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绝句与律诗,格律诗中的排律是什么?

 梧桐树边羽 2019-12-09

什么叫排律诗?

排律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

近体格律诗有三种形式:绝句、律诗和排律。从最简单的区别来看,格律诗中四句的是绝句,八句的是律诗,而十句以上的就是排律了。字面上也好理解嘛,一排一排又一排的律句,称为“排律”。

而排律和绝句、律诗一样,都是由五言、七言两种句式构成,分别为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如杜甫的《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就是五言排律: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又如杜甫的《题郑十八著作虔》就是七言排律: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为什么举的例子都是杜甫的呢?因为排律这个格式,要写好了难度极高。所以创作虽多,能作典范的不多。而只有诗圣杜甫于格律大成,千古之下,无人能敌,他的诗不论律诗还是排律,都是格律体的典范。

有很多朋友就会有疑问,这有什么难的?我写的打油诗也能这么多句啊。

是的,写这么长,念起来句句押韵没什么难度,长了更加有助于咱们写清楚,内容更充实。可是排律的难点在哪儿呢?

在于它是格律体。

格律体有严格的规则。律句内要平仄交替,出对句要平仄相对,下上句要平仄相粘,律诗还要求中二联对仗,韵脚必须押平声,而且必须一韵到底。

这些规则,随便拿一条出来,打油诗就有可能不合规。我们现在很多人写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都是频频出律,只好拿出“格律是自由表达的镣铐”这种说法出来遮丑,就更不要谈十句、二十句都遵守格律要求了。

我们结合相对简单的杜甫五言看看排律到底难在哪里。

平仄

句内平仄交替,还有“对”、“粘”的句子关系。绝句四句,都经常有人晕头转向的出律,何况排律那么长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长的情况下保持平仄对应关系,这是第一点难处。

起句“鼎湖瞻望远”,平仄为“中平平仄仄”,按正格“平平平仄仄”推出下一句“仄仄仄平平”,“象阙宪章新”;再根据二三句相粘推出下一句“仄仄平平仄”,“四海犹多难”;然后相对,推出第四句:“平平仄仄平”,“中原忆旧臣”。排律是完全符合这一套平仄推导格式的,而且是从头推到尾,丝毫不乱,大家可以自行验证。一旦出律,就不是排律。

对仗

这一点要求对普通诗歌爱好者来说,接近变态了。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要求颌联、颈联对仗,甚至放宽到只需要颈联对仗,而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中间不论多长,都必须对仗!这就是排律佳作极少、创作萧条的原因。

具体到杜甫的这首排律,除了首联“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尾联“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两联之外,中间的所有联都是上下对仗的。

押韵

因为是近体诗,所以只能押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那么就必须对韵部中的字非常熟悉,而且严格用韵,不能平仄同押,不能邻韵通押,不能中途转韵。我们平时看到很长的诗,只要发生了韵脚的变化,那就是古体诗,不是排律。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的韵脚,偶数句的尾字全部押韵平水韵“十一真”部,平声收尾,没有出韵。

而这种按平水韵部来完成大篇幅的排律,在今天新韵、平水韵一直有争端的时候,就有些混沌了。你若说用新韵来写排律吧,确实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写出来没什么古意,为什么一定要去凑这个古体的热闹?若按平水韵来写这么一大段律句,那非得是靠这个吃饭的专家才行。

知道就好

诗者,抒情言志的韵文。我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还能在格律之上找到一些辗转腾挪、别开生面的乐趣,但是要专、精排律的话,这就会变成一项苦差事。而且这个苦差事,并没有多少人认同。

扪心自问,我是不愿意写排律的,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也缺乏兴趣和能力。

大部分人,能知道,能读懂前人的排律作品就不错了。

没人写,没人读,最终没人知。

排律之所以现在沦落到有人提问这是什么的地步,还不就是太费神费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