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格律诗的对仗不仅仅是词语相对,而且要平仄相对,例如: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中仄平平字, 平平仄仄平。上联平,下联仄,其中有些可平可仄的地方,标为”中“。 另外,五七律和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中间无论多少联都必须对仗。关于格律诗的对仗,可以看看老街的这篇文章《诗词创作必备知识 格律诗有的对仗有的不对仗 应该哪一联对仗?》。 三、押韵 格律诗对于押韵要求非常严格,唐朝科举在唐高宗永隆二年(也有说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时开始考诗赋,试帖诗一般都是五言的排律,要求按照官方认可的韵书押韵。 唐朝以前作诗基本依照口语,隋朝陆法言编制了《切韵》,到唐朝孙愐改编成《唐韵》,宋朝又根据前朝韵书编撰了《广韵》、《集韵》,后来在这些韵书的基础上改编形成了106个韵部的《平水韵》。 格律诗押韵要求双数句必须是同一个韵部,必须是平声韵。 《平水韵》合并了《唐韵》中的一些相邻韵部,在唐朝可以通押的韵部【支、脂、之】合并成了平水韵【四支】。所以唐诗大多符合宋朝的平水韵。 注:格律诗有四种诗体,其中两种第一句是押韵的,第一句押韵可以使用邻韵。 宋以后作诗,都是用平水韵。但是因为今古的发音不同,所以我们作格律诗需要经常检查字的平仄。在民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中华新韵》,但是并没有被诗人所接受。今天中华诗词学会又编制了《中华通韵》,基本就是普通话的发音。所以有不少人开始使用新韵作格律诗,少了不少麻烦。 关于押韵,老街也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唐诗为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韵?如何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作诗填词?》。 四、黏连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说黏连《什么是唐诗里的黏连?失粘的诗还是格律诗吗?》。简单来说,就是格律诗双数句的第2个字要和单数句的第2个字平仄一致。
|
|
来自: 新用户7880rBGj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