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手拍〕老北京城的筋骨血脉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25 发布于北京
走街串巷话胡同(八十一)
北京核心区域藏着的小胡同
前细瓦厂胡同(2)
带你见识宅门里的故事

在前细瓦厂13号院(第八十期中已有介绍)的东侧有一处大院落,这里可称为大宅门。这是一座广亮大门(图1-2),戗檐镶着一对砖雕狮子(图3-4),门洞上方横梁立柱施以局部彩绘,一对雀替镂空雕刻(图5),大门两侧立有抱鼓石门墩各一(图6),厚重沉稳,雕刻精细,显示出这座宅院的前主人非一般人等。
在揭开这座宅子的主人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大家早已熟知的“样式雷”的故事,因为这座宅院的前主人与“样式雷”有关。
在清代建筑史上,“样式雷”是一个神秘的建筑世家,在长达200多年的岁月里,持续为皇家主持设计和建造宫殿、园林、陵寝等浩大的建筑工程。在清代,内务府专门负责皇家建筑样式设计的机构叫作样式房。雷家因为技艺高超,好几代人都被选为样式房的掌案,所以后人尊称雷家为“样式雷”。雷氏家族八代传承,以至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在清代260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
在样式雷主持营建的这些皇家建筑中,接触最密切的要算“销算房”了。销算房故名思意,就是核算皇家建筑的工程预算,清代各个时期先后有“算房刘”、“算房梁”和“算房高”等世家。销算房与样式房一样同属内务府,如果说雷家“掌案”样式房长达200年,那么在晚清掌案长达七十余年“销算房”的就非“算房高”莫属。
为什么说雷家与高家有关?这不仅体现在“样式房”与“销算房”需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上,而且有记载说“雷廷昌(样式雷第7代)幼子雷献华与高氏联姻,其后人自云高氏`算房高'(高芸)家”。
理清了样式雷与算房高的关系,我们就清楚了算房高当时在京城的地位。据高家后人说,算房高最高官至三品。
三品官员按现代的官位算应在部长之列,尤其是管皇家工程预算的,其收入可想而知。
这座大宅的主人现在也就清晰了,前细瓦厂胡同11号,是算房高的宅邸。
“算房高”,真实名字叫高芸,字兰亭。高兰亭从入行到去世,整整做了50年的销算。他一生总共承办了100多项皇家工程,包括天坛祈年殿、颐和园及三海、圆明园的海晏堂、慈禧与光绪的陵寝、正阳门城楼等等,其后人子承父业,前后又做了20多年的“销算房”,直至清廷寿终就寝。
算房高家大业大,据说他在前细瓦厂和后细瓦厂胡同置办了多处房产,有人形容其房产之多,细瓦厂胡同简直可以改为高家胡同了。
写到此,我也打消了一个疑问:13号院落的精美砖雕二道门,为何深藏在院内,因为二道门少有这种门楼,多为垂花门。原来,据高家后人讲,他们记忆中(文革中被抄家,房产被没收)的家应该是那座雕刻着砖雕的门楼,当时为5号院(现13号),院前为一片空地,是放车用的,砖雕门楼前的房子应该是后盖的,东面的4号院(现11号)原是北洋时期做过陆军总长的蒋雁行的宅邸。
打消了一个问号,又增加了一层疑虑,那么到底11号院和13号院哪处是算房高的宅邸哪 ?可能的解释应该都是算房高家的,只不过是到了民国,算房高家没有了皇家的差事,经济上大不如前,只好把13号的大宅卖了。但这都是小编的妄猜。
查阅资料知,蒋雁行1931年迁居北京,1941年病逝,并无居京住所的记载。
但不管怎么说,13号院都不是等闲之人能居住的。据说到了文革之前,大门对面还有照壁,院落为五进,并有一处大花园。
我们现在看见的院落,门楼已经过整修漆饰,一进门就能看见一座影壁墙,只是被搭建的小棚遮挡得只露出很小的局部(图7),但露出的部分砖雕图案清晰,雕刻精美(图8)。进门左转是二道门,这是一座高大敞亮气派的垂花门(图9-11),木雕部分雕工精细,整个垂花门保存完整,门簪上雕有四季花卉。垂花门后是二进院落,院中正房为五开间,前檐宽大,显然是旧有老屋。据说后院还有一幢二层小楼,是小姐们的绣楼。
因为这里早已改为了宿舍,基本上也成了大杂院,五进院落剩下了三进,后边的二进及花园被盖了楼。剩下的院落虽被自搭的房屋占据,但基本建筑格局仍在。由于不方便进入,小编也就到此打住脚步。
下面是去过这座宅院里边的人的描述:
这院子在正房东西两侧,均有一道抄手游廊。 向西沿着游廊往后院走, 西侧还有跨院,西跨院也是三进,可是正房这边却始终是山墙,自成院落。在第二进西跨院后,现为前后院出入通道的游廊以西,出现了一道楼廊及二层小楼,这应该就是当年的绣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