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姐姐”热能让更多人欣赏成熟女性吗?

 文刀米 2022-05-31 发布于江苏

毫无疑问,《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为当下甚至可能是今年最火的综艺节目,观众对此的讨论,除了业务能力强,以及各种八卦,还有极大部分围绕成熟女性展开。

没找到大合影,放单独的吧:宁静

从瘦白幼到30+

成熟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是看了该节目后网友热衷于讨论的方向,而突出的对抗观点在于:

50岁的钟丽缇能不能说自己状态永远是22岁。

或者,

50岁的女性就应该服从自己真实年龄的样子。

这个疑问的背后是,当女性不服从自己年龄的增长而做出对抗时,是否一定来自男权社会的裹挟?是否就一定是男性凝视下的结果?

个人觉得选择这一身上台的钟丽缇非常棒

其实之前在写《你以哪种性别欣赏性感》时,也包含了类似的讨论。

很遗憾,一些看似举着女性主义大旗的精英份子,依旧只能给出单一的答案,也就是看似政治正确的极端答案。

这在当下社会的很多论调中都能见到。

比如,在当下夸赞女性格斗运动员张伟丽是网络中最具有普世价值的女性形像,因为她代表了女性力量;但如果你夸赞某位女性温柔,则很有可能遭到质问甚至责骂,因为这样的夸赞会被解读为女性只能温柔。

同样,当舞蹈家杨丽萍被评论没有生儿育女的人生不完整,引起了全网愤怒时,在某女星怀孕的八卦新闻下,你也能看到一句“生育机器”的无端指责。

一方面我们好似进步了,歌颂女性力量,歌颂自由、精彩的人生选择,另一方面,我们依旧没有明白自由和权力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可以有力量,我也可以温柔,按照自己意志、遵从内心的真诚选择这是自由;生育,我可生,也可以不生,这是个体应该享有的权力。

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在《古怪的身体》一书中记录了这样的场景:

女权运动者们还成立了“女子挺身队”,“消除奢侈”的监视运动逐渐升级。她们在街头派发写着“弃华服,扔戒指”的警告传单(东京市内各大女性团体)。如果在街上看见穿着华丽、烫发、画红唇、戴披肩等的女性,她们会立刻对她展开围攻。虽然表面上这是一项“自发”的运动,其中不乏混着大肆指责责骂他人快感的暴力。而那些本来是最不时尚的人终于有了机会发起反攻。

虽然以上写的是几十年前的东京,但与今天的网络世界又何其相似。

回到前面的年龄问题,人有年龄焦虑是否绝对分男女?男性没有年龄焦虑吗?男性的年龄焦虑,也许更多体现在对壮阳执念吧(不然为啥药店都要将壮阳药贴在最醒目的位置,而不是女性药品)。

现在许多人将年龄焦虑归结为全社会对女性要求过高,不可否认这是部分事实,但这种要求来自男性,也来自女性自身。

不少女人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自己的焦虑,在健身房流汗,日常吃喝自律,保持健康体魄,为什么旁人一定要用消极的态度去理解这样的积极呢?

我们不是可以同时也督促身边男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不是随意邋遢吗?

艺术圈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女性策展人陆蓉之,采访她时她已是奶奶辈,染着红发,总是穿着色彩鲜亮非常可爱的衣服,自称为萌奶奶。

萌这个字与她的艺术研究有关系,听过她的讲座“艺术,从伟大到萌”,非常扎实的艺术史功底并且有见地,同时,萌是她内心真实的喜好。但按照“真实的年龄状态”这个提法,这位萌奶奶可真是不按照年龄出牌,穿着过于幼态了。但我想少数精英人士们是不敢diss陆蓉之的,毕竟她比大多数精英更精英。

陆蓉之,图自陆蓉之微博

什么是真实的年龄状态?

随着身体老去而灵魂跟着老去是真实状态?还是身体老去,但追随内心声音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年龄状态?


前几年我们的焦点更多被年轻的漂亮明星所吸引,“姐姐”热所引起的讨论,确实将焦点引向了成熟女性,这本身是个好现象。多元化表达强调的应该是自由和真诚,无论是依旧少女的伊能静,或者娇憨的张雨绮,等等,勇敢地遵从内心的自由选择,就值得被尊重。

“姐姐”热对时尚商业有何启发?

这部综艺热议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导师杜华,这位同样也是30+的姐姐在节目中常常语出惊人,被网友各种吐槽。

但其实,她的问题在时尚行业非常常见。

杜华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不然不会获得今天的成就,一味贬低倒也没有必要。她的成团思路是完全按照之前的年轻男女团经验照搬而来,即便在面对全部30+的姐姐们时,一开始她也没有打算去改变。

她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完全在于选手本身的强势,而在于年轻男女团队所面对的观众群,和一个30+姐姐团所面对的观众群有非常大的区别,后者的观众群体的宽泛性完全超出她的预期,以及这部分群体希望看到什么也超出她的预期:

不是一水的可可爱爱,而是更真实的表达和欲望。

无论是娱乐行业还是时尚行业,都习惯性的更重视年轻观众或者年轻消费者,不能说一定错误,因为年轻观众更容易去为自己的偶像打投,去热议;年轻消费者不是因为消费力强受重视,而是更愿意花钱受重视,也更容易冲动消费,如果仅仅从有钱的角度来看,他们当然没有他们爹妈有钱,但成熟男女花钱更保守,也更谨慎,而更充沛的内心也消减了不少对物质的追求,这才是全行业讨好年轻人的真实原因:

手没那么紧。

但是,买chanel和Hermès的是年轻人多还是成熟女性多?

一旦这种探讨超出了原本既定的客群时,针对年轻人的那套可能就不管用了,就像杜华的经验在面对30+姐姐观众时显得非常苍白,而时尚品牌在一味追求年轻化、潮牌化时,同样也可能遭到失败,这还是源于对市场观察的偏差,以及并不清晰对话者是谁。

综艺节目正在被迫进行公众教育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近两年非常成功的综艺节目,尤其是跳脱原有思维的节目,比如《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等都在被迫承担公众教育的角色,《乘风破浪的姐姐》虽然是娱乐节目,但所引起的讨论也带有这个方向的指引。

也就说是,归结为娱乐产业的综艺正在以三观契合度来加强与观众的联系和对话,这一点,在时尚行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之前几次在总结未来趋势时都提过,当这个行业不存在丑(故意丑除外)的设计后,当品牌同质化非常严重后,跳脱出来的一定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链接的品牌。

那么,品牌链接由何产生?

公众教育恐怕会是很重要的一环。

比如,时尚品牌并不仅仅是产出好的设计,还要进行美学、环保、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公众教育,这样的品牌会更加拟人化,更具有情感性,从而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不好意思,今天又讲道理多过于讲知识,我并不喜欢这样,只是,时尚与女权关系密切,时尚史在某种程度与女权史相交融,作为一枚时尚史爱好者,我很难将性别与对行业的观察中抽离出来。

之前写的《腾讯新闻让我出了一套给妇女的题》,会更完整地表达我对女性问题的看法,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前两天,节目组公布李宇春创作并演唱了“姐姐”的主题曲,看了下歌词,挺有现实意义的,除了

单身 年龄 哪个罩

每一种审视都像刽子手手里的刀

一个女性成长要历经多少风暴

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这类符合预期的词,更有触动感的是那句

看我乘风破浪

多诚实的欲望


诚实的欲望在今天是最具有诱惑力也最危险的表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