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有个药店老板,名叫刘永祥。虽然一步步积累了不少财富,但他一生坎坷,不同人生阶段的诸多烦心事,几乎困扰了他一生。其中,最让他忧心的是他的儿子。 刘永祥起于微末,小时候家里很穷。其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在土地上勤奋耕耘劳作,但仍然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导致他从小就长得面黄肌瘦,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穷则思变。为了能吃饱饭,也为了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在刘永祥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托人把他送到苏州府一家药店当学徒,期望他以后能吃饱穿暖,日子能过得不像上一辈那样辛苦。 刘永祥从最基础的杂役干起。虽然人长得瘦小,但他勤快、嘴甜,头脑也很灵活。除了分内工作,刘永祥每天就跟在掌柜后面学习药材知识以及记账、算账。因此,药店上至掌柜,下至伙计,都很喜欢他。 慢慢地,从杂役到学徒,再到伙计,刘永祥很快就能在药店独当一面,各种业务深谙于心,深得掌柜器重。 ![]() 一干就是十几年,刘永祥在三十岁的时候,有了一点积蓄。于是,他辞了药店的工作,回到家乡,用这些年在药店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也在松江府开了一家药店。 由于童叟无欺、价格公道,刘永祥的药店渐渐做大,不久就成为当地最大的一家,逐渐积攒起了丰厚的家底。 前些年一直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现在日子安稳了,也有钱了,加之父母的催促,刘永祥想找个媳妇了。 以前日子捉襟见肘,上门提亲的门可罗雀;有了钱以后,听说刘掌柜想娶亲,媒婆把刘家的门槛都快踏破了。 有钱就好办事,以前的穷小子,现在也可以挑挑拣拣了。经过精挑细选,刘永祥最终选择了城东一户普通人家的姑娘,名叫陈小翠。小翠比他小五岁,虽然家境一般,但长得挺漂亮。 小翠这么大年龄还没嫁人,是因为她的父母一直有病在身,常年需要吃药,家里又有一个年幼的弟弟。而她又非常孝顺,早就有言在先,谁要娶她,就必须照顾她的双亲和幼弟,因此吓跑了很多人。 刘永祥现在不缺钱,但是他是从一无所有起家的,想找的是一个能过日子、勤俭持家的女子。小翠的孝顺、善良非常对他的胃口。 于是,刘永祥就请了一个媒婆,下了聘礼,并选了一个良辰吉日,一顶花轿将陈小翠娶进了门。 新婚燕尔,两人甜蜜自不待言。刘永祥也遵守承诺,请了最好的医生给小翠的父母看病,并资助她的弟弟读书,希望他能考取功名。 婚后两人非常恩爱,刘永祥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药店从单纯地卖药变成不仅卖药,还做起了批发生意,向小药店和医馆供应药材。而小翠果然是会过日子的人,把这个家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美中不足的是,婚后多年,小翠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这也成了两人的一块心病。为了此事,两人经常相对无言,一起长吁短叹。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相公,你还是纳个妾吧,生个孩子,这样刘家也不至于后继无人。”一天,小翠对丈夫说道。 “你这说的什么话!有孩子是缘分,没有也不强求,照样过我们的日子,这事以后不要再提了。”每次妻子劝说,刘永祥都断然拒绝。虽然他的心里有些遗憾,但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不忍心伤害她。 丈夫的话让小翠很是感动,但她也更加心怀愧疚,认为自己没用,不能给他生下一男半女。因此,小翠经常半夜起床,独自暗暗垂泪。 生活处处充满不如意,但也经常会有意料不到的惊喜。在刘永祥四十岁的时候,妻子小翠终于怀孕了。“老天有眼,终究是待我不薄!”刘永祥激动得泪流满面。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不久,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呱呱坠地。中年得子,两口子都很兴奋。刘永祥给孩子取名“自远”,意为“居高声自远”之意,对这个迟来的孩子有着非常高的期待。 刘自远的降生,给两人带来了很多欢乐。他们对孩子是百般疼爱,将之视为珍宝,真是捧在手里拍摔着,含在口里怕化着。 从小时候开始,刘自远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他的任何要求,刘永祥夫妇都不忍拂逆,尽量设法满足,总想着要把最好的都留给这个孩子。 生活富裕,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刘永祥的小日子过得温馨而又满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刘自远十岁的时候,他的母亲陈小翠突染疾病,药石无医,带着对丈夫和孩子的深深眷恋撒手人寰。 妻子的突然离去让刘永祥悲痛万分。他爱妻至深,很多人劝他续弦,但都被他严词拒绝。此后,他更是把对妻子满腔的爱都转移到儿子身上。 为了让儿子成才,刘永祥给他请了当地有名的先生,但刘自远顽劣不堪,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没几天就把先生给气跑了。 而刘永祥的生意比较忙,每天早出晚归,他做事又非常认真,很多事都亲力亲为,白天在店里忙碌,晚上回家还要算账到半夜。 ![]() 刘自远几乎每天都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入睡,常常半夜醒来,还能看到父亲房间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妻子离去以后,刘永祥对儿子更是疏于管教。无奈之下,他将药店的一名老掌柜聘为管家,让他一边照顾刘自远,一边教他一些药店的经营知识。既然读书这条路走不通,还是学着做生意,长大后接手药店吧! 管家名叫徐文昌,温文尔雅,曾经读过书,刘永祥在他落魄的时候帮助过他。两人的交情很深,刘永祥对他很是信任,认为将儿子交给他很放心。 但徐文昌慈祥有余,严厉不足,根本就管不住刘自远。待刘自远十七八岁的时候,一些富家子弟的纨绔习性,他都有沾染。 年轻人爱玩,刘自远经常找各种借口从家偷跑出来,呼朋唤友一起吃喝玩乐。刘永祥发现了就责骂几句,但也不忍心给予更重的惩罚,加上吃喝的几个钱对于他这样的家庭也不算什么。 几年间,刘自远偷跑出来的次数越来越多。 他出手阔绰,花钱大方,一从家出来,后面就会跟着一大群人。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有时候可能会掉下白花花的银子。刘公子说不定什么时候一高兴,随手丢下几个散碎银子,就够普通人十天半个月的开销了。 醉香楼是当地最大的酒楼,是刘自远经常光顾的地方。老板姓严,特地为他设置了一个包厢。 “刘公子!您来了,您的专用包厢每天都给您打扫得干干净净,时刻等待您的大驾光临!”每次刘自远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去吃饭喝酒,严老板都点头哈腰地亲自招呼。 儿子的种种荒唐行为,刘永祥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又无可奈何,好说歹说,儿子总是听不进去,表面上唯唯诺诺,隔天就故伎重演。 急火攻心之下,加上药店事务繁杂,劳累过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精力大不如前,刘永祥竟一病不起。 ![]() “犬子如此顽劣败家,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这样下去家产迟早要被他败光,我对不起他早死的娘啊!”面对管家的探望,刘永祥伤心地说。 “别这么说,自远这孩子本性不坏,只是从小娇生惯养,又贪玩了一点。”徐文昌说:“人往往听不进去别人说的大道理,只有真正遇到事情才能自己觉悟。我倒是有一条计策,或许可以让他改邪归正,只是你要损失不少钱财,不知你可愿意?” “只要他能走上正道,损失一点钱财算得了什么?你快说是什么好办法?”刘永祥急切地问道。 于是,徐文昌详细地说了计策,刘永祥忍不住点头赞许,病似乎好了大半,随即准备下床,立即就要实行,帮助儿子走回正道。 “你别着急,安心养病,所有事情我来准备,你就放心吧!”徐文昌胸有成竹地表示。 话说这一天傍晚,刘自远又偷偷地从家中溜出来,来到醉香楼,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玩乐。酒过三巡,桌上已是杯盘狼藉,但几个人喝酒猜拳玩得不亦乐乎,好不尽兴。 正当众人酒酣脑热之际,刘家一名伙计突然跑到酒楼,找到刘自远,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好了,少爷!大事不好了!” 刘自远正在兴头上,不禁怒道:“什么事这么惊慌,打扰本公子雅兴!又是我爹发现我出来生气了?大不了再认个错,明天上午关半天禁闭,不就过去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是的,少爷!事情比这严重多了。”伙计哭丧着脸说:“是药店着火了,你快回家看看吧!” 刘自远听闻此话后一惊,酒也醒了大半,踉踉跄跄地跑回家,只见家中药店火光冲天,漆黑的夜晚被照得如同白昼。现场浓烟滚滚,房梁、椽子烧得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 火光之前,刘永祥的脸被照得通红。他一边哀嚎着“完了!全完了!”一边死命地要往火里冲,“我的药材、账本还在里面,让我进去,把它们救出来。” 幸亏几名伙计死死地拉住了他。眼见火势越来越旺,刘永祥知道已无能为力,一下子就瘫倒在地,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街坊邻居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一起帮忙救火。大火烧了几个时辰,才慢慢熄灭。店里的药材和其他物品被烧得只剩下一堆堆黑色残渣,早已分不清这些残渣原本都是些什么东西。 刘自远看着眼前的情景,不知所措。而大半生积攒的家业就这样毁于一旦,刘永祥不吃也不喝,只是不停地哭。原本他身上就有病,没想到稍有好转却遭此厄运,急火攻心,竟卧床不起。 房子都被烧掉了,父子俩只好暂时寄居管家徐文昌家。一晃三个月过去了,两人吃喝拉撒都在徐家,虽然徐文昌和家人都没有说什么,但寄人篱下,时间久了两人都觉得麻烦别人非常不好意思,也不是长久之计。 而刘永祥看病还急需用钱,徐家收留他们父子已是仁至义尽了,不能再让人家掏钱帮他治病了。 刘永祥就将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打拼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攒下一点家业,就这样烟消云散了,一切仿佛是一场梦。以前家里有钱的时候,你不知道赚钱的辛苦,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现在又一无所有了,才知道没钱的痛苦。我们总不能一直住在你徐叔家,况且生活、看病都得花钱。有几个药店、医馆以前在我们家进药材的时候,是赊账的,我把地址告诉你,你去找他们把钱要回来。我现在病在床上,要账的事情就靠你了,这些钱要回来够我们爷俩生活一阵了。” 刘自远眼前一亮,随即就按照他爹给的地址上门要账。心里更是充满希望,甚至还盘算着用这些钱再开个药店,东山再起。 他来到一家药店,经掌柜通报后,顺利见到了老板。老板姓张,对他非常客气,一见面就紧紧握住刘自远的手,表情哀伤:“贤侄,我听说了你家遭遇的不幸,本想登门拜访,向令尊表示慰问,但店里生意太忙,一时走不开,见谅见谅!” 李自远很是高兴,遂说明了来意:“张叔,不好意思,家中遭此不测,要不是实在急需用钱,也不会这时候找您要账!” “贤侄这就见外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何况你家现在还遭此状况。”张老板一脸真诚地说:“你把账本和欠条给我,我马上让掌柜的拿钱给你。” 刘自远心往下一沉,嗫嚅着说:“张叔,您也知道,一场大火将我家所有东西几乎都烧光了,账本和欠条也都烧掉了。家父说,我们是长期合作关系,及时没有账本和欠条,鉴于两家以往的关系,张老板还不至于赖账。” “我们两家交情匪浅,多年来合作一直都很愉快,我当然不会赖账。”张老板话锋一转:“但是贤侄啊,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凭证,你有账本和欠条,我才能把钱给你,否则空口无凭,每个人都来找我要钱,我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啊!” 好说歹说,张老板虽然以礼相待,但就是不肯给钱。刘自远知道多说无益,无奈只得放弃。其他几家也是如此,客气点的要求一手交欠条一手交钱,不客气的干脆门都不让进,直接派人将他轰走。 刘自远欲哭无泪,吃喝可以省着点,但父亲的病耽搁不得。要不到欠账,无颜面对老父,于是他漫无目的地在街头转悠,不知不觉来到了醉香楼门口。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刘自远找到了严老板,想找他借钱银子先替父亲看病。没想到,以前满脸笑容的严老板得知他的来意后,板着脸说:“刘公子,我的酒楼是小本生意,也不是做慈善的,哪有闲钱借给你?你到别处想想办法吧。” 刘自远又去找了几个以前和他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但都被以各种借口拒绝,或婉转,或直接,终归两个字:没钱! 从早到晚,奔波了一天,眼见天就要黑了。刘自远又累又饿,不禁悲从中来,坐在路边,一边歇息,一边低头垂泪。 正当他心灰意冷之际,一张烧饼递到了刘自远面前。他抬头一看,发现一个姑娘站在跟前,衣着朴素却很整洁,干净清秀的脸上带着笑容,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看着他说:“饿了吧?快吃吧!” 刘自远无暇多想,一把抓过烧饼就往嘴里塞,噎得脖子伸得老长,不住地用手拍胸口。 那姑娘立即又递给他一个水壶。刘自远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水,才将嘴里的烧饼顺到肚子里。吃饱喝足后,感激地望着她说:“谢谢你,你怎么这么好心给我吃的?” “恩公不必客气!您帮我过,现在我帮您是应该的。”女子说道。 刘自远一脸茫然:“姑娘说笑了,我们素不相识,又何谈帮过你?” “公子可能不记得了。三年前,我和父亲贩卖山货返回时路经此地,不料遭遇盗贼,身上银钱都被偷走,而父亲又染上了风寒,无奈之下在路边向好心人求助。”这姑娘说道:“当时来往人员无一伸出援助之手,只有公子和几个朋友经过时,听了我的遭遇后,给了我们五两银子。” “这五两银子可帮了我们大忙,我用这些钱给父亲看了病,剩下的作为盘缠,才顺利地回到家。”姑娘接着说:“父亲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命我特意来到这里,把钱还给公子。” 说着,姑娘掏出了十两银子,递给李自远,说:“我来到这里后,才打听到您,也知道了您家里遭遇的不幸。当年您给我五两,今天我还给你十两,快拿去给你父亲看病吧。” 刘自远也不矫情地推辞,就说:“这可能是我以前的随手之举,我已经不记得了。虽说我以前帮过你,但多出来的钱我以后会还给你,敢问姑娘尊姓大名,怎么才能找到你。” 那姑娘莞尔一笑,随即说道:“我叫周芸,这钱不用你还!我就住在附近的悦来客栈,如果这些钱还不够,你再来找我,我们再一起想办法。” 刘自远感激不尽,拿着钱准备给父亲找郎中看病。回到徐家一看,父亲的病好像好多了,正坐在椅子上和徐文昌闲聊。 见他回来,刘永祥就问账要得怎么样?钱可要到了?刘自远就一五一十地将要账经过说了出来,然后一脸悔恨地说:“没想到这些人都是这副德行,以前家里有钱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如果能回到从前,我一定会改掉贪玩享乐的坏毛病,好好学习做生意,让父亲不再受苦。” “你知道了就好!”刘永祥结过话茬,然后对他说:“你跟我来!” 来到房中,刘永祥让徐文昌取出一个箱子,打开后拿出一叠账本和欠条,对刘自远说:“欠条还在,账本我也抄了副本,都在这里。凭这些再去要账,他们就抵赖不掉了。” 看刘自远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徐文昌说:“为了让你走上正道,我还你父亲故意设计了这场大火,如果你从此痛改前非,也不枉我们的一片苦心了。” “虽然我们损失了药店和一些药材,但大部分家产还在,如果你好好学习,我们很快就能东山再起。”刘永祥说,“我们这么做,就是要让你明白赚钱辛苦,生活不易。如果你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些损失都是值得的,我对你九泉之下的娘也算是有了交代。” 刘自远又惊又喜,随后在父亲和徐文昌的帮助下,重新开起了药店,老老实实地跟他们后面学习,生意也渐渐越做越好,家业也比以前更大,并且乐施好善,经常周济乡里,修路搭桥毫不吝惜地出资相助。 据说,刘自远后来找到了周芸,感谢她在危难之中的相助。所为患难见真情,两人经此一事,也彼此相悦,最终结为夫妇。 结语:刘永祥白手起家,靠勤奋和努力积攒了不菲的家业,但创业过程中,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加上中年得子,难免溺爱,造成孩子养成纨绔恶习。他听从徐文昌的建议,用计让儿子改邪归正,可谓用心良苦。虽然他损失了钱财,但也收获了美好的结果。 李自远自小娇生惯养,虽然顽劣贪玩,但本性善良,遇到落难女子,慨然出手相救,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收获了爱情和财富。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李自远的结局也是他战胜自己,痛改前非后换来的,依然值得称道。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