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故事丨苏一丹:最独特的存在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5-31 发布于山东

高三后,我们也来到了以前我觉得很遥远的那幢白色旧楼——它是学校的“老人”了,见过风雪和灿阳,见过各种笑与泪。

它与原来高一高二的教学楼相隔一段距离,那段距离好像一边结束蓬勃向上的少年时光,一边又引导我发现另一个最独特的存在。

高三开学第一天看似是和这间教室的初遇,其实是我们第二次踏入这个教室。

忘不掉高二五月份来为上一届高三加油看到的景象:狭小的教室装了很多人、很多梦想,让我很担心一些珍贵的东西被挤出去。

如果说高一高二是萌芽吵吵闹闹地破土成长,彼时高三学长学姐留给我的印象是:他们已经是郁郁葱葱的绿叶,安静地做好准备,安静地等待自己的机遇。

高三的一年,是重复循环的一年——是将自己一堆书反复搬进来搬出去,是永远来不及彻底学明白的数学,是政治历史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循环,是每次看到地理大长卷时一点一点沉下去的心。

作为年级唯一一个“文强班”,我们班高三的学习氛围是安静的——青春中少数沉默安静的时刻。不是被时光消磨掉的热情,而是自然而然变成沉默安静的努力。

笔尖发出的沙沙声,书本的翻页声,汇聚起来,和百日誓师、成人礼的誓言相比,或许更铿锵有力。

常驻教室窗口的我,觉得自己像偶尔被风微微吹动的纸飞机,或许我需要的只是一个更强有力的风,但能否上青云也是未知。

依然记得考完最后一门政治,和同学们一起从考场坐大巴回去的路上,耳边是阔别已久的快乐的喧嚣声;也依然记得最后一次走出考场、走出大巴车,风拂过脸颊的温柔感。

我想,这是最后一次在这个时间回学校了吧,酸涩一点一点地爬上心头、爬进眼里。

本以为自己对高中的依恋程度不深,在来来回回搬杂七杂八东西出校门时,脑中却闪过无数鲜活灿烂的青春日子——是当年初进校门的意气风发,是大声说“我想去新闻学”的无悔,是和可爱的老师们交流时的真挚,是无数没有记录在相机里的晚霞……

最后的最后,是我沿着一排柳树从意为“人才辈出”的北门走出这个陪伴我三年的校园。

此刻敲出这段文字时,有种“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复杂感。

我明白高中三年不是只有高考,远方也不只是高考,但那段一去不复返的、沉默安静的青春碎片在我生命中永远是最独特的存在。

公众号征稿启事

高考故事

高考,是影响无数学子人生轨迹的重要节点。每年一到此时,在全社会关注的目光中,学子们步入考场,开启自己未来命运的大门。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再次启幕。作为学生,你参加过的高考前后,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经历?作为家长,你陪考时有过怎样的体验?作为老师,你的记忆中又有哪些值得一提的高考故事?请把它写下来,发给我们吧!

本次征文仅在“长河副刊”公众号进行,没有稿酬。

来稿要求:

1、内容不必贪多贪全,请抓住一件事或一个点说透,文章字数以800字以内为宜;

■作者:苏一丹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