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烤箱从诞生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演化到第4~5代了。第1代,基本是从某些带「蒸汽烤」的烤箱那改过来的,bug很多。第2代,虽然2015~2016年左右就有了,但现在市面某些在售的低端蒸烤箱也依然是这个水平。第3代,2018~2019年还是主打款,也是现在很多品牌的主打中高端产品。第4代,可以说是目前很多中高端产品的方向。虽然还不够强,但已经是高端机了。主要提升在于:触控彩屏、联网app、内胆材质、食谱数量、蒸烤功率、整体结构等。2022年,盘点了市面上主流产品后,对比项目调整为了如下的16个项目。「整体功率」,改为了「烧烤功率」和「蒸汽功率」,更细致了。「烤管分布」,确实还有非上下管结构的,但这次选的主流都是上下管,所以砍掉了。此外,还增加了一些对比项目,方便看出各个品牌发力点的不同。如果只看这个图还不能满足您对产品好坏判断的苛求……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24881048588 GDpro(以及各种其他pro ),这个pro指的都是:但,去年做盘点视频时我也说了,它能带来的改变可能「相对有限」。因为,单风扇也不是不能用,这么多年也只有凯度在去年才新增了双风扇产品,并把单风扇说的一无是处…… 如果真的那么一无是处,您之前卖的单风扇都是垃圾吗?但没必要在这样一个「小」改进上花那么多力气营销,搞得好像是个革命性创新一样,似乎有了两个风扇就成了「新物种」…… 其实做不到。我觉得,精准测温和直流变频可能是比双风扇更好的方向。(凯度号称在更高一级的TD产品力已经实现了PID测温,但具体实现到什么程度,还不好判断)但实际上,我觉得凯度的蒸烤箱【都】存在「蒸能力」的问题!蒸汽的温度比较高,所以这样向下导入的深度就比较有限。真正蒸东西时,最顶层的会比较容易熟透,但靠底部和靠边的,就会因为蒸汽循环覆盖不到而「没那么熟」。我之前一直纳闷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后来看过拆机(凯度自己人拆的)解读才终于明白了多出来的几升容积是哪里来的……对于这种说150度高温蒸的说法,我觉得其实属于误导消费者。因为,当温度超过150度以后,食材发生的变化会更接近于烤的效果(美拉德反应),而不是蒸煮时会发生的水合反应。虽然肯定不如整体陶瓷背板的效果,但肯定比全是不锈钢的强。(搪瓷涂层在的情况,其实耐酸能力还好,图片有问题)(搪瓷其实还算好清理的,至少不比不锈钢难清理,这个排序算是瞎编了)(总算对了一回,搪瓷确实抗冲击性比陶瓷差,搪瓷容易崩瓷)我相信,如果凯度整体都是搪瓷内胆的话,它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现在之所以它要把不锈钢往前排,只不过因为它还在用不锈钢,屁股决定脑袋……四壁还是不锈钢的情况下,不建议大家真把烧烤开到250度使用。不锈钢在高温下容易出现「黄变」现象,虽然并不影响使用,但确实难看。 而且,230度和250度在烧烤上其实没啥本质区别。(如果是250度和350度,那确实有区别,做法棍不一样)机器正面的玻璃虽然是3层,但只是普通玻璃而已,并没有隔热玻璃(Low-E玻璃)。(以凯度这种营销能力,我不信他们明明有隔热玻璃只是忘了标注)如果您是奔着凯度去买,或者奔着双风扇去买,而且平时确实不怎么用蒸,都是150~200度的烤制,那这款机器也还行。但只要你对蒸有需求,并且想要性价比更高一点的产品,那这款就不合适。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559771706359 TDpro是GDpro的升级款,但升级的地方不多。对于一些需要顶部更热(比如某些面包)以及需要底部更热(比如烤蛋挞)的烘焙上,上下独立控温确实有它存在的意义(至少贴合一部分人的习惯)。但,这种上下独立控温,对于大部分普通烘焙小白来说,也不是必须的,还是一体控温傻瓜式更方便。GDPro的炉腔只有56L,而TDpro达到了60L,更大了。蒸的功率、蒸汽导入、内胆材质、玻璃隔热等方面还是不够理想。蒸汽方面设计的不好,甚至工作时还会往外喷蒸汽,这事和别人黑不黑有关吗?如果您需要的是一款烤制功能强大,但蒸的功能有就行,这样一款蒸烤箱,那么TDpro还是可以的。反之,如果您平时烘焙不多,但蒸会经常用,那TDpro可能不是最佳选择。(凯度全系,都为了提升炉腔容量而牺牲了蒸汽能力,哪怕是再贵一两千的也是如此。再往上升级的ZD,主要是升级了全陶瓷内胆和彩屏触控,基础功能区别不大,就不细讲了。性价比自己掂量)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40825494295 相比不锈钢确实好一些,毕竟耐黄变、耐沾污、耐划伤能力都变强了。但聚能升温快这个事吧,我觉得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因为内胆不再是不锈钢,所以最高温度可以上250度了(不用担心不锈钢高温下杂质变色问题)。有些地方会选搪瓷,是因为不会被磕碰,比如电热水器的内胆。还有一些锅也会用搪瓷(也叫珐琅锅),这是为了追求独特的口感,但依然避免不了磕碰损伤。搪瓷虽好,但一旦磕碰之后里面就是「铁」,蒸烤这种环境很快就会「锈蚀」。搪瓷和陶瓷,表面都比较容易清洁打理,而且防腐蚀性都比较好。但纳米陶瓷里面是不锈钢,即便表面脱落,至少内胆不至于锈蚀!(当然,如果您觉得磕碰坏了换个新的也无所谓,那您随意) 「低成本实现物联网」,无论实现的程度如何,都值得鼓励!(不要学西门子那些,联网非得弄高端机器上,贵的要死)之前评测美的PG2311台面微蒸烤时我用过美居app。比如发酵、解冻、保温、复热,以及各种蒸烤组合,不太全。美的的中低端爆款机型,价格在这摆着呢,低价就是王道!不能说很坑,该有的功能其实都还可以,只不过不够好而已。美的类似价位还有很多类似款式,功能和价格都接近,就不一一点评了,大同小异。比如下面这个,其实区别很小。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51678949558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70807939463 彩屏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4.3寸有点小,但总比没有强。这样内胆空间就增大了,但蒸汽导入的效果也变差了……但这只是猜测,建议大家认真求证下(我问客服了,客服找了个别的图糊弄我)。因为烤管温度偏高,超过120度很容易导致食材局部烤焦。所有超过120度的「蒸烤同时工作」,建议都写做「蒸汽烤」,避免误导消费者。但实际上,烤的时候补水蒸气其实会「增加油脂的保留」!(别人说蒸烤脱脂都是和纯蒸比,你和纯烤比……如果加入蒸反而脱脂,那为什么说「烤焦」,而不是说「蒸焦」呢……这编的有点离谱了)蒸汽烤之所以也被称为「嫩烤」,就是因为保留了更多油脂!上个美的产品点评已经说了,我个人觉得搪瓷可能反而不如不锈钢……(另外,从这张图上看,底部好像确实没有蒸汽导入口,看来真的是在顶部了)最大亮点是彩屏触控以及美居app联网的加成,相比美的其他产品算是个大提升。但功率比较平庸,产品可能隐藏了一些硬伤(蒸汽导入位置),用的还是我不喜欢的搪瓷内胆,并且,价格上也不算太给力……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52643603752 2020年时,我盘点的了老板的972、973、975这三款产品。不出所料地,973和975这两款过渡产品已经几乎消失了, 972依靠低价还在顽强生存。意思是,表面摸起来像是釉面的感觉,而且还有一种自己清洁变干净的能力……在严谨的真空环境下,经过除气加热、离子轰击等复杂科学工程……(我还特意查了一下文献,叫电镀肯定是不够严谨的,但俗称还是这么叫)所以,我们除了知道确实表面有一层镀层之外,其他一无所知。只要这层镀层足够结实,不要脱层就好(其实有脱层风险)。看过我之前文章的应该知道,我并不排斥底部蒸发盘式蒸发器。从蒸汽循环的角度来说,这种蒸汽方式没啥问题,甚至还挺理想。(从之前拆机看,老板有几款产品和凯度几乎一毛一样,没准是凯度代工的)虽然价格5000出头看起来挺高端,但实际上……这款依然是几年前的水平。如果你是老板的拥趸或者你能3000出头拿下这个机器,那你就买。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56929033088 目前方太在售的几款产品中,ES3.I性价比比较高。相比ES3贵了700块钱,但增加了联网app和下管,整体能力大幅提升。虽然没有触控彩屏,但有手机app联网,大幅提升了机器的可操作性。目前计算空腔容积有两种方法,电商页面上标注的一般都是注水法,但2021年新国标出来后有的品牌已经开始改成标注国标容量了。蒸汽上,采用的是「双蒸发器」设计,整体功率为1500W。(顺提:方太这款没看出蒸汽导入位置,可能导入位置偏高)一方面是可以在蒸的时候推动蒸汽循环,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蒸之后做积水导流。有利的地方是,通过底部蒸发盘可以加速蒸汽循环,同时有收集蒸后余水的作用。有弊的地方是,如果蒸汽导入的位置太高,辅助蒸发盘的作用就很有限,而且,这样收集后的余水就只能从中间这个小坑里慢慢吸,有点慢……当然,无论积水在什么地方,一个好用的海绵都是必须的。一般机器都会自带一块,网上也有卖的,搜「蒸箱专用海绵」。但如果考虑到这货5699的价格,那基本是和性价比无缘了。实现与之同样的功能,其他品牌一般都是4000多的价位(当然,个别逆天的不到4000也能做的更好)。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26538875058虽然销量不是最高,但功能比较主流,之前的硬伤也改了。所以,大家还是不要对现在这个app的操控抱有太大期望。可以根据食材的量来调整烹饪方法,虽然不知道具体实现的如何,但思路是对的。一个是主蒸发器,导入蒸汽;另一个是底部蒸发盘,加速蒸汽循环。而且,这样看来,之前说的蒸能到2000W可能是假的!蒸烤功能都比较主流,基础功能齐全,还支持APP联网。美中不足的是,功率有点太低,内胆是普通搪瓷,触控还是普通黑白屏,而且app联网可能不靠谱……但,以3599的到手价来看,这些还是可以忍的,整体性价比还不错!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626609189660目前敢说自己「发明了蒸烤箱」的,也就是德普和凯度这两家。(据说当时是凯度找德普做代工,所以也可以算是两家一起发明的?)其他品牌都换了新品,唯独德普还在主打NK55TC……上面列的这7款产品,即便不考虑价位,也没有哪款可以全面超越德普。哪怕是5699元的方太ES3.I也没做到。但还是有几款比较有特色,有局部赶超或整体接近的趋势。蒸拉胯,智能不行,内胆一般,但「上下独立控温」和「双风扇烤」确实让它烤的功能强大了,不止比德普更强,也比其他机器更强。有智能、有彩屏、菜谱丰富、蒸烤不虚、只不过基础模式略少,而且内胆还差一些有智能、菜谱还行、蒸烤可以、基础模式丰富,但缺少彩屏,内胆也只是普通304不锈钢(没算华帝,华帝虽然价格不贵,但功率才2000W,这个有点太虚了)考虑很多人之前没了解过这款机器,还是整体做个介绍。机器支持WiFi联网,手机上有独立的app可以操控。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了,陶瓷内胆比搪瓷和不锈钢都要好。凯度同价位的只是用了陶瓷背板,而美的用的则是搪瓷。德普NK55TC用的则是「全陶瓷内胆」,显然更好。我自己家现在用的就是陶瓷内胆,确实比之前的不锈钢好清理得多。机身自带的18个基础功能,无论是通过触屏还是手机,都可以直接操控使用。其实,这不过是利用风扇吹风加速油脂分离,并不是很复杂的功能。(实际一键叮的同时,还有烤的加速加热作用,毕竟只用蒸升温可能会有点慢)现在很多产品,标注的很「简洁好看」,但其实啥也没写。德普这个标注,看起来可能没那么好看,但该写的都写全了。蒸,1900W,比凯度的800W靠谱太多,比美的强调的1500W大功率还要更大。烤,2600W,其他机器烧烤的功率一般在1500~2000W左右,德普这个显然更大。(但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没有写明蒸烤叠加后的功率上限,其他同类一般都是做到3200W,这方面还是可以提升下)目前,很多机器都有「烘干模式」,目的就是通过底盘的加热,让使用蒸功能后残留在内胆里的水快速蒸发。真要把这个功能做好,一方面是底盘要有「存水区」,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减少蒸后的存水量。市面上大部分机器,都会在蒸后直接把「蒸发器里的存水」排到内胆里。这样就客观上增加了「蒸后内胆存水量」,也会给清理积水增加难度。德普的解决方案是「蒸发器里的水会被吸会水箱」,而不是排到内胆。虽然提示了「每次蒸食物要换新水」,但实际上并不是把内胆里的残水吸回水箱。而只是把蒸发器(蒸汽发生盘)里一直在烧开的水吸回水箱,这些水除了所谓「千滚水」问题,其实并不脏。就算忘了更换也不会有大问题。理论上,这个散热过程就是「利用顶部风扇中和自然冷风和机器内热量」。从机器门的正上方,可以感受到有出风,而风的温度是「温和」的。这其实是机器的冷凝系统不完善,德普并没有这个问题。(方太和华帝之所以要引入底部蒸发盘,其实还是没有下管时的一种设计,现在有了下管其实这个设计已经不需要了)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有很多蒸烤箱的玻璃门隔热能力并不行!(Low-E隔热玻璃是必须要有的,否则烤东西的时候门会很烫)本次出场8个品牌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最弱的一个,但也是综合性价比较高的一个。如果您对烤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比如上下独立调温),但对蒸的要求比较高,且对机器整体的操控、性能等都有较高要求,那么这款机器非常适合你。如果您选购的重点是尽量便宜,对蒸没啥要求(或对烤要求特别高),对整体性价比也没要求,但希望买个人人都知道的大牌,那这款机器不太适合你。有些人可能觉得我是为了带德普的货,所以故意把别的产品说的特别差,又把德普的产品夸的特别好……如果您对产品和对我的认知还停留在这个阶段,那我确实也没什么好解释的,我也不建议您来参团。再看看别人带团之前是怎么介绍产品的,再看看我怎么介绍。相关文章
不讲武德!旗舰集成灶卖1万多,到底值不值?德普G65E真机评测,3个方向判断优劣,20个细节看透好坏!超大风压原来……
你家蒸烤箱买错了!选购嵌入式蒸烤一体机的10个细节!12个双11销量爆款盘点,凯度美的老板苏泊尔德普,值得买的是……
看完再买集成灶!都是蒸烤,区别在哪?火星人帅丰美大亿田奥田金帝森歌德普,8大品牌爆款分析!20个技术细节全面P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