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店歇业喜报等北大通知背后,是夫妻店365天不眠不休模式

 作家楚夫 2022-05-30 发布于广东

武汉一小笼包店老板2个月前回家告示陪考现贴喜报:等北大通知书

据7月6日澎湃新闻报道,今年5月,武汉一家燕语堂天津灌肠小笼包店老板张贴歇业通知,决定歇业两月,回老家陪女儿高考。2个月后店面重新开业,店门口贴上了喜报。店主刘先生告诉澎湃新闻,女儿高考成绩402分,江苏省文科排名97名,因女儿参加了北大自主招生,可以降10分录取,“现在就等着通知书了”。刘先生算了一笔账,停业两个月,房租、店面的租金一个月1万余元,加上工人工资也是照常支付的,再加上营业额,总体损失在20万元左右。但店主觉得值!

为了陪伴女儿高考店子歇业两个月损失20万元,店主刘先生一句“金钱和亲情之间,肯定是亲情重要”,道出了无数夫妻店主的亲情缺位和情感负疚,背后是夫妻店365天不眠不休模式。

读罢新闻,从心底发出祈愿,希望北大在这位学生满足录取分数条件的情况下,将这个学生录取,把一个美好的故事讲下去,让更多普通人燃起教儿育女的信心。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习惯了被街巷之间永不打烊的小店服务的便利,只在年节到来万店关门的当口,才感受到一个群体亲情团聚的需要。

眼下正值暑假,人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店门口看到许多“候鸟”,他们被店主从遥远的家乡接来,却没有时间在住处陪伴孩子,只能让孩子留在小店,活动在自己的视线内。当然,不少夫妻店也是住处,一家人的团聚就是一场生意体验。

最记得3年前那次贵州六盘水行,见了20多年不曾见面的邻居夫妻,说起家乡和孩子,他们说已经6年没有回家乡了。他们开着一家送气送水店,365天营业,没有休息时间,客人一个电话过来就要送货上门,春节反倒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暑假和春节,留守的父母常常把留守的孩子送到六盘水团聚,那是孩子短暂的欢愉时间。在家乡,听邻居叹息过儿子媳妇忙,每个月给孩子1000元生活费,在家乡上学的孩子说食堂饭菜不好吃,经常拿着钱到街上吃饭馆。

那年回乡遇到另一个邻居爱华小儿子大婚,得知爱华没有回家,他的妻子、大儿子一家都回家了,他一个人留在太原的店里,因为店里不能没有人,节日期间还有些重要客户必须保障供气。就这样,爱华缺席了小儿子的婚礼。

另一个邻居回乡陪读的故事,让我深深地认识到那些留守孩子的亲情需要。那个邻居的儿子中考考取地级市孝感市一所学校,一个学期后,孩子发出呼唤,希望母亲回家陪读,说自己精力难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同事和老同学说,学校周边出租屋里住满陪读家长,其中不少家长是放下工作回乡陪读者。

那一次听女邻居说起自己决心回乡陪读的心路历程,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留守孩子的亲情需求,想起亲族里不少留守孩子,想起这些孩子与父母节后分离时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知道,许多背井离乡的为人父母者欠孩子一个亲情陪伴,缺失了孩子成长的最重要阶段,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缺憾。

亲情缺位留在留守孩子身上的烙印是,许多孩子缺少父母的激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野蛮生长,早早对学业失去兴趣,不少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出外务工经商,重复父辈的命运,甚至陷入电子游戏不能自拔。即使就读高中,高考考取的也多是不入流的学校,一些孩子在读书还是工作之间纠结,留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教育难题。

乡土调查中,我走过不少城市,一有机会就探访乡亲务工经商场所,看到一个个夫妻店的逼仄,他们往往在挪不开身的临街狭小空间里,因陋就简中生意与居住混杂,小店永远处在营业状态,这样的环境,不可能满足一家人亲情团聚。

中国有多少夫妻店不得而知,但透过一些数据,能想象夫妻店的规模。

截至2018年3月16日,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了1亿户,其中企业超过了3100万户,个体户数量就在7000万户左右!到2018年11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1.09亿户。有统计称平均每个个体户可带动2.9人就业,意味着个体户可带动2亿人就业。

一两个人轮班值守的个体户中,相信绝大多数是夫妻档,可以想见,2亿个体就业人员中,夫妻档、父子兵、兄弟营是一个庞大群体,孩子留守是他们中许多人的无奈选择。

以家庭单元组成的创业个体,做的多是小本生意,以店为家,自己为自己打工,不讲价钱,不眠不休,无怨无悔,挣一份略高于打工的工资,落得一个自由,圆一个老板梦。他们用不起需要法定工时制的员工,也不放心把家庭生意交给外人,一旦家有急事不得不离开一段时间,就不得不关门歇业。

理解了夫妻店的不眠不休模式,就特别留意身边小店的临时歇业告示,那里有一个个夫妻档的大喜大悲。

透过小店歇业告示,能看见那些夫妻店主鲜为人知的生活,透着烟火气,那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于是期待,看到哪家店贴出歇业喜报,等到店门重开那一天,到店里坐下来,找店主聊聊天,听一个时代的喜悦和期待。

2019-07-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