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引经据典为当权者的种种行为寻找理由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2-05-30 发布于黑龙江

一、官场少数派:西汉前中期的儒学与儒生

1、高级官员的构成

1.1 西汉前期,能够成为高级官员的一是皇亲国戚、二是功臣及其后代,儒生很少。

1.2 汉武帝更看重官员的能力,表现优异的普通家庭孩子也有机会出头,一些儒生迈入高官行列。

1.3 但汉武帝并非刻意提拔儒生,关键是看能力,而不是学问背景。因此汉武帝时代,儒生在高官中的比例也仍然很小。

2、儒生的真实关系:以董仲舒、公孙弘、主父偃为例

2.1董仲舒有理想有抱负,试图用儒家学说制约皇权,而且为人正直。公孙弘和主父偃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

2.2 董仲舒鄙视公孙弘和主父偃,后者不择手段迫害董仲舒,终于将其排挤出官场。随后公孙弘和主父偃内斗,最终主父偃被灭族。

2.3 儒生并不团结,没能凝聚成利益共同体,扩张势力。

政变与重组:巫蛊之祸改写权力格局

1、三大政治案件

1.1 公孙敬声案: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因贪污入狱,牵连出其曾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公孙一家灭族,卷进来的皇亲国戚遭严惩、

1.2 太子谋反案:太子刘据被诬告用巫术诅咒汉武帝,被迫谋反。刘据兵败被杀,其生母、汉武帝皇后卫子夫自杀。卫家灭族。

1.3 刘李案:丞相刘屈氂与海西侯李广利运作皇子刘髆上位,被人揭发曾使用巫术。刘家和李家几乎被族灭。

1.4 巫蛊之祸中一个太子、两名丞相被杀,两大外戚集团卫氏和李氏灭族,超过20个权贵之家被摧毁。官僚集团出现权力真空。

2、汉武帝重组官僚集团

2.1 选定小儿子刘弗陵为接班人,并为他挑选辅政大臣。

2.2 搭建辅政班底,遵循两大原则:成员资历浅,内部形成制衡。

2.3 班底形成:丞相车千秋、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磾和御史大夫桑弘羊。

三、趁虚而入:霍光当权与儒生集团的崛起

1、儒生助力霍光独揽大权

1.1 公元前87年3月,刘弗陵即皇帝位,是为汉昭帝。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霍光战胜其他辅政大臣,成为大权独揽的权臣。

1.2 为巩固权位、收服人心,儒生建议霍光抬出周公当护身符。

2、儒生助力霍光度过政治危机

2.1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没有子嗣,霍光选择年轻且没有政治经验的昌邑王刘贺为帝。为堵住别人的嘴,儒生援引儒家典籍,替霍光编造理由。

2.2 刘贺继位后言行荒诞,且阴谋打击霍光,霍光果断出手废黜刘贺。儒生又为此举编造了理由。

2.3 霍光挑选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理由同样由儒生编造。

2.4 霍光认识到了儒学的价值,大力提拔儒生。儒术正式成为升官秘籍。

四、历史转折:儒生成为官僚集团的核心力量

1、汉宣帝亲政

1.1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汉宣帝亲政,开始打击霍氏家族。

1.2 儒生从儒家典籍中寻找理由,为汉宣帝清除霍氏家族进行了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

1.3 汉宣帝铲除霍氏家族。

2、确立儒术为立国之本

2.1 汉宣帝在民间长大,其皇族血统都受到怀疑,很难通过血统来强化自身合法性。

2.2 儒家的天人感应说提供了一个圆满的解释方案,用不断出现的祥瑞加强汉宣帝的合法性。

2.3 汉宣帝召集确立了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在儒家经典中的核心位置。儒家正式成为汉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儒生平步青云,占据官场主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