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广谱解毒药。 目前,用于治疗疔疮疖肿,青春痤疮和蛇虫咬伤之药多以各种蛇伤成药为主。而蛇伤成药大多针对性强,或适于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或适于血循毒毒蛇咬伤,有的只能“单打一”治疗某一种毒蛇咬伤。我国毒蛇种类繁多,偏远山区患者要想及时对症下药难以办到,这就迫切需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疗效好,能通治各种蛇伤的解毒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能治疔疮肿毒、青春痤疮等热毒疾患,又能通治各种蛇伤的广谱解毒药,而且药源广、价格低、使用方便,有推广之价值。 本发明的构思是: 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痛肿为主药,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木芙蓉四药清热解毒之力亦强,配伍赤芍活血化瘀,合而为治疗疔毒之要方要药。 本发明的广谱解毒药“百毒灵”的配方是: 金银花 20-40% 蒲公英 15-20% 紫花地丁 15-20% 野菊花(或菊花) 15-20% 木芙蓉 5-10% 赤芍 5-10% 配方中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绿原酸及异绿原酸为其重要抗菌成份,本品清热解毒之力甚强,治疗疔疮、青春痤疮、蛇虫咬伤均有较好疗效,故为本方主药。 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木芙蓉四药均为清热解毒之良药,配以赤芍活血化瘀,对疔疮疖肿,蛇虫咬伤疗效颇佳。 由于上述配方中的六药按科学比例组合为一体,产生了协同效应,因此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痛肿之显著功能为治疗毒热之要药。 本发明“百毒灵”(即“邵武蛇药”)用于治疗308例疔疮疖肿,蛇毒咬伤(其中208例毒蛇咬伤为福建邵武市卫生局组织的临床验证。收到较好效果,临床验证的综合情况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疔疮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57岁;青少年儿童85例,占85%。患病时间以6至10月为多。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疗疮35例,疖31例,青春痤疮34例。 2、蛇伤组:208例(此为邵武市卫生局、医药研究所组织医疗单位临床验证),男147例,女6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5岁;青壮年166例,占80%;农民147例,占70%,受伤时间以6至9月最多。根据病人受伤时间,地点,所见毒蛇的生活特性、活动规律及临床表现,诊断为银环蛇伤9例、五步蛇伤22例、竹叶青蛇伤114例、烙铁头蛇26例、眼镜蛇伤10例,中国水蛇3例,不明毒蛇26例,受伤部位在足部者103例、踝部者19例、小腿者10例、大腿者1例、手指者26例、手腕者16例、肘部者1例、肩臂部者1例、头部者1例。208例病人按1973年全国蛇伤会议制定的毒蛇伤病情况分级标准判定,轻型94例、中型103例、重型10例、危型1例。 二、主要症状: 1、疔疮组:100例均有丘疹、脓疱、结节等皮肤损害,临床表现为火症,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痒,常伴有恶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状。 2、蛇伤组:208例均有典型或不甚典型的蛇伤痕迹,除9例银环蛇伤、3例中国水蛇伤局部无明显症状而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外,其余196例均有明显疼痛、肿胀、15例五步蛇伤和部分竹叶青、烙铁头、眼镜蛇伤者见有皮下及伤口不同程度出血。11例重、危型病人有口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有13例伤口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溃疡和感染,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伴有不同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高热、头晕目眩、咽喉肿痛、有的甚至休克。 三、治疗方法: “百毒灵”以金银花等中草药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 “百毒灵”治疗疔疮疖肿,毒蛇咬伤等以内服外用相结合为原则,内服每次4-6片,每日3次,饭后服。儿童药量酌减。外用:将“百毒灵”药片研粉调冷开水(或醋、茶油)涂患处,每日1-2次。 四、治疗结果: 1、疔疮组:以脓出、肿消、痛止等为治愈标准,100例全部治愈,最短为1天,最长为6天,平均为3天,治愈率达100%。 2、蛇伤组:以全身中毒症状消失,局部肿胀消退、溃烂伤口愈合为治愈标准,208例中,无效转院者1例,其余全部治愈,治愈时间最短的1天,最长的20天,平均5.55天,治愈率达99.5%,治疗期间未见有任何不良反映。 五:病例介绍: (一)疔疮组 1、青春痤疮病例 吴××,女,20岁,邵武朱坊山峰人。1982年7月13日上午就诊(邵武医科所中草医门诊部) 患者颜面、胸背上部散在红色丘疹,有的中心有黑头,挤压有米粒样白色粉汁,有的形成脓胞,结节及疤痕。 患者自述病程缠绵,此愈彼起,新疹不断继发,时达二年有余,病情冬轻夏重。 舌红、苔薄黄,脉略数。 诊断:青春痤疮 治疗:“百毒灵”日服三次,(饭后)每次8片,连服3日。 外治,“百毒灵”数片,研粉,调冷开水外涂患处(临睡前),每日1次。 嘱:禁用手挤压局部,少食油腻及辛辣之品,多食蔬菜及水果。 7月17日复诊,患者脸面及胸背部红色血疹已消失,小脓胞及结节已治愈。 带药回家。嘱用“百毒灵”内服三日,每日二次,每次2片。 疔疮疖肿病例: 1、郭××,女,14岁,家住邵武故县林场,1983年6月13日上午就诊。 患者左额前长一疔疮,红肿热痛,四周浸润明显,自述初起为一粟米样疮头,时有痒感,二、三日后渐渐红、肿、疼痛加剧,恶寒发热,口渴,大便干燥难解,小便黄而少。 面色红,舌红苔黄,脉沉数。 诊断:颜面部疔疮 治疗:内服百毒灵,每次6片,日服3次,连服3日。 外用百毒灵10片,研粉,调冷开水外涂,每日换药2次。 6月16日上午二诊,患者额前疔疮已破溃,疔根随脓流出。全身症状基本消失。 继续内服、外用百毒灵三日。 6月19日下午三诊。患部肿消、痛止,微红,嘱继续外用百毒灵1-2日。 2、高××,女,20岁,邵武水北一都人。1981年8月15日上午,邵武医科所门诊。 患者头面数十个疖,呈圆锥形或椭圆形,密集成群,簇生一起,有的疖肿鲜红,有的已溃脓出黄稠。自述此病因痱子搔痒引起。时有寒热,头痛,口苦、舌干、尿黄。 舌红,苔薄黄,脉略数,诊断:署疖 内治:百毒灵6片,每日服3次(饭后),连服3日。 外治:百毒灵10片,研粉调茶油,外涂患处,日换药1次。 嘱:多饮清凉饮料,少吃辛辣助火之物。 五日后随访,患者头面暑疖未成脓者已消,成脓者溃后脓出而愈。 (二)蛇伤组 1、陈××,女,26岁。邵武综合农场职工,1980年9月26日12点许在路上被眼镜蛇咬伤左脚外踝部,局部剧痛,肿胀。当时请民间草医治疗2天,未能控制病情发展,于9月28日下午5点送邵武县医药研究所中草医门诊部。 检查:危重病容,面色苍白,神志恍惚,视物模糊。双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反射迟钝,患肢出现紫黑色散在性血斑。体温37.2℃,脉搏沉细,84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94/60毫米汞柱,伤肢重度肿胀,蔓延至大腿根部,比健侧肿大6公分。伤口发黑,麻木,疼痛。 诊断:右下肢眼镜蛇咬伤(重型)。 治疗:即给服“百毒灵”12片,嘱夜间隔四小时服6片,另以“百毒灵”20片研末调冷开水涂敷于伤口周围,第二天精神转好,肿胀亦见消退,但出现便血、尿血,心悸等症状,面部、腹部肌肉有抽动现象。内服,外敷药物用量同前,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加服凉血止血中草药。 经上述七天,全身中毒症状消失,局部肿胀基本消退,于10月5日上午出院。 2、邓××,男,9岁,邵武市水北公社二都大队下谢坑生产队人。学生,患者于1980年8月27日下午四点在山上砍柴被毒蛇咬伤左手,看见蛇体绿色,约一尺五寸长,伤后伤口灼痛,肿胀迅速向上蔓延,一小时后曾用草药外敷伤口,第二天上午11时到邵武市医药研究所门诊部治疗。 就诊时。患者神昏,谵妄,瞳孔散大,反射迟钝,体温38.6℃,脉搏14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7/80毫米汞柱,伤口呈“∴”状。水泡多达二十余个,大的如鸡蛋,小的似黄豆,患肢出现瘀血点。肿胀至肩臂,患侧比健侧肿大7公分,胸背有轻微肿痛。家属代述,一天仅小便一次,尿量不足300cc,呈黄赤色。 诊断:左手背竹叶青蛇咬伤(重型)。 治疗:内服“百毒灵”10片,一日三次,伤口周围外涂“百毒灵”(调冷开水),下午神志恍惚,呼吸困难,另服六神丸6粒。 8月29日,肿胀仍有发展,至腹部、腰部。水、血泡增多增大,小便2次,短赤。继续服用“百毒灵”一天三次,每次6片。较大水泡挑破,外涂“百毒灵”(调凡士林)。8月30日,患者神志清,有问能答,自述心里难过。胸腹部肿胀处松软,向小腹部蔓延,已能进食,小便转清,量增多,治疗同上。 8月31日,胸闷,心悸等症状减轻,肿胀明显消退,大多数水血泡已吸收,饮食正常,继续治疗三天,全身症状消失,肿胀退至手背,患肢活动自如,患者家长要求出院,嘱继续外涂“百毒灵”或湿敷雷佛奴尔纱布1-2天。 六、讨论: 1、“百毒灵”采取内服、外用治疗疔疮疖肿,蛇虫咬伤30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此药不失为解毒的良药,蛇毒的克星!此药无论用于治疗火症(血循毒类毒蛇咬伤和疔疮疖肿等)或是风症(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或是风火兼症(混合毒类毒蛇咬伤),对早期病人能阻止中毒症状的出现;对于局部症状明显或蛇伤中毒症状已经出现者,也可迅速控制发展、减轻中毒症状,蛇伤早期局部用药对阻止毒素的吸收,减少毒素对组织地损害具有重要作用。对个别危重型蛇伤患者可配合西医加以抢救,以提高治愈率。 2、“百毒灵”使用方便,经济有效,不仅能治疗疔疮疖肿,青春痤疮,又能通治各种毒蛇咬伤,还可用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腮腺炎、带状疮疹,无名肿毒和毒蜂刺伤等,临床运用无副作用,值得开发、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