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盥手观花图》

 蓝色的海星40 2022-06-01 发布于北京

(2020-03-10 07:47:00)
《盥手观花图》
《盥手观花图》 南宋 佚名 图页 绢本设色 纵30.3、横32.5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插花本身,确实是需要时间、空间、悠闲的心性及审美情趣等诸多条件的。看这张画,就知道其实在南宋时期,插花簪花就已经从达官贵人的府邸流入民间。插花不仅是达官贵人雅士的闲趣,更是整个社会的风尚,寻常百姓家中也时时可见以鲜花插瓶作为摆饰。
  在天津艺术博物馆见到这张画,流连不已,反复听着各位志愿者的讲解。

  此图绘三位女子在院落中观花的情景。显然是大户人家,院子颇具规模:图左边有太湖石、绿植,案前小方几上置一古铜觚,其中插各色牡丹数朵,案后另一方几陈列着古盆。长几旁设供人休息覆盖着绣花圆垫的圆杌凳----这里乃是供游园人小憩赏花之处。一仕女(显然是女主人)面目端丽,云鬟簪有金饰,身帔华丽长裳,看年龄应为官*员眷*属。正在盥手之时却又偏过头去目光凝视案前之花卉,再次细细端详。贴身立一侍女捧盛水金盆,身后立一侍女手持长柄艳丽宫扇轻摇。右后隔着绿丝步障(即屏风)隐隐看到后面的竹丛、花草、树木。。。整个画面布置稳妥、秀美幽雅,笔触细腻。
  画面虽无款印,经专家鉴定,定为南宋画。清*高士奇、陆费墀*题记。清高士奇,近代周叔弢鉴藏。

  再返回来看画中主角,她虽在盥手。眼神却不在手上,而是回过头再看向了方几上的插花----这是这幅图的点睛一瞥(用摄影的行话来说,是一条隐藏的牵引线),意在提示女主为何要盥手,又让观众不由随着她的眼神看向了那古铜觚中的带露珠的水灵灵牡丹。
  想来,一定是牡丹灼灼之时,丫鬟陪着女主人刚从庭院他处的牡丹园中剪回牡丹,女主人在案几上左摆右摆换了不少插花的方式,待自己真正感到满意了,才起身沐手顺带让丫鬟轻摇宫扇吹去微微的香汗,但心中仍念念不忘再从另外的角度审视瓶中的插花是否妥帖称心。
  摘花应该是是露水未干的清晨,因为上午10点前的牡丹开得最是出彩。画中女主人在劳作后的情态是安然恬静的,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摘花虽是她们隔三差五就会去做的事,但是赏花的心情却又是时变时新的。
  流连于这幅画作前,讲解员的介绍更是我心有所触动----这幅画的作者已无所追踪。现存于世的宋*画有上千件,散落在中*国和世*界*上200多个地方。
  这还得从宋*徽*宗说起,他因酷爱艺术,除了创作多幅巅峰之作外,还利用皇*权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朝*廷建立了史上第一个画*院*机构,使画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家*美*术*学院。
  他在位期间,先是设立了培养学画学生的学校----画学,并将画画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奇才。除亲自主持美术考试,还常以文人诗句来命题,我们小学就熟知的“踏花归来马蹄香”就是典型的题目之一。
  通过考核入翰*林*图*画*院(即宣*和*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职位。使得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非其他艺人可比。因此徽*宗也此培养了一大批丹青之才。
  其中最有名的学生莫过于王希孟,王希孟很小入图*画*院,开始并无惊人之作,屡次向徽*宗献画不中,便有些玩世不恭。在众人的贬斥中徽*宗并没有怪罪甚至有些纵容他----徽*宗是慧眼识珠,认为其性可教,决定亲授其法。王希孟得到真传,画技日进千里。仅半年时间就创作出十二米长的《千里江山图》这幅横空出世的“青绿山水画”。除了“长”得气势磅礴,“绿”得爽朗富丽,它的构图也疏密有致,气势连贯,堪称画史奇迹。时年仅18岁。
  话扯远了,再回到眼前这幅画上。宋代,是文官最轻松受尊崇的时代。他们除了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更把词推向一个新高度;散文佳作频出。
  这样的宽松环境使插花、赏花这等雅事从高官贵胄宅邸中流向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一个角度提升了社会总体的审美情趣。。。(以上均为讲解员介绍,海星略有编辑)。
  欣赏泛黄但保存依旧完好的古画,使人的心沉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