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宝专家为重庆大学博物馆献一堆“假宝”,吴教授,这恐怕不是“看走眼了”那么简单吧

 景探老高 2022-06-01 发布于重庆

国庆长假结束了,重庆不出意外地又成了全国最火的旅游打卡地。

旅游的热度还没消退,又一个原本属于“圈内”的事情却意外地把重庆大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重大博物馆惊现一堆某“鉴宝专家”捐献的赝品!

次事件之所以被持续关注、挖掘,主要是这事情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博物馆馆长是捐赠者的儿子,比如捐赠者家族经营一个收藏品卖场等等。有的事情甚至成了“喜剧”,因而被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料传到了圈外......

老高作为一个“文保志愿者”(持证),一个藏品“欣赏者”(假的看不上真的买不起,只能欣赏),自然是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江上”的那篇披露重大博物馆“赝品”的文章。

说实话,那篇文章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文笔不错”,走的是诙谐调侃的文风路子,这样才能吸引普通吃瓜群众。其次,我觉得“江上”应该是业内(或圈内)人士,他把那些赝品、臆造品的历史、工艺一摆,让人觉得那是相当专业。

当然,真正让我关注这件事的重要原因是我在认真看了那些赝品的照片后,发现有不少确实是老高走南闯北时在地摊上发现过的“同款”。

虽说老高既不是业内的也不是圈里,但这么多年的“博美爱好者”(博物馆、美术馆)经历,让我都觉得这些地摊货五毛都不值。怪不得有外地朋友留言调侃“买假货吗也还是多花点钱买个高仿嘛!”

“重大赝品事件”迅速在圈内外传播开来,由于赝品太多(共计342件,其中青铜器22件,陶和瓷器161件,玉器159件)、太假(几乎用不着多高级的专家鉴定),网上的质疑声、骂声已经从捐献者吴应骑上升到了重庆大学甚至重庆这个城市。

这次舆情,重庆大学的应对倒是迅速积极——14日江上的《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成为爆文,15日宣布博物馆闭馆(害得老高白跑一趟),校方同时发公告称对此事进行调查。

吴教授献“假宝”,由于数量太多、物品太低劣引发了广大吃瓜群众的种种猜疑,目前好像还没有正式“洗地”的声音出现。但也有网友说,“人家捐那么多文物,有一两件是假的也难免”,“把自己的藏品捐出去,心是好的,东西难免会看走眼”,有的甚至还说“收藏圈无假货,全靠自己的眼水”......

是的,制假售假在大多数行业都是要受到打击的,但收藏界对“假货”似乎有自己的规则:买到假货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自认倒霉!所以这个圈子的假货才能得以生存泛滥。

但话又说回来,这次大规模给重庆大学博物馆“献宝”的吴教授是何人,你以为仅仅是个收藏“爱好者”?人家可是专家,鉴宝专家!

要知道,这位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吴应骑教授在学校的官网上不仅有一大堆专业头衔——历任中国期刊学会理事、长城学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委、重庆市教委系统职称评委中的新闻系列评委。并且还出了不少教人鉴宝的著作:《怎样鉴定当代中国画》、《怎样鉴定中国古代瓷器》、《怎样鉴定中国古画》等。

既然是“鉴宝专家”,面对自己的这一大堆假货,你说他是看走了眼还是另有原因?

而吴应骑的女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展品移交给学校之前,吴教授主动要求校方对展品进行过鉴定。嗨,这不是明显在“甩锅”吗?

你吴教授既是重大的院长,又是重大的收藏专家,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你是重大的“专家”代表,重大就指望你来把关呢!显然吴女士这个说法有点不负责任啊?

吴应骑的前同事、原四川美术学院教师林木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不仅称是“假教授,还讲述了一件二十多年前吴在四川美院任职时的往事,这让我们对吴教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有一次,他们(不好意思,另一位是老高当年学校的书记——老高注)花了一两百元钱在成都地区购入了一幅傅抱石的假画,转手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北京的一位买家。要知道,当时90年代那会画廊才刚刚兴起,5万已经很贵了。最后这位北京买家知道自己高价买入的傅抱石画作竟是赝品,一气之下,把他们告到了重庆,当时重庆商报也刊登了这起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在四川美术学院也是影响很大。最后重庆教委决定对两人就地免职,1997年,重庆大学正在筹建艺术学院,两人不知怎么调到重庆大学当老师,没有想到二十多年后,吴应骑又因为赝品事件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文物圈收藏界里面利益巨大,可以说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再加上这个圈子里的潜规则,使得少数人不顾颜面铤而走险。

这些年,中国人的腰包鼓起来了,已不满足一般的吃喝拉撒,有些人就想装装风雅,于是文物市场是步步走高。但真东西毕竟是越来越少,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物质需求呢?“制造”似乎唯一出路。

但这年头,随着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快速化,一般的制假手法、技术甚至仿品购买的一手渠道大家略知一二,因此市场需要有“洗白”的地方。于是,这些利益熏心的商人们就看中了博物馆,看中了高校——假货赝品一登高堂,在地摊上五块钱都卖不出去的石头,你在博物馆大可标价五百万——反正人傻钱多,甚至是洗钱的标的物而已。重大博物馆类似事件前两年北京某高校也上演过一次。

这次事件影响较大,很多围观群众觉得这个利益链不只是吴教授个人的事情。重庆大学也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工作组广泛收集相关调查证据。

因为赝品事件,重大博物馆五日开馆,十五日闭馆,可以说是史上最短命的博物馆(如果不能解决展品的事情,该馆以后即使重开,恐怕也不能叫博物馆了),刚刚老高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来自重大博物馆底层的“临时工”——我们可能又要失业了......难道神仙打架,就只有百姓遭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