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10年禁渔计划才2年,鱼就多到局部泛滥,为何还要继续禁?

 James5291 2022-05-31 发布于北京

在我国,长江和黄河是两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其中长江还是世界第三长河,有着极其丰富的生物种群,但却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还有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长江中的动植物大量减少,甚至还有一些珍贵物种直接灭绝了,于是长江实施了禁渔10年的政策。

长江禁渔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可以发现效果十分显著,一些珍稀生物再次出现,比如最近鳤的重新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说明了什么?对此,有人认为如果对长江不加以保护,将会无鱼可吃?

长江实施10年禁渔。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水下生物种类繁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江生活的水生生物有4500多种,其中鱼类416种,180多种是长江流域所特有的,比如被人亲切比喻成“江猪”的长江江豚、还有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白鱀豚等等。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秉持着这一理念,长江流域的渔业十分发达,全国10个省份,大概有23万人都是以打渔为生,由此也衍生出了五花八门的捕鱼方式,比如渔网、电鱼机,还有什么“绝户网”等等。

再加上各种水利工程在长江的建设,方便人类的同时却也影响到了长江鱼类的生长繁殖,种种原因导致长江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江豚、中华鲟等部分鱼类已经到了濒危状态,“水生大熊猫”白鱀豚也在很多年前就被宣布为功能性灭绝了。

因此国家为了保护长江流域内的野生鱼类,维护生态平衡,于2020年1月1日在长江正式实施了长达10年的禁渔政策,到现在为止,长江禁渔已经过去快两年的时间了,长江现在怎么样了呢?毫不夸张地说,禁渔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在长江内鱼虾成群,有时还能看见一些稀有物种,比如罕见的江豚多次亮相。

长江再现神秘物种——鳤。

鳤,与“管”字读音一样,其身体形状还类似于一条管道,头部比较尖小,没有鱼须,俗称刁子、麦秆刁,属于鲤科动物,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等开阔水域,每年一到五六月就开始繁殖,然后溯江而上到干流急流处繁殖,是一种回游型鱼类。

除此之外,鳤鱼的生长周期较为漫长,最快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一般情况都是4年,而最大的鳤鱼可以生长到10公斤以上,但这只是个例,普遍都是在1公斤左右,看起来体型不大,却是肉食主义者,可能是吃肉有营养吧!

鳤鱼的肉质非常鲜美,深受当地人喜爱,于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曾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中,根据数据显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长江每年捕捞出来的鳤鱼以及其他洄游鱼类可以超过25万吨。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大坝工程的阻拦等原因,到80年代的时候,捕捞量就已经减少到了20万吨,鳤鱼更是在多个地方绝迹,成为了“濒危物种”。

因此为了挽救长江内濒危的生物种群,长江实施了禁渔10年的政策,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快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长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鳤鱼的再次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禁渔效果显著。

长江禁渔才过去两年,效果就已经非常明显,一些地区还难得一见地出现了大量鱼群,就拿前段时间安徽黄湓闸口来说,密密麻麻的都是鱼,都将水“染”成了黑色,很多人对此都不理解,长江禁渔在两年内成效就已经非常好了,为什么要禁10年呢?

虽然长江鱼类已经明显增大太多,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距离真正的生态恢复还很远。不难发现,目前鱼类数量增加的几乎都是草鱼、鲤鱼、鲫鱼这些食草性鱼类,本来它们的繁殖能力就很强,数量多,种群数量很容易得到恢复。

而那些食肉性鱼类,如鳡鱼、江豚等,处于长江食物链的顶端,恢复起来相对来说比较慢,虽然与禁渔之前相比,数量确实已经出现了上涨,但要想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的时间非常漫长,短期达不到效果。

实际上,鱼类要生长2-3代,才能使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增长,以长江内最常见的四大家鱼为例,青鱼、草鱼、鲢鱼、鳙鱼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而禁渔10年,才能保证这些鱼类有2到3代的繁殖,避免长江出现“无鱼可捕”的局面,如果要想真正恢复长江生态,可能需要的时间只会更久。

人类与大自然是生息与共的,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爱护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也会还我们一个美好明天,只有适度索取,人类才能长久在地球上生活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