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六一”我戴上了红领巾

 冬歌文苑 2022-06-01 发布于北京

“六一”我戴上了红领巾

孙海先||湖北

滨河公园网红打卡健康步道,晚风习习,散步的人来人往。有的跑步听歌、有的拍抖音直播、有的吹萨克斯、拉二胡、听音乐观夜景喷泉。忽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在身边奶声奶气地说道:“妈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最快乐的节日,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每个小朋友在家开动脑筋,制作一件工艺品献给'六一’儿童节。”小朋友边走说道,妈妈回答:“好,我们等会儿回去,就制作啊!”听到母子的一番对话,看着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不由在脑海里回忆起儿时的“六一”儿童节。

东流逝水,时光匆匆。年龄渐长,岁已过半。儿时记忆里,学校的原名叫“朝阳庵学校”。朝阳庵是一座寺庙,核桃、石榴、松柏、紫金树长势喜人郁郁葱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将风烛残年的寺庙建筑物及设施全部损毁,留下空旷的场地,伐木再做学校建筑物。读一年级时,已改名为白虎学校。因我们龙池老家有座岩山,鬼斧神工雕刻般的白虎,形象逼真摇头摆尾,山脉气势栩栩如生,故而更名。

那个年代,学校养的有猪、山羊,还种的有田地。立夏过后,山上的植物生机盎然,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杂乱丛生。老师在此阶段,发动学生在山上伐青,夏天早上带一捆草,冬天早上带柴,记录在案,以此作为评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的依据。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爸爸常年在外,妈妈一个人在生产队勤扒苦做挣工分,奶奶在家照顾我们兄弟姐妹。每天下午放学了,听老师的话要到山上伐青割草,奶奶不准我到山上去。她到学校找到校领导,告诉校长说我腿有毛病。这样每个星期日,奶奶替我割草,背一大捆送到学校。

每天上午十点,升国旗做早操。看着升国旗的少先队员,戴着红领巾雄赳赳、气昂昂升国旗的姿态,敬佩感油然而生,梦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虽然体弱多病,但我每次考试成绩与背书的小红旗贴在前三名,遵守校规,下课了积极参与课外劳动,打扫卫生。有天中午,我在操场核桃树下看画本(小人书),班主任头戴草帽,肩扛挖锄,擦着脸上的汗珠对我说道:“写份申请书,加入少年先锋队,'六一’儿童节那天戴上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了啊。”放学回家后,请姐姐帮我写了份申请书,第二天早上交给班主任,耐心地等待“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一天天临近。那天早上阳光明媚,穿着同学们羡慕的的确良白衬衣、蓝色的回力鞋高兴地走到学校,为迎接“六一”儿童节,操场喇叭播放着少年先锋队的歌曲: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持到底。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激动的心情,使我不由自主地唱起来了,边走边唱走进教室,同学们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不知道咋回事猜想今天,可能是穿新衣服的缘故吧!

当升旗仪式与早操结束,正式宣布少先队员的名字,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看着张三、李四走上主席台,念到最后也没有我的名字。看着主席台上的同学戴上红领巾,露出灿烂的笑容,我不争气的眼泪汪汪直流,强忍着泪水的表情,没有瞒过班主任老师,老师穿过长长的行距队伍,走近身边拍着我的肩膀,像我的爸爸一样安慰我,明年的今天争取戴上红领巾。

回到教室,心情郁闷地看着一个调皮鬼戴着红领巾,在老师讲台上一阵吹嘘,我爸爸是大队民兵连长,昨天晚上校长在我家吃饭,喝酒下猪娃儿啦(醉酒)。坐在我旁边的女同学,性情直爽看不惯他在讲台上的德行,嘲笑地说道:“你的红领巾是戴的别人的,还吹。”男同学辨别,指责我每天早上不带“柴草”到学校,听在耳边也不想理他。没想到他们相互不饶地说起脏话来,扭打在一起,教室里一片喧哗。

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教室,看到两个同学正滚在地上争输赢。老师急了拿起教鞭每人抽了几下,严厉地批评教育他们,上课罚站。站在前面的女同学边哭边擦着泪水,男同学嬉皮笑脸地流着鼻涕,鼻涕流进嘴边舌苔舔一舔,有时将鼻涕擦下来,用劲摔在女同学身上,做着得意的鬼脸,看着恶心。老师发现学生们没有专心听讲,叫女同学回到座位,调皮鬼赶到门外,听讲才回归正常的秩序,下课后老师将捣蛋鬼带进教务室。

放学回家,看着奶奶背着妹妹在推磨,姐姐将黄豆和清水,用铁勺一点点灌进磨眼,上磨在奶奶的磨拐转动下,下磨边缘流出白色的液体豆浆,顺磨槽流进大缸。回到堂屋,将书包放在桌上。听厨房有声音,哥哥在灶台架火烧水,刮洋芋皮。姐姐、哥哥放学跑得快,回家帮奶奶做家务。奶奶进屋叫我把新衣服换下来,帮哥哥刮洋芋,以免弄脏了,明年再穿。

奶奶听姐姐说我没评上少先队员,也没批评我。将存放很久的黄豆洗净做洋芋懒豆腐,食材:豆浆、蒿叶或者青菜、洋芋,少量食油、盐混合加工。然后,在石臼里,双手举着石奶子头,一下一下地舂谷子捣碎皮壳,用簸箕簸弃皮壳与灰尘,择去细小杂质获得一点大米。将大米洗净,下锅煮至七分熟,用竹篾制作的筲箕控去水分,与玉米面混合一起搅拌,放进木樽子在大锅里上汽蒸30分钟,揭开盖子看着白加黄的蓑衣饭与另一个大锅里的懒豆腐,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更激起我们强烈的食欲。等妈妈在生产队晚上放工的时段,奶奶用洋瓷碗给院子里的邻居,每家每户送一碗懒豆腐,尝尝蒿子洋芋懒豆腐的味道。将没有送完的懒豆腐,盛装在饭盆容器里。在渣广椒坛子里,挖出一土碗腌制好的渣广椒,炕熟了与几片回锅肉炒在一起。看哥哥乘奶奶不注意,夹起一小块放在嘴里,我心里痒痒地想吃。

妈妈收工后,奶奶将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桌上。我们准备开吃时,妈妈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叫我们唱“少年先锋队的歌曲”。妹妹看着我们唱,也在旁边啊个不停,一家人在快乐之中吃美食,尝懒豆腐的味道。童年的许多记忆早已淡忘,唯有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唯有那顿在奶奶不辞辛苦下,为我们做好吃的饭菜,让我难以忘怀。

从那以后,不要奶奶帮我送草、柴到学校。每天放学了,跟着姐姐、哥哥在山上放羊,学着割草、砍柴,哥哥一次背回家,坚持每天早上带一捆草。一如既往地遵守校规校纪,背书、按时交作业,积极参与劳动。

四季如歌,春去夏来。自己写了一份加入少年先锋队的申请书,等到“六一”儿童节那天,还是穿着洗了一水的的确良衬衣、回力鞋,光荣地站在主席台上,佩戴鲜红的红领巾,跟着老师一句句地念“少年先锋队”的誓词。

2022.5.23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孙海先,男,1968年9月出生。笔名:碧云,湖北兴山人,兴山作协会员,中共党员。平生喜爱文学,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创作,发表了多篇散文与诗词歌赋,曾在湖北青年、半月谈发表过作品,散文曾获得过二等奖,全国诗词联赛获得三等奖。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