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徽州119】璜田:始建于清代康熙朝的古戏台,至今保存完整

 徽州司马狂 2022-06-01 发布于浙江

【行走徽州119】璜田:始建于清代康熙朝的古戏台,至今保存完整

司马狂/文

于我而言,璜田是很熟悉的地名,毕竟距离我老家也不远,虽然我们是隔着新安江遥遥相望的。不过,前后多次往街源而去,都只是途中路过璜田,车子穿行而过,匆匆瞥见璜田的祠堂,却始终未曾入村一探究竟。一直到去年国庆节期间,街道大桥建成通桥,加上璜田村里连演多日的徽剧,这才有了璜田之行。

既然是冲着璜田的徽剧而来,从街口往璜田来,甫一入村,就停下车子,竖起耳朵找寻着何处有锣鼓之声。奈何,认真听了半晌,除去人声,便只有犬吠,还真没有锣鼓的响动。赶忙问村民,原来是还未开场,于是打探了路径,径直往戏台方向寻去。要说起来,璜田的徽剧之乡的招牌还是打得很响的,外人知道的也挺多,更难能可贵的是,村子里的标识牌也都充斥着徽剧之乡的字样。

明清以降,徽州乡村的百姓,喜欢在农闲时候自行组织草台班子,自娱自乐地编排各种民间戏曲。千万不要以为草台班子这个词是贬义的,其实它本身是中性的,草台是指在村子里空旷的坦上临时搭建的戏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乡人们的演出越来越成型,加上村中富贾也乐于出资相助,这草台班子越来越规范,自然对戏台的要求也愈发高了。璜田人唱戏的历史悠久,这古戏台的鼎建时间则是在清代康熙47年,当然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是在民国8年重修的。

(图源:歙县梦徽客栈)

偌大的戏台,古色古香,台上的演员也是村里的乡人,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我却愣是听不懂他们唱的是什么内容,浅薄如我也就只能借着演员们的行头和水牌上的戏名,暗自揣度一番。别看如今戏台上唯有一些长者,其实璜田学校里都专门创办了徽剧班,后继有人啊。历史上的璜田徽剧班子,那可是在周边几个县都赫赫有名的。民国16年,村人胡汉余牵头创办了三三班。这个奇怪名字的由来,有说是因为璜田的田字,拆开来,上下左右皆是三字。也有说是因为璜田一直有三月初三唱大戏的习俗。

(上三图,图源歙县梦徽客栈)

纵观整个水南街源地区,璜田都算得上其中最为繁华的村落之一,村里以胡姓为主,是安定胡的分支。其祖上胡再还北宋年间自歙南定潭入赘璜田江家,不久其弟胡再转亦迁居此地,再转后又迁居胡埠口,不远处的璜蔚胡姓乃璜田分迁,这街源周遭的胡姓,基本都是围绕着璜田繁衍开来的。在璜田尚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祠堂,入得其中,祠堂里人声鼎沸,本以为是有什么重大活动,不曾想却是长者下棋、打牌、看电视,悠闲自得,垂髫小儿竞相逐闹,嬉笑玩耍的鲜活场面。问过本村人,告知我祠堂里几乎天天都是如此景象,这就着实让我惊艳不已,能有如此人气的祠堂,确实罕见。

相比一进的热闹,祠堂后面的寝殿就安静了许多,边上有阁桥,拾级而上,还有几个通到顶的书架,架上琳琅满目的都是各式书籍,有不愿追逐玩闹的孩子,独自在此翻阅着书籍。去年,我曾受友人之托,通过胡淑好老师的帮助,不远千里给璜田小学送来1427本书。或许这个在祠堂里看书的娃娃,在学校里也能看到我出过一份力的书,希望他能多看书,看好书。

说起读书,璜田这里也是耕读传家的传统徽州习俗,两宋时期,先后就有胡思才、胡铭、胡舜、胡桷、胡应麟登科出仕。而我们去细究,就不难发现,璜田虽处深山之中,却是整条源中,少有的能有几十亩水田的好地方,耕读传家的基本条件是耕种能做到自给自足,方能积数代人的余荫,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

俗话说街口进陔源,只见青山不见田。这一路,少有的良田在璜田,璜田的良田,土为黄色,所以此间有了黄田的名字,后来雅化成了璜田。不过也有说,璜田本名经历过王田、黄田两个名字的衍变,而其得名是源自良田所有者的姓氏,黄田改璜田,一个是雅化,另外一方面则是将先前两个姓氏都融合进去了。不论哪种说法,对于有良田的村庄,我都是无比羡慕的,这是农民的根本啊。

走在璜田村中,明显能够感受到这里因为交通便捷带来的有利于村民发展的利好。你看县道两旁的房舍,大多都是新建的楼房,各式店铺林立,甚至连超市都不比大城市里的社区超市差。传统的徽派建筑隐逸在村子里,你若要了解璜田的过往,需得穿过现代化的繁华,待身边没了喧嚣声,才能慢慢体悟到这里过往的模样。高耸的马头墙、深深的庭院,还有那典型的沿街店铺的房舍,莫不在叙说着从前的故事。

对于璜田这样的歙县水南重要村落,行色匆匆地走一圈,定然是有所缺失的,更不消说去深度挖掘村子里的人文故事。提笔写璜田的时候,仿佛又走了一趟璜田。耳畔的锣鼓声和乡人唱戏的声音,似乎又被勾起来了一般,它的魅力非亲身前往,很难体会的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