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蓝色的海星40 2022-06-01 发布于北京

(2018-07-23 09:06:07)

无问东西

指南针

航海图

南海一号出水瓷器

西方人眼中的伊甸园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第二单元:跨越七海指南针,改变了这一切。
  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古人在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被广泛运用于堪舆、航海和军事等活动,并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西方。随着航海实践的不断积累,在指南针的辅助下,人们将航线绘制成专门的海图以指导航行。指南针与海图成为东西方认识并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1.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对开启大航海时代起到重要作用




跨越七海
  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和罗盘在传播到欧洲之后,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航海的发展,也开启了海上的“丝绸之路”,打开了通向富庶的东方世界的大门。第一小节“指南针与海图”,用实物展现了这些发明成果对东西方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性;第二节“记忆的重现”,用出水的沉船残骸,以及水下考古发掘的大量沉船瓷器、金银器等货物,再次见证了昔年繁盛熙攘的海上贸易。通过像马可·波罗这样的旅行家,西方对于东方的认识也从“寻找伊甸园”的想象变成更丰富精彩的现实,对于世界的认知也从“四海”扩大到了“七海”。(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2.尤其不可或缺的是航海图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3.西汉时期古人对天体的认识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4.清代的罗盘是和我国的天干地支挂钩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5.二十四位筒体小罗盘 明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6.南宋时期的手持罗盘陶俑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7.西汉的帛画已有天文气象记载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8.《梦溪笔谈》中对指南针原理解释的插图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09.16世纪,西方眼中关于的蚕丝产生的奇怪想法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0.沈括总结了南宋之前有关指南针、磁偏角的知识,并提出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磁唇旋定法和缕旋定法理论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1.针碗的用法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2.公元17世纪西方制作的罗盘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3.展厅一角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4.展厅一角的我国古代帆船模型




  “蓬莱一号”是一艘制作于元代末明初的战舰,船身呈流线型,设有十三道水密舱,体现了当时先进的造船技术。(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5.“蓬莱一号”古船模型  现代 220cm×70cm×180cm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没有说明缩小比例




  《武备志》收录了一张郑和船队远航中使用过的海图,被称作《郑和航海图》。其中的一部分属于“针线图”:在航线的不同位置,人们将“针碗”指示的方向及其变化标注出来,用以指导远洋航行。(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6.《武备志▪卷二四零▪古度载》 清道光民间活字本 明茅元仪辑 纸本 50cm×4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该航海图是现存最早的中世纪海图之一,以意大利为中心,描绘了地中海和北欧地区的海岸线。图中多处均出现向港口和城市发出放射状航线的中心点。在航行中,水手可以通过对比罗盘指示的方位与图中航线的指向,准确地到达目的地。(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7.航海图 1311年 皮埃尔▪维斯孔特绘制 兽皮纸,彩绘 47cm×62cm 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档案馆藏




  该插图选自《地中海航行》,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当时欧洲罗盘是我形态与构成。(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8.《地中海航行》插图 1602年 纸本 约40cm×30cm 意大利威尼斯私人收藏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19.第二小节,记忆的重现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0.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1.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2.达摩渡海铜镜 金 直径15.2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3.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4.展厅大型航海图片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5.古代木船的精巧结构




  该盘浅腹,整体设计成菊瓣造型,器型厚重敦朴而不失美观。里外满施青绿釉,有色晶莹丰厚,圈足底裹釉,足內露胎。宋代龙泉窑瓷器多生产日用品,工艺精湛,是当时主要的外销品种之一。(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6.南宋(1127年-1279年) 高4.3cm,口径18.3cm,足径5.7cm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瓷瓶小口,短颈,瓶体由两端黏合而成,形似葫芦,与“福禄”谐音,寓意大吉大利。瓶身通体施白釉,产自德化窑。(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7.南宋(1127年-1279年) 高8.9cm,口径1.43cm,足径3.8cm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瓷碗总体施青釉,敞口,弧壁,圈足。内壁刻画有莲花图案,风格写意,为龙泉产品。(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8.南宋(1127年-1279年) 高7.3cm,口径16.2cm,足径5.6cm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瓷盘采用波浪状花口,内壁处另有一圈相同的波纹装饰,两相呼应。盘底处刻有一朵多瓣莲花,通体施白釉,釉色泛青,是典型的景德镇窑产品。(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29.南宋(1127年-1279年) 高3.4cm,口径16.9cm,足径3.4cm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瓷碗总体施青白釉,散口,弧壁,圈足。内壁刻有精致细密的花卉纹样,为景德镇窑产品。(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30.南宋(1127年-1279年) 高5.4cm,口径19.9cm,足径5.5cm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瓶喇叭形口,鼓腹,圈足,釉色青白,为德化窑产品。是宋元代时期外销瓷器的主要品类之一。(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31.南宋(1127年-1279年) 高10.9cm,口径5.4cm,足径5.7cm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32.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执壶 南宋 高25.4cm,足径5.5cm “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33.第三小节,寻找伊甸园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34.展厅大型壁挂由威尼斯毛罗修士绘制的地图图片




  该地图由威尼斯毛罗修士绘制,采取了伊斯兰地图以南为上的方位,描绘了当时数千个地理位置。其中最繁华的地方是靠近伊甸园(左下角)的中国和大都,可以清晰地看出美丽的卢沟桥;中国式海船的踪迹一直延伸到非洲西岸,预示了葡萄牙人继续南下的使命。(按现场说明牌敲的)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35.左下角,可以清晰地看出繁华的大都;美丽的卢沟桥。中国式海船的踪迹一直延伸到非洲西岸,预示了葡萄牙人继续南下的使命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参观国博--《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3)
36.




链接:中国较早的世界地图是该图提到的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意大利人利马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和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比利时人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按现场说明牌敲

  请继续看下期《无问东西》(4)第三小节,寻找伊甸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