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娃娃:被文创遗忘的角落里,有这样一种时尚启蒙玩具… | 儿童节特辑

 传统服饰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全文字数约2.2K,图片数量约73张)

六一翻出来一个老早之前的存档,给大家做一个儿童节特辑。

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这个这类服装文创,设计就挺emmm……

我就想起来自己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玩具,也可以换装,但是比这个好看许许多多,正式的名字似乎叫做“换装纸娃娃”,不过我和童年小伙伴管它叫“换装撕贴”。

△ 换装纸娃娃

乍一看很像现在的换装小游戏,感觉这又是一个年代产物,毕竟AdobeFlash Player在2021年1月关闭的时候还引起过一波回忆杀。在上网必须要安装flash插件或播放器的年代,一类flash游戏就是主打换装,跟这些纸娃娃是很相似的,只不过“无纸化”了。

△ Flash换装游戏

可想而知,这种情节简单,甚至于几乎不涉及故事情节的换装游戏,一直有市场,只不过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实现方式。比如我也不知道现在还火不火的奇迹暖暖之类的。

纸娃娃区别于手机、电脑所能实现的方式,当然在于它是纸做的,所以服装的肩膀处会有两个“耳朵”,折叠后可以“挂”在身上,就像真的穿了衣服一样。然后就可以用手把纸娃娃立起来,像一般过家家一样玩了,且比一般娃娃价格便宜,换装又容易许多。

以前社會未富裕,孩子通常在價廉的紙上找樂,戰後時期這類紙卡特別受歡迎。女孩子未有洋娃娃可以玩,便自己畫公仔及畫衫,幫紙公仔換衫,部分孩童更懂得自製立體紙女模玩角色扮演遊戲。——《真經典!5款逾半世紀玩具 你又知幾多?

△ 玩纸娃娃的孩子,来源喂鸡

△ 玩纸娃娃

这种换装纸娃娃在中国的流行年代估计是90年代。在我印象里,当时最多的就是来自日本的动漫形象,比如《美少女战士》《花仙子》,还有我最偏爱但却连名字都忘了的《小小外星人》,最喜欢可爱的蜜儿,但感觉有点冷门啊。

△ 《美少女战士》换装纸娃娃

换装游戏本身的规则要求和营销需求,使得纸娃娃设定的“本体”往往穿着的是内衣,而外面穿的一般是比较时髦或受欢迎的衣服,所以很多古董纸娃娃如今看起来就像是时尚的着衣说明书一样。

的的确确,在物质与资讯都不那么发达的年代,孩子们对于“妆扮自由”的方式主要通过这样比较简便又低廉的玩具。

△ 维多利亚女王御赐的皇室认证公司Raphael Tuck出版的纸娃娃,1912年

△ 1919年的杂志插图的女演员 泰尔马奇诺玛 和她的一些电影服装纸张形式的娃娃

△ 1920年代风格纸娃娃

△ 1930年代风格纸娃娃

△ 1918年风格纸娃娃

△ 1909年风格纸娃娃

从这点上来说,设计准确精美的纸娃娃对于推广服饰文化是有天然的优势的。当然,四舍五入换算到现代,使用换装类游戏也有相似的效果。

但我觉得,底线是要好看或可爱,“颜值”上得吸引人。这对设计师的要求就很高,且不谈现在的,在纸娃娃的年代需要完成在“本体”人物姿势不做大幅度改动的情况下,根据不同衣服摆出尽可能适合且丰富的姿势,管这个人物的基础姿势该设计成什么样,就很考验设计师了。

同样是《美少女战士》的纸娃娃,呆板地站立显然就比稍微摆出一定姿态逊色许多。

△ 《美少女战士》换装纸娃娃

我又去找了一些和传统服饰相关的,中国的应该是老外给出的,所以难免一些刻板印象的部分。有的年代比较早,有一定的写实度的,画风也不是如今比较讨喜的萌系或时装画类型。

△ 中国风换装纸娃娃

日本风的看起来大多数是他们自己出的,依然是早年的画风写实,后期就有比较强的卡通感,变可爱了许多。有的竟然是正反面,我小时候只玩过单面的,但如果将纸娃娃作为寓教于乐的工具,显然双面更好。

△ 日本风换装纸娃娃

说实话,纸娃娃在中国还是比较昙花一现的,品种也单一,所以这次我找了找才发现它还是有很多可玩性的。比如,有主题性,像这个结婚主题,本来打扮新娘子就算是换装游戏里经久不衰的热点了,而给新人和宾客打扮,人物比较多,比单一角色更有服饰上的广度。

△ 婚礼换装纸娃娃

还有将换装“本体”设定为电影明星的,感觉拿来作为影视周边就很不错,而且也比现在许多应援定制礼品好玩多了。

△ 明星款换装纸娃娃

这还让我想起,明朝有些官员会以自己为主角,画不同装束的画像,姿势的变化也不多,这不就是天然的换装游戏吗?还有一些同墓出土的衣物,也可以用换装游戏的方式组合起来,都是现成的选题。(其实想写这一篇最早就是因为朋友设计了一个类似的文创产品)

△ 陆树声画像

按照喂鸡说的,最早的纸娃娃出现18世纪的法国。

△ 19世纪的纸娃娃

因为延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些比较经典的形象和品牌,感觉就像是长期打造的IP一样。不得不感叹,太阳底下也真的太没有新鲜事儿了吧,感觉我们都在玩以前人玩剩下的东西。

像前面的中国风里的几张,其实是Lettie Lane这个角色环球派对里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民族风。这个角色还有一些周边的亲朋好友,俨然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

△ Lettie Lane换装纸娃娃

据说纸娃娃在大萧条时期最为蓬勃,毕竟它的快乐介于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并且人人都买得起。

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纸娃娃在中国的流行比较短暂,毕竟很快电脑时代来了,电脑不仅更好玩,并且实现换装游戏也可以更丰富。不过,这也使得纸娃娃在中国发展的种类并不丰富,形象大多也都是外来的,更加没有自己的IP。

△ Betsy McCall换装纸娃娃

纸娃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IP,也可以是游戏影视的衍生,或者是时尚启蒙,甚至还可以和前几年流行的填色游戏结合,进行比较简单的再创作。

△ 纸娃娃的再创作

很多看这篇文章的人可能没有接触过纸娃娃,它其实就是一种很简单的游戏,简单到可以叠加各种的可能性。

就像文章一开头提到的,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文创会做类似的产品,但明显感觉出设计师们在设计这些产品的时候并不知道纸娃娃这类历史有几百年之久的玩具存在。这其实也是目前文创的主要问题,路径依赖,产品开发缺少眼界。他们想做,但找不到前人的肩膀,或者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的肩膀。

△ 汉服折纸产品

真的,设计可以借鉴前人,但至少要接地气。我看到这个产品就想说,这是衣服还是人?有时候,“脑袋”也不是一定要顶上去的,毕竟你们连手都没有……

最后,大家儿童节快乐呀!放几张动物版本的纸娃娃在最后——

△ 主角是动物的纸娃娃

保持奇怪,永远热爱!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