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的 邻 居 ![]() □黄继瑜 我女儿家楼下的地面车库里,住着张绍贵先生夫妇。他们住的大车库后面还有一个小车库,是张先生买给他独居的弟弟住的。我从女儿家下楼,就到了张先生的门前,他们成了我最常见到的邻居。 张先生的孙辈们都大了,不需要他们照顾。自己住在车库里,去田里种菜方便。平时,三位老人和睦相处,一个锅里吃饭,其乐融融。在我所见过的家庭中,仅此一家。 张先生排行第二,一般人称“老二哥”或“老二”;他老婆顺理成章成了“老二嫂”;他弟弟便是“老三”。我比他们大,也这样称呼他们。 老二为人忠厚,手很巧,修理人力车、修桌凳、磨剪子戗菜刀等,样样在行。我也是做过多年修理的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老二为人家做事都是义务劳动,从不收人钱,更不收人礼物。他不抽烟 ,不喝酒,儿女们又个个孝顺,根本不缺吃穿用度。找他做过事的人为了感谢他,送点东西,一概拒绝。老二也为我磨过刀,为我车子打过气,用电钻为我修车打孔等。我知道给他东西不会接受,平时吃剩的饭菜、过期的食物聚集一点,送给他做肥料,他倒非常乐意。 ![]() ![]() ![]() ![]() 老二门前有两辆修好的旧三轮车,有人需要拖废品去卖或拖其他东西,他都提供方便。我曾多次借用他的三轮车,拖酸菜、大白菜、青菜、玉米、废品什么的。有一次我骑坏了他的三轮车,连修都不要我帮他修,说我年龄比他大,身体不好,让他自己修。为了方便别人,门前放有打气筒,需要的人随到随用,用坏了自己再买配件修好。 我刚住进这个小区时,老三身体很好,天天去菜地干活,菜长大了,收到家理好,让他二嫂拿到街上去卖。整天手不闲脚不住的,非常勤快。近三四年,老三随着年龄增大,生了咳喘病,不能种菜了。老二经常把老三送去医院住院治疗。事有凑巧,我也住院了,和老三住在同一个病区。见老二嫂天天给老三送饭,并拜托医生精心治疗,让小叔子早点出院回家。我和医生都被感动了,医生翘起大拇指,为这位贤德的老二嫂点赞,称其“世上少有”。虽多次住院,老三的病经常复发,没能痊愈。去年冬天,老二夫妇将老三送到自己女儿所在的医院去治疗,并叮嘱女儿要照顾好三爷。我好长时间没见到老三,问老二嫂,怎么多少天没看到老三,回答说:“我闺女是医生,送到她的医院去了。治好了,不能干活,看个门也是好的。” 老三经他侄女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护理,出院回家了。老三真的不能干活了,应了他二嫂的话,只能看个门。他二哥二嫂每天都给他洗碗、洗衣服。知道的人都夸老二嫂人好,能容纳。要换作他人,早就把老三赶走了。老三自己也认为,遇上了一位好二嫂,不然,两年前就不在了。 老二拾人家扔了的破桌凳,或修或组装,修成了四张小桌子,二十来条小板凳,专供我们这些没事的老人去掼蛋。春夏秋三季,老二门前的花树荫下,就是我们老人的娱乐场所。大家凑在一起掼蛋,热闹非凡,人间的是是非非、忧愁烦恼全都云消雾散。不种菜时,老二也陪我们一起或掼蛋或下棋,其乐无穷。 ![]() ![]() ![]() ![]() 现在的老三天天看我们掼蛋,在三缺一的情况下,老三也能登场陪我们玩一阵子。有嘴尖的人还拿老三开玩笑:“近来老三身体很好,你二嫂开心不少,不要再对二嫂'喂’'你’的,没有礼貌。”老三只顾打牌,笑而不答。 “啊哟哟,我们逗你说话,还不吱声,被你二哥打了吧。趁他不在家,赶快去找点吃的,吃饱了再来。”老三还是充耳不闻,默不作声。老三知道,如果自己应声,将会引起说更多的玩笑话,没完没了,且三人对准他一人。他不理会,玩笑话自然消失。 我们谁都见过老二的好处,至少说为我们来掼蛋提供了条件。我们衷心祝愿,老三身体健康,减轻他二哥二嫂的负担,也深深地祝福老二哥、老二嫂一生平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