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文学诗歌驿站 Poetry station of New Media Literature ![]() 诗 会 新媒体驿站诗人 Poet's Station 1.斯豹2.李洪3.相思九哥4.丁卫华5.龚翔6.野马7.贾萍8.杜晓旺9.陈鹏10.惟庄11.张冠12.齐春玲13.容止若思14.刘艳芹15.剑君16.冰燕17.半壁心空18.吕素庆19.张娟20.牟民21.尹利民22.刘雪中23.龙跃国24.辽宁一莲25.徐学明26.韩斌27.雪中墨28.可伊29.丁显涛30.水云间31.徐建彬32.张诚33.邢萍34.王恩贵35.左艺36.卢枚37.马云38.朦胧39.李牧40.张弛41.韩东林42.孙双立43.问渠44.王景波45.雨梦46.刘佩学47.优伦48.张文霞49.牧风50.东永学51.傅兴财52.王龙臣53.杜鹏54.雪中傲梅55.周嫦娥56.田浩国57.刘伟58.猎猎风59.湖上清风60.雷海红61.吴继瑜62.心灵守候63.张友国64.李茂林65.皖风亲胡66.冯岩(忽略排序) 诗人佳作 The poet's excellent works 1.汨罗江岸 文/斯豹(内蒙古) 第一个被灵魂埋葬的人, 一定是屈原,一定是这个忧国忧民的楚国大夫, 乱世激昂问天,却又回天乏术…… 碧水呛过不散的乡愁, 蒸腾进返回先祖故居的雨里。 时光缓慢地确认他无法遗传给后人的孤单, 至于那份至纯至切的死亡, 已化作世世代代最凄美的诗句。 2.五月初五,重复一些陈年的细节 文/李洪(重庆) 在反射塔楼的玻璃窗上 挂几根风干的艾草和菖蒲 向南跪拜的姿势,源于父亲言传身教 半杯来自故乡的雄黄酒 从清晨醺醉到太阳下山 打电话给乡下的母亲 让她把硬朗的方言递过来 敲落淤结在耳畔的风尘 她说,后山的映山红开了一茬又一茬 冶癒过咳嗽的车前草长满半坡 她说,清明节前夜走失的羊回来了 她又在路边的老梨树挂上醒目的红绸 3.汨罗江 文/相思九哥(湖南) 还没迈进农历五月门槛 长江水就开始倒灌洞庭湖 洞庭湖借水之力 将一条江扛在肩上 慢慢抬起来,抬起来 直至五月初五 直至河伯潭,直至 一股巨大的水流打个旋涡 方按来路返回 我不知道是母亲河派信使 来此祭祀,还是一缕 魂魄故地重游 傻坐潭边等着盼着 时光倒流或者一叶扁舟 从楚国溯水而来 尽管时间疾驶二千余载 但蓝墨水的上游 依然是那条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的汨罗江 4.域外端午 文/丁卫华(上海) 在这里今天我们不裹粽子 不谈艾草和蒲苇 不议论汨罗江面沸腾的龙舟 不指责鱼虾的无情和贪婪 不为号子的呐喊鼓掌 不贪恋雄黄酒的可口甜蜜 不批评凡夫俗子的绝情和无奈 不鼓励盗取仙草的冲动 不表扬将功补罪的执念 不哭泣米、豆、蛋黄、香菇的骨肉分离 不褒奖抱团取暖一时的和气 感恩或报答糅合一起的浪迹天涯 需要几世才能由生分嬗变成你侬我侬 香囊暗解情愫 芦苇流落在一衣带水的街头 四处飘扬的非遗锦旗 让我这个异乡人 难以吞下这份委屈 5.端午即将莅临 文/龚翔(北京) 2022年5月27日,稀疏平常的日子 有阳光,有风。在燕地,一场大疫。捅嗓子,测核酸 然后,拥有细嗅烟火的权利。 此刻,读一首诗,发现一个男子的焦虑和隐秘的美 神谕被战火烧断,他把身体填进河流。 他想到:狐死必首丘。视向里的楚国:香草,嘉树,世代繁荣 他只留下了刀锋 2300年后,(端午即将莅临),读他的诗, 我想象:他以我的身体返回,手持谕令 走过的地方,阴霾长出白杨。麦浪持续芳香。 6.那个怀抱沉石的人又回来了 文/野马(安徽) 汨罗江水暴涨,那个怀抱沉石的人又回来了 香草美人其实是一种情怀,在诗意里高举一把蒲剑 楚辞里有家国之恋,石子拿走了屈子的气节 二千三百多年的风月里,龙舟竞渡一茬又一茬 粽叶包裹的隐喻里不止于一位诗人的自沉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不简单啊,以你的一跃成为天宇中最亮的那颗星 照耀年年五月初五 7.端午节 文/贾萍(云南) 端午,雨水忙着赶路 绿萝穿着绿色的袈裟,攀爬于自己的藤蔓 佛叹息在岁月的韵脚处,一只蜜蜂画着八字 将朝霞扶在光亮处 隐退的夜色,不再露出牙齿 做一个心胸狭隘的人 8.给艾蒿敬了三杯酒 文/杜晓旺(陕西) 端午节前 邻居送了一把 新采的艾蒿 拿回家后 老婆噗噗噗 直接敬了艾蒿三杯酒精 按照古代的礼仪 又把艾蒿 扶到了门口 9.屈原 文/陈鹏(湖南) 你把佩剑还给了上苍 闪电就此开始缝补着天空的罅隙 汨罗江是一片巨大的粽叶 包裹你干净的躯体 人间的端午,从此,端出一份 江山的《天问》与《离骚》 君王的天下事如江水不绝 每一座楚山都依附你的灵魂 每一片风都塑着你衣带飘飘的形状 每一阵雨声都是你纵身一跃前的哽咽 而艾草,是你的佩剑在人间的肉身 守护着楚湘大地百姓的门楣 而石头,江中每一块石头 已悔清了两千多年的愁肠…… 10.望德山 文/惟庄(江西) “仰视才见,心中的德山。”想上去 攀附一朵云彩,或是驻足于水边 随潺潺溪流而下,我饥渴难耐了 由此,折叠一生的希冀 乘风飘来 来眺望比远方还深邃的幽谷 比桃花还灿烂的春季 面对着黄昏,映一抹夕照 俯首于屈子风骨,学做 一个不屈的爱国者 投身千年烟雨。若是气息尚存 可狂放,可饮酒,也可 沐浴德山松涛 将小我扩大,生长定力 随后也会 甘心臣服于其足下,依托山的伟岸 渗入葱葱绿荫 与庞大山体相连 终归有一天,内心拥有了 拥有一份期待 划过星光,披一身的月色登顶 11.诗词里的端午节 文/张冠(湖北) 提前一周就吃了粽子 我拎起时光 来到战国初期 那时候,屈原的手法很浪漫 诗词悬日月 楚国的雨期很长 一直下到离骚里 汨罗江的鱼颇有灵性 它们上下求索,空腹以待 咬文嚼字,流芳万里 今年端午节,我在老家 为先父举办一场法事 听道士穿越阴阳的诵经 仿佛也在写诗填词 12.端午,历史的一枚纽扣 文/齐春玲(黑龙江) 野艾盈袖的早晨 有香草的味道 从一条江岸弥漫开来 我仿佛看见屈子一袭白衣 从天上,沿路 返回人间 诗人的名字是历史的一枚纽扣 系在五月的日历上。有多少年了 这节日,还是这么热闹 唯独你很寂寞 我也是 去年的荷塘穿着今年的衣裳 被星星照亮。风声 再一次经过我们。一位顶天立地的诗人 像极了万念灯火上空熟稔的月亮 清高,但并没有疏远人间 13.吊祭屈原 文/容止若思(辽宁) 二千多年,汨罗江畔 峨冠博带衣履蒙尘 披发行吟苦难诉 忍辱忧思国都 怒叱奸权 涛涛汨罗江水,奔腾千里血泪咆哮。蕙芷兰馨泣玉露 九歌仰首天问,风雷滚动 挥昌蒲之剑 劈开邪魔之鬼魂 舞宽带博袖 飘落离骚 随滚滚苍凉而去 抱石纵身江水 洗白忠魂绝世傲骨 楚辞诗魂天邀 诗词歌赋之仙宗 芷荷为衣裳 仙驾香风抒宽袖 莅临五月受 亿万拜祭 14.轮回的棕子 文/刘艳芹(河北) 屈子抱石投江的那一刻 绝然不会想到 一枚棕子为保全他的肉身 将自己五花大绑,纵身一跳 喂了江中的鱼虾 这一绑 就是两千多年的日月星辰 每年的五月初五 人们为它解带放生 如同一个替天行道的侠女 为了回归 不停地毁灭和出逃 它拒绝长大,棱角清晰 分明是五彩线下的历史 筑起的无字碑啊 而诗人的贞节无需牌坊 何必再问 天知,地知 你知,我也知 15.端午节 文/剑君(湖南) 父亲母亲,从菜市场回来 聊起家常 今年的糯米贵 粽叶贵 咸鸭蛋、红豆、枣子……贵 自始至终都没聊 端午节是个什么日子 屈原是谁 汨罗江在什么地方 我听了一会 很想提醒他们 腓骨便宜了 你们没有买艾叶和菖蒲…… 16.端午节 文/冰燕(香港) 一个人沉落 江河的最深处 给我们带来 一个节日 当我们带着微笑 细细咀嚼甜香的 糯米,绿豆,粟子 与融于其中的肉 如一群鱼儿 细细品尝着一个人 融入江水的 身躯 鱼儿的记忆侵蚀了我们 我们记住了一个人 而忘记了 他的失望,悲痛 与深沉的爱 17. 端午 文/半壁心空(河南) 五月,泊在浆声里 菖蒲、粽子、龙舟 雄黄酒原滋原味 用艾香打捞一位诗人 《离骚》《九歌》《天问》的章节 洇湿多少竹简、几个朝代 那个诗人溯源而上 蛾冠、束带,身挂香囊 以身相许汨罗江 楚国从此泪流成河 在端午,怎能不想起您 一个把汨罗江垫高的人 我就着粽子,咽下您的诗句 眼里,一片水域 18.九问 文/吕素庆(辽宁) 汨罗江水是否寒凉,那块石头流的泪 有没有淹没岸边蓬蒿 投进去那么多粽子、咸蛋、雄黄酒 贪食的鱼鳖有没有撑死,露出鱼肚白 《九歌》《九章》《离骚》《天问》 可有在雨夜吟哦,让江水溯源而上 渔父: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渔夫有没有夜半复还,撒网打鱼 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姊归故人 年年燃香烛为先生喊魂,可有听到 汨罗江悲怆了二干三百年,天下的鱼 是否都饮用过被度化的水 从此世人皆醒吾独醉 如果《九问》有点离骚,是否被不败风雨所惑 香草美人,火凤凰,可有从云水中来 陪失散的魂魄一程 19.端午帖 文/张娟(广东) 荔湾江上。急切的锣鼓声飞到深处 又远远折回。龙形独木舟竞相追逐 一个主题 我的祖母从清清白白的水里舀起糯米 加入正道的甜枣。加入秉直的莲子 生命行走的方向 要棱角分明 窗外。雨水停停落落 大地闪闪发光 仿佛一遍遍擦拭 一位独行者的身影 越来越鲜活 20.民族魂 文/牟民 (山东) 他的身体里有民族气节 血液里流淌关爱苍生的血 满腔泥沙和水 不停地转动带来历史的磨损和阵痛 江水吐出一片片红 有万条理由相信 用米粒组成的一道道光 让鱼群不得靠近 在这水下宫殿里 弹着《离骚》音律 奏响慷慨羽声 惊天的一圈圈涟漪 仿佛在不懈的《天问》 花仙草神肃然,星月时来瞻仰 在这恶月恶日里 香草艾叶担起辟邪大任 汨罗江托起一个个祭奠 百年梦想 早把民族魂融进心里 21.汨罗江,我敬你一杯 文/尹利民(湖南) 那是一条怎样多情的江水 才肯以殉情的悲壮,收留天问,九歌和离骚 哪怕离开两千三百年,你还眼噙泪花 向你的祖国致歉 要不,我们千百年的纪念 怎么就改变不了你上下求索的命运 要不,后人怎么会年复一年 用一粒米的诚意,彼此互道安康 来,汨罗江,我敬你一杯 为那座沉没的江山,为那具不朽的灵魂 22.艾香,飘浮起我的村庄 文/刘雪中(江苏) 目光无法触及的 用笔一画一画地勾勒 诗不能歌咏的 梦里一轮一轮地回忆 艾香越来越浓烈的夜晚 总飘浮起我的村庄 一条叫老海界的河 河水跳跃着无数颗太阳 然后是一苇又一苇向太阳的芦 然后是一浪又一浪阳光下的艾 还有,一个正中日子 一直围着父亲的雄黄酒 和母亲的粽子香在村庄里舞蹈 昨夜童年屋檐下的一只小麻雀 衔来一串又一串芦笛声 草房子溢出的艾香,又飘浮起 我的村庄 23.情系端午 文/龙跃国(甘肃) 当粽叶飘香时 太阳的激情仍在拔节 你瞧,狂热的风在六月撒野 把端午吹得越来越丰满 绣一个精美的荷包 装入一段快乐童年 那回荡在心头的铁环 依旧能滚出满天繁星 系一根长命缕 一头拴住安康 一头拴住亲人的思念 端午——以节日的方式 纪念一个人 或一些人 24.端午 文/辽宁一莲(辽宁) 慈悲的粽子在我掌心飞翔 呼啸着穿越历史的烟云 它的哭泣煮沸汨罗江的哀愁 五月 艾草卷起奔涌的潮汐 粽叶熏染的年华被雨丝囚禁 25.她不再是江 文/徐学明(广东) 连续一周的雨 飞来湖水碧波荡漾 我站在水溶树边 北望一条英雄的江 汨罗江水 哗哗地流淌 我从心里发问 在你肺府长出的山呢 她说 我要浇灌千里沃土 庇佑森林矿藏 她让我们跟着龙舟竞发 挺起脊梁 她不再是江 也不再是外在的山 她升华了 要体现民族的气节 勃发华夏气场 26. 粽香 文/韩斌(山东) 敬崇,心凝成馅 念想,情绕成圈 粽香缕缕家与国 味蕾里,印记中 芬芳如流,岁月如歌 悠悠“吾将上下而求索” 27.端午情思 文/雪中墨(黑龙江) 端午,绿色统治了世界 雨水常来作客,植物的根系 潜伏着阳光猜不出的秘密 杂草,即使吞下庄稼的冷眼 也难保在田野中的发言权 麦子的心事沉重,季风缠绵 植物都在撒欢,蝈蝈的歌声 是麦子新衣上的精美饰品 小满,芒种,将满未满时节 端午,在劳作间隙亲吻酒杯 粽子的清香包裹密实的言辞 释怀古老而别样的心绪 汨罗江的龙舟翻开历史册页 辨析浪花中问天问地的英灵 善解人意的艾蒿走村串户 端午,大街小巷被艾香笼罩 熏一熏,灸一灸 小日子找准了穴位 28.端午,迟迟不能落笔 文/可伊(山东) 怕,落在纸上的太轻了 无法绘出胜雪的高洁如山的巍巍 羞,孱弱笨拙之笔,无颜面对 辉耀天地千秋瑰丽至极的章篇 残愧呀,面对蓝墨水的上游 我们能吟诵多少香草美人神思遐想 敢问苍穹千百遍,一心只为国与民 一片雪花儿,落在了汨罗江上 江水收纳着泪水,呜咽千年 一座高山,毅然倒向汨罗江底 滔滔波澜,在每个五月声声拍岸 29.悠悠粽情 文/丁显涛(辽宁) 青绿之苇 古风中飘逸,翻卷成烈烈旌旗 夕阳坠落与折断的箭矢 构筑,一个国将要湮灭的画面 谁内心深处的火焰 在煎熬,在冶炼,一块金的赤诚 暴雨中郢都坍塌 一声叹息,化为流水 拂去苇叶上的千年风尘 轻轻摊开,就是那条 在歌赋中反复吟咏的汨罗江 又是谁将自己 献于江水 献于忠贞 献于家国 一枚小小的粽子 以缅怀的方式投入汨罗江 掀起的波澜,却在整个华夏 久远回响 30.端 午 文/水云间(山东) 还是那片天空下 我相信,你只是睡着了 睡在两岸长满 菖蒲和香艾的汨罗江底 两千多年了,每逢端午 岸边的茅屋都会升起炊烟 把糯米和红枣,用箬叶包裹 用丝线缠绕做成粽子 给江中的鱼虾,也给 江底的忠魂 一场雨来得恰好 我,放一枚苇叶于江中 荡过《离骚》和《九歌》 向人间,献出火焰 31.端 午 文/徐建彬(江苏) 一、 二千三百多年了 人们终于可以把时令 以《离骚》的名义 用文字裹成粽子 二、 就是惊天一问 一个人抱石一跃 撕碎的命运定格在五月初五 古老的忌日成了有雄黄酒的节日 三、 这个日子 香囊挂成图腾 用水浸泡的菖蒲、艾草、蒜头等 打捞旋涡中时隐时现的影子 四、 于是乎 一些方言在赛龙舟的鼓声中 祭出战国末期楚国的箬子做回鱼儿的美食 一个人腹中的诗篇因此千年不腐 32.一条虫子,叫端午 文/张诚(青海) 我是一条爬行了两千三百年的虫子 从《离骚》里爬出 从“骚”字上剥落 从汨罗江畔开始 我携着楚辞,涉足汉赋 愉快地欣赏了唐诗宋词 轻声叫醒了元曲 经历了明清小说 之后,我看到了江里万舟竞发 人家门楣上的枝条低垂 孩子背上的香包生龙活虎 一位老人吃着香甜的粽子 向我打招呼:你好,端午! 33.端午 文/邢萍(安徽)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匆匆买了两把艾草 放在门口 据说可以辟邪 人们总是祈祷好运连连 端午也寄托了哀思的情怀 中国古老的节日代代相传 粽子,咸鸭蛋,绿豆糕 这些都是小时候的最爱 更是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 艾草的香气也特别 可以驱蚊 它的作用也是让人们受益匪浅 对于艾草的喜欢也是与日俱增 艾草悠悠千古梦 粽香澹澹寸心明 端诚由得先锋范 追念屈原怀远情 34.粽子 文/王恩贵(四川) 这一天,所有的诗句,言语 都应放入那江水,反复濯洗 然后用青箬包扎起来 让飞奔的龙舟带到江中 四溅的水花多像楚天流下的泪 汨罗江的鱼儿呵,你可 见到那位悲悯的诗者 听过他的歌他的天问 人们举着艾草,菖蒲,雄黄酒 满怀敬仰之情,期待 一个高尚的灵魂 从箬叶包裹的清香里走出 35.端午 文/左艺(陕西) 汨罗江,你的浪花 正翻滚着 楚辞 离骚 天问 九歌 你的龙舟已经铺就每一个 冒着菱角的艾草 从江水的吟诵中 放牧千年流走的诗行 诗人们争先大面积的种植,抖落在每粒水珠里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6.端 午 文/芦枚(辽宁) 在多雨的五月 一滴水就足以怀抱一条河流 那块风化的石头,剖 开自己的胸膛 和一个人的影子 他来了 穿过光,穿过雨中的 芦苇 拾阶而上 37.端 午 文/马云(安徽) 岁岁苇叶 年年菖蒲 代代龙舟 二千多年了 在上游和下游的桨声中 你行吟泽畔的身影 始终隐隐约约 蛾冠束带囊香而逝 一个诗人倔强的死亡 又岂能呼醒沉睡着的楚国 端午日的粽子 俨然一枚枚绿砣 一次次—— 将你的离骚九歌天问钩起 拷问古往今来 38.端午情愫 文/朦胧(辽宁) 汨罗江,不朽的民族气节 一直在流淌 龙舟泛浪 掀起一世的离殇 艾蒿青,粽香幽 踏歌而行,清风化云 夜空里最闪耀的那颗星 是他的眼 一阙《离骚》,一首《天问》 楚辞的文学之巅 韵律婉转 镌刻,中华文明亘古的诗篇 吟咏一部《楚辞》 在时间的陌上踟蹰慢足 怀着些许怅惘 与诗,行走在端午的路上 39.又到端午 文/李牧(青海) 粽叶,艾草,雄黄,香术 铺开五月的序曲 低处的汨罗江水 是否还在呜呜咽咽 这个宽袍大袖的日子 适合忆念,适合吟诵 那位绿风里的行者 定是我们灵魂的贵客 40.端午 文/张弛(陕西) 那是一条江 一条叫汨罗的江 那注定不是一条江 它是忧国忧民的代名词 每一滴江水都在呜咽 每一朵浪花都在悲歌 每一份责任都在呐喊 每一个灵魂都被震撼 那是一个平凡的人 一个胸怀家国的文人墨客 那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四次失败的求婚仍未改 他报效祖国的衷心 翻开历史的华章 香草美人的传统 楚辞的创立 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 谁可媲美? 谁开先河? 这是一条河 一条中华文明的河 碧波荡漾,源远流长 41.端午 文/韩东林(辽宁) 不说粽香不说雄黄酒 我只说端午:汨罗江畔一轮亘古明月 痴痴地想 一袭青衫的枯瘦诗人 沿荒芜的江岸 一路狂呼 对天诘问 那时没有龙舟 没有晚渡 只有诗人孤单身影独饮 一腔离愁 多想千年之后 我们不过这端午的节日 宁可 不享用这血泪凝聚的一缕粽香....... 不说这粽香 不说这雄黄酒 我好想 在这端午的晴朗之夜 走入汨罗的深处 走入浪漫的橘园 听风采依旧的三闾大夫 击节吟唱 楚韵悠扬的《橘颂》 共赏那轮照耀自己祖国的月亮—— 42.端午 文/孙双立(山东) 艾草取自江心,像船的标尺 把汨罗的声音泡进身体 把有分量的话题包进 母亲手中的粽叶里,捆住 清香,翻涌的青欢 载上长歌短笛与你缱绻与共 五月是位怀念的水手 用篙橹,撑起岁月的小船 五月是风的舵盘 把月轮成米,把云粘成细雨 五月的河泊潭化作子规鸟 怯生生地唤着,哥哥 43.端午 文/问渠(江苏) 江水印满求索 流星静默长夏 龙舟旁 碧水三千愁肠 纤弱的灵魂 斜倚薄凉 浅唱颠沛流离 有角黎向我飘来 那是你的离骚 路漫漫 晴明处是你 遗落的诗行 向天问 可否与磐石 对饮一杯佳酿 44.端午江边有感 文/王景波(黑龙江) 据说,汨罗江并非生来就有忧郁的 气质,他的涛声怎么听都像 在哭泣 今生无缘到汨罗江边,但 每一处江水似乎都在同一天 把汨罗江的哭腔复制 站在水边,迎风而立 心不由自主地跟着忧伤 仿佛历史就在眼前 苍茫浩瀚的江水,几接云天 用无边的愤怒还原屈子 抱石沉水的瞬间 屈子散发披头,身着素衣,独立 江畔,失魂落魄,他纵身一跃 把不屈的倔强留在岸上 45.端午节寄语 文/雨梦(江西) 怀揣端午节情系邻里乡亲 触摸到的是一首史诗的厚重 一个阳光般璀璨伟岸的人 粽子喂养了我们的肠胃体魄 爱国诗人屈原 则是供养我们的精神食粮 端午节艾草菖蒲馨香四溢 节日的祝福问候 独领风骚 将民俗民风演绎到了极致 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 一路风尘仆仆地叫嚣 空气中凝香弥漫 全是一阵阵的粽叶飘香 菖蒲艾条粽叶同台演出 端午节的主角一样闪亮登场 给节日增添了驱邪消灾招福 满眼活色生香的氛围 而雄黄酒姗姗来迟的贵宾 成了解毒杀虫燥驱风痰 内服外用好戏连台的压轴戏 46.端午节 文/刘佩学(黑龙江) 每一个日子都值得怀念 汩罗江。屈原。爱国精神 太多太多传奇演绎 赛龙舟。粽子。煮鸡蛋。祭江 一段一段故事 箫声悲壮掠过蓊蓊郁郁江南 抵达塞外每一个角落 家喻户晓。郊外踏青门窗插柳枝儿青蒿 香蒲五彩葫芦挂满了院落 炊烟袅袅散尽田野秧苗打旗帜 父辈又讲起了前世今生 书本上早已经详尽却陶醉道听途说 杜撰也精彩 走出家门哪怕雨连绵乌云笼罩 站立江边尽情眺望 恍惚大夫忧国忧民苇荡深处 抱石纵身一跳 不止勇气更是孤注一掷万千决绝 留下了无穷思考无尽质问 吾悲心生愧疚 47.端午情思 文/优伦(广东) 五月 绵软江南塞北的云雨 粽香裹酒 长啸吹歌 艾草珠帘 葫芦藤蔓 你的名字 连同你的诗句 激昂千年的水系 天地动容 龙舟飞羽 理想保持运动状态 与天地兮比寿 与日月兮齐光 《离骚》 《天问》 《九歌》 《九章》 如飞雁凌霄 激活万千语种 你的名字 连同你的诗句 传承的步子 澎湃的精神 根植泥土 生生不息 田园 春秋擂鼓 河山 四季雄丽 48.端午之溯 文/张文霞(湖北) 糯米爱上芦苇叶 石头想闯地底龙宫 龙舟竞渡找寻契合的背景音 秦军攻破楚国郢都 屈子汨罗行畔行吟《怀沙》 ——丝已入扣,端午左手艾右手菖蒲奉迎 49.兮 文/牧风(广州) 我读作拟声词。譬如呼喊时 那一点尾音,不绝如缕 简单的部首,是仰天长啸后 一个义无反顾的身影 部首下面,那条弯曲的汩罗江 静静流淌了千年 留下二千八百四十个汉字的离骚 和屈大夫,供我们打捞 50.端午 文/东永学(青海) 小女孩说—— 有了端午,我有了香包 有了花裙子,绣花凉鞋 这时候的端午 站在夏风的肩上舞蹈 小男孩说—— 有了端午,我有了粽子 能出去野炊,山野撒欢 这时候的端午 吹着一支怀古的竹笛 有诗人说—— 有了端午,我有了美酒 有了笔墨祭,长歌抒情 这时候的端午 在汨罗江边献花致敬 51.想起端午 文/傅兴财(辽宁) 怀揣一腔热忱 放下不能放下的 凛然完成 纵身一跳的千古绝唱 溅起的红色血液 越升越高 轻易走进一个节日 冰凉的心肠逐渐温热 用艾草和槐花的清香 与一盏烈酒对饮 旌旗猎猎招展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 续写后世的华章 52.颂屈原 文/王龙臣(河北) 汨罗江流淌千古绝唱 波涛呜咽千年 悲壮的满腔热血 化作江南烟雨 弹唱着爱国诗人忠骨 汨水吟唱高亢楚辞 离骚奠基千秋不朽诗赋 高洁优雅的香草美人 恰似一颗千年明珠 璀璨中国文学 盛夏的夜啊 满天繁星与万民 一同朝拜汨罗江的诗魂 遥望烟波浩渺 今夜神州洗礼万古诗行 53.屈原,我孤独的想你 文/杜鹏(四川) 端午,我不敢涉入江水 我担心水走失了晴天 我在岸边,穿越黄昏的裂缝 打捞你潜伏江底多年的谏言 天空的雨,显得并不乐观 暗涌的江底,容不下你的思想 岸边的草,举起绿色的祭祀 我没找那把猝炼火焰的佩剑 只有那一岸怀念的灯火 面对失去原味的粽子,一尾鱼无法下咽 除了嚼出《离骚》的苦。剩余的 是那曲至今凉凉的挽歌 今天,我不需赛龙舟 只需悬挂菖蒲和艾草。一头扎进汨罗江 与你畅饮一樽雄黄的烈酒 让三千年未诉完的话,再一次冒出水面 站在江边,用接下来的诗句分开水面 我看见你抖落的水滴。缓缓上岸 54.也端午 文/雪中傲梅(山东) 从诗经走来的一把艾草 一大早就立在门外 一身青黛,操守着节日 两千多年的风俗,从未更改 汨罗江,煎熬着一锅沸腾的墨 默写着屈原的诗句 抬头有泪,低首呜咽 粽子拽着草船 投入江中,打捞着英魂 从此,这滚滚江涛 只为端午写诗,不再生鱼 55.艾草 文/周嫦娥(安徽) 叶片和叶尖上的凝露映射朝阳 姿色与风情冷然、清美 天空之下青灰的绿天然朴实 一首诗歌的文本注入茎叶之上 两千年的河东河西的朝代更迭 依然挂在家家户户的门廊 酝酿纪念一个爱国诗人的故事 尘埃里透出静穆与安祥 清香如初守护一部《离骚》 引领后世对一个故人的追忆思考 汨罗江中那个纵身的旋涡 让我们永远缅怀、凭吊 56.梦见了屈子 文/田浩国(山东) 打鱼的我一不小心将夕阳 打入河底 几声懒洋洋的蛙鸣,唤来黄昏 一个眉毛长过胡子的人 踏水而来 腰里掖着两尾鱼 鱼睡了吗?—— 竿儿困了 寒暄一句,还未顾得聊诗 转身飘向村子 那两户留守儿童窗口的灯 闪了一下 57.又是端午 文/刘伟(辽宁) 在乡下很多老人和孩子 称端午为五月节 不知道端午节的起源 比如父亲母亲和我 记得小时侯每逢过节这天 父亲起的特别早,扛着镐头 去采挖艾蒿和防风 回来挂在五月的门楣 这时母亲也煮好粽子和鸡蛋 艾香和粽香交织在一起 空气中盛满端午节的味道 其实,这些老人和孩子 这么多年他们哪里知道 这是千年以前一位诗人 用生命与诗魂点燃沸腾的江水 从此便有了传说中的端午 当今天再次剥开五月的记忆 我多想用一缕缕五彩的思念 捆住汨罗江的江水 煮一锅的粽香,去慰藉 沉睡江底的忠魂傲骨 58.端午节 文/猎猎风(青海) 这是一个与水 密切相关的节日 色彩呈现沉重的悲凉 淫雨霏霏的汨罗江 披发行吟的赤子 粽子打捞不起的哀愁 巨毒之日 喝拯救灵魂的雄黄酒 赛龙舟声震江南 端午节的诸多元素 已沉淀为一种 新的文化符号 美好的憧憬 替代了救赎的恩怨 59.又是一年端午节 文/湖上清风(青海) 风如五月温柔纤指 试图抚平汨罗江的哀伤 粽叶清晰的纹理 指向温暖或薄凉的水 米粒紧紧相拥 包裹着一颗红透的心脏 用一次过端午的当口 重新暖一暧那久远的心事 此时,一个人的名字 被汨罗江承载着 成为千年不化的石头 60.龙腾五月粽飘香 文/雷海红(福建) 五月的天气有点微凉 连日的阴雨,河水暴涨 在这样的氛围中 端午悄然而至 市场上,商家售卖新鲜的粽叶 弥漫着熟悉的山野的气息 也有商家兜售煮熟的粽子 里面包裹着山珍海味 回想儿时的故乡 端午,家家门前挂艾草、菖蒲 炊烟四起,白色的烟柱袅袅升腾 粽叶和糯米混合的芬芳 在五月的风中久久弥漫 61.五月 文/吴继瑜(江苏) 五月的晨风在吹拂,我採下了一朵榴花。 这妖艳的红色,如血色般浪漫。 我想在端阳的时候编一只花环, 屈子千古的悲壮,却让我手指掐碎了瓣。 从不缺少传说和浪漫的民族, 你在山河破碎时纵身一跃…… 震惊涛、颤骇浪。 川流不息的江水,溅起一朵朵忧愤的水花。 觳纹淹没了喧嚣,继续东流…… 多么可爱的人民! 多么朴素的人民! 多么浪漫的人民啊! 鼓舞龙舟,能赶走吞噬你身体的江鱼,彩丝缠绕的角粽,能让鱼虾知难而退… 五月,这个阴霾密布的毒月,能被我们的纯洁和浪漫轻松化解。 一樽雄黄酒,两枝艾草、几片菖蒲叶…… 六角粽、红鸡蛋…… 我们内心铭记国之忠魂,苦难从未击垮过我们。 我们没有忘却痛楚,却实现了美好愿景。 五月之觞亦是五月之欢。 62.端午随想 文/心灵守候(辽宁) 五月,时光化水 打捞岁月深处那一块石 以仰望的姿势 叩问经年,叩问苍穹 曾经的迷茫,曾经的失落 历史风烟之上 澄澈的灵魂在天 嵌进日月,嵌进人心 仰天长笑 63.汉篆的端午龙舟 文/张友国(江苏) 把龙舟的声声呐喊凝固在刻刀 如笔,如大河奔腾而过 篆体,细挺的结构,粗旷的个性 把端午的粽子解开 像里面点点相思的红豆 怒目圆睁的龙,祥云拎成丝线 将誊写的《九州》《天问》和《离骚》 一遍遍铺满江面 半江瑟瑟,引项高歌的 还有那首龙舟的调子 刀刀都刻在要害 留下那只鲜红的图腾 是从汉篆中引申而来 烙印在华夏子孙心中 一段无声的,伤痕 64.端午节 文/李茂林(辽宁) 你穿越千年,来到了我的家乡 江水奔腾,山摇地动 雄鸡报晓时 我把四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 做成了送给你的包子 我的好多心情可都在里面呢 我把风挂在了天空上,等你来 每一幢楼宇贴满了阳光,等你来住 写了好多优美的诗 等你夜里来听 我心中的流水声 山很绿,云很低 你一年没来了,我很想你 今夜,我陪你聊到天明 65.化一株树,泅渡 文/皖风亲胡(安徽) 诗人投水 化一株树,泅渡 从春雨中漉出九歌 一波波,一声声 飞舟遏不住 自秋风中祭起天问 一字字,一叶叶 洇湿我双目 哦,离群而索居者 不止神灵和野兽 还有那座岛,还有岛上的那株树 求索的路上 他只是孤,但并不独 66.窗外的蔷薇 文/冯岩(辽宁) 又开了,在五月 花香随着摇动的风,一阵一阵飘进来 耳濡目染的事又一次走进季节 占据嗅觉和视觉的不只是花的色彩 还有心底掀翻的热浪 与站在奔涌的汨罗江 一袭长衫忧国忧民的人 决绝。站在风口浪尖 味蕾上的粽香,躲避鱼虾的叮咬 沿袭。从视觉抵达肺叶 走心,入肺,直抵细胞组合的肉身 执念。以文化传承的血脉 在粽叶开启与闭合间留下一份思念 正义延伸,有了穿透灵魂的棱角 窗外飘进的花香。一步一步爬到窗沿 闭上眼,嗅觉和味蕾一起品尝那一段历史 风一阵一阵说不完艾草伴着浓浓的粽叶 蒸煮人间史话 诗讯 INFORMATION 01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2022年6月2日同题诗《曲径》晚20:00——21:00群内统一收稿,外群后台留言,进群参与,谢谢关注新媒体! 02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相约名家诗人诗歌10首,简介(300字)、照片(横板2张)专辑推送。 03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群内裸诗精选专栏,每半月左右编辑精选群内稿件一次/首/人,选择稿件质量并能积极转发分享链接者优先,微平台择日刊发。 04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开设“诗地标:城市诗歌地理”专栏,以一座城市为单位,诗人简介100字,代表性诗歌一首,每一座城市20—30人为宜,新媒体文学社此栏目常年征稿,有组稿经验的公益诗人可以关注平台,后台留言交流稿子。 05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开设“一书一世界,一诗一人生”诗人出版诗集专栏,诗人自选已出版诗集诗歌10首,诗集简介、封面、目录等相关内容,本平台推送。 06 赞赏作品20元以上60%归作者所有,其余用于平台运作,费用到账后给付。(注:20元以下含20元专辑作品不发放稿费;合集作品不发放稿费) 新媒体文学编辑部 20 22 Editorial Department 顾 问:杨克 王爱民 李云 宝蘭 总 编:冯岩 主 编:子默 副主编:万斌 编 辑:原木 陈鹏 丁显涛 刘桂兰 木公子 评 论 部:子默 张国安 惟庄 万斌 何澍清 李耀斌 刘向东 词间语 外联部:刘桂兰 陈雨濛 原木 陈鹏 丁显涛 木公子 ![]() 分享 ![]() 收藏 ![]() 点赞 ![]() 在看 新媒体文学社 诗Paradise 微信公众号 关注 有更多精彩 往期回顾: Revie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