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02.
第二单元 皇室的珍宝(接上篇)
唐朝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和东亚文明的中心。作为强大帝国的统治者,李唐皇室在宫廷中汇聚了众多的财富和珍宝,有宫廷作坊制作的精美器具,有来自异域的奇物异产,也有地方官民进奉的金银贡品。这些遗留至今的珍宝令人惊叹不已,显示了唐朝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

03.

04.从这样奢华歌舞饮宴的场面不难看出大唐盛世的经济繁荣,国力雄厚,因而制作精致的珠宝格外引人注目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的发现,使珍藏了1000多年的堂皇室瑰宝重现于世。地宫共出土金银器121件(组),其中100余件为唐懿宗、唐僖宗父子所供奉。这批金银器有唐代宫廷作坊文思院打造的御用品、也有江南地区的贡品。其高超的制作技术、丰富的器物造型、精美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唐王朝大大的金银工艺和奢侈的宫廷生活。这批金银器中包含了一批茶具,如银笼子、茶碾子、茶罗子、银盐台等,是研究唐后期饮茶方式和茶道史的重要实物。
之前在各个展览中,唐代的饮茶及与之配套的茶具有多讲究,展示不多。这次把唐懿宗、唐僖宗父子供奉给唐塔的用具悉数展出,真是大开眼界。

05.优美的造型,讲究的工艺,考究的用料及实用的功能集于一体

06.四条腿上还精细雕刻了狮子的面容,彰显皇室用品的地位

07.总以为宋代是最讲究品茶的时代,看这两位唐朝皇帝,一点不逊色

08.烹茶的银勺雕刻精细,既然写着“五哥”,应是唐僖宗所供奉
香宝子,又名香宝或宝子,与香炉配合放置,一般以成对的形式出现,一左一右置于香炉两侧,多为僧家所用。
宝子多制成高筒罐的样子,底有圈足,顶上有盖,盖有捉手,在唐代以后,宝子的名称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已经不很常见,故,相对香合而言,宝子的使用历史短得多,且几乎不作为寻常日用。至宋金时期,宝子的使用已接近尾声。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曾有描写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中的“风树之斗”,云”六师被吹脚距地,香炉宝子逐风飞”。

09.香宝子,名字就耐人寻味,这件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是盛香之器具,有趣

10.香宝子上的四幅人物画,好享受~插一句,我那天去博物馆,已经换过一次公交,才发现忘了带相机


11.

12.所以,都是乍着胆子手机拍的。子母口的要求可是不是一般的严格

13.盒底錾刻的文字

14.唐塔地宫里有关佛教舍利的宝函也有展出

15.佛教密宗主尊大日如来造像,出土时端坐地宫中央,显然是依照密宗金刚界与胎藏界两界曼荼罗而布建的
16.另一处不可小觑的是陕西何家村窖藏的发掘,得到的宝贝令人咋舌,亏了没被盗

17.一些有关古代煎熬中药的器具,也很少见

18.

19.

20.外壁的字迹

21.
羽觞(觞音如“商”,指酒杯),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一种一种雀形酒杯,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

22.唐代羽觞主要仿自汉代漆器,可惜这么精美的东西唐代之后就罕见了

23.羽觞纹饰的设计图

24.

25.双狮纹银碗纹饰的设计图

26.飞廉纹为鼓翼扬尾、偶蹄双足、牛首独角、鸟身凤尾的动物形象。要说老祖宗的艺术创作水平真不是盖的

27.飞廉纹的设计图样
除了这两处出土的文物,还有其他位置出土的金银制品同样精彩。

28.

29.一只银漏勺,居然做得如此光彩

30.勺柄背后还錾刻了字

31.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熬中药工具

32.

33.这尊佛像的头光背面铭文记录下来了贞观二年国内发生疫情旱灾,皇帝设坛祈雨7日,天降大雨解除危难。皇帝命人铸造7尊金铜佛供养,这尊佛像因记载了史书上未曾记载祈雨一事而格外珍贵

35.展厅一角

36.封泥,也是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