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个角度理解哲学,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哲学

 御_风_而_行 2022-05-30 发布于河南

到目前为止,对于哲学的定义有三百多个。几乎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都对哲学下过定义。比如,冯友兰说: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思想的反思,这是从人生的角度来给哲学下的定义。还有张岱年先生说的:哲学是研究宇宙人生之根本原理,以及认识这种原理的方法的学问。张岱年的定义是从“哲学问题”的角度出发的。但是没有系统的学过哲学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定义,这些定义只出现在比较专业的哲学专著中。

在社会层面,有三个对哲学的定义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其中有两个,绝大多数的人都听过,另外一个,在文化思想界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

第一个是一般哲学教科书中对哲学的定义。这个定义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是研究哲学的起点。但应该明确的是,这里说的世界,并非与人类生活无关的纯粹的世界,而是指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是人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

实际上严格的说,我们认识的世界并不是“我们的认识”,而是基于对传统“图像”的接受和认可。这里说的图像,其实就是人们已经改造了或者正在改造的世界,或者想要改造的世界。这里说的“想要改造的世界”,其实就是人内心的想法,就是前文说的“精神的世界”。

数百万年人类的进化史,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积累,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图像。了解这些图像,就是认识世界。个人并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图像,而产生对于世界的新的认识。所以严格的说,我们认识的世界就是广义的人文世界。世界观是人观察世界的结果,没有人,也就没有所谓的世界观。

这个对哲学的定义是科研层面的定义,是从哲学的源头对哲学的定义。

第二个定义,是在大众层面认可度最高的定义,也就是所谓的:哲学就是爱智慧。

这是哲学的最初的定义。在拉丁文中,哲学一词由“爱”和“智慧”两个词组合而成。有些人认为,爱智慧,应该写成“爱和智慧”,也就是说,首先要有爱,然后带着爱心去寻找生活智慧。如果心中无爱,那么你的智慧或许就不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意义的智慧。这个理解应该说是正确的。这和中国孔子说的“仁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仁爱”这个概念中,“仁”是本体,“爱”是实现仁的基本方法,没有“爱”的“仁”只是一个空洞的道德框架。同样,没有“爱”的“智慧”,智慧也不过是零乱的知识。

第三个定义是罗素提出来的。罗素不是正统的哲学家,他的主业是艺术,他的代表作《西方哲学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罗素对哲学的定义,在艺术界,在思想文化界有比较高的认可度。

罗素对哲学的定义是:哲学介乎于科学和神学之间。也就是说,一个问题,如果有了准确的答案,也就说已经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逻辑和结论,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哲学,而是科学了。在科学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疑问,在刚开始面对疑问的时候,我们觉得它很神秘,这就趋向于神学了。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解决这个看似神秘的问题的过程,就是哲学。这个定义把哲学的范畴界定得很清楚。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会面对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有了答案,他就是科学;还没有没有答案,显得特别神秘,就有点神学的味道。这个中间,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哲学。

在这三个认可度比较高的哲学定义中,第一个应该出现在考试的试卷中,第二个应该出现在生活中,第三个可以帮助我们界定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到底是哲学问题、科学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至于其他的关于哲学的定义,几乎都可以分到这三个大的定义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