不是桂枝汤。
【比较】
1、凡以下剂攻下后:
(1)即上冲拘挛、或作急迫者,用桂枝加桂汤;

(2)面浮肿手足挛痛者用当归建中汤;
(3)上冲头眩,小便不利用苓桂术甘汤;
(4)或发上冲胸胁苦满等柴胡桂枝汤诸证者;
(5)血气动者,多为当归建中汤证。
2、柴胡证比较: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人参 甘草 其它
小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升 三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灸
柴胡加芒硝

二两十
六株 一两 二十株 一两 四枚 一两 一两灸 芒硝二两
柴胡桂枝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一两灸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
柴胡加龙骨
牡蛎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龙骨 铅丹 桂枝 茯苓各一两半 大黄
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斤 五两 十二枚 芍药三两 枳实四两灸 大黄二两
柴胡去半夏
加栝蒌汤 八两 三两 二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 栝蒌根四两
柴胡桂枝干
姜汤 半斤 三两 干姜二
两 二两灸 桂枝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二两
柴胡证加
减:
1、渴而不呕者,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上冲而稍拘挛者柴胡桂枝汤;3、渴而不呕,无痞
硬,腹中动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3、(1)小柴胡汤证,表证不去者,合桂枝汤为柴胡桂枝汤。
(2)或曰:“柴胡加桂枝汤,于小柴胡汤中加桂枝三两,此方当称柴胡桂枝汤。”
4、(1)安中散:用于偏虚之慢性胃脘痉挛性疼痛。本方主要用于神经性胃痛(胃神经症)、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烂、胃酸过多症(疼痛)、胃下垂症、慢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幽门狭窄、胃肿
瘤、妇女之血气刺痛(兼有郁血之神经性疼痛)、痛经、恶阻、癔病等。
(2)四逆散:心下部疼痛,心下急。
(3)大柴胡汤:心下部疼痛,实证之胸胁苦满。
(4)柴胡桂枝汤:心下痛,腹壁紧张。
(5)芍药甘草汤:腹痛,腹肌拘挛。
(6)坚中汤:心下痛,腹肌紧张,呕吐。
(7)良枳汤:心下痛,心下微硬,痉孪性疼痛。
(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心下痛,脐旁动气为特征。
(9)丁香茯苓汤:心下痛,重度虚证。
5、(1)柴胡桂枝汤:心腹卒中痛。
(2)小柴胡汤:腹痛,无表证,胁肋下抵抗。
(3)小建中汤:腹痛,虚证,腹软脉虚。

(4)黄连汤:心下痛,胸中烦热,呕吐。
6、(1)桂枝麻黄各半汤亦用于感冒缠绵不愈者。
(2)柴胡桂枝汤用于恶寒、发热、关节痛、头痛、腹痛等主诉者,与小柴胡汤证相似。
【名家论述】
1、柴胡桂枝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感冒六七曰以后,病人发热微恶寒,代表还有表证,支节烦疼,关节疼痛,心下支结,胃里面
梗到的感觉,吃不下东西,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一旦有少阳证的时候,就不用麻黄
了,所以经方中看不到柴胡麻黄汤。
阳经有三,一太阳,一少阳.一阳明,只有在少阳这一圈的时候,就是半表半里,太阳就是表,
阳明就是里,太阳少阳重迭的地方就是「外」,就是有太阳表证,也有少阳表证,这时候如果
用小柴胡汤去和解,和解不掉,要用柴胡桂枝汤,有少阳证也有太阳证,最主要是少阳证比较
重一点,太阳证比较轻一点,所以柴胡用四钱、桂枝、黄芩、人参各一钱半,重用柴胡,再加
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刚好是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并在一起,大枣、生姜重复。

经方:半夏泻心汤(呕吐、腹痛)
半夏泻心汤
【原文】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
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
2、干呕,吐诞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
【用法】
1、治肠胃方面的病一般都是空腹吃。粉剂也行。
【组成】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姜 黄芩 半夏
【时机】
1、「半夏泻心汤」的病人一定有呕吐、下利兼有肠鸣,所以有呕吐就是「半夏泻心汤」。
【方解】
1、黄芩对胃的热,舌苔是黄的用黄芩;
2、黄连针对肠鸣;
3、半夏去水;
4、干姜、人参、甘草、大枣是补药;
5、用人参一般用生甘草。
【应用】
1、用在胃炎、肠炎时;
2、病人吃坏肚子的上吐下泻,拉出来的都是水,肚子咕咕的肠鸣,就是「半夏泻心汤证」;
3、下利如休息痢,无脓血,惟水泻,时或自止,止则腹胀,泻如爽然,然日羸惫,面色蒌黄,
恶心吞酸,有时腹自痛,当与「半夏泻心汤」,没有拉血,拉出来都是水,停止没拉,肚子就
胀起来,拉完后肚子就舒服了,面色就越来越疲惫,又恶心又吐酸,东西吃不下去。
【比较】
1、与黄连汤比较: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
(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汤以腹痛为主症之一,或有腹部压痛。半夏泻心汤虽亦有腹痛及腹部压痛,但不如黄连汤
证痛时之经常性且其程度轻微。
黄连汤的舌苔黄黄的,而半夏泻心汤则多无舌苔。
2、(1)附子粳米汤证、小柴胡汤证有类似于半夏泻心汤证之苦满,逆满,或稍微实满,据此
可区分之。

(2)小柴胡汤证为胸胁苦满,其苦满,若按之则应指有力。若逆满,实满而软者,按之则觉应
指无力。腹痛仅为一般性疼痛,不见雷鸣,而着眼于胸胁苦满。
(3)半夏泻心汤证,其雷鸣在于心下,腹痛仅为一般性疼痛。
(4)附子粳米汤证,其雷鸣在于腹中,且按至腹底,指下有冷惑,其腹痛如绞而时呕。
3、半夏泻心汤:呕、恶心,腹痛、肠鸣。
4、甘草泻心汤:常常用在急性的肠胃炎,甘草是解毒的。也会有呕、恶心,但是没有食臭,没有
腹痛肠鸣,是胃气虚掉了,没有东西在里面。
5、生姜泻心汤:呕、恶心、肠鸣,嗳气,下痢很重。
【应用集锦】
1、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3、病人正饮食之间,忽置著而欲泻者,属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4、心下(即胃区)痞,伴恶心,喜冷饮者,半夏厚朴汤证。
5、半夏泻心汤加川椒、乌梅而成,用于因蛔虫症而致的恶心和腹泻。
6、心脏被手握住的感觉,伴胃(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喉有痰,半夏厚朴汤。
【比较集锦】
1、(1)胃风汤:慢性且呈现衰弱之虚证下利。此下利,不仅小肠而且结肠和直肠均有慢性炎
症。本方主要应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冬季脱肛、冬季便血、不能应
用半夏泻心汤与真武汤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泻心汤:下利,心下痞硬,呕吐。
(3)断利汤:下利,心下有水饮,阴位。
(4)真武汤:下利,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汤:下利,下利脓血,更加虚弱者。
(6)桂枝人参汤:下利,有表热,心下痞。
(7)人参汤/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症状多。
(8)参苓白术散:下利,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嘈杂。
2、(1)呕而肠鸣,可知有水气,故虽不下利,但仍用半夏泻心汤。
(2)生姜泻心汤,治疗除半夏泻心汤证见症外,尚觉有胃中不和,干噫食臭,雷鸣下利者。
(3)甘草泻心汤,治疗除半夏泻心汤见证外,尚有干呕心烦不得安,急迫,雷鸣下利者。

3、阳证心下痞硬为热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若阳证汗出恶寒,为寒热痞,宜附子泻心汤。误
下少阳发热而呕,心下痞满,为呕逆痞,宜半夏泻心汤。阳证误下,心下痞硬,下痢,心烦干
呕,腹中雷呜,胁下有水气,致小便不利,为虚热水气痞,宜生姜泻心汤。若有是证,胁下无
水气,其痞急益甚,为虚热客气上逆之痞,宜甘草泻心汤。
4、凡有痞者,有无汗恶寒之表,宜桂枝汤表解已,乃可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也。若有痞者,
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烦渴,小便不利,先以五苓散,小便利后,乃可与诸泻心汤治痞也。
5、上热下寒:
(1)附子泻心汤:上面热肾阳不足(口腔溃疡足寒等);
(2)黄连汤:胸膈热大肠寒,上吐下泻的霍乱、腹痛;
(3)半夏泻心汤:胃有热大肠寒,腹痛比黄连汤轻;
(4)白通汤:上面热,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坏死,造成不断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黄升麻汤:厥阴病,无汗,上热喉咙痛、咽喉溃烂,又肠中虚寒下利;
(6)引火汤:上属雷火之热,比如口腔溃疡、唇周溃疡、舌头溃疡、目赤、严重鼻衄、头面轰
热、严重头晕、高血压等;下寒为肾的虚寒,比如脚特别冷、膝盖冷痛等。
6、(1)甘草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四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2)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

(3)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
(4)黄连汤: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 黄连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
(去皮) 人参三两
7、(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芩干姜黄连人参各三两
(2)半夏泻心汤:黄芩干姜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各三

8、(1)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2)生姜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三两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半
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3)半夏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5)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
枣十二枚(擘)
(6)六君子汤: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姜枣水煎服。
9、(1)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按之硬而不痛,呕而肠鸣。 其肠鸣有如雷声,且响且行,故
又叫雷鸣。雷鸣为热邪激动其水气,多从胸中到中脘脐上之间,肠鸣痞痛,继而大便泻下,谓
之热泻。
(2)附子粳米汤:下脘以下,绕脐周及胁下、腰间,雷鸣且痛,或呕或泻,此属寒疝。必腹中
腰间觉有冷气,且无心下痞硬,是其特征。
(3)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见心下痞硬,水气转鸣。但其证不呕不利,似有水气而非有水气,
为冷气游走所致。
10、小柴胡汤证及泻心汤证之腹痛,仅为一般性疼痛。小柴胡汤证不见雷鸣,而着眼于胸胁苦

满。
(1)小柴胡汤证为胸胁苦满,其苦满,若按之则应指有力。又逆满,实满而软者,按之则觉应
指无力。
(2)半夏泻心汤证,其雷鸣在于心下,
(3)附子粳米汤证,其雷鸣在于腹中,且按至腹底,指下有冷惑,其腹痛如绞而时呕。
11、(1)半夏泻心汤:病位在心下,心下痞,心下有热。
(2)黄连汤:病位在上,胸中有热,故去黄芩而增加黄连剂里,并且加入桂枝。腹中痛,为胃
中有气所致,呕吐,为胸中有热所致。
12、(1)半夏泻心汤:呕吐,心下痞硬,嗳气,肠鸣,阳实证。
(2)五苓散:呕吐,阳证水逆,小便不利。
(3)小柴胡汤:呕吐,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阳实证。
(4)四逆汤:呕吐,无头痛,四肢厥逆甚。
(5)半夏天麻汤:呕吐,头痛,轻症,缓症,眩晕。
(6)吴茱萸汤:呕吐剧烈,头痛,心下膨满。
名家论述:
1、半夏泻心汤《学习笔记》(倪海厦)
如果呕而肠鸣,肚子咕噜咕噜地叫,肠鸣声很大。心下痞,诸位在念伤寒论的时候。在张仲景
就说了,当你有表征的时候要先解表,不能攻里。有表征的时候你不知道,结果呢,你一攻
下,表邪下陷,轻者心下痞,重者会变成悬饮,包括十枣汤,甘遂半夏汤就这么来的。
心下痞我们有五个泻心汤。现在这里介绍的是半夏泻心汤。介绍泻心汤之前,我给诸位一个概
念。黄芩是对胃。所以,有胃发炎的时候,胃里面不舒服的时候,舌苔是黄的。我们看舌苔,
舌苔也是代表胃气的所在,只要是黄的,我们就会重用黄芩。到了小肠里面的时候他会肠鸣,
咕噜咕噜地叫。肠鸣就是黄连。所以黄芩、黄连才会出现在同一个处方里面。呕呢,恶心,胃
里面有停水。所以有肠鸣,所以我们是不是加半夏。那这个食物跟饮水吃到胃里面去了以后,
胃里面太冷了,这个水跟食物一路跑到小肠里面,小肠里面也是冷的。这个时候我们加干姜。
病人是有呕,恶心,我们加人参、甘草、红枣把吐掉的津液补足。处方就这样来的,所以,当
你很了解了处方以后,了解了他的方意了以后,你会变化,很简单。
临床上面,我们看到,这个半夏泻心汤呢,有些病人常年的下利,大便一天六七次,这个人这
么这么多大便?他吃完东西就拉肚子,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出现的时候,病人一定会有
腹痛,这个痛的现象,前有肠鸣。
如果病人也是呕,恶心,心下痞,但是他没有肠鸣,没有腹痛,就是甘草泻心汤。我们前面有
介绍过甘草泻心汤。
如果是下利,肠鸣很重的人,半夏泻心汤都去不掉的时候,我就要增加这个生姜的量。把生姜
的量增加,还有干姜的量也增加。那么你增加了生姜的量后,就变成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专门治疗肠鸣很重的下利,这是他一点的区分的地方,这只是处方的加减。所以生姜泻心汤
呢,我们到时候真的使用的时候,会把生姜加到五片六片七片都没有关系,他就叫生姜泻心
汤,不叫干姜泻心汤,所以干姜不用加量哦,因为干姜是温中的,生姜是排肠胃的水的。因为
病人一直下利,拉出来都是水,所以要重用生姜。当医生看病的时候,不要舍不得用药。我们
说重用生姜,你给他六片,生姜很贵啊,有的医生就是这样子的,很讨厌,教不起来。
处方的剂量,一般来说,我们半夏是五钱,黄芩、干姜三钱,人参两钱,黄连一钱或者两钱,

这都没有关系,你如果说,老师,我这里胃里面心下痞,但是我没有刚刚讲的,我没有这个肠
鸣。那你就把这个黄连拿掉嘛,对不对,知道我的意思吧。就是这个意思。病人已经在下利,
你会不会加个大黄?不会吧,这是雪上加霜,没有这种医生的哦。那你如果说,你看下面这个
处方。

经方: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肠鸣下利)
生姜泻心汤
【原文】
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
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
姜泻心汤主之。
【用法】
1、此方容易发生晕眩。
【组成】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姜 黄芩 半夏
【时机】
1、生姜泻心汤的病因是:运化失职,水停中焦,所以心下痞,常会见到嗳气、下痢;
2、肠鸣下利,肚子里面都是水就是标准的「生姜泻心汤」证;
3、如果出现恶心、呕吐、下利等症状时,这是因为当病在表时失去治疗时机,以致病毒进入肠
胃所造成的症状,此时可以服用生姜泻心汤。
【方解】
1、胃里面的水靠生姜;胃外面的水靠半夏。胃外面有水,病人会有往来寒热现象。恶心才会用
半夏。
2、生姜配人参、甘草、大枣更能健胃。
3、干噫食臭者,食谷不能迅速消化失候。此因水气入胃,抑遏阳气,干姜虽能温阳止厥,散结
邪,却不能消泛滥之水,生姜能开胃口,除泛滥之水,温胃阳,故减干姜,加生姜。
【应用集锦】
1、治疗下利最好的方子就是「生姜泻心汤」,也是最常用到的方子。
2、与半夏泻心汤比,此方嗳逆较明显。
3、(1)心下痞伴下利:生姜泻心汤
(2)心下(即胃区)痞,伴恶心,喜冷饮者,半夏厚朴汤证。
【比较集锦】
1、泻心汤比较
(1)甘草泻心汤:常常用在急性的肠胃炎,甘草是解毒的。也会有呕、恶心,但是没有食臭,
没有腹痛肠鸣,是胃气虚掉了,没有东西在里面;
(2)半夏泻心汤:呕、恶心,腹痛、肠鸣;

(3)生姜泻心汤:呕、恶心,肠鸣、嗳气、下痢很重;
(4)大黄黄连泻心汤:此方与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证为对应的治法。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证,
不过在上的火气上逆而已。此方则在上之火既已上逆,在下之火又复下陷,在内之火又复外
泄。火气散漫,内必生寒;上逆下陷,中气必虚。所以生姜干姜与连芩并用,而以参枣炙草补
中,用生姜者,降胃也。
2、所以肠胃不好、常常在下利、肚子常鸣叫的人都是生姜泻心汤证,常常呕酸的就是半夏泻心
汤证,早上起来嘴巴很苦的是小柴胡汤证,胆汁上逆,小柴胡汤治少阳热,所以要重用黄芩。
3、凡是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呕逆下利或不下利,开嗳食臭最重要,如果有干嗳食臭用半夏泻
心汤不行,这是二方主要不同点,其他的都差不多,此方偏于一般的胃肠炎的机会多。
4、嗳气:生姜泻心汤有下痢,所以消痞止痢;旋覆代赭汤无下痢,有虚气而无实热。
5、(1)呕而肠鸣,可知有水气,故虽不下利,但仍用半夏泻心汤。
(2)生姜泻心汤,治疗除半夏泻心汤证见症外,尚觉有胃中不和,干噫食臭,雷鸣下利者。
(3)甘草泻心汤,治疗除半夏泻心汤见证外,尚有干呕心烦不得安,急迫,雷鸣下利者。
6、阳证心下痞硬为热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若阳证汗出恶寒,为寒热痞,宜附子泻心汤。误
下少阳发热而呕,心下痞满,为呕逆痞,宜半夏泻心汤。阳证误下,心下痞硬,下痢,心烦干
呕,腹中雷呜,胁下有水气,致小便不利,为虚热水气痞,宜生姜泻心汤。若有是证,胁下无
水气,其痞急益甚,为虚热客气上逆之痞,宜甘草泻心汤。
7、凡有痞者,有无汗恶寒之表,宜桂枝汤"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桂枝汤表解已,乃可以
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也。若有痞者,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烦渴,小便不利,先以五苓散,小
便利后,乃可与诸泻心汤治痞也。
8、(1)甘草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四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2)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

(3)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
(4)黄连汤: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 黄连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
(去皮) 人参三两
9、(1)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2)生姜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三两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半
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3)半夏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5)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
枣十二枚(擘)
(6)六君子汤: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姜枣水煎服。
10、(1)心下痞硬,其人常噫气,大便硬,或反胃,或哕逆,或噎食等,为旋覆代赭汤证。
(2)旋覆代赭汤对呕吐诸证,大便秘结者有效。故妇人妊娠恶阻,亦可斟酌应用本方。
(3)生姜泻心汤证,为肋下有气而致下利者,旋覆代赭汤水气泛滥、噫气不除,非胃气不和,
而为有伏邪也,所以用用赭石,盖即为此。
11、(1)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重在去水;

(2)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重在散结;
(3)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各等分:重在散寒。
12、(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胸腹膨满、心下痞满、呕吐。此为虚满非实满,且无热
象,食欲减退,脉弦迟,腹部有气体及水停滞。
胃下垂症、胃扩张症、鼓胀、腹膜炎等引起腹内气体留滞而痛苦者;又可用于呕吐、心下痞
满,伴有暧气及呑酸者。亦可用于因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引起吐泻之后,或腹胀、噫气者。
(2)桂枝加芍药汤:腹满,伴腹痛。
(3)半夏厚朴汤:气剂,咽中有物,气郁。
(4)生姜泻心汤:呕吐,暧气,吞酸,心下痞硬,实证。
(5)吴茱萸汤:呕逆,头痛,四肢厥冷。
13、旋覆代赭汤证与生姜泻心汤证相似。旋覆代赭汤对患者虚弱,便秘者佳。但亦可用于下
利。用生姜泻心汤胸闷(堵)、噯气不解时,首先考虑旋覆花代赭石汤至为必要。
14、伤寒,用麻黄汤发汗之后:
(1)不解:
A、蒸蒸发热者,是调胃承气汤。
B、心下痞硬,协热而利:
a、没有呕,桂枝人参汤。
b、有呕,大柴胡汤。
C、胁下痞硬,呕而发热,没有下利,小柴胡汤。
(2)表解:
A、心下痞硬、下利,生姜泻心汤。
15、(1)心下痞硬,其人常噫气,大便硬,或反胃,或哕逆,或噎食等,为旋覆代赭汤证。
(2)旋覆代赭汤对呕吐诸证,大便秘结者有效。故妇人妊娠恶阻,亦可斟酌应用本方。
(3)生姜泻心汤证,为肋下有气而致下利者,旋覆代赭汤水气泛滥、噫气不除,非胃气不和,
而为有伏邪也,所以用用赭石,盖即为此。
【名家论述】
1、生姜泻心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发表之后结果胃不和,所以肠胃科的病常常发生在开发表的药给病人的时候,病人会好
就好了,或发生肠胃科的问题,就是表证好了,结果胃不舒服,引出了其它肠胃的病;伤寒论
里面讲的胃就是肠,心下就是胃;心下痞鞭,就是气结在胃里面、胃里面胀胀的堵到了很难
过,干噫食臭,常常「噫」气出来,嘴巴里面很臭,就是里面有宿食,胁下有水气、腹中雷
鸣,下利者,平常不会有这种现象,只有肠胃有问题的才会有,一般来说情形是,发表了以后
开了麻黄汤或桂枝汤或葛根汤,把肠胃的津液发到表面上来,结果水回来的时候,它没有回到
胃里面因为胃里面有脏东西堵到了,水直接渗到肠子里面去,水不应该渗到小肠的,因为小肠
是火。水火不容,小肠一渗到水的时候,火就没有了、这水就从小肠直接进入大肠,就听到咕
嚕嚕的水在里面响,就下利了,在这种情形就是,生姜泻心汤。伤寒论里面,从一七二条开
始,治疗下利最好的方子就是「生姜泻心汤」。最常用到下利的方子就是「生姜泻心汤」,肠
鸣下利,肚子里面都是水就是标准的「生姜泻心汤」证。
把生姜拿掉后就是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可以止呕,肠胃不舒服呕酸的时候用;如果有下利
的现象,加生姜重用,这里生姜干姜并用,干姜温中,让肠胃蠕动功能恢复,生姜散水,把肠
胃的水散掉,这是寒热并结;嘴巴呕气,肠胃里有宿食,用黄连、黄芩解肠胃里的毒;因为是
下利,要把水都排掉,肠里津液就不足,要用甘草、大枣、人参把津液补足;生姜用来散胃中
的水,半夏用来散胃外的水。胃病初愈,吃饭不要过饱,微饿感会强化胃气;人工的食品、咖

啡等少吃,吃清淡一些。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凡患噫气干呕,或嘈杂吞酸,或平日饮食每觉恶心烦满,胁下有水
饮升降者,其人大多心下痞鞕,或脐上有块,长服此方:所以肠胃不好的人,常常在下利的
人,肚子常鸣叫的人都是生姜泻心汤证,常常呕酸的就是半夏泻心汤证,早上起来嘴巴很苦的
是小柴胡汤证,胆汁上逆,小柴胡汤治少阳热,所以要重用黄芩。
「方伎杂志」曰:凡患此等之人,多属嗜食酒肉食者或喜食咸辛甜食者,治此等人必徒劳无功
焉。

经方:甘草泻心汤(心下痞,下利无肠鸣)
甘草泻心汤
【原文】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干姜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伤寒金匮】
1、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
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
使鞭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2、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
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shà,声音嘶哑),甘草泻心汤主
之。
【组成】
甘草 黄连 大枣 姜 黄芩 半夏
【时机】
1、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谷不化,腹中雷鸣下利者。以下后中气虚寒,水谷不消。是半夏泻心
汤证上游心烦、更为急迫之证。
【方解】
1、重用甘草,不用炙甘草,所有的泻心汤都有半夏、黄芩、黄连这三味药, 因为里面都有水;
2、甘草、姜、大枣,温补中气之虚寒;
3、芩、连清泻上焦之烦热。
【应用集锦】
1、心下痞硬,邪气未去,下利但是没有肠鸣,可按其心下,觉欲呕者,即为甘草泻心汤证;
2、心烦不安,神困欲眠而不能合目,卧起不安。或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且其人精神惑乱而不
正常,此所谓蛊惑病之类,俗称“鬼魂”致病而失心气,甘草泻心汤;
3、甘草泻心汤常常用在急性的肠胃炎;
4、梦游是因为肠胃不太好。甘草泻心汤。
5、例如狐惑,女人的性病,在阴部有红肿或起一小块发炎,不会传染,但会痒、痛,严重的影
响到喉咙也发炎,有的女人有白带喉咙也不好,因为喉咙和妇科是连到的,平常看的时候又是
甘草泻心汤。所以中医辨症论治,是同证同治。
【比较集锦】
1、甘草泻心汤:常常用在急性的肠胃炎,甘草是解毒的。也会有呕、恶心,但是没有食臭,没
有腹痛肠鸣,是胃气虚掉了,没有东西在里面;
2、半夏泻心汤:呕、恶心,腹痛、肠鸣;
3、生姜泻心汤:肠鸣、下痢很重,嗳气食臭。

4、(1)旋覆代赭汤:心下痞硬,常噫气,大便硬,或反胃,或哕逆,或噎食等;
(2)旋覆代赭汤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神效;
(3)生姜泻心汤:为肋下有气而致下利。
5、(1)呕而肠鸣,可知有水气,故虽不下利,但仍用半夏泻心汤。
(2)生姜泻心汤,治疗除半夏泻心汤证见症外,尚觉有胃中不和,干噫食臭,雷鸣下利者。
(3)甘草泻心汤,治疗除半夏泻心汤见证外,尚有干呕心烦不得安,急迫,雷鸣下利者。
6、(1)温胆汤:胃下垂症、胃弛缓,或虚证之不眠症。
(2)酸枣仁汤:不眠,疲乏不眠,虚烦性。
(3)竹茹温胆汤:不眠,咳嗽,胸内郁热。
(4)黄连解毒汤:不眠,充血,上冲,不安。
(5)甘草泻心汤:不眠,心下痞硬,恶心,下利。
(6)归脾汤:不眠,心劳,贫血。
7、(1)协热痢,误下以后出现热痢,不恶寒,脉促,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2)协热痢,误下以后寒痢,心下痞硬,脉微弱或沉迟,桂枝人参汤。
(3)下利,脉有力,甘草泻心汤。
8、(1)阳证心下痞硬为热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若阳证汗出恶寒,为寒热痞,宜附子泻心
汤。误下少阳发热而呕,心下痞满,为呕逆痞,宜半夏泻心汤。阳证误下,心下痞硬,下痢,
心烦干呕,腹中雷呜,胁下有水气,致小便不利,为虚热水气痞,宜生姜泻心汤。若有是证,
胁下无水气,其痞急益甚,为虚热客气上逆之痞,宜甘草泻心汤。
(2)凡有痞者,有无汗恶寒之表,宜桂枝汤"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桂枝汤表解已,乃可
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也。若有痞者,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烦渴,小便不利,先以五苓散,
小便利后,乃可与诸泻心汤治痞也。
9、(1)甘草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四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2)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

(3)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
(4)黄连汤: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 黄连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
(去皮) 人参三两
10、动悸的位置:
(1)肚脐以下:茯苓甘草汤。
(2)肚脐以上:桂枝甘草汤。
(3)肚脐后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中膈停水:苓桂术甘汤。
(5)没有奔豚,就是心动悸的很厉害,会脐下悸或脐上悸,或者心脏跳得很厉害大部分我们从
甘草泻心汤来做加减。
(6)脐下悸,关元穴,附子证,真武汤;心下悸,膻中穴,桂枝证,苓桂术甘汤。
11、(1)甘麦大枣汤:镇静神经过度兴奋、缓解各种瘙挛,主要用于瘫症、神经衰弱、神经官
能症、小儿夜啼症、不眠症、癫痫等,亦可用于舞蹈病、抽搐症、精神病(忧郁症、狂躁症)、
笑中风、泣中风、梦遊症、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蛔虫所致之腹痛与呕吐;以两侧
腹直肌挛急,右侧腹肌尤甚,脑神经系统急迫症状为目标。

《金匮要略》条文中之“妇人脏躁”,即今日之癔病,或相当于躁郁症,无故悲伤,小事哭
泣,痛苦不眠,重则昏迷、或呈狂躁状态、呵欠频作等症状为目标。
(2)半夏厚朴汤:神经症,气郁,咽中炙脔。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神经症,心下痞硬,脐上动悸。
(4)甘草泻心汤:神经症,心下痞硬,下利,腹中雷鸣。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神经症,心悸亢进。
关注微信公众号:仲景学堂,了解更多经方内容!

经方:赤石脂禹余粮汤(大肠炎)
赤石脂禹余粮汤
【原文】
赤石脂一斤(碎)太一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
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剂量】
1、如果吃下去还没用,赤石脂一半生用一半煮
2、禹余粮在药房里可能买不到。临床上下利不止时用白朮、赤石脂。把黄土炒白朮。白朮和赤
石脂炒用在止利的时候。可以加在小建中汤里面或半夏泻心汤里,利就止掉了。
【组成】
禹余粮 太一余粮 赤石脂
【时机】
1、用到这个处方时,下痢很厉害,有时会见血,有时一天三四十次。
【方解】
1、赤石脂、禹余粮,此二药固涩力量相当强,但真下有热不是虚脱时此药不可用,如痢疾等,
久利滑脱不止可用。
2、如果没有下痢,吃了赤石脂禹余粮汤会便秘,此为涩剂。
【应用】
1、这个处方会用,所有大肠炎都可以治。大肠发炎可能会有流血,血便混合下痢是大肠炎(先
便后血是痔疮;先血后便视外痔)。
2、大肠滑脱。
【名家论述】
1、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了,如果服了汤药,造成胃里面胀胀的,下利不停,服泻心汤好了。好了以后,医生认为
里面可能又堵到了,再用其它药攻下,结果又下利不止,医生用「理中汤」,就是用白朮、干
姜、人参、炙甘草,让肠胃功能很快的恢复,结果吃了理中汤越利越甚,理中汤是理「中焦」
的虚,被攻下了以后是下焦的虚,所以把中焦壮起来没有用的,这时候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在伤寒金匮里面有一原则,治利的时候,处方下去不能止利的时候

利小便,想办法把大肠小肠里面的水导到膀胱小便出来,利就止掉了,所以临床上,包括霍
乱、痢疾的上吐下泻、下利不止,都可以利小便把利止掉,利小便最好的药是猪苓、泽泻,所
以把猪苓、泽泻加到止利的药里面。
一般来说下利太厉害的时候,先用赤石脂禹余粮,这两味药是涩剂,石类药,现在禹余粮很少
了,大部份市面上看到的是赤石脂,临床上下利不止,不需要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因为禹余粮
不容易买到,用白朮、赤石脂,白朮在药房里的炮制。一般来说是把白朮炒黄土,还有一种是
白朮和赤石脂炒在一起,平常拿白朮来健胃整脾的时候是用「炒黄土」的,用在止利的时候是
用「炒赤石脂」的,加在小建中汤里面或半夏泻心汤里,利就止掉了。
下利出血的类似症状如何鉴别?先便后血,这不是大肠炎出血,是外痔出血;先血后便,这是
内痔出血;血与便混合,这才是大肠炎下利。
成无己曰:【圣济经】曰:丨滑则气脱,欲其收也,如开肠、洞泄、便溺、遗矢、涩剂所以收
之』此利由「下焦」不约,与「赤石脂禹余粮汤」以瀋洞泄。下焦主分清浊,下利者,水谷不
分也,若服涩剂而利不止,当利小便以利其气。
临床上也可以灸大肠俞,腰俞,中极、关元、水道、水分都可以。

经方:旋覆代赭汤(胃酸反逆)
旋覆代赭汤
【原文】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剂量】
1、代赭石用一,旋覆花用三,生姜用五;
2、代赭石是收敛性健胃药,此药在治本病不要重用,多用反伤胃。而且多用会一下到了下焦;
3、如果用于噫气不断,代赭石少用;如果是因为隔肌痉挛打嗝,代赭石可以重用到旋覆花的一
倍;
4、痰很多,要重用旋覆花(4钱);
5、如果气一直向上冲,重用代赭石(2 - 4 钱)。
【组成】
人参 甘草 大枣 姜 代赭石 半夏 旋覆花
【时机】
1、反胃噫气,气逆不降。
【应用集锦】
1、胃癌下血、肠胃出血用黄土汤;吞不下东西,加利膈汤;吐血,柏叶汤;胃酸,加旋覆花代
赭石。
2、朝食暮吐,大半夏汤,半夏与人参等量加蜂蜜;严重一点的,有胃酸反逆,用吴茱萸汤;更
严重的,嗝气得厉害,力量上冲到食道、胸腔,用旋覆代赭汤
3、胃酸,火烧心,旋覆代赭汤一剂下去胃马上舒服。胃酸主要是甜食吃得太多。现代人得胃酸
是甜食吃得太多。所以病好了要停甜食,可以吃蔗糖。
4、胃酸反逆:旋覆花二钱、代赭石二钱。如果用后胃酸仍在说明賁门有溃疡或胃癌,此时加陈
皮二钱 草果三钱
5、呃逆:
(1)火呃,宜用承气汤;
(2)寒呃,宜理中汤,加丁香柿蒂;
(3)瘀血滞呃,宜大柴胡汤,加桃仁丹皮;
(4)痰饮作呃,旋覆代赭汤。
6、吴仁军治疗胆汁返流经验:

基本方:旋复花15g(布包)、代赭石20g(先煎)、法半夏10g、党参10g、生姜
6g、甘草6G、大枣4枚
肝胃不
和型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频繁嗳气,口苦
纳少,每因情志因素诸症加重,舌淡红
苔薄白,脉弦
减党参,加柴胡、枳壳各10g
肝胃郁
热型
胃脘灼热胀痛,嘈杂反酸,两胁胀满,
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

减党参、生姜、大枣,加黄连
6g、蒲公英15g
脾胃虚
寒型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困倦
乏力,手足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
虚弱或迟缓
加黄芪15g、桂枝9g、干姜6g
胃阴不
足型
胃脘隐隐灼痛,嘈杂纳少,咽干口燥,
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减党参、生姜,加石斛、白芍各
10g
兼反酸 加乌贼骨15g、象贝母12g
糜烂出

加三七6g、白芨10g
【比较集锦】
1、嗳气:生姜泻心汤有下痢,所以消痞止痢;旋覆代赭汤无下痢,有虚气而无实热。
2、嗳气:主动嗳气,就是说嗳气后病人觉得胃舒服一些就用橘枳姜汤;被动打嗝是旋覆代赭
汤,病人是不自觉地打嗝。
3、(1)旋覆代赭汤:心下痞硬,常噫气,大便硬,或反胃,或哕逆,或噎食等。
(2)旋覆代赭汤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神效
(3)生姜泻心汤:为肋下有气而致下利。
4、(1)吃坏肚子,吐得已经不想吃东西了,吐的太过了,饿但吃不下,大半夏汤;
(2)早上吃的稀饭到晚上吐出来还是稀饭,就给吴茱萸汤。朝食暮吐就是胃下垂了;
(3)大半夏汤是专门对胃,吴茱萸汤更强、是进入脾脏的;
(4)嗳气很厉害的时候,加上旋覆代赭汤。
5、(1)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2)生姜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三两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半
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3)半夏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5)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
枣十二枚(擘)
(6)六君子汤: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姜枣水煎服。
6、(1)心下痞硬,其人常噫气,大便硬,或反胃,或哕逆,或噎食等,为旋覆代赭汤证。
(2)旋覆代赭汤对呕吐诸证,大便秘结者有效。故妇人妊娠恶阻,亦可斟酌应用本方。
(3)生姜泻心汤证,为肋下有气而致下利者,旋覆代赭汤水气泛滥、噫气不除,非胃气不和,
而为有伏邪也,所以用用赭石,盖即为此。

7、气上冲:
(1)病在少阴心用桂枝甘草汤,可加龙骨、牡蛎潜阳;
(2)沿心上冲的有苓桂术甘汤证;
(3)沿肾上冲的有真武汤证。
(4)阳明上冲,用赭石、半夏,旋覆代赭汤;
(5)引冲下行,用牛膝、沉香;月经不来而舌尖红的,用60g牛膝引血下行,也可以用沉香。
8、旋覆代赭汤证与生姜泻心汤证相似。旋覆代赭汤对患者虚弱,便秘者佳。但亦可用于下利。
用生姜泻心汤胸闷(堵)、噯气不解时,首先考虑旋覆花代赭石汤至为必要。
【名家论述】
1、旋覆代赭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发汗后,若下,若吐,只要有心下痞硬,单纯的噫气。
旋覆花用三,代赭石用一。通常用在肠胃科里面,旋覆花和代赭石是中医去热痰的药,发汗、
吐、下都没有把痰去掉,痰还是梗在中间,甘草泻心汤的噫气完全是虚噫气,旋覆花代赭石是
痰饮在里面,旋覆花软坚化结,就是软化痰的硬块,代赭石降逆止噫气;此方用在反胃恶心,
里面有痰吐不出来,肠胃又虚掉了。是胃酸逆流、火烧心的症状,只要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往
往一剂就好了。起因就是精制的糖做的甜食吃太多了。
结胸证、痞证与其类证辨析:
「寒实结胸」为「脓胸」或「肺脓疡」,「三物小白散」可以排除脓毒;
「结胸证」为心下鞕满而痛,「痞」则按之不鞕而濡。如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
气,汗不出恶寒者,为胸膜间有水毒,犯胃则呕,迫肺则短气,故以「十枣汤」峻攻其水。
「结胸」则以「大小陷胸汤」。心下「痞」则用「泻心汤」。「泻心汤」有「生姜」、「附
子」、「甘草」、「半夏」等之分别,各有主治证之不同。
误下而邪陷下焦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误犯吐下,重则成「痿」,轻则以「旋覆代赭
汤」。

经方:桂枝人参汤(太阳表证兼有寒症下痢)
桂枝人参汤
【原文】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
服。
【又名】 人参理中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
汤主之。
【组成】
人参 甘草 白术 桂枝 姜
【时机】
1、桂枝人参汤的时机是太阳表证兼有寒症下痢。
【方解】
1、桂枝人参汤就是桂枝甘草汤与理中汤的合方;
2、干姜用于寒痢;
3、生姜用于热痢的恶心。
【加减】
1、人参在津液伤到时会用,平时用党参来代替;
2、桂枝将心脏的火降到小肠。再严重就用炮附子。
【应用集锦】
1、(1)小腿肌肉萎缩,下焦之虚;
(2)大腿内侧及小腿肌肉压痛者胃血瘀。
2、(1)凡肌肤枯燥、肌肉软弱、胸满腹弱,虽自觉无病,概为大虚之候。
(2)胸腹肌肉松软无力,爪甲苍白,其人病痱。
3、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比较集锦】
1、人参汤加桂枝为桂枝人参汤。
2、(1)胃风汤:慢性且呈现衰弱之虚证下利。此下利,不仅小肠而且结肠和直肠均有慢性炎
症。本方主要应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冬季脱肛、冬季便血、不能应
用半夏泻心汤与真武汤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泻心汤:下利,心下痞硬,呕吐。
(3)断利汤:下利,心下有水饮,阴位。
(4)真武汤:下利,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汤:下利,下利脓血,更加虚弱者。
(6)桂枝人参汤:下利,有表热,心下痞。
(7)人参汤/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症状多。
(8)参苓白术散:下利,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嘈杂。
3、桂枝人参汤和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
(1)桂枝人参汤是表里双解,是寒利在用的,胃里面也难过,心下痞鞭,有表证也有里证。
(2)桂枝加人参汤是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的。
4、(1)理中丸/人参汤: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朮各三两
(2)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3)附子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5、(1)协热痢,误下以后出现热痢,不恶寒,脉促,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2)协热痢,误下以后寒痢,心下痞硬,脉微弱或沉迟,桂枝人参汤。
(3)下利,脉有力,甘草泻心汤。
6、(1)太阳脉盛于背,故背中脉太阳居其四行;故头痛、项背强、腰脊强,凡身以后者属太
阳。如痉病,项强急、时发热、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太阳也
(2)阳明脉盛于足,故两足脉阳明居其六行,故颈动几几、脚挛急,凡身以前者属阳明。胸满
口噤、卧不着席、必齘齿、脚挛急者,阳明也。

7、(太阴脾虚)虚人感冒,桂枝汤,如兼有里证有三种情况:
(1)兼腹痛,用桂枝人参汤;
(2)兼下利,用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
(3)兼有身痛、脉沉迟(关脉沉迟),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8、伤寒,用麻黄汤发汗之后:
(1)不解:
A、蒸蒸发热者,是调胃承气汤。
B、心下痞硬,协热而利:
a、没有呕,桂枝人参汤。
b、有呕,大柴胡汤。
C、胁下痞硬,呕而发热,没有下利,小柴胡汤。
(2)表解:
A、心下痞硬、下利,生姜泻心汤。
9、(1)桂枝人参汤的下利是寒利,没有腹痛,没有病毒,不臭,白水很多,食物都没有消
化,所以加很重的白朮去湿,干姜温肠;
(2)如果拉出来热利,大便很脓稠,
A、肚子不痛,就是葛根黄芩黄连汤,也不是真正的病毒
B、拉出来会绞痛的,也是很热的就是黄芩汤。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像肠套
迭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
【名家论述】
1、桂枝人参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外证没有除,一直在攻下,造成邪热不利,利下不止。表热一直往里走,且心下痞鞭,有表证
也有里证,所以桂枝人参汤和桂枝加人参汤不一样,桂枝加人参汤是津液不足了所以加进去
的,桂枝人参汤是特例的方子是寒利在用的,胃里很难过。
把炙甘草、干姜拿掉就是甘草干姜汤,肠胃虚寒时一定会用到甘草干姜汤,如果因为吐下,肠
胃津液伤到,一定会用到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白术健脾整胃去胃湿,一般用黄土炒过的比较
好,能让肠胃的津液恢复的很好,三焦油网中黄黄的东西如果不够了,就要用到白术,增加它
的油质,会让肠胃蠕动很正常,黏液会增加。
第三十八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用「葛根黄芩黄连」,此则为热利,无心下
痞鞭,而用桂枝人参汤为寒利,则有心下痞鞭,肠胃虚寒掉了,被攻下后,里面没东西,津液
也被攻掉,胃壁粘在一起,用桂枝人参汤来解。
寒利与热利如何分辨,大便很臭是热利,热就是脓所以会臭,大便没有味道就是寒利;热脉是
数跳的很快,热在下焦尺脉就很快;胃发炎关脉一定跳的很快。如果是寒利,脉是很微细很微
弱,所以桂枝人参汤与葛根黄芩黄连汤互为表里剂,一寒一热。

经方:瓜蒂散(吐剂)
瓜蒂散
【原文】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七。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
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说明】
此乃峻方,用时务求辩证准确,一定是病人想吐但吐不出来的情况,说明胸中有痰。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鞭,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
也,当吐之,宜瓜蒂散。(伤寒)
2、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
宜瓜蒂散。(伤寒)
3、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金
匮)
4、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金匮)
【组成】
瓜蒂 赤小豆
【时机】
1、瓜蒂散是用在有东西堵到了的时候,吃下去马上就吐了。
2、简单的吐法用浓盐汤,很多盐用温水化开,一喝下去就吐了,比瓜蒂好。
【禁忌】
1、曹师:亡血家及体虚之人为禁例。此为唯一吐剂。
2、用吐剂的时候,病人有出血、漏血的现象、虚家不可以用,因为虚家血素亏的,用吐剂的时
候,血往上走,血会再出来,过去有胃溃疡、胃出血的人,一吃下去,胃马上容易再出血,所以
瓜蒂散平常很少用。
【应用集锦】
1、吐病用瓜蒂散,止用瓜蒂一味足矣,不必再添别药,反牵制其手也。
2、(1)太阳结胸因热入,硬满而痛为有形,故大陷胸汤下之。太阳表热未除,而反下之,热
邪与寒水相结,成热实结胸。

(2)阳明结胸因寒塞,硬满不痛为无形,故瓜蒂散吐之。
(3)太阴结胸:太阴腹满时痛,而反下之,寒邪与寒药相结,成寒实结胸,三物小白散。
【比较集锦】
1、脐上中脘处,动气所发,按之浮而筑筑动者,乃桂枝汤之腹证也。
(1)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
(2)若心下满、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等。
(3)气上冲者,瓜蒂散证,吴茱萸汤证,或少阴病四逆汤、真武汤、人参汤证,均当有动气之
变。
【名家论述】
1、瓜蒂散《伤寒土剂》(倪海厦)
整个伤寒论就是这一条在讲吐剂,张仲景并不很赞成吐剂,内经里面讲病在膈上的时候去不
掉,采吐法,病如桂枝证,像桂枝汤证,可是不是桂枝汤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寸
脉讲的是胸、上焦,「寸下寸」指的是胸到横膈的地方,「寸」指的是心窝的地方,「寸上
寸』指的是喉咙的地方,所以如果把病人的寸脉,寸脉跳到「寸上寸」的地方来了,就是喉咙
梗到了,吞咽困难,喉咙发炎,所以寸脉微浮就是病在阳上面,胸中痞鞭,气上冲咽喉,不得
息者,此为胸有寒也,胸有寒应该解释为「胸有实」,就是胸有痰,这痰梗在很上方,咳又咳
不出来,吞又吞不进去,用攻下的药攻也去不掉,这种状况就把它吐掉,这是一种有痰的情
形;还有一种是东西梗到不动了,譬如铜板梗到了,所以寒除了「痰」以外、还有「不动」了
也是寒,用瓜蒂散太累了,用肥皂也可以。胸有热的时候,大黄黄连汤证,如果是肺热咳嗽,
麻杏甘石汤证,如果胸里面太冷了寒证,有大建中汤,大建中汤里面有三味药,干姜、人参、
蜀椒,蜀椒就是腌泡菜的巴椒,如果肚子太冷了,有小建中汤,如果真正胸有寒不会用到瓜蒂
散,瓜蒂散是用在有东西堵到了的时候。
瓜蒂在药房买不到,在瓜田里找最甜最香的瓜,这瓜的蒂最苦,把蒂剪下,到药房与赤小豆磨
成粉,拿豆豉约五钱,先把豆豉煮焖,滓去掉,汁和散一起喝下去,没有吐,再多加一点,如
有出血、漏血、虚家的不可以用。
「独啸奄氏方考」曰:月事积年不下,心下痞鞕,「抵当」诸药不验,吐后再服,这是虹吸原
理,喉咙和小便膀胱相表里,当喉咙的地方有东西梗到了,就不下了,一通的时候就不下了,
所以下不通的时候,上一通下就通了,例:肾结石,下针之后,处方猪苓汤加半夏,止呕又利
水,结果病人半夜三点大吐之后小便乃大下,小便很混浊,石头都出来了,所以病人得吐则
解,常常病人吃了药后,有吐、手麻、头昏的现象,就是中病了,一剂下去就好了。
寸、关、尺所代表的脏腑:
寸上寸:喉咙;
寸中寸:胸阳位;
寸下寸:横膈膜,冲脉
关上关:中焦,最上位;
关中关:中焦之肝胆脾胃;
关下关:中焦之下肠部
尺上尺:三焦之源,左肾,右焦源;
尺中尺:肾、膀胱、子宫、精宫;
尺下尺:尿道、肛门、两足胫位。

经方:黄芩汤(急性肠炎)
黄芩汤
【原文】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伤寒》
2、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
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伤寒》
【出自】
甘草 大枣 芍药 黄芩
【时机】
1、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禁忌】
1、寒利不可以用,尤其是厥阴篇中不可以黄芩汤彻其热。
【应用集锦】
1、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
2、像「肠套迭」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
3、肠子发炎的时候用黄芩汤;胸膈发炎的靠黄连汤。胃炎同时有胃寒(不渴)用黄连汤。
4、胆源性腹泻的特点是腹泻伴厌油腻,黄芩汤。如果伴有呕吐,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比较集锦】
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和黄芩汤都有腹痛,黄芩汤用于热利。
2、(1)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
(洗)生姜一两(一方三两切)
(3)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4)六物黄芩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3、(1)黄芩汤:心下痞,腹拘急而下利,为热泻。本证之热,在于咽干、口苦。天行赤白痢
疾,里急,腹痛,发热,脉数者,宜用此方。
(2)若心下痞硬颇甚,口舌干燥生苔,里急后重,窘迫,脉滑者,为大承气汤证。
4、便下纯脓血,痞硬不甚者,用三黄泻心汤;少腹急结者,用桃核承气汤;心下痞,腹部拘急
而痛者,用黄芩汤;或热利下重,渴欲饮水者,用白头翁汤。
5、关于呕:
(1)只是呕,它不是柴胡证,内里有停饮,小半夏汤证,就是半夏生姜。

(2)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3)呕而发热,是少阳病,少阳病是少阳热病,那是小柴胡汤。
(4)胸中有热,腹痛欲呕,黄连汤。
(5)太、少合病,自利而呕,黄芩汤。
6、(1)桂枝人参汤的下利是寒利,没有腹痛,没有病毒,不臭,白水很多,食物都没有消
化,所以加很重的白朮去湿,干姜温肠;
(2)如果拉出来热利,大便很脓稠,
A、肚子不痛,就是葛根黄芩黄连汤,也不是真正的病毒
B、拉出来会绞痛的,也是很热的就是黄芩汤。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像肠套
迭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
【名家论述】
1、黄芩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前面介绍如果太阳证,病在表的时候,被误下或自己吃坏肚子了以后,变成肠利是热利,就是
葛芩连汤;这里是太阳和少阳的合并病,被误下后,这种状况是「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
半夏生姜汤主之;半夏生姜汤常常在用的,恶心的时候会用到,所以小柴胡汤最重要的就是半
夏。
前面介绍下利的方子有葛芩连汤、桂枝人参汤,葛芩连汤是热利用的,桂枝人参汤寒利用的,
现在又一方子「黄芩汤」,桂枝人参汤的下利不臭,白水很多,食物都没有消化,寒利的原因
是它并没有病毒,而是肠胃都没有蠕动了,所以东西就滑出来了,因此桂枝人参汤裹面加很重
的白朮去湿,干姜温肠;如果拉出来热利,大便很脓稠,肚子不痛,就是葛芩连汤,拉出来会
绞痛的,也是很热的就是黄芩汤,葛芩连汤和桂枝人参汤都没有腹痛现象,而且并不是真正的
病毒,真正病毒的下利、急性肠炎要靠黄芩汤;像「肠套迭」属于肠热证的可以用黄芩汤。
黄芩汤里面有芍药,葛芩连汤和桂枝人参汤都没有芍药,芍药是专门止腹痛的,所以当一个人
表证都没有,只是肚子很绞痛的下利,这时候用葛芩连汤、桂枝人参汤都没用,因为病毒已经
深入到肠子的血管里面去了,所以黄芩汤常常是用在急性肠炎的方子,不是一般的寒利或热
利,它是介在太阳和少阳中间,黄芩这药专门是在肠炎的时候一定要用的药,大黄泻上焦头目
的热、黄连去中焦的热、黄芩清小肠与大肠的热;所以胃热发炎会先想到大黄、黄连;肠炎会
想到黄芩;如果表面有恶心、呕吐还有腹痛,可以黄芩汤加半夏生姜,半夏是止呕去水的,半
夏有毒,所以用生姜去解半夏的毒,干姜也可以解半夏的毒,因为他拉水,水很多所以用生
姜,如果是寒利就改用干姜。
水一斗约十碗水,黄芩三钱,芍药二钱,炙甘草二钱,半夏五钱,生姜二三片,温服一升,日
再服,夜一服,就是白天服,半夜服,半夜起来再服,下利、肠胃科的药大多是六小时吃一
次,二十四小时连续,三碗下去大概就好了。
热利如兼有一点表证,或纯热利没有表证也没用腹痛,用葛芩连汤;如果热利兼有腹痛,用黄
芩汤;如果热利有腹痛兼有呕吐,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芍药止腹痛,也是补阴的药,活静脉
血,治疗静脉瘤与静脉曲张;胸满不用芍药,改用枳实,一般治疗心脏病时,都不用芍药。

经方: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呕、下利)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原文】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生姜一两(一方三两
切)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伤寒】《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伤寒论》
2、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金匮》
【组成】
甘草 大枣 姜 芍药 黄芩 半夏
【应用集锦】
1、胆源性腹泻的特点是腹泻伴厌油腻,黄芩汤。如果伴有呕吐,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比较集锦】
1、太阳下痢:葛芩连汤,没有腹痛;
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和黄芩汤都有腹痛,黄芩汤是热痢。
3、(1)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
(洗)生姜一两(一方三两切)
(3)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4)六物黄芩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名家论述:
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金匮教程》(倪海厦)
病人呢,干呕而利。这个字呢,这两个刚好反过来。干呕就是恶心。没有东西出来就是干呕。
下利,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大家看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处方。第一个,这个黄连不见了。
第二个,他有痛,所以会用芍药,白芍,所以腹痛的时候一律加白芍。大家知道我们这个经方
这个原则的时候,处方一开下来就是很对症的哦。因为干呕恶心啊,所以我们要用半夏来止
呕,而且是在胃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用黄芩,那,这个下利的,我们会用生姜啊,这些药,来
把水排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里面都强调,当你用处方去治利的时候,他给了你很多处
方,到了最终极,你没有办法把他的利止住的时候,你就去利尿。把这水从小便里导出来,否
则的话,利一直停不下来,人会虚掉。

经方:桂枝附子汤(关节炎有表症)
桂枝附子汤
【原文】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
(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伤寒金匮】
1、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
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见于《伤寒论》、见于《金
匮》)
【剂量】
1、桂枝4钱,炮附子2钱,用桂枝将附子的力量带到关节。白术附子汤里白术4钱,炮附子2钱。6
碗水煮2碗,体格壮的一次喝一碗,瘦弱的喝半碗。
2、桂枝附子汤就是桂枝汤里面把白芍拿掉,改成炮附子,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比,桂枝和附
子的量要大一些。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附子
【时机】
1、治疗风湿痛风源自此。一剂就中。
【方解】
1、成无己曰:“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
营卫通津液,以和表也。”
【说明】
1、一般来说只要有痛,就有寒。所以止痛药效果不好;
2、“不呕不渴”病不在少阳不在阳明,“脉浮虚而涩”病也不在太阳,表示没有表证了。这个
病人浑身关节痛,是素有湿。
【应用集锦】
1、关节炎
2、低血压

3、一般性的风湿,有表证的用桂枝附子汤,没表证的用术附汤。也可以两个合并用,效果都非
常好。
4、膝关节痛,亦有风、湿偏盛和并重之别。在临证治疗时,应依其偏盛,
(1)如痛甚于重者为风气盛,则用桂枝附子汤:桂枝12克,生姜、附子各9克,甘草(炙)6克,
大枣4枚;
(2)如重甚于痛者为湿气盛,则用白术附子汤:白术12克,生姜、附片各9克,甘草(炙)6克,
大枣4枚;
(3)如痛与重并甚者为风湿之气俱盛,用甘草附子汤治疗。
(4)如果寒湿为患而偏于寒者,症见下肢关节疼痛、难以屈伸、卧床不起、疼痛难忍者,可用
乌头桂枝汤一解外寒,一伸内寒。寒邪解,湿邪去,其症自愈。
5、坐骨神经痛伴有痛甚于重者是风盛于湿,桂枝附子汤;若重甚于痛者是湿盛于风,桂枝附子
汤去桂枝加白术;若痛重并重者是风湿并盛,甘草附子汤以缓图治疗。
6、(1)白虎汤:腹满,身重,难以转侧,三阳合病以阳明为主。
(2)桂枝附子汤: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为兼具太阳与少阴、阴的症状较甚。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满,烦惊,不能自转侧,为兼具少阳与阳明、以少阳为主。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重用大枣为桂枝附子汤,更去桂枝加
白术,术附汤。
2、(1)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
二枚(擘)甘草二两(炙),身痛不能自转侧。
(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桂枝汤证有胸满、寒。
3、风湿相搏:
(1)甘草附子汤:
A、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B、腹部脐上动气强、呼吸喘促、心下苦闷、按之腹软无力,外证骨节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
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恶风或恶寒、身微肿者,此甘草附子汤证也。
(2)桂枝附子汤:
A、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
(炙),
B、若似甘草附子汤证而无短气冲逆急迫之状,身休疼烦不可转侧,其腹软似四逆之腹状,乃桂
枝附子汤证也。
(3)术附汤:
A、白术 四两 附子三枚(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三两,
B、小便自利,因气不上冲,故去桂枝加术附,大便坚。自利,谓其非因药力而利,且尿量多于

常人。故不唯下焦有寒,且有水气。更加术以逐水,故此方当用于水病虚寒之证。
4、风湿痹证方治表
头中寒痛 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寒而烦 补瓜蒂散(仅瓜蒂一味)
无汗风湿痹 身烦痛寒热无汗 麻黄加术汤
日晡发热风湿痹 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一身疼无汗日晡热剧 麻杏薏甘汤
有汗风湿痹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寒 防己黄芪汤
脉虚涩风湿痹
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转侧脉浮虚涩;
风湿相搏大便坚小便自利
桂枝加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方
微肿风湿痹 骨节疼烦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溲涩身微肿 甘草附子汤
风湿痹死候 误下或大下后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或下利不止 不治
5、(1)甘草附子汤:疼痛,急性关节风湿病、疼痛剧烈;急慢性关节炎、神经痛、骨髓骨膜
炎、腰痛、肌痛等
(2)桂枝附子汤:疼痛,身体烦疼,不能自动。
(3)桂枝芍药知母汤:疼痛,关节肿痛,消瘦,气上冲甚,脉实。
(4)芍药甘草附子汤:疼痛,四肢可屈伸,无热上冲。
(5)桂枝加附子汤:疼痛,软组织痛。
【名家论述】
1、桂枝附子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从这条开始连续三个方子是伤寒论里面治疗风湿关节炎的方子,伤寒八九日,八九天了应该传
少阳或阳明了,结果没有传经,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滤过性病毒本来要进入少阳
或阳明的,结果被湿挡到了,所以风湿的人刚开始得到感冒的时候,全身关节很痛,不能转
身,又不呕,没有进入少阳,不渴,没有进入阳明,所以没有传经,可是也没排出去,病人的
脉浮虚而涩者,「浮」代表风、「虚」代表湿,涩的脉就像葱一样,压下去扁扁的中间空的,
这是脉证,肌肉关节很酸痛,很紧,翻个身都没有力气,病人还有表证,还兼了风湿,就用
「桂枝附子汤」;如果大便溏,大便稀稀黏黏的,代表湿,脾主湿,当湿很盛的时候,脾脏功
能不好,脾主运化,肠子蠕动仰赖脾脏,一旦脾湿过盛,湿就渗到肠子里面去了,结果大便出
来就黏答答的,同样的,开给病人去湿的药的时候,病人的大便就应该是黏答答的,小便自利
者,「去桂枝加白朮汤」主之。这种风湿关节炎,现在人如果体质素有中湿,在劳动以后,又
吹冷气导致不能出汗,就容易发生。
桂枝附子汤和去桂枝加白术汤同样有生津、炙甘草、大枣,桂枝附子汤有桂枝和附子,去桂枝
加白术汤有白术和附子,桂枝附子汤用在伤寒表证兼有湿证用的,浑身关节痛,桂枝去风,附
子去湿,附子行走速度很快;如果没有浮脉没有表证,只是全身关节酸痛,大便比较稀,小便
很正常,就是湿往大肠走,就是脾太湿了,肠子黏液来自脾,顺着肠壁出来,与小便没关系,
用白术去湿,附子走表,附子把白术带到四肢关节把湿去掉。
初服其人身如痹,刚服时全身关节麻痹,因附子走表,半日许,差不多十二小时再吃一碗,其
人如冒状,头有晕眩现象,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不用生姜、甘草、大枣,光用附
子、白术就是术附汤。
术附汤发脓疡急救用的,把身体内的脓疮发出来;现加生姜、大枣、甘草,就是让它从脾脏到

肌肉到关节,脾主四肢,顺着脾经走到关节里面把湿去掉,如果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水
气还没有办法完全去掉,所以附子在皮肤行走时,慢慢吸收水气,会头晕,可以加桂枝,也可
以不加,是一个处方,两个方法;一般性风湿就可以用这二个方子,有表证的用桂枝附子汤;
没有表证用白术附子汤;第三个方子是治疗痛风的。

经方:黄连汤(胃炎、胃寒痛)
黄连汤
【原文】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
(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组成】
人参 甘草 黄连 桂枝 大枣 姜 半夏
【时机】
1、胸膈的热邪在烧,东西吃下去就吐,看舌苔黄黄的,喝水又吐掉,因为肠胃有很多病毒在里
面;
2、黄连汤的腹痛和下痢是小肠的问题;
3、上面燥热的,下面是寒的,黄连汤就是专门用在这种状况。
【方解】
1、胸满、胸口燥满、恶心、吐的时候一定把白芍拿掉,用桂枝把胸阳往下降;
2、半夏止呕;
3、黄连消炎,上焦的热靠黄连、半夏,
4、肠胃里面的寒靠炙甘草、干姜,炙甘草、干姜就是下焦腹寒所用的甘草干姜汤,能够让肠子
蠕动起来,
5、人参、大枣就是来补充因为吐下所丧失的津液
6、本方以黄连为主,清心胸之热:半夏,干姜散结滞之水,人参开胃口,降逆气;甘草、大枣
缓急,止引痛,其有桂枝者,以其扶正逐邪,治冲逆。本方有黄连,无黄芩,以其无心下痞之
故。
【说明】
1、不管病人是纯热、表实里虚、里实表虚、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处方的时候去寒的药要开,
去热的药也要开,煮在一起。
【应用集锦】

1、除了生姜泻心汤以外,黄连汤过去抗战时大多用来治疗「霍乱」的。
2、胃痛欲呕的胃炎可用黄连汤;
3、肠子发炎的时候用黄芩汤;胸膈发炎的靠黄连汤。胃炎同时有胃寒(不渴)用黄连汤。
4、肠胃型感冒(孟超师兄总结):
(1)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一喝就吐、或有(拉肚子)水泻:五苓散;
(2)发烧+泻肚子(肛门有灼热感+恶臭):葛根黄芩黄连汤;
(3)施合一医师经验效方:肠病毒/手足口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五苓散;
(4)施合一医师肠胃型感冒治症常用药方:附子理中汤、黄连汤、胃苓汤。
【比较集锦】
1、(1)甘草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四两(炙)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2)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

(3)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
(4)黄连汤:半夏半升(洗) 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 黄连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
(去皮) 人参三两
2、(1)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2)生姜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三两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半
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3)半夏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5)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
枣十二枚(擘)
(6)六君子汤: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姜枣水煎服。
3、上热下寒:
(1)附子泻心汤:上面热肾阳不足(口腔溃疡足寒等);
(2)黄连汤:胸膈热大肠寒,上吐下泻的霍乱、腹痛;
(3)半夏泻心汤:胃有热大肠寒,腹痛比黄连汤轻;
(4)白通汤:上面热,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坏死,造成不断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黄升麻汤:厥阴病,无汗,上热喉咙痛、咽喉溃烂,又肠中虚寒下利;
(6)引火汤:上属雷火之热,比如口腔溃疡、唇周溃疡、舌头溃疡、目赤、严重鼻衄、头面轰
热、严重头晕、高血压等;下寒为肾的虚寒,比如脚特别冷、膝盖冷痛等。

4、(1)柴胡桂枝汤:心腹卒中痛。
(2)小柴胡汤:腹痛,无表证,胁肋下抵抗。
(3)小建中汤:腹痛,虚证,腹软脉虚。
(4)黄连汤:心下痛,胸中烦热,呕吐。
5、关于呕:
(1)只是呕,它不是柴胡证,内里有停饮,小半夏汤证,就是半夏生姜。
(2)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3)呕而发热,是少阳病,少阳病是少阳热病,那是小柴胡汤。
(4)胸中有热,腹痛欲呕,黄连汤。
(5)太、少合病,自利而呕,黄芩汤。
6、(1)半夏泻心汤:病位在心下,心下痞,心下有热。
(2)黄连汤:病位在上,胸中有热,故去黄芩而增加黄连剂里,并且加入桂枝。腹中痛,为胃
中有气所致,呕吐,为胸中有热所致。
【名家论述】
1、黄连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肠子发炎的时候用黄芩汤,胸膈发炎的靠黄连汤,除了生姜泻心汤以外,黄连汤过去抗战时大
多用来治疗「霍乱」的。
为何胸中有热?病人呈现的症状是上热下寒,病人吐很多,胃里面的虚热往上走,胸隔里面有
很多水、湿,胃热往上走的时候,碰到水、湿会变成痰,因为热在上面把水、湿烤得很黏稠,
就变成痰了。因为胸膈的热邪在烧,东西吃下去就吐。看舌苔黄黄的,喝水又吐掉。因为肠胃
有很多病毒在里面,所以一直在下利,吃什么拉什么。看到病人是上面燥热的,下面是寒的,
黄连汤就是专门用在这种状况。
不管病人是纯热、表实里虚、裹实表虚、上热下寒、上寒下热,处方的时候去寒的药要开,去
热的药也要开,煮在一起。
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白天吃三次,晚上吃二次,连续的吃,大约一天二十四小时就好
了。
甘草、干姜、人参、大枣这四味药用在上吐下泄的时候,胸满、胸口烦躁、恶心、吐时一定把
芍药拿掉,用桂枝把胸阳往下降,半夏止呕,黄连消炎,上焦热靠黄连去掉,肠胃有寒靠炙甘
草、干姜,能够让肠子蠕动起来,上焦的热靠黄连、半夏,桂枝把上面的虚热往下导,人参、
大枣就是补充因吐下所丧失的津液。当胃热有吐血的时候,就不要用桂枝;但胃炎、胃痛可以
配合黄连使用。
霍乱时候,针委中穴、外关,内服黄连汤,针加药,大约二天就好。

经方:术附汤(风湿痛,排脓疡)
术附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原文】
白术 四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三枚(炮) 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后服之,三服
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法当加桂枝四两,
此本一方二法也。
只有白术、附子,就是术附汤。
【又名】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
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见于《伤寒论》,见于《金匮》
【用法】
1、药吃下去会感到麻痹是正常现象;
2、如果没有感觉,三小时后再喝一碗,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感觉麻痹;
3、有感觉的时候,停药。
【剂量】
1、白术的剂量比炮附子的多。倪师经验:体格大的时候,白术用到一两,炮附子用到八钱五钱
都可以,但是第一剂先开五钱,体格比较小的开三钱。好转20%-30%,第二次可以多开一些。
这样子就比较稳。
2、生姜,炙甘草,大枣十枚,生姜是两片。
【组成】
甘草 白术 大枣 姜 附子
【时机】
1、大便溏,小便利;
2、身疼痛不能转身。
【应用集锦】
1、极度的晕眩,病人眼睛一张开他就头昏,头重如裹,也是中风,不能动。这种症状是因为中
焦寒湿太盛,所以他不能睁眼睛,他眼睛动一下、一张开,那个湿会振动。整个人必须平躺,
枕头摆上去就开始头昏。这就是术附汤
2、中风病人极度晕眩,头重如裹,中膈寒湿太重,术附汤。
3、一般性的风湿,有表证的用桂枝附子汤,没表证的用术附汤。也可以两个合并用,效果都非
常好。
4、唇炎、口角炎,常是维生素B2缺乏病的一种表现。症见下唇微肿、脱屑和色素沉着,偶有糜
烂、裂隙、破皮,产生痛感,口角乳白色糜烂和裂隙。中医认为是湿邪为患,而口唇属脾,脾

主湿,故应从脾治,术附汤(白术30克,熟附子9克)温阳燥湿,阳得温,湿得燥,其症可愈。
5、膝关节痛,亦有风、湿偏盛和并重之别。在临证治疗时,应依其偏盛,
(1)如痛甚于重者为风气盛,则用桂枝附子汤:桂枝12克,生姜、附子各9克,甘草(炙)6克,
大枣4枚;
(2)如重甚于痛者为湿气盛,则用白术附子汤:白术12克,生姜、附片各9克,甘草(炙)6克,
大枣4枚;
(3)如痛与重并甚者为风湿之气俱盛,用甘草附子汤治疗。
(4)如果寒湿为患而偏于寒者,症见下肢关节疼痛、难以屈伸、卧床不起、疼痛难忍者,可用
乌头桂枝汤一解外寒,一伸内寒。寒邪解,湿邪去,其症自愈。
6、坐骨神经痛伴有痛甚于重者是风盛于湿,桂枝附子汤;若重甚于痛者是湿盛于风,桂枝附子
汤去桂枝加白术;若痛重并重者是风湿并盛,甘草干姜汤以缓图治疗
7、坐骨神经痛伴有眼睑沉重难抬者,亦是湿邪侵犯太阳经脉,术附汤(白术30克,炮附子9
克),或者桂枝附子汤更加重白术量以振奋脾阳,湿邪得以运化,其痛重可解。眼睑属脾,眼
睑沉重难睁,是脾为寒湿所困。
8、烂眼边称为睑缘炎,为睑缘皮肤、腺体及毛襄的慢性炎症,多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根据临
床征象分为鳞角性、溃疡性、眦性三类。溃疡性睑缘炎,症见睑缘充血,黄痂、脓痂满布,除
去痂皮可见睫毛根部有多数的小脓疮及溃疡,因毛囊已破坏,睫毛不能再生;重者,睑缘肥
厚、变形、睫毛乱生;更严重者,发生秃睫,上下眼睑变短、不能闭合,睑外翻等并发症。袓
国医学认为,是脾为湿困所致。若症见溃烂色白者,可用术附汤(白术30克,炮附子9克)治
疗。
9、阴黄,暗暗的黄,舌润口淡,身冷,汗出脉沉,全无热象,身如熏黄,色黯,或黄色颇淡,
身体里面寒了:
(1)小便利者,术附汤;
(2)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
(3)倪师也因症加减用茵陈蒿汤,里面加些附子,因为附子能驱寒。
10、中风病人极度晕眩,头重如裹,中膈寒湿太重,术附汤
头重如裹是湿邪上乘所致。在人体正常情况下,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升降平衡,则不致人以病。今阳气衰少不能下降,而浊阴之气上升,故发为此症。其脉两寸虚
弱无力者,可用近效术附汤以暖中下二焦,使阳气得温,浊阴得降,湿邪得散,升降得宜,头
重如裹之症自解。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重用大枣为桂枝附子汤,更去桂枝加
白术,术附汤。
2、风湿相搏:
(1)甘草附子汤:
A、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B、腹部脐上动气强、呼吸喘促、心下苦闷、按之腹软无力,外证骨节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
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恶风或恶寒、身微肿者,此甘草附子汤证也。
(2)桂枝附子汤:
A、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
(炙),
B、若似甘草附子汤证而无短气冲逆急迫之状,身休疼烦不可转侧,其腹软似四逆之腹状,乃桂
枝附子汤证也。

(3)术附汤:
A、白术 四两 附子三枚(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三两,
B、小便自利,因气不上冲,故去桂枝加术附,大便坚。自利,谓其非因药力而利,且尿量多于
常人。故不唯下焦有寒,且有水气。更加术以逐水,故此方当用于水病虚寒之证。
3、风湿痹证方治表
头中寒痛 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寒而烦 补瓜蒂散(仅瓜蒂一
味)
无汗风湿痹 身烦痛寒热无汗 麻黄加术汤
日晡发热风湿痹 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一身疼无汗日晡热剧 麻杏薏甘汤
有汗风湿痹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寒 防己黄芪汤
脉虚涩风湿痹
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转侧脉浮虚涩;
风湿相搏大便坚小便自利
桂枝加附子汤;
术附汤
微肿风湿痹 骨节疼烦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溲涩身微肿 甘草附子汤
风湿痹死候 误下或大下后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或下
利不止 不治
4、(1)肌肉痛,桂枝汤加减,可以加单味玉竹,肌纤维痛一下就好了。
(2)一身肌肉疼痛,发热,黄昏加重,麻杏薏甘汤。
(3)一到阴天肌肉就酸痛,也是麻杏薏甘汤。
(4)肌纤维痛,不能转身,术附汤。
5、(1)四肢末梢,肌肉组织下面,关节里面的脓,用术附汤排出来;
(2)腹膜里面的脓一腹膜炎和盲肠炎,我们要靠赤豆当归散。
【名家论述】
1、术附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从这条开始连续三个方子是伤寒论里面治疗风湿关节炎的方子,伤寒八九日,八九天了应该传
少阳或阳明了,结果没有传经,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滤过性病毒本来要进入少阳
或阳明的,结果被湿挡到了,所以风湿的人刚开始得到感冒的时候,全身关节很痛,不能转
身,又不呕,没有进入少阳,不渴,没有进入阳明,所以没有传经,可是也没排出去,病人的
脉浮虚而涩者,「浮」代表风、「虚」代表湿,涩的脉就像葱一样,压下去扁扁的中间空的,
这是脉证,肌肉关节很酸痛,很紧,翻个身都没有力气,病人还有表证,还兼了风湿,就用
「桂枝附子汤」;如果大便溏,大便稀稀黏黏的,代表湿,脾主湿,当湿很盛的时候,脾脏功
能不好,脾主运化,肠子蠕动仰赖脾脏,一旦脾湿过盛,湿就渗到肠子里面去了,结果大便出
来就黏答答的,同样的,开给病人去湿的药的时候,病人的大便就应该是黏答答的,小便自利
者,「去桂枝加白朮汤」主之。这种风湿关节炎,现在人如果体质素有中湿,在劳动以后,又
吹冷气导致不能出汗,就容易发生。
桂枝附子汤和去桂枝加白术汤同样有生津、炙甘草、大枣,桂枝附子汤有桂枝和附子,去桂枝
加白术汤有白术和附子,桂枝附子汤用在伤寒表证兼有湿证用的,浑身关节痛,桂枝去风,附
子去湿,附子行走速度很快;如果没有浮脉没有表证,只是全身关节酸痛,大便比较稀,小便
很正常,就是湿往大肠走,就是脾太湿了,肠子黏液来自脾,顺着肠壁出来,与小便没关系,
用白术去湿,附子走表,附子把白术带到四肢关节把湿去掉。

初服其人身如痹,刚服时全身关节麻痹,因附子走表,半日许,差不多十二小时再吃一碗,其
人如冒状,头有晕眩现象,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不用生姜、甘草、大枣,光用附
子、白术就是术附汤。
术附汤发脓疡急救用的,把身体内的脓疮发出来;现加生姜、大枣、甘草,就是让它从脾脏到
肌肉到关节,脾主四肢,顺着脾经走到关节里面把湿去掉,如果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尔,水
气还没有办法完全去掉,所以附子在皮肤行走时,慢慢吸收水气,会头晕,可以加桂枝,也可
以不加,是一个处方,两个方法;一般性风湿就可以用这二个方子,有表证的用桂枝附子汤;
没有表证用白术附子汤;第三个方子是治疗痛风的。

经方: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
甘草附子汤
【原文】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
者,服五合(半碗),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伤寒》
2、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金匮》
【用法】
1、出微汗后,要减量。
【剂量】
1、病人体格很大,桂枝用五钱,炮附子用三钱,白术用三钱,炙甘草用三钱,一剂下去。如果
病人当下很疼,浓煎,5碗水煮1碗。
2、桂枝重用,譬如桂枝四钱,其它全部都用二钱,桂枝去风,白术去湿,靠附子带到皮肤表面
去,光这三味的时候,跑得最快的是桂枝。因为桂枝去风的力量很强,湿比较慢,所以如果没
有加甘草,风去了,湿还留在关节里面,所以桂枝四,炙甘草二,附子二,白术二,如果是胖
子桂枝可以用到六钱。
【组成】
甘草 白术 桂枝 附子
【时机】
1、经方里最有名的治痛风的。炮附子也可以和桂枝等量。没有不好的。
2、这个现象就是痛风,实际上病人是寒证。
【应用集锦】
1、膝关节痛,亦有风、湿偏盛和并重之别。在临证治疗时,应依其偏盛,
(1)如痛甚于重者为风气盛,则用桂枝附子汤:桂枝12克,生姜、附子各9克,甘草(炙)6克,
大枣4枚;
(2)如重甚于痛者为湿气盛,则用白术附子汤:白术12克,生姜、附片各9克,甘草(炙)6克,
大枣4枚;
(3)如痛与重并甚者为风湿之气俱盛,用甘草附子汤治疗。
(4)如果寒湿为患而偏于寒者,症见下肢关节疼痛、难以屈伸、卧床不起、疼痛难忍者,可用
乌头桂枝汤一解外寒,一伸内寒。寒邪解,湿邪去,其症自愈。
2、坐骨神经痛伴有痛甚于重者是风盛于湿,桂枝附子汤;若重甚于痛者是湿盛于风,桂枝附子
汤去桂枝加白术;若痛重并重者是风湿并盛,甘草附子汤以缓图治疗。
3、(1)痛风是寒湿,关节外面红热是病处阳不入阴。

(2)痛风,脚痛用甘草附子汤,如膝盖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完成后吃火锅汤不复发即为
痊愈。
(3)痛风:甘草附子汤,桂枝重用,四钱,其它全部都用二钱,桂枝去风,白朮去湿,靠附子
带到皮肤表面去,光这三味的时候,跑得最快的是桂枝。因为桂枝去风的力量很强,湿比较
慢,所以如果没有加甘草,风去了,湿还留在关节里面,所以桂枝四,炙甘草二,附子二,白
朮二,如果是胖子桂枝可以用到六钱。
4、(1)风湿性心脏病,气候一变冷它就开始痛,薏苡附子散,一剂知。
(2)刘渡舟:用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效果理想。
【比较集锦】
1、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2、风湿痹证方治表
头中寒痛 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寒而烦 补瓜蒂散(仅瓜蒂一味)
无汗风湿痹 身烦痛寒热无汗 麻黄加术汤
日晡发热风湿痹 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一身疼无汗日晡热剧 麻杏薏甘汤
有汗风湿痹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寒 防己黄芪汤
脉虚涩风湿痹
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转侧脉浮虚涩;
风湿相搏大便坚小便自利
桂枝加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方
微肿风湿痹 骨节疼烦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溲涩身微肿 甘草附子汤
风湿痹死候 误下或大下后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或下利不止 不治
3、(1)甘草附子汤: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
(炙)
(2)天雄散:天雄(炮)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4、风湿相搏:
(1)甘草附子汤:
A、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B、腹部脐上动气强、呼吸喘促、心下苦闷、按之腹软无力,外证骨节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
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恶风或恶寒、身微肿者,此甘草附子汤证也。
(2)桂枝附子汤:
A、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
(炙),
B、若似甘草附子汤证而无短气冲逆急迫之状,身休疼烦不可转侧,其腹软似四逆之腹状,乃桂
枝附子汤证也。
(3)术附汤:
A、白术 四两 附子三枚(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三两,
B、小便自利,因气不上冲,故去桂枝加术附,大便坚。自利,谓其非因药力而利,且尿量多于

常人。故不唯下焦有寒,且有水气。更加术以逐水,故此方当用于水病虚寒之证。
5、(1)甘草附子汤:疼痛,急性关节风湿病、疼痛剧烈;急慢性关节炎、神经痛、骨髓骨膜
炎、腰痛、肌痛等
(2)桂枝附子汤:疼痛,身体烦疼,不能自动。
(3)桂枝芍药知母汤:疼痛,关节肿痛,消瘦,气上冲甚,脉实。
(4)芍药甘草附子汤:疼痛,四肢可屈伸,无热上冲。
(5)桂枝加附子汤:疼痛,软组织痛。
【名家论述】
1、甘草附子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掣痛,痛得很厉害,抽筋的痛,不得屈伸,弯都会痛,近之则剧痛,碰到都会痛,痛的一直流
汗,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主之。
桂枝重用,如四钱,其余都有二钱,桂枝去风,白术去湿,靠附子带到皮肤表面去,跑的最快
的是桂枝,去风力量很强,湿比较慢,胖子桂枝可加到六钱。
脾脏运化不好,湿会停下来,如果湿停在上焦,当有表证时,又刚好下利,就变成结胸,湿会
停在不同的地方,肌肉、关节等,表面看上去有红肿,其实里面有寒湿。
膝盖风湿,下膝五针,扎完针后摸摸脉,如果有表证就白术附子汤;如果是通风,风吹得很难
过,不可以碰,用衣服盖着比较好,整个红肿,就是标准的通风,扎针开四关、合谷、太冲、
大抒,骨会大抒,脾俞,脾主四肢、肌肉,肾俞把湿从小便利出去,曲池,膝五针,全身差不
多都好了,再开甘草附子汤。
「东洞翁」
本方定义曰:治骨节烦疼,不得屈伸、上冲,汗出,恶寒,小便不利者。日三服,一天吃三次,
初服得微汗则解,刚开始服的时候,会得微汗,一层黏黏的汗,那是湿不是好的津液,恐一升
多者,可以分五六次吃,二小时或三小时吃一次,看病况而定。

经方:炙甘草汤(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汤
【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二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
(去心) 麻子仁半升大枣十二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又名】复脉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剂量】
1、炙甘草用一两,生姜三片,桂枝三钱,人参二钱,生地黄一两,阿胶二钱,麦门冬五钱,麻
子仁五钱,大枣十二到十五枚。
2、麦门冬和麻子仁是表里药,一个润肺,一个清肠,常常并用所以等量。
【组成】
人参 甘草 地黄 麦门冬 桂枝 阿胶 大枣 麻仁 姜
【时机】
1、一名复脉汤
2、结代脉。只要心脏有问题的脉不整,就可以用。
3、病人是心肺虚肠胃实。
【方解】
1、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健脾的;
2、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够;
3、麻子仁慢慢的把肠子清出来,中药的仁剂,杏仁、薏仁,都是油质比较多的,可以润滑,本来
血就不够了;
4、生地专门是补血的;
5、阿胶是驴皮熬成的胶质,现在最好的是山东的阿胶,深咖啡色,阿胶专门补心血,阿胶止血的
功能非常好,所以女人月经来的时候不能吃阿胶;
6、把补血的药加在里面,要让它进入心脏进入动脉,所以重用桂枝。
【应用集锦】
1、舌裂纹是由于舌为心之苗,心阴不足,不能上荣于舌,舌失濡养,则生裂纹。可用本方治
疗。
2、手心出汗,手心虽属心包络之部位,但心包络是心之外围,与心同气。汗又为心之液,汗多

则耗伤心气,故用本方益气敛阴以止汗。
3、炙甘草汤应用于心脏病、巴西多氏病、产褥热、肺结核、喉头结核等。
4、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
5、心悸, 不易入眠:炙甘草汤补心血。
【比较集锦】
1、小建中汤,是补阳用的,没有生病也可以吃;
2、炙甘草汤是补阴虚用的。
3、(1)心悸+水饮(突发呕吐、晕眩等),小半夏加茯苓汤;
(2)血虚之心悸,炙甘草汤;
(3)顽固的失眠证,心下悸得厉害,用其他的药不行,用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各12 克每每
见效。要是治失眠的话,茯苓起码要搁 4 两,还可以加,茯苓关于神经方面的证候用得相当
多。
(4)不渴、心下悸,茯苓甘草汤。
4、虚痨诸证表
虚痨诸证
(1)男于平人脉大或脉虚极
(2)平人脉虚弱细微,善盗汗
(3)男人面色薄,亡血,里虚,口渴,脉浮
(4)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
(5)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6)脉浮弱而涩,精气清冷无子
(7)人年五六十,脉大,痹侠背行,或肠鸣马刀夹瘿者
(8)脉沉小迟、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
(9)脉弦大芤虚,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名家论述】
1、炙甘草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整本伤寒论里面就两个方子治里虚,不管有没有表证。里虚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病人腹痛,就
是「小建中汤」,所以看到病人是小建中汤证,就先予小建中汤给他吃,还有一种是「炙甘草
汤」,不管病人什么病,只要摸到病人脉「结」「代」,心动悸,就给他炙甘草汤,何谓心动
悸?就是心慌、想哭,脉结代,脉结代就是西医说的「心律不整」,就是脉跳二下停一下,或
跳三下停一下,结就像绳子上面打很多结,结的距离不一定,然后手摸上去就是结脉,代脉就
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结脉和代脉都是一种症状,脉结代了就是里虚,里虚的时候,不管表
证是什么,如果脉结代就是炙甘草汤,另外一个就是小建中汤。
摸到病人脉的跳跳停停,不要用粉剂,炙甘草汤用汤剂,大约三剂就好了,为什么会脉结代?
肠胃本虚之人容易看到,肠胃虚的人,消化不好,所以常常在妇人身上看到有,思能伤脾、脾
就肿起来了,吃下食物后,因小肠蠕动太慢而有间隔,人的肠胃吸收了食物之后,才变成血,
血再供应给心脏,如果有时候给血,有时候又不给血,心脏有时候抓得到血,有时候又抓不到
血就停一下,所以本虚的人就会有脉结代的现象。小肠套迭的病人,阻塞的地方有时候通有时
候不通,也会发生结代脉的情形。
张仲景发现这心律不整是肠胃引起的,当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可以看到,因为知道是肠胃本
虚,所以处方用到甘草、人参、大枣、生姜,这四味药是固定的,脾脏本身有动能,把脾的血
挤出来到「脾之大络」,就是胰脏,胰脏的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由脾脏过来的血、热,胃

开始蠕动,如果热度不够了,蠕动没了,胃本来存在的热气就往上走,这热气本来在胃的津液
里面的。因为胃的燥气往上走,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心情会不好,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知道
这人的大便一定不会好。并不是便秘,但大便不是很好,要下焦的大便好,上源一定要滋润,
否则肺太热,热到后来会没有大便,所以加麦门冬,麦门冬专门是润肺的,让肺里面的湿度
够,然后加麻子仁,因为他不是便秘,肠子里有宿食,虽然肠子有在走,但是走太慢了,宿食
有些坏了,如果用大黄、芒硝又太强,所以用麻子仁慢慢的把肠子清出来,中药的仁剂,杏
仁、薏仁,都是油质比较多的,可以润滑,本来血就不够了,加生地,生地专门是补血的,阿
胶是驴皮熬成的胶质,现在最好的是山东的阿胶,深咖啡色,阿胶专门补心血,阿胶止血的功
能非常好,所以女人月经来的时候不能吃阿胶;北派平常不开补药给病人的,要病人肠胃功能
恢复,自己吸收食物滋养身体最好,这时候如果光靠甘草、人参、大枣、生姜、再吃食物去补
太慢了,所以把补血的药加在里面,要让它进入心脏进入动脉,所以重用桂枝,这九味药加起
来就叫「炙甘草汤」,重用炙甘草让胸阳壮起来。
炙甘草用一两,生姜三片,桂枝三钱,人参二钱,生地黄一两,阿胶二钱,麦门冬、麻子仁各
五钱,大枣十二到十五枚、麦门冬与麻子仁是表里药,一个润肺,一个清肠,常常并用所以等
量。清酒、白的酒,米酒都可以,用三碗酒四碗水煮成三碗,去渣,一碗放一钱阿胶,生用阿
胶药力锐且迅,心血马上补足。身体很虚,生地用到一两,病人需要。如果用纯酒去熬,喝两
付就好了;如果用水去熬,要三付;如果要一剂就好,把药剂加重,汤浓些,两碗当一碗喝。
临床上,只有摸到结代脉,不管外证是什么,要先把结代脉治好,心主神,别的病是慢慢死,
但心脏病一发就死了,要先治结代脉。停药的时机,必须等到睡眠正常、大便正常、手足温
热、无胸满心痛的症状,才可以停药。
在内经灵枢决气第三十篇中提到:「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
液?岐伯曰:榖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若以
津液二者来分阴阳,则津为阳、液为阴。津不足的时候我们用人参来补之;若液不足的时候,
我们用生地来补之。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炙甘草汤中用到人参与生地的药理所在。
「方与輗」本方条曰:此为仲景「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圣方也;孙真人用以治
虚劳,王刺始利用以利肺痿,凡仲景之诸方,其通变如此。故虽云通变如此,而此方之妙,在
脉「结、代」,故一名「复脉汤」。无论何病,凡脉「结代」者,概当先用此方。

经方:大承气汤(阳明腑热,大肠便秘)
大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
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伤寒》:
1、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
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
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2、阳明病,潮热,大便已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
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
者,此但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3、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
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
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4、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
者,但鞭耳,宜小承气汤下之。
5、阳明病,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实也,须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
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宜大承气汤。
6、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
汤。
7、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头鞭,後必溏,不可攻
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8、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
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9、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
承气汤。
10、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1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
与,微和之,令小安,至五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
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1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
宜大承气汤。
1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贼克,名为负也,脉滑
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7、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8、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9、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0、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金匮》:
1、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2、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3、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
食,大承气汤主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利不饮食者,有宿
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4、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5、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6、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7、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8、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9、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
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肽也。
【组成】
芒硝 枳实 厚朴 大黄
【时机】
1、大便鞭、潮热、口干;
2、用于腑热的阳明病。腑热的小便是深黄的,经热的小便是白的;
3、阳明燥热的舌苔很黄,严重的话很黑很干。寒极盛的时候,舌苔也是黑色的,但是有润泽;
4、可以停大承气汤的时候:小便色淡黄,无阳明证症状;
5、阳症的时候利大便,阴证的时候利小便(难得多)。
【加减】
1、如果肚子里有湿,不需要等,可以加去湿的药,比如五苓散(有五苓散症状时)配合大承气
汤就可以使用。去湿的方法,除了关节,就是利小便。
2、如果腹痛,加重厚朴和枳实,痛就去掉了。
3、急下时用大承气汤,一剂即可(不用小承气汤)。
【禁忌】
1、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3、阳明病,面合色赤,发热,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
4、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
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应用集锦】
1、脑膜炎:

(1)脑膜炎,有汗,脉沉迟,栝蒌桂枝汤。
(2)脑膜炎。无汗,角弓反张,刚痉,葛根汤。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
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如果又是几天不大便了,一起攻出来也
可以。
(3)脑膜炎引起的高热用白虎加人参汤。
(4)趴在床上但是卷缩腿,牙关紧咬,舌苔黄黄的,几天不大便了,脚抽筋,西医为无菌型脑
膜炎。这是阳明症的脑膜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多一些,取之迅疾。小孩喝完药20~30分钟
就开始玩耍了。
(5)少阳病也会有脑膜炎,但是一定是有热的。方用小柴胡汤加石膏,辩证加减。
2、手掌脚掌的热是代表胃气的地方。如果胃气太过,手汗脚汗多,有燥矢,承气汤。
3、梅毒患者,如果有大承气汤证,可以攻下,梅毒也好了。
4、少阴病:
(1)二三日背恶寒者,肾火衰败也,必温补以益阳;灸。
(2)反发热者,肾水不藏也,宜微汗以固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3)口燥咽干者,肾火上走空窍,急下之以存津液。大承气汤。
(4)心中烦不得卧者,肾火上攻于心也,当滋阴以凉心肾,黄连阿胶汤。
5、积山先生治一妇人,其足被竹刺破出血,血流数碗方止,乃发痉(破伤风)。用葛根汤、全
生羌活汤未获寸功,乃用大承气汤而即刻取效。
6、麻子仁丸是燥而实,没有津液,承气汤是热而实。
7、神志昏迷有在阳明和心包之分,在心包,可用安宫牛黄丸治心开窍,在阳明必有便秘、脉
大、苔黄等腑实之证,尽管是四肢厥冷的体厥,用大承气汤。
【说明】
1、如果有呕心,就不是大承气汤,而是大柴胡汤。
【比较集锦】
1、阳明病者,潮热、谵语,但是东西吃不下,大承气汤;如果可以吃东西但是大便硬,小承气
汤。
2、阳明病:
(1)栀子豉汤:脉浮而紧(非胃实热),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身重。热在上,
(2)大承气汤:脉或沉迟(胃结实热),腹满而喘,胃中已成热结,而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
满而喘、短气、身重,而无咽燥、口苦之象,热在肠胃,发热汗出不恶寒,有潮热,潮热为胃
实之候。
(3)白虎汤:栀子豉汤症发渴时用白虎汤,以除其内热。
3、阳明病的腹满而喘者,大多为大承气汤,因为胃中有热结、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满而喘、
短气,且有潮热。但是如果有咽燥、口苦而无短气之征,当热在上,栀子豉汤,如果渴,白虎
汤。
4、(1)黄芩汤:心下痞,腹拘急而下利,为热泻。本证之热,在于咽干、口苦。天行赤白痢
疾,里急,腹痛,发热,脉数者,宜用此方。
(2)若心下痞硬颇甚,口舌干燥生苔,里急后重,窘迫,脉滑者,为大承气汤证。
5、不能食、不大便,至五六日以上颇能食者,为淤热在里,消谷善饥,不属大承气汤证,为抵
抵当汤证。
6、麻杏石甘汤的症状有时可能是大承气汤的误诊。一定要问别人的大便情况。病人燥屎堵在大

肠时,肺与大肠相表里,也会有喘满的现象。
7、都有口燥渴、潮热、便秘好几天:
(1)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天枢穴压痛(两侧),是大便堵塞。
(2)大陷胸汤(大黄芒硝甘遂):心下到小腹(中间)痛、不能碰,是痰、水、热堵塞,同时
又有便秘。
【名家论述】
1、大承气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厚朴」「枳实」在大小承气汤中都有,枳实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增加肠子的津液,厚朴能
够宽肠,把肠子打开来,能把肠壁和干燥的大便分开来,大便为什么会干掉?就是肠胃的津液
没了才会干掉,肠胃的津液没了造成大便也干了,这互相有关连的,所以用厚朴把肠壁打开
来,用枳实润泽肠子;如果处方只有大黄、芒硝,没有厚朴、枳实,会把大便硬打下来,很痛
的,有加厚朴、枳实两味的大便会很顺的下来,没有感觉的。
张仲景在用大黄的时候,只有两个地方用酒洗,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的大黄用酒洗,小承气
汤的大黄没有用酒洗,直接入药,因为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都有芒硝,芒硝又咸又寒,怕芒
硝伤到胃,所以大黄用酒洗蒸过,来对付芒硝,大承气汤的煮法,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
物,就是先煮厚朴、枳实,药先煮的就是取它的味重力缓,剂量用法像胖子的体格,大黄四
钱,厚朴五钱,枳实五钱,芒硝二钱,一剂就去掉了,十碗煮成五碗,先煮厚朴、枳实,去滓
再加大黄,再五碗煮成二碗,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撒芒硝上去,微火稍微滚一下就
好,所以芒硝几乎是生用,生用的药性非常的急速,药进到肚子里面去的时候,跑最前面的就
是芒硝,芒硝把大便打散掉,然后大黄去推它,一扯开来的时候,肠子会痛,厚朴、枳实就上
来了,如果同时煮的时候,药性就没有了,芒硝煮烂了变成盐巴,性就没有那么强,平常吃的
粉剂,只是中承气,大黄如果用酒泡过再入药,拉出来很舒服的,大黄如果没有用酒洗,拉完
还会出很多水,肠胃的津液会伤到。
得下,余勿服,下了就不要再吃了,不要可惜它。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凡痼毒滞症,其人腹中坚实,或鞭满而大便难,胸腹动悸,或喜怒
无常,或不寐警惕,健忘怔忡,或身体不仁,或战曳瘫痪,筋挛赀痛,或言语蹇嬙,缄默如偶
人,饮啖倍常,或数十日不食不饥,变态百出,不可名状,例如梅毒,外面的中医用「土茯苓
汤』,病人的症状,每天下午燥热难忍,大便五六天不通,要靠甘油锭去通,嘴巴很臭,味道
很浓,舌苔黑的,外病是梅毒,结果是大承气汤医好的,大便通之后,胃口大开,免疫系统恢
复,病毒都被赶出去。
【伤寒蕴要】曰:大抵下药,必切脉沉实、沉滑、沉疾有力者,可下也。再以手按脐腹,硬者
或叫痛不可按者,则下之无疑也。沉代表病在里,疾代表里热结实到了,如果手按着而感觉很
舒服,就是虚,不可以攻。
【小青囊】曰:「大承气汤」治舌四边微红,中央见灰黑色,此由失下所致,可用本方退之。
又治舌现黄色而黑点乱生者,其证必渴而谵语。失下就是应该下而不攻,谵语就是胡言乱语
了,有的女人发谵语,结果是小柴胡汤,因为她刚好热入血室,所以要注意辨症。
舌黄就代表热,舌黄且厚,病人是湿而且热,如果舌干且深黄就是壮热,如果是里黑且燥就是
热极了,最热了,壮热就已经进入阳明了,舌黑掉的时候,再不攻就死了,粉剂没有汤剂厉
害,吃了五六包粉剂没用,不如熬汤剂,如果连汤剂都不下,就是大肠癌了,大肠癌可以用巴
豆、附子、吴茱萸,巴豆用在腹中结到,属寒结,用巴豆加附子和吴茱萸可以通结,如果光用
巴豆,胃打穿了,小肠也打穿了,结到的还是结到。
平常最常用的是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时候在用,不大便的时候,舌苔黄的,问有没有
放屁?大小承气汤最明显的区分就是,有放屁就是小承气汤,屁没有了就是大承气汤。但是服
小承气汤后,放屁连连的则属大承气汤证。
【医学纲目】曰:顺利散(即本方),凡消谷而善饥,曰「中消」者,怎么吃都吃不饱,就是胃的
蠕动太快了,中医讲的就是「中消」,治热在胃而能食,热在胃里面而能吃,小便赤黄,微
利,稍微有点下利,至不欲食有效,多不可利。小承气汤用在这,是因为肠胃的东西消化太快

了,热全部集中在小肠里面,所以下焦的热都会出来,所以小便都会黄,「渴饮千杯不能止
渴」,则属上消症,用白虎汤,中消糖尿病不是都开小承气汤,必须要是大便便实才用小承气
汤,张仲景于中消未出方,中消症状也是用白虎汤加减,下消糖尿病就是「桂附八味丸」,下
消糖尿病就是不能行房事了。

经方:小承气汤(阳明腑热,小肠便秘)
小承气汤
【原文】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
者,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
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
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伤寒)
2、阳明病,潮热,大便已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
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
者,此但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
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伤寒)
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
语止者,更莫复服。(伤寒)
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虚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
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
汤也。(伤寒)
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
者,但鞭耳,宜小承气汤下之。(伤寒)
6、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鞭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伤
寒)
7、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
与,微和之,令小安,至五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
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伤
寒)
8、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金匮》
【组成】
枳实 厚朴 大黄
【时机】
1、病人一个主要症状是排气很多,因为大肠是空的,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2、小便一定是黄的。
【禁忌】
1、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3、阳明病,面合色赤,发热,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

4、阳明病,潮热,大便已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
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
者,此但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
5、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
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6、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
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应用集锦】
1、麻子仁丸是燥而实,没有津液,承气汤是热而实。
【比较集锦】
1、阳明病者,潮热、谵语,但是东西吃不下,大承气汤;如果可以吃东西但是大便硬,小承气
汤。
2、(1)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小肠便
秘。
(2)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重用厚朴)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胸满支饮,因为小肠不通。
(3)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小肠便秘加疼痛。
3、厚朴大黄汤与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仅只分量有差耳:
(1)厚朴大黄汤以厚朴为君,枳实为臣,佐以大黄,故以治胸满为主,不主疏涤。
(2)小承气汤以大黄为君,枳实为臣,厚朴为佐,故其以治大便硬或大便不通为主。腹证则见
腹微满,心下硬。
名家论述:
1、小承气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阳明证本来应该全身有汗,到后来只有手脚有汗,这时候胃己经燥化了,肠胃里面极燥,张仲
景在用大承气汤的时候,一定是要等到肠胃里面的津液完全没了,造成大便干燥在里面,才会
用到「大承气汤」,如果只是大便不通不会用到「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很峻很强,
如果「大承气汤」吃了还不大便,就是得到大肠癌,除非是寒实,否则没有不下的。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全身都有汗,微发热恶
寒者,这代表有外证,并不是很潮热,代表大便并没有结实在里面,不可以给「大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所以从这条辨可以看出张仲景的心态,一定要确定大便
整个干燥的,才可以用「大承气汤」攻,如果潮热没有很厉害,大便没有鞭,用「小承气汤」
就好了。
临床上看「小承气汤」的腹满,在肚脐下,「中极」「关元」一带胀满,「小承气汤」专门通
利堵在小肠里面的,如果进入大肠,会在「天枢」有压痛点,就用「大承气汤」,如果堵在
「中脘」「建里」的地方,就是「调胃承气汤」,最常用到的就是「调胃承气汤」,譬如小孩
会得到感冒,然后又吃了很不好消化的东西,免疫系统跑到皮肤表面去跟滤过性病毒相抗,这
时候肠胃的功能在应付皮肤表面的滤过性病毒,所以大部份的能量都在上面,因而胃的力量减
少了,就没有办法正常消化,东西就哽在里面,因为肠胃蠕动不是很好,有时候大便出来的是
水,这水是漏出来的,因为肠胃没有吸收,所以从大肠跑出来,身体里面的温度很高,食物在
里面容易坏掉,嘴巴很臭,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要去解表不能攻下,就用桂枝汤,利用桂枝汤
里面的甘草,再加一点点大黄,一点点芒硝,表里可同时解掉。
调胃承气汤症状是实而不满,里面有堵到但是没有胀满的感觉,消化不好,顺顺气就好了;小
承气汤的症状是小腹胀满,没有结硬块的少腹胀满,是满而不实,但没有结到大便干燥,发热
出汗但不是潮热;大承气汤的症状是胀满而实,整个堵在大肠里,芒硝善攻坚,大黄去实,只
用大黄没有芒硝肚子会绞痛。厚朴、枳实大小承气汤中都有,枳实增加肠子津液,厚朴能够宽
肠,把肠子打开,把肠壁与干燥的大便分开,肠胃的津液没有了造成大便干燥,互为关联,加

厚朴、枳实大便会很顺利的下来,没什么感觉。
调胃承气汤和大承气汤的大黄用酒洗,都有芒硝,芒硝又咸又寒,怕芒硝伤到胃,所以大黄酒
洗蒸过,来对付芒硝。小承气汤的大黄不用酒洗,直接用药。大承气汤的煮法,四味药,先煮
取厚朴和枳实,取药的味重力缓,十碗水煮取五碗,去渣再加大黄煮取二碗,再入芒硝微火滚
一下就好,几乎生用,会非常急速,跑在最前面就是芒硝,把大便打散掉,大黄去推它,一拉
扯肠子会痛,枳实、厚朴就上来生津宽肠。芒硝煮烂边盐巴,药性就下降没那么强,大黄酒泡
过再入药拉出来会很舒服,不然会出很多水,伤到肠胃津液。得下,余无服,下了就不要再吃
了,不要可惜它。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凡痼毒滞症,其人腹中坚实,或鞕满而大便难,胸腹动悸,或喜怒
无常,或不寐警惕,健忘怔忡,或身体不仁,或战曳瘫痪,筋挛骨痛,或言语蹇濇,缄默如偶
人,饮啖倍常,或数十日不食不饥,变态百出,不可名状,例如梅毒,外面的中医用「土茯苓
汤」,病人的症状,每天下午燥热难忍,大便五六天不通,要靠甘油锭去通,嘴巴很臭,味道
很浓,舌苔黑的,外病是梅毒,结果是大承气汤医好的,大便通之后,胃口大开,免疫系统恢
复,病毒都被赶出去。
「伤寒蕴要」曰:大抵下药,必切脉沉实、沉滑、沉疾有力者,可下也。再以手按脐腹,
硬者或叫痛不可按者,则下之无疑也。沉代表病在里,疾代表里热结实到了,如果手按着而感
觉很舒服,就是虚,不可以攻。
「小青囊」曰:「大承气汤」治舌四边微红,中央见灰黑色,此由失下所致,可用本方退之。
又治舌现黄色而黑点乱生者,其证必渴而谵语。失下就是应该下而不攻,谵语就是胡言乱语
了,有的女人发谵语,结果是小柴胡汤,因为她刚好热入血室,所以要注意辨症。
舌黄就代表热,舌黄且厚,病人是湿而且热,如果舌干且深黄就是壮热,如果是里黑且燥就是
热极了,最热了,壮热就已经进入阳明了,舌黑掉的时候,再不攻就死了,粉剂没有汤剂厉
害,吃了五六包粉剂没用,不如熬汤剂,如果连汤剂都不下,就是大肠癌了,大肠癌可以用巴
豆、附子、吴茱萸,巴豆用在腹中结到,属寒结,用巴豆加附子和吴茱萸可以通结,如果光用
巴豆,胃打穿了,小肠也打穿了,结到的还是结到。
平常最常用的是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时候在用,不大便的时候,舌苔黄的,问有没有
放屁?大小承气汤最明显的区分就是,有放屁就是小承气汤,屁没有了就是大承气汤。但是服
小承气汤后,放屁连连的则属大承气汤证。
「医学纲目」曰:顺利散(即本方),凡消谷而善饥,曰「中消」者,怎么吃都吃不饱,就是
胃的蠕动太快了,中医讲的就是「中消」,治热在胃而能食,热在胃里面而能吃,小便赤黄,
微利,稍微有点下利,至不欲食有效,多不可利。小承气汤用在这,是因为肠胃的东西消化太
快了,热全部集中在小肠里面,所以下焦的热都会出来,所以小便都会黄,「渴饮千杯不能止
渴」,则属上消症,用白虎汤,中消糖尿病不是都开小承气汤,必须要是大便便实才用小承气
汤,张仲景于中消未出方,中消症状也是用白虎汤加减,下消糖尿病就是「桂附八味丸」,下
消糖尿病就是不能行房事了。

经方:猪苓汤(小便不利、水热互结)
猪苓汤
【原文】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伤寒论
1、阳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3、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金匮
1、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2、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剂量】
1、一定要等量,这是绝对比例。胖子各三钱,普通人各二钱就可以了。
【组成】
滑石 泽泻 茯苓 阿胶 猪苓
【时机】
1、小便不利、水热互结
【应用集锦】
1、发热:
(1)外感发热:按伤寒论治
(2)内伤发热。若内伤发热伴有咳嗽、胸痛、血痰、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口渴不欲多饮,脉
数者,可用猪苓汤治疗。
高热(39。C以上者),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发热。症见高热、自汗出而热不退,伴有咳嗽、胸
痛、咳吐黄痰、舌苔黄、脉滑数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竹叶石膏汤去竹叶加竹茹,以清热生
津,清脉络之热。
低热(38C左右而缠绵不愈者),袓国医学认为是血虚发热。症见发热口不渴、疲乏无力、舌质
润、脉细弱者,可用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
2、阳明渴饮有四法:
(1)本太阳转属者,尚有表证,小便不利,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
(2)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人参汤,清火而生津;燥渴而汗多或小便自利者,不可用
猪苓汤;
(3)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

(4)小便不利,身发黄,腹满者,茵陈蒿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
3、(1)急性肾盂肾炎:由各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或阳性球菌感染肾盂及肾间质所致。袓国
医学认为肾盂肾炎或膀胱炎均属湿热为患,侵及下焦,故称下焦湿热。症见尿急、尿痛、尿频
或尿道灼热,口干、喜凉,或有发热、腰痛,脉滑数,茵陈五苓散清热利湿,其症可愈。
(2)肾炎是指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双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
主的疾病,临床上以浮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肾阴不
足,阴虚阳亢所致。若症见血尿、蛋白尿、浮肿、尿急、尿频,脉浮数有力者,猪苓汤育阴利
水。阴得益,阳亢自平,气化得通,诸证自解。若遇尿系感染而有以上诸症者,亦可用本方治
疗。
4、猪苓汤治淋病点滴不通,阴头肿痛,少腹膨胀而痛者,若茎中痛,出脓血者,都可以用猪苓
汤。
5、妇人少腹濡而有块者,为水血凝结,其块软者,属带下病,以猪苓汤合桂枝茯苓丸。
6、猪苓汤对于水肿病实证,不气急,气息如常者,或腰以下肿,以上不肿者,病人如常而不气
急者,不论其有无渴证,概用此方疏通之,有奇效。
7、猪苓汤治淋病及溺血,单用猪苓汤,亦颇多得效,只要辨证属于猪苓汤证。
8、如果四个手指尖是咖啡色,代表内有结石。吃了猪苓汤,会吐会下而解掉,但它本来并不是
吐药。肾结石,用猪苓汤。
9、泌尿系统感染,最常用的就是猪苓散(猪苓汤)加生薏仁,百发百中,比西医要快得多。热
得比较厉害,小便特不利,也可以稍加大黄,量不要大,不超过1钱。加上大黄对尿结石有很好
下的作用。
10、 (1)病在表之表,宜麻黄汤;
(2)病在表之里,宜桂枝汤;
(3)病在里之表,宜五苓散;
(4)若病里之里,当用猪苓汤但利其水,不可用五苓散兼发其汗矣。
11、怀孕中间小便不通,要用到猪苓汤。
12、日本经方家经验:使用猪苓汤与四物汤合方治疗肾结核病,时时获得良好效果,后来用于
慢性膀胱炎也有良效。
【比较集锦】
1、(1)五苓散:如果是表热造成的小便不利,表太热了水气不得下降就是五苓散。
(2)表寒,束在表上面,水没有办法发散而结在下焦就是小青龙汤。
(3)如果是里面虚寒掉的造成小便不利的就是真武汤。
(4)猪苓汤是水热并结,里面发炎了,西医用试纸测小便里有红血球,因为结石把输尿管刮破
了,造成小便带血,所以猪苓汤里面有阿胶止血。
2、(1)猪苓汤腹证,大体与上五苓散腹证相同,但猪苓汤有血证之候。血证之候,乃指在左
脐旁及小腹处有微结。
(2)猪苓汤或可治疗五苓散证又兼见心烦不得眠者。
(3)五苓散可见汗出,猪苓汤无汗。
3、(1)猪苓汤证之血证,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2)芎归胶艾汤证,相仿血症之候,腹微满而无小便不利及渴证。
4、中医对比:
(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5、下腹部膨满:
里有寒 里有热
小便不利 真武汤 茵陈蒿汤、猪苓汤
小便自利 手足厥冷者,为四逆汤证 1、脉沉结,少腹鞭,其人如狂,抵当汤
2、下腹部虽然膨满,但其严重程度不及鞭满,也未到狂状的
程度,宜用抵当丸下其血。
6、左寸脉芤是阿胶证,《伤寒杂病论》中含阿胶的处方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当归建中加地
黄阿胶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大黄甘草汤、黄土汤。其中:
(1)脉弦而无力,厥阴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2)脉大,含有桂枝证,当归建中加地黄阿胶汤证;
(3)脉细,黄连阿胶汤;
(4)尺脉长,猪苓汤;
(5)脉沉,阳明腑实大黄证,大黄甘草汤;
(6)脉微,阳虚出血,黄土汤。
7、少阴病:
(1)夹饮证
A、寒化:真武汤;
B、热化:猪苓汤。
(2)不夹饮证,
A、寒化:四逆汤;
B、热化:黄连阿胶汤。
8、膀胱、尿道结石的时候用到桃核承气汤;肾结石用猪苓汤(大的结石就不够力了)。
9、(1)猪苓汤:小便痛,是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用的。它直接攻下;有血症,腹痛到脐下;发
热是结石导致发炎。
(2)五苓散:将表水收集起来通过小便排出去;没有血症;发热是表症。
10、 (1)太阳病: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阳转属阳明者,其渴尚在
上焦,故仍用五苓入心而生津,五苓散。
(2)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自病而渴者,本于中焦,
故又藉猪苓入胃而通津液。猪苓汤。
名家论述:
1、猪苓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里的发热是里面有炎症,而五苓散的发热是表症。

这个接着我们看猪苓汤。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你看渴要想喝,口渴嘛,口渴小便
不利,看起来五苓散是不是这样子,也是这样症状对不对,脉浮啊。哦发热,这个五苓散也可
以。而实际上这里呢开出来用猪苓汤,为什么?因为,发热。这里发热就是已经发炎了。这个
跟五苓散不太一样。五苓散的发热是表症,比如说这个有点感冒、发烧。他这个发热,不见得
不是发烧,而是因为尿,肾,那个结石,石头埂在那个地方,产生的发炎,身上有发炎了以后
哦,产生的热症,猪苓汤。
那猪苓汤的时候诸位看。我们用茯苓、猪苓、泽泻,来利水哦,泽泻利全身上焦的水,茯苓中
焦,猪苓下焦的水。滑石呢把石头利出来。打碎利出来。阿胶就止血,因为石头表面上非常的
锋利。那经过尿道的时候把尿道刮破,所以我们就加了阿胶在里面。所以中药是不是很人性
的,但这个处方用了千年以上。治疗XX哦,这个西医,你不是说西医科学呀,不是很好啊,到
现在也没有任何药可以治疗。
那你如果说啊老师我去石头很大,这个排不过来,你错了,前一阵子一个老太太排出来,跟鸡
蛋这么大也排出来了。结果赶紧把她摘录下来,告证明有多大也可以排出来。所以你说中药,
这么大的石头中药排不出来,你胡说八道,那个老太太都排的出来,还带尿布都,她没有力量
都排的出来。她带着尿布都排的出来,对不对,那你年青体力很好怎么会排不出来。
那肾结石的来源,就是喝水,饮水。古代呢是饮水,但是水里面呢地下水,那个那个石灰岩石
就喝,喝了以后就石头。现在人还,还喝地下水啊,你到山里面打个井来喝水啊,哪那么嘛
烦,喝口水那么嘛烦。这是自来水,那自来水的时候你没有煮开、煮熟。或者是这个你平常这
个也会造成肾结石哦。还有呢,在在美国的时候你们看电影,他们水笼头打开来,杯子下一接
来就喝,千万不要学他哦。那好的不学,学坏的。那个美国的水不能相信他,你们到美国临床
就知道了。你也可以呀,你去喝,然后表演猪苓汤给你看。水一定要煮过。那还有一种情形,
就美国人很喜欢吃维他命C,说吃维他命C可以预防感冒,可以帮助感冒。你看新的里面出来根
本就不能帮助。这维他命C啊,吃下去就会造成肾结石,还有呢钙片也会造成肾结石。我们中国
人吃很多芝麻,对不对,比如说你们到那边以后,如果我们厨师很好,可以做烧饼,然后上面
芝麻,芝麻就是高钙的啊。中国人吃进很多高钙的东西,这些都不会造成肾结石。但是你吃这
个钙片,一定会造成肾结石。这样,所以说尽量不要去吃这些东西。所以刚刚介绍了已经化脓
的我们怎么处理,已经化脓的糖尿病怎么处理。

经方:蜜煎导(导大便)
蜜煎导法
【原文】
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凝,如饴狀,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头銳,大如
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内谷道中,欲大便须缓去之,或用土瓜根搗汁,竹管灌
入谷道。如无土瓜,胆汁和醋导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
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倪师方解】
阳明病的人必会自汗,医师不明却又给他发汗剂,津液就伤到了、小便又出的很多,就代表水
分没了,这时候大便虽鞕不可攻之,这条辨讲的就是,病人如果里虚了,绝对不要去攻下,所
以临床上蜜煎导法大多用在病人很虚弱的时候,因为虚弱没有能力把大便排出来,蜜煎导法为
协助大便用的,大猪胆汁很难弄,用甘油锭也可以,甘油锭和蜜煎导法一样。
蜜煎导法
蜜七合,一 味,纳铜 器中,微火 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
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纳谷道中,以手急 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把蜂蜜熬到感觉黏的程度如麦牙糖一样就关火,等稍微温一点的时候,并手捻作挺,令头锐,
大如指,长二寸许,用手搓成一条一头大一头尖的,趁温的时候做好,等凉了以后插到肛门
去,大头先进,肠子蠕动会让它往里面跑,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用手抱到,有要大便
感觉的时候再放手。

经方:猪胆汁(通大便)
猪胆汁
【原文】
大猪胆一枚
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
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倪师方解】
阳明病的人必会自汗,医师不明却又给他发汗剂,津液就伤到了、小便又出的很多,就代表水
分没了,这时候大便虽鞕不可攻之,这条辨讲的就是,病人如果里虚了,绝对不要去攻下,所
以临床上蜜煎导法大多用在病人很虚弱的时候,因为虚弱没有能力把大便排出来,蜜煎导法为
协助大便用的,大猪胆汁很难弄,用甘油锭也可以,甘油锭和蜜煎导法一样。
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 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
临床上,用猪胆汁最好,但是猪胆汁不好拿到,因为有醋,酸的,所以渗透力量很强。人分泌
胆汁帮助消化,所以用猪胆汁,猪胆汁先调一些醋,用西医的针管吸进,肛门涂点凡士林,把
猪胆汁打进去,约一顿饭的时间,大便就排出来了。

经方:吴茱萸汤(胃寒、呕吐)
吴茱萸汤
【原文】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伤寒)
2、少阴病,吐剧,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伤寒)
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伤寒)
4、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
5、干呕,吐诞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
【剂量】
1、吴茱萸用三钱,重证的时候可以用到五钱,人参、生姜、大枣酌量的用。
2、吐得厉害津液伤了,所以用人参;吴茱萸止呕。
【组成】
人参 大枣 姜 吴茱萸
【时机】
胃寒呕吐
【加减】
1、里虚之吐家:用吴茱萸汤,胃酸,逆流,严重的可以将生姜换成干姜。
2、如果反逆到食道胸腔,这个力量就不够了,可用吴茱萸加旋覆代赭汤。
【应用集锦】
1、胃下垂吴茱萸汤一剂就好。
2、(1)普通情况吃饭太快,胃虚热打嗝,用橘枳姜汤、橘皮竹茹汤;
(2)胃虚寒打嗝,用吴茱萸汤;
(3)癌症病人,到最后的胃气欲绝打嗝,方用茯苓四逆汤,或者通脉四逆汤。
3、(1)巅顶是厥阴之脉与督脉相会之处。巅顶痛是肝阴不足,不能上荣络脉,虚而作痛。症
见痛如针剌,用乌梅丸。
(2)厥阴头痛;槀本善治巔顶头痛,尤能引诸药达病所。人参败毒散加川芎、蒿本、酒炒黄
柏、木瓜、红花、酒炒大黄。
(3)远志宁神益智。 厥阴头痛用吴茱萸汤或乌梅丸。
4、嗳气、呕,胃里有虚寒:吴茱萸汤
5、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6、朝食暮吐,大半夏汤,半夏与人参等量加蜂蜜;严重一点的,有胃酸反逆,用吴茱萸汤;更
严重的,嗝气得厉害,力量上冲到食道、胸腔,用旋覆代赭汤。

7、吴茱萸汤:自觉冷气聚于心下,冲于胸胁、逆满、干呕、或吐涎沫,头项强痛,手足逆冷
者,吴茱萸汤之证也。 故其腹状可见胸满、心下痞硬、胁下挛急(两章门之行上下挛急),右小
腹结聚、按之疼痛等证。稍感冷,或天欲雨时,即感或腹满、或气上冲而颈项强、额头重、或
头痛剧者,噫气吐涎,或平素吞酸,吐酸、嘈杂等。此皆下焦寒冷而致冲逆,不可误投解表之
剂。
8、胃寒呕吐、恶心造成的头晕,用吴茱萸汤,多伴有头痛。
8、心下(即胃区)痞,伴恶心,喜热饮者,属吴茱萸汤证
9、吴茱萸汤的药是大温大热,真正有热的呕,越吃呕越厉害,那应该是柴胡证。
10、(1)吴茱萸汤,治病在中焦上冲者,病在上焦非所治也。上焦者,风引汤。
(2)脚气冲心,亦胸满短气,心中疼烦,风引汤。
11、 吴茱萸汤,可用于冷逆而项背强。
12、食后欲呕、噫气者,是胃腑有病。呕者,言其声,呕无物也。乃下焦之寒上犯于胃,食物
停滞,气逆而欲发呕。吴茱萸汤散寒降逆止呕,使宿食得以消化也
13、脚气冲心者,风引汤;不剧急者,吴茱萸剂与之。
14、大凡当用吴茱萸汤之腹证,均痛引两胁及章门之行,且按之痛甚。
15、吴茱萸汤:
(1)阳明食谷欲呕;
(2)少阴吐利;
(3)厥阴干呕吐涎沫。
16、 呕酸涎者,肝寒也;肝寒呕涎沫,用吴茱萸汤。
17、头顶痛、印堂痛,为阳明头痛:中脘穴,针下痛消,吴茱萸汤
18、手脚出汗,其它地方没有汗,大便先硬后溏,吃不下东西,是肠胃虚寒、胃气不足。方用
甘草干姜汤或者吴茱萸汤。
19、心下(即胃区)痞,伴恶心,喜冷饮者,半夏厚朴汤证。
20、(1)偏头痛为少阳头痛,即胆经痛:川芎3钱,勾陈3钱,白附子3钱,僵蚕 –> 风痛止痛
剂;白附子专治风吹就痛的头痛,勾陈钻入头脑深处。头病必用川芎,川芎专走血管,并合用
白附及勾陈去头痛且活血。
(2)小孩的偏头痛也可以用吴茱萸汤。
(3)发作性偏头痛,一般病程较短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因风邪在早期宜散不宜补,
故去人参之补,加桂枝之散。
(4)左边头痛者,用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防风、羌活。其偏右边头痛者,用补中益气汤加
白芷、独活、蔓荆子、酒炙黄芩。
(5)时久难愈的偏头痛,应从厥阴治之,乌梅丸。
21、饿但是吃不下、一吃就吐,吴茱萸汤。
22、月经来就头痛:月经来的时候吐得很凶,吴茱萸汤。
23、对于总喝酒胃下垂的人,用吴茱萸汤,加苍术5(去顶部--脑部--的湿)、泽泻6。
24、(1)吴茱萸汤的头痛一定是印堂处痛。
(2)病人头痛的时候,除了呕吐,手脚冰冷也是吴茱萸汤。
(3)后项强痛,头痛,还有胃下垂,是胃的虚寒,不是热症。舌头是白的,厚的,胃里面是寒
的。
25、每次饭后胃都很难过。因为食物堵在胃里面,把胃里面压压,压得更低,胃就更难过,也

是吴茱萸汤。
26、只要头痛、恶心,都是吴茱萸汤。恶心,肝血不足,肝虚掉了,肝肿起来顶到胃,太冷
了,肝经到头部的血管都变小了。肝经变小,所以造成强烈地头痛。
27、虚寒相结于大肠,症见下腹疼痛,时间较长,缠绵不愈,大便闭塞者,可用吴茱萸汤以温
散寒邪。
28、《餐英馆治疗杂谈》:“吴茱萸汤对左腹刺痛、呕吐、或吐涎沫者有效。右腹剧痛者决无
效,此为和田家之秘诀”
29、大便先硬后溏,小便不利,手脚心出汗而其他地方无汗,就是胃虚了,甘草干姜汤或者吴
茱萸汤加减。比较严重一点的胃虚寒,用理中汤,最严重的人之将亡,用茯苓四逆汤。
30、大肠痈属热证虽多,但也有虚寒相结于大肠者。症见下腹疼痛,时间较长,缠绵不愈,大
便闭塞者,吴茱萸汤以温散寒邪。本方虽属阳明胃之方剂,但胃肠之气相通本为一家,大肠也
属阳明。今大肠寒结,故用本方。
【比较集锦】
1、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2、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治肝火之吐逆,吴茱萸汤治肝寒之吐逆,知凡吐者,必挟肝木上达之
气,乃能发吐。
3、朝食暮吐:吴茱萸汤为胃虚证的。吃了不消化,就用吴茱萸汤。朝食暮吐有实证,胃里有坏
死食物东西堵住,舌苔是黄的,用大黄甘草汤,可用粉剂。
4、关于呕:
(1)只是呕,它不是柴胡证,内里有停饮,小半夏汤证,就是半夏生姜。
(2)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3)呕而发热,是少阳病,少阳病是少阳热病,那是小柴胡汤。
5、(1)因吐利而手足厥冷,冲逆而烦躁欲死,是下焦之寒上逆而犯中焦,故吐利并作,吐利
后之烦躁当为气逆所致。治以吴茱萸汤温中降逆气。
(2)此方与四逆汤证相似,四逆汤主缓急迫,吴茱萸汤主降其逆气。
6、(1)呕而胸满,吴茱萸汤。以呕为主,当病在中焦。呕逆胸中气满,从下逆于上,迫于中
焦,上逆噫气,以致噫气胸满,先呕后胸满。吴茱萸汤不治热迫之呕。吴茱萸汤的病位在中
焦,
(2)胸胁满而呕,小柴胡汤。以胸胁满为主,病位在胸胁。由表入里者,表位在头项,里位在
胸胁也。先胸胁满后呕,此以上及下,尚未至中焦胃腑也。柴胡汤不治冷逆之呕。
7、中医对比:
(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8、(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胸腹膨满、心下痞满、呕吐。此为虚满非实满,且无热
象,食欲减退,脉弦迟,腹部有气体及水停滞。
胃下垂症、胃扩张症、鼓胀、腹膜炎等引起腹内气体留滞而痛苦者;又可用于呕吐、心下痞
满,伴有暧气及呑酸者。亦可用于因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引起吐泻之后,或腹胀、噫气者。
(2)桂枝加芍药汤:腹满,伴腹痛。
(3)半夏厚朴汤:气剂,咽中有物,气郁。
(4)生姜泻心汤:呕吐,暧气,吞酸,心下痞硬,实证。
(5)吴茱萸汤:呕逆,头痛,四肢厥冷。
9、(1)吃坏肚子,吐得已经不想吃东西了,吐的太过了,饿但吃不下,大半夏汤;
(2)早上吃的稀饭到晚上吐出来还是稀饭,就给吴茱萸汤。朝食暮吐就是胃下垂了;
(3)大半夏汤是专门对胃,吴茱萸汤更强、是进入脾脏的;
(4)嗳气很厉害的时候,加上旋覆代赭汤。
10、(1)脐上中脘处,动气所发,按之浮而筑筑动者,乃桂枝汤之腹证也。
(2)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
(3)若心下满、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等。
(4)气上冲者,瓜蒂散证,吴茱萸汤证,或少阴病四逆汤、真武汤、人参汤证,均当有动气之
变。
11、项背强急,若辨属内证者,与吴茱萸汤;辨属外证者,与黄芪之剂,不可误用。
12、(1)半夏泻心汤:呕吐,心下痞硬,嗳气,肠鸣,阳实证。
(2)五苓散:呕吐,阳证水逆,小便不利。
(3)小柴胡汤:呕吐,胸胁苦满,往来寒热,阳实证。
(4)四逆汤:呕吐,无头痛,四肢厥逆甚。
(5)半夏天麻汤:呕吐,头痛,轻症,缓症,眩晕。
(6)吴茱萸汤:呕吐剧烈,头痛,心下膨满。
13、(1)吃坏肚子,吐得已经不想吃东西了,吐的太过了,饿但吃不下,大半夏汤;
(2)早上吃的稀饭到晚上吐出来还是稀饭,就给吴茱萸汤。朝食暮吐就是胃下垂了;
(3)大半夏汤是专门对胃,吴茱萸汤更强、是进入脾脏的;
(4)嗳气很厉害的时候,加上旋覆代赭汤。
14、呕吐:
(1)半夏干姜散治干呕、吐涎沫,半夏干姜散证没有冲逆。
(2)吴茱萸汤也治干呕、吐涎沫,但是伴有头痛、胸满和烦躁,呕吐是寒气上逆所致。吴茱萸
汤证伴有冲逆。
15、吴茱萸汤与四逆汤证,都有呕吐、手足厥冷:

(1)四逆汤证,有吐利而元气飞越,手足厥冷,烦躁为元阳之气(元气之根本)欲脱之故,手足
之厥冷有自下焦冷起之倾向,指之里冷起。且腹软而心下无阻塞也。
(2)吴茱萸汤,虽云手足厥冷,然不恶冷,且由手指之表冷起。必有心下痞塞而烦躁者,而且
因痞塞气血往来受阻,以致手足厥冷。
(3)此证,若粘汗出,而阳脱者,非附子不治。若有薄汗者,则宜吴茱萸汤。
【名家论述】
1、吴茱萸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哕就是打嗝。你如果北京人加个卷舌音,打嗝儿。那,我们有三症,“哕而腹满,观其前后,
知何部不利,利之愈。”打嗝看他的前后,一般来说,最简单的,比如说你吃东西嗝到了,吃
米粉,吃太快了。像我们性子很急的,常常会嗝到,所以我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把我拉起来,
慢点。那如果打嗝了怎么办呢?橘皮。那只好我吃橘子皮,你吃橘子。橘皮呢,生姜,这两
个,比如说。你不用真去称啊,哪那么斤斤计较。又不是重病号,因为我们用的都不是毒药,
西药一定要斤斤计较那个几克、几克。当然要计较啦,他是毒药嘛。橘皮一片,两片生姜煮在
一起哦。橘皮是辛、香、发散哦,对不对。生姜呢,去胃里面的水。这一下去,嗝就去掉了。
橘皮生姜汤去胃里面有虚热。胃里面有实热没有用啊。实热会用到大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处
方。常常使用的这个处方。有的人来找你的时候,精神都很好啊,隔段时间嗝一下,精神都很
好,没有问题。胃气绝的时候也会打嗝。那你要看他,人家精神好得很,气色很旺,走路动作
很快,只是个打嗝。你说你快死了,这个诊断都没有弄清楚。
“呕而胸满者”是虚寒的时候产生的呕、打嗝,用吴茱萸汤。如果是胃气要绝了,癌症的病
人,肝癌的、或者肝硬化的、或者是到胃坏了,到胃气绝打嗝的那种情形,这些汤统统都没有
用,要用茯苓四逆汤,或者是通脉四逆汤加点葱白。去年过年的时候,你们看到我们这里有个
病人,腹水。吃了茯苓四逆汤一剂下去,他自己以为是半个小时,他太太以为五十分钟,反正
都是在一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吃下一碗面。他说这一碗面,一个礼拜都没有吃过这么多。一个礼
拜,每天三餐把它加起来都没有他这一个小时吃一碗面这么多。胃气回复就是这么快。换句话
说,你用了茯苓四逆汤下去以后胃气没有回复,差不多了。这个嗝逆不会回来了。到这里最后
一击。
虚寒的时候,吴茱萸汤。虚热的时候,橘皮生姜。吴茱萸汤用在很多地方。特殊的治症我跟大
家讲一下。讲完我们再介绍这个吴茱萸汤。所谓特殊的治症呢,病人强烈地头痛。如果你没头
痛过,你不知道头痛叫什么。他这个痛,最常见的是从肩胛到后脑,沿着耳朵一直到太阳穴的
地方。这个吴茱萸汤呢,一剂下去,头痛就去掉了,那你如果药房里面厨房里面还得煮吴茱萸
汤,针灸下去,痛去掉大半,再吃药,第一碗下去就中。所以,中医最顶的阶段就是,针灸当
时就好了很多,再吃药,第一碗药下去。那你还要怎么样?没有比这个更好了的嘛。这就是你
经方用对的,就会有这种结果。
吴茱萸为什么能止头痛,因为他能够补肝阴。就是肝的血不足的时候,吴茱萸来补他。按照针
灸呢的理论来看。肝经直接到头部的百会。从身体里面到了百会以后。从剖面图来看,肝经到
了百会以后,会到了眼睛这边。所以产生的头顶的痛,眼睛的痛。还有肝经直接落到女人胸部
乳房的乳头。所以,乳癌是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乳头这个地方。如果乳头下陷,阳气就
下陷,这就是危险的症状。后面痈脓我们再讲。所以肝经的走向是这个样子。正是因为走向是
这个样子,所以说如果肝血不足的时候,病人会有强烈地头痛。肝阴不足的时候,里面是阴寒
的。就是因为是阴寒的,所以血管呢,非常的细小。那血通不过去那,那头痛痛地很强烈,吴
茱萸汤。那如果一个病人呢,他告诉你,医生那,我这个头痛很严重,每次头痛的时候我都得
吐,呕吐就头痛,他已经在告诉你了,请给我吴茱萸汤。为什么?吴茱萸本身就止呕。

再来看吴茱萸汤,跟生姜混在一起。所以,吴茱萸这个很有名的。肝脏虚的时候,你会肿起
来。肝实的时候,阴实的时候也会肿起来。肝虚的时候肿起来挺到位,病人也是,恶心呕吐,
这个时候用吴茱萸汤。然后,老师你怎么知道他肝虚呢?很简单嘛,晚上睡的很好就是肝虚
嘛,没有东西在里面,睡得不好,每天晚上,常年每天晚上一点到三点醒过来,肝脏就已经有
问题了。那所以你只要听到病人,我每次头痛的时候我就大吐,吐翻了,这就是吴茱萸汤症。
你一味药都不用变,吴茱萸呢,很苦啊,不好吃,那吴茱萸三钱,那如果你碰到自己的亲人,
用人参嘛,吐翻得话,胃的津液不够啊。如果碰到你的敌人,一钱党参,也不会死人,他一样
会好,生姜呢,多一点止呕嘛,多一点都没有关系,五片、四片都没有关系,这就是看你自
己。因为这都不是毒药,你不用去斤斤计较他的斤两。意思是,吐得很严重的时候,胃的津液
不够了,这时你人参多加点,生姜多加点,红枣多加点,可以把胃的津液补足嘛。这个非常地
好用。
吴茱萸的药性比较热,能去肝的阴寒。所以呢,病人头痛的时候,除了呕吐,手脚冰冷也是吴
茱萸汤。所以,后项强痛,头痛啊,还有胃下垂,这个胃的虚寒,不是热症。这个胃里面难
过,我们看他到底有没有东西堵在里面,他有没有胃反,什么朝食暮吐也没有,舌头拿出来我
看看,一看舌头是白的,厚的,胃里面是寒的。然后呢,病人呢,每次饭后胃都很难过。因为
食物堵在胃里面,把胃里面压压,压得更低,胃就更难过,也是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用的地方
非常地多,所以说,你如果,你如果不会用吴茱萸汤,基本上很多的头痛你不会治好。甚而
之,我用到什么程度,包括那个太太小姐们啊,我月经来就头痛。我就说,那你月经来的时候
会不会呕吐?那我吐得很凶。还是吴茱萸汤。你知不知道,你不用管里面是什么原因。只要头
痛、恶心,都是吴茱萸汤。恶心里面就我刚刚跟大家讲的,肝血不足,肝里面的血,肝虚掉
了,肝肿起来顶到胃,太冷了,肝经到头部的血管都变小了。这个时候肝经变小,所以造成强
烈地头痛。

经方: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原文】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
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
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伤寒)
2、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
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金匮)
【用法】
1、三味药用六碗水煮成两碗,分两次或三次喝完。
2、吃了以后,小便真的是像皂角汁一样深咖啡色,肚子整个就消掉。
【剂量】
1、大黄量最小,茵陈最高。或者茵陈蒿和栀子等量。
2、150磅左右的中等身材,茵陈用六钱,瘦子三钱,栀子用四钱,大黄两钱,是茵陈的三分之
一。
3、如果剂量不够,病人也会慢慢好起来,也许几个月;但是剂量很够,一剂。
【组成】
茵陈蒿 栀子 大黄
【时机】
1、上热、中湿、下实。
2、这是很标准的阳黄的便秘。病人一进来就全身黄,便秘,舌苔黄。这个是经方的第一方治疗
黄疸。
【方解】
1、大黄去下焦的实;
2、茵陈蒿去中焦的湿、去黄;
3、栀子去上焦的热、去肝胆的虚热。热从小便利出来的时候很黄。
【应用集锦】
1、茵陈蒿汤是去黄的专剂。临床上急性肝炎都是阳黄。
2、堵塞性的黄疸,就是长肿瘤,或者是宿食梗在胆囊管到十二指肠的地方堵到了。
3、寄生虫跑到胆囊管造成阻塞,胆汁也没有办法出来,于是逆着走,也会造成这种现象。
4、胆结石。胆结石的病人胆囊被石头阻塞到的时候,除了剧痛之外,全身也发黄,也是茵陈蒿
汤证。

5、阴黄的情况,暗暗的黄,身体里面寒了,一样可以用茵陈蒿汤,里面加些附子,因为附子能
驱寒,这个处方要因症而做些加减会更好用的。
6、胃中虚冷不忍湿,所以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一定小便难,称为谷疸,茵陈蒿汤加重生
白术、生附子。
7、脾太燥了就是麻子仁丸,脾太湿了就是茵陈蒿汤,所以麻子仁丸和茵陈蒿汤是相表里的药。
8、阴黄,暗暗的黄,舌润口淡,身冷,汗出脉沉,全无热象,身如熏黄,色黯,或黄色颇淡,
身体里面寒了:
(1)小便利者,术附汤;
(2)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
(3)倪师也因症加减用茵陈蒿汤,里面加些附子,因为附子能驱寒。
9、湿热之口渴:渴喜热饮,口中粘腻或发甜,用茵陈蒿汤。可加附子以减苦寒之弊,加茯苓以
增方药化湿之力。
10、太阳身发黄(恶寒头痛):
(1)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少腹硬、小便自利者,抵当汤下之。
阳明身发黄(无恶寒头痛)
(1)但头汗、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大黄(茵陈蒿汤)以下之;
(2)身热、发黄与误治而致者,栀子、柏皮(栀子柏皮汤)以清之。
11、阳明渴饮有四法:
(1)本太阳转属者,尚有表证,小便不利,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
(2)大烦燥渴,小便自利者,白虎加人参汤,清火而生津;燥渴而汗多或小便自利者,不可用
猪苓汤;
(3)脉浮发热,小便不利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
(4)小便不利,身发黄,腹满者,茵陈蒿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
【比较集锦】
1、与栀子柏皮汤的比较:
共同点:
(1)都是去阳黄的方剂;
(2)都是比较寒凉的药。
区别:
(1)茵陈蒿汤是大便湿堵在肠子里面,热瘀在肠子里,所以茵陈蒿汤有大黄。病人小便也不
利,全身发黄,肚子很胀。
(2)栀子柏皮汤的热是淤在三焦油网里面,是淋巴系统发炎了。病人大小便很正常,肚子也没
有胀满,就是栀子柏皮汤。
2、在伤寒里面一共三个方子治疗全身发黄发高热者:
(1)无汗:病人没有汗的时候,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病人有汗:且实热在里,就是茵陈蒿汤。
(3)无表证无里实而身发黄,栀子柏皮汤。
3、(1)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症若发黄者,酒黄疽,心中懊憹或热痛,更加大黄,名栀
子大黄汤。即于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入大黄。酒黄疽者,为嗜酒之人,酒毒郁滞而生热,因而发

黄,此必胃中有宿毒,故加大黄以利之。
(2)栀子干姜豉汤:微有烦躁而不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等重症,此虽热邪不去,但烦躁微而
不甚,故以干姜温中,以栀子清解心中之热。
(3)栀子柏皮汤:发热而不恶寒,心烦,柏皮亦可清热,主胃肠中结热。此方用于黄疸发热心
烦而不可下者,本方尚可用于口舌之病。
(4)茵陈蒿汤:发黄,腹微满,小便不利,或渴,或大便硬者。热邪及里之时,与水气相结,
而成淤热,身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里有水气之候。此证又以不汗出不渴,故
致黄色颇深如橘子色。此方尚可用于口、舌热疮,以及齿龈肿痛属热者。或眼目疼痛等证。
4、(1)表实无汗发黄者,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里实不便者,宜茵陈蒿汤下之。
(3)无表里证热盛者,宜栀子柏皮汤清之。
(4)阴证发黄者,宜茵陈四逆汤温之。
(5)若大便溏,小便秘,发黄者,宜茵陈五苓散利之。
5、(1)温清饮:四逆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除妇女血崩病之外,最常用者,为慢性顽固之
皮肤粘膜疾患,特别是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寻常性干癣、掌蹠脓疱症、皮炎、荨麻疹、贝
切特氏综合症(眼症少)等。多为皮肤黄褐色,枯燥如涩纸。用于普通体质之疾患或慢性病程
者,伴有肝脏机能损害,球所谓变态反应性体质之皮肤过敏者。用于皮肤疾患,多加连翘、荆
芥各2克、薏苡仁5克。
(2)消风散:瘙痒,血燥,血热,痂皮,分泌物,口渴。
(3)黄连解毒汤:瘙痒,实热,炎症,充血。
(4)黄连阿胶汤:瘙痒,阴虚证、内热,枯燥,心烦。
(5)茵陈蒿汤:瘙痒,里瘀热,胸中苦闷,脉紧。
(6)桃核承气汤:瘙痒,瘀血,实热,少腹急结,便秘。
(7)白虎加人参汤:瘙痒,内外热,津液亏乏,干燥,充血,口渴。
(8)十味败毒汤:瘙痒,轻症,变态反应,改善体质、解毒、排毒。
(9)三物黄芩汤:瘙痒,血热,四肢烦热,干燥。
(10)地黄饮子:瘙痒,虚证,血虚,风热,血燥。

经方: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
【原文】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
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末之,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又名】
麻仁丸,麻子仁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
之。(伤寒)
2、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
之。(金匮)
3、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发汗脾约是
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利小便已,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伤寒)
【剂量】
1、比例:麻子仁2,芍药6,枳实6,大黄12,厚朴12,杏仁12;
2、睡前吃:小孩10颗,中等15--20,早上大肠经时正好解大便。
【组成】
麻仁 芍药 枳实 厚朴 大黄 杏仁
【时机】
1、便秘,大便像羊大便一样一粒粒的。
【方解】
1、麻子仁是一个润肠的药,是比较轻的药剂;
2、杏仁,中医的观念认为上源的肺气足我们大便才有力量,有时候一咳嗽小便出来一点,有时
候大便出来一点,这就证明肺会影响大肠跟膀胱。所以下焦能够排便有力就要把上源的肺润
好,加了杏仁在里面能够让肺气强起来;
3、脾脏受到约束时,脾脏的血液循环就不好,而芍药本身就是进入脾脏;
4、胸满的时候一定加枳实,枳实能够去胸满是因为胸满产生的原因都是里湿太盛堵在那边,枳
实能够把湿往下导,就是可以降逆满,所以它能够去胸满;
5、厚朴能够润小肠津液治腹胀满,肃降向上逆的肠气;
6、加一点大黄下去,大黄剂量不要很多,不像麻子仁那么多,大黄能够去实,把堵到的东西清
出来。
7、脾主湿,小肠的湿来自脾。思伤脾,就会干燥。小肠干燥就是脾湿伤到了,大便就不好。症
状就是大便象羊矢。一般有腹痛,所以用到白芍。
【加减】

1、大便还是出不来的,用少量芒硝冲水服麻子仁丸。
【应用】
1、老人小便次数多二大便坚硬的便秘,即为麻子仁丸证,气血两虚的老人便秘,也是麻子仁
丸。
2、小孩便秘,大便如羊屎一粒一粒的,就是麻子仁丸。
3、麻子仁丸是燥而实,没有津液;承气汤是热而实。
4、脾太燥了就是麻子仁丸,脾太湿了就是茵陈蒿汤,所以麻子仁丸和茵陈蒿汤是相表里的药。

经方: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
【原文】
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淤热在里,身必发黄,栀子柏皮汤主之
【剂量】
1、栀子与黄柏剂量一样
【组成】
甘草 黄柏 栀子
【时机】
1、上热和下热。
【方解】
1、黄柏能清下焦的热。中医的热就是西医的炎。尿道炎常常用黄柏;
2、栀子能去上焦的热;
3、黄芩、黄连、甘草能去中焦的热。
【应用】
1、临床上眼球黄赤热痛者,用于洗眼睛,煮得淡一些。角膜炎等。有名的洗眼方。
【比较】
栀子柏皮汤VA茵陈蒿汤
共同点:
1、都是去阳黄的方剂;
2、都是比较寒凉的药;
不同点:
1、茵陈蒿汤是大便湿堵在肠子里面,热瘀在肠子里,所以茵陈蒿汤有大黄。病人小便也不利,
全身发黄,肚子很胀。
2、栀子柏皮汤的热是淤在三焦油网里面,是淋巴系统发炎了。病人大小便很正常,肚子也没有
胀满,就是栀子柏皮汤。
在伤寒里面一共三个方子治疗全身发黄发高热者:
1、无汗:病人没有汗的时候,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病人有汗:且实热在里,就是茵陈蒿汤。
3、无表证无里实而身发黄,栀子柏皮汤。
【应用集锦】

1、阳明病内有郁热的时候,如果还没有身发黄,栀子豉汤,已黄宜栀子柏皮汤。
2、太阳身发黄(恶寒头痛):
(1)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少腹硬、小便自利者,抵当汤下之。
阳明身发黄(无恶寒头痛)
(1)但头汗、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大黄(茵陈蒿汤)以下之;
(2)身热、发黄与误治而致者,栀子、柏皮(栀子柏皮汤)以清之。
【比较集锦】
1、(1)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症若发黄者,酒黄疽,心中懊憹或热痛,更加大黄,名栀
子大黄汤。即于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入大黄。酒黄疽者,为嗜酒之人,酒毒郁滞而生热,因而发
黄,此必胃中有宿毒,故加大黄以利之。
(2)栀子干姜豉汤:微有烦躁而不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等重症,此虽热邪不去,但烦躁微而
不甚,故以干姜温中,以栀子清解心中之热。
(3)栀子柏皮汤:发热而不恶寒,心烦,柏皮亦可清热,主胃肠中结热。此方用于黄疸发热心
烦而不可下者,本方尚可用于口舌之病。
(4)茵陈蒿汤:发黄,腹微满,小便不利,或渴,或大便硬者。热邪及里之时,与水气相结,
而成淤热,身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里有水气之候。此证又以不汗出不渴,故
致黄色颇深如橘子色。此方尚可用于口、舌热疮,以及齿龈肿痛属热者。或眼目疼痛等证。
2、(1)表实无汗发黄者,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里实不便者,宜茵陈蒿汤下之。
(3)无表里证热盛者,宜栀子柏皮汤清之。
(4)阴证发黄者,宜茵陈四逆汤温之。
(5)若大便溏,小便秘,发黄者,宜茵陈五苓散利之。

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
升(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
尽。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身黄发热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组成】
甘草 大枣 姜 麻黄 赤小豆 连翘 梓白皮 杏仁
【时机】
1、治有伤寒表证的身发黄。
【方解】
1、此方以麻黄汤为基础,因为病人有伤寒表证;
2、赤小豆去湿,生梓白皮、连翘解热。共祛黄;
3、麻黄解表发汗,杏仁补充肺的津液。
【应用】
1、这是治皮肤病的一个方子。还有一个处方是麻杏薏甘汤;
2、一般用在疥疮、癣等皮肤病。可以加金银花、蝉蜕,对皮肤也很好。
【比较】
在伤寒里面一共三个方子治疗全身发黄发高热者:
1、无汗:病人没有汗的时候,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病人有汗:且实热在里,就是茵陈蒿汤。
3、无表证无里实而身发黄,栀子柏皮汤。
【应用集锦】
1、皮肤痒、脉浮、苔腻、(无汗):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在皮肤的疥癣上。
2、发黄与狂,有气血之分:
(1)小便不利而发黄者,病在气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也。湿热留于皮肤而发黄,卫气不行
之故也。
(2)若小便自利而发狂者,病在血分,抵当汤证也。燥血结于膀胱而发黄,营卫不敷之故也。
3、太阳身发黄(恶寒头痛):
(1)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少腹硬、小便自利者,抵当汤下之。
阳明身发黄(无恶寒头痛)

(1)但头汗、小便不利、腹满者,茵陈、大黄(茵陈蒿汤)以下之;
(2)身热、发黄与误治而致者,栀子、柏皮(栀子柏皮汤)以清之。
4、服用激素后水肿不退而有湿热之证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比较集锦】
1、(1)表实无汗发黄者,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里实不便者,宜茵陈蒿汤下之。
(3)无表里证热盛者,宜栀子柏皮汤清之。
(4)阴证发黄者,宜茵陈四逆汤温之。
(5)若大便溏,小便秘,发黄者,宜茵陈五苓散利之。

经方: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大黄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一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
大黄汤主之。(伤寒)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大黄
【方解】
1、这是桂枝汤加大黄。
2、大黄只有1钱,因为这是阴证,不要太重下。
【应用集锦】
1、腹满、腹胀,太阴症,有时痛,桂枝汤重用芍药一倍;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大黄为桂枝加大黄汤。
2、(1)腹满时痛(左腹痛)为不足,桂枝加芍药汤,不愈,用理中汤。
(2)腹满大痛(脐上压大痛)为有余,桂枝加大黄汤。
(3)若潮热自汗,大便硬,则为太阴之邪转属阳明也,宜大承气汤。
3、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

经方: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生生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
大黄汤主之。
【剂量】
1、重用芍药因为腹胀。芍药是桂枝的两倍。这是桂枝汤加重白芍药。
2、桂枝、大枣、生姜各7克,芍药14.5克,甘草5克。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方解】
1、桂枝加芍药汤就是芍药加倍。张仲景在用白芍,白芍的药味是酸的,酸主收敛,所以重用白
芍的时候,主收敛。脾脏肿大的时候,芍药让脾脏收敛起来,因为脏里面静脉很多,动脉大部
份是在腑里面。白芍让静脉收敛起来,所以往往需要固表的时候,或人虚的时候重用白芍,比
如真武汤里面有芍药,当归四逆汤里面也有芍药。芍药止腹痛,只要腹痛就一定加芍药,只要
不是大便不通的腹。
2、与小建中汤的区别就是饴糖。
【应用集锦】
1、血癌:加生附子2钱(小孩),大人5、6钱,因为里寒很盛。也加白术和茯苓利湿;
2、(1)左侧脐旁天枢穴处挛急疼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小腹腰间聚结、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皮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
3、腹满、腹胀,太阴症,有时痛,桂枝汤重用芍药一倍;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
4、腹胀时有疼痛,属疝痛之一种,投给桂枝加芍药汤。
5、小儿疝气,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都有使用的机会。但对于乳幼儿,用小建中汤的时候
多。
6、桂枝加芍药汤,结肠炎在左腹部触得索状硬结、压痛、腹痛、里急后重者,用之有著效。
【比较集锦】
1、桂枝汤,重用桂枝或加肉桂为桂枝加桂汤;桂枝汤重用芍药为桂枝加芍药汤。
2、腹痛:
(1)桂枝加芍药汤的腹痛较缓,有休作。
(2)小建中汤的腹痛较急,痛无休止。
3、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
4、(1)腹满时痛(左腹痛)为不足,桂枝加芍药汤,不愈,用理中汤。
(2)腹满大痛(脐上压大痛)为有余,桂枝加大黄汤。
(3)若潮热自汗,大便硬,则为太阴之邪转属阳明也,宜大承气汤。
5、(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胸腹膨满、心下痞满、呕吐。此为虚满非实满,且无热
象,食欲减退,脉弦迟,腹部有气体及水停滞。
胃下垂症、胃扩张症、鼓胀、腹膜炎等引起腹内气体留滞而痛苦者;又可用于呕吐、心下痞
满,伴有暧气及呑酸者。亦可用于因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引起吐泻之后,或腹胀、噫气者。
(2)桂枝加芍药汤:腹满,伴腹痛。
(3)半夏厚朴汤:气剂,咽中有物,气郁。
(4)生姜泻心汤:呕吐,暧气,吞酸,心下痞硬,实证。
(5)吴茱萸汤:呕逆,头痛,四肢厥冷。
6、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是在桂枝加芍药汤的基础上加大黄而成。用于与桂枝加芍药汤证相似,但
便秘倾向较重者。该方中大黄的量,多数情况下可用0.5~1.0克左右。即使大黄的量小,但若对
证的话,大便也会变得通畅。若服用桂枝加芍药大黄汤后出现剧烈腹痛和腹泻,则不是该方的
适应证。

经方: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
进一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经典回顾】
1、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用法】
1、5碗水煮成2碗,分三次喝。
【组成】
细辛 附子 大黄
【时机】
1、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以脾土寒湿,郁其肝气,风木抑遏,故胁痛而发热,脉弦而
且紧。宜以温药下其结寒,辛、附温寒而破瘀,大黄下积而开结也。
【应用集锦】
1、寒实便秘:
(1)小便淡白,不为便秘所困,甚至一星期不大便也不觉难过,脉细小,舌苔白。
(2)炮附子3钱,细辛2钱,大黄3钱(大黄附子细辛汤)。若是寒比较重实比较少,大黄少一点
附子多一点;如果一星期一次,就大黄多一点附子少一点。
(3)上热下寒的寒秘:知母五钱、干姜三钱、 (大黄三钱)、炮附子三钱、(细辛二钱)。
2、凡是偏侧痛,古人认为都是寒实,所以应该用温药下之,这个规律是丝毫不错的。什么样叫
寒实?凡是有偏痛,而脉偏紧偏弦,就是属于寒实,可用温药下之,大黄附子细辛汤加。腹中
痛,偏于一侧,胁下也就是腹。尤其是右侧的胁下痛(肝痛)、腹痛、腰痛、胃脘痛,再有便
秘、脉玄,大黄附子细辛汤效果非常好;如果是关节一侧痛呢,应治关节,通常用桂枝加术
附,再加一点大黄,但是量不必大;腿的一侧疼,你可以搁芍药甘草;下肢一侧痛,就芍药甘
草配合这个方子,大黄附子细辛加芍药甘草;骨质增生常有偏侧痛,大黄附子细辛汤非常好
用。
3、升结肠的便秘(右侧腹痛),因为运动方向与地心引力是相反的,所以大部分都由阳虚、推
动无力所致,大黄附子细辛汤。如果没有疼痛,可以把细辛改为人参。
4、胆结石疼痛发作时,以大柴胡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均有适用机会。如果大柴胡汤无效时,要
考虑尝试大黄附子汤。
【比较集锦】
1、(1)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去中隔的寒湿,针对少阴症;
(2)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去寒实--大肠(麻黄换成大黄)。
2、(1)上焦寒实:三物小白散
(2)中焦寒实:甘草干姜汤

(3)下焦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
3、大黄附子细辛汤主偏痛,不拘左右,凡胸下各处,胸胁至腰部疼痛者均宜用之。但乌头桂枝
汤痛在腹中央之一侧;大黄附子细辛汤则主胁下疼痛牵引他处者也。

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原文】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用法】
1、以上三味药,以水十碗,先煮麻黄,待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
材,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三次。
2、这三味药下去,不会走表或发汗,而去里面的寒,结果是小便解。药吃到脉浮起来、小便正
常。
【剂量】
1、麻黄2钱,炮附子3钱,细辛2钱;
2、1钱=3.75克。
【组成】
细辛 麻黄 附子
【时机】
1、适应证为恶寒、微热、脉沉细、全身倦怠、无力气、好横卧等。有以上症状,如用此方,可
去恶寒而恢复气力,诸症状即快愈;
2、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病,无汗,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
3、这是去中焦的寒湿。关节上的寒湿这个方子就没有用了;
4、壮肾阳、去肺寒。
【方解】
1、附子、细辛为温药,能使血行旺盛,身提生温感。
2、麻黄能治恶寒、发热,如麻黄汤、葛根汤中麻黄都是治疗实证。
3、虚弱者脉沉细无气力,故配以附子、细辛治之。
【禁忌】
脉浮紧者、病在太阳不可用。
【应用】
1、用于少阴病有表证者,虚弱者及老人之感冒、支气管炎用之。
2、虚弱者咳嫩、时时背部恶寒、有稀薄水样喀痰、尿稀薄且多量、脉沉细、贫血性、无气力
者,用之有著效。
3、虚弱者感冒、支气管炎,头部冷痛者加防风、川芎用之有效。

4、本方与桂枝去芍药汤合方名为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配桂枝能增强温剂作用,加配甘草、
生姜、大枣能调和药性。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同样情形下用之。
5、又应用于肺结核末期之消耗热、半身不遂、浮肿、乳癌、班替氏病、慢性蓄脓症、皮肤恶性
肿瘤等。
【说明】
1、禁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2、请务必使用不含胆巴的炮附子。胆巴就等于防腐剂,会造成肝肾功能异常.甚至衰竭,害人性
命。
3、辨别有无含胆巴之方法:以舌尖舔一下炮附子,若有咸味即是有胆巴。
【应用集锦】
1、头部发冷、头痛犹如戴盖一物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2、患者只要觉得咽喉肿痛:
(1)少阳病:小柴胡汤加细辛;
(2)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芩。
3、少阴病:
(1)二三日背恶寒者,肾火衰败也,必温补以益阳;灸。
(2)反发热者,肾水不藏也,宜微汗以固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3)口燥咽干者,肾火上走空窍,急下之以存津液。大承气汤。
(4)心中烦不得卧者,肾火上攻于心也,当滋阴以凉心肾,黄连阿胶汤。
4、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 炮附子9克 细辛6克):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病、无汗、口不
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少阴寒咳)
5、(1)雷诺氏症:当归四逆汤加重剂量,趾头指甲青紫色如冰箱拿出来的。西医当成免疫失
调。
(2)雷诺氏症:真武汤加加水蛭、蜈蚣、全蝎。
(3)脉沉细标准少阴症,手足趾冰冷有雷诺氏症状,喜口含冰块,为真寒徦热,处方用麻黄附
子细辛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6、有一种头痛,即使触摸到疼痛处的头发也会出现头痛,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很快治愈,也
可用头风摩散。
【比较集锦】
1、始得少阴病,必见沉脉之明证。初非见沉脉者,但宜麻黄附子细辛汤,不见沉脉者,方可用
麻黄附子甘草汤也;
2、(1)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去中隔的寒湿,针对少阴症;
(2)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去寒实--大肠(麻黄换成大黄)。
3、(1)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去中隔的寒湿,针对少阴症;
(2)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去寒实--大肠(麻黄换成大黄)。
4、沉脉是附子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发热去甘草加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

经方: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原文】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伤寒》
2、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
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金匮》
【组成】
甘草 麻黄 附子
【说明】
1、里寒不是很盛的时候才可以用。
【应用集锦】
1、皮肤划痕试验是西医用来检查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的,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说明交感神经
兴奋性低。在治皮肤病时,只要有划痕性,可以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因为交感神经抑制,副交
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水平低下,所以肾上腺素是一个免疫抑制剂,这种情况下容易发生皮肤
病,如冷性荨麻疹。所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可以治疗皮肤病。
2、少阴病:
(1)二三日背恶寒者,肾火衰败也,必温补以益阳;灸。
(2)反发热者,肾水不藏也,宜微汗以固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3)口燥咽干者,肾火上走空窍,急下之以存津液。大承气汤。
(4)心中烦不得卧者,肾火上攻于心也,当滋阴以凉心肾,黄连阿胶汤。
【比较集锦】
1、始得少阴病,必见沉脉之明证。初非见沉脉者,但宜麻黄附子细辛汤,不见沉脉者,方可用
麻黄附子甘草汤也。
2、沉脉是附子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发热去甘草加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
3、(1)麻黄附子甘草汤:太少两感,脉沉,没有发热。
(2)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感,脉沉,发热,细辛是少阴病专用的解热剂。

经方:黄连阿胶汤(心血不足的失眠)
黄连阿胶汤
【原文】
黄连四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
七合,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用法】
1、先煮黄连、黄芩、芍药,五碗水煮成二碗,去渣;
2、再用小微火,阿胶放进;
3、阿胶化掉后。把火关掉;
4、等它冷了之后,纳鸡子黄,搅令相得。不要在很烫的时候放鸡子黄,那会变成蛋花汤。鸡子黄
就是生用才是补心血。
【组成】
黄连 阿胶 芍药 鸡子黄
【时机】
1、脉沉细,手脚冰凉,失眠,口渴、塘泻,一剂就中。
【方解】
1、少阴病的方子;
2、黄连、黄芩都是清热的药,杀菌力很强;
3、鸡子黄就是鸡蛋里面的蛋黄;
4、阿胶是驴皮熬成的膏。阿胶完全是滋阴的药,补阴血不足、补心血,补心脏和肾阳的血;
5、白芍的性是酸的,有固摄的功能。因为病人的体能太差,阿胶是驴皮补进去会散出来,所以
用白芍把它固到。
【说明】
1、失眠是因为心血不够。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血不足的失眠;
2、蛋黄的作用将苦味送到心脏去补心中一滴血(心藏神就靠这一滴血)。
【应用集锦】
1、舌苔黄干之失眠可用黄连阿胶汤;
2、黄连阿胶汤大部分用在手术以后的烦躁,因为很虚没有办法入眠;
3、年龄大的人,气血两虚,没有办法入眠,或睡得不是很深,可以用黄连阿胶汤下去当安眠
剂。
4、牛皮癣是一种往往呈长期一进一退病程,容易再发、难以治愈的皮肤病,汉方常用的处方有
(矢数道明):
(1)虚证时的桂枝加黄芪汤、黄连阿胶汤;

(2)实证时的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
(3)血热、血燥时的消风散、温清饮;
(4)瘀血时的大黄牡丹皮汤、桂枝茯苓丸料等
5、舌苔黄干之失眠可用黄连阿胶汤;无失神故可以不加蛋黄。
6、少阴病:
(1)二三日背恶寒者,肾火衰败也,必温补以益阳;灸。
(2)反发热者,肾水不藏也,宜微汗以固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3)口燥咽干者,肾火上走空窍,急下之以存津液。大承气汤。
(4)心中烦不得卧者,肾火上攻于心也,当滋阴以凉心肾,黄连阿胶汤。
7、(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系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症见
易激动、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多汗、心悸、脉数等。肝主情志,肝气郁结则急躁易怒。治
疗时,用消遥散疏肝解郁,再合消瘰丸,软坚散结。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抑阳。
8、吃安眠药也会造成口渴。黄连阿胶汤清虚热,安眠。
【比较集锦】
1、(1)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高,属于心阴虚。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
(4)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豉汤(虚热)、栀子干姜
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
(5)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最低。属于肝阴虚。以病因而
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酸枣仁汤是真的很
虚的病,是因为虚而产生的烦躁,所以烦躁不厉害。
2、桃花汤和黄连阿胶汤同为少阴病的方子,应用刚好相反:
(1)黄连阿胶汤是热往上冲,所以心中烦不得卧,造成病人睡不着,热就是发炎坏死的东西
(2)如果热往下走就是桃花汤,造成病人下利带血。
3、(1)温清饮: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除妇女血崩病之外,最常用者,为慢性顽固之
皮肤粘膜疾患,特别是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寻常性干癣、掌蹠脓疱症、皮炎、荨麻疹、贝
切特氏综合症(眼症少)等。多为皮肤黄褐色,枯燥如涩纸。用于普通体质之疾患或慢性病程
者,伴有肝脏机能损害,球所谓变态反应性体质之皮肤过敏者。用于皮肤疾患,多加连翘、荆
芥各2克、薏苡仁5克。
(2)消风散:瘙痒,血燥,血热,痂皮,分泌物,口渴。
(3)黄连解毒汤:瘙痒,实热,炎症,充血。
(4)黄连阿胶汤:瘙痒,阴虚证、内热,枯燥,心烦。
(5)茵陈蒿汤:瘙痒,里瘀热,胸中苦闷,脉紧。
(6)桃核承气汤:瘙痒,瘀血,实热,少腹急结,便秘。
(7)白虎加人参汤:瘙痒,内外热,津液亏乏,干燥,充血,口渴。
(8)十味败毒汤:瘙痒,轻症,变态反应,改善体质、解毒、排毒。
(9)三物黄芩汤:瘙痒,血热,四肢烦热,干燥。
(10)地黄饮子:瘙痒,虚证,血虚,风热,血燥。

4、少阴病:
(1)夹饮证
A、寒化:真武汤;
B、热化:猪苓汤。
(2)不夹饮证,
A、寒化:四逆汤;
B、热化:黄连阿胶汤。
5、左寸脉芤是阿胶证,《伤寒杂病论》中含阿胶的处方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当归建中加地
黄阿胶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大黄甘草汤、黄土汤。其中:
(1)脉弦而无力,厥阴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2)脉大,含有桂枝证,当归建中加地黄阿胶汤证;
(3)脉细,黄连阿胶汤;
(4)尺脉长,猪苓汤;
(5)脉沉,阳明腑实大黄证,大黄甘草汤;
(6)脉微,阳虚出血,黄土汤。
【名家论述】
1、黄连阿胶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得到二三日,一定津液伤到了,第二,心中烦,不得卧者,少阴证本来就是里寒,里寒很盛才
会成为少阴,我们身体里面都是寒的,我们的阳热、体能、营养液下到里,这阳应该和寒相
交,才会为身体所用,才会把营养的东西吸收下来,里面寒很盛的时候,就是肠胃功能蠕动太
慢了,根本没有办法吸收营养,结果食物在里面坏死掉了,在肠里面会变成肠炎,少阴证再下
利就危险了,所以用消炎的药,就是黄连、黄芩,黄连、黄芩,都是清热的药,杀菌力很强
的,起因是肠蠕动太缓慢,鸡子黄就是鸡蛋里面的蛋黄,阿胶是驴皮熬成的膏,阿胶完全是滋
阴的药,就是补阴血不足,完全补心血,少阴证的病人,脉微细,但欲寝,代表心脏已经衰落
了,一定血虚了,因为肠胃蠕动太慢,没有办法正常的吸收营养,产生新的血,造血的功能不
是很好,在治疗病的同时,要把血补足,因为自己来不及造血,所以开补血的药,用阿胶、鸡
子黄。为什么用白芍?白芍的性是酸的,酸性的药有固摄的功能,阿胶、鸡子黄在补心脏和肾
阳的血,药下去以后,因为病人的体能太差,补进去会散出来,所以用白芍把它固到。
先煮黄连、黄芩、芍药,五碗煮成二碗,去渣,再用小微火,阿胶放进去融化掉,把火关掉,
等凉却后,入鸡子黄生用,鸡子黄补心血。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诸失血证,胸悸,身热,腹痛微利,舌干唇燥,烦悸不能寐,身体
困惑,面无血色,或面热潮红者均效。临床上,黄连阿胶汤大部分用在手术以后的烦躁,因为
很虚没有办法入眠,年龄大的人,气血两虚的状况下,没有辫法入眠,这时候用安眠药没有
用,灸三毛稍微睡一下,或睡得不是很深,可以用黄连阿胶汤下去当安眠剂。

经方:附子汤
附子汤
【原文】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朮四两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1、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2、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
当以附子汤温其藏。
【剂量】
1、重用附子,白术比茯苓多一点;
2、附子如果只用3钱就没用了,寒水化不掉。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芍药 附子
【应用集锦】
1、怀孕妇女腹寒胀大,胎儿伤寒受凉,附子汤。
2、(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
(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西医有一种肌纤
维痛症,桂枝汤加玉竹,一下就好了。
(3)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
(4)上身不痛,只膝盖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3、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4、心下悸且痞硬、结聚于胸下两傍者,定神按之,自觉暗然有冷气,或腹拘挛、小便不利,或
时腹痛,此皆属附子汤证。

5、发汗太多,造成汗流不止但是没有成痉,桂枝加附子汤,发痉、肌肉抽搐,真武汤,手脚都
筋挛起来,附子汤。
6、(1)骨头关节痛:附子汤加减;
(2)只是膝盖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7、(1)附子汤:有背恶寒,所以有人参。附子汤是要排湿,少阴病只能利尿。
(2)真武汤:附子汤的人参换成生姜就是真武汤。寒水停在下焦的时候,头重脚轻。真武汤是
小便不利,水结下焦。
8、寒痰、寒湿的位置:
(1)寒湿在肌肉骨节间:附子汤。
(2)寒湿引起的下痢,甘草干姜汤。
(3)寒痰在肺:三物小白散(陷胸汤用于热实结胸)。
9、虚寒疼痛脉沉,全身骨节疼痛的时候用附子汤。疼痛是因为寒湿。如果是脉浮紧,就是麻黄
汤。
【比较集锦】
1、少阴处方:
(1)四逆汤:手脚冰冷了,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中阳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
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汤:表里皆寒且虚、阳不足,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但是阳
气很足用小青龙汤;
(3)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上下不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
了,上焦的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变成上热下寒,造成不断的下利。
(4)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
是表热里寒,脉很微细,很危险了。通脉四逆汤打通全身血脉。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5)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
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
用通脉四逆汤。
2、(1)上焦虚寒:人参汤
(2)下焦虚寒:附子汤
(3)中焦虚寒:小建中汤
3、下焦虚寒:
(1)虚寒在肾脏里面:全身都痛,附子汤;
(2)寒盛在肠胃里面:雷呜,肚子咕嚕咕嚕叫个没停,切痛,就是如抽筋般的痛。附子粳米
汤。
4、(1)附子汤:全身虚寒、关节疼痛。
(2)真武汤: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腹痛,下焦寒水,肌肉間动。
(3)白通汤:里寒下利、上焦虚阳下不来。
(4)四逆汤:手脚逆冷,肠胃的阳没有了。
(5)通脉四逆汤:里寒表虚热,手即温,但是脉几乎没有了。
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
脉四逆汤。

经方:桃花汤(下利便脓血)
桃花汤
【原文】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七,日三服,若一服愈,余
勿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伤寒)
2、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伤寒)
3、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金匮)
【剂量】
1、赤石脂5钱,2.5钱煮,2.5钱磨成末生用;
2、干姜2钱;
3、粳米两匙。
【组成】
赤石脂 姜 粳米
【时机】
1、下利便脓血。
2、这是涩剂,与大黄附子泻心汤正好相反。
【方解】
1、赤石脂胖子用五钱。赤石脂一半打碎生用,一半跟着药一起煮,汤煮好了再放赤石脂的粉
末,赤石脂生用就是要把药整个固涩在胃里,让肠子固住,不再下利;
2、干姜温中;
3、为什么不用人参?因为人参是补津液的。用人参时肠里面的病毒会不出来,所以用糯米,能
生津就好了,不要把它固住,粳米放一勺就好了,不要煮成糯米饭;
4、该方消炎的力量很强,一剂下去就不再下利了。
【应用】
1、大肠炎,西医无治。中医一剂就好。
【比较集锦】
1、(1)胃风汤:慢性且呈现衰弱之虚证下利。此下利,不仅小肠而且结肠和直肠均有慢性炎
症。本方主要应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冬季脱肛、冬季便血、不能应
用半夏泻心汤与真武汤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泻心汤:下利,心下痞硬,呕吐。
(3)断利汤:下利,心下有水饮,阴位。
(4)真武汤:下利,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汤:下利,下利脓血,更加虚弱者。
(6)桂枝人参汤:下利,有表热,心下痞。
(7)人参汤/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症状多。
(8)参苓白术散:下利,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嘈杂。
2、桃花汤和黄连阿胶汤同为少阴病的方子,应用刚好相反:
(1)黄连阿胶汤是热往上冲,所以心中烦不得卧,造成病人睡不着,热就是发炎坏死的东西;
(2)如果热往下走就是桃花汤,造成病人下利带血。
名家论述:
1、桃花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什么叫桃花汤桃花是红色的,所以桃花汤煮起来整个是鲜红的,因为里面有赤石脂,少阴证本
来就是阴寒的证,如果病人下利便脓血的时候就变成危证了,本来里寒很盛,蠕动不行,这时
候得到肠炎,感染滤过性病毒便脓血,会变成肠出血或肠穿孔出血,很危险的,桃花汤和黄连
阿胶汤刚好相反,黄连阿胶汤是热往上冲,所以心中烦不得卧,造成病人睡不着,热就是发炎
坏死的东西,如果热往下走就是桃花汤,造成病人下利带血。
桃花汤是【里寒下血】的时候用的。下利分热利、寒利,最轻的一般的热利用葛芩连汤可以治
好,还有黄芩汤都是热利用的,桃花汤是里寒下利,也是受到感染而来的。
赤石脂胖人可以用到五钱,有里寒用干姜温中,人参补充津液,生津就好,不要把肠里病毒固
住,糯米一勺,赤石脂一半打碎生用,一半跟着药一起煮,汤煮好再放赤石脂的粉末,生用就
是把药整个固涩在胃里,让肠子固住,不再下利,消炎能力很强,一剂下去就不再下利。

经方:甘草汤
甘草汤
【原文】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作者】孙思邈
【出自】《千金方》
【伤寒】
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组成】
甘草
【时机】
1、喉咙痛,胃里不消化。
【比较集锦】
1、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2、少阴咽痛:
(1)热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经脉而咽痛者,为甘草汤证,
(2)寒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经脉而咽肿痛者,为半夏散及汤证。方中半夏运枢,桂枝解肌,
甘草缓痛,使内外之经脉通而少阴之枢机利,则咽痛自愈。
3、甘草汤、桔梗汤曰咽痛,半夏散及汤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汤曰咽中伤而生疮,则皆咽痛为主
者也。盖咽痛本有轻重之分,轻者未必肿,重者必大肿。以是
(1)咽痛不肿之轻者,为甘草汤。
(2)其大肿之重者,为桔梗汤。
(3)但不肿或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者,为半夏散及汤与苦酒汤也。

经方:猪肤汤
猪肤汤
【原文】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下利,咽痛,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组成】
猪肤 石蜜
【时机】
1、病人有下利、咽痛、心烦的现象,猪肤汤主之;
2、少阴病心肾不交,心火向上,所以咽痛;肾水往下走所以下利。
【方解】
1、白粉即米粉,养胃;
2、猪肤就是猪皮,润燥解热。它是去热不是去寒的;
3、加白蜜,凡是甜药都能够缓痛,加白密就治嗓子痛。

经方:苦酒汤
苦酒汤
【原文】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破,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
差,更作三剂。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组成】
半夏 鸡子黄
【时机】
1、咽喉疼痛生疮,是咽喉痛中严重的一种。
【应用集锦】
1、很多老师容易有这个现象
2、拿一、两颗生半夏,不用熟半夏,把生半夏戳破,用铁架子架着蛋壳,蛋壳里面留一点蛋
白,在火面上烧,倒些乌醋,然后生半夏放进去,用打火机在下面烧,蛋壳中蛋清表面起一二
个泡泡出来就关火,慢慢的喝下去。很冲,喉咙开了就好了。
3、可以将生半夏10克、醋(60克)、水(30克)先煮3沸,等稍凉后冲入蛋清搅拌,蛋清一旦成
为蛋花就没用了。
4、治咽痛、咽壁有滤泡而致声哑者,效亦速。
5、对急性食道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2剂即愈。
6、对寒症则无效。若断为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
渴,可用《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克,桂枚10克,炙草10克,加鲜生姜10片,
水500毫升,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
7、(1)少阴热证:苦酒汤(生半夏10克(打碎,开水冲洗7次)、醋(60克)、水(30克) )先煮3
沸,等稍凉后冲入蛋清搅拌。治咽痛、 扁桃体红肿化脓、咽壁有滤泡而致声哑者、急性食道
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等少阴热症,2剂即愈。
(2)少阴寒证:若断为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
渴,可用《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克,桂枚10克,炙草10克,加鲜生姜10片,
水500毫升,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
【比较集锦】
1、甘草汤、桔梗汤曰咽痛,半夏散及汤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汤曰咽中伤而生疮,则皆咽痛为主

者也。盖咽痛本有轻重之分,轻者未必肿,重者必大肿。以是
(1)咽痛不肿之轻者,为甘草汤。
(2)其大肿之重者,为桔梗汤。
(3)但不肿或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者,为半夏散及汤与苦酒汤也。

经方:白通汤
白通汤
【原文】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2、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组成】
姜 葱实 附子
【时机】
1、少阴病的下痢。
2、病人上面有虚热,下面是寒痢。
【方解】
1、葱白只用葱的白茎,和干姜、附子一起煮,因为没有炙甘草,所以药一下去的时候,没有阻
碍,一下去就能把上焦的阳往下带。
2、干姜温中。
3、生附能行到表面上,能把肠胃的蠕动加速,让血行到四肢上去。
【应用】
1、病人癌症晚期,下利,病人汗出不止,整个肠胃都干掉了。这种就是死证,有阴无阳,就是
阳脱了,阳脱掉就会有这种现象。用白通汤加猪胆汁和人尿,白通汤可以通阳。大剂的用,靠
人尿硬把阴阳相隔打开。
2、病人病危已经没有时,白通加猪胆汁汤。如果脉微微出来,表示人救回来了,但是如果暴
出,病人就会死。所以吃药前要和病人家属说好。
【比较】
1、寒利不止白通汤,热利不止,桃花汤。
2、都是少阴病。
【比较集锦】
1、上热下寒:
(1)附子泻心汤:上面热肾阳不足(口腔溃疡足寒等);
(2)黄连汤:胸膈热大肠寒,上吐下泻的霍乱、腹痛;
(3)半夏泻心汤:胃有热大肠寒,腹痛比黄连汤轻;
(4)白通汤:上面热,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坏死,造成不断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黄升麻汤:厥阴病,无汗,上热喉咙痛、咽喉溃烂,又肠中虚寒下利;

(6)引火汤:上属雷火之热,比如口腔溃疡、唇周溃疡、舌头溃疡、目赤、严重鼻衄、头面轰
热、严重头晕、高血压等;下寒为肾的虚寒,比如脚特别冷、膝盖冷痛等。
2、少阴处方:
(1)四逆汤:手脚冰冷了,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中阳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
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汤:表里皆寒且虚、阳不足,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但是阳
气很足用小青龙汤;
(3)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上下不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
了,上焦的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变成上热下寒,造成不断的下利。
(4)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
是表热里寒,脉很微细,很危险了。通脉四逆汤打通全身血脉。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5)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
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
用通脉四逆汤。
3、(1)附子汤:全身虚寒、关节疼痛;
(2)真武汤: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腹痛,下焦寒水,肌肉瞤动;
(3)白通汤:里寒下利、上焦虚阳下不来;
(4)四逆汤:手脚逆冷,肠胃的阳没有了;
(5)通脉四逆汤:里寒表虚热,手脚温,但是脉几乎没有了;
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
脉四逆汤。

经方:半夏散及汤
半夏散及汤
【原文】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以上各等份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七,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
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七,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组成】
甘草 桂枝 半夏
【时机】
1、咽喉疼痛或声音嘶哑为主诉的疾病。
2、用于少阴病的嗓子痛,痛得很厉害。
3、少阴主枢,热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经脉而咽痛者,为甘草汤证;寒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
经脉而咽肿痛者,为半夏散及汤证。
【说明】
1、用粉剂比较好。
【应用集锦】
1、桂枝加半夏汤方,于桂枝汤中加半夏6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
主治:桂枝汤证中有咽喉痛或咳嗽者。本方本于仲景之桂枝汤、半夏散及汤之方意,合此二方
而成者也。
2、(1)少阴热证:苦酒汤(生半夏10克(打碎,开水冲洗7次)、醋(60克)、水(30克) )先煮3
沸,等稍凉后冲入蛋清搅拌。治咽痛、 扁桃体红肿化脓、咽壁有滤泡而致声哑者、急性食道
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等少阴热症,2剂即愈。
(2)少阴寒证:若断为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
渴,可用《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克,桂枚10克,炙草10克,加鲜生姜10片,
水500毫升,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
【比较集锦】
1、(1)身体的上部:心所主,半夏散及汤,用半夏桂枝。
(2)身体的下部:肾所主,四逆汤,用干姜附子;二者都有甘草。
这两方是少阴病寒化调气化的,见效快,但是见效之后不一定能巩固,因为少阴病伤其形质,
复形质要用金匮肾气丸。
2、少阴咽痛:
(1)热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经脉而咽痛者,为甘草汤证,
(2)寒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经脉而咽肿痛者,为半夏散及汤证。方中半夏运枢,桂枝解肌,
甘草缓痛,使内外之经脉通而少阴之枢机利,则咽痛自愈。
3、甘草汤、桔梗汤曰咽痛,半夏散及汤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汤曰咽中伤而生疮,则皆咽痛为主

者也。盖咽痛本有轻重之分,轻者未必肿,重者必大肿。以是
(1)咽痛不肿之轻者,为甘草汤。
(2)其大肿之重者,为桔梗汤。
(3)但不肿或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者,为半夏散及汤与苦酒汤也。

经方: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原文】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
1、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组成】
姜 附子 猪胆汁
【时机】
1、一合大概一个小酒杯。
2、唐容川认为人尿是回龙汤。
3、人尿用童子尿,帮助消化;猪胆汁暂时补充一下体内胆的功能的损伤。

经方:通脉四逆汤(下痢,里寒)
通脉四逆汤
【原文】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渐出者愈。非若暴出者之自无如
灯火之回焰也。
面赤色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
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寒)
2、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寒)
3、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金匮)
【组成】
甘草 姜 附子
【时机】
1、寒利严重的时候用通脉四逆汤;
2、病人下痢、里寒,但是皮肤温热,脉细微。
【方解】
干姜减一半就是四逆汤。
【应用集锦】
1、少阴症,寒利严重(下利、里寒),但是皮肤温热,脉细微,通脉四逆汤。
2、(1)普通情况吃饭太快,胃虚热打嗝,用橘枳姜汤、橘皮竹茹汤;
(2)胃虚寒打嗝,用吴茱萸汤;
(3)癌症病人,到最后的胃气欲绝打嗝,方用茯苓四逆汤,或者通脉四逆汤。
【比较集锦】
1、咽痛,少阴寒热俱有:咽干肿痛者为热(桔梗甘草汤),不干不肿而痛者为寒(通脉四逆
汤)。
2、干姜附子汤加炙甘草为四逆汤,重用干姜为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加人参为四逆加人参汤,更
加茯苓为茯苓四逆汤。
3、、少阴处方:

(1)四逆汤:手脚冰冷了,肠胃里面的热能没有办法达到四肢,中阳不振,脾胃的功能不好,
舌苔白白的,里寒很盛;
(2)附子汤:表里皆寒且虚、阳不足,所以附子汤可以补阳的不足;如果是表寒里虚,但是阳
气很足用小青龙汤;
(3)白通汤:是阴盛在下、虚阳在上,上下不通达,所以少阴证下利的时候,因为里寒太盛
了,上焦的心阳没有办法往下走,变成上热下寒,造成不断的下利。
(4)通脉四逆汤,就是阴盛于内,阳隔于外,摸病人微发热,可是舌苔伸出来全部是白的,就
是表热里寒,脉很微细,很危险了。通脉四逆汤打通全身血脉。通脉就是通达内外。
(5)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区别,病人的脉都是微细的,但是四逆汤只胃阳虚而已,所以四逆
汤的病人手脚冰冷,通脉四逆汤的病人手脚热的,但是脉都快没了
(6)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
用通脉四逆汤。
4、(1)附子汤:全身虚寒、关节疼痛;
(2)真武汤: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腹痛,下焦寒水,肌肉瞤动;
(3)白通汤:里寒下利、上焦虚阳下不来;
(4)四逆汤:手脚逆冷,肠胃的阳没有了;
(5)通脉四逆汤:里寒表虚热,手脚温,但是脉几乎没有了;
所以上下不能通的时候用白通汤,全身都虚寒的时候靠附子汤,内外阴阳不能协和的时候用通
脉四逆汤。
【名家论述】
1、通脉四逆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要内外通达就是用通脉四逆汤,下利清谷,吃进去的食物通通跑掉了,这时候里寒外热,就是
肠胃通通没有蠕动了,吃进去的食物直接流出来的,不是大出来的,阳虚的时候,肛门的口都
收不了直接流出来的。
通脉四逆汤里重用炙甘草,再加生附,配合干姜在用,像通脉四逆汤、白通汤、桃花汤大部份
都是用在伤寒、霍乱、瘟疫的时候,但有的时候是五苓散,要临症上辨症论治。
三碗水煮一碗,若爆出者之自无而忽有,既有而仍无,有时候有,有时候又没有,如灯火之回
焰,面赤色者加葱九茎,加葱白,因为上下相隔,应急的时候,可以通脉四逆汤加白通汤,腹
中痛者,这代表肠里面的血停滞,就要靠白芍,白芍把血带到肝里面,肝静脉的血再回到心脏
再换血;若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喉咙痛的加桔梗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
二两,胃气能够恢复,就能有救。

经方:四逆散
四逆散
【原文】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七,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七,内汤中,煮取一升
半,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组成】
甘草 柴胡 芍药 枳实
【方解】
1、是大柴胡汤去黄芩、大黄。不是肠炎,不是有病毒,所以不用黄芩,也不是大便堵到所以不用大
黄;
2、用柴胡入少阳、入半表半里;
3、用白芍止腹痛;
4、枳实专门去在十二指肠、胃下方、消化系统刚开始的地方堵到的时候用的;
5、炙甘草让药停在上焦。
【加减】
1、心下悸:加桂枝;
2、小便不利:加茯苓利尿;
3、腹中痛:加炮附子(热去寒);
4、泄利下重:参见左栏。薤白味像大蒜,入肺宣肺。
【应用】
1、胆结石的处方,四逆散加滑石,五倍子,海金砂。原因是胃寒,中焦很寒湿的时候,胆里面
就很干;
2、临床上治肝病大便不好的,四逆散合用当归四逆散,肝区痛的厉害的,加郁金、香附;
3、治疗胆结石的时候,四逆散要饭后吃,为了让食物顶在下面,药粉在上面,让药尽量入胆,
不要走太快,用炙甘草就是不希望药走太快,再饭后吃就是让药停得更久,不然会药走了,石
头还没有完全排出来。
3、日本经方家经验:使用猪苓汤与四物汤合方治疗肾结核病,时时获得良好效果,后来用于慢
性膀胱炎也有良效。

【应用集锦】
1、确定病人是胆结石的话,四逆散里面再加滑石、五倍子、海金沙。加了滑石大便出来会很
快,会有下利。所以四逆散要饭后吃,让食物顶在下面,药粉在上面,让药尽量入胆,不要走
太快,炙甘草也是不希望药走太快。
2、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2、
临床上治肝病大便不好的,四逆散合用当归四逆散,肝区痛的厉害的,加郁金、香附;
3、(1)胸下左右,心下或胸下之傍皆实满,犹大柴胡汤之腹证;胸满而实,逆满,苦痛亦
甚。心下痞硬者,多属四逆散证。这两种情况通常都伴有他症。
(2)胸胁苦满,胁下挛急者,亦属四逆散腹证。柴胡、枳实解胸胁之痞满,芍药甘草和胸腹之
拘挛
A、兼有动气者,加牡蛎;
B、兼有疝气者加刘寄奴。
4、(1)四逆散证多有心窝部硬如有物堵塞、胸胁苦满、腹直肌绷紧凸出。
(2)四逆散也可用于胆石症、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等疾病。
(3)四逆散加夏枯草10.0克、栝蒌根3.0克、贝母2.0克,还可用于治疗瘰疬。
(4)四逆散加鳖甲、茯苓、大枣、生姜谓解劳散,可用于治疗肺结核、胆囊炎等。
5、少阳阳气郁闭不达于四末,也会怕冷、手脚凉,但是舌两边红、脉玄而有力。这样的患者用
附片不会见效:
(1)舌苔薄白:四逆散。
(2)舌苔厚腻:龙胆泻肝汤。
【比较集锦】
1、(1)安中散:用于偏虚之慢性胃脘痉挛性疼痛。本方主要用于神经性胃痛(胃神经症)、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烂、胃酸过多症(疼痛)、胃下垂症、慢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幽门狭窄、胃肿
瘤、妇女之血气刺痛(兼有郁血之神经性疼痛)、痛经、恶阻、癔病等。
(2)四逆散:心下部疼痛,心下急。
(3)大柴胡汤:心下部疼痛,实证之胸胁苦满。
(4)柴胡桂枝汤:心下痛,腹壁紧张。
(5)芍药甘草汤:腹痛,腹肌拘挛。
(6)坚中汤:心下痛,腹肌紧张,呕吐。

(7)良枳汤:心下痛,心下微硬,痉孪性疼痛。
(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心下痛,脐旁动气为特征。
(9)丁香茯苓汤:心下痛,重度虚证。

经方:乌梅丸(打虫,久利,肠胃寒湿)
乌梅丸
【原文】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一斤)附子六两(炮,去皮)当归四两 黄柏六两
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蜀椒四两(炒去汗)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
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
冷、滑物、臭食等。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
人常自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蛔厥。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
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蛔也。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伤寒)
2、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
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金匮)
【用法】
饭前吃。
【组成】
人参 细辛 黄连 桂枝 黄柏 姜 当归 梅实 附子 蜀椒
【时机】
1、胃里有蛔虫,一定肠胃寒湿;
2、肠胃寒湿的久利。
【方解】
1、干姜、细辛以去痰而和胃;
2、乌梅以止吐,川椒以杀虫;
3、黄连、黄柏以降逆而去湿;
4、当归以补血;
5、人参以益气;
6、附子、桂枝以散寒而温里;
故服后蚘虫从大便挟湿痰而俱去。方中杀虫之药,仅有川椒一味,余多除痰去湿温中散寒之
药。
【禁忌】
黄湿热舌苔,才用乌梅丸,白色不可用。
【说明】
1、蚘虫是由于水盛血寒,胃中凝积湿痰而胆火不足。湿痰充实于胃,食入则上泛,故饥不能
食。2、胃中胆汁无消谷之力,因而纳减,蚘以久饥难忍,上出于膈,故闻食臭而出于口。
2、胃中之所以有湿痰,是由于胆汁不能消水,而胃中先寒。胃中既寒,蚘虫乃得滋生,湿痰即

蚘虫之巢穴。
【应用集锦】
1、(1)巅顶是厥阴之脉与督脉相会之处。巅顶痛是肝阴不足,不能上荣络脉,虚而作痛。症
见痛如针剌,用乌梅丸。
(2)厥阴头痛;槀本善治巔顶头痛,尤能引诸药达病所。人参败毒散加川芎、蒿本、酒炒黄
柏、木瓜、红花、酒炒大黄。
(3)远志宁神益智。 厥阴头痛用吴茱萸汤或乌梅丸。
2、肝阴不足,不能潜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痛,用乌梅丸滋肝阴,阴足则能潜阳。
3、咽痛多属火热之邪为患,但也有虚寒为患的。
(1)如症见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证,肾气丸加桔梗治之。因少阴之
脉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载药上行之功,使药达病所,其症可愈。
(2)若咽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是少阳病之特征,可从少阳论治。少阳属火又属三焦,咽位于
上焦。小柴胡汤中去人参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
和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汤之意。二方皆为治咽痛之主方。
(3)咽部是厥阴经脉所循行的部位。若症见咽干,咽后壁痛、色垢者,可用乌梅丸。
(4)咽痛若伴有胃纳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等症者,用理中丸或汤加桔梗,一治脾胃虚
寒,二升提肺气,以治咽痛。取脾脉连舌本之意。
4、腰痛患者每晚睡到后半夜就疼痛难忍、难以入睡,用厥阴病的乌梅丸就有效。
5、早醒可从厥阴经去治,入睡困难是阳不入阴,多属少阴病;早醒多在早上6点以前,是阴不
恋阳,多属厥阴病。
6、老年性皮肤瘙痒、通宵不睡觉,那就是乌梅丸证。
7、女子七七、男子七八之后,就是肿瘤的高发年龄。常见乌梅丸证。但是用了乌梅丸后,症状
缓解,可肿瘤多会进展,因为有附子、干姜、细辛、川椒等很多的温药,温药易扰动相火,而
促进肿瘤生长。
8、一考试就下利,乌梅丸证。胃有寒水,心包有痰,心包为相火,主欲望。一紧张,寒水下
排,就下利;
9、(1)偏头痛为少阳头痛,即胆经痛:川芎3钱,勾陈3钱,白附子3钱,僵蚕 –> 风痛止痛
剂;白附子专治风吹就痛的头痛,勾陈钻入头脑深处。头病必用川芎,川芎专走血管,并合用
白附及勾陈去头痛且活血。
(2)小孩的偏头痛也可以用吴茱萸汤。
(3)发作性偏头痛,一般病程较短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因风邪在早期宜散不宜补,
故去人参之补,加桂枝之散。
(4)左边头痛者,用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防风、羌活。其偏右边头痛者,用补中益气汤加
白芷、独活、蔓荆子、酒炙黄芩。
(5)时久难愈的偏头痛,应从厥阴治之,乌梅丸。
10、 乌梅丸可用于蛔虫症、胃酸过多症、胃溃疡、肠绞痛、慢性腹泻等。此外亦用于上热下冷
之厥阴病证。
11、高血压: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120 或140),肝阳偏亢,多实症,小柴胡汤加入茯苓以降之。
(2)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压(>90),是肝阴不足所引起的肝阳上亢,多虚证,乌梅丸补肝阴,肝阴
足则阳亢平。
(3)若头晕目眩、耳鸣眼花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弦而有力者,可用侯氏黑散平肝息
风。

(4)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耳鸣,脉弦滑,苓甘五味加姜辛半
夏杏仁汤实脾泄肝,其症自愈。
12、奔豚气病是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所致。《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两者之
义相同,故用统治厥阴病之主方乌梅丸治疗。
13、手心起硬皮,手心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劳宫穴部位,肌肤得血液濡养则润滑光泽,失于血液
濡养则起硬皮,乌梅丸。
14、脑震荡头痛,是外伤后引起之头痛。外伤后引起的气血紊乱,阴阳不相顺接所致。此属厥
阴病的基本病机,乌梅丸。
15、如果是肝阴不足,不能潜阳之故。阳主动,故失眠。症见彻夜不眠,伴有头晕痛。治疗
时,用乌梅丸滋肝阴,阴足则能潜阳,失眠自除。
16、(1)痫证是指间断发作性病证,多与情志刺激有关。从脏腑来说,主要由于肝、脾、心、
肾脏气失调,导致一时性的阴阳紊乱,气逆痰壅,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症见全身或手足抽
搐颤动,或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霎时即恢复如常人。
若先抽搐而后仆倒不省人事者,则用桂枝汤加防风、竹叶,息风清热;若发作前伴有眼前发黑
者,可用乌梅丸(汤),以其目为肝窍之故。
(2)癫痫俗称“羊痫风”,以全身强直痉挛,突然性的意识丧失为特征。若症见抽搐甚,伴有
热象而诸药无效者,可用风引汤治疗。若发作时口中无痰者,急诊处理病情平稳后可用磁朱
丸。
17、眼球疼痛难忍,多伴有眼磨发红之症,且有反复发作的倾向。肝开窍于目,肝风内动,上
扰空窍而作痛,用乌梅丸或汤。
18、(1)胃虚、寒热错杂,乌梅丸:
(2)胃虚以偏于寒,陶华因立異安理中汤:即理中丸加乌梅花椒;
(3)胃不虚以偏于热,汪琥因制清中安蛔汤:黄连黄柏枳实乌梅川椒。
19、蛔虫,乌梅丸如果无效,用甘草粉蜜汤,甘草10克,粳米20粒(或大米),蜂蜜30克,效如
桴鼓。
【比较集锦】
1、(1)奔豚之动,自脐底起而即冲心胸,休作有时。若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为有水气,属
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奔豚汤及广济小品之方证;
(2)若似此形状,发时呻吟者,虫也。虫证常有动气甚者、或心中烦闷、怔忡者,当合虫药症
状辩之,可参用甘草粉蜜汤、乌梅丸;
(3)癫痫也有似奔豚的现象。
【名家论述】
1、乌梅丸《伤寒笔记》(倪海厦)
病人有烦躁的现象,脉微弱,少阴,厥阴都有,少阴证的是烦躁不得卧是持续的,厥阴证的烦
躁,有时候躁有时候不躁,这是脏厥和蛔厥的不一样,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蛔,虫就从嘴巴吐
出来,现在病者静,而复时烦,有的时候静,有的时候烦躁,此为蛔厥,所以肚子里面有虫,
病人就会有这种现象,蛔上入膈,故烦,虫往上冲的时候造成烦的现象,得食而呕,吃东西进
去又呕吐出来,因为蛔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蛔也。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除
了打虫以外又可以用在久利上,实际上病人会产生蛔厥的,就是胃里面太寒了,胃里面太冷的
时候容易生虫。为什么列入厥阴证里面?他的胃冷,就是因为肝脏,肝是解毒的脏,人身上的
毒,肝都会排掉,可是如果肝脏寒的话,在中医讲肝寒的时候,就是肝的解毒功能并不是很
强,进入厥阴证的时候,很多病毒都跑到肝里面去了,肝脏的解毒功能又不很正常,这时候造
成虫很容易在胃里生长,虫的体温是跟着人的体温的,人吃东西的时候虫也跟着吃东西。胃寒
的时候又不吃东西,虫在里面就饥寒交迫,虫肚子饿的时候,虫往上跑,一上来病人的情绪就
会很烦躁,在病人的嘴唇上可以看到白白的点,还有病人会肚子痛,一般来说肚子痛就是里

寒,里寒的时候用小建中汤重用芍药,芍药是桂枝的两倍,里寒的话脉应该是沉紧,如果肚子
痛摸到脉是浮大就是肚子里面有虫,为什么脉会很大因为虫在动,一吃东西虫也跟着抢就会吐
出来,这就是蚘厥。
虫的性,虫闻到酸则静,本来虫都在动,一吃到酸的就静下来了,得辛则服,虫吃到很辛辣的
东西就乖了,得苦则泄。吃到苦的就往下走,苦就是中药消炎的药,鸟梅丸就是从这三个角度
来设计去虫。
乌梅先泡醋一个晚上,再用米去蒸,蒸熟后把米跟乌梅捣在一起,和蜜,细辛狠辣,干姜也
辣,蜀椒是专门杀菌的,就是巴椒,蜀椒开口无毒闭口的有毒,细辛、干姜、蜀椒都是辛辣
的,黄连、黄柏是苦的攻下,炮附、桂枝、干姜是热性,让肠胃热起来,改善肠胃环境,虫才
不会生在里面,肠胃虚寒才会有虫,人参把肠胃的虚寒补回来,食物被虫子吃掉,胃不能吸收
化成血,所以当归补血。
吃乌梅丸时禁生冷、滑物、臭食等,肠胃不好会再造虫出来,先食饮,服十丸,就是饭前吃
药,如果饭后吃乌梅丸,人吃的是乌梅丸,虫吃到的是饭,所以要饭前服乌梅丸,虫攻出来
后,肠胃环境一改变,肠胃变热,虫无法生存。
乌梅也主久利,久指寒利,有时寒利带脓血,就是炎症,黄连、黄柏、干姜、细辛、炮附都是
寒利时用的。中焦过湿无法消除时,也可以用此丸剂,其丸苦温,故能去结实之湿。有些病人
一紧张就下利,如遇考试,也是乌梅丸。

经方:当归四逆汤(手脚寒冷,冻疮)
当归四逆汤
【原文】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
(一法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
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汤。
【组成】
甘草 细辛 桂枝 大枣 当归 通草 芍药
【加减】
1、如果有下痢,去通草;
2、如果有便秘,通草多加一些,当归多一些。服药后大便多一两次。
【应用】
1、加护病房的危重病人,手脚冰冷,脉微细,需要大剂用当归四逆汤;
2、当归四逆汤是去血虚造成的里寒;
3、当归四逆汤专门治疗冻疮,是绝对、唯一处方;
4、糖尿病病人最后要截肢,也用当归四逆汤。只要是截肢,就想到当归四逆汤;
5、女人白带,手脚是冷的;
6、睾丸有疝气的时候(因为细辛)(可用升麻,什提阳气),用当归四逆汤;
7、183 案例,左边身热。左主血,右主气。左寒,为血寒,用当归四逆汤入血分;若为右寒,
入气分,用黄芪及建中汤类;双侧都寒,可用四逆汤;
8、用当归四逆汤做加减,临床上的时候看我们血癌的病人,红斑性狼疮的病人,尿毒的病人,
都可以用这个处方来解决;
9、妇人月经不来,有寒结,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比较集锦】
1、单纯心力不足造成之手脚冰冷用四逆汤,血虚血寒之四逆用当归四逆汤。比较四逆汤、当归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
2、桂枝汤加当归,通草,细辛,名当归四逆汤,更加吴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汤。
【应用集锦】
1、(1)左侧脐旁天枢穴处挛急疼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小腹腰间聚结、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皮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
2、肠子下坠、疝气:当归四逆汤+升麻升提阳气。
3、(1)雷诺氏症:当归四逆汤加重剂量,趾头指甲青紫色如冰箱拿出来的。西医当成免疫失
调。
(2)雷诺氏症:真武汤加加水蛭、蜈蚣、全蝎。
(3)脉沉细标准少阴症,手足趾冰冷有雷诺氏症状,喜口含冰块,为真寒徦热,处方用麻黄附
子细辛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4、冻疮:先服当归四逆汤,然后涂上干姜附子汤(附子散)。
5、(1)大便溏,如果有少阳证,还是用小柴胡汤。
(2)大便不规则:当归四逆汤。
6、(1)糖尿病病人最后要截肢,也用当归四逆汤。只要是截肢,就想到当归四逆汤;
(2)糖尿病的脚溃烂,可以用矾石汤外洗方;用蔗糖水,一盆水放半斤蔗糖,上午一次,下午
一次;外用处方:知母除湿,黄连去热,三七对收敛伤口非常好,血竭,可以让腐烂的肌肉重
生;
(3)糖尿病的一种情况是病人越来越消瘦,脚肿大。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效果非常好。
7、半身冷:左主血,右主气。左寒,为血寒,用当归四逆汤入血分;若为右寒,入气分,用黄
芪建中汤类;双侧都寒,可用四逆汤。
【名家论述】
1、当归四逆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当归四逆汤是中医治疗冻疮的主方,处方还是桂枝汤的加减。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实际上心脏极度的衰竭了,所以加护病房裹面,靠维生机的病人都是
当归四逆汤证,摸他的手脚都是冰冷的,心脏的血没有办法运行到四肢的末梢,四肢就缺氧,
会坏死掉,这就是造成冻疮,除了冻疮外,紧急的时候也在用的,桂枝和白芍等量,由于动脉
和静脉两个相等长,血液就会加速,平常胖子开三钱,人都昏迷了,靠维生机的时候用三两都
不过份,因为身体里面完全没有功能,完全要靠药力,桂枝和白芍一定等量,如果桂枝少白芍
重,会造成血管爆裂,因为出去的力量不够,人已经极虚了,肠胃的功能不够了津液也不够
了,怕里面的东西梗到,所以用通草,通草是很轻的润肠剂,连麻子仁对病人来说都太强了,
可是不攻又不行,因为怕里面有脏的东西,所以用通草,同时再加炙甘草、大枣,把津液都补
回来,平常张仲景很少用补药,因为病人需要,病人在失血的状况下,所以用当归,把血补
足,细辛壮里阳,让下焦的阳往上升,下面的阳往上走,整个人能循环起来,为什么不用生姜
生姜是散胃里面的水,病人有恶心呕吐的时候才会用生姜,现在要把水补回来,所以不用生
姜。
大部分妇人的带下,就是白带,都是阴寒的体质,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人的生殖系
统,只有肝经路过。会把肝热起来,白带就去掉,妇科会用到。

经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久寒,胃寒、白带)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原文】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汤。
【组成】
甘草 细辛 桂枝 大枣 姜 当归 通草 芍药 吴茱萸
【方解】
1、吴茱萸入肝止呕;
2、当归以补血;
3、细辛、通草以散寒而行水,所以助心营而起欲绝之脉也;
4、合桂枝汤去生姜而倍大枣,所以扶脾阳而温手足之厥及肌肉之寒也;
5、若其人内有久寒,心下水气,不免渗入于胃,胃底胆汁不能相容,又必抗拒而见呕逆,故于
本方中加吴茱萸以止呕;
6、生姜以和胃。
【应用集锦】
1、妇人的白带,都是阴寒的体质,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人的生殖系统,只有肝经络
过。所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把肝热起来,白带就去掉了。
2、病人久寒、胃寒;
3、脚气冲心者,风引汤;不剧急者,吴茱萸剂与之。
4、若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久寒者,水毒之寒、下焦之虚寒、疝毒、宿饮之
类,阻塞胃口,抑遏阳气,妨碍饮食腐熟。临床上,或见宿食停滞中焦,而见吐酸吞酸等证,
或因冷气冲逆、迫于心下、攻于胸胁、而见干呕、吐涎沫,或腹病,或吐利,或转筋,或妇人
血寒凝滞,经水短少,腹中拘挛,时迫于心下胁下,肩背强急,头顶重痛,概为久寒。其脉证
若见手足寒冷、脉细,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必效。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当归,通草,细辛,名当归四逆汤,更加吴茱萸,生姜,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汤。
【名家论述】
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教程》(倪海厦)
当归四逆汤是中医治疗冻疮的主方,处方还是桂枝汤的加减。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实际上心脏极度的衰竭了,所以加护病房裹面,靠维生机的病人都是
当归四逆汤证,摸他的手脚都是冰冷的,心脏的血没有办法运行到四肢的末梢,四肢就缺氧,

会坏死掉,这就是造成冻疮,除了冻疮外,紧急的时候也在用的,桂枝和白芍等量,由于动脉
和静脉两个相等长,血液就会加速,平常胖子开三钱,人都昏迷了,靠维生机的时候用三两都
不过份,因为身体里面完全没有功能,完全要靠药力,桂枝和白芍一定等量,如果桂枝少白芍
重,会造成血管爆裂,因为出去的力量不够,人已经极虚了,肠胃的功能不够了津液也不够
了,怕里面的东西梗到,所以用通草,通草是很轻的润肠剂,连麻子仁对病人来说都太强了,
可是不攻又不行,因为怕里面有脏的东西,所以用通草,同时再加炙甘草、大枣,把津液都补
回来,平常张仲景很少用补药,因为病人需要,病人在失血的状况下,所以用当归,把血补
足,细辛壮里阳,让下焦的阳往上升,下面的阳往上走,整个人能循环起来,为什么不用生姜
生姜是散胃里面的水,病人有恶心呕吐的时候才会用生姜,现在要把水补回来,所以不用生
姜。
大部分妇人的带下,就是白带,都是阴寒的体质,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人的生殖系
统,只有肝经路过。会把肝热起来,白带就去掉,妇科会用到。

经方: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汤
【原文】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
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
绵裹)白朮六铢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
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
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伤寒)
【组成】
菖蒲 天门冬 甘草 白术 升麻 桂枝 茯苓 石膏 姜 当归 麻黄 芍药 知母 黄芩 玉竹/萎蕤
【时机】
1、上热下寒;
2、为表证无汗,兼咽喉溃烂而肠中虚寒下利者;
3、病人嘴巴吐血,肝血往上,舌苔有热,又下利清谷,脉又很弱。又寒又热,就是麻黄升麻汤
的使用时机。
【方解】
1、升麻是向上的,升麻性向上,有升提的作用,所以如果病人有坠症,比如脱肛、疝气,腹膜如果破
了,小肠坠出来了等,要用升麻;
2、白术是利三焦油网;
3、葳蕤又叫玉竹,专门治咽喉不利、喉咙痛、喉咙肿胀。葳蕤止血把热往下降,通利喉咙;
4、麦门冬和麻子仁是相表里,麦门冬和天门冬都是润肺的,因为肝的血逆流上来的时候,血带来了
很大的热度,就是炎,上焦会热起来了,舌苔会黄,这时候会吐血,靠天门冬润肺;
5、因为下焦太寒了,所以有干姜;
6、因为上焦太热了,所以用石膏。
【应用】
1、这是对肝病吐血的方剂,寒热并用;胃癌吐血用黄土汤。
【说明】
1、怀疑不是经方原方,仲景不会用这么多药。
【比较集锦】
1、上热下寒:
(1)附子泻心汤:上面热肾阳不足(口腔溃疡足寒等);
(2)黄连汤:胸膈热大肠寒,上吐下泻的霍乱、腹痛;
(3)半夏泻心汤:胃有热大肠寒,腹痛比黄连汤轻;

(4)白通汤:上面热,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坏死,造成不断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黄升麻汤:厥阴病,无汗,上热喉咙痛、咽喉溃烂,又肠中虚寒下利;
(6)引火汤:上属雷火之热,比如口腔溃疡、唇周溃疡、舌头溃疡、目赤、严重鼻衄、头面轰
热、严重头晕、高血压等;下寒为肾的虚寒,比如脚特别冷、膝盖冷痛等。

经方:白头翁汤(热痢)
白头翁汤
【原文】
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2、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组成】
黄连 黄柏 秦皮 白头翁
【时机】
1、热痢;
2、里急后重;
3、可能有便脓血。
【方解】
1、白头翁止腹痛、去热、止血。与白芍的止腹痛不同,痢疾的原虫把肠子破坏了,肠子里面出
血很多,所以靠白头翁和秦皮;
2、秦皮止下痢;
3、黄连清小肠的热;
4、黄柏清膀胱的热。
【加减】
1、下痢得很厉害的时候,白头翁用五钱都可以。
2、有里急后重,可加大黄2钱
3、妇人在妊娠的时候,下利凶急后者血痢很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
【比较】
1、葛根黄芩黄连汤也是用于热利,但它一定要有太阳表证;
2、黄芩汤的热利一定有肚子痛;
3、黄连汤的热利一定是寒热并结的;
4、白头翁汤是纯热利,后重;
5、如果病人有时下痢有脓血,有时没有脓血,可以用桃花汤和白头翁汤一起。
【应用集锦】
1、治疗疟疾时我们使用小柴胡汤来治忽冷忽热之症,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来治热利,如果下利
带血时,就用白头翁汤来做加减,都是一剂知二剂已,速度之快,几乎隔夜就恢复过来。

【比较集锦】
1、(1)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2)白头翁汤: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2、便下纯脓血,痞硬不甚者,用三黄泻心汤;少腹急结者,用桃核承气汤;心下痞,腹部拘急
而痛者,用黄芩汤;或热利下重,渴欲饮水者,用白头翁汤。
伤寒论:第三八七条辩
名家论述:
1、白头翁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痢疾、急性的肠炎,白头翁汤是很常用的方子,热利大便出来很臭,白头翁汤是非常好用的方
子,几乎是一剂知二剂已,第一碗喝了就不利了,第二碗喝了就胃口大开,精神好起来了,寒
利用通脉四逆汤、热利就用白头翁汤。
热利的主证:
1、手脚不寒
2、便臭
3、脉数,数代表热代表发炎了
像痢疾的症状就是白头翁汤证,像霍乱、伤寒是下利清谷为主证。
白头翁二钱,止腹痛,同时去热,单独腹痛白芍就可以,但是热利的原虫把肠子都破坏了,肠
子里面出血很多,所以白头翁和秦皮,秦皮性苦寒,止涩,止下利的功能,黄连、黄柏清热,
拉的很厉害时,白头翁用到五钱都可以。

经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原文】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
之。
【剂量】
1、四味药等量,各开三钱;
2、干姜温胃寒;
3、黄连、黄芩清肠热;
4、吐、利以后,津液伤到了,一定加人参。
【组成】
人参 黄连 姜 黄芩
【方解】
1、干姜来去寒;
2、病人又有虚热,但是没有食物堵在里面,所以用黄芩、黄连来消炎;
3、病人被吐被下肠胃津液一定伤到了,所以加人参。
【应用集锦】
1、治疗胰脏癌的最重要的处方。
2、另外一个胰脏癌常用的处方是旋覆代赭汤加干姜吴茱萸,这是用在病人严重呕吐、呕酸很多
的时候;胰脏癌的病人如果还有往来寒热,就会用到小柴胡汤。 手术开刀,手术前不能吃东
西,手术后又没吃东西,要等到放屁出来才能吃,由于肠子都黏在一起,这时候最好用的就是独
参汤,单独一味人参。
3、又吐又下,中隔很痛。如果有胃酸反逆,用旋复花3钱、代赭石3钱、干姜3钱、吴茱萸3钱,
吃下去一个星期后大下,大便是黑的。
4、如果有怕风,加桂枝汤;如果有项强,加葛根汤。
5、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6、化疗患者很容易见到寒格证,用半夏治疗是没有效果的,此时处方要极简: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汤治疗寒格。
【比较】
与大黄甘草汤比较:
1、都是食入口即吐的症状;
2、大黄甘草汤是胃家的热实,热而且有中间,所以东西吃下去马上吐掉;
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虚热,病人本来就是寒的,又经吐下,肠胃津液已经伤到了。
【比较集锦】
1、(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芩干姜黄连人参各三两
(2)半夏泻心汤:黄芩干姜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各三

经方:四逆加人参汤
四逆加人参汤
【原文】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利止,恶寒脉微,而复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剂量】
1、四逆汤加人参一两,大剂地用人参。
【组成】
人参 甘草 姜 附子
【应用集锦】
1、亡血
(1)四逆加人参汤:微脉,脉没有力气或脉芤,没有活动性出血
(2)黄土汤:洪数脉,有活动性出血,黄芩配生地对活动性出血有截断作用
【比较集锦】
1、干姜附子汤加甘草为四逆汤,重用干姜为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加人参为四逆加人参汤,更加
茯苓为茯苓四逆汤。
2、干姜附子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比较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茯苓四逆汤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人参一两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人参一两茯苓
四两
阳虚,没有阴虚,白天烦
躁、夜里安静
阳虚、阴虚+ 急迫症、厥

+ 津液丧失太多 + 烦躁

经方:理中丸(肠胃寒湿,口吐涎沫)
理中丸
【原文】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一
服,腹中未熟,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
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若脐上筑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2、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3、下多者,还用术;
4、悸者,加茯苓二两;
5、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6、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7、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8、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大病差复,喜唾,久不了了,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2、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组成】
人参 甘草 白术 姜
【时机】
1、胃上有寒症的时候,一定会吐涎沫。
2、胃有寒的时候,心火要下来的时候达不到胃,又回去了,肺里面的津液就从嘴巴里面出来
了。所以只要口吐涎沫,嘴巴里面口水那么多,吐掉了又来吐掉了又来,都是胃有寒症。
【说明】
1、治病的同时,一定要去强固他的胃气。胃里面有寒、气逆呕吐。要让一个人的病好了不再
发,完全治好,就是你要把他的胃固好。胃要固好,你要分清它是寒症还是虚热。
【应用集锦】
1、如果是大病、重病,好了以后病人变得很虚弱,短气,心里欲吐,这种欲吐有恶心的现象,
就是胃里面有虚热。
2、呃逆:
(1)火呃,宜用承气汤;
(2)寒呃,宜理中汤,加丁香柿蒂;

(3)瘀血滞呃,宜大柴胡汤,加桃仁丹皮;
(4)痰饮作呃,旋覆代赭汤。
3、咽痛多属火热之邪为患,但也有虚寒为患的。
(1)如症见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证,肾气丸加桔梗治之。因少阴之
脉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载药上行之功,使药达病所,其症可愈。
(2)若咽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是少阳病之特征,可从少阳论治。少阳属火又属三焦,咽位于
上焦。小柴胡汤中去人参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
和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汤之意。二方皆为治咽痛之主方。
(3)咽部是厥阴经脉所循行的部位。若症见咽干,咽后壁痛、色垢者,可用乌梅丸。
(4)咽痛若伴有胃纳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等症者,用理中丸或汤加桔梗,一治脾胃虚
寒,二升提肺气,以治咽痛。取脾脉连舌本之意。
4、怕凉,不能吃冷东西,
(1)手足是温的,此属病在太阴,用理中丸就可以。
(2)如果手足不温,就要加附子,用附子理中丸从少阴去治。
(3)如果吃了附子理中丸还不见效,摸他的脉弦细,就再加丁香、沉香之类走厥阴经的药,可
用丁附理中丸。
5、肠胃型感冒(孟超师兄总结):
(1)发烧、头痛、口渴欲饮水、但一喝就吐、或有(拉肚子)水泻:五苓散;
(2)发烧+泻肚子(肛门有灼热感+恶臭):葛根黄芩黄连汤;
(3)施合一医师经验效方:肠病毒/手足口病:葛根黄芩黄连汤+五苓散;
(4)施合一医师肠胃型感冒治症常用药方:附子理中汤、黄连汤、胃苓汤。
【比较集锦】
1、(1)(1)理中丸/人参汤: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朮各三两
(2)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3)附子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2、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
(1)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
(2)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
3、霍乱病证方治表
热霍乱
发热恶寒、身疼、头痛、呕吐下利,若吐利止,身痛复发热者 桂枝汤
证状如前,头痛身疼,热多,欲饮水者 五苓散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 补竹叶石膏汤
寒霍乱
证如四八条,头痛身疼不欲饮水者 理中丸
既吐且利,大汗出,小便利,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是厥冷者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者 四逆加人参汤

4、(1)太阴病,手足自温,比如胃凉、肚子冷,在太阴经的可用甘草干姜汤,加党参、白术
即理中汤;
(2)如果伴有手脚凉,就加附子,成了少阴经的附子理中汤;
(3)如果脉再弦细、摸得不清楚,就加丁香、花椒等,就是厥阴经的丁附理中汤。
【名家论述】
1、理中丸《伤寒笔记》(倪海厦)
病人霍乱吐利不止时,出现头痛、发热、身体疼痛,病家多热又欲饮水者,给下五苓散。如果
是寒多而不饮水者,表示里寒湿重,此时给予理中丸服。
伤寒治则是当有表症时,必先解表,而今有伤寒症但兼具吐利时,就不可解表。五苓散之功在
能将表之寒水引回体内,再自小便排出,使得新水能取代旧水,故能止渴。理中丸能去里寒湿
同时补足肠胃的津液,是治疗肠胃寒湿之重要处方。
五苓散还有一个主证:小便不利,因为新水无法取代旧水。

经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汤
【原文】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猪胆汁半合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
代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比较集锦】
1、霍乱病证方治表
热霍

发热恶寒、身疼、头痛、呕吐下利,若吐利
止,身痛复发热者
桂枝汤
证状如前,头痛身疼,热多,欲饮水者 五苓散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 补竹叶石膏汤
寒霍乱
证如四八条,头痛身疼不欲饮水者 理中丸
既吐且利,大汗出,小便利,下利清谷,内寒
外热、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是厥冷者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通脉四逆加猪胆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者 四逆加人参汤

经方:十枣汤
十枣汤
【原文】
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枣十枚
右三味等分,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
一钱七,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
糜粥自养。
【说明】
此乃峻方,用时务求辩证准确。
【又名】朱雀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
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伤寒)
2、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
枣汤主之。(金匮)
3、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金匮)
4、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金匮)
【用法】
1、病人平旦药后吐下之后,吃些稀饭或者烂面条,可以放一点海盐。药前和药后不要吃东西。
2、曹颖甫:甘遂如果煨透,服后始不致作呕,否则吐泻并作,颇足惊人,曾经屡次试验而知。
服十枣汤后,始而痛在中脘,继而痛及腹部,迨后痛至少腹,乃不逾时而大下之矣。
3、一般吐下后不要吃肉类食品,病人消化还没有恢复,会有伏热。
【剂量】
1、这三味药磨粉等量的用,各1/3钱。只给一剂,病人感觉口渴就不再给药,没好再给第二剂。
粉剂。早上6点空腹吃,吃完会立刻上吐下泻3个小时,再喝稀饭。
2、大便会下到六七次。
3、要提醒病人尽量不要吃肉类的食物。
【组成】
大枣 甘遂 大戟 芫花
【方解】
1、甘遂去肺、子宫里面的水。甘遂祛痰的力量也很强;
2、大戟去三焦的水;
3、芫花去除胸腹的积水,所以会用到芫花的病人一定到了但坐不能卧。
【加减】
1、肝病腹水的时候,肚子里面有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大戟加重;
2、如果积水在肺的上方,三剂等量;

3、如果肺积水,甘遂多一点。
【禁忌】
1、十枣汤的流汗是水汗。如果是油汗,病人到生病后期时流的都是油汗,就不能用十枣汤。
【说明】
1、病人一定要有元气才行;
2、确定没有表证的时候要速攻;
3、十枣汤的病人,常见舌苔根部白润。
【应用集锦】
1、心下痞鞭而满,引胁下痛,心下胁下等处,以指按之,稍触即惊惧而痛,或咳则胁腹引痛,
或动身举手,则应之而游动疼痛,或呼吸急迫而痛,皆属十枣汤症。
2、(1)腹中有坚块,其状细长,按之紧张,时时掣痛者,为十枣汤证。且其坚块之状,从胸
端至脐旁,如按长四、五寸许粗竹,或从胸至腹,细长而紧张,或短而在胁旁,以手触而有物
状。不论其大小长短,但着眼于“掣痛”二字,掣者,牵引、抖动而痛也。
(2)大凡有痰饮而咳者,或四肢,或腰腹掣痛者,不问有无他证,皆以胸腹掣痛为据,而用十
枣汤有神效。
3、水气胁痛,必见干呕,咳引胁下痛,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极重者,十枣汤攻之。若半表半
里胁痛,外必兼见少阳证。
4、(1)肝病腹水的时候,肚子里面有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十枣汤里大戟加
重;
(2)肝腹水可以考虑用甘遂半夏汤,但是一定要谨慎,不要伤了病人的胃气。
5、(1)肺积水、心脏积水、肝积水、肝硬化末期的腹水都可以用十枣汤;
(2)如果积水在肺的上方,十枣汤三味等量;
(3)如果肺积水,十枣汤甘遂多一点。
【比较集锦】
1、初期的肺积水,当水气还没有盛的时候有三个汤方:
(1)刚开始积在皮肤表面的时候,肚脐以上积水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
(2)如果来不及,已经跑到里面,刚开始肺里面 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是小青龙
汤证,
(3)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汤」都来不及了 ,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
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
2、曹颖甫曰:凡胸胁之病多系柴胡证,《伤寒·太阳篇》中累出,盖胸中属上焦,胁下则由中焦
而达下焦,为下焦水道所从出,故胁下水道淤塞即病悬饮内痛,而为十枣汤证。胸中水痰阻
滞,上湿而下燥不和,则为大陷胸汤证。若胸中但有微薄水气,则宜小柴胡汤以汗之。胁下水
气既除,转生燥热,则宜大柴胡汤以下之,可以观其通矣。
3、比较十枣汤、甘遂半夏汤、大陷胸汤。
(1)十枣汤病位在胸腔,甘遂半夏汤在胁下。
(2)十枣汤证以引痛为主,而甘遂半夏汤证以心下坚满为主。
(3)十枣汤是去水饮;大陷胸汤是去痰饮。
4、(1)咳嗽商声,玄脉,脉细而速,胸肋疼,肺底下有水,但坐不得卧--十枣汤;
(2)肋间有水,病人可以躺平--甘遂半夏汤,病人吃后有吐泄,开一剂。
5、风寒治水有三法(三焦):

(1)干呕而咳,是水在上焦,在上者发之,小青龙汤是也(有表寒);
(2)心下痞满,是水在中焦,中满者泻之,十枣汤是也(没有表证);
(3)小便不利,是水在下焦,在下者引而竭之,五苓散是也(有表风)。

经方:桃核承气汤(淤血第一方)
桃核承气汤
【原文】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
服。当微利。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
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剂量】
1、调胃承气汤加上桃仁桂枝就是桃核承气汤。
【组成】
芒硝 甘草 桂枝 大黄 桃仁
【时机】
1、淤血第一方。脉当为沉濇,或弦细;舌则红中带紫,苔或白或黄。脉以濇细,舌以紫青,为
瘀血之侯。膀胱、尿道结石的时候用到;肾结石用猪苓汤。
2、急结在膀胱(结石或淤血)时一定有小便不利。
3、中级、关元一带绷得很紧、很痛。
【应用集锦】
1、左脐旁自天枢附近二、三寸间,以三指按摸之,有结块状,重按之则痛甚,且觉向上引痛
者,为桃核承气汤证腹证。此结块及淤血逆于胸腹,其则迫于胁下,胸胁疼痛彻背,发为此
证。脐上或脐下可能也有结、按痛,但以左脐旁为正候,涉及脐上及脐下者,以其结甚故也。
本证不论男女,皆称之为肝积,沿左肝经攻冲上行,多成此证。以其气血上冲而急迫,故其人
性急,忍耐力差,或多急躁,其人如狂,遇事易愤怒,或以掷物泄其怒等等,常觉心腹间有急
迫感。此证或得热酒而愈,或得牡蛎末、辛夷末而愈,但经时又发,似留饮,而留饮则止于心
下,应与本证留于脐左旁者分辨之。本证动气多在左边。
以下则非桃核承气汤证:
(1)若虽按之有结块状,但不痛者,则非热结。
(2)按之痛甚,但其结状物触指而软者,也是血结。
(3)又按之痛引少腹腰背者,亦非桃核承气汤证。
2、小腹急结而上冲,恶血留聚。诸患久病者,多有此证。攻其小腹急结之邪,桃核承气汤。
3、(1)桂枝茯苓丸:下腹部有瘀血(血滞、血塞、郁血、凝滞),或有气之串扰和神经症状
者,妇科瘀血;
(2)桃核承气汤:瘀血,上冲和足冷显著,其人性急如狂,膀胱瘀血;
(3)大黄牡丹皮汤:瘀血,急性局部症状(右下腹部),有化脓之势;
(4)抵当汤:瘀血,如狂健忘;

(5)下瘀血汤:瘀血,陈旧性瘀血,肌肤甲错;
(6)当归芍药散:瘀血,贫血,虚寒症。
4、小腹急结为瘀血的腹证,多见于左侧髂骨窝部位,使用指端轻度、如搓样按压时,若该部位
呈急结状,患者会感觉到程度很重的疼痛。诊察时,必须使患者保持双腿伸直的状态。此即桃
核承气汤的腹证。
5、桃核承气汤治女子月事不调,先期作痛,与经闭不行者最佳。
6、胬肉攀睛:
(1)色赤深红而暗,为瘀血;而时发时止则为肝肾阴伤,故治者当活血滋阴,桃核承气汤加
减:石斛12克,麦冬12克,当归9克,赤芍9克,桂枝9克,桃仁9克,元参30克,煅龙骨12克,煅
牡蛎12克,蝉蜕6克,全虫3克;
(2)脉见虚大,右大于左,气阴俱虚,治以补气养阴,补中益气汤
【比较集锦】
1、颜面潮红
(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
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
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C、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2、陈逊斋氏曰:盖少腹硬满,有「血结」,有「水结」,有「水血两结」
(1)血结必见狂妄,只要血症出现,如有小便不利(小便不舒服、小便难),桃核承气汤,若
小便自利,用抵当汤;
(2)「水结」必小便不利(渴而小便少),五苓散;
(3)「水血两结」必小便难,少腹满如墩状,如大黄甘遂汤是也。
3、便下纯脓血,痞硬不甚者,用三黄泻心汤;少腹急结者,用桃核承气汤;心下痞,腹部拘急
而痛者,用黄芩汤;或热利下重,渴欲饮水者,用白头翁汤 。
4、往来寒热,胸胁满,似柴胡证,如果其满不是由表及里所致满,而是邪气急结、上冲胸胁而
逆满,桃核承气汤。
5、(1)温清饮:四逆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除妇女血崩病之外,最常用者,为慢性顽固之
皮肤粘膜疾患,特别是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寻常性干癣、掌蹠脓疱症、皮炎、荨麻疹、贝
切特氏综合症(眼症少)等。多为皮肤黄褐色,枯燥如涩纸。用于普通体质之疾患或慢性病程
者,伴有肝脏机能损害,球所谓变态反应性体质之皮肤过敏者。用于皮肤疾患,多加连翘、荆
芥各2克、薏苡仁5克。
(2)消风散:瘙痒,血燥,血热,痂皮,分泌物,口渴。
(3)黄连解毒汤:瘙痒,实热,炎症,充血。
(4)黄连阿胶汤:瘙痒,阴虚证、内热,枯燥,心烦。
(5)茵陈蒿汤:瘙痒,里瘀热,胸中苦闷,脉紧。
(6)桃核承气汤:瘙痒,瘀血,实热,少腹急结,便秘。
(7)白虎加人参汤:瘙痒,内外热,津液亏乏,干燥,充血,口渴。
(8)十味败毒汤:瘙痒,轻症,变态反应,改善体质、解毒、排毒。
(9)三物黄芩汤:瘙痒,血热,四肢烦热,干燥。
(10)地黄饮子:瘙痒,虚证,血虚,风热,血燥。

6、膀胱、尿道结石的时候用到桃核承气汤;肾结石用猪苓汤(大的结石就不够力了)。
7、下焦结:
(1)只要血症出现、小便不利的,我们先用桃核承气汤;小便正常利的时候,用抵当汤。
(2)水结在下焦就是五苓散。
8、桂枝茯苓丸和桃核承气汤在临床上都常用的:
(1)淤血证有可下的证候,比如少腹急结、其人如狂,桃核承气汤。
(2)淤血证而不可下者,桂枝茯苓丸,尤其有气上冲、心跳等。
【名家论述】
1、桃核承气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太阳病不解就是还有太阳病的表证,还有表热没好,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发表的时候没有
发出去,这病毒直接从经进入腑,从皮肤表面直接进入膀胱,腹部的前面是膀胱,中间是精
宫,后面是大肠,正常小便出来的水是气化出来的,气化的时候,一部分的水再跑到胆里面,
水生木,变成胆汁,气化本来就很热了,当热进入膀胱里面,移热到膀胱,足太阳膀胱经,经
络络到膀胱里面,热再进来,太热了血管会破裂,小便就会带血出来,这是一种外证没有好的
时候传到里面的现象,还有一种是打架被踢或运动伤害伤到小便的地方,结果小便堵到了小不
出来,里面瘀血,也是一种外伤,用桃核承气汤;热结膀胱就是小便太热了,小便带血,桃核
承气汤是治疗血症的第一个方子,很浅的方子,其人如狂,并不是发狂,只是情绪烦躁不安,
如已发狂的话,桃核承气汤就来不及了,所以是近狂还没到发狂的状态;血自下,下者愈,如
果这个时候小便自己带血下来,就没有关系了,这血通了,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
外,解外的时候,用小柴胡汤,因为碰到「腑」上的时候,一定经过中间的三焦,外解已,但
少腹急结者,少腹就是在「中极」「关元」一带绷得很紧,病人感觉很痛、很难过,小便小不
出来,看皮肤上也是绷得很紧,整个抽筋起来,由这些症状,可以确定血堵在膀胱里面,血下
不来。瘀血者,血液已越出血管之外,失其血液之性能而成为死血,在医学名词上为瘀血;死
血在生理上不但己失作用,且能遗害于全身,一但化成毒质,刺激脑神经使其发生错乱,或者
血液不清洁,发生种种病变,如皮肤病、疡疮、潮热,以及攻冲性、游走性之疼痛诸疾病;凡
属一切急慢性病证与奇病怪疾,临床上久看不好的病,一定是有瘀血在里面,吾人有很多方
法,教导如何去辨别,如何知道里面血瘀到了,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抵挡丸汤、桂枝茯苓
丸、大黄蟅虫丸等,皆为治瘀血之良剂。桂枝茯苓丸专门用作妇人子宫肌瘤、卵巢瘤的时候
用,大黄蟅虫丸腹腔里面有瘀血的时候用,下瘀血汤胸腔里面有瘀血内伤的时候用。
临床上遇到少腹痛的时候,记得先问小便是否正常;举例来说,如果有妇女在月经期间腹痛来
找你治疗,你忘了问小便,结果以为是月经引起的腹痛,其实可能是刚好这几天她的膀胱结石
引起腹痛,如此处方用药就不正确了。
判断瘀血的方法:
①.血会膈俞,会有压痛,督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膈俞穴。
②.舌有齿痕,舌头上有牙齿的痕迹,舌为心表,心主血,身上循环系统很好,舌头是光润的,
循环不好舌头跟牙齿贴到,一拉开来,牙齿印还在上面,代表有瘀血,很多都是子宫的问题。
③.血海痛,足太阴脾经上的血海穴会痛。
④.三阴交有压痛点,大多是妇科少腹的问题。
⑤.严重的在肚子上看到一块一块的青紫。
⑥.口渴而不欲饮

经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原文】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
1、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2、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用法】
1、身体上部问题,比如眼睛流血、耳朵流血、胃的问题,像泡茶一样的喝,取其气也;
2、身体下部的问题,比如痔疮出血,要煮,使药力向下走。
【组成】
黄连 大黄
【时机】
1、会用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舌苔一定是黄的,心下痞是热痞,上焦的脉很数,反过来说,摸
到病人的脉很数,就知道病人里发炎了。
【应用集锦】
1、临床上五官、眼睛、鼻子、牙齿等莫名其妙出血,都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将热降下来。
煮过的不行---就往下走了;
2、大黄黄连泻心汤不仅治吐血、衄血。凡下血、尿血、齿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窍者,大黄
黄连泻心汤无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从高压的深海里面出来的都可以用。
3、跌打损伤,昏眩不醒人事,及血出不己者,大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患金疮者,惟用此汤可治。
刀伤的大多用外敷,平常做外用的时候三黄里面加些细红砂糖。砂糖粘可以去湿,所以砂糖可
以预防化脓;
4、大黄黄连打作粉剂去热,加上白术去湿、没药、乳香收敛伤口排脓、三七化脓、活血化淤,
作为伤科的外用药;
5、大黄黄连泻心汤可用于瘫痫,惊痫,又解河豚之毒。
6、巩膜充血疼痛,多为巩膜炎。巩膜色白属肺,充血为火热之邪,巩膜充血为肺经有热。若脉
见关上浮者,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心胃之火热,火热得清,其症自愈。
【比较集锦】
1、(1)阳证心下痞硬为热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若阳证汗出恶寒,为寒热痞,宜附子泻心
汤。误下少阳发热而呕,心下痞满,为呕逆痞,宜半夏泻心汤。阳证误下,心下痞硬,下痢,
心烦干呕,腹中雷呜,胁下有水气,致小便不利,为虚热水气痞,宜生姜泻心汤。若有是证,
胁下无水气,其痞急益甚,为虚热客气上逆之痞,宜甘草泻心汤。
(2)凡有痞者,有无汗恶寒之表,宜桂枝汤表解已,乃可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也。若有痞
者,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烦渴,小便不利,先以五苓散,小便利后,乃可与诸泻心汤治痞

也。
2、虚与实:
(1)心下痞软: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
奈。如果心胸烦躁,此为虚烦。方如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2)若按之必硬,或痛者,皆实邪致烦,其治法或柴胡辈,或调胃承气汤;其剧者,大陷胸
汤,或泻心辈;大率实邪在胁下、心下者,以其实证表现为依据。
3、附子泻心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有相同的症候,但是表虚、流汗不止。
4、(1)三黄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3-->1,顿服之。
应用:气血有热,故有吐血、衄血等证。或有下血便血等证,或有狂乱证,此皆由心气不定所
致。或血气上冲而眼目红赤生翳,或头项肿热,口舌热,疮疔痈疖热痛,气凌,积聚之心悸惊
烦,产后血崩,便秘,脉数,心下痞硬,冲逆,面赤等。或小儿丹毒,一切积热,血热,血气
上冲而心烦悸,天行下痢脓血等,总之,以心下痞,心中烦悸不定为依据。
(2)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醉汤渍之。

经方: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原文】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伤寒】
1、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组成】
黄连 黄芩 附子 大黄
【时机】
1、附子泻心汤是去胃的热,固表虚,舌苔一定是黄的,大便比较秘,胃热很盛(如炎症)。
【方解】
1、黄连虽然是苦寒,但是丢在心脏里面去以后它是热的。
【比较集锦】
1、上热下寒:
(1)附子泻心汤:上面热肾阳不足(口腔溃疡足寒等);
(2)黄连汤:胸膈热大肠寒,上吐下泻的霍乱、腹痛;
(3)半夏泻心汤:胃有热大肠寒,腹痛比黄连汤轻;
(4)白通汤:上面热,下面的肠胃没有蠕动,东西坏死,造成不断的下利,上下不通;
(5)麻黄升麻汤:厥阴病,无汗,上热喉咙痛、咽喉溃烂,又肠中虚寒下利;
(6)引火汤:上属雷火之热,比如口腔溃疡、唇周溃疡、舌头溃疡、目赤、严重鼻衄、头面轰
热、严重头晕、高血压等;下寒为肾的虚寒,比如脚特别冷、膝盖冷痛等。
2、(1)三黄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2)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3、附子泻心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有相同的症候,但是表虚、流汗不止。
4、(1)阳证心下痞硬为热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若阳证汗出恶寒,为寒热痞,宜附子泻心
汤。误下少阳发热而呕,心下痞满,为呕逆痞,宜半夏泻心汤。阳证误下,心下痞硬,下痢,
心烦干呕,腹中雷呜,胁下有水气,致小便不利,为虚热水气痞,宜生姜泻心汤。若有是证,
胁下无水气,其痞急益甚,为虚热客气上逆之痞,宜甘草泻心汤。
(2)凡有痞者,有无汗恶寒之表,宜桂枝汤表解已,乃可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也。若有痞
者,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烦渴,小便不利,先以五苓散,小便利后,乃可与诸泻心汤治痞
也。

经方:土瓜根方(灌肠法)
土瓜根方
【原文】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
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方解】
土瓜根方:原方已佚。土瓜又名王瓜。寇宗《本草衍义》云:“王瓜其壳径寸,长二寸许,上
微圆,下尖长,七八月熟,红赤色,壳中子如螳螂头者,今人又谓之赤雹子,其根即土瓜根
也。”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亦名赤雹子。土瓜气味苦寒无毒,其根富于汁液,将其捣汁灌
肠通便,方书多有记载。《肘后备急方》记载:“治大便不通,采土瓜根捣汁,用唧筒射入肛
门内,取通。
土瓜根与猪胆汁导法即当今保留灌肠法。

经方补:补气建中汤(虚证的腹水)
补气建中汤
【原文】
人参四钱 白术四钱 苍术三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三钱 麦冬三钱 黄芩二钱 厚朴二钱 泽泻三钱
【出自】 《济生方》
【组成】
甘草 人参 白术 苍术 茯苓 陈皮 麦门冬 黄芩 厚朴 泽泻
【时机】
1、来自《济生方》的鼓胀门。
2、千万别加甘草,因为它会蓄水。
3、脾肿大、肝癌、肝炎造成虚证时用。如果实证用分消汤。
【应用】
1、腹水:虚症用补气建中汤,实为分消汤。口渴为实,不渴为虚。
2、临床上肝癌、肝硬化,西医没有碰过,腹积水,没有胃口,小便排不出来,打嗝,一个实
证,一个虚证。
(1)实证是分消汤,肝硬化多为实证,肚子胀的很大,下焦肿起来,如被西医化疗、开刀,唯
一办法就是加重剂量,效果不好。处方: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香附子2,猪苓
2,泽泻2,枳实1,大腹皮1,西砂仁1,木香1,灯芯草一把(不到一钱),干姜1,生姜1,甘淡
渗利,健脾利湿。
(2)上方把枳实改成枳壳就是《万病回春》的实脾饮,淮河以北就枳实,淮河以南叫橘子,先
采摘青色硬硬的是枳实,木之实,开胃,味酸;后采摘的,里面都干掉是枳壳,
(3)虚证时使用补气建中汤,人干干瘦瘦的,皮肤黄黄的,治肝先实脾,难在实脾,虚证也是
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人参4,泽泻3,麦冬3,黄芩2,来自《济生方》,脾肿
大,肝癌、肝炎的虚证。
(4)若身冷,四肢冷,加生附子5,壮里阳;生硫磺6(排水,全身水肿,补命门火,脚无力,
入三焦),
(5)针灸下期门、章门,肝一肝二肝三,三皇穴,肝关。

经方补:分消汤(实证的腹水)
分消汤
【原文】
倪海厦:
实症,临床上看多为肝硬化,治肝先实脾,用分消汤,西医没有碰过的效果都非常好:
(比例)
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香附子2,猪苓2,泽泻2,枳实1,大腹皮1,西沙仁1,
木香1,灯心草一把(不到一钱),干姜1,生姜1。
分消汤中枳实换成枳壳就是《万病回春》的实脾饮。
案例使用:白术三钱 茯苓五钱 泽泻五钱 陈皮三钱 厚朴三钱 苍术三钱 半夏三钱
大冢敬节:
苍术、茯苓、白术各2.5 ,陈皮、厚朴、香附子、猪苓、泽泻各2.0,枳实,大腹皮、缩砂、木
香、生姜、灯心草1.0
【又名】 实脾饮
【出自】 《万病回春》
【时机】
1、治肝先实脾;
2、脾肿大、肝癌、肝炎造成虚证时用补气建中汤。如果实证用分消汤。
【应用】
1、腹水:虚症用补气建中汤,实为分消汤。口渴为实,不渴为虚。
2、临床上肝癌、肝硬化,西医没有碰过,腹积水,没有胃口,小便排不出来,打嗝,一个实
证,一个虚证。
(1)实证是分消汤,肝硬化多为实证,肚子胀的很大,下焦肿起来,如被西医化疗、开刀,唯
一办法就是加重剂量,效果不好。处方: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香附子2,猪苓
2,泽泻2,枳实1,大腹皮1,西砂仁1,木香1,灯芯草一把(不到一钱),干姜1,生姜1,甘淡
渗利,健脾利湿。
(2)上方把枳实改成枳壳就是《万病回春》的实脾饮,淮河以北就枳实,淮河以南叫橘子,先
采摘青色硬硬的是枳实,木之实,开胃,味酸;后采摘的,里面都干掉是枳壳,
(3)虚证时使用补气建中汤,人干干瘦瘦的,皮肤黄黄的,治肝先实脾,难在实脾,虚证也是
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人参4,泽泻3,麦冬3,黄芩2,来自《济生方》,脾肿
大,肝癌、肝炎的虚证。
(4)若身冷,四肢冷,加生附子5,壮里阳;生硫磺6(排水,全身水肿,补命门火,脚无力,
入三焦),
(5)针灸下期门、章门,肝一肝二肝三,三皇穴,肝关。

经方补:健胃整脾汤(腹水排出后调理)
健胃整脾汤方
【原文】
柏子仁、黄芪、当归、白朮、茯苓、炙甘草
【来源】倪海夏
【应用】
1、水进入肺时,用十枣汤把水攻出来,马上要吃健胃整脾的药,柏子仁,黄芪,当归,茯苓,
白术,炙甘草,水来的时候,再攻,十有八九的肝硬化、腹水病人都能救回来。
2、治疗的时候,用十枣汤把水攻出来,水再回来就没有那么多了,如果小便通利,都没有腹水
了,这病人就救回来了,救回来以后,想要让他再快一点好,加了南派的药,像娱蚣、血竭
等,结果病人被攻死了,因为病人血虚了,药里面有很多破瘀的,但那是伤科用的,让病人自
己慢慢恢复比较好,因为血已经虚了,硬去攻,死的更快,结果病人是死在贫血上。
3、十枣汤在三个小时内就把水排掉了,排掉了后马上吃健脾的药,平常三餐饭前吃,然后正常
的饮食,水来的时候,再用十枣汤攻,百分之九十九的肝硬化、腹水的病人都可以救回。

经方补:戒烟汤(烟瘾难戒)
戒烟汤(烟瘾难戒)
【出自】倪海厦
【组成】
黄连 黄柏 大枣 苦参 黄芩 半夏 虎掌 皂荚
【应用】
1、抽烟或者是抽雪茄抽大烟,如果要戒烟:
皂荚三钱(15克)、红枣十枚、苦参三钱(15克)、黄芩二钱(10克)、黄柏三钱(15克)、黄
连二钱(10克)、半夏二钱(10克)、南星二钱(10克)
皂荚 15
大枣 15
苦参 15
黄芩 10.5
黄柏 15
黄连 10.5
半夏 10.5
天南星 10.5
2、抽烟者
(1)痰黄、要戒烟:皂荚3钱、红枣、南星3钱,
(2)口渴的话加半夏、石膏防止戒烟后发胖(4两左右)、知母5钱去湿,配合一些祛痰的药。
(3)老烟枪抽得晚上睡不着觉,加柴胡3钱、黄芩3钱、玉金5钱舒肝,之后就不想抽烟了。
(4)皂荚三钱、红枣十枚十二枚都没有关系。加苦参下去,苦参性寒凉,能够通利,通利这个
肚子里面不管有没有虫,苦参也可以把它清出来,有热苦参也可以把你清出来,苦参是很好用
的,苦参汤单味的苦参,把它煮成这个汤药,你用外洗也可以,像女孩子阴部有发炎或者有腐
蚀的现象,都可以用苦参。然后加上黄芩,我一再跟诸位讲,寒泄的药。你了解张仲景你就会
用黄芩、黄柏、三黄泻心汤。黄连因为比较苦,我用2钱或3钱,这个药要加半夏,南星,因为
你如果说皂荚把胶痰去掉了。为什么要加半夏南星,还有些余痰把它通通清干净所以我在处方
的时候,把这个处方里面直接加上半夏和南星上去,你可以用2钱。结果呢这个药吃了3天以
后,你看见烟一点胃口都没有,烟盒摆在那里你就是不想抽,一丢丢到现在。
丢了烟我想不行会胖,对不对,开始注意了,一下子马上瘦掉,全世界烟丢掉戒烟以后,还瘦
的就是我,那秘诀是什么,跟你们讲下秘诀,我们在当地呢,所以好心有好报,你今天住在上
海,或者住在成都,或者住在佛罗里达,都没有关系,不管你是春夏秋冬,当地产的水果,你
大量的吃,因为这个节气,在这个时候产生的水果,而你就住在这个地方,是不是你要适应这
个节气,他就会帮你自然去调整,刚刚好我在戒烟的时候我们邻居呢,种了很多葡萄柚的树,
还有那个柳丁的树,正好在收成季节,那太多啊,她就放在路边,五块钱美金一大袋,那我就
看她同一个区嘛,对不对,就买一袋,葡萄柚买一袋,柳丁也买一袋,回去每天大吃,晚上的
时候,没事啊,在那个时事评论里打的骂的,前面就放一大罐葡萄柚跟柳丁的混合汁,吸管下
来一边吸一边打一边骂的,最后呢,瘦掉了,结果这个想也想不到,这个是我烟戒掉了就靠这

个。那皂荚丸呢,是记得哦,是戒烟,你们家有人戒烟啊什么哦通通可以用。

经方:牡蛎泽泻散(大病初愈,腰下水肿)
牡蛎泽泻散
【原文】
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蒌根各等

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七,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伤寒】《伤寒》
【经典回顾】
1、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组成】
泽泻 牡蛎 栝蒌根 海藻 葶苈 蜀漆/常山 商陆
【时机】
1、大病初愈,腰以下水肿,肿在那边,这个时候就要用牡蛎泽泻散,用散剂,慢慢去攻它。
【方解】
1、蜀漆、商陆这两个药是比较强的。粉剂使用就不会很强。蜀漆用常山苗来取代。按照等份弄
成散剂来吃。一次一个平的茶匙。
2、牡蛎、海藻,补钙,含有碘,预防大脖子。咸能软坚。都是利尿的。
3、商陆是很强的利尿剂。
4、葶苈子是清上焦的。下焦是小便排不出来,水肿,那要清上源,所以用葶苈子把肺里面的痰
去掉。这个就是生完大病以后只有下半身如有积水的时候常常在使用的一个处方。
【名家论述】
1、牡蛎泽泻散《金匮教程》
大病初愈,腰以下水肿,就要用牡蛎泽泻散,用散剂,慢慢去攻它。
牡蛎泽泻散里面有蜀漆,还有商陆。这两个药是比较强的,葶苈子还没什么。常山苗来取代蜀
漆。按照等份弄成散剂来吃。一次一个平的茶匙。
牡蛎和海藻,补钙,还有碘啊,预防你大脖子啊。咸能软坚啊。都是利尿的。商陆是很强的利
尿剂,那葶苈子呢,我们有葶苈大枣谢肺汤,是去肺脓疡的时候,化脓疡的。所以葶苈子本身
呢是清上焦的,上源。比如说你这个小便排不出来啊,是水肿的啊。那你要上源要去掉啊,所
以用葶苈子把肺里面的痰去掉。这个就是生完大病以后只有下半身如有积水的时候常常在使用
的一个处方。因为你要用粉剂的时候,大家不用担心常山跟商陆,不会很强啊,这个我们常常
也会在使用。

经方补:梅毒解毒剂(yin部生疮,lin病下疳)
梅毒解毒剂
【原文】
比例(钱):土茯苓4,木通4,川芎3,忍冬花3,甘草2,大黄3,茯苓5
【出自】倪海夏
【组成】
甘草 茯苓 木通 大黄 土茯苓
【应用】
1、适用于梅毒第一期第二期,同时阴部里面阴部生疮,脓疮很多。非常的痛。
2、一般的淋病,下疳,下就是睾丸肿的很大,侠溪部淋巴结肿得很大。
3、梅毒引起的一种滴漏、破洞、恶臭。
4、是临床上最好用的处方,用汤剂也可以。这个处方就是一般的淋病、下疳还有生疮。
【名家论述】
1、梅毒解毒剂《金匮教程》
阴阳易就是性病方面的。阴阳易就是男女之间交换的病。
梅毒解毒剂
土茯苓4木通4忍冬3甘草2大黄3茯苓5
现在呢,我给大家介绍两个处方啊,两个处方。刚刚呢,女人呢,用狼牙汤,男人呢,我们有
解毒剂......我们有个。这个解毒剂的处方呢,适用于梅毒第一期第二期,同时出现呢,阴部里面
阴部生疮,脓疮很多,当然了,非常的痛非常的痛。现在讲的这个处方呢,一般的淋病,下
疳,下疳就是睾丸肿的很大。同时,两个XX部呢淋巴结肿得很大。这个还有呢,像梅毒引起的
一种滴漏,像那种破洞,滴漏,恶臭这种东西哦。处方呢,是(土茯苓)现在临床上最好用的
处方呢是这个(木通)效果很好。哦,那如果说你不会用的话,你用六零六......川芎,还有这个
忍冬、甘草,忍冬花、甘草,大黄最后一味药呢,茯苓。它有一个比例在里面,比例在里面。
土茯苓4木通4川芎3忍冬3甘草2大黄2茯苓5,茯苓最大量。那你可以用钱用汤剂也可以。这种在
治病的时候,当然经方张仲景没有写在里面,但是你那个烧裈散怎么叫病人吃呢?哦。你了解
我吗?开玩笑嘛哦。所以,过去千百年以来,我去研究很多这方面的找出来最好的药。因为我
在临床上会碰到。当然,会碰到很多人呐。都是那种解毒剂,相当于一般梅毒。他们用那个药
物不见得都能够通通把他们治好哦。那有的到那个失去时机去治疗,整个烂掉,溃烂掉,头里
面溃烂掉。我们后面还有一个处方,这个处方就是一般的淋病、下疳还有生疮。

经方补:实脾饮(甘淡渗利,健脾利湿)
实脾饮
【原文】
1、倪海厦:
实症,临床上看多为肝硬化,治肝先实脾,用分消汤,西医没有碰过的效果都非常好:
(比例)
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香附子2,猪苓2,泽泻2,枳实1,大腹皮1,西沙仁1,
木香1,灯心草一把(不到一钱),干姜1,生姜1。
分消汤中枳实换成枳壳就是《万病回春》的实脾饮。
案例使用:白术三钱 茯苓五钱 泽泻五钱 陈皮三钱 厚朴三钱 苍术三钱 半夏三钱
2、大冢敬节:
苍术、茯苓、白术各2.5 ,陈皮、厚朴、香附子、猪苓、泽泻各2.0,枳实,大腹皮、缩砂、木
香、生姜、灯心草1.0
【又名】实脾饮
【出自】《万病回春》
【时机】
1、治肝先实脾;
2、脾肿大、肝癌、肝炎造成虚证时用补中益气汤。如果实证用分消汤。
3、临床上肝癌、肝硬化,西医没有碰过,腹积水,没有胃口,小便排不出来,打嗝,一个实
证,一个虚证。
(1)实证是分消汤,肝硬化多为实证,肚子胀的很大,下焦肿起来,如被西医化疗、开刀,唯
一办法就是加重剂量,效果不好。处方: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香附子2,猪苓
2,泽泻2,枳实1,大腹皮1,西砂仁1,木香1,灯芯草一把(不到一钱),干姜1,生姜1,甘淡
渗利,健脾利湿。
(2)上方把枳实改成枳壳就是《万病回春》的实脾饮,淮河以北就枳实,淮河以南叫橘子,先
采摘青色硬硬的是枳实,木之实,开胃,味酸;后采摘的,里面都干掉是枳壳,
(3)虚证时使用补气建中汤,人干干瘦瘦的,皮肤黄黄的,治肝先实脾,难在实脾,虚证也是
苍术3,白术3,茯苓3,陈皮2,厚朴2,人参4,泽泻3,麦冬3,黄芩2,来自《济生方》,脾肿
大,肝癌、肝炎的虚证。
(4)若身冷,四肢冷,加生附子5,壮里阳;生硫磺6(排水,全身水肿,补命门火,脚无力,
入三焦),
(5)针灸下期门、章门,肝一肝二肝三,三皇穴,肝关。
【应用集锦】
1、腹水:虚症用补中益气汤,实为分消汤。口渴为实,不渴为虚。

经方补:四神汤(肾脏积水,水道畅通)
四神汤
【原文】
淮山三钱 薏苡仁五钱 芡实三钱 莲子四钱
【主治】
1、保持水道通畅。
2、治疗肾脏病积水,肚子大腹水,整个脚肿到,肾脏衰竭,手也肿,甘淡渗利,四神汤,芡实
3,莲子4,薏仁5,白果3(或山药3),龙眼肉,冬天加赤小豆,夏天加绿豆,加一点青盐或蔗
糖,熬成汤喝,保持水道畅通。鲤鱼赤豆汤通利水道。
【组成】
薯蓣(淮山) 薏苡仁 芡实 莲子
【名家论述】
1、加味四神汤《汉唐文集》
四神汤是最为普及的民间食品,我们将替大家生产的加味四神汤功能稍有不同,按照本草经前
段的阴阳药性说明可知,淡味渗利为阳,酸苦涌泻为阴,这加味四神汤就是所谓的淡味渗利的
阳性食品,凡是所有具有阳性的药物与食品,都有利水的功能在内,而淡味近于甘味属于脾
脏,故这些淡味的食品都可以健脾利湿,如果我们长期吃这些中药里属于阳性的食品,像芡
实、白果、薏仁、莲子、苍术、......等,由于都是属于淡味渗利的食品,所以就可以随时帮助身
体将多余的湿气从小便排出,也就是说可以帮助长期食用的人,免于得到各种属于湿 方面的问
题。
兹将这加味四神汤的主要功效一一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说明 :
第一 : 除湿---就是可以帮助身体多湿的人去湿,平日易出大汗或是不易出汗的人,都是属于积
湿的体质。
第二 : 减肥---可以有效的替大家减肥,由于肥胖就是由于湿热的累积造成,所以喜欢肉食的朋
友就需要时常吃这加味四神汤,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肥气,长期服用此保健食品,绝对可以
做到毫无任何副作用的减肥效果。
第三 : 行阳---由于加味四神汤本身就是具有淡味渗利的功能,所以像一些病引起的腹水,它也
有一定的排水效果存在,可以增加病人已经虚弱的阳气。
第四 : 利水---中医理论中所谓的治肝先实脾,所谓的实脾其实就是指这淡味渗利的阳性食品可
以实脾,当脾脏功能被加强后,脾主湿,又主少腹,也主四肢,因此对于有腹水、双脚水肿等
都有帮助,对于已经停留在四肢关节中的湿,也有排除湿的功能。
第五 : 健脾---小孩如果长期吃这种保健食品,因为它的实脾效果,所以可以让你家宝贝身体强
壮,也由于有行阳气的功效,所以可以让小孩精神体力都变得很好。
第六 : 中年男女们请注意,由于长期坐在办公桌前工作,造成小腹微凸,如果你们觉得你的小
腹部过于肥胖,你就可以长期吃这个加味四神汤来将肥胖的小腹缩小,由于它排湿的功能很
强,所以服用后就会出现小便很多的现象,这是正常的,请勿担忧,你可以一直吃到你认为满
意为止。

经方补:麝香矾石散(通窍收湿,无孔不入)
麝香矾石散
【方剂】
麝香1,矾石49
【来源】倪海厦
【组成】
麝香 矾石
【剂量】
1、麝香是1,礬石是49;
2、麝香不要用太多,听起来是叫香,实际上是臭得要死哦。那它取名香是告诉你异味。
【应用】
1、鼻窦炎,昏倒昏迷,中耳炎,开窍,很彪悍。
2、去鼻子息肉、通窍收湿,无孔不入。
【禁忌】
1、虚症当补不宜用。
【名家论述】
2、《金匮摘要》(倪海厦)
湿家,有这种风湿,身上很多湿气的人呢,病身疼发热,肌肉疼,关节疼,发热。面黄而喘,
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这个讲得很简单就是说,
他饮食啊什么都没有问题,肠胃都没有问题,就鼻子有问题。放鼻子药在里面,塞点鼻药在里
面。
一般我们用的比较浅的鼻药,比如说,菖蒲。菖蒲碰到辛夷,这两个药是辛香发散,都能够,
喷到鼻子里面去,能够很痒,很痒就会打喷嚏。那这是一般的鼻药。我最常用的是麝香,还有
礬石,麝香礬石这样,比例呢,麝香是1,礬石是49。诸位,麝香不要用太多,听起来是叫香,
实际上是臭得要死哦。那它取名香是告诉你异味哦。那,为什么我要用这个,因为你光用菖蒲
跟辛夷哦,治病只能停留在鼻子上面,开一下鼻子,那跟这个比起来,功能差十万八千。第一
个,我们为什么要选麝香,麝香按照《神农本草经》是无孔不入。所以说,你如果用麝香,配
上礬石,礬石是燥剂啊。我举例,比如说一个小朋友来,中耳炎,耳朵发炎,那很深啊,那个
炎症扩散在那个孔里面,那个耳膜都伤到了,用菖蒲辛夷不对啊,菖蒲辛夷只能辛香发散鼻子
啊,那不好用,用麝香礬石,喷下去以后,因为麝香是无孔不入,把它深入到发炎的最底部,
这个时候,礬石就把它干燥,一干燥的话,环境一改变,病毒就没有办法生存啦,瞬间病毒没
办法生存就死掉啦。所以你不用说,让一些杀毒的药,放些西药放在里面,不需要。你环境一
改变,耳朵就好了。所以我们治疗小朋友中耳炎,小孩又不喜欢吃药,你给他喷耳朵里面去,
他逃都逃不掉。你把他耳朵抓过来喷下去对不对,然后两边每天给他喷一两次,耳朵里面没流
脓就好了。那鼻子呢,鼻窦炎也是一样,可以喷到鼻子里面去,很强啊,进去鼻洞把里面的粘
液硬把它挤出来。

得脑瘤的病人最怕就是积水。治脑瘤,不管你是中医还是西医,问题不是在瘤,不是在那个实
上面,而是在水。我们用麝香礬石散,喷到鼻子里面去,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脑和鼻子相通
的,如果脑部积了很多水在里面,鼻子一打开来,就好像那个水箱,下面有个水龙头,打开
来,不断流鼻水出来,压力就会有地方舒解,当压力有地方舒解的时候,病人头就不会痛。
水不应该在脑部里面,那水跑到脑里面去,病人就发痉,抽搐的很厉害。如果这个水排不出
来,而光给病人吃一些专门止痉的药,抽筋的药,比如伸筋草、羚羊角啊,这些都是止痉的
药。那你如果光是吃止痉的药,没有地方把这个水疏泻掉,病人还是会抽搐,所以我们会用麝
香礬石散,把它喷到鼻子里面去,让他脑部里面的积水有地方宣泄。当有地方宣泄的时候,这
个脑部的瘤呢,一定要有水来滋养它,就好像,我们今天必须要住在有水草的地方--任何东西离
不开水。所以当你把水一清掉以后,这个脑瘤的病灶的地方,没有水的供应,它就开始萎缩。
这个是我们中医最好把脑部积水排除的方法。处方里面可以加一些生半夏,生半夏可以把脑部
的水去掉,麝香礬石散只是喷到鼻子里面去,速度很快的,可以把它去掉。
麝香礬石散,鼻药,我们这个鼻药呢,喷鼻的药,除了鼻塞以外,还有应急的时候用。比如
说,一个,我们在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或者是看到有车在旁边,人昏迷过去了,然后那个白布都
盖起来了,等着那个人来收了,收尸了,对不对,已经确定他死了,那个救护车都走了。你去
摸他的胸部还有余温,你把麝香礬石散喷进去,喷进去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反正他死掉了
嘛,第二个呢是打个大喷嚏,一打喷嚏,那紫血喷出来,喷出来后人醒过来,他第一句话讲什
么你知道么?―――who did it谁干的?你知道,气醒也很难过的。说这话,还被骂一顿哦。这
个是救急的时候用,那一般西医用嗅的很臭的盐啊去那里闻。中医呢用麝香礬石散,所以,我
会用麝香礬石散,我不会去用菖蒲辛夷,因为你带一小块就好了嘛,对不对,为什么带那么
多?而且鼻子围着来喷,这个,不需要,反正就用那一罐,方便嘛。所以,我们中国中医走在
过去在江湖上走啊,在江湖上走,舟车,那个各种很劳累,他拖一大堆行李吗?不用啊,他一
点点带在身上就可以了。我们带点五苓散啊,带点这个麝香礬石散,诸如此类的。

经方:枳实栀子豉汤(病后调理,过劳复发)
枳实栀子豉汤
【原文】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香豉一升(绵裹)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
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
【用法】
1、把豆豉包起来,因为它一煮就散开来。
2、栀子枳实先煮,四碗水煮成两碗。然后再下豆豉,滚一下就可以了,因为枳实不容易煮,豆
豉一下就煮熟了。
3、取一点点汗。因为病人已经恢复,是因为过劳后身体里面津液丧失一点,不是很严重的丧失
津液。所以你只要一点汗就可以了。
【组成】
栀子 枳实 豆豉
【时机】
1、这是病后调理的处方。
【加减】
1、如果病人有宿食,就是大便有堵到,那你加一点点大黄。
【比较集锦】
1、(1)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症加呼吸困难,断断续续,和短气不同,短气为呼吸急促,
有力而短;少气为吃力紧迫之征。故加甘草。
(2)栀子生姜豉汤:由气逆致呕,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呕。
(3)枳实栀子豉汤:若胸中痞满者,于栀子豉汤中加枳实
2、(1)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症若发黄者,酒黄疽,心中懊憹或热痛,更加大黄,名栀
子大黄汤。即于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入大黄。酒黄疽者,为嗜酒之人,酒毒郁滞而生热,因而发
黄,此必胃中有宿毒,故加大黄以利之。
(2)栀子干姜豉汤:微有烦躁而不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等重症,此虽热邪不去,但烦躁微而
不甚,故以干姜温中,以栀子清解心中之热。
(3)栀子柏皮汤:发热而不恶寒,心烦,柏皮亦可清热,主胃肠中结热。此方用于黄疸发热心
烦而不可下者,本方尚可用于口舌之病。
(4)茵陈蒿汤:发黄,腹微满,小便不利,或渴,或大便硬者。热邪及里之时,与水气相结,
而成淤热,身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里有水气之候。此证又以不汗出不渴,故
致黄色颇深如橘子色。此方尚可用于口、舌热疮,以及齿龈肿痛属热者。或眼目疼痛等证。
3、(1)枳实栀子豉汤: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一升(绵裹)
(2)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4、(1)枳实栀子豉汤: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一升(绵裹)
(2)栀子厚朴枳实汤: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名家论述】
1、枳实栀子豉汤《金匮教程》
大病之后本应好好修养,不可过劳,如果强出劳力导致百脉伸张, 汗液大出而致表阳无法固
守,因而易得风邪,此际里热又盛,阴阳不合,此为病后又因过劳而复中虚之态。枳实可以降
上升之浊气,栀子可以去虚浮之热,豆豉可散虚邪。如果遇到有宿食停积之人,则可酌加大黄
将之排除,这是因为大病初愈,恐胃家不堪重剂故也。
大病好后,就去工作,结果病复发,就是劳病,因劳而得到的病。三味药,先煮枳实栀子,四
碗煮成两碗,再放豆豉包起来煮,滚一下取一点点汗,如果病人有宿食加大黄。

经方:竹叶石膏汤(虚热上冲,祛痰止咳)
竹叶石膏汤
【原文】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剂量】
1、竹叶二把,可用2钱或7克。
【组成】
人参 甘草 麦门冬 石膏 竹叶 半夏 粳米
【时机】
1、虚热,胃的津液不够了,热往上冲,可能是发表发得太过,病人流汗流得太多。
【方解】
1、竹叶、石膏这种把胃热降下去,清胃热的药;
2、半夏能够去恶心,恶心代表可能有些水停在胃里面,排不出来;
3、麦门冬能够滋润它肺里面的津液;
4、粳米补肠胃里面的津液。人参粳米这种都是很好的能够把津液补回去的一种药。所以一看这
个处方就知道是胃热。
【应用集锦】
1、竹叶石膏汤常常用在糖尿病病人身上。糖尿病人常常会有虚赢晦气、气逆欲呕、呕心的现
象。
2、夏月感冒吐泻霍乱,甚则手足厥逆,少气,唇面爪甲皆青,六脉俱伏,而吐出酸秽,泻下臭
恶,便溺黄赤者。此火伏于厥阴也,为热极似阴之候,急煎竹叶石膏汤。误作寒治必死。
3、阳明病被火,或者遇到火灾,小便不利,身发黄,头上微汗,竹叶石膏汤。
4、(1)火动燥证,积热者类,必动元气,应辩虚实。实者泻心辈,虚者百合汤、竹叶石膏
汤;
(2)动在脐右,阴虚火动;动在脐左,肝虚痰饮。
5、竹叶石膏汤去石膏粳米,加茯苓大枣小麦即为千金竹叶汤,治产后虚渴,少气力。
6、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用竹叶石膏汤去石膏加生姜大枣。
7、热嗽诸药不效,如果伏热在上焦心肺间,竹叶石膏汤去竹叶,入粳米,少加知母,多加五味
杏仁。
8、上半日嗽多,属胃中有火,竹叶石膏汤,降泄之(按:再加辨证确定为心胸间热)。
9、唇青有二:
(1)若唇与爪甲俱青,而烦渴引饮者,为热伏厥阴,竹叶石膏汤。
(2)若唇青,厥冷而畏寒,振振欲擗地者,为寒犯少阴。真武汤。

10、发热:
(1)外感发热:按伤寒论治
(2)内伤发热。若内伤发热伴有咳嗽、胸痛、血痰、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口渴不欲多饮,脉
数者,可用猪苓汤治疗。
高热(39。C以上者),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发热。症见高热、自汗出而热不退,伴有咳嗽、胸
痛、咳吐黄痰、舌苔黄、脉滑数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竹叶石膏汤去竹叶加竹茹,以清热生
津,清脉络之热。
低热(38C左右而缠绵不愈者),袓国医学认为是血虚发热。症见发热口不渴、疲乏无力、舌质
润、脉细弱者,可用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
【比较集锦】
1、胃里面有水而恶心是实症的恶心,都会用到生姜、半夏。
2、胃里面没有东西,但是因为肝肿起来顶到胃造成的恶心,叫虚证的恶心,就是吴茱萸汤。
3、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
(1)胸满,气逆喘咳,虚里跳动,少气欲吐,腹中软弱,背上不舒,动气亢剧,脉见虚数,午
后暮前潮热,五心烦热,渴欲饮水,虚羸肉脱,肌肤枯燥者,为竹叶石膏汤之证。
(2)似竹叶石膏汤证,而无烦渴,且兼痰湿犯肺,咳嗽痰粘难咯,咽喉不通畅,声音不利,或
声哑不出(此乃虚火上炎,犯于肺部所致),其腹状,腹满累及上腹,气逆上冲、少腹柔软,
为麦门冬汤之证。
4、竹叶石膏汤乃白虎汤加人参去知母加竹叶、半夏、麦冬而成,有祛痰止咳、除烦润燥、养阴
降逆之功。
(1)白虎汤为表解入里、邪气于心中而见热状,所有症状为邪气盛实而无虚象。
(2)竹叶石膏汤乃大热已去、余热未尽、正气未复,肉脱虚羸,余热尚存,病在心胃,急迫气
逆,呼吸不续、气冲欲吐而少气,发为烦热气逆之证。
5、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
(1)竹叶石膏汤: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半夏半升(洗) 人参二两甘草二两
(炙) 粳米半升
(2)麦门冬汤:大枣十二枚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6、(1)满而不烦:
A、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下之;
B、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之。
(2)烦而不满:
A、热邪入胸之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
B、余邪在胸之烦,以栀子豉汤解之。
(3)既烦且满,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7、霍乱病证方治表
热霍乱 发热恶寒、身疼、头痛、呕吐下利,若吐利止,
身痛复发热者
桂枝汤方
证状如前,头痛身疼,热多,欲饮水者 五苓散方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 补竹叶石膏汤方
寒霍乱 证如四八条,头痛身疼不欲饮水者 理中丸方

既吐且利,大汗出,小便利,下利清谷,内寒外
热、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方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是厥冷者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 通脉四逆汤加猪
胆汁汤方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者 四逆加人参汤方
名家论述:
1、竹叶石膏汤《金匮教程》
竹叶石膏汤,是虚热,胃的津液不够了,热往上冲,津液不够的原因可能是你在治病的时候发
表发得太过人,让病人流汗流得太多。竹叶、石膏清胃热的药,把胃热降下去,半夏能够去恶
心,恶心代表可能有些水停在胃里面,排不出来。麦门冬,能够滋润它肺里面的津液,粳米,
补充肠胃里面的津液。人参粳米这种都是很好的能够把津液补回去的一种药。所以你一看这个
处方就知道是胃热。
竹叶石膏汤,我们常常用在糖尿病病人身上。糖尿病人常常会有虚赢晦气,气逆欲呕,呕心的
现象。各位记得,实症,胃里面有水。实症的恶心,我们都会用到生姜、半夏;如果是虚证的
恶心呢,胃里面没有东西,但是因为肝肿起来顶到胃造成的恶心,我们叫虚证的恶心,这就是
吴茱萸汤。所以吴茱萸可以止呕,半夏也可以止呕。什么时候用半夏,什么时候用吴茱萸,就
需要你临场辩证。就可以看出来。一般来说,大家不要紧张,在临床上的时候眼睛一看就知道
了。

经方补:补气治湿汤(肝癌末期,行气利湿)
补气治湿汤
【原文】
倪师方:补气建中汤去泽泻,加当归、木通、升麻就是补气治湿汤。
人参四钱 白术四钱 苍术三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三钱 麦冬三钱 当归三钱 木通三钱 黄芩二钱 厚朴二
钱 升麻一钱
或者粉剂,一次3勺,一日三次,餐前。
病人觉得苦,可去升麻。
可加生附子五钱、生硫磺六钱。
【时机】
肝病到末期了,肝脏腹肿,寒湿堵在中间,大小便没有了。处方下去,有小便就有救。
【加减】
1、原方没有生附子和生硫磺,加进去药性大增,用棉布包起来。
2、小肠冷,加木通。
3、如果有恶心,加吴茱萸四钱、干姜三钱(生姜来不及了)
【禁忌】
排腹水千万不要放甘草、大黄、芒硝忌下。
【名家论述】
1、补气治湿汤《伤寒教程》
分消汤用在脾脏腹水实证,脾脏肿大;肝癌腹水用补气建中汤;还有一个处方补气治湿汤,是
补气建中汤把泽泻拿掉,加当归、木通、升麻,人参、白术各四钱,苍术、茯苓、陈皮、麦
冬、当归、木通各三钱、黄芩、厚朴各二钱,升麻一钱(可加),使用在肝癌的末期,大小便
没有了,肝脏肿大,肚子肿的腹水,寒湿堵在中间,要强脾,茯苓、陈皮、白术、苍术是甘淡
渗利排湿的药,麦门冬润肺,气虚加人参,当归补血,木通通大便,让小肠的蠕动回来,强攻
会死人,黄芩去热,厚朴宽肠,陈皮让气往下走,药下去小便出来就有救,补气治湿汤加生附
子五钱,石硫磺个子大的用到七钱,药力大增,用棉布包,行气利湿时,用热药把寒湿打开化
掉,生附强心,硫磺把命门到三焦的水肿退掉,命门火会起来,最后一搏,恶心呕吐吃不下加
吴茱萸四钱,干姜三钱温中,排腹水时千万不要放甘草,厥阴篇不能使用大黄、芒硝攻下。

《金匮要略》:史上最强注解!!!
《金匮要略》是延续伤寒论而来的,属于杂病范畴之内,它每个章节讨论不同的
病,兼有部分妇科等病证,它是伤寒杂病论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书共25篇,方
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金匮:前言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金匮: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
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第三
金匮: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金匮: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金匮: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金匮:黄疸病并治第十五
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金匮: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金匮: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金匮: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金匮:方剂总汇
(点击表格中的蓝字,详细了解金匮要略内容。)
仲景学堂 经方传承 关注我们
--------------------------------------------
相关经典:1、《传统针灸》2、《神农本草经》诠释3、《黄帝内经》素问全解4、《伤寒论》最
强最全攻略5、《金匮要略》史上最强注解
--------------------------------------------

《金匮要略》所有经方,都在这里!
《金匮要略》经方详解:
类别 方剂
痉湿暍病第二
栝蒌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
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白虎加
人参汤、瓜蒂散
百合狐惑阴阳毒
病第三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洗方、百合滑石
代赭汤、百合滑石散、栝蒌牡蛎散、甘草泻心汤、苦参汤、雄
黄薰法、赤豆当归散、升麻鳖甲汤
疟病第四 鳖甲煎丸、白虎加桂枝汤、蜀漆散
中风历节病第五
防己地黄汤、侯氏黑散、风引汤(补)、头风摩散、术附汤、
小续命汤(补)、补阳还五汤(补)、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
汤、矾石汤
血痹虚劳病第六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黄芪
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虫丸、炙甘
草汤、消肿溃坚汤(补)
肺萎肺痈咳嗽上
气病第七
甘草干姜汤、射干麻黄汤、皂荚丸、厚朴麻黄汤、泽漆汤、麦
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苇茎汤(补)、桔梗汤、越婢
加术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炙甘草汤
奔豚气病第八 奔豚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胸痹心痛短气病
第九
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
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薏苡附子散、桂枝生姜枳实
汤、乌头赤石脂丸、九痛丸
腹满寒疝宿食病
第十
厚朴七物汤、附子粳米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建中
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赤丸、大乌头煎、当归生姜羊肉汤、乌
头桂枝汤、走马汤(补)、大承气汤、瓜蒂散
五脏风寒积聚病
第十一
旋覆花汤、麻子仁丸、甘姜苓术汤
痰饮咳嗽病第十

苓桂术甘汤、甘遂半夏汤、十枣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木
防己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泽泻汤、厚朴大黄汤、
小半夏汤、己椒苈黄丸、小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茯苓饮
(外台)、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
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
杏大黄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消渴小便不利病
第十三
肾气丸、五苓散、文蛤散、栝蒌瞿麦丸、蒲灰散、滑石白鱼
散、茯苓戎盐汤、猪苓汤、白虎加人参汤
水气病第十四
防己黄芪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甘
草汤、杏子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桂甘姜
枣麻辛附子汤、枳术汤
黄疸病第十五
茵陈蒿汤、硝石攀石散、栀子大黄汤、猪膏发煎、茵陈五苓
散、大黄硝石汤、小半夏汤、小建中汤
惊悸吐衄下血胸
满瘀血病第十六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半夏麻黄丸、柏叶汤、黄
土汤、赤豆当归散、泻心汤
呕吐哕下利病第
十七
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小半夏汤、猪苓
散、四逆汤、小柴胡汤、大半夏汤、大黄甘草汤、茯苓泽泻
汤、文蛤汤、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橘皮汤、橘皮竹茹
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桃花汤、白头翁汤、栀子豉汤、通
脉四逆汤、紫参汤、诃梨勒散
疮痈肠痈浸淫病
第十八
阳和汤、仙方活命饮(补)、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
散、王不留行散、排脓散(补)、黄连粉
跗蹶手指臂肿转
筋阴狐疝蚘虫病
第十九
藜芦甘草汤、鸡矢白散、蜘蛛散、甘草粉蜜汤、乌梅丸

妇人妊娠病二十
桂枝茯苓丸、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干姜人参半夏丸、当归贝
母苦参丸、葵子茯苓散、当归散、白术散、难产方(补)
妇人产后病第二
十一
小柴胡汤、大承气汤、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阳旦汤、竹叶
汤、竹皮大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三物黄芩汤
妇人杂病第二十

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泻心汤、温经汤、土瓜根散、旋覆
花汤、胶姜汤、大黄甘遂汤、抵当汤、矾石丸、红蓝花酒、当
归芍药散、小建中汤、肾气丸、蛇床子散、狼牙汤、猪膏发煎
(点击表格中的黄色、蓝字,详细了解金匮经方内容。)
仲景学堂 经方传承 关注我们
--------------------------------------------
相关经典:1、《传统针灸》详解2、《神农本草经》诠释3、《黄帝内经》素问全解4、《伤寒
论》条辩攻略5、《金匮要略》条辩注解
--------------------------------------------

经方:栝蒌桂枝汤
栝蒌桂枝汤
【原文】
栝蒌根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右六味,以水九升,煑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剂量】
1、栝蒌根三钱;
2、桂枝、芍药三钱,等量。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栝蒌根 芍药
【时机】
柔痉
【方解】
1、生姜、甘草、大枣用来清理肠胃里的余毒;
2、病人生病期间,可能肠胃的吸收不是很好,宿食,坏死的食物邀请出来。
【比较】
1、脉沉迟就是栝蒌桂枝汤;脉浮紧葛根汤。不同的就是脉证。
2、刚痉那是葛根汤证,柔痉是栝蒌桂枝汤证。
【应用集锦】
1、脑膜炎:
(1)脑膜炎,有汗,脉沉迟,栝蒌桂枝汤。
(2)脑膜炎。无汗,角弓反张,刚痉,葛根汤。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
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如果又是几天不大便了,一起攻出来也
可以。
(3)脑膜炎引起的高热用白虎加人参汤。
(4)趴在床上但是卷缩腿,牙关紧咬,舌苔黄黄的,几天不大便了,脚抽筋,西医为无菌型脑
膜炎。这是阳明症的脑膜炎,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多一些,取之迅疾。小孩喝完药20~30分钟
就开始玩耍了。
(5)少阳病也会有脑膜炎,但是一定是有热的。方用小柴胡汤加石膏,辩证加减。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栝蒌根为栝蒌桂枝汤
2、自汗、恶风,有点怕冷,脖子、后背强硬,如果脉浮数,这是表症,桂枝加葛根汤,如果脉
沉迟,为风淫于外,而津伤于内,属柔痉,栝蒌桂枝汤。

3、脉盛身热自汗,得之伤寒,脉虚身热自汗,得之伤暑。实者,白虎加人参汤,虚者(弦细芤
迟),如发痉,栝蒌桂枝汤。
4、项背拘强:
(1)太阳证,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2)柔痉之项背拘强,栝蒌桂枝汤。
(3)结胸证可见心下坚满而引起的项部拘强,大陷胸汤。
(4)心下或者胁下有痞硬、坚满、苦满,导致项部拘强者,柴胡剂,则项强亦可愈。
5、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脉反沉迟,栝蒌桂枝汤。

经方:麻黄加术汤(湿在皮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等)
麻黄加术汤
【原文】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
取微似汗。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剂量】
1、比例:白术四麻黄三桂枝二甘草一;
2、倪师把麻黄变成二,桂枝变成二,麻黄比桂枝少一点的话,让病人一次把它煮完。
【组成】
甘草 白术 桂枝 麻黄 杏仁
【方解】
1、麻黄汤本身你如果没有加白术,发汗的时候很大的汗,可是你如果加上白术的时候就变成微
汗。加个白术,药性就会变的比较缓;
2、白术的剂量很高,因为白术是收敛湿的,会把麻黄汤摁住,硬把麻黄汤锁定在去湿的上面。
【应用】
1、身上水肿;
2、急救:在山湾里面因为很湿,湿气很多病人缺氧,突然昏倒。洞穴里面探险或者沼气,遇到
毒气,沼气瓦斯,昏迷过去,都可以用麻黄加术汤,因为它能够去湿,同时能够宣肺;
【应用集锦】
1、阴黄是黎黑的,病人看起来是黑黑黄黄的,这就是湿家,舌苔很黄表示体内很热。那是因为
湿停留在四肢的肌肉上面。用麻黄加术汤来发表。
2、荨麻疹
麻黄加术汤:治寒湿性荨麻疹;重者用麻黄加术汤;痒。
麻杏薏甘汤:治风湿性荨麻疹;轻者用麻杏苡甘汤,或先用麻杏苡甘汤。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
加术汤;不痒的用麻杏薏甘汤。
3、湿疹、荨麻疹、红疹、瘾疹、晚上盖被子一热就痒,外涂麻黄加术汤,再服药,第二天就九
成都没有了。
4、跑步时皮肤痒,因为流汗被风吹,或者随气候变化的皮肤病,麻黄加术汤。
5、治疗鼻病有湿的时候,可用麻黄加术汤加辛夷,菖蒲。
6、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
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袓国医学认为,多由于汗出当风所引起,是是
风、寒、湿、热等邪蕴于肌腠所致。
(1)症见日晡所加剧者,是风湿将化热之象。可用麻杏薏甘汤清宣利湿,使风湿去,其疹自

愈。
(2)症见遇寒即发者,是为寒湿之邪所引起。可用麻黄加术汤治疗,使微汗出则愈,不可大
汗,若大汗则湿邪不能去。
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均治荨麻疹,前者治寒湿性荨麻疹,后者治风湿性荨麻疹。也
可互用,病轻者用麻杏薏甘汤,病重者用麻黄加术汤;或先用麻杏薏甘汤。而病不愈者再用麻
黄加术汤。
(3)夜间发疹严重者,可用四物汤加苍术、防风,以活血驱风、除湿止痒。
(4)如果是风湿热三气所致。症见出皮疹,瘙痒难忍,遇热加重,或遇热即发者,为病邪偏重
于热。治疗时,用防风通圣散疏风清热,风疏热清,其症自愈。
(5)面部丘疹性荨麻疹,夏秋季多见。皮疹呈多形性,在风团上有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水疱,局
部发痒难忍,常因抓破而感染。袓国医学认为是汗出当风所致。治疗时,用荆防败毒散散风祛
湿。若服药后发疹更多者,为风湿之邪外出向愈之象,切勿以为病情加重而中断服药。
7、麻黄加术汤可治腱鞘炎,两三日可好转。也可用于急性关节炎。
【比较集锦】
1、(1)湿在皮肤表面,属表证,皮肤表面上痛、痒,湿疹,是麻黄加术汤;
(2)皮表以下,湿比较深、有凝,不痒,头皮屑等,用麻杏薏甘汤;
(3)湿在血脉的周围,腋下汗特别多,男人睾丸积水等,用防己黄芪汤;
(4)湿在血脉里面,血管比较大,关节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5)很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乌头汤。
2、麻黄加术汤,即麻黄汤加白术也,治风湿在表身痛。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风寒表实
而喘。三拗汤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汤,治内热表寒无汗而喘。
3、麻杏薏甘汤和麻黄加术汤比较:
(1)麻黄加术汤就是痛,皮肤表痛,湿在皮肤表皮之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痒。服后微微
出汗;
(2)麻杏薏甘汤痛是在关节中,特别是皮肤表面上黑黑的。皮肤特别干燥又兼有风湿关节痛
时,就是麻杏惹甘汤证了。不痒,是疣。湿在表皮的第二层的地万。服后湿从小便排。
(3)麻杏薏甘汤用在随天气变化的情况,只要一遇到阴天,关节就开始酸了,就是麻杏薏甘汤
了。
薏仁与白术,入脾脏:
(1)薏仁仁剂一定可以通利大便,可以让湿往下焦走。薏仁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收表湿,治
疗皮表太湿所引起的皮肤病。像有的小孩子皮肤化脓,长了很多疮在上面。疮生出来后就产生
很多脓水,此时我们就可以加薏仁进去,因为薏仁能够收敛表湿。所以皮肤科的药我们常常用
薏仁,还有连翘。
(2)白术强脾。
【名家论述】
1、麻黄加术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湿家,身烦疼,就是肌肉关节疼啊,稍逝我们会分开来哦,老师他的湿在皮肤表面上,出
了荨麻疹,湿疹啊;哦,老师他的湿在肌肉里面疼,在关节里面疼,处方都不一样哦。就几个
处方而已,很简单。现在讲的就是身,身就是身体疼,你就知道身烦疼,这个可以麻黄加术
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以火攻之。这个麻黄加术汤的时候,发汗,这个发汗呢,是微汗
啊。麻黄汤本身你如果没有加白术,发汗的时候很大的汗,可是你如果加上白术的时候就变成
微汗。

第一个处方,这个身烦疼,麻黄加术汤用在湿在皮肤表面上。我举例给你听,如果被蚊虫咬
了,那长很多湿、红疹的时候,怎么都不好,对不对?那为了看那小姐的腿漂亮一点嘛,麻黄
加术汤,你不用说汤剂,那个粉剂下去,很快。好了,你如果让他收回更快的时候,你可以加
一些连翘啊,银花啊,诸如此类的,蝉兑啊,都无所谓,但主力的处方呢,麻黄加术汤。这就
马上就解决。荨麻疹,皮肤的红疹,我曾经治过这种病,因为这是临床经验。整个手指头,那
个皮肤凹个洞下去哦,那个湿,湿疹凹下去,连那个皮都翻起来,就在这间,那你用什么药,
外涂啊,什么都没有用啊。用麻黄加术汤,吃下去,第二天就九成都没有了。在
OVERNIGHT,那么快啊。到皮肤表面上的湿,统统都可以用,对荨麻疹啊,我们刚才讲过
的,统统都可以使用它。
第二个呢,简单的,你如果是一般念,就变成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太麻烦了,我们叫做麻杏
苡甘汤。

经方:防己黄芪汤(腹大,水病)
防己黄芪汤
【原文】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按:胃讲的是肠)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
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出自】金匮、外台
【经典回顾】
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剂量】
1、防己一两,甘草就是五钱,炙甘草五钱,黄芪也是一两;
2、用木防己不是广防己;
3、白术五到七钱。病人湿很盛的话,可以用八钱、一两;
4、如果胃口很好,生姜就少开一点。
【组成】
甘草 白术 黄芪 防己
【时机】
1、久坐湿地湿要入到你的身体里,刚开始湿会进入皮肤,用麻黄加术汤,当湿进入到皮肤到更
深的时候,进入到肌肉里的时候变成麻杏薏甘汤,还要再深入一点,碰到你的血脉的时候,围
绕在你的血管脉搏脉旁边的时候,就是防己黄芪汤,那如果哪天湿进入到你的血脉(里)以
后,那你的血管就会变得很大,就变成桂枝芍药知母汤。
2、湿把血管包住的时候,身重,湿将肌肉和血管隔开,所以没事就流汗又身重。
【方解】
1、防己能够排除血管外的湿、去湿利尿,防己长得样子像车轮一样,中间一个洞,呈放射状,
防己因为长成这个样子,所以防己就会绕血管外面走,它能够去血管外面的湿;
2、黄芪补气;
3、白术、甘草去里湿。
【加减】
1、如果下焦有陈寒,比如腰以下如冰,加细辛,因为细辛辛香发散,能够散寒。吃了防己黄芪
汤后会感觉到虫在皮下面动,寒湿从小便排出来;
2、因为太胖而走路、上下楼梯会喘,加点麻黄下去。
【应用】
1、妇人中年发福;
2、睾丸里面积水,好像变成好像水泡一样,气球里面很多水,膨起来;

3、胃里感到很饿,但是食物一吃下去就吐出来(心中风);
4、病人很容易疲劳。
【应用集锦】
1、营养、骨骼、血色:
(1)骨骼坚实、营养良好、肌肉紧凑肥满,多实证;
(2)肥满不结实,虚胖、色苍白、骨骼细小,气虚之证,黄芪为主剂(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
五物汤);
(3)瘦弱、血色差,多阴证且虚证;
(4)形体瘦但肌肉坚实、血色浅黑,多为血虚之证,地黄为主剂(四物汤、肾气丸)。
2、食入即吐:
(1)吃下去就吐掉:大黄甘草汤,粉剂就可以,大黄2钱,甘草1钱,一次1钱。
(2)胃里感到很饿,但是食物一吃下去就吐出来(心中风),上焦燥热:防己黄芪汤。
3、中年发福:防己黄芪汤李春生用本方加味治疗2例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经3个月左右,均大
为好转。处方:黄芪30g,防己12g,白术10g,甘草4g,生姜6g,大枣3枚,草决明20g,黄芩
10g;阮士军也曾用本方加味治疗一名肥胖患者,防己、黄芪俱用60g,另加去湿利水之药,治疗
两个月,体重恢复至以前水平。
4、肺中风:
(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
两一分(去芦) 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
(炙)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
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5、心中风:
(1)中风波及到心脏,风主火,心是火脏,风又是阳邪,两阳相争,所以要翕翕发热。热伤
气,所以人不能起。黄芪、防风以泄风(师用防己黄芪汤)。
(2)心悬,想吃但是一吃就吐,胃状热,状火食气,大黄甘草汤降逆。
(3)心中风,但得偃卧,得倾侧。
6、(1)风水,脉浮,有身重就要用防己黄芪汤,无身重就用越婢汤。
(2)越婢汤是肺郁热造成的、以头面四肢肿为特点的症状,而防己黄芪汤是脾虚表虚、湿在肌
肉造成的身重形肿
7、二十岁前后的女孩子,突然肥胖,冲逆气盛,两颊潮红、经水短少,情志郁闷。 此肥胖之
病,虽似发育所致,然其实属于表虚,若见经水不利,而误投通经破血之剂,非但无功,反招
祸至。方用防己黄芪汤。
8、(1)一种是阳明经热,一做事就满头大汗,用白虎汤;
(2)失眠的但头汗出,如果有阳明燥失,用承气汤;
(3)虚症的但头汗出,用龙骨牡蛎;
(4)脉沉细而但头汗出,如有柴胡症,小柴胡汤。少阴症不会有头汗出;
(5)湿家会但头汗出,脉沉细,小便不利,用小便解。不能攻下;
(6)阳明证,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渴欲饮,茵陈蒿汤;

(7)但头汗出,饥不能食,胃中虚热,栀子豉汤;
(8)但头汗出、上半身有汗都是身体内有湿,防己黄芪汤之类。
9、(1)抽搐,是湿邪为患。袓国医学认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抽搐为太阳经脉的病变。
风湿侵袭太阳经脉,湿为阴邪,阻塞阳气,经脉失养,则筋燥而抽搐。若伴有身重、自汗、恶
风者,可用防己黄芪汤益气行湿,使气得益,湿得行,则抽搐自愈。
(2)经期抽搐是因其人素体血虚,遇经期则更虚,以致血液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失养,形成血
虚生风,诸症丛生。症见痉挛抽风、角弓反张、颈项强痛,频频发作,时作时止,脉滑无力。
因时值月经期,故仍借用“热入血室”之治法。治疗时,可用小柴胡汤去半夏之燥,而加入花
粉之润以生津;去黄芩之苦寒,而加芍药以益阴;加重人参量以补虚,再加葛根以疏通经脉。
筋脉得濡,其症自除。
10、(1)走路时喘-->肾管,用补骨脂,补骨脂乃纳气归原之圣药;
(2)转身下蹲起身喘-->肺管,用麦门冬,使肺气下降;
(3)走路觉身重而气喘:防己黄芪汤
11、防己黄芪汤可用于下肢肿、变形性膝关节病,膝盖疼痛不能行走,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亦
适宜。
12、 防己黄芪汤对于皮肤色白而肥胖的妇人,夏天汗出如流,大腿内侧出满汗疹而瘙痒或糜烂
者有显著疗效。
13、防己黄芪汤对五十岁以上肥胖妇人的膝关节疼痛有效,其多为变形性膝关节病。对于膝关
节积液者也有良效。
14、防己黄芪汤适宜于肥胖而具有易疲劳、气短、多汗、盗汗等症状者
15、防己黄芪汤对结节性红斑有一定效果。
16、狐臭即是腋下大汗腺分泌亢进所致,因此也可用防己黄芪汤治疗。如阮士军用防己黄芪汤
原方(防己、黄芪各30g、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治疗12例狐臭,全部治愈,疗程最
短2个月,最长6.5个月;日本的矢数道明也用此方治愈一名15年病程的狐臭患者,形体肥胖,肌
肉松软,腋下汗出甚多,全身倦怠,服药后那二天即大量排尿,出汗小减少,症状随之逐渐消
失。
【比较集锦】
1、(1)木防己汤:浮肿,心下痞硬。
(2)大青龙汤:浮肿,脉浮,喘咳,烦躁。
(3)越婢汤:浮肿,风水夹热,头面肿。
(4)越婢加术汤:浮肿,越婢汤证+腰冷、脚痿弱。
(5)防己黄芪汤:浮肿,皮肉软弱,虚证。
2、湿家,身重。寒湿则脉沉,风湿则脉浮。
(1)浮而无汗、恶风者,实邪,麻杏薏甘汤;
(2)浮而汗出、恶风者,虚邪,防己黄芪汤。
3、风湿痹证方治表
头中寒痛 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寒而烦 补瓜蒂散(仅瓜蒂一味)
无汗风湿痹 身烦痛寒热无汗 麻黄加术汤
日晡发热风湿痹 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一身疼无汗日晡热剧 麻杏薏甘汤
有汗风湿痹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寒 防己黄芪汤

脉虚涩风湿痹
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转侧脉浮虚涩;
风湿相搏大便坚小便自利
桂枝加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方
微肿风湿痹 骨节疼烦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溲涩身微肿 甘草附子汤
风湿痹死候 误下或大下后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或下利不止 不治
4、(1)湿在皮肤表面,属表证,皮肤表面上痛、痒,湿疹,是麻黄加术汤;
(2)皮表以下,湿比较深、有凝,不痒,头皮屑等,用麻杏薏甘汤;
(3)湿在血脉的周围,腋下汗特别多,男人睾丸积水等,用防己黄芪汤;
(4)湿在血脉里面,血管比较大,关节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5)很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乌头汤。
5、(1)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2)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6、越婢加术汤与防己黄芪汤有虚实之别,
(1)使用越婢加术汤的患者肌肉紧凑、亦有口渴,是一种有紧张感的浮肿,而适宜防已黄芪汤
的场合,为柔软的浮肿,皮肤没有紧张的力度。
(2)如果病情为早晨无明显异常,至傍晚出现浮肿者一类,则不宜选择越婢汤,而应当使用防
已黄芪汤、八味肾气丸类。
7、麻黄剂用于上半身为主的浮肿,使用黄芪、防已等用于浮肿多发于下半身良半不者,也就是
说,含有麻黄的越婢加术汤、小青龙汤等对上半身的浮肿有效,而防己黄芪汤主要用于治疗腰
以下、下半身特别是脚浮肿为宜。
【名家论述】
1、防己黄芪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风水就是正当流汗时皮表受到风吹,导致皮表没有把汗水排尽,于是成为风水。为什么用防己
黄耆汤呢?因为黄耆走表,它能够攻气郁结又能够固表。黄耆本身『攻』就是『固表』,人会
得到风水,一般来说都是因为肠胃的功能比较差而容易得到。如果肠胃的功能很好,一般来说
多是得到桂枝汤证,不会是得到一个感冒,病人就发生水肿了。水病也是外来的,平常你得到
的只是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等证,怎么会得到一个风,就变成水肿?此时桂枝汤、麻黄汤
就没有用了,要利用黄耆来走表,因为病家表虚,选用白术跟甘草是因为白术甘草可以补强病
人肠胃的功能。防己能够去三焦油网的湿,因为水没有办法排出去就会停在油网上面,造成里
湿很盛。防己是除湿剂,再加上黄耆来固表就是防己黄耆汤了,用防己黄耆汤后,病人的小便
量就会大增。
脉浮,有身重,出汗怕风,短气加麻黄,有咳加杏仁,水湿很盛,肌肉里的湿呆在里面造成虚
胖,小腹微凸。临床上淋巴癌,防己通利三焦,加茯苓利水生油,瓦楞子五钱(消积、消痰、
乳房硬块。牡蛎味咸软坚),黄芪气虚、汗出,白术身重,水病初期。防己一两 黄芪一两 白术
五钱 炙甘草五钱。

经方: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麻杏薏甘汤
【原文】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
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
麻黄 甘草 薏苡仁 杏仁
【时机】
1、麻杏薏甘汤,同样在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
2、一到阴天就痛,或者一到黄昏就痛得厉害。
【应用集锦】
1、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麻黄加术汤没有用,要开麻杏薏甘汤,一下
子疣就收掉了,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当然你烧把皮肤烧掉,以
后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
2、荨麻疹
麻黄加术汤:治寒湿性荨麻疹;重者用麻黄加术汤;痒。
麻杏薏甘汤:治风湿性荨麻疹;轻者用麻杏苡甘汤,或先用麻杏苡甘汤。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
加术汤;不痒的用麻杏薏甘汤。
3、肺中风:
(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
两一分(去芦) 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
(炙)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
斤 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4、麻杏薏甘汤治疗青春痘的效果也很好。
5、头皮很多就是湿,还有头皮脂漏性皮肤炎,红红的,都是麻杏薏甘汤。尤其头皮多,效果真
的很好。粉剂就可以。
6、湿在肌肉里:当湿进入到皮肤到更深的时候,不痒,肌肉酸痛疼,日哺加重,干癣,疣,头
皮多,脚皮厚,麻杏薏甘汤。
7、皮疹是皮下有湿,外干内湿用麻杏薏甘汤。如果病人不出汗加桂枝,能出汗用荆芥即可。会
痒可加连翘、银花。蜕皮癣加蝉蜕5分(另包)

8、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
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袓国医学认为,多由于汗出当风所引起,是是
风、寒、湿、热等邪蕴于肌腠所致。
(1)症见日晡所加剧者,是风湿将化热之象。可用麻杏薏甘汤清宣利湿,使风湿去,其疹自
愈。
(2)症见遇寒即发者,是为寒湿之邪所引起。可用麻黄加术汤治疗,使微汗出则愈,不可大
汗,若大汗则湿邪不能去。
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均治荨麻疹,前者治寒湿性荨麻疹,后者治风湿性荨麻疹。也
可互用,病轻者用麻杏薏甘汤,病重者用麻黄加术汤;或先用麻杏薏甘汤。而病不愈者再用麻
黄加术汤。
(3)夜间发疹严重者,可用四物汤加苍术、防风,以活血驱风、除湿止痒。
(4)如果是风湿热三气所致。症见出皮疹,瘙痒难忍,遇热加重,或遇热即发者,为病邪偏重
于热。治疗时,用防风通圣散疏风清热,风疏热清,其症自愈。
(5)面部丘疹性荨麻疹,夏秋季多见。皮疹呈多形性,在风团上有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水疱,局
部发痒难忍,常因抓破而感染。袓国医学认为是汗出当风所致。治疗时,用荆防败毒散散风祛
湿。若服药后发疹更多者,为风湿之邪外出向愈之象,切勿以为病情加重而中断服药。
9、日本经方经验:类风湿性关节炎,麻杏薏甘汤去杏仁加当归、桂枝、芍药、白术,是一个颇
具妙意的药方。
10、麻杏薏甘汤可用于神经痛。
11、麻杏薏甘汤可用于疣、脚气等疾病。对于俗称为脚气的汗疱状白癣轻症者效果较好,但对
因感染出现的化脓症并不适宜。该方对于儿童手等处出现的俗称的水疣、寻常性疣赘、青年性
扁平疣赘等疗效较好。
【比较集锦】
1、麻杏薏甘汤和麻黄加术汤比较:
(1)麻黄加术汤就是痛,皮肤表痛,湿在皮肤表皮之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痒。服后微微
出汗;
(2)麻杏薏甘汤痛是在关节中,特别是皮肤表面上黑黑的。皮肤特别干燥又兼有风湿关节痛
时,就是麻杏惹甘汤证了。不痒,是疣。湿在表皮的第二层的地万。服后湿从小便排。
(3)麻杏薏甘汤用在随天气变化的情况,只要一遇到阴天,关节就开始酸了,就是麻杏薏甘汤
了。
薏仁与白术,入脾脏:
(1)薏仁仁剂一定可以通利大便,可以让湿往下焦走。薏仁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收表湿,治
疗皮表太湿所引起的皮肤病。像有的小孩子皮肤化脓,长了很多疮在上面。疮生出来后就产生
很多脓水,此时我们就可以加薏仁进去,因为薏仁能够收敛表湿。所以皮肤科的药我们常常用
薏仁,还有连翘。
(2)白术强脾。
2、(1)里热、喘急,邪聚于上部而喘,麻杏石甘汤。
(2)无里热,表气闭郁而喘急,以皮肤水气不得发越,故一身疼而发热。属表邪实证,俱以发
散为主。麻杏薏甘汤
3、湿家,身重。寒湿则脉沉,风湿则脉浮。
浮而无汗、恶风者,实邪,麻杏薏甘汤;
浮而汗出、恶风者,虚邪,防己黄芪汤。
4、风湿痹证方治表

头中寒痛 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寒而烦 补瓜蒂散方(仅瓜蒂
一味)
无汗风湿痹 身烦痛寒热无汗 麻黄加术汤方
日晡发热风湿

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一身疼无汗日晡热
剧 麻杏薏甘汤方
有汗风湿痹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寒 防己黄芪汤方
脉虚涩风湿痹
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转侧脉浮虚
涩;
风湿相搏大便坚小便自利
桂枝加附子汤方;
白术附子汤
微肿风湿痹 骨节疼烦不得屈伸汗出短气溲涩身微
肿 甘草附子汤方
风湿痹死候 误下或大下后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或
下利不止 不治
5、(1)湿在皮肤表面,属表证,皮肤表面上痛、痒,湿疹,是麻黄加术汤;
(2)皮表以下,湿比较深、有凝,不痒,头皮屑等,用麻杏薏甘汤;
(3)湿在血脉的周围,腋下汗特别多,男人睾丸积水等,用防己黄芪汤;
(4)湿在血脉里面,血管比较大,关节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5)很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乌头汤。
6、(1)肌肉痛,桂枝汤加减,可以加单味玉竹,肌纤维痛一下就好了。
(2)一身肌肉疼痛,发热,黄昏加重,麻杏薏甘汤。
(3)一到阴天肌肉就酸痛,也是麻杏薏甘汤
(4)肌纤维痛,不能转身,术附汤。
【名家论述】
1、麻杏薏甘汤《金匮教程》(倪海厦)
第二个呢,简单的,你如果是一般念,就变成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太麻烦了,我们叫做麻杏
薏甘汤,哦,就是,用的也是很广。麻杏薏甘汤,简单说就是麻杏薏甘汤,你如果说,同样在
皮肤上,看到红疹,荨麻疹,很痒,那个时候我刚刚讲过,麻黄加术汤,对不对?但是你如果
看到不痒,是疣呢?哦麻杏薏甘汤。好,为什么薏仁呢能够去表湿,这个麻杏薏甘汤主要设计
这些药是为了肌肉的酸痛,所以皮肤表面第二层才是肌肉,再来是血脉神经再来才到关节,所
以我们治疗湿症呢,就分几种药物而已,经方只有几种药,那你一看到表面上那个红红的长了
那个黏黏的粘巴巴很多都是湿疹,你不要管它名称是什么,在皮肤表面上又痒,然后一看到湿
的,麻黄汤加白术对不对,比较不痒就长一个东西在哪边,就肌肉里长出来,但它还不痒。不
痒不是在皮肤,所以说疣并不是在皮肤上长出来,是在肌肉中长出来,就是说你开麻黄加术汤
没有用,你要开麻杏薏甘汤,诶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要不然的话有些人疣生的很多啊,生一个
还好啊,自己用绳子捆上扎掉就算了,万一一票怎么办?对不对?好,还有些疣生在不该生的
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汤,都可以去掉了,好你不要管它的名字是叫菜花叫什么,都没有关
系的,那怎么办呢,反正统统可以用这个处方把它去掉,好当然你用烧把皮肤那烧掉,烧了以
后你再喝麻杏薏甘汤也是可以的,都没关系的。

一身尽疼、全身痛,就是讲的肌肉痛了。“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湿在身上的时
候,阳气没有办法透达出来。我们这样画个圆圈,这个是你的身体,这是你的体表,那你的体
表身体里面很热,那在体表下方有一层湿在这边。热要经过这个湿才能到达体表,才能把这个
热发散掉。现在这个湿很盛,这个热到了这个地方就被挡住了,没有办法通过皮肤毛孔发散
掉,所以病人会有一身尽疼有发热的现象,到了黄昏的时候会更热,因为黄昏的时候是阳明的
时候,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它会热的很严重,因为身体这时候最热的,好这叫做风湿病。这
个病呢,是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流了汗以后你坐在风在那边吹还有久伤取冷,这个平常
就喜欢喝冰的,特别是叫你们女孩子不要没事喜欢喝冰激凌不要吃冰串冰那,台北的刨冰,台
湾夜市的冰想到我就想去吃,可是你们不要吃太多啊,吃太多不好,这种情形呢,通通可以用
麻杏薏甘汤,所以麻杏汤用的非常广,取药又简单,速度又快。速度又快。
如果病人不喜欢煮汤剂,很麻烦,你一看到麻杏薏甘汤,这个麻杏薏甘汤好到什么程度呢?粉
剂都好,科学中药的效果都好。效果都很好。那麻黄呢杏仁啊薏仁啊甘草,薏仁呢,你可以一
直加重,加重都没有关系啊,你看它每一次服多大然后用茶匙,这就是用粉剂啊,用粉剂。吃
完以后呢,因为有麻黄在里面啊,要避开风,不要风吹太重,在介绍后面的处方之前呢,诸位
现在回头来看,我们在用麻黄的时候使用了薏仁,好,你如果说你需要用到麻黄,那你怕麻黄
产生了其它的问题,一般张仲景的薏仁和麻黄配在一起,这两个要搭对就好像桂枝遇到白芍一
样搭配走,那你麻黄开三钱,杏仁开三钱,如果杏仁跟着麻黄走的话,麻黄开再多也没有问
题。病人绝对不会说心脏跳的很快或者是发汗,汗太多出问题,都不会。这两个搭配在一起。
所以麻黄汤里面也加了杏仁在里面,因为张仲景要重用麻黄怕麻黄引起别的问题,而又不能不
要麻黄这青龙的性,就把杏仁放进去,杏仁就是担心麻黄发汗发太过。因为麻黄是青龙啊,因
为麻黄是非常质非常的轻,质非常的轻,你拿去称麻黄一钱和桂枝一钱完全不一样,麻黄一钱
一大包,桂枝一钱一点点,因为它质非常的轻,因为质轻所以它入肺入气分,所以说它宣发的
效果很快,那怕它们把肺里的津液一下子清光光了,所以如果你吃了麻黄流出来的汗是肺里面
的汗,杏仁能够入肺,能够润肺,能够在肺里面产生津液,所以说这个常常会用在一起哦。
如果你头皮很多,麻杏薏甘汤。杏仁和薏仁不是去湿吗?头皮很多就是湿嘛,那有些人头皮脂
漏性皮肤炎啊,红红的,那麻杏薏甘汤啊,你要会推理。尤其头皮多,那麻杏薏甘汤,效果真
的很好。我现在讲完,大家可能很多人回家就偷吃。真的是很好用。还有还有在什么地方用
呢?如果手皮脚皮很厚的,尤其脚皮很厚的人,就是麻杏薏甘汤症。好你们不要去煮汤,买粉
剂吃就好了,吃完后那个手皮脚皮变得很细,都不用去角质,对不对,美白什么诸如此类的,
好这是麻杏薏甘汤。

经方:百合地黄汤
百合地黄汤
【原文】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斤。入百合汤,煎服。大便当如漆。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用法】
1、生地黄汁制作时,将生地黄用开水泡透,然后拿出来用不包起来挤出汁来待用。
2、肾阴不足时用生地黄。
【用量】
1、百合和地黄汁各用30克、50克都没有关系。
【草药解析】
地黄 百合
【时机】
百合病
【方解】
1、病人吃什么都吃不下,而百合是最容易消化的食物,比米饭还容易消化,所以用百合。
2、百合可以增加肠胃津液和肺的津液。入肺以后使病人安静下来。
3、生地黄清血热,色黑补肾。水生木去滋养肝脏。
【应用】
1、神经衰弱;
2、神经官能症;
3、忧郁症;
4、大病初愈。
【应用集锦】
1、鼻烟干燥没有堵塞、干燥性鼻炎、干燥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可以用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
汤加减。
【比较】
1、百合病证方治表
非汗吐下百合病 久病,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溺赤,诸药难治,得药吐利如有神灵。
百合地黄汤
汗后百合病 表病大发汗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知母汤
下后百合病 误下或大下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滑石代赭汤

吐后百合病 误吐或大吐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鸡子汤
百合病病渴 百合病月余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发热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 百合滑石散

经方:百合鸡子汤
百合鸡子汤
【原文】
百合七枚擘,鸡子黄一枚
右先煎百合如前法,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草药解析】
百合 鸡子黄
【时机】
1、百合病被吐,或者津液伤到。
【比较集锦】
1、 百合病证方治表
非汗吐下百合病 久病,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溺赤,诸药难治,得药吐利如有神灵。
百合地黄汤
汗后百合病 表病大发汗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知母汤
下后百合病 误下或大下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滑石代赭汤
吐后百合病 误吐或大吐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鸡子汤
百合病病渴 百合病月余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发热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 百合滑石散

经方:百合知母汤
百合知母汤
【原文】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另以泉水二
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 升五合,分温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组成】
百合
知母
【时机】
1、百合病误被发汗以后。
【方解】
1、知母除烦;百合润肺。
【应用集锦】
1、鼻烟干燥没有堵塞、干燥性鼻炎、干燥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可以用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
汤加减。
【比较集锦】
1、百合病证方治表
非汗吐下百合病 久病,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溺赤,诸药难治,得药吐利如有神灵。
百合地黄汤
汗后百合病 表病大发汗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知母汤
下后百合病 误下或大下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滑石代赭汤
吐后百合病 误吐或大吐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鸡子汤
百合病病渴 百合病月余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发热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 百合滑石散

经方:百合滑石代赭汤
滑石代赭汤(百合滑石代赭汤)
【原文】
百合七枚,滑石三两碎,代赭石如鸡子大。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
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又名】
百合滑石代赭汤
【作者】张仲景
【来源】《金匮》
【经典回顾】
1、百合病,下之后者,百合滑石代赭汤主之。
【剂量】
百合一两,滑石、代赭石三钱(打碎布包)
【组成】
滑石 百合 代赭石
【时机】
1、百合病误被攻下。
【比较集锦】
1、百合病证方治表
非汗吐下百合病 久病,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溺赤,诸药难治,得药吐利如有神灵。
百合地黄汤
汗后百合病 表病大发汗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知母汤
下后百合病 误下或大下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滑石代赭汤
吐后百合病 误吐或大吐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鸡子汤
百合病病渴 百合病月余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发热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 百合滑石散

经方:百合洗方
百合洗方
【原文】
百合一斤,水一斗,渍一宿,洗身。洗后食煮饼,勿以咸豉也。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组成】
百合
【应用】
1、肺结核,症见咳嗽、胸痛,夜间加重,痰白量多,面部红润,脉数者,可用麦门冬汤降火
逆,加竹茹以清络脉之热。
肺结核空洞,是指空洞合并出血者。症见咳嗽、胸痛,咯血量多,面色萎黄者,呼吸道隔离,
麦门冬汤加竹茹,去粳米加蜂蜜,以清热止血(不去半夏者,是肺气以降为顺)。服药后若见
巩膜白净者,为血止而预后良好;若服药后巩膜仍晕黄者,为肺有热,仍有出血可能。
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慢性缓发的传染病。症见咳嗽、痰多、发热,彻夜难眠,
脉数等。袓国医学认为是肺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肺热叶举,故咳嗽;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不
降,故痰多;脉数为内有热;因咳嗽夜间加重,故难眠。百合洗方滋补肺阴,肺阴得补,其热
自息;肺气得降,各症自愈。肺结核为慢性疾患,故本方应多吃为好。
肺结核非活动期,袓国医学称为肺痨。若症见盗汗、干咳无痰、脉不数或脉细弱无力者,黄芪
建中汤。若咳重者加半夏以降之,以其肺以降为顺;面浮肿者,加杏仁以宣之;胸痛者是胸气
结,加全瓜蒌以开胸中之痰结。
【比较】
1、 百合病证方治表
非汗吐下百合病 久病,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溺赤,诸药难治,得药吐利如有神灵。
百合地黄汤
汗后百合病 表病大发汗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知母汤
下后百合病 误下或大下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滑石代赭汤
吐后百合病 误吐或大吐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鸡子汤
百合病病渴 百合病月余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发热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 百合滑石散

经方:百合滑石散
百合滑石散
【原文】
百合一两,滑石二两。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微利,止服,热则除。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组成】
百合 滑石
【比较集锦】
1、百合病证方治表
非汗吐下百合病 久病,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溺赤,诸药难治,得药吐利如有神灵。
百合地黄汤
汗后百合病 表病大发汗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知母汤
下后百合病 误下或大下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滑石代赭汤
吐后百合病 误吐或大吐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鸡子汤
百合病病渴 百合病月余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发热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 百合滑石散

经方:栝蒌牡蛎散
栝蒌牡蛎散
【原文】
栝蒌根、牡蛎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百合病,渴不解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组成】
瓜蒌根 牡蛎
【比较集锦】
1、百合病证方治表
非汗吐下百合病 久病,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溺赤,诸药难治,得药吐利如有神灵。
百合地黄汤
汗后百合病 表病大发汗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知母汤
下后百合病 误下或大下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滑石代赭汤
吐后百合病 误吐或大吐后成百合病证状如前者 百合鸡子汤
百合病病渴 百合病月余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洗方、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发热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本不发热,今变发热者 百合滑石散

经方:苦参汤
苦参汤
【原文】
苦参一斤,煎汤熏洗。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
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shà,声音嘶哑),甘草泻心汤主
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组成】
苦参
【主治】
1、下体瘙痒、溃疡、湿疹等。
【剂量】
1、苦参四两,加一些槐木、狼牙草等一起煮。
【说明】
1、大冢敬节:苦参6.0,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外用为洗涤剂或湿布剂。
【应用集锦】
1、苦参汤有消炎、收敛的功效,所以可用于(日本经方家经验)
(1)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等,温湿外敷有效。
(2)对褥疮,可用苦参汤洗涤后,涂以紫云膏,可快速治愈。
(3)对于出汗症也可用以温湿外敷,有效。

经方:雄黄薰法
苦参汤
【原文】
雄黄一叶为末
筒瓦二枚合之,烧,商肛薰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组成】
雄黄
【主治】
1、下体瘙痒、溃疡、湿疹等。
【倪师课程】
那蚀于肛门呢,雄黄,可能是比如说同性恋。来零号,对不对,那肛门如果有发炎的现象,我
们用雄黄,熏它。这个雄黄都杀虫的,有一种寄生虫呢,专门在肛门的周围,也会有这种现
象。我看过哦,他们这个片子照出来给我看,哇,很可怕。一票蚯蚓在里面蠕动,你看看不到
哦,很小哦。很痒,这个雄黄,雄黄熏得时候哦,诸位要小心,雄黄加热,雄黄本身是,以化
学来说的话,他是三硫化二砷,那你一加热的话,这个硫呢变成三氧。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
砷是砒霜。砒霜,以后得了,金匮上完有机会,我跟诸位介绍一下,砒霜怎么用。会用的话,
我可以让你到80岁时,还像年轻的小姐一样,很漂亮。对,非常好用。孩子们也可以用。那你
如果不懂,对不对,那你说病人,你很好心哦,我们有很多同学心肠非常好,那肛门,我们要
给他熏肛门。老师这个人绝对是雄黄,症状没错。那你拿个铁,如果你拿个铁锅,铝锅,雄黄
放上去,你下面一加热,雄黄,噗,把它打个洞。那雄黄那么厉害?把它打个洞,所以它腐蚀
力量很强。那只好用瓦片。那瓦片,一片瓦片放在下面,你火在加热,那两片瓦片并在一起,
中间弄个洞,那将病人用布盖起来。那个洞对着肛门。等瓦片很热的时候,把雄黄放下去,你
不用等它冷的时候再烧嘛,等它热的时候倒下去,倒下去的时候,那个烟就会上来,对不对。
那你雄黄一倒下去,一碰到热以后,一蒸,热起来,青烟哦,青色的烟。很浓,那个味道很
浓。那你好心哦,你说我帮你倒。你在后面一倒,病人熏到是肛门,你熏到的是鼻子。病人就
听到你后面,啪,昏倒,躺下去,所以,烧这个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千万自己不要闻到。

经方:赤豆当归散(腹膜炎、痔疮)
当归赤豆散
【原文】
1、方法一(用于腹膜炎,胆破裂,盲肠破裂,阑尾破裂,肠痈等):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十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2、方法二(用于痔疮,大便近血):
赤小豆三升,当归十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眥
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2、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用法】
1、方法一,要先让赤豆发芽出来;
2、全部生用。
【组成】
当归 赤小豆
【方解】
1、赤小豆去湿去热、消炎。
2、当归润肠。
【应用】
1、腹膜炎,赤小豆需要发芽。
2、痔疮,赤小豆无需发芽。可以加槐花上去。槐花在本草经里面功能就是就是痔疮,特殊单味
药的使用。
3、真正破裂转成腹膜炎的时候:赤豆当归散。
【比较】
1、四肢末梢,肌肉组织下面,关节里面的脓,我们要用术附汤排出来;
2、腹膜里面的脓--腹膜炎和盲肠炎,我们要靠当归赤豆散。
3、狐惑病证方治表
蚀喉惑病 欲眠目不得闭,不安,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声嗄蚀喉 甘草泻心汤
蚀阴狐病 一切证状如前不蚀喉而蚀阴 苦参汤洗方
蚀肛狐病 一切证状如前不蚀喉而蚀肛 雄黄薰法

4、附千金狐病证方治表
狐惑附方
温毒气为病蚀于上者 泻心汤
狐惑湿热生虫,默默欲眠,寝食不安 狐惑汤方
狐惑脉数、无热、微烦,默默欲卧,汗出,初病目赤如鳩
眼,继则四黄黑 赤豆当归散
名家论述:
1、赤豆当归散《金匮教程》(倪海厦)
接着我们看下血,也是大便里面带血,血先出来,再看到大便,近血。近血分二个,一个是外
痔,一个是内痔,区分的方式是,外痔很痛,内痔不痛,若内外痔都有,痛也有,痛一定有,
有时不痛。最大的区分在哪里呢,内痔,必然下血的时候,血哗的一下,喷出来,我们叫血
溅,喷出来的,内痔。外痔的时候,看不到血,但是你拿卫生纸一擦就看到血,外痔这两个都
是先血后便。
赤豆当归散,这个是散剂,也就是说诸位呢不能把赤小豆拿去发芽了,你要治痔疮,你呢,老
师赤豆很会发芽,你去发芽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是我们治疗腹膜炎才用的,这个当散剂的时
候,赤豆是去湿去热,所以赤小豆在消炎,当归呢润肠,我们治疗痔疮,一个大原则,就是保
持大便很软,当它通过肛门,不要把肛门撑大,那个伤口才有机会痊愈,那你,如果这个病人
是有便秘,那又有痔疮,导致当归不够力,因为当归只是润肠而已,加大黄芒硝下去,那他可
以顺利出来,这样子的话,你保持大便很软,通过肛门速度很快,就可以治好它了,那你如果
不知道要开软便剂,病人便秘很严重,痔疮,老吃赤豆当归散,吃下去啊,会好,可是每次大
便的时候一撑开了又破了,就出血,只要大便一出来就出血,不会好,所以一定要记得要这样
做,那我们有很多处方,比如说槐花,这个槐花在本草经里面功能就是就是痔而已,痔疮,特
殊单味药的使用,就是痔疮,你可以加槐花上去。
两种腹膜炎,这个赤小豆发芽,第一个就是胆,胆结石,胆破裂,还有呢盲肠破裂,是阑尾破
裂。后面我们介绍常用篇的时候,再跟诸位详细介绍,那遇到腹膜炎的时候,赤小豆要发芽,
跟当归打成泥,当成生菜沙拉用,不能煮,煮了就没有力量,所以同样是赤豆当归,使用的方
法不一样。

经方:鳖甲煎丸(治疗疟病)
鳖甲煎丸
【原文】
鳖甲十二分,柴胡六分,黄芩三分,人参一分,半夏一分,桂枝三分,芍药五分,阿胶三分,
干姜三分,大黄三分,厚朴三分,葶苈一分,石韦三分,瞿麦二分,赤硝十二分,桃仁二分,
丹皮五分,乌扇三分,紫葳三分,蜣螂六分,鼠妇三分,蜂窠四分,虫五分。
为末,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入鳖甲,煎化,取汁,入诸药
中,煎为丸,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进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病疟结为疫瘦。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日。此名疟母。急治之。以月一日发。当十五日愈。
设不差。当月尽解。宜鳖甲煎丸。
【组成】
鳖甲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桂枝 芍药 阿胶 姜 大黄 厚朴 葶苈 石韦 瞿麦 硝石 紫薇 蜣螂 鼠
妇 虫
【方解】
1、鼠妇是妇科里面用的,专门治疗月经闭经,可以消血症。有血块停留在子宫里造成阻塞,就
会产生女子闭经,这时会用到鼠妇。鼠妇是很毒的药,一般用量很小;
2、石韦专门治劳热,劳热就是虚热。平常不会用;
3、紫薇跟鼠妇是一样,也是专门治疗这种症闭;
4、葶苈涤痰;
5、鳖甲不但可以护卫肝,而且也可以攻血;
6、干姜、桂枝以温脾;
7、阿胶、芍药以通血;
8、大黄、厚朴以调胃;
9、硝石、瞿麦以利水而洩湿。
【应用集锦】
1、疟病之脉基本上以弦为原则和常规,为半表半里之病,具有表里之证,呈往来寒热的病状,
但与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将汗、吐、下视为禁忌之不同(日本经方家经验):
(1)脉弦而频数者,热多,为白虎加桂枝汤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
(2)脉弦小紧者,下之则愈,为鳖甲煎丸证。
(3)脉弦迟者,宜温之,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脉弦紧者应发汗,为牡蛎汤证。
(5)脉浮大者应吐,为蜀漆散证。
【名家论述】
1、金匮四:鳖甲煎丸方《金匮教程》

这个“当疟病结为症瘕,如其不差”,就是不好,怎么办呢,张仲景说这叫疟母,当疟母发病
的时候,一月一发,十五日愈,如果不好,当月尽解,宜鳖甲煎丸。这个就是告诉大家呢,如
果你没有治疗,光是让病人自然恢复的时候,如果遇到疟,这个疟是一个月发一次的疟,大概
两个礼拜自然会好,如果没有好,那得再等两个礼拜。再等两个礼拜,那遇到这种疟呢,你用
鳖甲煎丸可以治。所以第一个致疟病发现发生的现象呢,叫作疟母。
这个鳖甲煎丸呢,我都没有用过,因为现在疟不会到我们手上,很少用到。所以诸位看看知道
有这么回事就好了,你以后你也不会碰到。但是我后面会留个伏笔,万一你碰到怎么办?
这个处方是不是张仲景是不是原来的我都怀疑哦:那一定是经方里面我们会有鳖甲,乌扇就是
射干,黄芩那,你看那么多处方在里面,我们这有凌霄啊,蛰虫是经方,紫薇啊,蜂巢啊,蟋
螂啊这些东西,都不是属于经方的药。那诸位看一下,这十三味这这个把二十三味药呢为末,
再取那个灶里面的那个土,来配合制造这个鳖甲煎丸。那我跟诸位讲过,我没有用过这个处
方,用不到这个处方。因为当我们发现有疟母,如果真的有疟症的时候,你辩证按照症状来
治,把痰去掉就好了。
那最严重的呢,是痰还有血,血和痰两个混在一起变成一个痞块在身上。那疟就是有隔日发或
者是几天发一次有定时性的发。这是第一个,叫作疟母。

经方:升麻鳖甲汤
升麻鳖甲汤
【原文】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升麻、当归、甘草各二两,蜀椒炒去汗一两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
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阳毒之为病。而赤。斑斑舅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
之。
2、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
椒主之。
【组成】
甘草 升麻 当归 蜀椒 甲蟹/鳖甲
【时机】
1、病在气分,有脓疡,为阳毒;
2、病在血分,面色铁青,没有流脓,为阴毒,去雄黄蜀椒。
【方解】
1、润肤、滋阴、透邪、解毒是升麻鳖甲汤的来源;
2、雄黄一定要生用 ;
3、(雄黄、升麻、蜀椒)那这些都是解毒的药,蜀椒用在寄生虫,升麻是解热毒,雄黄是虫蛇
咬伤的毒、疮毒。
4、鳖甲可以潜得很深,炙甘过后对肝病很好。与当归并用入肝脏。
【应用】
1、瘴气中得到这种病,其傅染的速度非常之快;
2、带状疱疹。如果是阴毒的带状疱疹,去蜀椒雄黄。阳毒的带状疱疹也可以用龙胆泻肝汤;
3、毒虫咬伤。
【比较集锦】
1、阴阳毒病症方治表
阳毒 面赤斑斑如锦纹、唾脓血、咽喉痛 升麻鳖甲汤
阴都 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2、阳毒附方证治表
阳毒附

阳毒面赤狂言、发癍、烦躁、腰背疼、
脉浮、唤痛、下利脓血 准绳:阳毒升麻汤

温病发癍 条辨:化癍汤
发热、烦躁、口渴、自汗、发癍 伤寒:人参白虎汤

经方: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
【原文】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去皮)三两
右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伤寒金匮】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金匮》
【组成】
甘草 桂枝 石膏 知母 粳米
【应用】
1、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若症见关节疼痛伴身热或关节局部发
热、脉数者,可用白虎加桂枝汤清热散风,使热清、风散,则疼痛自止。
2、疟病之脉基本上以弦为原则和常规,为半表半里之病,具有表里之证,呈往来寒热的病状,
但与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将汗、吐、下视为禁忌之不同(日本经方家经验):
(1)脉弦而频数者,热多,为白虎加桂枝汤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
(2)脉弦小紧者,下之则愈,为鳖甲煎丸证。
(3)脉弦迟者,宜温之,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脉弦紧者应发汗,为牡蛎汤证。
(5)脉浮大者应吐,为蜀漆散证。
【比较】
1、白虎汤加人参为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加桂枝为白虎加桂枝汤。
2、呕吐太过了之后的变症,
(1)吐太过了,胃的津液伤到了,虚热往上走,病人就会烦燥,大半夏汤;
(2)渴而烦燥者、就是胃裹面的水没有了,胸腔里面的水也没了,白虎加人参汤;
(3)如果病人但热不渴,代表胃的津液没有伤到,但是还有表热,白虎加桂枝汤,因为兼有表
热阳明热,但是胃的津液没有伤到,所以把人参拿掉,把人参换成桂枝。
3、(1)大凡白虎汤,通治阳明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苔干
燥,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燥乱,日晡潮热,或阳毒发斑等证。亦当随证加人参而用之。
(2)白虎汤证,兼骨节烦疼,气冲逆而作呕者,白虎加桂枝汤之证。
(3)若癫痫热证,血气冲逆,眼目赤热,或肝积迫于胁下,于白虎汤中加黄连。

经方:蜀漆散
蜀漆散
【原文】
蜀漆、云母、龙骨等分。为散、未发前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疟多寒者,名日牡疟,蜀漆散主之。
【组成】
蜀漆/常山 云母 龙骨
【主治】
1、疟疾中的牝虐,疟疾发起来的时候为寒多。
【方解】
1、蜀漆就是漆树的树皮,很毒,粘性很强。用于去痰,使痰很容易咳出来。常用常山代替。西
医曾经从常山里提取奎宁来治疗疟疾。
2、云母是金石类的药,止呕,尤其是呕吐很严重的时候。金石类的药烧炼过之后就去掉其毒性
了。
3、龙骨,先师倪海厦认为龙骨在这里比较不合理,应该是牡蛎,牡蛎能够攻坚把胶痰打散。
【应用集锦】
1、疟病之脉基本上以弦为原则和常规,为半表半里之病,具有表里之证,呈往来寒热的病状,
但与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将汗、吐、下视为禁忌之不同(日本经方家经验):
(1)脉弦而频数者,热多,为白虎加桂枝汤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
(2)脉弦小紧者,下之则愈,为鳖甲煎丸证。
(3)脉弦迟者,宜温之,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脉弦紧者应发汗,为牡蛎汤证。
(5)脉浮大者应吐,为蜀漆散证。

经方: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
【原文】
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
右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
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用法】
1、地黄生的时候是黏答答的、黑黑的。把它放在锅里蒸熟,好像蒸米一样,隔水蒸,不要浸
水。
2、蒸熟了以后把它拿起来绞汁。把生地黄绞成生地黄汁。
3、然后跟酒泡过的、已经绞成的四味药,混合在一起,就是防己地黄汤。
【剂量】
1、原文中的量是比例;
2、防己、甘草可以用到三钱到五钱(10到18克);
3、生地黄要大剂地用,剂量用两,差不多用到二两到三两才够量。遇到体格比较大的病人,使
用四两以上都没关系,身材高大的人可以用到五两(180克左右)。
【组成】
甘草 防风 桂枝 防己 地黄
【方解】
1、桂枝和甘草补中,都能够补中阳不足,让脾脏开始运化。
2、防己和防风,都能够去风。
【应用集锦】
1、妄行独语不休是主证。妄行独语不休有两证,一个实(大承气汤证,小便黄)一个虚(防己
地黄汤,小便淡);
2、防己地黄汤不惟治精神情志之疾病,凡属血虚受邪、郁热在内,皆可化裁使用。
3、头目眩晕,面部烘热,心烦失眠,溲赤舌红,营血郁热之征。用防己地黄汤养血清热以熄
风。
【比较集锦】
1、防己地黄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两方的共同点是都治疗精神症状:如狂、
发狂,都有脉浮,即都有桂枝证。尺脉沉用防己地黄汤,尺脉没有问题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
蛎龙骨救逆汤。
(1)脉浮就是桂枝证,如果病人发狂,就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发狂不能用芍药。
(2)防己地黄汤,要看尺脉,尺脉如掉下去就用防己地黄汤,因为肾不足。
2、(1)防己地黄汤: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 (现代量);

(2)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经方:风引汤(中风小便失禁)
风引汤
【原文】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 牡蛎各二两,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
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
引,少小惊癎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组成】
滑石 紫石英 赤石脂 甘草 桂枝 龙骨 牡蛎 石膏 阳起石 姜 大黄
【时机】
1、风引汤病人没有办法控制大小便,带着尿布。
【方解】
1、赤石脂和“禹粮石”经方里用于下利。比如下利“脓血”很严重,二三十次跑上厕所,就用
赤石脂去收敛它。一个收敛它,一个用大黄,原因就是希望把不必要的食物排出去,把好的食
物留下来。小便失禁,大便也失禁,所以用这样的处方。一般涩剂和攻下剂是不会用在一起的
了。
2、金石类的药药性比较沉比较重,能到脏腑比较深的地方去。
【应用集锦】
1、(1)中风先针健侧,再针患侧,患侧皆需深针引气。
(2)中风是因为气血两虚,预防中风:黄芪,独活,防风,党参,当归,川芎
(3)面部中风:桂枝加葛根汤,如有头痛,加川芎
(4)90%中风是寒症,10%是热。寒则缩、热则纵。热用风引汤
(5)中风病人怕冷恶寒、心烦、手足拘急,病人可以识人讲话,用千金三黄汤:麻黄、黄芪、
黄芩、细辛、独活
(6)中风不能讲话,小续命汤:麻黄3钱,桂枝5钱,杏仁3钱,炙甘草3钱,当归3钱,川芎3
钱,石膏5钱,干姜2钱,人参3钱
(7)脑溢血、脑部出血,视力有问题、或者有手指不能动:补阳还五汤,黄芪5钱,当归3钱,
白芍3钱,川芎2钱,桃仁2钱,红花2钱,地龙2钱
2、半身不遂是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多发于中年以上患者,与动脉硬化有关。脑血管意外可分
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
塞。脑血管意外临床上常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半身不遂也有寒热之分。
(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多因久病体虚,风邪得以乘之,阻碍经气,形成瘫痪。由于是因虚所
致,故用侯氏黑散填窍以息风,窍得填则新风不能入、旧风不能容,其症可愈。其服用方法,
按散剂服法用之。
(2)若症见血压髙、脉数者,可用风引汤。此方与侯氏黑散是治半身不遂的一热一寒之方,临
证时两方可辨证应用。
(3)中风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不同,病初兼有表证说明风邪表浅,还未入脏腑,故可
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以解风邪、通经络、调荣卫,使风邪从内达外。风邪去,其症可解。

3、(1)吴茱萸汤,治病在中焦上冲者,病在上焦非所治也。上焦者,风引汤。
(2)脚气冲心,亦胸满短气,心中疼烦,风引汤。
4、(1)风引汤非但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及脚气冲心,诸般暴卒急剧,迫于上焦,干于心
肺、胸满短气,干呕而喘急、肩膊强急、头脉怒胀欲死者,无问属何病名,皆可投之挫暴缓
急、而救危笃。危笃既解,继以调理之方。
(2)胸部胀满,动气若奔马而上冲,肩息短气,干呕、且喘急甚、直视上窜。瘈瘲搐搦,水饮
不下者,无问何因,皆为风引汤证。
5、寸口脉,轻按而得缓脉,缓则为虚,失血之候,中风之兆也。非伤寒之中风,乃手足瘫痪不
仁之中风也。
(1)轻者:邪自外中于经脉,则身痒而发隐疹。隐疹者,隐隐而发之疹也。即谓之风疹,俗
称“荨麻疹”者也。此乃轻者,发散可愈。
(2)甚者:不仅卫荣虚损,心气亦不足者,则病邪陷内中脏,发为胸满短气危急之证,风引
汤。风引汤,除热瘫痫,邪风入内,致胸满短气,则热从内生,甚则手足瘈疭。其证休作有
时,即所谓瘫痫。瘫乃瘫痪之谓,痫乃病之间发也。
6、脚气冲心者,风引汤;不剧急者,吴茱萸剂与之。
7、风引汤专门除热瘫痫。热瘫痫跟一般的中风不一样,中风有两证--寒跟热。百分之九十都是
寒症,10%才是热症,在《黄帝内经》里面说:寒则缩,热则纵。
(1)寒症的人,手和脚是弯起来的,扳他扳不开。好不容易扳开了,他又回来了,这就是寒。
但是这种情况也有属热的,要看病人的其它状况,比如舌苔、脉速、痰色等。参见风引汤中瘫
痪、半身不遂、手指蜷缩案例。
(2)热症,手脚没有拘挛起来,没有力量握拳。这就是热,就是纵。
8、风引汤病人没有办法控制大小便,带着尿布。
9、(1)痫证是指间断发作性病证,多与情志刺激有关。从脏腑来说,主要由于肝、脾、心、
肾脏气失调,导致一时性的阴阳紊乱,气逆痰壅,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症见全身或手足抽
搐颤动,或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颈项强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霎时即恢复如常人。
若先抽搐而后仆倒不省人事者,则用桂枝汤加防风、竹叶,息风清热;若发作前伴有眼前发黑
者,可用乌梅丸(汤),以其目为肝窍之故。
(2)癫痫俗称“羊痫风”,以全身强直痉挛,突然性的意识丧失为特征。若症见抽搐甚,伴有
热象而诸药无效者,可用风引汤治疗。若发作时口中无痰者,急诊处理病情平稳后可用磁朱
丸。
【比较集锦】
1、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2、侯氏黑散治冷也,而必用黄芩。风引汤治热也,而必用干姜,此冷热相引之理。
【名家论述】

1、风引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像风引汤,我用的也是不多,我很怀疑这些方子都不是张仲景开的。风引汤,专治热瘫痫,就
是热症中风,完全是里热症,里面很热的时候,又遇到表风。里面本身就虚,虚久后产生的虚
热,此时表又受到风。我们除了开补虚的药,还要同时开去热的药,也还要再开去表风的药,
药力一定区分为这三种,你看大黄是去里热用的,像干姜、龙骨、桂枝、牡蛎这些都是补里虚
的,还要加上去热的药,像石膏,就是去热的药。为什么柴用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口
脂、紫石英这种涩剂,一般我们使用石剂时,是因为石头的药都是比较涩,而病人身体里面有
虚热的时候,大便时会有下利,肚子会痛,像肠鸣下利般,食物是小会停在肠胃里面。所以就
需要加进去很多涩剂像赤石脂、紫石英、白石脂等。

经方:侯氏黑散(久虚导致的中风)
侯氏黑散
【原文】
菊花四十分,白术、防风各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细辛、干姜、人参、茯苓、当归、川
芎、杜蛎、矾石、桂枝各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
食,六十日止,即药积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候氏黑散,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组成】
白术 桔梗 细辛 姜 矾石 人参 茯苓 川芎 桂枝 牡蛎 防风
【方解】
1、白术、茯苓以祛湿,湿胜必生痰,故用桔梗以开肺;
2、但湿痰之生,由于气血两虚,故用人参以补气,当归、川芎以和血。人参、干姜补脾益气;
3、菊花、防风、细辛、桂枝以祛风散邪。桂枝为《伤寒论》中风主药,防风以祛风(薯蕷丸用
之),菊花能清血分之热,重用菊花,以并去内外之风邪;
4、细辛、干姜、牡蛎以运化湿痰;
5、桔梗,矾石降气化痰,以使风邪无所恋;
6、黄芩能清肺热。黄芩、牡蛎清热敛阴,以制风邪之所散。
【应用集锦】
1、高血压的眩晕常常是中风所致,用侯氏黑散。
2、王占玺经验:侯氏黑散治疗以顽麻不仁、四肢沉重为主的痹证,有良效。
3、高血压: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120 或140),肝阳偏亢,多实症,小柴胡汤加入茯苓以降之。
(2)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压(>90),是肝阴不足所引起的肝阳上亢,多虚证,乌梅丸补肝阴,肝阴
足则阳亢平。
(3)若头晕目眩、耳鸣眼花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弦而有力者,可用侯氏黑散平肝息
风。
(4)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耳鸣,脉弦滑,苓甘五味加姜辛半
夏杏仁汤实脾泄肝,其症自愈。
4、半身不遂是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多发于中年以上患者,与动脉硬化有关。脑血管意外可分
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
塞。脑血管意外临床上常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半身不遂也有寒热之分。
(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多因久病体虚,风邪得以乘之,阻碍经气,形成瘫痪。由于是因虚所
致,故用侯氏黑散填窍以息风,窍得填则新风不能入、旧风不能容,其症可愈。其服用方法,
按散剂服法用之。
(2)若症见血压髙、脉数者,可用风引汤。此方与侯氏黑散是治半身不遂的一热一寒之方,临

证时两方可辨证应用。
(3)中风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不同,病初兼有表证说明风邪表浅,还未入脏腑,故可
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以解风邪、通经络、调荣卫,使风邪从内达外。风邪去,其症可解。
5、(1)瞳孔中有蓝雾而影响视力,瞳孔属肾,蓝为水色,故本病是由于心阳不足、肾水上泛
清窍所致。所以用桂枝汤加重桂枝量,扶心阳以制水邪;加附子以温肾阳。
(2)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角膜生云翳。目为肝窍,肝阳上亢,上扰空窍,故眼前发黑、视物
不清,肝气犯脾,水湿上泛,则目生云雾。可用侯氏黑散加乌贼骨,息风退雾,则眼疾可愈。
【比较集锦】
1、侯氏黑散治冷也,而必用黄芩。风引汤治热也,而必用干姜,此冷热相引之理。
【名家论述】
1、侯氏黑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菊花、白术、防风、枯梗、黄芩、细辛、干
姜、人参、茯苓、当归、川芎、牡蛎、矾石、桂枝』。侯氏黑散这个方子绝对不是张仲景立
的,一定是后人借他的名立进去的,此方的目的是塡补。为什么叫塡补?这个方子的观念是,
病人身体里面虚掉了,结果造成表风进来补里虚的位置,就是当中风进来的时候和病人的里虚
没有完全接在一起,中间就有很多间隙产生,间隙的产生是病人的气和血没有办法沟通,于是
产生半身麻痺,这个侯氏黑散就是能够慢慢的把空虚的部分塡补起来。这是一些外面其他医生
设计的药,不是仲师原方。我们临床上用的不多,我没有用过这个药来治疗中风。制作法是将
这十四味杵为散状,就是弄成粉剂样。「方寸匕」就是一个汤匙的,一天吃一次,刚开始服前
二十天用温的酒来喝,一切的鱼肉大蒜都不要吃,常吃冷的食物。吃了两个月以后即『药槟腹
中不下』,让药力慢慢的渗进去里虚的位置。要让药力停滞不下的话必须要冷食,一吃热食药
力就下来了。所以要冷食目的就是让乐不要跑掉,让药尽蛍囤在身体里面慢慢渗进去。实际上
这种方子都没有我们后面的方子好用,后面会跟大家介绍外台秘要里的处方,那些方子还比较
像张仲景立的方子,可能就是我国千年以来,失落的经方。

经方:头风摩散
头风摩散
【原文】
大附子一枚(炮)盐等分
右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方解附:候氏黑散解、风引汤
解、头风摩散解)
【用法】
1、青盐粉和炮附子粉打好,分两罐装。需要的时候再混合混一下。
2、用油类调和一下,敷在痛的地方。可以治疗头痛。
【剂量】
1、炮附子打成粉,跟盐等分;
2、用青盐。如果实在没有青盐,那只好用海盐,但是绝对不是用现在人工盐。
【组成】
戎盐 附子
【说明】
1、偏头痛,有热症在头上面出现时才用,像眼赤红,同时头痛又痛的很厉害;
2、用药前必须热敷或沐浴,使毛孔开张,易子药物渗透;
3、可酌情加减,比如加细辛。
【应用集锦】
1、有一种头痛,即使触摸到疼痛处的头发也会出现头痛,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很快治愈,也
可用头风摩散。

经方补: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
【原文】
麻黄1两,防己1两,人参1两,黄芩1两,桂心1两,甘草1两,芍药1两,川芎1两,杏仁1两,附
子1枚,防风1两半,生姜5两。
【倪海厦剂量】
麻黄3钱,桂枝5钱,杏仁3钱,炙甘草3钱,当归3钱,川芎3钱,石膏5钱,干姜2钱,人参3钱。
【出自】《古今录验》
【主治】
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
言謇涩,牙关紧闭,厥冷;或顽痹不仁,风湿腰痛。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
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八风五痹,痿厥。
产后中风。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剂量】
1、麻黄用三钱,杏仁用三钱,桂枝五钱、炙甘草三钱,这就是麻黄汤;病人血虚,用当归,川
芎补血。病人中风以后都有热症,一般来说(石膏)五钱,可以用到八钱、一两,干姜用两
钱、三钱;人参三钱。
2、麻黄和杏仁等量,这样永远都不会有事。
【组成】
人参 甘草 川芎 防风 桂枝 大枣 姜 麻黄 芍药 黄芩 防己 附子 杏仁
【时机】
1、小续命汤是标准的经方,专门用在嘴巴不能讲话,那个“OOO”讲话,你看那中风,一去你
看,不能讲话,心里面,小续命汤就已经出来了。之所以叫续命汤,因为前面呢这是麻黄汤,
麻黄汤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做“还魂汤”,从阴间回到阳间来。
2、小续命汤吃下去以后,病人会发微汗。遇到口不能言的时候,我们小续命汤开下去,同时配
合针灸,那效果都就很好。中风的病人不要耽误时间,越早治,效果是越好。90%都是小续命
汤。
【方解】
1、病人本来就气血两虚了,用麻黄桂枝不会更虚,因为它有当归、川芎、人参,在补虚,补血
的药里面,补气虚的药在里面。
2、石膏干姜是因为有虚热在里面。
3、中风比较浅的我们用黄芩,比较重的时候我们用石膏。
4、干姜温中强脾胃,让肠胃功能恢复。
【加减】
1、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说明】
1、《千金方衍义》:小续命汤虽本古方,而麻黄、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人参驾
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断,续
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黄芩、防风、防己,不过为麻黄之使,以祛标热耳。方治卒中
风欲死,病死于暴,故用麻黄必兼杏仁开发肺气之逆满,殊不可缺。

2、《医方考》: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
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中风而有头疼、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
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局方》用之以养血。中风而
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未疾,故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己;阴淫寒
疾,故佐以附子;阳淫热疾,故佐以黄芩。盖病不单来,杂揉而至,故其用药,亦兼该也。
3、《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大队入太阳之经祛风逐湿者,以开其表;邪
壅于外,则里气不宣,里既不宣,则郁而为热,故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而和血;用附子者,既可助补药之
力,又能济麻黄以行表也;姜、枣为引者,亦假之以和营卫耳。
【应用集锦】
1、雷诺氏症为肾阳不足,风寒着络,致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营卫失和,脉络壅闭,故呈苍
白、麻木。雷诺氏症属于中医学中的“痹痛”范畴,可用小续命汤治之。
2、小续命汤治疗的风痱、急性脊髓炎、氯化钡中毒之、多发性神经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疗效
亦佳。
3、风痱之为病,以突然瘫痪为特征(偏瘫或截瘫),身无痛,多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轻微意识
障碍)。与“脑血管意外”、癔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引起的瘫痪,是迥然不同的。小续命
汤。
4、过去有个时期市售食盐为粗制雪花盐,含氯化钡较重,不少人长期食用后,往往突然四肢瘫
痪,世人不解其故。小续命汤,效如桴鼓,活人甚多。
5、(1)中风先针健侧,再针患侧,患侧皆需深针引气。
(2)中风是因为气血两虚,预防中风:黄芪,独活,防风,党参,当归,川芎
(3)面部中风:桂枝加葛根汤,如有头痛,加川芎
(4)90%中风是寒症,10%是热。寒则缩、热则纵。热用风引汤
(5)中风病人怕冷恶寒、心烦、手足拘急,病人可以识人讲话,用千金三黄汤:麻黄、黄芪、
黄芩、细辛、独活
(6)中风不能讲话,小续命汤:麻黄3钱,桂枝5钱,杏仁3钱,炙甘草3钱,当归3钱,川芎3
钱,石膏5钱,干姜2钱,人参3钱
(7)脑溢血、脑部出血,视力有问题、或者有手指不能动:补阳还五汤,黄芪5钱,当归3钱,
白芍3钱,川芎2钱,桃仁2钱,红花2钱,地龙2钱
6、半身不遂是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多发于中年以上患者,与动脉硬化有关。脑血管意外可分
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
塞。脑血管意外临床上常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半身不遂也有寒热之分。
(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多因久病体虚,风邪得以乘之,阻碍经气,形成瘫痪。由于是因虚所
致,故用侯氏黑散填窍以息风,窍得填则新风不能入、旧风不能容,其症可愈。其服用方法,
按散剂服法用之。
(2)若症见血压髙、脉数者,可用风引汤。此方与侯氏黑散是治半身不遂的一热一寒之方,临
证时两方可辨证应用。
(3)中风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不同,病初兼有表证说明风邪表浅,还未入脏腑,故可
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以解风邪、通经络、调荣卫,使风邪从内达外。风邪去,其症可解。
7、百曰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顿呛咳责之于肺与肝,今肺之毛窍受寒,致肝之血脉凝
涩,其血不能淡渗于皮毛,络脉之间,气不煦而血不濡,则患顿呛咳,用古今录验续命汤调荣
血、解风寒。风寒解,荣血调,其咳自愈。
8、妊娠期外感咳嗽仍因妊娠,血液荣养下部,致外不能淡渗皮毛,故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更
不犯妊娠禁忌之药品。

经方补:补阳还五汤(脑溢血)
补阳还五汤
【原文】
生黄芪四两,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水煎服。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耆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作者】 医林改错
【出自】《医林改错》
【剂量】
1、倪海厦剂量:
黄芪5钱,当归3钱,白芍3钱,川芎2钱,桃仁2钱,红花2钱,地龙2钱
2、《医林改错》:桂枝五钱 黄芪一两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腿无力重用白芍
至1两。
【草药解析】
川芎 黄芪 当归 芍药 桃仁 地龙 红花
【时机】
1、现在市面上常用的叫做补阳还五汤,中医诊所很多用的都是这个。
2、一般人用到补阳还五汤的时候都是脑部有出血。脑部有出血的话可以看到手指头不能动,一
个指头不能动,或是视力有问题,或者是病人流涎。补阳还五汤的力量能到脑部去,瘀血化出
来。
3、心肌梗塞、脑溢血后遗症、面瘫、偏瘫。
【方解】
1、脑部出血,会用到红花,活血化瘀。红花有两种,一种是藏红花,速度最快,也最贵。急救
的时候当然就用藏红花;
2、地龙就是蚯蚓,活血化瘀的力量很强。动物类的药,活血的力量很强,同时也伤血。所以
说,除非必要,否则尽量不要去用到动物类药来攻血;
3、川芎能够活血,就是让血液循环加速,把血管保护的很好,让破裂的血管能够恢复。
【加减】
1、血虚的时候(脸色、气色、耳朵、耳朵变成苍白,嘴唇、唇角没有颜色比较青,手掌不够
红,这个就是血比较虚了),将地龙的量减量,把当归、川芎增量,
2、白芍在四物汤里,妇女月经来的时候痛得很厉害,三钱五钱都没有用,白芍用到一两,才可
以止痛。所以同样是四物汤,但是你如果把白芍加重的时候,就可以止痛。如果还在那边痛,
那你可以在这个时候再增加一些茜草,茜草是很好的妇人的月经痛的情形如果痛到手脚冰冷,
每次月经来,手脚冰冷,然后月经延后。月经延后,就是寒症,手脚冰冷也是寒,这时候我们
加热药下去,瘀血的血块就化掉了,因为很热,像冰块一样的化掉了。
【说明】
(按:王清任的原文解说非常好,摘录如下。另外请参看“名家论述”中的半身不遂论和瘫痿
论)
1、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2、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耆,
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两剂服
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3、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
4、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
5、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
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
6、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
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应用集锦】
1、(1)中风先针健侧,再针患侧,患侧皆需深针引气。
(2)中风是因为气血两虚,预防中风:黄芪,独活,防风,党参,当归,川芎。
(3)面部中风:桂枝加葛根汤,如有头痛,加川芎。
(4)90%中风是寒症,10%是热。寒则缩、热则纵。热用风引汤。
(5)中风病人怕冷恶寒、心烦、手足拘急,病人可以识人讲话,用千金三黄汤:麻黄、黄芪、
黄芩、细辛、独活。
(6)中风不能讲话,小续命汤:麻黄3钱,桂枝5钱,杏仁3钱,炙甘草3钱,当归3钱,川芎3
钱,石膏5钱,干姜2钱,人参3钱。
(7)脑溢血、脑部出血,视力有问题、或者有手指不能动:补阳还五汤,黄芪5钱,当归3钱,
白芍3钱,川芎2钱,桃仁2钱,红花2钱,地龙2钱。
【名家论述】
1、补阳还五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黄芪5、当归3、白芍3、川芎2、桃仁2、红花2、地龙2
还有呢,一般现在市面上,大家常用的呢,叫做补阳还五汤,哦,现在中药这个中医诊所啊,
很多用的都是这个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的处方呢,哦,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桃仁、
红花还有地龙,哦,(黄芪5、当归3、白芍3、川芎2、桃仁2、红花2、地龙2)这个补阳还五汤
呢,我们应用在脑溢血,脑部出血,会用到红花,会用到地龙,地龙呢,就是蚯蚓嘛,哦,他
这个活血化瘀的力量很强,那一般人用到补阳还五汤的时候都是这个脑部有出血,脑部有出血
的话可以看到手指头不能动,一个指头不能动,或是视力有问题,哦,或者是,哦,这个病人
流涎,哦,那我们用补阳还五汤的力量,这个药能到脑部去,瘀血化出来,川芎呢,注意看
哦,我们常常当归川芎,川芎能够活血,就是让血液循环加速,把血管保护的很好,让破裂的
血管能够恢复,川芎,哦,那你用桃仁呢,红花这个都是活血化瘀的药,哦,那红花有两种,
市面上,一种是藏红花,藏红花的速度最快,可是呢,藏红花最贵,哦,那如果你急救的时候
当然就用藏红花,那这个桃仁呢,如果用在小姐时候要小心,我们常常有些桃仁用在别的地
方,你如果用桃仁用在一般的小姐,你吃下去后,本来没有青春痘就长很多痘子,哦,但是人
家有中风了对不对,你管他什么痘子不痘子,也就用了,哦,那个青春痘已经不重要了,那个
时候,这是地龙呢,是很强的活血药,过去呢,诸位记得呢,这个地龙,用到动物类的药,你
活血的力量很强,你同时也伤血。所以说,除非必要,你尽量不要去用到动物类药来攻血。
这个补阳还五汤呢,你可以用,刚病,你发现这个病人吃下去以后血虚,比如说你看他的脸

色、气色、耳朵、耳朵变成苍白,嘴唇、唇角没有颜色比较青,手掌呢不够红,这个就是血比
较虚了,这个时候呢,你把地龙的量减量,把当归啦,川芎啦增量,增加他的剂量,哦,这个
白芍呢,我们昨天有介绍四物汤,哦,你如果开四物汤,一个太太或小姐她这个月经来的时候
痛,那你平常开开四物汤,可是你如果痛到很厉害的时候,你开到三钱五钱都没有用,你白芍
用到一两,就可以止痛。所以同样是四物汤,但是你如果把白芍加重的时候,就可以止痛,
哦,那如果白芍加重到一两了,还在那边痛,那你可以在这个时候再增加,比如说加一些茜
草,茜草是很好的妇人的月经痛的情形,哦,那他这个痛呢,老师他这个痛到手脚冰冷,每次
月经来,手脚冰冷,然后月经延后,因为月经延后,就是寒症嘛,手脚冰冷也是寒,这时候我
们加热药下去,热的药一下去哦。瘀血的血块就化掉了,因为很热,像冰块一样的化掉了,
哦,冰块化掉了,这就是你的一些临症上面的加减,哦,这样子就不会错了,哦,那大家可以
做参考,哦,使用的最多的呢就是小续命汤。

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
桂枝芍药知母汤
【原文】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剂量】
1、桂枝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麻黄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白术五
两(15克),知母四两(12克),防风四两(12克),附子二枚(炮)(12克)
2、桂枝用四,芍药用三,桂枝稍微重一点,目的是要让药走到四肢
3、白术、知母、防风等量大剂的用,甘草、麻黄、附子按照经方的比例等量用,但是稍微少一

4、要重用生姜,平常我们生姜两片就好,但是在这个处方中生姜要加重到五片,因为生姜到了
胃里面去以后,生姜产生的热是散开的,不像干姜是温中。
【组成】
甘草 白术 防风 桂枝 姜 麻黄 芍药 知母 附子
【时机】
1、湿进入到血脉以后,血管就会变得很大,就变成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解】
1、桂枝芍药是健脾的;
2、麻黄跟着桂枝,是因为桂枝可把麻黄的药力拖到皮肤表面上;
3、白术是去湿用的;
4、防风能袪风去痛;
5、附子在此的目的是去寒。
【应用】
1、专门治疗膝盖的风湿痛(手肘关节的风湿痛一样有效);
2、桂枝芍药知母汤呢里面包含了甘草附子汤;
3、风湿者如果有便秘,不要攻下!!但如果便秘不是风湿造成的,而是吃西药止痛造成的,可
以加大黄。如果寒实,可以加麻黄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
4、病人的表症看到关节炎,里症可能有红斑性狼疮,红斑性狼疮的标准症状就是关节痛。倪师
在治疗红斑性狼疮的时候,处方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加减;
5、糖尿病的一种情况是病人越来越消瘦,脚肿大。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效果非常好;
6、劳证。
【应用集锦】

1、(1)痛在皮肤,麻黄汤症。
(2)痛在肌肉,桂枝汤,玉竹可以治肌肉里面的痛,可以在桂枝汤里加玉竹。西医有一种肌纤
维痛症,桂枝汤加玉竹,一下就好了。
(3)痛在骨头关节,附子汤。
(4)上身不痛,只膝盖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2、瘦人脉大、手上青筋爆出,一动就累,是为虚劳,脉中有湿,桂枝芍药知母汤。
3、(1)骨头关节痛:附子汤加减;
(2)只是膝盖痛:桂枝芍药知母汤。
4、(1)痛风是寒湿,关节外面红热是病处阳不入阴。
(2)痛风,脚痛用甘草附子汤,如膝盖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完成后吃火锅汤不复发即为
痊愈。
(3)痛风:甘草附子汤,桂枝重用,四钱,其它全部都用二钱,桂枝去风,白朮去湿,靠附子
带到皮肤表面去,光这三味的时候,跑得最快的是桂枝。因为桂枝去风的力量很强,湿比较
慢,所以如果没有加甘草,风去了,湿还留在关节里面,所以桂枝四,炙甘草二,附子二,白
朮二,如果是胖子桂枝可以用到六钱。
5、(1)糖尿病病人最后要截肢,也用当归四逆汤。只要是截肢,就想到当归四逆汤;
(2)糖尿病的脚溃烂,可以用矾石汤外洗方;用蔗糖水,一盆水放半斤蔗糖,上午一次,下午
一次;外用处方:知母除湿,黄连去热,三七对收敛伤口非常好,血竭,可以让腐烂的肌肉重
生;
(3)糖尿病的一种情况是病人越来越消瘦,脚肿大。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效果非常好。
6、痛风就是中医讲的历节,大部分都是晚上发,入夜的时候痛得最厉害。因为是虚症,病又在
阴,所以晚上的时候痛得最厉害,白天比较好,这是阴寒无疑。如果用原方,喝了两剂桂枝芍
药知母汤后如果没有感觉,就要改用生附。我要跟诸位讲这个例子的原因是当有一天遇到炮附
子下去推不动病情的时候,就该把炮附改为生附,最严重的状况会生附、炮附并用。炮附会走
表,生附是温里。炮附吃下去以后,药马上就会到皮肤上面,关节就可以通畅无阻了(倪
师)。
7、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皮肤干燥粗糙,失于滋润的时候,用大防风汤(当
归、芍药、熟地黄、黄芪、防风、杜仲、白术3.0、川穹2.0,人参、羌活、牛膝、甘草、生姜、
大枣各15,附子0.5-1.0)
【比较集锦】
1、(1)湿在皮肤表面,属表证,皮肤表面上痛、痒,湿疹,是麻黄加术汤;
(2)皮表以下,湿比较深、有凝,不痒,头皮屑等,用麻杏薏甘汤;
(3)湿在血脉的周围,腋下汗特别多,男人睾丸积水等,用防己黄芪汤;
(4)湿在血脉里面,血管比较大,关节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5)很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乌头汤。
2、(1)甘草附子汤:疼痛,急性关节风湿病、疼痛剧烈;急慢性关节炎、神经痛、骨髓骨膜
炎、腰痛、肌痛等
(2)桂枝附子汤:疼痛,身体烦疼,不能自动。
(3)桂枝芍药知母汤:疼痛,关节肿痛,消瘦,气上冲甚,脉实。
(4)芍药甘草附子汤:疼痛,四肢可屈伸,无热上冲。
(5)桂枝加附子汤:疼痛,软组织痛。
【名家论述】

1、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处方是治疗阴虚的主要处方之一,专门是用在阴虚的病人身上。这段是说,只要病人身体
很瘦弱,两个脚肿起来,这就是气血两虚的人。身体很瘦又全身关节痛,这一定是脾脏虚掉,
脾主四肢,主肌肉。『头眩短气』是因为血虚掉,头就没有办法受到正常的血的供养,造成头
会昏眩。短气的原因是因为里湿太盛,这种状况出在病人本身是虚,同时湿又很盛,又兼有
寒。『温温欲吐』这感觉就是胃里面很难过,想吐又吐不出来,就是温温欲吐。有这种症状的
病人,多是在身体里面三焦油网部分受到湿的侵占,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医的名词是「胃中
有伏热」。正常的热是应该沉在下面,寒在上面,所以热本身是被寒收敛在下面,热不该浮上
来,有一天,病人里寒太盛,这个热没有办法待在下焦,只好往上跑,于是热浮在上面,寒在
下面,变成上热下寒这个样子。也就是我们讲的三焦气虚的状态之下,三焦气会虚,就是因为
脾胃本身无法正常吸收营养,影响到三焦也没有办法完全运化营养,三焦无法运化时会让里湿
更盛,加上脾阳不足,四肢关节就会空虚,里虚加上湿停滞太久,于是湿就逐渐累积于关节之
中,造成四肢关节都会肿大疼痛。
我们治疗历节第一个处方,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大家现在都该知道,桂枝芍药是健脾的,似
是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桂枝用四,芍药用三,桂枝稍微重一点,目的是要让药走到四肢。甘草、
麻黄、附子,用麻黄跟着桂枝,是因为桂枝可把麻黄的药力拖到皮肤表面上。白术是去湿用
的,防风能袪风去痛,附子在此的目的是去寒所以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里面白术、知母、防风
等量大剂的用,甘草、麻黄、附子按照经方的比例等量用,但是稍微少一些,然后再重用生
姜。开立桂枝勺药知母汤处方时要记得,要重用生姜,平常我们生姜两片就好,但是在这个处
方中生姜要加重到五片,因为生姜到了胃里面去以后,生姜产生的热是散开的,不像干姜是温
中。这里是要把胃里的胃阳散到三焦网膜上面,所以须要重用生姜。临床上这个药方我时常在
用。
什么样状况的病人用到最多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呢?就是糖尿病的病人,中医讲的是症状,西医
说糖尿病的病人有一种是得到了就会很胖。越吃越胖。有一种呢,越来越瘦,体重直线下降,
瘦的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到最后阶段西药无法继续控制血糖后,病人到后来身体很瘦,但
是脚却变成肥大。中医认为「男怕脚肿,女怕头肿」。就是男人身体一直痩,唯独脚肿起来,
这是很危险的症状,此时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这种汤剂喝下去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我们
是在治疗历节风,同时又兼治病人气血两虚的身体,我们用补虚去寒去湿的药,还有固表的药
同时一起来。这个处方因为桂枝的加重,比芍药加重一个比例,所以能够走表这个药吃下去以
后,病人关节痛就会减轻,然后血糖降得很快。时常可见血糖从三百多降到一百多,过去我用
过很多次,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所谓不通则痛也。』不通的原因是因为里虚掉了,所以说『身体尪羸者,统血之藏久虚。』
统血之藏就是脾藏,久虚掉就是脾藏没有办法统血,这个时候因为血没有办法充分供应到四肢
肌肉,才造成全身关节都会痛。『脚肿如脱者,寒湿下注』所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常被经方家
用来补虚治湿于同时的处方。
诸位看看案例。有一个孕妇怀孕八个月,把她带来求诊,自述『病人身重,将腹中小儿压
毙。』把小孩子挤压死掉了以后,结果『妻病腹痛,乃求医』医生开药来帮忙堕胎。而此妇
人,本来就是属于身体血虚的人,这个时候我们用攻下死胎的药物会导致血更虚,因为攻胎药
大部分都是破血的药。病家体虚,结果湿毒留在腹里面不去,日久乃旁溢到四肢上面,结果造
成病人肚子里面有死血,『寒热并居』造成『因病历节』。中医的历节的观念,诸位记得「但
痛不麻」只有痛,而关节都肿起来,时常可见整个手指头的关节,还有身上有关节的地力都肿
起来尤其是妇人很多都有这问题。『手足拘孪,入夜手足节骱剧痛』,痛风的病人就是中医讲

的历节,大部分都是晚上发,入夜的时候痛得最厉害。因为她是虚症,病又在阴,所以晚上的
时候痛得最厉害,白天比较好,这是阴寒无疑。如果用原方就是『每两折为二钱,再用熟附块
四钱』,喝了两剂后如果没有感觉,就要改用生附。我要跟诸位讲这个例子的原因是当有一天
遇到炮附子下去推不动病情的时候,就该把炮附改为生附,最严重的状况,我会生附、炮附并
用。炮附会走表,生附是温里。炮附吃下去以后,药马上就会到皮肤上面,关节就可以通畅无
阻了。所以这样使用是非常的厉害。

经方:乌头汤
乌头汤
【原文】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川乌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右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用法】
1、乌头两碗煮一碗,丢掉药渣;
2、加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
【组成】
乌头 甘草 黄芪 麻黄 芍药
【时机】
1、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方见
上)。
【禁忌】
1、有心脏问题的人(地图舌)不能用,用桂枝汤配合乌头。否则这个方子会比乌头桂枝汤还好
用,尤其是脚没有力的时候最好用。
【应用】
1、膝盖关节的地方、脚踝裸关节的地方。
【比较集锦】
1、(1)湿在皮肤表面,属表证,皮肤表面上痛、痒,湿疹,是麻黄加术汤;
(2)皮表以下,湿比较深、有凝,不痒,头皮屑等,用麻杏薏甘汤;
(3)湿在血脉的周围,腋下汗特别多,男人睾丸积水等,用防己黄芪汤;
(4)湿在血脉里面,血管比较大,关节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5)很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乌头汤。

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原文】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
之。
【组成】
黄芪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方解】
1、黄芪桂枝五物汤,就是桂枝汤把灸甘草拿掉变成黄芪,倍生姜: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炙)
2、或者,就是桂枝加黄芪汤把灸甘草拿掉,倍生姜,加重黄芪,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三二两
3、黄芪走表,所以只要病人有出现麻木不仁皮肤的时候,都可以想到要用黄芪
4、重用生姜,原因就是因为“关上微”,关脉指的是胃脉,那胃脉比较微弱的时候
5、去甘草,因为甘草药缓,要引领阳气,让气外达,快药不用甘草。要让阳气尽快出表所以加
黄芪,甘草不要它,里头主要是桂枝汤,还是调理营卫。
【加减】
1、如其舌有腻苔,须兼清理胃滞,加神曲半夏槟榔之类。
2、如血痹已久,须兼活血,加桃仁红花之类。
3、如津液枯涩,干姜辛散亦不用。甘草横滞亦不宜用。宜加冰糖以助中气,则芍药得甘味相
和。奏功必较易也。
【应用集锦】
1、营养、骨骼、血色:
(1)骨骼坚实、营养良好、肌肉紧凑肥满,多实证;
(2)肥满不结实,虚胖、色苍白、骨骼细小,气虚之证,黄芪为主剂(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
五物汤);
(3)瘦弱、血色差,多阴证且虚证;
(4)形体瘦但肌肉坚实、血色浅黑,多为血虚之证,地黄为主剂(四物汤、肾气丸)。
2、产后脾气亏虚,中气不足,小便欲解而不下,小腹胀痛,黄芪桂枝五物汤汤加茯苓、木通煎
汤内服,以益气健脾,通阳化气行水,使脾虚得补,中气能升,浊阴能降,膀胱气化功能正
常,故小便自解。
3、血痹,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如果看到血更虚,可以加点儿血分药,常和当归芍药散配
合。

4、无脉症多发于大动脉或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
而多见,发病以青年为多。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肢易疲劳、麻木或发凉。无脉症属中医“脉
痹”范畴,黄芪桂枝五物汤。
5、手臂麻木,轻微的中风,麻黄加术汤;严重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皮肤麻木不仁的时候首先
要想到用黄芪。
6、黄芪桂枝五物汤可用于:
(1)皮肤或身体某个部位有麻木感、或感觉迟钝。
(2)多汗、汗出则症状加重、皮肤有增厚的感觉。
(3)皮肤色白而软。
7、手臂麻木,轻微的中风,麻黄加术汤;严重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皮肤麻木不仁的时候首先
要想到用黄芪。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黄芪为桂枝加黄芪汤;更去甘草重用生姜黄芪桂枝五物汤。
2、黄芪桂枝五物汤和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皆源于桂枝加黄芪汤,前者无汗出,后者有汗出,
色正黄如柏汁。然而皆以劳气为病因。

经方补:矾石汤
矾石汤
【原文】
矾石二两,浆水一斗五升,煎,浸脚气。
【作者】 孙思邈
【出自】《千金方》
【用法】
礬石本身能够除湿,力量很强,所以用礬石一味药,用水来滚它,滚个三五沸就好了。
【组成】
矾石
【说明】
1、治“脚气冲心”,主要是收湿。
【应用集锦】
1、香港脚,糖尿病的脚的溃烂等。只要看到脚红肿、发炎,肿从脚一直往身上走,都可以用外
面的外洗方来泡脚。
2、(1)黄芩(3钱)与白芍(5钱)可治疗足趾感染;
(2)糖尿病的脚溃烂,可以用矾石汤外洗方。
3、(1)糖尿病病人最后要截肢,也用当归四逆汤。只要是截肢,就想到当归四逆汤;
(2)糖尿病的脚溃烂,可以用矾石汤外洗方;用蔗糖水,一盆水放半斤蔗糖,上午一次,下午
一次;外用处方:知母除湿,黄连去热,三七对收敛伤口非常好,血竭,可以让腐烂的肌肉重
生;
(3)糖尿病的一种情况是病人越来越消瘦,脚肿大。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效果非常好。
4、脚气,可能有红肿,一直往上走,用矾石汤,外用。

经方: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原文】
於小建中汤内,加黄耆一两半,余依上法。
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 三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组成】
黄芪 茯苓 姜 半夏
【时机】
1、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湿甚),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
夏三两(清痰补气)
2、左手脉小是血虚,右手脉小是气虚。
【应用集锦】
1、易患感冒、咳嗽频发的小儿,可用桂枝加黄芪汤或者黄芪建中汤。
2、慢性腹膜炎,符合小建中汤证者较多。如果患者重度衰弱、严重盗汗,黄芪建中汤更合适。
如果腹膜炎有腹泻症状或渗出液较多时,小建中汤多无效。
3、黄芪建中汤常用于大病后、盗汗不止、小腿溃疡、肛门周围炎和手术创口愈合不良等。
4、经常患感冒的孩子,可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黄芪汤等长时间服用,可以使患者
变得不再易患感冒。
5、十二指肠的炎症或溃疡多发于球部,其疼痛有个很典型的特点:节律性空腹痛、夜间痛,也
就是饥饿痛、夜间痛,多喜按、喜热饮,即虚痛,多用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或者归芪建中汤。
6、(1)乳腺炎多发于初产妇,常因乳汁不通,以致瘀结而引起继发性感染之炎症。症见局部
发热、疼痛难忍等。乳房为肝经循行之部位,肝胆相表里,伴有发热为表证之征象,故从肝经
之表的少阳经论治,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邪,加全瓜蒌以散结,加黄连以清热,取
《伤寒论》小陷胸汤的高者陷之之意。
(2)乳腺炎是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初产妇哺乳期,因乳汁不通,瘀结化热,形成局部红
肿热痛,甚而引起全身发热。若未成脓者,可用小陷胸汤,以软坚散结,清泄热邪。瘀结散,
热邪清,其病自愈。
(3)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内腺管腺体增生胀大,按之不痛,袓国医学认为是肝郁所致,消遥
散。
(4)乳腺增生症是妇女的常见病。若乳腺增生伴有脉象虚弱者,黄芪建中汤合消瘰丸以补虚散
结。
7、(1)肺结核,症见咳嗽、胸痛,夜间加重,痰白量多,面部红润,脉数者,可用麦门冬汤
降火逆,加竹茹以清络脉之热。
(2)肺结核空洞,是指空洞合并出血者。症见咳嗽、胸痛,咯血量多,面色萎黄者,呼吸道隔
离,麦门冬汤加竹茹,去粳米加蜂蜜,以清热止血(不去半夏者,是肺气以降为顺)。服药后

若见巩膜白净者,为血止而预后良好;若服药后巩膜仍晕黄者,为肺有热,仍有出血可能。
(3)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慢性缓发的传染病。症见咳嗽、痰多、发热,彻夜难
眠,脉数等。袓国医学认为是肺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肺热叶举,故咳嗽;肺为水之上源,肺
气不降,故痰多;脉数为内有热;因咳嗽夜间加重,故难眠。百合洗方滋补肺阴,肺阴得补,
其热自息;肺气得降,各症自愈。肺结核为慢性疾患,故本方应多吃为好。
(4)肺结核非活动期,袓国医学称为肺痨。若症见盗汗、干咳无痰、脉不数或脉细弱无力者,
黄芪建中汤。若咳重者加半夏以降之,以其肺以降为顺;面浮肿者,加杏仁以宣之;胸痛者是
胸气结,加全瓜蒌以开胸中之痰结。
8、颈淋巴结结核溃烂是结核杆菌所引起,其溃烂常经久不愈。袓国医学认为从虚得之,故用虚
劳诸不足的黄芪建中汤合消瘰丸(生牡蛎、浙贝母、玄参各等份)补虚、清热、化痰、软坚软
结。如腮腺炎溃烂者,亦同上法治疗,因其部位相同,同为溃烂虚损。
9、半身冷:左主血,右主气。左寒,为血寒,用当归四逆汤入血分;若为右寒,入气分,用黄
芪建中汤类;双侧都寒,可用四逆汤。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更加黄耆,名黄芪建中汤。

经方:八味肾气丸(肾阳不足、肾阳虚)
八味肾气丸
【原文】
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炮附子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2、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
4、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
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用法】
1、剂量为比例,8:4:4:3:3:3:1:1;
2、平时就可以吃,加一点点盐,将药带到肾;
3、桂枝附子拿掉就是六味丸。每天大便一次,六味丸,几次寒痢,八味丸。
【组成】
地黄 薯蓣(淮山) 泽泻 桂枝 茯苓 丹皮 山茱萸 炮附子
【时机】
1、都是虚劳,虚劳就要滋补。这个虚劳呢有腰痛,少腹拘急,然后小便不利者。
【方解】
1、干地黄重用,补肾,滋肾阴的;
2、山药健脾;
3、山茱萸,酸味入肝脏、补肝;
4、泽泻清肾,把肾里面东西清出来;
5、茯苓健脾,能够把脾脏里面的东西清出来;
6、丹皮入肝脏,活血化瘀。
【说明】
1、去掉桂枝炮附子就是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真正滋补的药是补泻兼顾。
2、就是六味地黄丸加桂枝和炮附子。有便秘的时候用六味地黄丸,没有便秘,尤其脚凉的时候
用肾气丸。
【应用集锦】
1、营养、骨骼、血色:
(1)骨骼坚实、营养良好、肌肉紧凑肥满,多实证;
(2)肥满不结实,虚胖、色苍白、骨骼细小,气虚之证,黄芪为主剂(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
五物汤);

(3)瘦弱、血色差,多阴证且虚证;
(4)形体瘦但肌肉坚实、血色浅黑,多为血虚之证,地黄为主剂(四物汤、肾气丸);
2、排尿后晕厥,是肾阳不能上达脑髓,方用肾气丸。
3、黄元御:肾气丸治肾气不足,须看左尺右尺比较之多少,左多右少为火虚,附桂宜稍加重,
右多左少为水虚,附桂即宜轻用。
4、腰痛兼是小腹拘急、或者是小腹不仁,而又小便不利,肾气丸,效果如神。
5、甘草干姜汤:胸中烦躁急迫,吋吐痰涎。小便不利,世俗称“夜尿”多为此证。亦可考虑肾
气丸证。
6、男人的睾丸抽痛,女人的阴道抽痛、抽筋,就是少腹拘急,用肾气丸。也是桂枝龙骨牡蛎汤
症。
7、咽痛多属火热之邪为患,但也有虚寒为患的。
(1)如症见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证,肾气丸加桔梗治之。因少阴之
脉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载药上行之功,使药达病所,其症可愈。
(2)若咽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是少阳病之特征,可从少阳论治。少阳属火又属三焦,咽位于
上焦。小柴胡汤中去人参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
和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汤之意。二方皆为治咽痛之主方。
(3)咽部是厥阴经脉所循行的部位。若症见咽干,咽后壁痛、色垢者,可用乌梅丸。
(4)咽痛若伴有胃纳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等症者,用理中丸或汤加桔梗,一治脾胃虚
寒,二升提肺气,以治咽痛。取脾脉连舌本之意。
8、咳而遗尿:
(1)肾咳,常见腰酸背痛、小腹憋胀,排尿不畅,时尿热尿痛、面色微黑等症者,乌梅丸加五
味子、车前子、怀牛膝。
(2)心肺不足,三焦气滞,常见面色皓白,言语无力,心悸气短,胸满心烦,口干,脉虚而弦
滑,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9克,麦冬9克,党参9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陈皮9克,青皮9
克,紫菀9克,黄芩9克。
9、无梦滑精或见色情而精自出者,滑精,伴有疲乏无力、脉结等,用肾气丸加生龙骨、生牡
蛎,取其精为肾精所生,故滋肾阴;阴精亏而阳无所生,故温肾阳,因疏而不固,故用生龙
骨、生牡蛎以收涩之。
10、 上热下寒、心肾不交导致的高血压: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加牛膝、车前子引血下
行)。
11、呼气之短,用苓桂术甘汤之轻清,以通其阳,阳化气则小便能出矣;吸气之短,用肾气丸
之重降,以通其阴,肾气通则关门自利矣。
12、男人的睾丸抽痛,女人的阴道抽痛、抽筋,就是少腹拘急,脉芤而细,用肾气丸。也是桂
枝龙骨牡蛎汤。
13、(1)下腰部胀痛是风湿侵袭太阳经脉所致。用桂枝汤加白术、茯苓以散风邪,祛除寒湿。
(2)腰胯弛痛,是指髂后上棘(尾椎骨的上面)至臀部牵扯性疼痛。腰为肾之外府,故其部位
仍属肾之范围,为肾虚作痛。用肾气丸以补虚止痛。
14、心动应衣(心悸),症见心跳动,其跳动于衣外可望见,是肾阴不能上济于心,心阳偏亢
的一种表现。用肾气丸滋补肾之阴阳,使肾阴上济,阳亢自平。
心房颤动,症见心悸不安、头晕,甚至晕厥等。
15、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与感染、理化刺激、过敏有关,多发于中年以上,病程
缓慢。多在秋冬季节发病。主要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早晨为甚,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易于
咳出。严重者可终年发病,常伴有气急不能平卧。

(1)如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吸气短者,属肾气虚不能纳气之故,可用肾气丸以补肾阳而纳其
气。因久病津亏,故又补肾阴。取肾肺经脉相连之意。
(2)慢性支气管炎,“形寒饮冷而咳喘者”,症见咳嗽气短,遇冷即发或遇冷加重,脉浮滑或
弦滑,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杏仁,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3)内伤咳嗽,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痰多,责之于肺脏虚弱、脾失健运,饮食不能化
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犯于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
作闷,胃纳不振,神疲乏力,气短促,脉濡滑。治疗时,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涤痰。
16、(1)席汉综合征,是成人脑垂体功能减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发于分娩后期大量出
血。症见乳房萎缩,长期闭经,毛发常脱落,尤以腋毛、阴毛更为显著,眉毛亦可脱去,性欲
减退,生殖器萎缩,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肾开窍于二阴,其华在发,若肾气充足则毛发光
泽、肌肉丰满。精血可以互生,今失血过多,血不化精,肾精耗衰,则血枯精少,诸症丛生。
用肾气丸补肾中之真阴真阳,阴阳充足,精血化生,各症可愈。
(2)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失血所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今产后失血过多,损及
脾胃,影响气血之化生。故形成月经闭塞,毛发得不到血之濡养而脱落。若症见面黄肌瘦、食
欲减退、脉细弱者,可用当归建中汤建中以补血。本方与肾气丸均治本症,前者重补后天,后
者重补先天。在治疗时,两方也可交替应用,效果更好。
17、慢性头后困痛,常伴有健忘眼花、脉象虚弱,用肾气丸。
18、腰胯疼痛最易与坐骨神经痛混淆而予以风湿方治之,结果往往不能取效。坐骨神经痛属太
阳表证,而腰胯弛痛则为少阴里证。方用肾气丸,作汤即可。
19、肾气丸可用于:
(1)下肢知觉麻痺、运动麻痹;
(2)脊髓的一类疾病;
(3)老人下肢乏力、行走困难而有效;
(4)老人下肢动脉硬化所致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下肢疼痛、稍加休息后缓解、再继续行走时有
感觉疼痛的间歇性跛行症也有良效。
20、肾气丸加钩藤可用于慢性肾炎等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加钩藤、黄柏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
但有时会出现荨麻疹、瘙痒等副作用。
【比较集锦】
1、(1)苓桂术甘汤证胸胁逆满、目眩、短气,呼气短;
(2)肾气丸证为少腹不仁,或脐下拘急而短气,吸气短。
2、(1)温经汤:用于少阴病、阴虚证,气血虚寒,其症有手掌烦热(发烧)和口唇干燥,下
腹膨胀或不快感。
(2)当归建中汤:烦热,足温,咽口干燥,腹中刺痛。
(3)三物黄芩汤:烦热,四肢烦热。
(4)当归芍药散:不孕症,寒证,手掌烦热、无口唇干燥。
(5)肾气丸:烦热,足心烦热,渴,脐下不仁。
3、 中医对比:
(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4、(1)身体的上部:心所主,半夏散及汤,用半夏桂枝。
(2)身体的下部:肾所主,四逆汤,用干姜附子;二者都有甘草。
这两方是少阴病寒化调气化的,见效快,但是见效之后不一定能巩固,因为少阴病伤其形质,
复形质要用金匮肾气丸。
【名家论述】
1、八味肾气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八味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八味丸」。主治所有的虚劳不足,此处讲的
都是指肾阳不足和肾水不足。如果是肾水不足,我们就用六味地黄丸。水就是阴,水是津液,
我们的内脏本身都有一定的津液在里面,如果肾太干燥了,我们就用六味地黄丸。「老师你怎
么知道肾水干燥?」你可以看病人的头发,头发干干的,或是有耳呜等都代表肾气不能固守,
就是肾水不足,这时候就要用六味地黄丸。但是六味地黄丸要记得它的剂量。八味肾气丸,仲
师原来并没有写方子在这里,而是写在妇人杂病篇里面,我在这里先跟大家解释一次,后面就
可以加快速度了。金匮肾气丸也就是肾气丸,大家看地黄的剂量是八,山药、山茱萸四,泽
泻、丹皮、茯苓三,桂枝、炮附是一。诸位把下面的桂枝跟炮附子先去掉,上面的六味就叫做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里面要重用地黄,所以它才被称为地黄丸,跟山药、山茱萸还有泽泻、丹皮、茯
苓,这些药是三补三泻的合用处方。所谓三个补,就是地黄、山茱萸、山药,山药就是淮山,
也叫「薯蓣」,下段我会介绍薯蕷丸,讲的就是淮山,这是三个补药。三泻是指泽泻、丹皮还
有茯苓。这六味药配合得非常好,但是剂量要弄清楚,一般药房制作时都是等量在用,这是外
行话,稍微硏究一下也知道不是用等量。张仲景出补药时的剂量都会比较重些,而此处用的最
重是地黄,因为它能补肾阴。尤其是地黄生用的时候会直接入血分,补阴的力量非常强,而当
归是补脾胃的血,还有妇科血虚时用的,跟地黄的药性不一样,地黄是补肾脏这一带的阴血。
山茱萸这个药是补肝脏的,滋养肝的阴虚。淮山就是山药,主要是要增润脾脏津液用的。这几
个药用在一起是希望同时能够把脾肾肝的阴津壮起来,能够嘉患到肾脏。就好像麦门冬,麦门
冬可以润肺,如果肠胃里面太燥了,我们可以再加一点甘草、生姜、红枣下去把肠胃润起来。
中药里面有很多药都可以配合使用,这三个药合用的目的就是要滋润肾脏的阴。同时也要注意
三泻,因为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说「补能恋邪」。如果光吃补药,没有加入清除的药,于补到
的同时也会固守肾脏里面的浊物排不出去,肾脏里面本来就有很多浊物,日久会变成肾结石之
类的实积,堆在里面无法排出去,因为考虑到这个,所以仲师加了泽泻、丹皮、茯苓进去。泽
泻本身能利肾疏肝,能够把这二个脏洗得很干净。丹皮的作用是活血化淤,所以大家吃了六味
地黄丸后感觉到大便变得很通畅,原因就是有丹皮在里面,像金匮的肠痈篇会介绍到「大黄牡
丹皮汤」重用到丹皮,大家学过以后从此遇到急性盲肠炎就不用上西医院开刀了,如果大家以
为急性肓肠炎开刀就会好,你就错了,实际上开完刀还是有问题在里面的,等到我讲到肠痈篇
时会再跟大家做详细的解释。听完后从此你就不会再去开刀了。丹皮活血化淤的力量很强。茯
苓可以利湿,把浊湿从小便消导出来,这就是茯苓之功。茯苓能够利中焦,泽泻能够走下焦、
走肾脏、走肝脏。这六味药搭配在一起,补泻兼具是很完美的组合,所以使用上就百无禁忌
了,因为里面没有加入热性的药。有一种状况下需要用到桂附,当肾阳不足时我们要把肾阳补
起来,就一定要用到阳药。炮附子本身可以温补肾阳,将肾阳壮起来。为什么要用桂枝呢?这
是因为加强肾脏功能的同时,必须要强化心脏,如此才能够将肾阳补回。心脏、肾脏之间本身
有大动脉连繋着,要让心脏血往下走、肾水往上走,也就是要将心阳往下降,肾阴往上升,心
肾相通的这个部分就要靠桂枝了。后面妇科篇里面有许多地方我们也会用到桂枝,太阳病处方
中用到桂枝的地方也最多,像桂枝汤,很多医师开完桂枝汤给病人后,病情恢复就好了,没有
深入去想过它。经过我看过各家的注解以后,我发现到,张仲景非常优秀,他高明在他已经了
解到桂枝实际上可以壮心阳,就是让心脏强起来,可是桂枝的壮心跟附子的壮心是不一样的。
附子的壮心是能够让心脏搏动得很快,于是使得心脏产生的热力能够透达到四肢末梢去。桂枝
的壮心不是这样,桂枝也可以壮心,能够让心脏跳起来,但是却是让心脏产生的胸阳往下走。
桂枝味厚入血分,气辛香主发散,为阳药,也因为如此所以妇科里我们常常用到桂枝,就是因

为它能够让上焦的血化生成乳液变成乳汁后,靠着桂枝的作用,将之导入冲脉,进入下焦后变
成月经排出来,所以我们退奶的药里面一定会加桂枝进去,所以所谓的桂枝可以将胸阳往下
导,就是将乳汁往下导,这乳汁经过小肠的火一烤,马上就变成月经了,介绍妇科时我还会再
强调一下。
我们身上的津液来源在内经中说是来自心脏,实际上津液的来源是肠胃,但是肠胃的津液能够
通达到四肢皮肤表面上,就是靠心脏帮助的力量。所以说桂枝服下去以后,心脏功能会被加强
起来,于是津液马上就跑到四肢上去,否则身体要如何才能把肠胃的津液送达到皮肤表面上去
呢?肠胃本身并没有办法走表,必须要加强心脏的功能才能做到,因此必须要有桂枝。只要桂
枝一服下么,津液马上就会发散到四肢、发散到身上,病人就开始流汗。桂枝要同时配合芍药
等量的使用,主要原因是如果病家汗水发出去太多,结果却不能回头,就会产生其他问题。张
仲景很聪明,坏的排出去后,好的还要再回来,就好像派部队出去作战,部队打完了仗后,部
队还是要回来的。这部队回来就要靠白芍把它通通收敛回来,所以白芍性酸主收敛,在本草经
里面主要功能就是收敛,收敛就是收藏的意思。
一般我们补虚用六味地黄丸就好了,如果病人有虚热或者是实热,此时如果用桂附八味丸,病
人就会更热,吃完后,嘴唇会干裂,口中燥渴,又便秘等这些症状出现,就表示里热过剩。所
以如果遇到纯阳虚的病人,此时你看到的都是阴寒的症状,这时你开桂附八味丸给病人,效果
就会非常好。但是如果是有虚热,像本来病家就有口噪咽干的现象,这是表阳虚,不是里阳
虚,这个时候你开桂附一下去,吃了喉咙就会痛,所以使用桂附时必须要先看凊楚哪些人才可
以用,像是因肾阳不足而腰酸背痛的人、年龄人的人、虚寒的人,桂附就非常的好用。张仲景
使用桂附第一个地方是用在虚劳症里面诸不足的时候用的。还有一个地方也在用,像下消糖尿
病,当男子不能挺举时,张仲景处方也是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来做加减。所以在金匮里有几个地
方我们可以看到仲师在使用桂附八味丸。此药的名称很多,但是药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这是治
疗虚劳里急的药方中一个常用处方。

经方:薯蓣丸
薯蓣丸
【原文】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神麴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芎藭 芍药 白术 麦门
冬 杏仁各六分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为膏)百枚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虚劳诸不足,风起百疾,薯蓣丸主之。
【组成】
人参 甘草 地黄 白术 柴胡 麦门冬 防风 川穹 桂枝 茯苓 阿胶 大枣 当归 芍药 大豆黃卷 桔梗 杏仁 薯
蓣(淮山) 白敛
【时机】
1、现在用的不多。过去主要用在善后;
2、很容易感冒的人。
【应用集锦】
1、精亏脑海不足之眩晕,症见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四肢不温、脉沉细。治
疗时,用薯蓣丸补益脾气。脾气得补,气血资源充足,肾精亦随之而充,上荣于脑海,则眩晕
自愈。

经方:大黄蜇虫丸
大黄虫丸
【原文】
大黄(蒸)十分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漆一两 蝱虫一升 水蛭百枚
虫半升 蛴螬一升 干地黄十两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五劳极虚,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
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
【剂量】
1、大黄用量诸家都认为有误。实际可以用到10克。
【组成】
甘草 地黄 芍药 黄芩 蛴螬 虫 大黄 水蛭 桃仁 杏仁 虻虫 干漆
【方解】
大黄虫丸是攻补俱兼的药物:
1、干地黄是补血的;
2、芍药敛血,肚子痛、或者是需要破血时,一定会用到芍药;
3、身体里面会有淤血,时间一久定会有内热的现象出现,黄芩去热
4、大黄通淤
5、虫、水蛭、蛴螬、虻虫都是攻淤破血的药,尤其是干的淤血,把已经成为血块的淤血慢慢化
成血水以后,就可以渗透进肠壁管里,或者是进人膀胱,由小便或是大便排出来。蛴螬,过去
我们出的蛴螬,有人认为就是「地鼈虫」,也有人认为是还没有蜕掉外壳的蝉,蜕掉后外殻就
是蝉蜕,用来治疟疾与皮肤病用的。如果它在殻里面就还会蠕动,这时就有人把它当成蛴螬来
用。
6、干漆是漆树的树皮,毒药,拿起来是黏答答的。干漆必须要烧过才能用,烧的时候要使用瓦
片或是铁板之类放在火上来烧,就会有青烟冒起来,千万不要去闻它,很毒的。
7、虻虫、水蛭在伤寒论时都说过了。蛴螬,过去我们出的蛴螬,有人认为就是「地鼈虫」,也
有人认为是还没有蜕掉外壳的蝉,蜕掉后外殻就是蝉蜕,用来治疟疾与皮肤病用的。如果它在
殻里面就还会蠕动,这时就有人把它当成蛴螬来用。
8、此时遇到有干血的时候怎么处理呢?大家记住,当病人身体里面有干血时,在膈俞上面会有
压痛点,因为膈俞是血的会穴,所以第七椎有痛点出现时,我们就知道此人体内有干血劳,这
是第一个症候。第二个,如果病人是男子,你问他:「你过去做什么的?」「我是练功夫
的。」,就可能有内伤在体内。再问他:「你呼吸时会不会有痛,出现在固定的一个部位?」
因为有干血的地方一定有痛,表示里面有淤血。得到干血劳的多半是女子,而且大部分的女子
都是我们可以用灸治,因为脾主腹,可以在脾的募穴「章门」灸,然后在小肠的募穴「关元
穴」再灸,近取穴部份完全用灸治,不需要扎针,热灸产生的热一下去,干血就化掉了,任何
东西碰到热就化掉。脚下我们可以下针,有干血的人,三阴交一定会有压痛点,而血海可以消
导淤血止痛经。背上第七椎不要扎针,也是用灸的,灸他的膈俞,让血液循环加速,这是我们
针灸并治干血劳的方法。

【应用集锦】
1、倪师很少用,有很多针灸的方式再配上一些药可以代替。但是国内老中医用得比较多。
2、女人有干血时左腹痛,用茜草;脚无力用牛漆
3、只要阴虛、有热、有瘀三个条件具备,即可使用,如证见:五心烦热或咽喉干燥,有灼热、
刺痛感,呈一派阴虚有热有瘀之证,使用本方后,可收异病同治之效。
4、辩证正确,血府逐淤汤无效时,往往是因为其药力不够大,可以改用大黄虫丸。大黄虫丸
的力量可以消除干血。
【比较集锦】
1、似小建中汤证,而虚赢极甚,肌肤干燥且腹满挛急,按之硬痛者,此乃干血也,为大黄虫丸
之证。

经方:酸枣仁汤(肝虚失眠)
酸枣仁汤
【原文】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藭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组成】
甘草 茯苓 酸枣仁 知母 川芎
【时机】
1、用在老人家失眠、大病初愈的失眠;
2、黄连阿胶汤也是治疗失眠,但是心血不足。
【方解】
1、酸枣仁可以让血回到肝脏里面;
2、知母除烦。因为知母能入肺,能够除烦。那手足躁扰,晚上烦得不能睡觉,都可以加知母进
去,好像抗忧郁药一样;
3、茯苓能够把三焦系统的水排出来;
4、川芎活血化淤、行血。
【应用集锦】
1、几天没有睡觉,想睡又突然睡不着,用酸枣仁汤效果非常好;
2、酸枣仁要大剂量用,30克;
3、酸枣仁入胆,针对子时的难以入眠非常好。川芎引药入肝,所以酸枣仁汤可以顾到11点到3点
的睡眠。加麦门冬、五味子,可以帮助3点到5点的失眠;
4、睡觉之前吃,比如10点钟服用。
5、酸枣仁可治疗失眠;酸枣仁让血回到肝。要重用酸枣仁30克。酸枣仁入肝脾肾三经。尤其对
于几天几夜不睡觉,可以睡了却又睡不着了,酸枣仁汤效果非常好。
【比较集锦】
1、(1)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高,属于心阴虚。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
(4)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豉汤(虚热)、栀子干姜
豉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
(5)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最低。属于肝阴虚。以病因而
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酸枣仁汤是真的很
虚的病,是因为虚而产生的烦躁,所以烦躁不厉害。
2、(1)温胆汤:胃下垂症、胃弛缓,或虚证之不眠症。

(2)酸枣仁汤:不眠,疲乏不眠,虚烦性。
(3)竹茹温胆汤:不眠,咳嗽,胸内郁热。
(4)黄连解毒汤:不眠,充血,上冲,不安。
(5)甘草泻心汤:不眠,心下痞硬,恶心,下利。
(6)归脾汤:不眠,心劳,贫血。
名家论述:
1、酸枣仁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我们继续看这个:“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大家看到失眠的一个处方了哦,酸枣
仁汤是很有名的一个治疗失眠的处方,那用在什么时候呢?用在年龄大的人,老人家失眠,年
龄大的人呢有虚劳,身体会衰弱下去嘛,产生的失眠呢,这个就是我们这个酸枣仁汤,第一
个。第二个,大病呢初愈,刚刚,病人恢复体力,恢复病情的时候,病情恢复了,刚刚好,病
好的时候没有办法睡觉,这都是属于酸枣仁汤证哦。
那这个酸枣仁怎么来的,诸位看酸枣仁,顾名思义就是酸是入肝。酸味的呢除了入肝以外主的
是收敛,所以呢酸枣仁可以把血收敛回肝脏,肝藏魂,所以当你如果血没有办法回到肝脏的时
候,魂就在外面没有办法回到肝脏里面,晚上就不好睡,最明显呢就是1点到3点钟都不能睡
觉。那1点到3点,诸位如果你发觉到你的亲人,听了我们针灸以后,很紧张,因为“糟糕,他1
点到3点钟不能睡觉。”你不要急哦,没那么坏,先问他。任何人的实证出现的时候,他会有
痛,任何的实证出来痛呢是持续性的痛,那如果是虚证的话,虚也会有痛啊,但是是隐隐作
痛,是隐痛,而且不是持续的。所以如果是隐隐作痛,它是虚呀,你不要紧张啊,老师,他都1
点到3点,老师你都说2年以后会得肝癌,这都吓死了,对不对,那我们还没有开始动手他就吓
昏了,也不对,所以说你不要紧张,不要紧张。
那你看到酸枣仁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酸枣仁可以把血,让血回到肝脏里面,你看那知母,
我一再跟诸位说知母是除烦的,因为知母能入肺,能够除烦。那手足躁扰,晚上烦得不能睡
觉,都可以加知母进去啊,那好像抗忧郁药一样啊。茯苓呢啊和川芎,茯苓呢入三焦系统,能
够把这个,三焦系统的水排出来啊。川芎呢是活血化淤。这几种药混在一起的时候啊,这个可
以补虚劳,比如川芎啊、茯苓啊,我们一般来说,滋补的药的时候哦,我们不会开得很强。你
如果开,比如说他是要睡觉嘛不能睡觉,那你说好,老师,他这个人不能睡觉,我给他开这个
当归,熟地,他本来就不能睡,开了那么多补的药,他精神更好啊。所以我们的观念里面是,
经方在治疗失眠时是消导,并不是说去强补啊,因为他已经是不能睡觉了,你一强补他,反而
他更不能睡啊。所以用消导的方式,让他心情平稳下来,让他血和水呢能够慢慢循环非常好,
酸枣仁让他血回到肝脏里面去,一点甘草,让它中和它,这几味药呢,来煮,先煮酸枣仁,再
去煮,其他的药放进去,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治疗失眠的方子。
过去呢诸位有学过我们的黄连阿胶汤,也是治疗失眠的方子,但是黄连阿胶汤呢是心血不足,
所以用阿胶,这个心血不足呢为什么不能睡觉,因为心藏神,心藏神,所以这时候我们用黄连
阿胶汤,那神不守的话也是不能睡眠啊。这是我简单讲个例子给你们听。

经方: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
【原文】
射干9克(三两) 麻黄9克(四两) 生姜9克(四两) 细辛3克(三两) 紫菀6克(三两)款冬花6
克(三两)大枣3枚(七枚) 半夏9克(半升) 五味子3克(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用法】
1、以上九味药,以水十二碗先煮麻黄,等水量减少二碗,捞去浮在上层的白沫,再放入其他药
材,煮成三碗。
2、去滓,每次温服一碗。一天两次。
【剂量】
1、射干3钱,麻黄4钱,生姜切片4钱,细辛2钱,紫菀3钱,款冬花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7枚,
半夏3钱,五味子3钱。
2、1钱=3.75克。
【组成】
细辛 五味子 大枣 姜 麻黄 紫菀 款冬花 半夏 射干
【时机】
1、怕冷, 咳嗽,痰多而清稀,口不渴,喉咙痒而不舒服。
2、肺里是水饮的阶段,是肺里水气很多,肺泡旁边充满了水,主要症状时呼吸时听到喉咙里有
水的咕噜声。这不是肺里有水,不是肺积水。肺积水时射干麻黄汤就没用了。
【方解】
1、款冬花专门止咳。水饮的咳嗽,大部分都会用到款冬花;有痰的咳嗽用杏仁。杏仁只能祛痰
无法去水,要把水去掉;
2、肺的气泡有积水,呈现出持续扩张不收缩的状态,造成『咳而上气』,喘不过气来。要把里
面的水排掉,就要靠射干;
3、紫苑能够降逆、下气,让肺泡收缩起来;
4、五味子能够把里面的水气整个排下去;
5、细辛去寒咳;
6、病人肺里面的寒会盛,是因为肠胃的功能不好了。肺里面的留饮基本上都是来自胸隔,胸膈
有湿气不去,就会造成水气上下不交,于是水气就会慢慢累积起来,日久就变成留饮留在中焦
一带,因此水气才会停留在肺里面。生姜能够把横膈这一带的水气发散掉,让上下焦能够通
利。加重生姜的量,其目的是除了止呕以外,还要打散中焦水气用的;
7、麻黄让肺扩张,让表寒发表发掉,让很多病毒被发汗发掉;
8、为预防病情再进一步发展,造成失治,加入半夏来去水。

【禁忌】
1、做过心脏手术的病人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六钱,防风四钱,浮萍四钱来取代麻黄。
2、服药后忌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哮喘、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老人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等属上述证机者。用于寒饮咳嗽,病人不渴,一般3--5点醒
来;
2、小青龙汤治疗不好的,常年咳嗽气喘;
3、西医的肺萎缩;
4、类似西医讲的「肋膜炎」或胸腔里有很深的咳嗽,或带有水气的寒性气喘特别有用。有浊痰
的咳嗽与热性气喘就没有用了。如果射干麻黄汤服下去,病人发汗,小便也排出来,结果还是
没有好,还有但坐不得卧,就是当你还在熬药的时候,病人的病情已经变成十枣汤证。如果你
认为药不对了,须要赶快转用十枣汤。
【比较集锦】
1、小青龙汤专门治疗气喘寒喘,射干麻黄汤专门是寒饮。肺里有虚寒,用甘草干姜汤,如果带
一点水,就是射干麻黄汤。
2、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两方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
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
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3、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4、解表化饮方剂:
(1)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
(2)射干麻黄汤: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
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射干麻黄汤治里为主,下气
平喘之功强。
5、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经方补:消肿溃坚汤
消肿溃坚汤
【原文】
【出自】倪海夏
【时机】
1、心悸时用桂枝5钱炙甘草,加牡蛎;盗汗,加牡蛎1两,就是桂枝龙骨牡蛎汤。
【倪师教程】
马刀侠瘿,就是甲状腺肿瘤哦,肿瘤,那淋巴结,淋巴结肿瘤,最常使用的呢,我们叫做消肿
啊溃坚汤啊,消肿溃坚汤,这个消肿溃坚汤呢,哦,很早以前我们就知道,用昆布用海藻,
哦,现在西洋人来说就是缺碘嘛,那中医以前就用昆布跟海藻哦,所以是,中西是吻合的哦,
那用黄柏哦、知母哦,黄柏、知母还有呢,栝蒌根啊,桔梗、三棱、莪术、连翘、黄芩、黄连
啊、葛根、柴胡、当归啊、龙胆草啊,最后呢,甘草,这个是我们过去一直在用来治疗甲状腺
肿瘤的时候,它的全名叫做消肿溃坚汤。方义很简单,用柴胡进入三焦系统,我们的腺体啊,
腺体,哦,甲状腺、腋下腺、汗腺,统统是啊......腺,我们用柴胡,那一般来说这种都会燥热,
病人会烦躁、燥热,三黄泻心汤啊,黄柏、黄芩、黄连啊,那海藻、昆布本来就是咸味能软
坚,西洋人说碘,中医认为说这两个是咸味,哦,咸呢能软坚,坚硬的东西,那,老师,牡蛎
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呀,过去如果这个处方吃下去没有效,甲状腺还肿在里面的时候,我当场
就设计处方啊,我们不用去背,我们设计一个处方一样消得很快哦。那这个知母除烦躁,因为
甲状腺的人呢,亢进的人都会啊心动悸哦,人会慌,手会抖,哦,人会慌,那这个桔梗呢是去
痰,里面的燥痰,焦痰,哦,诸如此类的,那这是清热解毒啊,这是活血化瘀,三棱、莪术都
是活血化瘀的药。这是使用的比较普遍的一个处方,诸位看《医方集解》里面也可以看到。
那你如果说,你遇到这种甲状腺大脖子的人啊,那你,这个消肿溃坚汤吃了一段时间后没有
效,没有效,你问他那个症状,问他症状,那你可以主力呢用牡蛎,用龙骨牡蛎,动悸得很厉
害的时候,老师我这个甲状腺,哦,心悸,晚上慌心慌得很厉害,手会抖,哦,桂枝,我平常
开处方桂枝一开就是5钱哦,你不要,老师,这桂枝不能吃,吃下去很不得了,我都开5钱3钱5钱
常常在开的哦,桂枝跟炙甘草哦,心动悸嘛哦,心动悸,那加上牡蛎,病人呢盗汗很严重,晚
上睡觉的时候盗汗心悸,龙骨牡蛎哦,牡蛎用1两,攻坚用的,牡蛎呢,1两,龙骨用5钱,收敛
哦盗汗的情形,那桂枝龙骨牡蛎汤出来了,是不是经方里面的?《伤寒论》就这个处方,然后
呢,进入淋巴系统,防己,防己是入三焦系统,哦,就是我用的很多呢,我们随便找一个方子
在这里本草经里面找一个,瓦楞子,这个瓦楞子呢长相啊,贝壳个这样子,长的就这个样子
啊,你如果跑到南门市场去买,叫血蚶啊,这个贝壳呢打开,你看到里面是血,看看是血,很
多血很多血在里面啊,这个血蚶的壳就叫做瓦楞子,因为它长相就像个乳房,像个乳房,然后
呢,它里面是血,哦,这个瓦楞子呢也是味咸,咸味能够软坚,所以我在治疗那个乳房硬块、
甲状腺的硬块、淋巴癌的时候,瓦楞子用得非常多,哦,瓦楞子用得很多。这个在这章结束之
前呢,我们把这个补出一个处方哦,补出一个处方,甲状腺的问题呢绝对可以治好,千万不要
去开刀哦,不要去开刀,一定可以治好哦。

经方: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
【原文】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来源】《金匮》
【经典回顾】
1、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组成】
半夏 细辛 五味子 石膏 姜 麻黄 厚朴 半夏 杏仁 小麦 鸡子黄
【说明】
1、肺气肿一般是久病。
【应用集锦】
1、(1)厚朴麻黄汤: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五味子半升小麦一升
杏仁半升厚朴五两:清痰力量更大。小青龙汤证但是偏于喘+烦躁,所以不加桂枝白芍。
(2)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三两石膏二两半夏各半升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 芍药 桂
枝 甘草各三两:有表证。
【比较集锦】
1、与小青龙汤相比,本方更显见气喘,而表证没有那么突出,所以无需大发汗。
2、与麻杏石甘汤相比,本方兼表证。
3、(1)小青龙汤(表寒里寒的咳喘):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
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2)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
膏半斤(碎,绵裹)

经方:皂荚丸
皂荚丸
【原文】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取三丸,日三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组成】
皂荚
【时机】
1、抽烟、抽鸦片就会有很多脓痰。与红枣去焦痰。
2、戒烟方:皂荚3钱,红枣12枚,苦参3钱(寒凉、通利)、黄芩3钱、黄柏3钱、黄连2钱、半夏
2钱、南星2钱。
【方解】
1、曹颖莆:甘遂之破水饮,葶苈之泻痈胀,与皂荚之消胶痰,可称鼎足而三。
【说明】
1、皂荚丸力峻伤正。病俞后要用补中药善后。
【比较集锦】
1、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经方: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
【原文】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用法】
1、以上六味药,以水十二碗,煮取六碗,温服一碗,一天可以吃四次都没有关系。
【剂量】
1、麦门冬6钱,人参2钱,炙甘草2钱,粳米3钱,大枣擘(用手掰开)12枚,半夏3钱;
2、唐容川用量:麦冬(二两)半夏(六钱)人参(四钱)甘草(四钱)粳米(一盏)大枣(十
二枚)。或去粳米加蜜,更滋润。
【组成】
甘草 半夏 粳米 麦门冬 人参 大枣
【时机】
1、专治干咳、失声;
2、干咳无痰,声哑,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应用】
1、用得很多的是老年人,可能他们气血两虚;
2、咽喉不利也包括食道癌,也可以用此汤,效果也不错;
3、怀孕中间的咳嗽,用麦门冬汤,因为她们绝大多数有里热,里寒根本不会怀孕;
4、肺结核晚期也是此方。这是治疗肺结核最好使用的处方。
【比较】
1、咳嗽有白痰、清痰,是肺里太冷,用甘草干姜汤;肺里太热,用皂荚丸等;这里是没有痰,
肺里太干就失去声音。
【说明】
1、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1)大逆,乃咳剧而气逆。气逆者,气逆而迫于上部;
(2)冲气者,气上冲胸;
(3)上气者,但气逆于上部。例曰:“上气,面浮肿,肩息云云。”;
(4)咽喉不利,乃咽喉不通畅,声音不利,痰液粘滞,不易咯除之类,此乃虚火上炎,犯于肺
部所致。故主以麦门冬汤,止咳降逆。

2、虚劳咳嗽,痰粘难咯,或咳血、衄血、以麦门冬汤随证加地黄、石膏;或狂痫冲逆者,加石
膏、黄连。
3、胃中液亏,则咽中燥。肺藏阴伤,则喉中梗塞,咽喉所以不利也,麦门冬汤。
4、(1)怀孕中间小便不通,要用到猪苓汤;
(2)怀孕中间的咳嗽,用麦门冬汤,因为她们绝大多数有里热;
(3)怀孕期间呕吐:党参三钱 干姜二钱 半夏三钱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4)妇人怀孕,前面60天吃桂枝汤,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吃当归散。当归散养孕妇的,不是
保护小孩。
5、(1)肺结核,症见咳嗽、胸痛,夜间加重,痰白量多,面部红润,脉数者,可用麦门冬汤
降火逆,加竹茹以清络脉之热。
(2)肺结核空洞,是指空洞合并出血者。症见咳嗽、胸痛,咯血量多,面色萎黄者,呼吸道隔
离,麦门冬汤加竹茹,去粳米加蜂蜜,以清热止血(不去半夏者,是肺气以降为顺)。服药后
若见巩膜白净者,为血止而预后良好;若服药后巩膜仍晕黄者,为肺有热,仍有出血可能。
(3)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慢性缓发的传染病。症见咳嗽、痰多、发热,彻夜难
眠,脉数等。袓国医学认为是肺阴不足,阴虚生内热。肺热叶举,故咳嗽;肺为水之上源,肺
气不降,故痰多;脉数为内有热;因咳嗽夜间加重,故难眠。百合洗方滋补肺阴,肺阴得补,
其热自息;肺气得降,各症自愈。肺结核为慢性疾患,故本方应多吃为好。
(4)肺结核非活动期,袓国医学称为肺痨。若症见盗汗、干咳无痰、脉不数或脉细弱无力者,
黄芪建中汤。若咳重者加半夏以降之,以其肺以降为顺;面浮肿者,加杏仁以宣之;胸痛者是
胸气结,加全瓜蒌以开胸中之痰结。
6、(1)麦门冬汤:咽喉不利,有力的、不断的咳嗽,痰黏难咯,咽喉中有被物缠堵的不快
感,有时声哑而不易出,有时咽痛。服用麦门冬汤会渐渐好转。
(2)对于喑哑不出声者,可使用百合固金汤(百合、当归、地黄各4.0,芍药、贝母、玄参各
3.0,桔梗2.0 甘草1.5,麦门冬6.0)最有效。
7、对于中风而晕眩、身体摇晃、不能利索地迈步行走者,使用麦门冬汤加石膏有很好的效果。
【比较集锦】
1、颜面潮红
(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
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
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C、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2、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
(1)胸满,气逆喘咳,虚里跳动,少气欲吐,腹中软弱,背上不舒,动气亢剧,脉见虚数,午
后暮前潮热,五心烦热,渴欲饮水,虚羸肉脱,肌肤枯燥者,为竹叶石膏汤之证。
(2)似竹叶石膏汤证,而无烦渴,且兼痰湿犯肺,咳嗽痰粘难咯,咽喉不通畅,声音不利,或
声哑不出(此乃虚火上炎,犯于肺部所致),其腹状,腹满累及上腹,气逆上冲、少腹柔软,
为麦门冬汤之证。
3、竹叶石膏汤与麦门冬汤:
(1)竹叶石膏汤:竹叶二把石膏一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半夏半升(洗) 人参二两甘草二两
(炙)粳米半升
(2)麦门冬汤:大枣十二枚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4、(1)黄芪鳖甲散:肺结核之发热咳嗽,肺炎之迁延不愈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疟疾,感
冒迁延不愈,慢性咳嗽等均可应用。
(2)秦艽扶廉汤:结核热,虽有胸部所见,但不咳,热少。
(3)秦艽鳖甲汤:结核热,发热,咳嗽。
(4)柴胡桂枝干姜汤:结核热,下利,口渴。
(5)麦门冬汤:结核热,痉挛性咳嗽。
5、(1)麦门冬汤:是从胃中降冲气下行。使火不上干之法。
(2)小柴胡汤:是从胃中引冲气上行,使火不下郁之法。
6、肺痿病证方治表
肺痿肺痈

寸口脉数,咳吐浊唾涎沬,此为肺痿;
脉反滑数,咳吐脓血,咳即胸中隐痛,此为肺痈
肺痿诸原

热在上焦,咳为肺痿或汗出或呕吐或消渴小便利
数或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
肺痿热证 肺痿,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咳吐涎沬,此肺中
热 麦门冬汤方
肺痿寒证 肺痿,吐涎沬,而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
头目眩,此肺中冷 甘草干姜汤方

经方:泽漆汤
泽漆汤
【原文】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
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 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又名】大戟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组成】
人参 甘草 桂枝 姜 黄芩 紫菀 紫参 半夏 泽漆 白前 大戟
【方解】
1、现在市面上有紫草、紫根、紫菀,就是没有紫参。
2、下痢肺痛,就要用紫参汤(与甘草两味药)
【加减】
1、如果血不够燥渴,生地黄生津。
【说明】
《汉唐文集》孟超经验:
治疗笔记:
1、暂拟【泽漆汤方】主证:脉沉表解,肺痛或有下利,咳逆上气,躺则咳甚,甚而但坐不能
卧。
2、泽漆汤方为肺系重症、肺癌、肺积水之良方。
3、泽漆汤方适合十枣汤证但夹虚之人。但若确实是十枣汤証,泽漆汤方力道稍弱,不足担此重
任,可先下一剂十枣汤,邪去大半后再考虑泽漆汤。
4、十枣汤下后,若水很快回头,最好改处【加减泽漆汤方】,连续攻十枣汤,反而易伤人阳气
而偾事。
5、畏惧十枣汤之猛烈,可先考虑之方,因为此方相对平和,攻补兼施,服后多无痛苦,顶多排
便较多而稀,与炮附细辛合用,水饮去而不易回头。若攻不下,可再下一剂十枣汤。
6、若胸痛彻背,与乌头赤石脂丸同用。
7、红大戟初用不宜过量,不可长期服;紫参则宜重大,至少12g。
【加减泽漆汤方】:
炮附10-30g、细辛6-15g、红大戟1-10g、紫参15g、桂枝10g、党参10g、白前15g、黄芩10g、灸甘
草10g。
注:倪师与曹颖甫先生《金匮发微》,皆主张用红大戟代泽漆(红大戟即泽漆之根),验之临
床,确有其效。
倪师曰:

1、腥臭泡沫痰,合桔梗甘草汤(桔梗一两)。
2、痰黄浊,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历子五钱至一两)。
3、痰黄或痰中带血不易喀出,合千金苇茎汤。
4、焦黄烟痰,合皂荚丸。
参考文献:
1、泽漆汤方
《金匮》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脉经卷二》:「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
《千金要方卷十八》:「夫上气,其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此方应与紫参汤合参。
2、紫参汤方
《金匮要略第十七》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3、《本经疏证》:
大戟主治为泻脏腑水湿要药,主消水肿,袪痰涎,利大小便,泻痘毒陷。性味:味苦性寒,有
小毒。春生红芽,茎高尺许,伤其茎,有白汁流出,根外部赤黄,内白色,(以『易』推知,
其性能入肺内之深处)。

经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原文】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说明】此乃峻方,用时务求辩证准确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金匮)
2、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金匮)
【用法】
1、临床时直接一起煮,3碗煮1碗;
2、先把红枣汤熬好以后,再把葶历子放在红枣汤里面,再熬一下,就成药了,然后一次喝下
去。
【剂量】
1、强壮的人,葶历子用五钱,瘦子的话,用三钱就可以了。
【组成】
大枣 葶苈
【时机】
1、用在肺痈初期时,或是在肺痈进行到中期时。
2、如果已经成脓,此汤就来不及了。 如果出现咳嗽喘息,然后又有振寒、发冷的现象,跳得很
快,喉咙很干燥,表示里面已经化脓。脓的范围已经把整个肺包住了,而肺是诸阳之会,因此
阳气就没有办法达到皮肤表面上面,所以病人会怕冷。
【方解】
1、葶苈子属于催吐药。临床上,葶苈子一下去病人一咳,就吐出痰一大块,很腥臭的痰。葶苈
子可以将这些脓痰清除干净。病人吃了不想吐都不行,一直到吐完为止。
【应用集锦】
1、彭子益:曾治一葶苈大枣泻肺汤证。因其人较虚弱,用贝母桑叶各五钱以代葶苈,大枣肉四
两同煎服,甚效。贝母桑叶,排脓除痰之力亦大。但不及葶苈之猛。根据原理用药,不必死守
成方。适合病机,乃善学古人者。

经方:桔梗汤(咽痛、肺痈)
桔梗汤
【原文】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伤寒论》
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
之。《金匮》
【剂量】
1、如果单味药开一两二两没有关系,甘草2桔梗1。
【组成】
甘草 桔梗
【加减】
1、有燥热,加丹皮3钱,桃仁3钱;
2、咳嗽,加苇茎3钱,冬瓜仁3钱。
【应用集锦】
1、妇科子宫里的胎盘或残渣没有完全排出来,时间长了化脓,从阴道或肚脐排出来,都可以用
桔梗。桔梗1两,甘草5钱,桔梗甘草汤。
2、桂枝加桔梗汤:桂枝汤中加桔梗6~9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而有咽喉痛,
或有黏痰,难以咯出者,或有化脓证者。本方虽为吉益东洞翁之创方,实合仲景之桂枝汤、桔
梗甘草汤、排脓汤三方而成者也。
3、肺痈病证方治表
肺痈重证
咳唾浊沬、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振寒,吐脓如米粥,喘不得卧
葶苈大枣泻肺汤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寒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
喘鸣迫塞
肺痈轻证 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咳吐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 桔梗汤
4、肺痈病附方表
已成证 肺痈重证唾不得卧 三物小白散
初起证 肺痈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 千金苇茎汤
5、舌癌,化脓了,烂掉,透出来,也是用桔梗、甘草这个处方做基础方。病人有舌癌,就知道
上焦痰就比较多,就用桔梗甘草汤做基础方。

【比较集锦】
1、咽痛,少阴寒热俱有:咽干肿痛者为热(桔梗甘草汤),不干不肿而痛者为寒(通脉四逆
汤)。
2、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3、甘草汤、桔梗汤曰咽痛,半夏散及汤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汤曰咽中伤而生疮,则皆咽痛为主
者也。盖咽痛本有轻重之分,轻者未必肿,重者必大肿。以是
(1)咽痛不肿之轻者,为甘草汤。
(2)其大肿之重者,为桔梗汤。
(3)但不肿或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者,为半夏散及汤与苦酒汤也。
【名家论述】
1、桔梗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病人嘴巴不口渴的时候,又吐出很臭的脓痰,像脓血一样,并不是浊痰。皂夹丸吐出来痰很黄
很黏的,像胶一样。这个脓痰是很浓稠的痰,如果此时不治好,再一段时间,就会吐得像米汁
一样,就已经真正成脓了,这时就是西医说的肺癌了。如果吐的很浊很臭的,还是要用葶苈子
来攻它,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证,如果已经全部成脓,吐出来的痰全部都会像米水一样,白白
的颜色呈泡沫状,这就完全进入肺痈了。这个时候就是张仲景所说的桔梗甘草汤证。桔梗甘草
汤由两味药组成,用桔梗与甘草二味药而已。上次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讲过,经方
中有两个排脓汤,第一个,就是是这里的桔梗甘草汤,是专门治疗肺痈用的。第二个排脓汤是
当归赤小豆散,主治中焦腹膜炎,就是胆结石造成胆管破裂,变成腹膜炎,还有盲肠炎治疗太
慢转变成腹膜炎。这是下焦腹膜炎,讲到肠痈篇,我再跟各位详细介绍当归赤小豆散的用法。
使用桔梗甘草汤时,比例上桔梗要用一,甘草用二,病人已经化脓,仲师说过脓成则死。这是
很危险的时候,绝对不可以用轻剂量一钱二钱的用,必须用重剂到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重
剂量给病人吃,排脓汤吃下去,就能够把脓清出来,此时煮法是放进六碗水煮成二碗,分温再
服,病人服后会吐脓血就对了。因为肺的组织整个都烂掉了,就会吐血出来。一般西医遇到肺
有脓时就直接去抽脓,病人会很难过。中医的排脓汤喝下去以后,脓也会被排出来,之后就转
成麦门冬汤证了。当病人转成麦门冬汤证后,就表示快要好了。多数时我看到大部分的都会转
为麦门冬汤证,如果不是麦门冬汤,而是射干麻黄汤证,就用射干麻黄汤,你需要临症决定,
不过不太可能是射干麻黄汤证,大部分都是麦门冬汤。肺脓被排出去以后,同时因为肺的组织
也腐烂掉很多,使得肺整个萎缩上来,这就是标准的麦门冬汤证了。千万要记得,如果你的麦
门冬汤里面没有加半夏,就不叫麦门冬汤,以前为了加不加半夏而吵翻,像经方家曹颖甫、唐
容川等意见都不一样,他们在吵的就是半夏的使用时机。反对者的重点是:渴怎么可以用半
夏?’其实用半夏是取其有降逆之性,可以让胸隔、横膈膜稍微降下来,肺气才有机会重新扩
张,这里不靠半夏是不行的。排脓汤从肺结核到脓胸等,我们都可以使用。我们北派经方家,
遇到越重的病,我们用的药就越少,药味少,剂量重,就是经方的特色。
如果是实寒,所谓的实寒也可以讲寒实。所谓实,就代表有东西挡到,脓胸的痛是热挡到造成
的。如果是寒堵到而结实,就是三物小白散证。诸位看这个处方名字很好听,叫做三物小白
散,事实上最凶的就是它。此药是桔梗、贝母、跟巴豆三味药所组成。因为桔梗、贝母、巴豆
都是白色的,所以名白散。因为这个药很强,只需要吃一点点剂量就好了,所以用小来做名
称,这就是三物小白散名字的起因了。堵到上焦的寒实,就是三物小白散证。如果是堵在下焦
的寒实,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如果上焦是实热,就是我们的桔梗甘草汤证。如果是痰堵在
中焦造成的实,就是我们的大陷胸汤证,大家千万不要弄错。如果肺已经化脓,你还使用大陷
胸汤就失治了,这时就要靠桔梗甘草汤。经方大师曹颖甫,有一次治一个上海浦东陈性病人,
其症状“胸中痛,咳痰腥臭如米粒”,咳出来一粒粒白色状的痰,其实就是肺结核。初诊时他
一看:“糟糕,已经变成脓胸了。”就是已经变成肺脓疡了。这个时候他用桔梗一两,甘草五
钱。其实甘草用的太轻了,甘草应该用到二两。甘草是解百毒的,可以和中,但他用得太轻
了。五剂下去胸痛止,止了以后二诊,他发现肺里面还有许多尚未被清除的象白米的痰,于是

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来去痰水。如果在一开始就重用甘草,可能就不需要用到葶苈大枣泻肺
汤。“五剂而如米粒之脓尽”。第三诊在用千金苇茎汤,因为病人咳出黄浊的痰,于是“五剂
而腥臭尽”。然而,“岂知病根未拔,九月初十日复来。”看到腥臭又跟以前一样,这时候再
用桔梗甘草汤加冬瓜仁、昆布、海藻、大小蓟来消毒,用犀黄丸九钱,就是犀角地黄丸。犀角
是南派用药,所以曹颖甫还是受到南方温病派的一些影响。这里寒凉的药就是犀角,其实还不
如用石膏来的更好。
这里要讲就是这千金苇茎汤了,千金苇茎汤是出自千金方一书。此书是唐朝名医孙思邈所写
的。当他写完千金要方以后,他才看到:“咦,汉朝有个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写得很
好。”当他看完伤寒杂病论一书后,受到极深的刺激,于是赶快在补写千金翼方,就是希望他
之前写的千金要方像长了羽翼。孙思邈的千金苇茎汤方有四味药,苇茎,薏仁、桃仁、冬瓜仁
这四味药。苇茎就是芦苇的茎,薏仁去湿、桃仁去热活血,能够将痰攻下,冬瓜仁可以宣肺。
因为病家没有表症,我们用的药就比较缓,像白前、冬瓜仁等比较缓的药来发汗。如果病人没
有表症且病人的肺里面都是脓,而你随便就用麻黄来发表的话,结果脓胸一定更严重,被麻黄
打开了。
西医遇到结核病时是没有办法的,病人恍惚、面黄肌瘦,整个人都痩掉了。如果你要瘦很简
单,你找个肺结核病人,等他一咳,再打个喷嚏出来,你赶快去多吸几口,于是就得到肺结
核,以后人就瘦掉、就黄掉了,再也胖不起来了。病人的脉是大脉,脉形中间是空的,也就是
劳脉,这是结核病的脉诊。结核病西医是无治的。我们辨症的方式很简单,看是虚热在里面还
是实热在里面、还是虚寒在里面。只此几个辨症,而就这几个方子加减而已。吃对处方,药一
下去很快就好转了,同时我们可以在这些方子里面做加减。西医叫结核病人有三黄:小便黄,
皮肤黄、还有眼睛黄。黄是脾脏的原色,我们除了用入肺的药以外,还要有健脾的药一起开在
里面,黄就会退掉。病人胃口大开,精神就恢复了,结核病是可以治疗的,只是你要治他,也
要离他远一点,不然他吐口痰在你家的烟灰缸里,过一段时间,烟灰缸里就有满满的一泡痰在
那里。他只吐一小口痰,就变的很大块,因为里面有结核菌在里面。

经方补:千金苇茎汤
千金苇茎汤
【原文】
倪海厦剂量:苇茎(锉)3钱,冬瓜仁3钱,桃仁3钱,薏苡仁1两
【作者】孙思邈
【出自】《千金方》
【主治】
1、肺痈。症见咳嗽,有微热,甚则咳吐腥臭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胸胁肌肤甲错,舌红苔
黄腻,脉滑数 。
【用法】
1、以上四味药捣碎,以水六碗,煮取三碗,每次服一碗,分三次服用。
【组成】
薏苡仁 桃仁 冬瓜仁
【时机】
1、咳嗽, 黄痰,不易喀出,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常配合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使
用。
2、用在肺痈实热。一般来说,病人脉很速,舌苔黄,千金苇茎汤了。
【方解】
1、薏仁可以大剂的用,一两都没有关系。薏仁去湿。
2、桃仁活血化淤
3、苇茎、冬瓜仁去痰,降气去痰。
4、现今药房买不到苇茎,多以卢根代替。
【说明】
1、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肺痈病证方治表
肺痈重

咳唾浊沬、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振寒,吐脓
如米粥,喘不得卧
葶苈大枣泻肺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寒清涕出,不闻香
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
肺痈轻

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咳吐浊唾腥臭、久
久吐脓如米粥 桔梗汤
2、肺痈病附方表
已成证 肺痈重证唾不得卧 三物小白散
初起证 肺痈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 千金苇茎汤

3、千金苇茎汤(苇茎(芦根)45克 薏苡仁30克 冬瓜子18克 桃仁9克):咳嗽、黄痰、不易咳出、无表
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常配合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使用)(热咳、痰不易出、无表症)
【比较集锦】
1、如果看到黄痰出现,咳嗽得很严重,喘得很严重,但是你问他,“你可不可以躺下去
睡?”“可以。”就千金苇茎汤。
2、不能躺下去睡,苇茎汤就来不及了,赶快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因为已经化脓了一部分了,化
脓了一部分。所以这个时候赶快使用这个处方。
3、麻杏石甘汤(只是咳嗽,黄痰很容易出来)和苇茎汤(听到气管里面很多的痰声,但是痰又
咳不出来)
4、(1)麻杏石甘汤:只是咳嗽,黄痰很容易出来,杏仁润肺,所以一定是用在肺的燥。
(2)千金苇茎汤:舌苔黄湿,病人已咳嗽、喘气得很厉害了,呼呼的很大声,痰不容易出来,
听到气管里面很多的痰声,但是痰又咳不出来。苇茎通肺气非常的强。

经方:越婢加术汤(水肿)
越婢加术汤
【原文】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白术四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
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2、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小便不利,
无渴,故令病水,甘草麻黄汤主之;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剂量】
1、麻黄的量一定要大,一剂18g。
【组成】
甘草 白术 大枣 石膏 姜 麻黄
【时机】
1、到病人水肿的时候,又有汗又口渴,小便又不利,肌肉又酸痛,已经是越婢汤加白术了哦。
【应用集锦】
1、脾中风:
(1)脾藏主湿,风中肌肉,内应于脾,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桂枝汤证
(2)腹为足太阴部分,风中脾藏,里湿应之,风湿相搏,故腹中烦重。风淫于上,吸水湿上
行,肺气为之阻塞,故皮目瞤瞤而短气。此证湿邪不流关节而入于里,轻则为风湿,重则为风
水。风邪吸于上,则湿邪壅于腹部而不行,非去其上之所吸,则下部之壅湿不去,越婢加术
汤。
2、越婢汤证,又兼小便不利,或脚弱者,为越婢加术汤证。所谓脚弱者,行步不稳,脚膝软弱
无力,动则厥仆是也。
3、膝关节肿痛,是湿流关节。若症见关节痛重,伴有局部发热、脉浮数者,可用越婢加术汤散
风、清热、除湿,湿化、热清、风去,其症可愈。
4、越婢加术汤主肉极,肉属脾,脾病则肉色变,肉之一部隆起。越婢加术汤可扩大应用于治疗
红皮症、下肢静脉瘤、癌、息肉、鼻茸、瘢痕瘤、赘肉、角膜翳、角膜小疱、翼狀片等病症。
眼病时的充血、疼痛、瘙痒、糜烂、分泌物、眼脂等,均常用此方,且屡见速效。
5、胡希恕经验:治疗肾炎引起的腹水非常有效(100%),但是对于肝腹水却没有效果。
6、病人水肿、有汗又口渴,小便又不利,肌肉又酸痛,越婢加术汤。
7、越婢加术汤治疗眼科反复发作的翼状胬肉及其肿胀,一定比例的病例有效。
8、越婢加术汤可治疗风湿性紫癜病。还有对发微热、小腿处形成结节性红斑的病症有良效。
【比较集锦】
1、越婢加术汤VS甘草麻黄汤VS五苓散:
(1)内热盛的时候,用越婢加术汤,越婢加术汤里的石膏去里热;

(2)内无热,只是表实无汗的水肿,要开表让他发汗,只用甘草麻黄汤的两味药就足够了。水
积在肚脐以上;
(3)五苓散用于水积下焦、渴而小便不利。
2、(1)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杏仁五十个
(去皮尖)
(2)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风水
加术四两
(3)越婢加术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白术四两
(4)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3、(1)越婢加术汤:聚于心胸之水气,若小便利,则自去。今因小便不利、越婢汤之伏热,
故聚于上部,溢于周身,发为水肿。若去胸中之水,则以发表兼利小便,其病可愈,故加术以
利小便。
(2)甘草麻黄汤:治因表闭而水聚胸中,喘急息迫之证。当以无伏热,小便不利等证别之。黄
肿之黄为淡黄之色,与黄疸之黄不同。
4、麻杏石甘汤:似越婢汤证,但无脚弱、疼痛及水肿等证。因表闭而水气聚于心胸,见喘急、
汗出而渴、或不渴。其腹胀满,腹皮鼓之有力,按之无大热,反觉身热如白虎。
5、(1)木防己汤:浮肿,心下痞硬。
(2)大青龙汤:浮肿,脉浮,喘咳,烦躁。
(3)越婢汤:浮肿,风水夹热,头面肿
(4)越婢加术汤:浮肿,越婢汤证+腰冷、脚痿弱
(5)防己黄芪汤:浮肿,皮肉软弱,虚证。
6、越婢加术汤与防己黄芪汤有虚实之别,
(1)使用越婢加术汤的患者肌肉紧凑、亦有口渴,是一种有紧张感的浮肿,而适宜防已黄芪汤
的场合,为柔软的浮肿,皮肤没有紧张的力度。
(2)如果病情为早晨无明显异常,至傍晚出现浮肿者一类,则不宜选择越婢汤,而应当使用防
已黄芪汤、八味肾气丸类。
7、麻黄剂用于上半身为主的浮肿,使用黄芪、防已等用于浮肿多发于下半身良半不者,也就是
说,含有麻黄的越婢加术汤、小青龙汤等对上半身的浮肿有效,而防己黄芪汤主要用于治疗腰
以下、下半身特别是脚浮肿为宜。
名家论述:
1、越婢加术汤《金匮教程》(倪海厦)
这个条辨讲的越婢汤加白术。里水,就是水更深一层在里面,一身面目黄肿,脉沉,代表病在
里,摸他的脉,沉脉代表病在里面。小便不利,因为水积在身体里面,所以是全身水肿。如果
小便自利,代表水有地方宣泄,就是会亡津液,所以病人就会有口渴的现象,越婢加术汤很简
单的关系。诸位只要记得我讲的话:越婢汤在使用的时候病人一定是有汗而且喘气,发高烧。
加术是因为本身还有湿在身体里面,所以有湿家本身就素有湿。你怎么知道他有湿呢?很简
单,平常没事的时候,肌肉关节就比较酸痛,那就是汗水没有透发。所以我们常常说,冷气间
不要呆,那你有时候呆在冷气间没有办法啊。每个礼拜天,或者平常每个晚上去做做易筋经或
者跑步,让汗出来一下,让它排出来肌肉就不会那么酸,否则的话,你肌肉关节里面常常有酸
酸的感觉的话,都是代表就是有湿在里面。如果有汗又有渴,这就是越婢汤症加白术。
所以当你看到病人水肿的时候,又有汗又口渴,小便又不利,肌肉又酸痛,已经是越婢汤加白
术了。

经方:奔豚汤
奔豚汤
【原文】
甘草芎穷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作者】 小张
【出自】 《金匮》
【金匮】
1、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草药解析】
甘草 川芎 姜 当归 芍药 黄芩 半夏 甘李根白皮
【时机】
这个处方就是大肠浊气跑到三焦淋巴系统了,才有往来寒热,一般是少阳症。
【方解】
1、这个腹痛是因为小肠蹦紧,用白芍。如果腹胀满(气),用厚朴。
2、没有甘李根白皮,用柴胡即可。
3、临床上,只要病人往来寒热,我们就知道他是在半表半里中间,用柴胡汤。甘草、黄芩、半
夏、生姜,是小柴胡汤里面的东西,再配合上柴胡,小柴胡汤就已经占了大半了。
【应用集锦】
1、(1)太阳奔豚(心气虚,恐):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也可以用苓桂剂。
(2)少阳奔豚(胆气虚,惊):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
【比较集锦】
1、(1)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擘)
(2)奔豚汤:甘草 芎穷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
皮一升
2、(1)奔豚之动,自脐底起而即冲心胸,休作有时。若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为有水气,属
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奔豚汤及广济小品之方证;
(2)若似此形状,发时呻吟者,虫也。虫证常有动气甚者、或心中烦闷、怔忡者,当合虫药症
状辩之,可参用甘草粉蜜汤、乌梅丸;
(3)癫痫也有似奔豚的现象。
3、浊气跑到三焦系统,影响心脏,气上冲心动悸,往来寒热,有恶心是少阳症,小柴胡汤,没
有恶心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有腹痛是奔豚汤症,李根白皮换成柴胡,就是小柴胡汤加芍药、川
穹、当归。
肠气太多,肚子会胀满,气胀、腹满使用厚朴;肚子痛用芍药。

经方: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原文】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洗,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眼一升,羸者减之,日三
服,小儿服四合。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组成】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桂枝 石膏 姜 麻黄 芍药 半夏
【应用集锦】
1、(1)厚朴麻黄汤: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五味子半升 小麦一
升 杏仁半升 厚朴五两:清痰力量更大。小青龙汤证但是偏于喘+烦躁,所以不加桂枝白芍。
(2)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三两 石膏二两 半夏各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芍药 桂
枝 甘草各三两:有表证
2、肺胀就是肺气肿。病人的胸腔胀起来,持续的呈现只能在吸气的状态之下,这就是肺气胀。
咳而上气就是肺胀的主要症状。喘得很厉害,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肺胀气的
病人如果是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
【比较集锦】
1、小青龙加石膏汤VS越婢加半夏汤
(1)二方均治肺张,皆是外有表邪,内有水饮犯肺,其证皆见咳喘、脉浮。
(2)
小青龙加石膏汤(表寒和里寒) 越婢加半夏汤(热症)
病因 外感风寒 外感风热
病机 饮甚下热 热甚于饮
症状 咳喘并重,内有烦躁 喘重于咳,目如脱状
病情 其势较缓 其势较急
治疗
麻黄、桂枝并用,重在发散风寒
以宣肺气
重用麻黄、石膏以宣肺清热,发
越水气
相似
二方均治肺张,皆是外有表邪,内有水饮犯肺,其证皆见咳喘、脉
浮。
2、肺胀病证方治表

肺胀主症
咳喘上气,目如脱状,脉浮大 越婢加半夏汤方
咳喘上气,烦躁,心下有水,脉浮 小青龙加石膏汤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坐不得眠
皂荚丸
附外台皂荚丸方
咳而上气,脉浮 厚朴麻黄汤
咳而上气,脉沉 泽漆汤
上气喘躁,欲作风水 补小青龙加石膏汤
肺胀死症 上气、面浮肿,肩息脉浮大又加下利 不治

经方: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薤白白酒汤
【原文】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用法】
1、6碗水煮2碗,酒用2汤匙
【组成】
薤白 瓜蒌实
【时机】
1、只要看到病人喘息、呼吸短气得很厉害,心痛彻背,就是栝蒌薤白白酒汤证。
【方解】
1、薤白的主要作用:心包有痰。痰在心包时,痛从膻中穴痛到背后;
2、什么是心气郁结:西医中心脏瓣膜不全,是因为下面湿太盛。心脏结构有问题时,用到栝蒌
实。
【应用集锦】
1、临床上用来治疗很多心脏瓣膜不全。
2、胸痛:
(1)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柴胡9克、白芍9克、桔梗9克、甘草6克)可愈;
(2)后通背亦疼,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可愈。
(3)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
(4)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血府逐淤汤一付,疼立止。
3、(1)胸痹,胸背痛、喘咳短气、心痛彻背,心包有痰,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实可以放胆
用。临床上栝蒌薤白白酒汤用来治疗很多心脏瓣膜不全、心脏结构有问题,第五椎压痛、项强
背痛,下飞机后背痛等。
(2)乌金丸(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最严重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当病人
在持续的胸痛,痛到后面去,从膻中痛痛到后面第五椎,没事就从后面再痛回来,来回痛来痛
去,穿心痛。
4、(1)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喘息咳唾(心包有痰,从膻中穴痛到后
背,心痛彻背,喘息的很厉害),瓣膜闭锁不全,心气郁结,栝蒌薤白白酒汤(比较浅的心脏
病)。
(2)心脏结构有问题?第一个,背后第五椎有压痛点。第二个,心气是往上逆流,病人会项
强、背痛。这都是瓣膜闭锁不全。栝楼实恢复心脏结构,薤白涤痰祛湿,去心包的痰,白酒
(甜酒酿)主发散,将心包膜的痰咳出。

(3)下针:公孙、内关、天突、巨阙、关元,把心气打开,背后第十锥下针。
【比较集锦】
1、(1)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2)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经方:栝蒌薤白半夏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原文】
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用法】
1、6碗水煮2碗。
【组成】
薤白 半夏 瓜蒌实
【时机】
1、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 病人无法躺下去。 心包积痰,痰量太大,一躺下去,痰就往后走。
【应用集锦】
1、贲门(剑突下):
(1)偏热为小结胸证:小陷胸汤,正心下按之痛。可加枳实,为了保持大便通畅(黄连一两半
夏半升栝蒌实大者一枚)
(2)偏寒为胸痹: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2、(1)胸痛不得卧,心痛彻背(心脏痛到背后,背后痛回心脏),栝楼薤白半夏汤,心包痰
很多,重用半夏,栝楼实、薤白、甜酒酿。西医讲的狭心症。
(2)炙过的半夏去痰,有水的时候用生半夏。
【比较集锦】
1、与栝蒌薤白白酒汤的差异是,重用半夏。半夏与栝蒌实一起进入心包。
2、(1)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2)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经方:枳实薤白桂枝汤(胸闷胃胀,开痞降逆)
枳实薤白桂枝汤
【原文】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组成】
桂枝 枳实 厚朴 薤白 瓜蒌实
【时机】
1、病人感觉到从胸肋往心脏的方向痛过来,横膈膜发炎;
2、最主要的就是实症,同时胃里面胀满,所以厚朴这个药是能够行胃气;
3、主要病症是胸闷、胃不舒服,吃东西难以下咽,甚至导致短气、呼吸困难。
【方解】
1、胃里胀气时常用到厚朴。
【应用集锦】
1、枳实薤白桂枝汤是治疗心绞痛的良方。
2、人参汤腹证有两个:
(1)胸痹证样胸部疼痛性疾病,其腹证为腹肌砰然绷张的状态。如果是胸中结气,枳实薤白桂
枝汤
(2)出现食欲不振、不伴有疼痛、溏便、恶心的状态时,腹部多软弱无力,并出现振水音。
【比较集锦】
1、(1)实证:胸闷痛,从胁下到胸的闷或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2)虚证:胸闷痛,胃里胀满,人参汤。
2、(1)心中痞似堵塞,满胸胀满,息急、自胁下逆而抢心,如抢刺冲而痛,此乃胸中冷而有
痰结宿饮,加之气郁不散反而上逆。
(2)枳实薤白桂枝汤开痞祛痰,散寒降逆之功。与人参汤所不同者,以喘息、咳唾之证别之。
人参汤虽治吐涎,然不治喘息、咳唾、逆冷急迫等。人参汤以虚寒证为多。
【名家论述】
1、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教程》
心中指胃,横膈膜的地方。枳实薤白桂枝汤是实症同时胃里胀满;人参汤是虚症胸闷
我们心脏病就分几种方子,胸痹,胸闷,心痛,心中痞气,心中就是讲胃的地方,各位记得在
我讲伤寒论的时候我有跟大家提到过,讲到心中的时候就是指胃的位置,胃里面有痞气,气结
在胸。
胸痹,心中痞气,心中就是胃,胃里面不舒服,常常我们中医在治心脏病的时候,心脏病发的

时候都兼有胃不舒服,胃痛。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肋下逆抢心。这个汤方呢,枳实薤
白桂枝汤主之,胸胁之间呢,就是两个肋骨,这是胃的地方,从胃里面痞,闷闷的,胀痛,难
过,心痛的时候,是从肋下这边往上直接冲到心脏,痛是这样痛过来的,一般来说,这种都是
横膈膜发炎,西医的,从旁边来的,对不起是横膈膜,那心痛彻背,胸腔里面有一个纵膈腔,
在纵膈腔上面呢,痰在这边走的时候,就是心痛彻背,这个讲胁下逆抢心就是横隔膜的地方有
发炎,痰饮,病人感觉到从胸肋往心脏的方向痛过来,那我们处方呢,经方呢,用的是这个处
方,这里有两个处方,一个是枳实薤白桂枝汤,另外一个是人参汤,这两个同样是胸痹,一个
是治实症,一个是虚证,现在讲的呢(枳实薤白桂枝汤)是实证的心痛,张仲景呢,在经方里面,
很多地方用到枳实,承气汤也用枳实,心痛,胸满的时候,也用枳实,诸位去药房,把枳实拿
出来看,像小的金橘,干的橘子一样,小小的一片,里面很多,像橘子一样一片一片的,纵切
来看就是这样子,枳实薤白桂枝汤,诸位看哦。
用到枳实跟栝蒌实同时用在一起,这两个看起来,栝蒌实比较大,但颜色是白的,枳实比较
小,颜色比较暗,枳实在心脏上面,栝蒌实在心包膜上面,两个都是在心脏,一个是在心包上
面,一个是在心脏上面。这里用了桂枝,胸痹的时候,心中痞气,我们用桂枝来行阳,让阳气
能够发散出来,所以常常胸口闷痛,闷痛的时候,心里闷闷的,我们开个处方,都好了,什么
都很好,就是闷闷的,很难过,心阳不足,所以我们在行阳,加点桂枝下去就好了,所以桂枝
你加一点点下去就可以了。那厚朴跟枳实这两个药,在承气汤里面会用到,厚朴行气,枳实入
心,入心的话它就会入小肠,所以承气汤里面会用到枳实,因为他入心,同时入小肠。有桂枝
这个药呢,桂枝呢,我刚才讲能行阳,除了治疗胸闷以外,他可以把心脏的火往下导到小肠里
面来,就是靠桂枝,所以我们在强心的时候,壮心阳的时候,我们会用桂枝。
当你知道这个,现在请问你,我们中医的观念里一直认为奶水就是月经,现在呢有个太太小
姐,心里很郁阻,压力很大,结果奶水它没有办法完全下到子宫里面变成月经,多余的奶水停
在乳房里面,停久以后就是产生乳癌的原因。诸位呢,这时候要用桂枝,桂枝加强心脏的力量
以后,就可以把这个冲脉,这个多余的奶水能从胸,从乳房里面直接顺着冲脉,顺着阳明经,
直接导到小肠里面了,所以主力是桂枝,对不对。当你里面堵塞到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加一些
药,把它清出来,但主力是在桂枝上面。那薤白呢,刚刚介绍过,能够去痰,去痰的力量很
强,那这几味要加在一起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实症,同时胃里面胀满,所以厚朴这个药是能
够行胃气,我刚刚讲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证,这个是胃里面胀气的时候常常用到厚朴。如
果说病人同时有肠胃的问题,又有胸满,胸气郁结在胸口的时候,这个时候呢,这种的心脏
病,就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第二种用人参汤,人参汤实际上就是,我们看后面的处方。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这就是理中汤嘛,人参汤是用在虚证时候的胸闷,实症的胸闷,病人
是剧痛,很痛,刀刺的痛,拒按,按都不能按,虚症呢,是肠胃的功能不好,肠胃的功能不好
造成心阳的不顺,心脏在这边,肠胃在这边,当肠胃虚弱的时候,心气就没办法伸张,因为肠
跟心脏是互为表里,所以当你肠胃功能不好,自然而然会有胸闷,但是这一种虚症的胸闷,不
会引发心脏病,虚的不会致命的,是隐隐作痛,不是剧烈作痛,当面色会比较苍白啊,同时喜
按,按摩一下他很舒服。真正的心脏病你一按他就会很痛,会更痛。这个是理中汤。人参三
钱,甘草都是三钱,等量嘛,通通都是三钱,那三钱加起来也没有多少啊,六碗水煮成两碗,
每餐餐饭前吃个半碗汤,一天吃三次。人参加到五钱,甘草五钱的时候,通通加到五钱的时
候,你可以用九碗水煮成三碗,看你怎么做而已。如果你偷懒点的话,人参用五钱,通通用五
钱,十二碗水煮成四碗,然后省煮很多次嘛,一次把它煮完,对不对。很多人,太太很好玩
哦,这个中医不都是三碗水煮成一碗,那你煮两次不就六碗煮两碗了,这很快,一次煮完,对
不对。
这两个一个是实症的胸闷,一个是虚症的胸闷,两个都是肠胃造成的心脏问题,只要肠胃不
好,你只要听到,病人说我心脏很不舒服,胸闷闷的,但我肚子里胃里面也很不舒服,一听到
就知道是刚才这个处方,所以这个是肠胃造成的。

经方:人参汤/理中汤(胃胀满、虚寒)
人参汤/理中汤
【原文】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人参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白术三两(9克),甘草四两(炙)(12克),桂枝四两(12
克)。)
【又名】理中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剂量】
1、全部5钱,12碗水煮4碗。
【组成】
人参 甘草 白术 姜
【应用集锦】
1、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2、伤寒传经,入少阴,脉微细欲绝,汗出不烦,上吐而下又利,不治之症也,须加入理中汤
内,急固其肾中之阳,否则真阳扰乱,顷刻奔散,单恃人参,亦无益矣。
3、冲阳脉弦,腰后两边痛到前面膀胱下,此为虚寒,腹满(虚寒)或者便秘(寒实),理中汤
温中。
4、婴儿的消化不良,可用人参汤,屡有效验。
5、大便先硬后溏,小便不利,手脚心汗出而其它地方无汗,就是胃虚了,甘草干姜汤或吴茱萸
汤加减。比较严重一点的胃虚寒,用理中汤,最严重的人之将亡,用茯苓四逆汤。
6、便秘没有其它任何症状,不为所苦,是小建中汤及建中汤类,或者人参汤等。

7、甘草干姜汤加附子则为四逆汤,加人参、白术则为人参汤。无论四逆汤,还是人参汤,均可
考虑用于多尿和足冷的状态。
8、人参汤腹证有两个:
(1)胸痹证样胸部疼痛性疾病,其腹证为腹肌砰然绷张的状态。如果是胸中结气,枳实薤白桂
枝汤
(2)出现食欲不振、不伴有疼痛、溏便、恶心的状态时,腹部多软弱无力,并出现振水音。
【比较集锦】
1、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2、(1)胃风汤:慢性且呈现衰弱之虚证下利。此下利,不仅小肠而且结肠和直肠均有慢性炎
症。本方主要应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冬季脱肛、冬季便血、不能应
用半夏泻心汤与真武汤之慢性下利等。
(2)半夏泻心汤:下利,心下痞硬,呕吐。
(3)断利汤:下利,心下有水饮,阴位。
(4)真武汤:下利,水样便、心下悸、腹痛、小便不利。
(5)桃花汤:下利,下利脓血,更加虚弱者。
(6)桂枝人参汤:下利,有表热,心下痞。
(7)人参汤/理中丸:下利,心下痞,胃症状多。
(8)参苓白术散:下利,胃肠虚弱,食欲不振,嘈杂。
3、人参汤加桂枝为桂枝人参汤。
4、(1)人参汤:胸中痞,心下按之硬,胸腹或腰脚冷,小便频数,大便下利,或鹜溏(不成形
之便),或心腹痛、或胸痹、或喜唾,胸中心下不适者,乃人参汤证。此乃中焦寒冷,胃上之寒
饮不散,胃阳衰而腐磨无力,因致胸中,心下之患。故霍乱、吐泻而不渴之类,均因脾胃运化
无力,应以见证对察之。
(2)此证虽以心下痞硬为主,然腹状同大柴胡汤等证不同。虽无力而胀满,但按之不引痛,脐
下益觉无力。
5、人参汤证兼自利呕逆,手足厥冷,拘急,或心腹绞痛者,加附子。即所谓附子理中汤。
6、人参汤证兼见蛔虫证者,加茯苓、乌梅、蜀椒。即理中安蛔汤也。
7、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
(1)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
(2)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
8、(1)腹满时痛(左腹痛)为不足,桂枝加芍药汤,不愈,用理中汤。
(2)腹满大痛(脐上压大痛)为有余,桂枝加大黄汤。
(3)若潮热自汗,大便硬,则为太阴之邪转属阳明也,宜大承气汤。

9、 (1)上焦虚寒:人参汤
(2)下焦虚寒:附子汤
(3)中焦虚寒:小建中汤
10、 (1)实证:胸闷痛,从胁下到胸的闷或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2)虚证:胸闷痛,胃里胀满,人参汤。
11、(1)理中丸/人参汤: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朮各三两
(2)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3)附子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12、(1)脐上中脘处,动气所发,按之浮而筑筑动者,乃桂枝汤之腹证也。
(2)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
(3)若心下满、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等。
(4)气上冲者,瓜蒂散证,吴茱萸汤证,或少阴病四逆汤、真武汤、人参汤证,均当有动气之
变。
13、心中痞似堵塞,满胸胀满,息急、自胁下逆而抢心,如抢刺冲而痛,此乃胸中冷而有痰结
宿饮,加之气郁不散反而上逆。
(1)枳实薤白桂枝汤开痞祛痰,散寒降逆之功。与人参汤所不同者,以喘息、咳唾之证别之。
(2)人参汤虽治吐涎,然不治喘息、咳唾、逆冷急迫等。人参汤以虚寒证为多。
14、(1)饥而欲食,反不能食者,俗谓近饥’。世医以为食积所致,实则多为人参汤证。
(2)若肌而贪食,多食不止者,此所谓脏躁,甘麦大枣汤之证也。
15、(1)甘草干姜汤:厥逆、口干;唾涎沫、尿频、遗尿、手足冷等。
(2)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则为甘姜苓术汤(肾着汤),以从腰至脚重度发凉、尿频而量多
为应用指征。
(3)甘草干姜汤加白术、人参则为人参汤,用于具有食欲不振、食后胃胀满、口中唾液积聚、
尿频而量多、大便软溏等症状,而有手足冷者。
【名家论述】
1、人参汤/理中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这就是理中汤。
人参汤是用在虚证时候的胸闷,实症的胸闷,病人是拒痛,很痛,刀刺的痛,拒按,按都不能
按,虚症呢,是肠胃的功能不好,肠胃的功能不好造成心阳的不顺。当肠胃虚弱的时候,心气
就没办法伸张,因为肠跟心脏是互为表里,所以当你肠胃功能不好,自然而然会有胸闷,但是
这一种虚症的胸闷,不会引发心脏病,虚的不会致命的,是隐隐作痛,不是剧烈作痛,面色会
比较苍白,同时喜按。而真正的心脏病你一按他就会很痛,会更痛。
理中汤的剂量,人参三、甘草都是三钱,等量。三钱加起来也没有多少啊。六碗水煮成两碗,
每餐餐饭前吃个半碗汤,一天吃三次。人参、甘草通通加到五钱的时候,你可以用九碗水煮成
三碗、十二碗水煮成四碗,然后省煮很多次嘛,一次把它煮完。

经方:茯苓杏仁甘草汤(短气、胸闷)
茯苓杏仁甘草汤
【原文】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剂量】
1、茯苓与甘草的比例是3:1
【组成】
甘草 茯苓 杏仁
【时机】
1、心下有停水,有些短气,胸中憋的慌;
2、用于不是很强烈的胸痛、缓痛。
【方解】
1、杏仁润肺,用于肺燥。
【应用集锦】
1、胸闷、短气:
(1)短气甚于胸闷:茯苓杏仁甘草汤;
(2)胸闷甚于短气:橘枳姜汤。
2、胸中滞寒,扑通扑通跳动,呼吸急迫,甚者,如攀山径,喘息摇肩,或胸痛者,为茯苓杏仁
甘草汤证。
3、判断心脏积水(茯苓杏仁甘草汤)
(1)寸脉是弦的,像吉他弦一样,细细的,弦,就是水;
(2)病人的胸痛会隐隐作痛,并不会像胸痹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那一种痛;
(3)只要有水,病人一定不会口渴;
(4)有水的时候,病人一躺平的时候,水会动,胸闷会增加,水会移动。
4、对咽头痞塞,使用半夏厚朴汤无效时,可试用利膈汤。此方可用于食管癌、食管狭窄、食管
息肉、食管痉挛、食管憩室以及咽头痞塞感、咽下困难等症。以本方与甘草干姜汤合方或与茯
苓杏仁甘草汤合方而用者居多。方中的半夏有治痰饮所致呕吐、利水饮、下气、去湿痰之效。
栀子则有解心胸间郁热、排除痞塞、降气之能。附子则能通阳气、散雍滞、温经。茯苓杏仁甘
草汤可开陶中痞塞,具有去胸中水,引气下降之效。
5、(1)心窝部、胃睆的地方很硬而悸动,不渴,心悸,茯苓杏仁甘草汤。
(2)胃肠弱而消瘦的人,脐上部位出现悸动,古称水分悸动,心下胃的地方动悸,茯苓桂枝甘
草大枣汤、五苓散。
(3)胁下胀满、咳嗽会痛,水在肝,小柴胡汤,重用半夏。

(4)身重、短气,水在脾,桂枝汤加白术、茯苓。
6、茯苓杏仁甘草汤用于忽因某事改变,身体不适,呼吸困难,气息如窒塞状,使顿服,多奏
效。
【比较集锦】
1、麻杏石甘汤用于咳嗽痰容易出来。
2、千金苇茎汤用于黄浊痰不容易出来。
3、(1)茯苓杏仁甘草汤:心中悸而喘急,以茯苓利胸中之水,杏仁降逆平喘,甘草缓短气之
急迫。杏仁甘草汤,对喘急有效,其证以心下,胸中悸为关键。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
两。
(2)橘枳姜汤:胸满,饮食停留于咽,常迷乱如痒,喉中涩燥吐沬。橘皮除胸中气满,枳实消
痞祛痰,生姜开胃散寒。治胸腹偏痛,呕逆者。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名家论述】
1、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心脏缓痛,胸中气塞,闷闷的短气的时候,茯苓杏仁甘草汤是用在心脏有积水的时候,处方非
常的简单,茯苓呢它可以利水,我说心脏积水,并不是真正的水停在心脏里面,而是这个水在
心包的周围,停水在这边。那我们靠茯苓把水利掉,加一点点杏仁下去,为什么?因为杏仁可
以润肺,我们在利水的同时,同时去润肺,就不会把肺里面的津液伤到,这个茯苓甘草,实际
上主力是茯苓甘草,
这个茯苓甘草两个配在一起的时候,诸位看,这个茯苓甘草两个配在一起的时候,是三比一,
如果茯苓是六钱,甘草是两钱,那甘草跟茯苓能够把心脏里面的水排掉。

经方:橘枳姜汤
橘枳姜汤
【原文】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组成】
橘柚 姜 枳实
【时机】
1、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喉中涩,唾燥沫;
2、主要是肺里积湿、心肺之间的湿。
【应用集锦】
1、(新鲜的)橘皮生姜煮可以止嗝。
2、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3、胸闷、短气:
(1)短气甚于胸闷:茯苓杏仁甘草汤;
(2)胸闷甚于短气:橘枳姜汤。
4、(1)普通情况吃饭太快,胃虚热打嗝,用橘枳姜汤、橘皮竹茹汤;
(2)胃虚寒打嗝,用吴茱萸汤;
(3)癌症病人,到最后的胃气欲绝打嗝,方用茯苓四逆汤,或者通脉四逆汤。
【比较集锦】
1、嗳气:主动嗳气,就是说嗳气后病人觉得胃舒服一些就用橘枳姜汤;被动打嗝是旋覆代赭
汤,病人是不自觉地打嗝。
2、(1)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胸闷胸痹;

(2)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两,心悬痛、心阳不足,心包炎。
3、(1)橘皮汤: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2)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3)橘皮竹茹汤:橘皮二升 生姜半斤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4、(1)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2)茯苓饮: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5、(1)茯苓杏仁甘草汤:心中悸而喘急,以茯苓利胸中之水,杏仁降逆平喘,甘草缓短气之
急迫。杏仁甘草汤,对喘急有效,其证以心下,胸中悸为关键。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
两。
(2)橘枳姜汤:胸满,饮食停留于咽,常迷乱如痒,喉中涩燥吐沬。橘皮除胸中气满,枳实消
痞祛痰,生姜开胃散寒。治胸腹偏痛,呕逆者。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6、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经方:桂枝生姜枳实汤(心包炎、心绞痛)
桂枝生姜枳实汤
【原文】
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两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组成】
桂枝 姜 枳实
【时机】
1、心脏像被手抓着似的痛。
【应用】
1、心包炎、心绞痛
【比较】
1、(1)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胸闷胸痹;
(2)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两,心悬痛、心阳不足,心包炎。
【名家论述】
1、桂枝生姜枳实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桂枝呢它能够行胸阳,能够把心阳,能够打散开来,枳实呢能够入心脏,生姜呢能够把湿,这
个水排掉,对于肠胃非常的好,所以当你用生姜和枳实下去的时候,心下,心中痞就去掉了。
因为这个生姜对胃非常的好。
桂枝跟生姜是等量。枳实加重。所以诸位从前面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只要有心脏不
管是悬痛、胸闷、心痛都会用到枳实。所以我前面在伤寒论的时候我就跟诸位讲了,张仲景用
到胸满,心脏痛、胸满的时候一律用枳实,腹满的时候一律用这个厚朴,肚子腹痛的时候一律
用白芍。诸位按照这个原则慢慢的时候处方开出来就会完全是经方的处方。这个是很简单的一
个处方。

经方:薏苡附子散(天气变冷心脏痛)
薏苡附子散
【原文】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用法】
1、每次吃一个汤匙,汤匙就是我们现在喝的汤匙的平的汤匙,一天吃三次。
【组成】
薏苡仁 附子
【时机】
1、气候一变冷心脏就开始痛;
2、病人一定是寒湿。
【方解】
1、两位药等量,粉剂。
【应用】
1、(1)风湿性心脏病,气候一变冷它就开始痛,薏苡附子散,一剂知。
(2)刘渡舟:用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效果理想。
【比较集锦】
1、(1)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等量打粉;
(2)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注意量的变化,附子不要重用。
【名家论述】
1、《金匮》(倪海厦)
心脏痛、胸闷、心剌、绞心痛,或者是那种心脏受到压迫、感觉到抽筋或者是心脏疼痛,都叫
做心痛。什么叫做缓急?这就是窍门所在。会随著外面的气候而转变,叫做缓急。此处就是西
医讲的「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讲的「胸痹缓急者」,二者是一样的。气候突然变冷,心脏就
开始痛,环境气候的改变引发心脏病,跟引发风湿的状况是一样,到目前为止。西医不要说是
无法治疗风湿性的心脏病,他们连风湿都没治好过,因为他们不知道湿是怎么来的。张仲景了
解到因为气候太寒了,造成心脏病时好时坏,所以冬天时很多人发心脏病而死掉,夏天就很少
人因此而死,因为冷的关系。同时因为有湿的病在里面,中医有这么多去湿的药,都很难治疗
湿的病,而西医根本没有去湿的西药,当然无法治湿,西药做出来是干燥剂,但是有毒不能吞
食。张仲景知道缓急的原因是因为外面气候突然变冷造成,我们的心为君主之官,本不受病
的,可是当胸腔里面有湿,此时突然受到外面寒气的影响,湿就会被压住,压力一旦出现,我
们的心脏马上就会有反应,这反应就是会有大量血冲进来,心脏就会缓下来,就比较不痛。过

一下又热了,于是又退掉,遇冷时又再来一次,所以它的痛,不是持续的痛,而是断续的痛,
这就是所谓缓急者。张仲景说:「这很简单,是寒造成的,寒就用附子。」湿盛,而湿在上
焦,就用薏仁,所以薏苡附子散就这么来的,这两个药物是等量用,张仲景出散剂,没有用汤
剂,就是直接将薏苡仁磨粉、炮附子磨粉两个等量服用。『右两味,杵为散,服方寸匕。』就
是一个汤匙的剂量,一天吃三次,等量。还有一点,这里要跟大家讲,从伤寒论到金匮,诸位
读过很多散剂方,像五苓散等,大家注意看,这是汉朝时期的陈述,张仲景写杵为散,他用杵
来打成粉,就是拿个硬物将药打成粉而已,可能就在铜的锅或铁的锅,直接就在里面打成粉。
我们经方家是直接用生药打成粉用,炮附子炮制完以后把它打粉,不加什么也不浓缩什么,现
代中药厂花了很多心血去浓缩,等于是想尽办法让中药变得不纯,本来很简单做的,给药厂弄
坏了。

经方:乌头赤石脂丸/乌金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乌头赤石脂丸/乌金丸
【原文】
乌头一分炮,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2、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瞰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
愈。(服乌头赤石脂丸)
【组成】
赤石脂 姜 附子 乌头 蜀椒
【时机】
1、这是治疗心脏病的主力处方;
2、心中寒;
3、急救针灸公孙、内关、天突、巨阙、关元,然后背后第十椎下。
【方解】
1、用乌梅(不是乌头)才是对的,因为治疗心脏要治肺强肝,乌梅酸入肝,因为不生火;
2、用蜀椒来去肺寒;
3、干姜温脾胃;
4、附子温肾阳;
5、赤石脂本身是涩剂,阻止湿再回来。
【应用集锦】
1、心脏结构有问题时,第五椎有压痛点;动脉血管堵塞,耳朵有压痛点,病人心里剧烈痛。无
论什么心脏病,病人都有:
(1)失眠(黄连阿胶汤);
(2)大便不规则;
(3)手足冷(炮附子,川穹活血,桃仁活血化淤但长青春豆);
(4)心闷痛(动脉血管堵塞)(不用白芍,用阿胶,桂枝,炙甘草,枳实);
(5)两颧赤红、手指心经麻木;
心痛左边,下右脚的厉兑穴;右侧相反。
2、心脏病治疗
(1)心脏外:胸闷(如虫动,闷痛或流动的痛),舌头肥大、白湿,瓜蒌实(心脏结构)、枳实
(去心包湿)、薤白(心包内积痰)、茯苓杏仁甘草汤(心脏下积水)。
(2)心脏内(血管有问题):胸痛(强烈刺痛),舌头上齿痕或者地图样的舌苔,川穹,丹
皮,红花,黄芩,黄连,阿胶。

3、(1)胸痹,胸背痛、喘咳短气、心痛彻背,心包有痰,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实可以放胆
用。临床上栝蒌薤白白酒汤用来治疗很多心脏瓣膜不全、心脏结构有问题,第五椎压痛、项强
背痛,下飞机后背痛等。
(2)乌金丸(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最严重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当病人
在持续的胸痛,痛到后面去,从膻中痛痛到后面第五椎,没事就从后面再痛回来,来回痛来痛
去,穿心痛。
4、持续胸痛,可用当归汤(当归、半夏5.0,芍药、厚朴、桂枝、人参各3.0,干姜、黄芪、蜀椒
各1.5、甘草1.0),亦可合用乌头赤石脂丸;急迫而痛者居半,宜当归建中汤。
【比较集锦】
1、(1)小建中汤是小腹寒,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
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2)大建中汤是中焦的重寒,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3)胸中寒是乌头赤石脂丸,乌头一分炮,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名家论述】
1、乌头赤石脂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处方是真正治疗心脏病的主力的处方。
问题来了。在哪里啊?乌头一分炮,蜀椒、干姜,一两,乌头只加了一点点,附子呢,炮附子
一两,用赤石脂。这个处方里面有个问题,乌头跟炮附子。使用在同一个处方里面。大家开始
吵架了,历代的经方家开始吵架。乌头跟附子?不对,这两个是同一个本草怎么会用在一起
呢?一定有问题。
的确有问题哦!这个竹简刻的时候乌字刚好刻到那一条的底下,头字刻到那一条的上面。结果
小徒弟拿着竹简跑出去一摔倒,摔倒以后,结果,本来写的张仲景写的是乌梅结果到他手上变
成,排列成了变成乌头,从此千古之谜就出现了。诸位啊,临床上我在用的时候是乌梅。原方
呢我们不能去变它。我还是告诉你他上面写的是乌头,但是用乌梅是对的。为什么乌梅是对
的?我刚刚跟大家解释了,我们治心的时候,治疗心脏的时候我们会去治肺,同时呢强肝,因
为肝是心之母。木生火,对不对,木是不是生火?乌梅是酸味的,酸入肝,所以说我们如果是
用乌梅、蜀椒呢是辛辣的,非常的辛辣,辛辣。辛辣呢入什么?入肺,是不是入肺?哦,干姜
呢也是辛辣的也是入肺。那这个附子呢还有赤石脂,这个赤石脂呢,过去呢我们是它因为它是
涩剂,涩剂就是止下利用的,肚子会拉肚子用的。当病人有乌头这个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时
候,我们知道它是非常浓的浊痰在纵膈腔跑动,要把这个痰去掉。那么湿的痰怎么去掉?你光
靠半夏,光靠南星不见得去得掉。那你用皂荚也去不掉,因为皂荚是去肺里面的痰。所以张仲
景认为说这种的痰必须要苦温才能化湿,苦温化湿!乌梅丸,整个乌梅丸的汤方,就是苦温化
湿。
干姜、蜀椒都是温性的、热性的药,在里面,同时呢因为它非常的辛辣,它能够入肺。那乌梅
呢,能够酸的苦味,酸苦的能够入肝脏。这就是苦温化湿的哦原因。所以我们不赞成用乌头。
临床上的时候你如果做出来的是用乌头放进去,炮制过,乌头是炮制过的,量只有一点点啊。
比如说你干姜、蜀椒都用一两。乌梅这个乌头只用一钱的量,一钱的量。炮附子呢半两一半,
这个赤石脂跟它一样,你真的放乌头里面吃下去以后啊,效果不好,那如果把它改成乌梅赤石
脂丸,一剂就中,临床上我看,我看很多啊,每次有个病人来,哇,我这边心痛彻背,背痛彻
心哦,受不了,我一看。开乌梅丸给他。我就给他一小罐。你买多了不用啊,为什么?因为
好,已经好了啊。那个一小罐,吃几次就好了。

那他痛得很严重我先帮他下针嘛,下完针以后给他吃这个丸剂就好了。那你如果说你做出来。
你做出来你按照经方来做的话,它变成乌头没感觉。病人不会有,这个不会恢复。所以我们从
最轻的胸痞。这个栝蒌、薤白到最严重的、最后面的乌头赤石脂丸,我把它改成乌梅了,所以
我在经方里面我又叫乌金丸。这个乌头赤石脂丸。那从最轻到最重,到这里就到顶了。

经方: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汤
【原文】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
生姜至半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剂量】
厚朴 9.5克,甘草、大黄各3.5克,大枣3克,枳实、生姜各6克,桂枝2.5克。
上细锉,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温或冷服。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枳实 厚朴 大黄
【时机】
1、治腹满痛,发热,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者。以外感风邪,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
数。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
【方解】
1、这是桂枝汤去白芍加厚朴枳实大黄,因为白芍是腹痛,不是腹满,白芍主收敛,而腹部有实
要攻下。
2、甘、枣、桂、姜,达郁而解外,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
【加减】
1、病人如有下痢,去大黄,重用生姜;
2、如果呕吐的加半夏;
3、寒多者,加生姜半斤,生姜温中寒而止腹痛,力逊干姜,然亦有良效也。

经方:九痛丸(治九种心痛)
九痛丸
【原文】
附子三两(炮) 生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

右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
胀痛,口不能言。又连年积冷,流主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
常法。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治九种心痛,九痛丸。
【组成】
人参 姜 吴茱萸 附子 牙子 巴豆
【时机】
1、治九种心痛。
【应用集锦】
1、九痛丸治疗真心痛,类似于心肌梗死。
【名家论述】
1、九痛丸《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唐容川)
九痛丸:治九种心疼。一虫、二注、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去来痛是也。
而并以一方治之者,岂痛虽有九,其因于积冷结气者多耶。
附子三两炮,生野狼牙、巴豆去皮熬研如膏、干姜、吴茱萸、人参各一两。上六味,末之,炼
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口不能言,又
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二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按:痛虽有九,而心痛不离于寒,故以姜附为主,而降浊去风逐滞补虚次之。
【正曰】下章三物汤、七物汤、大柴胡汤,均用大黄治火痛,可知痛不尽寒也。仲景原无痛不
离寒之说,自有后人所附之九痛丸,又经陈注,以为心痛不离寒,读者偏信,只知寒痛,而热
痛之证鲜不误矣。惟仲景毫无偏较,学者当细察之。
【魏云】凡结聚太甚,有形之物,参杂其间,暂用此丸,政刑所以济德礼之穷也。

经方:附子粳米汤(腹中雷鸣寒痛)
附子粳米汤
【原文】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内经》
【经典回顾】
1、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2、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3、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用法】
1、3碗水煮1碗,一剂就好。
【组成】
甘草 大枣 附子 半夏 粳米
【时机】
1、肚子雷鸣切痛,寒痛。
【应用集锦】
1、腹中雷鸣,稍软而满,按腹中觉腹内有冷气,雷鸣益甚,其腹痛发时,绞痛切痛呕吐者,属
附子粳米汤证。
2、附子粳米汤临床上还用于小肠套叠、胆结石、子宫癌、胰脏炎、腹膜炎的去痛。
【比较集锦】
1、下焦虚寒:
(1)虚寒在肾脏里面:全身都痛,附子汤;
(2)寒盛在肠胃里面:雷呜,肚子咕嚕咕嚕叫个没停,切痛,就是如抽筋般的痛。附子粳米
汤。
2、脾胃虚寒、腹痛:
(1)附子粳米汤:偏于水湿内停,故重用半夏以化水湿,腹痛主证在于腹中雷鸣;(附子一枚
(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2)大建中汤:偏于寒甚,故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腹痛则攻冲之势较甚。用人参、饴糖,可
知其虚的程度较重;(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饴糖一升)
(3)药性:
A、治虚寒性腹痛,附子不如干姜;
B、虚寒性呕吐,半夏不如蜀椒;
C、温养脾胃,甘草、粳米、大枣不如人参、饴糖。
3、(1)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按之硬而不痛,呕而肠鸣。 其肠鸣有如雷声,且响且行,故
又叫雷鸣。雷鸣为热邪激动其水气,多从胸中到中脘脐上之间,肠鸣痞痛,继而大便泻下,谓
之热泻。

(2)附子粳米汤:下脘以下,绕脐周及胁下、腰间,雷鸣且痛,或呕或泻,此属寒疝。必腹中
腰间觉有冷气,且无心下痞硬,是其特征。
(3)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见心下痞硬,水气转鸣。但其证不呕不利,似有水气而非有水气,
为冷气游走所致。。
4、小柴胡汤证及泻心汤证之腹痛,仅为一般性疼痛。小柴胡汤证不见雷鸣,而着眼于胸胁苦
满。
(1)小柴胡汤证为胸胁苦满,其苦满,若按之则应指有力。又逆满,实满而软者,按之则觉应
指无力。
(2)半夏泻心汤证,其雷鸣在于心下,
(3)附子粳米汤证,其雷鸣在于腹中,且按至腹底,指下有冷惑,其腹痛如绞而时呕。
名家论述:
1、附子 粳米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处方诸位一定要学会。那么简单的处方,在我们佛罗里达,有个很有名的人,两年前死掉
了。那三个兄弟唱歌的,他一个大哥带两个弟弟,弟弟呢,就是弹电子琴的那个,两年前,死
在迈阿密,54岁。为什么死在迈阿密,半夜突然起来肚子痛得要死,非常的强痛,就在迈阿密
医院去看,小肠套叠嘛,开刀就好了。他家里有钱啊,又付得起啊,就肚子打开来,开了小
肠。小肠跟心是表里的,本身不受病,开完就死在手术台上。他直接进去就把肠拉开来。他们
在电视上发表一个言论,要花上亿的美金,我一定要知道我弟弟是怎么死的,开始打官司。你
可以不用死啊。那个肚子痛算什么?这是腹的寒痛,肚子痛有两种,一种是寒热,一种是虚
实,你虚痛的话,按它只是满不会痛哦,实症的话我们把里边的大便清出来就好了。那如果遇
到寒气的时候,寒则什么收!本来小肠是这样子的,一寒的时候就套进去了,结果呢,这个角
套回去,缩回去,就这样,套在里面。套叠在一起的时候,拉锯的很痛,剧痛,雷鸣切痛,切
痛就是很强烈的痛,肠子呢,不但鸣叫,咕噜咕噜叫哦。这种现象呢,它并不是说你有肿瘤有
癌症,而只是突然发了一个寒症的痛。当然,当你肠子一堵到的时候,当你呼吸的时候,吸气
到中焦下不去啦,下面腹部太冷了,气会回逆,就会有胸胁逆满的现象,病人呕吐,呕吐是因
为肠子堵在一起了,套叠在一起,就是你东西吃下去吐掉,当然不能吃啦。
附子粳米汤,你看这个处方设计的好不好?这就是经方,诸位,这经方呢,在治疗这种胸腹之
间的寒痛哦,肠子套叠在一起的时候,第一副药的第一碗它就好了,第二碗还没吃哦,你还端
在那边,病人就好了,可以出院了。速度就那么快。所以说,不是说你有没有钱要到医院去。
如果说,他没保险,也没有钱的话,到医院去,医院丢在一边,你又不是癌症,就躺在一边,
你又不会死,就肠子套叠在一起,反而没事。他死在有钱上面。你知道吗?反正刀开下去,他
有钱不用担心他不付钱嘛。小肠怎么可以开刀呢?小肠不能动的。

经方: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汤
【原文】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组成】
枳实 厚朴 大黄
【应用集锦】
1、厚朴三物汤:
(1)脐底、脐周坚如龟甲,按而胸内应之,觉呕恶,噫气者,即为厚朴三物汤证。
(2)胸腹满,结实,或痛闭者,或头痛百药不效者,或胸腹满,心下痛,大便不通者,或心下
满痛,吐水者,皆可投本方治之。
【比较集锦】
1、小承气汤是便秘而不痛,排气多,厚朴枳实各2钱,大黄的量会大一些,看几天不大便了;
2、厚朴三物汤是闭而痛(大便不出来还痛),所以重用厚朴枳实。
3、(1)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小肠便
秘。
(2)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重用厚朴)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胸满支饮,因为小肠不通.。
(3)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小肠便秘加疼痛。

经方:赤丸(四肢冰冷,有积水)
赤丸
【原文】
茯苓四两 乌头二两(炮)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右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
之,以知为度。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经典回顾】
1、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组成】
人参 细辛 桂枝 茯苓 乌头 半夏 朱砂
【时机】
1、寒气厥逆和四肢厥逆不一样,这里是全身有水肿的现象,没有水肿就是四逆汤证,水肿就是
差异;
2、消水力量很强;
3、一次要吃到20粒才够。
【方解】
1、乌头是比附子还要热的药;
2、用茯苓和半夏就是要利水的;
3、细辛能温下焦之寒,又是很好的利尿剂,能够把水饮往下降。小青龙汤证是因为水气上逆,
用细辛可以将之降下去,所以细辛也能够利尿,也能够降水逆。有时候水肿起来连食物都吃不
下去,吐出来的都是水,没有细辛是根本去不掉的。
【应用】
1、四肢厥逆,手脚冰冷,没有积水:四逆汤。
2、四肢厥逆,有积水,赤丸。
【名家论述】
1、《金匮》(倪海厦)
赤丸是经方中很有名的方子,赤丸和四逆汤是不一样的寒气。寒气会厥逆,全身水泛滥,因为
水太盛了,造成四肢厥逆、手脚冰冷。所以如果是手脚冰冷、四肢逆冷的现象就要用四逆汤。
如果脉很微细,你摸上去又很弦,表示病人身体里面都是水,皮肤都变得亮晶晶的,这就是赤
丸证。四肢厥逆,此厥逆从指头一直冷,冷到手肘,脚自足趾冷到膝盖下,这类四肢厥逆我们
就用四逆汤,一般寒症都会用到四逆汤,因为没有积水。有水的话就要用赤丸。
赤丸中有乌头、茯苓、细辛、半夏。这个药很强,乌头是比附子还要热的药。用茯苓和半夏就
是要利水的,加细辛是因为细辛能温下焦之寒,它是温中寒的,细辛本身就是很好的利尿剂,
能够把水饮往下降,像小青龙汤证是因为水气上逆,用细辛可以将之降下去,所以细辛也能够
利尿,也能够降水逆。有时候水肿起来连食物都吃不下去,吐出来的都是水,没有细辛是根本

去不掉的。当病人有水又有寒时,我们开的药里面一定要同时有能去水的药跟去寒的药。为什
么叫做赤丸?大家看它的制作法,四味药把它粉末以后做成药丸就『内真朱为色』,真朱指的
是硃砂,而硃砂是红色的,药丸沾上硃砂后就是红色的,所以叫赤丸。你说:「老师,只是上
色好看吗?」你错了,这个硃砂本身含非常丰富的铁质在里面。西医每次看到病家:「哎呀!
你贫血了,血不够了,吃点铁质的东西。」还把铁质提炼成丸剂给你吃,大家不要吃这个,因
为它是化学实验室提炼出来,不是天然的,我们的硃砂就可以用。你没事在吃硃砂当然会含汞
量太多了、铁质太多,没事吃什么呢?你身体不需要时,吃什么硃砂呢?我们身上就是水跟血
了,当身体里水盛时候,水太多了,血一定不够,这时候靠硃砂下去把血补起来,靠细辛、半
夏、茯苓把多余的水排掉。『炼蜜为丸』,像麻子仁那么大。『先食饮,酒下三丸』,饭前食
用,在吃饭以前用酒将三个药丸吞下去。『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就是晚
上再吃一次。此药重在治水,全身性的水肿。这种水肿起来,连鼻子、嘴巴呼吸都是冷的气出
来。我们呼气是热的气,但病人吐的却是冷的气,如果你感觉不到,可以把手放在病家口边测
试一下,「真冷啊!」这个时候就是要用赤丸,此时四逆汤是不对症的,必须要用赤丸。加点
硃砂进去,硃砂是补充铁质用的,张仲景在伤寒金匮里面,就只有赤丸用了硃砂。这四味药把
它做成药丸后,倒一点点硃砂粉下去,然后这样一甩,药丸就全部变成红色。南派的一个药叫
天王补心丹是治疗失眠用的,是心血虚造成的失眠,这个药丸也是红色的,其实就只是表面上
被硃砂包住而已。

经方: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
【原文】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
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
汤主之。
2、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3、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剂量】
倪海厦:人参2钱,干姜1钱,蜀椒2汤匙。
【组成】
人参 姜 蜀椒 饴糖
【时机】
1、大建中汤主要的症状,心胸大寒痛、剧痛。
【方解】
1、蜀椒本身就是杀虫的药,非常辛辣,辛散而且性热,不但能够杀虫,也能够去上焦的寒;
2、干姜能够温中、温脾脏的寒;
3、食入则吐,呕吐必伤胃津,人参可以将失去的肠胃津液补足。
【应用】
1、上焦腹膜炎也可以用。
2、胆道寄生虫,都可以用到大建中汤。像小孩子在嘴唇与下牙龈的位置上看到很多白白的小白
点,就是肚子里有寄生虫,也都是大建中汤证。
3、如果把蜀椒换成半夏去水止呕,胃太寒了用干姜来温中,人参能够把吐过以后失去的肠胃津
液补足,这样处方正好可以帮助妇人因为怀孕害喜。临床上看妇人害喜都是因为胃太寒造成
的。
4、80%的肠套叠发生在小肠和大肠交界处,属腹部至深之处、厥阴肝经走过的地方。典型症状
之一就是“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大建中汤。
【比较】
1、脾胃虚寒、腹痛:
(1)附子粳米汤:偏于水湿内停,故重用半夏以化水湿,腹痛主证在于腹中雷鸣;(附子一枚
(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2)大建中汤:偏于寒甚,故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腹痛则攻冲之势较甚。用人参、饴糖,可
知其虚的程度较重;(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饴糖一升)

(3)药性:
A、治虚寒性腹痛,附子不如干姜;
B、虚寒性呕吐,半夏不如蜀椒;
C、温养脾胃,甘草、粳米、大枣不如人参、饴糖。
2、(1)小建中汤是小腹寒,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
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
(2)大建中汤是中焦的重寒,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3)胸中寒是乌头赤石脂丸,乌头一分炮,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3、(1)大建中汤: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蜀椒二合(去汗)胶饴一升
(2)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用于妇人呕吐。
4、寒疝诸证方治表
寒疝诸证
腹满,脉弦紧,不欲食,绕脐痛,发则白津出,手足厥,
脉变沉紧 大乌头煎
腹中痛,及胁痛里急 当归生姜羊肉汤
胁下偏痛,发热,脉弦紧 大黄附子细辛汤
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气上冲,上下痛不可
触 大建中汤
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灸刺诸药不效 乌头桂枝汤

经方:大乌头煎
大乌头煎
【原文】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必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
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用法】
1、倪师用制好的丸,而不是让病人制作。
【组成】
乌头
【时机】
1、寒疝是指上中下都是寒的,才会使用到大乌头煎。这里的疝不是西医的疝、肠疝等;
2、用之治寒疝绕脐痛,以其润筋脉而缓迫急也。

经方: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去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文】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
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2、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组成】
姜 当归 羊肉
【时机】
1、补血。寒疝严重吐白津时,用大乌头煎。这里没有那么严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
2、高原地带吃羊肉抗寒;
3、补血、去寒的平和剂 。
【比较集锦】
1、寒疝诸证方治表
寒疝诸证
腹满,脉弦紧,不欲食,绕脐痛,发则白津
出,手足厥,脉变沉紧 大乌头煎
腹中痛,及胁痛里急 当归生姜羊肉汤
胁下偏痛,发热,脉弦紧 大黄附子细辛汤
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气上
冲,上下痛不可触 大建中汤
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灸刺诸
药不效 乌头桂枝汤
【名家论述】
1、《金匮笔记》(倪海厦)
那这个寒疝的人呢,当你用大乌头煎把腹部的寒去掉了,肠胃里面空的,这个时候我们去补
血,所以后面紧接着张仲景就放了一个补血的处方: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个汤很好喝,很好
吃,接下去是夏天,我们如果是冬天的话,我再煮锅给你吃吃看。这里这个腹中痛,就里面寒
痛啊,这个处方如果说是里寒很严重了,这个当归生姜羊肉汤到不了哦,要用大乌头煎,严重
就是说,已经吐白津了,你才会用大乌头煎,没有吐白津,只是肚子里面比较冷,身体里面比

较寒的时候,你就可以使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三两,实际上你用三钱,不要三两那么多,这个生姜五钱,用三钱五钱,那羊肉呢放一
斤。会煮羊肉汤的厨师挑羊肉的话,就带皮的羊肉,放下去很好吃。三味呢用水来煮。寒多,
重用生姜,这个讲的寒多就是胃的寒家,胃家的寒症,加重用生姜;痛多,而呕者加橘子皮;
白术可以去湿。你可以增加一些水在里面再去多熬一下。在肉类里面,羊肉是肉的顶级,最好
的东西,比牛肉、猪肉都好,所以说在高原地带的人,吃羊肉。你看那个山羊,它会在山上跳
来跳去啊,那个牛就没有办法,那个猪更笨呐,只在下面走,所以呢你要吃了羊肉以后跑来跑
去,对不对?羊肉是很好的,所以说我们如果是在高原地带,住在青康藏高原的地方,因为气
候比较寒冷,那你必须要吃奶酪啊,这些东西,比较纯阳的东西、羊肉,他才能生存嘛,因为
当地的环境气候很恶劣。那你如果住在一般城市里面,又没有那种很恶劣的环境,你吃那么营
养的东西哦,在冬天吃比较好,那夏天吃的话,你除非你有寒疝,吃得寒去掉,否则的话吃太
补的话,这个对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说我不赞成大家去喝牛奶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如果是
今天我们是住在高原,青康藏高原,或者住在Denver,那种美国的很高的城镇,山城里面呐,
我们就需要喝些牛奶,能够度过这个寒冬,那是必要的。所以这个是我们经方在使用病人血虚
的时候补血用的,又补血呢又能够去寒,所以是很好的滋补的一个方剂。

经方:乌头桂枝汤(类风湿)
乌头桂枝汤
【原文】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
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用法】
1、乌头下去,2碗水煮1碗,去滓,放1碗蜂蜜,再煮成1碗,加桂枝汤。吃的时候一次一汤匙;
如果还痛,加半个汤匙。
【剂量】
1、白芍3钱、桂枝3钱、生姜2片、红枣10个,炙甘草3钱,乌头两个。
【组成】
乌头
【时机】
1、寒疝(肠胃极寒腹痛)加桂枝汤证。
【应用集锦】
1、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治疗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实际上应该用乌头汤,但是乌头汤的麻黄让
心脏不好的人不舒服,所以用乌头桂枝汤。
2、乌头桂枝汤:白芍3钱、桂枝3钱、生姜2片、红枣10个,炙甘草3钱,6碗煮2碗,吃的时候一
次一汤匙乌头蜜合进药里;如果关节还痛,加半个汤匙。
3、膝关节痛,亦有风、湿偏盛和并重之别。在临证治疗时,应依其偏盛,
(1)如痛甚于重者为风气盛,则用桂枝附子汤:桂枝12克,生姜、附子各9克,甘草(炙)6克,
大枣4枚;
(2)如重甚于痛者为湿气盛,则用白术附子汤:白术12克,生姜、附片各9克,甘草(炙)6克,
大枣4枚;
(3)如痛与重并甚者为风湿之气俱盛,用甘草附子汤治疗。
(4)如果寒湿为患而偏于寒者,症见下肢关节疼痛、难以屈伸、卧床不起、疼痛难忍者,可用
乌头桂枝汤一解外寒,一伸内寒。寒邪解,湿邪去,其症自愈。
【比较集锦】
1、寒疝诸证方治表
腹满,脉弦紧,不欲食,绕脐痛,发则
白津出,手足厥,脉变沉紧 大乌头煎方

寒疝诸

腹中痛,及胁痛里急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胁下偏痛,发热,脉弦紧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气
上冲,上下痛不可触 大建中汤方
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灸
刺诸药不效 乌头桂枝汤方
2、寒疝病类证方治表
寒疝类

心腹卒中痛,此非寒疝也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
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外台走马汤方
心痛如刺,腹中尽痛,白汗出欲绝 小品解急蜀椒汤方
3、(1)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
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桂枝汤证,出汗太多。
(2)乌头桂枝汤:乌头+桂枝汤,类风湿。
4、大黄附子细辛汤主偏痛,不拘左右,凡胸下各处,胸胁至腰部疼痛者均宜用之。但乌头桂枝
汤痛在腹中央之一侧;大黄附子细辛汤则主胁下疼痛牵引他处者也。
名家论述:
1、金匮十: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金匮笔记》(倪海厦)
为什么叫『抵当』?千万不要以为要开抵当汤给病人吃,应该说成「只有」乌头桂枝汤可以
治。抵当是北方人讲话的口语,是唯有乌头桂枝汤可以吃的意思。这乌头桂枝汤是针对表里俱
病,表里都有寒时用的。如果是表寒兼有肺的里寒时,就是小青龙汤证,如果表寒兼到腹寒
时,我们就只有乌头桂枝汤可用。
大家看此处的制作法按照字面解释是,乌头『右一味』由蜜来煮,『减半』,把滓去掉以后,
就是把前面的乌头渣去掉,然后跟桂枝汤煮在一起,这种煮法是不正确的,我在下段会详细说
明。初服了五合以后,没感觉,如果再服了三合仍不知,再加到五合,就是加重剂量了。如果
喝了以后就头昏而且又吐津液出来时,『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就是药力到病灶所在。这
种服用法很危险,大家请注意我后段的说明。
这个汤证必是表里俱病,一定是表有桂枝汤证,里又有寒症,里寒大部分是在肠胃、下焦的
寒。这乌头桂枝汤用在治疗寒疝。寒疝就是肠子里面寒掉了,会造成绕脐痛,四肢冷冰。如果
兼有桂枝汤证时,就是乌头桂枝汤证了,不要错用成大乌头煎。如果要用乌头桂枝汤,须要注
意剂量,像我这种体格,我们可以桂枝用三钱、白芍用三钱,乌头加重,把乌头加重到一两一
剂。
大家请注意这段说明,乌头要入药之前必须先煮过,中医过去的乌头入药,一定是先把乌头汤
煮出来,先用三碗水煮成一碗,煮的很浓的乌头汤以后,将乌头渣过滤掉后,再把乌头汤跟二
碗同等量的蜂蜜混合在一起后再煮过,熬成二碗备用。桂枝汤是另外煮过,用六碗水煮成二
碗,吃之前再放一汤匙乌头蜜到桂枝汤里面去,混合均勺后再服。乌头渣过滤出来以后,还没
有入蜂蜜之前,乌头渣就已经丢掉了。这种服用法可以治疗现代所谓的类风湿关节炎,不但可
以止痛,甚至于可以让已经变形的关节都恢复回原来的样子。

由于附子已经散走得很快,乌头走得势必更快,所以要用蜂蜜,除了解乌头的毒以外,蜂密最
主要的功能是让乌头药性变缓些,不要走那么快。像这种寒疝腹中痛的症状都是里面阴寒太
盛,严重时连精都会自出,所以张仲景说白精出。你如果是下焦的白精出,就像我们精漏出来
没有办法自制,我们前面介绍过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可以治遗精与盗汗,但如果桂枝汤加龙肯牡
蛎无法治好的时候,我们就要靠乌头桂枝汤了。诸位现在了解「疝」大部分讲的是腹痛,我们
所谓的疝其范畴比西医广,我们的观念还包含有疝气,肠子坠下来也是一种疝气。一般疝气临
床上治疗时,有时处方是用当归四逆汤做加减,有时是用附子汤做加减,当病因是下焦寒造成
的时候可用,有时却是利用防己黄芪汤来做加减。而这里的寒疝不要跟西医的疝气结在一起,
名字很类似,但是症状不太一样。

经方补:走马汤
走马汤
【原文】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右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出自】《外台》
【组成】
巴豆 杏仁
【时机】
1、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比较集锦】
1、寒疝诸证方治表
寒疝诸

腹满,脉弦紧,不欲食,绕脐痛,发则
白津出,手足厥,脉变沉紧 大乌头煎方
腹中痛,及胁痛里急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胁下偏痛,发热,脉弦紧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满,气
上冲,上下痛不可触 大建中汤方
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灸
刺诸药不效 乌头桂枝汤方
2、寒疝病类证方治表
寒疝类

心腹卒中痛,此非寒疝也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
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外台走马汤方
心痛如刺,腹中尽痛,白汗出欲绝 小品解急蜀椒汤方
【名家论述】
1、走马汤《汉唐评论》(倪海厦)
使用所谓的走马汤,其中力量强大的巴豆,是救人于危难中的要药,病人服用后无法禁住排
便,边走边排出大便,药名就是因此而来,因为马是可以边走边吃又边排便的一种动物。犹记
得十年前我一位学生,他父亲得到大肠癌,由于他们家族有三代祖传开中药行的经验,所以自
认为是天下第一的有对中药了解的水准,病人排便不出,于是查遍所有药典中可以排便的中药
组合,使用许多药物后,仍然无法将大便排出,于是只好去台大开刀取出直肠周围的肿瘤,术
后做个人工肛门,就算如此做,一年以后还是因为癌症移转到肝脏而死于肝癌了,这个案例说
明了,就算他们卖中药历经三代,但是他们也不敢使用巴豆,同时也不相信中医,遇到如此重

大问题时,也从不问一下老师,当然结果就是死于自己的无知之下,善用巴豆的医师是可以救
苦救难的菩萨,直到目前为止,只要善用中药,没有任何便秘不可以排除的,卖中药的与真正
懂中药如何使用的是二回事,市井之中许多中药行的药师,只是一知半解于中药,却时常在扮
演中医师的角色,所谓庸医害人,就在这裡了。

经方:旋覆花汤(肝着,肝寒)
旋覆花汤
【原文】
旋覆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2、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
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旋覆花汤主之。)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
【组成】
旋覆花 茜草 葱实
【方解】
1、旋覆花通肺,可以把肺气打开来,而且降逆气。所以只要胸腔胀满的很难过时,都可以用旋
覆花来把胸膈的郁气打开来。这是很强的药,能够让胸腔的气整个扩散开来,而且令胸膈逆气
下降,所以胸闷的现象会被它去掉。
2、新绛就是茜草,专门攻淤破血,而且是专攻肝脏里的淤血块。所以只要有肝着的现象,一定
会用到新绛。
3、葱白能够通阳气,加葱白可以帮助药力的发散。
【应用集锦】
1、用西医的生理解剖学来看,肝脏有一条血管时接到大肠,是全身唯一条就没有瓣膜的血管。
所以大肠癌病人开刀百分之九十都会移转成肝癌,因为肝与大肠是相通的。茜草攻下去以后再
加上葱白,就可以把这些淤血从这里导到大肠,然后从大便排出来。所以旋覆花会用在治疗肝
病、肝肿瘤的时候。
2、旋覆花汤:胸中有邪而胸硬且烦,水谷积聚胸咽难下,甚者,欲使人踏其胸上。 本方可用于
小儿龟背,或五疳食毒积滞,以旋覆花汤作丸,用之颇效。
【比较集锦】
1、五脏病证方治表
心伤 劳倦头面赤、下重、心中烦痛、发热、当脐跳、脉弦
心虚 邪哭魂魄不安,血气少,畏惧、欲眠、梦远行、精神
离散或癫痫或狂
肝着 常欲搯其胸上,未发时先欲饮热(补:便通不整) 旋覆花汤
肾着 身体重、腰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水
状,不渴,小便利
肾气丸
脾约 趺阳脉浮涩,胃气强,小便数,大便坚 麻子仁丸
按原文,肺病缺或係肺胀之文,另立一门。故此缺

名家论述:
1、旋覆花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肝着也是寒症,肝血无法进入心脏。
这里有肝著,但是前面没有肺著。那一条条辩就不见了,后面有肾著。
“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找一个人在身上踩一踩,或用力按摩一下,“先来苦时,但欲
饮热,旋覆花汤主之”。肝著也是一种寒症。会产生这种情形的原因,肝脏的血本来要进入
肺,当有肝着的时候,这就是寒啊,寒着在肝上面,这个肝血没有办法进入肺脏。此时有一个
人踩一下踩身上,压力会在这边产生,血就进入肺脏,所以病人就喜欢人家来踩他。这个着并
不是里面有肿瘤、肝硬化或是什么东西,而是里面比较寒而已,所以血没有办法进去。
为什么会用旋覆花汤?诸位看这后面的方剂就知道了。旋覆花就是另外一个名称叫金沸草,新
绛就是所谓的茜草。过去古人用染衣服,要穿红色的衣服,就是用新绛茜草去染色,所以这是
一个染色的染料。茜草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有提到,它入肝能够活血,所以我们在治疗肝病
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茜草。由于它活血又入肝,肝又经过少腹、肚子这边,所以女人妇科月经痛
子宫里面有肿瘤肌瘤我们也会用到茜草,所以茜草是一个很好的活血化瘀的。但是茜草只能用
在肝经上面,因为它是红色的,非常好用,那旋覆花呢是降逆气哦,加上葱是行阳,旋覆花把
过多的胃酸降下去。酸就是肝。中医里的观念里面有三个津液,酸的味道、甜的味道,还有苦
的味道,进入我们的肠胃里面,这是胃的津液的来源,所以有脾脏的甜味、胆的苦味、肝脏的
酸味混合成为我们胃的津液,当你酸过多的时候旋覆花能够降逆,所以我们前面有旋覆花代赭
石汤。这里呢是有肝着,肝着的时候我们是用旋覆花、葱来行阳,用新绛来活血化瘀,肝着的
症状就会去掉,但是肝着并不是肝硬化、肝癌,只是一个寒堵在肝脏上面而已。

经方: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原文】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又名】肾着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
属下焦,身劳汗出,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组成】
甘草 白术 茯苓 姜
【时机】
1、治疗带脉病、肾着病;
2、肾着病的原因是脾湿过盛、寒。
【加减】
1、下焦肿时,茯苓的量要超越白术。
【说明】
1、郑钦安:
温中除湿。此方似非治腰痛之方,其实治寒湿腰痛之妙剂也。夫此等腰痛,由于湿成,湿乃脾
所主也。因脾湿太甚,流入腰之外府,阻其流行之气机,故痛作。方中用白术为君,不但燥脾
去湿,又能利腰脐之气。
佐以茯苓之甘淡渗湿,又能化气行水,导水湿之气,从膀胱而出。更得干姜之辛温以暖土气,
土气暖而湿立消。复得甘草之甘以缓之,而湿邪自化为乌有矣。方中全非治腰之品,专在湿上
打算。腰痛之由湿而成者,故可治也。学者切不可见腰治腰,察病之因,寻病之情,此处领略
方可。
【应用集锦】
1、腰以下带脉病、坐骨神经痛我们会用到甘姜苓术汤。
2、频尿小便、频尿遗精,如果也是下焦腹很湿,也用甘姜苓术汤。
3、脚萎弱、肌肉萎缩掉,下半身太冷也可以用甘姜苓术汤来做加减。
4、六君子汤:自中脘以上有腹力,下脘无腹力,似肾着汤之腹证。脐下脱而无力,小便不利,
或气急促迫,其人气短,或触事而惊,或步行易倒,尤以小儿多见此证,世称痫症者,亦时有
之,其余诸病,不问其忧,合此腹证者,非六君子汤不治。
5、腰以下带脉病、坐骨神经痛我们会用到甘姜苓术汤(肾气丸)。
【比较集锦】
1、苓桂术甘汤以干姜易桂枝为肾着汤;若以大枣宜白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更以五味子易
大枣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2、(1)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2)肾着汤: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3、(1)茯苓四逆汤: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2)肾着汤: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4、(1)凡下部之冷专在腰者,湿在中焦,腰部用茯苓白朮,所以带脉证,就是腰酸,下针下
足临泣,处方就用肾着汤治之。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较盛的用干姜。
(2)在脚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之。所以单痛在脚部的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可以了。
(3)平时因为脚冷要喜欢穿袜子睡觉的人,都可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5、脐以下寒气,肾着汤;祛除从心下至脐上中焦冷气者,应于姜附汤中加茯苓。(姜附汤之
方 大附子(一枚切四块)生姜(十枚)上二味,以水一盏,煎取七分,温服之。对冷瘅寒热往来、头
痛身痛、吐痰,或汗多而渴,或自利烦躁者,用之有奇效。)
6、五脏病证方治表
心伤 劳倦头面赤、下重、心中烦痛、发热、当脐跳、脉弦
心虚 邪哭魂魄不安,血气少,畏惧、欲眠、梦远行、精神离散或癫痫或狂
肝着 常欲搯其胸上,未发时先欲饮热(补:便通不整) 旋覆花汤
肾着 身体重、腰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水状,不渴,小便利 肾着汤
脾约 趺阳脉浮涩,胃气强,小便数,大便坚 麻子仁丸
按原文,肺病缺或係肺胀之文,另立一门。故此缺
7、(1)甘姜苓术汤为有干姜而无桂枝,毒主集于上半身,比水毒不上冲而下降,集中于下半
身,故其证无上冲目肤之证,胃内停水完全不存,或属存在亦不过些前而已。干姜与附子并称
大热药,且有驱逐水毒之作用,故其证必有寒冷或厥冷与水毒之隐见。本方腹部软弱无力
(2)苓桂术甘汤无干姜而有桂枝,证必有上冲目眩之证,是水毒之上冲也,且现胃内停水。
8、(1)甘草干姜汤:厥逆、口干;唾涎沫、尿频、遗尿、手足冷等。
(2)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则为甘姜苓术汤(肾着汤),以从腰至脚重度发凉、尿频而量多
为应用指征。
(3)甘草干姜汤加白术、人参则为人参汤,用于具有食欲不振、食后胃胀满、口中唾液积聚、
尿频而量多、大便软溏等症状,而有手足冷者。

经方:甘遂半夏汤(胁下留饮)
甘遂半夏汤
【原文】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一本作无)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
之。
【用法】
1、2碗水煮1碗,加1碗蜂蜜煮成1碗;
2、《千金》:甘遂与半夏同煎,芍药与甘草同煎,最后二汁加蜜合煮,以减缓其峻猛之性。
【组成】
甘草 芍药 半夏 甘遂
【方解】
1、甘遂主要去中膈的水,力量非常强,可以去很深的水;
2、半夏去水去痰;
3、芍药去腹痛、补血。甘遂半夏汤证一定是血虚的;
4、甘草缓和药的下行力量,使甘遂有时间到很深的地方。
【应用集锦】
1、(1)肝病腹水的时候,肚子里面有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十枣汤里大戟加
重;
(2)肝腹水可以考虑用甘遂半夏汤,但是一定要谨慎,不要伤了病人的胃气。
2、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比较集锦】
1、都是一样肚子好像腹大巨如盘:
(1)枳术汤胃很不舒服,胃难过;所以枳术汤是治疗胃。
(2)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麻黄附子细辛胃没有不舒服。桂甘姜枣
麻辛附子汤是治疗阳气让它循环。
(3)心下如复杯,腹满见青筋者,甘遂半夏汤证。
2、(1)青筋暴露者,心下坚满者,甘遂半夏汤;心下不坚满,大黄甘遂汤证。
(2)有腹胀满而无青筋暴露,但心下坚满者,亦属甘遂半夏汤证。此坚满为留饮,如之血结所
致而成。
3、比较十枣汤、甘遂半夏汤、大陷胸汤。
(1)十枣汤病位在胸腔,甘遂半夏汤在胁下。
(2)十枣汤证以引痛为主,而甘遂半夏汤证以心下坚满为主。
(3)十枣汤是去水饮;大陷胸汤是去痰饮。
4、(1)咳嗽商声,玄脉,脉细而速,胸肋疼,肺底下有水,但坐不得卧--十枣汤;
(2)肋间有水,病人可以躺平--甘遂半夏汤,病人吃后有吐泄,开一剂。

经方: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原文】
木防己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
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组成】
芒硝 人参 桂枝 茯苓 防己
【时机】
1、主要的症状是脸是黑的,面色黎黑,胃口很好,腹水。
【应用集锦】
1、稻叶克关于心下痞硬:
(1)凡上冲急迫,“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参汤证也。
(2)或仅心下痞硬、胸中痹而时时急痛,小便不利者,人参汤也。”
(3)或胸下实满、心下痞硬,四逆散证也。
(4)或胸下结聚、心下痞硬,按之觉腹底有冷气者,附子汤证也。
(5)或大便闭,心下痞硬,且心下脐上之间实,按之痛甚者,调胃承气汤证也。
(6)或心烦吐下、心下痞硬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也。
(7)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者,半夏泻心汤证也。
(8)或便秘、浮肿、心下痞硬、雷鸣者,桃花人参汤证也。
(9)或心胸膨胀、便闭、心下痞而硬满者,大陷胸丸证也。
(10)或腹拘挛急迫,心下痞硬实满者,甘遂半夏汤证也。
(11)心下痞坚、按之稍痛、且悸而小便不利者,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苍术)。
2、(1)脸是黑的、心下痞硬,肚子大或者腹水,胃口好,还是想吃东西,木防己汤;
(2)如果是暗黄的腹水,心下痞硬,不是黑,是肝硬化跟肝癌。
【比较集锦】
1、(1)木防己汤:木防己三两 石膏(鸡子大)十二枚 桂枝三两 人参四两。
(2)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经方:木防己汤(脸色黑、腹水)
木防己汤
【原文】
木防己三两 石膏(鸡子大)十二枚 桂枝三两 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
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组成】
人参 桂枝 石膏 防己
【时机】
1、主要的症状:脸色黑,胃口好,腹水。久病用石膏(1两2两)防止伏热,新病不需要。
【方解】
1、防己去三焦的水;
2、久病者胃有伏热,食物宿垢去掉后,伏热会上来,石膏去伏热;
3、人参补充胃的津液;
4、桂枝行阳,降冲逆。
【禁忌】
1、脉微弱、脉结代、身体衰弱者不可用。
【应用集锦】
1、关节疼痛无红肿,伴口干、舌红、脉滑,乃痰饮挟热所致,故用木防己汤治疗。
2、(1)脸是黑的、心下痞硬,肚子大或者腹水,胃口好,还是想吃东西,木防己汤;
(2)如果是暗黄的腹水,心下痞硬,不是黑,是肝硬化跟肝癌。
3、木防己汤应用于心脏疾病的机会较多,心脏瓣膜病、心功能衰竭、冠心病等疾病当有身体活
动则呼吸迫促、喘鸣、浮肿等情况时可使用该药方,这时即使脉非沉紧也可以使用。对于心脏
瓣膜病等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心源性哮喘)、肝脏均恶化者,亦有较好疗效,可使呼吸变得轻
松,浮肿消退,睡眠好转。
【比较集锦】
1、(1)木防己汤:浮肿,心下痞硬。
(2)大青龙汤:浮肿,脉浮,喘咳,烦躁。
(3)越婢汤:浮肿,风水夹热,头面肿。
(4)越婢加术汤:浮肿,越婢汤证+腰冷、脚痿弱。
(5)防己黄芪汤:浮肿,皮肉软弱,虚证。
2、(1)木防己汤:木防己三两 石膏(鸡子大)十二枚 桂枝三两 人参四两。
(2)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3、木防己汤之腹证,与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不同,腹部上方为全体胀满而坚硬感,也可见
到肝脏肿大。
【名家论述】
1、木防己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我们平常每一个人在胃的下方都有些停留的食物在里面,这可以慢慢供应我们大概维持七天左
右,不吃食物仍然可以活,但是这俩地方的食物必须每餐都在推陈,就是新的食物进来将旧的
食物推出去,然后又留一部份新的食物下来。所以有时候你早上吃东西,晚上打嗝时还有早上
食物的味道,但是这都是正常的状况。有一天你胃的功能出现问题了,无法推陈,宿食阻塞在
这个地方,中医叫做「宿垢」,就是很脏东西堵在里面。在有宿垢的状态之下胃的功能,自然
就不好,加上病人喜欢喝冷饮,冷的饮料或食物吃进去就造成寒湿堵在这边,热的就不会。寒
的食物在里面会让肠胃蠕动减缓,于是就会产生肠阻塞的状况,终致使得膈间有水饮停滞,这
个饮就是有寒湿在里面,然后一些宿食堵在里面造成的。这个时候你如果用X光去看是看不到
的,因为它不是癌、不是肿瘤而是宿食,X光会透视过去,所以查不到。其症状为『其人喘
满』,因为没有办法正常的消化食物,饮就会慢慢的累积起来,到一定的阶段后这个饮就会慢
慢的渗透出来,结果就集中在我们胸膈这部位。这就是造成一些痰水混合的东西会停积在胸膈
这里的原因。这个时候你摸病人胃的地方出现硬硬的一块就叫做『心下痞坚』,其实这个就是
宿食没有去掉,聚在胃上面产生的硬块,病人会『面色黧黑』,这表示胃气很差了,肠胃没有
办法把食物的营养带到脸上面来产生光泽,简单说就是营养不能供应到脸面上来,所以脸色是
黑黑的。像这种还只是宿食堆积在胃的下方,如果是累积在胰脏里面的时候就更严重。病人
『脉沉紧』,沉代表里,紧代表寒,弦比较倾向于水。伤寒论少阳篇里,我们在讲小柴胡汤证
时,脉是弦脉,小柴胡汤里面就是使用半夏来去饮,因为半夏能够排水。『得之数十日,医吐
下之不愈』,这个时候如果医生用吐、下等方式治之不愈时,这个宿食停留此地太久了,就会
渗到胃的膜内去,严重到这种程度,慢慢渗进去的就是湿。此时用吐、下已经迟了,这个时候
就要用到木防己汤。
『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因为已经严
重到进入病人的胸膈间,造成病人喘满。这个木防己汤的防己,就是木防已,木防己本身能通
利三焦,张仲景遇到所有三焦或者是淋巴系统或者是内分泌系统,譬如说扁桃腺、甲状腺、我
们的胸腺、肾上腺、胰脏或者怎么样,三焦油网的病,全部都会使用到木防己,所以防己」非
常好用。防己形状长的就像车轮一样,所以它的性能通利三焦,非常的实用,这就是我们为什
么要用木防己汤而且要重用木防己的原因。『虚者即愈』,当胃被木防己通利以后,堵在胃下
方的湿,还有胃里面的湿,就会被它排出来,加上桂枝能够行胃阳,让胃的蠕动加快,配合木
防己后,这个寒湿就会被清利出来。当寒湿被清出来后,此时我们又加入人参,刺激肠胃产生
好的津液,如此一来可以把原先丧失的津液同时补回去。张仲景在运用经方时,只要遇到心下
痞、胃里面难过,不管是胃溃疡、胃出血或是怎么样,都会用到人参。
这个处方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石膏,为什么会要用石膏?因为病人原来有宿垢在里面时会有伏
热在底下,当寒湿被去除后,这个伏热就会发出来,马上变成胃炎。本来这个炎是被寒湿包在
里面无法查觉到,你替病人去掉寒湿之后,胃就会热起朱,所以加石膏是要把这个伏热去掉。
如果是很单纯的不是很扎实的宿垢,就只是一些已经化掉的宿垢,就是中医所谓的「虚者」,
治一次就好了。但如果是实者,就是宿垢已经集结成块,硬硬的一大块,遇到到这种情形,就
是所谓实者。病人吃到木防己汤后当时好了,但是三天以后还会再复发。『复与下愈者』,此
时你再给病人木防己汤他是不会好的,这个时候就要改处方,把木防己汤里的石膏拿掉,加入
茯苓与芒硝。茯苓诸位都知道,而这里最重要是要用芒硝,因为芒硝最能攻坚。张仲景在什么

时候会用到芒硝呢?凡是消化系统,就是腑的系统,像胆、小肠、胃、大肠、膀胱里面遇到有
坚块时,都会用到芒硝来攻破它。一般这些坚块大部分都是宿食造成的,如果一个硬块连芒硝
都攻破不了,而又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这个系统里面时,就一定是癌或是肿瘤堵到
了,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用巴豆等这类热药、峻药,如走马汤来攻坚,才有机会把硬块打个洞
出来。如果一个人一直吃东西,然后都不大小便,你觉得这个人会怎么样?所以大小便一定要
随时保持通畅,如果连芒硝都无法将之通出去,此人一定存癌症。芒硝攻下去,如果大便仍然
没出来,就表示病情已经很严重很危险了,就是这方子的方义所在,所以说实症反而要将木防
己汤里的石膏拿掉,要靠芒硝来攻坚。大家注意看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是煮完以后再放
芒硝冲化下去,所以芒硝是最后放进去的,所以是生用,烫一下让它溶化就直接喝下去,一般
中药生用时,其攻坚的力量是最强的。

经方:泽泻汤(左肋痛,眼前发黑,昏眩)
泽泻汤
【原文】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组成】
白术 泽泻
【说明】
1、症状:左肋痛,眼前发黑,昏眩。没有昏眩的眼前发黑,是贫血。
2、这个支饮来自脾,>左肋痛,脾在左边,左肋痛。
【应用集锦】
1、脾脏肿大:泽泻汤加白芍2钱~1两,茯苓5钱,厚朴3钱,因为脾肿大的腹水会消。
2、胃左边胁肋疼,头晕眩,眼前发黑,泽泻汤(前辈经验,要大剂量使用)。
3、忽然一下子剧烈眩晕发作,用泽泻汤。愈是急剧而起的病证,愈是药味少组成简单的方药能
起效。与苓桂术甘汤相似,站起来时头晕、有其气上冲的感觉,但即使安静下来躺下,也还有
头重、眩晕的感觉。泽泻汤眩晕的程度,比苓桂术甘汤重而剧烈。
【比较集锦】
1、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泻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2、(1)茯苓泽泻汤:泽泻四两 白术三两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生姜四两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甘草一两(炙)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
(3)泽泻汤: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名家论述】
1、泽泻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心下有支饮,心下就是讲胃的地方,心口的下方。如果有支饮的时候,病人的症状就是昏眩得
很厉害。诸位前面学过了,晕眩的时候,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还有真武汤,都会治晕眩。还
有中风的病人,有术附汤,用白术,附子,生姜、甘草、大枣,去治疗极度的晕眩。中风病人
极度的昏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到这个处方。这里又跑出来一个,苦冒眩是泽泻汤,重用泽

泻。泽泻跟白术,两味药。这个支饮来自脾,脾有积水。临床的经验,病人一定会告诉你左肋
痛,脾在左边,肝在右边,左肋痛。为什么我会想到这样子?你看这个处方就知道了,这根本
就是为了脾脏去设计的,因为白术本身就入脾。我们用白术的时候,用黄土去炒过白术,就是
希望入脾土。白术跟泽泻,看了就知道是入脾脏。病人临床上就是左肋痛。这可以跟苓桂术甘
汤、五苓散、真武汤,做个区分。
泽泻汤,泽泻五钱,白术两钱,你如果同样的处方,加上白芍一两的时候,再加上茯苓五钱,
加上厚朴,厚朴能够入脾脏,能够宽肠,光是泽泻汤这两味药,再加上这三味药,脾脏肿大就
够了,不需要别的处方,病人一吃下去,就开始小便,肚子开始消。脾脏肿大的时候,病人也
是没有办法站起来,头会昏眩,最主要的特征,左边肋骨痛,也是一样肚子心下痞,也是有支
饮,也是有昏眩,看起来都很像,其实他是左肋痛。不治疗他的话,到时候脾脏会跑到整个腹
部都是脾脏,腹部脾脏会肿得很大,垂下来,垂到腹股沟的地方。症状上,冒眩,还要加上眼
前会发黑。如果病人没有支饮,蹲在那里,一站起来,眼睛就发黑,这是贫血。这种心下有支
饮,昏眩的时候,眼前也会发黑,严重的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来自脾脏,脾脏里面的积水,
这是泽泻汤。

经方:厚朴大黄汤(支饮、小肠不通)
厚朴大黄汤
【原文】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剂量】
厚朴18~24克 大黄12克 枳实9克。
【组成】
枳实 厚朴 大黄
【说明】
1、此支饮是因为下焦小肠不通堵住造成的。
【应用集锦】
1、胸满,心下有支饮,邪气结实而大便硬,或秘闭,时有心下疼痛,或呕吐清水者,为厚朴大
黄汤证。
【比较集锦】
1、(1)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小肠便
秘。
(2)厚朴大黄汤:厚朴一尺(重用厚朴)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胸满支饮,因为小肠不通.。
(3)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小肠便秘加疼痛。
2、厚朴大黄汤与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仅只分量有差耳:
(1)厚朴大黄汤以厚朴为君,枳实为臣,佐以大黄,故以治胸满为主,不主疏涤。
(2)小承气汤以大黄为君,枳实为臣,厚朴为佐,故其以治大便硬或大便不通为主。腹证则见
腹微满,心下硬。
【名家论述】
1、厚朴大黄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厚朴、枳实、大黄不是小承气汤吗?这里的支饮、胸满,为什么会
用厚朴大黄汤?因为这个支饮是有小承气,小肠下焦不通,下焦便秘,堵到了,造成支饮的,
所以才会用重用厚朴降逆气。
临床上大家不要担心,病人来的时候会告诉你,我这个胸肋这边很胀满,你脑海里面先不要去
设定有没有什么支饮。我们在看病人的时候,跟读书的时候不一样,你在看病的时候,病人进
来的时候,你脑海里面先不要想病人是长什么样子,什么病,脑袋里面要空空的,不能有两片
树叶在前面。我在看病人的时候,心里面什么都不想,先坐下来先听他怎么讲。比如听到他告
诉你啊,我这个胸肋这边很胀满,很难过,然后你就问他,你睡觉如何,我们有问大小便啊,

哪有当医生不问病人大小便如何、胃口如何!他告诉你便秘了,排气得很严重。我们所谓降逆
气,有两个,第一个是,排气、放屁,还有一个,气往上升,就是常常嗝气,都是属于排气,
都是有重用厚朴。所以一个人肚子很大,一直在放屁,气很多,要重用厚朴。这个厚朴重用的
原因在这,因为他气很盛。所以这种支饮呢,用不到排水的药。那用小承气汤,厚朴重用,大
便通出来,这个胸胁苦满,心下痞的现象就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条辨在这个地方。

经方:小半夏汤(止呕、水逆)
小半夏汤
【原文】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
加茯苓汤)。
2、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3、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剂量】
1、重用半夏。
【组成】
姜 半夏
【时机】
1、小半夏汤就是恶心。
【方解】
1、生姜可以把胃里面的停水去掉,同时解生半夏的毒;
2、生半夏,可以把胸膈之间的水把它排掉。
【比较】
关于呕的方剂:
1、只呕,它不是柴胡证,只是呕,小半夏汤证,内里有停饮,可以用小半夏汤,就是半夏生
姜;
2、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3、呕而发热,是少阳病,少阳病是少阳热病,那是小柴胡汤证;
4、如果呕而且头晕,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没有晕眩。小半夏汤只是在胃里面而已,苓桂术
甘汤是在整个横隔里面。
【应用集锦】
1、只是呕,小半夏汤证,胃里有停饮,可以用小半夏,就是半夏生姜。
2、如果呕而且头晕,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没有晕眩。小半夏汤只是在胃里面而已,苓桂术
甘汤是在整个横膈里面。
【比较集锦】
1、半夏+人参+白蜜为大半夏汤;半夏+生姜为小半夏汤,更加茯苓为小半夏加茯苓汤。
2、关于呕:
(1)只是呕,它不是柴胡证,内里有停饮,小半夏汤证,就是半夏生姜。

(2)呕而头痛,这类是吴茱萸汤证。
(3)呕而发热,是少阳病,少阳病是少阳热病,那是小柴胡汤。
3、(1)小半夏汤: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呕吐完之后还是不渴;
(2)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小半夏的基础上,可能兼
有小便不利、心悸、一点点晕。它的水应该比小半夏汤多一些,不仅有胃停水,膈间也有水。
4、(1)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重在去水;
(2)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重在散结;
(3)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各等分:重在散寒。
5、(1)大半夏汤: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胃有停滞的食物。
(2)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胃有停水。
6、(1)小半夏汤:谷不得下,呕吐最急,故尚未至痞,因胃中有饮,随气上逆阻于谷入之
道。
(2)大半夏汤:食得下后而吐,剧烈时可见痞鞭。
7、(1)生姜半夏汤:相对于半夏半升,生姜汁则为一升,生姜成为主药,证候为难以形容的
心中愦愦烦乱样的心情恶劣的状态,与急性肝炎、流行性肝炎病情加重前的胸中难受感觉近
似。
(2)小半夏汤:相对于半夏一升的剂里,生姜剂里为半斤,以呕吐为指征。
【名家论述】
1、小半夏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什么叫做呕家?就是比如说,孕妇从怀孕开始就不断的恶心呕吐,也是呕家;还有的人常年胃
不好,一直在呕吐,就是呕家。呕家,因为吐得很多,津液伤到。呕吐的人呢,本来就是口
渴,现在渴者就是欲解。你只要正常的发展呢,比如说,我吐得很厉害,可能昨天晚上喝酒喝
得很凶,喝酒喝穿了,结果大吐,吐完以后当时人就昏睡过去了嘛,早上起来的时候,大渴,
我非要赶快喝水,这种自己会好。
但现在有个人呢,吐完了居然不渴,就是有问题在里面,心下有支饮造成。所以你如果是呕吐
的人,吐完以后没有渴的话,代表这个人有支饮在里面。你今晚喝酒喝多一点,然后吐完以后
看,哎,我早上口渴,代表没有支饮;没有口渴,有支饮。
小半夏汤,就是半夏跟生姜,很浅的一个处方。两味药而已,只要病人有水逆。生姜本来就是
解半夏的毒,所以他就放生半夏下去,你再用姜半夏你是不是多此一举?直接生半夏,生半夏
去恶心,去呕吐,利水的力量很强,一剂下去就中了。那你配合生姜在里面煮,病人吃下去不
会喉咙没有声音。所以生姜可以把胃里面的停水去掉,生半夏可以把胸膈之间的水把它排掉。
这个很简单的、最轻的一剂止呕的方。

经方:己椒苈黄丸(肠鸣、便秘)
己椒苈黄丸
【原文】
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
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剂量】
1、尽量用丸剂。如果用汤剂,防己 椒目 葶苈各10克,大黄少一些,6克。
【组成】
防己 大黄 葶苈 蜀椒
【时机】
1、病人肠鸣但是便秘,右天枢伴压痛。
【方解】
1、蜀椒色黑入肾性热,将下焦的火点上,让三焦的水汽化,防己将三焦的水吸收掉,加速汽化
过程。葶苈子排肠间的水,肺与大肠表里。葶苈子性苦主泄,只有苦味的药才能入肠。大黄是
去腹满实证。
2、渴者把半钱的芒硝放在水里先化掉,用芒硝汤来把己椒苈黄丸吞下去。因为芒硝把把这个石
头一样硬的大便给他打散掉,这芒硝是去实。
【加减】
1、邪在上者以葶苈为君;邪郁于中,以大黄、椒目为君;邪结于下,重用防己通其滞塞。
【说明】
1、大便大下,一定要丸剂。唯一处方。这是痰饮的一种。
【应用集锦】
1、腹满(甚而腹胀、腹大、腹水)、肠鸣但没有下利反干结、口舌干燥,这是水在肠子与膜之
间,可能会造成闭经等症状,都是己椒苈黄丸。
【名家论述】
1、己椒苈黄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个药方,大家看条辩里有一个重点就是『口舌干燥』。一个人如果嘴巴里面
很干燥很口渴,是不可能有饮病的。口舌干燥又兼有腹满的人,肚子里面有咕嚕咕嚕的水声,
这就代表肠里面有津液。照理说如果肠胃里面有水饮时,病人是不会有口舌干燥的症状出现,
可是现在肠子里面有水声,结果口舌又干燥,换句话说,这水不在肠里面,是在肠子外面的一
层薄膜中,就是水停在肠壁和薄膜中间,因为水没有在肠子里面,所以没有办法直接化生成津
液上来,又停在薄膜里面,排又排不掉,又不在水道里面。张仲景称这为「水停肠间」,就是

肠间有水气,这时就是己椒历黄丸证。
首先大家要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病,在中医的观念里面,三焦的火不足时水的气化力量就不
够。本来水该要气化掉,结果这个水到了三焦又进不了三焦,就停在肠子之间,有时水会因为
人体受到惊吓而透出肠壁,停积在肠子外面而产生的肠间有水气。张仲景知道这是因为下焦的
火不足造成的。他选引蜀椒,是因为蜀椒色黑入肾,蜀椒性本就是热,能让三焦的水气化上
来。张仲景选用防己,是因为防己能够把三焦油网里面已经有的水马上吸收掉,所以防己能让
水的气化过程加速。防己跟蜀椒并用时使源头得到火,火热起来后造成三焦的气化加速,这个
时候防己可以让已经进去的水马上排掉,但是还要同时排除停积在肠子外面的水,于是就加了
葶苈在里面。葶苈子和大黄是用来排除已经既成的肠间积水,这个部位的停水光靠防己和蜀椒
是没有办法把它通利出来的,防己和蜀俶下去只能保护三焦,而停在三焦外面的水,必须靠葶
苈子,因为是在肠间,肺和大肠是表里,葶苈子的性本来就是主泄。中药里面所有苦的药,比
如说大黄、黄连、黄芩都是很苦的药,所有利水的苦味药里面,就属葶苈子最苦,葶苈子除了
排痰也可以排水。如果靠甘遂、芫花、大戟来排水,大家把甘遂、芫花、大戟拿起来舔舔看,
真的是很辣。辛入肺,所以这三味药都入肺,可以排除肺积水。大黄跟黄连一样都是苦味的药
物。为什么半夏也可以排水却不用,而非要用葶苈子?原因是只有苦味的药能够进入肠子,葶
肠子可以去肠里面的水,为什么要加大黄?目的是要去实,因为病人此时是有实症的腹满。当
我们身体正常时,肠胃里面都有水份,食物残渣才能够顺利的通利出来,现在水跑到肠壁外
面,里面的水反而干掉,这个时候大便一定不通,所以我们要靠大黄去实,把水再导回肠中。
这四味药放在一起做成蜜丸来用,一钱芒硝冲入水中,然后用此水来吞下这己椒苈黄丸。
诸位要如何知道这水饮是堵在我们肠子中间,不在肠子里面?只要病人肠子常常咕噜咕嚕叫,
你问他:「你是不是下利?」病人答:「没有啊,没有下利啊。」他如果回答有下利,就是水
在肠子里面,如果没有下利,然后咕噜叫个不停,就是水停在肠子之间,这个时候就要靠这己
椒苈黄丸了。

经方:小半夏加茯苓汤(突发呕吐、晕眩)
小半夏加茯苓汤
【原文】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
夏加茯苓汤)
2、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3、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组成】
茯苓 姜 半夏
【时机】
1、平常都是好好的,突然之间就是呕吐得很严重。一般都是水喝太快,偶尔吐的。
【应用集锦】
1、胃里停水,呕吐严重时会有眩晕,或者喝水太快造成头晕,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2、水气胁痛,必见干呕,咳引胁下痛,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极重者,十枣汤攻之。若半表半
里胁痛,外必兼见少阳证。
3、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与感染、理化刺激、过敏有关,多发于中年以上,病程缓
慢。多在秋冬季节发病。主要出现咳嗽、咳痰,尤以早晨为甚,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易于咳
出。严重者可终年发病,常伴有气急不能平卧。
(1)如症见咳嗽、痰多清稀、吸气短者,属肾气虚不能纳气之故,可用肾气丸以补肾阳而纳其
气。因久病津亏,故又补肾阴。取肾肺经脉相连之意。
(2)慢性支气管炎,“形寒饮冷而咳喘者”,症见咳嗽气短,遇冷即发或遇冷加重,脉浮滑或
弦滑,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杏仁,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3)内伤咳嗽,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痰多,责之于肺脏虚弱、脾失健运,饮食不能化
为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犯于肺,肺失宣降,气逆而咳。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
作闷,胃纳不振,神疲乏力,气短促,脉濡滑。治疗时,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涤痰。
4、日本经方家有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愈化脓性鼻窦炎,医书有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的记
载。鼻棱骨痛也许就是化脓性鼻窦炎。
【比较集锦】
1、(1)心悸+水饮(突发呕吐、晕眩等),小半夏加茯苓汤;
(2)血虚之心悸,炙甘草汤;
(3)顽固的失眠证,心下悸得厉害,用其他的药不行,用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各12 克每每
见效。要是治失眠的话,茯苓起码要搁 4 两,还可以加,茯苓关于神经方面的证候用得相当
多。
(4)不渴、心下悸,茯苓甘草汤。

2、半夏+人参+白蜜为大半夏汤;半夏+生姜为小半夏汤,更加茯苓为小半夏加茯苓汤。
3、(1)小半夏汤: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呕吐完之后还是不渴。
(2)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小半夏汤的基础上,可能
兼有小便不利、心悸、一点点晕。它的水应该比小半夏汤多一些,不仅有胃停水,膈间也有
水。
4、如果常吐的,或者小朋友口水太多,就是五苓散证。
【名家论述】
1、《金匮笔记》(倪海厦)
小半夏汤加茯苓,半夏跟生姜就是小半夏,再加一味药---茯苓。这个药什么时候用?就是用在
这个症状,平常都是好好的,突然之间就是呕吐得很严重,心下痞,胃里面,胃脘很不舒服,
这个是为什么?因为膈间有水,眩悸呢,都是水喝太快。这个偶发一次,你一剂就会好了,不
是平常就有了,那我们有时候常常运动完,流大汗,口会渴,那喝水就这样仰在那边就灌下
去。还有的人太懒了,躺在沙发上喝水,喝水就喝水嘛,有的人就躺倒。这个就水嗝到,吐出
来,吐出来已经嗝到了,那你就要用小半夏汤加茯苓把这个水排掉。
所以,不单单是读书,平时喝水,姿势要坐正,不要躺倒喝。那小朋友呢,小孩子也会遇到,
你发现这个小朋友,很奇怪,怎么老是吐奶啊?以前都不吐,现在吐奶了,偶尔吐发一次的,
就是小半夏加茯苓汤。如果是常常每天在吐的,那这个药不够了,要用五苓散。

经方补:茯苓饮(脾胃虚弱,胃内停水)
茯苓饮
【原文】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出自】 《外台》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橘柚 姜 枳实
【时机】
1、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比较集锦】
1、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2、(1)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2)茯苓饮: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名家论述】
1、茯苓饮(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外台》《金匮要略》
茯苓5克,白术4克,人参、陈皮各3克,干生姜1~1.5克,枳实1~1.5克
原书方后载有,分3次温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八九里是日本古代之里程,50町为1里半,
约6公里。按此标标准,如步行1时半。因此,本方应在1时半内分3次服。一般如常法分3次,饭
前服用。
【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津液停滞,胃内停水,胸膈满闷吐而虚满,不能进食者为佳。
本方主要用于胃弛缓症、留饮症、胃下垂症、胃扩张症、胃液分泌过多症等;亦可用于胃肠性
神经衰弱、食道憩室等所致之胃部膨满、嗳气、嘈杂、振水声等。又可用于胆石症、呃逆、老
年性咳嗽、小儿消化不良等。
【目标】
素有脾胃虚弱,微虚证带有贫血,胃部有停滯膨满感,或吞酸嘈杂,胃内必有停水。腹壁一般
较软,触之心下部大多略有抵抗。吐水之后,仍不清爽。

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胃部疼痛、腹部动悸亢进、尿少等症状。几乎无舌苔,足冷,大便无
常。
【方解】
本方证为胸中有停水,虚气充满者。
本方为人参汤去甘草,加橘皮(陈皮)、枳实、生姜而成。茯苓逐胃内停水,调顺上冲之气;
人参、白术、生姜姜助茯苓,增强胃之功能;枳实解心下气痞;橘皮、生姜助之。
总之,本方作用为逐心胸中之停水,消散胃内虚气之痞。
【加减】
用于脚气,本方加吴茱萸;用于胆石症加茵陈或半夏
【主治】
《金匮要略痰饮病门》:“《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
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乃后世所谓留饮之主药。用于人参汤证胸中有痰饮者。南阳氏以此
方加吴茱萸、牡蛎,主治游饮(留饮,胃扩张)。”
【鉴别】
1、人参汤,虚证所致之胃内停水,虚寒甚,胃膨满感轻。
2、吴茱萸汤:心下痞,寒与气上冲甚,呕吐,头痛,烦躁。
3、生姜泻心汤:心下痞,实证,心下痞硬。
【治验】
1.疝癫留饮痛(胃溃疡)
川崎车站某妇女。患疝癫留饮痛3~4年,发则疼痛剧烈,自欲死。历经诸医治疗不愈,医生夫
朋者来横浜,肩舆出诊,轰动一时。夫朋先生既用器械检查,又以鼻、耳诊察患者胸腹,患者
与家属均悦服。诊察之后,夫朋曰,此病已为不治之症,而未予投药。当时轰动一时之外来医
生亦弃手而去。患者甚为悲观,饮食不进,唯有待死。
经家属商定,乞治于余。余诊之,体瘦而衰,无血色,心下痞硬,背部1日疼痛数次,时吐水
饮,饮食不进,夜不眠,恶见人,手足微浮肿,脉虽沉弱。但余认为非必死之症,故与茯苓饮
加半夏,兼用消块丸八分。仅1个月痞硬变软,吐水停止,食欲增进。于是,改用当归四逆加吴
茱萸生姜汤,兼服1丸消块丸,又经月余,诸患悉去。夫朋医生诊为不治之病,竟能痊愈,甚为
高兴。(尾台榕堂翁《方伎杂志》
2.胃弛缓症
21岁男子。约1年前因患感冒,大量服用阿司匹林败胃。主诉鸠尾处无力,胃痞满堵塞,下腹部
紧张。易疲而倦。虽有食欲,但食后不适。大便日1行。脐部有振水音,为胃弛缓体征。故选用
人参汤、四君子汤、六六君子汤、茯苓饮等。其中,茯苓饮用于大实证。若足冷,小便频,脉
弱,宜用人参汤,或四君子汤,但候其无此症,所以用茯苓饮。初服之,食后胃膨满感消失,
已无疲劳感。继继服4个月,从未间断,完全恢复健康。(大塚敬节氏《汉方诊疗三十年》)
3.胃下垂症与阴部湿疹
41岁男子。因患慢性胃炎、胃下垂症、慢性胰腺炎等病,于7年前曾接受治疗。全身严重倦息,
易感冒,苦恼于阴痿。营养一般,颜面污秽,脉弦,舌无苔。心下部有停水,痞满,脐下无
力。大便日1行。除胃症状之外,此患者数年前,于阴囊与大腿内侧出现严重湿疹,因瘙痒而痛
苦。于中药局问病,买八味丸,服后湿疹恶化。投与此患者茯苓饮,胃症状好转,3个月后阴囊
湿疹亦明显见好。服药5个月,数年来之胃病与湿疹基本痊愈。此湿疹与胃内停水有关。

经方: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头上感觉带帽子)
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原文】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又名】桂苓五味甘草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
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治
其气冲。
【组成】
甘草 五味子 桂枝 茯苓
【时机】
1、只要说病人感觉头上像戴了一个帽子一样,就这4味药,一剂就够了。
2、治小腹气往上冲。
【方解】
1、桂枝、五味子降冲逆;桂枝又行阳;
2、茯苓补肺的津液;
3、甘草补胃的津液。
【应用集锦】
1、总感到头上戴一个帽子,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比较集锦】
1、苓桂术甘汤以干姜易桂枝为肾着汤;若以大枣宜白术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更以五味子易
大枣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
2、(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3)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4)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泽泻四两
(5)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四两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7)防己茯苓汤: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名家论述】
1、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条辩就是病人本来就是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比如说你治一个病人是痨症,平常就很弱,精
神就不好,走一段路就受不了,爬楼梯爬个二楼三楼就受不了,像我们爬十楼都可以爬,本

虚,结果他得了小青龙汤(证)。如果你小青龙汤开给我,我发个汗,甚至于像我小青龙症都不会
得到,为什么?因为常常练功夫嘛。但是小青龙汤证如果发汗发太过的时候,病人本来就是虚
弱的,他得了小青龙汤证,结果你开青龙汤汗发的太多,就是现在变症。小青龙汤喝下去以
后,病人多唾口燥,嘴巴里面很干燥,唾液排出来很多。寸脉沉,代表病在里,尺脉微,代表
很虚弱,手脚是逆冷的,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腹下流阴股,小便
难,时复冒者呢,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小青龙、大青龙都是汗剂,汗剂把肠胃的津液发出去,所以你吃了小青龙
汤以后,胃的津液和肠胃的津液发到皮肤表面上,病人得到汗了,强壮的人呢,津液发出去病
走掉以后津液自己会回来,小青龙汤里面呢,还有一些像甘草啊,大青龙汤里面一些红枣啊,
这种甘草之类都可以补足汗散发出去的津液,本虚的人就不是这样子了,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一下去以后津液不够了,结果里虚掉了。
尺脉微,尺脉是血脉,肠胃是血的源头,那你一发掉以后呢,尺脉变小了,手脚就冰冷,心脏
力量不够了,因为他本虚嘛。我刚刚一再跟诸位强调,心脏如果正常的时候,心脏搏动摩擦产
生的热中医定义为火。当你的心脏力量不够的时候,摩擦力量不够,手脚就会冰冷。我们人的
宗气,在丹田小肠的地方,津液发掉以后,阳就没办法固守在小肠这边,胃和小肠的热就会往
上冲,就会产生这种气冲少腹一直冲到咽、胸口,手脚麻痹。小肠本身要管脚的循环,心脏本
身管手的循环,我们所谓感觉就是阳能透达到我们四肢的末梢,当你津液发掉不够以后,阳不
能固守,因为阴发表发掉了,这个阳就会往外走、阳往上升,就没有办法去照顾到手脚的循
环,所以说手脚会有麻痹的现象。面热如醉状,因为阳冲到脸上去,那阳会回头啊,阳不会一
去不回的,阳去不回来那你就走掉了。如果说阳回来的时候,阳往回下,他就会感觉到下流到
阴股,热气回到“阴股者”。这个时候小便很难,为什么呢?因为阳已经散掉了,同时呢阴津
也不够,因为发散发掉了,所以这时候虚证的人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什么叫做“时复冒者”,
病人会跟你讲“医生,我咳逆啊很厉害,老是感觉我的额头上好像有个东西罩在我的头上,好
像带个帽子一样,好像有个东西覆在头顶上,永远有个帽子盖在那边”,你记不记得我们小时
候,比如拿个柚子切了以后,那个柚子皮戴在头上好玩,皮嘛,就感觉永远有个东西戴在头
上,如帽状,所以,我只要看到这个病人他说好像有一圈在头上箍着,好像金箍棒一样箍着,
或是带个帽子的,我一律开这个处方:桂枝茯苓五味子甘草汤。
五味子能够降冲逆。五味子这个药很好用,药味是酸收,酸主收敛;桂枝能够行阳,炙甘草能
够把散失的津液补回来;为什么用茯苓?这个茯苓这个药很好玩,在本草里面它是利尿,可是
我一再跟诸位强调,茯苓是色白入肺,颜色白的入肺,所以我们常常在使用茯苓,病人口渴我
还是用茯苓,老师口渴你怎么会用茯苓呢?茯苓可以增润津液,因为茯苓颜色是白的,真正的
茯苓切片以后拿起来对着灯光看,里面可以看到筋啊,好像那个萝卜切开来以后可以看到有筋
在里面,这是真正的茯苓,你如果买的假茯苓,可能就是面粉做的面皮,拿起来看筋都没有,
一丢下去一煮就变成疙瘩,这个是假的,真正的茯苓,除了这个利水以外,它能够增润津液。
这里用茯苓是因为他有“气从小腹上冲”,肚脐以下的动悸都是要靠茯苓,因为水靠茯苓,桂
枝能够让阳回头,所以诸位看用阳药,我们一般用桂枝,五味子能够把“冲气”下降,回到小
腹来。这个处方就是这四位药而已。
临床上看的时候,还有的人呢很好玩。病人开车,女孩子嘛,开车子讲手机,讲手机以后就撞
到树,安全气垫前后左右统统出来,左边打到头部、耳朵,所以讲手机很不好。结果呢,耳朵
耳聋得很严重,外伤又严重。她来的时候说“我最奇怪好像从那个车祸以后,每天好像头顶戴
个帽子在头上。就加这四味药,一剂就够了,吃完以后耳朵聋也不出来了,“帽子也”不见
了。还有人跳伞,被女孩子打手机。女孩子也跳伞啊、讲手机。他因为在空中被和女孩子一起

跳下去,那个女孩子在空中打电话给他,说“你看我在空中打电话给你”,专心在打电话,结
果在空中撞到他,他下来就脚受伤,那个病人来找我,我说你脚怎么受伤,他说“跳伞那个女
的讲手机结果害到我受伤”。所以女孩子实在是很坏,什么时候都要讲手机,有那么重要吗?
这种事也有,那个病人就这样子跟我讲啊,我说“那个女孩子有没有嫁给你赔罪啊?啊,她把
你害成这样子,讲手机”。这是第一个。所以用小青龙汤出汗的时候同时遇到本虚的人产生的
动悸。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原文】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五味子半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组成】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茯苓 姜 半夏
【时机】
1、这是小青龙汤、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之后的变症。出现这个症状都是原来有支饮。
【比较集锦】
1、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为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更加杏仁为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名家论述】
1、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吃了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以后呢,上冲的气下降了,但是咳的又加重了。上冲的气下降,代表
津液回来了。“胸满者”代表阳气足了,阳气很足了之后我们桂枝就不用了。“胸满”,表示
胸腔里面有寒症,因为病人本来是虚的。药一吃下去以后冲气降下来了,但是寒还在这个胸腔
里面没有去。寒还没有去,病人有咳嗽的时候,我们就加干姜跟细辛来治他的咳嗽,细辛止咳
去水、利水,干姜温中。干姜是色白,也是入肺。
这个处方的使用:病人吃了青龙汤以后,发生气往上冲的现象,然后吃桂枝茯苓桂苓五味甘草
去桂加姜辛夏汤甘草汤,吃了以后反更咳、胸满,一般这种症状出现在哪里?出现在病人本来
就有“支饮”,吃了桂枝茯苓五味炙甘草汤以后呢,“冲气”下来了,但是因为你发汗发掉
了,结果里面原来停在身体里面好几年前的支饮又跑出来了。这种支饮呢都是在脏腑之间,有
的时候在肺和胸肋骨之间,肋膜之间,有的时候在纵膈腔,有的时候在心包膜之间,那你小青
龙汤发掉以后呢,这个空掉了,空掉以后呢,它们会补位所以会有这个汤证出现的。就是本来
还是有支饮在里面,一回头又有支饮了,所以说才会有寒症的现象出现,因为支饮是水嘛。所
以都是利水的药在里面。这个处方呢,把干姜细辛放进去。胸满,当我们发现胸阳过亢,胸阳
太盛的时候,桂枝要拿掉,胸阳不足的时候我们要放桂枝下去,因为桂枝是阳药,这个胸阳太
足了,我们把桂枝抽出来,不要用。

经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嗽,白痰)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原文】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
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用法】
以上七味药,以水十碗,煮成三碗。去滓,每次温服半碗。一日三次
【剂量】
1、茯苓4钱,炙甘草3钱,干姜3钱,细辛2钱,半夏3钱,五味子3钱,杏仁3钱。
2、1钱=3.75克。
【组成】
甘草 细辛 茯苓 姜 半夏 杏仁 五味子
【时机】
咳嗽,白痰, 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
【比较】
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说明】
1、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应用集锦】
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茯苓12克 炙甘草9克 干姜9克 细辛6克 半夏9克 五味子9克 杏仁9
克):咳嗽、白痰、无表证(恶寒、发热、身痛)时使用(寒咳、无表症)
2、高血压: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120 或140),肝阳偏亢,多实症,小柴胡汤加入茯苓以降之。
(2)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压(>90),是肝阴不足所引起的肝阳上亢,多虚证,乌梅丸补肝阴,肝阴
足则阳亢平。
(3)若头晕目眩、耳鸣眼花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弦而有力者,可用侯氏黑散平肝息

风。
(4)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耳鸣,脉弦滑,苓甘五味加姜辛半
夏杏仁汤实脾泄肝,其症自愈。
【比较集锦】
1、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为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更加杏仁为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2、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名家论述】
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如果『水去呕止』,也不咳也不呕了,就是当病人将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吃完后,结果身体肿
起来,本身精神还是很好,但是身体却肿起来。这是因为肺的津液又不够了,病人肺里本虚,
结果你加了半夏,把肺里的津液再排除掉,肺就会变得很干燥,这种状况就要加杏仁来润肺,
杏仁可以把肺的津液补足。看这个症状『形肿』,应该是要发表水去肿,所以应该是放麻黄才
对,但是『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这个病人本来手脚就时常麻木,就是本来就有里虚,因
此而不加麻黄。『若逆而内之』,如果不用杏仁而加入麻黄去发表,病人肺里面已经虚掉,现
在又被强力发汗,其人『必厥』,就是喝下去时会昏倒,或者是昏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
『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我们会用到这些汤剂就是遇到有本虚的病人。现在大家回头
想一想,如果是大青龙汤证或是小青龙汤证,我们用这种汤剂治疗咳嗽时,我们一剂将它去掉
后病人的冲气就上来,大家就要想到这痰饮咳嗽篇,这是张仲景替我后学者考量到可能会遇到
的问题。如何知道里面有饮?有饮的话又在哪里?刚开始降冲气时,如果冲气降完了病人还
咳,我们就要加干姜细辛半夏。一般来说,你不需要用到苓甘五味姜辛汤,我用的时候,都直
接就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你不需要先试试看只放姜辛行不行,再决定要不要给他半夏,不
用这么麻烦,直接加入半夏就可以了。如果这个人身体看来有点浮肿的,这是肺的津液干掉
了,因为是血虚的关系,并不是真正的水肿。所以说肺气不足时,我们用杏仁就能够滋润病人
的肺气。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原文】
茯苓四两,甘草二两,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斤。
上药锉细,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温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
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组成】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茯苓 姜 半夏
【说明】
1、这不是仲景的原方,是日本经方家汤本求真根据金匮247条设置的。
【比较集锦】
1、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为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更加杏仁为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名家论述】
1、苓甘五味姜辛夏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咳满即止』,如果吃了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都没了,但是又发冲气张仲景说这个人为什么
又会发冲气?因为『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这就是
说如果咳满停止了,结果又引发气向上冲,这就是从体里面还有别的饮,这饮是停在肋骨和肋
膜中间的地方,这种就属于所谓的支饮。这饮包含在横膈膜里面有停水,还有在肋骨与胸膜之
间的地方有停饮,这些统称为支饮。支饮比伏饮停的更深,所以更不容易去掉,当里面的伏饮
被去掉以后,支饮才跑出来,会这样的原因是被干姜细辛拉出来的,干姜是温药,能够去寒
饮。在苓味姜辛汤中加半夏,这是因为原来累积的痰水被细辛干姜逼出来,因为前面没有加半
夏,所以水就没有办法排下来,这就是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证的起源了。

经方:栝蒌瞿麦丸(急性膀胱结石)
栝蒌瞿麦丸
【原文】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
知。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出自】
茯苓 栝蒌根 瞿麦 附子
【时机】
1、与五苓散的区别,五苓散不是治疗淋病的。而栝蒌瞿麦丸的小便是粘稠的;
2、土茯苓,可以清理掉膀胱里面的病毒。
【应用集锦】
1、栝蒌瞿麦丸治疗阳虚肾癌。瞿麦和天花粉具有强力的抑制肿瘤作用;附子和茯苓,调气化、
治疗少阴寒化夹饮证,瞿麦就是利尿的,天花粉也是利尿的。附子和茯苓,一个温煦肾阳,一
个蒸腾水液。瞿麦和天花粉,都是治肿瘤的。气形同治,所以疗效很好。
2、肾癌表现为少阴寒化夹饮证的时候,真武汤缓解症状,栝蒌瞿麦丸控制肿瘤。
3、急性膀胱结石,方用栝蒌瞿麦丸。
【比较集锦】
1、淋病,小便不利,痛引脐下,渴者,栝蒌瞿麦丸,不渴者,茯苓戎盐汤,滑石白鱼散并主
之。
2、脉沉,渴欲饮水,但是小便不利,小便是粘稠的,不治疗的话就会形成黄疸。治疗用方用栝
蒌瞿麦丸。如果脉浮,小便不粘稠,就用五苓散。
【名家论述】
1、栝蒌瞿麦丸《金匮》(倪海厦)
『栝蒌瞿麦丸』一般临床是用在急性膀胱结石时候用的。如何知道是急性症呢?此处张仲景写
的很清楚一个字,渴。渴就是热,热就是炎,就是里面发炎了。所以小便不利又口渴,就是代
表急性的尿道炎。我们不管里面是血淋、膏淋、石淋,里面有时候是血块堵到,或者是一些我
们原来的尿道发炎,流出来的脓堵到,其中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急性症的时候我们要用栝蒌瞿麦
丸,发病的时候病人都会有口渴的现象,因为津液伤到了,所以只要病人有渴的现象出现时,
就知道是栝蒌瞿麦丸证。
栝蒌瞿麦丸这个处方中有一个要了解的药物就是瞿麦,翟麦这个药物在本草经里面特别介绍
过,可以通经堕胎,月经不通的时候瞿麦可以打通,它可以破血,可以通膏淋、石淋、血淋,
都可以靠瞿麦打通,所以瞿麦的功用在利水消痈,就是脓,化脓,发炎的意思。发生尿道炎,
或者是淋病、性病都可以用到瞿麦。得到性病的时候小便会很刺痛或者红肿,此时瞿麦非常好
用,等于中药的盘尼西林一样,它有攻坚、攻血之力,所以说连血淋都可以运用到瞿麦,但是
这里是丸剂。诸位看为什么要用薯蓣?薯蓣就是淮山,也可以称之为山药。薯蓣三两、茯苓二
两、栝蒌根二两。栝蒌根是为了要解渴用的,茯苓是为了利尿出,薯蓣是为了要把肾脏的津液

补足,因为我们要把石头冲刷下来靠的是肾脏,故此肾脏的津液就要很充足,加强肾脏的津液
就要靠淮山了,所以淮山过去是男人的肾药。补充男人的阴精是靠淮山,精的温度是阳,精本
身是阴,精子太少,就是阴不足,精子冰冷的,精子出来不往前跑,在原地打转,表示阳不
足。西医只知道精子会原地打转,但是没有办法解决这问题,西医甚至连精子怎么来的也不知
道,你不要以为我随便说,你跑到台大医院问一下就知道了。
山药能够让肾脏津液很旺盛,让肾脏水气很强,这个时候水大量往下冲,在前面打前锋的是翟
麦,翟麦一下子把堵塞清除掉。炮附子是壮肾阳,让水气化过程更完整,所以肾阳、肾阴同时
兼顾到。所以在研究伤寒论时,如果病人是桂枝汤证,遇到有渴的时候就加栝蒌根,原因是肠
胃的津液不够,因为发炎的比较厉害,栝蒌根能够消炎,这个是一般的生理学的名词。我们如
果讲中医的名词,栝蒌根是止渴,就讲完了。所以这里说的「渴」就是代表比较紧急,已经堵
到了。「右五味,末之炼蜜丸。」像我们做药丸的,如果吃下去以后,「以小便利腹中温为
知。」小便通利出来,感觉肚子热起来时就是好了。诸位看,张仲景在开处方时,一定是知道
病人身体里面肾阴和肾阳同时都不足,才会用这个处方。这个处方跟猪苓汤不一样,猪苓汤是
专门去石头,如果不是石头堵到而是血淋、膏淋堵在里面,就必须给他栝蒌翟麦丸,否则光靠
猪苓汤是无法治疗这种小便不利的。

经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大黄汤(面热,胃热上冲)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原文】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组成】
甘草 细辛 茯苓 姜半夏 杏仁 五味子 大黄
【主治】
1、面热如热,是胃热上冲薰其面,加大黄排便去实。
【比较】
以下皆治痰饮:
1、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
2、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
3、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
4、皂荚丸以胶痰为主;
5、泽漆汤以眩冒、眼前发黑为主;
6、苓桂术甘汤以胃里停水为主。
【说明】
1、生冷、 粘滑、肉面、五辛(辛辣)、酒、酪、臭恶等物
【名家论述】
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如果是『面热如醉』,就是脸色看起来红红的。『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这个时候就是苓甘
五味姜辛半夏加杏仁汤再加一点大黄,因为胃里面有宿食堵到,只要把它清利出来就好了。所
以说有时候小青龙汤下去或麻杏甘石汤下去:「老师,他怎么没好?」你不要怀疑小青龙汤,
不要怀疑大青龙汤,更不要怀疑麻杏甘石汤不对症,是病家本身就有饮病,结果被你用药导引
出来,才会发生这种现象,所以你并没有错。

经方:蒲灰散(全身水肿)
蒲灰散
【原文】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2、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用法】
是水菖蒲。
【组成】
滑石 菖蒲
【时机】
1、是外用药,内用也行。利水、通利小便。
2、无法喝汤药时才用。
【应用集锦】
1、汤本求真先生用蒲灰散治疗尿道炎而获得显著效果。
【名家论述】
1、蒲灰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金匮里有些段落来得莫名其妙,时常让人摸不着头绪,感觉好像书没写完,这里的蒲灰散是外
用药,专门用于治疗全身性水肿用的。当静脉的血要迴流回心脏的时候力量不足,刚开始时表
现出是静脉瘤,因为心阳不足,血喷出心脏的力量没那么强而使得心脏回流的力量不够,结果
这个血就停滞在静脉上面。静脉旳血受阳后,后面的血一直上来,前面的血又淤阻着,于是静
脉里的血就越积越多。我们微血管的地方到的压力很大,很容易扩张起来,这个时候血里面的
水就会渗出来,一渗出来是全身性的,这个时候我们再用芍药甘草汤就太慢了,因为水已经渗
出来,全身看来都晶莹剔透,皮肤像小孩子的皮肤一样很嫩,看了以为是皮肤保持的多好,其
实是水肿,所以变成胖宝宝,人还很瘦,但是整个皮表都肿起来。还有一种状况是发生在男人
身体睾丸那边,就像是气球一样,透明的,里面部是水,然后你摸他的鼻子呼出来都是冷气,
没有热气的,全身是水肿。我们知道得病的原因,可是攻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很快速地把水肿
先去掉,这个时候就是用蒲灰散。水菖蒲,我们佛罗里达很多,而蒲灰散很早就失传了,还有
后面一个杏子汤也失传了。临床上所有的经方家就是曹颍甫对了,用水中菖蒲。有的菖蒲长在
石头上面,有的长在水里面,形状是一条一条的,上面还有菖蒲花茎,根是长在水里面。把它
采收起来,放在阳光下晒干,晒干以后变成干的菖蒲,然后用火去烧。把灰扫起来,跟滑石粉
混合在一起,然后跟麻油或食用油等,用橄榄油也可以,这些油本身没有功能,只是靠它使粉
粘在一起,涂在皮肤四肢上面,全身涂满,也可以内服,像我这种身材一次给我二钱,二钱的
量不多,就是一个我们喝汤用的汤匙平勺,中间一半就是钱半,剂量差不多就是这样子。小孩

子的话一钱或是半钱就可以了。光是这个药喝下去,一晚上会小便十几次,一直跑厕所,越跑
就越瘦。水整个退掉以后就要服用像麻黄附子细辛汤。蒲灰散只是专门利水而已,它的目的达
到后就要停用。我们知道这种水病是因位心脏力量不够造成的,所以我们常常在利完水以后再
摸病人的脉都变成少阴证,都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因为静脉已经没有阻塞了,这个时候我们
用麻黄附子去加强心肾的力量,让肾阳和心阳都能够壮起来。麻黄除了壮胸肺、上焦的阳以
外,同时麻黄可以利尿,吃了精神就会很好,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主方。如果遇到病人血
不足,我们可以加一些当归、熟地等,这些药加在里面是无所谓的,治病在收尾的时候,开出
调理的方子多是这样子。

经方:茯苓戎盐汤(膀胱结石、小便不通)
茯苓戎盐汤
【原文】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右三味,先將茯苓白朮煎成,入戎盐再煎,分溫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组成】
白术 茯苓 戎盐
【时机】
1、戎盐加重就是吐剂。
【应用】
1、茯苓戎盐汤,治疗小便淋漓难通,或小便闭者。渴而嗜咸者,用此方犹妙。
【比较】
1、淋病,小便不利,痛引脐下,渴者,栝蒌瞿麦丸,不渴者,茯苓戎盐汤,滑石白鱼散并主
之。
【名家论述】
1、茯苓戎盐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再来讲这茯苓戎盐汤。有一天你发现到:「老师啊,我的肾才那么一点点大,我长了那么大的
石头在里面啊!」怎么办?石头太大堵在里面,怎么拿出来呢?西医用碎石机将之打碎,再利
用小便把它排出来,但是我告诉你,打碎后还是会有石头堵在里面,不会完全排出来的,这是
中医的第一个观念。第二个是,碎石机打碎石头时,会同时伤到身体。张仲景认为遇到大石头
堵到时,治疗法就是把石头化掉变小,就是要靠青盐,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茯苓戎盐汤里的戎
盐。内陆的盐里面本身不像海里面的盐,同样是盐,青盐本身就能够消化分解掉石头,能利
水。要让青盐能也达肾脏就要靠茯苓跟白术,加上这两味药后,喝下去药马上就会到肾脏,进
入肾脏的就是青盐了,中间不加甘草,以免药性变慢。如果加了泽泻或是猪苓在里面,会把下
焦的水都利掉,等于是青盐刚到肾脏就被你赶走了。茯苓跟白术能够让脾脏中焦健起来,能够
利中焦的水,于是这药一喝下去同时会开利中焦的水,所以一下子就到肾脏去了。中焦一定要
经过下焦才会出去,所以不开利下焦水的药,可以让青盐停留在肾脏,把大石头打碎。这三味
药,先把茯苓白术先煎成汤,然后再入戎盐再煮。盐一定要后放,盐不要煎太久,因为生用的
时候药物的力量会很峻,会直接攻下。如同芒硝生用会直达大肠,戎盐也是一样,先煮完白术
茯苓以后再下戎盐,化掉以后马上喝,也是一样的意思,取其迅捷。把盐煮过再煮茯苓,这叫
盐汤,海水的盐,这样就没效了。『茯苓戎盐汤为膏淋血淋阻塞水道通治之方』,所以茯苓戎
盐汤往往我们在用的时候,多是遇到石头较大时,或是膀胱被堵到了,小便就是不出来,常常
看到都是大粒的肾结石造成阻塞,此时我们用茯苓戎盐汤效果就很好。

经方:滑石白鱼散(膀胱瘀血、石头堵到)
滑石白鱼散
【原文】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 白鱼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来源】《金匮》
【经典回顾】
1、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组成】
滑石 白鱼 乱发
【时机】
1、膀胱里有淤血和石头同时堵在里面。很少用
【比较集锦】
1、淋病,小便不利,痛引脐下,渴者,栝蒌瞿麦丸,不渴者,茯苓戎盐汤,滑石白鱼散并主
之。
【名家论述】
1、滑石白鱼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滑石白鱼散,诸位看这第二个方,里面没有列出遇到什么症状要用滑石白鱼散。大家要先了解
白鱼是什么,过去经方家为此争吵几百年了,因为这个方子没有留下症状内容。有的人说是白
色的鲤鱼,因为历朝很多名士喜欢养鲤鱼,纯白的鲤鱼最好。有些经方家在用的时候,认为是
书中的蛀书虫,蛀书虫可以将书咬一个洞穿过去,你们如果没有看过蛀书虫蛀过的书,没关系
我家很多,很多古书都是给蛀过后我才拿到,这也被称作是白鱼。为什么要乱发?就是头发,
牙为骨余,所以诸位如果长期吃六味地黄丸,到七八十岁时牙齿都不会掉,因为肾气功能很
好。年龄到六七十岁以后牙齿开始松动,开始掉牙,就是因为肾气哀竭掉。发为血余,把头发
燃烧的目的是破血。从这里看可以知道,这个方子一定是用在水血并结在膀胱里面造成小便不
通时用的。如果是单纯的血堵到膀胱,多因外伤引起的,我们用桃核承气汤去攻它,前面伤寒
论有介绍到。如果血和水并结化膀胱,就是中医讲的血淋,有淤血淤在里面,结果外面的石头
又慢慢囤积起来,所以这两个药里面加滑石跟乱发。滑石专门走膀胱,性向下,是利尿效果非
常好的一种药。所以就用滑石、乱发、白鱼三个药合在一起,这是等量在用的,因为是用散
剂,所以要把它敲碎成粉状再吃。

经方:越婢汤(发烧、咳嗽、有汗)
越婢汤
【原文】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
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组成】
甘草 大枣 石膏 姜 麻黄
【时机】
1、有汗又咳嗽发烧,越婢汤。
【方解】
1、麻黄配生姜以发越肌表之水;
2、石膏清解肺胃郁热,并可监制麻黄温燥之性;
3、大枣、甘草补益中气。
【应用】
1、早上起来脸肿;
2、治疗风水时用;
3、急性肾炎水肿;
4、加半夏治疗肺气肿(越婢加半夏汤)。
【比较】
比较桂枝汤:
1、越婢汤是有汗,不是无汗;
2、有流汗的时候只有两症,一个是越婢汤症,一个是桂枝汤症。病人如果有水肿,咳嗽咳得很
厉害,麻黄入肺,越婢汤。桂枝汤没有咳嗽,有汗,没有肿。
【应用集锦】
1、肺中风:
(1)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
两一分(去芦) 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2)如不治,身疼,发热,日晡所剧,麻杏薏甘汤: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
(炙)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3)再不治,表阳日痹,寒水陷于皮中,乃变为一身悉肿之风水,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
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4)肺中风,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

2、(1)风水,脉浮,有身重就要用防己黄芪汤,无身重就用越婢汤。
(2)越婢汤是肺郁热造成的、以头面四肢肿为特点的症状,而防己黄芪汤是脾虚表虚、湿在肌
肉造成的身重形肿。
3、越婢汤证,又兼小便不利,或脚弱者,为越婢加术汤证。所谓脚弱者,行步不稳,脚膝软弱
无力,动则厥仆是也。
4、伤寒多汗憎寒,若近衣被则漏汗不止,去衣被则憎寒不可忍,数日不止。世医与柴胡汤、柴
胡桂枝汤,或桂枝加黄芪汤等不愈,终至危殆者。遇此证而内热如此甚者,宜越婢汤。
5、一般的关节痛:
(1)有表证,恶风特别敏感,要加黄芪。
A、有汗的、汗自出的用桂枝汤加术附
B、有无汗的,用葛根汤加术附
(2)有浮肿的,用越婢汤加术附
【比较集锦】
1、(1)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杏仁五十个
(去皮尖)
(2)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风水
加术四两
(3)越婢加术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白术四两
(4)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2、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名大青龙汤。根据大青龙汤减桂枝,杏仁,名越婢汤,治风水
病之肌热者。若阳虚恶寒,加附子,名越婢加附子汤。喘咳上气,加半夏,名越婢加半夏汤。
3、麻杏石甘汤:似越婢汤证,但无脚弱、疼痛及水肿等证。因表闭而水气聚于心胸,见喘急、
汗出而渴、或不渴。其腹胀满,腹皮鼓之有力,按之无大热,反觉身热如白虎。
4、(1)木防己汤:浮肿,心下痞硬。
(2)大青龙汤:浮肿,脉浮,喘咳,烦躁。
(3)越婢汤:浮肿,风水夹热,头面肿
(4)越婢加术汤:浮肿,越婢汤证+腰冷、脚痿弱
(5)防己黄芪汤:浮肿,皮肉软弱,虚证。
【名家论述】
1、越婢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是水病的最初显的症状。水病初起,就是两个方子。一个是防己黄芪汤,第二个是越婢
汤。在伤寒论里面有介绍过越婢汤,主症是汗出,自汗。你说老师越婢汤里面有麻黄,流汗了
居然还在用麻黄。这就是经方家看法不一样,流汗的时候麻黄可以止汗。为什么会有“一身悉
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这就是因为东西堵在肺里面,肺热。肺里面很热,表又束到,所
以看起来没有大热,实际上这是因为伏热,热伏在肺里面,所以说常常会有一点点汗流出来。
我常常看到病人,不见得一定是风水,有时候太阳表症伤寒表症的时候,摸到脉是浮的,病人
说全身很难过,有流汗,口不渴。脉又比较数,这个时候我已经开越婢汤了。病人如果恶风很
严重,我们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诸如此类,做处方的加减。
越婢汤用得很多,但是一定要记得,病人有表症,同时有汗。这里的麻黄是敛汗的,吃下去反
而汗没有。用到石膏就因为里面壮热,石膏用两,不要用钱,麻黄用三钱,石膏要用剂量到上
两的。越婢汤是肺里面很燥热,舌苔是黄的、干的,病人会很燥热。
越婢汤分温三服,病人恶风。恶风就是表虚掉了,因为吃了越婢汤有时候表虚掉。病人如果恶
风的话,我们加附子,把表把它固住。风水的时候,再加白术,越婢加术汤。一般来说,越婢

加术汤用的时候都是我们发现到病人肌肉关节里面累积很多湿,我们才会越婢汤去加白术在里
面,否则光是肺里面有大热,身体没有沉重的话,我们都不会加白术在里面。越婢加术汤是一
个很有名的治疗黄全身发黄很好的一个处方,后面介绍到黄疸病的时候,我们会介绍。

经方:防己茯苓汤(去肌肉、三焦系统之水)
防己茯苓汤
【原文】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剂量】
1、防己、黄芪、桂枝等量,重用茯苓。
【组成】
甘草 黄芪 桂枝 茯苓 防己
【时机】
1、防己茯苓汤,这是水累积在肌肉、三焦淋巴系统里面。
【应用集锦】
1、帕金森的时候,一摸他的肌肉,他的肌肉在跳,这个病人没有办法自主,就是肌肉在那边
动,防己茯苓汤来加减;
2、病人有尿毒,也会用到防己茯苓汤,只要有肌肉在那边颤动,都会用到防己茯苓汤;
3、防己、黄芪、桂枝等量,重用茯苓;
4、(1)如果水跑到三焦油膜、跑到肌肉里面的时候,手和肌肉“四肢聂聂动”,手会抖,但
最主要是肌肉也跟着动。
(2)帕金森病人,如果他的肌肉在跳,没有办法自主,就是肌肉在那边动,防己茯苓汤来加
减。
5、防己茯苓汤还可以用于疖浮肿和肘膝关节无痛性肿胀。
【比较集锦】
1、比较防己黄芪汤:
(1)防己黄芪汤是用在风水,就是刚开始有水病在表的时候用的,而防己茯苓汤是用在皮水,
就是当病走到半表半里中间时用的。
(2)防己黄芪汤证的病人一定不会口渴,防己茯苓汤一定有渴症出现。
(3)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2、(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3)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4)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泽泻四两
(5)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四两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7)防己茯苓汤: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3、(1)防己地黄汤: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 (现代量);
(2)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4、(1)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2)防己黄芪汤: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5、(1)防己黄芪汤是用在风水,就是刚开始有水病在表的时候用的,而防己茯苓汤是用在皮
水,就是当病走到半表半里中间时用的。
(2)防己黄芪汤证的病人一定不会口渴,防己茯苓汤一定有渴症出现。
【名家论述】
1、防己茯苓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我们刚刚介绍的是风水。水病刚开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风水,就两个症状。皮水,就是风水没
有治好,来不及开防己黄芪汤,也不会开越婢汤,病往里面走了一点,就叫做皮水。皮水,四
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这是水累积在肌肉里面,如果累积在皮层
的下方,就是我们刚才介绍的,但这个皮层下方已经没有了。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可
以说在三焦淋巴系统里面。当水在三焦淋巴系统里面的时候,把白术拿掉,变成桂枝跟茯苓,
为什么?桂枝是行阳的,除了行全身的阳以外,把心火导到小肠也是要靠桂枝。茯苓能够在三
焦里面产生油膜,所以说茯苓能够利水。如果水跑到三焦油膜里面,跑到肌肉里面的时候,手
和肌肉“四肢聂聂动”,手会抖,但最主要是肌肉也跟着动。我遇到帕金森的时候,一摸他的
肌肉在跳,这个病人没有办法自主,就是肌肉在那边动,防己茯苓汤来加减。
病在风水的时候,初症的时候没有渴,病比较久的时候,病人都会渴,所以从当你当进入皮水
以后呢,就出现渴症。这个病人一定会有渴。防己茯苓汤的处方,防己、黄芪、桂枝等量,重
用茯苓,把水从肌肉里面利掉。有的病人有尿毒,我们也会用到这个这个防己茯苓汤,只要他
有这个症状,肌肉在那边颤动,我们都会用到防己茯苓汤。

经方:甘草麻黄汤(气喘急救)
甘草麻黄汤
【原文】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
服,慎风寒。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小便不利,
无渴,故令病水,甘草麻黄汤主之;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组成】
甘草 麻黄
【时机】
1、咳嗽气喘急救:甘草3钱麻黄2钱汤,三碗水煮一碗,下去肺就打开了;
2、黄元御:治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者。以土湿不能行水,皮毛外闭,溲尿下阻,湿
无去路,淫蒸肌肤,而发黄肿。甘草补其土,麻黄开皮毛而泻水湿也。
【比较】
与越婢加术汤、五苓散比较:
1、内热盛的时候,用越婢加术汤,越婢加术汤里的石膏去里热;
2、内无热,只是表实无汗的水肿,要开表让他发汗,只用甘草麻黄汤的两味药就足够了。水积
在肚脐以上;
3、五苓散用于水积下焦、渴而小便不利。
【比较集锦】
1、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2、(1)越婢加术汤:聚于心胸之水气,若小便利,则自去。今因小便不利、越婢汤之伏热,
故聚于上部,溢于周身,发为水肿。若去胸中之水,则以发表兼利小便,其病可愈,故加术以
利小便。
(2)甘草麻黄汤:治因表闭而水聚胸中,喘急息迫之证。当以无伏热,小便不利等证别之。黄
肿之黄为淡黄之色,与黄疸之黄不同。
【名家论述】
1、甘草麻黄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如果皮水没有治好,水再往深入进去变成里水。里水出现的时候,是越婢加术汤和甘草麻黄
汤。什么叫里水?全身面目水肿,脉是沉的。如果脉是浮的,小便不利,口渴,就是五苓散
症。诸位应变就可以很快。“面目洪肿”,全身肿。脉是沉的,代表是里。“小便不利”,全
身肿了,小便不利,就是水病、积水嘛。病人没有渴,所以病水。
这个甘草麻黄汤,没有其他的功能,就是要发汗。经方里很多地方两味药,配合甘草在用:大

黄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甘草麻黄汤,都是两味药。当甘草跟另外一味药在合并
使用的时候,有剂量上的问题,如果你麻黄用二,甘草就用一,所以一定是二比一。比如大黄
甘草汤,就是大黄二,甘草一。桂枝甘草汤,心动悸,那就桂枝二,甘草一。如果是脐下悸,
茯苓二,甘草一。诸如此类的。一定是甘草的两倍。如果是个子比较大用四,甘草就用二。
甘草麻黄汤吃下去一定会发汗,汗一出来,病人水就退掉了。“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
也”,面目有水肿,小便不利、无渴用发汗的方法;如果病人小便很顺,这就是津液亡了,所
以令渴,这个时候用越婢加术汤。全身性的水肿的时候,小便不利,发汗就好了,小便很利的
话我们就要把肺里面的津液补回去就好了。就是这两个症,只有两个处方而已。

经方:杏子汤(利水)
杏子汤
【原文】
麻黄三两 杏仁三两 甘草二两
【作者】张仲景
【来源】《金匮》
【经典回顾】
1、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
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金匮》
【组成】
甘草 麻黄 杏仁
【时机】
1、这是倪的观念。原方已经流失。
2、见金匮水气病脉证。
【应用】
1、少阴病的水肿,脉沉,用麻黄附子汤发阳;脉浮用杏子汤补足肺的津液。
【名家论述】
1、杏子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杏子汤方(缺,还原处方麻黄、杏仁、甘草。陈修园曰恐是麻杏石甘汤)。
如果是浮脉,代表水在皮毛上面,杏子汤这个汤方缺失了,按照杏子汤的方义来说我判断它就
是麻黄杏仁甘草汤。也就是这一条辨里一个是麻黄附子甘草汤,一个是麻黄杏仁甘草汤。用杏
仁不用附子目的就是要壮肺,肺的胸阳不够时,会被寒束住,而肺主皮毛,因此水会被阻在皮
肤毛孔上。这个时候我们用麻黄将肺打开来排汗水,然后用杏仁把肺失去的津液补足,所以这
个杏子汤也是个利水的方子。所以这两个方子的功能不一样,一般来说这个条辨讲的是『无
水』,没有真正的积水病,病人是『虚胀』不是直正的水胀。所谓虚胀就是有胀闷感但是没有
水病,这种是属于气病,气病会肿胀,中医就叫做『风温』。气胀跟水胀不一样,水肿病人的
皮肤和脸色一定会很光润很亮,眼袋一定会膨起来,脉都会比较沉,有时候按到肿的地方就会
凹陷下去一小洞,都是因为有积水在里面,水在里面累积最明亮的表症是小便变得很少,然后
喝水又很难过,喝不下去,病人也不会口渴,这是一般标准的水肿病症状。
病人是水病,如果要发汗的话我们要靠杏子汤;脉沉,里阳不够,用麻黄附子汤来壮里阳。这
个条辨分两个方子,一个是表,有水气,表要发汗。我的看法跟陈修园的不一样,陈修园说你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汤不对!这个杏子方失掉了,不见了,麻杏甘石汤是用在肺里面有燥
热,有渴,有喘的时候,如果喘又表实,汗透发不出来,又喘咳嗽又黄,肺里面热,加上胃口
没有,你把麻杏甘石汤加上桂枝生姜红枣,就是大青龙汤。所以才会有这种辩证出来。那你这
里讲杏子汤怎么会把那个喘啊跟咳嗽加进去呢?所以陈修园经方没有读熟。在经方所有用到麻
黄去发汗的时候,我们会加杏仁在里面,因为麻黄是要发肺里面的汗,补充肺里面的津液加杏
仁,这两个是等量。只要麻黄跟杏仁配在一起是等量,麻黄用得再重,病人一点事都没有,这

就是杏子汤的来源。所以当我们病人发现到水为病,脉是浮的时候,宜杏子汤。当水为病,脉
沉小的时候,我们知道是里病,就要麻黄附子甘草汤。

经方:桂枝加黄芪汤(解表、黄汗)
桂枝加黄芪汤
【原文】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
不汗,更取。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
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
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
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2、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组成】
甘草 黄芪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时机】
1、用于实症的黄汗。
【方解】
1、黄芪如果比桂枝白芍多的时候,病人不容易流汗,所以黄芪量少。
【应用集锦】
1、其两胫自冷者,致腰以下无汗,有物如在皮中状;胸中痛者,致窒塞,不能食;身重且疼、
因发热而致烦燥,睡中汗出者,反不得眠、为下焦不利。冲逆剧而小便不利者,此为黄汗正
证,桂枝加黄芪汤。
2、牛皮癣是一种往往呈长期一进一退病程,容易再发、难以治愈的皮肤病,汉方常用的处方有
(矢数道明):
(1)虚证时的桂枝加黄芪汤、黄连阿胶汤;
(2)实证时的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
(3)血热、血燥时的消风散、温清饮;
(4)瘀血时的大黄牡丹皮汤、桂枝茯苓丸料等。
3、易患感冒、咳嗽频发的小儿,可用桂枝加黄芪汤或者黄芪建中汤。
4、大塚敬节有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中耳炎流脓不止,取得了显著效果。
5、经常患感冒的孩子,可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黄芪汤等长时间服用,可以使患者
变得不再易患感冒。
6、(1)腋下黄汗,是三焦的黄色营养。比如经常游泳的人容易有腋下黄汗,其它地方都没问
题,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一剂知。西医无治。
(2)表实的黄汗,腰以上出汗,用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是去三焦的黄。黄芪补气就是补水。
7、盗汗、两小腿冷、身重之虚证,可用桂枝加黄芪汤。

8、桂枝加黄芪汤对于小儿传染性脓胞疮有良效。荨麻疹、夏季蚊虫叮咬后日久不愈经常瘙痒
者,桂枝加黄芪汤也有效。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黄芪为桂枝加黄芪汤;更去甘草重用生姜黄芪桂枝五物汤。
2、中医治疗黄汗只有两个处方:
(1)桂枝加黄芪汤,用发汗来发掉,黄芪比桂枝量少才能发汗。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上降低
黄芪的用量,去掉醋,加健脾胃的甘姜枣。
(2)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用收敛法来治,病人表虚了。
3、心下及两胁痞塞,一如柴胡汤证而轻者,诊其皮肤,如前述桂枝加黄芪汤证,而见正气不
足,不能畅达者,为当用补中益气汤之腹证。
(1)补中益气汤:黄芪(五分,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五分)人参(三分,去芦,有咳去之)当归身
(二分,酒焙干,或日干)橘皮(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2)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3)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4、结胸者,项亦强,当以胸硬胀满而别之,若肌肤干燥,项背凝结,皮出小疹者,当用桂枝加
黄芪汤,不当误用葛根汤。若不解者,以艾灸助之,或以针刺泻其实血。
5、黄芪桂枝五物汤和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皆源于桂枝加黄芪汤,前者无汗出,后者有汗出,
色正黄如柏汁。然而皆以劳气为病因。
【名家论述】
1、桂枝加黄芪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一般的黄家大部分都是利小便就可以治好的,但如果是脉浮,代表病在表,这时候我们就要解
表,解表的话要靠桂枝加黄耆汤。如果是表虚掉又流黄汗的话,我们就要用黄耆芍药桂枝苦酒
汤。
“腰以上汗出,下无汗”,有“但头汗出”,身上没有汗,头上出汗;腰以上出汗,下半身没
有汗。这种都是身体里面有湿。里有湿的时候,赶快就要把湿排掉。排湿的方法很多,白术茯
苓可以排湿。如果你很胖,吃了白术茯苓胃口大开,结果湿是排掉了,人也变胖了。也可以用
苦药和温药配合在一起来化湿,这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乌梅丸,就是苦温化湿的药。还有这里
实症的排湿,“腰以上汗出”、“但头汗出”用桂枝汤加黄芪。处方内容,表实嘛,所以身会
疼重,为什么会疼?因为汗水没有办法透发。三焦是水道系统,不停地制造营养,营养到表又
透发不了。实际上腰以上的汗,是被逼出来的,并不是真正是表虚,那如果是正常人流汗的
话,应该是全身透发的汗,所以第二个处方是表实的时候用。
桂枝加黄芪汤,桂枝芍药各用三钱,黄芪减量,因为你黄芪如果比桂枝白芍多的时候,病人不
容易流汗。所以黄耆一定要减量,不能跟前面的一样。桂枝汤一解肌的时候,汗透发了,黄耆
去黄,不是肝胆的黄,而是三焦的黄!所以呢,大家现在了解了,补气时候我们会加黄耆,补
血的时候当归。什么叫补气,气就是水,所以我们水要气化掉就是靠黄耆。

经方: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腋下黄汗)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原文】
黄芪五两,芍药,桂枝各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
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作者】张仲景
【来源】《金匮》
【经典回顾】
1、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
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主之。
【主治】
1、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是一个收敛的方剂。当一个人在表虚时它可以收敛,有敛汗的功能,免
得黄汗再往外流了。
【剂量】
1、苦酒是醋一杯。
【组成】
黄芪 桂枝 芍药
【时机】
1、是病人有表虚的时候用这个方子。
【方解】
1、黄汗出现就表示病在三焦淋巴系统里面,桂枝白芍把三焦里面油网的油回归到脾脏里面,再
进入血脉神经,由黄芪来收表,醋来敛汗把它收回来,这些药配合的很好。
2、『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来熬,『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这是因为醋喝
太多了,可以减少一点。
【应用集锦】
1、(1)腋下黄汗,是三焦的黄色营养。比如经常游泳的人容易有腋下黄汗,其它地方都没问
题,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一剂知。西医无治。
(2)表实的黄汗,腰以上出汗,用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是去三焦的黄。黄芪补气就是补水。
【比较集锦】
1、中医治疗黄汗只有两个处方:
(1)桂枝加黄芪汤,用发汗来发掉,黄芪比桂枝量少才能发汗。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上降低
黄芪的用量,去掉醋,加健脾胃的甘姜枣。
(2)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用收敛法来治,病人表虚了。
2、黄芪桂枝五物汤和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皆源于桂枝加黄芪汤,前者无汗出,后者有汗出,
色正黄如柏汁。然而皆以劳气为病因。
【名家论述】

1、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看起来像风水,就是我们前面
说的先是风水再来成为皮水再来就是里水了。现在外表看起来好像是风水,但是当汗沾在衣服
时却是鲜黄色,『色正黄如柏汁』。我们中药里的黄柏,如果拿来做颜色染,衣服上的黄色会
变得很鲜黄,像黄柏汁一样很浓稠。『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
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这就是黄芪芍药桂枝加苦洒汤。这个汤方前面有跟大家大致介
绍过,平常这种病人都是属于劳力之人才看得到,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一般是看不到。以前的
河上面划船的船夫,他要带客人渡河到对岸,以前都是用奖划的,到达对岸后,身上流出很多
汗,此时体表已经虚了,而我们吃的食物变成营养以后,经过脾脏吸收后,进入三焦油网系统
再供应给我们全身,而此时却正在划船,结果能量不断从三焦出来,一直在向外消耗,当船到
了对岸停下来后,船夫很热一直流汗,于是立刻跳到水里面去降体温,此时冷水一下子就束到
表,造成要出去的营养出不去,里面又一直在制造,结果堵塞在三焦油网里面,所以流出来汗
的颜色是真正的三焦原色。
这种黄汗顾名思义叫黄汗,跟后面介绍的黄疸不太一样。我们的肝病、胆病都会看到黄疸,病
人全身发炎,而这里的黄是说流出来的汗是黄色的,所以很多苦力之人,他们的衬衫腋下或者
汗衫外面都是黄色的,一看就可以知道是黄汗病。这种黄西医也称为黄疸病,但是脸不黄,以
是流出来的汗是黄的而已。以后大家遇到这种黄汗病人时,大家就了解到真正的病因所在了。
张仲景为什么要桂枝白芍两个等量在用?因为这两味药能够让我们身上的血液循环增加速度,
速度加快以后会让我们本来要进入三焦的黄色营养,马上进入血里面去,无法停留在三焦,这
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重用黄芪,为什么要用黄芪?当我们表虚在流汗时突然遇到冷水,本来
毛孔正开着在流汗,突然间遇到冷水,毛孔就收敛起来。皮肤、肌肉、汗腺,很多水离开汗腺
后还没有从毛孔出来,而停在皮肤跟肌肉中间的地方,日久不去皮肤会干掉,而里湿却更盛,
中医称做肌肤甲错,西医叫干癣之类。大家可以去大医院找皮肤科的医生问他可以治否?目前
不要说西医没法治,外面的中医也没法治,因为他们不晓得如何使用黄芪。像这个处方如果没
有加入黄芪,日后皮肤就会出很多干癣。所以得到干癣的病人,真正原因却是湿热积太久,没
有办法宣洩出去造成的。就如同我时常要求人人都要心平气和,我们生气时,怒就能伤肝,而
肝经是直接络到百会头顶,所以肝的血会先到头顶以后再进人眼睛,于是我们才可以着到。
如果你生气,一气湿热就会往上跑,会聚集在头顶上,以后头项上就都是干癣,实际上来源是
肝家湿热上升造成的。去除湿热之法,如果光是开去湿的药,没有开去热的药,或光开去热的
药,没有开去湿的药,结果永远都治不好,二种药必须要同时用才行。所以张仲景用黄芪,是
因为黄芪不但能够固表,而旦它又能够收表,让已经流出汗腺的东西能够收回来,就要靠黄芪
了。大家知道苦酒就是指酸醋,在中药的理论里面,酸的东西功能是收敛,像肝的味道是酸
味,所以肝主收敛,它能把全身的血通通收集起来,坏的血它也收集起来将之分解掉,把毒素
从大便排掉,让新鲜的血再进入心脏供应我们身体来用。所以这个黄芪芍药桂枝苦洒汤是一个
收敛的方剂。当一个人在表虚时它可以收敛,有敛汗的功能,免得黄汗再往外流了。黄汗出现
就表示病在三焦淋巴系统里面,桂枝白芍把三焦里面油网的油回归到脾脏里面,再进入血脉神
经,由黄芪来收表,醋来敛汗把它收回来,这些药配合的很好。所以『右三味,以苦酒一升』
来熬,『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这是因为醋喝太多了,你可以减少一点,
这是一个收敛的方子。我们中医治疗黄汗,只有两个处方,一个是用发汗来发掉,一个是用收
敛法来治,这个症是要用收敛法来治,因为病人表虚了。第二种黄汗就是下个条辨要讲的。

经方: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腹大如盘)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原文】
桂枝,生姜各三两,细辛,甘草,麻黄各二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中心行皮中即
愈。
【作者】张仲景
【来源】《金匮》
【金匮】
1、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
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
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
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气分心下坚大如磐,边如旋磐,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主之。
【剂量】
1、桂枝三钱,生姜,细辛、麻黄二钱,炮附子一钱,六、七碗水煮两碗。
2、最后剂量要看病人的大小来决定。体格比较小的两钱嘛,小baby半钱。
【组成】
甘草 细辛 桂枝 大枣 姜 麻黄 附子
【方解】
1、此方乃桂枝去芍药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合方;
2、比较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
【应用集锦】
1、日本经方家有用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方治疗乳癌和肺结核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去芍药为桂枝去芍药汤,再加附子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再加麻黄细辛桂甘姜枣麻辛
附子汤。
2、都是一样肚子好像腹大巨如盘:
(1)枳术汤胃很不舒服,胃难过;所以枳术汤是治疗胃。
(2)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麻黄附子细辛胃没有不舒服。桂甘姜枣
麻辛附子汤是治疗阳气让它循环。
(3)心下如复杯,腹满见青筋者,甘遂半夏汤证。
3、(1)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按之硬而不痛,呕而肠鸣。 其肠鸣有如雷声,且响且行,故
又叫雷鸣。雷鸣为热邪激动其水气,多从胸中到中脘脐上之间,肠鸣痞痛,继而大便泻下,谓
之热泻。
(2)附子粳米汤:下脘以下,绕脐周及胁下、腰间,雷鸣且痛,或呕或泻,此属寒疝。必腹中
腰间觉有冷气,且无心下痞硬,是其特征。
(3)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见心下痞硬,水气转鸣。但其证不呕不利,似有水气而非有水气,
为冷气游走所致。

【名家论述】
1、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里的两个汤方过去经方家部没有办法把它解释的很凊楚。其实很简单的利用中医阴阳的观念
就可以解释,阳就是气,阴就是血。如果一个病人气先走,血不走,就是所谓的『阳前通则恶
寒』,阳气不在血里面,病人就会有怕冷的现象。如果是血走了气没有走,病人就会有麻痺不
仁,这是『阴前通』的基本的观念。当食物与饮水进里面去以后,由于肠壁、胃壁所有的消化
系统都有一层膜在上面。如果胃的火不够时,会影响到脾阳的消化力,于是吸收力就不够。胃
本身有火,胃是阳,脾是阴,正常状态下,胃火消食后,原本该要经过油网交给脾脏的,但是
脾的吸收力不够,结果食物营养就顺着肠壁渗出去,于是同时遇到病人肾脏的阳不足,就是里
寒过盛,造成所有内脏都太寒了。平常吸收的食物营养经过三焦油网后转交给脾脏,脾脏是土
生万物,可以将营养灌漑到所有的脏去,所以肝心脾肺肾都能够接受到营养。现在病人的状况
是所有的内脏都寒了,不吸收任何东西。我们的腑吸收营养要交给脏,结果脏不受,而津液又
把它消化掉了,结果就造成所有的营养停在肠壁、脏腑之间和三焦油网的中间,因为停在这个
地方,中医就称之气分。张仲景知道是这样子,现在大家有这个观念以后,诸位先不要看里面
的条辨,诸位先去看汤剂内容。他说『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桂甘姜枣麻辛附
子汤主之。』胃的位置在我们的中焦,胃旁边有腹膜,吃下去的水和饮通通梗在这里,整个绷
起来的形状刚好是胃外膜绷起来的状态,当然会整个腹部都硬梆梆的,形状就像人的聚盘一
样,这就是『气分』。张仲景了解到这病因所在,因此第一个要让内脏的功能恢复,这就要靠
麻黄附子细辛汤,内脏寒太盛时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可以把里寒去掉。前面用桂枝汤,是
因为桂枝汤能够健脾,而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里面是不用芍药的,原因是当时病人已经是在很
虚弱的状态之下,这个时候如果用芍药,而芍药是酸苦湧泄的,是能攻血、破血的药,就会让
病人更虚弱,所以就把芍药拿掉。

经方:硝石矾石散(肝家阴实)
硝石矾石散
【原文】
硝石熬黄,矾石烧等分
上二味为散,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下黑,是其候
也。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
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主
之。
【组成】
矾石 硝石
【时机】
1、用硝石的原因是攻淤血,礬石去湿;
2、一定要确定病人小便正黄,大便正黑,小便黄代表里面湿盛,大便黑代表里面有淤血。所以
这个处方完全是攻肝脏里面的阴实用的,肝脏里面的肿瘤阴实用的。
【禁忌】
1、用这个处方必须确定西医没有碰过病人。
【应用】
1、一般中医治疗女劳瘅,大多以补肾为主,如果是肾阴虚时,就用六味地黄丸,遇到阳虚时就
用八味肾气丸,或是斑龙丸之类的补肾阳的药物来治疗。
2、黄昏发热,怕冷,阳不入阴,身黄,额上黑,足下热,膀胱急,大便黑时溏,是肝脏里面瘀
血,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肝癌、肝硬化也可以用。硝石熬黄,硝石的原因是攻淤血,礬
石去湿。用麦粥来吞,大麦粥能固胃。要确定病人小便正黄,大便正黑,小便黄代表里面湿
盛,大便黑代表里面有淤血,所以这个处方完全是我们去攻肝脏里面的肿瘤阴实用的。硝石是
削坚,攻坚,硬块,肿瘤统统可以。
【名家论述】
1、硝石矾石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第二种黄家,黄昏的时候发热。每次我们看到黄昏发热,除了阳明症,白虎汤症黄昏的时候也
会发热,所以你交个女朋友,在黄昏的时候,夕阳下漫步,突然这个女的很焦躁,很烦躁,看
到你就很不顺眼,白虎汤症,你就开白虎汤给他喝,第二天就很好,开重点。如果不是白虎汤
症,到了黄昏发热,阳会不入阴,很可怕。如果是阳明症,阳明症就是热嘛,它反恶寒,怕
冷,阳不入阴,这是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瘅,其腹胀
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这个肝脏里面淤血,他这讲了两次女劳得之,很不好。我也看过女
孩子得过这种病。
腹满者,硝石礬石散(硝石攀石散),这个处方很凶,用这个处方必须确定西医没有碰过病人。为
啥会有硝石这么凶悍的药在这里?两味药,硝石在这个处方里是火硝石,火硝石根本是炸药。

我们中国古代用火硝石做炸药,一般的清礬石,硝石你把他熬黄,熬的时候要小心啊,你别火
一烧爆炸,结果你脸是黑色的,这个大家都有点commonsense,用铁锅子在上面隔火,隔火就没
关系,把它熬黄,就是熟,礬石也一起烧。礬石这种石头类的东西,你一经过火,石头里面的
水分就会没有,当场你就可以看到石头里面的水,嘶的一下烧掉,然后就变成很细的粉末一
样,等量,为散。那为啥要用麦粥来吞,大麦粥能固胃,因为这个硝石很凶,我们用硝石的原
因是攻淤血,礬石去湿。
你如果觉得家里面房间很湿,弄点礬石在家里面,烧过,一下子,收敛湿很快。你如果鼻子里
面流鼻水很多,晚上睡觉放点礬石在这边,第二天鼻子就干了,那个很强。那这个处方很少人
会用,一次吃一茶匙,就是平时喝汤的一茶匙,吃这个药一定要用麦粥来吞,三餐前,日三
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所以你看这个病人本身是黑疸,这个是死症,不
治。你也不能说不治啊,硝石礬石散,我诊所冰箱里有,都不让人知道,因为你不讲啊,他不
知道啥东西,他就不敢去拿,这个危险的时候,最后一击用。一定要确定病人小便正黄,大便
正黑,小便黄代表里面湿盛,大便黑代表里面有淤血,所以这个处方完全是我们去攻肝脏里面
的肿瘤阴实用的。这个是硝石礬石散,经方里面很有名的两味药。所以在本草里面呢。我们的
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硝石是削坚,攻坚,硬块,肿瘤统统可以。中药的味道只要是咸味的,都可
以攻坚。硝石的味道是咸而苦,所以他能攻坚,用来对付最后一线的药。

经方:枳术汤(胃部包块)
枳术汤
【原文】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磐,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组成】
枳实 白术
【方解】
1、《医宗金鉴》:心下,胃之上脘也。上脘结硬如盘,边旋如杯,谓时大时小,水气所作,非
有形食滞也。用枳实以破结气。白术以除水湿。温服三服,则腹软结开,而硬消矣。李杲法仲
景以此方倍白术,是以补为主也。此方君枳实,是以泻为主也。然一缓一急,一补一泻,其用
不同,只此多寡转换之间耳。
【应用集锦】
1、上腹部包块,多由胃部病变所致。若症见胃脘部结硬如鸡子大,咽中发呛,食纳减少,二便
如常,无明显消瘦者,临床相关检査确不宜手术治疗的,可用枳术汤治疗。取其“心下坚”之
意。
【比较集锦】
1、都是一样肚子好像腹大巨如盘:
(1)枳术汤胃很不舒服,胃难过;所以枳术汤是治疗胃;
(2)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麻黄附子细辛胃没有不舒服。桂甘姜枣
麻辛附子汤是治疗阳气让它循环;
(3)心下如复杯,腹满见青筋者,甘遂半夏汤证。
2、(1)枳术汤: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2)枳实芍药散: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3)排脓散: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名家论述】
1、枳术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老师,一模一样很像啊,怎么样区分
它?它这里讲的很清楚啊:“水饮所作”
胃的下方有水饮,当我们水没有办法气化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情形,他身体都没有问题,就
是在胃的下方有水,也会造成阴阳气不通,这个时候我们用枳术汤。白术祛湿,枳实能够把这
个浊气水气能够让它融通。一般来说我们用枳实的时候,诸位我们再稍微回头一下,我们的小
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很多地方呢我们会用到枳实,大柴胡汤就有枳实,四逆散也
有枳实,枳实真正的功能是什么?当我们的胃消化不好的时候,比如这胃里面比较冷,就会产
生很多的浊水,实际上就是食物坏死掉以后那个水留下来的。枳实专门针对这个浊水可以把它

利掉,所以我们常常会用到枳实。
这两味药可以把胃底下的水饮排掉,所以说会有两个症状看起来很像。我们回头看这个病的时
候,中医讲脾和胃是相表里,当你脾脏湿很盛的时候,胃里面会有浊,没有办法排掉,浊会累
积在里面。所以让脾湿去掉就要靠白术,胃里面的浊就要靠枳实,枳术汤就这样来的。所以用
体会的方式比较清楚,这两个症状都是一样肚子好像腹大巨如盘,唯一的差异就是,但是那个
人呢胃很不舒服,胃难过;前面那个,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麻黄附子细辛胃没有不舒
服。所以一个是治疗胃、一个是治疗阳气让它循环。

经方:栀子大黄汤(胃中热痛)
栀子大黄汤
【原文】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剂量】
1、栀子开五钱,大黄三钱,枳实五钱,豆豉是三钱。
【组成】
枳实 大黄 栀子 豆豉
【时机】
1、这个处方里面没有茵陈,代表这个人没有发黄,有发黄一定会用到茵陈;
2、病人的舌头很黄很热。
【方解】
1、栀子药性寒凉,去肝胆的热;
2、豆豉去胃里面的热;
3、大黄去实;
4、枳实去湿,胃里面的湿。枳实对心脏很好,在这里是对浊水下流造成这种问题。
【比较集锦】
1、(1)栀子大黄汤:枳实栀子豉汤症若发黄者,酒黄疽,心中懊憹或热痛,更加大黄,名栀
子大黄汤。即于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入大黄。酒黄疽者,为嗜酒之人,酒毒郁滞而生热,因而发
黄,此必胃中有宿毒,故加大黄以利之。
(2)栀子干姜豉汤:微有烦躁而不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等重症,此虽热邪不去,但烦躁微而
不甚,故以干姜温中,以栀子清解心中之热。
(3)栀子柏皮汤:发热而不恶寒,心烦,柏皮亦可清热,主胃肠中结热。此方用于黄疸发热心
烦而不可下者,本方尚可用于口舌之病。
(4)茵陈蒿汤:发黄,腹微满,小便不利,或渴,或大便硬者。热邪及里之时,与水气相结,
而成淤热,身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里有水气之候。此证又以不汗出不渴,故
致黄色颇深如橘子色。此方尚可用于口、舌热疮,以及齿龈肿痛属热者。或眼目疼痛等证。
2、(1)枳实栀子豉汤: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一升(绵裹)
(2)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名家论述】
1、栀子大黄汤《金匮要略》(倪海厦)
心中懊憹,胃里面很难受,怪怪的感觉,不舒服或者是热痛,那我们会用栀子大黄,栀子是寒
凉的药,所以他能去肝胆的热,我们一定是看病人的舌头,舌头很黄很热,确定他的脉是很速

很热,我们才会开寒凉的药。如果里面是寒症,你怎么会用栀子呢?这个处方里面没有茵陈,
代表这个人没有发黄,有发黄一定会用到茵陈。所以栀子大黄汤和茵陈蒿汤,这两个都有便
秘,差异就是一个黄一个不黄,茵陈蒿呢,非常的黄,栀子大黄不黄。那我们知道这个是酒客
病,栀子大黄开处方的时候,栀子开五钱,大黄三钱,枳实五钱,豆豉是三钱。基本上大概的
处方就是这样子的。
我们使用到栀子和豆豉,都是主要是为了去热,栀子去肝胆的热,豆豉去胃里面的热,大黄去
实,枳实去湿,胃里面的湿。前面我们有讲到枳实,大小承气汤会有枳实,枳实的真正的功
能,食物堵在肠胃里面后,出不来,只有食物的叟水会出来,枳实就是针对这种,我们会开在
承气汤里面用枳实的原因。当然枳实对心脏很好,在这里是对浊水下流造成这种问题。不然如
果肠胃里面的浊水下流下去,你没有用枳实把他消掉没有把他解决掉以后,慢慢地他会渗透到
膀胱里面去,渗透到膀胱以后小便会很浓稠,就不是水,排出来就很困难。所以我们刚才讲酒
客病,所以酒还是少喝,偶尔喝一喝,没关系,不要喝太多。

经方:猪膏发煎(yin吹,大便黑)
猪膏发煎
【原文】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2、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猪膏发煎导之。
【用法】
1、先将猪油煮到滚熟时,把头发放进去一炸就关火。
2、如果病人嫌吃别人的头发感觉很不好,可以使用自己的头发。
3、此外还有直肠癌、阴道癌也都会看到这种阴吹症。
【组成】
猪膏 乱发
【时机】
1、猪膏发煎有两个主要的症状,第一个大便黑,第二个肌肤甲错,肌肤干燥。
2、妇科里的阴吹:排气从阴道里出来。
【名家论述】
1、猪膏发煎《金匮笔记》(倪海厦)
猪膏发煎啥时候用?你不能说诸黄,看到黄统统用了,不对!
经方里面有两个地方再用猪膏发煎,一个就在这里。当我们一个人久湿。身上湿停积了很久的
时候,这个湿也就干掉了,当你的湿干掉了的时候就会造成身体里面非常干,皮肤非常的干,
所以猪膏发煎有两个主要的症状,第一个大便黑,第二个肌肤甲错,肌肤干燥,拍拍,像蛇蜕
皮一样,这种两个症状。猪油最主要是滋润他,中医几千年前就晓得,那么早就用猪油,知道
猪跟人很接近,现在西医换瓣膜,用猪瓣膜,你看看都是猪嘛,然后中医用猪油来滋润,让他
这个里面身体干燥的部分能得到滋润,为啥用乱发,你这个乱发你真的剪人家的头发来烧,我
才不敢来吃呢,你真的需要猪膏发煎的话,你剪自己的头发,或者你自己是男人的话,你把头
发留长点嘛,然后把它剪掉,猪油放点进去,头发放点下去,炸下,就是猪膏发煎,为啥用头
发,发为血余,所以当你把发熟用过以后,把头发炸过以后,就没了,在猪油里面。是活血攻
淤的,所以猪膏发煎就是用在大便黑,代表身体里面有淤血,还有肌肤甲错,这个第一个使用
的地方。
第二个使用的地方时金匮最后一段最后一篇的妇人科里的用在阴吹上面的,这个阴吹是在子宫
和阴道中间膜上破个洞,结果放屁本来应该从肛门里面出来,结果从阴道里出来,这叫阴吹。
猪膏发煎就可以把他治好,我们讲到那边的时候再讲,我们这里只是提一下,那你乱发如鸡子
大三枚,你不要硬棒棒地挤三枚,就是松松的,三个鸡蛋那么大,松松的啊,你如果挤的很

小,那很多头发,可能好几个人头发剪下来,结果你熬太多了,松松的就好了,猪油适量,刚
好三个头发在里面溶解掉就可以了。

经方:茵陈五苓散(小便不利、身黄)
茵陈五苓散
【原文】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蒿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组成】
茵陈蒿 桂枝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时机】
1、茵陈五苓散用的非常多,就是茵陈蒿和五苓散混合。
2、五苓散证小便不利,兼带发黄,就用茵陈五苓散。
【应用集锦】
1、黄疸病也是全身发黄,小便没有。
2、临床上,有些人是急性肝炎,有些人是胆阻塞,只要看到这个症状,你就可以使用它。
3、湿热内蕴,迫津外泄,而致盗汗,此为湿热型盗汗,尿赤苔黄,用茵陈五苓散治疗效佳。
4、(1)急性肾盂肾炎:由各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或阳性球菌感染肾盂及肾间质所致。袓国
医学认为肾盂肾炎或膀胱炎均属湿热为患,侵及下焦,故称下焦湿热。症见尿急、尿痛、尿频
或尿道灼热,口干、喜凉,或有发热、腰痛,脉滑数,茵陈五苓散清热利湿,其症可愈。
(2)肾炎是指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双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
主的疾病,临床上以浮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肾阴不
足,阴虚阳亢所致。若症见血尿、蛋白尿、浮肿、尿急、尿频,脉浮数有力者,猪苓汤育阴利
水。阴得益,阳亢自平,气化得通,诸证自解。若遇尿系感染而有以上诸症者,亦可用本方治
疗。
【比较集锦】
1、茵陈五苓散VS茵陈篙汤
(1)茵陈蒿汤是大便便秘,身黄;
(2)茵陈五苓散小便排不出来,身黄。
2、五苓散加茵陈为茵陈五苓散。
3、(1)表实无汗发黄者,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2)里实不便者,宜茵陈蒿汤下之。
(3)无表里证热盛者,宜栀子柏皮汤清之。
(4)阴证发黄者,宜茵陈四逆汤温之。
(5)若大便溏,小便秘,发黄者,宜茵陈五苓散利之。

【名家论述】
1、茵陈五苓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茵陈五苓散呢,用的非常的多,茵陈五苓散和茵陈篙汤。茵陈篙汤是大便便秘,身黄,茵
陈五苓散小便排不出来,身黄。就是茵陈篙和五苓散混合就是茵陈五苓散。先食,就是饭前
吃,药粉剂。这个黄疸病也是全身发黄,小便没有,五苓散的主症就是病人口渴,小便不利,
对不对,五苓散,发黄,兼带发黄,就是用茵陈五苓散,临床看的时候,有些人是急性肝炎,
有些人是胆阻塞,或者是其他样,你只要看到这个症状,你就可以使用它,所以我们同样是同
样一个黄,一个是大便便秘,一个是小便不利,这两个。

经方:半夏麻黄丸(胃动悸、肺寒实)
半夏麻黄丸
【原文】
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时机】
1、胃的动悸,有寒水;肺的寒实。
【方解】
1、半夏去胃里的停水;
2、麻黄打开肺,也解表去水;
3、因为是丸剂,不会出大汗。
【禁忌】
1、有口渴的人不宜。
【应用】
1、病人无汗感觉有些水肿加上呕逆的心下悸,可试试这个药。
【比较】
1、悸为病症,其所发之处有三:心中、心下、脐下,且其候不一。
(1)因水气而致者,半夏麻黄丸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是也;
(2)因热而致者,小柴胡汤证;
(3)因急迫而致者,小建中汤证、桂枝甘草汤证
(4)由惊而悸、忧而悸、时悸时止者,无须服药治之(当治其因)。
【名家论述】

1、半夏麻黄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半夏麻黄丸这个处方很特殊,用丸剂,也可以用药粉。将麻黄、半夏的粉放到胶囊里面用。
这个处方有两个地方用:心下悸,讲的是胃。胃有动悸。当一个人胃中有蓄水的时候,会有悸
的出现。动、悸,胃里面水多,那我们必须要靠半夏。半夏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去水,尤其
去这个中膈,胃里面的水,可以止呕。还有呢,半夏可以去痰。水如果没有去,以后就变成
痰。当你用半夏下去的时候,水排掉了,可是这个半夏不会那么听话。半夏一吃下去以后,她
会把小肠,大肠,很多肠胃里面的水都清掉,速度很快,甚而至于,食道里面的水都清掉了。
所以我们在使用处方的时候,病人如果有口渴,一般我们不加半夏进去。因为半夏会把水利的
很快。
你看我们有大半夏,小半夏汤,我们都不用甘草,甘草能够蓄水,本来它是蓄水的,所以绝对
不可以用甘草。那为什么他要配合麻黄来用?麻黄呢,一般人了解麻黄,对心脏啊他可以可以
让心脏加速。实际上麻黄是什么?麻黄有宣发的效果。麻黄药质非常的轻,所以麻黄宣肺,把
肺像雨伞一样打开来。一打开来以后,大肠里面的津液就往上蒸,通通蒸到上焦上来了,肠胃
里面的津液往上走。半夏来利水,把胃里面的水排掉。麻黄来把水升提上去。所以两味药就这
么简单。
这个处方还用在一个地方:肺家寒实。肺家的寒实与肺阴实不一样,如果我讲阴实就是有癌
症,寒实的时候,我们要去寒与去实并用,当你肺家寒实,肺里面是冷的,你涤痰,半夏能够
涤痰,把痰去掉。麻黄呢,宣肺,就讲完了,就两位药,你看它厉不厉害。所以我们小青龙汤
里面,麻黄桂枝白芍,麻芍姜辛桂五草半,里面有半夏原因就在这里面。当然小青龙汤,你不
能说,老师,这有肺家寒实你就用小青龙,表也要有实,才会是小青龙汤证。
所以这两个症状,同时可以用。
那一般的剂量呢,因为是粉,等量。比如你做了100克胶囊,一般我们的剂量都是8颗一次,一天
3次,24颗胶囊。

经方:大黄硝石汤(黄疸,里实很盛)
大黄硝石汤
【原文】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组成】
栀子 大黄 黄柏 硝石
【名家论述】
1、大黄硝石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条辩就是,如果肝胆有问题,同时又兼有大便堵在里面,加上小便不利造成里实更盛,这
个时候就是大黄硝石汤证。大黄硝石汤专治里实很盛的人,本来病人就已经有黄瘅,胆汁已经
堵到了,结果大肠里面又结实得很盛。照理说如果是单纯的是肠子里面实很盛,我们用大承气
汤就好了,现在顾到病人同时有黄疸病,这时候大承气汤并不是很适用,就把它改成大黄硝石
汤。大黄和芒硝同样还是要用。为什么要加黄柏还有栀子呢?黄柏这个药是专门消除下焦有热
用的,像肝胆很湿热的人,这些湿热就会进膀胱,造成小便不利而且又灼热,这个时候我们要
靠黄柏来去热,然后把水利出来。栀子也是去热的药,但栀子是直接进入肝胆来去热。
我们经方家有几个看法,第一个若不会用栀子,第二个若不会用茵陈,第三个若不会用黄芩,
第四个若不会用柏子仁这几味药的话,是无法将肝病治好的。所有肝硬化、肝癌的病人,我们
一定会用到这几味,就是张仲景要告诉我们的,其他的药是临症时再做加减的。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柏子仁是个仁剂,里面油脂很多,专门可以通利大便的,当肝病的人身体虚
掉后,如果开大黄的话有可能会受不了,使得很营养的食物吃进去却被大黄利掉了,同时因为
肝病的人抵抗力比较差,肠胃消化力量也不是很好,所以要让肠胃里面已经有的宿食、浊物等
先排出来又不伤到正气。茵陈蒿能退黄,栀子也能退黄,一个进入胆,一个进入肝。茵陈比较
偏重于入肝,栀子比较偏重入胆,肝胆是表里,以这四味药为主药。怎么做加减呢?如果病人
有少阴症,就加麻黄附子细辛。病人有血不足,脉很洪、很大,肝病的人有贫血,因为脾脏功
能不能造血,这个时候你要加些补血的药进去,像当归、川芎、生地等补血的药,同时你须要
加些健脾的药进去,比如说桂枝,当病人已经虚的时候白芍就不要用了,加桂枝进去让脾阳健
起来,再加一些生姜红枣把肠胃的津液补足,这些都是治疗肝癌方的加减法,其中这四味药绝
对是不会去掉的。黄柏一定是遇到小便不利、膀胱有热痛时出的。只要尿道那里很热、很痛,
都会出到黄柏,因为黄柏是很强的下焦去热药。黄柏不能沾到衣服,一沾到衣服就会被染黄。
过去民间拿来染布,要把布染成黄色就得用黄怕,布被黄柏染到的话洗都洗不掉。

经方:柏叶汤(吐血不止)
柏叶汤
【原文】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主治】
1、吐血
【草药解读】
姜 侧柏叶
【应用】
1、柏叶汤是很有名的治疗吐血的方子
【应用集锦】
1、出血性紫斑病(肥尔侯夫氏病) ,血小板减少,有时甚至消失,皮肤出血之范围甚广,并多有
鼻粘膜、口腔粘膜、软腭、胃肠粘膜等出血及内脏出血,呈现发热、全身倦怠等重笃的一般症
状,多伴有脾肿。可选用柏叶汤、黄土汤、温清饮,有时能使病势减退,转向轻快。
2、胃癌下血、肠胃出血用黄土汤;吞不下东西,加利膈汤;吐血,柏叶汤;胃酸,加旋覆花代
赭石。
【名家论述】
1、柏叶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吐血不止。从嘴巴吐血出来,里面的原因呢,可能是你食道出血,可能是你的肝癌,肝硬化,
每个人的晚上,血都会落到肝里面去。可是你肝里面都是肿瘤,硬化了,这个血没有办法在肝
里面。结果大量的血就进入心脏,进入胸腔周围,这时候你的静脉受不了,就爆裂出来,吐血
出来。胃里面出血也会吐血。这个肺里面咳血,咳嗽带的血。所以吐血呢,一定来自肠胃,或
者是来自内脏,不是来自肺。
柏叶汤是很有名的治疗吐血的方子,这个经方跟温病想法不一样,经方认为说吐血或者下血都
是肠胃里面太冷,那你看到表证,那这个人吐这么多血出来,一定是热,开得是寒凉的药。所
以瘟病派开得都是寒凉的药。我们开得都是温热的药。完全想法是南辕北辙。柏叶止血的效果
非常强。经方里面有两个止血的,一个是柏叶,一个是阿胶。柏叶就是侧柏叶。肚脐以上有出
血,我们大部分用柏叶。肚脐以下的出血,比如说,女人妇科,这个月经,排出来,停不了,
我们认为病人需要停的时候,本来是血无止法,如果你身体正常了,阳回头了,这个血自然而
然就会停下来。如果病人失血很重,已经贫血,这个时候我们要去止下焦、阴部出来的血,会
用阿胶来止血。嘴巴吐血出来用柏叶活血。那干姜呢,还有艾叶,我们后面还有一些胶艾汤,
像阿胶跟艾叶。这里呢,柏叶跟艾叶配合干姜,干姜是温胃,也是辛辣的,也是对肺非常的
好,所以上焦太寒冷,我们用干姜柏叶。那艾草呢,这个东西,我们在灸的时候,针灸的灸,
用艾。艾能够让进入血脉神经,所以当你用这三味药,简简单单的三味药混在一起的时候,方
义就来了,艾可以让血归经,不会再到处走,柏叶呢,能够止血,干姜呢,能够促进肠胃的蠕
动,让它恢复。这个正常,因为中医的观点,经方的观点,认为说里面冷才会出血。有没有道

理呢?有。
诸位,我请问你,如果你住在北方,台湾没有,但是如果你在大陆的北方或者北美或者温哥华
加拿大,冬天的时候,你白天去浇水,水管放在那边,那你第一次到北美来你不知道啊,下
雪。你把水龙头关了,结果水管里面还有很多水,第二天早上看,水管破掉了,你还在那生
气,谁把我的水管戳破,其实是冰块会让他暴裂掉。人身上也是一样,太冷了,所以血管会破
裂掉,所以要干姜,就是中医北派的观点是对的。那你如果寒热观念没有弄清楚,看到病人吐
血的时候,你不敢使用热药,耽误了治病的时机。
这个处方最难接受的就是马通汁。这个马通汁,按照过去的观念,这个马要去找白马,不是说
我属马替马讲话,实在是我都不能接受,咖啡色,褐色的马还不行,非得要白色的马,花的马
还不行,到哪去找啊?用白马的大便,越讲越恶心了。白马的大便跟水煮在一起,那为什么要
用马通汁,有原因的,因为你如果是肠胃出血的时候,嘴巴里面吐血出来你只看到的一部分,
还有一些血呢,回流,跑到小肠大肠里面去。那这个血会跟宿便混在一起,承气汤,我们用大
黄芒硝,一般来说只能攻宿便,如果血停在肠胃里面,清不出来。所以这个用马通汁下去,就
是希望能够混合在一起,能够把这个宿便排出来。因为这个马啊,诸位骑过马就知道了。你们
到佛罗里达来,我带你们去骑马。这个马呢,一边走一边大便,一边可以吃东西,所以这个很
厉害。那这个,那老师,我们没有马通汁,这个方可不可以用,当然可以用啊,怎么那么蠢
呢,一定要马通汁,不要那么死脑筋。我们治疗肝病,食道,胃,如果血从嘴巴出来,一定会
用到这个处方。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一剂就知,一副药就中了。柏叶三钱,干姜三钱,艾叶三
钱,都是三钱的量,六碗水,煮成两碗。

经方:黄土汤(肠胃下血)
黄土汤
【原文】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灶中黄土可以用赤石脂来代替。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组成】
甘草 地黄 白术 阿胶 黄芩 附子 灶心土
【时机】
1、肠胃出血的时候,大便带血,黑色的血。如果擦的时候有血而且颜色是新鲜的,就是痔疮。
【方解】
1、干地黄补血,因为有下血的人一定兼有血虚;
2、甘草、白术健脾整胃的,增加脾的蠕动,让肠胃消化的很好能够生新血;
3、附子除寒,因为失血的病人除了血虚之外,一定也有里寒;
4、阿胶止血;
5、黄芩消炎,因为肠胃有破口,不管是在十二指肠的位置或在小肠中,本身就一定会发炎,肠
胃发炎就靠黄芩,黄芩能消炎;
6、灶中黄土来补破裂的伤口。临床上如果没有,可以用赤石脂来代替,赤石脂是温剂。
【应用集锦】
1、胃出血,胃下垂,胃溃疡,胃癌,统统可以使用它;
2、(彭子益)黄土汤治便血,用附子黄芩灶心土白术炙草阿胶地黄。既用附子之热性,又有黄
芩之寒性。既用灶心土白术之燥性,又用阿胶地黄之润性。用附子、因肾水寒不能养肝木也。
用白术灶心土,因水寒木郁,土气必湿。土湿则木气愈郁,愈妄肆疏泄也。用阿胶地黄,因木
郁疏泄,必生风燥、既生风燥,必更疏泄也。各有认定,各有着落。亦非寒热燥润并用,彼此
牵制也。
有人嗜酒,遂病便血。六年无虚日,服黄土汤病反加。其病面黄,左腿足热,左手心热,左乳
部微胀,大腹满胀,小腹硬胀,均时胀时消。行动则咳。脉小而短。为处一方,麦冬白芍法半
夏各三钱,川芎一钱,白术茯苓苡仁各三钱而愈。此病面黄,土湿也。左手足热,血去木枯,
又阻于湿,木气不能左升,则左足热。木气不能右降,则左手热。木枯气滞,升降不和,则胸
腹胀也。方以术苓苡仁,除湿建土。麦冬半夏白芍,由右以润降肺胆胃三经。轻用川芎,由左
以温升肝经。肝胆二经升降调和。风木之气得润,中土之气运化,故诸病皆愈。脉短为气滞,
故不用甘草以增滞也。凡黄土汤证,木气不枯,气不滞脉不短小,不热不胀。此病乃土湿木
枯,热而又滞之病。认定土湿,苓术苡便有了着落。认定木枯生热生滞,白芍麦冬川芎便有着
落。降药多升药少。造化之气,能降自然能升,升降自如,胀满热咳皆自愈矣。升降的运动
圆,血自不下也。

3、胃癌下血、肠胃出血用黄土汤;吞不下东西,加利膈汤;吐血,柏叶汤;胃酸,加旋覆花、
代赭石。
4、黄土汤:脐周动气,时奔豚气上冲而攻心胸,或冷痛、手足不仁,或小便不利、或吐血、衄
血、或下利、或便脓血者,此方皆大效, 此方证见于堕胎后、或大失血者甚多。黄土汤的奔豚
比其它治疗奔豚的方剂所见症状要重。
5、出血性紫斑病(肥尔侯夫氏病) ,血小板减少,有时甚至消失,皮肤出血之范围甚广,并多有
鼻粘膜、口腔粘膜、软腭、胃肠粘膜等出血及内脏出血,呈现发热、全身倦怠等重笃的一般症
状,多伴有脾肿。可选用柏叶汤、黄土汤、温清饮,有时能使病势减退,转向轻快。
6、亡血
(1)四逆加人参汤:微脉,脉没有力气或脉芤,没有活动性出血
(2)黄土汤:洪数脉,有活动性出血,黄芩配生地对活动性出血有截断作用
【比较集锦】
1、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1)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
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2)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
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2、血病辨证及方治表
血病诸

血病辨证
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吐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极饮过度所致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
迟,腹不满而言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
血也。当下之
吐衄血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泻心汤
吐血 吐血不止者,用泻心汤无效者 柏叶汤
下血
下血者,先血后便此近血也 黄土汤
下血者,先便后血此远血也 当归赤豆散
3、血证附方表
血痢方 治血痢 预备百要方

血证方 伏龙肝汤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或不利
千金方
续断止血汤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
阿胶丸 治便血,先便而后血,谓之湿毒 医林方
4、 左寸脉芤是阿胶证,《伤寒杂病论》中含阿胶的处方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当归建中加地
黄阿胶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大黄甘草汤、黄土汤。其中:
(1)脉弦而无力,厥阴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2)脉大,含有桂枝证,当归建中加地黄阿胶汤证;
(3)脉细,黄连阿胶汤;
(4)尺脉长,猪苓汤;
(5)脉沉,阳明腑实大黄证,大黄甘草汤;
(6)脉微,阳虚出血,黄土汤。
【名家论述】
1、黄土汤《金匮教程》(倪海厦)
再来看这个黄土汤,这里我们速度要放慢下来了。要补充一些方剂进去。我们从喉开始,喉
管,一直到我们的食道,喷门,胃,如果有东西梗在喉咙里面,东西吞不下去,伤寒论里边
呢,我们有半夏苦酒汤,但是这个半夏苦酒汤呢,指的是一般气瘀到,或者发炎。喉咙肿在那
边,吞不下去。那你遇到一个人,是喉癌,食道癌,力量就不够了,无论你是喉癌,或者是食
道癌。所谓喉闭,喉咙闭煮,就是寒。为什么?寒则缩,热呢,就会膨胀。所以我们知道里面
一定是寒的。所以我们用炮附子,喉咙食道这边会有问题,寒水一定很多。所以会使用到半
夏,来去痰。经方到后来妇科里面呢,我们会介绍一个处方叫半夏厚朴汤,也是治疗妇人老是
感觉咽中,好像老是有东西堵在里面,梅核气一样。也是用半夏。它能够去痰。还有呢,栀
子,这三个药放在一起的时候,你如果病人痰很盛,东西吞不下去啦,呼噜呼噜里面痰很多,
老师我半夏用六钱,栀子呢能够除烦,去虚热,附子少用一点,一般剂量是,半夏最多,再来
是栀子,再来是炮附子。这是一般的。
那你如果,那是你看到病人呢,你才知道如何开这个处方剂量是多少。你如果没有看到病人,
怎么办呢?那就等量。等量以后就问病人,吃这个药怎么样?好多了,但是我痰还有。半夏加
重,第二次换方的时候,半夏加重。对不对?喉咙里面还有很热,炙热的感觉,因为虚热,寒
在里面束到它的时候,热会往上走,胃热会往上走,栀子要加重,不行,喉咙还是闭塞的很厉
害,炮附子加重。有的时候病人没办法一定跟到你嘛,可以这样子做。那胸腔的地方是阳的位
置。也就是我们的气之所在。所以当我们开好处方的时候,要开一些行气的药。这就是张仲景
的精神。半夏厚朴汤就是这样来的。为什么要加厚朴?因为厚朴可以行气,所谓行气,就是当
我们身上气淤到了的时候,比如说一个病人肚子很大,肿的很大,就大小便都有啊,也不是肝
癌,肝硬化那种腹水的肿,那我们用厚补,生姜,半夏,人参,甘草,这是伤寒论里面的,这
是厚补,那如果喉咙这边呢,咱们可以用苏叶,苏叶也是对喉咙,开胸膈非常的好,苏叶就紫
苏叶,那如果是肿瘤,肿块生到的时候,在喉咙这边或是舌头上,脸颊喉咙这一带,我们从本
草经选药出来,比如说我们有个药,叫作络石藤,藤呢是络的,络石藤呢长的样子,这个就是
大石头,络石藤就是这样子,石头上包住,我们用的这一段,对喉咙,舌癌,喉癌,效果非常
的好,那基本上如果说这个病人没有经过化疗,没有经过开刀,那效果会非常的好,但是如果
开刀化疗后,不行,因为人已经变了,所以处方用的再重,可能只是延长寿命。所以尽量让病
人不要动,让我们动手比较好。所以我们应该是病人的第一选择,而不是最后一个选择。
这三味药我们可以合并在一起的时候,称为利膈汤,利胸膈,开利胸膈,经方里呢有半夏炮附
子,半夏栀子,我们把这三个药并在一起使用,用在这个地方,所以如果你以后听到病人东西
吞不下去了,那这个食道里面有问题,都可以使用这种处方,我们为什么不赞成病人吃甜的,
因为甜的吃下去之后,这个人工糖啊非常的不好,人工糖呢体积非常的小,一点点,吃了太多

的人工糖吃到身体里面去以后,我们的细菌跟滤过性病毒,嘴巴都很大,所以人工糖体积很
小,吃进去以后,等于喂食了细菌和滤过性病毒,这个时候他们吃了人工糖之后,排出来的代
谢物就是酸,那胃里已经很酸了,再吃人工糖就更酸,那老师我吃蛋糕的时候,喝杯咖啡好不
好,咖啡也是酸,几个酸加在一起太多了,酸就会反逆,食道癌、喉癌,日久了就会破洞吐
血,胰脏癌,胃癌,都这样来的。
胃癌
下面介绍的这个处方,是我治疗胃癌的主力方,那你如果病人有出血,你用这个处方,配合刚
刚的柏叶汤,吞不下东西,配合上利膈汤,那你不用管它在食道哪个位置上,在贲门位置上,
在胃的部分,这样了解吧
下血,大便里面带血,刚刚是吐血,吐血和下血千万不要搞错了哦,一个人在吐血,你给他吃
黄土汤,下血的时候吃柏叶汤,鸡同鸭讲,先便后血,大便先出来,再排血出来,这是远血,
意思就是当你的胃有出血或是肠子里面出血,经过了小肠再经过了大肠,这么远呐,排出来的
血,这血已经缺氧,是黑色的,所以大便是黑色,这时候马桶一冲,水一下就走,看到红色,
肠胃里面出血,这黄土汤呢,胃出血,胃下垂,胃溃疡,胃癌,统统可以使用它。
我在美国看病时,我们经验太多了,那个病人跟我说我大便里面黑的,常常呕酸。就已经讲完
了,我说你喝咖啡,你怎知道,我每天喝咖啡,一大碗。那你如果不知道病因,那你怎么治
他,治不好。所以我跟他说,你要overnightrecover还是要拖,看你自己,我当然要overnight,好
咖啡不要喝了,甜食不要吃了,就恢复的非常得快,就是这个黄土汤,我治疗了很多。
那大家看这个黄土汤,地黄呢,因为病人有出血,所以呢地黄补他的血,白术和甘草,都是健
脾整胃的,炮附子,因为胃寒,也必也是寒的,阿胶是止血。
现在看到黄芩,我们有好多种泻心汤,三黄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老师那么多的泻心汤有没搞错,没关系我教你,慢慢教起来哦,我就不相信教你不会,当你胃
里面有发炎的时候,黄芩,当你小肠里面有炎的时候,黄连,这就是黄芩和黄连差异的地方,
当你心脏过热,或是心虚的时候,所谓虚就是阴虚,血不够的时候,舌苔是黄的,就是这个黄
连,所以这个黄连呢是入心脏,因为它苦太苦了,苦味入心,心同小肠相表里。黄柏呢跟这里
完全不相干,黄柏如膀胱,入水道系统,所以就是这三黄汤。所以就是因为黄芩,黄连,黄
柏,三个处方三个药加在一起的时候,它可以从胃里一直消毒到小肠,可以消毒到水的系统,
所以就变成解毒汤,身上的毒,比如说你是食物中毒,或是尿,肾脏病的尿,尿液回流,这个
毒物跑到水里面去,也是解毒汤,这是我给大家一个基本的概念。
所以这里是胃,所以我们要用什么,用黄芩,不用黄连,黄柏,
灶中黄土,现在市面上你去买的时候,你或者你开灶心土,或者是伏龙肝,老师这个很好听啊
就是灶心土,现在台北呢我们都用瓦丝不用灶心土,这个灶心土呢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烤过以
后,这种土最好,灶心土就补,消破洞的地方,那临床上面你只要看到胃癌,病人有下血,大
便是黑色,就你可以开这种处方,那有好几种胃癌,中医的看法是这样子,不管西医讲什么胃
癌,我们中医分这几种,病人呢吐血,我的病人呢三更半夜,晚上在家里面吐血,吐得床上都
是血,然后呢跑到急诊处去,一看胃癌,开刀,拿掉。想想这怎么可以啊,胃没有了怎么可以
啊,换家医院,再去检查,胃癌,一样的结果,开刀,好。没办法拉,跑来找我们。病人吐血
又下血,黄土汤和柏叶汤加减,吃两个礼拜,然后病人再回到同样的医院去检查,然后这个医
生说你很好啊,你的胃很好呀没有胃癌你来干吗?也不知道这个病人两个礼拜前来找过他,医
生问你为什么跑来,病人说医生我来检查下胃。你的胃很好呀你看里面都没有问题,我胃里有
点东西有点难过,里面红红的有点发炎,可是医生两个礼拜前说我有胃癌,什么,叫这护士调
出资料一看,的确是胃癌,吓一跳。
但是你要知道治疗这个病时,甜食要停掉,咖啡要停掉,如果呕酸很重时,吐酸吐得很重,就
加旋复花,这个旋复花呢代赭石,各三钱,去酸,这就是加减,如果病人今天来没有吐血,下
血,只是胃酸,呕吐的很厉害,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甘草,大枣下去就好了,但是你如果
说你不知道这个酸是因为他吃甜的,喝咖啡来的,病照犯。
这次你们去美国,我们有一个好朋友,他在发兰德,他是一个基督教教会里面的一个头,跟我
很好,那我们在一起打麻将,他喝咖啡,那么大一杯,一天十几杯,他说胃会不会有问题,我

说,不行,胃会有问题,不是胃癌就是胰脏癌,他说有你在,我怕什么,不幸被我言中,发病
了,发病后他刚好在台湾,他连夜买票坐飞机到美国找我,太太还在台湾,太太也不管了,找
我,给他治好了,到现在他看到咖啡就逃走了,再也不敢喝,吓死了。
那这个黄土汤呢除了肠胃出血以外,有一种症,病人呢精神错乱,昏迷了,有幻觉,哦,会产
生幼觉,不断的摇手,中医的观念呢,土能胜水而平木,当我们去强土的时候,可以制水,水
肿就不会来了,肝木就会平下去,这是一个治症的法则,好像一个公式一样,所以当我们用黄
土汤去强脾胃,病人是不断的动,动症都是肝,所以黄土汤吃下去,跟它风马牛不相干的,只
因为黄土汤是土而已,结果,就此,(没听清楚)就好了,所以这个治症的观念一定要有接着
下来,诸位看这一条,临床上,买不到灶心土,用赤石脂可取代它。

经方:三黄泻心汤(吐血、流鼻血)
三黄泻心汤
【原文】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组成】
黄连 黄芩 大黄
【时机】
1、实热证
【方解】
1、解全身毒,黄连解心血毒,黄芩解三焦热,黄柏入肾解喉热。
【应用集锦】
1、手脚非常热无法安睡;
2、三黄泻心汤用来止血,鼻子、眼睛、牙齿出血,用粉,冷水冲服,热水无效;
3、亦治霍乱。
4、心气飘摇不定,常觉通通跳而不平静,或惊悸忧虑,甚则发狂,谓之心气不定。不定者,摇
动不稳定之谓,三黄泻心汤。
5、吐血之止血:
(1)实证:三黄泻心汤,病情轻者,十灰散
(2)虚症:去血太多,其证喘促昏溃,神气不续,六脉细微虚浮散数。此如刀伤出血,血尽而
气亦尽,危脱之证也。独参汤
(3)寒症: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溺,脉细微迟涩,面色渗
白,辱口淡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甘草干姜汤
(4)淤血:上述方皆不效,系瘀血不行,而血不止者,血府逐淤汤
十灰散(大蓟、小蓟、茅根、棕皮、侧柏、大黄、丹皮、荷叶、茜草、栀子(各等分)。上药
烧存性为末,铺地出火气,童便酒水随引,黑为水之色,红见黑即止,水胜火之义也。借以向
导耳,吹鼻止衄,刃伤止血,皆可用之。
【比较集锦】
1、颜面潮红
(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
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
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C、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2、(1)三黄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2)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3、(1)三黄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3-->1,顿服之。
应用:气血有热,故有吐血、衄血等证。或有下血便血等证,或有狂乱证,此皆由心气不定所
致。或血气上冲而眼目红赤生翳,或头项肿热,口舌热,疮疔痈疖热痛,气凌,积聚之心悸惊
烦,产后血崩,便秘,脉数,心下痞硬,冲逆,面赤等。或小儿丹毒,一切积热,血热,血气
上冲而心烦悸,天行下痢脓血等,总之,以心下痞,心中烦悸不定为依据
(2)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渍之。
4、三黄泻心汤治冲逆病,眼目、口舌等疾。不可与桂枝汤治冲逆之证混同。三黄泻心汤治血气
上冲,心中有热。而桂枝汤治表虚气逆上冲,故三黄泻心汤证兼有脉数,便秘等证。而桂枝汤
则专和肌表营卫。
5、便下纯脓血,痞硬不甚者,用三黄泻心汤;少腹急结者,用桃核承气汤;心下痞,腹部拘急
而痛者,用黄芩汤;或热利下重,渴欲饮水者,用白头翁汤。
6、血病辨证及方治表
血病
诸证
血病辨

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按之绝
者,下血烦咳者,吐血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
眴、不得眠
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极饮过度所致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
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而言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
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吐衄血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泻心汤
吐血 吐血不止者,用泻心汤无效者 柏叶汤方
下血
下血者,先血后便此近血也 黄土汤方
下血者,先便后血此远血也 当归赤豆散
7、血证附方表
血证
血痢方 治血痢 预备百要方
伏龙肝汤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
血,或利或不利

方 千金方
续断止血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
血,或利或不利
阿胶丸 治便血,先便而后血,谓之湿毒 医林方
8、狐惑病证方治表
蚀喉惑病 欲眠目不得闭,不安,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
白,声嗄蚀喉 甘草泻心汤方
蚀阴狐病 一切证状如前不蚀喉而蚀阴 苦参汤洗方
蚀肛狐病 一切证状如前不蚀喉而蚀肛 雄黄薰法
9、附千金狐病证方治表
狐惑附方
温毒气为病蚀于上者 泻心汤
狐惑湿热生虫,默默欲眠,寝食不安 狐惑汤方
狐惑脉数、无热、微烦,默默欲卧,汗
出,初病目赤如鳩眼,继则四黄黑 赤豆当归散方
【名家论述】
1、三黄泻心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前面的柏叶汤是治疗因胃的虚寒而引起吐血,如果是胃的实热症就不可以用了。这里所谓的
『心气不足』是代表心阳不守,而阳不守的时候阴血就会离经逆行,结果像女子月经就会因此
逆流,于是就出鼻血。或是遇到肝硬化、肝癌等肝家阴实之证,结果肝脏因为阴实而不收纳血
后,大量的血会因此进入心脏,当心脏无法承受这大量的血时,胸腔里的静脉血管就会破裂,
于是就发生吐血,此时仲师就使用三黄泻心汤:黄连、黄芩等量用,这两俩药因苦味可以入
心,所以能够够补心气之不足,大黄把已经淤在里面的淤血清出来,所以这个三黄泻心汤,专
门是针对、心气不足时服用的。现代因为工商业时代大家都很繁忙,结果时常有时三餐不按时
吃,这种人一般都是得到胃家虚寒之症,遇到这种病人,经方家多使用黄土汤。
三黄泻心汤在治疗这类流鼻血或是吐血时,不要给病人喝煮熟的汤剂,要生用药材直接热泡水
用。用热开水把它当茶泡,就是取它的气,不要取它的味。病人不下面出血,而是鼻子或是口
腔上出血,所以我们取药的气,是让药气往上走。一般流鼻血我们可以甲针灸,针天府、侠白
等穴位,天府侠白穴你针扎下去后病人还在流血,就是你没扎到穴位,否则是不会再流血的。
中医学是站在外面看里面是什么的一种学问,如果今天扎完针,病人鼻血不流了,但是如果你
看到病人眼白中还带有晕黄色,我们就知道还有问题在里面,病根尚未去除,中医是不管病家
得到鼻咽癌或者是什么其他癌症,只要症状一样,治法就不变。所以有晕黄就代表还会再流
血,我们要想办法把这晕黄去掉,所以像我们在治疗鼻咽癌之类的时候,大部分开出来的方子
都是入肝、入心的,让肝火、心火下降。所谓火就是炎,炎下降可以让鼻咽癌部位的癌细胞没
有得到营养,结果癌细胞就干燥掉了、就死掉了,临床上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

经方:大半夏汤(朝食暮吐)
大半夏汤
【原文】
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经典回顾】
1、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
心下痞硬者)
【剂量】
1、生半夏与人参等量
【组成】
人参 石蜜 半夏
【应用】
1、如果腹中饥,口不能食,就是吐伤到胃液了;
2、小孩子吐多了不想吃饭;
3、朝食暮吐,大半夏汤,半夏与人参等量加蜂蜜;严重一点的,有胃酸反逆,用吴茱萸汤;更
严重的,嗝气得厉害,力量上冲到食道、胸腔,用旋覆代赭汤。
【比较】
1、半夏+人参+白蜜为大半夏汤;半夏+生姜为小半夏汤,加茯苓为小半夏加茯苓汤。
2、(1)吃坏肚子,吐得已经不想吃东西了,吐的太过了,饿但吃不下,大半夏汤;
(2)早上吃的稀饭到晚上吐出来还是稀饭,就给吴茱萸汤。朝食暮吐就是胃下垂了;
(3)大半夏汤是专门对胃,吴茱萸汤更强、是进入脾脏的;
(4)嗳气很厉害的时候,加上旋覆代赭汤。
3、呕吐太过了之后的变症:
(1)吐太过了,胃的津液伤到了,虚热往上走,病人就会烦燥,大半夏汤;
(2)渴而烦燥者、就是胃裹面的水没有了,胸腔里面的水也没了,白虎加人参汤;
(3)如果病人但热不渴,代表胃的津液没有伤到,但是还有表热,白虎加桂枝汤,因为兼有表
热阳明热,但是胃的津液没有伤到,所以把人参拿掉,把人参换成桂枝。
4、(1)大半夏汤: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胃有停滞的食物。
(2)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胃有停水。
5、(1)小半夏汤:谷不得下,呕吐最急,故尚未至痞,因胃中有饮,随气上逆阻于谷入之
道。
(2)大半夏汤:食得下后而吐,剧烈时可见痞鞭。
【名家论述】
1、大半夏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胃反,是一个症状,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我们叫胃反。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
大半夏汤跟小半夏汤:小半夏汤是胃里面有停水、恶心哦、打嗝,我们用半夏跟生姜对不对。
大半夏汤呢,半夏、人参、跟白蜜,大家注意看这个处方后面怎么组这个药,就大概知道为什
么这样处方了哦。他说呢,这个水呢,还没有入药之前,还没有煮药之前,水跟蜂蜜呢,和一
和,混和在一起。意思是说,让蜜溶解水里面。那你可以用三碗水,比如说,半夏用五钱,人
参三钱,白蜜一碗。蜂蜜,你不一定要找白的蜜,蜂蜜就可以。用六碗水煮两碗,实际是五碗
水加上一碗蜂蜜,就等于六碗嘛,你把它和在一起后,再去煮这两味药。那你如果说强一点。
老师这个药都没什么嘛,我们如果说恶心的,吐成这样子哦,我们把三碗水煮成一碗,变成说
两碗水混合一碗蜂蜜,让它和在一起后,三碗再去煮成一碗。好,那温服一升。为什么这个处
方。当我们恶心得很厉害的时候,胃的津液会伤到,津液伤到的时候,我们经方里面都是用人
参,把这个津液补回去。人参如果市场上太贵,那用党参也可以。
那半夏呢,最主要的是利水利尿。那这个人呕吐,胃反呕吐很久了,肠胃津液也伤到。所以当
你用半夏把水去掉以后呢,人参下去,把这个肠胃的津液补足。还怕半夏太强,把水又利掉太
多,那人参白用了,所以要蜂蜜的水去煮它,因为蜂蜜跟人参能够把这个好的津液巩固在肠胃
里面。因为甜的,甘味,甘味本来就是补土,这里用蜂蜜的原因就在这里面。所以大半夏汤的
症状,会比小半夏汤症状来得严重一点。
所以大家看到这个条辨以后知道,蜂蜜呢,可以把肠胃的津液补足,能够固到很好的肠胃。所
以说,这个蜂蜜的确是美容养颜哦。大家太太小姐们,如果要这个皮肤长得很好,喝点蜂蜜水
哦。但是你喝蜂蜜之前要注意哦,千万不要有伏热。伏热。大便不好,大便不好的时候,你又
把它固住,蜂蜜下去把它固住,结果本来目的是要皮肤美白的对不对,皮肤变得很好。结果跑
了一大堆痘子出来。你说老师呀,别人吃蜂蜜呢皮肤都很好,我吃蜂蜜长了很多,因为你有伏
热。要把大便先清出来。我们要让皮肤变得很好,一个大原则,身上有伏热、伏饮、痰饮通通
要把它去掉。去掉之后我们一养皮肤就会很好。这是一个治证的大原则。

经方:大黄甘草汤(食入即吐)
大黄甘草汤
【原文】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经典回顾】
1、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组成】
甘草 大黄
【时机】
1、胃里坏死的食物。食已即吐。
【应用集锦】
1、食入即吐:
(1)吃下去就吐掉:大黄甘草汤,粉剂就可以,大黄2钱,甘草1钱,一次1钱。
(2)胃里感到很饿,但是食物一吃下去就吐出来(心中风),上焦燥热:防己黄芪汤。
2、大黄甘草汤治疗胆囊炎之呕吐有良效,可酌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等利胆之品。
3、吃到不干净的食物,就是大黄甘草汤症。
4、心中风:
(1)中风波及到心脏,风主火,心是火脏,风又是阳邪,两阳相争,所以要翕翕发热。热伤
气,所以人不能起。黄芪、防风以泄风(师用防己黄芪汤)。
(2)心悬,想吃但是一吃就吐,胃状热,状火食气,大黄甘草汤降逆。
(3)心中风,但得偃卧,得倾侧。
【比较集锦】
1、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2、朝食暮吐:吴茱萸汤为胃虚证的。吃了不消化,就用吴茱萸汤。朝食暮吐有实证,胃里有坏
死食物东西堵住,舌苔是黄的,用大黄甘草汤,可用粉剂。
3、左寸脉芤是阿胶证,《伤寒杂病论》中含阿胶的处方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当归建中加地
黄阿胶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大黄甘草汤、黄土汤。其中:
(1)脉弦而无力,厥阴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2)脉大,含有桂枝证,当归建中加地黄阿胶汤证;
(3)脉细,黄连阿胶汤;
(4)尺脉长,猪苓汤;
(5)脉沉,阳明腑实大黄证,大黄甘草汤;

(6)脉微,阳虚出血,黄土汤。
【名家论述】
1、大黄甘草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接下来看这个条辨的时候,你看,刚吃完,马上就吐掉。这个人生很乏味。吃的是鲍鱼鱼翅那
么好的菜,结果吃下去又吐掉,是不是人生乏味?正常人胃的下方,本来就有宿食。会停留一
点食物在这个地方。那你早上你吃麦当劳的汉堡,吃下去以后,把昨天晚上的米粉汤清掉。中
午的时候,你吃的鸡腿饭,又把它清掉,对不对,一直在替换。所以这个下面的食物,永远是
干净的。有一天,你的食物直接过去,没有办法去取代这个食物,所以胃下方的食物呢,坏死
掉了。当胃下方的食物坏死掉了,因为它在胃里面,不在小肠里面,也不在十二指肠里面,正
在胃的下方,吃东西就吐,这叫做朝食暮吐。所以诸位呢,除了当医生以外可以当侦探。你这
个早上吃的什么,一看,那个早餐在那边。
大黄甘草汤。大黄把这个食去掉,甘草并不是要做什么,甘草是解毒。因为你食物的残渣在里
面坏死掉了产生很多的毒素。所以甘草下去,主要目的是把它分解掉----食物的毒素分解掉。才
会有这两味药出现。大黄甘草汤。
那你用,老师,这个两味药而已,这个,煮药太麻烦,怎么煮嘛才一点点对不对。不用,粉剂
就可以了,大黄两钱,甘草一钱,变成三钱。这个三钱的粉很大哦,吞都吞不下去,你一次吞
一钱。所以你看我大黄开二钱,甘草开一钱,实际上分三次吞。哦你不要叫他一次吞三钱下
去,因为你没有看到那么多粉,你自己吞吞看,吞不下去的啊。哦结果本来就食已即吐对不
对,你吞的还没有到胃,就又吐掉了,因为它太多了。所以哦一次只有一钱,加起来是三钱,
实际上一次只吞一钱哦。清出来,胃里面底下的食物清出来以后呢,就正常了。这也是朝食暮
吐。主要的原因是在这里面,所以这个处方是这样来的。
所以在调胃承气之前,就是大黄甘草汤证。

经方:半夏干姜散(干呕、吐诞沫)
半夏干姜散
【原文】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草药解析】
半夏 姜
【时机】
1、干呕,吐逆,吐诞沫,上焦有寒。
【应用】
1、干呕、吐涎沫,代表胃寒,半夏干姜散。
2、如果有头痛、手脚冷,肝脏肿大,吴茱萸汤。
【比较集锦】
1、(1)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各等分;
(2)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2、(1)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重在去水;
(2)生姜泻心汤: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重在散结;
(3)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各等分:重在散寒。
3、呕吐:
(1)半夏干姜散治干呕、吐涎沫,半夏干姜散证没有冲逆。
(2)吴茱萸汤也治干呕、吐涎沫,但是伴有头痛、胸满和烦躁,呕吐是寒气上逆所致。吴茱萸
汤证伴有冲逆。
【名家论述】
1、半夏干姜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临床上,看到干呕吐逆的时候,这种吐涎沫,我们有很多的处方,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到,辨
证的时候很重要。像这个干呕吐逆,比如说我们小半夏汤,大半夏汤,半夏干姜汤,都有这种
症状。这个有吐涎沫,代表胃里面是寒的。所以我们会用干姜。那有吐涎沫,代表里面津液很
足,所以是寒湿。那如果是寒的,胃里面的津液不够,吐太多了,就变成大半夏汤。因为大半
夏汤里面用白蜜,用蜂蜜去煮,人参,因为吐的津液太多。像他这个干呕吐逆的话,里面有个
吐涎沫,代表胃寒。胃寒的时候,我们一定用干姜来止呕。半夏。现在我慢慢延伸出来给你
看,大家从伤寒研究到现在哦。

经方:茯苓泽泻汤(口渴、呕吐)
茯苓泽泻汤
【原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出自】 《外台》
【金匮】
1、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组成】
甘草 白术 泽泻 桂枝 茯苓 姜
【时机】
1、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比较集锦】
1、(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3)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白术三两
(4)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泽泻四两
(5)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6)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四两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 龙骨二两
(7)防己茯苓汤: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2、(1)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桂枝二两甘草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泽泻四两
(2)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3、(1)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2)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4、(1)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
(2)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5、(1)茯苓泽泻汤:泽泻四两 白术三两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生姜四两
(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甘草一两(炙)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
(3)泽泻汤: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6、(1)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水逆
(2)猪苓汤:小便不利,口渴,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
(3)茯苓泽泻汤:口渴,胃内停水,呕吐,吐食,有器质性变化。
(4)肾气丸:口渴,小便不利,脐下不仁。
(5)白虎加人参汤:口渴,脉洪大,不吐。
(6)苓桂术甘汤:眩晕,胃内停水,脉沉紧,不渴不吐。
(7)茯苓甘草汤:胃内停水,手足冷,心动悸,心下悸。

(8)吴茱萸汤:头痛,胃内停水,手足冷,烦躁甚,呕吐重,脉沉迟。
7、(1)五苓散:吐后马上饮水,饮水后又立即吐出。
(2)茯苓泽泻汤:并非立即呕吐,口渴也并不很重,并且胃部叩诊会有水的声音,提示胃内停
水状态,还有腹部胀满的情况。
【名家论述】
1、茯苓泽泻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胃反就是胃在造反。刚刚那个也是胃反。这种呢,胃里面本来就有留饮在里面的人,就会有这
种现象:胃反,恶心哪,呕吐啊,也是朝食暮吐啊。吐而渴,欲饮水者。吐掉以后,口渴。这
种的朝食暮吐,就是胃里面有停饮在里面。吐的时候,津液吐掉了。茯苓泽泻汤,说明这个水
不单单是在胃里面,而是在胃的周围,网膜上面都是水。如果只是停在胃里面的时候,小半
夏,半夏就可以,生姜就可以去掉。它不单单是在胃里面,所以你吐掉了以后呢,它会口渴,
会想喝水,喝了还是恶心,因为水不在胃里面而在胃的周围。所以这个是,我们需要大剂一点
的处方,而不单单是半夏可以解决的问题。
大家看这个处方。甘草,因为恶心呕吐胃反嘛,甘草下去就把食物的毒素分解掉。那我们知道
它是在胃的周围,胃的周围就是脾嘛,脾脏在这边,这个水呢,我们用白术哦、茯苓。大家注
意看,我们处方的时候,茯苓呢五钱,泽泻呢四钱,甘草、桂枝二钱,这个(白术)三钱,生姜四
片,一般我们要利用生姜去止呕的时候,生姜就要加重,大家不要说啊,生姜加重,生姜又没
有毒对不对,你平常煮菜都用生姜对不对,所以不用担心。那白术呢,还有茯苓,白术的剂量
会比茯苓少,是因为我们要把水排掉。白术是收敛湿,收起来以后,茯苓把它排掉。泽泻呢,
在胃的上方的水,就是泽泻来排它。这就是它的处方的方义。
那这个胃反呢,因为里面的虚寒的,所以会用桂枝,桂枝是壮心阳它能够很热,能够壮心阳,
会用桂枝。煮的时候,用六碗水煮成两碗。用得是蛮多的。这个处方跟小半夏汤的差异。你如
果哪一天你碰到一个病人,你说老师,我这个很多的都很接近,我搞不清楚。你这个病人在那
边呕吐,他吐出来,只要是有口渴,我们不用半夏。我不是一直在跟大家讲嘛,口渴,因为半
夏很强啊,半夏一下去,不渴也渴了好不好。那这个病人只要有渴,就不要用半夏。所以说恶
心呢,在这里看不到半夏,为什么,因为病人渴。已经口渴了想喝水了,你还在给他吃半夏?
当你掌握到这个原则以后,如果有实,有东西堵在胃里面造成的胃反,大黄甘草汤啊。胃旁边
的水造成的胃反,胃反就是朝食暮吐,吃东西下去,食物就吐掉,那个食物没有办法在胃里面
呆很久,这种处方就是寒,那个湿绕着胃的一圈,在中膈这边。哦。你要知道,桂枝都是行阳
的。所以我们把肚脐以下,肚脐在这边,肚脐以上呢是阳,这个部分靠的是什么----桂枝,肚脐
以下呢是阴,靠的是什么----白芍。所以胃在肚脐以上,所以我们要行阳气,它就会回来。选择
桂枝的原因就在这里面。所以方子你如果能够了解处方的时候哦,这设计这个处方很自然就会
形成这个处方了。

经方:生姜半夏汤(胃中烦躁)
生姜半夏汤
【原文】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剂量】
1、重用生姜。
【组成】
姜 半夏
【时机】
1、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
【方解】
1、生姜汁以宣阳气郁。
【比较集锦】
1、(1)生姜半夏汤:相对于半夏半升,生姜汁则为一升,生姜成为主药,证候为难以形容的
心中愦愦烦乱样的心情恶劣的状态,与急性肝炎、流行性肝炎病情加重前的胸中难受感觉近
似。
(2)小半夏汤:相对于半夏一升的剂里,生姜剂里为半斤,以呕吐为指征。
【名家论述】
1、生姜半夏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为什么要讲生姜半夏汤?这个生姜里面的剂量,是重用生姜所以叫作生姜半夏汤,不然的话你
叫小半夏汤就好了嘛,小半夏汤的话半夏的剂量比生姜重,那生姜半夏汤呢刚好是反过来,生
姜是半夏的一倍,所以你用4钱的生姜、2钱的半夏。
为什么是这样的症状?胃中停水过多造成的,原因是这样子,大家来看一下,你看他这个症状
很好玩:“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无奈者”,就是胃里感觉很奇
怪,那不是想吐嘛又吐不出来,闷闷的哦。那这个想呼吸想气喘又没有气喘就嗝到胃里面,因
为你如果嗝在整个横膈上面的话,大家当医生不用怕。你如果是在胃上面,你这个横膈没有问
题,呼吸当然可以下来呀,你如果是嗝到横膈上面,呼吸当然会有短气呀,这是不是
commonsense?那这个“似哕不哕”,一直在胃里很难过。这胃里面停水怎么来的呢?我可以帮
你制造出来,这样:你如果口渴你喝水,站到喝跟躺到喝的结果不一样,你如果躺到猛喝下去
就停在胃里面。因为胃本身有火,胃又很热呀,你水喝下去的时候水就气化了,可是火要是把
水气化的话,必须要水在上面,火在下面它才会气化。那你躺在那边的时候,火在这边,水在
这里,水还在这个地方跑不掉啊,所以你大量喝下去的时候,停在这边,然后你一站起来以后
这火已经变成一个蜡烛在烧一锅水,所以就这样来的。所以就拜托大家不要太懒,你如果说要
试下那个半夏,生姜半夏汤好不好,你就躺到喝,大量的喝,马上就出来了。
你说老师深更半夜啦我很难过找不到生姜跟半夏,没有关系,你跑步,就在你家跑,那楼上楼
下就觉得奇怪,深更半夜怎么有人跑步哦?那因为没有生姜半夏了嘛,跑步的时候让它汗流出

来,因为我们的人汗液呢就从肠胃来的,也是可以发散掉,那你说老师,那如果不治呢?就让
他这样子的,一次两次没有关系,经年累月下来这个水停在胃里一直没有去掉,胃就慢慢寒掉
了。中医对寒热的观念,寒则积,东西就会累积在里面,会缩,胃就会变小,所以说我们石膏
是寒凉的药,我们如果要这个人减肥,他要让他瘦掉,我们开石膏一下去胃就缩小啦,原来胃
口很大,吃,就那个大胃王去比赛,那个很可怕哦,我看到都恶心呐。他可以吃40个汉堡,或
者是二十几碗的卤肉饭。本来是大胃王,你给他吃5两的石膏,一剂下去,他本来可以吃二十几
碗,但他吃个半碗他就饱了。因为胃寒掉啦,寒掉就缩小。
所以说你如果过胖,你说哎呀老师我太胖了,我要减肥,那给西医做胃的缩小的手术,让他把
胃阻隔掉了,那你的胃变小啦,那你就当然瘦掉了。开一个刀,划得来吗?不需要,我们用石
膏一下去胃就缩小了。所以同样的症状,你如果遇到一个病人血糖很低,一饿起来马上要放东
西在嘴巴里面,不然他人会慌慌的流冷汗,那个白虎汤一下去就好了,马上就不会流汗了。所
以你要让一个人瘦就让他胃寒掉;反过来,你要让他胖就让他的胃热起来。所以要瘦的方式,
一个是吃药,一个是每天躺到那里喝水,大量的喝,就来了。
经方是药不是食物,所以如果吃下去恶心好了,好了就停止,就不要吃了。你说不行,我吃了
好爽啊,胃好舒服啊,再吃,胃里没有水了干掉了,结果你吃的食物一下去以后,胃里面没有
津液,堵在胃里面,那吐又吐不出来,万一说你吃到死猪肉更惨,或者是坏掉的便当,那就变
成大黄甘草汤症。所以你经方要很会活用哦,要能收能放,那剂量开太过结果他吃到脏坏的食
物堵在胃里面,所以食物中毒,如果你吃到不干净的食物,就是大黄甘草汤症。所以说如果是
水停到了的话,生姜半夏汤,自己知道,病人自己很清楚,吃到坏的食物,大黄甘草汤。那你
如果说我不要吃药,练功夫可不可以?当然练功夫也可以啊,所以我们教了诸位很多功夫,就
是万一说你没有药,在野外怎么办,都可以。

经方:橘皮汤(干呕打嗝,手脚冰冷)
橘皮汤
【原文】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又名】 橘皮生姜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主治】
1、去胃里面有虚热用的。
【剂量】
1、橘皮一片,两片生姜煮。
【组成】
橘皮 姜
【方解】
1、橘皮是辛、香、发散。生姜呢,一下去,嗝就去掉了。去胃里面的水。
【应用集锦】
1、橘皮竹茹汤,橘皮汤治疗呃逆,其橘皮如果不是苦味强烈者不会奏效,偏甜的陈皮没有效
果。
【比较集锦】
1、(1)打嗝的时候,如果舌苔是黄的,这是胃热。橘皮竹茹汤。
(2)如果完全没有,就只是吃东西梗到,像有时米粉吃太快或者是吞咽时梗到,或者是喝太快
等造成打嗝,用橘皮汤就可以了。
2、(1)橘皮汤: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2)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3)橘皮竹茹汤:橘皮二升 生姜半斤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3、呃逆:
(1)橘皮竹茹汤:并非剧烈病状者。
(2)橘皮汤:有手足厥冷的急迫病状。
【名家论述】
1、橘皮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如果是干呕打嗝,手脚是冰冷的,橘皮汤。这个橘皮汤是最浅的方子,就是橘子皮跟生姜,煮
起来很好吃,鲜黄色的,很好吃,那你不用那么多水啦。一般来说第一碗喝下去就好了,所以
你一个橘子,这个橘子皮,然后两片生姜,然后3碗水煮成一碗,这个真的是第一碗就好啊。

你如果说打嗝哦,吃了这个药嗝没有好,你根本就里面还有肝癌,胃癌啊,那种症,否则的话
一般的打嗝的话。干呕,这种一剂下去就好了,那你看这个人嘛,那个人的脸色都已经暗黄
了,元气都经没了,躺在床上开始打嗝,你怎么会开这个处方呢?这个处方一定人精神很好,
什么都是很正常,活蹦乱跳的,就是打嗝,这个处方就可以了。那过去有些民间的处方里,比
如说拿那个塑胶袋把那个嘴巴鼻子闭住,然后你再呼吸这个塑料袋,呼吸自己的二氧化碳,吐
气就会好,这也是方法哦。那吃米粉慢一点也不会发这个病,吃东西太快会造成这样子。这是
很简单的一个处方,一般来说,你的观念里面来讲哦,象这种,打嗝是因为你吃东西吃得太快
了,造成这样子。那为什么用橘皮?橘皮辛香发散。我们经方就是行阳辛香发散,是不是发
散?阳药。所以会这样子,用橘皮,你说老师,我们没有橘子皮,我用柠檬皮,不行,柠檬皮
是酸味的,两个不一样,你不要用柠檬皮,人家明明写的是橘皮,你不要自作主张。

经方:橘皮竹茹汤(胃虚热打嗝,口渴)
橘皮竹茹汤
【原文】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组成】
竹茹 人参 甘草 橘皮 大枣 姜
【时机】
1、哕,胃里是虚热,而且是比较连续不断的哕。
【方解】
1、吐了很多胃的津液出来,用竹茹,竹茹是止渴的、治胃的虚热。这个热因为并不是真正的发
炎,如果有破损或者发炎的话是靠黄芩黄连才能去掉,这里只是胃有虚热,是因为病人在吐逆
时胃的蠕动加速而产生的,不是真正的热,所以加竹茹不用芩连。
2、津液吐得很多,津液伤到,只要津液伤到张仲景都会用人参。
3、生姜、甘草、红枣补胃的津液。
【应用集锦】
1、(1)普通情况吃饭太快,胃虚热打嗝,用橘枳姜汤、橘皮竹茹汤;
(2)胃虚寒打嗝,用吴茱萸汤;
(3)癌症病人,到最后的胃气欲绝打嗝,方用茯苓四逆汤,或者通脉四逆汤。
2、橘皮竹茹汤,橘皮汤治疗呃逆,其橘皮如果不是苦味强烈者不会奏效,偏甜的陈皮没有效
果。
【比较集锦】
1、(1)打嗝的时候,如果舌苔是黄的,这是胃热。橘皮竹茹汤。
(2)如果完全没有,就只是吃东西梗到,像有时米粉吃太快或者是吞咽时梗到,或者是喝太快
等造成打嗝,用橘皮汤就可以了。
2、(1)橘皮汤: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2)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3)橘皮竹茹汤:橘皮二升 生姜半斤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3、呃逆:
(1)橘皮竹茹汤:并非剧烈病状者。
(2)橘皮汤:有手足厥冷的急迫病状。
【名家论述】
1、橘皮竹茹汤《金匮》(倪海厦)

病人打嗝,但是口渴的很严重,就是他吐哕逆的时候,吐了很多胃的津液出来,用竹茹,竹茹
是止渴的。临床上我们在用竹茹的时候,淋巴结肿,扁桃腺肿,腮腺肿,甲状腺肿,糖尿病,
竹茹都很好用,所以竹茹是一个很好的一个药。在经方里面,会用到人参就告诉大家这个人嗝
逆的、哕逆的时候津液吐得很多,津液伤到,只要津液伤到张仲景都会用人参。那这里有生
姜、甘草啊、红枣就补他的津液。所以橘皮汤加了竹茹在里面,所以说胃里是虚热,如果我们
用虚实阴阳表里寒热来区分的话,这胃里是虚热,这两个嗝逆的处方,那是因为胃家的虚热。
如果你遇到危症,这个病人是肝癌,肝硬化,胃癌,或者怎么样子,他那种到了末期打嗝的时
候,你再按照伤寒论来说这个是死症,我们总是要再出手救,救的时候最好用的是茯苓四逆
汤,所以会用到茯苓四逆汤的时候就是一搏,这是最重的嗝逆的时候,胃气要绝的时候使用
的。胃气要绝的时候,你用橘皮竹茹汤、橘皮汤都没有用的,那个不对症。这个胃气要绝的时
候,里面是寒,而且是非常的湿,内脏又有实,胃里面是寒实,就因为内脏是寒实造成胃里面
是寒湿,所以胃气要绝了,这个时候你要用茯苓四逆汤。因为是寒,所以我们会有生附子,还
有干姜,因为有湿在里面,所以我们要茯苓把湿排掉,这个时候你不用白术了,因为生附子非
常的热,生附子一下去的时候在心脏周围一直到小肠,这中间的一段全部都会热起来,一热的
时候湿就开始动了,急救应急的时候,我们要药简力专,所以你生附子一下去的时候,直接茯
苓一下去就把中焦的水排掉,茯苓利三焦的水,三焦是水道出焉,所以茯苓四逆汤。

经方:诃梨勒散(排气很凶)
诃梨勒散
【原文】
诃梨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组成】
诃梨勒
【用法】
1、一定要煨过,就是烤熟以后吃,这是散剂,吃下去要用米粥,或者用面汤,顿服。
【时机】
1、专门是对气利,就是如果病人走过来,一路放屁,就是诃黎勒。排气很凶的症状,那这唯一
的处方。
【说明】
1、诃黎勒本身是收敛的药,固肠。气利的原因就是小肠里面有宿便在里面,大肠里面没有,可
是他又不是小承气汤症。小承气汤症是便秘。但是气利病人还是会排大便。
【名家论述】
1、诃梨勒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一篇最后呢,大家看气利,什么叫气利哦,如果病人从你诊所门口,进入你的诊所门诊部到
你的办公室,一路放屁过来,已经看完了,已经结束了哦,你不用讲话,你也不用进来了,马
上打电话给药房,诃黎勒,这个呢一定要煨过就是烤熟,烤熟以后给他吃,这是散记,吃下去
要用米粥,或者是,外国人没有吃稀饭啦,用那个面汤,压力面煮成汤,也可以,顿服就好
了,这个专门是对气利。排气很凶哦,那这唯一的处方,这个诃黎勒本身呢,因为它是收敛的
剂,收敛的药,是固肠的,气利的原因呢?就是小肠里面有宿便在里面,大肠里面没有,可是
他又不是小承气汤症,为什么?小承气汤症的话你便秘呀,他没有,他还是会排大便,但是沼
气就一直排出来,沼气一直排出来,这时候我们要加些收敛的药,这个症状用的不多。所以
呢,你诃黎勒可以烤一次放在那边,放在冰箱里面等他,等哪个人来,平常很少用到。

经方:紫参汤(肺痛下利)
紫参汤
【原文】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下利肺痈,紫参汤主之。
【组成】
甘草 紫参
【时机】
倪海厦:
肺痛,紫参汤,过去的经方家,尤其像曹颖甫他们,这种症呢,它说紫参呢,紫参就是桔梗,
桔梗在肺阴篇里面是排脓,排脓汤,排脓呢,专门排肺里面的脓疡,主要的症状,病人咳嗽,
吐出来的白沫,白色的泡沫,痰是白色的,我们知道这个人有肺癌,那用桔梗。那临症上面来
看的时候,这个桔梗是吐脓效果很好。真的要治疗肺癌的时候,还需要要加把劲,光用桔梗甘
草没有用,真正最好是紫参。我上次跟大家介绍过紫参,没有了。那外面看到的是紫根,紫
草。
【名家论述】
1、紫参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紫参按照金匮呢叫做下利肺痛,下利肺痛呢,紫参汤来主治它,这个是什么?肺癌,就是肺
癌,可是现在这个药没了,这里呢紫参说一本作紫菀,实际上可是应该是紫参,可是紫参没
了,紫参它很简单,因为它就是紫参甘草两味药,病人有肺痛,强烈的剧痛,下利,我刚刚不
是讲下利,到现在目前为止我看的肺癌的病人,都是肺痛下利,而且他那个痛,痛到什么程
度,是24小时的痛,痛得像刀子刺进去一样那种痛,因为我们没有紫参,我们用很多的方法,
用一些其他的药去取代他,如果有紫参的话,两味药就够了,这就是我们要地纪要去把它找他
出来的,这个跑掉了,失掉了,很可惜。

经方:阳和汤(热痈,排脓)
阳和汤
【原文】
麻黄3钱,炮姜3片,熟地1两,鹿角胶3钱,肉桂3钱。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附:阳和汤)
【组成】
地黄 桂枝 菌桂 白胶 姜 麻黄
【时机】
1、经方家有很多的排脓的处方。阳和汤在当发其热痈的时候用。
2、阳和汤的处方:麻黄3钱,还有炮的生姜,炮姜3片,熟地1两,鹿角胶3钱,肉桂粉3钱(分3
包)。
六碗水煮两碗,那每次服之前冲1钱的肉桂下去。
3、处方的时候,老师:鹿角胶也很贵,不容易弄到真品;生姜在锅子里面干炒,干扁,油什么
都不要放,直接生姜放下去,两边炒炒,变成黑的就是炮姜。如果病人寒很重的时候,加附子
进去
4、有种病,叫做脑疽,脑壳里面化脓了,要用这个处方,否则平常在外面,不在脑部的话,还
用不到这个处方。
5、鹿角胶,这个鹿角生在头顶上,是督脉之余,所以它能透到脑部去。所以这个阳和汤的最主
要的处方,是用到脑脓疡的时候。怎么知道他化脓?手摸上去是烫的,已经告诉你啦。
【应用集锦】
1、丰胸可用葛根汤,抑制乳腺增生用阳和汤。
【名家论述】
1、阳和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首先呢,大家来看这个条辨,他说脉是浮数的,应当发热,诸位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唉,老师
这个脉是浮是数代表病在表嘛,对不对?照理说是发热,发热啊就是表证啊,可能是麻黄汤,
可能是桂枝汤,可能是葛根汤,不一样。现在呢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就知道他是有痈,
痈就是里面化脓了,化脓了,所以脓是在体表,你只要摸到浮数脉,代表病在表,病在表,那
正常如果是感冒就会发热,但是没有,而且他不但的怕冷,而且有痛点,你一摸他的皮肤,
哎,我痛在胸部这边,痛在背后,或者是痛在手臂这边,就是那个地方要准备化脓了。

经方补:仙方活命饮(乳癌,排脓)
仙方活命饮
【原文】
乳香没药各二钱 炙甲片五钱 皂角刺三钱 防风一钱 大贝四钱 生甘草二钱 归尾二钱 生黄芪三钱 赤
芍三钱 银花三钱 排脓加白芷
右药水煎服,即日止痛。脓成自溃,未成即消。
【又名】真人活命饮
【出自】曹颖甫
【主治】
1、治一切痈疽肿毒初起未消者。
【组成】
甘草 黄芪 防风 芍药 白芷 乳香 金银花 没药 鳖甲
【时机】
1、仙方活命饮,过去也可以用在治疗乳癌上面,效果不错。将乳房上或者身上硬块硬逼到皮肤
表面上,变成脓疡排出来,所以叫做仙方活命饮。
一般来说肿块凹陷下去的都是恶性的,突在外面都是良性的。你按肿块摸肿块的时候,表面是
光滑的,都是良性的;如果像石头一样很硬,表面非常的粗糙的,就是癌症。你无所谓它是良
还是恶,我们要把它化脓出来的时候,把它往外逼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的处方。
【方解】
1、乳香跟没药这两个是秤不离砣,砣不离秤,一直用在一起的。临床上,像伤科的,比如说扭
伤,外伤有伤、有伤口,都用乳香、没药,能够消炎、镇痛、止痛。没药比较着重在止痛上
面,乳香比较着重在化脓上面。
2、炙鳖甲、皂角刺就是发脓疡的。
3、大贝我们可以用贝母,因为一般来说这种脓疡的病都会有痰在里面,基本上中医的观念里面
认为里面有痰饮。比如说:像淋巴肿瘤、甲状腺瘤,腮腺炎,或者是任何的硬块,中医过去认
为有痰饮在里面,脓稠的,所以我们都会加些去痰的药,贝母就是。
4、当归尾,过去讲这个当归参,当归头还有当归尾,药性不一样。当归尾绝大多数都是用在活
血化淤的上面。那如果说老师开了当归尾到药房去他要怎么抓?他会把当归拿出来,有须须的
地方,都剥下来给你,然后身体留下来。
5、黄芪就是生黄芪。
6、赤芍,银花这种都是活血化淤的,同时收敛伤口的。
7、如果要排脓的时候,加白芷,重用白芷。
【加减】
1、这个处方呢,你心里有数,我们有乳香,没药,灸鳖甲,皂角刺,防风啊,心里有数就好
了;
2、临床上,比如说碰到这个人在喉咙上面,喉咙是气分的地方,三焦淋巴系统的地方,我们就
可以用防已为主药,把药带到那边去;
3、那如果是乳头的地方,我们知道乳头是肝经路过的地方,我们就会用柴胡为主。所以说其它
的药还是在一样的在使用,导引进去病灶的位置上,就要看他的病灶在那个位置上,基本上原
则就是这样。

【名家论述】
1、仙方活命饮《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是用触诊来决定病人的病情发展。此处附上的「仙方活命饮方」,什么时候要使用这个处方
呢?这条辩是说医师用手去触摸臃肿痛处,万一是女孩子阴部就不方便,但是病人又跟你陈述
阴部那里很痛,你可以开这个处方,这个是曹颖甫后来加进去的方,叫做仙方活命饮。我们一
般排痈时的处方是用阳和汤。阳和汤在经方里面是我们北派最常使用的排痈汤,而这个处方专
门是治疗脑痈用的。如果有脓肿在头殻里面,不管你是脑瘤或者是其他什么脑病,或者是脑溢
血,血出来以后停在脑细胞中间,太久后坏死掉就会化脓,此时就要使用专门对付脑疽用的阳
和汤,脑里面生痈脓又叫脑疽。
我们中医用疽这个字就代表病比较深,用痈就表示病比较浅,在皮表。用痈,就是病比较急。
用疽,病比较缓。痈的症状是发热,疽的症状都不发热,这是痈和疽的区分法。后面这个仙方
活命饮方可以用于治疗乳癌的基础方,単纯只是要排脓时,开这么多药物是不需要的,我开个
方子给大家,用小柴胡汤做加减就可以了。柴胡黄芩半夏,有的时候我们的痈肿生在很深的地
方,比如说在鼠溪部很深的里面,或者我们平常如果生青春痘又挤不干净,此时要让脓浮在表
面上来时,仙方活命饮的目的就是让它浮到表面上来,但是不需要用到这么多药,临床上我用
的最多就是小柴胡汤。开小柴胡汤的技巧在柴胡我们重用到五钱,黄芩重用到六钱,半夏两钱
就可以,半夏少一点,是不要把水利掉太多,黄芩去消炎,党参跟柴胡等量使甲五钱,这个处
方最重要是后面要加桂枝与白芍、生姜、甘草、大枣不用谈了,桂枝能够行阳,所以利用小柴
胡汤的方剂配合桂枝,就可以让脓从半表半里肌肉中间浮到皮肤表面上来,这一段就要靠桂枝
白芍,桂枝白芍等量,它就能够浮到表面上,后面、甘草、大枣吃这个下去以后,差不多一
剂、两剂,痈脓就浮到皮肤表面上了。当浮到表面上时,你看到脓头出来了,就把它剌破用火
罐拔一拔,将脓吸出来,找不到火罐就抓一条吸血虫来吸,当然现在吸血虫比火罐更难找。
前血讲的是疮痈在身体很深的地方出不来,病人很痛苦,有的人刚好生在屁股那边,坐下去又
痛,不坐站着又很累,你去摸痛处时。皮肤表面上却摸不到,要压到骨头旁边很深的地方,才
感觉很痛,这时就要用药将之发到皮肤表面上,然后把脓头去除掉就可以了。吃了这个药以
后,有脓发到皮表上,痛就止掉了,『脓成自溃,未成即消。』如果还没有成脓的就会慢慢消
失。

经方:大黄牡丹皮汤(急性盲肠炎、阑尾炎)
大黄牡丹皮汤
【原文】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
血。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时时发热,热汗出,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
成,可下之,大黄牡丹皮汤主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主治】
1、专门治疗肠痈,就是急性盲肠炎、阑尾炎。
【剂量】
1、倪海厦:大黄4钱、牡丹1钱、桃仁3钱、冬瓜仁3钱,芒硝2钱;
2、一般地用:紧急的时候剂量太轻会耽误治疗。紧急用时大黄可以开到五钱、六钱,一剂里要
开重,应急时才可以解除危机;
3、桃仁也可以用到五钱,丹皮用五钱,大剂的用不要担心,芒硝可以用到二钱,冬瓜仁可以用
到一两;
4、重用冬瓜仁,可以把肺气往下降,高热就退去了。
【组成】
芒硝 冬瓜子 丹皮 大黄 桃仁
【方解】
1、丹皮破血淤消炎,桃仁也是破血,这两个药同用能够清除肠里面淤积造成的发炎;
2、因为肺跟大阳是表里,我们希望同时能够增加肺的津液,冬瓜子能够清除肺热增润津液,使
病人胸阳的热可以往下走。往往得到急性肓肠炎时,病人同时也在发高热,就是肺在发热,肺
的热,是大肠的浊气往上升进入到肺之后才产生的。西医开完刀后病人躺在病房中,还时常是
在发高烧,这样很容易得到感冒,也时常会转成肺炎,张仲景很聪明,有预先考虑到这个问
题,所以在大黄牡丹皮汤的处方中先加了冬瓜仁在里面;
3、这是五味药没有加甘草,外面的中医师是什么药方都加甘草进去,紧急的时候甘草还开多
些,理由是甘草可以解毒。事实上正好相反,此方如果用甘草后,大黄、牡丹等的药力就到不
了这里,进不了蚓突这一段。此外肺的力量到下焦去,可以让药力直接进到蚓突里面去,让病
人大肠有力量能够从蚓突里面将浊物挤出来,因为冬瓜仁能加强肺气下降的力量,所以要重
用;
4、不用枳实也不用厚朴,就是希望药力能够直接透到阑尾上边去。
【应用集锦】
1、这是治疗急性盲肠炎的唯一处方。
2、脑部瘀血,可以用大黄牡丹皮汤“上病治下”,大黄用酒泡一下。
3、大便脓血,似赤白利下、而实非者,是肠痈,可用大黄牡丹皮汤。

4、(1)大黄牡丹皮汤是治疗急性盲肠炎的唯一处方。急性盲肠炎,右下腹痛得很厉害。
(2)慢性盲肠炎: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盲肠炎会隐隐作痛,可以摸到一个东西。
5、(1)桂枝茯苓丸:下腹部有瘀血(血滞、血塞、郁血、凝滞),或有气之串扰和神经症状
者,妇科瘀血;
(2)桃核承气汤:瘀血,上冲和足冷显著,其人性急如狂,膀胱瘀血;
(3)大黄牡丹皮汤:瘀血,急性局部症状(右下腹部),有化脓之势;
(4)抵当汤:瘀血,如狂健忘;
(5)下瘀血汤:瘀血,陈旧性瘀血,肌肤甲错;
(6)当归芍药散:瘀血,贫血,虚寒症。
6、急性阑尾炎可以用大黄牡丹皮汤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大黄量随大便情况而定。该方的剂
量要大。
7、牛皮癣是一种往往呈长期一进一退病程,容易再发、难以治愈的皮肤病,汉方常用的处方有
(矢数道明):
(1)虚证时的桂枝加黄芪汤、黄连阿胶汤;
(2)实证时的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
(3)血热、血燥时的消风散、温清饮;
(4)瘀血时的大黄牡丹皮汤、桂枝茯苓丸料等。
【比较】
1、痔疮、痔核:
(1)乙字汤:诸痔疾病状不甚重,不偏虚偏实之一般病症为目标。
(2)桂枝茯苓丸:痔疾,血瘀者。
(3)大黄牡丹皮汤:痔疾,病状急重。
【名家论述】
1、大黄牡丹皮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腹部呢,大黄牡丹皮汤,专门治疗肠痈,就是急性盲肠炎。那老师,你怎么知道他急性盲
肠炎?他有实症在这边的时候,当然,痛是第一个啦,第二个,你看看这病人,他右边嘛,他
把右脚弯起来,那个病人弯右脚干嘛?他弯起来比较不痛,肠痈,那如果医生不知道,这个病
人怎么老是把脚弯到?你还不知道,其实就是肠痈,肠痈的人腿一定弯到,还有呢足三里下一
寸的地方就是阑尾穴,那这种痛症我们检查非常快,你轻轻一按他就痛,如果变成脓成的时
候,破裂掉的时候,痛没有了,没有的时候,你一摸上去,这里是烫的,处方就分开来了,所
以强烈的痛的时候,诸位呢用大黄牡丹皮汤。那老师,我不想用中药,干脆开刀算了,这个阑
尾呢把它开掉很简单嘛,盲肠炎就是小开掉,你如果开掉了以后,你以为好了,没有好,开掉
以后呢,这个宿便还是堵在这里啊,这个没有了,慢慢越来越大,然后后来大肠头变成一个袋
状的东西,在那边,停留在这边,那小肠呢,大便从这边出来,直接上去了,这个下面的这个
地方就一直根深蒂固的留在里面,隐隐做痛的时候,这就是慢性盲肠炎,慢性的,所以在盲肠
这一段,阑尾这一段没有啦,你切掉啦,盲肠这一段,那问题更多。
我们有几个处方,第一个如果是在阑尾这边的时候,怎么诊断?刚才讲过,处方呢就是大黄牡
丹皮,如果阑尾没有发炎,在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怎么处方?后面都有介绍,大家看大黄牡
丹皮汤,大黄呢4钱,牡丹1钱,桃仁呢你可以用3钱,冬瓜仁3钱,芒硝呢2钱,这个大黄,芒硝
不煮,其它药6碗水煮2碗,芒硝呢2钱分两包,冲服。这个处方吃下去以后,大便会清出来,痛
一直会消,就症就清在这个阑尾的地方,那你如果说,病人躺在床上,你在煮药,那没事干
哪,病人脚弯在那边对不对?很痛啊,你下针呢,针那个阑尾点。针一下去痛就没有了,那脚
就可以伸直了。那你不要晚上没事嘛继续痛在那边,对不对。我们不知道针灸穴道也就罢了,
知道就要帮他下个针。然后再吃药,那吃药以后这个痛完全没有了,那脚可以伸直了,小便变

成淡黄了,就可以停药了。
造成盲肠炎的原因呢,吃东西太快。那很多的,那比如吃那个螃蟹很多的壳甲壳类哦,没有消
化,或者吃西瓜吃太多西瓜的籽没有扔出去,也一起吞下去,还有食物的残渣,都是壳类的、
或者是种子类的,容易掉在里面。所以吃东西要慢一点哦不要太急。
大黄是攻坚的,大家都知道的了吧。好,牡丹皮呢?丹皮呢,是消瘀,所以有瘀血,活血化瘀
的时候我们都会用,丹皮,还有去炎热,肠子热的时候我们会用丹皮。桃仁呢,完全是破血用
的。那这个胀痛嘛。那冬瓜仁呢,在经方里面,我们在前面千金苇茎汤里面介绍冬瓜仁的时
候,可以增润这个肺的津液,用冬瓜仁,它是仁剂,因为肺跟大肠是表里。
在攻坚的时候,大家看,这个处方里面没有放甘草的。那你如果说你加了枳实跟芒硝,这就不
对症的。为什么?我们希望药力呢直接进入阑尾,你如果加了枳实和芒硝,那枳实和厚朴,那
小肠、大肠会变成了宽肠,它自代谢会没有,这自谢没有了之后,它变成说大黄牡丹皮呢,大
黄跟芒硝变成小承气和大承气。小承气跟大承气在用的时候,把肠子清掉了,阑尾炎呢还在这
边。所以我们不用枳实也不用厚朴,就是希望药力能够直接透到阑尾上边去,那临床上碰过很
多,同时你下针阑尾穴,针下去之后在病床上就好了,你这边再煮药给他吃。

经方:王不留行散(金创药)
王不留行散
【原文】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
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汗)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 厚朴各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
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三物皆阴干百日。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组成】
甘草 王不留行 姜 芍药 黄芩 桑根白皮 厚朴 陆英 蜀椒
【时机】
1、王不留行散是金创药,是受到外伤。
2、疮面小的时候,直接外敷即可;伤口大,需要内服。
【方解】
1、王不留行,规定要八月八号去采,多一天少一天都不行;
2、蒴藋(念“掉”),或者有的人念“狄”,没有关系。细叶,这是一个忍冬花的一种科,用
小叶子,一定要七月七号去采;
3、桑东南根白皮即桑白皮,三月三号去采。
【名家论述】
1、王不留行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看到这个王不留行散。这个王不留行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活血化瘀伤科的药,小小一粒一粒
的,有的中医呢,用王不留行来埋当耳针来埋啊,比如?在耳朵上找个穴道埋进去,王不留行
散是金创药。过去呢,这个经方的金创药呢,是受到外伤。
这个药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敷。那里面的处方呢,大家看,病金创,比如刀子砍伤、斧子砍伤
造成的伤口,那这个伤口王不留行散可以用。那这个王不留行呢,规定要八月八号去采,多一
天少一天都不行,所以时间要找对,第二个呢,叫做蒴,这个字念藋(念“掉”),,蒴藋,或者
有的人念“狄”,没有关系。细叶,这是一个忍冬花的一种科,用这个小叶子呢,还有这个,
一定要七月七号去采。那桑东南根白皮即桑白皮,三月三号去采,就是有日期的。然后再甘
草,黄芩呢,川椒、厚朴啊,干姜,这个混在一起。
前面呢三味,把它烧灰、烧焦成性,其他打散,把它打成细碎末。小创口呢外涂就可以了,大
创口服也可以,吞下去、外敷统统可以用。我们现在很少用这个处方,因为制造很麻烦,蒴藋
细叶呢市场上买不到。桑白皮有,王不留行有。那一般的伤口,最快的伤口收敛的方法,蔗
糖,甜的来收口,那我们如果再把它简化一点,老师甜的为什么可以收口?肺不是主皮毛嘛?
肺是不是金啊。甜的是不是土,土生金嘛。所以,庶糖当然可以收口。那你如果说,老师,这
个盐巴,盐是水嘛,金是这个肺,是皮毛,是金,用盐巴去收口,那你不是雪上加霜。相生
哦,你用盐巴涂上去的话,看到对方是你岳母你就完了,我告诉你,不但收不了口会化水出
来,有很多脓水出来,很严重,那是一般我们过去要拷问犯人的时候用的,所以千万不要用盐
巴,不要自创什么东西哦。这个大家看看就好了,我们现在用的不多。


经方:黄连粉(皮肤生疮)
黄连粉
【原文】
黄连,研末,水调服黄连一两,薏仁五钱,白术五钱,冬瓜仁三钱,这四味药打粉。
【作者】倪海厦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方
未见)
【组成】
白术 薏苡仁 黄连 冬瓜仁
【时机】
1、原方流失,倪师找到;
2、黄连一两,薏仁,薏仁五钱,白术五钱,冬瓜仁三钱,这四味药打粉,这是外用的,外敷
的、外涂的。薏仁、白术收敛湿的,白术比较接近于肌肉里面的湿,薏仁皮肤上面的湿。冬瓜
仁润肺的,黄连是消炎镇痛的。用到冬瓜仁,长出来新的皮肤就会很漂亮,所以消炎、去湿的
同时,把新鲜的皮肤长回来。当时我看到这个处方的之后,很久了我真的忘了是什么书上面看
到,我一看就知道这是黄连粉,就知道这个汤方跑掉了。
【说明】
1、据张孟超记载,先师倪海厦有一个变方如下:
外用药:注"五倍子,黄连,大黄,苦参,蛇床子,冰片"为倪海厦恩师喜用之外用药,往往
效果惊人。
五倍子三十克,黄连十五克,大黄十五克,苦参三十克,蛇床子三十克,冰片五克,枯矾 十
克,花椒十克。请药房将药打成粉,直接洒在有脓水处,干燥处则涂药汁(分一半药粉 布包,
放水五百cc煮二十分钟,放凉再涂)
张孟超的医案记载,此外用药效果非常好。病人基本只用了此外用药,两个月痊愈。
【名家论述】
1、黄连粉《金匮笔记》(倪海厦)
第十八篇呢,最后一讲浸淫疮。如果你去看西医的皮肤病的书,哇,一大票,分析的很细,金
匮里面呢他不这样讲。
所谓浸淫疮就是生在你皮肤上的疮,慢慢侵蚀你的身体,这样想就好了,不要把它当成病,不
要把它看成病名在说。而是所有的疮从四肢,由外往内走的时候都是不好治,由嘴巴、由身体
里面往四肢上走的时候,这是比较好治。反过来,本来这个病呢是在身上,吃了你的药以后,
唉,往四肢上蔓延,代表病在恢复中间。痛也是一样,比如说这个人呢原来背痛,你帮他扎完
针以后,背不痛了痛到肩膀上来了,你再扎同样的穴道,他说肩膀不痛了背也不痛了,我现在
手臂痛。由身体往外走了,统统都是顺,都是好,都是在好转的中间。如果病是由四肢一直往
里面走,代表更严重。那我们在治疗比如说破伤风,或者是毒蛇咬到你,他一直往身上走那就
是越来越严重。
这个黄连粉是外用药。原来的方子缺了。所以诸位在念完伤寒金匮以后呢,我希望大家多看一
点书,我们很多的书可以看,当你有了经方的基础,这时再看外面的书不会迷惑你。黄连粉的

汤方我找到了,外用药。黄连一两,薏仁五钱,白术五钱,冬瓜仁三钱,这四味药打粉,这是
外用的,外敷的、外涂的。薏仁、白术收敛湿的,白术呢比较接近于肌肉里面的湿,薏仁呢,
皮肤上面的湿。冬瓜仁呢,是润肺的。黄连是消炎镇痛的。这个药用到冬瓜仁的话,长出来新
的皮肤就会很漂亮,消炎、去湿的同时,把新鲜的皮肤长回来。当时我看到这个处方的之后,
很久了我真的忘了是什么书上面看到,我一看就知道这是黄连粉,就知道这个汤方跑掉了。所
以过去呢,经方是有,可能散失到别的人书里去了,慢慢找回来就好了。

经方:藜芦甘草汤(手抖,心包有痰)
藜芦甘草汤
【原文】
藜芦一钱 甘草(炙)二钱 (原方遗失)(甘草是藜芦的两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组成】
藜芦 甘草
【时机】
1、只有藜芦这个药能够清除血脉,神经里的痰;
2、藜芦是甘草的两倍。
【方解】
1、甘草解藜芦得毒,但是炙甘草很甜会把藜卢的吐性锁住,影响吐的功能,甘草的目的只是解
藜卢的毒而已,所以用生甘草。
【应用集锦】
1、心脏性手抖,一发力就手抖,心包有痰;
2、低血糖:头晕、手抖;
3、2500年前经方中提到一名词叫做趺蹶,其症状就像现在的巴金森氏症,但是趺蹶的手抖是可
以用意志控制让其停止,病因是痰阻于血脉神经中造成的,经方里的藜芦甘草汤就是为治疗这
种症状所设立的,而现在西医所谓的巴金森氏症是无法控制的抖动,病因是吃西药抗忧郁药与
安眠药所引起的,只需要停止继续吃西药,然后用中药来将体内累积的西药毒素清除干净后,
自然就好了。
【比较集锦】
1、单味甘草为甘草汤,加干姜为甘草干姜汤,加桔梗为桔梗甘草汤,加附子、白术、桂枝为甘
草附子汤,加麻黄为甘草麻黄汤,加大黄为大黄甘草汤,加藜芦为藜芦甘草汤,加桂枝为桂枝
甘草汤,加芍药为芍药甘草汤。
【名家论述】
1、藜芦甘草汤《金匮教程》(倪海厦)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为什么这样?就是抖啊,一般来说
抖右手很多,平常这个人就是手就常常会这样子,然后你跟他说不要抖,他就停下不动,然后
过一下他忘掉了,又开始抖。如果是Parkinson(帕金森症),那是你叫他不要抖,他还是照抖,这
个呢你叫他不要抖,他一专心的时候就不抖了,他一不专心的时候就开始抖。
为什么是用这个藜芦甘草汤?这个药也不见了,这个病因是痰饮造成的。那你们说,老师痰饮
我们前面有很多药啊,半夏,天南星,神农本草经里面的天南星,我们的甘遂,还有像去痰的
常山苗,还有杏仁也可以去痰,皂荚,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藜芦?有原因的,因为只有这个药
能够清除血脉,神经里的痰,也就是说,这个人痰饮是在经络上面,用别的药进去清不出来,
必须要这个药。也就是藜芦甘草两味药而已。一般我们只要遇到两味药的,藜芦都是甘草的两
倍,大黄也是甘草的两倍,桂枝也是甘草的两倍,半夏诸如此类的都是甘草两味。这个药就没

有了,其实就是两味药。这种病人有没有呢,有,以后你们一看到。你要知道他是不是
Parkinson很简单,病人在你面前抖啊,你说停不要抖,他就不抖了,这就是藜芦甘草汤症。如
果你叫他不要抖了,他还是抖,那就不是这个处方。你就问他,你看他手在那边抖,诶,先生
请问你,你走路的时候是不是停不住车是直接冲到人家家里面摔倒?诶,你这个医生很厉害
耶,对不对?哦,就是藜芦甘草汤。
有这个症的病人惧,心里面很害怕,怕死,看到别人死了自己很紧张,慢慢慢慢日积月累,痰
饮就跑到血脉神经里面去。如果回头看这个人就是惧,怕死。这不晓得有什么好怕死的,大家
都会死,对不对?有什么好怕死,他就会惧,到头来就是这样子。那如果说他从60岁就怕死,
到了90岁还没有死,那很痛苦啊,等于他就抖了30年啊,吃饭拿那个筷子也飞啊,拿个汤匙就飞
走,就是这样子,所以要把这个药找出来,这个药可以把这个病治好,但是没有办法把这个惧
去掉。经方里面唯一能够能够壮胆气的药是细辛,其他都没有。
过去呢,有这个临床的案例,就是,饥荒的时候,中国大陆以前很多饥荒,没有饭吃啊,没有
东西吃,就把藜芦拿来吃,他看到路边有这个就采来吃,采来吃以后,吃完以后,吐很多的痰
呐,他不晓得这是什么东西,吐完痰以后哇身体非常好,精神非常的神清气爽,那原来这个老
太太就会抖,从此就没有抖了,这个药就出来了,就是当年有这个案例。

经方补:排脓散/排脓汤(胃化脓/肺化脓)
【原文】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二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五合,日再服。
【剂量】
重用枳实。
【组成】
芍药 枳实 桔梗
【时机】
1、用在胃化脓的时候。
2、胃化脓跟肺脓疡不一样。肺化脓的时侯,病在肺上,一定会咳脓出来,咳嗽。胃里面化脓
时,不会咳,要呕吐脓出来。白白的脓,这个脓就像你的伤口,你的青春痘挤个脓,就是那样
子,那就是脓出来。胃化脓了,所以我们用散,用粉剂。
【方解】
1、枳实收水,食物的浊水出现的时候,都会用到枳实,所以枳实用在排脓的地方,用到很多,
气滞在里面。
【应用集锦】
1、胰脏发炎:由肚脐的左侧(还有偶尔也会看到右侧),左侧动悸,气会上冲胸口,心下痞,
呕吐,胃痛得很厉害。处方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用五钱,桂枝用三钱,甘草二钱,红
枣十个,加上枳实五钱、芍药三钱,桔梗两钱排脓汤。这在治疗这个胰脏炎的时候,效果很
好。只要符合这个症状,即使是胆结石或其它病因,都可以。
2、(1)手摸上去(肝区)烫的,就是肝化脓了。用排脓散加柴胡3钱、黄芩3钱、枳实,炙甘草
3钱,白芍,六碗水去煮二碗。
(2)治疗肝脓疡要用汤剂。病人吃了以后就是排脓,大便会清出来。两天以后就变小了。
3、胃化脓:排脓散;肺化脓:排脓汤。
【比较集锦】
1、(1)枳术汤: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2)枳实芍药散: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3)排脓散: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2、(1)枳实芍药散: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2)排脓散: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3、排脓汤适宜于化脓性肿物的发病初期,患部尚未明显肿起,仅有轻微发热、红赤、压痛症状
者;排脓散应用时期是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如果排脓汤的适宜期已经过去。使用排脓散
后,患处或破口而愈,或吸收而愈。排脓散与排脓汤可以合方使用。

【名家论述】
1、排脓散/排脓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现在开始介绍这个排脓汤、排脓散就有意思了。
首先第一个排脓散,是枳实、芍药、桔梗。要重用枳实。这个排脓汤,我们是用在胃化脓的时
候。
胃化脓跟肺脓疡不一样。肺化脓的时侯,病在肺上,一定会咳脓出来,咳嗽。胃里面化脓时,
不会咳,要吐出来,呕吐脓出来。白白的脓,这个脓就像你的伤口,你的青春痘挤个脓,就是
那样子,那就是脓出来。胃化脓了,所以我们用散,用粉剂。
我在临床上治疗肝脓疡的时候,怎么知道他肝化脓?手摸上去(肝区)烫的,皮肤都是冷的,
手摸上去是烫的,就是肝化脓了。化脓的时侯呢,我们用这个处方加柴胡。(我们有四逆散,
柴胡、黄芩、枳实、炙甘草。柴胡三钱、枳实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三钱。)白芍、桔梗、
枳实,这三味药是排脓散,跟柴胡、黄芩、甘草放在一起的时候,六碗水去煮二碗。治疗肝脓
疡的时候,我们要用汤剂。病人吃了以后就是排脓,大便会清出来,清出来很多脓疡。第一天
你摸到病人的肝区,这个脓是很大一块,摸上去是烫的,两天以后,变小了,精神越来越好起
来,就代表脓在退嘛。
这个处方在胰脏发炎的时候也会用到。胰脏发炎的主要的症状,由肚脐的左侧(还有偶尔也会
看到右侧),左侧动悸,这个气会上冲胸口,心下痞,呕吐。心下痞胃里面难过啊。同时呢胃
痛得很厉害。我们用的处方呢是苓桂甘枣汤,茯苓用五钱,桂枝用三钱,甘草二钱,红枣十
个。苓桂甘枣汤治疗这种左侧气上冲心,加上枳实五钱、芍药三钱,桔梗两钱排脓汤。这在治
疗这个胰脏炎的时候,效果很好。一般来说,胰脏发炎的病人,15-20年以后得到胰脏癌的机会
很大。
只要是同样的症状---这个气上从左腹侧,动悸,气上冲心,也是里面化脓,一样的汤方,但室
内症可能是胆结石。所以我们看到刚才说痛从右边痛上来,胆结石,也会有这现象。所以临床
上看到病人的病是一回事,下手处方的时候又是另外一回事,以同症同治为主,所以这个时候
我们要回头再去想我前面跟大家讲过的,枳实有没有,为什么老是看到枳实,它收水,食物的
浊水出现的时候,都会用到枳实,所以枳实用在排脓的地方,用到很多,气滞在里面。
接着这个排脓汤,甘草二、桔梗三,这个生姜一、大枣,这个就是桔梗甘枣汤,我们是用在肺
化脓的时候用的,那因为痰饮很多,所以桔梗这味药呢,最重要是痰饮。所以说第一个当然很
自然地想到是肺脓,肺化脓了。排脓汤的应用还有喉癌,喉头里面生东西,这个化脓,排出
来;舌癌,舌头里面的癌症,化脓了,烂掉,透出来,化脓,也是用这个。桔梗、甘草这个处
方做基础方。你如果说这个人有舌癌,上焦痰就比较多嘛,我们就拿桔梗甘草汤。那胃口不
好,你可以加些开脾胃的药,然后大便不顺,你可以开些大便的药,这就可以了。这是两个不
同的排脓汤。

经方:鸡矢白散(抽筋)
出自:金匮
作者:张仲景
选自章节: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原文: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为散,水服方寸匕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倪海厦摘要:
鸡矢白散方:跗蹶,抽筋,臂脚绷紧了筋,抽筋到腹部,抽筋就是缺钙,“肝苦急,急食甘缓
之”,临床上脚抽筋,家中常备蔗糖化水大量服用,或香蕉、木瓜。
名家论述:
1、鸡矢白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转筋就是抽筋,臂脚绷紧了筋,紧紧的哦,脉上下弦,就是抽筋啊。“微弦,转筋入腹者,鸡
矢白”,鸡矢白就是从鸡大便里面找那个白白黄黄那个东西。我才不要吃呢,因为我们有很好
的方子。你不要去吃它啊!
老师我常常抽筋,我就吃那个,其实这个当年我们是这样子看,实际上现在来看就是缺钙嘛,
就是因为鸡呢,它是啄食,啄东西吃啊,啄啄啄吃的时候,有些谷类啊掉到那个岩石上面,它
就一吃把沙子也吃下去,吃下去以后,鸡的胃可以磨碎,磨碎以后排出来,质就变了,本来是
很细,后来排出来变成白色,就是钙在里面嘛,那可以多吃一点高钙的东西。还有呢,我们如
果脚抽、筋挛,你们大家记得我讲的话,这读过黄帝内经的,在本草经有提到,肝急,对不起
哦,“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有用到什么程度?待如果抽筋起来的时候你赶快去厨房,拿
着糖放到水里面,泡开来,一口喝下去,那你放的是白糖就没有用啊,人工糖,精炼糖没有
用,因为以前古代没有精炼糖,现代才有。
那我们用蔗糖,所以家里面常常准备一些蔗糖,或者一些砂糖之类的,从甘蔗里面提炼出来
的。遇到抽筋的时候,泡糖水喝,就可以把筋解掉。待会我还会介绍另外一种甘味,你知道它
能力量到什么程。
我们用经方呢,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处方,然后你知道它的药性,知道它处方的性以后,你们可
以用很简单的处方,来解决很重的一种病,都可以,只要你用对。这些都是这个处方啊,这个
都可以缓筋,那你说,老师我吃吃那个香蕉,木瓜,木瓜都是中药啊,当然可以啊,这个(鸡矢
白)不要去吃啊,不要神经病。

经方:蜘蛛散(gao丸疝气)
出自:金匮
作者:张仲景
选自章节: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原文: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倪海厦摘要:
蜘蛛散方:阴狐疝气,睾丸有大有小,时上时下,跑来跑去。房子的东南角,结网的腿短腹大
灰蜘蛛,烤焦入药。临床上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睾丸有疝气,加缩砂二钱、升麻二钱,针对
侧大敦、隐白。
名家论述:
1、蜘蛛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就是男人睾丸有大有小,有时候时上时下,跑来跑去,蜘蛛散,
蜘蛛14枚(熬),桂枝半两。你不能随便去抓一个蜘蛛来烤,没有用。它一定是房子的东南角结网
的蜘蛛才有用,一定要脚很短的,身体很大的那种蜘蛛才有用。你要抓一票来,把它烤成灰再
吃,治疝气。
蜘蛛散实在是难以下咽,但效果很好。我们还有两个处方。第一个处方已经跟大家介绍过了,
就是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就是睾丸里面是积水,睾丸那个亮晶晶的啊,好像变成好像水
泡一样,气球里面很多水,膨起来。用防己黄芪汤症。
第二个呢,是睾丸有疝气的时候,我们用当归四逆汤。我仅仅是用当归四逆汤做加减,临床上
的时候看我们血癌的病人、红斑性狼疮的病人、尿毒的病人,都可以用这个处方来解决。如果
在当归四逆汤里面加一点缩砂两钱;升麻,我们靠这个升麻,可以收提它。那你如果说你会针
灸哦,那我们下针下大敦穴,隐白,你大敦穴在大拇指头旁边,脚的拇指旁边,很痛啊,扎对
侧。如果是右边的睾丸那边疝气坠下来,你去扎左边,那扎大敦你一下去扎一痛啊,一痛就收
起来了。
有一种疝气,那疝气带下面有两个木头,那你可以,病人一带起来就把那个那个疝气顶进去,
那你再吃这个药哦,用当归四逆汤做加减。不用去抓蜘蛛啦,吓死人了,那跟病人说这是蜘
蛛,把他吓死了。所以不需要。

经方:甘草粉蜜汤(打虫剂)
甘草粉蜜汤
【原文】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
即止。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
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组成】
甘草
【时机】
蛔虫。
【方解】
1、甘草补土;
2、白粉(铅粉)杀虫;
3、蜂蜜润燥而清风,滑肠而下积也。
【比较集锦】
1、(1)奔豚之动,自脐底起而即冲心胸,休作有时。若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为有水气,属
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奔豚汤及广济小品之方证;
(2)若似此形状,发时呻吟者,虫也。虫证常有动气甚者、或心中烦闷、怔忡者,当合虫药症
状辩之,可参用甘草粉蜜汤、乌梅丸;
(3)癫痫也有似奔豚的现象。
【名家论述】
1、甘草粉蜜汤《长沙药解》(黄元御)
蛔虫啊,蛲虫啊,肚子里面有寄生虫,这个几个条辩很简单的一个。我们如何知道病人有虫?
诊断的方式哦。有人肚子痛,有虫,你从脉上面如何看,这是第一个他的发问呐。张仲景就说
啦,肚子痛,这个肚子里面痛,脉应该是沉若弦,因为在里面嘛,病在里面,对不对?沉是不
是病在里,弦是比较寒。结果这个脉反而洪大,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有蚘虫,蛔虫在身上,所
以虫的脉呢,脉是大的,肚子痛,脉大。一般的你作小建中汤症,或者怎么样,那脉都很小。
蚘虫之为病呢,令人吐涎,嘴巴呢吐口水,心痛,就是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甘草粉
蜜汤。这个甘草粉蜜汤是比乌梅丸更上一层,在经方里面呢,最强的打虫药,就是现在介绍
的,甘草粉蜜汤,好。那这个虫在肚子里面,过去呢我们有很多,像用锡粉,用雷丸,还有些
使君子,这些都是打虫的药。那我们经方在伤寒论我们介绍有乌梅丸,那个蚘虫从中,从嘴巴
里面吐出来,吐虫,我都看过哦,病人吐出来,白白一条,一条的小小的,一颗,就一吐就是
虫出来,你看到很恶心啦。他跟我说吐虫还怎么办,对不对?那你还假装的不动声色,对不
对?
当医生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的手指甲一定要干干净净呐,你手指甲出来是黑的,摸病人的

脉,病人一看你的手指甲都是黑的,心已经凉了一半,所以手一定要干净,这个是重点。第二
个就是要安静,静如处子,不动声色,不管他怎么样子脑筋要清楚,不要慌,病人慌你也跟着
慌,病人要紧张你也跟着紧张,这个都不对的,这个是经验不够。
甘草粉蜜汤,一定要配合的方子,甘草二,白粉哦,铅粉,还有白蜜。这个白粉呢,有两派,
日本的很多经方家,像大冢敬节,这个好几位啊,东洞吉益,这些经方家呢,他们认为说,这
个粉蜜呢,白粉呢是米粉。米粉打虫我都不相信,他为什么说吃下去肚子不痛,很简单啊,那
个虫你想想看,你用使君子、用雷丸、用锡粉,那种打都打不出来,那你这个虫吃下去,虫肚
子饿啊,对不对,你一喂下去,它,米粉,太好啦,它一吃完,它就睡觉去了,当然你那一味
下去就不痛啦,对不对?实际上虫还在里面,并没有出来。后来我们去研究啊,去研究查了很
多过去的一些经验。这个白粉呢,就是我们所谓的铅粉。铅粉怎么来呢?是由烧水银,水银
啊,拿个杯子,水银呢放在盆子里面这样,火在下面烧,烧完以后气化上来以后,烧干了以
后,水银会有一层粉,粘在这个杯子盖子上面。真正下面的残渣不要用,只用上面的粉。这个
就是这里讲的白粉,有毒啊,那你如果说不加白蜜,我们要设计一个药打虫,我们的目的是希
望虫吃到毒药人没有吃到,对不对?你如果不加白蜜,光是甘草,因为甘草煮完就是甜的水
嘛,那你配上那个粉煮好以后,吃下去,那肯定那个虫很聪明呐,虫吃到甘草,你你吃到是白
粉,对不对?所以为了让虫没有选择,蜂蜜加进去,因为蜂蜜很粘稠,让它跟煮在一起时候变
成稀饭,你没有办法分开来,所以虫就会去吃。虫一吃一咬一定会吃到白粉,目的在这里,所
以会有白蜜。好,所以我们特别,这个呢,名称叫做甘草粉蜜汤。
所以你如果没有,买不到蜂蜜,不要煮哦,那老师,蜂蜜不重要,不行,就非要蜂蜜不可。不
然你的病人吃到白粉,铅粉,结果这个虫还在那边,病人死掉了,虫还活着哦,因为很毒嘛。
煮法,三味呢,以水三升先煮甘草,三碗煮两碗,然后把甘草丢掉,再放粉蜜搅和,然后煮如
薄粥,这样你吃的时候,虫就没有办法把那个蜜跟那个粉分开来,虫一吃就死掉哦。像你乌梅
丸吃下去以后,排出来的活的哦,因为那个虫是逃走的嘛,不是死掉排出来的啊,是逃走的,
那个乌梅丸又苦又辣又辛,所以说那个虫闻到了乌梅丸跟着就是那个举家搬迁了,根本是逃出
来的啊,所以它虫卵什么统统带出来了,这样。如果乌梅丸没有效,大家就要想到甘草粉蜜
汤。

经方:桂枝茯苓丸(瘀血、痞块)
桂枝茯苓丸
【原文】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
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主治】
1、对于淤血证,尤其是淤血的痞块,而且伴有气冲、心悸和腹痛的,这个方子是非常好的。
【用法】
1、像六味地黄丸那样大,一次30粒,一日三次,餐前服用。
2、严重的可以40-50粒。
3、汤剂、粉剂的效果也非常好。
【组成】
桂枝 茯苓 芍药 丹皮 桃仁
【方解】
1、桃仁、丹皮这两个药都是祛淤的,祛淤、去痞块儿、去淤血块儿。
2、桂枝、茯苓,治气冲心悸的,治气往上冲、心跳的,胎动在脐上者,也是悸动。
3、茯苓又通利三焦。妇人子宫、男人精宫都属于三焦。
4、芍药是一个比较有补益性质的药,滋养阴液,也能够祛淤治腹痛。子宫瘤内部的淤血块破出
来时怕肚子会抽痛,加白芍进去止痛。
【应用集锦】
1、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肌瘤的消除非常的好。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癌症的话就没有效,力量不够,
因为寒就会很盛,而且是实,里面有东西堵到,不单单是水。这样的情况要靠很热的药,可以
加生附子、硫磺。硫磺能够祛水又能祛寒,生附子能够祛寒。这两味药等量放到桂枝茯苓丸,
可以把实、寒实去掉。这样的桂枝茯苓丸就很强,很快。
2、牛皮癣是一种往往呈长期一进一退病程,容易再发、难以治愈的皮肤病,汉方常用的处方有
(矢数道明):
(1)虚证时的桂枝加黄芪汤、黄连阿胶汤;
(2)实证时的防风通圣散、大柴胡汤;
(3)血热、血燥时的消风散、温清饮;
(4)瘀血时的大黄牡丹皮汤、桂枝茯苓丸料等。
3、桂枝茯苓丸常用于脑系血管病、心血管病等,凡是身体上边的病大概都是有气冲、心悸这个
方面,尤其是心血管病,没有心悸的很少。此有桂枝、茯苓治气冲、心悸。
4、古人也用于下死胎。

5、妇人少腹濡而有块者,为水血凝结,其块软者,属带下病,以猪苓汤合桂枝茯苓丸。
6、(1)桂枝茯苓丸:下腹部有瘀血(血滞、血塞、郁血、凝滞),或有气之串扰和神经症状
者,妇科瘀血;
(2)桃核承气汤:瘀血,上冲和足冷显著,其人性急如狂,膀胱瘀血;
(3)大黄牡丹皮汤:瘀血,急性局部症状(右下腹部),有化脓之势;
(4)抵当汤:瘀血,如狂健忘;
(5)下瘀血汤:瘀血,陈旧性瘀血,肌肤甲错;
(6)当归芍药散:瘀血,贫血,虚寒症。
7、手脚温的高血压,如果伴有手脚麻木、肩凝、胸胁不舒、晕眩头痛,可用大柴胡汤加桂枝茯
苓丸,随证加葛根、钩藤。
【比较集锦】
1、痔疮、痔核:
(1)乙字汤:诸痔疾病状不甚重,不偏虚偏实之一般病症为目标。
(2)桂枝茯苓丸:痔疾,血瘀者。
(3)大黄牡丹皮汤:痔疾,病状急重。
2、(1)芎归调血饮:调理产后诸气血,补贫血,去恶露瘀血,顺气,益脾胃,适宜于产后之
恢复。
(2)当归芍药散: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阴虚证腹痛,脐旁拘急,水毒。
(3)桂枝茯苓丸: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瘀血实证,脐旁脐下抵抗压痛。
(4)丹栀消遥散: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少阳病之虚证,略有胸胁苦满,灼热感,多怒,
不眠,性急。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脉症,神经症状,肝症,多怒,不眠,腹部动悸。
3、桂枝茯苓丸和桃核承气汤在临床上都常用的:
(1)淤血证有可下的证候,比如少腹急结、其人如狂,桃核承气汤。
(2)淤血证而不可下者,桂枝茯苓丸,尤其有气上冲、心跳等。
【名家论述】
1、桂枝茯苓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妊娠六个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如果你怀孕六个月都没有月经,在六个月没有月经
之前,那3个月的月经都很准时,到怀孕到第6个月的时候就会有胎动。那如果说,你前3个月的
月经呢非常好,然后你怀孕,你后面这3个月你没有月经,一般我们都是以90天为一个周期。那
如果你排出来的血是鲜血,我们心里面想,你前三个月的月经很好,现在没有月经了,怀孕
了,怀孕了以后,第3个月又开始有流血出来,糟糕,小孩子是怀孕了,但是可能会流产流掉
了,它是这个意思。
如果是坏血,就是,前3个月呢,月经不正常,不正常很可能有肌瘤,有肿瘤在里面。然后3个
月没有月经,没有月经以后第3个月来的是黑的血,血块很多,我们知道,她根本没有怀孕,所
以有没有怀孕,很简单,在停经之前,你问她前3个月,前3个月的月经非常好,很可能就怀孕
了,这种方法。那我们用桂枝茯苓丸呢,就是专门祛症,这个子宫里面的肌瘤。原方呢,你看
啊,桂枝、茯苓、牡丹、桃仁啊芍药。开这个处方出来的时候,我们心里就知道了为什么会有
这个子宫里面会长肌瘤或长肿瘤,因为寒,里面有寒,还有水。寒呢,东西会累积在里面,可
能会是你的月经没有完全排完,停在子宫里面。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你过去有过流过产,
这个没有排得很干净,堵在里面。那基本上是有寒有水。所以说,我们开处方的时候,桂枝
呢,是可以把心火、心脏的火导到小肠里面来,导到子宫里面来,这就要靠桂枝,所以心脏的
热导到下焦来,就是桂枝。那茯苓呢要祛它的水,桂枝就是祛它的寒。牡丹、桃仁是攻它的淤

血,芍药呢是止腹痛,腹痛。那你如果说,你没有怀孕,吃这个桂枝茯苓丸,针对子宫的一般
的肌瘤会有效,你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癌症的话就没有效,力量不够,因为寒就会很盛,而且是
实,里面有东西堵到,不单单是水,这个实的时候,我们要靠很热的药,所以我们会加一些生
附子、硫磺在里面。这两种药呢,我们同时把它放到桂枝茯苓丸里面,等量。硫磺能够祛水又
能祛寒,生附子能够祛寒。所以这两个放在里面可以把实、寒实去掉。所以我们做的桂枝茯苓
丸那就跟他们的不一样了,那很强,很快。桂枝茯苓丸除了对子宫、卵巢方面的病有效外以
外,你如果说月经痛或月经不准时,每次来月经都很强烈的痛,只要是症状是合到的,统统可
以用这个处方,不一定是要去一定确定里面有什么肿瘤啊才去使用它。
那你做成这个兔子大便那么大,不要去那么麻烦去记啊,我们还要跑到动物园去看兔子大便,
不需要的。我们平时那个六味地黄丸吃30颗,不会说是一丸,这个一丸兔子一定很大,超级巨
大的兔子,那大便很大啊。这餐前一颗,根本不够的。我们那个小粒粒,小粒粒还好吞嘛,那
么大一颗怎么吞啊。我们吃个30颗,也可以吃个40颗到50颗。吃下去啊,大家要记得啊,这个病
人吃你的药以后,有没有效。你要问他,吃完以后一个礼拜两个礼拜脚脚冷的还是热的?啊,
吃了你的药以后,手脚都温热起来,那继续吃不要停,好不好。越吃越冷就不对了,她还有其
他的问题,这马上就可以知道有没有效这个药。所以很多乳癌开完刀,做完化疗以后,吃这个
药,吃西药连续吃几年啊,那5年的时间很长啊,怎么知道有没有效呢,万一她要连吃5年才
行,你去问她,你吃了多久,吃了两个礼拜。脚热的冷的?啊,脚是冷的。吃之前呢,温度还
比较好,越吃脚越冷的,这个根本就没有效,所以我们为什么常常说,写那个论文出来骂,因
为临床上问了,这个C型肝炎,你吃那个干扰素以后,手脚温度如何,越吃越冰,还想去自杀,
哇,讲了一大堆问题出来。
我们有很好的处方治疗C型肝炎,不需要用那么暴力的方法来治啊,还有的人吃完以后还是没有
效啊,还会产生其他的后遗症,所以说,这个你要判断,这个本身控制性的西药,对病人有没
有帮助,两三个问题就知道了。

经方:胶艾汤(滴漏不止)
胶艾汤
【原文】
阿胶二两,干地黄六两,芍药四两,当归三两,芎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
差,更作。
【又名】芎归胶艾汤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
阻,胶艾汤主之。
【用法】
1、9碗水煮成3碗,水有6碗,放酒3碗,放清酒下去煮,酒能够升提、生发,所以补药用酒去一
煮的时候,人吸收的非常快。实在没有酒也可以。
【剂量】
1、生地黄1两;
2、川芎是用5钱;
3、阿胶、甘草、艾叶各3钱;
4、当归3钱;
5、白芍大概是4钱,如果说肚子疼得厉害,白芍用5钱、6钱都没有关系。
【组成】
甘草 地黄 阿胶 当归 芍药 艾
【时机】
1、胶艾汤有4个应用症状:
第一个,病人常常滴漏不止,没有怀孕啊就常常出血,不正常地出血。
第二个,妇人流产以后继续下血;容易流产。
第三个,怀孕中间流血,胎儿还没有流出。
第四个,怀孕中间肚子痛,
2、这个处方是针对病人腹中痛、肝脾两虚、子宫寒冷 。所以这个人一定是气色白啊,精神不
好。
3、脉诊:那左右两边跳的时候,阳气就虚掉了,血就会漏下来。
【方解】
1、生地黄补血、补肝。
2、川芎活血。
3、当归能补血。
4、芍药能够收敛止血又止腹痛。
5、艾是阳,能够行气。艾叶直接放到汤药里面去煮能够活络我们的血脉神经。

6、阿胶本身是止血用的。当胃出血时要用柏叶,这是植物性的胶质来止血。子宫或是其他地方
出血,要用阿胶来止血才行
【加减】
1、月经痛,肚子痛得很厉害,可以用吴茱萸,头痛也可以用川芎跟吴茱萸。
2、里面真的有淤血的时候,你可以加一些茜草、丹皮、桃仁活血化瘀的药在里面。
【应用】
1、很多地方胶艾汤都可以用,因为脾脏跟肝脏,脾主运化。如果一个人肝脾两虚的时候,血没
有办法固在子宫里面就会漏出来。胶艾汤止血,瞬间就止掉了。
【比较集锦】
1、(1)猪苓汤证之血证,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2)芎归胶艾汤证,相仿血症之候,腹微满而无小便不利及渴证。
【名家论述】
1、胶艾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介绍这个条辩前呢,大家要有个概念,这样子看就很清楚了啊,内经脾主腹,也就是说少腹,
肚子这边呢脾脏在管,
中医的观点里面,脾是统血,血藏,所以妇人子宫怀孕一定跟脾脏的运化有关系。所以说一个
人如果怀孕很正常。正常的时候,没有怀孕的时候吃饭很正常,哪天一怀孕的时候,奇怪,怎
么胃口那么大,一天要吃好几餐,就是一个人吃两人补啊,因为脾的运化很强啊。这是一个血
的来源。第二个血的来源呢,肝脏,因为全身只有肝经的经络络过子宫,还有呢,我们的肝经
呢,头顶上去。所以我们在介绍吴茱萸汤的时候,病人头痛,强烈的恶心,吴茱萸汤。吴茱萸
汤里面有生姜,可以去恶心。如果是血跑到子宫里面来,我们也会想到是肝的问题。所以腹
部,我们就知道肝脾两个脏在协调它,给它供血。所以小baby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就是由脾
脏和肝脏啊两个脏在养他,这是中医的观念。
这个条辩呢啊,有这个4个症状,胶艾汤。第一个,妇人平时大量流血;第二个,妇人有半产
后,流产以后继续下血啊,不停的;第三个,有怀孕中间流血者;第四个,这个怀孕中间肚子
痛,这四大症状就是我们现在要介绍的胶艾汤症。这个太太啊,常常滴漏不止,没有怀孕啊就
常常出血,不正常地出血。你可以用胶艾汤。还有呢流产,本来怀孕3个月,3个月后流产了,
或者2个月,有的人一个多月就流产了,还有我有病人怀孕5次就流产了,没有一次例外,就是
只要怀孕就会流啊,胶艾汤。那如果说,还有呢怀孕中间流血,胎儿还没有流啊,出血,也是
胶艾汤。还有呢,怀孕的时候,肚子痛,也是胶艾汤症。所以说很多地方呢,这个胶艾汤都可
以用,为什么?因为脾主运化。如果说一个人肝脾两虚,当这两个脏都虚的时候,这个血呢没
有办法固在子宫里面,血就会漏出来。
回头我们看胶艾汤处方,诸位,不要6两啊,1两。生地黄1两。一般来说,川芎是用5钱,阿胶、
甘草呢各3钱,当归也是3钱,白芍大概是4钱,如果说肚子疼得厉害,白芍用5钱、6钱都没有关
系。这个药呢用生地黄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补血。真正在补血的药靠的是生地黄,不是当归。
当归可以补血的原因是当归里面有油脂,吃到肚子里面以后,因为油会滑利,你如果今天回家
什么都不要吃,你就吃当归,吃当归就拉肚子。为什么,因为当归里面的油脂会把里面的宿便
统统排掉,排掉以后你就可以肚子饿啊,会吃新的东西,所以当归补血,真正补血的,你看那
黑黑的那个地黄拉出来黑黑的,软软的。那真正的补血,里面很多的铁,很多的血,对血非常
好的东西。川芎呢,活血,所以如果说一个人腹痛,比如说肚子痛得很厉害,月经,你用川芎
下去。
老师,月经痛,肚子痛得很厉害,我们可以用吴茱萸,吴茱萸当然可以呀。头痛呢,也可以用
川芎跟吴茱萸。那这只是这个药,我们可以把血管打开来,让血进去,里面真的有淤血的时
候,你可以加一些茜草啊,一些丹皮、桃仁啊活血化淤的药在里面啊。艾草出现的时候,我们
在针灸的灸里面,我们用艾草去灸,为什么?因为艾是阳,能够行气。所以艾叶我们直接放到
汤药里面去煮的时候啊,能够活络我们的血脉神经啊,所以艾叶是非常好的啊,这个活血化淤

的一种药啊。阿胶3钱。我们用一般来说呢,9碗水煮成3碗,比如水有6碗,放酒3碗,放清酒下
去煮。中医药中医用酒下药的时候,因为酒呢能够升提、生发。补药在里面,如果用酒去一煮
的时候,我们人吸收的非常快啊,所以说你这个6碗水3碗酒进去煮。其实你煮过以后,酒精已
经很少了。可是你遇到个太太呢一杯就倒了的这种,你给她8碗水1碗酒,你可以自己去调配嘛
啊,不要那么死脑筋啊,就认为酒,这个药要用酒去烧效果最好。当你遇到过女的是个酒鬼,
好爽啊,我8碗酒1碗水也可以呀,对吧,看她喜欢,她很爽就好了啊,那她能够吞下去最重要
啊,那阿胶是不能煮的啊,阿胶冲进去啊,那分3付,因为3付那每次就是1钱的阿胶,所以阿胶3
钱分3包,把它打碎,要吃之前呢倒下去,让它融化掉。
好,这个处方是针对病人腹中痛,肝脾两虚。所以这个人一定是气色白啊,精神不好,里面是
血虚的状态啊,用的。这个是漏下,诸位看,这四大症状都可以用,用这个胶艾汤。这个脉经
里有提到漏下的脉啊。你一摸她的脉,哎你滴漏,医生你好厉害,你怎么知道我滴漏,这是寸
脉,你摸她的寸脉的时候,两侧,本来是手臂是这样啊,这是寸的位置,结果脉来你摸她是,
跳跳,两边都换着跳,本来我们脉是一条嘛,对不对,她的脉是一下跳这边一下跳那边,轮流
着跳,因为阳没有办法守住,阳虚嘛,阳没有办法守住,阴就一直往下漏,所以阳很强的时
候,寸脉就比较啊,比较是直的,脉是这样的,这个是寸,这样子,所以稍微跷跷板样的,尺
脉尺脉会比较低一点,寸脉会比较高一点,直直的一条。那左右两边跳的时候,阳气就虚掉
了,血就会漏下来。
那这个药下去呢,这个止血呢,瞬间就止掉了,很快。中药去止血的话,大家相信啊,这个比
西医王道多了。你如果不懂得这个胶艾汤怎么用,那这个怀孕中间出血的时候或者是你平常没
有怀孕你也常常出血的时候,结果啊开刀进去吧子宫、卵巢拿掉,真是划不来啊,不需要。

经方:当归芍药散(腹中绞痛)
当归芍药散
【原文】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川芎半斤(一作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经典回顾】
1、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2、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剂量】
1、肚子很痛要重用芍药。比如当归、川芎各3钱,芍药呢用1两。
2、茯苓5钱啊,白术5钱,泽泻重一点6钱。
【组成】
白术 泽泻 茯苓 当归 芍药
【时机】
1、妇人怀孕,腹中绞痛,有水停在子宫里面,没有漏下,当归芍药散。
【方解】
1、当归、川芎、芍药3味是入血分的药,白术、茯苓、泽泻呢是入气分是排水的药。
2、有的人喜欢用三菱、莪术,这两个药的破血的力量太强,所以一般都是打胎的时候用的。她
打完堕胎后身体会虚掉,可以加些当归、生地。如果妇人虚寒、瘦弱一点,用熟地。川芎能够
活血。不要去加阿胶。
3、经方里最常用就是茜草。茜草非常的厉害。我们在攻肿瘤、肝血的时候都在用,因为茜草入
肝经。吴茱萸是补肝的虚,肝没有病,是补肝虚用的。茜草是活血化瘀,肝里面有硬块、肿瘤
或者是有淤血在里面的时候,妇女的月经痛啊消除的很快。
【加减】
1、如果月经痛,里面是淤血堵在里面的时候,这个药可以用但还不够力,还要再加一些其他活
血化瘀的药,像丹皮、桃仁。
【应用集锦】
1、如果贫血头晕,可以合用当归芍药散和苓桂术甘汤,尤其女性最多,头眩晕,有些贫血,经
血不利。
2、腹中绞痛,怀孕,或者女孩子月经痛,也可以用。
3、贫血的眼冒金星、头晕是当归芍药散和苓桂术甘汤。
4、当归芍药散:脐旁、脐上、脐下四周拘挛,按之痛而彻背,或心下悸、或小腹硬痛、或冒而
渴、小便不利者,此方正证也。不问男女老幼、不问何病,用此方则病无不愈。 又有其毒深重
而瞑眩甚,或腹痛难忍者,或精神郁冒不乐者间而有之,无须忧虑,渐进本方,其病可愈。
此证便秘者,每夜兼服三黄丸(大黄(三钱)黄芩黄连(各一钱五分)上三味,研末为丸)一钱。妇人
妊身便闭,必产重,用方可也。

5、(1)左侧脐旁天枢穴处挛急疼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小腹腰间聚结、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皮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
6、妇女性交时的疼痛可用当归芍药散,效果非常好。
7、血痹,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如果看到血更虚,可以加点儿血分药,常和当归芍药散配
合。
8、(1)桂枝茯苓丸:下腹部有瘀血(血滞、血塞、郁血、凝滞),或有气之串扰和神经症状
者,妇科瘀血;
(2)桃核承气汤:瘀血,上冲和足冷显著,其人性急如狂,膀胱瘀血;
(3)大黄牡丹皮汤:瘀血,急性局部症状(右下腹部),有化脓之势;
(4)抵当汤:瘀血,如狂健忘;
(5)下瘀血汤:瘀血,陈旧性瘀血,肌肤甲错;
(6)当归芍药散:瘀血,贫血,虚寒症。
9、雷诺氏症、手指端冷:
(1)脉沉细标准少阴症,手足趾冰冷有雷诺氏症状,喜口含冰块,为真寒徦热,处方用麻黄附
子细辛汤与当归四逆散合方。
(2)雷诺氏症:当归四逆汤加重剂量,趾头指甲青紫色如冰箱拿出来的。西医当成免疫失调。
(3)雷诺氏症:真武汤加水蛭、蜈蚣、全蝎。
【比较集锦】
1、如果怀孕的时候肚子痛、漏下的话,这个药不够力,应该是胶艾汤症。
2、如果腹中痛,也是小建中汤。这两个一个是实证,一个是虚症。虚劳的时候用小建中汤,小
建中汤出现的腹中痛,病人一定是没有胃口,什么都不想吃,脸色比较淡黄,暗黄,比较苍
白。小建中汤证是治疗虚劳的。
3、(1)温经汤:用于少阴病、阴虚证,气血虚寒,其症有手掌烦热(发烧)和口唇干燥,下
腹膨胀或不快感。
(2)当归建中汤:烦热,足温,咽口干燥,腹中刺痛。
(3)三物黄芩汤:烦热,四肢烦热。
(4)当归芍药散:不孕症,寒证,手掌烦热、无口唇干燥。
(5)肾气丸:烦热,足心烦热,渴,脐下不仁。
4、1)丹栀消遥散:少阳虚证有肝病者。即以小柴胡汤之虚证,轻度胸胁苦满,容易疲乏,并
伴有各种神经症状。
主诉四肢倦息、头重、脑晕、失眠、易怒、逍遥性热感(常有不固定之灼热感)、月经不调、
午后上逆感与颜面潮红;又背部恶寒或蒸热感,汗出等均可列为本方之参考证。
(2)小柴胡汤:少阳病,实证,胸胁苦满。
(3)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腹部动悸。
(4)补中益气汤:虚劳,虚甚,无神经症状。
(5)当归芍药散:血证,疲劳,无胸胁紧张。
(6)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证、多怒,不眠,神经症,由胸胁至心下动悸。
5、(1)芎归调血饮:调理产后诸气血,补贫血,去恶露瘀血,顺气,益脾胃,适宜于产后之
恢复。
(2)当归芍药散: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阴虚证腹痛,脐旁拘急,水毒。

(3)桂枝茯苓丸: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瘀血实证,脐旁脐下抵抗压痛。
(4)丹栀消遥散:血症,血脉症,神经症状,少阳病之虚证,略有胸胁苦满,灼热感,多怒,
不眠,性急。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脉症,神经症状,肝症,多怒,不眠,腹部动悸。
【名家论述】
1、当归芍药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很有名的当归芍药散。大家一定要了解当归芍药散的主要的症状,功能是干什么。
你如果看到说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当然了,怀孕的时候肚子里面绞痛啊你可以
用当归芍药散,刚刚是怀孕的有漏下,滴漏下来的时候,我们用胶艾汤。这是怀孕的时候肚子
绞痛。那你看他的处方,为什么绞痛,原因在他写在处方里面。所以他原来的条辨写的很少
啊,处方里面大家看,当归、川芎各3钱,芍药呢1斤,意思就是告诉你重用芍药。比如说你当
归、川芎各3钱,芍药呢用1两,因为你肚子很痛啊用1两。茯苓5钱啊,白术5钱,泽泻呢重一点6
钱。当归、川芎、芍药3味是入血分的药,白术、茯苓、泽泻呢是入气分是排水的药。所以这个
人会有,太太怀孕的人肚子会疼,因为有水停在子宫里面,所以才会使用到白术、茯苓。因为
里面有白术、茯苓可以利尿、水利掉啊,所以病人吃完因为水排掉,就会有点口渴,那这是怀
孕的时候肚子痛,没有漏下,漏下的话,有滴漏下来的话,这个药不够力的啊,是胶艾汤症,
不能搞错。
那你如果说你没有怀孕,可不可以吃当归芍药散,当然可以啊,不是脑筋那么笨,我一定怀孕
才吃啊,不用那么那么死脑筋,腹中绞痛,不要说怀孕,女孩子月经痛,当然可以用啊。但是
你需要确定她肚子里面的子宫里面有水啊,如果是月经痛,里面是淤血堵在里面的时候,你这
个药下去,可以用但还不够力,可能还要再加一些其他活血化瘀的药,像丹皮、桃仁啊,我们
最常用的,经方里最常用就是茜草。这个茜草非常的厉害,我们在攻肿瘤的时候,肝血的时
候,肿瘤的时候都在用,因为茜草入肝经啊,所以吴茱萸呢是补肝的虚,没有病,肝没有病,
是补肝虚用的。茜草是活血化瘀,肝里面有硬块、肿瘤或者是有淤血在里面的时候。那子宫肝
经络过,所以我们会用茜草下去,妇女的月经痛啊消除的很快。
有的人呢,喜欢用三菱、莪术,三菱、莪术啊,那你用也可以啊,可这两个药它的破血的力量
太强啊,所以一般来说我们都是打胎的时候用的。那太太来,小姐跑进来说,我还没有结婚,
我不要怀孕,我现在怀孕了,对不起,我也不要去医院手术,那你帮我拿掉。好吧,三菱、莪
术活血,可以打掉啊。那这个她打完堕胎的同时,身体会虚掉,所以我们可以加些当归、生地
啊,如果这个小姐比较虚寒一点,瘦弱一点,你不要用生地,用熟地啊,川芎啊,能够活血
啊,那你这个时候你不要去加阿胶,你不是倒行逆施对不对,你希望她她月经来,结果她那你
还再加阿胶是止她的月经,懂不懂我的意思。所以你处方要熟,那你再加丹皮啊桃仁,那你说
老师我这个方剂没有,生药没有,那你有桂枝茯苓丸,也可以,可以堕胎。所以这种药呢,你
看啊,入妇科的药都是酒和曲方,像我们这个是这个是当归芍药散是粉剂嘛,是粉剂,那用酒
来啊,吞它,那你酒量不好的,那你就用水来吞它,没有关系。

经方:干姜人参半夏丸(怀孕期间呕吐)
干姜人参半夏丸
【原文】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九,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组成】
人参 姜 半夏
【时机】
1、专门应用在妇人在怀孕中间的时候强烈的呕吐,一剂就治。第一次吃下去就好了很多了,就
继续吃。
2、没有这个药丸,就把3个粉放在胶囊里面一样有效。
【方解】
1、怀孕呕吐不止是因为胃冷,所以干姜能够温中;
2、中焦冷的时候会有胃里面会有停水,所以半夏能够把水去掉;
3、吐得很厉害,人参把肠胃伤到的津液再补回去。
【应用集锦】
1、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党参三钱 干姜二钱 半夏三钱。粉剂就可以。
2、(1)怀孕中间小便不通,要用到猪苓汤;
(2)怀孕中间的咳嗽,用麦门冬汤,因为她们绝大多数有里热;
(3)怀孕期间呕吐:党参三钱 干姜二钱 半夏三钱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4)妇人怀孕,前面60天吃桂枝汤,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吃当归散。当归散养孕妇的,不是
保护小孩。
3、平常胃里比较虚寒的人,怀孕后就会吐呕吐、吐得很凶,干姜人参半夏丸。孕吐一般是出现
在妊娠的6到12周,半夏可以用正常剂量。怀孕初期不要用半夏,以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
【比较集锦】
1、(1)大建中汤: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蜀椒二合(去汗)胶饴一升;
(2)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用于妇人呕吐。
2、(1)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各等分;
(2)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案例节选】
1、妊娠恶阻(干姜人参半夏丸)
2、眩晕(干姜人参半夏丸)
【名家论述】

1、干姜人参半夏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接下来这个处方呢,是使用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干姜人参半夏汤,是专门应用在妇人在怀孕中
间的时候强烈的呕吐。好不好呢?我告诉诸位,一剂就治。第一次吃下去就好了很多了,你不
要吃完一剂就不要吃了,因为每个人的强弱不一样,但是病人会告诉你,医生那药真好,我吃
完你第一包药就好了八成了,那你就继续让她吃。
怀孕她呕吐不止是因为胃,中焦冷啊,胃冷。所以干姜能够温中,中焦冷的时候会有胃里面会
有停水,所以半夏能够把水去掉,那吐得很厉害,人参把吐掉的那个胃,肠胃伤到的津液再补
回去。这就是处方的方意啊。临床上你用生姜汁把它糊在一起,吞下去。如果诊所没有这个药
丸没有关系,你把3个粉拿起来给她吃下去也会好。那你说这个病人很龟毛,我不要吃这个粉,
因为不好吞嘛啊,我放在胶囊里面可不可以,一样有效。你现在了解了,如果平常胃里比较虚
寒的人,这种人一怀孕呢就会吐呕吐,吐得很凶,所以平常就要保养得很好啊。光是这个处
方,大家可以以救多少妇女!
那美国的西医啊,很好玩,她那吐嘛,怀孕会吐很正常,那吐得很严重的时候,他会看看里面
是怎么回事,反正弄了半天就不会好。我们这个处方、经方呢到现在那么多年啊,处方都不用
改变,真的都是一剂就可以知道。

经方: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间小便难)
当归贝母苦参丸
【原文】
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组成】
苦参 当归 贝母
【应用集锦】
1、男子加滑石半两;
2、当代著名医家秦伯未先生曾说过,本条“小便难而饮食照常的,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来治,很
难理解,古今注家,多望文生训,理论脱离实际。近得金华沈介业中医师来信,指正这条小便
难,应作大便难,经他祖父五十年的经验和他自己试用,效验非凡"。可资参致。参见医案:妊
娠便秘(当归贝母苦参丸)
3、当归贝母苦参丸用于妊娠血虚有热,律亏肠燥之便秘,疗效颇佳。
【比较集锦】
1、(1)失血证只要见到左尺脉细、关脉弦,那就是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
四两)证,不管各种原因的出血,如手术、外伤、生产、流产,等等。
(2)如果右细长脉,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贝母,苦参), 男子加滑石。细脉地黄;长脉是
病位在下焦,所以要加滑石。
【名家论述】
1、当归贝母苦参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怀孕的时候,孕妇小便排不出来,小便不利,就是这个处方,当归贝母苦参汤。当归、贝母、
苦参各4两,你不用真的是4两啊,是等量的意思。那你把它打成粉末,就是丸剂。打成粉末,
然后一汤匙,一平匙的。那如果还排不出来就加重就好了。
怀孕的时候小便难,原因是因为胎儿压到膀胱。小便排不出来啊,我们用当归、贝母、苦参。
苦参专门能够利膀胱的湿,贝母能够利尿,还可以润肠,像当归一样可以润肠。那当归本身
呢,它除了有油脂润肠以外,当归本身可以补血,所以如果把泻热跟补血的药放在一起,小孩
子为什么会压到膀胱,因为里面有热,热的话他就会转动,动的厉害就压到了。这个处方呢就
是小便排不出来而已啊,你不要把它和后面的处方弄混了啊。

经方:当归散(孕期养胎)
当归散
【原文】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穷各一斤 白术半斤
右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组成】
白术 川芎 当归 芍药 黄芩
【方解】
1、当归补血;
2、黄芩能够去热,因为孕妇身上都会有点热,胃口会很大,吃的饭比平常多了很多,黄芩能够
去胃的热;
3、芍药在下焦、肚子活血化瘀。芍药吃得多并不能堕胎的,不像丹皮、桃仁。
【应用集锦】
1、妇人怀孕常常吃当归散。10个月怀孕,前面60天妇人吃桂枝汤,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这一
段时间吃当归散。当归散呢是养孕妇用的,保护妈妈的,不是保护小孩。如果这个怀孕的时候
常常吃,第一个很容易生产,因为妈妈身体会很好,怀胎不会有什么痛苦。白术就可以把水排
掉啦,所以怀孕中间,十个月,你可以一直吃它。
2、产后各种病都可以用当归散,所以当归散是一个很好用的一个调理的处方。
3、(1)怀孕中间小便不通,要用到猪苓汤;
(2)怀孕中间的咳嗽,用麦门冬汤,因为她们绝大多数有里热;
(3)怀孕期间呕吐:党参三钱 干姜二钱 半夏三钱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4)妇人怀孕,前面60天吃桂枝汤,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吃当归散。当归散养孕妇的,不是
保护小孩。
【名家论述】
1、当归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接着呢我们大家看,妇人怀孕呢,常常吃当归散,我们如果1月到10月啊,10个月怀孕,刚开始
已经讲过了,前面60天呢你可以给妇人吃桂枝汤,第2个月到第5个月,3月,60天以后,第三个
月到第五个月,这一段时间呢讲的就是当归散,后边呢还有一个处方就是。当归散呢是养孕妇
用的,保护妈妈的,不是保护小孩。那这个当归散的处方你看啊,这个妇人常常要吃当归散。
当归,黄芩,黄芩能够去热,因为孕妇在怀孕的中间身上都会有点热,尤其胃。为什么,胃口
会开的很大,吃的饭比平常多了很多啊,黄芩呢能够去胃的热啊,芍药呢能够好让下焦、肚子
活血化淤。芍药你吃得多并不能堕胎的,你放心啊,并不像丹皮、桃仁呐那样。川芎、白术
啊,这个当归散呢因为能够让胃的虚热降下去,同时呢补血、能够活血,所以能够帮妈妈,养
妈妈的身体,体力很好,那这是散剂啊,那如果说,你这个怀孕的时候常常吃,第一个很容易
生产,因为妈妈身体会很好啊,那怀胎呢不会有什么痛苦。因为你这个怀孕期间没有什么痛
苦,用白术啊,白术就可以把水排掉啦,所以怀孕中间,十个月,你可以一直吃它。然后产后
呢,各种病都可以用当归散,所以当归散是一个粉剂。很好用的一个调理的处方。

经方:葵子茯苓散(怀孕期间水肿)
葵子茯苓散
原文: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剂量】
1、粉剂,3比1,葵子用3,茯苓用1,然后打成粉;
2、三餐饭前吃一个汤匙。一天吃两次,或者3次,小便利出来就好了。
【组成】
茯苓 冬葵子
【时机】
1、这也是小便不利,但是是水肿。葵子茯苓散也是很有名的治疗水肿的方剂,专门治疗孕妇在
怀孕的10个月全身或者下半身水肿。
【方解】
1、茯苓能够通利三焦的水。
2、葵子可以增加通利,增加茯苓的排水的力量。
【应用集锦】
1、妇女怀孕期间水肿,全身或者下半身水肿、脚肿,都可以使用葵子茯苓散,葵子3、茯苓1的
比例,一天吃3次,小便利出来就好了。
【名家论述】
1、葵子茯苓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后面这个处方呢也是小便不利,但是是水肿,所以怀孕中间,如果太太走进来,那个下半身,
脚啊都是肿的啊,水肿很严重,不要开那个刚刚的那个当归贝母苦参汤、苦参丸。要开葵子茯
苓散啊,要开葵子茯苓散。像前面那个当归贝母苦参汤我们是不好意思讲,那个太太会,小孩
子会压到这个妈妈的那个膀胱排不出来。那这个妈妈疑心病很重,有的太太疑心病很重,她一
旦怀孕以后,糟糕,看先生到那儿去了对不对,所以先生做什么小动作她都会注意啊,看到都
不对,所以说所以人的心啊,所以说你要跟太太说不要想太多。有的太太就会怀孕了有忧郁症
啊,这里面都有处方的啊,我们都有处方可以治疗的啊,所以当医生的,你要特别跟太太讲不
要看什么多不对。平常都不会,一怀孕以后,尤其到了八、九、十个月的时候啊,快要生的时
候,先生每天要必须按时回家或怎么样子,她没有先生在,她不安心呢,她就会东想西想,就
会小便出不来了,为什么,小孩子移动位置,压到了膀胱。
这个葵子茯苓散也是很有名的一个方剂,专门治疗孕妇在怀孕的10个月中间呢,下身上、全身
水肿或者下半身水肿,都可以使用。这个葵子茯苓散专门是治疗水肿,比例呢,因为散剂嘛,
粉剂,你要记得3比1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葵子用3,茯苓用1,然后打成粉啊,那三餐饭前呢
啊,吃一个汤匙,你是,这个上面是一天吃两次,你可以一天吃3次,小便利出来就好了啊,那
经方、中药利尿很好玩,当你用中药把小便利出来以后啊,这个水不会再回来啊,你如果用利
尿剂祛,不行。这个水就会回来啊,然后有时利尿剂呢,利掉小孩子的水,比如说我们的这个

羊水很多,对不,你一吃利尿剂,结果羊水跑了,身上还是肿,都不对,会太过。中药的好处
就是它非常温和,它把不要的水排掉。因为你看它为什么用茯苓,茯苓就是它本身能够通利三
焦的水。因为这个葵子可以增加通利,增加茯苓的力量,加强排水的力量而已啊。

经方:白术散(孕期养胎)
白术散
【原文】
白术 芎穷 蜀椒去汗 牡蛎各三分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
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穷;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
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
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经典回顾】
1、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组成】
白术 川芎 牡蛎 蜀椒
【时机】
1、第六个月开始到第十个月,最后的五个月,给妈妈吃这个白术散,养小孩的,不要把孩子养
太大,不好生,牡蛎补钙,蜀椒温下焦,川穹活血化瘀,后五个月使用,会把孩子养的很好。
白术10克 川穹10克 蜀椒10克 牡蛎10克,散剂,一次一汤勺。
【加减】
1、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穷;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
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
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名家论述】
1、白术散《长沙药解》(黄元御)
这个是养胎,养小孩的,那你如果不知道如何调理。结果呢,很多太太肚子饿就乱吃啊,吃了
变成超级大婴儿。婴儿很大,头也很大,排不出来。那按现在来说你还要剖腹产,过去古代
呢?你婴儿头那么大,身体那么大,排不出来,生不出来怎么办?所以说我们会有白术散。白
术散是养胎用的看。
白术散有牡蛎,你看中医几千年前就知道用牡蛎,牡蛎就是什么?钙,所以以前就知道我们要
补钙。蜀椒是辛辣的。大建中汤里面有蜀椒,就是因为他能够温下焦,配合川芎,能够活血化
淤,那这个白术呢去湿。所以说,一般来说我们在第六个月开始到第十个月,最后的五个月,
给妈妈吃这个白术散,白术散会把小孩子养的很好,也不会养的超级巨婴出来啊,那骨骼会养
的很好,所以前面先养妈妈,后面再养小孩。如果妈妈同时吃当归散和白术散,也可以呀,无
所谓。你如果按照经方来做,很简单。
这四味药呢,也把它做成散剂,那白天吃三次,晚上吃一次,等于二十四小时吃四次,六小时
一剂。如果说这个怀孕的妇人痛,芍药加重,你看这个剂很好支配,中药好处就在这里面,它
每一个药是分开的,所以你要调配的时候,看每一个人不一样,你要剂量要轻要加减都可以调
整,心下肚痛,胃里面痛呢加倍川芎,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半夏,止呕啊。还有你还可
以用醋,加醋进去,如果恶心的更厉害可以用醋,醋可以去止呕,酸的可以止恶心。还有呢,
小麦啊,小麦喝完以后口渴,用大麦。小麦和大麦在本草经的定义不太一样,小麦是心之谷,
管心脏啊;那大麦呢,主要着重于大肠,肠子,所以说如果我们有的药,有大麦汤,大麦粥去
喝,有的药小麦粥来喝,那要看病人的情形。后面我们会介绍一个甘麦大枣汤,就是用小麦。

所以当你肠胃的经液不足时,用大麦,当你病人如果情志上的问题的时,用小麦,心情,因为
它是心吗,心之谷,比如说忧郁呀,烦躁呀。看先生没回来,就要疯,看到什么都不对东西就
摔,我们给它小麦哦。诸如此类。

经方补:难产方(下胎)
难产方
【原文】
生潞党二两 当归三两 牛膝四两
右三味,浓煎顿服,食顷即产,盖取其气血两补,并利用牛膝之坠胎也。气分充满者,去党参
加牛膝一两。
【出自】倪海夏
【剂量】
党参二两,当归三两,牛膝四两,用重剂。
【组成】
人参 牛膝 当归
【时机】
难产方。
【方解】
1、牛膝能够活血化瘀,一般来说我们用在脚没有力的时候,或者是下肢有淤血,瘀伤的时候,
牛膝用的很多。像糖尿病的脚趾头破个洞,我们都会加牛膝下去。还有静脉曲张,比如说的我
们芍药甘草附子汤,我们可以加点牛膝下去,让静脉收的更厉害。
2、当归能够补血。
3、党参补气。
4、当他气增强了以后,血液循环回来了,牛膝把它攻下来,所在这三味药很简单,而不伤正
气,可以下胎。
【说明】
1、如果是死胎,妈妈的气色会看出来了,脸色会变得很暗很黑,建议送西医,把它拿出来比较
快。
2、如果说难产,小孩子生不出来,胎位不正,或者是应该是头出来对不对,结果手出来,脚出
来,可以用这种方子,比较稳当一点。
3、胎位不正,下针至阴、隐白。
【名家论述】
1、难产方《金匮笔记》(倪海厦)
方剂补充《补充》难产方: 生潞党二两 当归三两 牛膝四两
右三味,浓煎顿服,食顷即产,盖取其气血疆,并利用牛膝之坠胎也。气分充满者,去党参加
牛膝一两。
怀孕的期间万一伤到胎儿,比如说摔倒,或者是跟先生打架,或者是跟婆婆干架等等,都有可
能,或者是国民党上了民进党计程车于是打起来了,我还看过一个女的把人家计程车打个凹
洞,那个凹洞是怎么来的?是位女乘客把计程车司机头抓着撞上去造成的,这女的多厉害。然
后到法官面前却打死也不承认,怎么可能呢?大家说对不对?有些妇女是很剽悍的。假使那时
她又刚好怀孕,于是就受伤而伤到胎气。伤到胎气时病人会感觉到肚子很胀满,而且小便不
利。因为伤到胎后胎会转弯,就是说胎位不正了。当胎位不正时刚好压到膀胱,于是就不得小
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一般来说这个病是在
少腹,脾主少腹主下焦。这个『心气实』诸位可以把它改成「水气实」比较易懂。『当刺泻劳
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因为张仲景的针灸不是很内行。我们要利尿又同时要安胎,针不

是这样子下的,应该针膀胱经的井穴至阴穴,跟脾经的隠白穴,这两个穴道本来就是很好的安
胎穴,可以当场让胎位回正。想帮孕妇利尿时,千万不要扎关元,关元穴孕妇忌针,因为容易
扎到胎儿。张仲景的针灸技术没有我们强,我们该用阴陵泉,地机与三阴交就是三皇穴来帮助
孕妇利尿,胎气动时只要把小便利出来就会恢复正常,这是安胎的技巧。
后面附上难产方,党参、当归、牛膝。党参二、当归三、牛膝四。牛膝我们在活血化淤的药里
面用的很多,当牛膝大剂用的时候可以下胎,所以怀孕中间是不能吃牛膝的。牛膝因为能活血
化淤,所以在伤科里面时常会用到它。比如说经络痛,我们循经取穴扎针后,如果有桂枝汤表
症,我们在桂枝汤里加一点牛膝进去,帮助病人舒筋活血一下,让筋脉能够更强而有力,就是
靠牛膝,下胎药中靠牛膝就可以很快的下胎。牛膝、党参、当归这三味药浓煎,『浓煎顿服,
食顷即产。盖取其气血两补,并利用牛膝之坠胎也。』如果『气分充满者』,『去党参加牛膝
盖』。什么叫做『气分充满者』?你摸病人右手的脉很旺,就是气分充满者,表示孕妇已经气
旺血衰,表示胎儿快要流失了。正常怀孕时应该是血旺气衰,生产之前才是气旺血衰,当气已
经很旺时就不再需要党参,因为党参本身是补助气分的药。

经方:下瘀血汤(产后瘀血)
下瘀血汤
【原文】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虫二十枚(熬,去足)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九,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瘀血下
如豚肝。亦主经水不利。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
之;亦主经水不利。
【组成】
虫 大黄 桃仁
【时机】
1、产后腹痛,枳实芍药散服后无效。
2、下腹胀满,按之刺痛,乃干血著脐下。
【应用集锦】
1、虫一般在药房买不到这种虫类的东西。一般市面上找不到下淤血汤。可以用一些植物类的
药,比如三菱。三菱、莪术不单单是可以下淤血,打胎的力量很强,当然要一个月以内最好,
等到五六个月就打不下来了。打胎效果越早越好。
2、一般来说有瘀血,都是有寒在里面,所以加炮附子三钱。炮附子温下焦的阳,下焦阳虚的时
候用炮附子,你一加热,这个肝血就会动了吗,瘀血也会动,动了以后,你就用活血化瘀的
药,把它清出来。同时用大黄、桃仁,可以加丹皮、川芎等。
3、(1)桂枝茯苓丸:下腹部有瘀血(血滞、血塞、郁血、凝滞),或有气之串扰和神经症状
者,妇科瘀血;
(2)桃核承气汤:瘀血,上冲和足冷显著,其人性急如狂,膀胱瘀血;
(3)大黄牡丹皮汤:瘀血,急性局部症状(右下腹部),有化脓之势;
(4)抵当汤:瘀血,如狂健忘;
(5)下瘀血汤:瘀血,陈旧性瘀血,肌肤甲错;
(6)当归芍药散:瘀血,贫血,虚寒症。
【名家论述】
1、下瘀血汤《金匮教程》(倪海厦)
下淤血汤,就是比较强的汤剂。继续演进的时候,生完小孩以后的太太,肚子很痛,你用枳实
芍药散就好了,结果给她吃了以后病没有好,代表这个药不够力量,也是代表这个太太呢,肚
子里面有淤血没有排掉,这个要下淤血汤,中医中药的好处呢,不单单是治病,当你心里知道
你在做什么,当个医生呢,一定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对你的药很了解了以后,病人吃下的反
应,你就可以用这种反应来判断里面是什么,发生什么事情了,比如说,我们开了大柴胡汤,
吃下去大便还没出来,我们很明确的知道这个人是大柴胡汤证,开了大柴胡汤吃下去,还没出
来,这个已经大肠癌了,肿块很大,堵到肠子了,不然怎么可能不出来。诸如此类的,所以你
对你的处方很了解,你开的方剂很对症的时候哦,同时你的方剂可以帮助你做更准确的诊断。
这里面,枳实芍药散,没有办法把刚生完小孩的这个太太的腹痛去掉的话,就代表里面有很严

重的淤血。下淤血汤,诸位看这个方子,有大黄,桃仁,蟅虫,蟅虫是地鳖虫,那我们在使用
的时候,一般蟅虫你到药房去买,都找不到这种虫类的东西。
那你可以下淤血汤的时候,你可以用一些,我们植物类的药,比如三菱,三菱莪术呢这个药,
不单单是可以下淤血,胎儿,你想打胎,正常的胎儿,健康的胎儿啊,我不想要了,打下来,
当然要一个月以内最好,你不要等到五六个月打,打不下来了,太大。那刚怀孕一个月以内,
打胎效果,或者是两个礼拜以内,越早越好,这个三菱莪术呢,打胎的力量就很强,因为只是
个淤血当然可以打的出来啊,那我们攻淤的时候啊要确定。一般来说有淤血在里面,都是有寒
在里面,所以加了炮附子三钱。炮附子啊温下焦的阳,下焦阳虚的时候用炮附子,你一加热,
这个肝血就会动了吗,淤血也会动,动了以后,你就用活血化淤的药,把它清出来,同时呢,
你就用大黄,桃仁,你可以加丹皮呀,川芎啊,诸如此类的,都可以使用。一般市面上找不到
下淤血汤。

经方: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枳实芍药散
【原文】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2、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
之;亦主经水不利。
【组成】
芍药 枳实
【时机】
1、子宫里面有一些残渣停留在里面,没有排出来。太太生完小孩以后,不能睡觉,情绪也不
好,因为子宫里面还有脏东西没有出去。
【方解】
1、只要有身上有浊水,脏的羊水等在子宫里面还没有排出来,加枳实跟芍药。再比如排脓散里
面就有枳实;
2、枳实烧黑。
【加减】
1、化脓的话,就用大麦粥下药。大麦粥配合这个来吃的时候,可以把肚子里面的、肠子里面的
浊物统统清出来。
【应用集锦】
1、子宫里面有一些残渣停留在里面,没有排出来。太太生完小孩以后,不能睡觉,腹痛,情绪
也不好,因为子宫里面还有脏东西没有出去:枳实芍药散。
【比较集锦】
1、(1)枳实芍药散: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2)排脓散: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2、(1)枳术汤: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2)枳实芍药散: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3)排脓散: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名家论述】
1、枳实芍药散《金匮教程》(倪海厦)
这种现象是因为子宫里面有一些残渣停留在里面,没有排出来。大家看枳实芍药,枳实能够去
浊物,浊流,浊水,脏的水啊,所以你不要把枳实设定在小承气,大承气里面。枳实能够宽
肠,那个薤白枳实,胸闭病脉证,能够去那个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不要这样子设定它。枳实
呢,只要有身上有浊水,脏的阳水啊,或者什么东西,在子宫里面还没有排出来,我们加枳实
跟芍药啊。所以枳实烧黑两个等量,等于我们排脓汤里面就有枳实。所以说这个枳实呢,遇到

这种烦满不得卧,所以你说腹痛的时候哦,病人生完小孩以后,太太会有这种现象,她就不能
睡觉,情绪也不好,你就知道那边子宫里面还有脏东西没有出去,这个时候你用这两味药就可
以了,用粉剂,一次吃一个茶匙,一天吃三次。病主臃脓,化脓也可以用啊。那大麦粥下啊,
大麦粥呢,配合这个来吃的时候,你可以把肚子里面的,肠子里面的东西,浊物呢,统统清出
来。

经方:阳旦汤(产后感冒发烧)
阳旦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附子一枚,牡桂四两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
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
虚则两胫挛,病征象桂枝,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固也。厥逆,咽中干,烦躁,
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退,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
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伤寒)
2、产后中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
续在耳,可与阳旦汤。(金匮)
【剂量】
1、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两片,红枣十二个,六碗水煮成两碗。牡桂不要下
去煮,直接生用。一般的汤匙可以加一勺半匙就好了。生用下去以后心脏的力量就加强,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芍药 附子
【时机】
1、因为产后,生完小孩以后气血两虚,然后得到中风。
2、阳旦汤实际是就是桂枝加桂,奔豚也是这个处方。
3、加肉桂的目的是什么,让心脏的力量加强,所以经方的观念是行阳,阳气能够旺的话,阴能
够自回。那这个人到十几天,二十几天,到了两个三个月以后,阳气就是回不来,但是又不是
很虚弱,所以你用桂枝汤,重用加点肉桂下去就好,这个阳就回来。阳一回来一推阴哦,阴就
开始自回。
【比较】
1、桂枝汤,加附子、牡桂为阳旦汤。
【名家论述】
1、阳旦汤《金匮教程》(倪海厦)
产后风啊,能够续续数十日,不解,一直感觉到,老是身体不舒服,头呢稍微有点痛,也不是
强烈的痛,有一点恶寒,常常有点发热,那胃里面闷闷的,吃不下东西,那干呕,也有流汗,
这是因为她本身生完小孩以后,就气血两虚,又得到风,吹到风,虽久,阳旦证续在者,虽然
你那么久,可能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还有这个症状,还是可以给她阳旦汤。在中国人
呢,我们才会说做月子,生完小孩以后要保护,老外不是这样子啊,老外呢,生完小孩第二天
就跳到游泳池里面去了。我那个大嫂就这样子啊,她就跳到游泳池里面去,我都来不及阻止。
因为我整天在台湾吗,跳到游泳池里面去了,结果现在全身开始痛,因为他们不了解怎么保
养,所以你不能学老外啊。美国花了两百年研究怎么上太空,中国人他有五千年研究如何吃
啊,所以我们身体很好,有时候太太到四五十岁,可能看上去还很年轻,那美国人呢,二十几
岁的太太或者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刚结完婚以后,我们就形容他,美国的女人像美国的车子
啊,买来时新的,三年以后就老掉了(众笑)。很苍老,所以常常会看错。夫妻两个进来,你以为
是妈妈带着儿子,实际上他就是生完小孩跳到游泳池里面去,很多很多的坏习惯,跟她讲,她

也不听啊,我们都到太空去,你还在哪里,我们的决定是对的,实际上她完全错了,她不会听
你的,那你就老吗,那你如果会保养,产后风,按照这种方式来保养,我告诉你,你太太很漂
亮,生完小孩还是很漂亮。
时机:因为产后,生完小孩以后气血两虚,然后得到中风。阳旦汤实际是就是桂枝加桂,奔豚
也是这个处方。加肉桂的目的是什么,让心脏的力量加强,所以中医北派经方的观念是行阳,
阳气能够旺的话,阴能够自回。那这个人到十几天,二十几天,数至十日,到了两个三个月以
后,这个还在那边,代表阳气就是回不来,但是又不是很虚弱,所以你用桂枝汤,重用加点肉
桂下去就好,那你这个煮汤的时候,像我们会加点肉桂的时候,比如我们桂枝三钱,芍药三
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两片啊,红枣十二个,我们六碗水煮成两碗,这个牡桂不要下去煮,直
接生用,你可以加一勺,不要那个汤匙呢一勺太多了啊,一般的汤匙的话,平的半匙就好了,
一勺太辣了,太多了很呛鼻啊。洒一点牡桂,生用下去以后心脏的力量就加强,这个阳就回
来,阳一回来一推阴,阴会自回。

经方:竹皮大丸(奶水不足,虚烦)
竹皮大丸
【原文】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
一分。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组成】
甘草 桂枝 石膏 白薇 竹茹
【时机】
1、奶水的量没有办法应付你的小BABY婴儿,或者是你生个双胞胎,那奶水不够,其原因是身
体虚,所以排乳量不够。竹皮大丸在经方里面是很有名的一个处方,专门治疗在喂母乳的时
候,有虚烦的现象。
2、一般母乳奶水不够的时候,可以多吃一点鱼,鱼能够补这个奶水。也可以用四物汤,加四君
子汤,就是八珍汤,比如说用人参白术呀,茯苓甘草。用这些药再炖些老母鸡吃,或者我们之
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也会补到这个奶水。
【方解】
1、石膏白薇除胃热而敛浮阳。白薇入阳明经,降阳明经的虚热;
2、竹茹凉胆而清其源;
3、恐中虚难任寒药,故加桂枝之辛甘以导之。病人虚弱的时候,经方用桂枝甘草,因为辛甘发
散为阳。
【应用】
1、阴虛有热,面色潮红、烘热者,可用竹皮大丸。
【名家论述】
1、竹皮大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竹皮大丸在经方里面是很有名的一个处方,专门给太太这个生完小孩以后,在喂母乳的时候,
有虚烦的现象。
产生虚烦的原因是什么?妈妈的奶水的量没有办法应付你的小BABY,或者是你生个双胞胎,那
奶水不够,这个时候呢就是竹皮大丸。这种症状,因为乳中虚呀,身体虚呀,所以排乳量不
够,虚你就心里想,奶水不够。“烦乱呃逆,安中益气”,这个是粉末,用粉来做。这个白薇
呢,专门是入阳明经的。病人虚弱的时候,经方呢用桂枝甘草,因为辛甘发散为阳,那白薇呢
是阳明经的虚热,那生竹茹呢,竹茹是我常常用在上面,口渴,糖尿病的时候我会用竹茹。这
个竹茹很好用,在三焦系统,淋巴系统,我们的腮腺肿起来,甲状腺肿起来,这个淋巴腺肿起
来都可以使用到竹茹。那乳房的硬块也可以用到竹茹。所以竹茹呢,能通利三焦,竹茹能够去
他的湿,类似防己。那一般我们遇到这个孕妇呢,生完小孩以后,喂了母乳奶水不够的时候,
我们可以让病人呢,多吃一点鱼,鱼能够补这个奶水。那你也可以用一些这个四物汤,比如说
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加一些那个四君子,就是八珍汤,比如说用人参白术呀,茯苓甘草。
那如果你用这些药再炖些老母鸡吃,或者我们之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那当归生姜羊肉汤也会

补血,也会补到这个奶水。
那一般来说,这个你如果奶水不够,中药补出来以后,等到你差不多一年,或者是决定一年半
喂母乳,等到你要断奶的时候,如果说你今天没有这个吃断奶的药,你用西医的退奶针打,西
医不知道心脏在管奶水,我们有很好的退奶处方。如果你断奶的时候能处理的很好,可以预防
这位太太将来得到乳癌,有七种癌症,后面等到,那这是从临床上看的。
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说心脏是管奶水,管月经。所以在你决定停止喂母乳的两个礼拜,这两个
礼拜,哇,有没有生过小孩的,不知道,我当然不知道,但是我看过,这个痛到那个乳头如果
发炎,因为奶水不断的出来,那不要喂呀,你如果一直喂一直喂她的月经就不会来。所以有的
女孩子呢,在喂母乳的期间有月经的,很少。绝大多数,比如说你喂奶十个月,一年,一年零
两个月,喂奶期间是没有月经的。那我们来处理她的时候我们会用炒麦芽。这个小麦的芽,当
归四物汤,炒麦芽五钱,当归两钱,川芎,2-3-3-2,白芍,熟地。那这个处方呢,吃下去以
后,奶水往下走了,很快月经就来了,只要月经一来,胸部的压力就没了。所以做妈妈的最了
解女人的奶水就是月经,那西医不了解这个。如果,同样的处方,你现在碰到这个太太,她没
有生小孩呀,她就是乳房痛,胸部痛,担心是乳癌,因为有硬块。同样的处方,你可以加竹
茹,就这个处方,那防己通利三焦到乳房去,那我们的紫根三钱,牡蛎,用咸来软坚,用五
钱,这种情形。那如果你用瓦楞子,前面介绍过大家,瓦楞子这个药呢,是配祛痰,去痰水,
痰饮或痰积。那如果停在这个三焦里面的奶水都是属于痰,湿痰,所以我们瓦楞子去掉。这个
处方下去,你不要去什么maymori就是压那个乳房检查什么乳癌呀,西医是这样,他把你的乳房
压的很扁,然后用很长的针戳进去,叫做needlebiotics,那如果你是我的敌人,我立马叫你去
做。如果你不是我的敌人,不要做不要做,不需要。你就吃这个把它清出来。
病人吃这个药的时候,乳房胸部开始动,会刺痛,然后硬块会慢慢缩小,速度很快呀。同时
呢,要病人心情开朗,保持着很好的心情,不要去想太多。那你生完小孩以后要退奶也可以
用,还有平常胸部有硬块都可以使用。可以预防病人得到乳癌的处方。

经方:竹叶汤(产后虚热)
竹叶汤
【原文】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
大,煎药汤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组成】
人参 甘草 防风 桂枝 大枣 姜 葛根 竹叶 附子 桔梗
【时机】
1、产后虚热。
2、一般虚热的人都是喜欢喝热的,实热的人都是喜欢喝冰的。虚热的脸红跟实热的脸红有差
异,实热的脸红是赤红的,很亮,虚热的脸红是粉红的,没有什么光亮的。
3、实热是要白虎汤,虚热是竹叶汤。
【名家论述】
1、竹叶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是另外一种,生产以后,有中风发热,面正赤,而头痛者,脸上颜色是胃气的颜色,如果是
红色的,代表胃气上冲啊。所以上来以后,会喘而头痛。胃热呢,没有办法呆在胃里面,往上
逆,这时候两个眼睛是红色的。所以你走路上面,一看到那个人脸很红,这个两颧的地方,胃
经吗通到承泣,四白,巨髎啊,两个颧的位置,看到是红色的,石膏,白虎汤证,这里呢如果
说是产妇,你不要给她吃白虎汤啊,因为她是虚热上来,不是实热,我们实热是要白虎汤,妇
人虚热也会面赤,也会有脸红,那这虚热的脸红跟实热的脸红有差异,实热的脸红是赤红的,
很亮,虚热的脸红是粉红的,没有什么光亮的,所以我们用竹叶,葛根呢,防风,桔梗,桂
枝,人参,甘草哦,附子,里面还用到附子,对不对,因为虚热的脸红。
竹叶汤呢,我们用这个你看葛根预防她有刚痉,因为有中风嘛,防风呢,是通利三焦的,我们
方剂书上写得很清楚。那为什么要用桔梗?因为生完小孩子的妇人,都有虚热,有的是实热,
我们用承气汤,像这个讲的是虚热,那都会带有一点湿。因为湿有流汗嘛。所以会用桔梗来排
痰排湿。防己呢通利三焦。这个处方呢,用的也蛮多的,很多太太也会有这种现象。一般来
说,你只要用到附子,这个炮附子,一般来说,手脚都是冰冷的。所以你也可以问她,你如果
说你不知道她虚热还是实热,你可以问她,你这个身体常常头痛呀?这个头痛不是很严重的头
痛,轻微的喘,你问这个刚生完小孩子的太太,“请问你口渴是想喝这个冰的水还是温的
水”?“我喜欢喝冰的水”,白虎汤,“我喜欢喝温的水”,那就是竹叶汤,代表胃是冷的。
人体的反应很奇怪,里面是冷的时候,他就想去喝热的,里面是热的时候,就会想去喝冷的。
所以你外症,表面上看的时候,你以为是热的,但实际上是假的热。所以我们会问病人口渴不
渴,尤其是胃方面的,很明确的可以知道。一般虚热的人呢都是喜欢喝热的,实热的人呢都是
喜欢喝冰的。

经方: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热痢)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原文】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组成】
甘草 黄连 阿胶 秦皮 白头翁 黄柏
【时机】
1、产后热痢严重,人都虚掉了。
2、黄元御:治产后下利虚极者。以产后亡血木燥,贼伤脾土,而病下利。白头翁汤以清其湿
热,甘草补其脾土,阿胶润其风木也。
3、白头翁汤治热痢,很严重的时候你白头翁呢要加甘草和阿胶。阿胶能够止血也能够补血,甘
草能够把肠胃里面的一些宿食、毒素分解掉,所以它有解毒的功能。所以下利很严重。
4、一般人下利严重、热痢的时候,是单纯的白头翁汤。产后的话,同样的方子加甘草和阿胶。
阿胶可以补血,补血的时候,阿胶不要去煮它。
【应用】
1、(1)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2)白头翁汤: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2、左寸脉芤是阿胶证,《伤寒杂病论》中含阿胶的处方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当归建中加地
黄阿胶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大黄甘草汤、黄土汤。其中:
(1)脉弦而无力,厥阴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2)脉大,含有桂枝证,当归建中加地黄阿胶汤证;
(3)脉细,黄连阿胶汤;
(4)尺脉长,猪苓汤;
(5)脉沉,阳明腑实大黄证,大黄甘草汤;
(6)脉微,阳虚出血,黄土汤。
【名家论述】
1、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接着下来呢,你如果遇到一个产后的太太,下利的很严重,人都虚掉了,这个白头翁汤呢,治
热痢,很严重的时候你白头翁呢要加甘草,阿胶。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这是原方白头翁
汤。再加了甘草和阿胶,这个阿胶呢能够止血也能够补血,那下利呢,甘草进去能够把肠胃里
面的一些宿食分解掉,肠胃里的毒素分解掉,所以它有解毒的功能。所以下利很严重,平常如
果没有产后,一般人下利严重的时候,热痢的时候,是里急后重。上完厕所肛门还很沉重,这
个时候就单纯的白头翁汤。就是白头翁,秦皮,黄连跟黄柏,对不对。产后的话,同样的方子

加甘草和阿胶。阿胶可以补血,所以当你要补血的时候呢,阿胶不要去煮它,这是热痢。就是
白头翁汤加阿胶汤证。

经方补:三物黄芩汤(四肢烦热)
三物黄芩汤
【原文】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作者】孙思邈
【出自】《千金方》
【组成】
地黄 苦参 黄芩
【时机】
1、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
之。
【应用集锦】
1、三物黄芩汤:伴有四肢烦热,是一个治疗少阳、少阴同病的处方,方中的黄芩清少阳,苦参
和地黄都是少阴经的药物。妇人产后感染,四肢发热,临床上患者不在产后也可以使用。
2、三物黄芩汤对于不安腿综合征的肿瘤患者--所谓“四肢苦烦热”,也很有效。
【比较集锦】
1、(1)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洗)生姜一两(一方三两切);
(3)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4)六物黄芩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2、(1)温清饮: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除妇女血崩病之外,最常用者,为慢性顽固之
皮肤粘膜疾患,特别是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寻常性干癣、掌蹠脓疱症、皮炎、荨麻疹、贝
切特氏综合症(眼症少)等。多为皮肤黄褐色,枯燥如涩纸。用于普通体质之疾患或慢性病程
者,伴有肝脏机能损害,球所谓变态反应性体质之皮肤过敏者。用于皮肤疾患,多加连翘、荆
芥各2克、薏苡仁5克。
(2)消风散:瘙痒,血燥,血热,痂皮,分泌物,口渴。
(3)黄连解毒汤:瘙痒,实热,炎症,充血。
(4)黄连阿胶汤:瘙痒,阴虚证、内热,枯燥,心烦。
(5)茵陈蒿汤:瘙痒,里瘀热,胸中苦闷,脉紧。
(6)桃核承气汤:瘙痒,瘀血,实热,少腹急结,便秘。
(7)白虎加人参汤:瘙痒,内外热,津液亏乏,干燥,充血,口渴。
(8)十味败毒汤:瘙痒,轻症,变态反应,改善体质、解毒、排毒。
(9)三物黄芩汤:瘙痒,血热,四肢烦热,干燥。
(10)地黄饮子:瘙痒,虚证,血虚,风热,血燥。
3、(1)温经汤:用于少阴病、阴虚证,气血虚寒,其症有手掌烦热(发烧)和口唇干燥,下
腹膨胀或不快感。
(2)当归建中汤:烦热,足温,咽口干燥,腹中刺痛。

(3)三物黄芩汤:烦热,四肢烦热。
(4)当归芍药散:不孕症,寒证,手掌烦热、无口唇干燥。
(5)肾气丸:烦热,足心烦热,渴,脐下不仁。
4、(1)失血证只要见到左尺脉细、关脉弦,那就是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
四两)证,不管各种原因的出血,如手术、外伤、生产、流产,等等。
(2)如果右细长脉,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贝母,苦参), 男子加滑石。细脉地黄;长脉是
病位在下焦,所以要加滑石。
【名家论述】
1、三物黄芩汤(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黄芩、苦参各3克,干地黄6克
原方之后载:“多吐下虫。”以苦参之苦味,起驱虫作用。
【应用】清血热之方剂。治血室(子宫)之热遍及全身,四肢热甚,痛苦难忍者。
本方主要用于产褥热;亦应用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不眠症、植物神经失调症、口腔炎、分
娩出血,吐血、下血、产褥热之感冒四肢苦烦热者、冻疮、烧伤、荨麻疹、汗疱、顽癬、干癬
(有热痒感,干燥呈红色者)、妇女血脉症、更年期障碍、头痛、夏月手足烦热夜不得眠者、
夏月脚气等
【目标】以四肢苦烦热,即所谓手足苦于发烧为目标。
多有口渴,或伴随口干者。虽然类似小柴胡汤证,但腹部一般软弱不仁(麻木感)。亦有用于
头痛者。亦可用于夏月手指、足趾热而难忍,尤以入夜热甚而不得眠者为佳。
舌无苔,表面呈现红色而少津,腹部比较软弱,见于产后特有之软弱,或有麻木感。
【方解】黄芩泻热为君药,有消炎健胃之功;苦参祛风杀虫为臣药,有解热、利尿、杀虫之
效;地黄用量最多,在他方中一般多为君药,而于本方为佐药,滋润补血,又能泻血热。三味
相伍,疗四肢苦烦热为主证之血热、血燥。
苦参之味甚苦,胃弱者有难服感。宜注意服后有心下痞而不快者,如已出现者,改用小柴胡汤
加地黄之方佳。
【加减】
本方证与小柴胡加地黄证易混淆,所以两者常相混同。
【主治】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门》之附方:“治妇人在草蓐(产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
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不限于蓐劳(亦包含产后之肺结核、产褥热经久不愈者),治妇人
血证头痛尚有奇效。又干血劳(陈旧性療血所致之肺结核)亦用之,但皆以头痛烦热为目的。
此证俗称疳劳(女子青年期结核),女子17~18岁时多患之,必用此方。一老医传云,手掌烦
热,有赤纹者,为療血之候。干血劳有此候而无其他证候者,为此方所治,只备一证。凡妇人
血热不解,诸药不应者,此方治之。”
《类聚方广义》:“治骨蒸劳热(肺结核),久咳,男女诸血证,支体烦热颇甚,口舌干涸,
心气郁塞者。治夏月手掌足心烦热难忍,夜间尤甚而不得眠者。治诸失血之后,身体烦热倦息
严重,手掌足心热更甚,唇舌干燥者。”

【鉴别】
1、小柴胡汤:烦热,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头痛。
2、白虎汤:烦热,舌苔干燥,身热,烦渴。
3、八味丸:烦热,足心烦热口渴,小便不利。
4、温经汤:烦热,小腹里急,手掌烦热。

经方:半夏厚朴汤(咽中有物)
半夏厚朴汤
【原文】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剂量】
半夏5钱 厚朴3钱 茯苓4钱两 生姜3片 苏叶2钱
【组成】
茯苓 姜 厚朴 半夏 紫苏叶
【时机】
1、如果病人说,吃东西都没有问题,可是喉咙里老是感觉有个东西。这就是半夏厚朴汤。
2、病人感觉有人把心脏抓住。是因为胃里停水,长年累月,积累到一定的量以后就会反扑到心
脏,等于是水去浇火。所以就感觉到心脏收缩得很厉害。就像人用手把你抓住。所以,病的源
头是胃里面的停水。
【方解】
1、生姜因为胃中有停水。
2、半夏祛痰祛水。
3、厚朴能够行气。人的喉部是气脉所经过的地方,所以我们常常会使用到厚朴。
4、茯苓祛水。
5、苏叶能够行肺气,肺的气。如果用麻黄,麻黄是发表,就是整个肺在动,如果只用在喉咙这
边的时候,用苏叶。太太小姐喉咙常常哽到一块东西哦,就是因为气挡到了,实际上她没有东
西在里面,是个痰在里面。
【应用集锦】
1、心下(即胃区)痞,伴恶心,喜冷饮者,半夏厚朴汤证。
2、对咽头痞塞,使用半夏厚朴汤无效时,可试用利膈汤。此方可用于食管癌、食管狭窄、食管
息肉、食管痉挛、食管憩室以及咽头痞塞感、咽下困难等症。以本方与甘草干姜汤合方或与茯
苓杏仁甘草汤合方而用者居多。方中的半夏有治痰饮所致呕吐、利水饮、下气、去湿痰之效。
栀子则有解心胸间郁热、排除痞塞、降气之能。附子则能通阳气、散雍滞、温经。茯苓杏仁甘
草汤可开陶中痞塞,具有去胸中水,引气下降之效。
3、心脏被手握住的感觉,伴胃(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喉有痰,半夏厚朴汤。
【比较集锦】
1、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
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

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2、(1)甘麦大枣汤:镇静神经过度兴奋、缓解各种瘙挛,主要用于瘫症、神经衰弱、神经官
能症、小儿夜啼症、不眠症、癫痫等,亦可用于舞蹈病、抽搐症、精神病(忧郁症、狂躁症)、
笑中风、泣中风、梦遊症、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蛔虫所致之腹痛与呕吐;以两侧
腹直肌挛急,右侧腹肌尤甚,脑神经系统急迫症状为目标。
《金匮要略》条文中之“妇人脏躁”,即今日之癔病,或相当于躁郁症,无故悲伤,小事哭
泣,痛苦不眠,重则昏迷、或呈狂躁状态、呵欠频作等症状为目标。
(2)半夏厚朴汤:神经症,气郁,咽中炙脔。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神经症,心下痞硬,脐上动悸。
(4)甘草泻心汤:神经症,心下痞硬,下利,腹中雷鸣。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神经症,心悸亢进。
3、(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胸腹膨满、心下痞满、呕吐。此为虚满非实满,且无热
象,食欲减退,脉弦迟,腹部有气体及水停滞。
胃下垂症、胃扩张症、鼓胀、腹膜炎等引起腹内气体留滞而痛苦者;又可用于呕吐、心下痞
满,伴有暧气及呑酸者。亦可用于因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引起吐泻之后,或腹胀、噫气者。
(2)桂枝加芍药汤:腹满,伴腹痛。
(3)半夏厚朴汤:气剂,咽中有物,气郁。
(4)生姜泻心汤:呕吐,暧气,吞酸,心下痞硬,实证。
(5)吴茱萸汤:呕逆,头痛,四肢厥冷。
【名家论述】
1、金匮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金匮教程》(倪海厦)
半夏厚朴汤我用的很多,跟这个后面的甘麦大枣汤都是很普遍的药。这个半夏厚朴汤呢,诸位
看,他写的妇人咽中如有炙腐,就是喉咙里面有个梅核气物一直哽在那边,或者是很热,好像
有烧灼感在里面。或者是我刚才讲的,梅核气怎么咳怎么吞,就是喉咙里面有东西挡到了,这
个叫做半夏厚朴汤证。那么临床上的时候有个很特殊的症状,你们听到这个症状就可以开这个
药,就是,病人会跟你陈述哦,“我好像觉得有人把我的心脏抓住,握到我的心脏”,这个就
是半夏厚朴汤证。为什么是这样子?你看这个处方,所以大家最好了解一下方义。我们用茯苓
跟生姜,这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胃中有停水,所以我们会有生姜,有半夏对不对,那用半夏为
什么,祛痰祛水。这个半夏呢除了祛水以外还祛痰,祛痰。厚朴呢能够行气。我们喉咙这边
呢,人的喉部是气脉所经过的地方,所以我们常常会使用到厚朴。那半夏呢,是涤痰,祛他的
痰,茯苓呢,祛他的水,这个苏叶呢,能够行肺气,肺的气。如果说,你用的是麻黄,麻黄是
发表,就是整个肺在动,如果你只用在喉咙这边的时候,用苏叶。太太小姐喉咙常常哽到一块
东西哦,就是因为气挡到了,实际上她没有东西在里面,是个痰在里面。为什么张仲景在妇人
篇才提出来?因为以前太太住在房子里面,很少出门的,都闷在房子家里面,做刺绣阿一些的
工作,那闷在里面就得到了这种问题。想得太多,或者情绪比较郁闷,都会有这种情况。
那半夏厚朴汤呢,你看,重用半夏,半夏五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生姜三片,苏叶两钱。
苏叶非常的轻,所以它的两钱已经一大包了,你不要说,哎呀这个比较多,实际上你看苏叶两
钱比半夏五钱的量还大很多。所以你如果听到一个太太跟你说,“哎呀,奇怪了,我这个吃东
西都没有问题,可使喉咙里老是感觉有个东西”,就是她已经告诉你了,你给我半夏厚朴汤。

经方:甘麦大枣汤(脏躁症)
甘麦大枣汤
【原文】
甘草三两 小麦一斤 大枣十枚(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
次,混匀。早晚温服。本方有养心安神,补脾和中之功。)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组成】
甘草 大枣 小麦
【应用集锦】
1、钱乙:小儿体质有“三有余”(心、肝、阳有余)、“四不足”(脾、肺、肾、阴不足),三有
余似为本病的发病因素,其病理变化以心肝之阳偏亢为主,用甘麦大枣汤甘缓济急有一定效
果。孙氏用甘麦大枣汤治疗6例小儿多动证,均达治疗效果(服药几个月)。
2、小朋友的癫痫,尤其是高烧后一直发癫痫,癫痫就是急、烦躁,使用甘麦大枣汤效果非常
好。腹诊可以摸到直的几条筋下来。
3、老年痴呆以甘麦大枣汤作为每日食品,加上临证治疗。
4、人易流泪故用甘麦大枣汤: 此为脏躁,肝藏血,心主血,脏里之津液不足。容易眼泪溢出,
情绪不稳,小麦为心之鼓。小麦入心,滋补心气。甘草大枣,滋补津液。
5、又中焦消渴多食,消瘦,自汗出,大便硬,小便数者,用调胃承气汤倍加芒硝。但此病,有
属甘麦大枣汤证者,须参互辨证。心脏的气血虚而导致大便干结者,甘麦大枣汤。
【比较集锦】
1、(1)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高,属于心阴虚。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
(4)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豉汤(虚热)、栀子干姜
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
(5)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最低。属于肝阴虚。以病因而
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酸枣仁汤是真的很
虚的病,是因为虚而产生的烦躁,所以烦躁不厉害。
2、(1)饥而欲食,反不能食者,俗谓近饥’。世医以为食积所致,实则多为人参汤证。
(2)若肌而贪食,多食不止者,此所谓脏躁,甘麦大枣汤之证也。
3、(1)甘麦大枣汤:镇静神经过度兴奋、缓解各种瘙挛,主要用于瘫症、神经衰弱、神经官
能症、小儿夜啼症、不眠症、癫痫等,亦可用于舞蹈病、抽搐症、精神病(忧郁症、狂躁症)、
笑中风、泣中风、梦遊症、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蛔虫所致之腹痛与呕吐;以两侧
腹直肌挛急,右侧腹肌尤甚,脑神经系统急迫症状为目标。
《金匮要略》条文中之“妇人脏躁”,即今日之癔病,或相当于躁郁症,无故悲伤,小事哭
泣,痛苦不眠,重则昏迷、或呈狂躁状态、呵欠频作等症状为目标。

(2)半夏厚朴汤:神经症,气郁,咽中炙脔。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神经症,心下痞硬,脐上动悸。
(4)甘草泻心汤:神经症,心下痞硬,下利,腹中雷鸣。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神经症,心悸亢进。
4、(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实证方,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
心下部膨满,腹部多见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神经症状。即所谓上冲、心
悸亢进、不眠、烦闷等,易惊、焦躁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症状,
小便不利,大便偏秘为目标。主诉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
等亦为目标。
(2)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3)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
(4)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腹动,虚证。
(7)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5、(1)大柴胡汤:肝郁,实热证,心下急,郁郁微烦,神经症状少。
(2)苓桂术甘汤:痫症,心下悸,胃内停水,脉沉,发则头晕。
(3)苓桂甘枣汤:痫症,脐下悸,脉沉数。由少腹至心下,水气上冲,脐下动悸亢进
(4)抑肝散加陈皮半夏:痫症,腹动,神经症状,脐左旁大动悸,虚证。
(5)柴胡姜桂汤:肝郁,腹动,虚证。
(6)甘麦大枣汤:狂证,急迫,躁狂,神经症状甚,腹肌拘急。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实证(大小便秘、胸满烦惊)之癫痫。浅田流用此方去其铅丹,
加钩膝、羚羊角、芍药、甘草。
【名家论述】
1、甘麦大枣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甘麦大枣汤,一般人呢,应用的范围只是局限于这里,实际上不止哦。这我跟大家介绍一下,
妇人脏燥,这个“脏”指的是子宫,如果不是指子宫的话,那么男人也需要吃这个甘麦大枣
汤。下面子宫太干了,也就说她的阴部完全没有津液,都干的。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
欠喜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这个就是这个太太你看她很诡异,她也认为你是鬼,她觉得对你很
有敌意,然后她的想法完全不是正常人的想法,好像神经病一样。那常常在PARTY的时候,什
么事情都很好呀,她三代同堂,先生孩子都很好,大家都没有问题,也没有欠债,也没有什么
黑道上门,也没有什么电话诈骗,她都很好呀,跟大家聊天的时候眼泪就开始不断的流出来。
这就是悲伤欲哭,你问这个太太,太太什么都很好,你为什么哭?“啊,不是,我没有办法控
制,眼泪就掉出来了”为什么?因为子脏燥。因为整个下焦子宫,阴道这边整个干燥了,干燥
的时候她的津液呢,从任脉,从冲脉下来,没有办法进来,回逆上去,回逆上去以后呢,从眼
睛里出来。很好,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她就是会不断的常常流眼泪,常常一个人闷闷在那边
哭。那有的时候呢,很可怕,你到人家家里去拜访,看太太深更半夜在那里哭,是不是鬼呀,
那就是甘麦大枣汤证,这就是讲的甘麦大枣汤。
还有一种情形,在临床上用的时候,我们再回到前面我们刚刚讲的。这个甘麦大枣汤,诸位看
呢,小麦,甘草,红枣,都是甘味的药,什么叫“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临床上看的的时
候,小朋友的癫痫,癫痫就是急呀,烦躁呀,所以癫痫上使用甘麦大枣汤的时候效果非常好,
尤其是,这个小孩子哦,发烧过,比如说得过高烧,脑筋烧坏掉了,从发烧过以后呢就一直在
发癫痫。那我就常常在开那个甘麦大枣汤。所以说不管男孩女孩发癫痫的时候我会用甘麦大枣
汤,因为苦急。还有妇人脏燥用甘麦大枣汤。那,这个,我们过去,这个日本的经方家,有一

个叫《腹证奇览》,专门是做腹诊,肚子的诊断方式。甘麦大枣汤出现的时候,尤其是小孩子
癫痫,你摸他的腹肌是这样走的,压压,直的,都是一条一条直的上来,甘麦大枣汤,因为苦
急。苦急的时候他里面的津液不够,津液不够的时候我们用甘味来补它。那效果好不好?很好
哦。连续吃,吃到他肚子筋没有了,癫痫就好了。所以看起来三味药,老师,这三味小麦,甘
草,大枣我不要说我们当药吃,平常我也来做小麦粥吃。可以呀!他都可以治病,为什么?就
是因为甘味,甘味能够行阳,所以这个药非常好用。你有没有听过人家吃甘草死掉,吃小麦死
掉的,对不对,吃大枣死掉,对不对?根本就不用考虑它有没有毒嘛,你想这个处方好不好
用。所以,中医的精神是很灵活的,他每一句话,他不能讲很多,反而不讲多的话诸位可以考
虑到很多。只要看到很紧急的状态下都可以用甘味。
我上次跟大家讲半夏厚朴汤的时候,有一个很特殊的症状,就是病人感觉到好像是有人他的手
伸到他胸腔里面把他的心脏握住。当你的病人告诉你这样子的话,我有这种症状,意思就是半
夏厚朴汤证。为什么会有这种症状?好,是因为,你看他这个处方哦,从处方就可以看出来。
半夏厚朴汤之所以妇人会有,因为妇人她以前在做针线,在家里面,出去运动很少。所以说要
做针线,有时候口渴呀,闷热呀,就在里面喝水,所以她没有动,水就停在胃里面。所以我们
茯苓跟生姜是要去除胃里面的停水。那这个胃里面的停水,如果你不去掉,它一直停在那边的
时候,这个水是寒的,冷的。心脏是火,这二个,所以水火是不相容的。所以当你的水到了一
定的量,可能刚开始一点量,没有影响,可是到了一定的量以后就会反扑到心脏,等于是水去
浇火,把火给浇灭掉。所以就感觉到心脏收缩的很厉害。就像人用手把你抓住。所以,病的源
头是胃里面的停水。半夏呢,能够把痰去掉,因为妇人呢,他喉咙里面感觉有东西哽在那边,
这个痰,我们要用半夏把他的痰去掉。那厚朴呢,能够降这个逆气,因为他水往上走的时候会
影响到心脏,那么气就往上冲,能够降他的逆气,苏叶呢,专门开肺,专门宣肺,喉咙。这就
是因为造成这个处方的来源。
就是因为处方的来源是着这样子,当你知道处方的来源以后,有些特殊的情况发生时你就知道
了。阿,老师,这个半夏厚朴汤原来就是因为主要的病因是胃里面的停水没有排掉这种现象。
所以有人告诉你说,“有人抓住我的心脏”,结束了,处方已经开完了。当然你还是要假装一
下“舌头我看看呀,”摸摸脉呀,大小便如何,口渴不,假装一下。不能马上就结束,太快也
不好。有时候反应太快,病人会觉得你呀,这个医生很差劲。
这个甘麦大枣汤,我再跟大家强调一下,像我们的同学,上堂课听完以后,哎,这就是我们家
小孩子的症状啊,癫痫。吃下去以后呢,马上开始下利,一直在拉肚子。那你想想看,甘草,
小麦,红枣怎么会拉肚子呢?当我们出现一种癫痫的症状,腹条,又叫做“腹筋”,非常的
急,因为筋急,所以我们要食甘缓它,使甘味来缓它。这个经方里面呢在这个地方出现说“悲
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喜伸”。这个人发癫痫的时候,突然躺下去,好像常常被鬼附到
身,口吐延沫呀,眼睛往上吊呀,像如神灵所作,这是甘味。同时抽搐的很厉害,筋急,结果
他吃这个药下去,你去药房抓这个药来吃,你不用吃,想也知道,吃这个药怎么会下利呢,可
是病人会下利。为什么?因为当你把腹筋,这个筋急去掉以后,这个完全是甘味的,甘味的东
西,一进入身体以后,甘生辛,就会生金,金是肺,所以病人原来癫痫的时候,喉咙里面,发
作的时候会有很多痰,痰延拥塞,不断的呼呼的叫,这个时候你甘味的一下去以后,新的津液
会生出来,新的会取代旧的,这个定义就是新陈代谢,所以你不用开控延丹,我们有很多的涤
痰祛痰的药,你不用开它。
你甘麦大枣汤一下去以后,他的津液会上去,津液上去了后,就会把里面已经有的浊痰去掉,
所以病人吃了这个药以后反而下利。过去我们中医有解释说病在上,我们采吐法;病在下,采
下法;病在中,我们采和解的方式,这是我们治证的原则。如果把这个原则深入的推敲一下的
时候,他就变成说,当你吃这个药,这个药本身根本没有大黄芒硝,完全没有一味是攻下的
药,反而是甘味的药,结果病人吃了以后下利。病在下,因为攻出来了嘛。所以说,你有时候
开处方,开大黄7钱8钱可能他没有大便,可是你开了甘麦大枣汤以后他就开始大便了。所以要
临证来看。所以说吃了你这个药,你本来这个药通肾结石的,我们常常碰到猪苓汤,开下去以
后病人居然呕吐啊,他这就好像我常常讲的那个空的吸管,你把它放到水里面吸到水的时候,
你上面一拉开来,水就排出来了,所以病人吃了猪苓汤,呕吐一吐的时候,下面的石头跟水统
统释放出来,所以临证上面的时候会有很多特殊的现象,诸位不要怀疑,你说,我是不是药开
错了,完全没有开错。你是开对才会有这种现象,他就一直排一直拉肚子开始软啦,没有那么

硬了,那你说吃到什么时候?吃到这个经气没了嘛,吃到她女儿从此不跟妈妈抱怨说肚子难
过,从此就好。哦。那你有两个选择,一个去吃小麦,红枣(大枣),甘草;还有一个去吃西药抗
癫痫的药,越吃越笨,对吧?所以西药是给敌人吃的哦,自己不要吃。

经方:土瓜根散(月经隔月来)
土瓜根散
【原文】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蟅虫各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组成】
桂枝 芍药 王瓜 虫
【时机】
1、土瓜根散就是专门攻卵巢有问题的。月经隔月来。
【方解】
1、蟅虫,比如大黄虫丸,都在攻,活血化淤。用虫、动物类的药大部分攻坚的力量都很强。
2、土瓜根,在经方里面、在神农本草经里面都是治疗血结胞门,就是妇科的卵巢,子宫的地
方。
【应用集锦】
1、阴颓肿亦主之。
2、(1)温经汤是血虚的时候用的;
(2)血实(淤血)的时候:
A、抵当汤证,淤血凝结不动;
B、土瓜根散证未凝结也。故治带下,及经水不利或膈月一次,阴颓肿,白带等证。
3、土瓜根散可以用在卵巢肿瘤或者卵巢癌。
【名家论述】
1、土瓜根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接着下来呢,大家看:“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这个就
是说一个月来一个月不来,月经隔月,代表有东西堵到了,所以这个时候,从这个条辨我们就
很明确的就可以知道,过去中医就已经知道了,女孩子的月经来,如果这个月是右边的卵巢排
卵,下个月就轮到左边,交换。如果有一个功能没了,就隔月月经来,“经一月再见”。土瓜
根散就是专门攻这种卵巢有问题的,那现在这个土瓜根也不好找,蟅虫也买到假的,买不到真
的,当然这个以后我们去把它克服掉。
过去的土瓜根散呢,他会用粉剂:诸位看,四味药用粉剂,你们就可以想象得到多凶悍,所以
刚刚的温经汤是虚的时候用的,这个时候是什么?是实的时候用的,所以他讲的一定是卵巢肿
瘤或者卵巢癌之类的东西,会造成这样的,因为那个卵没了嘛。那你想想看,他会这样子写,
当年就知道女孩子的月经是两个是交替的。这个是实证时候在用。蟅虫呢,大家都可以知道我
们大黄蟅虫丸,都在攻,活血化淤呵,用虫、动物类的药大部分攻坚的力量都很强,所以我们
用蟅虫。土瓜根呢,在经方里面,在神农本草经里面都是治疗血结胞门,就是妇科的卵巢,子
宫的地方,那以这个处方,以现在来看的时候,应该是以卵巢为主,而不是以子宫为主。
现在没有土瓜根怎么办?我们可以用一些象三菱、莪术啊,一些攻血的药。因为这个是一个实

证,所以你可以放胆的用攻坚的药,象三菱、莪术啊,这些攻坚的药,桃仁、丹皮啊,用粉
剂,用粉剂就可以了,粉剂的原因呢,当我们攻她的肿瘤或攻她的炎症的时候,粉剂下去的时
候力量会很专一,不会象汤剂一样跑的那么快,象我们用大承气汤或者是大柴胡汤、小柴胡
汤,我们用汤剂很快。象这种我们用粉剂让它慢慢慢慢药力能够进入到身体里面去。这是最好
的方式,那你说这是不是commonsense啊,?啊你说老师要吃到什么时候?吃到她每个月月经来
了就好了嘛。

经方:温经汤(调理月经)
温经汤
【原文】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穷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
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应为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
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
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组成】
人参 甘草 麦门冬 川芎 桂枝 阿胶 姜 当归 芍药 丹皮 吴茱萸 半夏
【时机】
1、更年期后还是月经不停;
2、月经不正常,常常有时候延后、常常提前或者怎么样,用温经汤来做加减;
3、温经汤用的时候,一定是唇口干燥。腹满,肚子胀满,月经不调都可以使用。最有名的调理
月经的方子就是这个温经汤。
【方解】
1、桂枝、人参、生姜、甘草这都是行阳的药,所以补血。
2、阿胶能够止血,但是血很虚的时候,阿胶可以补血,同时可以利月经。病人没有月经的时
候,三四个月没有来,可是她就是这个温经汤症,开阿胶下去,她吃完月经就来了,所以说人
虚的时候,阿胶照样可以让月经来。
【应用集锦】
1、(1)温经汤是血虚的时候用的,
(2)血实(淤血)的时候:
(3)抵当汤证,淤血凝结不动,
(4)土瓜根散证未凝结也。故治带下,及经水不利或膈月一次,阴颓肿,白带等证。
2、手心潮、手背凉,少阴经就用桂枝加附子汤,如果到了厥阴经用桂枝配吴茱萸,那就是温经
汤。另外厥阴症时患者唇口干燥开裂。
3、当妇女们有月经痛、提前来潮、延后来潮,或是经期缩短,或是延长但是滴漏不止,或是更
年期延后到54岁或55岁仍然有月经来潮,以上诸多症候都可以知道月经不正常了。于此之
时, 我们可以使用经方中如温经汤,当归散,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或一般时方中如四物
汤,八珍汤等等,想法将月经调顺,世上任何中医皆可以治好妳的问题,但是一定要告知病人
如果现在不赶快治好,将来就有可能面临到乳癌的问题。
4、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在五十岁左右,属于风寒客于胞中,寒凝血瘀,阻滞脉络,血瘀不
化,新血不得归经,而成崩漏。症见月经淋漓不断、血色紫黑而含有血丝和血块、脉弦涩者,
可用温经汤以温通。使寒者得温,瘀者得通,其症自愈。

5、不孕症,如果婚后数年不孕,伴有小腹冰凉、月经错后者,可用温经汤以温经散寒。胞宫得
温,才能孕育胚胎
6、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少阴经不效时可以治厥阴经,明明是阳虚,如用少阴的方药不效,可以
去从厥阴经治疗,可以用温经汤,等等。同理,男子生殖系统疾病如治少阴经不效,可以从少
阳经治疗。
7、妇人产后发热不退,黑豆二两,每日煮汤服之,数服即效,服至热退为止,特效方也。滋补
肝肾的好处也。温经汤干姜吴萸,左迟脉虚少者慎用。
8、温经汤加减,治疗女性经停之后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
9、(1)当归善退妇女更年期潮热。
(2)温经汤治更年期症状,如潮热。
10、很多更年期的妇女还有月经,常常会口唇干燥,伴有腹痛,这是不正常的。方用温经汤。
这是妇科里最著名的妇科汤剂。如果到50多岁还有月经准时来,一般来说都有肿瘤或者比较重
的淤血。通常病人的三阴交穴位都会有压痛。温经汤是血虚,口唇是干的。
【比较集锦】
1、(1)温经汤:用于少阴病、阴虚证,气血虚寒,其症有手掌烦热(发烧)和口唇干燥,下
腹膨胀或不快感。
(2)当归建中汤:烦热,足温,咽口干燥,腹中刺痛。
(3)三物黄芩汤:烦热,四肢烦热。
(4)当归芍药散:不孕症,寒证,手掌烦热、无口唇干燥。
(5)肾气丸:烦热,足心烦热,渴,脐下不仁。
【名家论述】
1、温经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个处方是中医里面很有名的一个处方。过去我用了很多这个处方专门帮太太呢助孕,经过我
们中药去帮忙让她生小孩,生下来的小孩百分之百都是男的,无一例外。所以我每次跟病人
讲,她来治Infertility,就是不孕症,然后“太太请问你啊,你要男的女的?”“要心情好。”她
说无所谓,好你无所谓哦,吃了我的药你怀孕,保证你是男的。“那我想要女的呢?”找对人
了,我可以帮你,对不对?你们有学过那个《黄帝内经》最后一段,这叫作大医的话一定要懂
周易六壬,地理位置你可以帮她改,否则的话你用中药吃,吃中药得到助孕的千篇一律通通是
男的。然后特别跟她说,你放心,中药很公平,你金头发蓝眼睛吃下去绝对不会变成黄头发。
我们这个中药不会变成中国人,你还是男的,还是一样,跟你们很像,不会变成中国人你放心
好了。效果非常的好,这是第一个。
我们会用到温经汤。待会介绍温经汤的汤方的时候就会了解到,现在先讲什么时候要用温经
汤。女孩子七七四十九,天癸要竭,应该要进入更年期。虽然写更年期,你要记得温经汤除了
更年期很好用以外,没有更年期你也可以用哦,你不要说老师我就要等她50岁以后再用这个温
经汤。这个太太呢年五十,中年以后呢,病有下利啊,这个下利是什么?不是拉肚子哦,这是
下血不止,流血没有停止,更年期到了,结果还流血,应该停啦,还是有月经,数十日不停
止,一直不停,不断地来。“暮即发热”,到了傍晚黄昏的时候就发热,这个黄昏是人间最美
的时候,结果她在发热,“少腹里急,里急后重,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张仲
景说,这个病呢属于带下的病,为什么?就是过去这个太太小姐可能有流产过,或有淤血在少
腹没有去。为什么呢?这是唇口干燥,唇口干燥我们知道身体里面肯定有些淤血呆在里面,那
我们要把它去掉,叫作温经汤。所以这为什么叫温经汤?就是说这个汤药药性很温,它能够调
理月经,让月经变成正常。所以你如果遇到一个太太小姐,她月经不正常,常常有时候延后、
常常提前或者怎么样,你可以用温经汤来做加减。但是温经汤要用的时候,一定是唇口干燥,
腹满,肚子胀满,月经不调都可以使用,温经汤,所以现在经方里面呢,最有名的调理月经的
方子就是这个温经汤。
大家来看这个温经汤。温经汤第一味药就是吴茱萸,吴茱萸呢入肝,在治症上面的时候是肝虚

的时候用。肝虚的时候有几种状况,第一个,头痛、呕吐。老师啊,这个病人呢不管她月经来
不来,只要头痛来的时候呕吐也吐翻了,就是吴茱萸汤,因为吴茱萸入肝。肝经直接进入百
会,然后再到眼睛里,所以眼珠子痛,眼珠子后边痛,旁边痛,都可以使用吴茱萸,还有呢,
肝经是不是络到子宫,子脏,对不对?所以说我们会用吴茱萸来补他的虚。当归、川芎、芍药
这个我们讲很多了,芍药能够止腹痛,如果这个处方里面呢,大家看哦,各2两,就是加重吴茱
萸以外,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丹皮、生姜、甘草都是等量的。原方是等量
的,但是你一定要会做加减。
比如这个太太人很虚,而且又是便秘,吴茱萸可以补肝家的阴,肝家的阴就是肝脏的血,阿胶
我们可以加重,但是病人呢人很虚,那个肚子又痛,里面有血结在胞门,芍药就可以加重。那
她又有便秘,便秘的时候人那么虚,你再去大黄芒硝很累,我们把当归加强,当归里面有油
脂,会通利大便,你如果不相信,当归可以通利大便啊,你现在去买个5钱回来煮当归汤吃,吃
完你就下利,因为里面油很多,那你如果吃了,老师我没有下利,你那个当归不好,那个药房
不晓得怎么保养当归哦。当归要冷藏。
像我花了很多钱在保护药上面,你到我诊所去看,以后你就会看到,一排冷冻箱,很多药都冷
冻起来,所以我当归拿起来是油的。那外面很多药房台北很多药房大陆很多药房不知道当归要
冷藏啊,拿起来干的,你这个当归没有油怎么叫当归呢,所以我的药有效,他的药没效。我的
药会稍微贵一点,因为我maintain这个药花了很多钱在里面,同样是当归,到手上我就很强了。
所以说这个药呢,当然我们会用到桂枝、人参、生姜、甘草这都是行阳的药,所以补血,阿胶
能够止血,但是血很虚的时候,阿胶可以补血,同时呢可以利月经,所以我过去呢我们用阿
胶,病人没有月经的时候,没有月经来哦,三四个月没有来,可是她就是这个温经汤症,我们
开阿胶下去,她吃完月经就来了,所以说人虚的时候,阿胶照样可以让月经来。只有实证的时
候,你看那女的体格很壮,个阿胶一下去她月经没来,害得她的胸部也涨了,因为奶水下不来
啊,情绪又不好。这是阿胶的补血,所以虚实你要看清楚就好了哦,所以我们的黄连阿胶汤是
补心血,所以我们用黄连跟黄芩作导药,能够把阿胶放到心脏里面去。丹皮是活血化淤,子宫
的活血化淤。
那一般来说这温经汤呢我们会加半夏,为什么?因为痰。那女孩子呢想的比较多,比较忧郁,
那我们都会用一些半夏把痰去掉。麦门冬呢是润肺,所以这个药你开的时候,我们用桂枝生姜
甘草把心脏的力量加强,同时把肺的津液补回去,上源的时候啊,本来它是木,会燥热嘛,黄
昏的时候发热,就是上焦肺里面没有津液了,心脏的火往上走,这个时候我们用这个麦冬,麦
门冬进去把肺的津液补足,同时加强心脏的热,桂枝呢可以把心脏的热导到小肠里面去,这个
时候活血化淤的药,再加些补血的药,这就是温经汤的来源。过去呢,看这个后面:太太小
姐“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看这样子就知道,这
个是一个非常好的调理的女孩子月经的方剂。那你不要等到50岁后再用,这个不对的。

经方:胶姜汤(妇人血崩)
胶姜汤
【原文】
阿胶、干姜。原方阙载,今拟加甘草、大枣、生姜、桂枝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组成】
甘草 桂枝 阿胶 大枣 姜
【时机】
1、就是女人的血崩。
【名家论述】
1、胶姜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胶姜汤:即胶艾汤去艾叶加干姜,见千金方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讲的就是女人的血崩,这个太太呢,生完小孩,可能呢胎盘没有
完全清出来,留在肚子里面、留在子宫里面太久了,血崩下来,或者是一些外伤或者是怎么
样,反正造成大量的出血,没有办法止住,这就是胶姜汤证,这就叫做陷经漏下,那这是比较
危险了,那过去呢这个处方呢没有了,那有人认为这个胶艾汤加干姜这是对的,这个胶姜汤既
然顾名叫干姜,就是说我们过去常常会把艾草拿掉,艾草拿掉,为什么要把艾草拿掉?因为胶
姜汤的目的是补血、止血,艾草、艾叶呢专门进入血脉神经,所以当我们在止血的时候补血的
时候,艾叶可能会增加血的出量,所以会把艾叶拿掉,把它换成干姜,这个是崩漏的时候,那
这个处方呢,诸位回头看,胶艾汤就可以了,把那个艾叶换成干姜,干姜就代表里面,因为我
们认为里面是寒的,才会造成这样子。

经方:大黄甘遂汤(少腹硬满)
大黄甘遂汤
【原文】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
之。
【剂量】
1、粉剂:大黄1/2,甘遂1/4,阿胶1/4,三个加起来正好是一钱量。一般用粉剂就够了,放到胶
囊里面,一剂就中。
2、汤剂:大黄3钱,甘遂一钱,阿胶一钱。3碗水煮成一碗喝下去。
【组成】
阿胶 大黄 甘遂
【时机】
1、少腹如敦,敦就好像一个鼎卡在里面。原因是水加血结在子宫里面。如果只是水子宫里面,
用当归芍药散。可是除了水,还有瘀血块在子宫里面。月经来的时候颜色比较淡,因为水跟血
会混在一起。
【比较集锦】
1、大陷胸汤:大黄六两(去皮)甘遂一钱七芒硝一升
2、陈逊斋氏曰:盖少腹硬满,有「血结」,有「水结」,有「水血两结」
(1)血结必见狂妄,只要血症出现,如有小便不利(小便不舒服、小便难),桃核承气汤,若
小便自利,用抵当汤;
(2)「水结」必小便不利(渴而小便少),五苓散;
(3)「水血两结」必小便难,少腹满如墩状,如大黄甘遂汤是也。
3、(1)青筋暴露者,心下坚满者,甘遂半夏汤;心下不坚满,大黄甘遂汤证。
(2)有腹胀满而无青筋暴露,但心下坚满者,亦属甘遂半夏汤证。此坚满为留饮,如之血结所
致而成。
【应用集锦】
1、腹部胀满,身体羸瘦,皮下青筋暴露者,为大黄甘遂汤证。本证为水血互结所致。而其根本
乃由血证变来,无论男女,皆可患之。
(1)但少腹满者为轻证。重者,通腹胀满,初得易治,一旦下之后复胀满者,难治。且老人,
及久病,晚期者,亦难救治。
(2)施用本方时,大量吐泻衃血恶浊之水,而后腹胀忽减,将息调理,再次用之,二、三次后
邪尽而病愈。
(3)其中有正气虚脱而死者,或有气力疲乏,不堪屡攻者,不治。

【名家论述】
1、大黄甘遂汤《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一个处方呢,大概只有我用过。那,“少腹满如敦”,“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
与血俱结在血室也”,过去大家读过,跌打损伤,这个血停在膀胱里面,我们不是有桃核承气
汤吗?诸如此类的。什么叫做血和水“俱结在血室”?这个太太小姐,侧面看的时候,什么地
方都不凸就是凸肚子,都好好的,也没有怀孕,然后她来找你就是不孕。“哎呀医生那,我结
婚6年小孩没有,想生小孩”。我看看你肚子,你隔着衣服都看到她鼓起来,她说我什么毛病都
没有,就是这个地方膨起来一块,这叫做少腹如敦,敦就好像一个鼎卡在里面。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水和加血结在子宫里面,造成这样子。如果你只是水子宫里面,我们吃的当归芍药散。
可是现在不单单是水,还有淤血块在子宫里面堵到。月经来的时候颜色比较淡,因为水跟血会
混在一起。
那你要设计一个处方,同时把水和血排掉。结果这个病人我一看,大黄甘遂汤证,给她一剂8
颗,就胶囊啊,因为里面很辣么,吃完人就不见了,没有消息了,奇怪怎么就没有消息了呢?
结果第二个月呢跑来,怀孕了。我说你吃完药为什么不讲?她说很好啊,可是那个药不要再给
我吃了,所以我不回来了。我说为什么不要吃了?她说,倪大夫你不晓得,那个药多难过,我
吃下去哦,我这样子形容,在走道,我到去厕所,要上厕所,急得要上厕所,可是头又晕,中
病!因为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她说我就扶着两面墙晃着走,然后到那边去吐了很多,泄了很
多,拉出来全部是黑血,黑的水和血,拉大便拉出来哦,不是从子宫出来,不是从阴道出来,
然后呢,出来很好啊,可是当时很难过对不对,吓死了,我就只能走路都不能走了,所以我心
里想这一次就够了嘛,回去的话你再给我吃一剂那还得了?所以我就不回来了,不回来了吃完
你的药很好啊,肚子平了,我可以穿比基尼呀,结果第二个月就怀孕了。你看厉不厉害,而且
不是一个,好几个都这样子。所以这个,这个血结胞门,看起来就像,而且这个腹部,肿起来
硬邦邦的,一个,硬硬的,你摸表面上又不是肿瘤,你一拍,里面好像西瓜,空空,不应该讲
西瓜,好像篮球,嘭嘭嘭,还有回音的,那如果是西瓜是实的嘛,她里面是空的,这就是有水
在里面。这是唯一处方。你说遇到这个病,换一个处方,什么用都没有。
(大黄)是1/2,这个(甘遂)是1/4,这个(阿胶)是1/4,这是比例,所以说如果三个加起来,三个加
起来正好是一钱量,这是处方比例。那你去煮的时候,这个是用水三升去煮,实际上不用,你
用,把它放到胶囊里面用粉剂也可以,放到胶囊里面。用汤剂的话,大黄3钱,甘遂一钱,阿胶
一钱,这样就可以了,3碗水煮成一碗喝下去。一般用粉剂就够了,放到胶囊里面,一剂就中。
那这种处方给病人吃的时候,记得,就给她一付就好了,不要给她第二付,免得你怎么知道那
个你的病人想什么,所以说很可怕,病人很可怕,我这样,讲案例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经方:矾石丸(子宫干血白物,外用)
矾石丸
【原文】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金匮》
【金匮】
1、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用法】
1、矾石3钱,杏仁就用1钱,做成“蜜丸枣核大,放到阴道里面;
2、平常用的时候你不能把这个药直接放进去,很烫,会烧坏里面的皮肤。一般来说都是放到棉
布袋里面放进去,效果非常的好,非常的快。
【组成】
矾石 杏仁
【时机】
1、月经停住了或者滴滴答答,带下严重;
2、排很多白物出来,好象白带一样很厚的。
【名家论述】
1、矾石丸《金匮笔记》(倪海厦)
这段讲的就是治疗白带的外用药。女人白带有时会严重到好像吐痰一样出来很多,此时就要用
矾石丸。矾石就是白矾,比例是三比一,把白矾打成粉以后放在锅子里烧,水分跑掉就变成黄
色的粉末,从锅子里面将之刮下,刮下来以后用三钱比一钱的比例跟杏仁混合在一起,再加一
点蜜和成丸,作成像粉笔这样条状,拿取都方便,然后塞在阴部里面去,不可内服。塞完以后
如果还有白带,再塞第二剂。记得作成蜜灸丸以后要先烘干,不要黏黏的放进去,就会散掉。
此丸去湿力量很强。
矾石丸方:例假停了或滴滴答答,子宫有干血排出白物来,寒湿,打粉制成丸剂,放入阴道
里,最好用棉布袋放进去。矾石3钱 杏仁1钱。

经方:红蓝花酒(腹中刺痛)
红蓝花酒
【原文】
红蓝花一两,酒一升。煎减半,分服
【作者】张仲景
【来源】《金匮》
【经典回顾】
1、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主治】
1、腹中刺痛。这个腹中刺痛是血气痛,痛在子宫。如果妇人的血气刺痛久久不愈,攻也攻不
得,补也补不得,用药酒的法子也是挺稳当的。
【用法】
1、红花两钱,用酒来煮它,一碗酒来煮成半碗。
2、不要吃红花。先喝一半下去看看,喝完一半的时候,因为红花破血的力量很强,所以说你如
果吃完痛去掉了,你就不要吃了,要恰到好处,吃太过的话会贫血,血会伤到。
【组成】
红花
【方解】
1、红蓝花就是红花,它起行淤定痛的作用。这都是普通的常备的一个药物。
【应用】
1、心脏病造成的胸剌痛也可以使用它。
【名家论述】
1、红蓝花酒《金匮笔记》(倪海厦)
再来呢,诸位看,这个,“妇人六十二种风”,你不要去计较六十二种,你要计较“腹中血气
刺痛”,那个刺痛刀刺进去一样,针刺到身体里面一样,那种痛。那这个红蓝花呢,红蓝花,
你不要去找红蓝花,红蓝花就是红花,并不是红花跟蓝花,不是啊,就是红花。那刺痛在子宫
里面,在妇科里面刺痛,我们用红花,单味的药,单味的药,比如你红花两钱,你不要用二两
哦,因为两钱,红花很轻啊,两钱已经一大包了,二两那个一大袋,用两钱就好了,一味药,
用酒来煮它,就是用酒来煮它,然后吃,喝下一半,喝下半碗下去,比如说,你用一味药酒一
碗来煮成半碗,红花都不要了,你不要吃红花了,吃那个红花酒,先喝一半下去看看,喝完一
半的时候,因为红花破血的力量很强,所以说你如果吃完痛去掉了,你就不要吃了,要恰到好
处,吃太过的话你会贫血,血会伤到。这是红花。

经方:蛇床子散(妇人yin寒,痒)
蛇床子散
【原文】
蛇床子散
蛇床子。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又名】蛇床子粉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组成】
蛇床子
【主治】
1、女性阴部奇痒。
【名家论述】
1、蛇床子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妇人阴寒。阴寒就是阴痒,阴部很痒,里面可能有寄生虫或者是湿在里面,很盛。刚刚用的矾
石丸也是塞到阴部去,但是那是带下很厚重、严重的带下。这个是阴部很痒。
你们没有碰到过这种病人啊,这种病人跟我讲,她说真的不好意思,很痒啊。我走到沃尔玛突
然痒起来了,抓又不好意思,那么多人在那边怎么抓。很难过。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
之。这个药,一剂就知。你把这个药打成粉末。白粉你不要去用哦,不要真的去用白粉啊,白
粉是真的有寄生虫。寄生虫在里面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白粉。上堂课我给诸位介绍过,如何取白
粉,从水银中烧了以后,盖住。杯子盖住水银烧。里面的顶上面产生的粉末就是白粉。专门打
虫的。如果你用蛇床子粉,我们一般用棉布袋包起来,然后塞到阴部去。速度快到什么程度,
塞进去就停了。如果塞进去还痒还很严重还没好,那就是你要加白粉了。所以你不要随便去做
白粉,一般蛇床子粉一剂就好了,当场就会好。或者用月经条,让月经条粘粘蛇床子粉,放在
阴部,效果非常得快。
蛇床子粉内服也可以。比如,病人正好月经来了,我们怕他如见神灵,看鬼了。我们用小柴胡
汤在里面。小柴胡汤,医生等一下,你等一下开药,我还有阴痒。那个小柴胡汤里面可以加两
钱的蛇床子,外面给她一点蛇床子粉。所以内服也可以用的。

经方:狼牙汤(yin中生疮)
狼牙汤
【原文】
狼牙三两
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明中,日四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组成】
牙子
【时机】
狼牙汤呢,是阴中生疮,阴道有破裂,有脓疮在里面,会腐烂、溃烂掉。狼牙草呢是中药的一
种,用水四碗煮成半碗。用棉布来沾湿,做成蚕蛹一样,蚕茧一样白白的,小小的,然后放在
里面去,阴部里面。治疗阴道里面被腐蚀掉,被腐蚀掉很好的一个处方。
【名家论述】
1、狼牙汤《长沙药解》(黄元御)
狼牙汤呢,是阴中生疮,阴道里面生出这个,阴道有破裂,有脓疮在里面,会腐烂、溃烂掉。
狼牙草呢是中药的一种,用水四碗煮成半碗。用棉布来沾湿,做成蚕茧一样白白的,小小的,
然后放在里面去,阴部里面。治疗阴道里面被腐蚀掉。很好的一个处方。这就是妇人、女科。
男人呢,等会我们介绍下一篇的时候就会介绍到,如果男人得到梅毒,阴茎烂掉或者怎么样。
我们最后的处方,收尾要讲这些的。这是狼牙草,你不要到洞穴去抓那个狼,把狼抓住把牙齿
拔下来啊,这个狼牙是狼牙草,那个名字,这个药长的很像狼的牙齿。

经方:天雄散(补肾壮阳)
天雄散
【原文】
天雄(炮)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匙,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
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2、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
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组成】
天雄 白术 桂枝 龙骨
【时机】
1、失精家,再遇到表里都寒的时候(里阳虚),而且寒很盛的时候,就是要用天雄散的时机。
【方解】
1、临床上,天雄可以用炮附子代替;
2、由于阳虚寒盛,故用与附子同类的天雄温补肾阳,桂枝温补心阳;
3、白术温补脾阳,上中下阳气得温,寒邪尽退,精关得固;
4、用龙骨者,以加强本方收敛摄精之功,也是预防阴虚阳越;
5、倪师认为,因为龙骨是收敛的,不用龙骨,虚证不需要收敛,而需要很强的药补。牡蛎会比
龙骨好,因为牡蛎补肾。
【说明】
1、女子流产、男子亡血失精一般是下焦太寒;
2、补肾壮阳壮精的。
【应用集锦】
1、用于下元虚冷、阳虚寒极之遗精、阳痿、不育、不孕等证有良效
2、阳痿属阳虚的,口不渴,脸色白,苔白,用下列方法:
(1)天雄散龙骨换成牡蛎,可以壮阳,治疗阳痿。
(2)如果天雄散之后效果不好,可以加阳起石、肉苁蓉等,还可以再加一些鹿茸。锁阳,也是
属于壮阳的药。这几味都是壮阳的药,但是它们不能单独使用,需要靠一些药把它带到肾脏、
到它该去的地方,比如放在天雄散里面一起吃,等量的比例,效果就非常的好。或者放到桂枝
龙骨牡蛎汤里面也可以。
(3)鹿茸泡酒,一边喝鹿茸酒,一边服天雄散也可以。这些都是中药里面比较强的壮阳药,一
般是阳虚时才会用到。如果阳没有虚而是阴虚,吃这类壮阳药,就会越吃越热,反而没有用。
属于阴虚的,会看到阳亢的症状,黄色舌苔,上热下寒,也是属于失精家。上述药不合适,参
考五子衍宗丸。
3、眼球困痛、羞明,伴有滑精、脉沉迟者,没有眼睛红肿,属于虚寒性眼痛,可用天雄散。

【比较集锦】
1、(1)甘草附子汤: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
(炙)
(2)天雄散:天雄(炮)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2、天雄散:亦主失精家。但与桂枝龙骨牡蛎汤有别:
(1)方义:天雄散以白术天雄为君,有达下温寒利水之意。
(2)腹诊:腹证亦随之见腰腹冷,小便数,脐上剧动冲逆。
(3)脉象:脉见芤动迟。
3、虚痨诸证表
虚痨诸证
(1)男于平人脉大或脉虚极;
(2)平人脉虚弱细微,善盗汗;
(3)男人面色薄,亡血,里虚,口渴,脉浮;
(4)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
(5)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6)脉浮弱而涩,精气清冷无子;
(7)人年五六十,脉大,痹侠背行,或肠鸣马刀夹瘿者;
(8)脉沉小迟、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
(9)脉弦大芤虚,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名家论述】
1、天雄散《金匮笔记》
现在我们看到有一个治疗处方,失精家,就是男人的遗精,这个处方用得很多,比如说妈妈来
说:医生那,我这个儿子呢,17、8岁,刚成年,每天晚上遗精,遗精很严重,还有的妈妈来
说:医生啊,我那个小孩子哦,每天晚上夜尿。夜尿也是属于遗精的一种,处方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太太每天晚上睡觉全身流汗,盗汗。如果是肥胖的人,流汗流很多,那是阳明热证,
因为太热,太胖了。如果很瘦弱,然后人很虚弱,疲劳脸色苍白,没有什么元气,晚上盗汗很
严重,也是属于失精家。所以失精家的定义千万不要锁定在遗精遗得很厉害。
有几种遗精:第一种,做梦梦到与女子交,遗精,这是最浅的一种;第二种,就是你不做梦都
遗精;第三种,最严重的是白天都要遗精,这就很严重。都是属于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呢可
以增加一些剂量。
那失精家呢,为什么少腹弦急?这个是一个很特殊很好的一个地方,要跟诸位介绍这个,少腹
弦急跟桂附八味丸是一样,都有同样的症状,肚子痛、少腹急结。我们身上只有一条经,足厥
阴肝经络过男人阴囊的地方,弦急的时候,会感觉到有条筋在里面抽,拉痛得很厉害,筋很
急,这个就是肝虚掉了。当肝经虚掉的时候,就会少腹弦急。女人感觉到阴道抽筋,行房的时
候很痛,都是属于少腹弦急。所以你不能说老师,我这少腹弦急,一定要看到,有个人来跟我
陈述说我肚子里面有根弦,绷得很紧,不要这样子想那么死脑筋。我刚刚讲的都是属于少腹弦
急的症状,统统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所以桂枝龙骨牡蛎汤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
那这是肝虚掉了。阴头寒,目眩,眼睛的昏眩啊,因为肝经,发落,肾其华在发,那肝脏呢管
发的生长,肾脏在管发的色泽,所以你如果头发很干燥,没有油脂的,我们要去补肾,肾气不
够。那头发掉下来呢?肝脏在管。比如说我们有病人呢在乳癌,她开完刀,我们在做化疗,在
做化疗的当时,头发就开始掉了,为什么?因为伤到肝脏啊,头发开始掉。脉出现了极虚芤

(kou),芤是脉很大,中间是空的,好像葱一样,这是下利清谷,这就代表病人呢亡血失精,严
重的劳证,失精家。那脉得这种诸芤动微紧脉,那男子失精,女子梦交,那桂枝龙骨牡蛎汤。
这是失精家,那桂枝、芍药、生姜等量,甘草2钱,红枣,前面是桂枝汤,加上龙骨牡蛎。如果
说轻证,比如说我刚刚讲的,有梦,遗交,遗精,还有呢,是晚上睡了做恶梦,全身冒身冷
汗,你就3钱,3钱就可以了,那没有做梦都在遗精就5钱,5钱啊,那白天都要遗精,那1两1两这
样子加上去。好不好?知道我的意思吧?所以你要会活用它,那这个什么七味啊,水七升啊,
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那你可以6碗去煮,或者9碗煮成3碗都无所谓,不要那么死板板,或者七
碗怎么样子,不需要。所以说,如果当你遇到女人阴道抽筋,或者男人的阴茎在痛,拉紧着痛
的时候,像刚刚那种症状,你真的是一补肾,他就痛就去掉了,这是补肾啊,不是说我们要开
什么那个什么肉苁蓉啊,菟丝子啊这种补肾的药,或者斑龙丸,不需要。桂枝龙骨牡蛎汤就可
以了,千万不要说,老师你记得这个男人睾丸这里痛需要,那女人的阴道痛,你就不会治,处
方是一样。
在继续介绍之前呢,诸位要注意一下牡蛎,这牡蛎在本草经里面呢,它是咸味的药,咸能入
骨,那最主要是,牡蛎咸味还可以软坚。所以我们在攻肿瘤肿块的时候,牡蛎是主要的处方。
什么时候用牡蛎最好?如果说病在骨节之间,本来是咸能入骨啊,所以有的人呢是多发性骨髓
瘤,英文是multiplemyeloma,长在骨头中间,我看过一个病人呢,这个关节都伸不直的,为什
么?所有关节的地方都长了肿瘤,然后进来的时候弯着背,为什么?因为脊椎骨上长了肿瘤,
那腿又不能伸直,膝盖里面长了肿瘤,大剂的牡蛎用,诸位你给他开个1两2两,牡蛎壳打碎,
你把它煮成汤,你有没有听过人家吃牡蛎壳煮汤死掉?所以你不要舍不得用嘛,用药怎么会舍
不得呢?
所以其它的处方,我们看他的症状,比如说这个人是关节都痛,然后风,那个气候一改变,一
下雨之前就痛,我们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时候,还有肿瘤在里面的时候,牡蛎加重1两下
去,痛就去掉了。那我手脚冰冷,晚上恶寒,口不渴,晚上睡觉的时候非常冷,盖着几床被子
都冷,那你一摸他,表又没有浮脉,浮脉的话是麻黄汤,可是桂枝芍药知母汤里面就有麻黄
啊,一摸他里寒,小便又是清白,所以你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时候加了牡蛎以后,加了生附
子,生附子可以去里寒,我治疗那个症就是这样子,31岁那个人,全身关节都是肿瘤,那住在
迈阿密,那么远,我就开了两个礼拜的药,好了你就回来,他就吃啊,两个礼拜后回来是直直
走进来,我说这是谁呀,已经不认得了,所以哦,我们要先拍照,经方啊,要先拍照。你以后
碰到这种情形就按照我刚刚讲的开处方,一剂就中了,效果非常的好,那恢复的速度,病人没
有办法想像,有时候你自已想不到那么快,所以要会用。

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盲肠炎)
薏苡附子败酱散
【原文】
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内有痈脓,
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用法】
1、附子记得不要重用,一钱到二钱,薏苡差不多用一两,败酱可以用五钱。
【组成】
败酱草 附子 薏苡仁
【应用集锦】
1、急性盲肠炎:大黄牡丹皮汤;慢性盲肠炎:薏苡附子败酱散。真正破裂转成腹膜炎的时候:
赤豆当归散;
2、慢性盲肠炎会隐隐作痛,可以摸到一个东西。急性盲肠炎,痛得很厉害;
3、当腹部化脓疡、男人妇女阴部流脓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方剂;
4、妇女肚脐有脓跑出来也可以用;
5、薏苡附子败酱散不但排脓,还去湿痒,像一般皮肤病常用它,尤其这个硬皮症,很好使,就
是顽固的牛皮癣,这个药也好使的。一般顽固的皮肤病挺好使的。
6、腹肿似胀满,其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软,薏苡附子败酱散。甲错者,如錾错碍手而粗
也。
7、大黄牡丹皮汤是治疗急性肓肠炎的唯一处方。急性盲肠炎,右下腹痛得很厉害。
慢性盲肠炎: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盲肠炎会隐隐作痛,可以摸到一个东西。
8、慢性盲肠炎会隐隐作痛,可以摸到一个东西:薏苡附子败酱散。当腹部化脓疡、男人妇女阴
部流脓、妇女肚脐有脓跑出来,都可以使用这个方剂。
【比较集锦】
1、(1)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等量打粉
(2)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注意量的变化,附子不要重用。
名家论述:
1、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笔记》
紧接着呢,常用的第二个处方来了,“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腹无
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里面已经化脓了,诸位,这就是讲薏苡附子败酱散呢,是不是
破裂,如果是阑尾呢,破掉了。破裂的时侯,跟胆囊破裂是一样,所以当归赤豆散。赤小豆跟
当归,那这个赤小豆跟当归呢,生用当归,那赤小豆要去发芽。那如果直接打粉的话,是,这
个肛门出血,没有破裂。但是在盲肠这里阻到怎么处理,就是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那这个薏
苡附子败酱散呢?大家看:薏仁,附子,败酱,附子的剂量最少。薏仁呢,它的目的是什么?
是除湿。

如果盲肠这一段,堵到一大块,宿便就堵在这一块地方,这是肠子里面,并没有到外面哦,那
我们用这个附子呢,轻剂的,一钱或二钱,都没有关系,很轻的量。炮附子,为什么用轻的
量,因为炮附子药性比较热。所谓热就是能让它动起来。薏仁能够除湿,除湿的力量很强,因
为里面很多湿的津液。败酱草可以把食物分解掉,腐化掉,让它松动,所以说加上炮附子的
热,这就可以把这个部分的宿食统统带出来。
所以慢性盲肠炎讲的就是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真正破裂转成腹膜炎的时候,大黄牡丹皮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都不够力,一定要用赤豆当归散。记得我的话。慢性盲肠炎会痛,隐隐作痛,
你摸都可以摸到,一个东西哦,你摸到。那急性盲肠炎,痛得很厉害。
那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还有其他的功能。妇人呢,同样这个处方,肚脐呢有脓跑出来。阴部的
地方,男人的阴茎、女人的阴部地方也会有出脓的现象,也就是说腹部呢有这个脓疡的时候,
都可以使用到薏苡附子败酱散,因为它又有个名称也叫做排脓汤。那就像我刚刚讲的,很多妇
女的子宫里内面呢,如果你生完小孩有残残余的胎盘或者是一些残留的东西没有排清楚、没有
排出去,甚而至于如果像动手术像里面有一个纱布哦,要是留在里面,造成里面化脓,里面一
化脓的时候,肚脐就会出脓,一挤脓就脓就出来,还有那个阴部、阴道都会排脓出来,这个时
候呢,都可以用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
男人呢,也有他的精宫。精宫在小肠跟膀胱中间的一道,一个隔膜的地方,并不是真有组织在
那里,那是男人的精宫。那里面如果得到什么病啊,什么呀,发炎了,化脓了,阴部也会出
脓。这也是薏苡附子败酱散症。所以当腹部化脓疡的时候,我们在使用它的。

经方补:补中益气汤(补气养阴,虚劳气陷)
补中益气汤
【原文】
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
甘草(以上各五分,炙)
人参(去节,三分,有嗽去之。)
当归身(三分,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
橘皮(不去白, 二分或三分,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
升麻(二分或三分,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
柴胡(二分或三分,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
白术 (三分,降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上件药咀。
【作者】 李东垣
【出自】 《脾胃论》
【用法】
1、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
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剂量】
参考:
1、黄芪(炙)4.5克,人参、甘草(炙)、白术各3克,陈皮、当归2克,升麻1克,柴胡1.2克,加
生姜、大枣。李东桓《脾胃论》
2、人参(三钱)生黄芪(一两)柴胡(三分)炙草(一分)当归(五钱)白术(五分,土炒)
升麻(三分)陈皮(二分)莱服子(五分,炒,研)《傅青主女科》
3、人参(五钱)黄芪(三钱,生用) 柴胡(一钱)甘草(一分) 当归(三钱,酒洗)白术
(五钱,土炒)茯苓(一两)升麻(三分) 陈皮(三分)。《傅青主女科》加减
4、人参、黄芪、白术各4.0 陈皮、生姜、大枣、柴胡各2.0 甘草1.5 升麻1.0
5、人参一钱,黄芪三钱,柴胡一钱,升麻三分,当归三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白术三钱。
陈世铎《石室秘录》
【组成】
人参 甘草 白术 柴胡 黄芪 升麻 陈皮 当归
【时机】
1、上一方加减,是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始病热中,则可用之;若末传为寒中,则不可用也,
盖甘酸适足益其病尔,如黄芪、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之类也。
【加减】
1、如恶寒冷痛者,加去皮中桂一分或三分(桂心是也)。
2、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白芍药二味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
3、如夏月腹痛, 而不恶热者亦然,治时热也。
4、如天凉时恶热而痛,于已加白芍药、甘草、黄芩中,更少加桂。

5、如天寒时腹痛,去芍药,味酸而寒故也,加益智三分或二分,或加半夏五分、生姜三片。
6、如头痛,加蔓荆子二分或三分。如痛甚者,加川芎二分;如顶痛脑痛,加本三分或五分。如
苦痛者,加细辛二分,华阴者。诸头痛者,并用此四味足矣;
7、如头上有热,则此不能治, 别以清空膏主之。
8、如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五分,其痛立止;如不已者,乃大寒也,更加肉桂(去皮)二分或
三分。《内经》所说少腹痛,皆寒证,从复法相报中来也。经云∶大胜必大复,从热病中变而
作也,非伤寒厥阴之证也(仲景以抵当汤并丸主之,乃血结下焦膀胱也)。
9、如胸中气壅滞,加青皮二分;如气促,少气者,去之。
10、如身有疼痛者,湿,若身重者,亦湿,加去桂五苓散一钱。
11、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本根,以上各五分,升麻、苍术以上各一钱,勿
用五苓,所以然者,为风药已能胜湿,故别作一服与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诸风之药,损人
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12、如大便秘涩,加当归梢一钱;闭涩不行者,煎成正药,先用一口,调玄明粉五分或一钱,
得行则止,此病不宜下,下之恐变凶证也;
13、如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初病者,勿去之;
14、冬月或春寒,或秋凉时,各宜加去根节麻黄五分;如春令大温,只加佛耳草三分,款冬花
一分;如夏月病嗽,加五味子三十二枚,麦门冬(去心)二分或三分;
15、如舌上白滑苔者,是胸中有寒,勿用之;
16、如夏月不嗽,亦加人参三分或二分,并五味子、麦门冬各等分,救肺受火邪也;
17、如病患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一分或三分;如不能食,心下痞,勿加黄连;
18、如胁下痛,或胁下急缩,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
【应用】
1、凡人右手寸脉大于左手寸口之脉,无论其左右关脉,与左右肾脉之大与小、沉与浮,即以此
方投之,无不神效。
2、阴虚而下陷者,譬如人阴虚脾泄,岁久不止,或食而不能化,或化而溏泄是也。方用熟地五
钱,山茱萸五钱,北五味一钱,白术一两,山药三钱,车前子一钱,肉桂一钱,茯苓三钱,升
麻三分,水煎服。(升阴汤)此方之妙,纯是补阴之药,惟加升麻三分,以提阴中之气,阴气
升而泻自止;乃又有温热之味,以暖命门而健脾土,又何至再行溏泄哉。
【说明】
1、今详《内经》、《针经》热中寒中之证列于下。
2、《调经论》云∶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
【应用集锦】
1、(1)偏头痛为少阳头痛,即胆经痛:川芎3钱,勾陈3钱,白附子3钱,僵蚕 –> 风痛止痛
剂;白附子专治风吹就痛的头痛,勾陈钻入头脑深处。头病必用川芎,川芎专走血管,并合用
白附及勾陈去头痛且活血。
(2)小孩的偏头痛也可以用吴茱萸汤。
(3)发作性偏头痛,一般病程较短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因风邪在早期宜散不宜补,
故去人参之补,加桂枝之散。
(4)左边头痛者,用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防风、羌活。其偏右边头痛者,用补中益气汤加
白芷、独活、蔓荆子、酒炙黄芩。
(5)时久难愈的偏头痛,应从厥阴治之,乌梅丸。
2、气虚作眩,症见眩晕,甚则仆倒,不省人事,自汗恶心、呕吐,脉虚细弱。治疗时,用补中

益气汤加天麻、半夏,以升阳益气、调补脾胃、驱风降逆,诸症可愈。
3、补中益气汤“治目晡、两目紧涩,不能瞻视者”。
4、病得之外感而恶寒发热者,必见有余之脉;病得之内因而恶寒发热者,全是不足之脉。“阴
脉(尺)不足,阳往从之;阳脉(寸脉)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之方为功最巨也。
5、淋证有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等五种;
特征:小便涩痛,欲便不出,不便自来,淋离不断,甚则闷塞,滴沥难出。劳淋还有遇劳即
发,小便淋沥不绝。
(1)劳于脾者,应补中益气汤与五苓散分进;
(2)思虑而致者,宜归脾汤;
(3)劳于肾者,宜生地黄丸;
(4)寒者,宜金匮肾气丸;
(5)肾虚精败之淋,茎中涩痛者,惟金匮肾气丸可救,若大小便牵引而痛,愈痛则欲便,愈便
则欲痛,宜倍桂、附。
6、胬肉攀睛:
(1)色赤深红而暗,为瘀血;而时发时止则为肝肾阴伤,故治者当活血滋阴,桃核承气汤加
减:石斛12克,麦冬12克,当归9克,赤芍9克,桂枝9克,桃仁9克,元参30克,煅龙骨12克,煅
牡蛎12克,蝉蜕6克,全虫3克;
(2)脉见虚大,右大于左,气阴俱虚,治以补气养阴,补中益气汤
【比较集锦】
1、心下及两胁痞塞,一如柴胡汤证而轻者,诊其皮肤,如前述桂枝加黄芪汤证,而见正气不
足,不能畅达者,为当用补中益气汤之腹证。
(1)补中益气汤:黄芪(五分,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五分)人参(三分,去芦,有咳去之)当归身
(二分,酒焙干,或日干)橘皮(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2)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3)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2、(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
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
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3、(1)丹栀消遥散:少阳虚证有肝病者。即以小柴胡汤之虚证,轻度胸胁苦满,容易疲乏,

并伴有各种神经症状。
主诉四肢倦息、头重、脑晕、失眠、易怒、逍遥性热感(常有不固定之灼热感)、月经不调、
午后上逆感与颜面潮红;又背部恶寒或蒸热感,汗出等均可列为本方之参考证。
(2)小柴胡汤:少阳病,实证,胸胁苦满。
(3)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腹部动悸。
(4)补中益气汤:虚劳,虚甚,无神经症状。
(5)当归芍药散:血证,疲劳,无胸胁紧张。
(6)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证、多怒,不眠,神经症,由胸胁至心下动悸。

经方补:八珍汤(气血双补,益气养血)
八珍汤
【原文】
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炙)各30克
上咀,每服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
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出自】 外科启玄
【组成】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炙甘草
【主治】
1、本方所治气血两虚证多由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而致,病在心、脾、肝三脏。
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虚,故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舌淡脉细!脾主运化而化
生气血,脾气虚,故面黄肢倦、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脉虚无力。
2、治宜益气与养血并重。
【方解】
1、方中人参与熟地黄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
2、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
3、当归、芍药养血和营,助熟地黄滋养心肝,均为臣药。
4、川芎为佐,活血行气,使地、归、芍补而不滞。
5、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经方补: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疟病而渴)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原文】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来源】 《外台》
【组成】
人参 甘草 柴胡 大枣 姜 栝蒌根 黄芩
【时机】
1、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说明】
1、这是劳疟,就是在外面劳力工作的人得的。
2、小柴胡汤里半夏换成栝蒌根。病人会有忽冷忽热,还没有呕心,所以把半夏拿掉;因为病人
有躁渴的现象,所以加栝蒌根。
3、小柴胡汤是很好的一个治疟处方。可以配合针灸曲池、外关、委中,效果更好。
【应用集锦】
1、疟病之脉基本上以弦为原则和常规,为半表半里之病,具有表里之证,呈往来寒热的病状,
但与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将汗、吐、下视为禁忌之不同(日本经方家经验):
(1)脉弦而频数者,热多,为白虎加桂枝汤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
(2)脉弦小紧者,下之则愈,为鳖甲煎丸证。
(3)脉弦迟者,宜温之,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脉弦紧者应发汗,为牡蛎汤证。
(5)脉浮大者应吐,为蜀漆散证。
2、肺结核不愈,长期持续发热而衰弱者,可用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比较集锦】
1、柴胡证比较:
柴胡证比较: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人参 甘草 其它
小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升 三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灸
柴胡加芒硝

二两十
六株 一两 二十株 一两 四枚 一两 一两灸 芒硝二两
柴胡桂枝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一两灸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
柴胡加龙骨
牡蛎汤 四两 一两半 二合半 一两半 六枚 一两半 龙骨 铅丹 桂枝 茯苓各一两半 大黄
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柴胡汤 半斤 三两 半斤 五两 十二枚 芍药三两 枳实四两灸 大黄二两
柴胡去半夏
加栝蒌汤 八两 三两 二两 十二枚 三两 三两 栝蒌根四两
柴胡桂枝干
姜汤 半斤 三两 干姜二
两 二两灸 桂枝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二两
柴胡证加
减:
1、渴而不呕者,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上冲而稍拘挛者柴胡桂枝汤;3、渴而不呕,无痞
硬,腹中动者柴胡桂枝干姜汤。
2、小柴胡汤证,渴而不呕者,乃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之证。此渴是津亏之渴,非实热之渴。
3、疟疾病证方治表
热证
瘅疟 发热少气、烦冤手足、热欲呕、但热不寒、邪气藏心、外舍分
肉、消烁肌肉 白虎汤
温疟 脉如先热后寒、骨节烦疼、时呕 白虎加人参汤
寒证 牝疟 疟多寒、先寒后热 蜀漆散
痼证 疟母 病疟结为症瘕,为疟母者 鳖甲煎丸
4、附外台疟病方治表
牝疟 疟疾病之表热重者 牡蛎汤
疟病发渴 疟疾病特殊发渴者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痨疟 久疟热蒸耗津成痨,或痨病兼虐
寒虐 但寒不热或寒多热微 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方补:磁朱丸(心悸失眠,益肾潜阳)
磁朱丸
【作者】: 权依经
【来源】:《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正文】:
【方源】《千金方》
【组成】神曲四两(120克),磁石二两(60克),朱砂一两(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6克,开水冲服。
【主治】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亦治癫病。
【方解】方中磁石入肾,能益阴潜阳,镇养真精,使肾水不致外泄;朱砂人心,能安神定志,
镇养心血,使邪火不致上侵;更用神曲化谷健脾,使药不碍胃,谷可化精,故能奏益肾潜阳、
镇心明目之功。
【应用】
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袓国医学称为脉结代。症见失眠、心悸,脉结代者,可用本方益肾潜
阳、镇心安神。
2、癫痫癫痫,是一种突然重复发作的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肌肉
抽搐等。此处所指是原发性癫痼大发作,其症状又可分为先兆期、抽搐期和昏睡期三个阶段。
袓国医学认为,是情志病变。阴阳相搏,阴胜于阳则发作,阳胜于阴则病复,属肝、脾、心、
肾之病变。若发作时口中无痰者,急诊急救处理病情平稳后可用本方治疗。必要时,请西医诊
治。
病案举例:
陈某,女,26岁,通渭县陇阳人。1954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妊娠三月后,一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双拳紧握,头向后仰,颈
项强直。但不遗尿,一二分钟后自醒。之后,上症经常发作,每月发作数次,直至分娩后上症
仍频繁发作,故来就医。脉平。辨证为痫证。以其发作时口不吐白沫,故用本方治疗:神曲120
克,磁石60克,朱砂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6克,开水冲服,每曰一次,晨
起空腹服。
二诊: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病情发作次数增多,一日发作多次,但发作时持续时间缩短,约几
秒钟后发作即逐渐停止。患者坚持将一料药服完后,停药观察数月,上症再未复发。
体会:本病为惊恐所得,惊则伤心,恐则伤肾,心肾受伤,津液不足,筋失濡养,则发为抽
搐。心肾不交,心阳独亢,神失所守,则发为昏迷不省人事。由于本病尚未累及于脾,所以口
不吐白沫。故用本方益阴潜阳、安神定志、交通心肾,使心肾相交,则虚者补、亢者平,而获
疗效。

经方补:当归建中汤(烦热、腹痛)
当归建中汤
【原文】
当归四两(12克),桂枝三两(9克),芍药六两(18克),生姜三两(9克),甘草二两(炙)(6克),大枣
十二枚(4克)。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1、若大虚,则加饴糖六两(18克),汤成纳之,暖于火上,令饴消。
2、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18克)、阿胶二两(6克),合八味,汤成,纳阿
胶。
3、若无当归,以川芎代之。
4、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作者】 孙思邈
【出自】《千金方》
【主治】
1、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饮。
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组成】
甘草 桂枝 大枣 姜 当归 芍药
【应用集锦】
1、(1)左侧脐旁天枢穴处挛急疼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小腹腰间聚结、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皮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
2、十二指肠的炎症或溃疡多发于球部,其疼痛有个很典型的特点:节律性空腹痛、夜间痛,也
就是饥饿痛、夜间痛,多喜按、喜热饮,即虚痛,多用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或者归芪建中汤。
3、盆腔腹膜炎常常使用当归建中汤"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当归建中汤。
4、(1)席汉综合征,是成人脑垂体功能减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发于分娩后期大量出
血。症见乳房萎缩,长期闭经,毛发常脱落,尤以腋毛、阴毛更为显著,眉毛亦可脱去,性欲
减退,生殖器萎缩,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肾开窍于二阴,其华在发,若肾气充足则毛发光
泽、肌肉丰满。精血可以互生,今失血过多,血不化精,肾精耗衰,则血枯精少,诸症丛生。
用肾气丸补肾中之真阴真阳,阴阳充足,精血化生,各症可愈。
(2)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失血所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今产后失血过多,损及
脾胃,影响气血之化生。故形成月经闭塞,毛发得不到血之濡养而脱落。若症见面黄肌瘦、食
欲减退、脉细弱者,可用当归建中汤建中以补血。本方与肾气丸均治本症,前者重补后天,后
者重补先天。在治疗时,两方也可交替应用,效果更好。
5、持续胸痛,可用当归汤(当归、半夏5.0,芍药、厚朴、桂枝、人参各3.0,干姜、黄芪、蜀椒
各1.5、甘草1.0),亦可合用乌头赤石脂丸;急迫而痛者居半,宜当归建中汤。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小建中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更加黄耆,名黄芪建中汤。
2、若见小建中汤之腹状,而少腹拘急,痛引腰背,或腹中刺痛少气者,当归建中汤证也。刺痛

者,痛若锥剌,血气不和而痛也。少气者,息短而弱,气短之谓也。
3、凡以下剂攻下后:
(1)即上冲拘挛、或作急迫者,用桂枝加桂汤;
(2)面浮肿手足挛痛者用当归建中汤;
(3)上冲头眩,小便不利用苓桂术甘汤;
(4)或发上冲胸胁苦满等柴胡桂枝汤诸证者;
(5)血气动者,多为当归建中汤证。
4、(1)温经汤:用于少阴病、阴虚证,气血虚寒,其症有手掌烦热(发烧)和口唇干燥,下
腹膨胀或不快感。
(2)当归建中汤:烦热,足温,咽口干燥,腹中刺痛。
(3)三物黄芩汤:烦热,四肢烦热。
(4)当归芍药散:不孕症,寒证,手掌烦热、无口唇干燥。
(5)肾气丸:烦热,足心烦热,渴,脐下不仁。
5、左寸脉芤是阿胶证,《伤寒杂病论》中含阿胶的处方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当归建中加地
黄阿胶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大黄甘草汤、黄土汤。其中:
(1)脉弦而无力,厥阴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2)脉大,含有桂枝证,当归建中加地黄阿胶汤证;
(3)脉细,黄连阿胶汤;
(4)尺脉长,猪苓汤;
(5)脉沉,阳明腑实大黄证,大黄甘草汤;
(6)脉微,阳虚出血,黄土汤。

经方补:导赤散(心经火热证)
导赤散
【原文】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各6g。
上药为末,每服9克,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现代用法】
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出自】 《小儿药证直诀》
【时机】
1、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
刺痛,舌红,脉数
2、本证多由心经热盛移于小肠所致,治疗以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为主。心火循经上炎,故见心
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火热之邪灼伤津液,故见口渴、意欲饮冷;心热下移小肠,故见小
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均为内热之象。
【应用】
1、口腔溃疡、炎症、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无论寒热,都可以用导赤散,
兼顾寒热、随证化裁。如阳虚患者,轻者加细辛,甚者加附片。
2、足底痒:病属三阴经,因为足底是三阴经脉之所始。需重用生地黄凉血,方可参考导赤散。

经方补:地黄饮子(舌强,足不能行)
地黄饮子
【方源】《宣明论》。
【组成】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洗焙)、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去
心)、附子(炮)、石菖蒲、远志(去心)各等份(6克),薄荷叶七片(1克),生姜五片(3克),大枣1
枚。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曰痱症。
【方解】方中地黄、山茱萸、巴戟、肉苁蓉补益肾脏之不足,以肉桂、附子之辛热协上药以温
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使阴阳相配,以济于平;石菖蒲、远志、
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更少佐薄荷,捜其浮散不尽之邪;姜枣为引,和其营卫,益正气而
除邪气。合而成方,具有温补下元、摄纳浮阳、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之功。
【应用】
1、脚后跟痛脚后跟痛,袓国医学认为脚后跟为少阴所主,前人有“足得血而能履地”之说,血
为阴。今足不能履地是肾阴不足所致。但阴为阳气所化,故用双补阴阳的本方治疗。使阴阳得
补,其痛自止。
2、右下肢瘫痪,袓国医学认为下肢为肾所主,今废而不用,应责之于肾,故用本方以补肾之阴
阳。
3、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曰痱症。
【案例节选】
1、风痱、左脸麻、左面瘫、左肢筋挛、右眼肌抽动(地黄饮子)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病案】蔡某,男,50岁。1978年5月11日诊。1977年1月中旬,左侧面部麻木,继而左侧面瘫。
2月中旬,自感右侧灼热,右侧头部呈阵发性抽痛,每次约10分钟,每日23次,伴恶心,右眼肌
抽动,右睑下垂。一般上午出现左侧上下肢痉挛,或下肢突然失灵,语言窨涩,每次持续45秒
钟,发作时口苦咽干,但不渴,舌紫黯伴胖、苔白腻,脉弦缓无力。某院经各科检查,诊为贺
纳氏综合征,颈内动脉供血不足,曾用西药无效。
【治则】补肾养阴。
【方药】地黄12克,巴戟天10克,枸杞子12克,石斛18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10克,茯苓10
克,寸麦冬12克,石菖蒲10克,远志6克,附子3克,三七粉3克。30剂后,掣痛、痉挛均未出
现;续聚24剂,症状消失。脑血流图提示,脑供血改善,但脉由弦教变为弦数,有肾阴偏虚之
象。原方去附子、巴戟天,加龟版、牡频牡蛎各15克,服15剂而愈。(见《湖南医药杂志》1973
年第3期)
【评析】古人认为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乃少阴气厥不至,为喑厥风痱的重症。本案发作
时言蹇,左足突然失灵,症状较轻。而病机为肾阴亏损,肝失所养,故治以滋养肾阴的地黄饮
子而渐渐获愈。

经方补:阿胶附子汤(yin茎溃烂)
阿胶附子汤
【原文】 阿胶5,炮附子1,甘草2.5
【作者】 倪海夏
【来源】 倪海夏
【组成】
甘草 阿胶 附子
【应用集锦】
1、如果严重到阴茎溃烂,用阿胶附子汤。
2、阿胶能够止血,附子能够固表阳,甘草就解毒,看起来很简单,但真的是一剂下去就中。
3、临床上倪师用的最普遍的处方。
4、可以用汤剂,也可以用粉剂。
【名家论述】
1、《金匮教程》
阴阳易就是性病方面的。阴阳易就是男女之间交换的病。
病人身体感觉重,少气,呼气很短,少腹里急,就是讲阴部那里痛,里面常常会隐急,痛的时
候会引到阴中。常常抽筋、筋挛的痛。热会上冲胸,为什么?正常人心脏的热量往下走到小
肠。现在很多坏死掉的脓疮在里面,本来要下来的热回逆回来。热上冲就是下去的热没有办法
呆在小肠里面它会回逆。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这个就是有中毒的现象。那膝胫拘急,这
种都是肝脏有问题了。肝经路过这边,所以会有抽筋的现象。那,这个烧裈散呢,我绝对不会
去吃哦。你怎么吃呢?这种为什么当时会有这种处方呢?就是因为同气相求。同气相求。因为
他得到这个病是从这个地方来的。那就取妇人里面靠近隐身的地方诸如此类的。
补充处方:
阿胶附子汤
阿胶5,炮附子1,甘草2.5
如果严重到阴茎那边烂掉了哦,我们用药就更简单了,叫阿胶附子汤。三味药,(病)越重
哦,经方就是越简单。如果到了末期,这个阴茎呢,都掉落了。我讲掉落,你不要以为我夸张
哦,他就是烂掉,就掉下来啊。哦。那我们可以用阿胶炮附子这甘草三味药。(阿胶5炮附子1
甘草2.5)哦,抱歉。哦。甘草用一半,2.5,这个阿胶附子汤呢,阿胶能够止血,附子能够固表
阳,甘草就解毒,看起来很简单,但真的是一剂下去就中。这都是经方的药,过去的医案,包
括我们临床上看的,这都是等于是我们现在用的......我用的最普遍的处方。那你学会之后呢,你
学到要有慈悲心哦,不可以学我那么霸气,要有慈悲之心哦。看到人家,不管人家怎样,先把
人家救好再说。像我就......管你......去死啊,你自己活该。对不对?这不好,不要学啊。这个我们
去处方治疗的时候可以用汤剂可以用粉剂。哦。那不要去烧裈散啊。哦。你要怎么拿到?我问
你,你要怎么拿到。这个很难得啊,对不对?这都是我临床的经验哦。等一下。

经方:桂枝龙骨牡蛎汤(惊悸盗汗,尿床梦遗)
桂枝龙骨牡蛎汤
【原文】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二两,牡蛎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湿三服。
【作者】 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
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剂量】
1、龙骨牡蛎,夜里做梦遗精,3钱就可以了;没有做梦都在遗精就5钱;白天都要遗精,1两。
【组成】
甘草 桂枝 龙骨 牡蛎 大枣 姜 芍药
【应用】
1、惊悸、盗汗、遗尿、遗精,阴道抽筋、阴茎痛、拉紧痛;
2、中年以后的病,50肩,或者是背痛、脊椎骨的督脉的问题、肚子肠鸣、淋巴瘤,或者是甲状
腺肿瘤,都属于这种瘿瘤,皆为劳得之,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应用集锦】
1、房事感到阴道痛属于少腹弦急,桂枝龙骨牡蛎汤。
2、男子阴头寒、掉头发,桂枝龙骨牡蛎汤。
3、桂枝龙骨牡蛎汤:
(1)脉象:脉虚芤
(2)腹诊:脐上中脘处动气强、小腹若弦绷急者,常见冲逆为患,此乃上实下虚,上热下寒之
证。
(3)应用:失精、梦交、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皆冲逆、下虚,发落为上实,乃因淤
血聚于头部故也。所谓虚劳、郁证、赤白浊,小儿胎惊、夜啼,客忤惊痫等病,均可随证施应
用。没有原因的头发脱尽,如麻风者,也可试用。
4、一考试就紧张,手出汗,考卷都湿了,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桂枝龙骨牡蛎汤)。
5、悸则怔忡不定,惊则梦寐叫呼。悸为炙甘草汤证,以心营虛也。惊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以胆气弱也。
6、男人的睾丸抽痛,女人的阴道抽痛、抽筋,就是少腹拘急,脉芤而细,用肾气丸。也是桂枝
龙骨牡蛎汤。
7、桂枝龙骨牡蛎汤可用于晚上惊悸、盗汗、遗尿。有梦遗精、噩梦流汗,来干嘛了各三钱;没
有梦也在遗精,各五钱,白天遗精,各一两。遗精加夜里盗汗,加白薇,阴头寒,加炮附子。
8、阳痿属阳虚的,口不渴,脸色白,苔白,用下列方法:
(1)天雄散龙骨换成牡蛎,可以壮阳,治疗阳痿。
(2)如果天雄散之后效果不好,可以加阳起石、肉苁蓉等,还可以再加一些鹿茸。锁阳,也是
属于壮阳的药。这几味都是壮阳的药,但是它们不能单独使用,需要靠一些药把它带到肾脏、

到它该去的地方,比如放在天雄散里面一起吃,等量的比例,效果就非常的好。或者放到桂枝
龙骨牡蛎汤里面也可以。
(3)鹿茸泡酒,一边喝鹿茸酒,一边服天雄散也可以。这些都是中药里面比较强的壮阳药,一
般是阳虚时才会用到。如果阳没有虚而是阴虚,吃这类壮阳药,就会越吃越热,反而没有用。
属于阴虚的,会看到阳亢的症状,黄色舌苔,上热下寒,也是属于失精家。上述药不合适,参
考五子衍宗丸。
9、(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很好治疗失眠的汤剂,是虚的人吃的;如果失眠是到了晚上但头
汗出,常常五六天不大便,舌头又干又燥,这就是实症阳明燥屎,用承气汤。
(2)桂枝龙骨牡蛎汤:不易入睡、睡眠浅、梦多,或乱梦纷纷,或作噩梦、容易惊醒、梦遗、
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的加味药多为黄芪、五味子、酸枣仁、郁金、远志、白薇、山萸肉等。
不宜过多,随证选取一两味即可。
10、夜尿也是属于遗精的一种。为什么每天晚上盗汗?肥胖的人流汗流很多是阳明热证,因为
太热,太胖了。很瘦弱、虚弱,疲劳脸色苍白,没有什么元气、盗汗很严重,也是属于失精
家。所以失精家的定义千万不要锁定在精子。有几种遗精,第一种是梦到与女子交,遗精,这
是最浅的一种。第二种是你做梦都遗精,第三种最严重的是醒到白天都要遗精,这就很严重。
都是属于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可以增加一些剂量。
11、手汗脚汗多:
(1)手脚温热而且出汗、大便秘结,这是阳气过盛,用承气汤攻下;
(2)虚热的体质,没有便秘,手脚常出汗,用龙骨牡蛎,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
汤。
12、(1)桂枝龙骨牡蛎汤可以帮助学生备考期间,睡眠少、精力不够、头脑昏的情况,有“熬
夜学习也不疲惫”的效果,但是只能短气使用。
(2)桂枝龙骨牡蛎汤也适宜于视力疲劳、脱发等症。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加龙骨牡蛎为桂枝龙骨牡蛎汤,更去芍药加蜀漆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2、(1)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高,属于心阴虚。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
(4)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豉汤(虚热)、栀子干姜
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
(5)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最低。属于肝阴虚。以病因而
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酸枣仁汤是真的很
虚的病,是因为虚而产生的烦躁,所以烦躁不厉害。
3、天雄散:亦主失精家。但与桂枝龙骨牡蛎汤有别:
(1)方义:天雄散以白术天雄为君,有达下温寒利水之意;
(2)腹诊:腹证亦随之见腰腹冷,小便数,脐上剧动冲逆;
(3)脉象:脉见芤动迟。
4、虚痨诸证表
虚痨诸证
(1)男于平人脉大或脉虚极;
(2)平人脉虚弱细微,善盗汗;
(3)男人面色薄,亡血,里虚,口渴,脉浮;

(4)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
(5)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6)脉浮弱而涩,精气清冷无子;
(7)人年五六十,脉大,痹侠背行,或肠鸣马刀夹瘿者;
(8)脉沉小迟、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
(9)脉弦大芤虚,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5、虚痨病症方治表
肾劳诸证
少腹弦急,阴寒,髮落,脉虚芤迟,清谷亡血失精 桂枝龙骨牡蛎汤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天雄散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
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不足 黄芪建中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八味肾气丸
虚劳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丸
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汤
6、虚痨附方证治表
虚痨即肾痨
虚痨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 千金翼引用伤寒论方:
炙甘草汤
冷劳及鬼疰一门相染 肘后方:獭肝散方
肾劳 证治准绳:羊肾丸方
肾虚耳聋、耳鸣或劳顿伤气,中风虚损 证治准绳:羊肾丸方
肾虚 沈氏尊生书:羊肾丸方
肾虚 证治准绳:羊肾羹方
干血痨
五劳七伤,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

大黄虫丸
附傅氏逐瘀汤方
【名家论述】
1、桂枝龙骨牡蛎汤《金匮摘要》
举凡精不固与精不足都属于失精家,这就是所谓虚劳的病人,『少 腹弦急』这个弦急是因为肾
阳伤到造成的,少腹里面感觉到好像有一 条筋在拉扯,这是因为水不能生木,肝主筋,今肝木
无水来滋润,故 筋急,而肝的筋是直接络在少腹。一般我们如果有少腹痛时,多因脾 脏过寒导
致,此时经方家都会重用白芍来止腹痛。现在这个情形用白 芍是没有用的,因为病人是『筋
急』,这是因为肝虚掉了。
『阴头寒』就是甚至于会感觉到阴部前头都是冷冰的,此际必兼 有头昏眩,『髮落』就是连头
髮都掉下来。『脉极虚芤迟』代表说里面 阴精极度伤到了。下利『清糓,亡血失精』,就是东
西吃下去,肠胃 里太寒导致吸收功能不好,于是吃下去的东西尚未消化,就通通拉出 来了,这
就是下利清谷。病家本来血就不够了,现在再加上津液一直 往外漏,如此不但元气无法恢复,

加上病人的津液又不断的丧失,无 疑是雪上加霜。
病人处在这种状态时,我们开立处方时,第一个就要顾虑到脾脏,让脾胃能够正常的吸收营
养。第二个要去固肾脏,固他的元精。虚劳 的症状就是『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
交』女人、男人都 会有这种现象,这就是『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内 容是桂
枝、芍药、生姜等量用,也就是很简单的桂枝汤加龙骨牡蛎, 但是在这里把生姜加重,龙骨牡
蛎也要加重,一般我在处方时用到桂 枝龙骨牡蛎汤的时候,基本的剂量上是桂枝三钱、白芍三
钱、生姜三 片起跳。如果遇到很严重的失精家时,龙骨牡蛎就不会只用三钱,开 个五钱、一两
的都不为过。给病人吃多一点,只好不坏。而龙骨与牡蛎,牡蛎能够补骨能够滋肾阴,龙骨能
够固敛肾阳,如此阴精就不会 遗漏了。牡蛎的用途很多,像是但头汗出时,牡蛎能够把头汗降
下来。 浮阳在上面是因为下焦阴虚,牡蛎能滋阴,所以牡蛎可以将此浮阳降 下。牡蛎味咸,故
又可以攻坚。当我们三焦、淋巴系统不通利的时候, 比如说在淋巴腺上有长肿瘤,我们就可以
靠牡蛎来攻坚。牡蛎又可以 生精,不要让阳精往外泄时,需要靠龙骨来收敛阳。但已经泄出去
的 精要靠牡蛎去把它补回来,龙骨只是固涩精不外流用的,桂枝汤用来 健脾胃促进营养的吸
收,对于失精家我们经方家最常用的处方就是桂 枝龙骨牡蛎汤,这也是专门用来治虚劳的处
方。尤其此方用于年轻人效果很明显,有的年轻人偶尔遗精还没有关系,可是严重的时候必
须 用药来帮助他们,这时桂枝龙骨牡蛎汤一剂下去,时常是第二天气色 就变回来了,为什么会
如此快,因为年轻人还是纯阳之体。如果遇到 七十几岁的老先生,你一剂下去是不会立即就看
到效果,时常是石沉 大海,吃下去没什么感觉,所以要连续好几剂才行。我之所以强调年 轻人
一服下去,马上就看得到明显的改变,换句话说就代表这个处方 是对的,西医对这种病是绝对
没有办法,又不能拿个橡皮筋把阴茎扎 起来,得到这病是很痛苦的。年龄大的人可能要吃好几
剂,你也可以 加重剂量给他们吃,没有关系。
这里跟大家提出来,我们如果再深入了解一点,病人失精,临床 上看有三种症状,我在此比较
一下让大家更明瞭。第一种症状比较浅, 是有梦乃遗,就是做了梦以后才会遗精出来,这个病
况最浅,一剂知 二剂己,就是一剂就好了。第二种比较重,无梦而遗,睡觉中间没有作梦,就
会遗精出来,这就比较深了。第三种最重,醒时亦遗,这是 最深最重了,剂量要随症轻重而做
些加减,基本上桂枝龙骨牡蛎汤是 非常好用的一个方剂。
阴部抽拉痛得很厉害,筋很急,肝经虚掉,夜尿多,夜里盗汗,失精有三种:一是梦见性交遗
精,二是做梦遗精,三是白天也遗精(严重),都是桂枝龙骨牡蛎汤。阴头寒,目眩,发落,
脉极虚中空迟,下利清谷,亡血失精。

经方补:二陈汤(血虚、痰多的眩晕)
二陈汤
【原文】
半夏二钱(6克),茯苓三钱(9克),陈皮、甘草各一钱(3克),加生姜一钱(3克)。
【出自】 《和剂局方》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时机】
1、肥盛之人,湿痰为患,痰喘胀满。
【应用集锦】
1、血虚、痰多的眩晕,二陈汤。
2、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容物因腹腔内压力增加或腹股沟韧带薄弱,而突出于浅环所致之病。它
可分为可复性和钳闭性两类,
(1)一般多为可复性的,当体力活动或站立过久时可脱出下垂,当仰卧或休息后可自动回复。
腹股沟部有肿物突起,可为双侧,也可为单侧。
A、除有下坠不适外,常无其他症状。是阳虚阴盛所致。用桂枝汤去芍药之阴加附子,以温阳化
气。
B、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又足厥阴为病,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据此,
知疝气以任脉病肝病者居多,小肠病亦有,其他各经也或有之。但其治法统以二陈汤加泽泻、
木通,猪苓、小茴香、白术、桂枝、川楝子以调膀胱之气,则其他各经之气自调,其症自愈。
(2)钳闭性,若经休息或仰卧后不能回复,用手法复位仍不能还纳者(需立即进行手术)。
(3)股疝:五苓散加牡丹皮、防风。
【比较集锦】
1、(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
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
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名家论述】

1、《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权依经)
【方源】《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二钱(6克),茯苓三钱(9克),陈皮、甘草各一钱(3克),加生姜一钱(3克)。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肥盛之人,湿痰为患,痰喘胀满。
【方解】本方为祛痰的通剂。痰之本水,故用茯苓制水以治本,痰之动湿,茯苓渗湿以镇动,
更用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消散胀满;气机不畅则痰凝,痰凝则气机更为阻滞,故用陈皮
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又益以甘草调中,中调则湿化痰消。合而为化痰燥
湿、理气和中之剂。方中陈皮、半夏二味,贵在陈久,则无过燥之弊,故有二陈之名。
【应用】
疝气:疝气是因腹股沟韧带或肌肉薄弱,或因腹腔内压力增加,使小肠或肠系膜等组织由腹股
沟深环脱出于皮下而出现的症状。一般多为可复性的,当体力活动或站立过久时可脱出下垂,
当仰卧或休息后可自动回复,此称为可复性疝;若经休息或仰卧后不能回复,用手法复位仍不
能还纳者,称为钳闭性疝。后者,需立即进行手术。袓国医学认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
女子带下瘕聚;又足厥阴为病,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据此,知疝气以任脉病肝病者居多,
小肠病亦有,其他各经也或有之。但其治法统以本方加泽泻、木通,猪苓、小茴香、白术、桂
枝、川楝子以调膀胱之气,则其他各经之气自调,其症自愈。

经方补:攻癌夺命汤(养阴化痰,攻坚散结)
攻癌夺命汤
【原文】
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
姜、元参、牡蛎各30克,大贝15克,由茨菇、山豆根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
克”(研粉吞服),19味药组成。
【出自】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说明】
1、攻癌夺命汤是李可先生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创。
2、本方脱胎于兰州已故名醫董静庵先生之验方“海藻甘草汤”,原方主治瘰鬁,由海藻、甘草
各10.5克,全虫12只、蜈蚣1条组成,水煎服。我师董老意,加量3倍,虫类药研粉吞服,以加强
药效。另加鳖甲、消瘰丸(元参、牡蛎、大贝)、夏枯草、生半夏、鲜生姜,大大加强了养阴化
痰。
【案例节选】
1、攻癌夺命汤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攻癌夺命汤是我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创,由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
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姜、元参、牡蛎各30克,大贝15克,由茨
菇、山豆根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克”(研粉吞服),19味药组成。
本方脱胎于兰州已故名醫董静庵先生之验方“海藻甘草汤”,原方主治瘰鬁,由海藻、甘草各
10.5克,全虫12只、蜈蚣1条组成,水煎服。我师董老意,加量3倍,虫类药研粉吞服,以加强药
效。另加鳖甲、消瘰丸(元参、牡蛎、大贝)、夏枯草、生半夏、鲜生姜,大大加强了养阴化痰,
攻坚散结之力。曾治愈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瘤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疑恶变5例,缺碘性甲
状腺肿12例,颈淋巴结核4例,泛发性脂肪瘤5例,脑瘤术后复发1例。多数在半月内痊愈,无复
发。1961年后加木鳖子、蛇舌草、蚤休、黄药子、山豆根、明雄黄,基本定型。经临床运用40
年,用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
2、乳腺增生(攻癌夺命汤)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妇科转来患者耿玉兰,18岁,右乳下方于3月前发现有一包块,约杏子大,逐渐长至鸡蛋大,表
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活动,无粘连。妇科诊为乳腺增生,请中医治疗。
1984年1月9日初诊:见症如上,患者个性愚拙,不苟言笑,爱生闷气。3个月前正值经行暴受气
恼,遂致经断。不久即觉左乳窜痛、憋胀,胁肋不舒,痰多,渐渐长块。曾服逍遥丸6合无效。
脉沉滑有力,苔白腻。证属气滞血淤,痰气交阻。予疏肝化淤,软坚散结:
漂海藻、生甘草各15克,柴胡、白芥子各10克(炒研),夏枯草、牡蛎粉、炒王不留行、丹参、木
鳖子各30克,桃仁、红花、泽兰叶、六路通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服,鲜生姜5片,
枣6枚,7剂。

1月21日二诊,上方服后乳部有虫行感,服至第4剂时经通,下黑血块甚多。经期又服3剂,经净
块消。
按:上方为余60年代中期自创攻癌夺命汤之减味方,可治一切气滞、血淤、痰凝所致之全身各
部肿物,包括颈淋巴结核、甲状腺囊腺瘤、乳腺增生、包块型腺膜炎、风湿性结节、脂肪瘤(痰
核)。若属阴寒凝聚者,加肉桂、细辛;坚积难消者加生水蛭3克、炮甲珠6克研末冲服。多数7剂
即消,痼疾20剂可愈。方中海藻、甘草等分,相反相激,以全虫、蜈蚣、水蛭、炮甲珠入络搜
剔,直达病所。夏枯草、牡蛎粉、王不留行散结软坚,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木鳖子甘温微
苦有小毒,为消肿散结祛毒要药,通治一切痈肿、疮毒、瘰鬁、痔疮。余用此药40余年,未见
有中毒者。以柴胡引入肝经,疏解气郁,诸活血药化淤消积。诸药相合,气通、血活、痰消,
其症自愈。

经方补:归脾汤(脾气不足,益气补血)
归脾汤
【原文】
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耆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
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上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出自】《济生方》
【主治】
功在解郁,养脾阴。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剂量】
当归、黄芪各2.0 人参、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各3.0 甘草、木香各1.0 远志、生姜、大枣
各1.5
加味归脾汤:归脾汤加柴胡3.0,栀子2.0
【说明】
《医碥》:脾气虚寒,不能运血归经,故用参、耆、术、草以补脾,又用木香引之;气虚则易
散,故用枣仁以敛肝;血不归经则心失所养而不宁,故用圆眼肉、茯神以补心。
【应用集锦】
1、淋证有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等五种;
特征:小便涩痛,欲便不出,不便自来,淋离不断,甚则闷塞,滴沥难出。劳淋还有遇劳即
发,小便淋沥不绝。
(1)劳于脾者,应补中益气汤与五苓散分进;
(2)思虑而致者,宜归脾汤;
(3)劳于肾者,宜生地黄丸;
(4)寒者,宜金匮肾气丸;
(5)肾虚精败之淋,茎中涩痛者,惟金匮肾气丸可救,若大小便牵引而痛,愈痛则欲便,愈便
则欲痛,宜倍桂、附。
【比较集锦】
1、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1)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
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2)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
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2、(1)温胆汤:胃下垂症、胃弛缓,或虚证之不眠症。
(2)酸枣仁汤:不眠,疲乏不眠,虚烦性。
(3)竹茹温胆汤:不眠,咳嗽,胸内郁热。
(4)黄连解毒汤:不眠,充血,上冲,不安。
(5)甘草泻心汤:不眠,心下痞硬,恶心,下利。
(6)归脾汤:不眠,心劳,贫血。
3、失眠:

(1)加减消遥散适用于肝气上亢所致失眠;
(2)温胆汤主要治痰饮及胆寒所致失眠;
(3)归脾汤则对心、脾虚时之失眠效果好;
(4)补心气之不足、治失眠处方中则有养心汤:人参2克、麦门冬3克、黄连1克、茯苓3克、当
归2克、芍药2克、远志2克、胨皮2克、酸枣仁(炒)3克、柏子仁2克、莲肉2克、甘草1克。
4、(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
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
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名家论述】
1、归脾汤《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方源】《济生方》。
【组成】白术、黄芪(炙)、茯神、人参、酸枣仁(炒研)、当归、龙眼肉各二钱(6克),甘草
(炙)一钱(3克),远志、木香各五分(1.5克)。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以及脾失统血之
权的失血证。
【方解】心主血,脾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因而食少不眠。脾胃为气血之源,脾虚血
少,则心失养而益虚,故怔忡健忘、惊悸盗汗诸症相继发生。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甘
温,补脾益气;茯神、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甘温酸苦,养血补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
补而不滞。所以,本方是养心与健脾并重之方剂,也是益气养血之方剂,因此也治脾失统血之
权的失血证。
【应用】
1、膝关节伤口经久不愈膝关节伤口经久不愈,是指膝关节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袓国医学认
为,膝关节为阳明胃经循行部位,阳明胃为气血之源,伤口经久不愈为气血虚损。故可用本方
益气补血,气益血补,则伤口得荣而愈合。用归脾汤者,取其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之意。
2、崩漏崩漏是指不正常行经而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或淋漓不断的现象。按病情轻重缓急
又分为崩和漏。崩证,是指经水忽然大下,如山岳之崩颓;漏证,是指经水不断,犹如房顶漏
水。但在发病过程中,此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此处所指崩漏,主要是漏证,症见月经淋漓不

断,量或多或少,血淡红,心慌气短,倦怠无力,脉虚弱。治疗时,可在急诊急救治疗的同时
用本方去木香加白芍、麦冬,益气补血、滋阴敛阴。去木香者,此证宜补不宜破之故。
病案举例
张王氏,女,50岁,通渭县人。1954年3月7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行膝关节手术,术后伤口经久不愈合,局部无红肿,伤面苍白,无疼痛。辨证为
气血双虚。
方用本方治疗:白术6克,黄芪(炙)6克,茯神6克,党参6克,枣仁(炒)6克,当归6克,元肉6
克,甘草(炙)3克,远志1.5克,木香1.5克。水煎分二次服。六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六剂后,伤面已由白转红,且有新的肉芽组织生出。嘱其继服上药,服至30
余剂,伤口愈合。观察数年,再未复发。
体会:陈修园谓:”归脾汤,二阳旨。"二阳即阳明。膝关节为阳明经脉循行部位,病久则虚。
故用本方益气补血,气血旺盛,则病转愈。

经方补:甘露饮(胃中湿热,口疮衄血)
甘露饮
【作者】权依经
【出自】《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方源】《时方妙用》
【组成】天冬、麦冬、地黄、熟地、枇杷叶、黄芩、枳壳、石斛、茵陈、甘草各三钱(9克)。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胃中湿热,尿赤色黄,口疮,吐血,衄血。
【方解】胃喜润而恶燥、喜降而恶升,故用二冬、二地、石斛、甘草之润以补之,枇杷叶、枳
壳之降以顺之。若用黄柏之苦则反增其燥;若用黄芪、白术之补则虑其升;既有湿热,只用黄
芩、茵陈以清热利湿,因阳明的治法重在养津液。此方中的二地、二冬等药,即猪苓汤用阿胶
以育阴之意;黄芩、茵陈清热利湿,即猪苓汤用滑石、泽泻以除垢之意。
【应用】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为维生素B2缺乏所引起。症见口腔黏膜、咽部及食道均可呈红肿、上
皮脱落,并有表浅性溃疡,往往引起舌痛及进食下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袓国医学认为口腔
属脾,溃烂为脾阴虚引起胃阳亢所致。治疗时,用本方以滋阳明之燥,并清热利湿。使燥得
滋,湿热得清,其症自愈。
病案举例:
王某,男,44岁,兰州市人,教师。1979年4月2日初诊。患者口唇黏膜和舌尖部经常反复出现白
色小丘疹,伴有疼痛,吃饭、说话时疼痛加剧。曾用硝酸银、甲紫局部涂搽和内服维生素、舌
红苔薄白,脉稍数,口腔黏膜和舌尖部仍有数个白色小丘疹。
方用本方治疗:地黄9克,熟地黄9克,天冬9克,麦冬9克,茵陈9克,枳壳9克,石斛9克,黄芩9
克,甘草9克,枇杷叶9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丘疹消失,病告痊愈。但在2周后病又复发,仍用上方三剂后病愈,再未复
发。
体会:口腔属胃,其病变为胃有湿热所致。但胃喜润恶燥,故不用连柏之苦,恐增其燥,而用
养津液、清湿热之本方。该方治本病,也屡用屡验,不一一叙述。

经方补:黄连解毒汤(实热证,皮肤病,出血等)
黄连解毒汤
【原文】
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
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二次服。
【出自】外台秘要
【剂量】
黄连(三钱)黄芩(三钱)黄柏(二钱)栀子(三钱)
【出自】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应用集锦】
1、黄连解毒汤
(1)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下血、尿血、麻疹、痘疮、皮肤病、皮肤瘙痒症、荨麻疹、诸热
病之余热;
(2)亦可广泛用于狂躁症(夹有喜笑症)、血脉症、眩晕、心悸亢进症、神经官能症、精神病、
脑溢血、高血压症、酒渣鼻、黑皮症等。
(3)用于头脑清醒不能入睡。兴奋不衰,无故发怒,心情焦躁,像似头昏眼花者为目标。高血
压或更年期障碍时之不眠症亦为其目标。
(4)此症系实火之证,非虚火之证。故上焦满闷心下拘挛,在任脉水分不动悸,其脉沉细或软
弱,但沉取确有力。必须以脉诊、腹诊及舌候热候。
2、《万病回春》云:“崩漏(子宫出血)者,有新久虚实之不同也。初起属实热者,宜黄连解
毒汤也,稍久属虚热者,其时应一则温补养血,一则清解火热,此宜温清饮。”
【比较集锦】
1、颜面潮红
(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
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
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3)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2、(1)温清饮: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除妇女血崩病之外,最常用者,为慢性顽固之
皮肤粘膜疾患,特别是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寻常性干癣、掌蹠脓疱症、皮炎、荨麻疹、贝
切特氏综合症(眼症少)等。多为皮肤黄褐色,枯燥如涩纸。用于普通体质之疾患或慢性病程
者,伴有肝脏机能损害,球所谓变态反应性体质之皮肤过敏者。用于皮肤疾患,多加连翘、荆
芥各2克、薏苡仁5克。
(2)消风散:瘙痒,血燥,血热,痂皮,分泌物,口渴。
(3)黄连解毒汤:瘙痒,实热,炎症,充血。
(4)黄连阿胶汤:瘙痒,阴虚证、内热,枯燥,心烦。
(5)茵陈蒿汤:瘙痒,里瘀热,胸中苦闷,脉紧。

(6)桃核承气汤:瘙痒,瘀血,实热,少腹急结,便秘。
(7)白虎加人参汤:瘙痒,内外热,津液亏乏,干燥,充血,口渴。
(8)十味败毒汤:瘙痒,轻症,变态反应,改善体质、解毒、排毒。
(9)三物黄芩汤:瘙痒,血热,四肢烦热,干燥。
(10)地黄饮子:瘙痒,虚证,血虚,风热,血燥。
3、(1)温胆汤:胃下垂症、胃弛缓,或虚证之不眠症。
(2)酸枣仁汤:不眠,疲乏不眠,虚烦性。
(3)竹茹温胆汤:不眠,咳嗽,胸内郁热。
(4)黄连解毒汤:不眠,充血,上冲,不安。
(5)甘草泻心汤:不眠,心下痞硬,恶心,下利。
(6)归脾汤:不眠,心劳,贫血。
【名家论述】
1、黄连解毒汤《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黄连解毒汤《肘后方》《外台秘要》
黄连黄柏各1.5克、黄芩3克、栀子2克(《万病回春》再加柴胡3克、连翘芍药各2克)
【应用】本方乃治实热之处方。虽用于热性病之急性期,但实热症之慢性杂病亦可用之。
本方主要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下血、尿血、麻疹、痘疮、皮肤病、皮肤瘙痒症、荨麻疹、
诸热病之余热;同时,亦可广泛用于狂躁症(夹有喜笑症)、血脉症、眩晕、心悸亢进症、神经官
能症、精神病、脑溢血、高血压症、酒渣鼻、黑皮症等。
【目标】以三焦之实热引起之炎症与充血并发诸症为治疗目标。非小柴胡汤类半表半里之热,
而是一种特异性迁延热。因实证故腹部有力,脉强劲,虽发热,但带有沉脉之倾向者。
一般杂病中之炎症与因充血上冲,颜面赤,焦躁不安,心悸亢进,有出血倾向者,可参考运
用。
本方用于头脑清醒不能入睡。兴奋不衰,无故发怒,心情焦躁,像似头昏眼花者为目标。高血
压或更年期障碍时之不眠症亦为其目标。
【方解】
方由四味药组成,皆为苦寒清热之剂,并且各具特有之作用。
1、黄连、黄芩消炎症之充血,治心下痞,胃不和之失眠;
2、山栀、黄柏消炎兼利尿;总之,黄连为主药,清解心胃之热,除焦躁不安;
3、黄芩泻肺及大小肠之热,治喀血、吐血、下血等;
4、黄柏清肾与膀胱之热,兼有利尿作用,治血尿等;
5、山栀清解肝与心包、三焦之热。加柴胡以强化清肝胆之作用。治疗因热而引起之各种炎症充
血,使之镇静。
【合方】因温清饮系黄连解毒汤与四物汤之合方,所以用于慢性病所致之津液桔蝎,皮肤干
燥。温清饮为此症必用之方,以养阴清解血热。慢性疾患常用本方。
大塚敬节氏在高血压、头昏眼花、颜面潮红、不眠、情绪不舒等情况下,用本方加勾藤、黄
芪、蕺菜。

【主治】
《肘后方,伤寒时气温病门》:“治热极心下烦闷,狂言见鬼,起欲走迁,烦呕不得眠。”
《外台秘要方》卷一记载:“前军督护刘车者,得时疫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烦闷干
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黄连解毒汤..服一服,目明再服进粥,于此渐差。余以疗凡大热
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眠皆佳。语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热毒,除酷热,不必饮酒剧
者,非此汤不疗。”
《蕉窗方意解》:“..非半表半里之热,亦非石膏、知母、麦冬粳米之类所清润之肌热,又
无大黄、芒硝取效之所谓里实热。解毒汤证已经数0之久,俗称余热不尽。肌表身背不热,隐于
深部之里热为冃标。故曰陈旧之顽固热。..而且不论老幼,以肌肤枯燥,手触之粗糙为目
标。对此症个别津液枯燥者,应兼用独参汤或生脉散。
津液枯燥,肝肾郁火,上薰心肺也。故以黄柏、栀子清肝肾之火,黄芩、黄连清心肺之火。然
而,此症系实火之证,非虚火之证。故上焦满闷心下拘挛,在任脉水分不动悸,其脉沉细或软
弱,但沉取确有力。必须以脉诊、腹诊及舌候热候为目标。
【鉴别】
1、小柴胡汤: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2、白虎汤:发热,身热,灼热感,口渴,脉滑数。
3、大承气汤:发热,宿便燥屎,腹满。
4、滋阴降火汤:发热,阴虚证,脉弱。
【参考】
黄连解毒汤若用于虚寒证,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之病症。某一例为30岁妇女,主诉产后上冲耳
鸣,头昏眼花,动悸,气促,除不眠等神经症状之外尚有眩晕、足冷。对此给与黄连解毒汤,
服药后不久,即增加头麻木感,足发凉,舌裂剥皮,呈深赤色,进食刺痛。改用当归芍药散而
愈。
桑木崇秀氏:“黄连解毒汤及其二三生药对鼠高血压之效果"(《日本东洋医学会志》29卷3号)
【治验】
1、高血压性神经症
56岁男子,工厂经营者。肥胖面赤之多血体质,血压达到190/100毫米汞拄。因恐怖症不敢侧
卧,每晚宿于医院,早晨回家工作。头昏眼花,时有鼻衄,一想到血压则焦急不安,坐立不
稳,经常跑到医院躺在床上,接受注射。诊为高血压性神经官能症。
用大柴胡汤、柴胡加龙牡汤治疗,恐怖不愈,改用黄连解毒汤后,头昏眼花与不安消失,不再
去医院住宿。血压虽不理想,约为170/90毫米汞柱,但已不再担心。
2、湿疹
40岁妇女。7年前开始患此病。初如汗疱样,手掌手背、脖颈、颜面,均很严重,去年胸腹背部
亦很重,并已扩展到全身。每夜瘙痒剧烈难以忍耐,睡眠时抓破,早晨全身血痕。
投与十味败毒散、消风散、当归饮子、桂枝茯苓丸枓等完全无效,改服黄连解毒汤加大黄之后
病情好转,继服1个半月,已消退80%。主诉时有瘙痒,继续用药约1年,痊愈。(作者治验)
3、皮炎

58岁妇女。约半年前开始,项部作痒出疹,诊为变态反应性皮炎,经治疗不愈。皮疹由项部漫
延至肩部,疹略赤,有热感。脉浮弦。腹诊,左胁下坚硬,脐上动悸亢进。血压152/108毫米汞
柱,口渴,胃脘不舒,头部发热,似如酒醉。
与黄连解毒汤加连翘、荆芥,7日后灼热感轻,瘙痒亦轻,血压下降,两周痊愈。(大塚敬节氏
《汉方治疗实际》)
4、荨麻疹
45岁妇女。自两个月前为荨麻疹所苦恼,鸠尾部出现风疹块,且渐次加重。用十味败毒汤、桂
枝茯苓丸、白虎加桂枝汤无效,针对胃泛酸和心下痞,与黄连解毒汤显著好转,20日i痊愈。
(大塚敬节氏《汉方治疗实际》)
5、黑皮症
43岁妇女。主诉3年前之春天、突然颜面赤,瘙痒,接收皮科治疗期间,一侧颜面变黑,诊为瑞
尔氏黑皮症。便秘,头昏眼花。现已基本不痒。
与黄连解毒汤加大黄,黑色逐渐变浅,6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颜色。(大塚敬节氏《汉方治疗实
际》)

经方补:会厌逐淤汤(会厌血滞,饮水即呛)
会厌逐淤汤
【原文】
桃仁五钱炒 红花五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生地四钱 当归二钱 玄参一钱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赤芍
二钱。
水煎服
【方歌】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作者】王清任
【出自】《医林改错》
【主治】
1、此方指五、六天后呛水而言。若痘后抽风兼饮水即呛者,乃气虚不能使会厌盖严气管,照抽
风方治之。
【应用集锦】
1、(1)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血府逐淤汤极效。会厌逐淤汤也可。
(2)食入气呛,因而哽噎不下者,肺气不下降也。宜降脾平胃散:百合三钱阿胶二钱半夏三钱
麦冬三钱杏仁三钱枳壳一钱细辛五分五味七分。
【案例节选】
1、咽肌麻痹(会厌逐淤汤)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病案】刘某,女,12岁。1981年9月此28日住院。患儿平素性情急躁易怒,1983年7月间因生气
后晨起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咽有异物感,伴眩晕胸闷,随即发生吞咽困难,乃至汤水不入。食
道镜检查;见食道入口处充血水肿,钡餐见梨状窝处有大量钡剂存留,约1分钟则逆流口腔,仅
有少量如细丝状进入食道,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咽肌麻痹。经用新斯的明治疗后有所缓解,可
维持进食,但回家后又出现吞咽无力,不能进食;尽管再用新斯的明则无明显好转;以后出现
呼吸肌发生进行性无力而出现呼吸停止,遂急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吸氧等抢救,症状缓
解。于11月8日请中医会诊,症见患儿瘦弱不能翻身,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皮肤干枯甲错,四
肢骨瘦如柴,肢体路缩,周身疼痛,夜间加重,尿少便秘,胸背有散在淤斑,声音低微,咽喉
反射消失,舌淡有紫斑,脉弦细涩,重按尚有力。
【治则】活血化淤。
【方药】当归20克,生地20克,炒桃仁25克,红花25克,赤芍15克,枳壳15克,柴胡15克,枯梗
15克,玄参15克,甘草10克。鼻饲,2剂后,自觉咽干,咽喉反射出现,能自食少量流汁。再用
原方至26日,咳痰有力,痰量较多,故原方如党参15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半夏15克。至12
月4日能自行坐起,继续服用上方,至15曰已能下床活动,生活可自理,饮食基本恢复正常,19
日痊愈出院。以后多次随访,一切如常。(见《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2期)
【评析】该病为神经系统病变,因吞噬功能丧失致进行性营养障碍,患者二度呼吸肌麻痹出现
呼吸停止,病情危济,经抢救,呼吸存在,但咽肌仍麻痹。脉症合参,乃气滞血淤,久病入
络,淤血阻于咽部。急则治其标,以《医林改错》中的会厌逐淤汤治之,该方能行血分淤滞,

又能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淤又能生新,使气行淤去故病愈。当咽部功能恢复后又用
党参、白术、陈皮、半夏健脾扶正祛痰,助体力恢复,前后共服中药30剂,使病人转危为安。

经方补:控涎丹(治痰涎、水湿)
控涎丹
【原文】
甘遂(去心)60克、大戟(去皮)60克、白芥子60克,共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7
丸,甚或10丸,痰盛体壮者,可适当加多丸数,临卧前淡姜汤送服。
【又名】 子龙丸
【应用】
倪师述:
小孩子发病的时候,比如妈妈抱着婴儿,他发病起来的时候头这样子:头在这边哦,胸腔这边
整个这样翻过去啦,头垂下来,这个背后的脊椎骨可以凹成这样子。我就是那次看到,结果我
没有拍照,很可惜!那个小baby就这样子翻过去啊,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我的病人,爸爸是肝
硬化,腹水,我帮他救两次;孙子呢角弓反张那这个样翻过去,生下来就这样子。它就是很强
的一种痉病。那肚子整个凹下去。象那个小朋友那样子,因为他痰非常的多,我一看就知道。
过去(小孩子一出生)我们把小孩子脚拿起来打屁股,让他哭,那个痰水就会排出去。结果在美国
现在不行,几年来都不行。他认为你这个abuse,就是虐待,怎么可以打小孩子。结果现在她护
士在那一接完生,放到桌子上,用吸管去将痰水吸出来。嘴巴、喉咙里面吸出来了,胸腔里面
很多痰还没有去掉。所以小孩子进来,抱一下,我就听到那呼吸声,呼噜呼噜好像打雷一样,
我就开控涎丹,把他痰水一清掉,就好啦,就不会弯过去了。
【名家论述】
1、《朱良春老先生用控涎丹的经验》
老师朱良春先生使用“控涎丹”治疗杂病急症始于50年代初,其临床使用颇多超越前贤应用范
围,今整理朱师广用“控涎丹”的宝贵经验,以飧同道。
(1)、博究先贤用灵丹,临床发挥多妙法
朱师深究“控涎丹”方义,临床广为应用,如治疗癫疾,胁痛、颈项、腰背、筋骨牵引灼痛,
流注不定,或手足冷木,气脉不通;或喉中结气,似若梅核,时有时无,冲喉闷绝,偏身起筋
块,如瘤如栗,皮色不变,不疼不痛,但觉发麻;或自溃串烂,流水如涎,经年不愈,有若漏
管;并治瘰疬贴骨,鱼口便毒,一切阴疽。又深得《赤水玄珠》和《东医宝鉴》《世医得效
方》治疗痰涎伏膈等奇症的辨证之法。对李时珍引陈无择用“控涎丹”之论述,张石顽用“控
涎丹”之论述,李士材用“控涎丹”治顽疾,王洪绪氏、魏玉璜氏用“控涎丹”治外科顽疾,
尤为欣赏。对李延、王晋三所述的方义更加推崇。朱师指出:“甘遂色黄入脾而行中焦,能深
入经隧曲道之处,荡涤经隧曲道中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证明,甘遂含有一种无水
酸,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亢进,产生峻下作用,并有利尿之功。甘遂入药自神农本草至今2
千余年,甘遂为主古方如仲景之“十枣汤”“大陷胸汤”,张景岳之“舟车丸”,王肯堂
之“甘遂散”及三因方之“控涎丹”,以其狼虎峻猛之性攻逐王道之品所不能攻逐之邪,盖药
过病所和微不济急,全在医者驾驭之能。大戟色黑入肾而走下焦,逐脏腑之水饮,亦能荡涤脏
腑曲道之处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大戟根具有刺激性,有毒成分的大戟素及一种赝
硷,与甘遂之作用类似。且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并横行经脉。白芥子色白入肺而走
上焦、白芥子能深入全身皮里膜外之经隧曲道,荡涤皮里膜外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
言白芥子含有脂肪油及白芥子甙,杏仁酶等成分,有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并对组织中炎性渗
出物的吸收尤有殊功。朱师妙用“控涎丹”有单用,合用其他成药,或配合汤剂,有日服1次,

空腹服或食后服,有日服2次,以知为度。如曾治湿性胸膜炎,患者李某,症见恶寒发热,体温
37.8C,头痛肢楚,继则咳嗽痰粘,两肋引痛,不能侧卧,西药2旬未效,朱师投“控涎丹”日
2.2克,每早饭后服一包,并处以“香附旋复汤”为助,3剂服完,诸症向平,继服3剂以善其
后。笔者亦遵师法,曾治湿性胸膜炎,大面积胸腔积水众多病例,均获速效。又治多囊肝腹水
合并胸水患者郑某,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7.6C,咳嗽气喘,胁痛。腹水虽不严重,但中西医诸
法未消,试投“控涎丹”次服3克,嘱清晨空腹生姜汤送服,配合“香附旋复汤”(制香附10
克、旋复花15克(包)、蒌仁12克、苡仁30克、炒苏子10克(打细)、炒白芥子10克(打细)、
茯苓12克、旱半夏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共服10剂。诸症消失,X光,B超复查,胸水腹水
均消失。历年来朱师用控涎丹治疗慢性淋巴腺炎(包括颈部淋巴结核)湿性胸膜炎,急慢性关
节炎,骨结核,湿脚气,痰涎壅盛之气管炎等众多病例,其屡屡应手取效之秘在于巧用。
(2)、审慎辨证分虚实,剂量斟酌分缓急
朱师指出使用“控涎丹在辨证和剂量上要掌握得当,始获满意疗效,必须凭脉辨证,相体论
治,权衡活变”。体气虚弱者应当慎用。慢性疾患,如瘰疬、流注、痰核等症,宜少量连续守
服,一般每服0.9克,1日3次,守至中病即止,可谓十去七八或配合汤剂疗效更佳。急性胸膜
炎,肺炎痰多气促,发热、咳嗽、胁痛、胸水、腹水等急实症,宜次服2.5~3.8克,每日服或间
日服,以知为度,如服后隔半天,仍未泄下者,可续服1次。一般首次服后,应见泄下较剧,第
二次即无剧泄之象。对症实,体气尚可,年龄较轻者,如类风湿关节变形之早中期患者,坐骨
神经痛之急实者,尤其是形体丰腴,痰湿之体,控涎丹剂量可增至6~9克,服至中病后逐日减量
或改为间日一次,临床实践证明,控涎丹配合朱氏“益肾蠲痹丸”久服无副作用,且能迅速纠
正关节变形,配合仲景“桂枝芍药知母汤”能迅速缓解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痛重酸木诸症。配
合大剂量川草乌煎剂外用浸泡关节变形亦颇有佳效。笔者历年来遵朱师之法用控涎丹,所治病
种、剂量略举如下,以作同道或后学者参考;治类风关节变形早中期控涎丹剂量日6克,分早晚
两次服,配合汤药或“益肾蠲痹丸”。治形体丰腴闭经水肿症,控涎丹剂量日3克,配合健脾利
水,祛湿导痰,逐瘀通经之汤剂,一般连投5~10剂即中病。
再如治神经性呕吐症(食后),控涎丹剂量3克,配合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汤”一般投剂即效,
3剂即诸症如失。治喘咳胁痛,甚或不能侧卧,经年不愈,遇寒加剧,用朱师之“定喘散”配
合“控涎丹”剂量日3克,旬日治愈。治形体丰腴,痰湿之体者长期失眠,惊恐不宁,幻视鬼
神,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投“控涎丹”剂量日3克,配合“温胆汤”5剂治愈。治湿
浊阻滞阳明,土壅木郁,胸闷胁胀,宗筋无主导致青壮年阳痿,投控涎丹剂量日6克,配合“平
胃二陈汤”旬日治愈。治**异常瘙痒,甚或连绵不止,带下黄秽,投控涎丹日5克。空腹服,配
合“龙胆泻肝汤”5剂痒平。10剂后,诸症消失。治上石疽暨颈项生一肿块,大如鸡蛋,不红不
热,肤色如常,按之坚硬如石,自觉疼痛项强,转侧较难,时有低热,脉象细弦,舌质淡,苔
白薄,诊为肝气郁结,顽痰恶血凝结少阳之经脉,投控涎丹30克,碾细醋调外敷,配合内
服“柴胡消瘰汤”外敷内服,旬日而愈。治阮性孩3岁喉风,痰涎闭喉,喘急抬肩,张口,鼻翼
扇动,呼吸困难,气息奄奄,面色青晦,试以控涎丹粉合“猴枣散”0.3克,开水溶后毛笔点灌
舌面,半小时吐痰盈碗,续以上法点灌,3~4小时后泄下痰涎较多,继而热退喘平,调理而安。
盖上吐下泻,胶痰分消,气机升降复位,诸症即平。以上略举数案,以举一反三,朱师用控涎
丹之秘,已跃跃纸上,后学者得此贯通,即可洞中奥窍,适应无穷矣。
综上所述,控涎丹对水饮、痰毒、恶血的排除有卓越疗效,且药价低廉,朱师给吾辈指出
了“控涎丹”治疗奇症,急症,慢性病,沉苛痼疾的秘窍。足证朱师于50年代初就索古探今,
注重中医学祖传的丸散膏丹的开发,为中医学走出低谷,走向世界鸣锣开道。前贤曾谓一药即
是一方,二三味,三四味亦是一方,法度在,一药即可为方,法度失,虽十数味以至数十味亦

只谓药。类似“控涎丹”的名方,古方中屡见不鲜,值此中医严重西化,解体,蒙难之际,笔
者疾呼,勿使大好良药蒙羞,控涎丹虽属峻猛中药,但药性在天,巧用由我,活法在人,在医
之善遣善用耳。“控涎丹”市售已无,较难购到。笔者历年使用均系自制,用红糖水久煎制
丸,炒用白芥子、甘遂、大戟均用生品,不需制用,制丸晒干封存干燥之“可乐饮料瓶”使用
10年不坏,堪称奇迹,特公之于世,以奉献诸同仁。

经方补:六味地黄丸(补肝肾脾,三补三泻)
六味地黄丸
【原文】
即肾气丸去桂枝、炮附子:
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主治】
1、补肝肾脾,泻肝肾脾,三补三泻,补泻兼顾。
2、肾气丸症,但是有便秘、或者大便干结者服。
【组成】
地黄 署豫(淮山)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名家论述】
此方延用有2000年之久,为中国最常用最普遍之方。很多人终身服用,至今仍获好评,是中药中
的多种营养组合,如同西方人服用多种维他命一样。但不同的是,此药是六味中药组成,其中
三补三泻,三补是对肝、肾、脾,三泻亦如是。既是补药又为何要兼顾补泻并存呢?这就是中
西医之间截然不同的看法。
西方营养师,想尽办法来浓缩营养成份,合成一粒药丸,不论是单味或是复方,基本上都是纯
营养剂,一旦进入人体,到底是对身体好?或是对炎症癌症好?谁也不确定。但有一点可确定
的是,许多人长期服用多种维他命,但体力却不断衰退,人不断的增胖,反而造成长期的倦
怠,因此如果服用纯营养剂,必然是一种负担,因为身体无法完全吸收,而又停积体内过久,
正常食物的营养加上自行补充过量的营养,然后又生活在优良不太多劳动工作的环境中,加上
到处有冷气,体内连汗水都代谢不出,自然日积月累而至如此。
中医的观念,也认为人是须要进补的,但在补的同时,必须要代谢出不须要的残渣,所谓新的
取代旧的,才是新陈代谢的真义。例如蔬菜来自自然,它除了营养外,仍有许多纤维在其中,
其目的就是协助人体清除浊物用的,因此中医认为补泻兼顾才是最好的长期补品,同时可以确
保身体吸收营养,不至于被炎症或癌症拿走,又因为新陈代谢的加速,故可长保健康。为何针
对肝、脾、肾,而不针对心、肺呢?因为肝脏为人体最重要的解毒脏,随时须要清理。肾脏是
所有废水集中之所在,必然有许多浊物停留其中,也必须清除。脾脏是管全身肌肉的脏,每天
每人都用到肌肉,在能量释放的同时,必留下许多湿液,因此除湿是不可缺少的功能。中医利
用淮山补脾,地黄补肾,山茱萸补肝,用茯苓来除湿,丹皮来清肝,泽泻来清肾,故六味合
用,就成了此方人人可长期服用,大人、小孩、男女都不限,服法很特殊,须在清晨起来尚未
下床时服用,在睡前先把药丸及一杯盐水准备好,醒来时立刻服用,然后再下床,活动、刷牙
等。因为冷水会刺激肠胃的蠕动,盐会令此药直入内脏,服后约两星期,必然体力大增、大便
正常、胃口正常、精神集中、年轻而不易老化。
比例是泽泻2:茯苓2:牡丹皮2:淮山4:山茱萸4:地黄8,此丸名地黄就是要重用地黄才对。

经方补:利膈汤(吞不下食物,开利胸膈)
利膈汤
【原文】
倪海厦:半夏三钱 栀子三钱 炮附子 三钱
大冢敬节:半夏8.0 附子0.5—1.0 栀子3.0
【组成】
栀子 附子 半夏
【时机】
利胸膈,开利胸膈。有半夏、炮附子、栀子,把这三个药并在一起使用。病人东西吞不下去
了,食道里面有问题,都可以使用这种处方。
【说明】
倪海厦:
我们为什么不赞成病人吃甜的,因为甜的吃下去之后,这个人工糖啊非常的不好,人工糖呢体
积非常的小,一点点,吃了太多的人工糖吃到身体里面去以后,我们的细菌跟滤过性病毒,嘴
巴都很大,所以人工糖体积很小,吃进去以后,等于喂食了细菌和滤过性病毒,这个时候他们
吃了人工糖之后,排出来的代谢物就是酸,那胃里已经很酸了,再吃人工糖就更酸,那老师我
吃蛋糕的时候,喝杯咖啡好不好,咖啡也是酸,几个酸加在一起太多了,酸就会反逆,食道喉
癌,日久了就会破洞吐血,胰脏癌,胃癌,都这样来的。
【应用集锦】
1、胃癌下血、肠胃出血用黄土汤;吞不下东西,加利膈汤;吐血,柏叶汤;胃酸,加旋覆花、
代赭石。
2、对咽头痞塞,使用半夏厚朴汤无效时,可试用利膈汤。此方可用于食管癌、食管狭窄、食管
息肉、食管痉挛、食管憩室以及咽头痞塞感、咽下困难等症。以本方与甘草干姜汤合方或与茯
苓杏仁甘草汤合方而用者居多。方中的半夏有治痰饮所致呕吐、利水饮、下气、去湿痰之效。
栀子则有解心胸间郁热、排除痞塞、降气之能。附子则能通阳气、散雍滞、温经。茯苓杏仁甘
草汤可开陶中痞塞,具有去胸中水,引气下降之效。
【名家论述】
1、利膈汤《金匮教程》
那如果喉咙这边呢,咱们可以用苏叶,苏叶也是对喉咙,开胸膈非常的好,苏叶就紫苏叶,那
如果是肿瘤,肿块生到的时候,在喉咙这边或是舌头上,脸颊喉咙这一带,我们从本草经选药
出来,比如说我们有个药,叫作络石藤,藤呢是络的,络石藤呢长的样子,这个就是大石头,
络石藤就是这样子,石头上包住,我们用的这一段,对喉咙,舌癌,喉癌,效果非常的好,那
基本上如果说这个病人没有经过化疗,没有经过开刀,那效果会非常的好,但是如果开刀化疗
后,不行,因为人已经变了,所以处方用的再重,可能只是延长寿命。所以尽量让病人不要
动,让我们动手比较好。所以我们应该是病人的第一选择,而不是最后一个选择。
这三味药我们可以合并在一起的时候,称为利膈汤,利胸膈,开利胸膈,经方里呢有半夏炮附
子,半夏栀子,我们把这三个药并在一起使用,用在这个地方,所以如果你以后听到病人东西
吞不下去了,那这个食道里面有问题,都可以使用这种处方,我们为什么不赞成病人吃甜的,
因为甜的吃下去之后,这个人工糖啊非常的不好,人工糖呢体积非常的小,一点点,吃了太多
的人工糖吃到身体里面去以后,我们的细菌跟滤过性病毒,嘴巴都很大,所以人工糖体积很
小,吃进去以后,等于喂食了细菌和滤过性病毒,这个时候他们吃了人工糖之后,排出来的代
谢物就是酸,那胃里已经很酸了,再吃人工糖就更酸,那老师我吃蛋糕的时候,喝杯咖啡好不

好,咖啡也是酸,几个酸加在一起太多了,酸就会反逆,食道癌、喉癌,日久了就会破洞吐
血,胰脏癌,胃癌,都这样来的。

经方补:六君子汤(脾胃虚弱,痞满痰多)
六君子汤
【原文】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姜枣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
即本方再加香附子、砂仁、淤香,有六君子汤证而心下有痞塞感、气郁、食欲不振,兼有宿食
等时用之。一般多用此加减方。
柴芍六君子汤:
即本方加柴胡、芍药,有六君子汤证而腹直肌拘紧兼有腹痛者用之。
【组成】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参 白术
【应用集锦】
1、六君子汤:自中脘以上有腹力,下脘无腹力,似肾着汤之腹证。脐下脱而无力,小便不利,
或气急促迫,其人气短,或触事而惊,或步行易倒,尤以小儿多见此证,世称痫症者,亦时有
之,其余诸病,不问其忧,合此腹证者,非六君子汤不治。
【比较集锦】
1、(1)黄连汤:黄连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2)生姜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三两生姜四两(切) 干姜一两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半
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3)半夏泻心汤:黄连一两黄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 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擘)
(5)小柴胡汤: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
枣十二枚(擘)
(6)六君子汤:陈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二钱 半夏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二钱,姜枣水煎服。
2、(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
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
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名家论述】
1、六君子汤《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方源】《医学正传》。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半夏各二钱(6克),甘草(炙)陈皮各一钱(3克),加生姜、大枣。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脾胃虚弱,痞满痰多。
【方解】方中人参扶脾养胃,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扶助运化;茯苓合白术,以健脾渗
湿;炙甘草补中和胃,陈皮顺气,半夏除痰;合而为甘温益气、健脾养胃、顺气除痰之效。
【应用】
溃疡病:溃疡病是指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故其形成和发展均与胃液中胃酸和胃
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由于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所以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本
病属于袓国医学的胃痛、胃脘痛范围,以胃脘部有节律性疼痛、嗳气、泛酸等为主证。袓国医
学认为,其发病与忧思恼怒、脾胃素弱、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症见胃脘部有凉感,隐隐作
痛,喜暖喜按,饥时痛甚,食后痛减,呕吐清水,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便溏,少气懒
言,舌质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治疗时,用本方加芍药、当归、赤石脂,以健
胃养胃、活血通滞、护溃止痛。

经方补:六物黄芩汤(干呕下利,心下痞鞭)
六物黄芩汤
【原文】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来源】《外台》
【组成】
人参 桂枝 大枣 姜 黄芩 半夏
【时机】
治干呕下利
【比较集锦】
1、(1)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
(洗)生姜一两(一方三两切)
(3)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4)六物黄芩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名家论述】
1、六物黄芩汤《皇汉医学》
《外台》黄芩汤,因与前之黄芩汤易混,而本方包容药物六味,故名六物黄芩汤也。本方治干
呕下利,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干呕而利者,文义上殆无差别,故东洞翁以本方治「心下痞
硬,干呕下利而上冲者」为定义,与彼治「黄芩汤证而呕逆者」有别也。然此大别耳,欲详论
之,彼证为纯阳证,有腹直肌挛急者,本方证为阴阳相半(方中有人参、干姜,因兼阴证也),无
芍药、甘草,故腹直肌之挛急轻微;有人参,故有心下痞硬;含桂枝,故有上冲之候,且呈一
般之虚状,故不难分别之。

经方补:礞石滚痰丸(治实热老痰)
礞石滚痰丸
【原文】
黄芩八两大黄(酒蒸)八两沉香(忌火)五钱礞石(焰硝煅过,埋地内七日用)一两。
上四味为细末,水丸川椒大,量 人大小用之。用温水一口,送过咽即仰卧,令药徐徐而下,半
日不可饮食,勿起身行动言语,待药气自胃口渐下二肠,然后动作饮食。服后喉间稠粘壅滞不
快,此药力相攻,故痰气泛上也。少顷药力至,而渐逐恶物入腹下肠,效如响应。
【主治】
1、治实热老痰之峻剂。
【禁忌】
1、虚寒者不宜用。
【名家论述】
1、礞石滚痰丸《血证论》
礞石(三钱) 黄芩(三钱) 大黄(三钱) 沉香(三钱)
痰者,水之所结也。肺胃火盛,煎灼其水,则凝而为瘀,与饮同主于水,而饮则动于寒,故清
而不稠,痰则熬以火,故粘而难下。
王隐君制此方,用黄芩清肺中无形之火,用大黄泻胃中实积之火,此治痰先清火,所以治其原
也,然痰本水湿所成,故佐以礞石之悍燥以除水,痰之所留,气即阻而不利,故用沉香以速降
之,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垢之处,而不少留,此滚痰之所由名也,为
末,水丸,姜汤下,仰卧,忌饮食半日,若喉间粘壅,乃病药相拒,少顷药力到自愈,方虽猛
峻,然顽痰变见诸怪证,非此不治。

经方补:牡蛎汤(发高烧的牡疟)
牡蛎汤
【原文】
牡蛎四两(熬)麻黄(去节)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眼一升,若吐,
则勿更服。
【出自】《外台》
【经典回顾】
1、外台秘要三方牡蛎汤,治牡疟。
【组成】
甘草 牡蛎 麻黄 蜀漆/常山
【说明】
1、牡蛎汤治疗牝疟,用牡蛎、麻黄、甘草、蜀漆,蜀漆用常山就可以了,四味药;
2、这是补充《金匮》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比较含糊的地方。
【应用集锦】
1、疟病之脉基本上以弦为原则和常规,为半表半里之病,具有表里之证,呈往来寒热的病状,
但与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将汗、吐、下视为禁忌之不同(日本经方家经验):
(1)脉弦而频数者,热多,为白虎加桂枝汤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
(2)脉弦小紧者,下之则愈,为鳖甲煎丸证。
(3)脉弦迟者,宜温之,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脉弦紧者应发汗,为牡蛎汤证。
(5)脉浮大者应吐,为蜀漆散证。
【比较集锦】
1、疟疾病证方治表
热证
瘅疟 发热少气、烦冤手足、热欲呕、但热不寒、邪气藏心、外舍分
肉、消烁肌肉 白虎汤
温疟 脉如先热后寒、骨节烦疼、时呕 白虎加人参汤
寒证 牝疟 疟多寒、先寒后热 蜀漆散
痼证 疟母 病疟结为症瘕,为疟母者 鳖甲煎丸
2、附外台疟病方治表
牝疟 疟疾病之表热重者 牡蛎汤
疟病发渴 疟疾病特殊发渴者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痨疟 久疟热蒸耗津成痨,或痨病兼虐
寒虐 但寒不热或寒多热微 柴胡桂枝干姜汤

【名家论述】
1、外台秘要方:牡蛎汤《新编金匮要略方论》
【原文】
附外台秘要方
牡蠣湯,治牝瘧。
牡蠣四兩,熬,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二两,蜀漆三兩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黃,去上沫,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二升,溫服一升。若吐
則勿更服。
【解读】
恶寒少而发热剧的温疟(牡疟)为牡蛎汤的主治之证。从该牡蛎汤以下,系宋林亿等于唐代
《外台秘要》中推测为仲景方药而采用的。
牡蛎 5.0 g(熬)麻黄 5.0 g(去节)甘草 2.5 g 蜀漆 4.0 g
将上四味药物置于 1600 mL 水中,先煮蜀漆和麻黄,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煎煮至 1200 mL,将
其他药物放入,煎煮至 400 mL,温服 200 mL。
服药后如果出现呕吐,可停止后服。

经方:蒲灰散(利水、通利小便)
蒲灰散
【原文】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2、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用法】
是水菖蒲。
【组成】
滑石 菖蒲
【时机】
1、是外用药,内用也行。利水、通利小便。
2、无法喝汤药时才用。
【应用集锦】
1、汤本求真先生用蒲灰散治疗尿道炎而获得显著效果。
【名家论述】
1、蒲灰散《金匮笔记》
这里突然跑了跑出来几个方子,莫名其妙的。所以金匮条辨都没有整理得很好。小便不利,蒲
灰散主之,蒲灰散是外用药,内服也可以,是用水菖蒲把它晒干以后烧成灰,备用。病人没有
办法吞食药物的时候,或者人很虚弱、全身性的水肿的时候,用蒲灰散涂上去,身上擦一点麻
油,然后蒲灰散放上去。这是利水的药,通利小便的,外用的,内服也可以。

经方补:破格救心汤(心衰休克,全身衰竭)
破格救心汤
【原文】
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另煎浓汁对服),山萸净肉60~
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
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作者】李可
【出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主治】
1、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
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
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迴圈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
冷,面色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
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湧
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醫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
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醫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用法】
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
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组成】
人参 甘草 龙骨 麝香 牡蛎 姜 山茱萸 附子
【应用】
处方量大,务必辩证准确,不到紧急时刻不可轻言如此大剂。
【名家论述】
1、破格救心汤《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1)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
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汤为中醫学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
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
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
然生死参半。细究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
右。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
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
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1/6~1/10。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
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
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
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
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的大辛大热之性,不以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

阳,而挽垂绝之生命。1961年7月,当笔者救治一例60岁垂死老妇时,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
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附子150克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
急煎,随煎随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正是其
毒性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我一生
所用附子超过5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
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
景当时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甘草既能解附子的剧毒,蜜炙之后,又具扶正作
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炙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之弊)。而在破格重用附子100克以上
时,炙甘草60克已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不必多虑。经这样的改进之后,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可
达十全。而垂死病人救活率,仅可达十之六七。由于个人学识浅薄,思路狭窄,只见局部,不
见整体。但著眼于“心衰”一端,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全局—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散
失,故本方的治愈率停滞在生死参半的水平,约10年之久。后读近贤张锡纯氏《醫学衷中参西
录》,张氏为我国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他在书中创立“来复汤”一方(山萸肉60克、生龙
牡粉各30克、生杭芍18克、野台参12克、炙甘草6克)可补四逆汤之不足。其论云:“..寒温外
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阴阳气血脱失过甚,全身功能衰竭状态)寒热往来,虚汗淋漓(大
汗亡阳,气血将脱)..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脑危象休克先兆);或喘逆(呼吸衰竭,气脱于上)
或怔忡(早搏、心脏纤颤、心跳骤停之先兆);或气虚不足以息(呼吸衰竭),诸症只见一端,即宜
急服。”张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
气欲脱之兆也。”(古人论肝,皆与高级神经活动相关,亦即现代之脑危象出现前兆,为全身功
能衰竭之最后转归)张氏盛讚"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
人身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
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方中,尤以山萸肉一
味,“尤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窃,流通血脉,敛正
气而不敛邪气。”(此点极为重要,为古今诸家本草未曾发现之特殊功效,可适应一切心衰虚中
夹淤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用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而龙牡
二药,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活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麋香,急救醒神要药,开中
有补,对一切脑危象(痰厥昏迷)有斩关夺门、辟秽开窍之功。《中药大辞典》载:“现代药理实
验研究证实,小量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均有兴奋作用。对心衰、呼吸衰竭、
血压下降、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均有可靠疗效。”
破格救心汤增强了仲景先师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后,使本方发
生质变。麝香、龙牡、磁石的增大,更使本方具备了扶正固脱,活血化淤,开窍醒脑,复苏高
级神经功能,从而救治呼吸迴圈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确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2)本方功效与主治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
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
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迴圈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
冷,面色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
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湧
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醫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
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醫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3)临床应用举隅

应用本方,要严格遵循中醫学辨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证合
参,诸症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凡亡阳竭阴之端倪初露,隐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出现(如动则喘
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多,以及无痛性心肌梗塞之倦怠乏力,
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平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急投本方中剂;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
服药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保证血药浓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极重症24
小时连服3剂。
(4)结语
破格救心汤的创制,继承发扬了古圣先贤四逆汤类方救治心衰的成功经验,并师法近代中西医
结合的先驱张锡纯先生救治各类心衰休克的学术经验,大胆突破,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经
40年反复临床验证,本方较之古代及现代同类方剂,更全面,更有效,更能顾及整体,纠正全
身衰竭状态。在救治各类各型心衰垂危急症方面,不仅可以泛应曲当,救生死予顷刻,而且突
破了古代醫籍所载五脏绝症、绝脉等必死之症的禁区及现代医院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一经投
用本方,多数可以起死回生。唯中药汤剂,煎煮费时,抢救急症,难免缓不济急,貽误病机。
若能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筛选主药,改变剂型,静脉给药,则必将在此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使古老的中华醫学在二十一世纪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建功立业。

经方补:脾肿大方(脾脏积水、肿大)
脾肿大方
【作者】倪海夏
【时机】
1、由于湿重,心火下不去,如同心中风,翕翕发热。不治就是脾肿大。治疗方式就是去湿、利
尿。泽泻加重,白术3钱, 加重白芍到1两,配合茯苓6钱,脾脏就开始缩。
【应用】
1、脾脏肿大:泽泻汤加白芍2钱~1两,茯苓5钱,厚朴3钱,因为脾肿大的腹水会消。
【名家论述】
1、泽泻汤、脾脏肿大《金匮笔记》
心下有支饮,心下就是讲胃的地方,心口的下方。如果有支饮的时候,病人的症状就是昏眩得
很厉害。诸位前面学过了,晕眩的时候,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还有真武汤,都会治晕眩。还
有中风的病人,有术附汤,用白术,附子,生姜、甘草、大枣,去治疗极度的晕眩。中风病人
极度的昏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到这个处方。这里又跑出来一个,苦冒眩是泽泻汤,重用泽
泻。泽泻跟白术,两味药。这个支饮来自脾,脾有积水。临床的经验,病人一定会告诉你左肋
痛,脾在左边,肝在右边,左肋痛。为什么我会想到这样子?你看这个处方就知道了,这根本
就是为了脾脏去设计的,因为白术本身就入脾。我们用白术的时候,用黄土去炒过白术,就是
希望入脾土。白术跟泽泻,看了就知道是入脾脏。病人临床上就是左肋痛。这可以跟苓桂术甘
汤、五苓散、真武汤,做个区分。
泽泻汤,泽泻五钱,白术两钱,你如果同样的处方,加上白芍一两的时候,再加上茯苓五钱,
加上厚朴,厚朴能够入脾脏,能够宽肠,光是泽泻汤这两味药,再加上这三味药,脾脏肿大就
够了,不需要别的处方,病人一吃下去,就开始小便,肚子开始消。脾脏肿大的时候,病人也
是没有办法站起来,头会昏眩,最主要的特征,左边肋骨痛,也是一样肚子心下痞,也是有支
饮,也是有昏眩,看起来都很像,其实他是左肋痛。不治疗他的话,到时候脾脏会跑到整个腹
部都是脾脏,腹部脾脏会肿得很大,垂下来,垂到腹股沟的地方。症状上,冒眩,还要加上眼
前会发黑。如果病人没有支饮,蹲在那里,一站起来,眼睛就发黑,这是贫血。这种心下有支
饮,昏眩的时候,眼前也会发黑,严重的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来自脾脏,脾脏里面的积水,
这是泽泻汤。

经方补:平胃散(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平胃散
【原文】
苍术4、厚朴3、陈橘皮2、炙甘草1。
或者:苍术4,厚朴、陈皮各3,生姜、大枣各2,甘草1
【出自】《简要济众方》
【组成】
苍术 厚朴 陈皮 姜 大枣 甘草
【主治】
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
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名家论述】
1、平胃散《证因方》
药方:厚朴姜汁炙、陈皮、苍术炒、甘草炙。
主治: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尅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
说明:胃为水土之脏,生于申。水谷之入于胃也,分为三隧,其糟粕一隧,下入小肠传于大
肠,全赖燥火二气变化传送,若火不温而金不燥,失其长生之气,上虽有心阳以扶土,而下焦
川渎失利,则胃中泛隘而成卑湿之土,为湿满,为濡泻。治以苍术辛温,助胃行湿,升发谷
气。厚朴苦温,辟阴去浊,温胃渗湿。甘草调和小肠。陈皮通理大肠。胃气安常,大小肠处
顺,故曰平胃。柯韵伯曰:「《内经》以土运太过曰敦阜,其病腹满;不及曰卑监,其病留满
痞塞。张仲景制三承气汤,调胃土之敦阜;李东垣制平胃散,平胃土之卑监也。培其卑者而使
之平,非削平之谓。犹温胆汤用凉剂而使之温,非用温之谓,后之注本草者曰:『敦阜之土宜
苍术以平之,卑监之土宜白术以培之。』若以湿土为敦阜,将以燥土为卑监耶?不审敦阜、卑
监之义,因不知平胃之理矣。二术苦甘,皆燥湿健脾之用,脾燥则不滞,所以能健运而得其
平。第二术,白者柔而缓,苍者勐而悍,此取其长于发汗,迅于除湿,故以苍术为君耳,不得
以白补赤泻之说,为二术拘也。厚朴色赤苦温,能助少火以生气,故以为佐。湿因于气之不
行,气行则愈,故更以陈皮佐之。甘先入脾,脾得补而健运,故以炙甘草为使。名曰平胃,实
调脾承气之剂欤!」

经方补:千金附子散(治中风,手臂不仁)
千金附子散
【原文】
炮附子、桂心各五两,细辛、防风、人参、干姜各六两
上六味,擣下筛,酒服方寸七,日三,稍增之。
【出自】《千金方》
【主治】
这是“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的附方,
补仲景之缺。
【名家论述】
1、千金附子散《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鉴〕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之为病。当半
身不遂。即经所谓偏枯也。或但臂不遂者。非中风也。即痹病也。盖痹为阴病。脉多沉涩。风
为阳病。脉多浮缓。今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其脉微者正气虚也。数者。邪气胜也。故病风中
之人。因虚而召风者。未有不见微弱之脉者也。因热而生风者。未有不见数急之脉者也。
〔沈〕此分中风与痹也。风之为病。非伤于卫。即侵于荣。故当半身不遂。谓半身之气伤而不
用也。若但臂不遂。此为痹。痹者闭也。谓一节之气闭而不仁也。于是诊之于脉。必微而数。
微者阳之微也。数者风之数也。此中风使然。谓风乘虚入。而后使半身不遂也。
〔尤〕风彻于上下。故半身不遂。痹闭于一处。故但臂不遂。以此见风重而痹轻。风动而痹着
也。风从虚入。故脉微。风发而成热。故脉数。曰中风使然者。谓痹病亦是风病。但以在阳者
则为风。而在阴者则为痹耳。
案字汇。遂。从志也。不遂。即不从志之谓。
案脉微而数可疑。今验风病。多脉浮大而滑。而或数或不数。
医通云。此即内经风论。所谓各入其门户。所中者之一证也。千金补金匮之不逮。立附子散。
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僻。专以开痹舒筋为务也。(方附于下。)
千金附子散 附子(炮)桂心(各五两)细辛防风人参干姜(各六两)上六味。捣下筛。酒服方
寸匕。日三。稍增之。

经方补:千金内托散(治疗痈疽、化脓症)
千金内托散
【来源】《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正文】 《万病回春》
人参、当归各3克,黄芪、川芎、防风、桔梗、厚朴、桂枝各2克,白芷、甘草各1克
【应用】本方为治疗痈疽、化脓症极重要之方剂。因体质虚弱或疲劳衰弱,不能发散病毒,经
久不愈者,用之有排脓机能旺盛作用
本方主要应用于痈疽、痔瘘、骨疽、多发性肌炎等。
【目标】以化脓症表现虚状,体力虚耗者,使之增加体力促进治愈机能为目标。
【方解】方中黄芪、人参、桂枝、川芎、防风等相伍,可促进皮肤之活力;当归生血补虚,用
于诸疮疡使新肉芽生长,厚朴逐停滞,通调气水;白芷排脓。
【主治】
《万病回春·痈疽门》:“治痈疽疮疖,未成者速败,已成者速溃,脓自出,不用手挤;恶肉自
去,不用刀针。服药后,疾顿减。此药活血匀气,调胃补虚,祛风邪,辟秽气,乃王道之剂,
宜多服之大效。”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为痈疽及痘疹补托之主剂。挥发之力弱者应加反鼻(按:指腹蛇,
可用蛇蜕)。不仅限于痈疽,而且用于一切肿物,初发有热时,用十味败毒汤,溃与不溃判断
不明时,用托里消毒散,辨清溃口随其虚实应用此方。
【鉴别】
1、托里消毒饮:用于千金内托散之前,略有热状者
2、归芪建中汤:比较千金内托散证更虚者。
【治验】
1.阑尾炎手术后之瘘管
47岁男子。5个月前行阑尾炎手术,疮口不愈合,出脓不止。医嘱要再行手术。大小便调,唯易
疲乏,手术切口处有能插入铅笔大小之孔。服用用内托散15日,肉芽红而生长旺盛,分泌物减
少。1个月后,疮口闭合,已无分泌物,其后2个月痊愈。(大塚敬节氏《汉方诊疗30年》)
2.化脓性中耳炎
46岁妇人。以前患慢性中耳炎,有难听。约自1个月前发热,耳痛,流脓。每日由耳鼻喉科注射
青霉素,但未见效果,劝其手术。患者严重消瘦,颜面色青,勉强步行。脉弦数无力,腹凹陷
而硬,脐部有动悸。服内托散2周脓减少,痛止,1个月脓全止,已无疲劳。继服2个月痊愈,其
后1年未再复发。内托散具有排脓,促进肉芽新生,愈合疮口之效。(大塚敬节氏《汉方诊疗30
年》)
3.肋骨骨疽
42岁妇人。自1个月前,右第三肋骨中部生肿瘤,已肿大医院诊为骨疽,劝其即刻进行手术。隆
起宽8公分,高5公分触之波动,压痛显著。颜面不佳,严重疲劳。与千金内托散加金银花2克,
熟地黄、鳖甲各1克10日量。边服药边工作未休息。10日后隆起缩小9分,1个月后完全恢复正
常。唯残留压痛,服药3个月痊愈。其后7年未见复发。(作者治验《汉方治疗百话》)
4.肋骨骨疽
50岁妇人体型中等,颜面苍白,每天提心吊胆精神不安。主诉恰好在2个月前,由胸骨中央上部
隆起鸡卵大之肿物,剧痛。甚为惊恐,笃信某大学医院外科,经诊察,证明有脓汁自肿瘤流
出,诊为肋骨骨疽,故劝其即刻入院手术。因嫌恶手术,在医院接受某种注射,注射时上半身

麻木,因而发为神经官能症,不眠,食欲不振,极恐怖于手术,心神不定。
患者拒绝手术,无治疗方法,大阪某中医治疗家打长途电话,介绍绍至余处,主诉病情之后,
患者潸然泪下不止。脉象一般,心下部有盆样痞硬。测量胸骨之肿瘤直径为5公分,恰如卵切之
半。触之与不触均痛。对于内服能否痊愈,患者内心甚为担忧。与千金内托散加金银花2克,兼
用伯州散锭2锭,告其一定能治愈。10日后来时,心情舒畅,精神安定,喜笑颜开。肿瘤已消,
20日后缩小8分,无压痛,1个月后已消散尽。此例尚未判明远期效果,但千金内托散与伯州散之
疗效应予肯定。(作者治验)

经方补:生脉散(清肺润燥,补肺生肾水)
生脉散
【原文】
人参(三钱)9克,麦门冬(三钱)15克,五味子(七粒)6克
【又名】生脉汤
【作者】李东恒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启源》
【主治】
1、气阴两伤,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多脉虚;久咳伤肺,气阴两亏,干咳少痰,
食少消瘦,虚热喘促,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脉微细弱;或疮疡溃后,脓水出多,气阴俱虚,
口干喘促,烦躁不安,睡卧不宁。
【时机】
1、脉资始于肾,资生于胃,而会于肺。本方为署令汗出过多、津气耗伤所致,因署为阳邪,最
易耗伤气阴。肺主气,外合皮毛,暑热伤肺则气短,肺虚腠理不固而汗出,汗多津伤故口干,
元气耗损则肢体倦怠、脉来虚弱。
【方解】
1、人参生肺津。麦冬清肺火。五味敛肺气。合之酸甘化阴。以清润肺金。是清燥救肺汤之先
声。
2、方用人参甘寒,益气生津;麦冬甘寒,清热养阴;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三药合用,以成
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之功。元气振奋,则短气、倦怠、自汗诸症可除;气足则津生,故口干之
症亦随之而解。
【应用集锦】
1、如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热在上焦肺之气分,用生脉散(人参9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加桔
梗;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用通关丸(滋肾丸)(黄柏(去皮,锉,酒洗,
焙) 知母(锉,酒洗。焙干)各30克 肉桂1.5克,梧桐子大100丸)
2、手心多汗是心阴不足的表现,故可从心论治,用生脉散益气敛汗、养阴生津。
3、肾气亏损亦会导致音哑。如果音哑与经行有关,且经行量少,故治疗应滋润肺阴,用生脉
散,去酸敛之五味子加玄参、麦冬、党参
4、孙真人生脉散,虽名为益肺,其实全在生肾水。盖补肾以生肾水,难为力,补肺以生肾水,
易为功。
【比较集锦】
1、颜面潮红
(1)实证:全部潮红,如酒醉的有热状态,如脑充血可见。表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里证用黄
连主剂(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
(2)虚证:
A、颊部潮红微透,虚火上炎,麦门冬、五味子类(麦门冬汤、生脉散)。
B、厥阴之上热下寒、手足厥冷而颜面上火,戴阳,也是虚证,附子剂(四逆汤)
C、瘀血:营养良好之女子,毛细血管如网眼,去瘀血剂(桃核承气汤)。
2、(1)气虚者,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
(2)血虚者,用四物汤。

(3)肾虚无火者,用肾气丸;肾虚有火者,用六味地黄丸。
(4)肺虚者,用生脉散。
(5)心虚者,用归脾汤或天王补心丹。
(6)肝虚者,用建中汤(小建中汤)。
(7)胃虚者,用四君子汤。
(8)脾虚者,用补中益气汤。
(9)郁症,用消遥散。
(10)伤风,用小柴胡汤或参苏饮。
(11)有热者,用二黄汤。
(12)胃热甚者,用竹叶石膏汤。
3、(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
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
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名家论述】
1、生脉散《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方源】《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人参五分(9克),麦冬八分(15克),五味子九分(9克)。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脉虚弱。
【方解】脉资始于肾,资生于胃,而会于肺。本方为署令汗出过多、津气耗伤所致,因署为阳
邪,最易耗伤气阴。肺主气,外合皮毛,暑热伤肺则气短,肺虚腠理不固而汗出,汗多津伤故
口干,元气耗损则肢体倦怠、脉来虚弱。方用人参甘寒,益气生津;麦冬甘寒,清热养阴;五
味子酸温,敛肺止汗。三药合用,以成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之功。元气振奋,则短气、倦怠、
自汗诸症可除;气足则津生,故口干之症亦随之而解。
【应用】
1、手心多汗手心多汗,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常见症状。袓国医学认为,手心为心包络所主,
心包络为心之外卫,故与心并论。前人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多汗是心阴不足的表现,故可

从心论治。治疗时,用本方益气敛汗、养阴生津。
2、舌裂舌裂是指舌体有裂纹,吃刺激性食物时发生疼痛,袓国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心主
血,血为阴。若阴血充足,则舌体丰满;若阴血不足,则舌生裂纹。治疗时,仍用本方养阴生
津。

经方补:四物汤(补血活血,血虚荣弱)
四物汤
【原文】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比例 2-3-3-2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剂量】
1、熟地黄12克,白芍9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组成】
地黄 白芍 当归 川穹
【时机】
1、补血活血。主治营血虚滞,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或冲任虚损,妇女月经不调,
月经量少或闭经,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涩。或妊娠将养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出及产后恶
露不下,小腹疼痛。
【禁忌】
1、口唇苍白、高度贫血者及胃肠虚弱、容易腹泻者不可用。
【应用集锦】
1、奶水如果没有办法排下来,最普遍的处方,是“四物汤”加“炒麦芽”。这个处方来自《奇
方异录》这本书里面。如果力量不够,就要重用桂枝,就可以把她整个奶水排下来,排到子宫
里面来,变成月经。为什么?就是因为桂枝能够将心脏的火导到小肠里面来。
2、母乳奶水不够的时候,可以用四物汤加一些四君子,就是八珍汤,比如说用人参白术呀,茯
苓甘草。那如果你用这些药再炖些老母鸡吃,或者我们之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那当归生姜羊
肉汤也会补血,也会补到这个奶水。
3、日本经方家经验:使用猪苓汤与四物汤合方治疗肾结核病,时时获得良好效果,后来用于慢
性膀胱炎也有良效。
4、营养、骨骼、血色:
(1)骨骼坚实、营养良好、肌肉紧凑肥满,多实证;
(2)肥满不结实,虚胖、色苍白、骨骼细小,气虚之证,黄芪为主剂(防己黄芪汤、黄芪桂枝
五物汤);
(3)瘦弱、血色差,多阴证且虚证;
(4)形体瘦但肌肉坚实、血色浅黑,多为血虚之证,地黄为主剂(四物汤、肾气丸);
5、四物汤与小柴胡汤合方用于产褥热。
6、周身如疥癬,痒甚,各种治疗无效者,丹栀消遥散合四物汤。
7、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
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袓国医学认为,多由于汗出当风所引起,是是
风、寒、湿、热等邪蕴于肌腠所致。
(1)症见日晡所加剧者,是风湿将化热之象。可用麻杏薏甘汤清宣利湿,使风湿去,其疹自
愈。
(2)症见遇寒即发者,是为寒湿之邪所引起。可用麻黄加术汤治疗,使微汗出则愈,不可大

汗,若大汗则湿邪不能去。
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均治荨麻疹,前者治寒湿性荨麻疹,后者治风湿性荨麻疹。也
可互用,病轻者用麻杏薏甘汤,病重者用麻黄加术汤;或先用麻杏薏甘汤。而病不愈者再用麻
黄加术汤。
(3)夜间发疹严重者,可用四物汤加苍术、防风,以活血驱风、除湿止痒。
(4)如果是风湿热三气所致。症见出皮疹,瘙痒难忍,遇热加重,或遇热即发者,为病邪偏重
于热。治疗时,用防风通圣散疏风清热,风疏热清,其症自愈。
(5)面部丘疹性荨麻疹,夏秋季多见。皮疹呈多形性,在风团上有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水疱,局
部发痒难忍,常因抓破而感染。袓国医学认为是汗出当风所致。治疗时,用荆防败毒散散风祛
湿。若服药后发疹更多者,为风湿之邪外出向愈之象,切勿以为病情加重而中断服药。
【比较集锦】
1、(1)四物汤真正滋补的时候用生地不是熟地,熟地炒过炮制过,虚热的人补药下去会更
热,用熟地嘴会破,用生地就不会了。
(2)生地可以大剂的用,瘦子当归用五钱,生地用一两,生地可以重用到二三两都可以。
(3)当归和生地专门补血的,补到脊椎骨上面去,脊椎骨生血的力量会很强。
【名家论述】
1、四物汤《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和剂局方》
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4克
【应用】
此为治妇人诸疾患之圣药。
本方主要用于贫血、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失调等;亦可用于月经异常、不孕症、血脉症、产前
与产后诸病(产后肢软无力、产后舌烂、产后血脚气)、皮肤病(干燥性)、痿躄(下肢运动
麻痹)、骨疽等。
【目标】
一般以贫血症,皮肤枯燥,脉沉弱,触诊腹软弱、脐上动悸者为目标。
对所谓妇人血脉症之神经症状有镇静作用。虽能治贫血,但因有泻血热与滋润作用,故口唇苍
白之高度贫血者,以及胃肠虚弱易泄泻者不用。
【方解】
方中当归、地黄有养血、镇静、滋润之功;芍药川芎行血化瘀,活化肝之郁血,泻血热。
本方为《金匮要略》芎归胶艾汤之变方,该方去阿胶、艾叶、甘草即是。
【加减】
四物汤脚气加减(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4克,木瓜、苍术各3克,薏苡仁5克)用于产后血
脚气,两下肢痿弱倦息浮肿者。
本方加龟板、石决明各3克,用于产后痿躄(下肢运动麻痹)、脊椎骨骨疽等
四君子汤合四物汤称八物汤(又称八珍汤),用于元气不足,气血两虚,胃肠虚弱,贫血而皮
肤干燥者诸病后周身衰弱,贫血,食欲不振,循环、消化系之机能衰弱者用之能补血强壮七物
降下汤;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4克,黄柏2克,黄芪3克,钩藤3克。

高血压之虚证,用柴胡剂与大黄剂无效者,肾障碍等有特效。此为大塚敬节氏之经验方。更加
杜仲3克名“八物降下汤”。
【主治】
《和剂局方妇人诸疾门》:“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冲脉、任脉乃司妇人生殖器
官之经络),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养生
法)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
时作寒热。”
《牛山方考》:“此方治血虚荣弱,一切血病,妇人调经,补血之本药也。”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参考《和剂局方》主治之药味,以滑血道为其手段。此方用之于血
虚,抑或瘀血、血块之类,以及脐腹积滞种种为害者。其活血通利作用,犹如门窗户枢之加
油,使之开阖(开闭)得利,一概补血者非也。东郭之说任脉(通正中线之经络)发为动悸,
水分穴(脐上1寸)抵抗而动筑(动悸)最剧者,不疑肝虚之证,如肝虚则肾亦虚,不限男女,
此处必动悸剧,此即地黄之目标”。此者,并非必定之目标。
【治验】
1.子宫出血
余往年在小仓城主小笠原公司工作。夫人年过50。某日突然子宫出血,动悸、眩晕、四肢振
颤、脉弦涩。投与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甘草,3帖出血已止。再进10余帖完全复常。此即《金
匮要略》芎归胶艾汤。(北山友松翁《医方口诀集》)
2.高血压病(七物降下汤)
57岁男子。头重,血压168/100毫米汞柱,尿中有蛋白服此方1个月后,血压降为150/90毫米汞
柱。2个月后尿蛋白转为阴性,血压140/80毫米汞柱,其后完全稳定。如此,易疲,舒张压高,
尿中有蛋白,疑为肾硬化者,即肾性高血压等用此方有效。(大塚敬节氏《汉方治疗实际》)
3.高血压病与贫血(八物降下汤)
60岁妇女,贫血性瘦型体质。主诉周身疲乏,肩酸痛,不眠。1年前血压升高,180/100毫米汞
柱经治持续不降。投与八物降下汤,周身疲乏完全消失,睡眠安宁,肩酸痛愈,颜面转佳,病
症均已驱除。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上下。
4.血脉症
34岁朝鲜妇女。4年前第2胎产后引起此病。即每日痛状不语。呼吸困难,吸气无力,动悸而心跳
欲止。肩酸痛如碎,腰痛,子宫下垂,冷汗如流,足冷如冰,迄今仍然如故,周身乏力,卧床
不起,精疲力尽而病倒于床上。面色1日7变,或黑或红,或苍白,或樱色,俗称七面鸟之人。
手无力而不能持箸(筷子),因忧郁而无所求,足底经常冒火或感觉发烧。4年来一切家务委托
他人,于数所一流大医院求治,每次皆无结果。反复漫无边际地诉说上述诸症。
营养中等,诊时颜面纯红,脉沉微弱,舌苔白,月经极少腹软弱如绵,脐旁动悸有压痛。余根
据此腹证,与脚气四物汤加减。此方去瘀血、泻血热,对妇人血脉症之神经症状有镇静之功。
服用本方霍然好转,2个月后自行料理一切家务。(作者治验《汉方治疗百话》)

经方补:参附汤(温补肾阳,回阳益气)
参附汤
【作者】权依经
【来源】《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方源】《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一两(30克),熟附子三钱(9克)。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回阳,益气,救说。
【方解】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壮真阳,二药合用,力专用宏,是一首大温大补、回阳
救脱之方剂。
【应用】
1、尿失禁尿失禁是指尿失去控制而不自觉地流出。祖国医学认为是肾阳虚衰,致使膀胱气化无
权,开合失司,只开不合。治疗时,用本方温阳益气,肾气得温,开合得司,其症自前。
2、阳缩阳缩是指阴茎收缩不能伸展。祖国医学认为前阴为肾所主,阳盛则伸,阴盛则屈。今阴
茎屈而不伸,是肾阳虚衰的表现,故用本方温补肾阳。肾阳得到温补,则屈者能伸,其症自
前。

经方补:四君子汤(脾胃气虚,气色痿黄)
四君子汤
【原文】
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方解】
1、党参甘温补脾养胃,补益中气;
2、脾虚生湿,白术健脾燥湿;
3、茯苓合白术健脾利湿;
4、炙甘草补中和胃。
【说明】
1、这是健脾胃的基本方剂。对于脾胃气虚、消化不良引起的四肢无力、食少便溏、面色晄白、
语言轻微、动则作喘、气短神疲、舌淡胎白等,效果良好。
【比较集锦】
1、(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
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
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名家论述】
1、四君子汤《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和剂局方》
人参、白术、茯苓各4克,甘草1.5克
上四味性温,味甘,似君子中和之德,故名四君子汤。与古方之人参汤相类似,即人参汤去干

姜加茯苓者。一般多加生姜0.5~1克,大枣1克用之。
【应用】用于因胃肠虚弱有贫血现象,元气衰弱之基本方剂。本方主要应用于胃肠虚弱、食欲
不振、贫血、呕吐、下利等;他如老年人与与虚弱者之出血、贫血严重、四肢无力症、痔疾、
脱肛、半身不遂、遗尿症、夜尿症等亦可用之。
【目标】以元气衰弱,胃肠虚弱与贫血为目标之各种疾患。脉软弱,腹证弛缓,张力不足性软
弱。以胃内停水,食欲不振,元气虚衰,全身乏力为目标。古人有云:贫血,颜面苍白,言语
无力,手足惓怠,脉无力之五症,即为四君子汤之目标。
【方解】人参味甘、性温,补五脏之元气,更能补益脾胃之元气;白术逐胃内停水,对胃下
垂、胃弛缓,有升提及收缩之效;茯苓导胃内水浊;甘草调协诸药,和五脏之不调。
【加减】
喘四君子汤:人参、厚朴、苏子、陈皮各2克,茯苓、白术、当归各4克,缩砂仁、木香、沉
香、甘草各1克,桑白皮1.5克。
胃肠虚弱者之喘鸣与呼吸严重困难时用之。胃不能接受其他药方者,肺结核晚期、肺气肿、肺
水肿、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等伴有严重胃障碍症状时用之。
【主治】
《和剂局方一切气门》:“治荣卫(养身体之血液,守身体之元气,神经作用)气虚,脏腑怯
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
邪瘴雾(含毒气之雾)气。”
《万病回春补益门》:“治肺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虛痞,痰
嗽吞酸,或脾胃虚弱,善患疟疾等症。”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主气虚。故见有一切脾胃元气虚诸证者,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虽
益气虚,但与参附相伍之方证颇异,即蓄饮于胃,胃中阳气不布,饮食不进,胃口日呆,胸膈
虚痞,咳嗽吞酸等。此方及六君子汤皆以饮食不振、气薄虚弱为主症。故脉诊腹诊以其力弱为
标准。与小柴胡汤、泻心汤等方证相差悬殊。”
《名医方考》:“面色痿白,言语低微,四肢无力,脉来弱者,此方主之。望之,面色痿白,
知其气虚;闻之,言语轻微,知其气虚;问之,四肢无力,知知其气虚;切之,脉来虚弱,知
其气虚。如是则宜补气。”
《经验笔记》:“余曾治虚人之痔疾,用四君子汤获大效,其其例不少。虚证之痔用补中益气
汤十之八九有效,用益气汤治疗无效之痔,用四君子汤而愈者,甚多。”
《疗治茶谈》“用四君子汤有一重要口诀。唇之血色少者,必为四君子汤主证。但此为痔及下
血之病人口诀。补中益气汤手足倦息为目标之一;四君子汤以颜面萎黄及唇色血少二证为目
标,从而理解益气汤与四君子汤之方意。益气汤颜面不萎黄,四君子汤虽不表现手足倦怠,但
不动之证为目标。
《名医方考》曰:上下出血太多,必与四物汤。四君子汤如春与夏,四物汤如秋与冬。天地之
间生万物者,春与夏;又枯万物者,秋与冬。此乃天地阴阳之道也。诸出血之证,若唇色痿
白,宜用四君子汤。”
【鉴别】
1、六君子汤:牌胃虚弱,痰饮。

2、补中益气汤:脾胃虚弱,手足倦怠,身热。
3、香砂六君子汤:脾胃虚弱,食积,痰饮。
【治验】
1、痔疾脱肛
①纪州毛利氏。患痔病已多年,肛门溃烂,时时出脓血,恶臭味甚。颜面萎黄,肢体倦怠,诸
药试之无效。求治于余,与四君子汤加黄芪、槐角。服及百余剂痊愈。
②同上之纪州之本间氏。患痔,脱肛疼痛严重。用四君子汤亦痊愈。(北山友松翁《医方口诀
集》)
2、慢性下利症
熊野之岩手氏。患泄泻(水泻样下利)已多年,腹胀,颜面不华,体瘦衰弱已极,与诸药不
愈。诊脉弱涩。故与四君子汤50余日,后加陈皮、木香,全然奏效。(北山友松翁《医方口诀
集》
3、食欲不振
①15岁女孩。素体衰弱,颜面不华,形体消瘦。1个月前经常呕吐,饮食不进,疲乏无神。因脉
微弱而手足冷。诊之,心下有振水音,大便日1行。与人参汤2~3日,呕吐止,食欲增进,第5日
周身出现浮肿,不眠。故与四君子汤,小便畅快,全然奏效。
②3个月男婴儿。2周前因不食乳,渐次消瘦。小儿科未确诊何病。腹诊,脐下塌陷且无力,无
下利及呕吐。与四君子汤,2~3日食欲增进,吸乳旺盛。《汉方治疗实际》

经方补:温胆汤(热呕吐苦,虚烦不眠)
温胆汤
【经典追踪】
半夏(三钱)云苓(三钱)陈皮(二钱)甘草(钱半)竹茹(三钱)枳壳(钱半)
大冢敬节剂量:半夏、茯苓各6.0 生姜3.0 陈皮2.5 竹茹2.0 枳实1.5 甘草1.0
【主治】
1、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
【方解】
1、竹茹以清膈上之火。加枳壳以利膈上之气。总求痰气顺利。而胆自宁。温之实清之也。用治
痰气呕逆为宜;
2、温胆汤以二陈汤,逐胃内停水;
3、竹茹解胃热,并有镇静作用;
4、枳实消心下痞,且能镇静;
5、加黄连、酸枣仁更能安定神经。
【应用】
温胆汤,隔腑求治之方也。热入足少阳之本,胆气横逆,移于胃而为呕苦不眠,乃治手少阳三
焦,欲其旁通胆气,退热为温,而成不寒不燥之体,非以胆寒而温之也。用二陈专和中焦胃
气。复以竹茹清上焦之热。枳实泄下焦之热。治三焦而不及于胆者,以胆为生气所从出,不得
以苦寒直伤之也。命之曰温,无过泄之戒辞。
【比较】
1、竹茹温胆汤(《万病回春》)
柴胡5克,桔梗陈皮半夏竹茹茯苓各3克,香附子人参黄连各2克,枳实甘草生姜(干)各1克
伤寒日数过多,其热不退,梦寐不宁,心惊恍惚,烦躁多痰,不眠者此方主之。
2、千金温胆汤(《千金方》)
半夏5克,陈皮3克,甘草竹茹各2克,枳实生姜(干)各1克。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根据《浅田方函》所载:“本无茯苓,今从《三因方》。或加麦门冬、人参。或加黄连、酸枣
仁。”因而加黄连、酸枣仁。
3、清心温胆汤(《古今医鉴》)
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3克,当归芍药川芎麦门冬远志人参竹茹各2克,黄连枳实香附菖蒲甘草各1

平旰解郁,清火化痰,除眩晕,治诸痫之疾。
【比较集锦】
1、(1)温胆汤:胃下垂症、胃弛缓,或虚证之不眠症。
(2)酸枣仁汤:不眠,疲乏不眠,虚烦性。
(3)竹茹温胆汤:不眠,咳嗽,胸内郁热。
(4)黄连解毒汤:不眠,充血,上冲,不安。

(5)甘草泻心汤:不眠,心下痞硬,恶心,下利。
(6)归脾汤:不眠,心劳,贫血。
2、失眠
(1)加减消遥散适用于肝气上亢所致失眠;
(2)温胆汤主要治痰饮及胆寒所致失眠;
(3)归脾汤则对心、脾虚时之失眠效果好;
(4)补心气之不足、治失眠处方中则有养心汤:人参2克、麦门冬3克、黄连1克、茯苓3克、当
归2克、芍药2克、远志2克、胨皮2克、酸枣仁(炒)3克、柏子仁2克、莲肉2克、甘草1克。
【名家论述】
1、温胆汤《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温胆汤《三因方》
半夏茯苓各6克、陈皮3克、竹茹6克、枳实甘草干生姜各1克(一般加黄连1克、酸枣仁13克)
【应用】用于弛缓性体质而有胃下垂症、胃弛缓,或虚证之不眠症。因胃症状好转之同时,不
眠亦可好转。本方主要用于不眠症,但与其并发之惊悸症、心悸亢进、气郁症、胃障碍等亦可
应用。
【目标】尽管主治病后虚烦,然而其目标应是体质较虚者,或病后神疲尚未恢复者,或胃下垂
症并发不眠症等。多数情况下脉也较虚,腹部略紧张,诉有心下痞,胃内停水。
【方解】
1、本方以二陈汤,逐胃内停水;
2、竹茹解胃热,并有镇静作用;
3、枳实消心下痞,且能镇静;
4、本方加黄连、酸枣仁更能安定神经。酸枣仁药源不足,用1克也能有相当的疗效。
【主治】
《三因方-惊悸门》“治心胆虚怯(心胆虚弱),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作不吉祥之梦),或见
异物,致心惊胆慑(心惊、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气短悸乏,或身倦自
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为驱痰之剂也。古人将淡饮谓胆寒,温胆乃温散淡饮也。此方源于
露枢流水汤,其力更优一层。为后世之竹茹温胆、清心温胆等之祖方也。”
又关于竹茹温胆汤,《方函口诀》云:“此方较竹叶石膏汤略实,用于胸膈郁热,咳嗽不眠
者。妇人杂病胸中郁热,咳嗽太甚者亦有效。不可拘于有无不眠。与千金温胆汤、三因温胆汤
二方相比较,其力充实,故称谓温胆、柴胡二方之合方者也。且不伍以黄芩而伍以黄连者,龚
氏(《万病回春》之著者龚廷贤)别具一格之趣意,应该深刻玩味。”揭示了类方三方之区别。
【鉴别】
1、酸枣仁汤:不眠,疲乏不眠,虚烦性。
2、竹茹温胆汤:不眠,咳嗽,胸内郁热。
3、黄连解毒汤:不眠,充血,上冲,不安。
4、甘草泻心汤:不眠,心下痞硬,恶心,下利。

5、归脾汤:不眠,心劳,贫血。
【治验】
1、不眠症与恶梦
30岁妇女。10年前患顽固性不眠症。现在悲叹犹如行尸走肉。颜面苍白,体瘦而衰,据说因弛缓
性体质而形成胃下垂症。2年前增加顽固性耳鸣,被不眠与耳鸣折磨得不欲再活下去。
此患者之不眠状态很奇特,刚欲入睡,即作恐怖恶梦而梦魇。各种恐怖场面依次展开,作连续
不断的地狱图画般的梦,因惊恐一醒,则不能再睡。各种安眠药,持续睡眠疗法,电击疗法均
无效,亦加入信仰团体,此六年间,不得一日安寐。
腹软脉弱,有胃内停水,故与温胆汤加黄连、酸枣仁,数日后出现疗效,1月后耳鸣减轻,完全
变成另外一个人。服药数月,其间虽亦有不眠,但大体上解除了10年来之苦恼,同其丈夫一起
到美国,来信说已上了大学。(作者治验《汉方临床》2卷11号)
2、不眠症与郁病
43岁男子。自23年前开始胃口不好,精神不佳,常为不眠而苦恼。1年前移居以后,变为小心翼
翼之神经质。精神不振,而且忧郁,为不安和失眠而苦恼。用各种治疗均无好转。神经科诊为
抑郁病。
乍一看并不怎么瘦,颜面亦不坏。但心下痞、脐傍动悸亢进。对此与温胆汤加黄连、酸枣仁
(各1克)。第1周后,心神安定,睡眠好转。前后服用3个月,胃症痊愈,体重增加,从不眠和忧
郁之痛苦中解脱出来,成为堂堂仪表。(作者治验《和汉药》32号)
3、不眠与健忘症
51岁戏剧演员,自两年前胃口不好,终日腹满。为了解除不眠症,养成了每天用酒服安眠药的
习惯。最近头脑不清,登台忘记台词,更奇怪的是气馁,同名演员相立于舞台时,面红、口
干、提心吊胆且动悸。处此情况,无法抑制,已不能在舞台任职,非常悲观。
形痩,面色一般,心下略有概抗。与温胆汤加减,不服安眠药亦可入睡。胃部症状亦大有好
转,1个月后不眠症、健忘症以及不安之感完全治愈,甚为喜悦。(作者治验《和汉药》132号)

经方补:温清饮(温补养血,清热泻火)
温清饮
【作者】 矢数道明
【出自】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正文】
《万病回春》
当归地黄各4克、芍药川芎黄芩各3克、黄连黄柏山栀各2克
【应用】温清饮为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载于明代龚廷贤所著之《万病回春-血崩
门》。有关其立方之记载:“妇人之血崩,稍久属虚热者,宜养血清火也。”四物汤温补养血
之剂;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之剂。因二方相合,具有治疗两者兼证之意,故冠以温清次之名。
本方除妇女血崩病之外,虽用于各种出血,但最常用者,为慢性顽固之皮肤粘膜疾患,特别是
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寻常性干癣、掌蹠脓疱症、皮炎、荨麻疹、贝切特氏综合症(眼症
少)等。
本方为一胃藏方之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荆芥连翘汤之基础,恩师森道伯翁企图用此改善
一贯堂医学三大体质(脏毒症、瘀血症、解毒症)之一的解毒症体质。
这些处方以清肝、湾肝等表示方名。因为均用于伴有肝功能之损害,故要考虑本方与肝功能、
或变态反应性体质之关连性。
【目标】温清饮系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为温补养血兼清热泻火之独特方剂,其应用范
围广泛。
其应用目标,多为皮肤黄褐色,枯燥如涩纸(6590。用于普通体质之疾患或慢性病程者,伴有肝
脏机能损害,球所谓变态反应性体质之皮肤过敏者。
再者,以本方为基础之柴胡清肝散、龙胆泻肝汤、荆芥连翘汤等,据一贯堂经验能改善解寒症
体质,有广泛的治疗领域。
【方解】
本方如前所述,为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其各自方意如下:
1、四物汤:当归甘温,生血、润血,入心与脾;芍药苦平,和血、活血,入肝与脾;川芎辛
温,润血、活血,入肝与心;地黄甘温,生血、润血,入心与肾。
总括上述,味甘性温,有生血、润燥、活血作用。据《万病回春》之说,因其为肝胆经之温补
剂,故能解释增强旰脏功能,改善肝之血流。
2、黄连解毒汤:黄连苦寒,清湿热、泻火,入肝、心、脾;黄芩苦寒,泻火、除湿,入肺与大
肠;黄柏苦寒,清热、去湿,入肾与膀胱丨山栀苦寒,泻上中下三焦之郁火,入心包、三焦。
总之,其成分皆为味苦性寒,有清凉解热作用,清血中之热,并解遍身之热。另据《万病回
春》之说,定为肝胆之清热剂,治热邪所致之肝功能障碍。
黄连镇肝气,治植物神经平衡失调所致之兴奋,心神不安,神经症,与黄芩配合以增强其作
用。故黄连解毒汤对上焦火旺,热性神经兴奋有良效。即温清饮为四物汤之潘朴养血与黄连解
毒汤之清热泻火相结合。
【加减】
用于皮肤疾患,多加连翘、荆芥各2克,薏苡仁5克;用于改善体质,多加柴胡4克、甘草2克。
据《万病回春》云:“崩漏(子宫出血)者,有新久虚实之不同也。初起属实热者,宜黄连解
毒汤也,稍久属虚热者,其时应一则温补养血,一则清解火热,此宜温清饮。”

【主治】
在《万病回春》本方之主治为:“治妇人经水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蒌黄,脐腹刺
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观其主治,除子宫出血之外,可用于有各种颜色之带下,贫血,
出现恶液质样之黄褐色者。但不只限于子宫癌等恶性肿瘤。
关于本方,前人口诀极少。《勿误方函口诀》:“此方有温清相合之妙,用于妇人漏下、或带
下,或男子下血不止者有效验。小栗丰后之室,下血不止已十年,面色蒌黄,腰痛如折,两脚
微肿,众医束手无策,余与此方而痊愈。”此例考虑为因子宫肌瘤,或息肉、或出血性子宫病
等所致之出血。
《牛山方考》述黄连解毒汤:“治妇人崩漏之症,血下如涌,身热甚,口渴谵语者,合四物
汤,取其煎汁并用棕榈炭有奇效。”又记载:“治妇人赤白带下,头面生热疮者合四物汤加白
芷、秦艽。”此即温清饮加减方。
【鉴别】
1、消风散:瘙痒,血燥,血热,痂皮,分泌物,口渴。
2、黄连解毒汤:瘙痒,实热,炎症,充血。
3、黄连阿胶汤:瘙痒,阴虚证、内热,枯燥,心烦。
4、茵陈蒿汤:瘙痒,里瘀热,胸中苦闷,脉紧。
5、桃核承气汤:瘙痒,瘀血,实热,少腹急结,便秘。
6、白虎加人参汤:癀痒,内外热,津液亏乏,干燥,充血,口渴。
7、十味畋毒汤:瘙痒,轻症,变态反应,改善体质、解毒、排毒。
8、三物黄芩汤:瘙痒,血热,四肢烦热,干燥。
9、当归饮子:瘙痒,虚证,血虚,风热,血燥。
【治验】
1.贝切特氏综合征
竹XXX33岁妇女。10个月前开始发病,口腔、舌、颊粘膜及阴部生溃疡,反复发作,下肢出现斑
点。阴部发生溃疡之前,恶寒高热非常痛苦。诊断为贝切特氏综合征入院。经各种治疗,均无
效。对此患者与温清饮加连翘,1个月后溃疡消失。未再发生新溃疡。4个月痊愈,2年以来未再
发病。
2、贝切特氏综合征
青XXX26岁妇女。患此病已1年。其初外阴部糜烂,行温泉洛而恶化,数月后口腔发炎,口腔出
现溃疡,随之阴部反复发生溃炼。特别是眼睑结膜、角膜亦出现溃疡,引起视力障碍。住入某
大学医院,诊为贝切特氏综合征,虽经各种治疗,但溃疡仍反复发作,体力越来越衰弱,毫无
疗效。此患者给与温清饮加连翘、薏苡仁、甘草,医院之妇科与眼科幷治,服药许久,食欲改
善,面色变好,体重增加,溃疡很快消失,未再新发,40日后允许出院。服用本方5个月,医院
说治愈而停药,虽1年间未发病,但2年后又发病。
3、皮肤瘙痒症
上XXX45岁男性。本例发病虽仅1周时间,但患者体质因素久远。此人为演员,讲究饮食,嗜好
饮酒。暴饮暴食持续1周以后,初在颈部发疹,瘙痒颇甚,瞬间扩展至全身,因痒夜间不能入
睡。患者皮肤已无原来之黑褐色且无光泽。枯燥如涩纸。因搔抓伤痕遍及全身,各处沾有血
痕。由于不能停止演出,在医院接受有限治疗,毫不见效。
发病之后不曾间靳。余认为本病生于湿毒加食毒、酒毒之热。故与温清饮加连翘、薏苡仁、朴
嫩(注:女偏旁),服之翌日瘙痒减半,10日后瘙痒感基本消失。继服两个月,污秽之皮肤色
变得光泽,患者甚为高兴。
4、慢性荨麻疹

八XX,18岁女孩。此人10年来每日皆出荨麻疹痒甚,全身各处皆发疹。患者虽为花柳界之小
姐,生来色黑,颜面体肤皆黄褐如涩纸,毫无姑娘之艳丽姿态。因此多年接受医院和专科治
疗,据说全然无效。于汉方药局相商,调服葛根汤、十味败毒汤、小柴胡汤、加味逍遥散等,
均未好转。
余认为此患者为一贯堂所称之解毒症体质的典型,与温清饮加柴胡、荆芥、薏苡仁、甘草。此
方服用10日显著好转,两个月以后,10年来几乎每日皆发之荨麻疹已不再出,极为高兴,其后颜
面及全身肌肤皆变白,已令人认不得。据说已成为亲戚和朋友大加评论之事。
5、变态反应体质
小XXX,58岁妇女。此妇女即所谓变态反应性体质者,用阿斯匹林引起可怕的反应,每当使用
新化妆品等即突然起疹。10年俞曾使用染发剂,发生严重癍疹(皮炎)。为流水般之分泌物而苦
恼。
本症约10个月前开始,颜面、颈部发为赤色丘疹,瘙痒颇甚,如受强光刺激一样疼痛。皮肤黑
褐色枯燥如涩纸。因而与温清饮加荆芥、薏苡仁。
据说此妇女嗜好本方煎液之香味,亦喜欢服药。其疗效显著,服药数日后开始好转,70日痊
愈。皮肤颜色亦已变漂亮。本方味苦,异常难饮,但合证嗜味,比香味还令其满意。
6、毛孔性角化症
神XXX,65岁男性,都下之农民。3年前开始患本症,下肢(特别是大腿外侧)、上肢(以肘关节
为中心上下之伸侧)、腰部、臀部、下腹部等处,密生无数米粒大园锥状丘疹,其尖端坚硬,粗
涩,呈黑褐色。其好发部位及性状,类似毛孔角化症(Keratosis pilaris)。但是此人为老年发病,
顽固增生且庠甚,血痕不绝。
余对其皮肤黑褐如涩纸,如松树皮,如鲨鱼皮,痒甚,认为乃湿热、血热、血燥之重症,与温
清饮加连翘、荆芥、薏苡仁、大黄。此人既往史有梅毒。
由于服用本方,虽大便通畅,痒感减轻,但胸腹部及上肢之丘疹经过1年以上才消失。大腿部尚
未消失,黑褐色变为黄褐色,稍软,略扁平。因季节变化作痒明显,希望于春秋之初服药。治
疗之后5年,至今未送到痊愈,但治疗经过良好,可谓治愈一半。
7、血脉症(灼热症)
赤XXX45岁妇女。8年前开始出现,易疲乏,咽喉肿,眼球充血,感到最痛苦者,为全身性灼热
感,其感觉如同进入熔矿炉之中。全身充血深红,心跳欲止。此灼热感多起于疲劳之后,多则1
月发生23次。每月之中约有三分之二为这些症状而苦恼。
洗澡则全身深红如煮烫,附近之人皆吃惊。因害羞每曰清早即去钱汤。此患者5年前行子宫肌瘤
手术,其时卵巢亦切除。
脐左至下腹部有抵抗压痛,为瘀血之故,投与桂枝茯苓丸无效。按常规此灼热感以清热泻火之
黄连解毒汤主之,但又因已切除子宫和卵巢等,经脉虚损需要温补养血,故与温清饮当有卓
效,服药3个月,数年之灼热感基本痊愈。
8、掌跖赤裸
石XXX42岁男性。幼年即头生湿疹,皮肤经常粗糙。多年来,两手掌与足跖皆粗糙、痒、痛、
生皲裂、表皮完全剥脱,已成赤裸。而且全部指趾红肿、崩裂至根,如黄腊状。皮科虽诊为湿
疹,外观如掌跖脓疱症,但无脓疱。
营养佳,体重62公斤,颜面一般,脉无异常,血压(130/80毫米汞柱)正常,舌有白苔,头晕眼
花,颜面经常发烧。大小便一般。腹诊有力而平坦,更无胸胁苦满,亦不见瘀血症。卧床得温
则剧烈瘙痒。为实热燥证,与温清饮加连翘、薏苡仁,外用紫云膏。
2周后复诊,感到略有好转。至今虽手指指纹看不清,但可看到少许新生的指纹。患者因长期有
蓄脓症,希望此方加减,故与温清饮合一贯堂之荆芥连翘汤加辛夷,继服两个月。余想外用紫
云膏亦能见效。3个月之后来院时,全身赤裸好转,接近正常皮肤颜色。不裂,痛痒亦止,逐渐
趋向痊愈。更继续服药。

9、温清饮治血小板减少性紫斑
高XXX51岁男性。初诊于1975年6月。主诉经常衄血,并且多处发生紫斑。医院诊为血小板减少
性紫斑病,虽加以治疗,衄血仍不止。血液检查之结果血小板12万/微升,红细胞385万/微升,
血压持续在190/90毫米汞柱。
体格好,肥胖,颜面色赤充血。腹诊右季肋下有抵抗压痛,胸胁苦满,血压初诊时190/90毫米汞
柱。诊为血热上冲而与温清饮加柴胡,服用1个月后,疗效显著,衄血甚少,血小板增1万至13万
/微升,红细胞达到400万/微升,自觉良好,之后血小板已达14万/微升,红细胞已达470万。
微升。血压有下降趋势,现为170/90亳米汞柱,精神亦佳,尚在继续服药。
10、加味逍遥散合温清饮治颜面黑皮症
醉XXX子43岁妇女。患者9岁时患肺结核,住院治疗6愈。自那时起颜面发疹。10年前生产,之后
皮肤粗糙痒甚,皮肤变为褐色。面部尤甚,为黑色。生计不顺,经常着急。体质营养一般,血
压130/90毫来汞柱,腹部平坦,唯胸胁满。脐左侧略有抵抗压痛。
曾考虑用逍遥散,但觉得药力不足,而温清饮又过于强劲,便与此二者之合方。
服用2周之后,无不适,精神好转,痒减少,颜面黑褐色及全身皮肤褐色已变浅。于是希望继续
服药,1个月,两个月逐渐变浅,皮肤出现光泽,4个月后,皮肤褐色已不明显,黑皮症如此顾
利治愈,实属可贵。(作者治验《汉方治疗百话》5集)
【考察】
上述之外,诊为本方证虽已投药,但未取得预期效果者尚有数例。从上述治疗经验来看,适用
本方之诸条件大体如下:
1、本方证多有慢性病程,或具有本方证之体质而发生急性症状者。
2、适应本方之体质者,多为皮肤黑褐色,黄褐色,或枯燥如涩纸状。
3、皮肤之状,多为丘疹性湿疹,无分泌物,偏于枯燥,痒甚,由于搔抓残留血痕。
4、粘膜之状,溃疡反复出没,此时尽管皮肤色白用之也应效。
5、脉象不定,但不甚弱,腹证多在心下和肋骨弓下有抵抗,类似柴胡证。或脐傍下如有瘀血之
抵抗和压痛。
当然皮肤亦有正常不枯燥者。有意义的是,适宜本方者多喜欢此药之苦味和香气。
余以“对于肝障碍之汉方药”为题,已于日本国际医学协会之治疗座谈会上发表。其中早已涉
及温清饮。现将其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肝障碍时用中药大概分两类,
1、有炎症充血者之攻药,此类性寒味苦,有消炎作用,如柴胡、黄连、黄芩、黄柏、山栀、龙
胆草等,古人作为泻肝之剂。
2、非炎症,贫血者,应用甘温补剂,即甘草、人参、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等。
同为肝障碍,但因病情不同而用药亦异,以此相互配伍,组成各种处方,如肝障碍伴有皮肤瘙
痒症,属于2类者用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即四物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属于入类者以黄连、
黄芩、黄柏、山栀,即黄连解毒汤治疗;还有以此两种处方相合之温清饮为宜者。
再者,肝障碍特有之皮肤污秽黄褐色、黑褐色,服用这些药后逐渐变成洁净,变态反应性体质
可渐次改善。这里所言之事例,以上述第3和第5治验即为代表。
然而,如果检查尿胆原,即使症状好转,但尿胆原及其它各种捡査结果不一定好转。
上述皮肤之色一般者,不见枯燥状态者亦有效。那些皮肤上或有斑点,或手掌角化症,由于有
血热、湿热者,搔之容易出血,随处可见。本方为相当强之苦味剂,但是前曾述及,适宜本方
者多喜好此苦味,值得注意。

经方补:乌蛇荣皮汤(治皮肤病,养血活血)
乌蛇荣皮汤
【原文】
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
克,定风丹60克,白蘚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作者】李可
【出自】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应用】
1、方中桃红四物合桂枝汤,养血润燥,活血祛淤,通调营卫。定风丹(首乌、蒺藜对药)滋养肝
肾,乌须发,定眩晕,养血驱风止痒;丹皮、紫草凉血解毒;白蘚皮苦咸寒,入肺与大肠、脾
与胃四经,功能清湿热而疗死肌,为风热疮毒、皮肤痒疹特效药。服之,可使溃烂、坏死、角
化之皮肤,迅速层层脱落而愈,脾胃虚寒者酌加反佐药,本品对湿热黄疸,兼见全身瘙痒者,
对症方加入30克,一剂即解。乌蛇肉一味,归纳各家本草学论述,味甘咸,入肺脾二经,功能
祛风、通络、止痉。
2、治皮毛肌肉诸疾,主诸风顽癣、皮肤不仁、风瘙隐疹、疥癣麻风、白癜风、瘰鬁恶疮、风湿
顽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实是一切皮肤顽症特效药。又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含多种微量
元素,钙、铁3、磷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营养丰富,美须发,驻容颜,延年益寿。诸药相合,
可增强体质,旺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
【说明】
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患者痛苦缠绵,醫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故
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
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我辈虽在医学
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名家论述】
1、乌蛇荣皮汤《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唐容川氏有一句名言:“一切不治之症,皆由不善祛淤所效。”可谓一语中的!“治风先治
血,血行引风自灭。”中医学“风”字,包罗万象,可统括一切痒痛难忍、顽麻不仁、风瘙隐
疹、白驳风(即今之白癜风)、顽癣湿疹、皮肤角化等皮肤病以及口眼.斜、半身不遂等内风为
患。养血活血祛淤法。可通调营卫,肝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
实足治疗皮科的基本大法。但仅凭活血化淤一法,远不能尽愈诸疾。余狗尾续貂,赘加数则:
一、肺主皮毛而卫外,皮病治肺。虚则补之以生芪,重用60克以上,益肺气而运血,兼有化腐
生肌敛疮之妙,实是疮疡要药;实则以麻黄、桔梗、白芷辈宣肺气,开表闭,以通毛窍之气,
开门逐盗。阻断病邪深入。
二、脾主四肢、肌肉、肢节病久不愈者,以四君健脾化湿;由皮毛而入肌肉,邪入又深一目,
加葛根透发于外。
二、心主营,肝主血。久病或老人、虚人血虚内燥化风,养血活血柔润之;毒入血分,以黑芥
穗,皂刺透发于外。
四、积年痼疾,必蕴非常之毒,用狼毒3克于对症方内攻毒,立见转机。

五、情志为病,五行生克制化乖乱,疏肝解郁,抑强扶弱。气有余便是火,五志过极化火,勿
治热,但降气(赭石30克),气降火即降。火盛灼阴,养阴配阳。
六、整体失调,补肾固本,加肾四味。
七、食少便溏,胃气已伤,停泊局部,重建中气。
八、阳虚显露,以阳和汤组方。
九、五色与五色相应,凡病色苍白,萎黄欠华者,温养脾肺;面部见灰暗,或隐隐透黑者,为
肾色外露,下元必虚,改投阳和。色赤为火,湿热化毒者,重用白蘚皮,清湿热疗死肌;或暂
用泻火解毒,中病则止,以护胃气。色淡红,嫩红,或鲜红夺目者、类同浮阳飞越或火不归
原,必兼见自汗而喘,为虚极欲脱之危象。彻底抛开局部,亟亟敛肝救肾——张锡纯氏“来复
汤”(人参,山萸肉,白芍,生龙牡,炙草),傅山引火汤(儿地,盐巴戟肉,二冬,云苓,五味
子)加油桂2克(水丸先吞),参附龙牡救逆汤。
十、疮毒内攻,危及生命,攻毒承气汤扫荡血毒。
十一、若皮肤病慢性感染,脓肿,溃疡,正虚邪恋,借重半阴半阳证十味神效汤加减进治(生
芪,当归,川断,炮甲珠,二花,香附,甘草,生姜,上肢加桂枝,下肢加牛膝)。
病变万千,难以预见。见病治病,专科大忌!以人为本,照顾整体,顾护脾肾元气,为第一要
著。万病皆然,不独皮科。

经方补:消遥散(肝郁脾虚,血虚气逆)
逍遥散
【原文】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15g,薄荷、炙甘草各6g。
上为粗末,每服两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 ,不拘
时候。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
1、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
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
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用法】
1、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日三次。
2、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3、亦有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组成】
柴胡 当归 芍药 白术 茯苓 姜 薄荷 甘草
【方解】
1、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调达,为君药;
2、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
3、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
4、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
5、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为佐药;
6、用法中加入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7、烧生姜温胃和中,为使药。
【应用】
1、本方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临床应用以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
不调,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比较】
1、定经汤适用于肾精亏损,肝郁气滞之经血先后无定期。而消遥散则适用于肝郁脾虚之证。
【应用集锦】
1、《中医临证备要》腋下结核如卵,皮色不变,多因肝气痰浊凝滞而成,俗称痰核,实即瘰疬
一类。参考方剂:消遥散,消瘰丸。
2、(1)乳腺炎多发于初产妇,常因乳汁不通,以致瘀结而引起继发性感染之炎症。症见局部
发热、疼痛难忍等。乳房为肝经循行之部位,肝胆相表里,伴有发热为表证之征象,故从肝经
之表的少阳经论治,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邪,加全瓜蒌以散结,加黄连以清热,取
《伤寒论》小陷胸汤的高者陷之之意。

(2)乳腺炎是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初产妇哺乳期,因乳汁不通,瘀结化热,形成局部红
肿热痛,甚而引起全身发热。若未成脓者,可用小陷胸汤,以软坚散结,清泄热邪。瘀结散,
热邪清,其病自愈。
(3)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内腺管腺体增生胀大,按之不痛,袓国医学认为是肝郁所致,消遥
散。
(4)乳腺增生症是妇女的常见病。若乳腺增生伴有脉象虚弱者,黄芪建中汤合消瘰丸以补虚散
结。
3、(1)小建中汤也时常被用在治疗肝病上。治肝,我们时常用苦温化湿法,像乌梅丸、吴茱
萸汤等,最浅的治肝处方就是小建中汤了。所以遇到肝病的病人,我们给病人吃小建中汤就是
怕肝木剋到土,就是肝肿大压迫到脾脏,小建中汤能够健脾阳。
(2)肝寒时,肝会肿大,会将脾脏顶起来。脾脏也肿起来。一般肝脾肿时,是寒症,我们开温
药。
(3)肝炎、肝肿大顶到胃,没有胃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就是小柴胡汤。没有胃口,可以
加白术三钱、茯苓四钱;病人身发黄,精神很好,加茵陈;如果病人虚烦不得眠,加栀子。
(4)肝大、脾大肝脾位于胁下,肝脉布于胸胁。肝大、脾大是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故从少
阳以疏其气,气行则血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取小柴胡汤加减中的去大枣加生牡蛎之法。
(5)肝大、脾大,属于袓国医学的胁痛、积聚或癥瘕等病证范围,多因情志郁结、饮食失节等
引起肝脾两伤,肝失疏泄条达,以致肝气郁结,故两胁胀痛。气郁则血行不畅,形成气滞血
瘀,发生肝大、脾大。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可用消遥散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4、(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系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症见
易激动、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多汗、心悸、脉数等。肝主情志,肝气郁结则急躁易怒。治
疗时,用消遥散疏肝解郁,再合消瘰丸,软坚散结。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抑阳。
5、腮腺炎俗称痄腮,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急性高热过后,腮腺肿大不散者,可用消遥散
合消瘰丸治疗。因该部位属少阳经脉所循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厥阴属肝,发热过后,病属
里证。故呼吸道隔离治疗后,用消遥散合消瘰丸,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比较集锦】
1、失眠
(1)加减消遥散适用于肝气上亢所致失眠;
(2)温胆汤主要治痰饮及胆寒所致失眠;
(3)归脾汤则对心、脾虚时之失眠效果好;
(4)补心气之不足、治失眠处方中则有养心汤:人参2克、麦门冬3克、黄连1克、茯苓3克、当
归2克、芍药2克、远志2克、胨皮2克、酸枣仁(炒)3克、柏子仁2克、莲肉2克、甘草1克。
2、(1)(邪)气实(正)气虚,羸弱而难施:方用补正之药佐以祛邪之品:人参一钱,白术
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三钱,白芍三钱,麻黄一钱,半夏一钱,水煎服。
(2)气陷,补中益气汤;
(3)气衰,六君子汤∶
(4)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
(5)气虚,则用四君子汤;
(6)气郁,则用归脾汤;
(7)气热,则用生脉散∶
(8)气喘,则用独参汤;
(9)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

(10)气壅滞,则用射干汤∶
(11)气逆,则用消遥散。
(12)气实:壮盛而易察:枳壳五分,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山楂十
粒,柴胡一钱,白芍三钱,炒栀子一钱,水煎服。
【名家论述】
1、加味逍遥散/丹栀逍遥散《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和剂局方》
当归、芍药、白术、茯苓、柴胡各3克,牡丹皮、山栀各2克,甘草1.5克,生姜、薄荷叶各1克
【应用】用于虚证体质之肝功能障碍,尤以妇女为多,并伴有神经症状之各种疾患。
本方主要用于更年期障碍(血脉症)、月经不调、流产、人工流产与输卵管结扎后所引起之各
种神经症状;亦可用于不妊症、结核病初期症候、尿道炎、膀胱炎、带下、产后口腔炎、湿
疹、手掌角化症、肝斑、肝硬化、慢性肝炎、疳积、便秘等。
【目标】一般认为本方用于少阳虚证有肝病者。即以小柴胡汤之虚证,轻度胸胁苦满,容易疲
乏,并伴有各种神经症状者为目标。
主诉四肢倦息、头重、脑晕、失眠、易怒、逍遥性热感(常有不固定之灼热感)、月经不调、
午后上逆感与颜面潮红;又背部恶寒或蒸热感,汗出等均可列为本方之参考证。
【方解】当归、芍药、柴胡为主药。
1、当归补血、润燥、散内寒,为温经祛瘀与补血之剂;
2、芍药科血脉,缓中止痛,为缓和性之镇痉、镇痛药,与当归合之能疗血症;
3、柴胡疗胸胁苦满,寒热往来以及腹痛等,为解热健胃药,乃半表半里少阳经肝病(亦可用于
神经症状)之主药;
4、牡丹皮和血,破坚祛瘀,为消炎驱瘀血药;
5、山栀治疗心烦、身热、黄疸,为消炎性镇痛止血药,且能宁神安眠;
6、白术、茯苓、甘草有健胃利尿之效;
7、薄荷清凉,开胃利胸膈,与生姜合之,促进药物吸收。
诸药协同,治疗少阳病虚证所致之神经症状以及其他病证。
【加减】手掌角化症与汗疱加地骨皮、荆芥各2克为宜。妇女患顽固皮肤病、湿疹者合用四物
汤,即加川芎及地黄各3克。
【主治】
《和剂局方·妇人诸疾门》(逍遥散之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
心忪频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营卫不和、痰咳潮热、肌体赢瘦,渐渐成骨蒸。”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以清热为主,用于上焦血症有效。故对逍遥散证之头痛面热、肩背
强、鼻衄等效佳。又能清利下部湿热(尿不利伴有发热、淋疾性病者),故用于妇女淋病,龙
胆泻肝汤证等之虚证者有效。又男人妇女周身如疥癬,痒甚,各种治疗无效者,此方合四物汤
有效。华岗氏以此方加地骨皮、荆芥,治鹅掌风(手掌角化症)。据老医所传,大便秘结朝夕
不通者,不拘何病,若用此方,大便通通畅则诸病平息。即与用小柴胡汤通津液之意相同。”

【鉴别】
1、小柴胡汤:少阳病,实证,胸胁苦满。
2、柴胡姜桂汤:少阳病,腹部动悸。
3、补中益气汤:虚劳,虚甚,无神经症状。
4、当归芍药散:血证,疲劳,无胸胁紧张。
5、抑肝散加陈皮半夏:血证证、多怒,不眠,神经症,由胸胁至心下动悸。
【参考】
1、《汉阴臆乘》对本方说明:“此方用于妇女之以神经症状为主诉的一切申诉有良效。距今数
十年前,一般医师对于妇女病几乎都用此方。本方之目标为月经不调、忽冷忽热、午后上逆及
额红者佳。或妇女易动肝气(容易发怒,神经质)、好嫉妒、火气上逆而颜面发红,眼角上
吊,即发狂之症亦有效。对男性久患肝积用之亦效。”
2、上述诸症,年久痛苦,愈益变虚,腹腹部大动脉悸动亢进者,与抑肝散加陈皮、半夏为佳。
笔者在《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4卷1号曾发表“加味逍遥散之临床研究”。
3、195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新经验交流大会”有对肝硬化中医疗法的报
告,其中作为早期治疗法,首先刊载丹栀逍遥散(即加味逍遥散)。即本方用于“早期肝硬
化,胁下疼痛(肝疝痛),肝肿大,腹胀,口干口苦,头痛,小便黄或衄血,牙齦出血等,无
腹水者效果尤佳。
关于上述情况,笔者曾在《日本医事新报》1837号发表,《汉方百话》里亦曾刊载。
【治验】
1.血脉症
33岁妇女。主诉自3个月前头重如裹,动悸,右下腹痛,排尿时不适,有残尿感,口渴,噯气,
时时恶寒。生育子女2人,曾做5次刮宫术,数年前做输卵管结扎术。营养良好,但面色不佳,
贫血、腹软、脉弱为虚证。此即所谓“妇人月月经不调,头目昏重,尿道涩痛”证。故与加味
逍遥散,服后诸症减轻,1个半月完全恢复健康。由于刮宫人工流产、输卵管结扎引起之植物神
经失调症,患加味逍遥散证者较多。(作者治验《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4卷1号)
2.血脉症
41岁主妇。体瘦,贫血,颊部有许多肝斑。1年前闭经,其后经常出现全身不适感。如头痛眩
晕,颈项酸痛,易晕车,情绪不舒则全身汗出,善怒易兴奋,事事不称心如意。脉平,腹诊心
下微现紧张。据其月经不调,心悸频红,头目眩晕,符合肝郁症。故与加味逍遥散,服用10
日,请症好转,40日肝斑消失,面色转佳,月经正常。(作者治验《和汉药》130号)
3.肝硬化
40岁男子。因肝硬化入某大学医院。入院前在一次高尔夫球练习中大呕血及便血,并出现黄
痘,黄疸指数100以上。手术中发现胃溃场及十二指肠溃病,并予切除。术后黄疸加深,且晦
暗,脉弱数,体温37.2℃,舌干燥无苔,腹诊,心下部手术疤痕处轻度紧张。服加味逍遥散食欲
好转,精神恢复,黄疸减轻,黄疸指数日渐下降,2个月后恢复正常。出院后在国外旅行1个
月,其后从事一般工作。患者定时到医院做肝功能检査,常因疲劳或饮酒之故,检查时可出现
恶化现象。(作者治验《汉方临床》8卷1号)

经方补:血府逐淤汤(胸中血瘀,养血活血)
血府逐淤汤
【原文】
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 枳壳二饯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 桔梗一钱半川芎
一钱半牛膝三钱 水煎服。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作者】王清任
【出自】《医林改错》
【主治】
1、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组成】
甘草 牛膝 柴胡 当归 附子 桔梗 枳壳 芍药 川芎
【方解】
1、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配合。
2、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淤血去而有不伤血。
3、柴胡、枳売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
4、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
5、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
6、甘草缓急,通百脉以调和诸药。
【应用】
1、牙疳:
牙者骨之余,养牙者血也。伤寒、瘟疫、痘疹、痞块,皆能烧血,血瘀牙床紫,血死牙床黑,
血死牙脱,人岂能活,再用凉药凝血,是促其死也。遇此症,晚服一付通窍活血汤 ,早服血府
逐淤汤一付,白日煎黄耆八钱,徐徐服之,一日服完。一日三付,三日可见效,十日大见效,
一月可全愈。纵然牙脱五、七个,不穿腮者,皆可活。
2、出气臭:
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气管与血管相连,出气安得不臭?即风从花里过来香之义。晚服通窍
活血汤,早服血府逐淤汤,三、五日必效,无论何病,闻出臭气,照此法治。
3、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
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耆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
好,百方下放,用此方一剂而愈。
4、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疼,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瓜蒌、陷胸。
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疼立止。
5、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
方五付全愈。
6、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设一齐问病
源,何以答之?
7、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
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下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淤汤,
一、两付而汗止。
8、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
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
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全愈难。
9、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
两付,血活热退。
10、瞀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按:瞀闷就是目眩晕厥、神志混乱)
11、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
12、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全愈,外无良方。
13、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
呃气。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汤、承气
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
效者。相传咯忒伤寡,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
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14、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15、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16、小儿夜啼:
何得百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付全愈。
17、心跳心慌:
心跳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18、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
付,可除根。
19、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20、干呕:
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21、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22、也可用于淤血头痛。
【说明】
1、有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加味组成。
【应用集锦】
1、牙疳(严重的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流腐臭脓血)等,牙者骨之余,养牙者血也。遇此症,
晚服一付通窍活血汤,早服血府逐淤汤一付,白日煎黄芪八钱,徐徐服之,一日服完。一日三
付,三日可见效,十日大见效,一月可全愈。纵然牙脱五、七个,不穿腮者,皆可活。
2、口中出气臭: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气管与血管相连,出气安得不臭?即风从花里过来香
之义。晚服通窍活血汤,早服血府逐淤汤,三、五日必效,无论何病,闻出臭气,照此法治。
3、头痛:
(1)外感表证: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
(2)积热里证: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
(3)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耆可愈;
(4)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用血府逐淤汤一剂而愈。
4、胸痛:
(1)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柴胡9克、白芍9克、桔梗9克、甘草6克)可愈;
(2)后通背亦疼,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可愈。
(3)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
(4)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血府逐淤汤一付,疼立止。
5、(1)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
七年,血府逐淤汤五付全愈;
(2)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血府逐淤汤三付而愈。
6、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
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
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血府逐淤汤可效,全愈难。
7、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血府逐淤汤一、两付全愈。
8、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血府逐淤
汤服十余付,可除根。
9、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血府逐淤汤应手效。
10、 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血府逐淤汤可愈,重者两付。
11、心跳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血府逐淤汤百发百中。
12、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血府逐淤汤必好。
13、心主血,喜伤心,大笑不止则血必淤,气必滞,肝郁血淤,阴亏气弱,可用血府逐淤汤加
郁金、钩藤等理气解郁安神之品而愈。
14、舌苔瘙痒: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血淤气滞不通则舌窍不利而瘙痒不止。血府逐淤汤善于
活血祛淤,更加柴胡、橘红、桔梗理气和解,使气血调达,舌窍畅则淤自消。
15、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
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无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
血府逐淤汤,一、两付而汗止。
16、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

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府逐淤汤,血活热退。
17、夜睡梦多,是血瘀。血府逐淤汤一、两付全愈,外无良方。
18、呃逆(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
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呃气。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古人不知
病源,以橘皮竹茹汤、承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
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寡,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
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血府逐淤汤,无论轻重,一付即效。
此余之心法也。
19、(1)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血府逐淤汤极效。会厌逐淤汤也可。
(2)食入气呛,因而哽噎不下者,肺气不下降也。宜降脾平胃散:百合三钱阿胶二钱半夏三钱
麦冬三钱杏仁三钱枳壳一钱细辛五分五味七分。
20、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血府逐淤汤若神。

经方补:消瘰丸(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消瘰丸
【原文】
1、《医学心悟》:元参(蒸)、牡蛎(煅,醋研)、贝母(去心,蒸)各120克,每服9克,温
水下,日二服。
2、衷中参西:牡蛎(煅)10两,生黄芪4两,三棱2两,莪术2两,朱血竭1两,生明乳香1两,生
明没药1两,龙胆草2两,玄参3两,浙贝母2两。
【作者】程国彭
【出自】《医学心悟》
【应用集锦】
1、《中医临证备要》腋下结核如卵,皮色不变,多因肝气痰浊凝滞而成,俗称痰核,实即瘰疬
一类。参考方剂:消遥散,消瘰丸。
2、(1)乳腺炎多发于初产妇,常因乳汁不通,以致瘀结而引起继发性感染之炎症。症见局部
发热、疼痛难忍等。乳房为肝经循行之部位,肝胆相表里,伴有发热为表证之征象,故从肝经
之表的少阳经论治,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邪,加全瓜蒌以散结,加黄连以清热,取
《伤寒论》小陷胸汤的高者陷之之意。
(2)乳腺炎是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初产妇哺乳期,因乳汁不通,瘀结化热,形成局部红
肿热痛,甚而引起全身发热。若未成脓者,可用小陷胸汤,以软坚散结,清泄热邪。瘀结散,
热邪清,其病自愈。
(3)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内腺管腺体增生胀大,按之不痛,袓国医学认为是肝郁所致,消遥
散。
(4)乳腺增生症是妇女的常见病。若乳腺增生伴有脉象虚弱者,黄芪建中汤合消瘰丸以补虚散
结。
3、(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系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症见
易激动、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多汗、心悸、脉数等。肝主情志,肝气郁结则急躁易怒。治
疗时,用消遥散疏肝解郁,再合消瘰丸,软坚散结。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抑阳。
4、腮腺炎俗称痄腮,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急性高热过后,腮腺肿大不散者,可用消遥散
合消瘰丸治疗。因该部位属少阳经脉所循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厥阴属肝,发热过后,病属
里证。故呼吸道隔离治疗后,用消遥散合消瘰丸,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5、颈淋巴结结核溃烂是结核杆菌所引起,其溃烂常经久不愈。袓国医学认为从虚得之,故用虚
劳诸不足的黄芪建中汤合消瘰丸(生牡蛎、浙贝母、玄参各等份)补虚、清热、化痰、软坚软
结。如腮腺炎溃烂者,亦同上法治疗,因其部位相同,同为溃烂虚损。
【名家论述】
1、瘰疬《医学心悟》
瘰疬者,肝病也。肝主筋,肝经血燥有火,则筋急而生瘰,瘰多生于耳前后者,肝之部位也。
其初起即宜消瘰丸消散之。不可用刀针,及敷溃烂之药。若病久已经溃烂者,外贴普救万全
膏,内服消瘰丸,并逍遥散,自无不愈。更宜戒恼怒,断煎炒,及发气、闭气诸物,免致脓水
淋漓,渐成虚损。患此者可毋戒欤!

消瘰丸 此方奇效,治愈者不可胜计。予亦刻方普送矣。元参(蒸)牡蛎(醋研)贝母(去心
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

经方补:引火汤(虚火咽痛,夜重日轻)
引火汤
【原文】
熟地一两;元参一两。白芥子三钱,山茱萸四钱,北五味二钱,山药四钱,茯苓五钱,肉桂二
钱,
水煎服。
一剂而痰声静,痛顿除、肿亦尽消,二剂全愈。
【作者】陈士铎
【出自】《石室秘录》
【主治】
1、如果喉肿闭塞,勺水不能下,可用附子一个,补骨脂五钱。各研末,调如糊作膏,布摊如膏
药,大如茶钟。贴脚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时辰,喉即宽而开一线路,可以服药矣。
【方解】
1、熟地、山茱萸、五味之类,纯是补肾水圣药;
2、茯苓、山药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
3、元参以消在上之浮火;
4、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
5、上焦既宽,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热,则龙雷之火有不归根于命门者乎。
【应用】
1、虚火,夜重于日,清晨反觉少轻;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
【名家论述】
1、引火汤《石室秘录》(喉痛)
雷公真君曰∶凡人有咽喉忽肿作痛,生双蛾者,饮食不能下,五日不食即死矣。但此症实火易
治,而虚火难医,实火世人已有妙方,如用山豆根,芩、连、半夏、柴胡、甘草、桔梗、天花
粉治之立消。惟虚火乃肾火不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其症亦如实火,惟夜重于日,清晨
反觉少轻;若实火清晨反重,夜间反轻。实火,口燥舌干而开裂;虚火,口不甚渴,舌滑而不
裂也。以此辨症,断不差错。此种虚痛,若亦以治实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石
也。故不特不可用寒凉,并不可用发散。盖虚火必须补也,然徒补肾水,虽水能制火。可以少
差,而火势太盛,未易制伏,又宜于水中补火,则引火归源而火势顿除,有消亡于顷刻矣。方
用引火汤,熟地一两;元参一两。白芥子三钱,山茱萸四钱,北五味二钱,山药四钱,茯苓五
钱,肉桂二钱,水煎服。一剂而痰声静,痛顿除、肿亦尽消,二剂全愈。盖熟地、山茱萸、五
味之类,纯是补肾水圣药,茯苓、山药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元参以消在上之浮火,
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上焦既宽,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热,则龙雷之火有不归根于命门者乎。一
剂便生,真有鬼神莫测之机,又胜于八味地黄汤也。倘喉肿闭塞,勺水不能下,虽有此神方,
将安施乎。我更有法,用附子一个,破故纸五钱。各研末,调如糊作膏,布摊如膏药,大如茶
钟。贴脚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时辰,喉即宽而开一线路,可以服药矣,又不可不知此妙法也。

经方:猪苓散(吐完口渴,喝水欲吐)
猪苓散
【原文】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主治】
1、吐完之后特别口渴的时候用。如果给病人喝水,病人会再呕吐,如此反复。
【组成】
猪苓 茯苓 白术
【应用集锦】
1、泌尿系统感染,最常用的就是猪苓散(猪苓汤)加生薏仁,百发百中,比西医要快得多。热
得比较厉害,小便特不利,也可以稍加大黄,量不要大,不超过1钱。加上大黄对尿结石有很好
下的作用。
【名家论述】
1、猪苓散《金匮摘要》
猪苓散怎么来的?一个人呕吐得很严重,吐完口渴,哇渴死了,大量喝水下去,结果就是猪苓
散症。这个症状是被制造出来的。所以张仲景说要喝水,口渴要微微啜,慢慢喝下去,不要喝
太快,不要急着啊,所以我有时候,要提醒我一下,我自己会忘掉,人性嘛。
那你喝水喝太快了,刚刚才吐完,吐得很口渴,水在那里,一拿起来就灌,这是不好。所以水
最好不要灌,再口渴,慢慢喝下去,那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就是
喝水喝太快了,哽在那个胃里面。这时我们要靠猪苓、茯苓、白术。用散。经方里面用到散剂
的时候,都是肠胃方面的,希望它能在肠胃里面呆留停留的时间久一点。我们会用汤者,汤
呢,上面加个草头,是荡。所以丸散膏丹里面的散呢,是希望它停在肠胃里面。白术跟茯苓
呢,能够去湿,能够利水。茯苓利水,利中焦的水;猪苓呢,利下焦的水。这个不需要什么泽
泻什么东西。为什么这样的处方,一看就知道,他是喝水喝太快了,哽到胃里面。所以吐完了
以后,口渴,慢慢喝水不要太急。
那等分就好了啊,这个方寸匕呢,就是一个汤匙,中国人喝汤的汤匙的平匙,差不多就是大概
这么个量。

经方补:乙字汤(痔疮肛脱,疼痛出血)
乙字汤
【作者】矢数道明
【来源】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正文】
(原南阳)
当归6克,柴胡5克,黄芩3克,甘草3克,升麻1克,大黄1克
【应用】原南阳之经验方,一般用于各种痔疮疾患。本方特别宜于痔核疼痛、出血、肛门裂伤
等;亦可转用于脱肛初期之轻症,妇女会阴部痒痛;又可用于皮肤病误治而成神经症者。
【目标】以诸痔疾病状不甚重,不偏虚偏实之一般病症为目标。
【方解】柴胡、升麻有清解下焦湿热之功;当归、甘草有滋润调和之效;黄芩清里热。便秘者
加大黄,大便如常者减量,或去之亦可。
【加减】
大塚敬节氏本方用于痔核时,去大黄,加桃仁、牡丹皮、蕺菜。桃仁、牡丹皮化瘀血,蕺菜缓
下止血。
作者治疗诸痔疾患,虽曾试用本方煎剂,但未曾特记治验。据石原明氏经验,本方制粉剂效
佳。据说,由于皮肤病内攻之神经症用之奏效。
【主治】
《丛桂亭医事小言》:“治痔疾,脱肛,痛楚,或肠风下血,或前阴痒痛者。诸疮疥误以枯药
(干药)洗涂,暂愈,之后上逆,郁冒,气癖(神经症),纤忧细虑(轻的精神病),或如如
心神不定者并主之。”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为原南阳之经验方,治诸痔疾,脱肛,痛楚甚,或前阴痒痛,心神
不定者。南阳取柴胡、升麻升提之意,或取清解湿热之功,其中升麻自古作为犀角之代用,有
止血之效。此方若用甘草量多无效。”
【鉴别】
1、桂枝茯苓丸:痔疾,血瘀者。
2、大黄牡丹皮汤:痔疾,病状急重
【治验】
1、痔核
27岁男子。自学生时代即有痔疾,1年发数次最近痔疮磨破,指头大之内痔发作。因此出现一些
神经官能症症状。用各种方法一直不好。腹诊,有瘀血症,煎服乙字汤两个月无效。于是用乙
字汤浸膏制锭剂与桂枝茯苓浸膏制锭剂并用,服用3周血止,疼痛减轻。连续用半年,内痔核缩
小如黄豆大,瘀血症状消失。其后经过两年未见再发。(石原明氏《汉方临床》12卷3号)
2、湿疹后神经症
62岁妇女。数年来为慢性湿疹所苦恼,诸治无效,接受光疗反而恶化。引起浮肿、便秘,不久
前增加上逆、头重、心烦失眠等神经症状。服用镇静药,整日摇摇晃晃糊里糊涂,精神日益不
安。投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兼用乙字汤浸膏制锭剂之后,内攻性神经症状消失。既往用乙字汤
主治1例皮肤病之内攻性神经症缓解虽有启发,但是本例更为符合。(石原明氏《汉方临床》12
卷3号)

经方补:藏结汤(久病寒湿,脏腑阻隔)
藏结汤
【原文】
柴胡大剂,白朮五钱,茯苓,炮附子三钱,生姜,生附一枚
【作者】倪海厦
【出自】《倪海厦伤寒论摘要》
【组成】
柴胡 姜 白术 茯苓 附子
【方解】
1、因为在三焦油网上,所以一定要大剂的用「柴胡」,利用柴胡把药导到三焦油网上面;
2、因为是全身性的寒且湿,去湿靠白朮,可以用五钱,这是胖子用量;
3、湿要有出路,靠茯苓,由小便导出来;
4、去寒靠炮附,用三钱,加些生姜在胃里面和;
5、最重要的是「生附」,生附一枚,炮附把里阳壮起来,裹寒去掉了,肌肉上和三焦油网上的
寒,全部靠生附去掉,生附下去,病人除了小便量增加以外,大便出来溏的,大便稀稀的,吃了三付
后,舌苔就变回来,胃口大开;
6、炮附温中,生附温经,脉、神经都温到,这是主方。
【应用】
1、临床上尿毒的病人,吃一剂,尿毒指数从二百八降到一百三了。
2、临床上看病人还有何症状作加减。若胃口不好常常恶心就加半夏,依此类推。
3、有些久病的病人,在吃药去除寒湿以后,因为脏与腑开始可以沟通了,会有吐「白津」或大
便溏的现象,这种情形在病人开始出现口渴的时候就会好转。
【辩证比较】
1、(1)邪结三阳,名曰结胸;硬满而按之痛,结胸证也。寸脉浮、关脉沉,结胸脉也。结胸
病,属里壅塞,必不能饮食;结胸属实热,故硬痛不大便而脉沉石;舌上白胎滑者,结胸阳
邪,得之为逆,不堪攻下,故难治也。
(2)邪结三阴,名曰藏结。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藏结脉也。藏结虽硬满而痛,如结胸状,
然藏结病,属里空虚,故饮食如故;藏结属虚寒,故硬痛下利而脉细紧也。舌上白胎滑者,胸
中无热可知:藏结阴邪,得之为顺,尚可以理中辈温之。
2、藏结,胁下素有痞:
(1)连在脐旁,脾藏结也;
(2)痛引少腹,肾藏结也。
(3)入阴筋者,肝藏结也;
三阴之藏俱结矣,故主死。
【经典回顾】
1、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
为“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
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2、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3、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说明】
脏结专论:
「脏结」为邪结在脏,与阴相结。邪结在胸,与阳相结为「结胸」。「脏结」证见白滑舌苔者,
难治。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苔滑者,不可攻。病者若胁下素有「痞」,连在脐
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死。「结胸」证,脉浮大者,下则死。「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
病名曰「结」,脏器有硬变,或内部肿瘤所致,古称「症瘕积聚」故预后不良,或为癌瘤,则
死期可待。
「脏结」就是脏腑之间联络的网络,被「寒」与「湿」固结了,结果「腑」里面吸收的营养没
有办法给「脏」,「脏」没有营养,「脏」的功能慢慢的衰弱,所以「脏结」的病人,舌苔都
白白的,很厚很滑,皮肤很黄,暗暗黑黑的,没有什么精神,不爱讲话,静静的。刚开始西医
检查都正常的,等到检査出来的时候,已经尿毒了,肝硬化了,中医治疗三天舌苔就变回来,
中医为什么看舌苔?就是看看病人有没有胃气,「脏结」的人舌苔白掉了,吃东西淡而无味,
食同嚼蜡,搞不好四五十岁还在生青春痘。

经方:越婢加半夏汤(外感风热,肺胀而喘)
越婢加半夏汤
【原文】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组成】
甘草 大枣 石膏 姜 麻黄 半夏
【时机】
1、这是咳嗽发烧加流汗。如果发烧有汗没有咳嗽就是桂枝汤。
2、比较:小青龙汤一定要看到表寒和里寒(脉数口不渴苔白无汗),而越婢加半夏汤是热症。
【应用集锦】
1、很有名的治疗肺气肿的处方,粉剂就可以,附送的小汤药匙,三四下,当场喘就去掉了,肺
气胀就没有了。
2、肺胀就是肺气肿。病人的胸腔胀起来,持续的呈现只能在吸气的状态之下,这就是肺气胀。
咳而上气就是肺胀的主要症状。喘得很厉害,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肺胀气的
病人如果是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
【比较集锦】
1、(1)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杏仁五十个
(去皮尖)
(2)越婢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风水
加术四两
(3)越婢加术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白术四两
(4)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2、麻黄汤加石膏,生姜,大枣,名大青龙汤。根据大青龙汤减桂枝,杏仁,名越婢汤,治风水
病之肌热者。若阳虚恶寒,加附子,名越婢加附子汤。喘咳上气,加半夏,名越婢加半夏汤。
3、肺胀病证方治表
肺胀主

咳喘上气,目如脱状,脉浮大 越婢加半夏汤方
咳喘上气,烦躁,心下有水,脉
浮 小青龙加石膏汤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坐不得眠
皂荚丸
附外台皂荚丸方

咳而上气,脉浮 厚朴麻黄汤
咳而上气,脉沉 泽漆汤
上气喘躁,欲作风水 补小青龙加石膏汤
肺胀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脉浮大又加
下利
4、小青龙加石膏汤VS越婢加半夏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表寒和里寒) 越婢加半夏汤(热症)
病因 外感风寒 外感风热
病机 饮甚下热 热甚于饮
症状 咳喘并重,内有烦躁 喘重于咳,目如脱状
病情 其势较缓 其势较急
治疗
麻黄、桂枝并用,重在发散风寒
以宣肺气
重用麻黄、石膏以宣肺清热,发
越水气
相似
二方均治肺张,皆是外有表邪,内有水饮犯肺,其证皆见咳喘、脉
浮。
【名家论述】
1、越婢加半夏汤《金匮教程》
肺胀就是肺气肿,前面说的是肺脓疡、肺痿。肺胀,『其人喘』喘得很厉害,『目如脱状,脉
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同样是『咳而上气』,咳而上气就是肺胀的主要症状,病人的
胸腔胀起来,持续的呈现只能在吸气的状态之下,这就是肺气胀。肺胀气的时候如果病人是
『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这里有两个方子在治疗肺气胀,就是肺气肿。越婢汤里有麻黄、石膏,诸位知道肺胀在里面的
时候,热会很重,热很盛的时候我们会用麻黄、石膏,这两味大家最熟了。这里为什么张仲景
要加半夏?越婢汤还特别要加半夏,就是因为病人肺胀的原因是来自中焦脾胃,中焦脾胃受到
痰阻,没有办法把津液完全交给肺,于是肺就胀起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将中焦横隔地方的痰去
掉,所以要加入半夏。读到金匮这里后我们就看懂神农本草经里面一再写到半夏能够降逆。这
个什么叫做「逆」?就是痰阻在横膈膜上,肺气无法下降,于是造成气逆。平常我们呼吸的时
候横膈膜下降,吐气的时候横膈膜上升,这是正常的。结果病人无时无刻不管吸气吐气横膈膜
都绷紧在上面下不来,此时只有半夏能够把横膈膜往下降,半夏的功能就在这里。
现在我们大家应该了解到神农本草经里在讲半夏能降逆的意思了,越婢汤可以加半夏,小青能
汤呢?也有半夏,都用到半夏。主要原因就是『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
心下有水气的话,病人咳嗽的时候喉咙一定会痒,这叫做水气,你一咳它就散一下,所以喉咙
里面会很痒。如果『咳而上气』没有痒,眼睛瞪的很大,变成圆圆的,黑珠子在中间,这叫做
『目如脱状』好像眼珠子要掉出来了的感觉。黑珠在下白区在上面包着,如果这个人没有咳而

上气、没有气喘,这种眼睛叫「暴光」。暴光的人非常的凶,而且恶,这种人做过牢,一般从
牢里出来的眼睛都是暴光的。如果他说:「我告诉你我没有做过牢喔,我是好人喔。」他越告
诉你他是好人,然后眼睛就越暴光,人就越坏。
像释迦嚤尼佛看你时的眼睛是瞇瞇眼,这是好的。眼睛瞪着这么大干嘛,这是爆光。我们眼睛
如果是这样子,叫下三白。这样子,叫上三白。法官在办案子时间犯人说:「你有没有杀人
啊?」「我没有杀人!」白珠子在上面或是在下面的,都是杀人犯的眼睛。杀过人以后眼睛都
会充满血丝,看着就知他是凶手,眼露凶光。这种除外,如果他没有咳而上气,就是坏人,不
是病,千万不要误以为説:「老师,他是越婢加半夏汤证。」看相跟看病都分不出来,也就不
用当医师了。『目如脱状』,『脉浮大』一定是寸脉浮大,为什么会浮?这代表病在肺里面太
热了,我们用麻黄就是要开表解热,石膏清里热,石膏是最凉的药,能够清上焦的热。所以气
喘咳嗽,不用麻黄的话病人是不会好的。大家看张仲景说,多少方子都用到麻黄。后面的小青
龙还是以麻黄为主,许多地方大部分都在用麻黄。温病派的医生,就是现在外面的中医,麻黄
都不敢开,因为担心麻黄太强了,所以药房里面麻黄都用不掉,只有我们经方家在用,但是我
们是很少数的中医,所以用量也很有限。


《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1-5)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任用之。
讲到维他命。肝脏呢,好像一棵活的树,你如果是一块木板。把他砍成一块木板,他死了,你
涂上油漆,可以保存很久。你把它那个活的树涂个油漆看看?太过。这就是维他命会致命,你
去看自然界的象就知道了。你这本来是虚证,不会死人,你想办法把它变成实证。所以维他命
是给敌人吃的,自己不要吃。
2、如果病人一出来,不管是什么肝癌胃癌什么的,把病人当阴虚来治,开补虚的药,包括吃维
他命,也是补虚。临床上回看到六个补虚的缺点:
第一个呢,如果你是疟证,往来寒热,病人呢,如果下痢不止。你把它当成阴虚去补他,会造
成痞证,心下痞,我们的泻心汤就是这样来的,造成痞证。
第二个,如果病人呢,没有往来寒热,就是下痢,包括痢血啊,大便排血出来,如果把下痢当
做阴虚来治的时候,补阴的时候造成腹部臌胀。
第三个,如果说,病人是咳嗽,你把咳嗽当做阴虚来治,病人就会成为痿,就是肺痿,肺会萎
缩掉。这个病人本来就是咳嗽而已。不管是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是肺炎。或者是有TB,肺结
核。那你一直在开滋阴的药,美国人用的很多,就是维他命,吃到后来呢,肺都萎缩掉了。不
但没有用,更坏。
第四个,如果说,病人是有痰饮,胸腔里面有痰,肋骨之间有痰,里面有积水在里面。痰饮病
人当做阴虚来治,很明显,病人就会浮肿,脸肿起来。
第五个,如果病人吐血,泄精,就是梦遗、精子不守,你就把他当做阴虚来治,会造成劳证,
劳证就这样来的。所以很多病是被制造出来的。被制造出来的。
第六个,如果病人有湿阻在中焦,中焦里面湿很盛,照理说我们用白术茯苓把湿排掉。湿阻在
中焦或者食物停滞在肠胃里面,我们用承气汤把他清掉就可以了。如果按阴虚去补阴啊,就会
成格。造成阴阳会相格。
这六大弊端,在临床上会看到这个样子。
经方家遇到阴虚的病人,不会开补阴的药给他,而开用阳的药,让他阴自回最好。所以阴呢,
是让他自己回头是最好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治病的方法。
3、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
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
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鼻头(山根)色青:痛症,腹痛,小肠太冷,小建中汤

鼻头(山根)微黑,痨症,有水气,肾脏不好,黑色回逆,水病
鼻头(山根)黄者,便难,胸中有寒,甘草干姜汤。鼻头最黄,有横财。
鼻头(山根)色白,缺血,贫血
鼻头微赤,风症,秋天、冬天看到赤色,心脏有问题,节气不对
瞪着眼看着你,要发痉病,脑膜炎,抽筋
鼻头色灰,刚从牢里出来
鼻头鲜亮者,有留饮
4、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
也。
脉是浮脉,代表说病在表。尺脉是浮脉,代表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所以,下身腰痛或者
脚不能行的时候,你摸一摸他的尺脉,都是浮的,小儿麻痹的或者是下半身瘫痪的,都会有这
种境界,或者是脚、膝盖风湿关节炎的,脚不良于行的。
5、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
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难治。
一个案例破伤风,手摸那个生锈的铁钉呀,开始痛,非常的痛呀,一路从中指头痛过来,因为
他手上有个伤口他不知道,去整理那个钉子。整个就看到那个红线,毒素一直往手掌跑。来的
时候手都不能开车了,就单手开车来的,手是这样起来的。我们用灸,在它这个红线前一寸开
始灸。开始灸的时候他的红就开始退,就一直退一直退。艾草解毒呀,红线一直退,继续灸,
一直退到这个指头纹头以后呢停止掉了,他在退的时候我们就用那个隔姜灸,一直往前推差不
多相差一寸的距离,药都不用吃。当场灸完它出去就可以动了,然后睡觉起来,第二天完全好
掉啦,破伤风的药都不用,就用灸就可以了,这个艾本身它除了那个我们用温灸以外,最主要
还可以解毒。
6、脚上被那个虫咬,蚊子咬,黑蚊子怎么弄?很简单,肉桂,很辛香的肉桂,然后艾草煮一
煮,把这个水拿出来,放那个药罐里面喷的,自己喷一喷,蚊虫就不咬你。有时候用麻油擦一
擦,蚊虫也不咬你,在我们佛罗里达,印第安人,有一种东西呢,生在树上面,吃起来象胡
椒,我们把它摘下来以后,那平常吃那个生菜,吃那个牛排,吃什么撒一点上去吃,蚊虫就不
会咬你,这蚊子就不会咬你,所以,印第安人住在树林里面,蚊子一大堆,蚊子都不咬他的,
就隔一尺的距离,就看到蚊子隔它他一尺的距离,蚊子也不咬他,所以,很多偏方很好用的,
当地的处方很好用的,一般人他不会隐瞒我,因为他的病是我治的,怎么可以隐瞒我,我问他
要告诉我。所以说百病如此。麻油也可以。
7、极寒会伤到经,极热会伤到络。

8、过去一个人被吊死,那个刽子手就很清楚,吊死的人那个大小便出来,那才是真死掉了。
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
痉病分为刚痉和柔痉,类似西医讲的脑膜炎;湿病指的是中湿,脉沉而细,风湿、湿疹、关节
上的湿,治湿小便解,或发汗,不可攻下;暍是指热天中暑。
1、我们把风湿总结一下:
(1)最粗浅的表证在皮肤表面上疼的时候,这个湿在皮肤表面上痛,诸位开的是麻黄加术汤;
(2)如果说一般来说在皮表以下,我们会用到麻杏薏甘汤;
(3)如果是防己黄芪汤是湿在血脉的周围。血脉周围常常会产生一种现象,这个比如说,这个
我们有的,有病人来找你,医生啊我那个腋下汗特别多,动不动看到这个衬衫的两肋都是湿
的,或者是男人呢睾丸里面都是水,睾丸有积水在里面,所以凡是有水、湿这种东西呢,如果
是在血脉神经旁边的时候,那就用防己黄芪汤,是很好用的处方;
(4)湿在血脉里面,湿在血管里面,我们后面会介绍,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
(5)还有一个就是很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乌头汤。
2、疮家本身会血虚,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3、灸疮外用药:脓水很多,白术;黄水很多发炎,黄连;不停的去抓,烦躁,加知母。
4、刚痉跟柔痉的时候,只有分有汗跟无汗,有汗,就是栝蒌桂枝汤;无汗,就是,还是要葛根
汤。
5、小孩很少出汗,常常又怕冷,晚上又夜尿,你就开麻黄汤。
6、葛根是升津,栝蒌根是生津,制造津液,葛根是升提津液。
7、头面非常容易流汗的人呢,都是湿家。
8、湿家的人不可以攻下,忌讳攻下。
9、附子一定要碰到桂枝,才有办法进到我们那个关节里面去。
10、麻杏薏甘汤:黄昏发热,湿很盛不能透发,风湿。
11、炮附子加重时,会造成便秘,加大生姜,大枣、炙甘草剂量。
12、小便时头抖一下,哆嗦一下,属于津液不够的表现。

13、治疗中暑只有两个处方,一个是白虎加人参汤,另外一个是瓜蒂散。
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第三
1、大病初愈,恢复当中;长久的忧郁,相当于忧郁症,神经、情志方面的问题,欲食不能食,
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常默默然,口苦,小便赤,小便时感觉有风
在耳边吹,诸药不能治,就是百合病。
2、狐惑病人,像得了梦游,像得了性病,或是寄生虫,像凭依症,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
得闲,卧不得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3、阳毒病在气分,狭小的环境里,又热又闷,津液不断的耗损,毒素排不出去,毒发,升麻鳖
甲汤。
阴毒并在血分,面色青,身痛如被杖,中毒血凝固住,速度变慢,带状疱疹:脸色青、喉咙
痛,长到脖子、胸上、腰上(升麻鳖甲汤拿掉雄黄、蜀椒)。
4、百合病:大病初愈;长久的忧郁。
5、百合地黄汤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出者,纯百合病
6、百合知母汤方:百合病,开了发汗的药,弥补它,知母除湿去烦。
7、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病,下之后者,大病初愈被攻下,津液、体力丧失。
8、百合鸡子汤方:百合病,吐之后者,被误吐,胃液伤到。
9、百合洗方: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喝了身体又不接受,洗方主之。
10、栝萎牡蛎散方:百合病,渴不解者,病人虚热。
11、百合滑石散方:百合病,变发热者,病人津液伤到,膀胱会发炎。
12、小便时头痛,津液伤到。
13、梦游:甘草泻心汤,症如伤寒,默默欲睡,目不得闲。
14、升麻鳖甲汤方: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八日不可
治。将湿毒、阴毒排出,同时把津液补回来。升麻解热毒。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1、疟脉自弦,弦数的脉都是多热,弦迟多寒症,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
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饮食消息止之。疟症结为症瘕,结成一块,“无
痰不疟”,祛痰的药是不二法门。
2、当归跟鳖甲放在一起的时候,它就会入肝脏。
3、牡蛎汤:补充方一,专治牝疟。
4、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补充方二,劳疟,劳动之人会有忽冷忽热,不恶心,有渴燥渴者。
5、柴胡桂姜汤:补充方三,治疗里面的寒疟,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胃里中膈寒湿,有痰。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气血两虚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中风,中风先兆:失眠,血不够;前三指手麻;足胫骨麻。
2、历节对照西医就是风湿关节炎,寸脉沉而弱,有三种:第一风痹;第二血痹,第三种就是历
节,寒热变化快一热一冷就会造成历节的原因。
3、人是在气血两虚的状态之下,就会引发中风。
4、《内经》脑中风急救:脑出血,病人昏迷,意识没有,取病人左额角头发一撮,发是血之
余,烧成炭灰,用管子吹进左耳,发灰破血力量强,病人鼻子嘴巴会吐血出来,人就会醒过
来,同气相求(鱼骨头卡在喉咙,同一条鱼骨烧焦,骨灰和水一同吞下,卡在喉咙的骨头马上
下去)。
5、风引汤:治热瘫癎,大部分中风多为寒,90%寒10%热,手脚弯曲拘挛,而热用风引汤。
6、头风摩散:治疗头痛,打成粉,敷摸患处,炮附子很热,贴上去把血管打通。
7、中风三方:最实用治疗中风的三个方子。
(1)千金三黄汤:恶寒怕冷,心烦燥,手足拘紧,比较浅的中风。麻黄黄芪黄芩细辛独活。
(2)小续命汤:常用的标准中风经方,用的最多,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

(3)术附汤:极度的晕眩,不能动一张眼就头昏,中焦寒湿太盛。
8、补阳还五汤:应用在脑溢血,手指不能动,流唌,血管破裂
9、桂枝芍药知母汤:肢节疼痛,脚肿,头眩短气,治疗膝盖的风湿痛
10、乌头汤:病历节(鹤漆)不可屈伸,非常疼痛,漆关节、脚裸关节,地图舌。
11、治病如狂,妄行独语不休有两证,一个实一个虚,实证大承气汤,虚症防己地黄汤。
12、孙思邈的时候。当然孙思邈当年呢,他自己在写这个《千金要方》,他是,孙思邈他100多
岁,很长寿的人哦,他就是到这个地方,如果这个区域是非常敬老尊贤的,他就专门看老人
病,哦,到另外一个乡下,村庄的,这个地方非常的疼爱小孩子,他就专门看小儿科,哦,他
就到处到处这样看,所以他就经验很多,活了100多岁。那京城里面的吏事找他回去当御医,他
就不去,他就老百姓,跟老百姓走近比较好,他写了个《千金要方》,结果后来写完就觉得很
得意啊,这个过几年以后一看,看到《伤寒论》《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写的。一看,哇,赶
快就把它删改了很多,所以叫做《千金翼方》。《翼方》就是《千金要方》有了《伤寒杂病
论》以后,有的这个《千金要方》就长了翅膀,翼嘛,叫翼方。(千金三黄汤:比较浅的中风
处方,走表,能识人、讲话)
13、牡蛎在本草经里面呢,它是咸味的药,咸能入骨,那最主要是,牡蛎咸味还可以软坚。所
以我们在攻肿瘤肿块的时候,牡蛎是主要的处方。什么时候用牡蛎最好?如果说病在骨节之
间,本来是咸能入骨啊,所以有的人呢是多发性骨髓瘤,英文是multiplemyeloma,长在骨头中
间,我看过一个病人呢,这个关节都伸不直的,为什么?所有关节的地方都长了肿瘤,然后进
来的时候弯着背,为什么?因为脊椎骨上长了肿瘤,那腿又不能伸直,膝盖里面长了肿瘤,大
剂的牡蛎用,诸位你给他开个1两2两,牡蛎壳打碎,你把它煮成汤,你有没有听过人家吃牡蛎
壳煮汤死掉?所以你不要舍不得用嘛,用药怎么会舍不得呢?
《金匮》1-5处方要略:
栝蒌桂枝汤(柔痉,脑膜炎)
麻黄加术汤(湿在皮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等)
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里,干癣,疣等)
防己黄芪汤(腹大,水病)
百合地黄汤(大病初愈,神经衰弱,鼻咽干燥)

百合知母汤(大汗后烦躁症)
百合鸡子汤(百合病被吐下)
百合洗方(百合病一个月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滑石代赭汤(下后百合病)
百合滑石散(百合病发热)
栝蒌牡蛎散(百合病变渴症)
苦参汤(下体瘙痒、溃疡、湿疹)
雄黄薰法(肛门发炎、寄生虫)
赤豆当归散(腹膜炎、痔疮)
升麻鳖甲汤(润肤、滋阴、透邪、解毒)
鳖甲煎丸(疟疾)
白虎加桂枝汤(温疟,骨节烦痛恶心)
蜀漆散(牝虐,寒多)
防己地黄汤(妄行独语不休)
侯氏黑散(久虚导致的中风)
风引汤(中风小便失禁)
头风摩散(偏头痛,热敷)
小续命汤(中风,口不能言)
补阳还五汤(脑溢血)
桂枝芍药知母汤(风湿、痛风)
乌头汤(寒疝,腹中绞痛,类风湿)
矾石汤(脚红肿、发炎)

《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11-15)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肺中风时,肺就干燥而热,脾的营养上不去,湿就停在下焦,而身重。上焦躁热就头晕,里
面燥热的现象。
2、肺中寒,痰会多,会咳、吐出来。
3、肝寒时,肝会肿大,会将脾脏顶起来。脾脏也肿起来,吸气会胸中痛,会恶心呕吐。一般肝
脾肿时,是寒症,我们开温药。
4、肝要死,肝脉扭扭曲曲的,属真脏脉。
5、肝著是一种寒症。肝寒时血无法进入肺脏,喜欢被踩一踩,旋覆花汤降逆,活血。
茜草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有提到,它入肝能够活血,所以我们在治疗肝病的时候常常会用到
茜草。由于它活血又入肝,肝又经过少腹、肚子这边,所以女人妇科月经痛子宫里面有肿瘤肌
瘤我们也会用到茜草,所以茜草是一个很好的活血化瘀的。但是茜草只能用在肝经上面,因为
它是红色的,非常好用。
6、心中风,产生燥热,心中饥就是饿,但是心脏的火无法到小肠,会呕吐,就是防己黄芪汤
证。
7、心中寒,寒痰,心中很辣,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
8、心受伤,心火就没有办法往下走,往上逆。脸红赤,里急厚重
9、心要死,真脏脉,像麻豆一样的跳,按之反跳力越强。
10、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11、脾要死,脉就好像一个杯子盖到。一般来说,实而大的脉,浮之坚,都是真脏脉,真脏脉
都要死。
12、脾约,胃很热,压迫到脾,心火、津液不能进入小肠,大便干燥羊大便,小便频数,麻子
仁丸。
13、肾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它的原因是因为脾湿过剩。脾主少腹,所以说小腹的问题我们

第一个要考虑到脾脏。那脾的湿排不出去以后太盛,慢慢拉下。脾湿太盛,那这种湿都是寒
湿。那我们为什么要知道寒知道湿,因为寒就会开热药,湿的话就开去湿的药对不对,所以这
是原因,都是累积起来的,肾着汤,要中冷,如坐水中。
14、一般水肿有口渴、小便不利,五苓散。而肾着则是无口渴、小便利。
15、小肠有热一定会有痔疮。这个痔疮我跟你讲十个女的九个有痔疮。为什么?因为现在西医
接生的时候,太太们小姐们生小孩都是躺到那里生,象排大便一样把小孩给挤出来,妇人就听
护士的听医生的尽量排到肛门都脱出来了小朋友还没有出来。过去中医接生不是这个样子,是
蹲在那里接生的,先生在后面把太太肩膀抱住,太太蹲着,先生在那里抻着她,产婆在下面
接,因为小朋友有重力,你蹲在那,有重量重力加速一下小孩子就出来了。出来以后产婆一下
就把脐带剪掉。现在都是躺在那里生才会有痔疮,以前妇女生完小孩不会有痔疮,现在痔疮就
是后遗症。痔疮都是有热,男人得了痔疮也是因为坐在那里不动,小肠的湿热下注造成痔疮。
所以我们知道湿热下注,老师他又湿又热我们处方就开去湿去热的药,都是很好的处方治疗痔
疮处方。你问老师你怎么知道湿,你问痔疮的人他湿不湿,他说很湿,他就会告诉你很湿。
16、肺癌临床案例:
第一阻断寒水,排水,例如:十枣汤、甘遂半夏汤、五苓散等;
第二阻断营养,多吃粗纤维食品,少吃人工添加的东西,改变有利于癌细胞生长的环境;
第三阳不入阴,阳就会反逆,病人燥热、苔黄,如果下利,阳就要绝了;
第四口吐白痰、泡沫痰、咳血,左寸附骨脉细小
第五处方:桔梗甘草汤(排脓汤),射干麻黄汤,千金苇茎汤(排脓化瘀)
炙甘草20克 桔梗50克 生半夏15克 干姜15克 紫菀15克 款冬花15克 麻黄15克 射干15克 细辛5克 五味
子5克,抽烟者加皂荚15克 大枣十五枚
痰中带血:桃仁15克 丹皮15克 冬瓜仁15克 苇茎15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停留在内脏的下方。
2、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
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十枣汤);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四肢水肿),当汗出而不出
汗,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麻黄加术汤,发汗,对关节、皮肤、肌肉痛也很好);咳逆倚
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温阳化水的方法把水利出来。

3、水在心(胃脘),心下坚筑(很硬),短气,恶水不欲饮(太多水无法消化,胃里短气,茯
苓杏仁甘草汤)。水在肺,吐唌沫(痰多),欲饮水(又口渴,又要喝水)。水在脾,少气身
重(水会渗透到少腹,呼吸很短)。水在肝,肋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胃动
悸)。
4、心下有留饮(胃的地方),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小青龙汤),留饮者,肋下痛引缺盆,咳嗽
则水动。胸中有留饮(横膈膜、肋间),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5、隔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潜伏
在那里)。得到感冒就很严重,喘咳吐症状都出来了,伏饮最重的饮。
6、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
皆大下后里虚,脉偏弦者,饮也。比较虚弱的人,平常喝水喝的很多,一定会造成胀满、喘
满,吃得少喝得多,脉弦为寒,都是饮病,寒水停在胃,产生悸动。
7、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
之。肺里有积水不能卧,很急促的喘,不管什么饮,都要温阳化水,温药治疗。
8、苓桂术甘汤: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胃里有痰饮,胸胁有支满,
水饮停留在横膈膜,造成不平衡头昏眩,把水去掉就好了,能够行胃阳、心阳。
9、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主之。短气有微饮的,昏眩的、晕
车晕船的都可以用苓桂术甘汤。病人恶心还想吐,苓桂术甘汤跟五苓散,有人天生毛孔小,水
肿、头痛、胸胁、支满,会可以用到五苓散。肾气丸温阳的药,阳热起来把水排掉。
10、甘遂半夏汤: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
脉沉在底下,沉在骨边,一按它就没了,就是伏脉。自利,水又跑回来,有留饮,胃里一直累
积水。
11、十枣汤和甘遂半夏汤的区别:
(1)十枣汤是在肺底下有水,病人不能平躺,一定坐在那里。
(2)甘遂半夏汤是在肋间里面有积水,肋膜那地方有积水,病人可以躺。
12、十枣汤方: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病悬饮者。伤饮是因为被误下,本来是麻黄汤症,被大承气汤攻下,造成寒邪下陷,是跑到肺
下,造成十枣汤症,脉弦数,冬夏难治是因为病气容易回头,不是最佳时机,但也得治。治疗
肺癌,必须把积水排掉,防止癌细胞生长、扩散,治疗悬饮的方子,唯一处方。又名朱雀汤,

强碱,上吐下泄,三个小时症状去掉。
1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小青龙汤主之。溢饮就是水跑到四肢上面去,手脚肿,身
上肿,溢饮病在表应当发汗。
14、隔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熏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
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消汤。
15、木防己汤方:木防己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十二枚,面色黧黑,隔间、肋骨
旁有支饮,肚子里有腹水,肾阳不足,黑色的营养进不去,反映在脸上,暗黑、腹水就是木防
己汤,沉代表在里,紧代表有寒,去虚的药。
16、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有实证的时候用,有伏热、有宿食,久病必有淤。
17、木防己:病人脸黑,肚子大第一个就要想到木防己,常用药入三焦,病人水肿,三焦的
病,如甲状腺、扁桃腺、腮腺肿大、腋下淋巴肿大、睾丸问题,一律木防己。
18、泽泻汤方: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心口下方胃,膻中穴的位置有支饮,头会晕眩,眼
前发黑,左边肋骨痛,脾脏肿大,脾脏里有积水就是泽泻汤。
19、厚朴大黄汤方:支饮胸满者。小肠下焦便秘,堵到造成支饮胸肋胀满,重用厚朴降逆气。
20、葶苈大枣泻肺汤(见肺痈):支饮不得息,病人无法呼吸,无法躺下去,肺里燥热,久病
失治,肺化成脓,胸肋痛。
21、小半夏汤方:呕家本渴,渴着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支饮造成的不渴。生
半夏把胸隔之间的水排掉,最轻止呕方子。
22、己椒苈黄丸方: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常用处方,便秘之人有排气,肠之间有
水气,压一压咕噜咕噜有很多水。此病由惊吓而得,大便顶到肝脏与大肠的血管处,让水和糟
粕分开,水就渗到大肠外面。葶苈子涤水、涤痰力量强,椒目能够驱虫,消炎解毒,防己把肠
间的水排掉。渴着加芒硝。
23、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卒呕吐,心下痞,隔间有水,眩悸者。突然间呕吐很厉害,胃脘不舒
服,是因为隔间有水,眩悸,都是水喝的太快造成的。可能是刚运动完,大汗,口会渴,仰
着、躺着把水喝下去,水就隔到,吐出来,偶发一次。
24、五苓散方: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瘦人,脐下有动悸,严重头
晕、昏迷,人会躺下去,是水症,利水的处方,口渴、小便不利、头痛、晕眩、晕车晕船、看

到水发癫痫、瘟疫,温阳利水。
25、咳家其脉弦,为有水,支饮家,可烦,胸中有痛,不卒死从一百日到一岁,宜十枣汤。
26、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气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
属饮家。咳了好几年的,脉弱症和可治,头晕有支饮,身上有积。
27、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表寒里寒。
28、桂苓五味甘草汤方: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
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
汤,治其气冲。本虚之人,汗发多了,把肠胃津液发掉了的症状。此方茯苓增润津液,五味子
降冲逆,酸收。
29、苓甘五味姜辛汤方: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
以治其咳满。吃了桂苓五味甘草汤后,上冲的气降了,但咳加重了,支饮回头,寒还在里面,
胸阳太盛桂枝拿掉,干姜温中,细辛止咳祛水。
30、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方:咳满即止,而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逐渴,
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殴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热药下去应该
口渴,如果没有口渴说明支饮还在里面,支饮向胸肋间冲上来。
3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
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本虚
之人,肺功能没完全恢复,会有形肿现象,肺里津液不足,麻黄会把血里的水排掉,杏仁入
肺,把血里的水补足。
32、苓甘五味加姜辛夏杏大黄汤方:若面热如热,此为胃热上冲薰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33、小半夏加茯苓汤(见上):先咳后呕,为水停心下,此为饮家。喝了吐掉,有饮在里面。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1、中医讲“消渴”,与西医讲的糖尿病很接近,但消渴的范围比西医大的多,西医临床上看分
两种: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西医认为第一型属于终生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由于
打疫苗或吃西药导致胰脏功能丧失。第二型糖尿病是现在介绍的消渴,只要胰脏未完全丧失功
能,越早中医治疗效果越好。不要吃夜宵,不要吃甜食。消渴症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糖尿
病三种,第一种是上消糖尿病表现为口渴,渴饮千杯不能止渴;第二种是中消糖尿病,饮食百
碗不能解饥;第三种下消糖尿病表现为小便多,喝多少水排多少水,实际上是性功能丧失。

2、第一型糖尿病,根本就是打疫苗或者吃西药引起的,我临床上看了很多。那从小开始得了第
一型糖尿病的,胰脏功能没有的,就是打疫苗后遗症,他对这个疫苗过敏,胰脏功能没有了。
中年以前、青年以前,比如说三十岁、二三十岁的都没有糖尿病,突然有一天胰脏功能没了,
吃西药引起的,临床上我看过病人呢,吃抗忧郁的药也有,糖尿病、就胰脏功能没了,抗生素
吃了、止痛药吃了突然就变成第一型的糖尿病,所以第一型的糖尿病根本就不存在的,是被西
药厂制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事实要讲。
3、如何得到糖尿病
(1)吃宵夜。
(2)喜欢喝咖啡,吃甜食
4、经方消渴有三:
(1)上消,就是口渴,肺里面的津液不够了,上焦津液不够了。口非常的渴,渴饮千杯呢,不
能止渴,这个就是我们讲的人参白虎汤证。白虎汤里的石膏来去热、补足津液,人参来把肠胃
的津液补足;
(2)中消,张仲景没有处方,我出了方,待会儿我跟诸位介绍,白虎汤做加减;
(3)下消,现在讲的就是这个地方,肾气丸。那下消看起来跟上消,都是一样,小便多,喝一
斗水,小便一斗,这里是肾气丸。看起来跟上消一样,实际上这里的消讲的是性功能没有了,
就是不举,肾气丸后面我们会介绍,在妇科里面会介绍,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桂附。
5、胃蠕动太快了,血糖太高的时候是白虎汤,血糖太低的时候还是白虎汤。
6、小便的时候会痛到肚脐中间,痛到从膀胱的地方、小便的尿道,痛到肚脐,都是石头在膀胱
里面。膀胱结石就有这种现象。膀胱结石就是石头跑到膀胱里面。如果只是看到小腹弦急,在
腹部这边非常强痛,看起来是弦急,实际上是非常的痛,这就是石头在尿道里面。
7、吃饭一直在吃,不断的吃,然后喝饮料喝了又跑去小便,大便一定坚。
8、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9、小便滴滴答答,口渴,膀胱里面有炎症(热),栝楼瞿麦丸
瞿麦利水消炎,相当于西药的盘尼西林;土茯苓可以把一些膀胱里面的病毒清理掉。
10、小便不利,无法喝中药时,蒲灰散外敷,内服也可以。
11、小便时练肾的方法,男人小便时要站好,膀胱很胀时,吐气,吸气要配合好,准备好,吸
一口气,吐气的时候尽量把小便喷射出来,可以练肾脏。
12、伤口外敷药:知母除湿,黄连消毒去热,血竭收敛伤口,三七活血化瘀,等量打粉。
13、手脚冰冷的糖尿病,使用当归四逆汤做加减。
14、猪苓汤方:欲饮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发热是表证,猪苓散发热是尿、肾结石,引发的
炎症,泽泻利全身的水,茯苓中焦,猪苓下焦的水,滑石把石头打碎利出来,阿胶止血,吃钙
片一定会得到肾结石。
15、肾结石的来源,就是喝水,饮水。古代呢是饮水,但是水里面呢地下水,那个那个石灰岩

石就喝,喝了以后就石头。现在人还,还喝地下水啊,你到山里面打个井来喝水啊,哪那么嘛
烦,喝口水那么嘛烦。这是自来水,那自来水的时候你没有煮开、煮熟。或者是这个你平常这
个也会造成肾结石哦。还有呢,在在美国的时候你们看电影,他们水笼头打开来,杯子下一接
来就喝,千万不要学他哦。那好的不学,学坏的。那个美国的水不能相信他,你们到美国临床
就知道了。你也可以呀,你去喝,然后表演猪苓汤给你看。水一定要煮过。那还有一种情形,
就美国人很喜欢吃维他命C,说吃维他命C可以预防感冒,可以帮助感冒。你看新的里面出来根
本就不能帮助。这维他命C啊,吃下去就会造成肾结石,还有呢钙片也会造成肾结石。我们中国
人吃很多芝麻,对不对,比如说你们到那边以后,如果我们厨师很好,可以做烧饼,然后上面
芝麻,芝麻就是高钙的啊。中国人吃进很多高钙的东西,这些都不会造成肾结石。但是你吃这
个钙片,一定会造成肾结石。这样,所以说尽量不要去吃这些东西。吃完猪苓汤,有些人会
吐,相当于把上面盖子打开,下面石头才会排出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水病,跟前面那一天的饮病呢,差异在哪里?
饮病是内发的,与自己平常生活习惯不好,比如你躺在那边喝茶、喝水,自己造成的这样子;
水病是外来的。就是表证失治,本来这个是桂枝汤证或者是葛根汤证,可是你遇到南方温病
派,不会用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用一些什么连翘、银花、板蓝根诸如此类的药。那种药
是拿来涮牙漱口的,没有办法把表证去掉,然后这水慢慢的累积在身体里面。失治,就是表证
失去治疗的时机以后才会造成水病的。
2、水病的顺序:风水(风引起的水病)=》皮水=》正水=》石水=》黄汗
3、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汗解。本湿之人,发汗的时候受到风,汗水不透,
造成的水肿。全身重而酸,不渴,麻黄加术汤。有表症是麻黄汤加白术。
4、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汗解。风水
没有好,进入到三焦系统,产生水肿,肚子大脚肿,不渴。
5、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水跑到内脏里面,造成里
寒,吸气时横膈膜无法下降,自喘,麻黄附子细辛汤
6、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石水跟正水差异就是一个“喘”一个不“喘”。
7、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汗出入水中,湿累积在
三焦系统,无法透发出来,湿热。肺寒用甘草干姜汤。
8、汗水的来源?有两个
第一,小肠、大肠里面的水回到肺里面去,你如果没有运动,肺里面的水充足了以后,这个水

会从肺里面再降下来,降到肾脏里面。这是一个我们水的循环系统。
第二,就是我们刚刚介绍的饮水,到了胃里面以后,一发散到了三焦系统里面去,就到了内脏
的脏和俯中间、周围的地方。肺主皮毛,所以说当三焦系统的水跟皮毛的水混合在一起,就在
我们的四肢上面。
9、五苓散症就是因为里面肠胃干掉了,病人口渴,水又在四肢末梢,在皮肤底下,又没有回
头,所以小便又没有,这就是五苓散症。
10、越婢汤,发烧、咳嗽,气喘,有汗。桂枝汤发烧,不咳嗽,有汗。
11、越婢加术汤,有湿在身体里面(平时肌肉关节酸痛),有汗口渴,外加越婢汤症。
12、脸部肿大,早上起来脸肿,采用汗法。
13、病人水肿,我举例给你听。比如说他从长江三峡去旅游,晚上从重庆开始上船,搬行李,
身流汗流很多,一路三峡,终点是宜昌。夏天很凉快啊,风一吹,吹得病人风水,他皮肤没有
办法完全透发,晚上就坐在船上面,经过长江三峡,很冷,又受寒,那表水更往里面走,等跑
到宜昌以后,就变成皮水,水发散不出来,全身关节很沉重。病人,有渴有下利,可能在船上
吃坏东西,或者是吃那个生鱼片,病人会有渴,下利。当年是没有那种味精,吃坏东西,怎么
处理?我们知道病人水肿又不可以发汗,过去经方家想出来的方法,给他吃水梨,给他吃一些
增润津液的东西,先把他水补足,再去发汗。给他吃西瓜,吃梨子,或者之类的东西。你就会
要想着用变通的方法来做。
14、有寒湿在身体里面,攻下后,就会造成水肿。
15、虚汗之人多服用桂枝汤。
16、所有的水病通通是沉脉。
17、如果病人是全身性的水----用汗剂,如果是肚脐以下的水就是利尿可以解
18、凡是有水病,身上有积水的人,有四大症状:
第一个,眼睛目眶呢有卧蚕,那个眼袋很大
第二个,脸孔,脸目呢很鲜泽,因为有水在里面
第三个,这个病人呢是脉是伏的,伏在那边,沉潜在下面
第四个,消渴病水,消渴就是渴,很渴,然后喝水呢不能止渴,这种都有水病。
19、下利后照理说会口渴,他完全不口渴,这种就比较危险。
20、肝心脾肺肾五脏的水。
(1)心脏有积水的时候,也是躺不下去,全身很重,呼吸很短,烦而燥,当然情绪不好了。心

脏是火呀,怎么会水跑出来?那阴肿,就是阴囊那边,阴部那里肿。心脏有水,这就是从外证
去判定哪里有积水。
(2)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肚子很肿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小便还
有一点点通,嘴巴里面还有一些津液会产生,但是整个肚子胀大,不能动,这是肝积水;
(3)肺里面有水,也是身体会肿起来,但是小便很难,时时鸭溏,鸭子的大便都是稀的。肺在
最上源,肺里面有水的时候,肺主皮毛,全身就会肿起来。
(4)脾脏有水的时候也是腹大,跟肝脏很像,但是脾主四肢、肌肉,才会觉得四肢苦重,津液
不生,肝脏还有津液,到脾脏的话完全都没有津液,呼吸非常的短,气若游丝的状态,小便很
难,因为脾主少腹,原因简单讲就是这样,当脾有积水的时候,肚子也是很大。脾还管身上的
湿,所以湿很盛的时候,小便就会很困难,因为受到挤压,不容易排出来。
(5)肾脏有水的话,其腹大,肚脐肿大,腰痛不得溺,因为肾在腰后面,腰后面很痛,小便排
不出来。阴下,阴道,阴部的地方,阴囊的地方,好像牛鼻上的汗,那你去摸摸牛的鼻子,不
用,你摸摸狗就好了。阴部里面是湿的,睾丸周围都是湿的,脚是逆冷,面反瘦。
21、脚肿来自心脏。脸肿是来自肾脏。
22、脾脏肿大造成的腹水,没有小便;肝脏腹水,还有小便。
23、心脏有积水,这种身重肚子胀大的时候脸色是黑的,真的脸色是黑的,跑出来真的比非洲
的黑人还黑啊,明明是黄种人,脸色是黑的。那就是木防已汤症。
24、不管他是什么病,情绪很不好,很焦虑很急躁,都是心脏的问题。
25、茜草这味药在黄帝内经里面叫做鹿衔草,这个药活血化瘀,通经,女人月经不通或者子宫
里面有瘀血我们可以用到茜草。茜草它能够深入内脏,能够活血化瘀。
26、茵陈去实症,栀子是虚热。你看它的情形来做决定。一般来说,虚热和实热的区分呢?实
热是燥热,不停的热。虚热是短暂,间歇性的热。
27、任何的水病,腰以下肿,利小便,腰以上肿,发汗。全身的水肿我们也是发汗。
28、为什么要用生硫磺?淡黄色入三焦,硫磺是很热的药,所以我们第一个遇到全身性的水肿
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硫磺,还有小便不出来的时候,可能是金属累积在里面。过去临床上发
现,病人喝的水铁质很多,或者是金属类的东西。高雄的水都不是很好,长年喝,不管是锡,
不管是铁,五金类,累积在膀胱里面排不出来。躺着才能小便。遇到水肿很严重的时候我们用
生硫磺,生硫磺一下去因为药很热啊,哇,全身气好像透发散出来。
29、月经停了以后开始水肿,代表子宫里面有淤血,子宫里面有水和寒,就是血分,代表子宫
里面长东西。
先有水肿,因为水肿造成月经停掉,是水分,把水病治好,月经自然就好。
30、治喉咙的时候,一定要会治肾。你如果不知道喉病是跟肾有关系,那喉咙病治不好。这里
面特别强调了正常人肚脐下三寸,关元,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关元代表相火,正常的肠气,在

这里燃烧以后,火上来入肺。两个肾脏在小肠的后面,小肠的火去点肾脏的火,先天的命门
火,跟小肠也有关系,所以肾脏的津液,顺着我们的督脉一直上去,濡润我们的脑部。肾脏的
津液,也会回头顺着前面的冲脉一直上来到我们的喉咙,到我们的喉咙。
所以有时候你看见喉咙好像发炎一样,热痛,里面有东西梗到,实际上跟肾脏也有关系。肾气
为什么会上冲?我们正常人为什么要练功夫练丹田?记心在丹田,因为阴和阳要合的时候,阳
呢一定要有阴,阴要足才可以把阳包在里面,阳才能潜,叫做潜阳,所以我们常常说你不要生
气,一气的时候阳就上来了,要潜阳。当你的阳不足的时候,阴没有办法控制,正常人阴阳是
互相控制的,阳足阴就不会乱窜,阳不足的时候阴就会乱窜,所以这两个是互相制衡的。那你
现在年龄大了阳衰了,阴就会往上升,往上升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发炎,实际上不是,是肾气
往上跑,阴往上走。肾气经过冲脉上冲到喉咙的时候,会经过两个肋骨的地方。医生一看,这
是留饮。我们有悬饮,留饮,伏饮。好,这个是留饮,甘遂半夏汤,你去攻,大下,其实是误
诊。这个气机不去,病就不除,气还是往上冲,然后看看不对啊,病在上焦,开吐法。吐了以
后,胃里面津液不够了,就开始虚烦,然后喉咙干燥,想要喝水,就小便不利,因为津液都不
够了,被你吐掉了吗,胃里面津液伤到,没有办法消化水谷,所以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
31、防己黄芪汤:水病初起(风水),脉浮,有身重。是脾虚表虚、湿在肌肉造成的身重形
肿。湿呆在身上会造成人虚胖,所以诸位如果觉得小腹微突,可以吃吃防己黄芪汤。
32、越婢汤:水病初起,脉浮,表症有汗,无身重。是肺郁热造成的、以头面四肢肿为特点的
症状。此证麻黄是敛汗的。
33、越婢加术汤用的时候都是我们发现到病人肌肉关节里面累积很多湿,治疗全身发黄的处
方。
34、皮水,水累积在肌肉里面,在三焦淋巴系统里面,手会抖,肌肉在颤动,帕金森,防己茯
苓汤来加减。久病会渴。
35、里水,面有水肿,小便不利,不渴,汗解,甘草麻黄汤。小便利,口渴,身水肿,津液
亡,越婢加术汤。
36、脉沉,少阴证的水肿,脉沉小,里阳不够,麻黄附子汤。脉浮者杏子汤,有水气,表要汗
解。
37、黄汗,汗出入水中,日积月累,进入三焦系统,渗透出来呈黄色,表虚时,黄芪芍药桂枝
苦酒(醋)汤,收敛的药剂。表实的黄汗,身上没有汗,头上出汗;腰以上出汗,下半身没有
汗。这种都是身体里面有湿。桂枝汤加黄芪。
38、瓦楞子专门去这个痰饮,效果很好。消积,有痰积到身体里面去,瓦楞子很好用。现在再
回头,如果一个女孩子乳房里面有硬块,是不是就是瓦楞子?一样啊,你把它想成痰水就好
了。
39、大气一转,肚子好像腹大巨如盘,胃不难过,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
肚子好像腹大巨如盘,胃很难过,枳术汤,枳实能够把这个浊气水气能够让它融通。一般来说
我们用枳实的时候,诸位我们再稍微回头一下,我们的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很
多地方呢我们会用到枳实,大柴胡汤就有枳实,四逆散也有枳实,枳实真正的功能是什么?当
我们的胃消化不好的时候,比如这胃里面比较冷,就会产生很多的浊水,实际上就是食物坏死
掉以后那个水留下来的。枳实专门针对这个浊水可以把它利掉,所以我们常常会用到枳实。脾
湿去掉就要靠白术,胃里面的浊就要靠枳实。

40、肝家阴实处方(无腹水):
生附子15克、石硫磺15克、桂枝15克,炙鳖甲15克、茜草15克(鹿衔草,深入内脏,活血化瘀,
通径,月经不通,子宫淤血),川芎15克(活血化瘀),配合泻南补北,泻南用黄连10克、黄芩
10克(很黄的时候,栀子也可以去虚热短暂的黄),茵陈20克(去实热燥热的黄),病人有腹
水,用甘淡渗利的药,把小便导出来。
阴实堵到了,阳无法入阴,阳回头就会产生热,初期每晚1-3点会热醒,初期的症(B肝C肝也可
以)要不需药很强,没有很实、腹水,柴胡15克(少阳的药,肝里发炎),黄芩10克(去热),
郁金25克(苦寒能去血里的热、逆经),龙胆草20克作为基础方,可以用川穹15克、丹皮15克、
白芍20克(入阴,活血化瘀),茵陈15克(病人有些暗黄),泽泻20克(去水增加小便),大黄
10-20克、枳实15克(保持大便畅通),炙甘草15克、大枣10枚、生姜2片(增加胃气,攻与养同
用,胃气固好)。石膏、炮附子(如果上热下寒,嘴巴很口苦,喉咽干,脚是冰的),半夏
(病人恶心呕吐,弦脉是水脉,去水,吴茱萸也止呕去胃寒时用)。
黄疸病并治第十五
1、阳黄和阴黄,黄色的病,黄汗属于水病。
两种黄疸的成因,第一个是外来,第二个是内发。胃过快,脾过慢,湿累积在脾脏里,脾会肿
大,顶到十二指肠和胆,胆汁跑出来造成黄疸。脾湿过剩得到表风,容易引发黄疸。人的湿最
先是来自于饮。
(1)外因:汗没有透发,容易积湿在身体里面,脾湿过剩会压迫到胆,胆汁就回逆,就会发
黄。
(2)内因:脾湿过剩,脾土克到肾水,影响到脾、肾脏阴阳的平衡,所以肾的阳会往上逆,胃
会加速,脾脏速度跟不上,速度不平衡产生黄。
2、谷疸:食物造成的,堵在肠胃里面。胃快脾慢,脾脏肿大顶在这里,食物下不去,日久变成
浊水,只有浊湿能下去,到了小肠排不出去,湿热,肾阳上行促动胃蠕动。
3、女劳疸:额头是胃气所在,额头黑是胃气没有了,还在出虚寒,阴在不断的流失,手足心
热,心肾虚热往外走,阳不固守,黄昏时阳不入阴发热,小便不能控制,感觉腹部有积水,像
是阴阳要分离的现象。
4、酒疸:酒客病,喝酒的人最容易发黄,消化不好不能吃东西,常常呕吐。吐出来就好了。酒
疸病被攻下,变成黑疸,目青面黑,肝胆出问题,有便秘,不要用大黄,尽量选用柏子仁或麻
子仁。便秘,不黄,胃里难受,栀子大黄汤。(栀子去肝胆的热,豆豉去胃里面的热,大黄去
实,枳实去湿,胃里面的湿。)

5、阳明病愈发谷疸,脉迟,吃饱很难过,烦躁,脾脏蠕动太慢,胃里不消化。
6、黄疸:阳黄和阴黄,茵陈篙汤:茵陈篙专门去黄和去湿,不管是阴黄还是阳黄,黄是湿引起
的。栀子的功能是专去肝胆的湿热,经方的第一方治疗黄疸。阳黄。
7、如果你的胆道被堵到了,胆汁会回流,产生全身发黄,堵到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蛔虫堵到,
可能是石头堵到,可能是一些痰饮,炎症,太多的痰或者脾脏的湿过来,堵到了,因此胆汁无
法排出来。小肠里面缺少了胆汁当然大便就不会很好。
8、茵陈篙:专门是用来去黄和去湿,无论你是阴黄还是阳黄,就像大黄,只去实,不管你是寒
的还是热的,都可以用大黄。茵陈不管你是你是阴黄还是阳黄,目的就是去黄,这样子想就
好,这就会用处方,又可以去湿,为啥可以去黄,因为这个黄是湿引起的,所以黄疸病你不会
用茵陈,根本没办法治这个病。不管里面的病西医判断你是急性肝炎,猛爆型肝炎,这个病其
实是西药引起的,现在慢慢承认了。那你遇到急性的胆堵塞或者是胆囊发炎,无所谓,都可以
用到这个药,所以当你在用茵陈的时候,我们知道他是黄,尤其是阳黄,去的很快。
9、黄昏发热,怕冷,阳不入阴,身黄,额上黑,足下热,膀胱急,大便黑时溏,是肝脏里面瘀
血,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肝癌、肝硬化也可以用。硝石熬黄,硝石的原因是攻淤血,礬
石去湿。用麦粥来吞,大麦粥能固胃。要确定病人小便正黄,大便正黑,小便黄代表里面湿
盛,大便黑代表里面有淤血,所以这个处方完全是我们去攻肝脏里面的肿瘤阴实用的。硝石是
削坚,攻坚,硬块,肿瘤统统可以。
10、猪膏发煎用法:
一是大便黑,肌肤甲错,湿在身体干掉了,皮肤也很干,猪油滋润,自己的头发剪,活血攻瘀
血。
二是妇人阴吹,子宫与阴道中间破个洞,阴道放屁。
11、茵陈蒿汤:身黄、便秘。
12、茵陈五苓散:小便不利、身黄。(临床:急性肝炎,胆堵塞)
13、五苓散:口渴,小便不利。
14、黄疸,腹满肚子里面湿,小便排不出来,颜色赤深,自汗出,里实大便堵到,热证,大黄
硝石汤,遇到肝胆的湿热,还有膀胱的湿热通通可以使用它。
举例:比如说有一个人来找你,哎哟,我这个大便排不出来,几天没出来?一个礼拜没出来,
有没有放屁呀,我屁都不放一个,大便燥屎堵到了嘛,屁都没有一个,小便什么颜色了?黄
色,这个很黄哦,这个看起来像大承气汤,他说医生呀,我小便不出来,大承气汤小便还是出

来的,小便排不出来我们知道是膀胱的结热,结石,也是大黄硝石汤,还有是肝胆的结石,湿
热,也是这种处方,所以大家要知道栀子的功能,就知道什么时候我们需要使用栀子。
15、举例:有一个人胆结石。怎么知道他胆结石?第一个,右上腹这里很痛,胁肋这里面痛;
第二个胆结石痛很好玩,它会痛到后面去,痛到背后去,还有痛到肩膀上,从上腹放射状的痛
到肩膀上,然后你再查阳陵泉下一寸的地方胆石点有压痛;然后再确定耳朵的胆囊点你也可以
查到有压痛。
胆结石我们如何不开刀,怎么治疗?中医一般用的是四逆散的加减,柴胡三钱,黄芩消炎,黄
芩三钱。四逆散有枳实,枳实就是食物的溲水用它。甘草,一般四逆散,然后我们化消胆结石
的时候,一定用两味药,一个是五倍子,一个是海金砂;这个治跟我们那个什么肾结石处方不
太一样;五倍子长的样子就像一个袋子,就是一些螳螂呀,一些昆虫类东西吐出来的口水,结
在树上面的树枝和树叶间,这就是五倍子。这很像胆。五倍子,酸,入肝胆,我们知道五倍子
可以把胆膨得像一个气球一样。五倍子入药之前用黑醋炒过,因为你醋一炒过酸嘛,酸味入肝
胆,一下就把石头清出来。石头比较小的时候,一般他们西医呢把胆拿掉,胆拿掉时候胆囊还
是有胆汁到这边来,这种状况有没遇到过?有遇到过。我有一个病人呢,就是在网络上写你只
能活两次那个病人,他在20岁的时候出了车祸,就是他骑摩托车很疯呀,骑摩托车在山上山坡
上面跳来跳去,结果不幸摩托车飞起来被大树撞上去,撞上去以后他身体整个撞上去,他脾脏
也破裂了,胆也破裂了,意外车祸,当时呢就把他脾脏拿掉,胆也拿掉。这40年以后呢,肝硬
化,他两次肚子腹水肿大,我把他救回来,他就是胆没有。
所以如果这个胆道还是通的,当然有的时候他整个胆都把它切掉了,就胆管这边,有时候你没
有胆了胆道还是通的,那以后会不会还是会有问题啊,这个也就是个案例。他大便都很好啊,
但是还是一样,所以如果说有胆囊在这边,有个袋子在这边,可能一定有它的功能在那边,那
比如说有个袋子,胆汁喷下来停留在这袋子里面,需要用的时候慢慢喷射出来,不会说一直从
肝里面直接喷到十二指肠去,起到缓冲的作用,缓冲作用很好啊,当你有咀嚼食物有食物消化
的时候它就排出来,没有的话它速度会减慢下来,顺着你的身体来调整,所以一定有它的功能
在这里。
我们处理胆结石的处方一般就是这样。很痛的时候,下针,胆募--日月,胆的胆俞,背后的胆
俞,那我们治疗胆的话一定会下胆经上面的胆结石点,都可以下针。
我们在治疗里实的时候,如果肠胃里面结石有热的时候小便颜色会比较深,你把它清出来,吃
到小便颜色变成淡黄,就好了,然后腹也不满了,黄也没了。胆发病很好玩哦,晚上十一点到
一点,这二个小时呢,子时,胆流注的时间,所以一般胆11:30,12点钟突然发病,所以我常常
笑老外啊,这个如果真的有vampire,vampire就是美国人讲吸血鬼呀,你把他胆拿掉,因为
vampire都是12点钟醒过来的嘛,那个glandpa那个钟敲12点时,你把胆拿掉,胆结石拿掉,它就
不会醒过来哦,很准时,所以这个vampire这个吸血鬼一定有胆结石,可能很大,很准时的醒过
来。
胆结石处方:右上腹很痛,胁肋痛,会痛到背后、肩膀(放射到肩膀),阳陵泉下一寸胆结石
(下针)点有压痛,耳朵里胆囊点有压痛。四逆散加减,柴胡清热,黄芩消炎,枳实去食物中
馊水,五倍子海金沙化消胆结石,滑石将石头带出来。
16、黄疸,身黄,小便正常色,腹满、喘,只有湿无热,不便秘,用除热的药会打嗝,此时用
小半夏汤。

17、小柴胡汤加减:柴胡、半夏、党参、黄芩、炙甘草、生姜、大枣
一般性、急性肝炎基础方:全身发黄,郁金去血里的热,龙胆草清除肝胆的湿热,身黄重加茵
陈,便秘加大黄。干呕,舌苔白,胃里寒,肝脏发炎,肝肿起来会顶到胃,木克土,肝胃寒加
吴茱萸,干姜温中,半夏止呕,小便很黄很痛加黄柏,如头发白加何首乌,掉头发加当归、侧
柏叶,腹痛加白芍。
18、身黄,小便自利,小孩子气喘,运动太阳晒到晕倒,腹痛等虚劳症状,小建中汤。
《金匮》11-15处方要略:
旋覆花汤(肝着,肝寒)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带脉病,脾湿寒盛)
甘遂半夏汤(肝腹水)
木防己汤(脸色黑、腹水)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脸黑腹水,胃口尚可)
泽泻汤(左肋痛,眼前发黑,昏眩)
厚朴大黄汤(支饮、小肠不通)
小半夏汤(止呕、水逆)
己椒苈黄丸(肠鸣、便秘)
小半夏加茯苓汤(突发呕吐、晕眩)
茯苓饮(脾胃虚弱,胃内停水)
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头上感觉带帽子)
苓甘五味姜辛汤(气冲下降,咳嗽加重)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咳满即止,又发气冲)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咳嗽,白痰)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大黄汤(面热,胃热上冲)
小半夏加茯苓汤(呕吐、隔间有水)
栝蒌瞿麦丸(急性膀胱结石)
蒲灰散(全身水肿)
滑石白鱼散(膀胱瘀血、石头堵到)
茯苓戎盐汤(膀胱结石、小便不通)
越婢汤(发烧、咳嗽、有汗)
防己茯苓汤(去肌肉、三焦系统之水)
甘草麻黄汤(气喘急救)
杏子汤(利水)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腋下黄汗)
桂枝加黄芪汤(解表、黄汗)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腹大如盘)
枳术汤(胃部包块)
硝石矾石散(肝家阴实)
栀子大黄汤(胃中热痛)
猪膏发煎(yin吹,大便黑)
茵陈五苓散(小便不利、身黄)
大黄硝石汤(黄疸,里实很盛)
 
《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6-10)
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
1、血痹就是有钱的人不怎么劳动,所以骨头比较弱,吃得好肌肤比较盛,身体比较胖,骨头很
小,再加上疲劳汗出,晃来晃去得到微风、感冒,血痹症状就是皮肤麻木。
2、劳症表现为血管绷得很大,脉浮大,手足烦,常常会流鼻血,人又比较瘦,劳症的人不能
动,动一下就要休息一天,是因为一运动湿就跑到血脉里,治疗的方法就是把血脉里的湿排出
去。
3、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麻木不仁,如风痹
状,重用生姜。
4、桂枝龙骨牡蛎汤方:失精家,少腹弦急(阴部抽拉痛得很厉害,筋很急,肝经虚掉),阴头
寒,目眩,发落,脉极虚中空迟,下利清谷,亡血失精
5、天雄散方:脉弦而大,大则为芤,芤则为虚,弦则为减,减则为寒,虚寒相博,此名为革,
夫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仲景唯一补肾壮阳壮精的方子。
6、黄耆建中汤方:虚劳里急,久虚老的人必有痰。
7、如果有个人跑来找你,医生啊我有个很奇怪的病,你说什么病啊?我头一低下来,这个脸就
开始肿,然后头抬起来以后,慢慢抬高慢慢又消失了,硬块又消失了,那西医来讲,可能说是
你是血管瘤啊!这样一低下来血管瘤就充血嘛!姿势不对就充血,然后抬起来以后慢慢又回去
了。白芍,酸!是收敛,病在表,加上附子,白芍跟附子两味药,哎,收掉了。
8、前个礼拜我看到新闻上一个小孩子,他在医院里感染到超级病毒,结果发肺炎死掉啦。新闻
一出来我一看那小孩子拍的一张照片,身上皮肤都是凸起来的白点,这个不是死症,可以治
的,过去呢在有本书呢叫《寿世保元》,分很多门,里面有一个叫麻疹门,两位药,黄芩跟白
芍,比如说这两个是等量。张仲景呢,我在金匮一开始就跟诸位讲:我们讲的是,张仲景呢是
用寒药来做泄的动作。寒泄的目的是为什么是撤热,把这个药撤掉哦,撤掉,所以说寒泄的药
尤其用在肺上面,用的最多的就是黄芩,黄芩!那为什么要用白芍,就是阴,它阴不够的时
候,阳会下陷下去,所以本来麻疹发了一半,诶,麻疹不见了,麻疹内陷下去了,过去我们经
方在治疗病人小朋友麻疹或者是水痘的时候,葛根汤一下去就发出来了,可是你如果发到一半
的时候,病人体力不够,麻疹下陷下去,病人会高热,就是那个人得到肺炎,那个小孩子得到
肺炎。发出来了,结果西药没有药,其实两味药就可以了!这两位处方千年传在那边哦,我一
看到哎呀糟糕这个走了很可惜,两味药就可以了!是专门针对肺炎高热的时候啊,还有这个麻
疹,小孩子得到麻疹内陷的时候,救急的时候用的,那两味药而已。

这就让大家更了解一下,芍药如何的应用它,内陷下去是阳很强、阴不足,那就用阴药。现在
你只有两味药,桂枝跟芍药,你会用哪一个,一定用芍药嘛!芍药把它提升上来对不对,黄芩
下去解毒,去热,这个寒药能够撤热,两味药!当看到这个新闻,每次看到这种不该死,有的
人是病死我们没有话讲对不对?可以不要死的死掉,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学去呢,帮助一些哦。
尤其做急诊室里面,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形的话,能够帮助他们哦,反正都不行了嘛对不
对,用用中药又如何呢?大剂的用。比如说那个小朋友,你这个用量一钱的药粉,各一钱的药
粉,一钱的很多啦,两个混在一起,等量吃下去,这个都是救人于危难的时候哦使用。
都可以用芍药,重用芍药,像腹部的阴,少腹是阴,还有女人的静脉瘤,还有豆疹,任何疮疹
下陷,所以说比如你看到一个人,两个人在一起,这个病人呢这个疮是凸出来的,凸到外面来
的疮很简单,那个疮是陷下去的很危险,陷下去的你第一个要想到什么?想到芍药,这就是阴
和阳的观念。
黄芪跟人参不一样。人参在张仲景的观念里面是要养胃阴,因为肠胃的津液不够了。我们用独
参汤来救逆,救什么逆?救胃气没有的逆。病人已经吃不下东西了,吃东西都吐。吐就是独参
汤!但是真正补气不是人参,是黄芪在补气。所以我们有气虚和血虚两种虚劳。
9、八味肾气丸方: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10、少腹拘急,男人的睾丸抽痛,女人的阴道抽痛、抽筋。肝主筋,我们全身的筋是肝脏在
管。那这个筋是络过我们的睾丸这边和女人的阴道那边,那当你虚劳的时候,筋没有营养来滋
润,这筋就很急,一急就会抽起来,这是筋急这个意思。
11、薯蓣丸方: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不常用。
12、酸枣仁汤方:虚劳虚烦的状况下不得眠,常用的治失眠的方剂,消导
13、大黄蟅虫丸方:五劳极虚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肌伤劳伤,经络荣卫
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缓中补虚。
14、肌肤甲错,两目黯然,干血。“瘀不去,新不生”,女人会左腹痛。腹部瘀血白芍为主,
川穹,丹皮,红花,牛膝(脚没有力气),茜草(子宫瘀血)。
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肺痿就是肺萎缩掉了。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那么肺痿之病从哪里得到呢?
张仲景回答,有的肺痿是:
(1)从汗流太多,津液伤到;
(2)或者是呕吐太多津液伤到;

(3)或者是消渴,就是喝了水还是口渴,不能止渴,小便太多都是失掉津液;
(4)或者从大便难大便干燥,大肠的大便干燥。大肠和肺是表里的,所以大肠干的话,肺也跟
津液也伤掉了;
(5)或者会被快药下利,就是病人本来有便秘,攻坚的药攻下去以后太快了,津液伤到了。
总而言之就是重亡阴液,肺里面的津液没有了,所以叫做肺痿,所以你随时要保持肺里面要有
津液,这个这是中医的观念。
2、肺萎:脉数虚,虚数是虚热,里面津液不够,是虚热。有燥咳,胸腔隐隐作痛。
3、肺寒:吐白色的涎沫,不是浓痰,又没有口渴,代表肺家的寒症,一定会遗尿,次数多,量
很少,上虚不能治下,肺中冷,会头晕眩,口水多,甘草干姜汤温之。
4、肺痈:脉滑数,脉很实,里面化脓了,是实热。会咳浓痰脓血。
(1)实热,脉数舌黄,黄痰,可以躺平,千金苇茎汤。
(2)实热,肺里化脓,肺脓疡,舌苔黄口渴,脉数,不得卧,喘很严重,葶苈大枣泻心汤。
(3)肺里成痈,化脓了,反而不热,振寒,胸阳虚,脉速感觉冷,口干不渴,吐浓痰如米粥,
桔梗汤。喝下会吐脓血。没有治好后面就是肺癌。
5、肺气肿:
(1)喘而燥者,咳嗽发烧,有汗,舌黄痰黄,发汗就好,越婢加半夏汤。抽烟抽到后来肺胀肺
气肿。
(2)脉浮者,有表症,长年累积的肺气肿,厚朴麻黄汤。
(3)咳而脉沉者,没有表症,病在里泽漆汤。
(4)脉速,不渴,舌白,无汗,表寒里寒,咳喘,小青龙加石膏。
6、肺癌:胸腔非常刺痛,持续的痛,兼有下利,口吐脓如米粥。
7、寒饮咳嗽:肺扩张,咳嗽气喘,没办法吐气,不渴,舌苔白,久咳之人,射干麻黄汤。
8、湿热的咳:黄痰、焦痰,但坐不得卧,皂荚丸。
9、喘的很厉害,急救:甘草麻黄汤,喝下去喘就停掉了。
10、干咳无痰:声音沙哑,去热祛痰,喉咙不利,麦门冬汤。老年人气血两虚干咳;食道癌火
逆上气,吞不下东西;妇女怀孕期间的咳嗽,绝大多数是里热;肺结核,干咳,舌黄。
11、紫参按照金匮呢叫做下利肺痛,下利肺痛呢,紫参汤来主治它,这个是什么?肺癌,就是
肺癌,可是现在这个药没了,这里呢紫参说一般作紫菀,实际上可是应该是紫参,可是紫参没
了,紫参它很简单,因为它就是紫参甘草两味药,病人有肺痛,强烈的剧痛,下利,我刚刚不
是讲下利,到现在目前为止我看的肺癌的病人,都是肺痛下利,而且他那个痛,痛到什么程
度,是24小时的痛,痛得像刀子刺进去一样那种痛,那我现在病人就在手上这样子,昨天来信
息说好很多了,你们有个大师姐在美国,帮老师断后,以后你们去临床会看到她,那处方我开
好了,因为我们没有紫参,我们用很多的方法,用一些其他的药去取代他,如果有紫参的话,
两味药就够了,这就是我们要地纪要去把它找他出来的,这个跑掉了,失掉了,很可惜。
过去我们有个案例。病人手足非常的热,无法安睡,我们脚温热就可以了,那这个病人来的时
候,脚她热到什么程度,她说她必须呢晚上要起来冲好几次冷水,不然的话没有办法睡觉,脚

那么热,手掌也热。后来就干脆呢脚就泡在冷水里面,坐在那边平躺下去脚就弯下去,然后脚
泡在水里面。可还是一段时间她感觉到水也热起来了。那怎么办呢?她来看病的时候。失眠就
是脚太热了,我心里想,你脚热很好啊,你没有什么癌症呐。他说,倪大夫,你不晓得,我就
是热到没有办法睡觉啊,奇怪了,对不对?这是什么病?黄芩,黄连,大黄,因为他便秘不
好。这个是这种三黄泻心汤,吃下去,热就退掉了。手热也退掉,脚热也退掉,这个效果非常
好!那你如果说他血不够,病人有燥渴,地黄生津嘛,生地,生津。
那这个三黄汤呢,还有个功能,黄芩呢,不但入肺,流鼻血,我们用三黄汤来止血的时候,一
定要冷用,不要热用,你不要拿来煮水哦,煮很滚的喝下去,不能止血。所以说如果是眼睛出
血,或者鼻子出血,耳朵出血,嘴巴里面出血,牙龈出血,你用三黄汤的时候,用粉,然后用
冷水配下去喝,冷水配这个寒,才会真的是寒,一下去就是血就止掉。可是同样的是,你说你
如果拿去煮滚的以后喝下去,热汤喝下去,流血就止不住,所以,唯一的禁忌就是三黄泻心汤
要止血的时候一定要用冷水来吃,要冷服,这是一个重点。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水的问题)
1、惊发而得,大肠沼气回逆,临床上表现为精神病。
2、浊气跑到三焦系统,影响心脏,气上冲心动悸,往来寒热,有恶心是少阳症,小柴胡汤,没
有恶心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有腹痛是奔豚汤症,李根白皮换成柴胡,就是小柴胡汤加芍药、川
穹、当归。
肠气太多,肚子会胀满,气胀、腹满使用厚朴;肚子痛用芍药。
3、本来就有便秘惊吓后。沼气从大肠进入肝脏,再进入心脏,产生动悸;桂枝汤加肉桂,把浊
气逼回到肝脏、大肠里。
4、过度发汗后,造成表虚,小肠津液来不及补充,产生脐下动悸(肚脐的后面),苓桂甘枣
汤。
茯苓通利三焦,三焦者,是水道,利水。
5、从肚脐上冲到心脏的动悸,桂枝甘草汤。
6、当动悸在肚脐以下时,茯苓、甘草;肚脐以上动悸,桂枝甘草汤;肚脐后面发出来,苓桂甘
枣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第九
心脏问题:胸痹、心痛、短气等。
1、胸痹心痛表现的脉诊为“阳微阴弦”,阳微代表脉象非常弱,水会往上冲,心阳不足,阴
弦,代表是寒水,造成胸痛。“脉当取太过与不及”,一呼一吸脉跳五下为正常,过快过慢都

不正常。
2、寸微尺弦,水会上冲的胸痛,小肠火弱,水无法气化,寒水上来胸痹而痛,心阳不足。
3、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喘息咳唾(心包有痰,从膻中穴痛到后背,心
痛彻背,喘息的很厉害),瓣膜闭锁不全,心气郁结,栝蒌薤白白酒汤(比较浅的心脏病)。
4、心脏结构有问题?
第一个,背后第五椎有压痛点。第二个,心气是往上逆流,病人会项强、背痛。这都是瓣膜闭
锁不全。栝楼实恢复心脏结构,薤白涤痰祛湿,去心包的痰,白酒(甜酒酿)主发散,将心包
膜的痰咳出。
下针:公孙、内关、天突、巨阙、关元,把心气打开,背后第十锥下针
5、胸痛不得卧,心痛彻背(心脏痛到背后,背后痛回心脏),栝楼薤白半夏汤,心包痰很多,
重用半夏,栝楼实、薤白、甜酒酿。西医讲的狭心症。
炙过的半夏去痰,有水的时候用生半夏。
6、胸痹(胁下过来到心脏),横膈膜发炎,痰饮,心中痞气(胃有痞气,不舒服,气结在
胸),实证的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7、两个胸闷,肠胃不好,持续的痛是实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喜按断续的痛是理中汤。
8、气闷,缓痛,不是强烈的痛,茯苓杏仁甘草汤是用在心脏有积水(心包周围)的时候。橘枳
生姜汤也是有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但是橘枳生姜汤是清除肺里面有积湿,会用到橘枳生
姜,就是有湿痰堵在心肺的中间。
9、判断心脏积水
怎么知道心脏里面有积水呢?很简单,你摸他的寸脉,寸脉是弦的。寸脉呢,指的是我们胸阳
的脉。
第一个,寸脉是弦的,像吉他弦一样,细细的,弦,就是水;
第二个,心脏里面有积水的时候,病人的痛会隐隐作痛,并不会像胸痹那个痛,心痛彻背,背
痛彻心那一种痛;
第三个,只要有水,病人一定不渴,不会口渴;
第四个,有水的时候,病人一躺下去,躺平的时候,水会动,胸闷会增加,水会移动。
10、打嗝的时候。橘皮加生姜是一个很有名的处方。

11、胸痹,缓急,就是随气候而改变。西医说的风湿性心脏病。气候一变冷它就开始痛,气候
一回温它就好了。寒湿,薏苡附子散。
12、治心脏病一定要记得提醒病人保冷,会刺激到心脏。
13、胃里不舒服,心悬痛(悬在空中下不来),西医讲的心包炎,桂枝生姜枳实汤。
14、(1)持续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最严重的(从膻中痛痛到后面第五椎,没事就从后面再
痛回来,来回痛来痛去,穿心痛,这个症状出现的时候大概半年以内一定发心脏病。发就走掉
了,走人了。),纵膈膜痰湿很盛在纵膈膜跑动,乌头赤石脂丸,苦温化湿。
(2)下针:天突、巨阙、关元,背后第十锥,心俞,肺俞,肝俞。
(2)倪师用乌梅赤石脂丸,乌梅味酸入肝,木生火,乌金丸。
15、动脉血管堵塞,耳朵心点有压痛,第五椎压痛,心脏剧烈的刀痛,持续一个地方痛,感觉
虫在里面跑,舌苔有齿痕,地图舌。
动脉堵塞预测
第一个,病人一定是失眠,没有原因的失眠;
第二个,大便不规则;
第三个,手脚冷;
第四个,心胸痛、心口痛。
16、动脉血管堵塞、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硬化处方:
(1)失眠,黄连阿胶汤。苦温。
(2)胸闷,白芍不要用。阿胶是苦,胸满、胸痛,桂枝、炙甘草。
(3)手脚冰冷炮附子。血管里面堵到,川芎活血,吃下去以后一个礼拜病人淤血都没有了,血
管都恢复了。附子很热下去让它打通,可以多加点丹皮,加点桃仁。
(4)胸口痛,心胸痛,枳实,胸闷,配上个桂枝,配上个附子、川芎、丹皮这就够了,这个病
人已经好了。
黄连15克 黄芩20克 阿胶10克 桂枝15克 炙甘草20克 炮附子25-50克 川芎40克 桃仁20克 丹皮20克 藏
红花15克 枳实30克
17、心脏病望诊:
(1)两颧暗红,
(2)额头是热的,手掌是冰的,手背是热的

(3)手指头会刺痛、麻痛
18、补充心脏病治症:
心脏有问题一个是内,一个是外,内就是心脏里面的血有问题,血管堵住,血管硬化,引发胸
闷、胸痛,持续的痛,痰饮流动的痛,栝蒌实枳实薤白桂枝。结构性问题,会用到栝蒌实,枳
实去心包周围的湿,薤白涤痰力量强,茯苓去中焦的水,杏仁润肺,茯苓杏仁甘草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1、腹满分虚实,冲阳脉微弦,有寒水,应当腹痛,如无腹痛,必便秘,一个虚一个实,胀满是
虚,便秘是实。胃脉虚寒,肚子会胀满,会两边痛,温药开理中汤,人参、茯苓、白术、甘
草、干姜;
2、腹满按之不痛为虚,里面没有东西;痛者为实;按压天枢,虚症温药,实者攻下。实证苔
黄,吃到舌苔颜色恢复,小便黄吃到淡黄,实证口渴,虚症不渴。
如脾脏肿大、肝硬化、肝癌口渴为实证,分消汤;虚症不渴,补气建中汤。
3、黄分鲜黄和暗黄,鲜黄病浅,深黄病深;胆汁逆流是鲜黄;流汗后经常跳水里,就是黄汗,
也有黄。暗黄常常发生在胰脏、脾脏、肝有问题时,会烦躁,出现供血不足,心神不守,手足
燥扰,如不渴,心中有寒,胸中寒实便秘的时候三物小白散;寒实加下利不止是死症,阴阳两
虚。
4、寸口脉弦,胸中寒水,停在胸胁中间,造成胁下拘急而痛,恶寒怕冷,小柴胡汤。
5、肺中有寒,喜欢打哈欠,打喷嚏是自我恢复的动作。
6、膻中一路寒到肚脐,会下利,湿很盛,食物不消化,喷嚏打不出来,寒湿堵到。
7、绕脐痛,有风症和寒症时,忌攻下,攻下造成气上冲就是奔豚,气没有上冲就是心下痞,泻
心汤等。
8、腹满,不痛,发烧,脉浮数,太阳阳明合病,肚子有实,有太阳症,腹满不用白芍。
9、肚子强烈的痛,寒则缩,会小肠套叠,寒痛,会造成胸胁逆满,呕吐,不能吃东西,附子粳
米汤,舌白,小便白,小肠不能开刀。临床上胆结石的痛,子宫癌、肚子寒气、胰脏炎、腹膜
炎等寒症的痛。
粳米:为什么要粳米呢?实际上我们真正去研究粳米是什么东西哦。我们现代的白米是不是一
种糙米?白米的前身是糙米,真正我们要粳米的时候,是糯米里边的糙米。就是以前的糯米。
那糯米改良之后,你现在吃的糯米是白的。那这个之前糯米的糙米就是粳米。那是最好消化的

甜米。
10、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重用厚朴宽肠;小承气汤,闭而不痛,有放屁。
11、病在少阳阳明之间,胃下胀满痛,脉弦,恶心、便秘、小便黄,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等兼
症,就是大柴胡汤症,常常用在大肠癌治疗上。
12、小建中汤肚脐以下寒痛,大建中汤肚脐以上激烈寒痛,胃的地方;胸中寒痛是乌梅赤石脂
丸,有痰饮;大建中汤主治剧烈的寒痛,中焦寒湿很盛。
13、大便堵到分热和寒,寒实,小便白,腹部不痛,脉细小,舌苔白,大黄附子泻心汤,炮附
子三钱,细辛两钱、大黄三钱,大小肠寒实。
三焦的寒实:
(1)下焦的寒实:大黄附子细辛汤
(2)中焦的寒实:甘草干姜汤
(3)上焦的寒实:三物小白散
14、四肢厥逆,没有积水,用四逆汤
四肢厥逆,全身水肿,有积水,赤丸,吐气都是冷的,脉微细,消水力量很强。
15、细辛:能够去水,细辛的功能很好玩,小青龙汤里面有细辛,为什么?因为细辛能够把水
降下去,能够止咳,因为能够把水降下去,所以细辛也很好,刚刚讲大黄附子细辛汤,也在用
细辛,为什么,因为他能够把水排掉。细辛药很热,能够温小肠的温度。同时细辛能够壮胆
气,胆气不够的时候我们用细辛。过去呢细辛也可以止牙痛,牙齿痛的时候,拿个细辛哦自己
把它塞到牙缝里面去止痛,单味药的使用很多,诸位可以参考本草经的。
16、真朱为色,就是用朱砂,那个做成丸剂以后朱砂不是混在里面的,而是你,这几个药做好
以后,药丸出来了,朱砂呢,比如说一斤,一罐一斤。我们过去用那个指甲挑一点点哦,不是
慈禧太后的指甲,一般的那个很脏的指甲,这样你就记得了,其实只有一点点的量,丢到里面
去,大概一小茶匙,很少一点点的量。比如说你这个一斤的药丸,大概朱砂,只要一颗药丸的
量,丢下去以后,你说老师这个会不会混合,会啊。你这样一打(摇动)全部变红色,朱砂就这样
子,整个变红色,所以我们用的剂量很少,这就是朱砂包在外面。有些药房不懂啊要弄弄很
多,卫生组织说,你看那个朱砂太过了,就攻击说里面有汞。实际上,朱砂里面有真铁在里
面,我们一点点的量,用一斤,你想想看,那一次几颗,你有多少的量进去?不会嘛,他们不
会用朱砂,才会造成这样子。
17、(1)外寒里热,大青龙汤
(2)外寒里寒:小青龙汤
(3)上中下都寒,大乌头煎,腹满,脉弦紧,寒水,寒疝会绕脐痛,手脚冰冷,会口吐白津,
单味乌头在治疗寒疝。
18、大乌头煎去掉寒疝后,肠胃会空掉,要补血,当归生姜羊肉汤。平时身体比较寒,没有吐

白津,就可以使用,去寒补血。
19、在肉类里面,羊肉是肉的顶级,最好的东西,比牛肉、猪肉都好,所以说在高原地带的
人,吃羊肉。你看那个山羊,它会在山上跳来跳去啊,那个牛就没有办法,那个猪更笨呐,只
在下面走,所以呢你要吃了羊肉以后跑来跑去,对不对?羊肉是很好的,所以说我们如果是在
高原地带,住在青康藏高原的地方,因为气候比较寒冷,那你必须要吃奶酪啊,这些东西,比
较纯阳的东西、羊肉,他才能生存嘛,因为当地的环境气候很恶劣。那你如果住在一般城市里
面,又没有那种很恶劣的环境,你吃那么营养的东西哦,在冬天吃比较好,那夏天吃的话,你
除非你有寒疝,吃得寒去掉,否则的话吃太补的话,这个对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说我不赞成
大家去喝牛奶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如果是今天我们是住在高原,青康藏高原,或者住在
Denver,那种美国的很高的城镇,山城里面呐,我们就需要喝些牛奶,能够度过这个寒冬,那
是必要的。
20、乌头汤是乌头、麻黄、黄芪、甘草、芍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历节篇用之。
乌头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因为很多病人心脏不好,开麻黄会引起动悸,所以使用乌头桂
枝汤来治疗。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
乌头是非常热性的药,它到四肢全身四肢手足上去,到处去流串,把肌肉里面的寒湿,还有胃
里面的寒湿、胸腔里面的寒湿,通通排掉,这个就是乌头。
《金匮》6-10处方要略: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麻木)
天雄散(补肾壮阳)
黄芪建中汤(易感冒,盗汗)
八味肾气丸(肾阳不足、肾阳虚)
酸枣仁汤(肝虚失眠)
薯蓣丸(容易感冒)
大黄蜇虫丸(干血痨)
消肿溃坚汤(甲状腺肿瘤)
射干麻黄汤(哮喘,支气管炎)
皂荚丸(浓痰、焦痰)

厚朴麻黄汤(肺气肿)
泽漆汤(肺积水)
麦门冬汤(干咳无痰、声哑)
葶苈大枣泻肺汤(肺痈初期)
千金苇茎汤(肺痈实热)
桔梗汤(咽痛、肺痈)
越婢加术汤(水肿)
小青龙加石膏汤(肺胀,烦躁而喘)
奔豚汤(浊气进入三焦系统)
栝蒌薤白半夏汤(胸痛不得卧,心痛彻背)
栝蒌薤白白酒汤(心痛彻背,喘息,瓣膜闭锁不全)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闷短气,胃不舒服,心绞痛)
人参汤/理中汤(胃胀满、虚寒)
茯苓杏仁甘草汤(短气、胸闷)
橘枳姜汤(胸闷短气,肺里积湿)
薏苡附子散(天气变冷心脏痛)
桂枝生姜枳实汤(心包炎、心绞痛)
乌头赤石脂丸/乌金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

厚朴七物汤(腹胀满,发热,饮食如故)
附子粳米汤(腹中雷鸣寒痛)
厚朴三物汤(小肠便秘、腹痛)
大建中汤(心胸大寒痛、剧痛)
赤丸(四肢冰冷,有积水)
大乌头煎(寒疝,绕脐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去寒)
乌头桂枝汤(类风湿)
走马汤(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16-19)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惊悸、有吐、有流鼻血、有下血、有胸满、淤血的症状。
1、寸脉左右跳,受到惊吓,是惊;太小太细,是悸。悸是有水饮,心下悸,脐下悸等,会用到
茯苓。
2、流鼻血:成年人下针,中府、云门、天府、侠白,眼白处很黄,还是未愈,肝木克到脾土。
从冬天到春天,流鼻血,多为太阳症,小朋友比较多;从夏天到秋天流鼻血,多为阳明症。如
本身有阳明症,遇到热,非常容易流鼻血。
3、疮家,头上有疮的,身上流脓的,衄家,失血家不能发汗,用的时候天仓这两个地方就凹下
去,阴极虚。
失血家,面无血色,没有寒热,脉沉弦,里寒,阳虚掉阴也会虚掉。
4、阿斯匹林是一个酸性的药,它让血变得很稀,可是你吃阿斯匹林以后你会发觉到你身体很容
易出血,一撞到什么就容易出血,血管容易破裂。所以阿斯匹林像这类西药呢都会影响到阳的
力量,当你把阳破坏掉以后弹性就没有了,弹性没有的时候就阳不能固阴,当阳不能固阴的时
候阴就会漏出来,这就是流鼻血,小便大便带血,咳嗽里面也会有血的现象。
5、正常人是上寒下热,人体分两个阶段,肚脐上面是阳,下面是阴。肺把心脏整个包住,热没
有办法外散,往下走,所以,肺主皮毛,所以你摸上身的皮肤,额头、背、通通都是冷的,冰
的。只有摸到手掌的时候是热的,因为心,也就是心经络到了那个劳宫穴、跟少府穴,所以手
掌两个是热的。热到了小肠以后了呢,小肠又到了我们两个脚底。大肠叫白肠,前面,小肠前
面是膀胱,也是女人的子宫、卵巢。后面是肾脏,男人的摄护腺在下面。很多的脏腑把小肠包
住,小肠里面是很多的津液,所以小肠是很热的,但是外面还是冷的,跟上面是雷同,一样的
热,这个时候你摸肚子,摸后背,通通都是凉的才对,脚底是热的,这个叫作常人。这是阴阳
相合的时候,是这个结果。那阴在少腹走的时候,阴气是顺着这样子走,所以说,大肠的蠕动
是顺时针方向走,里面小的都这样子蠕动出来,到肚脐以上又转回来。人不断的是这样子循环
的,这是阴阳来调和的,上面是寒的,下面是热的。
6、喝酒之人,伤肝伤胃,过度饮用吐血,反辱到肺,血向上冲。
7、脉中空为芤,病人缺血。手掌苍白。失血不可发汗。
8、瘀血判断法(口很渴,又不想喝水,这就是有瘀血了)
瘀血的症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还有哪些附加的:

第一,舌苔,当你看到一个舌苔旁边齿痕,齿痕很重,这种就是内有瘀血。
第二,舌头上面有黑点,也是身体里面有瘀血。
第三,妇人左侧腹腔这边,你一压下去就痛,也是身体里面有瘀血的现象。
第四,最明显的就是唇痿,没有那么丰润,那嘴巴非常的干燥,舌头非常的干燥,他又不喜欢
喝水,这种就是瘀血。
第五,病者如有热证,看起来像发热,烦满,口干燥而渴,结果你摸他的脉还是一息四至,很
正常,并没有热脉。比如六下七下,脉象浮在上面的,病人看起来有热在里面,很烦躁,这都
是有阴伏,阴伏就是隐藏在里面的,身体里面的东西,这都是身体有瘀血的症状。
9、伏饮主要是喝水喝太快了,或者是你上吐下泻,吃坏肚子了,或者是你喝酒喝吐了,吐了以
后,你补充水份回来的时候,速度很快。伏饮就是水饮。
10、伏热:宿食,没有完完全全排掉,在肠子里面累积久了,就会生成薄膜,靠在肠壁上面,
把宿便包住,这种就属于伏热。
11、阴伏就是身上有淤血。舌青口燥。
12、早上一刷牙,就怎么搞得恶心,就已经有伏饮了。中膈就有伏饮。
13、火邪,从火场跑出来,本来有阳明燥热症,又靠近火,津液伤到,行阳固阴,津液丧失会
有浓痰。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常山涤痰,龙骨潜阳,牡蛎补津。
14、伏饮、伏热遇火邪案例:如果你刚好碰到个女的,这个太太呢,本来就有伏热在里面,她
的肠子是这样子,大便堵在这里,结果很不幸,就她家失火,她一紧张,一吓,结果成了淤
堵,大便堵到这里来。一紧张嘛,梗到这边来,跑出来的时候你看到她是桂枝汤加芍药龙骨牡
蛎,救逆汤。你开了给她吃了,她吃完以后开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发奔豚,就是,怎么心脏
跳那么快?医生,她吃了你的药,为什么心脏跳那么快?不是我们的药的问题,我们的药没有
错啊,谁跟你说吃了这个药心脏会快?是这个人本身有伏热,所以你如果吃桂枝汤,麻黄汤,
或者是苓甘五味加辛半药,或者说比如说一个人呢,坐公车会恶心,坐船会呕吐,晕车晕船,
因为你有伏饮在里面了,所以我们才有苓桂术甘汤,或者是渴,小便不利的,我们用五苓散,
这种都很好使用的汤,因为里面有伏饮嘛。那平常我坐为什么不会,你坐就会呢?因为你有伏
饮,我没有伏饮。很多地方可以知道这个人有没有伏饮。这个人就是伏热,宿便。还有一种情
形呢,当它堵在这边的时候,水,糟粕和水到了大肠以后,就会分开来,水就会跑到肠间,这
便秘就变成己椒苈黄汤症。如果这个燥气呢进入心脏,桂枝加桂汤症,这就是你们的加减。
15、心下悸(胃里有水):半夏麻黄丸,一是半夏去水,中隔的水,祛痰去呕,口渴不加半
夏,麻黄宣肺把肺气打开,肠胃的津液往上走。二是肺家寒实,肺冷,半夏涤痰,麻黄宣肺。
16、吐血不止,食道出血,肝癌、肝硬化吐血,胃吐血,吐血来自肠胃或者内脏,不是来自肺
(咳血)。柏叶汤,侧柏叶止血效果很强,肚脐以上的出血,嘴巴吐血用柏叶。肚脐以下出
血,用阿胶。艾可以让血归经,不会再到处走,柏叶呢,能够止血,干姜呢,能够促进肠胃的

蠕动。冷才会出血。
17、半夏苦酒汤,食道,喷门,胃有东西梗在里面,无法吞东西,或者气瘀到,或者发炎,或
者喉癌、食道癌,喉咙闭锁,寒则缩。炮附子二钱温热,半夏六钱重用祛痰,栀子三钱袪烦去
虚热。
18、喉癌、食道癌:喉闭,痰很盛,半夏30克祛痰,炮附子20克去寒,栀子15克袪烦去热,这三
味药称为利膈汤。加减半夏厚朴汤把气打开。可加络石藤。
19、半夏苦酒汤:喷门堵到,利膈汤;吐血,柏叶汤;下血黄土汤(胃出血,胃下垂,胃溃
疡,胃癌,昏迷幻觉不断的摇手,土能胜木而平水),地黄补血,白术和甘草健脾整胃,炮附
子去胃寒,阿胶止血,黄芩消肠胃的炎症,灶心土修补肠胃粘膜、破洞,赤石脂代替。胃酸旋
覆花,代赭石。人工糖食品、咖啡停掉。
20、赤小豆当归散:先血后便。外痔很痛;内痔不痛,很血溅,喷出来。赤豆去热祛湿,当归润
肠,加槐花凉血。两种腹膜炎(胆破裂,阑尾破裂),赤小豆发芽,与当归打成泥。
21、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实热症(舌苔黄、干,便秘,小便黄)引起的吐血、鼻血。
临床上如果是衄((鼻子出血)吐血,嘴巴出血,病在上焦,我们用泡,用热水泡,而不去煮它,
在下焦我们才会去煮它。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呕吐有脓,不可止呕。水饮,口渴,喝后就吐掉,小半夏汤。支饮,呕吐不口渴,苓桂术甘
汤。
2、胃中虚冷,东西吃不下,吃东西反而吐出来,脉数,是解表发汗导致的阳虚掉了,是虚脉的
数,就是胃反。朝食暮吐。
3、不赞成女孩子月事时吃冷的,寒跟水冷结在子宫里面,造成症瘕,造成子宫里面会有肿瘤会
有硬块。
4、血虚,贫血,一是寸口脉沉微,阳虚后血虚,把阳补足,血才会回来。二是跗阳脉紧而涩,
寒虚湿难治,胃反不能攻下。
5、哕就是打嗝。一是吃东西太快,打嗝,橘皮一个与生姜二片煮,橘皮生姜汤去胃里面有虚
热。二是虚寒产生的呕、打嗝是吴茱萸汤。三是肝癌、肝硬化、胃气将绝打嗝,茯苓四逆汤或
通脉四逆汤加葱白。
6、如果肝血不足的时候,病人会有强烈地头痛。肝阴不足的时候,里面是阴寒的,头痛、呕
吐,吐涎沫,吴茱萸汤。

7、呕而肠鸣,胃下痞,吃完东西就拉肚子,腹痛,胃发炎黄芩,肠鸣黄连,半夏加重,半夏泻
心汤。没有肠鸣、腹痛是甘草泻心汤。下利、水很多,肠鸣很重,增加生姜的量,生姜泻心
汤。
8、诸呕吐,呼噜呼噜有痰声,痰饮在胸,小半夏汤。
9、干呕、下利,腹痛加白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10、刚吐完,口渴,喝水又太快,猪苓、茯苓、白术用散。喝水不要太快。
11、肾衰竭与尿毒症处方:
炮附子三钱、生附子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两钱、大枣十枚、白术三钱、茯苓三
钱、当归三钱、木通三钱、细辛两钱、干姜两钱
方解:
(1)固肾阳炮附子,肾水会克到心火,生附子壮心阳,生附子里有纤维用棉布包起来煮,炮附
子炮制过无毒,纤维已干掉无需棉布包起来。
(2)手脚冰冷用当归四逆汤,不加生姜,炙甘草、大枣十枚,炮附子,生附子,当归润肠,木
通、细辛。
(3)胃口不好加茯苓、白术,利水袪湿。
(4)肾衰竭恶心呕吐,肾水累计上来顶到胃,用干姜。
上方可以固定为尿毒症的基础方。
12、皮肤很干燥,麻杏薏甘汤;皮肤有脓疡,排脓汤。
13、呕吐,发热(往来寒热),是小柴胡汤证。
14、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半夏汤。比小半夏汤症状严重。
15、蜂蜜,可以把肠胃的津液补足,能够固到很好的肠胃。所以说,这个蜂蜜的确是美容养
颜。大家太太小姐们,如果要这个皮肤长得很好,喝点蜂蜜水哦。但是你喝蜂蜜之前要注意
哦,千万不要有伏热。伏热。大便不好,大便不好的时候,你又把它固住,蜂蜜下去把它固
住,结果本来目的是要皮肤美白的对不对,皮肤变得很好。结果跑了一大堆痘子出来。你说老
师呀,别人吃蜂蜜呢皮肤都很好,我吃蜂蜜长了很多,因为你有伏热。要把大便先清出来。我
们要让皮肤变得很好,一个大原则,身上有伏热、伏饮、痰饮通通要把它去掉。去掉之后我们

一养皮肤就会很好。这是一个治证的大原则。
16、食完即吐,大黄甘草汤。胃下方的食物坏掉了,朝食暮吐。粉剂也可以,一次一钱,大黄2
甘草1.,调胃承气汤之前是大黄甘草汤症。
17、胃反,朝食暮吐,胃里本有留饮,虚寒,吐掉后口渴,喝了还恶心,水在胃的周围,茯苓
泽泻汤。有口渴不用半夏。
18、吐后,严重的口渴,贪饮,文蛤汤。这里麻黄来止渴。吃了麻黄发汗,说明药到了。
19、干呕吐逆,吐涎沫(胃里是寒湿),用干姜止呕,
20、胰脏癌治症:
(1)呕酸:旋覆花、代赭石
(2)行气:厚朴、枳实
(3)便秘:大黄
(4)头痛:川穹、吴茱萸、干姜
(5)恶心、呕吐:半夏
(6)干呕吐逆,肚子痛,呕酸很厉害,有些人不呕酸,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去胃中停水。
胰脏癌西医治疗,最多六个多月,中医治疗还有生存的机会。厚朴行气,阴阳气转用厚朴,枳
实去浊水。便秘加大黄,头痛加川穹,半夏三钱,吴茱萸跟干姜两钱,胃癌跟胰脏癌绝对跟咖
啡有关系。
21、生姜半夏汤,重用生姜,刚好与小半夏汤相反,胃中停水过多,嗝在横膈膜上面,胃里感
觉很奇怪,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不治反复胃会寒掉,跑步肠胃津液可发散掉。
22、干呕打嗝,手脚是冰冷的,橘皮汤。这个橘皮汤是最浅的方子,第一碗就好了。
拿个塑胶袋把那个嘴巴鼻子闭住,然后你再呼吸这个塑料袋,呼吸自己的二氧化碳,吐气就会
好,这也是治打嗝的方法。
23、打嗝,口渴很严重,吐了很多胃的津液,胃家的虚热,竹茹止渴,橘皮竹茹汤。
竹茹是止渴的。临床上我们在用竹茹的时候,淋巴结肿,扁桃腺肿,腮腺肿,甲状腺肿,糖尿

病,竹茹都很好用,所以竹茹是一个很好的一个药。
24、用到人参就告诉大家这个人嗝逆的、哕逆的时候津液吐得很多,津液伤到,只要津液伤到
张仲景都会用人参。
25、遇到危症,这个病人是肝癌,肝硬化,胃癌,或者怎么样子,他那种到了末期打嗝的时
候,你再按照伤寒论来说这个是死症,我们总是要再出手救,救的时候最好用的是茯苓四逆
汤,所以会用到茯苓四逆汤的时候就是一搏,这是最重的嗝逆的时候,胃气要绝的时候使用
的。因为是寒,会有生附子,还有干姜,因为有湿在里面,所以我们要茯苓把湿排掉,这个时
候你不用白术了,因为生附子非常的热,生附子一下去的时候在心脏周围一直到小肠,这中间
的一段全部都会热起来,一热的时候湿就开始动了,急救应急的时候,我们要药简力专,所以
你生附子一下去的时候,直接茯苓一下去就把中焦的水排掉,茯苓利三焦的水,三焦是水道出
焉,所以茯苓四逆汤。
26、腑阳绝了,手脚冰冷,寒缩脚抽筋。脏阳绝了,大小便失禁,阳气一绝肛门、尿道口打
开,手脚麻木不仁。
27、下利,脉沉,沉代表病在里,弦代表是寒,下利很重。脉是很大的,代表还有阴很多在里
面,还没有排完。脉是微弱的时候,病人不会走,脉是比较数大的,那再发热的话就会比较危
险。都是快要死之前时候会突然变大一点。
28、下利脓血,血便混合,肠胃发炎,吃西药抗生素,抗生素吃下去,把好的细菌都杀了,那
坏的还在那边。肠胃津液伤到,最粗浅的处方是葛芩连汤,现在是下利脓血这个方子力量就不
够了。
29、下利,排气很多,要利小便,五苓散、猪苓汤,泽泻、茯苓、猪苓。
30、下利脓血,寸脉浮大,尺脉涩,血不足,胸阳下来不入阴,就会便脓血。
31、下利清谷,吃啥拉啥,不可解表,攻表会胀满,不是实满。遇到下利清谷,有表症,使用
真武汤,利尿解。
32、下利脉沉,里虚寒,胃气上浮,微热,汗出而解,代表胃气还在,慢慢自愈,属于脉症
合;下利清谷,里寒很盛,头快晕过去,是下虚。
33、下利后,脉没有了,手脚冰凉,一个时辰脉回来,不会死,不能等一个时辰,赶快通脉四
逆汤。灸关元、中脘。
34、下利后腹胀满,身体疼痛,虚寒,先温里再解表,温里四逆汤,攻表麻黄汤。
35、有一种下利腹胀满,是实证胀满,天枢穴附近拒按,整个大便堵在大肠里,只有馊水可以
通过,小便黄,是阳明燥热症,大承气汤。寒利没有味道,阳明燥实馊水出来很臭。下利,三

部脉皆平,肚子以下坚满者,急下大承气汤。
36、大承气汤证,现在这个慢慢了解了,我们排食物的馊水的时候,我们会用到枳实,这就是
枳实为什么降滞气啊,停在身体里面,停滞在里面的气。
37、下利,脉沉而滑,燥矢里实结到,只有水能通过或者大便细鞭出来,大承气汤下去,大便
没有出来,一是剂量不够,小便是黄的;二是大肠癌、肿瘤堵到,没有出来,如果小便是深黄
的,即使是大肠癌,病还在阳明,不会死。
38、大肠癌,开完刀直接厥阴症,治肝先治大肠,肝与大肠中间血管连到,癌细胞通过此管道
进入肝脏,1-2年死于肝癌。如果没有手术,刚开始病在少阳跟阳明之间的症,中医使用大柴胡
汤加减,吃一段时间变得燥渴,变成纯阳明症;或者风吹的很难过,有一点汗,进入太阳症,
桂枝汤解决。
39、大承气汤吃到小便淡黄,便秘就治好了,剂量:厚朴、枳实二钱,芒硝二钱分两包,一次
一包,腹痛,厚朴加重,或者厚朴三物汤;兼有恶心,阳明进入少阳,在阳明与少阳之间,是
大柴胡汤。
40、小承气汤,排气很多,有谵语,有燥矢,有一个特殊情况,例假时感冒,风寒进入子宫,
也会谵语。
小承气汤跟厚朴三物汤的区分:小承气汤便秘但肚子没有痛,厚朴三物汤便秘而且痛,两个都
会排气。
41、大肠炎:下利便脓血,一天二三十次,大便里都是血,桃花汤。赤石脂一半生一半熟用,
四钱分开,生用止痢,煮熟补破洞,干姜两钱,粳米二勺。
42、白头翁汤:纯热痢,里急后重(拉完还想拉),没有脓血,热痢味道很重,葛根汤一般的
肠炎比较浅。白头翁两钱,黄连、黄柏、黄芩各三钱。
黄芩肠胃发炎,黄连心、小肠,热在膀胱用黄柏。
43、下利后更烦,肚子没有硬块,喜按,重病初愈虚热,栀子豆豉汤,栀子3钱,豆豉3钱,豆豉
能够补肠胃的津液。
44、不断地下利清谷,脉微,阳快绝了,通脉四逆汤。人虚脉虚,生附子一枚劈开棉布袋,干
姜,炙甘草。
45、下利肺痛,紫参汤。两味药,紫参,甘草,
紫参,按照神农本草经的记载,上面的是珍珠菜,是一种叶菜类的珍珠菜,珍珠菜的根是紫黑

色的,紫黑色的,这是真正的紫参,
46、肺癌:阳气往外走,燥热,肺气无法下达大肠,肛门无法固守,下利不止,肺痛,紫参
汤,桔梗一两,甘草5钱排脓,燥热攻坚,丹皮、桃仁;咳嗽很厉害,千金苇茎汤,苇茎3钱,
冬瓜仁3钱。
桔梗50克 炙甘草20克 皂荚15克 大枣20枚 生半夏15克 干姜10克 紫苑15克 款冬花15克 麻黄15克 射
干15克 细辛5克 五味子5克,燥热(痰中带血)攻坚用丹皮15克 桃仁15克,咳嗽非常厉害苇茎15
克 冬瓜仁15克。
47、定喘急诊:喘的很厉害,甘草二钱、麻黄四钱,粉剂一钱服用。
48、气利,一路放屁过来,诃梨勒散。小肠里面有宿便产生的沼气,诃黎勒煨过收敛,固肠。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1、脉浮数,不发热,反而恶寒,若有痛处,里面化脓了,脓在皮表,阳和汤。
2、所有痈脓,手摸上去都是热的,如:腹膜炎破裂,盲肠破裂。阳和汤发痈,麻黄3钱,炮姜3
片(生姜在锅里翻炒,变黑就是炮姜),熟地1两,鹿角胶3钱,肉桂3钱(冲泡),寒重加生
附,脑疽(脑壳里面化脓),脑脓疡,用鹿角胶进去,督脉之余,透达脑部。
3、仙方活命饮,用在乳癌、硬块上,会逼着脓疡排出体外,粗糙硬块是肿瘤,光滑是良性的,
乳香,没药,能够消炎、镇痛,止痛,没药比较着重在止痛上面,乳香比较着重在化脓上面,
皂角刺用在发脓疡,贝母排痰,当归尾用在活血化淤,黄芪,赤芍,银花都是活血化淤的,同
时收敛伤口;排脓重用白芷,炙鳖甲攻坚,防风。肿瘤在淋巴系统,木防己是主药,将药带到
三焦系统。肿瘤在乳头上,路过肝经,已柴胡为主,把其它药带到病灶上。
4、专治肠痈,急性盲肠炎,右脚弯起来,阑尾穴痛,强烈痛的时候大黄牡丹皮汤。隐隐做痛的
时候,这就是慢性盲肠炎,薏苡附子败酱散(肚脐、阴茎、阴道排脓出来,也是排脓汤,腹部
化脓疡)。破裂了是当归赤小豆散。
5、造成盲肠炎的原因,吃东西太快。那很多的,那比如吃那个螃蟹很多的壳甲壳类哦,没有消
化,或者吃西瓜吃太多西瓜的籽没有扔出去,也一起吞下去,还有食物的残渣,都是壳类的、
或者是种子类的,容易掉在里面。所以吃东西要慢一点哦不要太急。
6、失血、贫血,寸口细小而涩,夺血者无汗、无血,汗血同源。无汗,脉细小,失血,有外
伤。流汗出来就是亡血,血被夺了。
7、王不留行散是金创药,用于外伤,最快伤口收敛的方法,蔗糖,脾土生肺金。盐巴收伤口雪
上加霜。

8、排脓散:胃化脓,吐脓出来,用粉剂,枳实,芍药、桔梗
9、排脓汤:肺化脓,咳脓出来,用汤剂,甘草二、桔三梗、生姜一、大枣十枚,痰饮,喉癌,
舌癌做基础方,上焦痰多。
10、肝化脓,手是烫的,四逆散合排脓散,柴胡3,黄芩3,枳实3、炙甘草3,桔梗、枳实、芍
药,汤剂,六碗水煮二碗。
11、胰脏炎,肚脐左侧动悸,气上冲心口,心下痞,呕吐,胃痛。处方:苓桂甘枣汤加减桔梗
排脓汤,茯苓5,桂枝3,甘草2,大枣十枚,枳实、桔梗、芍药。15-20年以后,得到胰脏癌的几
率很大。
12、胆囊炎,胆结石,右腹气上冲心,动悸,上述的汤方,同症同治,枳实排浊水,气滞在里
面。
13、浸淫疮,破伤风、毒蛇咬到,生在你皮肤上的疮,慢慢侵蚀你的身体,所有的疮从四肢,
由外内走的时候都是不好治,由嘴巴、由身体里面往四肢上走的时候,这是比较好治。黄连
粉,外用药,黄连一两(消炎镇痛),薏仁五钱(皮肤上的湿),白术五钱(肌肉里面的
湿),冬瓜仁三钱(长出新皮肤,祛湿消炎)。
跗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1、趺蹶,只能往前走,不能退后,刹不住车,还撞到墙,“腨”就是承山穴,太阳经受到伤
害,承山穴下针到骨边。
2、手抖,右手多,可以停下来,然后再抖,(帕金森,你说不要抖,他还是在抖),病因是痰
饮造成的,藜芦甘草汤。只有藜芦能够清除血脉,神经里的痰,经络上的痰。此种人惧怕死,
痰饮就跑到血脉神经里面去。壮胆气靠细辛。
3、手臂、脚抽筋,原因是缺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不用吃鸡矢白散,喝蔗糖水,缓
筋。香蕉、木瓜。
4、男人睾丸,有大有小,时上时下,跑来破去,蜘蛛散。防己黄芪汤,治疗睾丸里积水,亮晶
晶的,膨胀起来。睾丸疝气,当归四逆汤加缩沙二钱,升麻三钱,下针大敦、隐白。
5、蛔虫,蛲虫,肚子里有寄生虫。
诊断:肚子痛,脉应沉若弦,反洪大,有虫在身上,吐口水,胃痛,时有发作。蛔虫睡觉时
静,吃饱了跑出来就烦,牙齿与嘴唇交缝处有白卵,眼白有蓝色的点,百虫窝穴。
6、甘草粉蜜汤,最强的打虫药,(乌梅丸,吐虫,虫逃走了),甘草二,白粉是铅粉(火在下

面烧锅中水银,冒上来的烟,气化过的粉,会粘在盖子上,残渣不要用,就是铅粉),还有白
蜜,甘草,先煮甘草,后煮粉蜜。
7、吐虫,久利,乌梅丸,舌头下面,牙齿和嘴唇交缝的地方有白色的卵,眼白有蓝点,百虫窝
有压痛。
《金匮》16-19处方要略:
半夏麻黄丸(胃动悸、肺寒实)
柏叶汤(吐血不止)
黄土汤(肠胃下血)
三黄泻心汤(吐血、流鼻血)
大半夏汤(朝食暮吐)
大黄甘草汤(食入即吐)
茯苓泽泻汤(口渴、呕吐)
半夏干姜散(干呕、吐诞沫)
生姜半夏汤(胃中烦躁)
橘皮汤(干呕打嗝,手脚冰冷)
橘皮竹茹汤(胃虚热打嗝,口渴)
紫参汤(肺痛下利)
诃梨勒散(排气很凶)
阳和汤(热痈,排脓)
仙方活命饮(乳癌,排脓)

大黄牡丹皮汤(急性盲肠炎、阑尾炎)
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盲肠炎)
王不留行散(金创药)
黄连粉(皮肤生疮)
排脓散/排脓汤(胃化脓/肺化脓)
藜芦甘草汤(手抖,心包有痰)
鸡矢白散(抽筋)
蜘蛛散(gao丸疝气)
甘草粉蜜汤(打虫剂)

《金匮要略》课程学习摘要(20-22)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如何知道这个太太怀孕?古法中医诊断,尺脉小弱,吃东西恶心,有点渴。
把脉两手一起摸,女人左边是血,右边是气,正常脉左大于右,血大于气,血旺气衰的体质会
怀孕,想怀孕针灸,补合谷、泄三阴交。当你的阴脉比较大,血旺气衰的时候,胎儿会是很好
的。孕妇左手脉大于右手脉,是男孩,右手脉较大是女孩。
2、怀孕头两个月,最初期的调理,脉正常,吃不下东西,桂枝汤是调和阴阳最好的处方,提高
免疫力,抵抗力。
3、怀孕前三个月月经很准时,到怀孕第六个月,会胎动,如果怀孕前三个月没有月经,第三个
月后排出鲜血,有可能流产。本来月经不正常,可能有肌瘤,肿块,月经停掉三个月后,排出
黑血,血块,就没有怀孕。
4、桂枝茯苓丸去子宫肌瘤。子宫有寒和水。严重的肌瘤,加生附、硫磺。
5、怀孕六七个月,脉弦有寒,胎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外面扇扇子,子宫里很冷,附子
汤。寒水在里面,附子去寒,白术祛湿,茯苓排水,人参补虚补津液,白芍止腹痛。
6、小baby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就是由脾脏和肝脏啊两个脏在养他的血,这是中医的观念。胶
艾汤使用症状,第一个,妇人平时大量流血;第二个,妇人有半产后,流产以后继续下血啊,
不停的;第三个,有怀孕中间流血者;第四个,这个怀孕中间肚子痛。肝脾两虚,血没有办法
固在子宫里面,血就会漏出来。生地黄一两,川穹五钱,阿胶、甘草各三钱,当归三钱,艾叶
三钱(活络血脉神经),白芍大约四钱,很痛加量,真正在补血的药靠的是生地黄。处方是针
对病人腹中痛,肝脾两虚。漏下的脉,是寸脉两边来回跳,阳不固守,阴就漏下。
7、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当归、川芎各3钱,芍药呢用1两,茯苓5钱啊,白术5
钱,泽泻6钱。当归、川芎、芍药3味是入血分的药,白术、茯苓、泽泻呢是入气分是排水的
药。月经痛,有水。如有血,加活血化瘀的药,茜草,丹皮、桃仁,或三菱、莪术,加补血的
药,生地、当归。
8、怀孕期间的强烈的呕吐,胃冷,干姜人参半夏丸。平时胃里比较虚寒的人,怀孕后会吐的厉
害。
9、怀孕期间小便排不出来,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间胎儿压到膀胱排不出来小便。
10、怀孕期间水肿,小便不利,葵子茯苓散,专门是治疗水肿,葵子3比1茯苓,葵子会增加茯苓

排水的力量。
11、(1)一个月到第二个月,怀孕期间前60天,桂枝汤。
(2)第三个月到第五个月,第60天到150天,当归散,当归补血,黄芩去胃热,芍药对下焦,川
穹活血,白术排水。当归散让胃热降下去,同时补血活血,保护妈妈的。
(3)第六个月到第十个月,第150天到300天,最后五个月,养胎的,保护小孩的中药,白术
散,牡蛎补钙,蜀椒温下焦,川穹活血,白术袪湿。不会超级巨婴,骨骼很好。胃痛加川穹,
心烦吐痛不能饮食,加细辛、半夏,恶心呕吐厉害加醋,醋可以止恶心;小麦喝完口渴,加大
麦(小麦是心之谷,管心脏啊;那大麦呢,主要着重于大肠,肠子。肠胃的经液不足时,用大
麦),忧郁,烦躁用小麦。
12、伤到胎的时候,胎位不正,下至阴穴,脾经的隐白穴,扎井穴,小便排不出来。
13、胎死腹中,脸色很暗很黑,党参2两,当归三两,牛膝四两,重剂的用,难产方,头出不
来,手脚先出来的方子。死胎一般交给西医。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产后的问题,一是病痉,气血两虚,容易吹到风,二是郁冒,就是产后忧郁,三是便秘,可
以小柴胡汤。
2、郁冒:头昏,抑郁,心情不好,畏惧,身体虚。大汗出(太阳证):血虚下厥,孤阳上升,
头汗出,阳虚汗不固守,亡阴血虚。大便难(阳明证),恶心不能食(少阳证):小柴胡汤和
解。
3、生完小孩能吃东西,胃口恢复吃的很多,发热会有胃实,大便堵到,是大承气汤症。
4、生完小孩,肚子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也治寒疝,虚劳不足,温中祛寒,能够补血。
5、产后腹痛,喘满不得卧,子宫里有残余浊物未排出来,枳实芍药散,枳实去浊水,芍药去腹
痛,不能睡觉,情绪也不好。
6、产后腹痛,用枳实芍药散没有好,力量不够,瘀血没有排掉,下淤血汤,大黄,桃仁,蟅虫
是地鳖虫(药房一般没有),用三菱、莪术(打胎),一般有瘀血属于寒,加炮附子,加丹
皮。
7、产后七八天,无太阳症,少腹坚痛,肚子很硬,是恶露不止,不大便,烦躁又发热,实脉,
黄昏更烦躁,阳不入阴,是大承气汤证。

8、产后身体不舒服,头有些痛,有些恶寒,有点发烧,胃里闷闷的,吃不下东西,有干呕,有
流汗,产后气血两虚,吹到风,两、三个月症状还在,阳旦汤。就是桂枝加桂汤,奔豚也是这
个处方。
9、产后中风发热,脸上红色是胃气上冲的颜色,会喘、头痛,是胃的虚热,脸粉红,是竹叶汤
证。实热,脸光亮白虎汤证。一般虚热的人喜欢喝热的,实热的人喜欢喝冰的。
10、喂母乳期间虚烦,竹皮大丸。奶水不够时服用。可以多吃鱼,八珍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也
会补血,也会补到这个奶水。
白薇:专门是入阳明经的。病人虚弱的时候,经方呢用桂枝甘草,因为辛甘发散为阳,那白薇
呢是阳明经的虚热。
竹茹是我常常用在上面,口渴,糖尿病的时候我会用竹茹。这个竹茹很好用,在三焦系统,淋
巴系统,我们的腮腺肿起来,甲状腺肿起来,这个淋巴腺肿起来都可以使用到竹茹。那乳房的
硬块也可以用到竹茹。所以竹茹呢,能通利三焦,竹茹能够去他的湿,类似防己。
11、断奶处理:(预防乳癌处方)(倪海厦)
等到你要断奶的时候,如果说你今天没有这个吃断奶的药,你用西医的退奶针打,西医不知道
心脏在管奶水,我们有很好的退奶处方。如果你断奶的时候能处理的很好,可以预防这位太太
将来得到乳癌,有七种癌症,后面等到,那这是从临床上看的。
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说心脏是管奶水,管月经。所以在你决定停止喂母乳的两个礼拜,这两个
礼拜,哇,有没有生过小孩的,不知道,我当然不知道,但是我看过,这个痛到那个乳头如果
发炎,因为奶水不断的出来,那不要喂呀,你如果一直喂一直喂她的月经就不会来。所以有的
女孩子呢,在喂母乳的期间有月经的,很少。绝大多数,比如说你喂奶十个月,一年,一年零
两个月,喂奶期间是没有月经的。那我们来处理她的时候我们会用炒麦芽。这个小麦的芽,当
归四物汤,炒麦芽五钱,当归两钱,川芎,2-3-3-2,白芍,熟地。那这个处方呢,吃下去以
后,奶水往下走了,很快月经就来了,只要月经一来,胸部的压力就没了。所以做妈妈的最了
解女人的奶水就是月经,那西医不了解这个。如果,同样的处方,你现在碰到这个太太,她没
有生小孩呀,她就是乳房痛,胸部痛,担心是乳癌,因为有硬块。同样的处方,你可以加竹
茹,就这个处方,那防己通利三焦到乳房去,那我们的紫根三钱,牡蛎,用咸来软坚,用五
钱,这种情形。那如果你用瓦楞子,前面介绍过大家,瓦楞子这个药呢,是配祛痰,去痰水,
痰饮或痰积。那如果停在这个三焦里面的奶水都是属于痰,湿痰,所以我们瓦楞子去掉。这个
处方下去,你不要去什么maymori就是压那个乳房检查什么乳癌呀,西医是这样,他把你的乳房
压的很扁,然后用很长的针戳进去,叫做needlebiotics,那如果你是我的敌人,我立马叫你去
做。如果你不是我的敌人,不要做不要做,不需要。你就吃这个把它清出来。
病人吃这个药的时候,乳房胸部开始动,会刺痛,然后硬块会慢慢缩小,速度很快呀。同时
呢,要病人心情开朗,保持着很好的心情,不要去想太多。那你生完小孩以后要退奶也可以
用,还有平常胸部有硬块都可以使用。可以预防病人得到乳癌的处方。
12、产后下利严重,属热痢,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一般热痢白头翁汤,产后热痢白头翁汤加
甘草、阿胶。

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
1、月经期间感冒发烧,热入血室,血会结到,会有忽冷忽热的症状,一律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2、月经期间感冒发烧,热入血室,黄昏也会发谵语,小柴胡汤。
3、妇人中于风,经水适来,发热好了,脉迟,身凉胸胁满,谵语,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就是
胸胁苦满。
4、喉咙里面有梅核气梗住,或者很热,有烧灼感,喉咙里有东西挡到,半夏厚朴汤证。临床上
好像觉得“有人把我的心脏抓住,握到我的心脏”,这个就是半夏厚朴汤证。茯苓四钱利水,
半夏五钱涤痰去水,生姜三片去胃里停水,厚朴三钱行气,苏叶两钱行肺气,是痰在里面。病
的源头是胃里有停水。
5、妇人脏燥,脏在子宫、阴道太干燥,没有津液,津液下不来回逆上来,常常没事流眼泪,就
是甘麦大枣汤。临床上小孩子癫痫,“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发烧过以后就一直在发癫
痫,好像被鬼附身,口吐延沫,眼睛往上吊,抽搐的很厉害,筋急,就是甘麦大枣汤。吃到腹
部筋没有了,就可以停药了。三味药小麦,甘草,大枣,吃完后,会下利,攻出来了,肚子就
开始软了。
6、妇人上焦有寒湿,误下后心下痞,治症原则是先治吐涎沫,再治心下痞,先解表再攻里,先
小青龙汤,再泻心汤。重则悬饮,是十枣汤。
7、妇人的病有三个,一是寒,二是积冷,三是结气。有寒积在子宫里面,血才会淤积在里面。
8、带下病分热湿与寒湿,没有湿就不会有带。
(1)热湿:比较黄,比较深,味道比较重,体格比较胖,久病未好就变得虚弱,处方:黄连2
黄芩3黄柏3白术3赤豆3,痔疮加槐花2当归3,热加生地,虚加栀子(同时去虚和热)。虚症:体
力倦怠无力,舌头比较肥大
(2)寒湿:白带,无味,滴漏很严重(阳不足不能固守),处方:炮附子3白术3茯苓4泽泻5猪
苓3,从小便利出来,针下:三阴交,血海,中极,关元,隐白(把白的隐起来)
9、温经汤方:除了五十岁更年期以外,其它时间也可以用,下血不止,数十日不停止,黄昏发
热,唇口干燥(有瘀血),手掌烦热,肚子胀满,月经不调都可以使用温经汤。
10、肝虚症状:一是头痛、呕吐,是吴茱萸;二是眼珠子各种痛,吴茱萸入肝,肝经直接进入
子宫,再到眼睛;三是肝经络子宫,吴茱萸补虚补肝家的阴,就是肝血。
11、阿胶能够止血,但是血很虚的时候,阿胶可以补血,同时呢可以利月经,所以我过去呢我
们用阿胶,病人没有月经的时候,没有月经来哦,三四个月没有来,可是她就是这个温经汤
症,我们开阿胶下去,她吃完月经就来了,所以说人虚的时候,阿胶照样可以让月经来。只有
实证的时候,你看那女的体格很壮,个阿胶一下去她月经没来,害得她的胸部也涨了,因为奶
水下不来啊,情绪又不好。这是阿胶的补血,所以虚实你要看清楚就好了哦,所以我们的黄连
阿胶汤是补心血,所以我们用黄连跟黄芩作导药,能够把阿胶放到心脏里面去。丹皮是活血化
淤,子宫的活血化淤。
12、黄昏的时候发热,就是上焦肺里面没有津液了,心脏的火往上走,这个时候我们用这个麦
冬,麦门冬进去把肺的津液补足。
13、月经一个来一个月不来,是一侧卵巢堵到,土瓜根散。实证在用,卵巢肿瘤或者卵巢癌,
可以用三菱、莪术替代土瓜根。
14、妇人血崩,生完小孩胎盘没有完全清出来,造成大量出血,胶姜汤。或者是一些外伤,造
成大量出血,陷经漏下。胶艾汤加干姜,艾叶换成干姜,艾叶可能会增加出血量。
15、跌打损伤,下焦痛,小便不利,血结在膀胱里面,是桃核承气汤。少腹如敦,敦就好像一
个鼎卡在里面。小便微难,口不渴,是水和血结在子宫里面,来月经时颜色会比较淡,大黄甘
遂汤。粉剂也可以,一剂8颗胶囊,大黄是1/2,甘遂是1/4,阿胶是1/4,上吐下泄,拉出黑的水
和血。这是唯一处方。一剂就中。
16、血淤在子宫四大症状:一是小便利,代表膀胱没有瘀血;二是大便黑;三是发狂善忘;四
是少腹疼痛(结痛),实证,固定一点痛,持续的痛。抵当汤。
17、矾石丸,月经不止或者滴滴答答,有干血排出许多白物。外用药,做成蜜枣大小,棉布袋
放进去。
18、腹中感觉刀刺进去的痛,刺痛在子宫里,红蓝花酒。红花两钱用酒来煮,先喝一半,未好
再喝另一半。
19、妇人月经肚子痛,是实证,当归芍药散。如果腹中痛,是虚症,没有胃口,虚劳,小建中
汤。
20、妇科除了怀孕的时候胎儿压迫到膀胱,里面小便不出来,如果子宫位置移动或者怎么样造
成小便不出来,都是肾气丸。
肾气丸也是治虚劳用的,身体里会烦躁,手脚是冰冷的,那你都可以吃这个肾气丸,但是要注
意就是下利,如果你有一天一两次大便比较稀的时候,这是标准的肾气丸证,赶快去吃。长寿
的药,补泻兼顾。
21、妇人阴痒,有湿或寄生虫在里面,湿很盛,(矾石丸是带下很严重)蛇床子散。打粉用棉
布袋包起来放进去。内服也可以。
22、阴中生疮,阴道有破裂,有脓疮,溃烂掉,狼牙汤,狼牙草是中药的一种,用水四碗煮成
半碗。用棉布来沾湿。
23、阴吹,阴道与肛门之间有瘘管产生,猪膏发煎。
辩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法
1、梅毒解毒剂,梅毒第一期第二期,阴部生疮,脓疮很多,非常的痛,一般的淋病,下疳,下
疳就是睾丸肿的很大。两个鼠蹊部淋巴结肿得很大。梅毒引起破洞,滴漏,恶臭,处方:土茯
苓4,木通4,川穹3,忍冬花3,甘草2、大黄2,茯苓5
2、阿胶附子汤,严重到阴茎那边烂掉了,溃烂,都掉下来了,阿胶5炮附子1甘草2.5,阿胶能够
止血,附子能够固表阳,甘草就解毒。汤剂、粉剂都可以。
3、大病初愈,腰以下水肿,用牡蛎泽泻散。
4、只要口吐涎沫,嘴巴里面口水那么多,吐掉了又来,都是胃有寒症。用理中丸。
5、竹叶石膏汤,是虚热,胃的津液不够了,热往上冲,常常用在糖尿病病人身上。
《金匮》20-22处方要略:
桂枝茯苓丸(瘀血、痞块)
胶艾汤(滴漏不止)
当归芍药散(腹中绞痛)
干姜人参半夏丸(怀孕期间呕吐)
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间小便难)
葵子茯苓散(怀孕期间水肿)
当归散(孕期养胎)
白术散(孕期养胎)
难产方(下胎)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
下瘀血汤(产后瘀血)
阳旦汤(产后感冒发烧)
竹叶汤(产后虚热)
竹皮大丸(奶水不足,虚烦)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热痢)
三物黄芩汤(四肢烦热)
半夏厚朴汤(咽中有物)
甘麦大枣汤(脏躁症)
温经汤(调理月经)
土瓜根散(月经隔月来)
胶姜汤(妇人血崩)
大黄甘遂汤(少腹硬满)
矾石丸(子宫干血白物,外用)
红蓝花酒(腹中刺痛)
蛇床子散(妇人yin寒,痒)
狼牙汤(yin中生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