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地杂谈】#六一节特稿#一一我做“伴读”

 瑤人老李 2022-05-31 发布于广西

                 文/李富江


      人过五十岁,生命的历程已是走完过半,再过几年,“老年人”这头衔,它就要降临到我的头上!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已是无所谓,毕竟,生命的轮回是自然规律,我们应该是以平常心去面对。
      少年时代对我而言,她已成太过遥远的往事,那种背着书包坎路上学,在教室里或凝神专注老师讲课,或认真坐在书桌前书写老师布置下的作业等情行,只能是停留在昨天的记忆中了!
      不过,也是现在人进五十多岁,开始步入老年人行列的当下,我却又重新早起,匆匆吃了早饭后,便骑车前往学校去。
      原因也简单:我那孙儿如今年进七周岁,已经开始入学;由于山路崎岖路程较远,我每天就承担下送接孙儿上下学的事务。
      时下山里人多是以种植果树为主业,年轻人在管理果树上,每天都是忙碌没有时间;我这种半小老头,尽管在农事上也是需要忙活,但在家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因而,抽时间送接小孩上下学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每天,在太阳还没有爬上东面山头时,我就启动摩托车,我骑车坐前,孙儿就背着书包坐在后座上,我们爷孙俩就向学校而去。
      我们这里是瑶县最偏远的山区,全村委五个自然村(移民村),是散居在一个二十多平方公里的瑶山中;现在整个村委会就只开设一所村小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村委少年都集中在这所村委驻地村校就读。
      从我家到村校有四公里山路,尽管现在山里通过国家“村村通”政策,山路已扩宽倒上混凝土硬化,但现在山里少年上下学都有家长送接,我家也具备这一条件。
      在每天上下学的路上,我们这里还是有独特“风景”的;一辆辆摩托车,在后座上都是背着书包的少年,我们走的这条道,是有两个村少年家长共享的。同一时段同一道路,十多辆车前后同行,那场面堪比国外摩托车队在比赛。“嘟嘟,嘟嘟”,前行的车辆在转弯处鸣响喇叭,后车也会跟进鸣响。山路崎岖弯道多急,鸣喇叭是给对向驶来的车辆警示。
      早上送孙儿上学后,我骑车返回家后再到山地去劳作;在下午四时后,我又骑车赶往学校去。山村小学校是下午四点半钟放晚学,在学校放学时,各家长是准时到校把小娃接回家。
      这样送接孙儿有些日子,后来我就与人搭伙这事;我早上顺路帮邻家把小孩送学,而邻家就负责孙儿们放晚学后的接回。这样,各自就少跑一趟学校。
      自从少年时代辍学后,这几十年时间,我是很少再到学校去的;当年我的儿女上学,我是没有能力接送。没有想到,在步入老年人行列后,我又一天天再往学校跑!
      回想起当年我们这代少年上学时,我们是自己挑着被盖、柴米油盐等家什,到几十里的山外学校去寄宿自立读书!
      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山里少年已是太幸福,读书有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做靠山,上下学有家长的机动车送接,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他们真的是对不起国家和家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