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前细瓦厂胡同 看古代销算房里的工匠精神

 明日大雪飘 2022-05-31 发布于上海

西交民巷路北,有一条胡同,名叫前细瓦厂胡同。在这条看似平平无奇的胡同中,却有着传奇的故事:军阀吴佩孚从未在此居住,却为17号题字;而前细瓦厂胡同11号的气派宅院则曾是“算房高”的故居。

图片

前细瓦厂胡同呈东西走向,西部有一个直角弯,与西交民巷相连,东至兵部洼胡同,全长216米。

图片

前细瓦厂胡同元代既已形成,明朝属明时坊,因总捕衙署设于此,故称总捕胡同或总铺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总部胡同,宣统时以南小街为界,分称东、西总布胡同。民国三十六年将原城隍庙街改称前细瓦厂胡同,并沿称至今。


前细瓦厂17号 

吴佩孚曾为此题字“博济庵”

胡同里的17号看似是一所普通的居民宅院,但门上却有一石匾,上书“莲花山下院”,下面的三个小字是“博济庵”。

图片

这里原是始建于明代的道观长生观,清道光年间重建。

相传山东人冯继贵,17岁在济南进玄帝庙,皈依道家全真华山派门内,后以道号“冯礼贵”在世间行走。

因曾为吴佩孚手下多名将士治愈了疾病,吴佩孚拨款在此重修长生观,后因女眷在观内以修道来避难,成为一座尼姑庵。1936年吴佩孚亲笔为该观题字为:莲花山下院博济庵。

此院在1900年曾作过义和团坛口,受到八国联军破坏,民国十五年曾重修,现在已是民居。

前细瓦厂11号 

销算房内的工匠精神

魏源曾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句话正是印证了一代代匠人所追求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满怀热忱、笃定专注。说到工匠精神就不由得想到我国的建筑瑰宝,这些建筑倾注了无数匠人的数年心血。

提起建筑瑰宝首先就会想到故宫、三海、颐和园、圆明园等宫殿园林,说到这就一定离不开它们的“首席建筑设计师”——“样式雷”。人们常说“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中国共有31项世界文化遗产,“样式雷”占到了约五分之一。

雷氏家族第八代传人雷献彩与新街口街道的东冠英胡同也有着不解之缘,如果您对“样式雷”感兴趣,可以打开如下链接,看一看东冠英胡同的故事。名说北京||东冠英胡同 样式雷最后的传承(第二十期)

在“样式雷”的档案中,经常可以看到“算房高抄写”的款识,这是因为“算房高和“样式雷的档案需要相互参照。却鲜少有人了解与“样式雷”齐名的“算房高”。前细瓦厂胡同11号就是曾经高家的宅邸。

图片

清代皇家兴建工程均由内务府负责,分“样式房”和“销算房”,样式房负责建筑设计,销算房负责工程预算。

销算房相当于现在建筑工程中的预算部门,这个行业,不仅要懂计算,还要懂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等等。销算人员根据样式房提供的图样,要精确算出用多少工,用多少料,编制出合理的预算。

清代“销算”采取的也是招投标的方式,各家把销算的结果挂在树下,最终看谁算得更准确、更经济,谁就可以中标,其中竞争也很激烈。显然,干这个行当需要很深的功底,而要闯出名头,更要有不同一般的真功夫。

高芸,字兰亭,为人谨慎,还在学习'工程销算'时,他就发现,前代建筑虽然恢弘,但资料保留甚少,且建筑师的手艺往往随门户传承,一旦门户失传,技艺则从此灭绝,这给后人在维修、管理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高兰亭在后来做工程销算时,非常重视档案的整理与保存,甚至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比如院子里哪里有栏杆,栏杆的质地之类,也都一一记录在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