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捞鱼 -(644)对古碑帖中的某些“不规范字”的探讨

 zjh捞鱼360 2022-05-30 发布于浙江


      对古碑帖中的某些“不规范字”的探讨



    老了,退休在家,讲究修心养性。在对一些碑帖习字时,发现有许多字不规范一些网友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我查了一下有关资料,确实在许多碑帖上有不少用现代人眼光看起来的一些“不规范字”。例如我现在在临习的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勤礼碑中,就有不少字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是错别字的字。像“日月明”的“明”字,颜老爷子,明字左边的“日”字写成了“四”字,又把“殺”字右边的“殳”写成了反文等等。


    我觉得好友桥工涛哥的分析很有道理:“可见唐朝时代的“杀”就是这么写的。我自以为也认得不少繁体字,'的繁体字右边应该是“,这里换成了'攵’旁,恰与“救”的右边类同,我也是故设此问。再说,中国古代假借字.通用字何其多,我们哪里认得过来啊?就像这一张里“迁”字右半那个“大”下面本应是“巳”,他却写为“了”;“摄”字右边是“聂”(繁体字应为三个“耳”),他却上部简省了一横,下部中间减省了一竖,“逆”字右边又少一点。照常理推想,堂堂大书圣是不可能写错别字的哦,只能说唐朝时的汉字就是这个样的,是后代的人逐渐让它们改变了模样,形成了规范汉字再教给我们认,社会总是在前进的嘛。 ”

    不过,我倒是认为:古代大书法家亦非人人都是圣贤,写几个错别字也有可能,像这个“杀”字,我查过其他书法家的原帖,他们“杀”字的右边都用了“殳”字而非“攵”字。唐代褚遂良在《阴符经》原帖中的“杀”字右边也是“殳”字。只是左上边的“x”为双“x”,比繁体字的“杀”多了一个“x”。已有专家论证,此“杀”字为褚遂良写错的。

    另外晋代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又把“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快”字就写成了“怏”。“怏然”最早出于《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辛垣衍怏然不悦”。显然,它也有不满和不服气的意思。用于《兰亭序》,语境并不合适,显得莫名其妙。后人论证普遍认为是一处错字。所以我认为颜真卿勤礼碑中这个“杀”字,也极有可能是一个错字。当然也有可能当时通行的文字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规范,一个字有好几种写法,都在流行。

    总之,我赞成涛哥的看法,对于古碑帖中有些字的写法,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目光去审视,而要历史地看待,在历史背景下来看待和观察,才能得出正确和客观的结论。

    另外,对于我们这些书法初级学习者来说,在临帖这些具有争议的字体时,为了掌握对方笔法的运用、精髓的吸取,大可不必纠结这些字的对错,尽量照帖练习为好。到自己有了一定的成绩,拟发表自己的作品时,则尽量以规范汉字为标准为妥。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一孔之见,不对之处,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