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汇川技术:2021年报和2022一季报点评

 只摘不看 2022-06-01 发布于江苏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五大板块:通用自动化业务板块、电梯业务板块、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工业机器人业务板块、轨道交通业务板块。

通用自动化业务

产品包括:变频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PLC/CNC)、工业视觉系统、传感器、高性能电机、高精密丝杠、工业互联网等核心部件及光机电液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外资品牌公司,包括安川、三菱、松下、西门子、 ABB 、施耐德、台达等。根据睿工业数据统计,2021年公司通用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达到16.3%,首次超越外资品牌,获得市场份额第一名(前四名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汇川,16.3%;安川,10.5%;松下,9.6%;三菱,8.8%);低压变频器产品(含电梯专用变频器)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位于前三名,占比约12.9%(排名第一、二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 ABB ,15.1%;西门子,14.5%),份额位居内资品牌第一名;小型 PLC 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6.89%,位于第五名,份额位居内资品牌第一名。

在机器换人和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公司变频器、伺服系统、 PLC 等产品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属于成长型业务。

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

产品包括:电梯控制系统(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人机界面、门系统、控制柜、线缆线束、井道电气、电梯物联网等产品。2021年公司在电梯行业销售一体化控制器及变频器超过50万台。公司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变频器产品、人机界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已经成为行业领先的电梯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供应商,属于成熟型业务。

新能源汽车业务电驱&电源系统业务

产品包括:电驱系统(电机、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电源系统( DC/DC 、 OBC 、电源总成),主要为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

据 NE 时代统计,2021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9.5%,排名第三(排名前两名为比亚迪和特斯拉),公司电机控制器产品份额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2021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总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5%,排名第五。2021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4%,跻身TOP10供应商之列。

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支撑

工业机器人业务

产品包括: SCARA机器人、六关节机器人、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控制系统等整机及零部件解决方案,下游行业涵盖3C制造、锂电、硅晶、纺织等。

公司在SCARA机器人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EPSON 、 YAMAHA 等,在六关节机器人领域的主要对手为安川、 ABB 等。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1年公司 SCARA 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14%,排第三名,且为内资品牌第一名。

目前公司工业机器人业务已经实现盈利,该业务属于成长型业务。

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业务

产品包括:牵引变流器、辅助变流器、高压箱、牵引电机和 TCMS 系统等。主要为地铁、轻轨提供牵引系统与服务。牵引系统是驱动地铁、城市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运行的核心部件。

主要竞争对手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部分外资品牌。轨道交通的业务属于项目型的工程交付业务。

2022一季报

实现营收47.78亿元,YOY 40.01%;归母净利润7.17亿元,YOY 11%;扣非净利润6.98亿元,YOY 11.62%;经营活动现金净额-0.78亿元,YOY-128.21%。毛利率34.57%,YOY-4.77pct;净利率15.07%,YOY-5.0pct。

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原因

①在订单方面,公司通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业务订单同比取得较快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客户需求増长,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业务订单同比也取得了快速增长。

②在收入确认方面,得益于报告期内及2021年部分订单在一季度确认收入的影响,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系统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电梯电气大配套、通用自动化等业务实现较快增长。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原因

①公司产品收入结构变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业务销售占比提升,以及大宗商品&芯片等原材料成本上涨,使得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

②公司员工人数上涨,战略业务(控制层软件、数字化、能源管理、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源等)投入增大,使得公司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公司各业务销售情况

1、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4.67亿元,同比增长约28%,其中,通用变频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8.69亿元,通用伺服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1.03亿元, PLC&HMI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电液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含伊士通)。

2、电梯电气大配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约28%。

3、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约167%。

4、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约54%。

5、轨道交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71亿元,同比下降约44%。

2021年报

实现营收179.43亿元,YOY 55.87%;归母净利润35.73亿元,YOY 70.15%;扣非净利润29.18亿元,YOY 52.55%;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7.66亿元,YOY 20.35%。毛利率35.82%,YOY-3.14pct;净利率20.51%,YOY 1.56pct。

(1)通用自动化业务

报告期内,通用自动化业务(含电液、纺织、视觉、 DDR / DDL )实现销售收入约89.8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通用变频器实现销售收入31.45亿元,通用伺服系统实现销售收入37.69亿元, PLC & HMI 实现销售收入7.03亿元,电液系统实现销售收入7.65亿元(含伊士通)。

(2)电梯业务

报告期内,电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9.67亿元,同比增长14%,2021年公司在电梯行业销售一体化控制器及变频器超过50万台,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电梯行业的领先地位。

(3)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乘用车业务:① TOP 客户定点方面,电机、电控和电源等产品均取得一线主机厂平台项目定点;除了新势力客户定点外,国内一线车企及国际车企的定点取得良好进展,获得多家国内一线车企及国际车企定点项目,全年定点项目超过30个。②在销售方面,订单爆发式增长,销售产品结构呈现多样化,电机、总成类产品占比显著提升。③在产品与技术方面,按计划开展新一代电控平台、电驱总成平台、混动电控平台、电源系统平台等产品开发工作。

新能源商用车业务:事业部对平台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保持了产品的竞争力,新能源商用车电控和总成产品,均取得市场第一份额。①面向微面、轻卡等车型的平台产品,市场推广取得明显效果,订单增速超过100%;②在重卡行业推出行业解决方案,实现批交付,发货量超预期:③新一代N1类市场电驱总成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微面 TOP 客户;④得益于精益运营,商用车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约17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23亿元,同比增长250%。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销售电机控制器超过100万台,销售电驱总成超过10万台。

(4)工业机器人事业部

在行业拓展方面:①聚焦3C制造和新能源市场,重点拓展3C、锂电、硅晶等行业,订单取得快速增长:②3C行业突破大客户,订单实现快速放量:③持续深挖行业应用工艺,凭借行业专机与工艺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的局部领先:④坚持进口替代,全年工业机器人订单超过10000台。

在产品与技术方面:推出S50系列50KG大负载 SCARA 机器人,助力锂电池精益制造,有效满足大重量锂电池的动态抓取、搬运和组装等应用。推出 IR-C8高速 SCARA 机器人,节拍时间比上代 IRB 机器人缩短29%,是汇川史上最快机器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伏电池片、锂电池、物流、食品等行业,承担产线装配、搬运、分拣、点胶、涂覆、锁附、插件、贴标等关键工作。

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业务(含上海莱恩)实现销售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约111%。作为公司战略业务之一,机器人业务在2021年首次实现盈利,盈利能力大大提升

(5)轨道交通

2021年,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快速提升,全年完成新增订单金额9.0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城轨牵引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第二;最新一代混合磁阻电机牵引系统在广州地铁一号线项目装车,实现了一线城市样板点突破:首个全自动驾驶项目苏州地铁5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在研发方面,启动标准化地铁及市域列车牵引系统自主研发。在供应链环节持续追求精益管理,全面提升了业务经营和盈利水平。

报告期内,轨道交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约49%。

(6)数字化

2021年是数字化业务战略性投入元年。主要聚焦以下几个工作:①重点开发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硬件,并对老产品进行固本;②在纺织、线缆、空压机、电梯、港口等行业建立了样板点。③在集团内部工厂完成了设备管理、综合能源管理等多个标杆示范工程。④整合公司市场、研发与产品线资源,组建数字化事业部,全面负责数字化业务运营。

(7)能源管理

基于全球低碳化趋势,支撑公司双碳战略,2021年公司将能源管理业务升级为公司战略业务

市场拓展方面:储能业务完成年度任务,产品涵盖了100kW-1.668MW功率段,服务场景涵盖发电侧、网侧和负荷侧;大容量协控技术取得了突破并完成样板点建设,为构建新型电网提供技术支撑。

产品开发方面:积极推进DC1000V/1500V大型储能 PCS、液冷 PCS 、 IPS 一体化储能集装箱、低压大电流电源、高精度双向 DC/DC 电源等产品开发,不断提升储能平台产品和电源产品竞争力。

研发

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合计3560人,研发投入16.85亿元,研发费用率为9.39%。公司累计获得2186个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看未来

公司长效持续激励计划2022年净利润目标定为42亿元

公司2022年度经营目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30%

主要经营计划:2022年是公司的“国际化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经济形势及疫情反复局面,公司一方面要应对全球缺芯、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低迷等不利因素,从“危”中抓战机,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国际化”、“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战略落地,为公司持续增长打基础。

在人力成本上升、进口替代背景下,智能制造景气向好趋势不改,随着数字化、海外市场等业务的有效推进,公司具备长期成长动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