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民恒且不畏死……

 云出山 2022-05-30 发布于河北

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常识的发挥使用是有限制的,这个限制就是人对此常识的认知水平。常识和认知不在一个维度上,常识是认知的应用,认知是常识的根据。思考整理常识对待认知的情况,不外乎四种,

一是不知认知为何物,更不懂其限制所在,于是一味追求应用的发展扩张,对固有的限制无所畏惧,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把认知视为一切,认知有所改变立刻启动新的认知来理解这种改变,如此就断绝了应用认知的动机,认知永远停留在追溯探讨中。

三是在承认认知限制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展开应用,并时刻准备追随认知来改变应用。

四是自以为聪明的人总结了以上三种情况,想取巧地改变认知以顺应常识发展。这就像在凡人所用的刀上磨砺神仙所用的磨刀石,不在一个维度上,仙石完好无损,凡人之手却很少不被伤害。

《老子》以其超绝智慧取得这些认知,写在下面这段话里,千百年来知者寥寥!

若民恆且不畏死,柰何以殺愳之也。若民恆是死,則而爲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伐司殺者殺,是伐大匠斫也。夫伐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若,整理。

民,常识认知。

死,僵化。

柰,以树枝祭祀,南辕北辙。奈何,以无效的祭祀所示做出考量。

愳,面对禽兽的注视而害怕。

伐,刀砍脖子。

斫,磨刀石。大匠斫,顶级工匠生成工具的磨刀石。

认知是为了应用,适当的应用顺应着认知的变化,条件具足之后又会升维认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人生的该有态度,也是《老子》德道本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