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薄海岚

 新用户3601tvjQ 2022-05-31 发布于山东

               周末

每次将到周末,母亲就会小心翼翼地问:“你们来吧?”有时候明知道我没有时间,还是会问:“你没空来哈?”好像希望能得到个意料之外的消息。我若是说我没空,她必是跟上一句:“你妹妹有空来吧?”

前不久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一个中年女儿写到老母亲,也是每到节假日就唯恐孩子们不回去,称之为“老娘的假期焦虑症”。我觉得这症状是恐慌吧。

人老了变得和孩子一样,没有安全感,唯恐孩子们不重视她,不想她,或者很是怕被嫌弃。

她总是说起身边那些需要儿女照顾的老人,聊起人家的家事,评论人家儿女表现,并且由人及己,显出担忧的情绪。

有次就说,等我不能以(动)了,你们不要让我躺屎窝子里就行。

当然会引起我的抢白:谁说老了就得不能以?人家有的百岁老人还跑得呼呼的。

我心里的话是,怎么这么没安全感?婆婆不能以了我都给她洗得清清爽爽,还会置生我养我的亲娘于不顾?

人到什么年纪会想什么事。记得以前奶奶对她说这样的话,她也气得不得了,说奶奶净说些不吉的话。现在,她表示理解,说,怪不得当初你奶奶老是这样说呢。

自从处理完婆婆后事回来后,我就一直浑身乏力。也不是累的感觉,腿一直发软,发冷,有点抖。还有,嗜睡。

随时随地,好像一眯眼就能睡着。睡了好几天,还是昏沉沉。关键是睡多久也不清醒,似几欲昏睡百年。

周末,给孩子们上作文课还能打起精神来。孩子们一走,我就上床,并且几乎秒睡。

中午,被邻居敲门惊醒,还没等她说完话,我就又跑回床上,眯着眼听。好像从来都没这样没精神过。

妹妹回到娘家,在群里发来妈妈唱歌的视频,我们都乐不可支。

悠悠岁月里,是妈妈的老歌伴着我们长大,也伴着我们的孩子长大。几乎每首革命歌曲她都会。无论是铿锵有力的节奏,还是深情的民间小调,都会是她哄睡孩子的法宝。因此,这些歌曲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好几年没听到她的歌声了。自父亲走后,她有轻度的抑郁,总是叹气,总是悲观。头几年里,还经常会在家哭。

那时候,邻居打电话来说,你妈又在家里哭了。我和弟弟、妹妹就轮流着打电话和她聊天。她奇怪地说,怎么这么巧,你们都打来电话。

今年,又能经常听到妈妈的歌声了。妈妈用标准的乡音唱歌,很多字音都是咬着舌子的土话,听起来怪怪的很好笑。

妈妈比较时尚,唱歌也是,也爱跟流行。我的闺女是她看大的。那时候,有次她搂着闺女午睡,深情地唱着《妹妹坐船头》:“……小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在岸上走。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船头上荡悠悠,荡悠悠……”孙同志都听得差点掉了下巴颏子,还嘲笑我们临港的咬舌子土话。

现在随着全民普通话的流行,老妈这种原汁原味的乡音倒是让我觉得很珍贵。

这次妈妈唱的是《不忘阶级苦》:“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只见她拿着一张写满歌词的纸,一字一句地唱。

感恩邻居们对老妈的陪伴,让她渐渐心情有开朗起来。前几天她和邻居们在一起唱迟志强的歌,好长还沉浸在歌词里,感动不已。

妹妹说要把妈妈的歌声发到网上,她不让。

妈妈的歌声最治愈,有空我就打开视频听一遍,每每听得嘴角上扬。她能老有所乐,是最让人欣慰的了。

周日下午忙完,和妈妈视频,她说总觉得周末吃饭的人还不够多。妹妹带孩子,侄女一家四口,一大桌子人她还嫌不多。就是说少了我们没回去吧。

说起她唱歌,我问她谁给抄的歌词?她说在楼下唱这个歌,常常把这段跑到那段上,邻居就给她抄了歌词。

“老妈你真厉害,这些字都能认得。”老妈只上到小学二年级,却给了我们标准的汉语拼音的启蒙。

“也有不认得的,可我能溜下来啊。”她不好意思地说。

我又睁不动眼了,对妈妈说这几天老想睡。她问腿软吧。我说,酸软无力。

“你是吓着了吧!”她说。我说,嗯,我也觉得自己是掉了魂的感觉。她叫我临睡前捣鼓捣鼓。要我用碗里水竖筷子的办法。这是小时候经常看到妈妈做的,叫做“鼓捣魂”。孩子吓着,掉了魂,老是睡,没精神,这样一弄,就鼓捣回来了。

她怕我不会捣鼓,又说:“你用你小姨教我的一种办法,还简单。”——把白天穿过的小褂放在灶火上,左悠三下,右悠三下,说着:“灶王老爷给收魂来。”

我答应着,结果放下手机,扑在床上就沉沉睡去,也没捣鼓。

直到今天才好,感觉有精神了。妈妈打来电话问,我说好了,有力气了。她说,看来你小姨这种法子“鼓捣魂”也中用哈。我说,哈哈,中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