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授衔,政治部主任的军衔普遍高于参谋长,这是为什么?

 兰州家长 2022-05-31 发布于甘肃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我军,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哪一个级别更高?在当过兵的人看来,这不是一个问题:两人平级。

当然如果要细究一下,这两个平级的干部,还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排位:参谋长是军事主官(司令员、军长、师长、团长)、副职之后的首长,政治部主任的排名永远都在参谋长之后,这一前一后的排名,是大大不同的。

比如地位:参谋长是部队首长,政治部主任是“部门领导”。在战时,作战命令通常是军政主官和参谋长联签,政治部主任是不能签的。上级与下级的来往电报,抬头也大多是军政主官外加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极少出现。

但有一个现象,却让人纳闷:授衔时,政治部主任的军衔往往高于参谋长,这是为什么呢?

文章图片1

“林罗刘”

一、“林罗谭刘”和“林罗刘谭”

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排名之争,最有名的典故当属东野。

在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是“一元化”的林总,代号“101”;政委是打造和整合山东八路军有大功的罗荣桓,代号“102”;参谋长是留苏六年归来的刘亚楼,代号“103”;政治部主任则是参加秋收起义、当过主席秘书的谭政,代号“104”。

但在东野组建之初,对外电报的署名顺序,却是“林罗谭刘”,脾气火爆有“雷公”刘亚楼觉得非常拗口,对参谋人员和发电人员吼:“什么林罗谭刘,是林罗刘谭!”

文章图片2

从左至右:林总、彭真、刘亚楼

从此以后,东野对外的电报署名,就变成了“林罗刘谭”,后来又简化成“林罗刘”。对此,资历更老的谭政没说什么,倒是一些老部下为他鸣不平,政治部主任谭政以“将相和”故事一笑了之。

战争年代,一切以生存和打胜仗为首要目标,参谋长排名靠前,情有可原。

但是1955年大授衔,战争年代“不争”的政治部主任谭政,却被授予大将军衔,而当初名声在外的参谋长刘亚楼,则授予开国上将。而放眼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这种现象还不是个例。

文章图片3

谭政(左二)和刘亚楼(右三)

二、五大战略部队的授衔情况

从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授衔来看,司令员、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

一野司令员兼政委彭总,是元帅第二,副司令员张宗逊授上将,另一位副司令员赵寿山未参与评衔,参谋长阎揆要授中将,而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则是上将,高于参谋长。

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是元帅第四,邓政委未授衔,老资格的参谋长李达授上将,而政治部主任张际春没有授衔,但级别高于李达。

三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是元帅第六,副司令员粟裕是第一大将,副政委谭震林没有评衔(大将级别),参谋长张震是中将,而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则都授予上将。

四野司令员林总是元帅第三,政委罗荣桓是元帅第七,两任参谋长刘亚楼、萧克都授予上将军衔,政治部主任谭政是开国大将第五,明显高于两位战功卓著的参谋长。

还有华北军区部队,司令员聂荣臻是元帅第九,副司令员徐向前是元帅第八,另一位副司令员滕代远没有评衔(大将级别),参谋长赵尔陆是上将,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则是大将第八名。

文章图片4

华北军区参谋长赵尔陆

三、18个兵团的授衔情况

对比一下解放军18个兵团,政治部主任的军衔,整体高于参谋长。

一野一兵团参谋长张希钦是开国少将,政治部主任孙志远离开军队,没有参加评衔;二兵团参谋长张文舟是少将,政治部主任徐立清拟授上将,主动要求授中将(唯一的正兵团级中将)。

二野三兵团副参谋长王蕴瑞少将,政治部主任阎红彦上将,副主任钟汉华中将;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郭天民上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中将;五兵团参谋长潘焱少将,政治部代主任王幼平未评衔。

三野七兵团参谋长李迎希少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鹏飞)未评衔;八兵团参谋长何以祥少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未评衔;九兵团参谋长覃健中将,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少将;十兵团参谋长陈庆先是中将,政治部主任刘培善也是中将。

文章图片5

解方少将

四野十二兵团参谋长解方少将,政治部主任唐天际中将;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明治中将,政治部主任刘道生中将;十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黄上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中将;十五兵团参谋长洪学智是上将,政治部主任萧向荣是中将。

华北军区十八兵团参谋长陈漫远未评衔,政治部胡主任(耀邦)未评衔;十九兵团参谋长耿飚未评衔,政治部主任潘自力未评衔;二十兵团参谋长唐延杰授中将,政治部主任李志民是上将。

文章图片6

四、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大不相同

参谋长,顾名思义,是部队参谋人员的“头”。在古代,类似于军师和高级幕僚,如张良、陈平、诸葛亮、刘伯温这样的“智囊”。但是,近代军队的“参谋长”和古代“军师”和“智囊”不同,不再单打独斗“出点子”,而是主持参谋团队。

参谋长一职在我国出现,还要追溯到清末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时期。民国时期借鉴了日本和德国的军队编制,在军、师一级设立参谋长职位。黄埔军校以后,又参考苏军模式,参谋长设到团一级。

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则诞生较晚,产生于苏俄时期,我军后来加以借鉴。

在红军早期,参谋长的设置比政治部主任更普遍。但是随着红军的发展,政治部主任一职逐步完善。八路军时期,政治部主任的重要性已不亚于参谋长。比如八路军3个师6个旅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

343旅陈士榘(上将)、萧华(上将),344旅陈漫远、黄克诚(大将),358旅姚喆(中将)、张平化,359旅唐子奇、袁任远,385旅唐天际(中将)、王维舟,386旅李聚奎(上将)、王新亭(上将)。

从建国以后的成就来看,政治部主任黄克诚、王维舟高出其他人一头。

文章图片7

战争年代,参谋长作为重要的军事指挥员,是军事主官的主要助手,为什么军衔反而普遍低于政治部主任呢?

第一,军衔的评比,不单单是比战功,还有资历、职位、山头、特殊贡献等各种因素。

第二,我军与旧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解决了“谁指挥枪”和“为谁而战”的问题,政治部主任作为政工机关的负责人,在“部队塑魂”上是政委的主要助手,其功劳似乎无形,却是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