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在网上建了座“天文馆”,160万人在这里看星星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30 发布于上海

“可以把这条科普视频发给我一下吗?网上科普这方面的资料不多,我想上课时放给学生们看。”

2021年初,程晓琰和同事们时常在@上知天文(抖音ID:shangzhitianwen)账号后台看到这样的私信留言。那时账号开通不久,为防止视频被盗传到其他账号、平台,他们暂时关闭了视频的下载。

发来私信的大多是二三线城市,或是乡村小学的科学课教师。教材里有天文相关的课程内容,老师们希望通过科普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教材上所讲的天文现象。

文章图片1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天文馆、科技馆,在北京这很理所当然,但在二三线城市或更小一点的地方,孩子们可能很少能接触到这样的东西。”程晓琰和同事们决定将视频文件发给老师们,希望提供一点帮助。

“没想到只是这样简单的帮助,老师们就会非常感激。”和老师们的交流,让程晓琰意识到了科普工作的意义。收到视频后,一些老师专门拍摄了孩子们上课观看视频的过程发给他们,还有些老师在节日发来孩子们向他们表达祝福的视频。

文章图片2

抖音上的“天文馆”

“上知天文”科普传播中心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由北科院下属的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北京天文馆联合建立。

科普传播中心2019年底开始筹划建立,制作科普内容的具体工作由出版社数字传媒中心负责,天文馆的专家们在专业上予以指导。

出版社数字传媒中心的程晓琰成了“上知天文”科普内容的负责人。在此之前,她的工作是围绕出版社的少儿内容,开发儿童有声故事、广播剧和课程,直到2020年元旦,她才第一次去参观了北京天文馆。

“我小时候也没去过天文馆,懂的还没有那些去参观天文馆的小朋友多,好多小朋友都会向我科普。”在天文馆,程晓琰参观了所有展厅,看了宇宙剧场,还在室内模拟星空的天象厅看了球幕剧场,听了齐锐副馆长的科普演讲,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天文的魅力。

“有了这样一次体验,我感觉让人喜欢上天文、接受天文知识似乎没有那么难。”之后,程晓琰开始大量阅读天文资料、观看纪录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向天文专家们请教。

2020年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科普传播中心首先推出了“上知天文”音频科普节目。考虑到天文内容用视频表现更加直观,不久后又开通了抖音账号,用短视频分享天文科普内容。半年时间,@上知天文 抖音账号已经发布了近200条天文科普短视频,举办数十场科普直播讲座,获得了160万网友关注。

“短视频是一个很好的科普载体,讲到一些天象、天文摄影的内容,视频画面给人带来的直观性更好,冲击力也更强。天文学是一个观测的学科,适合视频呈现。所以做完音频节目,我们就想到可以制作天文科普短视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抖音。”程晓琰说。恰好抖音青少年在邀请科普机构入驻,“上知天文”科普传播中心就注册了抖音账号。

文章图片3

(程晓琰与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天文爱好者》主编朱进博士进行科普直播)

对于程晓琰而言,最“痛并快乐着”的是帮专家们讲出普通大众能听懂的科普内容:“专家们有很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毕竟接触新媒体的内容相对较少,一开始会没有思路。我要帮他们厘清内容的定位是什么样、大概要做成什么样。”

程晓琰成了天文专家与科普受众间的桥梁。刚开始,有专家不理解为什么每天都要更新,为什么每次内容要限制在几分钟之内,而不能一下子讲半个小时。磨合的过程中,她不断用网友们的反馈向专家们解释,也帮助专家把过于专业、大众难以理解的内容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些专家刚开始写出的内容过于专业难懂,她就一遍遍和专家一起修改,直到写出对天文学毫无基础的普通大众也能接受的内容。有些专家需要经常到全国各地进行天文观测,她就购买了简易的录音设备,让专家可以带着设备外出,在外地也可以录制内容。

文章图片4

(程晓琰与同事一起进行天文观测)

做有温度的科普

“我是祝融号,也就是你们熟知的天问一号搭载的火星探测器。为了完成此次登陆火星的任务,我已经在火星停泊轨道上沉睡了三个月。在这段时间,天问一号从没有停止过对火星表面的拍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最佳降落的时间和地点……”

激昂的音乐配合紧张的第一人称讲述,将这段科普祝融号着陆过程的短视频,变成了令人惊心动魄的宇宙大片。有网友在评论区发出赞叹:“好家伙,一个科普片给我看出好莱坞大片的感觉。”

文章图片5

祝融号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着陆,当天16时02分,这段视频已经出现在@上知天文 的抖音页面,并迅速获得网友们170多万次点赞,播放量突破千万次。这则科普视频获得数百万网友喜爱的背后,离不开两位年轻人的紧张工作。

沈炜达是这则视频的策划、文案,也是在视频中为祝融号讲出心声的“配音小哥”。出于对天文的兴趣,播音主持专业的他选择到@上知天文 实习,随后留下工作。王雨佳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在读硕士,毕业后也将继续在这里工作。

“当时我先看到了祝融号成功着陆的消息,觉得应该做一个和它有关的视频。”看到新闻,沈炜达很快想到,可以按照@上知天文 账号中“宇宙的心声”系列视频的形式,像此前介绍太阳、金星等天体一样,用第一人称讲述祝融号的故事。

沈炜达列出所需的相关天文知识,由王雨佳进行知识和新闻内容的收集、判断,两人协作很快完成了这条科普视频。视频发布后,@上知天文 的抖音粉丝数也从30万迅速增长到50多万。

“'宇宙的心声’这个系列借鉴了很多广播剧的元素,把自己代入到星星里,去想它会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看待外面的事物。”

沈炜达也是最初提议用第一人称制作“宇宙的心声”系列科普视频的人。一次视频发布后,他在账号后台看到一位妈妈的留言,说自己才几岁的女儿在@上知天文 看到星星讲述自己的故事,好几次都感动哭了。这让他更加坚定要做“有温度的科普视频”,不是冷冰冰地传达知识,要让观看者从心里接受这些知识。

除了“宇宙的心声”,@上知天文 还先后推出了“宇宙的浪漫”“假如王家卫做科普”“带你上知天文”“我们的太空”等多个视频系列。

文章图片6

为保证视频内容的准确性,传播中心对视频内容设立了严格的审核流程,作者们创作时也会随时向天文专家们请教。但在视频形式上,传播中心的领导也为年轻人们保留了较为自由的创作空间。

主管数字传媒中心的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经理袁建锋表示,目前传统出版行业做新媒体发展路径尚未成熟、没有现成经验可学,出版社支持年轻人在新领域发挥创意,进行探索尝试:“我们鼓励年轻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去尝试,不断进步。当然,这种自由不是随意和散漫,我们对内容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确保导向的准确,确保内容的科学,追求一丝不苟。”

在袁建锋看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读者对科普内容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科普内容的供给不但要突出科学性、知识性,还需要强调趣味性。未来科普内容维度上也会趋向于细分领域,内容涵盖面肯定会更广,呈现方式也会更个性化。”@上知天文 也正是他们作为传统出版机构、科普机构,面向新时代的一次尝试。(央广网记者 郭彦伟)#如果把太阳系拍成偶像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