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话题 #城市印象 8.4万篇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流风之回雪。” 前日我们去了兰亭,亲临了永和三月修禊,曲水流觞,“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诞生地。 今天决定进一步走近书圣身边,去越城区的“书圣故里”去看看。 书圣故里位于越城区解放北路,是绍兴历史街区面积最大、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总面积0.8Km²,这里坐落着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绍兴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宅,也是刘宗周、黄宗羲历代名士的求学圣地,还隐藏着陆游梅园旧址和明代探花的府邸。 书圣故里牌楼正面楹联: 古巷深深此处犹存书圣宅; 春光澹澹遊人共沐礼和风。 牌楼背面楹联: 伽蓝名戒珠右军当年舍别业; 拱桥曰题扇耆老如今话躲婆。 书圣故里导览图。 走进书圣故里青石铺路的小巷。 来到位于蕺山南路西街的戒珠寺,这是绍兴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原为王羲之住宅,后舍弃为寺。 弃宅为寺源自王羲之对朋友的误会: 相传王羲之有两大爱好:白鹅与珠子。欣赏白鹅嬉戏提高书法灵动、不时手摩明珠增加书写气势。 一天一位僧人朋友来访,忽然发现珠子不见了,便面露鄙夷之色,怀疑此人所为。僧人受此不白之冤,有口难辨,于是“坐化”不食、抑郁而亡。 数日后,王家白鹅病恹恹不吃东西,剖开肚肠发现了明珠。王羲之深感错怪了朋友,于是戒掉玩珠癖好,指宅给佛门建寺,亲自题写了“戒珠讲寺”匾额,悼念僧人告诫自己。 《戒珠讲寺》楹联: 此处既非灵山毕竟是什么世界; 其中如无活佛何须用这般庄严。 戒珠寺左边门上悬匾额《天竺胜境》, 楹联:豪杰无双长作僧圆砥柱; 忠臣惟一永为佛国金汤。 戒珠寺右边《书圣故里》楹联: 神本聪明犹假诸曹耳目; 天无视听唯凭百姓皈依。 按照浙江省防疫规定,戒珠讲寺不开放,我们从寺边小巷去蕺山公园。 蕺山,在绍兴城内的三山(蕺山、府山、塔山)中海拔最高,是主要的历史名山,“蕺山晴眺”登高赏景之处。 据《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云:“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芩草,以乱其气。”此山因多产蕺草(芩草)而得名。 ![]() “状元亭”,相传建于东晋,清朝时塌毁,2003年重建。 ![]() 状元亭楹联: “山间淑气催桃李;蕺里书声出院墙。” 从绍兴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王佐以来,有19位状元出现,由此开窥见绍兴文风兴盛之一斑。 ![]() 先去蕺山书院看看。 ![]() “浙学渊源” ![]() 蕺山书院,曾是明代著名儒学大师刘宗周讲学之地,也是蕺山学派的发祥地。 ![]() “诚意”与“慎独”是蕺山学派特别强调的观点。 ![]() ![]() 上到蕺山最高处,文笔塔是标志性建筑物。 ![]() 蕺山,因王羲之故宅在山南麓,很长时间被称呼为“王家山”,山巅的塔原名就叫“王家塔”。1937年因侵华日寇建碉堡而毁,现在的塔是2003年在原址重建的。因蕺山从晋代就文风蔚然、学人辈出,新塔命名为“文笔塔”。 ![]() 文笔塔,砖混结构,呈八边形,高36.8m,外观五层,内实七层,双梯贯通上下,晋代建筑风格。 ![]() 第一层,清代文状元,绍兴有5人。 ![]() ![]() 清代武状元,绍兴有5人。 ![]() ![]() 第二层,明代文状元,绍兴有4人。 ![]() ![]() 明代武状元,绍兴有3人。 ![]() ![]() 第三层,元代科举制度介绍。 ![]() ![]() 第四层,宋代文状元王佐。 ![]() 宋代绍兴文状元王佐。 ![]() 宋代绍兴武状元。 ![]() ![]() 最高层介绍,绍兴两院院士继苏州、宁波后列全国第三位。 ![]() 镇塔之宝——吉祥物,毛笔。 ![]() 请借书圣如椽笔。 ![]() 书写乐山乐水记。 ![]() 文笔塔外檐廊,绍兴城最高处,登临揽胜,不禁心旷神怡,清风拂面,檐铃叮咚,俯瞰越城,风景尽收眼底。 ![]() 远望塔山,历历在目。 ![]() 郁郁葱葱,古老与现代并存。 ![]() 波光潋滟,依旧是东方水城。 ![]() 从塔上下来,看见运输建筑材料的马负重上山,不禁唏嘘。 ![]() 再看文笔塔,一砖一瓦,都是马匹负重前行,太不容易了! ![]() 下山来到蕺山亭,绿树环拥。 楹联: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 暗香亭楹联:品流不落松草后; 怀抱惟应风月知。 ![]() 泠然亭楹联:八卷诗书资诵读; 一高风月足留连。 ![]() ![]() 又回到戒珠寺。 ![]() 戒珠寺左前方的墨池。当年王羲之发奋苦读,勤研书法,在这个池塘洗笔砚,池水尽墨,终于练成了妍弄流畅的新体。 ![]() 1983年修复后,墨池恢复原貌。长14m,宽7m,水深近2m。算起来将近200m³,日复一日,全部染黑,足见书圣之功来之不易啊! ![]() 留连墨池边,似有穿越之感,池边洗笔砚的白衣少年,池水澹澹墨香。 ![]() ![]() 临鹅池,晋朝王家后花园,王羲之与谢安等好友闲暇之余在此饮酒、赋诗、戏鹅,相传他在此忽见白鹅梳羽凫水如行云流水之态后顿悟,终集书法之大成。 ![]() 池边有王羲之与他的《兰亭序》。 ![]() “笔飞弄”,王羲之曾居住在此。一位经营酒业的富商想要王羲之的字装饰门面,这正与王羲之任上下达的《断酒令》相违,不肯送字。富商于是想个歪招,找到一个邻居老婆婆做通工作。老婆婆抱着一只白鹅来王家求字,王羲之高兴相送。但富商取字时恰被王羲之发现顺手投笔,笔飞而起将字抹黑,落入此巷,于是得名“笔飞弄”。 ![]() ![]() ![]() 巷内民宿。 ![]() ![]() ![]() 解元台门。 ![]() ![]() 蔡元培故居,“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 入内参观。 ![]() “笔架桥,躲婆弄”,在笔飞弄的东边。 相传王羲之在绍兴任会稽内史,遇老姥卖六角形白扇,二十文钱一把,王羲之题字书其扇,老姥初有愠色,于是对她说:“但言右军书,以求百钱邪。”人们争相求购。 老婆婆后来屡次三番求王羲之题字,羲之笑而不语,躲进此巷。 ![]() 躲婆弄前对着的就是笔架桥。 ![]() 尚德当铺,这里原是北宋御史王祜的“三槐堂”因为直言进谏,许诺的宰相职位落空,在自家院内手种三棵槐树,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三槐比喻三公。他的儿子在宋真宗时作了宰相。 ![]() 清代当铺遍及绍兴城乡,尚德当铺老板王达夫号称“王百万”。 ![]() 当铺坐西朝东,平面规整,格局森严,住商合一,功能清晰,典型的江南商宅,不可多得。 ![]() 王右军题扇桥。 ![]() ![]() 题扇亭介绍。 ![]() 题扇亭 ![]() 今日题扇桥 ![]() ![]() ![]() 斜桥弄,王羲之陈列馆。 ![]() ![]() 《翰墨春秋》:“怀抱观古今,俯仰思圣贤。” ![]() 王羲之陈列馆大门 ![]() 厅里迎面就是《习字图》,王羲之七子皆承家教,善书,尤以幼子王献之为佳,与其父并称:“二王”。图为王羲之指导王献之练字,夫人及众子观摩情景。 ![]() 陈列厅中几副画作讲述王羲之轶事: “墨池临帖” ![]() “东床快婿” ![]() “羲之题扇” ![]() “写经换鹅” ![]() “失友戒珠” ![]() “曲水流觞” ![]() “金庭归隐” ![]() 还有很多王羲之作品。 ![]() ![]() ![]() ![]() ![]() ![]() ![]() “阅古楼”,历代名家书法作品。 ![]() ![]() ![]() ![]() ![]() ![]() ![]() ![]() ![]() ![]() ![]() ![]() ![]() “三希堂” ![]() 题扇桥下 ![]() ![]() 题扇桥头 ![]() 漫步题扇桥,深谙“幽巷长街重展千古画卷,戒珠题扇永留万古书香”的书圣故里无比浓厚的文化底蕴。 这一天游览书圣故里,闲逛青石铺路老街,访学“诚意”“慎独”蕺山书院,登高绍兴地标文笔塔,亲临书圣洗砚墨池,目睹陈列馆书圣大作,一觞一咏之间,不禁感慨万千。 我对书法一窍不通,但对书圣五体投地。真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骄傲啊! ![]()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绍兴越城柯桥上虞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